创维55G60性价比如何数字怎么样 深度评测创维55G60性价比如何数字产品的性能和优劣?

创维数字:已在批量销售5G相关产品并深度布局5.5G和6G技术
金融界AI电报
2023-10-16 15:28:55金融界10月16日消息,创维数字在互动平台表示,其智能终端业务板块中,目前已在批量销售GPON、10GPON、Wi-Fi6智能网关、WiFi6组网路由器、5GCPE等产品,宽带网络连接产品海内外销量的提升也很快。公司也已预研出了XGS-PON、FTTR、WiFi7等产品,深度布局和发展5G相关技术及产品。公司将结合自身业务情况,密切关注5.5G和6G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积极开拓相关业务。}
1、 创维数字:深耕数字解决方案领军者1.1、 公司概览:智能终端、宽带连接、专业显示、运营 服务四大业务深耕行业数十载,数字解决方案领域龙头企业。创维数字是国内数字解决方案与 服务行业龙头,为数字机顶盒和宽带通信的智能设备与智能系统技术方案头部提 供商。1997 年创维数字前身创维集团数字电视开发事业部及创维宽频技术有限 公司成立。2002 年,数字电视开发事业部与宽频技术公司合并成立创维数字技 术有限公司,创维数字开始从事数字电视机顶盒终端的研发、设计、开发工作。 2014 年公司在深交所上市(000810.SZ)。上市后,公司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在国内与 900 多家省、市广电运营商有稳定良好的伙伴关系,覆盖率 90%以上, 跻身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供应商的第一阵营,机顶盒出货量市占率 2018-2021 连续四年全球第一。汽车业务方面,2015 年收购创维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布局 汽车“移动客厅”汽车电子服务,目前定位汽车车载显示总成系统 Tier1 供应 商,向品牌车厂提供车载人机交互显示总成系统、车载智能显示仪表系统。VR 业务方面,2020 年,公司收购集团旗下 VR 公司创维新世界,2021 年公司推出 首款千元级 4K 一体机,领先国内外行业发布首款 Pancake 超短焦 VR 眼镜,并 出口美国销售。目前公司拥有产能近 6000 万台的智能数字终端的产业基地,具 有工业化能力与规模的优势,业务覆盖欧洲、东南亚、印度、非洲、中东、拉丁 美洲等国家或地区。公司股权结构稳定,控股相对集中。深圳创维-RGB 电子有限公司持有创维数字 54.98%股权,创维集团通过持股深圳创维-RGB 间接持有公司 40.06%股权。公 司旗下设有 26 家子公司(12 家二级子公司,14 家三级子公司),其中创维软 件主要负责数字视频广播系统(DVB)系列机顶盒、接入网通讯设备、综合业务 数字网(ISDN)的技术开发、经营和信息系统及计算机软件的技术开发及相关 技术服务;创维海通主要负责开发与委托加工生产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有线数字 电视接收设备、地面广播数字电视接受设备、网络电视接收设备、家庭多媒体终 端、终端设备、通信设备和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等;Smart Choice Store(包括南 非、印度、墨西哥子公司以及 Strong 集团、Caldero Limited)才智商店主要 负责电子元件及产品贸易与服务;蜂驰电子主要负责相关的设备销售、安装维修、 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售后服务;创维汽车智能主要从事车载显示器的开发与生 产,电子产品、电子元件的软、硬件技术开发等。深圳创维新世界科技主要负责 VR/AR 业务布局;惠州创维数字技术主要负责数字视频广播系统等产品的研发销售及售后;深圳创智维新科技主要负责软件产品的研发及销售、计算机硬件及 辅助设备销售和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等。公司业务不断拓展业务板块,实现多元化经营。基于数字化、高清及超高清、宽 带、光通信、下一代空间计算及智能车载显示、物联网等的发展,公司整体形成 四大业务板块:(1)智能终端:数字智能终端及相关软件系统与平台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 主要向国内通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海外电信运营商提供系统集成以及 2C 消 费渠道市场零售。其中智能终端产品包括:4K/8K 等各类智能机顶盒、VR 终端 等。(2)宽带连接:包括用于宽带网络通信连接的 PON/10G-PON、Wi-Fi 路由器、 Cable Modem、CPE 等产品。客户涵盖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国内广电运营商 及海外电信综合运营商。(3)专业显示:用于专业显示的汽车智能车载显示总成系统(车载人机交互显示 总成系统、车载智能显示仪表系统)、显示模组(中小尺寸手机模组、Mini-LED 背光灯条模组等)。汽车智能车载显示 21 年实现 30 万台定点产品出货,并开 拓了 5 家新车企客户;LED 器件显示业务通过韩系客户供应给三星、LG 等客户; 中小尺寸手机显示模组业务,与全球领先的手机 ODM 方案公司闻泰、华勤、龙 旗等合作,进入三星、OPPO、小米等终端客户。(4)运营服务:主要包括 B2B 售后增值服务、智慧城市服务等。公司基于电信网、 广电网、互联网、物联网,联合国内外电信运营商、内容商、应用商、渠道商、 政企数字化行业客户等战略伙伴,围绕“系统+终端+应用”打造数字、宽带、 超高清、智能及物联的生态链。1.2、财务分析:逆境下业绩回升,多元结构持续优化21 年公司业绩回升,于逆境下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升。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冲 击对国内外市场及公司供应链等的正常运营造成影响,原材料价格上行的压力及 中美贸易摩擦、华为海思芯片紧缺、印度政府实施进口新政策等对公司海外市场 的拓展产生了影响使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增长受制。得益于全球范围数字化、高清 化、智能化及多功能的不断迭代,2021 年公司智能终端在海外市场出口大幅增 长,成为印度、泰国、菲律宾、南非等国最大电信运营商的主力供应商,在非洲 及中东地区市场占有率超 80%,并拓展至德国电信 DT 集团、法国 Canal+集团 等综合运营商;国内方面,公司于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机顶盒集采及销售中龙头 地位稳固,在中国移动 2021-2022 智能机顶盒集采中,中选份额 23.91%,排名 第一。宽带连接业务方面,得益于国内千兆宽带网络大量普及,2021 年公司宽 带连接业务营收实现 89.97%增长,并以 32.26%的份额首次中标了中国移动的 集采项目,以 4%份额首次中标中国电信集采项目,同时在中国联通多省集采项 目中中标,PON 网关市场份额进入运营商集采第一阵营,于海内外均获得可观 市场份额。在 21 年缺芯少料、原材料价格大涨、物流环境紊乱、疫情反复等扰 动因素下,公司依旧实现营收及净利润双升,实现营收 108.47 亿元,同增 27.49%,实现归母净利润 4.22 亿元,同增 9.93%。公司多元化业务结构有望持续优化,毛利率提升可期。智能终端/宽带连接/专业 显示/运营服务业务 2021 年营收占比分别为 54.96%/ 15.73%/ 26.20%/ 2.34%。 智慧终端业务为公司营收主要来源,占比维持 50%以上,未来随着 VR 放量业务 占比或持续扩大,且全球数字机顶盒向智能化、多功能不断演进,公司作为数字 机顶盒龙头企业市占率领先,未来在机顶盒迭代市场中有望获取高增长。宽带连 接业务 2019 及 2021 年分别实现 112%/90%高增长,占比逐年扩大,主要得益 于国内千兆宽带网络升级,公司中标多项集采项目,销售量、生产量及库存量显 著提升,业务发展前景广阔。专业显示业务营收占比由 2018 年的 14%提升至 2021 年的 26%,目前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已定点奇瑞、吉利等多家汽车品牌的中 控显示屏(人机交互显示总成系统)和数字液晶仪表(车载智能显示仪表系统) 等,但由于 21 年汽车整车厂缺芯的影响,导致产品交付延期,22 年上游供应逐 步恢复,该板块出货量和营收有望进一步提升。运营服务业务营收占比 2018-2021 年维持在 2%-3%,20 年营收同比增长 20%,21 年基于国外疫情影 响、物流效率下降等因素增速有所受限。2022 年 VR 出货量有望大增,智能终 端业务占比有望提升,公司智能终端业务毛利率较专业显示及宽带业务更高,业 务结构优化叠加原材料价格上升趋势有望于H2缓解,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可期。毛利率、净利率改善,管理效率优化。2021 年由于全球供应链恶化,原材料价 格上涨和供给紧缺,行业整体毛利率皆有所下滑,公司毛利率由 20 年 18.19% 下降至 16.24%,降低 1.95pct,2022Q1 原材料价格上升趋势趋缓,毛利率环 增0.97pct同增0.85pct至16.96%,净利率环增2.87pct同增0.43pct至7.47%。 此外,公司经营管理效率优化,2021/2022Q1 年公司三费率合计 6.56%/ 6.36%, 分别较 2020 及 2021Q1 下降 2.4 pct /1.36pct。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助力公司多元化拓展。公司不断加强千兆网关、智能组网、 VR、智慧城市、汽车智能显示系统等业务上的研发,进行技术及产品的创新,巩固竞争中的领先地位,2021 年研发费用 5.56 亿元,同增 9.25%,研发费用率 为 5.13%,2022Q1 研发费用为 1.38 亿,同增 5.41%。目前多项在研产品进入 市场推广阶段,包括智慧终端板块的 8K 机顶盒、WiFi6 MESH 路由器、宽带连 接板块的万兆光纤智能网关、专业显示板块的车载显示模组、Mini-LED 背光板 等,运营服务板块的智慧城市项目研发进展顺利,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各板块细 分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研发红利释放后有望提升公司盈利能力。VR 技术方面,公司持续投入现已具备全球领先技术先发优势,公司在高通 XR2 平台上实施开发,是目前国内大陆唯一实现 Pancake 超短焦光学产品出货美国 的厂商,并已投入研究 SLAM 算法和六自由度产品。公司 VR 系列产品硬件、光 学、算法、系统等均是自行研发,且拥有自主供应链与制造体系,支持兼容 OpenXR 和 GSXR 标准,支持最新 Unity、Unrea 等引擎插件体系;在 VR/AR 光 学显示技术方面,可完全自行完成光学镜片的研发、开模及委外加工生产,并申 请了相关的专利技术。2、VR 业务:创维数字研发优势显著,专利储备丰富2.1、硬件技术优势领先,2B2C 双向拓展占领市场VR 出货量已达行业拐点,快速放量可期。大量用户和内容生态是 VR/AR 设备快 速放量的关键,Facebook 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 2019 年表示“1000 万用 户为 VR 可持续、可盈利的门槛,一旦达到并跨过这个阈值,内容和生态系统就 会爆炸性增长”。据 VR 陀螺数据,2021 年全球 VR 头显出货量达到 1110 万台, 同增 66%,硬件设备突破 1000 万台为行业重大拐点,VR 市场快速放量可期, IDC 预计 2025 年全球 VR 头显出货量有望达到 11000 万台,2021-2025CAGR 达到 77.43%。国内方面,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 年中国 VR 市场出货量 (包括一体机及外接式头显)为 83.9 万台,2021 年预计为 168.5 万台,同增 101%,2025 有望达到 1266.3 万台,2020-2025CAGR 为 72.10%。行业格局初现,出货量增长迅速。全球市场方面,据Counterpoint数据,2021Q4 单季度全球主要 XR 品牌 Oculus /DPVR /Pico 市占率分别为 80%/8%/5%。 Oculus 头显品牌出货量在 2020Q1-2021Q1 各个季度稳居第一。据陀螺研究院 数据,Oculus Quest2 在 2021Q4 出货量为 340 万台,同增 126.7%,2021 全 年已累计销售 880 万台,出货量市占率达到 79.28%。国内市场方面,主要 VR 品牌包括 Pico、爱奇艺奇遇、大朋(DPVR)、3 Glasses、HTC 等。据华经产 业研究院,2020Q4 Pico/大朋/3 Glasses/HTC/爱奇艺奇遇新售台数市场份额分 别为 34% /31% /12% /7% / 7%,其中 Pico 表现尤为强劲,2022Q1 Pico Neo3 为C端市场出货量第一的产品,2022年1-3月Pico出货量分别达到3/5/7万台, 实现环比快增,二/三月环比增速达到 66.67%/40%。市占率格局尚不稳定,创维等厂商后来居上可期。随着 VR 技术推进、产品迭代 加速、营销模式多样化,竞争格局快速变更尚不稳定。以爱奇艺为例,爱奇艺的 VR 市场份额于 21 年快速扩张,2021 年爱奇艺奇遇发布首款主打游戏的 VR 产 品奇遇 3,并以免费赠送价值近 2000 元的 30 款主流 VR 游戏的方式抢占市场份 额,据IDC数据,奇遇新售台数市占率从2020Q4的7%提升至2021Q4的22.5%, 21Q4 奇遇销售额同比增长 475.9%。22Q1,爱奇艺奇遇 Dream 和奇遇 3 为 C 端市场出货量第二、第三的产品,仅次于 Pico,可见由于 VR 技术尚在快速迭代 期、市场营销模式多样化等原因 VR 竞争格局尚不稳定。创维此前主攻 B 端市场, VR 产品应用于教育、医疗等行业,22 年有望凭借世界首发的更适用于 C 端的 Pancake 一体机快速进军 VR 的 C 端市场。行业初期各 VR 品牌着力于研发及营销,营收快速增长。VR 业务盈利模式方面, 国际头部厂商 VR 营收构成主要源自硬件设备、与硬件相匹配的软件及内容等。 目前处于行业发展初期,全球头部品牌着力于开拓市场,研发及营销投入大,硬 件营收快速增长,但盈利能力仍处于相对较弱的阶段。Oculus 和 Pico 在市场营 销方面进行大量投入,包括宣传、产品价格补贴等,致力于提高消费者对 VR 产 品的认知度、扩大市场占有率。目前负责 Meta AR/VR 的部分为 Facebook Reality Labs (FRL),营收结构主要为 Meta Quest、Facebook Portal 等消费级 硬件设备以及相关的软件和内容。2019-2021 年,Reality Labs 产生营收 5.01/11.39/22.74 亿美元,凭借硬件设备出货量的快速提升,2020/2021 年营收 同比增速达到 127%/100%;同时,Oculus 在软件和内容方面收入增长迅速, 在 Oculus 推出 Quest 2 机型之后,内容平台的累计收入从 1.5 亿美元提升至 10 亿美元,月平均销售额从 1240 万美元增长到 5130 万美元。但由于硬件负利润、 研发投入大,FRL 目前整体处于亏损状态,2019-2021 年营业亏损分别为 45.03/66.23/101.93 亿美元。VR 硬件出货量已达放量阈值,目前市场初期各 VR厂商仍以提升市占率为第一要务,扩大营销及研发投入占据市场先机,并非以盈 利为准则。子公司创维新世界助力创维数字布局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产业。2020年9月,深 圳创维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以自有资金人民币476万元收购关联方创维集团有限 公司持有的深圳创维新世界科技有限公司99%股权,之后公司转让33%的股权给 创维新世界团队成员。深圳创维新世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5月,是创维 数字布局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产业子公司,是集虚拟现实设备、系统平台、内 容分发为一体的产品及服务提供商。团队主要致力于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 术、产品与交互技术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包括8K视频硬解码4K 显示VR一体机、8K VR内容分发平台、5G 8K VR直播解决方案等,下游涵盖文旅、 教育、医疗、工厂等多个领域。公司研发优势显著,专利储备丰富。公司研发团队成员主要来自华为、腾讯、中 科院等,在虚拟现实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背景与丰富的开发经验,团队成员拥有 8年以上VR显示、光学设计与软件底层算法、六自由度定位和手势识别算法、VR 直播与系统解决方案、云VR技术及应用平台开发等丰富经验。公司是目前国内 大陆唯一实现Pancake超短焦光学产品出货美国的厂商,且自研VR引擎,无需 手机厂家集成;团队已申请通过180余项专利,技术内容涵盖人体工程与UI、光 学设计与软件底层算法、眼球追踪与手势识别、云VR技术及端到端云VR应用平 台开发等领域。2021年9月,公司联合北京大学申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 技冬奥”,独家承担重点专项子课题“VR交互式智能终端与系统”。 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的VR全产业链。公司产品实现从自主研发,到自行生产及自 主渠道销售,自研3DoF、VR渲染以及光学处理算法等,全程不依赖于第三方; 在适配性上,公司Pancake短焦VR眼镜可按需定制适配第三方头显,支持主流 华为、高通XR2系列游戏的手机,也可适配最新的创维8K机顶盒及电脑端支持 SteamVR平台;同时支持最新Unity和Unreal引擎插件体系。借力技术优势抢先布局Pancake短焦产品,成功突破VR头显重量及尺寸痛点进 军2C市场,分体机产品已于海外市场实现量产出货。创维抢先布局Pancake短 焦光学技术,分体机S6 Pro已于20年12月推出,采用折叠光学设计将整机眼镜 重量降至170g内,目前创维VR分体机向美国、印度等客户实现了定制出货,例 如公司VR短焦分体式眼镜已经向美国医疗机构批量出货,用于弱视治疗。创维 数字研发的新品全球首款消费级6DoF Pancake 超短焦VR一体机将在7月25日 发布,该机型采用Pancake折叠光路的短焦方案,区别于市面上普遍采用的菲涅 尔透镜光学方案,Pancake折叠光路方案所采用的光学器件可实现“折叠路径”, 即光线在相同的元件间来回反射,从而节省空间。因此,采用折叠光路技术的VR 一体机可显著地减厚降重、提升用户佩戴体验。目前市面上支持6DoF的VR一体 机重量大都在500g-600g之间,而创维此次新品有望将主机重量控制在200g以 内,整机重量在300g左右,整机重量降幅可达50%,体积仅为普通一体机的1/4。此外,该款VR一体机预计采用双眼5K高分辨率,高于目前市面上普遍搭载的4K 分辨率水平。创维Pancake短焦产品借力技术先发优势成功突破VR头显重量及 尺寸痛点,在国际巨头还未在Pancake短焦VR技术路线上推出对应产品时,公 司在Pancake短焦VR产品上领先布局,具备先发优势。具备更轻的重量、更小 的体积、更高的分辨率的Pancake一体机将助力公司进军2C市场。创维 VR 产品具备高性价比优势,助力拓展市场份额。将创维新世界 VR 产品和 市场多家主流 VR 公司产品的性能参数和价格进行对比,创维新世界 VR 产品已 经实现 4K 显示 8K 视频硬解码,产品性能与同类产品处于同一水平,但是产品 价格相对更低,S802 4K 是业内首款高通 4K 千元 VR 一体机,价格明显低于其 他品牌同类型产品,S6 Pro 分体机价格也低于其他品牌同类型产品。创维 VR 产 品的高性价比将在未来助力公司市场份额的拓展。与海内外顶级电信运营商绑定深入协作,具备渠道优势。国内市场方面,公司已 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深入合作,公司中标了中国移 动《2021年云XR终端高清视频技术软件研发项目》以及中国移动(成都)信息 通信科技的5G VR智慧教室服务项目;公司联合中国电信推出天翼云VR 小V一体 机等,共同打造了5G+8K柔性智能工厂,引领了家电行业智能制造的数字化转型; 创维VR与中国联通合作,推出5G 8K VR无人机直播方案,将VR拓展到新的行业 应用。此外,借力运营商渠道,公司VR产品可通过“充话费送VR”等活动形式 快速打入市场。国际市场方面,公司加强在教育和医疗辅助治疗等行业全球范围 的客户开拓,例如为泰国运营商True定制VR内容平台和VR一体机终端;与美国 IrisVision进行合作,将VR头显用于视觉辅助治疗。2.2、“VR+”行业应用快速推进,公司 VR 解决方案丰 富公司产品覆盖下游多领域,解决方案丰富。创维 VR 坚持以硬件质量为基础,不 断开拓创新 VR+行业应用,加速构建 VR 在各行各业中的融合与应用,而应用的 拓展可反向促进 VR 硬件的普及,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目前,公司 VR 产品下游 覆盖 K12 教育、职业教育、医疗、文旅、工厂等领域。教育方面,针对 K12 教 育、职业教育等不同教育场景,创维 VR 都拥有一套完整的 VR 智慧教育解决方 案,其中包含硬件(VR 一体机、服务器、网络支持设备、充电消毒柜)、软件系统(云端教务云系统、VR 教室中控系统、管理员/教师管理客户端、VR 眼镜 学员控制端)及课程内容(安全课、科学课、生物、地理、物理、文博美育课等)。医疗领域解决方案上,公司具备先发优势,于 2019 年 3 月公司联合四川锦欣妇 女儿童医院推出全球首个“VR+医疗探视应用”。创维 VR+医疗应用解决方案现 已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重庆合川妇幼保健院、云南省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数十个医院落地,开启智慧医疗时代。目前创维 VR 在医疗领域涵盖了 VR 医生专业技能培训、VR 远程诊断、VR 隔离探视和信 息系统化建设四个方面。文化旅游方面,公司 VR 团队拍摄了 200 多部全国 4A 级以上景区 8K VR 视频内容,并于快手和创维 VR 内容分发平台上线。创维内容 平台上已有 100 余小时 8K 全景视频以及几十个游戏应用,也已整合了优质视频 内容;公司 5G 8K VR 景区慢直播已经在峨眉山金顶、乐山大佛、都江堰、九寨 沟、重庆秀山、山东济宁、吉林长春、深圳欢乐谷等 20 多个景区落地应用。工 厂方面,创维 VR 研发并多次成功落地一套专业智慧工厂直播解决的方案,实现 对工厂的 360°全景巡检。3、创维数字车载显示业务强协同性助力汽车领域拓展3.1、多屏化+大屏化,车载显示量价齐升量:汽车智能化发展智能座舱渗透率显著提升,车载显示屏向多屏化发展。汽车 智能化发展趋势显著,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车联网白皮书》,2020 年 中国智能汽车市场规模约为 2000 亿元,预计到 2025 年,中国智能汽车市场规 模将接近万亿元,2020-2025 年 CAGR 达 36.85%。智能座舱是智能汽车主要特 征,其最主要的特点是从被动的交互走向主动的交互,车主可以通过与智能座舱 的良好交互进行娱乐活动甚至获得良好的办公环境。座舱具体功能的实现,离不 开车载显示屏的支持,包括中控显示、液晶仪表、HUD 等,推动单车屏幕数的 增多。据 IHS 数据,目前配备 3 块及以上屏幕的汽车数量不到 1%,到 2030 年 该数值将达到 20%左右,触摸屏在汽车领域应用的需求将大幅上升。随着单车 屏幕数的提高,单座舱屏幕价值量将有望大幅提升,据华经产业研究院预计,单 车座舱的屏幕价值量有望从非智能车的 1500 元(机械仪表盘+车载信息娱乐系 统等)大幅提升至智能车的 6000 元以上(包括中控屏、液晶仪表盘、HUD、流 媒体后视镜等)。价:中控屏方面,大屏化成为趋势,进一步提升车载屏单车价值量。目前中控屏 是智能座舱硬件设备中渗透率最高的设备,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 年车 载中控屏在新车中的渗透率已经达到 80%,预计到 2025 年其渗透率将达到 100%。近年来大型触屏成为了汽车中控的主流设计,据佐思汽研数据显示,车 载大尺寸屏幕的需求量增长迅猛,2019 年汽车中控尺寸 0-8 英寸市场占比为 72%,14 英寸以上仅为 2%,预计至 2025 年,14 英寸占比将显著提升至 20%,0-8 英寸占比则将缩小至 28%,汽车中控大屏化趋势明显。此外,新能 源车大屏需求较高,大屏化有望随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而普及,根据 CINNO Research 的统计,2021 年前三季度中国市场新能源乘用车中控显示屏 CID12 英寸及以上的占比 48%,较传统燃油车高 29pct,未来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有 望进一步拉动大屏需求。而传统车企方面,目前高端传统车企如奔驰、奥迪已大 量配备 10 寸以上的中控屏,而相对价位较低的传统车企如大众、丰田也可选配 8 寸以上的中控屏。根据佐思汽研数据披露的各尺寸屏幕渗透率测算,车载屏平 均价格有望随大屏化从 2021 年的约 35 美元提升至 2025 年超 45 美元。汽车仪表屏方面,液晶仪表渗透率逐步提升,新能源车带动仪表屏大屏化。汽车 仪表经历了从机械式仪表到液晶虚拟仪表的技术发展,目前全数字化虚拟仪表已 经成为应用主流。液晶仪表在进入市场初期由于视觉亮度、成本偏高等原因接受 度有限,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液晶仪表稳定性逐步增强、成本逐渐降低,市场接 受度也在逐步升高。据 ICVTank 预计,到 2025 年液晶仪表渗透率可达到 70%。 且汽车仪表屏的大屏化将随新能源车渗透而提升,据 CINNO Research 数据, 2021 年前三季度中国市场新能源乘用车液晶仪表 8-10 寸和 12 寸及以上大屏销 量占比分别为 20%和 45%,该占比相较于燃油车的同尺寸大小的液晶仪表占比 分别提高了 13pct/20pct,未来仪表屏的大屏化趋势有望随新能源车进一步普及 而更为显著。3.2、 公司业务协同优势显著,助力汽车领域拓展公司以汽车电子为代表的专业显示业务 2021 年在“缺芯少屏”环境下实现营收 及毛利率逆势增长。公司产品主要覆盖仪表显示终端、中控显示终端以及流媒体 后视镜等,2017 年创维汽车智能在汽车电子生产线升级方面投资超过 3000 万 元,使公司的制造水平提升到国际一流水平,并于 2017、2018 年通过大众、吉 利、奇瑞等多家主机厂的审核并获得供货资质,2018 年相继获得多个数字仪表、 智能导航、流媒体后视镜和行车记录仪项目;公司在车载产品可靠性实验室改造 升级方面投资超过 2000 万元,使公司具备汽车电子相关产品可靠性的完全自主 测试能力。2021 年,公司专业显示业务出货量 6287.3 万台,同比微降 3.29%, 实现营业收入 28.41 亿元,同比增长 11.09%;毛利率 7.92%,较上年同期增加 1.16pct。公司领先布局汽车显示业务,拥有多项先进技术认证。公司 2015 年收购创维汽 车智能 100%股权,进军“移动客厅”智能终端、车载移动入口及车联网增值服 务。创维汽车智能公司定位 Tier1 供应商,致力于汽车前装市场,取得了多项专 利,具备显示技术、视频图像、智能网联和工业设计等方面的先天优势,以显示 系统为核心,定位智能驾驶舱模块化集成商,为主机厂客户提供智能驾驶舱的模 块化集成方案,具备汽车电子相关产品可靠性的完全自主测试能力,并通过大众、 吉利、奇瑞等多家主机厂的审核。截至 2022 年 4 月末,创维汽车智能共拥有公 开专利 127 件,其中发明专利 62 件,实用新型专利 41 件,外观设计专利 24 件。公司在车载显示领域主要经营显示触控系统和数字液晶仪表产品,在 2021 年汽车行业“缺芯”背景下,公司作为 Tier 1 供应商实现了 30 万台定点产品对 品牌汽车厂的出货销售。公司汽车智能产品合作广泛,近年来多次中标知名汽车品牌项目,收入成倍增长 可期。公司进入包括一汽-大众、吉利、长城、Smart、奇瑞、北京现代、五菱 汽车、江淮汽车、南京金龙等前装车厂供应商目录。奇瑞捷途 X70 PLUS 配备的 双 10.25 英寸显示屏由创维汽车智能研发并供货;2020 年 5 月,公司中标一汽大众某车型显示屏项目,且中标产品为该车型 100%标配;2020 年 11 月公司再 次中标奇瑞捷途显示屏项目;2021 年 2 月,公司凭借在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和液 晶显示屏应用技术等领域的积累与沉淀,在与吉利公司有多个研发项目合作的基 础上,再次中标吉利一款重点车型项目,且中标产品在该车型中配置率为 100%。 根据近三年的定点项目情况,22-23 年车载业务有望实现 5/10 亿营收,成倍增 长可期。公司重点布局 Mini-LED 车载屏,业务协同优势助力弯道超车。Mini-LED 技术商 业化刚刚起步,据 Astute Analytica 数据,全球 2021 年 Mini-LED 市场规模为 2.908 亿美金,2022-2027 年 GAGR 为 78.3%,2027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93.42 亿美金。相较于传统 LCD 屏幕,OLED、Mini-LED 和 Micro-LED 技术响应快、 对比度高、视角宽、可靠性高。Mini-LED 高度契合车载屏,虽然较厚,但相比 OLED 其功耗更低,相比 Micro-LED 无实际应用更容易落地,且车载屏对于厚度 要求不高,因此汽车将是其主要应用场景之一。2021 年以来蔚来 ET7、理想 L9 等车型相继开始采用 Mini-LED 车载显示屏,京东方、聚飞光电、群创光电等厂 商开始布局 Mini-LED 车载显示屏业务,创维目前已拥有全面与柔性 OLED 屏、 Mini-LED 背光模组、LED 小间距屏 Mini-LED 技术应用等方面核心技术,其总 投资 35 亿元的创维武汉 Mini-LED 显示科技产业园将于 23 年 2 季度建成投产。 公司依托自主开发基于COB方案的Mini-LED技术,将车载类客户作为 Mini-LED 背光新产品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4、 机顶盒龙头地位稳固,创维数字宽带受益双千兆放量可期4.1、机顶盒: 高清化+智能化打开替换需求,公司市占 率高企龙头地位稳固机顶盒行业需求增长稳定,多功能融合发展带来新机遇。机顶盒分为传统数字机 顶盒以及网络机顶盒两类,传统数字机顶盒包括有线数字机顶盒、地面数字机顶 盒以及卫星数字机顶盒,网络机顶盒包括 OTT 盒子以及 IPTV 机顶盒,创维均有 布局。据格兰研究数据,2020 年受疫情影响全球机顶盒出货量同降 11%,2021 年出货量逐步恢复,达 3.1 亿台,同增 10.9%。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如高清、IoT 互动技术的发展,多功能融合的智能机顶盒问世,搭载了阿里云或安卓系统,除 网络电视直播与高清网络视频以外,智能机顶盒还能够实现智能家居控制功能以 及电脑可实现的部分功能,未来机顶盒将朝着智慧家庭控制中心不断演进,行业 发展有望迎来新机遇。未来趋势一:超高清打开替换空间,公司领先布局 8K 市场。超高清(指国际电 信联盟最新批准的信息显示的分辨率达到 4K(3840×2160 像素)或 8K (7680 × 4320 像素)的视频)可以应用于广播电视、文教娱乐、工业制造、安防监控、医 疗健康及智能交通等领域,其中广播电视及文教娱乐领域为超高清应用最先、 市场占比最大的领域。在广播电视领域,根据全国广播电视行业公报统计, 2021 年新闻资讯类/专题服务类/综艺益智类电视节目高清、超高清制作节目小 时数比例分别达到 62.3%/ 55.7% /59.4%。 我国 2K/4K 机顶盒普及,创维等企业已对 8K 机顶盒领先布局。根据格兰研究 数据,2020 年,我国有线机顶盒出货量超 1300 万台,4K 渗透率快速提升, 其中 4K 机顶盒出货量占比达到 61.9%。目前创维、中兴、当贝等已提前对 8K 进行布局,现已推出具有 8K 视频解码功能的机顶盒。公司 2020 年推出的 8K 机顶盒创维小湃盒子 P3 Pro 搭载 Amlogic S905X3 处理器 12nm.HPC+制程工 艺及 2.0GHz 主频,支持 4K@60fps、4K@75fps 高清分辨率输出、支持 8K 视 频解码,在图像增强、智能锐化、画面去噪等方面提升显著。政策持续推动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高清和超高清机顶盒置换市场空间广阔。 2022 年 6 月 21 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高清超高清 电视发展的意见》,指出自 2023 年 1 月 1 日起,有线电视网络新增机顶盒应主 要为超高清智能机顶盒,IPTV 新增机顶盒应全部为符合标准的超高清机顶盒; 到 2025 年底,全国 IPTV 标清频道信号基本关停,高清超高清机顶盒全面普及。 仅广电方面,根据《2021 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广电运营商实际用 户数为 2.04 亿,其中高清和超高清用户为 1.09 亿,存在近 1 亿户替代空间,我 们统计市场上各品牌的 4K 机顶盒均价约 270 元,仅广电市场未来高清及超高清 机顶盒置换空间近 300 亿元。未来趋势二:机顶盒智能化及 IoT 化开启 700 亿替换空间。据格兰研究数据, 2021 年,我国智能网络机顶盒市场渗透率超过 90%,已经成为家庭娱乐的主导者,未来将转变为智能家居入口。随着语音识别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智能 音箱和摄像头的加入,机顶盒功能得到大幅扩展,更多应用场景得以实现,例如 在智能家庭安防领域,创维小湃盒子 P3 Pro 配合家用智能摄像头,在电视上实 现看监控、向 APP 推送提醒消息、自动触发录像等功能。OTT 机顶盒成为升级 电视成本最低的产品,根据格兰研究,目前我国仍有超过 2 亿台非智能 CRT 电 视的存量,市场上主流网络机顶盒平均售价约为 350 元,预计未来存在超过 700 亿元的置换空间。公司以机顶盒为代表的的智能终端业务实现高增长。公司智能终端业务主营产品 包括数字智能机顶盒、融合终端以及虚拟现实 VR 解决方案及终端,2021 年公 司智能终端出货量达到 3498.34 万台,同比增长 18.2%,实现营业收入 59.61 亿元,同比增长 26.12%,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为 54.95%,毛利率为 19.49%; 2022 年第一季度,公司智能终端机顶盒等业务实现营收 17.09 亿元,同比增长 54.01%。2021 年营业收入已恢复并且超过 2019 年疫情前水平,且 2022 年第 一季度机顶盒行业受益于国内 4K、8K 逐步普及,以及海外数字、高清机顶盒高 需求,公司智能终端营收增速大幅提升。机顶盒市占率高企,龙头地位稳固。公司于 2002 年开始从事数字电视机顶盒终 端的研究、开发、设计,基于格兰研究等数据,公司在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国 内广电运营商、国内 2C 消费 OTT 市场的占有率居于行业领先地位,据格兰研 究数据,2018-2021 年,公司数字机顶盒出货量市占率连续四年蝉联全球第一名。 超高清机顶盒方面,据格兰研究数据,2020 年国内有线 4K 机顶盒出货量中公 司份额位列第一。OTT 方面,主要运营商采购方为中国移动,2021 年占 OTT TV 机顶盒市场的 90.2%,在 2021 年中国移动 OTT 出货量中创维数字占比 15.8%, 位列第三;IPTV 方面,在 2021-2022 中国移动 IPTV 智能机顶盒集中采购中, 创维数字出货量份额达到 23.91%,位列第一名。公司机顶盒 2B、2C 市场均实现提升。国内市场方面,公司在三大通信运营商、 广电运营商以及 2C 消费市场均有布局。由于三大通信运营商机顶盒向智能化及 高清化升级,由之前单纯的视频业务到目前集丰富多彩的内容、云游戏、VR 等 多功能业务于一体,高清机顶盒及智能化机顶盒产品附加值更高,公司机顶盒业 务单价有望逐步提升;广电方面,国内网络机顶盒的快速发展倒逼广电运营商转 型升级,加快推进数字电视高清化,实现有线电视网络宽带双向升级改造,公司 在广电运营商机顶盒市场的市占率仍在提升。国内 2C 消费端,公司与腾讯企鹅 极光合作,2021 年 6 月继腾讯极光盒子 3 Pro 之后推出首款搭载 WiFi6 和杜比 视界的 8K 旗舰电视盒子(腾讯极光盒子 4 Pro)。此外,公司拥有自主品牌创 维小湃盒子,已推出具备 4K 画质、AI 语音的小湃盒子,6K 超高清、12G 大存 储的创维小湃盒子 T2 Pro 产品,2021 年零售 2C 盒子同比有小幅增长。 海外市场方面,2021 年境外生产、交付,拉美、中东、印度、欧洲等市场的实 现大幅增长。公司成立了南非、印度、墨西哥、Strong、Caldero Limited 等子 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形成当地的综合辐射覆盖。公司在非洲成为最大运营商Multichoice 的独家供应商,并在印度扩建八大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基本覆盖印 度全国,2021 年在非洲、中东等地区市占率超过 80%。公司在南非和印度拥有 自己的制造基地,在泰国、巴西、土耳其和欧洲拥有合作的代工厂,在包括东南 亚、印度、南非、拉美等地拥有全面覆盖的售后服务网络和呼叫中心,持续为客 户提供全方位的售后服务。公司具备多方面竞争优势:其一,公司具备全球渠道优势。公司已经完成在全球 覆盖亚、非、欧、拉美四大洲的产品布局,实现 Pay-TV,Android TV,OTT 智 能盒子终端和 PON 宽带接入网等产品的销售。2015 年公司完成对欧洲公司 Strong 的并购。Strong 集团是欧洲著名的机顶盒品牌企业,有超过 15 年的数 字电视机顶盒及网络产品、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品牌销售和渠道分销经验。对 Strong 集团的并购极大助力公司进入欧洲市场,打通了向法国、奥地利、丹麦、 德国、意大利、保加利亚、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家 167 个客户的销售渠道。其二,公司具备本地化团队配置。2017 年公司并购英国高端消费电子公司 Caldero Limited,Caldero 主营消费电子产品制造、电子及通讯设备的销售及 技术咨询服务等,收购能够提升公司在北美和欧洲一线主流运营商市场的运营能 力,发挥 Caldero 团队沟通、商务等优势,进一步助力欧洲 2B 市场的拓展。除 此之外,在印度、东南亚、非洲等地,公司都有本地化的团队配置,是很多当地 顶级运营商机顶盒和宽带接入终端的长期合作伙伴,如印度 Jio,泰国 True,马 来西亚 Astro,马来西亚电信,菲律宾 Skycable、印尼 MNC 等;而在非洲,创 维数字与非洲最大运营商、腾讯第一大股东 Naspers 的子公司 Multichoice 独 家战略合作,还与当地 Top6 运营商中的 4 个维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三,公司 8K 机顶盒技术优势领先,抢先布局融合终端获竞争优势。公司领先 布局超高清、融合型智能终端,具备技术领先优势。超高清方面,于 2020 年与 四川电信首次发布共同研发的 8K 机顶盒,公司全程参与产品的开发和调测,完 成技术标准的制定;2022 年公司向广东省广东网络有线公司、北京歌华有线销 售了小批量的 8K 智能机顶盒。融合型智能终端方面,公司产品覆盖宽带融合、 智能家庭网关、智能组网等,先后发布 DT741 系列的家庭网关与 E910V10C 融合型智能终端。终端可以实现全景视频、家电控制、云化、AI 等功能,使融合 终端全方位满足智慧家庭的需要。此外,公司发布的 8K 盒子运用达芬奇架构的 AI 模块,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能够根据不同场景实现骨骼识别、人脸识别、 手势识别等多种交互方式。其四,深度合作供应链保障供货,叠加本地化生产模式降低物流风险及供应链风 险。供应链方面,得益于大规模出货量,公司属于芯片供应商的头部客户,与海 思等芯片供应商有深度战略合作。在芯片供应整体紧缩、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背景 下,公司相较于同行订单匹配率较高、涨价时间较迟。在生产模式方面,相较于 多数 ARRIS 等欧洲友商采用的 OEM 外购整机方式,公司通过原材料自采,在南 非、印尼等地收购工厂,在泰国、巴西、土耳其和欧洲合作代工工厂等方式,在 疫情下,公司独特的生产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国际物流风险,保证海外市 场的供应。多重优势助力提升公司在机顶盒业务竞争力,其净利润可用于支持公 司汽车电子、宽带设备、VR/AR/MR 等业务的孵化。4.2、宽带: 双千兆打开市场空间,公司宽带业务获重 大突破海内外市场顺利拓展,公司宽带连接业务大幅增长。公司从 2015 年开始布局国 内三大通信运营商市场的宽带通信连接设备业务,产品涵盖家庭智能网关的光纤 接入设备 GPON/EPON、10GPON;智能组网的 Wi-Fi5/Wi-Fi6 路由器、Cable Modem 等;无线移动路由的 4G/5G CPE 等。公司宽带网络连接产品客户为国 内三大通信运营商、广电运营商及海外通信综合运营商。2021 年受益于国内千 兆网络快速发展、三大运营商大力开展集采招标项目,公司在海外市场如东南亚、 印度、墨西哥等地区落地项目并形成持续出货增长,2021 年公司宽带设备出货 量达 1354.88 万台,同比大幅上升 95.66%,实现营业收入 17.06 亿,同比增长 89.97%,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为 15.73%;同时,得益于 GPON 升级为 10GPON 后产品单价提升、市场份额增加带来规模效应、供应链效率提高等因素,宽带业 务毛利率达到 15.55%,相较于上年同期增长 3.59pct。中国双千兆规划启动,海外低渗透形成长期增长空间。 2021 年 3 月,工业和信 息化部发布《“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 年)》,“双千兆” 即千兆光网和 5G 网络,二者互补互促,能向单个用户提供固定和移动网络千兆 接入能力,具有超大带宽、超低时延、先进可靠等特征,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 组成和承载底座。据工信部数据,截至 2022 年 3 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 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 5.51 亿户,而千兆及以上宽带接入用户为 4596万户,渗透率仅为 8.3%。2022 年 4 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 展规划》提出到 2025 年,千兆宽带用户增长至 6000 万户,2022-2025CAGR 为 9.29%,双千兆网络建设将有效释放宽带和通讯设备的需求。 海外千兆宽带发展进度不及中国,将提供长期增长动力。2021 年英国通信管理 局披露,英国仅 21%的场所实现光纤到户。美国虽然千兆市场起步较早,但千 兆宽带服务的提供主要覆盖大型城市,2021 年据白宫披露,仍有 3000 万以上 (近 10%)居民生活区域没有基础宽带设施,普及率较低。根据 Parks Associates,到 2023 年,美国千兆用户预计将达到 1300 万,仅占美国人口的 4%。海外千兆网渗透率低,为公司提供长期增长动力,据中国信通院和 Omdia 预计,全球签约千兆宽带服务的宽带用户比例预计将从 2020 年 2%增长到 2022 年的 4%,2025 年用户数将达到 1.87 亿,占总宽带用户的 16%,占比快速提升。“双千兆”快速部署,10GPON 成为主流。2013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宽 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 2015 年基本实现城市光纤入户的目标。 PON(无源光网络)是实现光纤入户的重要技术,主要涵盖 EPON(以太网无源 光网络)、GPON(千兆无源光网络)。GPON 相较 EPON 带宽更大、传输性能 更强,但 EPON 成本更低,两者各有优势,是 2013 年左右运营商主要集采对象。随着家庭和企业通信需求的进一步提升,E/GPON 逐渐迭代为 10G PON。10GPON 在传输速率上有所提升,是 GPON 的 4 倍和 EPON 的 10 倍,此外,最大 传输距离会随着分光比升高而降低,10G PON 能够在 1:512 的分光比下达到 20km 的传输距离。据工信部数据,2021 年年底已建成的 10G PON 端口数量为 786 万个,至 2022 年 4 月 10G PON 端口数量增长为 951 万个,增长 21%,10G PON 端口数量占全部互联网接入端口数量的比例不及 1%,增长空间广阔。运营商 PON 集采数量大幅提升。无源光网络(PON)涵盖三种端口,包括安装 于中心控制站的光线路终端(OLT)、安装在用户端的光网络单元(ONU)、以 及位于 OLT 与 ONU 之间的光配线网(ODN)。OLT 是光接入网的核心部件, 其主要功能是上行接入 PON 网络,下行连接 ONU,实现对用户端设备的控制、 管理和测距等功能。ONU 可以将通过光纤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再发送给用户, 还可以汇总客户端的数据,并将其发送到 OLT。ODN 为 ONU 与 OLT 的物理连 接提供了光传输介质,其中包括光纤以及无源分光器或者耦合器。近年来,中国 移动和中国电信不断提高对 10G PON、XG PON、XGS PON 设备的集采数量。 在中国移动 2022 年至 2023 年 PON 设备新建部分集中采购项目中,首度全部为10GPON 产品,合计 3269 台 OLT 设备;在中国电信 PON 设备(2021 年)集 中采购项目中,同样首度全部为 10GPON 产品集采,合计 116.16 万个 OLT 端 口。据 Omdia 数据,PON 设备端口收入 2020 年市场规模达到 82 亿美元,到 2027 年将达到 163 亿美元,2020-2027 年期间 CAGR 为 10.3%。多次中标集采项目,海内外客户持续开拓。国内宽带连接市场方面,2021 年公 司实现全面突破,高份额中标《中国移动 2022 年至 2023 年智能家庭网关 产品集中采购(第一批次)》项目所有标包。此外,广电市场方面,公司 EPON、 GPON、Cable Modem、家庭智能网关等中标福建广电、歌华有线、广东省网、 广东弘智科技等项目,市占率于国内广电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公司 2021 年在宽 带连接业务的集采上实现突破,于外主要受益于国内千兆宽带网络升级的大力发 展,于内是公司长期深耕 “系统+终端+应用”联合打造的数字、宽带、超高清、 智能及物联的产品生态链,与通信运营商及广电建立了深入合作关系,2021 年 PON 网关市场进入运营商集采第一阵营,在宽带连接业务上实现营收同比增长 89.97%。海外市场方面,公司利用机顶盒业务的现有客户,优先开展了接入网 产品的市场介入和突破,2021 年在东南亚、印度以及墨西哥等区域落地项目并 形成了持续增长的订单出货。WiFi 6 市场高速发展,公司领先布局。WiFi 的发展始终专注于速度和范围这两 个关键技术,而 WiFi6 不仅包括对速度和范围的提升,还涉及网络智能、分析和 功率效率方面的全面提升。同时 WiFi6 在服务商配置、管理、故障排除和分析家 庭网络服务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WiFi6 主要使用了 OFDMA、MU-MIMO 等技 术,MU-MIMO(多用户多入多出)技术允许路由器同时与多达 8 个设备通信, 而不是依次进行通信。WiFi6 还利用 OFDMA(正交频分多址)和发射波束成形, 使得 WiFi6 最高速率可达 9.6Gbps,且允许设备规划与路由器的通信,减少电池 消耗。GPON+WiFi6 推升单价,宽带类产品价量齐升。随着 10G PON 及 WiFi6 渗透, 宽带类产品单价显著提升 ,据中国移动 2020-2021 年智能家庭网关产品集采数 据计算,GPON+WiFi5/ GPON+WiFi6/ 10G PON+WiFi6 价格依次递增,分别为 180/ 210/ 420 元/台,未来随着 10G PON 及 WiFi6 设备集采数量提升,宽带类 产品有望实现价量齐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维55G60性价比如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