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开电商公司的,日常发货找跨越速运工作靠谱吗靠谱吗?

作者:蒋舟出品:全球财说狂奔 8 年,极兔从印度尼西亚一步步蹦到了 4500 公里外的中国。01快递业 " 鲶鱼 "开启 " 疯兔 " 模式创始人李杰,曾作为步步高的员工、OPPO 印尼业务创始人,被外界视为 " 段永平门徒 "。2013 年,李杰开始负责 OPPO 首家海外独家销售代理公司。在此期间,东南亚不完善的物流体系对产品销售的展开产生不小影响。或受此启发,2015 年李杰毅然离开 OPPO 并创立极兔,以一个新人的身份,步入物流赛道。从收入构成上看,快递业务是极兔营收的绝对主力,2022 年占比达到 89.2%,跨境服务增长迅猛,但占比不到 10%。招股书显示,按 2022 年包裹量计,极兔是东南亚地区排名第一的快递运营商,市场份额 22.5%。但东南亚地区的业务,在 2021 年营收同比增长 127.13% 至 23.78 亿美元后,业务扩展却突然 " 刹车 ",2022 年仅增加 0.17% 至 23.82 亿元。相较之下,极兔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可谓处于 " 狂奔 " 状态。2019 年,极兔收购上海龙邦快递,在中国获得快递经营资质,正式加入中国繁荣且拥挤的物流赛道。招股书显示,极兔来自于中国市场的营业收入由 2020 年的 4.79 亿美元增长至 2022 年 40.96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 192.42%,2022 年为极兔贡献近 6 成营收。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包裹量计,2022 年极兔在中国地区的市场份额达 10.9%,排名第六。得益于中国市场的急速扩张,2020 年至 2022 年期间,极兔总营收由 15.35 亿美元增至 72.67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 117.58%。有业内人士表示,对快递行业来说,日单量 2000 万是生死线。为了跨越这条生死线,中通用了 16 年,韵达用了 19 年,圆通用了 18 年,申通用了 25 年,而极兔只用了 10 个月。2022 年 6 月,极兔官方曾表示,日单量已突破且稳定在 4000 万件以上。所以,这只来自东南亚的兔子在短短四年时间里,是如何搅动着中国物流市场?与当年拼多多以 " 低价优势硬刚,快速抢占并占得一定下沉市场 " 的做法一样,极兔的 " 极低价 " 打法有过之而无不及。相关资料显示,2020 年至 2021 年期间,极兔在不同地区均以低于当地快递 30%-50% 的价格招揽客户,甚至在义乌等覆盖大量电商公司、对快递需求量极大的地区,极兔发货单价降至 0.8 元发全国。也正是源于极兔搅乱快递市场价格体系,一定程度上导致 " 价格战 " 竞争激烈,以顺丰控股为例,2021 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34.55% 的情况下,归属净利润却出现了 43.46% 的巨幅下挫。招股书披露,2021 年 -2022 年,在中国市场极兔的单件包裹收入分别为 0.26 美元、0.34 美元,成本则分别为 0.41 美元、0.4 美元。对比来看,在东南亚地区极兔单件包裹收入分别为 1.10 美元、0.95 美元,成本则分别为 0.79 美元、0.76 美元。2020 年 -2022 年,极兔中国市场的毛利率分别为 -120.4%、-55.9%、-16.2%,中国地区未经审计经调整利润分别为 -6.16 亿美元、-9.40 亿美元、-3.35 亿美元。可以看出,极兔是下定了 " 做一单亏一单 " 的决心,颇有一种 "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 的意味。为了应对来自极兔的竞争压力," 四通一达 " 和顺丰被迫应战。当然,这也立刻被监管部门关注。2021 年 4 月,义乌邮政管理局对极兔下发警示函,直指其 " 低价倾销 " 行为,并处罚停运部分分拨中心。此后,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将快递行业 " 价格战 " 产生的市场乱象行为,纳入监管范围。不过,狂奔中的兔子并没有因此停下来,半年后直接放出一个 " 大炸弹 ",将昔日的对手国内业务收入囊中。2021 年 10 月,百世集团公告称,以 69 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将国内快递业务转让给极兔速递。02管理体系亟待提升补血迫在眉睫极兔的 " 财大气粗 ",是身后靠山给的底气。因出身于 " 步步高系 ",李杰在创建极兔初期便得到 OPPO 的不少支持。坊间有传,在极兔烧钱抢市场时,OPPO 曾借钱给极兔,帮助度过资金难关。除了 OPPO 输血外,段永平 " 四大门徒 " 之一的拼多多创始人黄征也向极兔提供不少订单。在中国市场,极兔一度有 9 成订单来自于拼多多。此外,段永平亦是腾讯坚定投资者之一,不断加大对腾讯的持股量。而腾讯目前已清空京东所有股份,但依旧是拼多多的第二大股东,也是极兔的第二大股东。除此之外,近期与顺丰的合作算是将极兔的地位再抬一个高度。2023 年 5 月,极兔宣布下属子公司深圳极兔供应链有限公司拟以人民币 11.83 亿元的价格收购丰网信息 100% 股权。同时,顺丰或将以 1%-2% 的比例入股投资的传闻不胫而走。最终,顺丰以股东的身份出现在极兔的招股书里,持股比例为 1.54%。值得一提的是,丰网是当年顺丰为触及下沉市场,专门开设的快递项目。但或源于丰网的加盟模式与顺丰擅长的直营模式相差太大,顺丰最终只能将这个业务转手让人。但这对极兔来说或许甘之如饴,因为顺丰旗下 " 加盟式 " 运营主体,算是填补极兔原本劣势的末端加盟商短板。要知道,极兔的全国化布局主要靠加盟商,而在极兔创建初期快递站点的分销商、代理商很多都是原来 OPPO 体系下的经销商。问题显而易见,OPPO 曾经的经销商来做物流,砸钱或许他们是很擅长,但是落实到具体的站点运营不见得在行。随着极兔规模的逐渐扩大,管理混乱、服务质量低下、社会责任缺失等问题,使极兔快递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2022 年,极兔就曾被曝拖欠员工 30 多万元工资,登上热搜。据相关报道,当时极兔欠薪网点为江苏常州武进湖塘镇网点,自 2022 年年后拖欠十余名员工工资总金额达到 30 多万元。由于欠薪,该网点快递业务停滞,大量快递堆积成小山,快递中的生鲜品已经发臭。除了管理问题,极兔的服务质量也备受诟病,难以赢得用户的信任和支持。所以,极兔也面临只有商家发件,难有消费者寄件的局面。根据黑猫投诉网,截至 6 月 20 日,有关 " 极兔 " 词条的相关投诉量达 24567 条,其中不少关于丢件、坏件、超时、乱收费等问题的投诉。图片来源:黑猫投诉可以看出,虽然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发展到一定规模,但相较于其他物流对手,目前极兔最缺乏的就是专业物流体系管理团队,不知顺丰的加入能否帮助极兔改正这一问题。除此之外,此前以价换市的隐患也逐渐显现。2020 年 -2022 年,极兔净利润分别为 -6.64 亿美元、-61.92 亿美元、15.73 亿美元。不过 2022 年的盈利,主要是由于极兔在 2021 年和 2022 年分别计入了 -43.8 亿美元、30 亿美元的公允价值变动。在排除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及负债的调整后,极兔在 2022 年仍亏损 14.78 亿美元。截至 2023 年 4 月 30 日,极兔的现金只剩 12.36 亿美元。如果延续此前的亏损速度,除账面难堪外,资金也很难再支撑下去,可见此次上市对于极兔来说已是迫在眉睫。有业内人士分析,自此中国快递业将正式从 " 战国七雄 " 过渡到 " 三足鼎立 " 的时代,即除了顺丰与极兔速递结盟之外,京东物流收购跨越速运和德邦股份,以及阿里携菜鸟整合通达系。目前顺丰、京东物流、中通、申通、圆通及百世均以完成上市。曾搅乱本以格局分明的快递市场的疯狂极兔,如今又来搅动资本市场。那么,究竟是 " 后来者居上 " 笑到最后,还是沦为下一个 " 陪跑者 " 还需时间的验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跨越速运工作靠谱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