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来电发短信提醒和秘书接听来访电话怎么取消?

原标题:信号强度不尽如人意 4G信号差到底为什么?
  经过两年时间的发展,我国目前4G用户数已经达到5.9亿,比欧美总和还要多。然而,4G网络日益普及,不少使用4G的用户却向本报“吐槽”4G信号强度不尽如人意,甚至有时候比3G信号弱:只能在阳台接电话,微信朋友圈打不开、视频看起来总是“卡壳”、抢红包总是慢人一步,暑期出国游手机成“砖头”……
  用户在家:
  跑到阳台接电话
  家住南洲路的杨先生非常烦恼,自从用了4G手机,在家就只能链接WiFi,使用微信及QQ与外界保持联系。 “手机信号最好的时候会有一格信号,遇到电话进来,都需要跑到阳台接。 ” 杨先生说,即便如此,也只能断断续续地听见对方说话,期间还会遇到电话自动挂断。遇到这种情况,杨先生只能通过链接WiFi,登录微信交流。杨先生以为是移动4G信号差,换了部联通手机,依然信号很差。无奈之下,只好经常搁个凳子将手机放在阳台。
  同在海珠区的方女士也反映,使用的4G手机通话时接通慢,通话质量也不如之前用的2G旧手机,还会经常掉话。她和老家的父亲视频通话,画面老是“卡壳”,春节抢红包总是慢人一步。为了让信号强一点,她不得不拿着手机将身子探出窗外,或者走出小区来到大街上。
  方女士说,之前运营商曾想在楼顶建设基站,但因小区业主担心辐射,基站没有建成。
  出国旅行:
  手机总是无服务
  李女士近日带女儿暑期游,出国前把联通手机开通了国际漫游。没想到,在沙巴旅行期间,手机总是处于无服务状态,重启多次还是没有信号,最后无奈放弃了启动,手机成了无用的“砖头”。
  接听异常:
  常被转至秘书台
  媒体人士张女士向记者抱怨,为何当时没有通话,别人给她打电话时,却常常显示“用户已启用秘书台”或“正在通话中”?为此,有闺蜜误以为被她“拉黑”,友谊的小船差点就翻了。
  据通讯业内人士分析,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张女士所处的区域用户过多,分配不到用户信道中去,“就好像会场只能容100人,满员之后,101人就进不去。”
  专家析因:
  4G基站数量不足
  电信专家付亮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4G基站还在建设期,这需要一个过程,2G基站建设和覆盖花了20年时间”,数据业务用户越多,需要的基站越多,每个基站的覆盖范围便减少。
  记者了解到,之所以中心城区频现信号“百慕大”,主要是因为4G单基站覆盖不足。某通讯研究部门技术人士告诉广州日报记者,此前很多建在居民楼上的基站,因居民担忧辐射而被撤掉,导致近年在边缘地区新建的基站比较多。“而且,目前国内运营商基站规划和测试还主要靠人工,有些盲区不一定能测试得到。此外,在原3G基站基础上改造建4G,由于4G通讯距离没有3G那么远,就有些地方覆盖不到,两个基站之间就会出现盲区。”
  4G信号频段高衰减更快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4G信号频段高导致越过障碍衰减更快。目前TD-LTE 所使用的频段基本在2000MHz以上,这个频段的穿透力不强,损耗较大,通过基站进行室外覆盖没问题,但在楼宇密集地带,如果没有经过室内覆盖的优化,在室内的信号就会受到影响。除了外界原因手机没有信号外,手机电源不稳的情况下也会导致手机没有信号,接收信号的电路供电不足,电压呈波动状态,信号的接收也随之无法稳定下来,这时候手机就会无法上网,甚至会无法打电话,这是手机的原因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换手机试试,如果换了手机情况改变了就是手机本身的问题了。
  运营商:
  下半年新建5000个基站
  截至8月23日,三大运营商均公布了2016年上半年中期业绩。业报显示,中国移动4G用户最多,今年上半年新增4G基站超过20万个,4G基站总数达到132万个,上半年平均每月净增超过1900万4G用户,4G用户总数达到4.29亿。中国电信8月4G用户达到9010万户,比上年底提升14个百分点。中国联通今年上半年净增4G用户2826万户,总数达到7242万户。
  记者从广东移动了解到,当前广州移动有4G基站1.8万个,总体实现了主城区和县城城区的4G网络连续覆盖,已完成近百条城中村、643个大型社区的4G深度覆盖,4G综合覆盖率达到99%以上,下载速率可达46Mbps,4G客户已超千万。广东移动向广州日报记者表示,下半年将继续加大4G网络建设,计划到年底,4G站点数达到2.3万个,同时完成地铁的站点容量扩容工作、181条城中村的整治改造工作、816个大型社区的深度覆盖。截至发稿时,广东联通和广东电信暂无回应。
  他山之石:
  达不到覆盖率罚款
  新加坡资信局规定从7月1日起,所有电信业者,必须确保户外4G移动通讯网络服务的覆盖率超过95%。到明年7月1日,4G户外覆盖率要提高到99%。2018年7月1日,在地铁隧道和汽车隧道内,覆盖率须超过99%。2019年1月1日,建筑物内和室内的覆盖率要超过85%。没有达到最低覆盖率的业者,可能会面对至少每月5万元的罚款。(责编:孟哲、沈光倩)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专职防骗“小秘书”全天候守护市民“钱袋子”在过去的几年里,全国各地公安机关积极呼应民生要求,纷纷开设了反诈骗咨询电话,但从各地咨询电话的运行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号码辨识度不高、不易记忆等情况,部分咨询电话号码还被诈骗分子恶意标注为“诈骗号码”或“骚扰号码”,导致群众在拨打咨询电话时将信将疑,甚至直接中断拨叫、不再相信。为更好地提供反诈骗预警和反诈骗专业咨询服务,切实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根据公安部和省厅统一部署,市公安局于今年年初便着手建设96110反诈劝阻专线,并于今天正式开通!96110专线电话采用全国统一号码模式,便于群众识别和记忆,配套采取多重保护措施,杜绝被虚拟改号仿冒的可能,大大提高了预警来电的可信度。专线电话具有三项主要功能:一是反诈骗预警,警方在研判到群众可能在接听诈骗电话时,将使用专线展开预警提醒,专线统一显示“属地区号+96110”的号码格式,群众可通过来电号码识别来电人身份为公安机关打击治理中心,并收到公安机关专门定制的防骗宣传内容,绝对真实可靠;二是群众拨打“属地区号+96110”或“96110”热线后,可通过按键选择由相应地市座席人员接听,提供更贴近群众生活实际的反诈骗咨询服务;三是群众咨询结束后,系统会自动发送短信至呼叫人手机,根据其咨询内容进行防骗再提示再强化,确保取得宣传实效。目前,我市警方已面向全市公开选招了一批接线员,并开展了系统性的反诈骗专业知识培训。专线电话开通后,警方将在群众可能接听诈骗电话时,使用96110电话展开预警提醒,有效提高预警来电的可信度。除了预警提醒之外,当群众怀疑自己被骗,或者有诈骗线索时,可7×24小时随时拨打96110咨询,专职接线员将第一时间为群众答疑解惑,提供精准的防骗指导,当好广大市民群众的防骗“小秘书”。今后,96110专线还将发展成全国反诈信息发布平台,发布权威预警信息并开展反诈宣传教育,打造高效便捷的反诈“直通车”,及时为易受骗人员注射“心防疫苗”,切实提高群众防骗反骗“免疫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希望社会各界大力宣传推广96110反诈劝阻专线,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防骗专线的作用,真正捂住老百姓的“钱袋子”!【链接一】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刑事警情逆势比降18.03%我市警方发布1-8月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成效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新型违法犯罪逆势高发,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扰乱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治安问题。对此,我市警方高度重视,坚持标本兼治、打防并举,内抓防范基础工作,外借社会管控合力,取得良好工作成效。今年1-8月份,我市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刑事警情在全国总体呈上升趋势的情况下,逆势比降18.03%。与此同时,全市抓获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嫌疑人总数同比上升27%,冻结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赃款9200余万元,同比上升35.03%,返还被骗资金总额710余万元,同比上升1.28%,打防效能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精准宣防再突破,筑牢坚固心防工程面对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单靠“蛮追”“硬打”是行不通的,而“大水漫灌”式的宣传也面临“边际效益递减”的问题。今年以来,我市警方全面推进反诈骗心理防线创建工作,将精准宣防摆在突出位置。创新研发反诈骗专业预警系统。“众里寻他”精准发现疑似被害人和潜在被骗风险人员,及时开展点对点宣防、一对一劝阻。今年以来,共发现本地预警对象信息48335条,有效形成对诈骗犯罪的“反制力”。建强媒体反诈宣传阵地。在本地主流媒体开辟专栏高频发布反诈宣传报道;依托公安新媒体矩阵联动发布反诈预警信息,提升精准宣传覆盖率。针对性培训提升宣防水平。参考大量警情、笔录、电子物证等相关材料,剖析诈骗手法中万变不离其宗的“套路”和“话术”,总结提炼可操作性强的宣防要点、步骤,为基层一线刑警和社区民警、辅警开展精准宣防提供了培训指导和工作参考,更好地推动传统“大水漫灌”宣传模式向“精准指向”宣防劝阻的转变。追溯源头斩链条,铲除上下游“黑灰产业链”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已经成为全社会的一大公害,一日不除,群众的安全就一日没有保障。我市警方始终把打击锋芒对准电信网络诈骗及其上下游违法犯罪,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治理,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开展专项打击。结合打击治理跨境赌博、“净网2020”等专项行动,严查涉案“人头户”银行卡、对公账户、通信号码,切实解决“实名不实人”的问题。对诈骗犯罪所涉及的资金流、信息流加强日常监管,深挖幕后金主,坚决斩断“黑灰产”犯罪链条。充分应用诈骗电话自动筛查预警系统,对诈骗电话主动开展监控、拦截,先后共主动关停、拦截各类诈骗电话26715个,发送防骗短信、彩信160余万条。“数据赋能”强实战,完善反诈骗工作体系电信网络诈骗是典型的非接触违法犯罪,是高智能、高科技、职业化、产业化的新型违法犯罪。我市警方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利用打击治理中心部级研判中心的平台优势,广泛汇聚数据资源,提升感知研判能力,以“数据赋能”提升实战水平。目前,在全国电诈警情每年保持30%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市已经逆势从去年的升幅逐步收窄到今年的稳中有降。深度整合反诈防诈力量,按照警力跟着警情走的原则,把精锐力量向反诈工作聚焦,增强宣传、防范、拦截、阻断能力,有效提升实战化水平。做实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联席会议制度,把各级各部门都拧成一根绳、攒成一股劲,构建覆盖全市的反诈骗命运共同体,加速生成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反诈骗新质战斗力。【链接二】警方及时预警 拦截止付8万余元8月11日晚19时许,市民吴女士接到了自称是上海某公安机关民警的电话,对方称吴女士涉嫌一起口罩诈骗案,该案件的主犯张某曾打款两百多万到其银行卡账户,要求吴女士配合调查,否则就要关停其手机,并冻结其银行账户。吴女士通过通讯工具与所谓“上海警方”进行视频时,见对方穿着警服,极具迷惑性,使吴女士更加相信自己深陷案件中。与此同时,市打击治理中心接系统预警,发现吴女士正在接听诈骗电话,疑似正在遭受冒充查案诈骗。封堵专员立即尝试联系吴女士,但发现其电话已被设置成呼叫转移状态,根据过往经验判断,吴女士很可能已经深陷骗局当中。打击治理中心立即提请通讯运营商协作专员,取消其呼转状态,同时指派辖区民警出警寻找吴女士。辖区民警多次尝试联系吴女士,吴女士在接听电话时含糊其辞,不肯说出自己具体所在地点,匆忙挂断电话后便拒绝再次接听。警方判断吴女士已经被诈骗分子深度洗脑,随即一边安排民警继续寻找当事人,一边持续向其发送防骗提醒短信并不断拨打电话。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打击治理中心终于联系上了吴女士,并立即向吴女士询问其所在位置并通知辖区民警到场当面劝阻。据吴女士回忆,当天他正在接受所谓“上海警方”的调查,正当骗子要求吴女士把自己的资金转到指定“安全账户”时,吴女士查看了手机来电提醒和短信息,这才有了一丝警觉。当还半信半疑的吴女士看到穿着警服、亮出警官证的辖区民警时,吴女士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上当了。由于警方预警拦截及时,吴女士并没有按骗子要求进行任何转账汇款操作,卡内的8万余元存款完好无损。(记者:谢从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接听来访电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