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特制袋机超级密码器初始密码是多少?

一、 塑料包装原材料介绍

1、表示方法: 英文缩写厚度

例: BOPP30 (英文缩写+厚度,单位μm微米,常被省略)

通常我们所用的塑料材料均为热塑材料。

①、 PE(全世界使用最多,亦称“塑料之花”。LDPE、MDPE、HDPE、LLDPE、茂金属PE);

⑧、 AL铝箔(广义上属金属)。

3、塑料薄膜的成型工艺主要有:

①、 流延——例:CPE、CPP(一般情况下,含有字母C的均为流延)

②、 拉伸——例:BOPP

③、 挤出——亦称吹塑,例:PP

④、 压延——多指金属,如AL

4、常用塑料薄膜性能介绍

1)、 PE聚乙烯。 亦称“塑料之花”,PE的主要类型有低密度LDPE、中密度MDPE、高密度HDPE、线性低密度LLDPE。一般PE只能适用于90℃以下的水煮,LLDPE则可达100℃煮沸,较LDPE等高,但不能用作高温蒸煮。70℃-80℃水煮,即≤100℃。100℃左右煮沸,大于或等于120℃可用高温蒸煮型RCPP。HDPE不适应于做单独性薄膜,因为它太脆。HDPE的热封性能比LDPE的好。

①、 半透明(透明度不是很好);

②、 柔软性好(用手摸,PE不如OPP挺度好,柔软且有些卷);

③、 可拉伸(不适于做很薄的薄膜,通常在20μm左右)。

因为PE膜柔软性好,且有拉伸性能,所以它易划伤、穿孔。根据工艺,广义上的PE经流延(即未拉伸),可为CPE,广义上的PE经过吹塑,为我们通常说的普通PE(有微拉伸性)。

① 、CPE热封性能比PE好,适于做塑料袋的内层,即热封层;

② 、CPE具有拉伸性能,但拉伸强度不如PE好,即CPE抗拉伸强度小于PE;CPE只能在3号、4号机上印刷,这主要是因为1号、2号机属于早期香港机,张力系统不好,而CPE又具有拉伸性能,因此便容易造成套位不准;

③ 、CPE防潮性能好;

④ 、CPE不耐高温;

⑤ 、由于PE对油墨附着力差,因此印刷性能不好,如要改进,可采用:电晕处理(即产生高压电场),可增加表面能量,增强对油墨的附着力,最基本应达到≥38dgn(达因);

a、 火焰处理(即加热后冷却);

c、 化学腐蚀(使用化学药剂浸泡薄膜);

d、 机械打磨(增加薄膜表面粗糙度);

⑥ 、PE的阻气性一般(即对氧气的阻隔性一般,不适宜包装油脂性物品)。最常见的两种热封材料:PE、CPP。PE的耐寒性很好,一般-18℃,CPP的耐寒性差,0℃以下变脆(使用CPP的包装袋冬天到了北方容易爆边)

⑦ 、耐寒性较好。主要用于冷冻物品(-18℃)包装的热封层。

⑧ 、耐油性差。如用PE包装油脂物品,油脂易深入PE层,产生蜡味,如方便面的油料包不宜使用PE。

⑨ 、PE耐紫外线差。经三倍紫外线照射,易老化、变脆。

(2)、 PP 聚丙烯。它是所有塑料中最轻的树脂,密度最小。

③ 、机械强度比PE高,即不易拉伸,尤其是双向拉伸的性能比较低;

④ 、防潮性能好,常用来包装饼干的表层;

⑤ 、耐酸、碱、油脂性能好,例如包油、里面的热封层通常用CPP,而不用PE;

⑦ 、耐高温比PE好,比PET、NY差;

⑧ 、不耐寒(但除BOPP双向拉伸外);

a、 BOPP双向拉伸聚丙烯,用于表面印刷,无热封性能,耐寒温度可以达到-30℃— -40℃。

b、 CPP流延聚丙烯(未拉伸聚丙烯),热封性能好,不耐寒。主要分为蒸煮RCPP:耐高温,价格偏高;普通CPP:耐高温性能差;

c、 表示为PP,则为吹塑聚丙烯,有热封性,介于BOPP与CPP之间的热封性与耐寒性。

(3)、 双面热封聚丙烯。例如宝洁公司的汰渍洗衣粉就采用双面热封聚丙烯,它最大的特性就是两面均可以热封。

(4)、PL 聚丙烯珠光膜(含珠光母粒)。有热封性,但热封性不好。

① 、普通PL,有透明性;

② 、增白PL,无透明性;奇妙用于可口可乐的瓶外标签就是这种原材料。

(5)、YOPP 双向拉伸聚丙烯消光膜。它是在BOPP外涂上一层消光膜,可吸收紫外线,起部分遮光作用,有“亚光”效果,具有装饰作用。

②、 与BOPP类似。

色彩的三原色:红、黄、蓝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间色:由两种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

补色:三原色中一个原色与其他两个原色调成的间色之间的关系。补色不是一种颜色,只是颜色与颜色之间的一种关系。

例如:橙与蓝,绿与蓝,紫与红,黄+紫等之间的关系,称为补色。

消色:两个补色调成一起。

色彩的三属性:色相(即最基本反射光波长,它是原本的颜色)

彩度(即饱和度、纯度)

3、 油墨(即成色物质)

①、油墨的组成:树脂(连接料)、颜料、添加剂、溶剂(占最多);

a、 树脂决定油墨的性质(聚酰胺、丙烯酸醋用的最多);

b、 颜料决定油膜颜色;

c、 添加剂决定油墨的特殊性能,在油墨中占有比例最小;

d、 溶剂起稀释作用,调节油墨的粘度,在油墨中占有比例最大。

②、灵博公司常用的油墨(苏州中亚油墨、东洋油墨(光油)、中圆油墨(里印白墨)、欧化油墨(表印)、坂田油墨(表印))

苏州中亚油墨、中圆油墨(里印白墨)主要用于里印、PET、NY.OPP.YOPP印刷;

欧化油墨(表印)、坂田油墨(表印):主要用于OPP表印,双面热封OPP,PE,CPP表印

①、 油墨的特性:干燥性;

流动性;(主要是对于版辊、基材而言)

粘性;(主要通过挥发性溶剂与溶解性溶剂的配比来调节)

细度;(主要指油墨中颜料粒子的大小,通常说颜色越深的, 粒子越粗,也越容易堵版)

⑤、油墨的稀释:缓慢加溶剂,并不断搅拌(通常每隔15分钟要测一次粘度, 若太快则会影响颜色、光泽度);

⑥、油墨的调配:调墨组初调——印刷部试印(打样)——客户或业务员看色(签字)——生产;

a、 尽量采用油墨厂的色相同一的原色油墨(这样光泽度会好一些);

b、 若需几种油墨调配时,应尽量采用颜色接近的原装墨;;

c、 配色时尽量减少油墨的品种,如果种类越多,则消色越多,颜色越暗;

d、 调配浅色油墨时,应以白墨为主,加入少量原色墨;

e、 不同厂家、不同品种的油墨不能混用

⑧、油墨的保存:装回原桶、密封、在桶外贴上色样(防止吸水、氧化)

4、 溶剂:异丙醇、正丙酯、丁酯、甲基环己烷、乙酸乙醋(俗名天那水EA,易燃、易爆)

5.印刷的五要素:原稿(画稿)、印版、印刷机、油墨、承印材料。

按印版分,凹版印刷(铜版印刷)、凸版印刷(胶版印刷)、平版印刷、丝网印刷

凹版印刷:凹下的部分为图文部分。

6、三个面的辨别:电子面(即电晕处理面)、镀铝面(VM面)、K涂层面

电子面的辨别:用电子笔在薄膜表面划线,如果完全浸润、连续成线,则此面为电子面,反之,如果断点。则为非电子面。

NY≧38dyn、56dyn,放置时间长,则电晕面下降。

镀铝AL面(VMPET、VMCPP、VEPE):区分方法:亮的一面为镀铝面;拿薄膜在粗糙面磨擦,如果薄膜未破而显透明状,则与粗糙面接触的一面为镀铝面。

K涂层:将环已酮涂于膜面,如果过2—3秒钟有粘性感觉,则为K涂层面。

凸版,即(柔性版),橡胶、感光树脂PVDC。

平版:图文部分是亲油疏水,非图文部分是亲水疏油。

丝网印刷:孔版(印刷不规则)。

8、怎样保护凹版,即铜版?

① 小心轻放,不要碰撞;

② 搬运时要用纸皮或软布包好;

③ 印刷完后须用溶剂清洗干净;

④ 清洁好的印版要涂上防透油,避免氧化腐蚀.

9、凹版制作的常用方法:

10、铜版与胶版的区别:

价格较低(200—300元/支)

11、 印刷机的主要组成部件:放卷装置、张力控制、套位装置、供墨装置、干燥装置、收卷装置。

12、 印刷操作的基本流程:原材料、油墨、溶剂的领用、装版(胶辊传墨辊、印版)、装利刀(支架、硬版、软版)、按材料设定好张力、设定烘箱温度、开启套色系统、开机打色、收卷。

13、 我公司有三台欣达印刷印:印刷1号机,10色机,反转印刷2色

印刷2号机,9色机,反转印刷1色

印刷3号机,8色机,不能反转印刷

14、 里印与表印的区别:

①、 印刷版不一样:表印图文是反的,里印图文是正的;

②、 表印材料不须复合,里印材料一定要复合;

③、 表印油墨添加剂多,里印油墨添加剂少;

④、 表印印刷面光滑(涂有光油),里印印刷面粗糙;

⑤、 表印油墨由浅至深,里印油墨由深到浅。

15、常见印刷的不良现象及产生原因

①、 套位不准。印刷时薄膜张力的变化,薄膜厚薄不均,导致一边松弛;印刷辊筒径差,不良。

②、 刮刀线:刮刀有缺口;印版表面状态不好;油墨中有杂质。刮刀的组成:支架、软刀片、硬刀片。

③、 堵版:产生原因:a、油墨干燥太快(溶剂挥发速度太快、烘箱温度过高);b、油墨当中有杂质;c、不同种油墨的混合;d、制版的网点太浅;e、机器的速度太慢。

④、 粘连:产生原因:a、溶剂挥发速度太慢;b、烘箱温度太低。

⑤、 起皱:产生原因:a、原材料厚薄不均;b、张力控制不均;c、烘箱温度太高;d、压辊压力不平衡。

⑥、 静电:若产生静电,则会使油墨印刷不上去或产生毛刺(BOPP、PET容易产生静电)。消除静电的方法:车间洒水;用牛皮纸与机身、材料相连;加IPA溶剂。

⑦、 白化:即雾化。“零状”材料吸潮。产生原因:原材料受潮,空气中湿度太大。

1、 复合的定义:将两层或以上薄膜材料通过一定生产工艺将其连结成一体的工艺流程。

克服单层薄膜的缺点,集各层材料优点;

保护油墨,避免其褪色、掉色;

避免油墨与内容物接触,污染内容物。

3、 复合的优点:a、克服单层薄膜的缺点,集合多层材料的优点;

c、避免油墨接触内容物,保护内容物。

4、 复合的分类:干式复合、无溶剂复合。

5、 复合的基本结构:

①、 胶水的组成:主剂、固化剂、溶剂、醋酸乙酯。

②、 网辊:(三种规格)

第一段:溶剂挥发段。温度50℃—60℃左右,如果开始温度太高,胶水表面局部温度过高,容易导致结皮,使内部溶剂无法挥发,造成残留溶剂过高,或复合强度下降。

第二段:固化反应段。温度60℃—70℃左右,主要是让主剂与固化剂进行反应。

第三段:降低残留段。温度80℃—90℃左右,主要是使残留的溶剂尽量挥发。

第一基材放卷——涂胶——烘箱烘干——(第一基材放卷)——热压辊层压——冷却——收卷——熟化

1、 涂布的基本原理:

3、 胶水(粘合剂)的机理:

吸附理论、化学反应理论、扩散理论。

4、 复合软包装胶水的选择要求:

④ 与印刷油墨有好的附着力;

⑤ 圈化速度快,粘连力强。

① 按主要成分分:树脂型、橡胶型、无然离分子、无机物。

② 按形态分:液态、固态。

③ 按固化形式分:溶剂挥发型、化学反应型(奇妙主要用)、热熔型。

6、 胶水组成:主剂、固化物、溶剂(EA,即乙酸乙脂)。

例:若有一胶水主剂A固合量为75%,固化剂固含量为25%,其中主剂固化剂为5:2,现要求配成工作固含量为30%的胶水50kg,问需加入多少溶剂?(没有水和气体生成)

6、 烘箱的作用:(分三段)

第一段:挥发溶剂(蒸发区)60%——70%;

第二段:固化反应(固化区)70%——80%;

第三段:除去臭味与残留(除残区)80%——90%;

例如:为何烘箱温度开始不能太高?

答案:如果开始温度太高,使胶水表面局部受高温结皮,使内部溶剂挥发不出,从而造成残留溶剂过度。

7、 复合后为什么要进行熟化?熟化(固化)的条件

刚复合后,主剂与固化剂反应不完全,为加快反应速度,增加复合强度,故要熟化。熟化的温度一般为38℃——40℃;湿度60%;熟化时间一般为24小时,如高温蒸煮袋则需2—3天。

8、剩余胶水的保存:装回原桶,加溶剂稀释、密封。

9、复合当中为何半小时测一次粘度?

答案:因为溶剂不断挥发,胶水粘度不断增大,从而使上胶量增大,如果胶水放得太多,一来不经济;二来透明度下降;第三容易起皱。

10、怎样确定复合第二基材尺寸?

答案:第一基材深胶——胶辊的宽度比印刷机材宽10mm,避免胶水粘连到基材背面及垫压辊胶辊上面。

11、复合常见不良现象:

①、 离层(复合强度不够)。复合强度=剥离强度(通过用力拉仪测试)

产生原因:a、电晕处理强度不够或原材料电子面放错;

e、烘箱温度太低或残留溶剂太高;

产生原因:a、张力不够;

e、压辊与薄膜之间混入空气。

产生原因:a、烘箱温度太高;

12、如何提高涂布量

②、 换用网点深的网辊;

④、 增长软刀片,放平刮刀;

分切——即把薄膜分成规定的尺寸。

① 、满足制袋的需要;(边封袋不用分切,是边制袋,边分切)

② 、卷装的需要;(自动包装机用卷装)

卷装纸芯的外径3英寸,即76mm,1英寸=25.4mm

2、 光身袋的分切要求:

①、 材料的规格、名称[如:BOPP30 150mm(宽)χ100mm(长)]、厚度

②、 电晕处理面、涂层面;

④、 分切日期及操作者;

①、 熟化时间要充足;

②、 尺寸一定要按要求;

③、 边封袋不要分条,中封袋注意中封骨尺寸,R袋注意封琴、月利的尺寸;

⑤、 外观检查、端面平整度(±2mm);

⑥、 接头(不多于3个);

⑦、 分切尼龙料不宜在阴雨天气;

⑧、 纸管内径要统一(一般在3英寸),张调电眼(尺寸、调力);

三边封。三边封拉链袋。四边封拉链袋等
三边封。三边封拉链袋。四边封拉链袋等
三边封。三边封拉链袋。四边封拉链袋等
三边封。三边封拉链袋。四边封拉链袋等
三边封。三边封拉链袋。四边封拉链袋等
三边封。三边封拉链袋。四边封拉链袋等
三边封。三边封拉链袋。四边封拉链袋等
三边封,三边封假自立拉链袋
三边封。三边封拉链袋。四边封拉链袋等
热切袋,欧式袋,PE拉链袋

第五步:常用实验室器材介绍

目前奇妙实验器材均产自SHIMADZV)

1、气相色谱仪(GC—8A)——主要测试残留溶剂的含量是否达到标准。通常为一个平方米含有多少毫克的残留溶剂量,目前国家标准为5毫克/m2 ,日本为3毫克/ m2 。

测试残留溶剂的仪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气相色谱仪、烘箱、数据处理器。

2、拉力机——主要测试热封强度、复合强度、剥离强度。测试复合强度通常剥离50mm的材料进行测试。

①、 测试原材料的张力性能;

②、 测试袋子的热封性能、复合强度、剥离强度;

③、 测试摩擦系数(主要是卷膜,一般在结果应在≤1的分为内;

④、 测试袋子的耐压性能。

3. 摩擦系数仪--主要是测试薄膜的爽滑性,是否能达到要求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吉隆熔纤机系统密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