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买的联想e480性能怎么样V480s笔记本电脑,大神帮忙看看配置,硬件还能升级吗?

,足不出户,远程帮您解决电脑问题!电脑专家远程协助手把手教您操作!

提示:您需要登录电脑端下载并使用Lenovo Quick Fix工具。

工具说明:本工具用于卸载Win10系统补丁,您需要在输入框中输入您想卸载的补丁号码,例如4516058,然后点击卸载即可。注意:由于微软的系统限制,某些补丁可能无法卸载,是正常现象。


工具说明:本工具用于修复电脑键盘失灵,设备管理器中显示叹号,查看详细信息错误代码19的问题。


工具说明:本工具为临时方案,用于解决Win10系统搜索栏搜索时显示空白、无任何内容的问题。点击修复将关闭Windows系统的搜索栏联网搜索功能,以保证本地正常搜索。也可以使用恢复功能恢复原始设置。


工具说明:本工具用于解决Windows 10 系统任务栏右下角出现你的设备中缺少重要更新,选择此图标获取详细信息提示的问题。



工具说明:本工具用于恢复Windows 10 系统文件夹中桌面、文档、视频、图片、下载、音乐默认的存放路径。


工具说明:本工具用于解决Y部分机器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无规律死机的问题。


工具说明:本工具仅用于修复小新Pro-13 AMD机型遇到低频次闪屏问题。


工具说明:本工具用于修复Windows 10 1809版本系统,安装电信的校园网客户端NetKeeper,重启电脑后系统右下角网络图标丢失的问题。


工具说明:本工具用于解决使用PBR恢复系统,或重置系统后键盘无法使用的问题。


工具说明:使用该工具可修复ThinkPad S2 4th或L390机型在电脑版微信、钉钉、视频时打字卡顿的问题。


工具说明:本工具用于解决网络图标是黄色感叹号,运行系统疑难解答提示“你可能需要与该网络的Internet服务提供商(IPS)签署协议才能获得访问Internet的权限” 但是可以正常上网的问题(不能解决除此以外的其它网络问题)。


工具说明:通过该工具清理系统垃圾、磁盘大文件等,达到释放磁盘空间的目的。


工具说明:部分电脑运行游戏时黑屏闪退或非常卡顿。本工具用于检测并修复游戏所需的系统运行库,检查显卡驱动配置等环境,修复影响游戏运行的常见问题。


工具说明:该工具中包含了一些常用的装机必备软件、办公软件、驱动、影音等,帮助新机或刚完成系统安装的电脑快速安装需要的软件工具。



工具说明:通过该工具可以把安装在联想电脑上的Windows 10企业版、教育版、专业版系统改装成Windows 10家庭版操作系统。



工具说明:使用该工具解决让电脑不能发挥最高性能满足游戏运行的问题,快速改善游戏环境从而提升游戏体验。



工具说明:使用该工具可修复在“开始菜单-设置--更新和安全-Windows 安全中心-病毒和威胁防护”页面联想杀毒Plus软件名称显示为乱码的问题。



工具说明:本工具用于帮助用户快速清除无响应的打印任务,解决无法打印的问题;修复因为打印队列排队错误导致的打印机无响应的问题。



工具说明:本工具用于帮助用户快速关闭或开启触摸屏功能。




工具说明:本工具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开启系统还原功能并创建指定的还原点,以便系统出现问题时更好的还原系统。提示:如果您的系统未激活,将会影响此功能的使用,请确保在电脑操作系统已经激活的情况下使用。




工具说明:该工具可管理系统文件夹的显示或隐藏功能。




工具说明:某些情况下,联想预装的OEM Office未卸载干净,再安装其它版本Office,在激活后仍然每次都弹出试用窗口。本工具可以取消弹出OEM Office的试用窗口。




工具说明:Win10系统具备快速启动的功能,如果想要开机速度快,可开启快速启动功能。但是一些应用程序可能在快速启动时会出现bug,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耗硬盘寿命。本工具用于一键开启或关闭快速启动功能。




工具说明:Win10系统使用中可能出现注册表错误的情况,或者因某些原因导致注册表被误修改,本工具可用于自动修复Win10注册表。




工具说明:有时在使用中发生Office报错现象,可以运行本工具一键自动抓取Office的相关日志并且可保存到指定的位置,供专业人士对其进行分析。




工具说明:当用户非正常关机后再次开机或因其它异常原因导致开机时出现“扫描和修复驱动器”的提示,该工具可以帮助一键取消此提示并直接进入系统。




工具说明:Windows Defender是微软自带的安全软件,但有时它会影响系统速度或者和其它安全类软件冲突,而且用户找不到关闭Windows Defender的设置位置,本工具帮助用户一键关闭(开启)Windows Defender功能。





工具说明:本工具用于帮忙对系统的IP地址,DNS服务器和Winsock进行快速重置。



工具说明:一键禁用或启用Win10系统自带的小娜语音助手。




工具说明:本工具用于帮助用户一键卸载或重装Win10操作系统下的IE浏览器。






工具说明:一键修复Windows系统文件(Win7系统仅支持本地修复)。






工具说明:本工具用于帮忙用户快速启用/关闭混合睡眠功能。



适用的操作系统:Windows 10 32位/64位,同时需安装联想电脑管家软件。


工具说明:修复ThinkPad X1 Extreme(X1隐士)电脑运行时间歇性出现风扇尖锐杂音的问题。






工具说明:一键清除操作系统中残留的Office 2016激活密钥。




工具说明:一键解决Win10系统下玩DNF地下城与勇士游戏挂机死机的问题。



工具说明:云部署首次部署视频教程,帮助您3分钟快速部署成功所有的电脑。






工具说明:一键修复Windows桌面图标出现黑块的问题。



联想硬件诊断工具(Windows系统)








工具说明:本工具用于帮助您在电脑系统可以正常启动的情况下,自助检测硬件是否存在故障。对于检测中确定或不确定的硬件问题,请您联系就近的寻求专业人员的支持。




联想硬件诊断工具(Linux)


适用的操作系统:所有系统 - 自启动






工具说明:本工具用于帮助您在电脑系统无法正常启动的情况下,使用提前制作好的引导U盘检测电脑硬件是否存在故障。对于检测中确定或不确定的硬件问题,请您联系就近的寻求专业人员的支持。






工具说明:该工具可以实现一键快速收集CBS日志、INF日志,、安装应用程序、操作系统、系统更新日志、系统日志、性能计数器、硬件等信息,解决以往信息收集过程繁琐的问题。



联想硬件诊断工具(UEFI)


工具说明:本工具用于帮助您在电脑系统无法正常启动的情况下,使用提前制作好的引导U盘检测电脑硬件是否存在故障。对于检测中确定或不确定的硬件问题,请您联 系就近的联想服务网点寻求专业人员的支持。





工具说明:本工具支持在操作系统中,在不影响硬盘数据的情况下把分区的可用空间划分出来新建硬盘分区。




工具说明:Win10系统的电脑运行该工具,可以一键重启并进入故障修复菜单界面。





一键式完成读取密钥,写入密钥、开启Windows Update操作,以完成预装系统的激活。以下这2种场景使用工具是无法激活的:1、非预装系统无法激活。2、维修更换主板后无法激活。




工具说明:关闭或开启Win10系统的自动更新,涵盖多种版本系统,同时适用于常规方法不能关闭的情况。






工具说明:一键读取OA3主板上的内置密钥。






工具说明:一键将计算机的显卡、网卡、电源等部件设置为高性能,从而提升计算机的游戏体验。




工具说明:一键重置Win10系统中应用的默认配置。







工具说明:在计算机桌面一键创建常用图标。







工具说明:若Win10的系统应用商店被删除,使用该工具可以将应用商店一键找回。




工具说明:通过该工具可以一键开关Win10系统的任务栏窗口预览功能。






工具说明:该工具解决Win10下系统反复弹窗,提醒一键升级Win10的问题。在工具操作界面点击"一键卸载Win10易升”后,若提示“卸载成功”系统将不再弹出升级Win10的提醒。






工具说明:该工具主要解决用户计算机启动后出现字体显示模糊的问题,同时该工具可以更便捷的对DPI放大缩小一键配置,以达到用户可以便捷更改屏幕上的文本大小以及其他项的要求。


,足不出户,远程帮您解决电脑问题!电脑专家远程协助手把手教您操作!
}

    苹果总是不缺少新闻,在iPhone5风潮逐渐过去之后,新的MacBook又马上占据了人们的视线,除了13吋Retina屏的MacBook Pro之外,有传闻称苹果已经开始订购大量的碳纤维材料,这不免让我们与下一代联系起来。    

    苹果在今年9月已经申请了碳纤维专利,同时也已经开始招聘碳纤维材料的研究工程师,种种迹象表明,苹果将碳纤维材料用于新产品将成为必然,碳纤维与的联姻已经不是第一次,早先的ThinkPad 在T系列的顶盖就部分采用了碳纤维材料,另外,超极本也成就了碳纤维,其中东芝的Z830凭借碳纤维复合机身,重量达到1.081kg,成了目前最轻量的超极本,此外戴尔的XPS 13和索尼的高端VAIO Z系列也都纷纷开始部分采用碳纤维材料。


一些网友开始自制碳纤维版苹果MacBook笔记本

    不得不承认的是,苹果MacBook对目前的笔记本工艺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MacBook Air借助SSD固态硬盘推动了轻薄型笔记本的火爆,而Unibody一体成型技术已经在超极本领域开花结果。MacBook在今年升级了Retina屏幕,但核心工艺仍然是Unibody一体式铝合金,而MacBook Air也已经走过了快5年的时间,必须要拿出能够刺激消费的新东西来,1.36kg的MacBook已经算不上轻,苹果希望在下一代对其进一步的减重,碳纤维似乎是唯一的选择。


苹果或在下一代电脑中采用碳纤维材质(图片来自Appleinsder)

    但苹果一直对Unibody引以为豪,不大可能整体更换MacBook的外壳,笔者认为更换底盖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一方面碳纤维原色为黑色,可以和黑色转轴(Pro)和键帽颜色实现调和,不影响整体外观的一致性,另一方面,整块底盖的重量将有150g降到50g左右,从而使整机重量从1.36kg降至1.26kg。除了Air之外,而另外一种可能是新版的MacBook Pro 13,目前疯传搭配Retina显示屏会在年底的时候发布,碳纤维会不会借着这个东风一同而来呢。

    对于多数OEM厂商来说,使用碳纤维的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有力手段,在铝合金工艺泛滥,用户审美多少已经开始有些审美疲劳,超玻纤是目前在成本和工艺上都非常有竞争力的材料,但一方面面向低端领域,而作为一款新型材料,其耐候性还需要市场的考验。

    碳纤维材料本身的优势和缺点都非常明显,首先碳纤维是一种导电材料,可以直接起到类似金属的屏蔽作用,而且相对于金属合金来说其重量更轻,延展性也不输给金属材料。

    碳纤维在导热能力上也要明显优于ABS塑料,散热能力是目前常见材料中最好的,碳纤维外壳摸起来最不烫手,而强度更是金属和ABS塑料的数倍。


碳纤维材料的索尼VAIO X系列只有惊人的681g(图片来自瘾科技)

    如果是这样,碳纤维为什么没能在笔记本上普及呢,这有同样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碳纤维的外壳目前还没有ABS工程注塑那样容易成型,一般来说的形状都比较单一,加工一块碳纤维笔记本外壳所花费的时间要更长,笔记本早期的硬件成本较高,在外观工艺上采用碳纤维显然会带来更长的生产时间,所以我们早起只能在ThinkPad T系列、Voodoo等高端笔记本上见到过碳纤维。

    2、碳纤维的着色都比较困难,相对于工程塑料和铝合金丰富多彩的颜色来说,碳纤维单一的黑色和黑灰色显然不符合人们对的要求。

    3、另外一个缺点是接地不好,容易引起轻微的漏电感,早起的ThinkPad笔记本外壳上都覆盖了一层绝缘涂层,就是为了防止这些轻微的漏电,这也无形中提高了制作成本。

    4、环保压力大。由于环保法规和标准日趋严格,碳纤维生产所产生的废水和废气处理成本也逐渐增加。

    5、然后就是用量管制,碳纤维主要应用在航空、军事国防领域,一些鱼竿、豪华汽车等市场也才少量用到,如果放开使用,则可能会对上述行业和领域构成影响。

    目前来看,碳纤维用在民用消费电子领域仍然有些不切实际,针对碳纤维工艺核心的特种原丝技术并没有掌握在国人手里,只有少数日本和美国少数采用批量生产碳纤维的能力,这也就意味着,国内的主要制造商和代工厂商不敢贸然尝试在笔记本中大量采用碳纤维材料。


汽车领域的碳纤维材料加工(图片来自网络)

    面对这样的情况,国家在十一五纲要中提出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纤维”的规划,把事关国家产业安全的高新纤维材料作为重中之重,其中碳纤维被列为首位,是国家迫切需要短期内突破的高新技术纤维品种。

    市场因素也不容忽视,从价格上看,戴尔XPS 13的价格都在9800元左右,东芝Z830价格也已经降到了7000元以内,随着产品价格的不断降低,消费者的热情也会逐渐提高,加上未来如果苹果的推波助澜,超极本和笔记本上使用碳纤维的成本也会逐渐下降,这样会形成良性循环,未来在消费电子钟的碳纤维材料依然有着比较光明的前景。

· 延伸阅读:从碳纤维X1谈创新

  从多年前开始,碳纤维就已经被证明是比金属更好的外壳材质,它更轻薄、有韧性,而且散热效果更好,但价格也往往比较昂贵。通过碳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通常出现在军用、医疗等高端领域,比如火箭和飞机的外壳,人工韧带等等。而在民用领域,跑车改装爱好者有时会选用碳纤维的引擎盖,从而减轻车身重量,同时更好的为发动机散热。除此之外,极少数的高端笔记本也会在部分位置采用碳纤维,比如索尼

  因此,当我们看到 ThinkPad X1 Carbon 机身顶盖采用碳纤维材质时, 着实为它的成本控制捏了一把汗。事实上,碳纤维除了成本过高外,也因为其特殊材料的性质,不易大量运用在消费电子产品,有业内人士指出,碳纤维主要应用在航空、军事国防领域,因此是用量受到管制的材料,若是运用在热门的主流消费电子产品,则恐会排挤到国防、航空需求。

  据市场预测,2012 年世界碳纤维需求量将增加 16%,今后三年的年均增长率将达 20% ~ 30%,台湾第二大高尔夫球杆和磁头制造商 AIM 也已经与多家超极本厂商进行洽谈,有望在 2013 年大批量生产碳纤维机壳。因此,当碳纤维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产生规模效应时,制造成本也会呈现出走低的趋势。不过在近两年内,我们仍然只能在高端机型上见到碳纤维的身影。

  目前,世界碳纤维每年产量达到 4 万吨以上,但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美国等少数企业手中,每一台碳纤维笔记本都需要向它们支付高额的材料费,因此制造成本始终居高不下。长期以来,中国碳纤维研制生产水平较低,国外技术和产品严格封锁。

  值得一提的是,为彻底扭转中国碳纤维受制于国外的状况,国家在十一五纲要中提出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纤维”的规划,把事关国家产业安全的高新纤维材料作为重中之重,其中碳纤维被列为首位,是国家迫切需要短期内突破的高新技术纤维品种。

  通过请教业内人士,我们得知碳纤维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丝生产和原丝碳化两个过程。目前,中国碳纤维发展的瓶颈主要在于原丝生产技术,原丝占总成本的 50% ~ 65%,它制约着碳纤维的生产成本和市场竞争能力。因此笔者认为,碳纤维笔记本在近几年内很难实现国产化,主流超极本的外壳材质仍将以铝合金和高玻纤为主。

· 小身材大屏幕,超窄边框日趋流行

  ThinkPad 的产品经理向我们透露,X1 Carbon 采用了和一级方程式赛车一样好的碳材料。事实上,碳纤维的等级也是有千差万别的,目前已经出现很多非常强韧的碳纤维,最高等级的碳纤维是用在钓鱼竿上的那种,有的钓鱼竿成本甚至高达数万元,它甚至比飞机和一级方程式赛车所用的碳纤维更优秀。当然,这种堪称奢侈品的顶级材质并不适合消费电子。

  另一方面,超极本的厚度几乎已经控制到极致水准,金属合金材质虽能给超极本带来很好的保护,但模具纤细的条形打孔处(类似于风扇的出口),一旦遇到外力冲击与摔落等情况,合金材质的坚韧程度就不 及碳纤维了。而且热量长期集中在散热窗位,机体也有可能会因为受热而产生变形。

  碳纤维的重量只有铝合金的三分之 一,抗冲击能力却是铝合金的两倍,在研发过程中,ThinkPad 内部曾进行了一项严苛的铁球测试,让铁球从高处自由落体,砸到笔记本顶盖的中央。在这项测试中,所有铝合金以及镁铝合金的笔记本顶盖都产生了凹痕,但 X1 Carbon 的顶盖却依然完好,没有一点痕迹,体现了良好的坚固度和韧性。

   “击败苹果”是 ThinkPad 在 X1 Carbon 设计之初放出的豪言壮语,要较量当下工业设计的标杆产品—— Macbook Air 绝非易事,除了勇气,还要考验设计师在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方面的底气。和以往的 T 、X 两大经典系列一样,Carbon 依然由日本大和团队研发设计的,保持着着严谨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设计思想。

   与 Macbook Air 追求极致简约的风格不同,ThinkPad X1 Carbon 依旧是一款务实的纯商用超极本,它既要让外观变得更纤薄,又要将 ThinkPad 独有的设计和功能传承下来,比如“黑色饭盒”造型、红色指点杆、背光灯、防滚架和指纹识别器等经典特质依然是那样的熟悉。

  如果把 ThinkPad T 系列比作西装革履的经理人,那么 X1 Carbon 更像是穿着夹克但是没有打领带的商人,这和当前 IT 业流行的商务休闲风格可以很好地吻合。 ThinkPad X1 Carbon 的设计理念,也许可以用“一双精良的筷子”来形容,因为当本本半张开倒立在桌面上时,它采用的楔形造型从侧面观察宛如筷子型,而且 C 面与 D 面前缘的结合处是无缝的。

  值得一提的是,X1 Carbon 还是首款拥有下拉式铰链的电脑,转轴开合角度与经典的 ThinkPad 系列保持一致,都可以张开到 180°,相比之下,多数下拉枢轴设计只能打开到 135°,而能做到 180° 的开合足以满足用户观察屏幕的特定角度需求。

   相比之前装有 13 英寸屏幕的 X1 笔记本,ThinkPad X1 Carbon 13 英寸的模具放入了一块 14 英寸 IPS 雾面显示屏,分辨率为 1600 × 900,并采用了时下流行的窄边框造型,同时机身 A、B 面的内部空间也得到了更为有效的利用。最终用户不仅可以获得更为良好视角体验,而且便携性方面也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事实上,今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笔记本开始采用超窄边框,比如三星 700z、扬天 V480s、戴尔 XPS 13 等等,这种能够确实提升的用户体验的设计,相信会逐渐成为笔记本的标准设计,毕竟谁都喜欢本本身材尽可能的小,但屏幕尽可能的大,而且老实说,超窄边框会让画面看起来比实际更大,让本本显得更有魅力。

· 设计回归本质,键盘手感至关重要

  ThinkPad X1 Carbon 沿用了孤岛式键盘,与目前已经同期上市的 ThinkPad 其他笔记本产品保持一致。对于这一点改变不少老用户都无法欣然接受,他们还是怀念以前的那个老样式。这里当然不能怪怨老用户的固执,因为毕竟坚持了多年的老键盘让大家爱不释手,不仅仅是带来了舒适的敲击体验,更重要的是不少“小黑迷”已经把这一标志性部件当作判断是否存有

  ThinkPad X1 Carbon 的实际表现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无法接受,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新旧两种小黑键盘架构都是由日本大和研究所设计的,因此掉血统论是站不住脚的。实际上通过按压感受来判断,键盘还是非常舒适的,而且比X1表现要更好,按键弹性反馈也明显,增大的接触面积令手指贴合程度控制的十分到位。

  值得一提还有,为了保证键盘手感和整机轻薄度,工程师们也是绞尽脑汁。在平衡触摸板和电池重叠部分的倾斜度方面采用了从未使用过的特殊技术。ThinkPad X1 Carbon 楔形造型对键盘面的材质提出了很好的要求,因此设计师决定键盘底板使用镁合金框架,而触控板则改用更为纤薄的玻璃材质。


设计团队开发出了“高阻膜”,从而解决了使用多年后掌托掉漆的问题

  细节决定成败,这一点在 X1 Carbon 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C 面掌托这个看似很平常部位,却给设计师提出了新的难题。就是掌托上涂漆脱落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由于用户手掌上的汗液会穿透漆面后直达金属镀层而导致脱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团队开发出了“高阻膜”,在涂上足以抵挡强酸汗液的底漆后再涂上面漆,从而解决了多年后掌托掉漆的问题。测试后触控板能抵挡 pH 为

  对于便携性良好的超极本而言,14 英寸在国内用户眼里并不是最适合的尺寸,但对于欧美用户看起来则更为受欢迎。X1 Carbon 便携性在 14 英寸超极本阵营中处于一个什么地位呢?通过下面这张表可以一目了然。

14英寸超极本机身厚度(最厚处)对比

英寸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当然,这些极限数据都要归功于工程师精湛的设计功底。也离不开碳纤维、金属合金和玻璃材质的完美的组合形式。


14 英寸超极本便携性(裸机)对比

  值得一提的是,ThinkPad X1 Carbon 的电源接口与充电技术也采用了创新性设计,充电接孔从传统圆针形改为长方扁型设计,这样的接口类型可目的是为了帮助笔记本机身打造的更为纤薄。不过在通用 性方面会给用户带来一些不便,如果旅行中忘记佩戴电源适配器的话,面对这样的特殊接口你可能会遇到很尴尬的局面。

   充电技术已经得到了改进,X1 Carbon 采用了 Rapid Charge 快速充电技术,利用这样的充电方式,可以在 35 分钟快速充满 5 小时电力,大大缩减了充电时间,对于商务人士而言这项技术非常实用。笔者认为,笔记本电池技术的发展,在未来几年中大有可为。

将是一款纯,对于它的目标用户来说,极度的轻量化设计其实却是一把双刃剑,重量厚度总是与体验“互相背叛”。毕竟是一个提高生产力的工具,就像剪刀、车把、手电筒一样,我们需要他有一定的厚度来充实手掌,也不能像卡片那样给用户很不结实的感觉,同时它也需要有一定的重量感,去提醒用户这不是一个廉价货。1.36 千克 14 英寸是个漂亮的数据,但背后高昂的用料成本,所损失的续航时间都是难以回避的问题。

  李仰润:ThinkPad 也出超极本这件事,其实算在意料之内。作为晚到的超极本成员,X1 Carbon 可以说是在造型设计、机身用料甚至于整体均衡性上都做足了功夫。这或许算是迟到者对用户们的一个补偿,当然,这些优点能否被消费者接受,还需看市场的情况。不可否认,X1 Carbon 被 TP 风格渲染得够彻底,有 Think 情节的用户或许会对此爱不释手。但是,回归理性的时候还是想问一句:你敢再便宜点吗?

  安琪:X1 Carbon 确实在很多地方花了心思,比如重新研制的掌托漆面(多年使用后也不会掉漆),下拉式铰链(屏幕可张开180度)等等,能够感觉到设计团队所付出的心血。但众口难调,部分用户可能依然不够满意,比如屏幕比例未能免俗的采用了 16:9 ,这让那些期待 16:10 的用户感到有些失望,他们也许不得不去买 Macbook 了——因为目前只剩苹果还在提供

· 写在最后:X1 给笔记本行业带来了什么?

  在与 ThinkPad 产品经理的交谈中,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在听取许多客户的反馈和建议之后,我们想办法对某方面做出了改进”。从 X1 Carbon 的诸多细节中,我们也亲身体会到了这一点,Think 的设计师确实在认真聆听用户的实际需求,并付出努力将它们实现。比如更轻薄的碳纤维材质,超窄边框的 IPS 雾面屏,使用多年也不会掉漆的掌托涂层,以及快速充电技术等等。

  真正从用户体验出发,去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这就是 X1 带给我们的启示。笔记本的发展确实已经进入瓶颈,但这并不意味着用户的需求都已得到满足。在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的笔记本行业,多数用户其实并不奢望总有重大的技术创新出现,影响最终购买决策的往往是一些小细节,比如是否有键盘背光,是否换成了 IPS 雾面屏等等。与其重新开模创造一款全新的产品,不如将现有的成功产品做的更好。

· 延伸阅读:透过宏碁S7看产品设计

  宏碁近期发布了新一代超极本 S7,这款被很多网友认为是最漂亮的超极本身上,有着太多可以讨论的东西,为了配合迎接 Windows 8 的到来,宏碁 S7 使用 了支持多点触摸的新型屏幕,这样的变化本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在普通人眼里,无非就是换一块触摸屏进去,可是,真的只是这样吗?

  之前的上的 3D 视觉技术和上下双屏技术都成了反面教材,逐渐的消失正在大众视线里,是说这样的技术就不能放在笔记本上吗?当然不是,新技术在商品化 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都搞清楚,才能让技术真的具备使用价值,这需要在设计之前就具备完整周密的思维体系。

  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1、我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2、满足想法需要什么样的硬件。3、与硬件应该如何配合来实现想法。4、软硬件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把这些都想清楚,再开始动手吧。 

1、笔记本需不需要触摸屏?

  触摸功能,在笔者看来是通过手指的单点/多点、直线/曲线轨迹的万向变化来实现替代鼠标的技术,未来可能会通过指压力的梯度变化来丰富操作,用指纹和体温 来提高产品的私密性,这可以看做是人机交互“去工具化”的第一步,未来的眼神轨迹追踪、脑电控制都将沿着这个方向展开。

  我们在笔记本上到底需不需要触摸功能,触摸屏到底给我们能带来什么,更好的人机交互体验?那么我们就要找目前体验最好的iPad来进行对比。纯粹增加一个卖点?那么我们就要考虑这个卖点是否会对其他功能重叠,并造成影响,同时也要考虑成本的问题。

  如果你给一个孩子一部Pad,他会很轻松的知道这个东西应该怎么用,因为整个硬件部分只有一个平面,除了触摸没有别的方式操控,但是换到笔记本上就不是这 样,同时拥有键盘鼠标和触摸屏,两个输入设备和一个输出设备并存且重叠,会让用感觉陌生和无从下手。在iOS和Mac OS X上,完成一个操作通常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通过约束用户行为的方式来降低操作的复杂性,用户无需面对两条以上的分岔路来引发思考:到底哪一条路是对的呢?


到底用触控板还是触摸屏?

  我们在遇到不熟悉的东西的时候,会产生紧张和恐惧,别人家装饰的再怎么温馨,我们住进去也可能会失眠,触摸屏给我们带来的陌生感不仅是多了一种人机交互路径所带来的选择性困难,更多的是来自使用体验。    

  人在松弛状态下站立时,双手自然垂落在身体两侧是最舒服的,这时我们的手指肚的发力方向在平行于身体时最容易,这一点在平板电脑上体现的最明显。笔记本的 触控板与身体垂直,这样就非常好发力,而笔记本屏幕与身体基本平行,手指需要抬起一定角度来适应,会容易产生疲劳,如果调整屏幕角度就多了一步操作。对于 留指甲的人来说,会带来更加崩溃的体验。  

  我们要假定【触摸技术成熟】是普及的必要条件,而且消费者需要这样触屏笔记本。要不然我们后面的讨论没法推进下去。

  笔记本的翻转屏+键盘的设计已经用了30几年,这种构造虽然经历过几次小规模的改进,但总体上是没有太大的变化,说明这样的设计从一开始就做对了。    

  目前来说,笔者认为笔记本上触摸体验做的最好的是Magic Trackpad,可以说是大号的MacBook触控板通过指点、轻扫、滚动、拉伸就能完全操作电脑了,这款硬件是Mac OS与iOS进行融合的重要一步,因为Magic Trackpad的作用在于让iMac和iMac Pro也开始可以体验到Multi-Touch触控操作,而Windows平台上,是没有这样起到沟通作用的硬件的。  


Magic Trackpad可看做一个大号触控板 也可看做是间接触摸屏

  笔记本很早就有触摸屏产品出来,像惠普的TC系列、ThinkPad X2xxT系列等,这些笔记本其实更应该叫手写电脑,却不是触屏电脑,因为他们通常都需要一支笔,通过电磁感应和数字墨水技术在屏幕上完成书写,绘画,用手指操作时的精度极差。    


相对来说电容屏更容易实现多点操作

  触摸屏被消费者普遍接受并快速普及,是电阻屏和电容屏两种技术的成熟之后的事,原理上,前者利用压力感进行控制,后者则是通过人体带走屏幕电流所移动的距 离来定位。相对来说,电容屏的优势更突出,特别是技术上允许加入高硬度的外壳,可以很好的保护设备,对笔记本和手机等移动设备来说很重要,不出意外的话, 未来的触屏笔记本还将大范围的采用电容屏技术。

  我们一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Windows7系统在使用触摸功能时,右上角用来关闭窗口的“X”点了好几次也没有反应,这个确实非常尴尬,对于早期的触摸 技术(硬件)和Windows系统(软件)来说,这个角落是一个死角。为了消除死角,软件和硬件互相配合是必须的。  

  微软带来了全新界面的Windows 8系统,其中,动态磁贴界面是完全为触摸设备所打造的,界面的图标变成了1:2长方形或1:1的直角矩形,并且面积很大,即便是在Full HD分辨率的宏碁S7屏幕下,手指也可以准确的点到,但是直角矩形对于用户来说,可能没有圆角矩形受用,尖锐的东西对于用户来说是有敌意的,圆角矩形可以 一定程度的消解用户紧张,苹果甚至拿着圆角矩形做专利去和三星打官司,可见圆角矩形的重要。  


动态磁贴界面的色块和直角矩形

  对于人机交互来说,没有了触感是个退步,人和机器应该相互意识到对方的存在,这是交互,是沟通的过程,就像我们和朋友在聊天,会观察对方眼睛和表情的变 化。目前的触摸屏普遍没有物理反馈,一些厂商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加入了震动反馈这个很有尝鲜意味的创意,但效果肯定没有突起的按键更好,振幅大小、强度、 时长的变化都缺少指向性,与软件和系统没能结合起来(可能是避免增加用户的学习成本),后来触摸出现了“按键后浮出放大”的功能,但用户不会看到字 母浮出后再进行下一次输入,这样效率太低了。

  很多手持设备上都有Home这个按键,这个词非常好,家让人觉得很亲切很熟悉,这是一切开始的地方,当我们迷惑时,回到原地是不错的办法。Windows系统之前有一个Start键,也是一切开始的地方,与Home键不同的是,一个是软件一个是物理按键。    


iPad原本打算设计成这样(图片来自网络)

  早期的iPad模型是没有任何一个物理按键的,这样最大化的避免了视觉污染,但为什么最终安排了一个Home键呢,有可能是为了增加物理反馈,但笔者认为 Home键更重大的意义在于它是以一个坐标的身份出现的,iOS用户都有一个习惯:不知道怎么办时就按Home键,它让我们觉得放心。Windows键 (Start键)也是一样的,虽然在功能上与Home不同,但我们进入Windows系统时,会首先找到它,这是去往其他功能的最可靠通道。    

  取消Home键和Start键意味着我们不再拥有坐标,一切无从开始,更关键的是,厂商白白失去了好不容易培养的用户习惯,当用户一旦按照你给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时,他们是很难回头的。    

  触摸屏笔记本需不需要一个类似Home按键的设计呢?如果说是iOS和Mac OS X的融合给了Windows 8灵感,那么至今没有MacBook采用触摸屏操作,所以OEM厂商们似乎没有能够借鉴的对象,这时的产品的软硬件结合会牵扯到操作系统的通道设计,这个 不在我们讨论范围之内。但有一条是必须坚持的,给用户归属感,有依靠,让用户觉得可以充分掌握。

  当给笔记本增加触摸屏意味着我们经常需要对屏幕进行指指点点,那么如果亲身体验过,就应该知道,普通笔记本的转轴是活动的,屏幕在被触摸的时候会前后颤 动,手指会有“被泄力”的感觉。在宏碁S7上,屏幕的转轴部分是经过特殊设计过的,当我们开合到一定的角度时,屏幕就像被锁死了一样,这时上屏是十分稳定 的,不会有晃动,然后当我们以更大的力气转动时,屏幕才会继续翻转。


宏碁经过重新设计的转轴

  现在大家都在谈用户体验,想做出好的体验就必须充分的了解设计,充分深入到背后研究,一个功能的诞生要考虑的更加周全,而不能将功能实现当做终点。这需要你有敏锐的洞察力,懂得欣赏,热情洋溢,跟随内心。

  这部分可能与触摸屏和触摸技术没关,只是一些关于笔记本设计的延展性讨论。    

  笔记本与我们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应该可以得到很多答案,有人说是生产力工具,有人说是供娱乐功能的玩物,也有人说是供我们了解科技发展的途径, 还有一小撮人认为是体现身份的奢侈品,这些都对,但这个关系是建立在笔记本的用途上,本质上我们一直将笔记本“物化”了。但是我们想一想,在这个互联网塞 满生活的时代,我们每天需要与笔记本相处的时间有多少,就知道笔记本扮演的角色,远比一些“物”所带给我们的影响更大。 

  也有多少人是一静下来就要打开电脑或者手机的呢?以笔者自己为例,每天与笔记本打交道的时间超过5个小时,屏幕、扬声器、键盘、掌托会时刻冲击着感官,如 果一个人,能和我们每天相处,能够与自己相互被感受被关怀,那她应该与自己是什么关系呢?没错,情人!姜文曾把导演的工作比喻成与观众调情的过程,这是对 待艺术创作的态度,笔者认为这也应该是产品设计的态度。 


好的设计应该是经得起岁月的考验的

  德国工业设计大神迪特拉姆斯的10个“好的设计”理论里曾经有一条是:好的设计应该是经得起岁月的考验的。为什么我们现在来看一些经典的雕塑和绘画作品的 时候,依然能从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他们身上的美学价值是亘古不变的,为什么我们会愤怒的面对ThinkPad的改变,因为他打破了人们原本的认识,这里的 “恒”和“破”并不是绝对的,只不过这种“破”不是让作品成为短暂时尚的一次性商品,改改颜色,让屏幕边框更薄这种工作ThinkPad会做,索尼会做, 神舟也会做,如果大家都会做,那么这样的工作是廉价的,是懒于思考的。 

  为什么要费这么多口舌来谈产品与用户的关系,因为宏碁S7身上引发了笔者一些思考,一些关于产品身上的戏剧冲突的思考,不吵架的夫妻不会天长地久,冲突反而成了夫妻关系稳固的调和剂。

  如何在软硬件上实现戏剧冲突呢?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马里奥之父宫本茂先生的箱庭理论,当年孤独自闭的宫本茂在上大学时,经常在街道上对着灯光闪烁的窗户背 后产生奇特的憧憬,窗户背后的家里到底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后来宫本茂将玩家的对未知世界的憧憬心理,临摹在了其作品上,《马里奥兄弟》中,当主人公钻进 水管达到另外一个关卡时,场景的切换都会产生巨大的视觉落差,宫本茂认为,每个人每个群体都有独立而封闭的世界,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相遇就好比两个完全不同 的箱庭世界的相互碰撞,那种奇妙的感觉绝非轻易可以言传……    


硬件与软件形成强烈视觉落差

  回头看看宏碁S7,上盖采用康宁强化玻璃制作,机身则采用铝合金材质,玻璃和金属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材料,外观部分只有两种白色和银色两种冷色 配色,这样的设计最大程度的避免了夸张炫耀的成分,如果我们把机器看成是运算的部分,那么外观给人的感觉是谦虚的,冷静思考的。那么根据箱庭理论,内部就 应该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当我们打开S7时,直接映入眼帘的就是Windows 8的动态磁贴界面,这个界面几乎全是热情洋溢的配色,而且纯度都很高,给视觉上带来强烈的冲击,我们会发自内心的发出“哇!好漂亮”的感叹,这就是一种戏 剧冲突。


屏幕转轴处的直线和曲线同样构成了戏剧冲突

  笔记本的物理尺寸很小,想在一个小场景展示自身的构想,必须形成戏剧冲突,这样才能让人印象深刻,屏幕就是一道门,门外的世界冷静,而门内的世界却无比感性热情。    

  反过来我们看看诺基亚Lumia和Surface上Touch Cover的做法,二者都有很多种颜色可选,并且与Windows动态磁贴界面的颜色高度契合,但是大家可以去诺基亚体验店试一下,短暂兴奋之后,会迅速的陷入疲惫。    


诺基亚Lumia系列手机与Windows动态磁贴高度契合 但视觉冲击力较弱

  迪特拉姆斯说好的设计应该是谦虚的,产品要像工具一样能够达成某种目的,它既不是装饰品也不是艺术品,它们应该是中庸的,带有约束的,这样才会给使用者的 个性表现留有一定空间。强调硬件设计与软件的戏剧冲突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让使用者最大化的关注内容,使硬件具备工具属性,这和触摸屏一样,是一种隐去工 具化的思维,是进化的思维。想想为什么iPhone和MacBook只有黑白灰,而iPod Nano、Shuffle却有多种颜色,因为前者人们关注视觉,后者则在意听觉。

  之前我们说过,用户对待熟悉的东西不会产生敌意,在产品设计上应该如何做呢?

  还是看一下宏碁S7,金属和玻璃成为S7机身上最主要的原材料,为什么一定是这两种,因为用户潜意识将金属和玻璃投射到我们日常生活所常见的东西上来,刀 叉、咖啡壶、灯罩、自行车、杯子,眼镜,还包括银行的等候椅、汽车车标,这些都是我们最熟悉的东西,而这些材料产品虽然外观经过加工,但是都是以原色形态 出现。


宏碁S7顶盖部分的玻璃

  铝合金的金属原色和玻璃的无色透明,这是苹果设计总监乔纳森伊夫最偏爱的颜色,而他同样曾在第一代iMac上采用了半透明的聚碳酸脂材料,但最新的 MacBook和宏碁S7为什么没用工程塑料作为主要材料呢?首先塑料是一种化工合成材料,我们日常生活见到的经过染色的塑料用品显然更多,彩色塑料外壳 的笔记本无法准确的投射到生活中来。  


观察Win8的默认配色,红、蓝和绿三色光谱是最容易被视锥细胞接收的

  早起的笔记本屏幕比例是4:3,这是最接近A4纸张和书籍比例(0.72)的整数比,笔记本被设计的要像书一样,用户接受起来很轻松。Windows 8 RTM版的动态磁帖界面的默认背景是淡蓝色的,蓝色有让时间减慢的作用,意在让用户多停留,另外天空蓝也是我们最常见的颜色之一,我们不会对它产生敌意。 当产品与我们如此的亲近的时候,我们对产品的好感也就此而来,这时我们与产品的关系更像是亲人,亲人之间是可以消除戒备和紧张的。 

  PC是Personal Computer的缩写,笔记本这类产品应该更强调私有性,买来的笔记本就应该是自己的,不再是厂商的,不是微软的,也不是英特尔的,用户与笔记本之间应 该是占有关系。这让我想起苹果店,店里规定店员在给顾客介绍商品时,是绝对不能触碰到商品的,当顾客遇到难题是,鼓励用户自己去解决问题,甚至用户将 iPod说成iPad时,店员也要跟着顾客说iPad,这些都是为了强化用户与产品占有关系的行为,可惜很少有厂商注意到这一点。  

  多年以来笔记本左右掌托上的广告贴纸成了标配,厂商一直在提醒这款笔记本的出身,很多用户在买来笔记本后,第一件事就是撕掉掌托上的贴纸,或者在上面刻上 自己的名字,来给笔记本盖个章,证明这个是私有物品。到了超极本时代,这样的情况有所改观,但微软和英特尔的贴纸变成了另外一种设计形式,这是设计师在规 则允许范围内,尽情的发挥自己的灵感。  


戴尔 XPS 13的“狗牌”伪装的很巧妙(图片来自engadget)


LOGO被最大限度的隐藏了

  最有趣的是戴尔XPS 13,在机身背面做了一个类似美国大兵狗牌一样的东西,将windows、intel和XPS的商标镂刻在上面,不但满足了客户要求,还让笔记本有了些许 的军工特质,这种自我调侃的幽默感是笔记本中很少见的,笔者隐约能体会到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的悲壮。宏碁S7的做法并没那么极端,而是在机身背后的出风口 下面,用纯度很低的灰色将Windows 8和英特尔的LOGO打上,这样让LOGO几乎隐身的效果也不错。

  很少有笔记本OEM厂商,将“鼓励用户关注内容价值”的概念放到笔记本的设计中来,也就是说都将笔记本作为一次性快消品卖给了消费者,然后只要维护好售后体系就万事大吉了。

  这里涉及到企业责任感,作为国内肩负起创新责任的企业来说,在把硬件卖给了用户同时,是不是有义务培养用户的审美情趣,告诉大家到底什么是正确的,应该做的,与其说每年花大价钱在大学生中间做营销大赛来推广产品,为什么不能做一个读书俱乐部、科技小组呢?

  苹果在中国火了之后,笔者突然发现国内已经开始有很多人愿意付费来购买正版内容了,甚至已经开始为自己不“越狱”而感到自豪,为什么大家会爱上苹果的正版 体验呢?付款流程被简化到人人都会,而且每次升级也只需要输入密码就可以了,这些“精心”的设计逐渐引导我们去以正确的心态去消费内容。

  笔者在上大学的时候,经常去一家电视游戏店,那个老板几乎每款大作都会玩到精通,跟每个游戏爱好者都能滔滔不绝,大家很喜欢他,相信他,他这样一来慢慢的 就积累了很多的潜在消费者,大家只要买游戏机、软件都会找他。为什么呢?就因为他了解游戏,消费者会对他产生信赖,任何交易的产生都需要相互信赖来支持。

  未来,拥有内容的硬件厂商会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比如说暂时沉寂却拥有唱片、影业公司的索尼,拥有图书、电影销售渠道的亚马逊,拥有皮克斯的苹果,甚至于一些现在的互联网企业,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虾米网做云,豆瓣做电子书,您是否会动心呢?

  多年以来,笔记本厂商在新技术的商品化过程中,几乎很少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这篇文章不在于讨论触摸屏和技术本身存在的意义和商业价值,而是希望透过类似这样的新技术普及的讨论,来让厂商了解到,笔记本创新不是单一的做加法,做替换。

  现在大家都在谈极简设计、谈产品创新、谈用户体验,但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么多的1999元大屏四核智能机,这么多超极本为了那一、两毫米的厚度打破脑袋呢?

  行业里的创新行为,说白了就是狗撒尿圈地的做法,一个有新想法新技术的产品出来了,别人再做就是山寨,是抄袭,所以大家拼的是一个快,这样出来的产品是经 不起推敲的,不符合耐久性原则的,而上游软件厂商能否带动OEM实现进化呢?这很难,由于软硬件的控制权分属与微软谷歌和OEM厂商,所以微软和谷歌不敢 贸然进行结构上的改变,要照顾到下游OEM厂商的成本控制,这才使得创新被一再误读,大家的节奏是固定的,都等着微软和谷歌发起冲锋号,要么就都按兵不 动,要么一动就是一窝蜂。

  其实设计这个词含义丰富又空洞无物,苹果首席设计师说他的团队从来不谈设计,只讨论创意形成和产品制造,他们试图做出最终具备必然性的产品。这会让你产生 此乃唯一解决方案的感觉。如果仔细揣摩这段话,其实可以发现,设计不仅仅是针对产品的外观来进行,更多的是针对产品如何运作展开,让外观为功能服务,让每 一点、线、面都有属于自己的用途,而这过程中,失败的尝试一定不必可少,伟大的设计是通过不断的否定自己最终产生的。

库克领导下的苹果渐渐让人感到有些失望,在过去一年中他们似乎被持续上涨的股价所迷惑,没有拿出对自己变革的勇气,在苹果地图上也能看出他们的自大和不知所措。苹果本采用碳纤维算不上创新,如果改变颜色反而会让粉丝们伤心。无论如何,我还是相信乔纳森·艾维能够为我们带来一款有惊喜的新Macbook。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联想e480性能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