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籁b2网络数字音乐播放器能连接惠威diva6.1音箱M1A吗?

你听数字串流吗?你怎么听数字串流呢?用的是电脑吗?如果你是电脑高手,组装一台电脑音源(CAS,computer as source),对你绝非难事,想必也乐在其中。不过,组一台游戏用的电脑,或组一台跑程序用的电脑,与组一台 CAS 所需要考虑的地方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花功夫钻研,自己组 CAS 的乐趣其实更大于实际效用。更简单也可能是效用更高的做法,就是选购一台负担得起的数字串流播放器材。

由于数字串流当道,家用音响厂商无不就其能力所及地往串流领域靠拢。十年前,你还可以对数字串流嗤之以鼻,你还可以认为实体唱片才是王道,你还可以认为自己做的 CAS 比那些市售器材更好,如今,你大可抱持自己的见解,但市场可不会搭理你的孤傲。现实的情况是:数字串流是现在,也是未来的聆听主流。

先别急着挑战我的论点,我一点没有意思掀起论战,我只是根据音乐产业的现况陈述事实而已。这无碍于你听 CD、听黑胶、听卡带、听盘带,也无碍于你自己组 CAS,到底,听音乐是极其私密的事,你爱怎么做,爱怎么玩,爱怎么听,爱怎么配,都没有错。可是,如果你还在用PC、用Mac Mini、用准系统来播放音乐,如果你还没有串流设备但有意尝试,那么请你继续读下去。

对预算有限者的串流器材选购建议

虽因工作之便,我得以接触到许多的串流播放器,其中不乏高价者。但我始终认为,对预算有限的用户最理性的策略,当是把大部分的音源预算投在 DAC 上,然后挑选一台稳定而质佳的串流播放器,这样,DAC 可以用得长长久久,播放器部分日后还可升级。

数字串流不同于过往我们所熟悉的黑胶唱盘、CD 唱盘、卡式录音座等音源器材,有着恒定不变的信号来源,黑胶、卡带、CD 这些实体唱片都是不变的。但数字文件的格式会变,流媒体播放软件会更新,因此数字串流播放的程序,会随着使用时间递移,而有更高的演算需求。关于这点,手机就是最好的例子,现在还有人在用 iPhone 4 吗?不是它不好,即便电池还健康,它的硬件规格也跟不上运算需求。对预算无碍者,三、五年换新机,就可以一直使用最高规格的产品。对预算有限者而言,选择一台适合自己的串流播放器,串流聆听的路可以走得更稳,也更轻松。

单单是串流播放器,选择也很多,有什么选择的基准呢?对于这个问题,你问十个人,可能会得到十个不同的答案。就连你问我,面对不同的人,我也有不同的建议方案。不过,在用过仙籁Silent Angel Munich M1后,我十分乐意把它放在推荐列表上,而且,对于预算有限的音响用户,我更强烈建议把它摆在优先顺位。

之所以这么说,当然有其原因。首先,仙籁的团队信息非常透明,核心人物都是在信息和网通领域打滚多年的老手,个个学有专精。这样公开团队信息,在音响圈里并不多见,甚至还有的厂家其实只擅长传统的音响制造,网络串流方面的软硬件清一色外包设计制造,厂家只负责组装和 QC。团队素质和透明信息,是我推荐仙籁 Silent Angel 的第一个理由。

其次,Munich M1 的售价十分可亲,而且合理。搭载DAC,可提供模拟输出的Munich M1,根据内置内存容量分为2GB、4GB、8GB版本,售价从9880元起跳;如果是不含模拟输出的纯数字播放器版本的Munich M1T,售价更便宜,入门的2GB版本只要5000元,几乎与买一台NUC或Mac Mini来当纯数字播放器的花费相当。

再者,Munich M1 的功能多样,应用面广。它本身就是一台内置 DAC 的网络播放器,让你可以直接连接功放使用。如果手上有更好的DAC,它有多达四组数字输出,除 USB、RCA同轴外,更有在该价位少见的 I2S(HDMI)和 AES/EBU;这些都是惊喜。就算家里没有 NAS,也没有订阅在线音乐服务,它有三组 USB type A 输入(USB 3.0两组、USB 2.0一组),可供读取外接硬盘和随身碟里的档案。前面板上还有一组 6.3mm 耳机输出,不想开音响也可以听音乐。不过,如果你买的是 Munich M1T,就没有 RCA 模拟输出和耳机输出了。

再次,它的做工也让人满意。小小一台,不比巴掌大多少,体积与两片厚片土司叠起来差不多;你如果喜欢小音响,Munich M1 一定合你胃口。仙籁不刻意用华丽设计营造高级感,就是务实地给你一个扎实牢固的机箱。机壳上方、两侧均有条状散热孔,利于空气流通。前面板切出一个些微仰角,到了中线改为垂直,直至将近下缘处再收折进去。面板表面拉出发丝细纹,左下角蚀刻出Munich的型号字样,中间是一个金色的厂家商标,下方四个小孔内有绿色LED灯,用以显示当前工作状态。全机似乎不太起眼,实际上却很耐看。连同Silent Angel系列低调却高雅的黑色系包装,我合理推测有设计高手在操刀。

还没讲完,还有。Munich M1 是可以升级扩展的。这点就厉害了吧!你可以先买一台 M1 播放器,之后还可以添购 Forester F1 或 F2 线性电源供应器,声音进步幅度明显。若你还没试过音响级的交换器,仙籁的 Bonn N8 可以说是目前市面上售价最可口的 Audio Grade 交换器;2021 年他们又新推出 N16 LPS,孔位更多达 16 组。交换器这种东西不用不相信,加上才知道原来有差。而F1线性电源有两组输出,一台就可以同时供应M1和N8的电力;这样你就完成三位一体的串流组合了。如果你想升级直流电源线,仙籁也有四款Bastei系列线材可供选购。不仅如此,如果你想让音乐储存设备也提升到音响级水平,仙籁还有 Expanter E1 外接硬盘,具有降低噪讯的效果;以及我用过之后爱不释手的音乐服务器Rhein Z1,如果你是 Roon 的用户,我更强烈推荐你要买来当做 Roon Core,声音表现提升绝对听得见。你还不确定是不是要踏入串流播放的领域吗?Munich M1可以是一个负担得起的起点,若用过之后觉得喜欢,将来还可一步步升级,建构一套由IT工程师团队为你打造的串流播放系统。

一,二,三,四,五,洋洋洒洒写了五大理由。还有什么没提到的吗?有,它的核心是什么?一台串流播放器,无论它价格多贵,本质上就是一台电脑。那仙籁的核心是什么?厂家虽然只给了 1.5Ghz 的四核心 ARM Cortex-A72 处理器、低噪音 DDR4、32GB 高速闪存等的信息,内行人从 CPU 规格、从厂家的产品内部照片,就可以推出答案了。没错,就是树莓派。

树莓派的应用实在太方便又太广泛了,在数字串流方面也广为个人和音响厂商所使用。我自己在家使用的 Telos EMP 播放器,就是以 Raspberry Pi 4 Model B 为核心;我很喜欢的3D Lab Nano Network Player 播放器,也是以树莓派架构成的。仙籁用树莓派 4B 作为Munich M1 的核心,是开发平价串流播放器非常明智的做法,因为在串流播放领域里,硬体还不是最关键的,软件才是。这就是为什么早些年 CAS 流行的时候,有许多的开发者提出各种播放器软件和系统优化程序,电脑运作靠的是软件,在流媒体播放领域的规则其实是:软件说了算。

自家开发VitOS操作系统,连同相关应用程序

仙籁开发出自己专供RPi 4B使用的VitOS 操作系统,以及相关的应用程序。VitOS 以 Linux 操作系统为基础,由仙籁母公司 Thunder Data 撰写支持 Roon Bridge 的平台,供给音乐服务器和串流播放器使用。厂家甚至开放下载VitOS,你大可以为自己的RePi 4B装载VitOS。之后,在你的手机、平板里安装 VitOS Manager App,就可以进行管理,而日前推出的 VitOS Orbiter 则是完整的播放控制软件;如此就可以拥有简单而便宜的串流播放系统。

App 操作流畅,功能齐备,还内建播放器

Connect等,此外,还整理了丰富的网络电台频道,随选随听。它也支持 AirPlay 2、Roon Ready、DLNA renderer,在网络流媒体播放方面功能可谓十分完整。它还特别独立出一组“本地音乐”的项目,让你可以搜索 NAS 或 USB 接口储存设备里的音乐文件。除此之外,它还可以进行多样的设定,包括内部DAC(M1限定)与数位输出及USB输出的规格。VitOS Orbiter 本身也内置了播放器功能,播放界面和一般的 DLNA 播放软件雷同,选曲、曲目列表、档案信息、唱片封面、音量调控等功能通通在列。

VitOs Orbiter App操作堪称流畅,我使用的Munich M1是2GB的版本,或许4GB和8GB的速度还会更快一点。而且,在我长达将近两个月的使用期间,从来没有发生闪退,这点值得记上嘉奖。

模拟输出声音平顺自然,细节丰富清晰

开了声的 Munich M1 就算不是物超所值,也绝对物有所值,声音表现完全对得起它的售价。单是使用内建 DAC,直接模拟输出给功放,就有不错的表现,细节丰富,声音开阔,没有平价数字音源可能有的生硬质感和刺耳疑虑,反而展现出平顺自然,还略带一点温暖的质感。聆听 Anne-Sophie Mutter 的 Across the Stars 专辑,她拉奏的声线清晰,而琴音细节分明,奏及缓慢的乐段,弓毛压擦琴弦的摩擦感细微却清楚。分离度表现也不错,无论是独奏小提琴与乐团之间,或者是乐团各个声部间的相对位置以及个体的形体与定位,都有完整的信息,重建出一个可以想见的舞台。

加上 F1 线性电供与 N8 交换器,声音再进化

如果单使用厂家配给的交换式电源变压器供电,声音会比较松散一点,低频相对比较涣散。换用 Forester F1 线性电源,在仅仅使用F1附件的直流电源线下,声音就有明显进步,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声音变扎实了,形体感更好,声音更立体,低频也更饱满,鼓和贝斯的颗粒感更鲜明。

相近的改变,也发生在流路径上加了 Bonn N8 交换器上。Bonn N8 的电路经过优化,加上了 EMI 电磁波的吸收材料,加装精度达 25MHz/ 0.1 ppm 的 TCXO 主时钟,其精准度比一般的石英振荡器高了 50 倍,得以降低数字传输的时基误差到 369ps 的水平,是一般交换器的 705ps 大约 1/2 而已。

经强化后,声音更厚实绵密,声线更干净

更厚实绵密的质地,也更干净的声线,勾勒出更清晰的轮廓,且让音乐更富真实感。让音乐听起来更有味道。例如 Diana Krall 的《Wallflower》专辑,她重新诠释那些她少时所常听,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在加上了 Forester F1 与 Bonn N8 之后,让 Diana Krall 原本就醇厚深沉的声嗓,听起来更有魅力。那些转音的和咬字,那些喉韵及气音,那些鼻音与共鸣,听起来都更有真实感。让一些原本听起来不甚确定的细节,现在不但浮现出来,且带来一种实存的确信。无论是在《Desperado》或《Sorry Seems to Be the Hardest Word》里,Munich M1 对于 Diana Krall 演唱的重现,那种有形有体的,有情有泪的表达,实在出乎意料地迷人。

自带 DAC 的中高音表现抢眼

而且,我为 Munich M1 内置 DAC 的中高音表现感到意外。我没有预期到它能有这么富于解析的中频段,那是在一定的温暖和厚度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解析音像。而且在我将之接上Audiobyte Black Dragon DAC,几经比较下,我甚至很确定,或许对某些人而言,我的黑龙 DAC 并不一定更讨喜。Black Dragon 模拟输出的全平衡、A类放大,让背景更黑,质地更厚实,音场宽、深、高的维度都被拉开了。相较之下,Munich M1 的模拟输出,音场就显得浅了,若音箱离背墙不远,黑龙的空间感优势可能还显不出来。所以我才说,Munich M1 的模拟输出表现确实出人意表。

外接 DAC 后,Munich M1 就成为了纯数字播放器。这时声音特质绝大部分都由 DAC 来主导,如果你已经有了一台声音表现让你满意的 DAC,只需要添购一个能让你踏入串流播放领域的播放器,那么,你可以选购 Munich M1T 就好。如果你平常本就没有在听耳机就罢了,不然Munich M1 的耳放,其实也值得一试。

耳放值得一试,不会让你失望

专辑,三件乐器的分离度相当好,而且细节丰富信息清楚,曼陀林的拨弹质感出众,大提琴那温润又浓郁的声调,配上饱满丰厚的低音提琴,听他们三人充满默契的和鸣,让巴哈的这些曲子重新添上了温和可人的色彩。又可以省钱了,Munich M1 让你连耳放都不用买。

当然,Munich M1 也不是没有缺点,其中最让人遗憾的就是它不支持 MQA 解码,如果你是重度 Tidal 的用户,少了这项定会扣分。不过如果你同时也是Roon的用户,那可以通过Roon来解MQA,稍可弥补不足。倘若你听的多半是自己保存的音乐文件,那支不支持 MQA 就没什么关系了。因为,除此之外,其他各种格式它几乎都能应对。

让 Munich M1 为你引路,步入数字串流领域

如果你要我推荐一台万元以下的串流播放器,Silent Angel Munich M1 肯定入列。要是你买的是 2GB 版本,还有预算余额添购一台 Forester F1 线性电源,搭起来更是如虎添翼。它有着结实牢固的机箱,多元的外接应用,实用稳定的 VitOS App,加上质感不俗的声音表现,在该价位几乎可以称王。你也想踏入串流播放的领域吗?Munich M1 可以为你引路。

类型:音乐流媒体播放器

延伸支持应用:NAS、USB 储存装置、网络收音机、TIDAL

}

春风不度玉门关,又见才子伴乐谈。

今年的维亚纳新年音乐会,大家都看了吧?看到将近80岁的老巴伦站在指挥席上的时候,不少古典狗们心中不禁会涌现出对于上个世纪中叶大家辈出黄金年代的怀念。音乐会结束没过几天,在HIRES官网上已经出现了付费下载的高码音频和在线试听。而这在黑胶或者是CD的黄金年代,是至少要等待几个月才能见到的。不得不说,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流媒体刷新了我们对于音乐欣赏的方式和习惯。没错,今天我们的主题,依旧是和流媒体相关,说一说年前试玩的一台带网播功能的数字转盘:仙籁M1T。

当主流的HIFI播放器从CD过渡为网播之后,你会发现现在的很多机器没法用一个特别精准且短小精悍的名字去定义,所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机器直接叫:数播、网播、一体机等等,其实仙籁M1T也是这种类型,简单来说,M1T是在M1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M1则是仙籁旗下第一款网播一体机,具备本地播放和网络播放的功能,可以直推耳机,也可以驱动有源音箱。而今天要说的M1T则是M1去除了模拟放大功能之后的产物。简单来说,你可以把M1T理解为一台经过电源优化的树莓派4+订制LINUX系统以及配套手机APP(VitOS Orbitor)+一台直连树莓派的数字界面这么一个三合一的组合。其中树莓派部分,CPU采用四核1.5GHz ARM Cortex-A72,运行内存2GB DDR4。输入的信号通道是USB和LAN网线口这两个,而界面数字输出部分有四个接口:一个经过优化的USB口,一个平衡AES/EBU接口、一个同轴COAXIAL接口以及一个HDMI形式的I2S接口。接口输出的码率支持都远高于普通个人用户的需求,简单来说就是够用。

用了一阵子下来,才子摸索M1T可以实现的播放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下面几方面:1、直连u盘或者移动硬盘,进行本地播放;2、连接网络,利用VitOS Orbitor内部集成在线播放网络广播或者TIDAL/spotify这类音乐APP推送;3、在局域网内接受DLNA/Airplay流媒体推送;4、在局域网内访问NAS或者ROON主机,作为ROON Bridge网桥来用。你可能会说,自己用树莓派DIY刷系统,大部分功能也都可以实现。但是ROON READY的认证,则不是靠刷系统可以解决的了。ROON READY网桥有多好用,谁用谁知道。

顺着前面的话题往下说,很多玩家用普通树莓派刷系统作为小音频主机,确实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在才子以前关于数播的使用分享中,提及树莓派作为网播来说,优点是体积小,功率低,并且音质的下限比较高,而不足之处则是DIY在硬件和软件搭配上有一定不确定性因素,还有就是树莓派数字输出质量的上限不算很高,简单来说就是个好出声,容易出好声,但是与HIEND级别基本无缘的存在,这种架构和特征,是很符合M1T定位的,你可以把M1T理解为一个在优化级别上做得接近树莓派4性能上限的网播。而且,还根据树莓派的短板增加了界面这个环节。也正因为界面的存在,M1T后端可以搭配更多种类的解码或者一体机。这一点,在入门到进阶这个级别的数播网播上,也算是比较有诚意的。

更多时候,我是将M1T搭配矩声X-SABRE 3来使用的,X-SABRE 3也是一台带ROON READY认证的纯解码,所以可以直观对比M1T输出质量和X-SABRE 3内部网络界面的水准,简而言之,这两界面在数字输出方面,声音风格是类似的,都是偏柔顺细腻的,但是M1T的声音框架会更规整一点,用M1T+X-SABRE 3会比单独一台X-SABRE 3更加好声,更重要的是,M1T的界面部分,有I2S接口,和X-SABRE 3的I2S接口端子定义是一致的,所以我用zephone订制的HDMI数字线将两者直连,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虽然I2S在HDMI上的端子线序定义并没有统一,但是目前M1T的接口通用性已经做得不错了,搭配歌诗德解码、xiaudio解码都是OK的。

声音上,M1T充分发挥了电源加强之后树莓派的特质,声音的细腻度有着比较高的保证,换句话说,整体的信息量,尤其是中频和中高频的微动态做得尽如人意,无论是作为ROON网桥还是作为局域网网络界面,M1T都不会出现PC系统上常见的冷硬数码声,而这是同价位电脑系统不可能做得到的事情,耐听性和足够的中频信息量是M1T的两个杀手锏。官配的电源是一个订制变压器,理论上,如果用第三方升级电源,例如IFI的商业化制品,整体两端的能量感会有更好的提升,之所以说这是把树莓派武装到牙齿以后的作品,是因为M1T也将树莓派在泛音和动态上的表现尽可能做得没太多潜力了。由于M1T本身信息量就不小,后端的解码搭配也比较随意,只要不是那种傻大粗的,基本都不会难听。但是树莓派的天限,M1T也是跨不过去的,和更高端的数字源相比,密度和动态迅捷程度,都不是它的强项。

文末,简要说说使用体验里,M1T的优势和不足。优势是,M1T的定位非常灵活,可以作为单独的网播数播终端直连解码一体机等后端,也可以作为推送链条里的中转站:网桥,外加它集成了界面部分,因此整机功能足够丰富,如果想入门,但是不会用树莓派刷机的,M1T算是一个不用折腾的完成品了。同时在这个定位上,M1T的声音水准相当不俗,虽然有些评论文章说它媲美万元网播,我觉得夸张了,但是考虑到强大的APP,使得它在易用性和声音表现上是绝对物有所值的。而M1T的不足在于:ARM类的CPU和LINUX系统,对于海量本地音乐文件的管理,是有点迟缓的,大容量硬盘接上去,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不至于要额外增加电源,但是大容量音乐的读取扫描和建立索引,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当然也有可能和我申请这台是内存2G低配版有关系,如果你的本地音乐库相对固定,那么这个问题还不突出,大不了第一次开机扫描的时候让它在你睡觉的时候进行就可以,但如果你像我一样,隔两天就会新增抓轨几个G的文件,那么频繁扫描新增的过程会让你不太适应的,当然,这不是单单M1T的问题,对于大容量本地音乐的管理,个人觉得WIN系统还是王道,这阵子我会陆续分享一些数播的使用感受,说说各自的利弊,仙籁M1T算是打头阵吧。

}

仙籁Silent Angel是一个无意中在展会结缘的牌子,之前已经长文分享过他们的M1网播解码耳放一体机搭配N8交换机和F1线性电源的玩法、声音表现、以及耳机搭配等,而当时我就已经在文章里预告过这款M1T——砍掉了M1上的解码耳放部分,体积不变、价格减半,对于纯粹想要一款网播音源的用户来说无疑是更加实用、更显性价比的选择。

之前写M1+N8+F1套装时有提到过,这套系统在线电和交换机的部分对声音的提升是很显著的,M1解码耳放部分本身的素质表现尚可、但并不是那种走大推力路线的,驱动HD800这类吃潜力的头戴时能够把方方面面的素质都照顾到、声底细腻温润的同时在大场面、大动态的气势表达上并不够从容,它相对拿手的是驱动低阻头戴和绝大部分耳塞时的控制力表现,在声音修养上即便是和同价位的分体式解码耳放大机器去比也绝对不遑多让。

那么,过去种草过仙籁Silent Angel家网播的用户们,自然也还是有自己的顾虑。比如,他们觉得自己并不需要花一万多买一个“带耳机口的网播”,因为自己大概率手头都有现成的解码耳放器材,而如果本身对于线电、交换机的音质仍有怀疑的话,花几千块去买这么一套“周边”更是愈发会让新手网播玩家心存顾虑。而再退一步讲,M1如果没有线电、尤其是原厂的电源线的加持,其声音饱满度和细腻感确实会打不少折扣。此时,一款体积不变、拥有更多的空间去进行网播的HIFI音质优化、且砍掉了对部分用户来说并不实用的模拟输出功能的纯粹网播一体机,加上从万元档一下子降到5000元的售价,这款M1T我非常愿意推荐给有网播需求的用户,不论你是老鸟还是新手入坑。

在开始介绍具体产品之前,我还是需要强调一下数播、尤其是涉及到交换机的网播产品的“玄学属性”,我们耳朵所感知到的绝大部分音质、或者说相比于传统PC当转盘的所谓提升,是无法用数据去观测到的,而我非常敬重的狼教授也曾经在知乎用成本论的方式抨击过M1。所以,防杠内容写在前头,本文关于M1T和M1的声音对比、以及针对和PC进行USB输出的声音对比基于我对原机器长达大半年的声音熟悉程度和控制变量下的反复对比总结,你杠就是你对。

关于对原版M1机器的评测、使用体验、以及对N8交换机的一些原理解读,大家可以翻阅搜索我去年8月12日的文章。

首先,M1T相比M1,从外观来看是没有明显区别的,看接口则能看出功能上的侧重点不同,比如M1T没有了正面的耳机接口和背面的模拟输出接口,整个机器的内部空间完全留给了数字处理的部分。而仙籁Silent Angel的官方人员对他们的数字技术一直是比较引以为傲的,下文听感的部分可以应证。而顺便也吐槽一下,M1虽然配备了模拟输出,但是机器本体没有音量控制按钮,所有操作都得靠手机端来操作。

顺嘴再提一下M1T的连接方式吧,它并没有提供无线网播的连接方式,而是必须通过有线连接路由器,然后你手机连接在同IP的无线网络下进行操作即可。目前的固件版本已经更新了包括Roon Ready、NAS、Spotify Connect、Qobuz、Tiday、Airplay、DLNA渲染器等无线网络连接方式,比M1刚上市的拓展功能已经强大了不少。而我刚好手头有一个专门用来备份音乐资源的硬盘,直接选择外置USB也很方便,最高支持100mA的供电输出。

内置的APP使用起来非常流畅简洁、操作也很直观,可以读取后端连接设备的接口和型号名方便进行切换,包括I2S、AES、同轴、USB等。更新固件可以直接在线联网完成,目前的新固件除了增加了流媒体输出选项以外,也支持了cue的读取。目前的槽点也还是有,像切换数字信号输出有几秒延迟,但这点无伤大雅,我比较介意的还是我那1T的硬盘说大也不大,塞了一大半的音乐资源,但每次读取都需要加载一阵子,少则一两分钟,极少数情况下还有读取中断的情况,因此我在反复对比M1和M1T的听感时费了不少等待的时间。因此,大家如果手头有大容量硬盘,记得善用右上角的强制扫描功能,可以优先扫描你选中的文件夹的文件,而且因为我手头的是2GB运存的版本,如果是4GB或者8GB,速度会快一些。除此之外,这套网播的APP操控在我使用过的系统里已经是非常完善的了,在用户中也鲜见吐槽。

我目前使用的桌面主力台机系统是钰龙DA1+分体式电源套装,平时接驳PC,用解码前级模式连接天朗Gold5,常用的耳机有HD580、Empyrean、孔雀、还有近期的“新欢”,ZMF家的Vérité Closed,也就是封闭式的木碗旗舰。M1T虽说是个网播,但本质上也是起到了数播(数字信号处理)的功能,而数字音源在整个音响系统中的重要性级别是非常之高的,其所需被重视的程度其实完全不亚于解码、放大器等核心部件,尤其是系统的级别越高、音源对声音的影响越可闻、带来的改变也越大。

如果你目前还没有玩到“系统”的层级,说个最简单的道理,我们在用手机连接小尾巴时,手机就可以理解为是“数播”的角色,不同的手机接驳小尾巴,也会带来可闻的差距,各位有兴趣的话可以AB一下三星、VIVO手机的数字输出质量和其他品牌手机的区别,这种区别数据上不一定能观测到、但有经验的烧友绝对可以听出来;同理,苹果电脑的USB输出信号质量往往也高于绝大部分的Win PC,尤其是台式PC的主板供电会比较脏、系统音频输出通道也极为的复杂,虽然后期Windows在更新了专用的WASAPI驱动来解决音频信号独占问题,但是“PC不HIFI”、“Windows底噪上天”的骂名到现在也没有摘掉。因此,为了提高音频质量,我在播放软件中也都设置了专门的独占通道(而不是播放软件直接放置在Windows音频通道的大环境里)、并另购了Zephone的USB线来提升听感质量。

先说说在使用M1的时候,我对M1的USB输出和PC输出的对比判断吧。

首先,我个人对于更换USB线以后的PC输出到钰龙DA1套装的声音是非常满意的,可以理解为“在不进行对比的前提下,我已经对这套系统没有什么明显的不满之处”,但一旦进行对比,差距就出来了。首先,即便是我只使用一根普通的原配USB线连接M1和钰龙DA1,这套的声音也明显要比PC输出的信号更加干净、通透,这一点并不是通过什么拔亮频段实现的,音色还是那个音色,但相比之下,PC信号原本可能会有点轻微“雾化感”。此时结像的形体感有所收束,凝聚力、或者说所谓的立体感会更好,在听感上带来最大的变化就是听着更为的有层次、细腻度加强。

而当我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对比M1T和M1时,居然又给了我一点小惊喜。

还是控制变量的前提,使用同一根USB线,接驳在N8交换机和F1线电的环境下,阉割掉了模拟部分的M1T听着要比M1在两端延展部分的质量有所加强,在使用Vérité Closed进行试音时,它的低频下潜深度和厚度都有所增加、并且丝毫不影响原本的结像和细节表现,高频部分的延展度提升没有低频来的明星、但也绝对属于可闻的级别。而封闭式的Vérité Closed此时声场也稍稍更为打开了一些,作为一个厚声底的耳机来说,此时的音色更为的干净、鲜活、有层次。所以,如果你不关心M1原本的模拟输出,减钱砍掉了这部分硬件以后、M1T确实能够带来更好的声音品质。

老实说,我认为单买一个M1T的性价比确实是足够高的,当你未来想要让你的系统在细节质感、声音细腻度、流媒体声音品质上再有进一步提升时,可以优先考虑N8交换机、其次是原配的线电和原装信号线。

在和官方工作人员交流时,我们也互换了一下各自对网播的看法,仙籁Silent Angel托我帮忙转达一下他们的产品理念,这里也顺带和大家聊一聊我和他们理念的异同。

(我个人最喜欢用的Spotify Connect功能,真的打开了网播新世界大门)

仙籁Silent Angel传达的理念有如下几点,包括:HIFI数播系统里面一定要叫交换机和线电、数播系统中的音源前端比解码和放大器更重要、以及优秀的数播品牌都应该有自己研发的APP等。

其实前面两个观点我并不算完全同意,我个人认为,HIFI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几乎是有用的、甚至细节也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玩到最后甚至是线材接触地面的线托都会对声音有很大影响,但如果只是基于一个基础的分体式音源-解码-放大器-耳机/音箱的系统里,以我个人的浅薄经验来看,当你整体的系统素质已经很高时、也许音质提升的“瓶颈”很可能就在音源的部分。而关于APP这一点我倒是完全同意的,好用的APP也许存在什么公式化的东西,但发烧友人群对HIFI类APP的使用体验更加的刁钻、更加的具备小众化色彩,仙籁Silent Angel在用户体验上我认为确实已经做到了相当完善、好用、没有任何学习成本的程度。

而如果往细了去说,数播系统里是否一定要有交换机和线电,也要分情况来看,如果你完全使用的是本地音源,比如硬盘、CD,交换机确实没有什么用武之地,但是涉及到网播、NAS的系统里,交换机我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仙籁Silent Angel家的N8据说目前是世界上销量最高的交换机,不到3K的售价相当值得一试。至于线电嘛,我对线电的把玩经验不多,就不在这里和各位大烧班门弄斧了,如果对这方面有见解的,欢迎留言分享。

M1T这个产品本身其实并不需要我花费这么大篇幅去说,总结一下就是“砍掉了模拟部分的M1、且也许是出于更好的电源分配的缘故,数字输出的质量稍有提升”。但我个人作为一个网播新手玩家、以及在目前国内网播HIFI并不那么“主流”的大环境下,对这类产品感兴趣的用户来说,M1T会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敲门砖”、而且已经在音质、功能性、拓展性、周边配件的可玩性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惠威diva6.1音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