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老师是怎么弄得在电脑上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教学内容(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严 光 超学期教学计划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 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 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 2)开放性;( 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

2、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 “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 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 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3. 以活动型教学为

3、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 “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 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 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 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 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4. 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 可供

4、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 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 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 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word 可编辑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学生共有30 人,其中男生 13 人,女生 17 人。孩子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 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 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

5、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 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教学措施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6.领略大自然的美, 了解社会的繁荣, 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7.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

6、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8.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 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 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教学进度周次教学内容123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1 自主选择课余生活word 可编辑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314152 学会沟通交流3 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我们是班级的主人4 选举产生班委会5 共同商定班级事务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6 我们神圣的国土7 中华民族一家亲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8 美丽文字民族瑰宝9 古代科技耀我中华10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期末复习16word 可编辑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word 可编辑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最新审定教材)

1.理解“课余生活”的具体含义。 2.有自己的想法安排课余生活 。

3.面对丰富的课余生活,面对困难时能够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4.能够从实际出发选择自己的业余生活。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业余生活。

教学难点:面对丰富的课余生活,面对困难时能够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能够从实际出发选择自己的业余生活。

关键:能够在自己选择的业余生活中成长,丰富自己的生活。 教法

讲述法,讨论法,提问法 学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PPT,准备主题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3分钟)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渡过了两年的小学生活,这两年你们的课余时间会

参加哪些活动呢? 生1:打篮球 生2:唱歌 生3:旅游 ……

师: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呀!有的喜欢打篮球,这是体育活动;有的喜欢唱歌,这是文娱活动;还有的喜欢旅游、游山玩水等活动。那么到底什么是课余生活呢?现在大家就跟着老师一起进课堂看看吧。 出示课题:第一课我的课余生活 2、体验(33分钟) 1.理解含义

师:什么是课余生活? 生:就是放学后做的事情。

师:课余生活不是“课间生活”,是放学以后或者是双休日、节假日的生活,在 这样的生活中你所做的一些事。 2.回忆生活,确定选材内容

师:开小火车说一说,你的课余时间喜欢干什么? 生1:打球、画画。 生2:看书、踢球。

生3:溜冰、弹钢琴。 生4:下棋、帮妈妈做家务。 ……

(老师板书在黑板上) 3.具体讲述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课外活动是什么? 生1:玩游戏 生2:打球 生3:下棋 生4:做家务 ……

师:那这件印象深刻的趣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呢?大家还记得吗? 生1:这件令我难忘的课余活动,发生在一个炎热的暑假。 生2:那是在一个下午放学后。 生3:记得那是一个周六的中午。 师:当时和谁在一起呢?是在哪里呢? 生1:我和我要好的伙伴一起在下棋。 生2:妈妈带我去新华书店看书。

师:说得特别棒!那谁能够把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连起来说一 说呢?

生1:周六一大早,妈妈就带我去公园学溜旱冰。

生2:每个星期天,妈妈都要带我到新华书店看书。生3:每天晚上,爸爸就会和我下五子棋了。

师:这件事为什么让你印象深刻呢?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生1: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看爸爸和妈妈下五子棋,我也从其中学到了一 些棋法。后来我在课余时间就经常和爸爸下五子棋。

生2:一天放学,回到家,我看见我的红领巾脏了,我想给它洗个澡。 师:这件事的经过是怎样的?谁能抓住细节来具体说一说?

生1:那里看书的人真多啊!有站着的,也有坐着的。我到那儿一看,啊,又没位置了,唉!只能又站着看了。我到书架上拿了一本童话书,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书中的《绿野仙踪》让我觉得自己就好像是故事中的女人公。经过长时间的阅读和积累,我的收获很大。我看的书内容很广,有日记、童话、寓言短篇小说,还有作文选。

生2:我们先摆好棋盘,我和爸爸分开白棋和黑棋。我喜欢黑色棋,可以先下,当一颗颗黑白的棋子流落在棋盘上时一场空前绝后的大拼杀就开始了。我全神贯注地盯着棋盘,绞尽脑汁地使出各种手段。时而声东击西,时而设下陷井,时而疲于应付,每出一招我都在为自已的棋子暗地里搭桥。每当自已的棋子一排能排到五颗时就胜利了。然而聪明的老爸总是能事先识破我的计谋,每一招棋,都使我很被动。爸爸常教导我下棋要和学习一样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生3:我来到阳台上,打开水龙头,盛了一盆水,然后把红领巾放到水里。刚开始,红领巾好像怕水似的,一直浮在水面上。我双手用力一按,红领巾也跟着沉入水底。可我刚一放开手,红领巾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又浮出水面了。于是,我再次把红领巾摁入水里。这次红领巾慢慢地沉入水中,还冒小泡泡呢。我抹上肥皂,然后学着妈妈洗衣服的样子用力地搓起来。我越用力搓的泡泡越多。这些小泡泡像个小精灵,跳到我的手臂上。最后,我把满是泡泡的红领巾放到清水里冲洗干净,晾到衣架上。 师:这次课余活动给你带来了什么收获和感受呢?事情的结果怎么样?

生1:书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书让我深深地着了迷,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书还让我的课余生活更加充实。

生2:每次下棋,我赢的机会很少,但却有了很好的动脑筋机会,同时也让我更能集中注意力。

师: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就像一盒彩色笔,在洁白的画纸上挥洒快乐的童年、挥洒异彩纷呈的图案,留下了那么多难忘的回忆!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篇范文,看看小作者最难忘的课余生活是什么吧!

}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自主选择课余生活》优秀教案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