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采访路线标明地点事件和采访人物(遇到人物)?

简介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领袖、将领的情况。其中主要人物形象有埃德加·斯诺。埃德加·斯诺他说话平易,生活简朴,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

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领袖、将领的情况。其中主要人物形象有埃德加·斯诺。埃德加·斯诺他说话平易,生活简朴,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天真质朴同锐利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

面露笑容,脸涨得通红,嘴里露出掉了两个门牙的大窟窿,使他有了一种顽皮的孩子相。

身材仍很修长,四肢灵活,全身肌肉发达。他的每条腿,每条胳膊,他的胸口、肩膀、屁股都受过伤。

有一颗子弹从他眼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但他仍给你一个农村青年印象,好像刚从水稻田里上来,放下卷起的裤腿,参加了一队路过的“志愿参加”的战士的队伍。门牙因为骑马的事碰掉的。

是一位羞涩、内向的军人。红十五军团军团长,中国党员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

徐海东是斯诺所遇到的党员领袖中“阶级意识”**强的一个人——不论在态度上、外表上、谈吐上和背景上都是如此,事实上,除了贺龙以外,他大概是指挥员中**的“纯无产阶级”。离开鄂豫皖参加长征的时候,亲属被蒋介石杀害66人。

他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康。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吃苦而劳,是个很活泼的人

他身经百战,只受过一次伤,而且只是表面的。

生活节俭: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不吸烟,不喝酒。迟睡早起。

很喜欢孩子,常有孩子跟着,脱棉衣给小号手。

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

土匪头子;被国民党报纸称为“劣迹昭著”;率领村里的几个人袭击收税的,一把刀宰了他们,解除了他们的武装。贺龙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中国;他的口才很好;有很强的个人感召力。

生活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

性格很急躁,但是很谦虚。

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贺龙除了在军事方面以外,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是他并不是个无知的人。对有钱人仇视。


}

一九三六年六月,中央进入陕北的一个不起眼的县城,为纪念在作战中牺牲的刘志丹,已改名为“志丹”县,而当时苏区以外的人们,仍称之为保安。这个“保障安全”的县城,果然不辜负其美名,不仅保障了迁至此地的中央的安全,还保障了第一个进入保安的外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安全,甚至保障了“西安事变”中蒋介石的安全。

一九三七年十月,埃德加 ? 斯诺的《红星照耀下的中国》(又译为《西行漫记》)问世。顿时,全世界为之轰动,许多评论家称之为“真正是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的著作”。该书随之被一版再版,先后被译成法、俄、德、西、意、葡等近二十种文字,赢得亿万读者,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畅销的书。红都保安随之名扬宇内,斯诺也因此成为世界名记者,实现了他在保安时对父亲说出的内心愿望,即写一本畅销世界的书,成为一个作家。而父亲也希望能借助斯诺,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共产党,中国的解放区,中国的红军。而当时,所有关于中国红军、共产党的信息几乎是与世界隔绝的,更有国民党对外的歪曲宣传,所以,赢得世界人民的理解与支持,成为中共的迫切愿望。

在保安县简陋的窑洞里,父亲常和斯诺彻夜长谈,回答他关于中共对日战争的战略战术、战争的时间、红军和国民党军队的合作等问题。他们谈论当时世界的政治局势,谈到美国新政和罗斯福的外交政策,谈到令世界惊佩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并应斯诺的要求,向他讲述了自己的身世,以澄清外界种种稀奇古怪的猜测……

除此之外,父亲对斯诺的采访大开绿灯,对其采访进行各方面的协助,让他和马海德去参加军民大会,观看红军剧社的演出,参观设在保安城外山边天然石洞里的“红军大学”,采访农民,采访前线;对他们写的文章,所拍的照片实行“宽松政策”,不加任何检查和限制……这样,经过四个月的采访,一九三六年十月底,斯诺安全返回他在北平的家。在他笔录的那些材料和拍摄的那些照片的基础上,如实地写出了他在保安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人民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革命斗争,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毛泽东,并预言说:“毛泽东也许可能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 ”中国进步的革命分子就此第一次为世人较为全面、客观地了解。毛泽东这个名字就此为中国的进步青年和世界人民所仰慕,慕名到陕北苏区的青年与国际友人此后如潮般涌来。

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书上说斯诺在刚回到北平的家中时,他的妻子这样描述他当时的情形:“他胡子拉碴,又累又饿,香烟、咖啡、鸡蛋、牛奶没一样不馋! ”在保安的窑洞里,他和父亲等人一起吃饭。父亲平时的伙食十分简单,加上陕北本来就缺少蔬菜,所以他的菜常是一盘辣椒,一盘青菜,偶有警卫员费尽心思弄来的一点肉,主食是小米、馒头,有时前方会捎来一点儿缴获的火腿、罐头等。来了斯诺这个客人,他们的饭菜也只是加了一份子珍妈妈用野果自制的甜食。有一次,斯诺吃饭时,看到餐碟里有西红柿炒辣椒,“感到很奇怪”,由此可以想见他们平日饭桌上的内容。四个月这样的生活,回到家中,斯诺焉能不馋,而父亲他们却是成年累月这样过的,吃着这样饭食的人,却能使全世界都为之瞩目。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正当斯诺在他的家里奋笔疾书陕北之行时,一个中国历史上重大的事件发生了,这就是西安事变。这个富有“戏剧性”的事件,使保安成为全中国、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相比之下,半年之后,斯诺那本《西行漫记》是对这个事件中关键的中共一方的进一步介绍,使这一切都更加明了、真切。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七日,红军占领延安。而中央迁至那里却是一九三七年一月的事了。在周恩来赴西安谈判之时,父亲也正在保安焦虑地关注着事情的每步进展。十二月十九日,在保安的一孔窑洞里,中央政治局会议终于作出了一周来“最困难的决定”。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中,放心高兴的、沮丧失望的,全因这一决定而来,而蒋介石也由此保住了身家性命。中国的革命柳暗花明,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

有一张照片挂在窑洞墙上,这是斯诺在采访期间拍摄的。父亲头微微侧过来,剑眉微皱,两眼凝望远方,神态儒雅,整幅照片散发出一种沉静的力量,仿佛在他的身边根本就不曾发生过那些血腥、残酷的战争,不曾有过那些痛苦与饥饿,能感受到的,是那份由他的神情传递出来的镇静与大气。岁月在他身上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然而看他的诗,看他的文章,纵览他的人生道路,却是一个个厚重扎实的足迹。是一种强烈的人格力量,是一个诗人在领导中国的革命,而又有哪一个诗人的诗篇能与父亲在中国大地上谱写的雄伟诗章相比?有哪个诗人像他那样如此全面地影响了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

在那张照片的背景中,父亲身后就是他在保安的那孔窑洞,在那个年月里散发出异样光彩的窑洞。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斯诺在华采访主要地点是哪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