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Book Air转换器在哪儿买?

今年,苹果终于发布了全新一代 MacBook Air 笔记本电脑。这款产品依然保持着超轻、超薄的 DNA,便携性设计上更胜以往。同时,苹果还为其配备了期待依旧的 13 英寸是我们显示屏,并加入触控 ID 指纹识别功能。考虑到 MacBook Air 产品线确实很久没更新了,新品无论如何都优于停滞不前的上一代。

这一次新MacBookAir 比以往更贵了,以苹果官网含税的价格来看,报价从此前 6928 元的起步价提升到了 9499 元。不过,令人疑惑的是,老款 MacBook Air 还是保持原本的售价,也就是 6928 元。正常情况下,由于其硬件较老,设计陈旧,以及定价依然高昂,按道理来说应该很难卖出去了。

今年,新一代 MacBook Air 的更新并不那么亮眼,用很多果粉的话来说,就是在这一细分市场上有如此之多优秀产品的情况下,苹果这款产品获得的更新应该是最低级别的待遇了,因为这些更新苹果根本不用等到今年就能完成。

当然了,新 MacBook Air 的亮点还是有的,尤其是那块绚丽的视网膜显示屏,2560 x 1600 像素的分辨率带来了超过 400 万的像素。从已入手的用户感受来看,其图像细节和bi 真度再上一层楼,有没有苹果口中所说的“感觉就像在印刷品上阅读文档”一样还不好说,但至少文字和图像显示比之前更加清晰锐利。

与新一代产品相比,老款 MacBook Air 那块 1440 x 900 像素的显示屏显得就乏味得多了,视觉上就没那么清晰。同时就在亮度上也提升了不少,虽然参数上都标注的是 300 尼特的亮度,但实测新 MacBook Air 的亮度峰值可以达到 336 尼特,而老款仅为 240 尼特左右。

不仅如此,在色彩显示方面亦是如此,因为在色域方面,新款 MacBook Air 完美符合全标准的 sRGB 色域,可显示的色彩比上一代增加 48%,覆盖 sRGB 色域 109%,画面因此变得比以往更加生动。相比之下,老款标准 sRGB 色域也没有全覆盖,实测只占据了 71% 左右,标准色彩也无法完美呈现出来。

在硬件储存性能上的提升更加明显,新款 MacBook Air 的固态硬盘简直让老款更加感到羞耻。其中,新款 MacBook Air 配备的 256GB SSD 在传输混合的媒体文件时,最高速度可以达到 2.1GB/s,这个速度是上一代 MacBook Air 的十倍,毕竟才 212MB/s 的传输速度。

仍坚持选择老款 MacBook Air 能有什么理由?

不过,苹果既然还在销售上一代 MacBook Air,说明老款相比新款的确还存在一点点优势,只是可能不会成为大多数人最终购买的理由。

这一次苹果针对 MacBook Air 的处理器选择上已经降级了,选择了更低端与 MacBook 同级别的 Y 系列处理器。尽管选用的是比标准 5W TDP 热设计功耗更高的 7W 型号(Core i5-8210Y ),能发挥的性能比一般 Y 系处理器更高,但老款选择的是 15W 热设计功耗的处理器,真正可发挥的性能潜力明显高出一大截。

那么多年过去了,新旧 MacBook Air 在 CPU 的性能上拉开的差距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说白了就相当于通过更低端的处理器用能效换取性能潜力,这方面在续航上体现得非常明显。苹果官方的参数显示,新旧 MacBook Air 的无线网络浏览续航时间都是 12 个小时,待机时间也同样是 30 天。

一些实测显示,实际上新款 MacBook Air 的使用续航时间比上一代还短了大约 1 个小时左右。很显然,这肯定与更高分辨率的 Retina 显示屏有关,而且由于体积更小,新 MacBook Air 的锂聚合物电池也从 54 瓦时缩水到了 50.3 瓦时。

当然看,大多数用户对此其实没有那么担心,毕竟充满电也还是能满足一整天的工作时间,同时还能享受更出色的视觉效果,那才是真正的体验升级。

再者,接口变更的问题。老款 MacBook Air 配备的是两个传统 Type A 型的 USB 3 接口,还设计了 2 个 Thunderbolt 2 接口。相反,新款 MacBook Air 只有两个 Thunderbolt 3 接口。这意味着,连接外设变得更麻烦、更拥挤,仅外接鼠标、键盘就能占满,集线器肯定少不了。

不过,USB-C 型的 Thunderbolt 3 接口是未来的趋势,以后苹果笔记本电脑都会是这种接口,而且功能更加丰富,不仅可以超高速数据传输、4K、5K视频输出、连接储存设备,还能外接性能更加强大的 eGPU 显卡。

苹果自己也表示,Thunderbolt 3 接口多样性极其出色,行业内目前已有超过 700 款支持雷雳 3 的设备,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中。再加上数千款支持 USB-C 的设备,MacBook Air 与全新一代的众多配件连接使用不是什么大问题。

最后一点,价格更便宜。毫无疑问,老款 MacBook Air 依然是苹果当今最便宜的运行 macOS 系统的笔记本电脑。不过,由于其价格还是那么贵,作为粉丝肯定宁愿多花点钱去购买 2018 新款 MacBook Air 了。可能有些人会想到 MacBook,讲真,苹果从英特尔 U 系列降级到 Y 系列的做法,原本可能新 MacBook Air 就是一款 13 英寸的

你认为老款 MacBook Air 还有必要继续销售吗?

买新不买旧这是大多数消费者购物的共识,从这个角度出发,随着新款 MacBook Air 的推出,老款的竞争力显然被削弱了很多,很难理解为何苹果还能保留停更那么久的产品上架销售。除非真的是对接口需求非常执着,否则没有什么理由不优先考虑购买新款。最后,在你来看,你认为老款 MacBook Air 放在今天还值得购买吗?

}

你需要接USB-A接口的设备那就需要,从18款开始机器自带的接口只有两个雷雳3



需要,买个多合一的扩展坞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

创作立场声明:M1 MacBook Air “轻度办公”用户,

(本文还是一篇较长的流水账,记录的是M1MBA和MBP2020的扩展坞的大致选购之路)

上一篇的链接“个人评测 篇一:2021年的双十一,我为选购M1 MacBook Air的扩展坞操碎了心”。

简单来说就是只有2C的MacBook (M1 MacBook Air)在需要连接较多外设时的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到了扩展坞的选择,显示器的选择也在路上了,目前已经测试过一台4K60的飞利浦。

联想的两款来酷系列,苹果官方486块钱的“”,“”以及贝尔金系列。

    联想LecooType-C扩展坞HDMI转换器4K60Hz高清投屏苹果华为电脑笔记本手机转接头PD快充拓展坞LKC1315H129元京东去购买

联想这两款扩展坞一共花了158元,价格不高,到手品质还不错,最大不同是4K60的支持与否。两者外观几乎一模一样,但支持4K60的型号LKC1315H ,在扩展坞的底部会特别标记出来,放在一起也不担心混淆。

劝退我的点,在于他们5Gbps的USB3.0接口,实际读写速度只有三百多,顶天能上400MB/s ,连我的小(英睿达1T)都跑不满,要来何用?这不是这两款扩展坞的问题,而是所有3.0扩展坞都存在的尴尬情况:都上到USB3.0了,不直接上到10Gbps,一个扩展坞上给这样好几个读写速度不上不下的USB接口,售价还USB2.0扩展坞的2倍以上,这是要拿来接U盘玩手动分布式存储吗哈哈哈?希望有能用上这种扩展坞的值友分享一下使用经验,我不是很懂。

如果只让它们管供电和其它临时连接的外设,那么他的体积和重量相比苹果官方的“”(售价468元)也没有明显的优势。

为什么会这样?我查了查,发现真是这样,USB的5Gbps和10Gbps实际读写速度都得打六折,所以想要跑满我的移动硬盘(700M读写),至少得有10Gbps 。

哦还有的几款USB协议扩展坞,都是一样的情况。这样的读写速度注定无法胜任大流量数据的传输,而如果只是用来搭配临时外设使用,又过于壕无人性,过了过了。

第二批的选择就放飞自我了,一个是可能是最贵、最好的USB扩展坞dockcase,另一个是双口直插带雷电的飞利浦。

既然要10Gbps。那就来一个2A1C同时支持10Gbps的Dock case八合一扩展坞,和有雷电3的飞利浦双口直插扩展坞试试看。

其中Dock case的兼容性非常强(甚至还有兼容switch模式),PD可选2.0或3.0,外接显示器的可选2Lane / 4Lane,还支持直出模式。扩展坞的上行线(扩展坞连接电脑的线)不但是扁线(宽粉)设计,而且还是分体/可更换的,这一点可以较为简单的扩大扩展坞的使用范围,和延长它的使用寿命。接口速度实测跑满我的外置问题不大。

飞利浦的直插式省掉了连接电脑的一条线,相对简约一些,除了4K输出只有30外,各个接口也都速度飞快,100W的PD充电,和10Gbps的C口,以及自带TF / SD读卡器,真的是简约而不简单。

但在实际使用中,二者的缺点也和他们的优点一样明显。首先是Dock case的傲人重量和体积,让我真的无法忽视。他的宽粉型数据线,更耐用的同时弯折能力也与之下降,只能直挺挺躺在笔记本的左侧。飞利浦的直插式,厚度一看就不是给MacBook Air设计的,11mm的厚度几乎是我M1MBA侧面垂直面厚度的2倍。

再就是他们发热量,这两款扩展坞的发热能力真的强,尤其是Dock case,默认设置下风扇是不会启动的,这样的情况下,我仅仅是插满3个USB3.1和2个USB2.0口,不做任何数据读写,扩展坞温度就可以直接飞上70(环境温度仅有21摄氏度)。同样的,连接在扩展坞上的所有设备,都变得滚烫尤其是接口处,让我非常担心我的其它外设的稳定性和寿命。

对Dock case的测试还没结束,在我修改了设置,将为ON并重启扩展坞后,只连接PD充电,就这样放置一夜,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扩展坞无论如何都无法再识别USB3.1协议。接上的的移动固态硬盘,U盘,移动,要么一闪而过一个3.0的5Gbps或者2.0的480Mbps,要么干脆什么都不显示,仿佛我插了个空气。

这样诡异的情况,在我两次断开扩展坞电源再重新连接,并且重置所有设置后,终于消失,这款售价接近五百大洋的“高级”扩展坞,稳定性让我心寒。

飞利浦的扩展坞也没好到哪去,并且由于贴在机身侧面,它的温度还会传导到M1MBA机身上,让整台电脑的左侧温度明显升高,左手会有明显不适。但价格上,飞利浦仅有Dock case的一半,这样的表现放到这个价位上,还算可以接受,但过高的温度,不但影响着我的使用体验,还很可能影响连接外设的寿命,这让他暂时掉到了待定的队列。

前面参与测试的所有扩展坞,都存在进行连续读写测试时,意外弹出外置硬盘的情况。除了Dock case (复现率70%),所有参与测试的扩展坞,95%以上的概率会在刚接上外置硬盘进行读写时,5秒内显示意外弹出外置硬盘。这是一件非常恶心的事情,目前来看可能是因为扩展坞的功率调度有问题,试图用扩展坞连接外置硬盘的用户们,这一点尤其要注意。

Pro则是直接支持到了雷劈4,而截至2021年的双十一,市面上入门级/消费级产品数量几乎为零,这大概也是我面对如此多的选择,却几乎找不到令人满意的款式的原因之一吧。

还有两款扩展坞还在路上,下篇我将继续补充它们的测试结果(明天吧)

联想来酷 USB3.0分线器 高速4口USB扩展坞HUB集线器 笔记本电脑转接头一拖四多接口延长线0.2米LKP0611B-1 USB3.0高速传输【经典黑-0.2米】

联想来酷 USB3.0分线器 高速4口USB扩展坞HUB集线器 笔记本电脑转接头一拖四多接口延长线0.2米LKP0611B-1 USB3.0高速传输【经典黑-0.2米】

异能者 六合一Type-C扩展坞

异能者 六合一Type-C扩展坞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ac转换器有必要买原装的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