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肾还网贷是什么电影

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是世界顶尖的,但同时在时代发展当中,自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就比如互联网,互联网的出现造就了如今的这个时代,但是,相对应的,也随之而来地出现了很多问题。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都在稳步上升。但是众所周知,其中一部分的花销其实是源于透支额度的,不论是信用卡还是花呗,都有可能。


我们的日常生活水平的提升,少不了这些本来应该存在的额度之外的花销。比如,有很多学生会在这样的一种群体中养成了攀比的习惯,所以才会产生各种卖肾买苹果手机这样的段子。久而久之,当超前消费已经形成了习惯的时候,人们的消费往往是无法下降到之前的水平的。所以,信贷之内产生的信用问题,成为了重点。要如何解决?


很多年轻人,不仅仅是没有收入只有生活费的学生,也包括刚刚步入社会的人。他们普遍一个月当中能够产生的消费金额是有一定限度的,超前消费产生的信用问题,应该被社会广泛关注。尤其是因为花呗在各种消费场景之中经常会出现,所以也让很多人对于花呗,有了一种戒备,也关闭了花呗。


这部分人,算得上是有自己明确的目标的,知道一旦关联信用问题,如果产生逾期还款,后果是比较严重的。所以,纷纷关闭了花呗。但是,如果他们的花呗或者信用卡曾经欠下了很多钱,银行都是怎么处理的呢?据悉,银行对于这种逾期未还款,都会通过催收的方式来督促还款,但不妨碍信用受到影响。


在我国发行的信用卡相关数据统计当中,拥有信用卡的人数,在8亿张左右。如果按照目前我国的打工人口数量来看,基本上平均每个人都会有一张信用卡,甚至有的人还会有很多张。虽然信用卡有一些优惠机制比如积分换礼、交话费减掉一定额度以及超市打折等,但最大的还款问题,仍旧是人们最应该关注的中心。

毕竟,信用卡还款问题是直接和一个人的征信相关的,会影响到贷款和其他很多事情。但是,在网贷刚刚兴起的这几年,数家网贷公司出现,其中也不乏一些不正规的、违法的贷款机构。但是,也有很多人因为自己的消费观念和不正确的价值观,对于贷款方面,丝毫不含糊,甚至出现了网贷逾期不还的情况。


很多人都不明白,高利贷违法,会通过种种方式来追债,但是网贷就好像没有听说过什么追债行为呢?其实,不论是什么贷款,最终的收钱和付钱的一方都是银行机构,即便是花呗贷款,最后也是由阿里巴巴旗下的金融机构来承担的。00后成为消费主力的大局势之下,网贷和信用问题,要如何解决?


二、 人数8年突破1578万人

如今,第三方支付平台泛滥,更是给征信问题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不过,很多事情都会有一定的解决办法。虽然我们总是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是,在时代发展中,政府的对策,也就是时代的政策。比如现在花呗也纳入了个人征信,进一步对大型网贷机构有了一定的规范和调整,这也是今后的趋势。


很多年轻人现在在用的京东白条等一系列电商平台出具的这么一种服务于自己平台的网贷机构,也会越来越正规,越来越难做。这主要是因为在花呗付款和信用卡付款的大背景之下,国家也会支持线上支付的发展。但是,对于网银、网商这一类平台的管理,会加强力度,就比如纳入征信,也是几乎必做的一项内容。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半年之内的信用卡逾期金额就能接近千万元,如果加上花呗等第三方网贷机构,则会产生更大的数字。因为如今的形势已经如此的不乐观了,所以很多人也是纳闷。最近8年,我国老赖的数量在持续增加,也不乏有一些明星父母,总数达到了1578万人。

既然信用卡已经出现了这么大的问题,为什么没有大力管制呢?我们也知道,对于金融方面的管理,不仅仅可以通过提醒和催收,还是可以通过法院传票来解决的。但是,在这么多信用卡拖欠的案例当中,似乎没有发现有一个是这么做的。这是为什么呢?



三、 银行只催收不起诉,这是为何?

根据上文中的内容我们会发现,在短短8年之中,中国的老赖数量已经多出了1500多万人,虽然说这些人有钱不还会给机构、个人或者国家造成损失,但也不能起诉。主要是因为起诉非常麻烦,个人可以起诉,但是在银行方面,没有办法这么做。而且,起诉费用非常高,如果银行有专人来处理还好,没人处理就很复杂了。


8年1500多万,等于一年就要将近200万的人逾期出现了还款问题。能称之为“老赖”的人,在征信方面已经进行限制了,但是如果这样他们还是不还款的话,银行总不能一个个地去催收。如今的信息化时代,想要还款、能够还款的人是一定可以收到信息的,而如果是另一类人群,也只能承担此后带来的各种问题。


逾期的债务人会收到各种信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催收目的,且征信方面的控制,其实也是一种监督。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不仅仅可以通过短信等方式来解决。虽然这么庞大的业务量,不能通过起诉去解决,但是可以找催收公司。催收公司可以通过更低的成本,去做到更好的催收效果。

而且,主要是催收公司的成本也比较低,也免去了银行找人员专门去办理起诉这种麻烦事。虽然说以前有一些催收公司不是很好,但是如今的一些催收公司尤其是银行找的,都是文明催收,基本没什么社会性问题出现。


信用卡和花呗、网贷这种超前消费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尤其是对于一些要买房子打印流水的时候,在单子上就可以出现一笔消费。所以,中间商必然有可取之处,只是需要更加正规,使用它的人更诚信。问题来了,你有多少张信用卡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事发河南,该学生曾是班长,借室友之名贷款赌球。

据新京报报道:郑旭,21岁,河南省邓州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14级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大二学生。因迷恋足彩,输光生活费的郑旭,开始通过网络借贷买彩,继而冒用或请求同学帮忙借贷,欠下60多万元巨债,无力偿还。

“听说跳楼摔下去会很疼,但是我真的太累了,兄弟一场,真的很感谢大家以前对我的照顾,我郑旭对不起大家。”3月9日晚,郑旭在微信群里留下这段话后,跳楼自杀。

21岁的郑旭,把自己最后的人生轨迹,停留在了青岛。

他在跳楼之前,给46岁的父亲发了一则56个字的短信,文字里透出异常的决绝:“我跳了,别给我收尸”;“来世做牛做马报答你们”。亲属们试图阻止他,无数次拨打他的电话,他只接了一次,嘟囔着说了几句重复的话“不行了,不行了”,然后挂断电话,时间是2016年3月9日下午7点40分。

老郑乘坐最早的一趟火车赶到青岛,已是11日上午,他看到儿子躺在了医院的太平间,没有穿衣服,面容完好。一位警察告诉老郑,郑旭是从宾馆的8楼跳下的,受的是内伤,当警察赶到的时候,放在床上的手机不断作响,窗户是打开的。警方清理出郑旭的一点遗物,交给了他的父亲:一张身份证,一部白色手机,四张车票,38.5元现金。

几乎没人知道这个大二学生是如何在山东度过最后几天的。但家人和同学都知道,郑旭这次跳楼自杀,还是跟他网贷有关:还了10万元,还欠着60多万元还不上了。

“窟窿越来越大,从20万,到30万,到最后的60万,实在没办法承担了,家里空了。”

1995年出生的郑旭,留给同学们的印象是1米8左右的瘦高个,穿着朴素,酷爱足球。他在贴吧里写道,自己从2009年开始看建业足球队的比赛,成为建业队的忠实粉丝,高中时进入校队,不过连一场正规的比赛都没踢过。

为了买上建业的球服,读高中时去餐厅打工,省钱买了一件红色球衣,花了299元。同学黄龙说,郑旭常拉上寝室的同学踢比赛,“他喜欢后卫,这个位置的球员,要求有好的防守。”去年上半年,郑旭还带着女朋友去体育馆看了一场建业的球赛,令同学们羡慕不已。

但从去年8月,郑旭陆续收到催款的通知,无奈之下,他将因迷恋赌球,进而网贷的事,告诉了父亲。老郑并不知道各种名目繁多的P2P网贷,这个常年生活在大山里的农民,直到现在都似懂非懂。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业,毕业后有个好工作,也怕在村里丢人,老郑把赌球的事瞒了下来。他第一次帮着儿子还了7万多,这是他一辈子的积蓄;第二次还了3万多,是从亲戚朋友那借的。父亲在多番劝阻无果后,带他去了舅舅家,那时,郑旭只欠了6万多。

家人打算想办法在去年9月开学前一次性还清,但是由于是分期的,只能按照规定时间付款。舅舅责令郑旭写下清单,罗列出同学的姓名、贷款金额、电话号码,一张A4纸写满了,他的舅舅还给其中几位同学打过电话,要同学们不能再借钱给郑旭了,还要求郑旭删除赌球和借贷软件。

然而,即便是舅舅,郑旭最为敬重的人,也没能阻止他疯狂的赌球。

“窟窿越来越大,从20万,到30万,到最后的60万,实在没办法承担了,家里空了。”老郑沮丧着说。之后,郑旭开始抽烟,喝酒。从不喝酒的他曾一晚喝了2斤白酒,醉得不省人事。寝室同学说,当时怕他做傻事,舍友分两拨轮流值守。同学黄龙说,郑旭在跳楼前,曾4次自杀。

其中两次是跳湖。郑旭回来后,同学们发现他的衣服湿了,裤管,鞋子上都是淤泥。

另一次是撞车。在大半夜,郑旭传给黄龙一张照片,黄龙看到对方脑袋上缠满了纱布,黑眼圈,眼里满是血丝。郑说压力大,想自杀。在上个学期,郑旭没去参加学校的期末考试,他消失在同学们的视野中。

大概在正月十六,郑旭在新乡自杀了,下午四点被宾馆的老板发现后报警,吞食了200片安眠药,昏迷了一天。此时他的母亲因子宫瘤手术在邓州市中医院住院,刚刚脱离重症监护的郑旭,去了母亲的病房,照顾了她两天。

尽管老郑多次交代儿子不能离开邓州,但郑旭似乎毫无眷恋,悄悄离开了邓州。根据他的车票显示,他从郑州到南阳,济南,烟台,事发当天最后到了青岛,老郑说儿子在山东滞留了四天。黄龙曾在3月9日打通了郑的电话,他告诉黄龙,在烟台匹配卖肾,还嘱咐黄龙,列个清单,把同学们的电话都写上,他回来一一给同学写一张正式的欠条。

“虽然是贷款,心里居然一点恐慌都没有,钱那时候看来就是数字,一个越来越大的数字。”

在河南建业足球队的百度贴吧里,郑旭在今年1月22日写了一篇长文,谈及自己的赌球、借贷生活。他希望吧务不要删,“也希望大家引以为戒”。长文中写道,2015年1月份的时候,亚洲杯开始了,喜欢足球的他开始买足球彩票,刚开始玩得小,从2元起步,下载了各种足彩APP。

2月底网上彩票禁售,他疯狂地找可以买彩的地方,自己看盘,看赔率,“在足彩吧找大神,买比赛,每天全部的心思在这个上面。”3月份开学,还玩得很小,十块钱的“二串一”,连红好多天,觉得赚钱太容易了,慢慢就加大投注,变成100元、200元。

郑旭逐渐赔钱,有点慌了,输光了生活费。他不甘心,于是借钱买,曾一次中了7000元。“如果这是个终点多好,可惜我没有。”郑旭写道。他在赢钱后,还买了苹果手机,还请室友吃过一顿饭。

一位同学回忆,当时的他看起来得意洋洋,笑得很开心。这两个月的彩票,总体上是赢了,他也没有外债。偶尔一次,他看到足彩吧里的一些代理说外围赚钱,让他过去开户,他充了50块钱进去,把之前的两千多块钱全部投入滚球,输到了剩下八百元。

他也开始涉猎重庆时时彩的彩票,两个小时,200块钱变成了2000元,三四天他一直赚钱。可最后他还是输光了。郑旭在文中写道,他想到了贷款,“心想这钱都能赢回来的,贷款也无可厚非。”他在网贷平台贷了一万多,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搞这么多钱,“虽然是贷款,心里居然一点恐慌都没有,钱那时候看来就是数字,一个越来越大的数字。”半个月,一万多又全部输光。

因为赌球,曾经外向的郑旭变了很多,这一年也没踢过几次球。在郑旭宿舍6个人中,三个人的支付宝都是郑旭申请的,都有借款。正如郑旭所写,他的贷款数字,越来越大。“有人好奇我一个大学生从哪弄来的三十万,我找二十多个同学朋友帮我贷款,自己所有能做的贷款都做过。”郑旭如此写道。

郑旭是班长。同班同学张军说,郑旭在班里的威信最高。在大学里一个班长相当于半个班主任,每年的开学,都要登记同学父母的身份证、电话号码等基本信息。在获得张军许可后,郑旭用张军的名义,在诺诺镑客、名校贷、优分期、分期乐、雏鹰、趣分期等平台,贷款了近6万元。郑旭答应在今年春节前结清所有贷款,承诺时间是1月4日。

另一位同学黄龙,是替郑旭借贷最多的,总计11万多元。其中有几笔黄龙知道,但还有几笔贷款他并不知情。去年10月份的时候,黄龙第一次收到催款短信,“还以为是诈骗。”到12月中旬,很多同学都收到了类似的短信。

黄龙发现他的支付宝无法登录,他于是重新修改了密码,但未发现异常,直到支付宝频繁发催款信息,一天发10多条。“我的天哪,至少还有5万。”黄龙看了支付宝借条后诧异不已。黄龙统计,郑旭利用他的信息在10个平台网贷6万多,在支付宝贷了5万多。“平台上的手印、照片、签字都不是我的。”黄龙说。

事后,郑旭特意给黄龙的爸爸打了一个电话,说叔叔我对不起你,千万不要让黄龙辍学,自己惹的祸会承担后果。而郑旭宿舍6个人中,三个人的支付宝都是郑旭申请的,都有借款。同学中,一共涉及28个,初步统计,欠款60万。郑旭一一给同学写了一张借贷欠款证明,摁了手印。这段时间,郑旭基本白天出去,晚上回来,有时候一天都不吃东西,说没有钱。同学看着可怜,还偶尔给他买点馒头。

还不上款,这些借贷平台频繁给同学们发短信、打电话,甚至称会派出“外访主”到学校来找麻烦,再不还款,就会报警,告到家长处,汇报给学校。为此,多位学生曾到派出所报案,“但警察认为,手机截图没有证据作用,没有立案。”也有学生质疑,为何类似的校园贷款平台,不考虑学生的偿还能力,就如此轻易地给学生们放贷?

3月17日,一位学生说,这些天,学校让清洁工清理贴在校园各处的借贷小广告,但是,仍有人到寝室去发传单,这些人敲开学生宿舍的门,扔下一张广告,扭头就走。

“我不会去讨饭,也不会去做犯法的事情,可能我需要五年甚至更久才能还清这次的钱吧。”郑旭的老家在邓州市裴营乡花园村,他的家是80平米左右的两层平房,大伯说,200多户的村庄里,郑旭家属于最底层的家庭。原本,家人还对郑旭寄予厚望,因为他是家族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

老郑说,家里有4亩多地,种了玉米和小麦,小麦一年两季,收入一年是5000元左右,自己平时做建筑小工,每天100元,但是活儿不多,有一阵没一阵。郑旭也很争气,每年暑假、寒假,他几乎都不回家,出去打工,这个习惯从高中就开始了。上了大学,时间更充裕,郑旭就会带领同学们出去打工,他在外面认识的人多。他还经常给11岁的弟弟买一些小零食,玩具。“回来一趟不容易”,父亲似乎很理解儿子的辛苦。家人对他无比信任。家里给的生活费不高,一个月是700元。

然而,大学第一个学期,他是班上第一个买电脑的,那也是他暑假打工挣的钱。他喜欢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很早就是一名极客。

从新生军训开始,教官觉得他比较负责,让他当军训管理员。在正式上课后,这个专业100多人里,他第一个上台参加班委竞选,他说了一段鼓舞人心的话,被推选为班长。郑旭展现了他的领导才能,平常同学遇到困难,他只要知道,会立刻帮忙。

一位同学说,郑旭自己写的演讲稿,基本上次次拿奖,不仅演讲稿用词讲究,演讲时或豪放,或含蓄,拿捏得当,说话的声音透露出自信。郑旭主持各种晚会,他还是总策划,也经常看新闻,对本专业的市场比较了解。

他喜欢这个专业,最初的理想是养猪,他同室友说,他们准备毕业后给人家干几年,一起合伙搞一个养猪场。一些同学认为这个人有前途,各方面把握都比较好,而且擅长把握机遇。即便在贷款露出破绽之后,他还显得很自信,看起来没当回事。

郑旭还交了2700元,报名参加了自考本科考试。郑旭认为“大学生生活是充实的,当班长,朋友多,每天很开心,聚会社交特别多”。“我们一起疯一起闹,一起出去玩,一个个笑容满面,蛮开心的,想想现在,一个个愁眉苦脸。”同学黄龙说。

郑旭也试图挽回败局。在吞食安眠药自杀之前,他的大伯还在郑州与郑旭见了一面,郑旭在郑州市农业南路上打工,白天送外卖,晚上分拣快递,累了就在大厅里躺着眯会儿。

大伯安慰郑旭,过了这个坎就好了,郑冲伯伯笑了笑。他打工20天,赚了2000多。

“有手有脚的,我不会去讨饭,也不会去做犯法的事情,可能我需要五年甚至更久才能还清这次的钱吧。”郑旭在贴吧里写道,他也曾向家人承诺,通过打工还清债务。

“听说跳楼摔下去会很疼,但是我真的太累了。”但是,在给父亲的最后一个短信里,他说“我撑不下去了,发现好多努力没有结果”。靠着打工的杯水车薪,郑旭显然无法填补日益上涨的网贷亏空。

3月9日,郑旭在跳楼之前删除了室友们的QQ,只留下一个群讨论组,他给室友留下最后的语音:“兄弟们再见了,我就要跳了。在这最后的时候真的很对不起大家,听说跳楼摔下去会很疼,但是我真的太累了”。语气无力,低沉。

郑旭似乎很少跟家人交流,他的一位室友说,很少见过他和家人打电话,有时打了电话,就一脸沮丧。

在贴吧长文里,郑旭觉得自己备受冷落,多次提到家里不管他了。“我妈再也不想看见我,我舅对我说愿滚哪就滚哪去吧,我爸说自生自灭吧”。家人似乎已无能为力,这个他最后依赖的港湾也捉襟见肘。他的父亲听说儿子在贴吧里写了遗言,托人打印了一份,他说看着也难受,觉得孩子长大了,

儿子出事之后,老郑瘦了10多斤。他头发花白,穿着一双解放鞋,背着军绿色单肩包,肩带一头断了,他用一根尼龙绳捆着。这些天,他都去学校负责人的办公室里,想要一个说法。

“树叶掉在青岛,根在学校里。”郑旭的伯伯说。“我所有的希望都没了。”老郑说,“我们是最大的受害者。”

老郑也同情受害的学生。“我希望别的孩子不要再出现这个现象了,如果碰到发贷款广告的,保卫就应赶出去。”老郑包里放着一张白布,他准备做一条横幅挂出来,呼吁学生们不要再重蹈儿子的覆辙,吸取血的教训。郑旭走了,但那些同学还替他欠着60万巨款。校方在3月17日给受害学生开了一个会议,认为学生可能需要承担部分本金。但同学们一致认为自己是受害者,不应该承担还贷之责。

家属、校方、学生、借贷公司,也被郑旭留下的难题裹挟着。留给郑家的还有一道难题,郑旭的母亲至今不知道儿子死了,手术后的她还在家里休养,下楼都喘着粗气。郑旭的父亲说,这个坎是最难的,他担心虚弱的妻子一病不起。

如今,郑旭的骨灰存放在邓州市殡仪馆,按照家乡的风俗,在外面死的人不能进屋了。郑旭再也不能回家。

“赌输了,命都没了。”3月17日,在儿子学校西门,老郑边说边哭。

本文来源:网易体育 作者:新京报 责任编辑: 张泽农_NS5732

}

十年前卖肾换iPhone的小伙已是3级伤残,还有人在走他的老路

此部分内容来自:王耳朵先生,转自澎湃新闻

原标题:《10年过去,当初卖肾买iPhone的小伙已是3级伤残,还有人在走他的老路》



2011年,智能手机刚刚兴起。

当时最时髦的手机,叫做iPhone4。

那可是10年前,一部售价4000多人民币的手机,抵得上一位白领一个多月的工资。

但这丝毫不妨碍人们对它的疯狂。

在不少人眼里,iPhone4才是那个时代的“身份证”。

那一年,17岁的小王还在读高中。

当“苹果热”刮进校园,他和所有年轻人一样,渴望拥有一部iPhone。

无奈,拮据的家庭条件撑不起他一掷千金的幻想。

他不死心,动起了走捷径的歪脑筋:

“在上网时,有卖肾中介发信息来说,卖一个肾可以给我2万块。”




曾经那个17岁的少年,已到了27岁的年纪。

可正处于大好年华的小王,却终日躺在床上,什么也做不了。

那年从郴州回到安徽老家后,一开始,他毫无异样。

时间一长,身体慢慢变得不对劲。






多年过去,人们渐渐将小王当成一个笑梗,嘲笑他为了那点不值一提的甜头,出卖自己的身体和未来。

可实际上,太阳底下哪有什么新鲜事。

这些年,被欲望狩猎的剧情,从来没有停止过:

为了一款心仪的球鞋,有人被利滚利的网贷压得喘不过气;

为了一只大牌的包包,有人陷入裸贷走上绝路;

有长相不错的女生为了快速混入“富人圈”,用“拼单”的方式把自己包装成名媛;

有做了练习生的男孩,一心想赚笔快钱,利用粉丝和人气搞起了口罩诈骗......

说实话,每个人都有过浮躁的时候。

只想享受,懒得奋斗;渴望安逸,不愿吃苦……

那又该怎样避免自己像他们一样,被欲望的深渊吞噬?

我想告诉你的,是一个关于世界的守恒法则。

此部分内容来自:钛媒体


▎科技并非总会带来好事。

iPhone 12,可能会威胁你的身体健康?

昨天,名为“苹果警告iPhone 12别靠近心脏起搏器”的话题上了微博热搜榜第二,截至到目前,该话题已经有了两亿的阅读量。这则话题源于苹果在1月23日更新的一份技术文档,文档写到,用户应该将iPhone 12和MagSafe配件与医疗设备保持一定距离。


苹果之所以这样做,可能是在为了回应本月发表于《心律杂志》(Heart Rhythm Journal )上的一篇报告。报告指出,当iPhone 12和患者体内除颤器距离过近的时候,除颤器可能会出现骤停。


既然出了这么大的篓子,那么iPhone 12的后续版本会不会因此改变内部设计,已发售的手机要不要召回?

答案是不会,苹果在更新的技术文档中强调,虽然iPhone 12为了支持最新推出的Magnet无线充电功能,在其中加入了较多的磁铁,但相较前代机型,iPhone 12对医疗器械的干扰风险并没有增加。


为了定位,苹果在iPhone 12中加入了磁铁环

苹果表示,只要iPhone 12和起搏器的间距大于15厘米,无线充电时大于30厘米,就不用担心手机电磁干扰引发起搏器骤停。实际上,早在iPhone 3GS时代,苹果就强调手机和医疗设备的15厘米安全距离。


不仅是苹果,市售所有手机品牌的说明书,都会提醒用户保持手机和医疗设备的安全距离,15厘米是行业内不成文的规定。






本文综合自钛媒体、澎湃新闻、王耳朵先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贷还不上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