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装逼的人,用的词语有不伤大雅

在今日头条,有一个奇怪现象就是很多人喜欢看评论,这是为什么呢?

}

诗歌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和现代诗。

格律诗最鼎盛于唐,唐诗得以流传,最大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工整的字句,更在于在于其特有的格律!


不懂格律,写出来的近体诗很难登大雅之堂。(并没有否定古体诗和现代诗歌)

本文解密近体诗格律,主流观点认为近体诗格律共16种基本格式。数量之多,看起来很头痛,怎么记得住啊?!

不急,待本人来一一解密,最后

一个格式也不用记,你就能将16种格式运用自如!!!

在此基础上得出五言的平仄(在其前加一个同调或在其后加一个反调):

仄仄平平——A句式(后加反调)
平平仄仄
——B句式(后加反调)平平仄——C句式(前加同调)仄仄平平——D句式(前加同调)

这是最基本的,需记住!连顺序也记住好了,连我标的ABCD也记好了,后面推导时有用。我保证只要你记住这是个格式(其实不要记,们就是前面讲到过的四个字的平仄关系演变过来的)。

按照诗律学术语,从一首诗的开始算,每两句叫做一''联'';

每联中的上一句叫做''出句'';
下一句叫做''对句''。

所谓''对''是指:每联中出句与对句相同位置的字必须平仄相对即相反;如上面A句语B句构成一联,两句平仄完全相反。

所谓''粘''是指:下联出句和上联对句相同位置的字平仄要''粘''在一起即相同。如上面的B句和C句,平仄就是相同的(其实第三和五字也不同,这个后面会说)。

不符合这个通则的诗称为失对或失粘,都是有毛病的。

通常看对粘只看一句的第一和第二两个字,由于第一字有时可平可仄,那么实际上以第二个字的平仄来衡量对粘的。

押韵只要求偶数句即对句押韵,而且只押平韵。光从这点看,上述四句式只有BD可做对句。

首句是个特例,可押可不押,如果押则也只押平韵。


A做出句则只有B能做起对句;
B做出句则只有D能做起对句;
C做出句则只有D能做起对句;
D做出句则只有B能做起对句;

(只有B和D是平结尾能做对句)

上联对句是B下联出句能粘上的只有C;
上联对句是D下联出句能粘上的只有A;

下面看五言绝句的四个基本格式:
总共ABCD4个基本的句式,每个句式开头只能出来一种格式,那么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如下:

(1)平起首句押韵,第一句只能是B句式,
出句是B句式其对句只有D句式,
能“粘上D的下一个出句只有A,
出句是A句式其对句只有B句式,最终格式如下:

七言的平仄很简单,就是在五言的前面加两反调:

平平仄仄平平仄——A句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B句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C句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D句式

律诗,单就平仄而言,把无言绝句再按对粘和押韵通则继续往后延4句即可。

(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对仗,为使问题简单化,这里先不谈这个)

好了,以上16种格式全部分析玩了。你记住了多少?没记住,没关系,我也记不住。但我记住了四个字的平仄:

我还记住了由此演变出来的五个字的平仄格律;

上面是理论要求,实际中还可以变通。

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就是每一句第一三五三个字平仄可以不拘,二四六三个字平仄通常不能随意改。,当然最后一个字的平仄也不能改。

不仅如此,实际还有拗句存在。

对句救即''4拗对3平''(出句第四个字若为仄,则对句第三个字一定要用平)

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防孤平自救即''首仄3必平''(本句第一字若用了仄则第三字一定是平)

防三仄调即''34字互换救成准律句''(本句第三字若用了仄则第四字必用平)

D句式:禁止三平调! 任何时候以三个平调结尾的诗句,直接判不及格!记住是直接挂!!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表示马上立刻的词语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