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电影院开了吗?

我们举行一个世博会班级讲解展馆的活动,求主持词

开头:主持人1: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还记得2005年12月3日,那个令人难忘的不眠之夜吗

主持人2:当国际展览局大会投票表决公布“2010,上海”时,上海沸腾了

主持人1:多少年的梦想在那一刻实现

多少中国人陶醉在那美妙的一刻

主持人2:一个世纪的梦想,苦苦的等待

2010上海世博会即将在上海举办

主持人1: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祝贺和期待那一刻的到来吧

主持人2:我宣布“XXXXXX”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1:有许多人会问,世博与我们普通市民有什么关联呢

主持人2:拿我们最熟悉的例子:摩天轮,圆筒冰琪琳还有小朋友们最喜欢爱的迪斯尼,都是在世博会上一举成功,风靡全球。

艾菲尔铁塔也是巴黎在1889年为世博而建,现在已成了巴黎标志性建筑。

主持人1:原来这些都归公于世博会,世博亦是推动世界科技生活的源动力之一。

主持人2:为了让大家更了解世博,就由请XXX同学,为我们XXXXXXXX。

结尾:主持人1:我们踏着上海的足迹一步步的走来,慢慢的,我们要走近世博会了。

主持人2:上海在众多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说明世界正看好上海,世界的投资正看好上海。

主持人1:上海给了世界一个强烈的信号:———一个国际大都市正在崛起。

主持人2:今天(28日)离上海世博会还有519天,我们要用最好的精神面貌,展现出我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热情好客,来迎接各国友人的到来。

我们要用我们的城市-上海自身,衬托出2010年的世博的主题,让国际友人无论在上海哪个地方都如临会馆其中。

主持人2:我们将期盼世博的巨大热情转化为迎接世博的实际行动,我们将与世博共成长,与城市共发展,为上海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努力,与上海携手共前进。

共同:XXXX班 XXXXX主题活动,至此结束。

少先队队章一,我们的队名:中国少年先锋队.二,我们队的创立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党委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直接领导我们队.三,我们队的性质: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四,我们队的目的:团结教育少年儿童,听党的话,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努力学习,锻炼身体,参与实践,培养能力,立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维护少年儿童的正当权益.五,我们的队旗,队徽:五角星加火炬的红旗是我们的队旗.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火炬象征光明,红旗象征革命胜利.五角星加火炬和写有中国少先队的红色绶带组成我们的队徽.六,我们的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七,我们的标志:红领巾.它代表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每个队员都应该佩戴它和爱护它,为它增添新的荣誉.八,我们的队礼:右手五指并拢,高举头上.它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九,我们的呼号: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回答:时刻准备着!十,我们的作风:诚实,勇敢,活泼,团结.十一,我们的队员:凡是6周岁到14周岁的少年儿童,愿意参加少先队,愿意遵守队章,向所在学校少先队组织提出申请,经批准,就成为队员.队员入队前要为人民做一件好事.要举行入队仪式.队员是少先队组织的主人,在队里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以对队的工作和队的活动提出意见和要求.每个队员都要遵守纪律,服从队的决议,积极参加队的活动,做好队交给的工作,热心为大家服务.优秀的少先队员可以由队组织推荐作为共青团的发展对象.队员由一个大队转到另一个大队,要带上队员登记表,到新的大队报到.超过14周岁的队员应该离队.由大队举行离队仪式.十二,我们的入队誓词:我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我在队旗下宣誓: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好好学习,好好锻炼,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力量!十三,我们的组织:在学校,社区建立大队或中队,中队下设小队.小队由5至13人组成,设正副小队长.中队由两个以上的小队组成,成立中队委员会,由3至7人组成.大队由两个以上的中队组成,成立大队委员会,由7至13人组成.小队长和中队,大队委员会都由队员选举产生.半年或一年选举一次.大队和中队委员会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设队长,副队长,旗手和学习,劳动,文娱,体育,组织,宣传等委员.十四,我们的活动:举行队会,组织参观,访问,野营,旅行,故事会,开展文化科学,娱乐游戏,军事体育等各种有意义有趣味的活动,以及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十五,我们队的奖励和批评:队员和队的组织做出优异成绩的,由队的组织或报共青团组织给以表扬和奖励.队员犯了错误的,队组织要进行耐心帮助,批评教育,帮助改正.十六,我们的辅导员:由共青团选派优秀团员或聘请思想进步,作风正派,知识丰富,热爱少年儿童的教师以及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来担任.他们是少先队员亲密的朋友和指导者,帮助中队或大队委员会进行工作,组织活动.十七,我们队的领导机构:全国和地方各级少先队工作委员会,是全国和地方少先队经常性工作的领导机构,由同级少先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全国代表大会原则上每五年召开一次.少先队的历史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

1949年10月13日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日。

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创立者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叫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直接领导中国少年先锋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中国共产党创立和领导的少年儿童革命组织主要有北伐战争时期的劳动童子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共产儿童团、抗日战争时期的儿童团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儿童团等。

1949年10月13日,中国共产党缔造的、全国统一的少年儿童组织-中国少年儿童队成立。

1953年6月,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

1950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少年儿童工作干部大会。

建国初期的少先队,响应党的号召,在共青团的领导下,积极参加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抗美援朝三大运动。

在“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反行贿、反盗窃、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中,少先队员开展了“三要三不要”(要爱护公物,要爱惜时间,要艰苦朴素;不要损人利己,不要浪费,不要贪小便宜和拿别人东西)的活动。

1953年开始,少先队遵照毛泽东同志关于“好好学习”的教导,开展了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

1953年11月,团中央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工作会议。

在国家一五计划鼓舞下,少先队员们努力学习,渴望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江苏省宜兴县、辽宁省复县松树区和北京市的少先队员提出开展“小五年计划”活动的倡议,在团中央的支持下,“小五年计划”活动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起来。

少先队员收集废钢铁、拣粮、种植油料作物、饲养小动物,节省零用钱捐献拖拉机。

1955年,举行第三次全国少年儿童工作会议。

团中央提出了“积极大量地发展”的方针,“让更多的孩子戴上红领巾”;“活跃少年先锋队生活,把少年儿童带领得更加勇敢活泼。

” 1957年5月,上海少先队首创了以“热爱红领巾,做个好队员”为口号的“红领巾月”活动。

在“红领巾月”中,少先队员收集废钢烂铁,向祖国捐献了上海市第一台“红领巾号”拖拉机。

1960年,团中央召开了第四次全国少先队工作会议,会议作了题为《高举毛泽东思想的红旗,坚持少年儿童运动的共产主义方向》的报告。

1962年,团中央召开了第五次全国少先队工作会议,会议作了题为《为更好地培养共产主义新一代而奋斗》的报告。

1963年,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全国少先队普遍开展了“向雷锋叔叔学习”的活动,他们读雷锋故事,和雷锋比童年,参观雷锋事迹展览,和雷锋班战士通信,做针线包、节约箱、建光荣簿等,在校内外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

五六十年代,各地的少先队活动非常活跃。

如:参观工厂、农村、新的建筑工程;与老前辈、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科学家、作家见面;祭扫烈士墓,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开展行军、野餐、军事游戏活动;举行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开展“可爱的祖国假期旅行”、“到月球去探险”、“我长大了干什么”活动;组织“45分钟的价值”队会、“大队游戏节”,开展“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行为”讨论;兴办“小工厂”、“小农场”、“小银行”,组织科学兴趣小组,建立少年图书馆、气象站;组织“红领巾合唱团”等等。

这些活动为少先队组织的发展和育人作用的发挥打下了长期深厚的基础,影响久远。

“文化大革命”期间,少先队受到摧残。

少先队组织的名字、标志被取消,代之以“批判走资派”为目标的“红小兵”组织。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后,1978年10月,团十大宣布了党中央关于我国少年儿童组织恢复中国少年先锋队名称的决定。

团十大一中全会通过了新修改的少先队章程,确定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为队歌。

干部队伍建设和理论建设并举,是团中央恢复与发展少先队工作的两大措施。

1979年10月,团中央举办第一届全国辅导员夏令营,同时成立了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

1979年,团中央召开第六次全国少先队工作会议。

会议确定了新时期少先队工作的总任务: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贯彻“五爱”教育,把全体少年儿童组织起来,把少先队工作活跃起来,为把少年儿童培养成献身人民、热爱科学、具有民主精神和健壮体魄的新一代,为造就一支朝气蓬勃的四化建设预备队而奋斗。

会议提出了少先队教育的系统化、制度化、阵地化的基本目标。

1983年,邓小平同志发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

少先队确立了“面向新世纪,造就新主人”的目标。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少先队取得了许多突破和创造。

以少先队代表大会制的建立和少先队工作委员会的建立为主要标志,少先队实现了在共青团领导下的相对独立,并形成了团教两家齐抓共管少先队工作的新格局。

少先队创造教育与创造性活动广泛开展。

少先队理论建设与理论队伍取得新发展。

1983年,团中央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了全国少年科研规划会议。

1984年,全国少工委发起了“全国万名创造杯少先队活动竞赛”,开展了大规模的创造性活动。

同期,少年工作者队伍培养、培训、配备和理论建设日益加强。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各级少先队组织普遍开展了“人人争戴新风尚小红花”、学赖宁、学习“十佳少先队员”、“劳动实践”等教育活动,广大少先队员踊跃参加“我们爱科学”、“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等活动,他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全面发展。

九十年代以来,少先队活动中关于培养少年儿童素质的内容逐渐增强,特别是1994年以来,为配合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战略转变,培养少年儿童健康向上的人格意识和初步的生存、发展技能,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发起了“中国少年雏鹰行动”(简称“雏鹰行动”)。

1902年,俄国革命遇到了许多困难,列宁在《做什么》一书中发出了时刻准备着的伟大号召。

人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终于举行了1917年的伟大的十月革命。

1922年2月13日,世界上第一个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少先队组织,在前苏联莫斯科诞生,并确定“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为前苏联列宁少先队的呼号。

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我国第一个革命儿童组织——“劳动童子团”时,便把时刻准备着作为自己的呼号。

解放后,党又把“时刻准备着”写进中国少年儿童队(后改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的队章里,明确规定为我队的呼号。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好词 50个

果累 昏昏沉沉 心急如焚 气急 筋疲力尽 不计后果 朝夕相处 无理取闹 争休 干干净净盛气凌人 厌烦 火上浇油 心心相印 记忆犹新 层出不穷 目不暇接 疲倦不堪 小心翼翼 茫茫大雾全神贯注 困难重重 繁花似锦 生机勃勃 凉风习习 油然而生 惊恐万分 号啕大哭 穿亭而过 肆无忌惮激荡不已 细微之处 不厌其烦 绘声绘色 枯燥无味 世界万物 婉转歌唱 振翅欲飞 破破烂烂 五颜六色引人入胜 不可思议 平静如镜 和睦相处 日夜期盼 各种各样 又蹦又跳 说见说闻 激动兴奋 时刻不停全神贯注 惨不忍睹 和蔼可亲 汹涌澎湃 狂跳不已 四面八方 蜿蜒曲折 清爽宜人 滔滔不绝 出其不意无影无踪 紧张兮兮 影影约约 万丈深渊 白雪皑皑 世界无穷 惊恐万分 飘飘欲仙 欣喜若狂 灰心丧气终生难忘 大错特错 循循善诱 默默无声 热泪盈眶 迫不及待 栩栩如生 毫不费劲 强颜欢笑 无忧无虑置之不理 毫无察觉 坚持不懈 变化多端 一文不值 各式各样 零零散散 回味无穷 惭愧万分 手忙脚乱荒无人烟 窃窃私语 焦躁不安 劳心费神 喋喋不休 豁然开朗 毫无用处 形形色色 魂不附体 视而不见531条回答被折叠(为什么

)腾讯课堂_直播课堂 老师随时开课腾讯课堂老师极速版 停课不停学 腾讯旗下专业在线教育平台,六年在线课堂技..广告 巧课力系统,小班直播课堂平..专为实体教培机构打造,将线下课程转型直播课堂平台,响应停课不停学,在..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好词好句好段《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好词: 1彷徨 2激励 3无穷 4倾泻 5永恒 6无时无刻 7燃烧 8沉寂 9柔软 10奔驰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四字词语: 孜孜以求 锲而不舍 孜孜不倦 恃强凌弱 嗤之以鼻 坚持不懈 顽强不屈 不屈不挠 执着追求 孜孜以求 持之以恒 日雕月琢 绳锯木断 筋疲力尽 精神抖擞 愁肠满腹 顾虑重重 孜孜不倦 截然不同 百读不厌 摇摇晃晃 后悔不已 津津有味 雍容华贵 自由翱翔 沁人心脾 自由自在 连绵起伏 和蔼可亲 凹凸不平 心旷神怡 四处游荡 呼啸而过 无忧无虑 栩栩如生 自娱自乐 万分羞愧 疲惫不堪 如饥似渴 爱不释手 丰富多彩 惊心动魄 喜怒哀乐 身临其境 大名鼎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好句好段: 1、在能看见的第一天下午,我将到森林里进行一次远足,让我的眼睛陶醉在自然界的美丽之中,在几小时内,拼命吸取那经常展现在正常视力人面前的光辉灿烂的广阔奇观。

2、有视觉的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

我将怀着敬畏之心,仰望壮丽的曙光全景,与此同时,太阳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3、这些能够触摸的艺术品对我来讲,是极有意义的,然而,与其说它们是供人触摸的,毋宁说它们是供人观赏的,而我只能猜测那种我看不见的美。

我能欣赏希腊花瓶的简朴的线条,但它的那些图案装饰我却看不到。

4、我也将会把目光停留在一个婴儿的脸上,以便能够捕捉到在生活冲突所致的个人意识尚未建立之前的那种渴望的、天真无邪的美。

5、在我一生漫长的黑夜里,我读过的和人们读给我听的那些书,已经成为了一座辉煌的巨大灯塔,为我指示出了人生及心灵的最深的航道。

6、这三天中的最后一刻终于到来了,我要仔细地看他们每一个人,每一张脸,然后深深地把他们的模样刻在脑海里,储存在我的记忆中。

或许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也是我最该干的一件事。

7、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一定会这么度过三天,当然,这只是假如,但我也会珍惜这一点一滴、分分秒秒的光明。

拥有着光明的人们,为拥有这美好的光明而感到骄傲吧

让光明永远陪伴我们大家

8、“当你为没有一双漂亮的鞋子而哭泣时,你该为你有一双可以穿鞋子的脚而感谢。

”有视觉的人,他们的眼睛不久便习惯了周围事物的常规,他们实际上仅仅注意令人惊奇的和壮观的事物。

然而,即使他们观看最壮丽的奇观,眼睛都是懒洋洋的。

但是,我多么渴望观看和倾听戏剧表演进行中对白和动作的相互作用啊

而你们看得见的人该能从中得到多少快乐啊!如果我能看到仅仅一场戏,我就会知道怎样在心中描绘出我用盲文字母读到或了解到的近百部戏剧的情节。

所以,在我虚构的重见光明的第二晚,我没有睡成,整晚都在欣赏戏剧文学。

  今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世界中度过,到为生活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而哪儿能像纽约一样找得到人们那么多的活动和那么多的状况呢

所以城市成了我的目的地。

  下一天清晨,我将再一次迎接黎明,急于寻找新的喜悦,因为我相信,对于那些真正看得见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个永远重复的新的美景。

依据我虚构的奇迹的期限,这将是我有视觉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

我将没有时间花费在遗憾和热望中,因为有太多的东西要去看。

第一天,我奉献给了我有生命和无生命的朋友。

第二天,向我显示了人与自然的历史。

今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世界中度过,到为生活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而哪儿能像纽约一样找得到人们那么多的活动和那么多的状况呢

所以城市成了我的目的地。

  我从我的家,长岛的佛拉斯特小而安静的郊区出发。

这里,环绕着绿色草地、树木和鲜花,有着整洁的小房子,到处是妇女儿童快乐的声音和活动,非常幸福,是城里劳动人民安谧的憩息地。

我驱车驶过跨越伊斯特河上的钢制带状桥梁,对人脑的力量和独创性有了一个崭新的印象。

忙碌的船只在河中嘎嘎急驶——高速飞驶的小艇,慢悠悠、喷着鼻息的拖船。

如果我今后还有看得见的日子,我要用许多时光来眺望这河中令人欢快的景像。

我向前眺望,我的前面耸立着纽约——一个仿佛从神话的书页中搬下来的城市的奇异高楼。

这些灿烂的教堂塔尖,这些辽阔的石砌钢筑的河堤坡岸——真像诸神为他们自己修建的一般。

这幅生动的画面是几百万人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对它回头投去一瞥?只怕寥寥无几。

对这个壮丽的景色,他们视而不见,因为这一切对他们是太熟悉了。

  我匆匆赶到那些庞大建筑物之一——帝国大厦的顶端,因为不久以前,我在那里凭借我秘书的眼睛“俯视”过这座城市,我渴望把我的想像同现实作一比较。

我相信,展现在我面前的全部景色一定不会令我失望,因为它对我将是另一个世界的景色。

此时,我开始周游这座城市。

首先,我站在繁华的街角,只看看人,试图凭借对他们的观察去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

看到他们的笑颜,我感到快乐;看到他们的严肃的决定,我感到骄傲;看到他们的痛苦,我不禁充满同情。

  我沿着第五大街散步。

我漫然四顾,眼光并不投向某一特殊目标,而只看看万花筒般五光十色的景像。

我确信,那些活动在人群中的妇女的服装色彩一定是一幅绝不会令我厌烦的华丽景色。

然而如果我有视觉的话,我也许会像其他大多数妇女一样——对个别服装的时髦式样感到兴趣,而对大量的灿烂色彩不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有那四个

四大名楼  中国四大名楼是指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蓬莱阁。

另一说是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鹳雀楼  [编辑本段]1.中国四大名楼:黄鹤楼  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楼矶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在历史的长河中,黄鹤楼历经沧桑,屡毁屡建,不绝于世,可考证的就达30余次之多。

黄鹤楼最后的一次被毁是清末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八月,因汉阳门外董家坡居民房屋起火,风大火猛,殃及城楼,很快将这千古名楼化为灰烬,仅存数千斤宝盖铜楼鼎一架。

  黄鹤楼重建黄鹤楼的问题,早在建国初期决定兴建长江大桥时就已提出来了。

经过几十年的反复研究准备,终于1981年7月黄鹤楼重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1984年底建成,离最后一座黄鹤楼被毁的时间恰好是整整100年,重建的黄鹤楼在蛇山西端的高观山西坡上,正对武昌旧城区司门口,处于穿过长江大桥的京广铁路和分路引桥之间的三角形地带内。

新楼5层,高51.4米,钢筋混凝士仿古结构。

虽较黄鹤楼故址离江远了些,但因山高楼耸,气势雄伟,视野开阔,黄鹤楼大观空前,无与伦比。

  名楼多传说,因此使它更有神奇色彩。

据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知它能下来起舞助兴。

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

过了10年,道士复来,曲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

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三国时在这临江的山颠建楼,首先还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但后来逐渐成为文人荟萃,宴客、会友、吟诗、赏景的游览胜地。

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

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到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

崔颢提诗,李白搁笔,从此名气大盛。

  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

古黄鹤楼“凡三层,计高9丈2尺,加铜顶7尺,共成九九之数。

”新楼要雄伟多了,加了层5米高的葫芦形宝顶,楼共五层,高50.4米,比古楼高出将近20米。

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

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

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古楼底层“各宽15米”,而新楼底层则是各宽30米。

因此,黄鹤楼不是修复,而是重建。

它保留了古楼的某些特色,但更多的是根据现在的需要和人们对审美观点的变化来设计的。

新黄鹤楼比旧楼更壮观。

这是因为飞架大江的长江大桥就横在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则是这24层的晴川饭店。

这一组建筑,交相辉映,使江城武汉大为增色。

  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

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  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

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

第一层大厅的正面墙壁,是一幅表现“白云黄鹤”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

四周空间陈列历代有关黄鹤楼的重要文献、著名诗词的景印本,以及历代黄鹤楼绘画的复制品。

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瑾撰写的,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

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了黄鹤楼和武昌城相建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

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

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为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

顶层大厅有等长卷、壁画。

走出五层大厅的外走廊,举目四望,视野开阔。

这里高出江面近90米,大江两岸的景色,历历在望,令人心旷神怡。

黄鹤楼所在的蛇山一带辟为黄鹤楼公园。

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还有一些牌坊、轩、亭、廊等建筑。

有一个诗碑廊,收藏着许多刻有历代著名诗人作品的石,蛇山一带的古代景点都将陆续修复。

黄鹤楼将成为位于我国心脏地带的中心城市武汉的一个标志。

  [编辑本段]2.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岳阳楼岳阳楼为位于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岳阳,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湖南省北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与绵延万里的长江在这里交汇,名冠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岳阳楼就坐落在傍水而生的一古城西门城头。

岳阳,山、水、楼俱备,风景如画,名胜古迹众多。

岳阳风光之美,集中在洞庭湖而钟于岳阳一楼。

以岳阳楼、君山为中心而构成的巴陵胜景,闻名遐迩,素以“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而享誉天下,不愧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岳阳的岳阳楼,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合称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矗立于洞庭湖东岸,岳阳市西门城墙上,西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北望滚滚东去的万里长江,水光楼影 ,相映成趣,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初唐时,称为“南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

岳阳楼高21.5米,三层、飞檐、纯木结构。

楼顶覆盖黄色琉璃瓦,造型奇伟,“岳阳楼”匾额为郭沫若手书。

历史上的诗人如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均前来登临览胜,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使岳阳楼名扬天下。

公元1045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文学家范仲淹作了,从此,岳阳楼更加闻名遐迩。

岳阳楼内陈设别具特色。

各层内悬挂历代名家撰写的楹联。

一、二楼各嵌有一副雕屏,一楼雕屏是公元十九世纪的复品;二楼所嵌雕屏为公元十八世纪大书法家张照所书,字型方正、笔力雄浑、技法多变、独具匠心,为传世一级珍品。

三楼所嵌雕屏是毛泽东书杜甫诗,笔法雄健奔放、形神兼备。

雕屏金光耀眼、熠熠生辉。

1988年岳阳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楼久经沧桑,屡毁屡修。

现在看到的岳阳楼,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修的。

整个楼的建筑,可用八个字来概括:四柱、三层、飞檐、纯木。

岳阳楼主楼高3层,高达15米,中间以4根大楠木撑起,再以12根柱作内围,周围绕以30根木柱,结为整体、整个建筑没有用一颗铁钉,没有用一道巨梁。

12个飞檐,檐牙高啄(似鸟嘴在高空啄食)。

屋顶为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

曲线流畅,陡而复翘,宛如古代武士的头盔,名叫盔顶。

盔顶下的如意斗拱,状如蜂窝玲珑剔透。

古籍里载述,岳阳楼“纯木结构,盔式楼顶”这种古老的建筑,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辉煌成就。

缘于历史悠久、地位重要,岳阳楼修建(而且屡毁屡修)工艺精巧,而且历代人文荟萃,因此,岳阳和洞庭湖畔流传着许多关于岳阳楼的传说故事,具有多方面的社会价值。

其中关于修建岳阳楼的就分别有鲁班,吕洞宾、张果老等名匠、仙人;关于讲述岳阳楼渊源的,则有、等;关于岳阳楼雕屏的,又有、;关于岳阳楼风情的,最出名的自然是,此外还有《朗吟亭》如果把岳阳楼附近有关风物的传说故事也算进去的话,那么,就还有《梅溪桥》、《金鹊山》、《柳毅井》、《七十二仙螺造君山》、《二妃墓和君山》、《慈氏塔的故事》等等。

可见岳阳楼及有关的传说故事何其多也、展现的风采又是怎样的丰美绮丽。

  [编辑本段]3.中国四大名楼:滕王阁  滕王阁滕王阁巍然耸立于赣江之滨,是一座声贯古今,誉播海内外的千古名阁,素有“西江第一楼”之称。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

李元缨,唐高祖李渊的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贞观十三年(639年)六月受封为滕王,后迁到洪州(南昌)任都督。

唯在唐永徽四年(653年)于城西赣江之滨建起一座楼台为别居,此楼便是“滕王阁”。

  滕王阁自古它就与黄鹤楼、岳阳楼和蓬莱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

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阁上,命诸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

滕王阁建立1300多年来,历经兴废28次,明代景泰年间(公元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

1926年军阀混战时,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

建国后,江西省政府重建滕王阁。

如今的滕王阁,连地下室共九层,高57.5 米,占地达47000平方米,明三层暗七层,加上两层底座一共九层,琉璃绿瓦,鎏金重檐,雕花屏阁,朱漆廊柱,古朴高雅,蔚为壮观。

主阁南北两侧配以“压江”、“挹翠”二亭,与主阁相接。

主阁之外,还有庭园、假山、亭台、荷池等建筑,无论其高度,还是面积,均远胜于历代四阁,同时也大超过了现在的黄鹤楼和岳阳楼,仍然居于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滕王阁已成了南昌,也是江西省的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如今,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较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建筑更巍峨雄壮,充分表现“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气势;内有多间仿古建筑的厅堂,用作古乐、歌舞、戏曲的表演厅或展览馆等。

登楼眺望,南昌景致尽收眼底。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

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

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

  滕王阁,高耸于南昌城西,赣江之滨。

步入新阁,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

在第一层正厅有一表现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

第二层正厅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笔重彩丙衡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明的80位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

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堪称双璧,令人叹观止。

第五层是凭栏骋最佳处。

进入厅堂,迎面是苏东坡手书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

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亦都与阁有关。

《滕王阁序》中最著名的两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已作为主阁正门的巨联。

  暮秋之后,鄱阳湖区将有成千上万只候鸟飞临,那将构成一幅活生生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图,成为滕王阁的一大胜景。

  [编辑本段]4.中国四大名楼:蓬莱阁  蓬莱阁蓬莱阁位于烟台市西(一小时车程),坐落在蓬莱城北面的丹崖山上,自古就有“仙境”之称,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全国四大名楼。

据文献记载,唐代这里便建过龙王宫和弥陀寺;宋朝时的1061年,由郡守朱处约建蓬莱阁供人游览;明万历十七年,也就是1589年,巡抚李戴在蓬莱阁附近操办增建了一批建筑物;1819年,情知府志杨丰昌和总兵刘清和又主持扩建,才使蓬莱阁具有了现在的规模。

传说汉武帝多次驾临山东半岛,登上突入渤海的丹崖山,寻求“蓬莱仙境”,后人就把这座丹崖山唤作蓬莱。

恍如仙境丹崖山立在海边,临海的一面是陡峭的绝壁,山岩纹理是暗红色,故有此名。

远远望去,楼亭殿阁掩映在绿树丛中,高踞山崖之上,恍如神话中的仙宫。

  蓬莱阁下方有结构精美、造型奇特的仙人桥,那是神话中八仙过海的地方;东侧有上清宫、吕祖殿、普照楼和观澜亭等;西厢为避风亭、天后宫(俗称娘娘殿)、戏楼和龙王宫。

这些楼阁高低错落有致,与蓬莱阁浑然一体,统称“蓬莱阁”。

“蓬莱阁”是占地3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8960平方米的庞大古建筑群(共有100多间),楼亭殿阁分布得宜,建筑园林交相辉映,各因地势,协调壮观,山丹海碧,清风宜人,遂成为名扬四海的游览名区。

1982年国务院公布水城及蓬莱阁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蓬莱阁每个建筑单体由多种风格的楼亭殿阁所簇拥,犹如众星拱月。

阁内布局奇巧,浑然成体;层层迭迭,错落有致。

各亭殿内楹联碑文琳琅满目。

蓬莱阁主阁是一座双层木结构建筑,丹窗朱户,飞檐列瓦,雕梁画栋,古朴壮观。

登上主阁,凭栏四顾,轻纱般的云雾缠绕阁下,亭楼殿阁在掩映中时映时现,使人超凡出世之感油然而生。

  建于明代的水城 蓬莱阁游览区还包括“水城”在内。

蓬莱水城又名备倭城,在丹崖山下,沿着丹崖绝壁向南筑起,周围约3华里,中间是一个人工湖。

水城的南门与陆路相通,北门叫水门,是出海口。

水门设有巨大的闸门,平时闸门高悬,大小航船进出无阻;有事则放下闸门,切断海上通道。

水门外东西两侧,各有炮台一座,互为犄角,控制着附近海面。

水城初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后经多次整修扩建,形成了一个完整严密的海上防御体系。

明代明将戚继光曾在这里训练水军,指挥沿海的抗倭斗争,肃清了倭患。

两艘古代战船停于城内,接待游人在水城中航行,饱览水城雄姿。

  [编辑本段]5.中国四大名楼:鹳雀楼  鹳雀楼建于北周,废毁于元初。

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于1997年12月0日,鹳雀楼复建工程破土动工。

鹳雀楼景区占地总面积1470亩,楼院占地108亩,主楼建筑面积为8362平方米,楼体为仿唐形制,总高73.9米,共七层。

鹳雀楼景区位于秦、晋、豫三省交汇的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域的中心,是一个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娱乐餐饮服务一体化的景区。

  整个景区分为三大区 。

北区以鹳雀楼为中心,形成黄河文化游览区。

游客自北进入景区,功能以参观、购物为主。

分为鹳雀楼区、仿古商业步行街。

中区以水上公园为中心,形成娱乐、游览区。

功能以垂钓、划船、康乐为主。

分为水上游览区、垂钓区。

南区以北方风俗民居为中心,形成休闲、度假区。

功能以住宿、餐饮、休闲度假为主。

分为度假村区和植物园区。

  鹳雀楼,位于秦、晋、豫三省交汇的“黄河金三角”区域——山西省永济市。

  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

《蒲州府志》记载:“(鹳雀楼)旧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

”楼原系北周(公元557—581)大将军宇文护(鲜卑族)镇河外之地,筑为层楼。

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加之区位优越,风景秀丽,历代文人雅士、骚人墨客,多来登楼观瞻、放歌抒怀,并留下许多居高临下,雄观大河的不朽篇章。

唐代诗人王之涣登楼时有感而发写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催人奋发向上,激励民族振兴的千古绝唱,早已脍炙人口。

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道:“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

唐人留诗者甚多,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首能壮其观”。

如李益的《登鹳雀楼》:“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眷亦自伤。

”诗人由山河壮丽的景观联想到了人生苦短的愁怅。

又如畅当的《题鹳雀楼》:“迥临飞鸟上,河流入断山。

天势围平野,高出尘世间”。

此诗可以说是描写鹳雀楼风光的上乘之作。

马戴、司马札、吴融等锋头极盛的诗人都留下了不少的佳句。

但留传至今,妇孺皆知的诗冠,当属太原才子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均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令人襟怀豪放。

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平易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一开口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因此,千百年来这首诗不仅激励着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而且也揭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学真理。

清代诗评家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

”  鹳雀楼高台重檐,黑瓦朱楹,不仅占河山之胜,而且据柳林之秀,早在唐宋时期就被誉为中州大地的登高胜地,名播遐迩。

鹳雀楼立晋望秦,它独立于中州,前瞻中条山秀,下瞰大河奔流,紫气度关而西入,黄河触华而东汇,龙踞虎视,下临八州,宏伟壮阔的山川景象,吸引了无数历代名流,登临作赋。

拥山河之胜的蒲州名楼,几乎成了当时大诗人们赛诗的舞台。

鹳雀楼所在之地,正是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黄河在此折返大海。

永济古称蒲坂,夏、商、周以前,尧和舜帝都在这里建都。

这里的文明史源远流长,距鹳雀楼20公里的西侯度古人类文化遗址,展示了18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开始用火,并且使用打制石器。

传说华夏民族的先祖伏羲、女娲、黄帝,都在这一带留下了斧辟刀凿的历史痕迹。

“华夏”一词的“夏”指的是历史大夏民族,它的繁荣正是以尧舜禹为象征的,活动的核心就在河东一带。

而据《太炎文录》说,“华”指的是华山一带,就是黄河西岸这块地方。

西为华,东为夏,鹳雀楼正好坐落在华夏历史坐标的中点上。

这一巧合使鹳雀楼蒙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想一想,鹳雀楼所演绎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不能不为之赞叹。

滕王阁因王勃而出名,岳阳楼因范仲淹而不朽,黄鹤楼因崔颢、李白而名扬天下,鹳雀楼也因王之涣而名留千古。

  [编辑本段]6.关于四大名楼的名诗  -----------岳阳楼-----------  1.南登岳阳楼,北眺长安道。

  --《登岳阳楼有怀寄座主相公》唐. 曹邺  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登岳阳楼》唐. 杜甫  3.拂拭倚天剑,西登岳阳楼。

  --《留别贾舍人至二首》唐. 李白  -----------滕王阁-----------  1.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滕王阁诗》唐. 王勃  2.滕王阁上唱伊州,二十年前向此游。

  --《重登滕王阁》唐. 李涉  3.滕王平日好追游,高阁依然枕碧流。

  --《滕王阁感怀》宋. 王安国  -----------黄鹤楼-----------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  2.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楼》唐. 崔颢  3.城下沧江水。

  --《送康太守》唐. 王维  -----------蓬莱阁-----------  问蓬莱何处,风月依然,万里江清。

  休说神仙事,便神仙纵有,即是闲人。

  笑我几番醒醉,石磴扫松阴。

  任狂客难招,采芳难赠,且自微吟。

  俯仰成陈迹,叹百年谁在,阑槛孤凭。

  海日生残夜,看卧龙和梦,飞入秋冥。

  还听水声东去,山冷不生云。

  正目极空寒,萧萧汉柏愁茂陵。

  --《忆旧游.登蓬莱阁》宋. 张炎  -----------鹳雀楼-----------  1.鹳鹊楼头日暖,蓬莱殿里花香。

  --《开元乐\\\/三台》宋. 沈括  2.鹳鹊楼边初到,未花残莺老。

  --《一落索》宋. 晁端礼  3.一尊易致蒲萄酒,万里难逢鹳鹊楼。

  --《杂感》宋. 陆游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

导语:唐山哪家牙科诊所好?唐山大大小小的口腔诊所医院很多,那么,选择哪家看牙更好呢。下面就由小编带大家了解下唐山各齿科医院的相关情况,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

尽管我不出生在区,但自3岁始至今一直在这里生活、学习、工作直至退休。骨子里都融入到这块土地。已不曾记起自己是异乡人,严当自己就是的人了。
53年随父母到的时候,这里还是县,父亲工作的县城就是如今的仙源。小学在这里就读,中学尽管在甘棠新城,由于县城搬迁是逐步进行的,父亲工作的新华书店还在仙源,所以每个星期六回家,星期日返校。暑假,每天都要到东门河玩水。寒假,我们自发组织的文艺宣传队在也没有搬迁的文化馆排练,巡回到山乡农村出演。
自1968年随新华书店的搬迁离开仙源,至今的45年工作、生活都不在仙源,但对老的县城情有独钟,不能说“魂绕梦牵”,绝对是“每每想起”的地方。偶尔会去走走,看看。
自唐天宝十一年(752)始立县,这里就是县城所在地,古镇已经有着1260年历史。仙源镇地处宁国、徽州、池州三府交界。《县志》中查铎《督捕馆记》一文曾这样记载:“,古仙源地也,介在山谷中,东连族德,北枕径邑,西邻石埭,南联黔款,犬牙相制,四通五达……”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父亲先期到,1953年随母从宁国到。当时,老城墙还在。远远的就看见高耸的南门城楼,高高的城墙上有双层飞檐式的城楼,南门是城的正门,最为考究。小时经常从右侧的砖阶上城楼,居高临下,前看南门桥下流水潺潺,城外民居依路而建,那就是南门街。城内老街成“L”型,正对南门的是“直街”,横向南门的叫“横街”。横街延伸,以羊角河为界,正对西门的叫西门街。直街和横街商铺接踵,人来人往,而西门街主要是居民居住,商业氛围不浓。
东门城门不大,临麻川河而立,很有气势。
西门城楼也是不大,门旁有户人家。这里是通往甘棠的关口,就读中学时经常从这里抄近走小路到甘棠的学校。
而北门由于依托山势,最小,仅是一个洞而已。
母亲在乡下小学当小学教师,随母在三口、沟村待了几年,但每星期休息日及寒暑假还是回县城。读小学后一直随父亲生活在县城。工作的新华书店原来在直街,距南门很近。1957年,读一年级时母亲去世后,二年级和三年级上学期父亲把我送回老家,跟爷爷、叔叔居住的泾县马渡桥生活了1年半,回来时,不知道什么时候新华书店就搬到三不管了。

直街的出口就是南门,老城墙南面依“富溪河”,东边傍“麻川河”而建,这二条河就是天然的的护城河。“永济桥”是进入县城的必经之道。但我们把“麻川河”叫“东门河”,把“富溪河”叫“南门河”,“永济桥”自然叫“南门桥”了。

“南门桥”始建于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明正统三年(1438)改建为石桥。崇祯三年(1630)重修,改名为“永济桥”。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4月24日,“永济桥”被大水冲毁,后方姓捐款重建。1944年5月,因遭日机轰炸,东侧桥面倾塌,当时的县经济建设委员会出资10余万元,再次修复。现“南门桥”为长30米、宽5.8米、高5.6 米、3孔石桥。近期还对此桥进行了维修,这是2011年10月2日拍的。

1959年从泾县回来,老城墙就没有了。说是1958年国家“大办钢铁”时拆掉了,城砖都去砌炼铁炉了。印象中原县委大院(后曾是县委党校)里就有许多小铁炉,冶炼出来的废铁块满院都是。我们捡了回来,当成石块,玩那时男孩子流行的“一步一、二步二”游戏。

城墙拆了,直街直通“南门桥”,照片中石街的端头就是原南门的位置。50年代时,老城墙南门大开,是入城区的一个门洞,我们叫“南门洞”。这里避风挡雨,晒不到太阳,是个小小的集市。早晨固定有油条摊,经常有卖糖糕的、卖洋糖粿(发糕)的;晚上这里有卖葛、毛栗,还有现在已经消声灭迹的“凉粉”......嘴馋的我们去“南门洞”最多。

直街的这段街面还是记忆中的石板街,不过街面拓宽了。猜测随街面拓宽,街上的老房子也拆掉重建了。
不像现在,街上卖服装、小商品的店多,当时的直街手工作坊多。记得有豆腐铺,馆子店,洋铁匠铺,铁匠铺,修钟表,刻印章,弹棉花,剃头店,黄烟铺,配钥匙......裁玻璃的店里还有用铁丝编扎烘篮盖、漏斗的;印象特深的是周驼子的专门为丧事的纸扎店,扎的纸屋连家具都配齐,扎的纸马栩栩如生。街上最大的店是百货公司,最时髦的是照相馆,南门还有一个开水炉,那是我每天都必须去的。
经过改造的直街有部分路面已是水泥路了,街边的房屋也统一规划成徽派建筑。

直街中部有一条通往东门河的三叉路口。记得街上有座庙,庙门是朱红的木栅栏,扁平,上端尖三角。透过栅栏可见里面的阎王、判官、两旁立着四尊黑白无常。1959年从泾县返回就看不到了,问及现在的仙源人都很少知晓。

叉路有一块开阔地,是菜市场。像现在的一样,也固定有卖小吃的商铺。记得那里的米面是我的最好。菜市场墙面上画有大幅的漫画,主题是“十五年超英,二十年赶美”。
菜市场通往东门河,50年代东门还在,内城紧靠城门有一个桶匠店。顺城门石阶而下,有丫字形通道。左侧有台阶下河,那是街上的人在这里淘米、洗衣、担水的通道。右侧的路上东门桥,去水东、新明、旌德方向。东门桥是座木桥,桥很长,发水时经常被冲垮。为了不使架桥的木材被冲走,有很粗的铁链将桥面与支架串在一起,铁链一端固定在岸边。

这条河对我们来说,是夏日的水上乐园。仙源的男孩子都喜欢洗冷水澡(游泳),每天旁晚。这里的人聚集,似乎全县城的男人都集中在这里,众人洗澡倒是老的一道风景线。逢星期日和暑假,基本上下午我们都泡在河里,晒得脱皮也不在乎。东门河有二个地方我们最喜欢去,一个就是东门桥下。这里水流喘急,从这里下水,顺流而下很是惬意。特别是发水时,我们喜欢从你这里横渡,博浪的感觉特别刺激,那是男孩子勇敢的表现。
这张照片是68年,当时我们在中学读书,几个仙源的同学凑在一起,借了个照相机,在东门桥下激流中拍的。

另一个地方我们叫“乌龟壳”,说叫“乌龟壳”其实是个人工建造的码头。原来这里有一个水运队,大多数人是屯溪新安江的船民调过来的,也有部分人。当时水运工具主要是竹排,也有看见船驳岸。这里是个深潭,是个天然的游泳池。可是2011年10月2日我来时,由于河道改造,已面目全非了。
更为诧异的是,现在连下河的路都没有了。我闯到原造纸厂,正当我在寻觅“乌龟壳”时,遇见上图右二的同学叫我。他也是教师,一直在仙源工作,现已退休,正在河边菜地里干活。他知道我在找“乌龟壳”,确切的告诉我这里就是。但一点感觉都没有了。

菜市场以上我们叫上街头,这里是直街的一个坡。周驼子的纸扎店就在这里,左右还有规模最大的理发店,供销社废品收购站。对面有修钟表的、还有红糖红绿丝发糕最好吃的馆子店。收集些废纸、破铜烂铁,在废品收购站换几分毛把钱,买几块发糕解解馋,是我经常干的事。

上坡后就是叫“三不管”的地方,这里西街面与直街成一条直线,而东街突然凹进,显得宽阔。小时候住在这里几个男孩,特别调皮。以前县城没有电,后来有位于南门街的机械厂用柴油机发电,但到晚上9点全城就停电了。记得凹进的地方有根电线杆,我们将绳一头拴在电杆上,而后躲在对面的巷弄里,来人时将绳拉起,看见有人拌倒,从巷里沿糖酒公司的路分散逃走……
资料说,这里有一片用鹅卵石精心在地上砌成的方块,是“三不管”的象征。我在“三不管”居住的时间很长,还从没注意。
“三不管”是直街的尽头,北拐就是横街,直行就是到县政府,东面拐进到县工会和粮站。说是十字路口,但只有横街有街面,而其它两条路只能算成小路。
得名“三不管”,说是唐以前,还没设县,仙源处在泾县、石埭(台)县、歙县三县交界之地。水东一带归泾县管辖,北门一带归石埭(台)县管辖,南关一带归歙县管辖。这里处于三县的边缘地带,管辖界限不清,社会治安混乱,三个县都无法管理,索性放之任之而不管,故称“三不管”。
唐天宝十一载(752)正月,经宣城郡太守李志和上奏朝廷,将泾县西南十四乡置县,县治初设在仙源(当时称:三门山南),这里就由县管了。
而不久后的唐肃宗宝应元年(762)期间,由于江南发生疫灾。当时的县上泾乡(现旌德县碧云乡境内)乡民王万敌聚众占据蛟山后如洞(船山厚儒洞)起兵造反,抗租抗税,声震宣、歙二州。该洞地处崇山峻岭,路径险恶,且洞中平坦可居,易守难攻,地方官兵奈何不得。此时,正值平息“安史之乱”关键时刻,唐肃宗李享昭令太子左庶子袁傪任江淮招待使,前往平乱。宝应二年(763)二月,袁傪奏请朝廷从县划出麻城等9乡置了旌德县。县原本只有十四乡,划出9个乡后只剩下5乡了。永泰二年(766)唐代宗李豫下令撤县,将撤销后的县5个乡并入泾县。而泾县对并入的5个乡基本不管,旌德县又没有权力管,县又撤销,事实上成了一块三不管的区域。
后宣城郡太守屡次以“兵寇初平”,“不坐城邑无以镇抚”上奏朝廷又重置县。成立了县城这里有人管了,但历史沉淀下来的“三不管”地名延续至今。
“三不管”直行县政府前有一个广场,广场上有一个解放后建的“胜利台”,当时县的大型集会都在这里。记忆中,60年代初,三年困难时期,这里召开过一次大会,展示有“瓜菜代”特色的副食品,有蕨基根、芭基根、南瓜等原料制作的糕点。游行大军抬着从这里出发,到街上游行,那是我在老看到的最大一次聚会了。一次在“胜利台”的演出印象很深,好像是一个部队文工团。从来是看戏的人,对舞蹈、曲艺很是新奇。而我对苏联舞蹈中蹲跳的动作特别有兴趣,至今还历历在目。
当时这里凹进的地方很是热闹,并列有纺织厂、新华书店、供销社、农资公司,还有当时最大的馆子店。经过改造的直街,已将两边街道拉直,找不到当年的“三不管”的感觉了。

西行,就到横街,横街基本保持当年的原貌。最能反映当时“盛世”。

记忆中恒丰糕饼店、银行、糖酒公司、防疫站、县医院、工人俱乐部,还有炮竹店都在这条街上。

老防疫站边有一口古井,看样子废弃多年了,但这口井仍是记忆中的模样。

这是原县医院,现在改作民居了。医院对面原是医院职工宿舍,我的一个发小就住在这里。当时我们形影不离,他的成绩始终是全班第一,尽管我一直暗暗发狠要超他,但始终屈尊第二。

尽管县工会不在这里,但“工人文化宫”在横街,就在医院隔壁。现在作为它用,但还是保持原样。现在看来不起眼的平房,那时可是县城最新潮的地方。每逢星期六,修筑陈村水库的苏联专家聚集到这里参加舞会,可谓是“歌舞升平”。地上撒有滑石粉,我们钻进里面乱闯,经常滑倒。当时对男人穿花布衣服很是迷惑,后来就有流行“苏联大花布”了。

“工人文化宫”对面,炮竹店旁的巷弄,通往我曾就读的城廂小学。现在的仙源小学搬迁到南关,原校址已荒废了,这里显得很冷清。往上走,就是叫岭坡的地方。

稍前,这里基本上是居民区,老检察院在南街面。

通往西门有一个较大的坡,下坡后北面凹进,比较宽敞,公安局、看守所就在这里。南面是法院和公安部队的驻地。

较之改造后的南街,横街要窄些,两旁的建筑还基本保持当年的原貌,路面也是原来的模样。

横街最能体现千年古镇的风情,依街而建的老房子区别于徽派建筑,尽管风格各异,但大多数都是二层。这栋老屋二楼的外墙采用的是木质板材,历经沧桑,从剥落得漆痕中看到了悠悠岁月。

这是横街下坡处北面的老屋,从马头墙看来,是街上为数不多的徽派建筑。

虽然这里没有商业氛围,看起来十分冷清,但从码放有序,铺设整洁的石古街道和街面老屋的门窗可以看得出,当年老县城的繁荣盛世。

坡下有一条河流穿街而过,这条河叫“羊角河”,“羊角河”是横街和西门街的分界线。

这里呈现水街的景象。小桥、流水、巷道、人家,别一样的风情。

现在的道路虽经过改造,但保持原貌。街面卵石铺就,有民居建在河面上,水从房中穿流,水街风情浓郁。

西门街直通老城墙的西门,距离很长,也是最窄。原来西门都是居民区,后来调到安徽省立医院中医名医赵佩卿就住在西门。后来赵佩卿的原址改成医院的住院部了。

不同于现在的年轻人,我是本着怀旧的心情来这里的。脑中浮现孩童时代的县城。星期日返回中学读书,抄近路从这里出城……]

自唐代置县至明末清初时,以老县城仙源为枢纽,这里有多条联结宁国、徽州、池州三府及所辖各县古道。使古镇仙源成为徽商与沿江地区进行商贸活动的桥梁和纽带。当时的仙源的手工业和商贸发展也进人了鼎盛时期,成为当时皖南山区一处重要的商贸中心。

据清嘉庆《县志》记载,明末清初时,全县人口已达25万多人,仙源城内近2万。全县有300多家店铺,城内有街巷20多条,200余家店面、作坊。清朝时,街宽5米,石板或卵石铺面,两侧为店面、作坊,民居鳞次栉比,屋宇整齐,人口稠密。

城区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城墙以内,南门外过富溪河另有一条大街,永济桥将城区内县衙前直街与南门外大街连成一线,统称“直街”。

附近的麻村也基本与城区连成一片。除直街以外,还有横街和后街。当时居民共有24姓,其中有六大姓氏:城里为项、黄、方,城外为赵、胡、汪。

这里街巷纵横,曲径通幽。巷弄有城湾巷、天官巷、黄家巷、陈家巷、方家巷、周家巷、黄栗巷、崔家巷等二十多条。

《志》上的《清嘉庆年间县城治全图》反映了当时情景。古代的城依水而建。东有麻川河,南有富溪河。明代重建的老城墙就城门就有南宁国门、西弦歌门、上东门、下东门、北拱辰门五个城门,还有两个水关。可以想见,当年的城邑是何等的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了。

城池内主要街道4条,小巷22条。青砖黛瓦的高堂大宅鳞次栉比,富丽堂皇的庙宇宗祠达30多座,尤以孔庙、县衙建筑宏伟、精美。雕梁画栋,刻石镂砖,誉冠“宁(国府)属六邑”。县衙位于城北,经过历代修葺、扩建,到清嘉庆年间(),规模是南北长60丈,东西宽52丈,占地37亩。县衙由三大部分建筑组成:东侧一组是粮食仓库,西侧一组是监狱,中间一组是县衙的主要部分,前后五进,南向。前进钟鼓楼,二进仪门:三进县大堂,匾额书“大德堂”三字;四进是悦来堂;第五进是大观楼,为两层建筑。由于城区地形南低北高,该楼坐落城北,在楼上既可以俯瞰全城,又能远眺,真是个名符其实的大观楼。

孔庙位于城东,初建于北宋嘉枯年间(105-1063),后来几经兴废。清雍正元年(1723)动工重建,雍正十一年(1733)竣工。该建筑坐北朝南,南北长30丈,东西宽16丈,占地8亩。
孔庙也由三组建筑组成,东侧一组是教谕署和讲堂;西侧一组是各种祠阁和书斋;中间一组是孔庙的主要部分,前后四进。第一进大门前有前院,院中古柏森森,直插云天。中央有一方池塘,一座单孔石拱桥如一弯新月卧于池上;最后一进供孔子像,名“大成殿”,面阔7间、2层,高3丈6尺,气势恢宏。

由于近代战争,使这里遭到严重破坏。一次是从咸丰三年(1853)十二月至同治二年(1863)九月,军前后在县境转战11年,历经大小战斗数十次,先后6次攻占了县城。战争激烈、频繁,使得人口锐减,明末清初时全县人口就有25万多人的县,而今的区并入原歙县的汤口,老石台的广阳、乌石,至今只有16万多人口。

对老县城建筑遭到摧毁性破坏的是日军侵华时期。由于县驻有重兵,日军没敢侵占,而成了日军狂轰乱炸的目标。自1938年11月至1943年4月止,长达四年多的时间里,县城被日机轰炸了22次,富溪桥被炸断,商店、民宅、古建筑几乎尽被炸毁,县城几乎夷为平地。千年的古镇,毁于一旦。

50年代时仙源的残垣断壁还到处可见,如今还可以看到有断砖码放的菜园墙。

现存的老房子成片的不太多,大多数是凌乱的分散在城区。断壁残垣,铁锁封门明显感到古镇的衰落。

这是近期拆除老屋留下的三合土地面。古人将石灰、黄泥用糯米熬成的稀饭按一定的比例调和一起,铺设地面,然后用锤棒反复拍打,划格成型。三合土地面不仅渗水透气,而且比水泥地面还要结实。

漫步在石板路,让人不由得想起流逝的岁月。历史的痕迹叙述这里曾有的淳朴民风,昔日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曾经。

巷弄两侧大多是古宅,黑瓦、白墙、朱栏,砖石木雕,层楼迭院,高脊飞檐。天井采光,四水归堂,多为两正两厢式、三间两进式。

门前有拱壁,门楼重檐飞角,多饰石雕、砖刻或墨绘的山水、人物。

北门这栋老房子楼上敞开,还有仙人靠,很是讲究。登楼观景,很是惬意。

南门河边的老房子,尽管年代久远,但透过院门,可见楼阁木雕精细,木格窗花甚是考究。

南门街上的原电影院是我们最喜欢的地方。不知道看了多少遍的《五朵金花》,《芦笙恋歌》、《羊城暗哨》、《国庆十点钟》……总是不厌;而打仗的《上甘岭》、《英雄儿女》等的电影至今记忆犹新。这里也是戏园子,常有本地和外地的剧团来这演出,不仅有黄梅戏,还有京剧和越剧,安徽省徽剧团曾在这里登台演出。
每场必看,没有钱就要想法子。紧挨电影院有一个民房,这里可以爬墙进入。时间一长,电影院的人发现了。一次他们将粪桶放到墙下,先爬的男孩正好跳到粪桶里,把粪桶打翻了,后面的人一哄而散。庆幸,先跳的不是我。

古城仙源给我太多的记忆,每每想起,无尽留恋。东门河、南门桥、三不管……经常梦里出现。岁月在不经意间中流逝,将我磨砺成了老人,半个世纪与一千多年相比,不过是一瞥。图文记叙,留驻那逝去的岁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济宁万达影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