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商城确定APP领现金是什么来的?

汽水音乐,让人沉迷?不久前,字节跳动的音乐APP上线应用商店,引发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关注。本文作者结合自身使用体验,从产品的具体介绍与音乐版权问题两大方面展开论述,与大家讨论这款“极简”风格的音乐APP的特点及其发展可能性。推荐感兴趣的小伙伴阅读~

近两年开始,“字节跳动将入局国内在线音乐”的相关消息一直未曾停息,但相关产品却一直不显山不露水。2022年2月28日,字节旗下音乐平台“汽水音乐”上线小米应用商店,不久前,这款产品又登陆App Store,“狼来了”终于成了真。

评价一星大多因为没有邀请码

平心而论,汽水音乐算得上“低调”,几乎没什么宣传,字节似乎想“闷声发大财”,但业界不会忽视巨头的一举一动,自正式立项开始,汽水音乐就成为了“顶流新品”,无论是同行还是媒体,都想看看字节将如何“搅局”国内在线音乐市场。

更重要的是,根据各方消息披露,汽水音乐将是一款“不走寻常路”的在线音乐产品。

为在线音乐平台带来“新血,字节跳动深入腾讯腹地,种种猜测与评价更为汽水音乐的关注度添了把柴,“小批量发放邀请码”的内测形式更让产品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对于许多业内人士来说,如何拿到邀请码成为了一大难题。

字节把大家吊足了胃口,供不应求之下,事情变得夸张起来,谁拿到了邀请码就好像掌握了巨头的最新动向。

作为在线音乐领域的关注者,我也曾为汽水音乐的邀请码到处询问,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这款App在我手机里积了一个多月的灰。但没有想到的是,前两天,一位同事突然给我发来了消息,说他搞到了汽水音乐的邀请码。

我二话不说,打开App,输入邀请码。经过两天的感受,我决定简单写一写关于这款产品的一些体验和想法。在使用的过程中,似乎也理解了一些字节“搞音乐”的思路。

插句题外话,今天一位同事看了眼我手机界面,表示汽水音乐的logo几乎qq音乐与抖音的结合,我仔细看了一会儿,别说,挺妙。

一、这究竟是一款怎样的产品

其实之前已经通过其他媒体对汽水音乐有了了解,但真正开始使用,还是感觉跟市面上的大多数音乐平台“很不一样”。

可以看出,汽水音乐的整个界面UI都“做减法”,App的整体界面以黑色调为主,再搭配标志性的荧光绿做点缀,总的来说风格非常统一,突出一个“简洁+潮流”。

一级菜单仅有三个选项,代表播放音乐的暂停标志,以及发现页“发现”和个人中心“我的”。对于汽水音乐来说,播放音乐是绝对的第一要务,打开App直接进入占满整屏的播放页面,以“推荐”和“最近播放”两个选项组成,同时播放界面上上方是歌词,背景是歌曲封面,下面则是歌名,“三件套”收藏、评论和转发,以及简单的播放队列键和杂项入口。

和抖音的用法一样,汽水音乐以竖屏播放为输出形式,上下滑动切歌,整体来说就像个音乐版的抖音,尽管曾有消息表示,汽水音乐的竖屏播放界面将以音乐视频的形式呈现,但在我的体验中,并没有发现哪首歌配备了视频。

可以看出,字节的这款产品遵循了“沉浸式播放”的思路,而在发现页面,除了可以看到一些歌单推荐和三个热歌榜单外,就只有音乐电台。在个人中心里,你也只能看到自己的歌单以及抖音收藏的音乐,此外没有什么多余的选项。

不夸张地说,这款App的全部功能十分钟就能探索完毕,在这个音乐平台都在搞直播、社区的时代,汽水音乐显得有点太“纯粹”了,对于一篇体验文章来说,汽水音乐不太“友好”。

有人觉得汽水音乐与TME的波点音乐并无两样,但在实际体验中还是能看出些许不同。例如,虽然波点音乐也使用竖屏播放的形式,但你可以创作音乐视频、挑选音乐频道,在发现页里还有音乐话题、音乐视频等社区内容,可汽水音乐似乎完全不想做社区。

不同于网易云音乐等平台的思路,汽水音乐几乎不给你“经营账号”的空间,这款产品里没有个人简介,不能输入地区、生日等信息,甚至连头像都得通过抖音才能换。

这也是另一个有趣的“点”,汽水音乐几乎将整个抖音“移植”进了产品里,如果你使用抖音账号登录,就会发现自己的抖音关注和粉丝都原封不动地“移植”了过来。也正因此,尽管产品还在内测,其中许多有抖音账号的歌手和音乐人粉丝已经有几十几百万。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方面体现了汽水音乐与抖音的高度联结,例如联通的歌单、修改信息等基础操作,可以看出字节想把汽水音乐打造成抖音生态下的重要一环,不仅要把其成为抖音音乐内容的储备池,还将成为抖音用户的“音乐体验中心”,实现“抖音发现好歌+汽水音乐听歌+回馈抖音创作”的整体链路。

说完整体的情况,下面聊一聊大家比较关注的点。

有人曾说,字节的抖音以算法开疆扩土,汽水音乐同样沿袭了这一基因,主打“个性推荐,发现小众音乐,发现小众好音乐”。

就我的个人体验来说,字节的算法推荐系统还是比较强大的。在第一次进入产品界面时,用户可以简单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风格,随后再没有过多的选项。或许是因为登录了抖音账号的原因,汽水音乐从一开始就推送了我比较喜欢的歌手。

而在几十分钟的上下滑动“调教”后,这种个性推荐系统显得更加成熟。以我自己为例,我喜欢听嘻哈音乐、说唱,随后J Cole、Travis Scott、马思唯等RApper的歌就频繁的出现在我的推荐上,在两天的体验里,推荐的大多数歌曲我都不会想“划过去”。

听腻了某一风格后,在音乐电台选择某一风格听几首音乐,再回到推荐页面,类似的音乐作品也会迅速出现,你收藏歌单里出现的歌手也会成为推荐里的“常客”。

可以看的出来,拿到邀请码的人并不算多,大多数歌曲的评论收藏都在三位数以下,许多歌曲几乎没有评论,在这种情况下,成为自己“宝藏歌曲”的第一条评论也成为了我的一大乐趣。

有趣的是,部分歌曲的评论区成了字节内部的狂欢。在海龟先生的《男孩别哭》歌曲评论区里,有人评论“占个位置,字节的同学来点赞”,获得了不少点赞。这也是我刷到的第一首“热歌”,收藏达到400+,评论接近60条,转发也有近80条。

二、备受关注的“版权”问题

作为在线音乐的“后来者”,尽管目前版权战争已经告一段落,但能否拥有与TME,网易云抗衡的曲库,仍旧是字节做音乐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应用商店的介绍页面里,汽水音乐宣称“千万曲库,海量音乐随心听”,在实际的体验中,确实能感受到其曲库的丰富,多种风格都有较强的储备,以我喜欢的嘻哈音乐为例,目前较火的歌手的歌基本都能找到,无论国内外。

在这里你不仅能听到抖音上的各种bgm,一些最新的专辑和单曲也能找到,比如“枪爷”Machine Gun Kelly的新专辑《mainstream sellout》,打开全球榜单,你能看到很多现在b榜上的热门曲目。最近我痴迷《新蝙蝠侠》,没多久汽水音乐给我推送了电影主题曲之一的《Something In The Way》,其来自Nirvana涅槃乐队,这首歌有“高达”十条的评论,在App欧美音乐品类里已算顶流。

个性化垂类曲库算得上丰沛,但如果想走向大众,主流音乐的储备或许更加重要。以版权战争中各大平台都在“觊觎”的周杰伦为例,在汽水音乐搜索周杰伦,歌手界面仅有两首歌,分别是和李玟合作的《刀马旦》,以及和蔡依林合作的《布拉格广场》。

这两首歌能够被收录的原因是汽水音乐拥有与周董合作的两位女歌手的版权,也就是说,作为国内在线音乐领域的重要“战略资源”,汽水音乐的“周杰伦储备”为0,而另一方面,因周杰伦并没有抖音账号,所以即使贵为“天王”,他在汽水音乐上也仅有248个粉丝。

《布拉格广场》的评论区,也进一步体现了周董的“能量”:“凡是音乐App先搜周董,没有就不用了”,同时翻阅近年来较火的流行音乐人、歌手,也存在歌曲储备不足的现象,核心版权的缺失,必定会对汽水音乐的发展产生影响,这也是字节布局在线音乐领域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之一。

另外,尽管还在内测阶段,汽水音乐也上线了会员中心。会员中心显示,开通会员,不仅能畅听、下载会员歌曲,还能体验更高的音质。界面显示,汽水音乐单月会员8元,6个月45元,对比几大音乐平台里,这个价格可以称得上便宜。

但问题也同时存在,汽水音乐的vip曲目似乎有点“多”。以全球榜为例,50首歌曲几乎全部是vip歌曲,其中许多歌曲在网易云音乐等平台是免费歌曲,较高的会员歌曲占比,无疑会对用户的体验造成影响,从我自己的角度出发,作为欧美音乐的重度听众,许多想听的歌是vip歌曲,要不要开通还是需要掂量掂量。

但内测期间的体验不会受到影响,通过邀请码登录后,用户可以免费获得两个月的会员,因此在这两天的体验里,我也算得上是“畅听无阻”,加上不需要任何繁杂操作的使用体验,以及强大的推荐系统,汽水音乐一度让我“沉迷”。

而沉迷的原因,或许在于App带给我的,那种只关注音乐的“纯粹”。

这可能不是一款会让你惊艳的产品,但不得不承认,你能看到一些属于字节的“独特思路”,他们把注意力更放在了“音乐”上。在此前的一些关注里,也有质疑汽水音乐是“抖音神曲播放器”的声音,起码在我自己的体验中,这一点并不属实,或许只有你爱听抖音神曲,它才会成为“抖音神曲播放器”。

但好的体验也并不能代表什么,对于目前已经堪称“内卷”的在线音乐领域来说,杀出一条血路仍旧难上加难,个性推荐、竖屏播放的产品逻辑能否“说服”大众,仍旧需要时间的考验,同时App存在的问题与痛点也切实的存在着。字节做音乐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但能不能“成”,还得看抖音大生态的打法能否真正奏效。

是成为App工厂里的“过客”之一,还是成功上线,大杀四方?这一切仍旧不太明朗。但对于这种需要认真思考的时刻,我一般选择戴上耳机,不如听一会儿歌。

作者:世昕;编辑:石灿;微信公众号:刺猬公社

本文由 @刺猬公社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

已读功能可以缓解用户等待回复的焦虑。在目前市面上流通的软件中一些软件设置了已读功能,一些没有甚至取消了,这是为什么呢?本文作者对此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一起来看看吧!

整理:贺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运营实习生

本文整理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旗下互助问答模块「天天问」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188期:为什么淘宝、闲鱼这类涉及购买交易的APP聊天功能中要设计已读功能?

文章内容部分来源于 @四条眉毛的阿彪 @苏萦 @产品大白 @大鱼炖海棠 @阿啵呲嘚 @大哥大 @栗子 @koi @Merlin 等人的精彩回答。

生活中会遇到让人脚趾抠地的尴尬时刻,比如,在上误发了一个东西,刚想要撤回的时候,结果对方已读,双方都很尴尬。

生活中也会遇到让人十分煎熬的等待时刻,比如,在百般纠结之后,终于把那条早已编辑好的微信发了出去,结果对方迟迟没有回复,你一边焦虑地在屏幕前等着,一边在心里安慰自己“应该是没有看到,再等等吧。”

一种是已读功能带来的尴尬,一种是已读功能缺失带来的煎熬,设置“已读”功能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我们不禁思考为什么一些软件设置了已读功能,一些没有甚至取消了呢?软件设置已读功能是出于什么考量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也在天天问发起了讨论,一起来看看小伙伴们是怎么说的吧~

消息“已读”功能的设置是出于什么目的?

设置“已读”功能主要有以下两个目的。

1. 让消息发送方发起来很爽

作为消息发送方无疑是非常想知道对方是否已读的,比如,给暗恋对象发消息时,你会很想知道她或他有没有看到你发的消息。已读功能恰好满足了消息发送方的这一心理预期,是能够让发送方爽到的功能。

人又是时刻在消息接收方和发送方这两者之间来回切还的,没有谁一直是消息接收方,所以,人人都可以体会到已读功能带来的爽感。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领导在微信群里面发了一个通知,要求全体成员收到请回复,稍微晚了那么一点,领导的通知就被大家的“收到”刷上去了,只能一点一点地往上翻找通知,有时候甚至会漏掉一些穿插在“收到”中重要通知,让你十分火大。

领导需要确认通知是否已被接收,同事们只是按领导的要求回复,大家都没有错,你想来想去也不知道该怪谁,最后只能怪自己来迟了。

因为无法得知消息接收方是否已读,所以消息发送方只能靠回复来确认,这一来一回浪费的交流成本是很昂贵的。

而已读功能够让消息发送方第一消息是否已读,节省了双方的交流成本,提升了沟通的时效性。

为什么这些软件要设置“已读”功能呢?

已读功能对软件跟用户来说有利也有弊。目前市面上流通的一部分软件在聊天中设置了已读功能,这些软件是出于什么考量呢?

1. 电商类APP:淘宝、闲鱼

电商类app,例如淘宝、闲鱼,其主要应用场景是线上购物,是买家跟卖家之间的沟通交流。

在聊天过程中设置已读功能可以给买卖双方一定的压力,促使双方回消息从而促进交易完成。

一方面,商家可以借助已读功能统计哪些人会看自己的群发消息,便于用户分层。

另一方面,借助已读功能,商家能更好地复盘哪些话术会让用户已读不回,便于判断是哪个沟通环节出了问题,从而导致顾客流失。

最后一方面,商家可以根据已读功能显示的消息状态推测顾客的购买意向,以便调整销售话术。已读跟回复之间的时间间隔越短,说明顾客越急于得到更多商品信息,购买意向也就越强,成交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已读功能驱使商家为了快速成单而主动加快消息回复速度,对顾客来讲,满足了顾客即问即答的需求和“顾客是上帝”的基本认知。

淘宝、闲鱼这类电商购物app,因为是线上交易,商家跟顾客隔着一个屏幕,商家无法像线下那样跟顾客进行来回拉扯,讲究的是一锤子买卖。

聊天中加入已读、未读状态能够减少顾客因不确定的等待而产生的焦虑,从而减少顾客关闭商品浏览的频率,有助于交易转化。

在电商类app中,已读功能的设置是对线下购物的情景再现,买卖双方通过“察言观色”做出更好的决策。

2. 娱乐软件:陌陌、抖音

陌陌主打陌生人交友,需要有一方主动发起聊天,作为消息发送方是希望获取到对方是否已读的,设置已读功能可以满足这一心理预期。对于消息接收方来说,已读后就算不回复也不会有太多的心理压力,因为是陌生人,所以没关系。

抖音是一个短视频内容平台,但它不甘心只做一个短视频平台。正如曹菲所说“社交是产品的必经之路”,抖音一直在往社交领域发力。

一条完整的社交链路包括发现、破冰、互动、关系沉淀、关系拓展。

抖音的算法推荐机制担任了社交的第一步—发现。抖音一边间接地通过推送用户感兴趣的视频,让用户发现他感兴趣的人;另一边也有更加直接的“朋友推荐”机制。

社交第二步也是最至关重要的一步—破冰,没有破冰就没有后续。

破冰需要有一方主动给另一方发消息,设置已读功能对于促进破冰意义重大。

一是,已读功能可以满足消息发送方想知道对方是否已读的心理预期;二是,已读功能可以让消息发送方更好地判断对方的态度,如果对方已读不回就代表着没戏。

破冰方即消息发送方是需要已读功能的,而抖音需要破冰方主动破冰发展进一步的社交,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抖音要设置已读功能了。

3. TO B软件:企微、钉钉

企业微信跟应用场景是工作间的沟通交流,在该场景下,增加已读功能,可以节省等待回复所浪费的时间成本,提高消息传达效率,并且能有效避免发生以未读消息为由的推诿情况。

在工作场景下,已读可以作为证据倒逼对方,而不想被倒逼,那么就需要在读了对方的消息之后尽快回复。这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保障。

BOSS直聘上有两类用户—求职者和面试官,求职者希望马上找到心仪的工作,面试官希望快速找到合适的岗位人选,他们对于效率的要求非常高。

已读、未读的状态本身就可以传递一定的讯息,已读不回说明对方的意愿不大,可以去找下一个了。设置已读功能可以节省双方的时间成本,提高双方的效率。

另外,中国人讲究委婉、含蓄,直接拒绝太过直接,很伤情面,双方都会觉得尴尬、不,哪怕只是网上的“一面之交”。而已读功能恰好起到了一个缓冲,已读不回就是一种委婉的拒绝。

如果没有已读功能,要么就是直接开口拒绝,要么就是不回复让对方领会,直接开口拒绝又会很难为情,不回复让对方领会则会拉低双方的效率,所以,在招聘软件中设置已读功能是非常实用的。

为什么这些软件没有“已读”功能?

可以发现上面提到的四类软件,其中绝大部分都没有很强的社交属性,人与人之间的利益链接大于情感链接。而那些情感链接大于利益链接的软件往往是没有已读功能的,这是为什么呢?

微信是一款强社交属性的软件,一直没有推出已读功能,一个是出于社交压力,另外一个则是出于产品定位的考量。

微信更多的是熟人社交,要么是同学、朋友,要么是亲戚、领导、同事。

如果微信有已读功能,对于消息接收方来说,如果显示“已读”的话,他会碍于情面不得不及时回复,且用户是始终在消息接收方和发送方之间来回切换的;因此,所有的用户都会被消息的已读、未读状态裹挟且无法逃避,巨大的社交压力会让人觉得十分窒息。

2)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

正如微信的slogan所说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微信已经跟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了。

举个例子:就像百度是搜索的代名词,微信已然成为聊天的代名词了。

我们常说百度一下,而不是搜索一下。当我们跟别人说“等下微信一下吧”,对方也一定知道是“等下手机上聊聊吧”的意思。

微信已经成为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觉得舒服的生活方式,有的人觉得微信有已读功能会更好,有的人则相反。

微信作为一款国民级的软件,不能也不敢用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去绑架其他人。

微博跟微信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微博之前有过已读功能。2018年11月1号微博工作人员宣布私信已读功能就此下线,网友们不禁开始讨论为什么微博要下线已读功能?微博真的不需要已读功能吗?

微博的好友关系是通过follow关注体系搭建的,存在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通常是有一定熟悉程度的用户。比如同学、朋友、聊得来的网友等,这类属于熟人的强关系,私信的需求更多被微信聊天,或者微博的转发回帖以及评论所替代,导致双向关注的私信需求在微博很弱,也就没有加不加已读功能的需要了。

微博不是一个交友平台,而是社交媒体平台,第一种互相关注的情况在数量上应该是很少的。绝大多数是第二种单向关注的关系,即粉丝和偶像。

微博上一个明星可能有上百万的粉丝关注量,私信多到看都看不过来,更不用说回复了。加上已读功能不仅没有什么用,反而还会加大粉丝的期望值,但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如果私信一直是未读,或者显示已读,但是没有回复,这部分粉丝心里会怎么想?

明星跟粉丝之间是靠情感链接起来的,而已读功能会破坏明星和一部分粉丝之间的情感链接。既然已读功能没有好处,还有消极影响,那不如没有。

第三种情况,互不关注的人给你发私信,要么是找你吵架、撕逼的,要么是单方面骚扰你的,要么就是单纯闲得慌找人聊天,这种情况就更加没有显示已读、未读的必要了。

综上,私信已读功能对微博来说很鸡肋,可有可无,甚至没有反而会更好。

正所谓众口难调,人是复杂多样的,有的人希望xx软件推出已读功能,有的人则不想。

而到底要不要推出已读功能,不能只考虑用户的需求,更要考虑软件本身的定位到底适不适合,不是所有的软件都适合设置已读功能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作者:贺贺,36氪经授权发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抢到的抖币能提现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