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这么个电脑,有能定价的么?划算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新技术革命便开始了。这次涉及的新技术领域包括空间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及新材料等。其中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就是计算机了。我国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改革的,但总算是赶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末班车,这才有了我国经济40多年的快速发展。

在计算机的全产业链中,显卡是很重要的一项。前几年借助于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人提出了虚拟货币的概念,以比特币为例,通过挖矿来进行比特币的生产,在这一过程中对显卡的要求很高。随着虚拟货币被整顿,全球显卡的价格也是开始下跌,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显卡价格下跌的真实原因又是什么呢?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美国。它的创造者是美国工程师图灵,这款计算机也被称作是图灵机。当时的计算量是每秒5000次而已。大家可不要小瞧这个运算量,在当时计算机可是一项尖端的科技。后来部分国家也都开始研发本国的电子计算机,但早期的计算机都是电子管,整体的运算效率还是很低的。

同时电子计算机的造价十分昂贵,普通个人是用不起的。在50到70年代,电子计算机都是军方的专用设备。正是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美苏两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竞争也拉开了序幕。凭借着计算机的强大运算能力,人类将火箭送入了太空,同时很多的多功能卫星也被送入了太空,为后来通信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国在60年代全国还只有一台计算机,以至于我国的原子弹理论计算需要使用算盘。到了80年代个人计算机已经出现了,人们的生活也开始发生改变。90年代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开始起步了,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有了计算机。早年学会计算机编程的人,都是很值得人羡慕的,也是早期的精英人群。

进入到21世纪后,我国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越来越强大了。同时家庭用或是商用电脑也走进了千家万户。电脑的主要元器件大致分为主板,显卡,声卡和显示器等。对于信息处理来说,主板是核心,但是分辨率的显示效果则要依靠显卡了。我国现有的很多显卡制造商也伴随着电脑产业的兴起而发展起来。

不过照理来说随着显卡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价格应该下降才是。不过最近几年电脑显卡的价格却是在不断地上升,很多人在分析这其中的原因。多数人的看法是认为这主要是由于虚拟货币的火爆所引起的。人们又开始疑惑了,电脑显卡和虚拟货币能有什么关系呢?

这主要是由虚拟货币的生产方式决定的。大家现在手中使用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信用货币的优点就是不必储备金银作为发行的基础。政府发行货币变得更加的自由,同时大量的货币被印发出来也满足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货币的需求。但是信用货币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那就是货币容易被金融机构超发。

关于货币无秩序的超发所引起的问题是非常严重的。比如索马里兰,津巴布韦这样的国家,货币超发所引起的通货膨胀是非常严重的。在索马里兰人们将成捆的货币摆放在大街上,买一件小商品都要使用一大捆钞票来支付,其国民的生活十分困苦。因此有些人提出了利用区块链技术来发行数字货币。

在这种背景下虚拟货币出现了。其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比特币了。这些比特币都是以一种被称作挖矿的方式来形成的。换句话说比特币不过是一串数字,是根据特定的算法算法得出的,这一过程就是挖矿。挖矿这一环节是十分耗电的,同时显卡作为挖矿的硬件,其需求量是很大的。

不过由于比特币没有政府的背书,并且在算法上也存在漏洞,导致人们对它的认可度在降低。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算法的漏洞,很多的人通过网络偷取了大量的比特币,让很多人损失惨重。慢慢的人们发现,这些发行虚拟货币的公司,都只是在玩一个庞氏骗局的游戏而已,各国政府也开始相继制定法律来监管虚拟货币。

我国于2021年9月印发了《关于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通知》。通知内容强调监管虚拟货币挖矿活动,严禁新增虚拟货币挖矿项目。同时政府也明确表示,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其业务活动被认定为非法金融活动。在国外俄罗斯、英国、西班牙和新加坡等国都制定了针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政策。

随着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快速萎缩,全球对于显卡的需求也大幅地降低了。整体上全球显卡的销售价格下降了大约30%以上。之前疯长的显卡行业也慢慢回归理性。国内显卡的出货价基本降低了200到1000元,涉及低端和中高端产品。

不过有人认为显卡价格下跌是各大厂商正在清理库存。最近新型的显卡已经准备批量生产,而原有显卡的库存量还很大,如果是继续屯着不销售,很容易造成库存的积压。

虽然原有型号的显卡价格下跌了,但是新的型号的显卡,其价格还是会有上涨的空间的。同时显卡的制造成本也被许多大厂进行了压缩,有了价格下跌的空间。

现在信息技术还在继续地发展,未来对于显卡的需求还是很大的。显卡价格的高低起伏,与其自身的产品性能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高性能的显卡还是可以定价到高位的,虚拟货币的挖矿活动对于显卡的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只是暂时的。人们对于显卡的需求也只是从暴增回归到理性而已。

至于全球显卡价格的大降是为了显卡上新来清理库存的说法也是站得住脚的。毕竟某一款型号的显卡都是有其生命周期的,如果性能已经不能满足需要的话,即使价格再便宜也是于事无补的。那么大家认为未来的全球显卡价格是会如何变化呢?

}

全文手打,转载请注明原作者。

警告!你即将看到的这篇文章富有主观色彩,同时还饱含着一个天天给妹子修电脑自己却没有妹子的苦逼单身狗的怨念。如被负能量附体,想狂喷答主宣泄愤怒,请在评论区回复。答主视心情回复或拉黑。

首先,我要先梳理一下,现在国内能买到的品牌。

惠普是老牌电脑生产厂商,曾经常年占据全球笔记本销量榜首(去年还是前年的时候,这个名头被联想夺下)。早期是造电子测试仪器和音响的。旗下产品线众多,打印机,服务器,个人pc等都有涉及。在笔记本方面惠普其实有两个品牌,一个叫cq(也叫康柏)一个叫hp。康柏是惠普在01年收购的,被收购前也是鼎鼎大名的笔记本制造商,曾经为美国军方开发三防笔记本。被收购后逐渐沦落成了hp的低端产品线。

我曾经拆过一台cq的笔记本,10年生产的。内部用料全是那种看起来不堪一击的塑料,铜管细的可怜,做工惨不忍睹,还不好拆。也拆过hp的低端产品g4和游戏笔记本dv4。G4和康博一个死熊样,用料差,做工粗糙,单铜管散热感人。Dv4做工倒是不错,但是一个让我很疑惑的是,dv4同样使用了单铜管,但是散热却很不错。喜欢笔记本的同学都知道,一般的笔记本大多使用单风扇双铜管的设计,可以在散热和成本上面做到平衡。少部分高端笔记本甚至使用了双风扇四铜管的设计(例如蓝天的p系列磨具)。Hp不知道用了什么黑科技,单铜管的dv4开了烤鸡软件温度也不高,实在很蹊跷。

另外,hp的商务笔记本可以说设计的相当不错,笔记本工作站也相当出名。个人非常喜欢hp的商务本,用料足价格低。还记得原先曾经想买一台hp的4431。I3加hd7470不到3000块,最关键的是hp的商务本大多采用快速拆卸设计,即使没有任何拆卸经验的人也可以不借助任何工具把d面拆下来清灰和上硅脂,更换内存和硬盘。我第一次见到这种设计的时候真是觉得太惊艳了。加上hp的商务本大多是采用金属设计,a面和c面整整一块大金属,简直是老美来中国做慈善。可以说,hp的商务本真的非常良心。

至于笔记本工作站领域,hp也可以说是翘楚,旗下的工作站系列可定制度非常高,同时还提供据说是世界最好屏幕的菊花屏。这个改天我查完资料再说。

因此,个人推荐购买hp的商务本和工作站。家用本产品由于鱼龙混杂,挑选时应当小心。

其实有个万能的挑选法啦!Hp的家用本低于4000以下的本子不要买啦,做工散热都不行。

戴尔和惠普同为美国品牌,与hp不太相同的是,戴尔产品线不像hp那么多,没有乱七八糟的那些东西,他就是造家用pc和商用pc,还有服务器和一些商业服务。戴尔的很多做法富有创新性,比如说,dell是第一家提供电话直销服务的电脑生产商。还记得小时候在《读者》上面看到的dell的广告么?在因特网还没有出现的时候,dell就是依靠在媒体上登广告,然后用电话专线做成一笔笔生意的。这个富有开创性的营销措施帮助dell节省了大量的渠道成本。除此之外,dell的金牌保修服务也相当出名。报修的第二个工作日就有工程师上门服务,也难怪叫做金牌保修了。这可以说是戴尔在国内最大的竞争力了。我同学买了台水货的alw17.用了一阵子后显卡烧了。他的那台机子买着cc服务(cc是一种比金牌保修还要高级的保修服务)维修人员看完情况以后直接给它换了显卡,把hd6990m换成了hd7970m。单那么一块7970的价格就要3000+了。戴尔的售后真心良心,以至于国内曾经有奸商曾经利用这个服务套取高价值硬件````这个我就不多说了。

戴尔的产品线比起hp要清晰的多。家用本叫灵越系列,商务本叫 VOSTRO,高端影印本叫xps,专业游戏本叫外星人Alienware。

灵越系列卖的比较便宜,但是配置大部分比较均衡,机身色彩较多。灵越系列也是多次被电脑报评为当年最好笔记本。基本上没有什么大问题,除了键盘偏软和散热问题以外也就没什么好指摘的了。而且这两个问题都是出自设计问题。灵越的机身设计的非常薄,这就导致键盘键程过短,散热也会出现瓶颈。

VOSTRO系列其实我也拆过一台,但是年代久远已经记不清型号了。在拆机过程中印象深刻的地方只有:太j8难拆了。内部用料也一般,卖的还那么贵,感觉有坑钱之嫌疑。不过这个系列全系附赠金牌保修服务(对,你没看错,戴尔金牌保修不是每个系列都有的),勉强值那个钱。不是很推荐购买。

接下来的xps是我相当喜爱的一个系列。在dell还没有收购外星人之前,xps就是dell的顶级游戏本系列。后来被降级成了影音本,避免自家品牌互相残杀。但是xps这些年一直担负着向外界展示dell工业设计极限能力的重任,出现了许多设计的非常棒的产品,比如这款:

可旋转屏幕的Xps12

当然,好看的笔记本也都价格不菲,xps系列基本都在万元左右,买买买之前先看下自己的钱包能否承受。

戴尔的工作站同样也相当出名。不过特色不足,除了用料足以外貌似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大特色了,暂且按下不表。

最后,重点来了(我知道你们都很渴望)————外星人Alienware

戴尔旗下价格最高的系列,配置发烧,外形狂野,还有各种光污染。原先还有售价9999软妹币的11寸外星人可以供穷吊们买来炫耀一下,前年取消了11寸版,目前国航最低配版现在都要一万一以上。更有三万多的awl17(也叫m17x)供土豪临幸哟~~~

不过建议买水货,有的时候能省三分之二`````没错,我就是再说日元贬值的那个时候,感谢安倍让中国一众穷吊买的起外星人。

这个系列其实真的耶没啥好讲的,全部都是顶级的。顶级的设计,顶级的用料,顶级的配置,顶级的售后,当然也是顶级的价格。

不过缺点是,现在烂大街了,土豪们已经不能用它来彰显b格勒,我们学校连老师都有用外星人的了。

所以,现在我一般都给土豪推荐这个:

(latitude一会说,我的确忽略了这个这个产品线了)

跑题了。那么姑且结束欧美篇,我们进入下一个部分(苹果放到最后说)

华硕早些年靠卖主板为生,后来又开始卖显卡,又后来开始卖的笔记本。切入市场较晚,积累不足。产品上亮点缺缺啊,黑点倒是有不少,真不知道该怎么介绍比较好。

产品线上有最低端的x系列,商务风格的k系列,多彩性能机a系列,主打影音n系列,还有专业游戏本——玩家国度g系列。

只拆过a系列的a43,n系列的n53。X,k,a这三个系列没啥亮点,塑料感极强,据说内部设计也有很大问题。华硕的设计师一直都是脑子里有屎,各种脑残设计层出不穷。比如我同学的a43,出风口竟然设计在了电源线的那一边,用了半年以后电源线的胶皮就脱落了。再举个例子。我同学说他的n53漏电。我听了以后感觉真是超级不可思议,这尼玛玩不好是可以电死人的。我检查了半天没检查出问题来,后来去网上查了一下竟然有好多人都遇到了这个毛病,据说是设计师设计失误,隔热用的锡纸会时不时搭上pcb导致的。我那同学后来就一直用他那漏电的n53玩游戏.,真是苦逼。。。

继续刚才的话题。主打影音的n系列配置很高,ips屏幕,B&O音响(感谢@孟展),一应俱全。售价也挺高,也就比xps略低一点。竞争力不足。

现在又推出了一个飞行堡垒的产品,貌似哪条产品线也不属于。配置不错,属于低价高配游戏本,有没有什么问题就不知道了,毕竟刚出来。

(@补充说飞行堡垒其实是a550的

至于玩家国度g系列,倒是值得说一说。

曾经市场上的顶级游戏本,只有两个品牌:外星人和败家国度。

当年的玩家国度笔记本也是6的不行,外形各种风骚,如下:

(其实这是vx系列,不是g系列,和g系列属于亲戚关系或者说是父子关系,现在已经不生产了)

哎,没有酷炫跑马灯,没有拽的飞起的磨具,你还怎么留住中国土豪。

首先我要纠正一下,第二个字念qi,不念ji。宏碁红旗,创始人当年命名还是蛮下功夫的。

台湾老牌电脑生产商,八十年代山寨苹果电脑山寨的风生水起。旗下有gateway和方正两个子品牌。不过貌似gateway已经退出亚洲市场了呢,方正也不做家用pc了。这两个品牌都是收购来的,后来看赚不到什么钱,估计就砍掉了。不过一直没有看到相关的报道。

宏碁的E系是低端,V系是中端,第一个数字是屏幕尺寸,后两位是子型号。(感谢 )。宏碁的绝大部分笔记本都是家用笔记本。特色是价格实惠量又足,风格和神舟有点像。可以用很低的价格就能买到配置挺高的笔记本。设计上面也没有什么黑点,中规中矩。

(宏碁的chromebook,少有的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

不过要找黑点也是能找到的。第一就是万年不换模具。你买了个宏碁的笔记本,三四年后进商场,“咦,我的这个笔记本怎么还在卖?”。其实处理器和显卡都更新过了,不过外形万年不变。厂商这么做是为了省钱,把一套模具设计费和开模费平摊到大量的机子里去,价格自然就下来了。

第二,品控。我本人也是宏碁用户,结合周围的宏碁用户的反应,感觉宏碁的小问题还是有不少的。不过都是小问题,比如键盘上一个键失灵啦!屏幕漏光啦!暗点啦之类的。不过都无伤大雅。估计不太值钱的零部件用的都是比较便宜的供货商。

第三```恩,没想出来。

综上,宏碁就像个小家碧玉,家里用的话比较实用。

忘了说了,现在宏碁又推出了一个系列,叫暗影骑士,属于高性价比游戏本。囊中羞涩又想玩游戏的朋友可以看看。

日系笔记本由于市场份额已经很低了,所以我不会长篇累牍的写,大体提一下就好了。

曾经的索尼大法好。Vaio带给中国人太多惊喜了,精湛的做工,优雅的设计,无不彰显日系笔记本的实力与情怀。可惜,即使是日系厂商里出货量最大的索尼也日薄西山了。去年索尼将自己的笔记本品牌vaio出售了,估计几年后中国市场就很难再见到索尼了,让人唏嘘不已。

说到底,日本人的思路已经跟不上时代了。老一代日本制造业人士一心要做精品,殊不知现在笔记本已经是快消品了,几年一淘汰,索尼把笔记本造的那么坚固优雅又有何用呢?笔记本价格不断下沉,现在的笔记本产业,活的滋润的的品牌大多都走性价比路线了。少部分走高端旗舰路线的活的都有点吃力。像索尼这种专注于精品笔记本的公司,注定要逐渐没落。

随便贴张索尼现在的的产品线图

拆过一台11年的cb系列的多彩本和一台e系列的低端本,当时除了买买买其他的我什么也说不出来了。不过现在就不要买索尼了,目测vaio日后的保修会成为一大问题。

(索尼ca和cb系列,潮到爆炸,可惜已经没有这条产品线了)

世界第一台笔记本的制造商。目前国内已是退居二线了品牌了。特色嘛·····保修点如此之少也算是特色了。

旗下有低价的c系,家用多彩的L系,影音娱乐的m系,便携u系,轻薄办公的z系,还有可与外星人一战的q系····不过q系已经很多年没见过了。

东芝c系是我见过最粗制滥造的笔记本了。虽然没拆过(因为压根就没见过有人买这个笔记本),但是你去卖场看一下就知道了。轻轻摁一下a面,感觉到那种吹弹即破的快感了么?没错这个系列就是一黄金脆皮鸡,估计摔一下就要四分五裂。

L系的用料倒是挺不错,拆过一台,不管是外形还是内部用料都可以说没丢日本人的脸。不过喇叭跟没有似的,声音低的很,电脑报已经连续多年指出这个问题了,也没见过改正。

z系的话卖场里应该不少,东芝的炫技机。超薄机身,镁铝合金,防水背光键盘。值得一买。不过价格近万

u系列是我原先很喜欢的一个系列,属于超极本。但是u系貌似出了几台就不出了。国内只能买到u800w,配置比日本版低了一大截子。

(u880w,21比9的屏幕比例,仿皮后盖,非常有情调的一款笔记本)

东芝的最大问题是保修点过少,你如果买一台回家,坏了的话你会很痛苦的发现你的城市可能没有东芝的保修点·····

三.富士通,nec等在中国已经很难买到的日本品牌。

个人观点:之所以跳过了品牌介绍直接进入个人观点里,是因为我也不了解啊····卖场里都见不到的品牌了,连目测都没法做到····只能结合着朋友和论坛的反馈来说一下主观看法了

先是富士通。貌似上海和北京还能买到,我上海的同学就有买了这个品牌的笔记本的。我在山东和陕西倒是没见过。富士通的低端机全是北京通州的代工厂生产的,网上评价非常恶劣,问题很多。我没有用过所以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不过我买过的同学表示想把自己当年掏钱的双手给砍下来·····

不过富士通的日本原装进口机风评都不错,普遍评价皮实,价格便宜量又足。

(1500就能买到日本本土生产的富士通,你敢信?)

Nec,同样也是老牌笔记本生产商,造军用三防笔记本造的走火入魔。贴几张图给你们感受一下。

感觉似乎能抗核弹········

貌似现在不零售了,只有通过企业定制才能买到。淘宝上有不少二手和水货,有三防需求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喜闻乐见,我已经能预料到评论区的大战了。

外号美帝良心,同价格下美行绝对比国行配置高,因此得名。

联想是我国老牌pc制造企业,从九十年代起,依靠品质,渠道,售后服务杀败一路国产品牌后越做越强,目前是全世界出货量最大的pc厂商。旗下有联想自家品牌ideapad(标志为lenovo),主打企业办公的昭阳(标志Lenovo)和收购来的thinkpad(标志为thinkpad+lenovo)。

Ideapad下有家用的g系,多彩影音的z系,超极本s系,互联网新品牌v系(也叫联想小新,13年之前v系是一个商务办公系),游戏本y系。

昭阳下面产品线有些混乱,面向军政企业的e系,主打铝镁合金的k系,低价的b系和n系。昭阳系特别难介绍,感觉定位不明。

Thinkpad下有低价的e系,血统纯正的办公t系,主打轻薄便携的x系,还有工作站w系。另外现在又有了主打变形笔记本的s系和主打平板的table系,这个就不了解了。

美帝良心这个外号其实挺贴切的。我个人曾经在中国的电脑城打过工,感觉联想非常依赖渠道,在渠道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不仅补贴经销商去打广告,同时也对经销商的许多要求有求必应。这就导致在渠道方面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消费者就要要付出更高的费用。对国外的策略也使联想的外贸版笔记本价格更加低廉,同时我朝特色税收也是导致了笔记本的高价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我怕收快递就不展开说明了。

首先先是出货量最大的g系。g系的设计低调,价格便宜,用料足。三千块的g系笔记本就有c面全金属的了,三千5就能买到i5处理器配独显的本子了。缺点就是显卡太烂,烂到爆表,全系皆烂。如果你想知道本年度最烂显卡,请找联想g系列。我记得大约是11年的时候,那一年批次的笔记本A卡里性能最弱的是hd6470m,联想的g系配备的竟然是hd6370m,卡巴天梯图里都找不到这款显卡,实测的确比hd6470还要弱一点,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估计是联想专门找ati定做的便宜卡,用来拉低售价的。g系外观也丑,不过丑也丑不过神州,这是小问题。拆过g470,g50。d面采用大盖板设计,卸掉螺丝即可进行清灰和升级,深受广大维修狗欢迎。

( 提到了g480内存槽空焊等问题,由于我没有接触过这款机型我也不了解。不过个人的感受是g系质量还是可以的)

(联想g40,目测又是一个淘宝爆款)

如果不玩游戏又囊中羞涩,也不在乎外观的话,g系是个不错的选择。

其次是z系。多彩外观,超大音量的外放喇叭(虽然会破音),中低端显卡,较为轻薄的机身,使得它挺受女生欢迎的。不过近几年价格有点虚高,前几年配i7的z系笔记本也不过五千,刚才查了一下现在z系i7的本子要六七千了,感觉好神奇,竟然还有涨钱的。

z系给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个喇叭,声音真j8大,拆开看过,是个2w的音响,平常笔记本都是1w的。啧啧啧联想竟然在这地方下本钱。

s系没啥好介绍的(其实是因为我没见过有人用s系笔记本),配合英特尔搞超极本弄出来的产品线,不温不火。没拆过所以对设计和用料没法评价。

v系(联想小新)。显卡神坑。I7+8g内存+ssd+1080p卖4999,不错哦!良心哦!再一看显卡,尼玛r5m230是什么鬼!

因为没拆过,所以没法发表更具体的评价。不过v系的3a平台笔记本配置倒是挺好(具体型号我就不说了,处理器是fx7500的那款)。没啥短板。推荐试一下(我是amd脑残粉我会随便乱说?)

(联想y50,看这风骚的腰线!)

y系笔记本我拆了不下十台了,从古老的y450一直拆到最新的y50。y系列一直深受男生的欢迎。性价比高,显卡处理器搭配合理,玩游戏也好办公也好都挺实用的,最近这几年还增加了骚红色背光键盘和酷炫跑车外形。学生党的最爱。

主要的缺点,在我看来有两个:

第一个,设计上的退步。Y470还保留着类似于g系的大盖板设计,易于维护,怎么到了y480这个设计就取消了呢?搞不懂。虽然现在的y50拆起来也挺简单的,但是还是要比原先费劲点。

第二个,普遍反映屏幕色彩不好。据说这两年有所改观,不过我前一阵子看到的y50感觉还是雾蒙蒙的。

可爱的小@提到了y50的模具散热无法压住i7,这个是真的。i5版y50散热就有一定的问题,i7版估计散热就更差了。不过y系列之前的产品散热都还不错。

买个五六千的y系列,加块ssd,感觉绝对不输上万的笔记本。

然后简单介绍一下昭阳系列。

昭阳系列其实在联想收购thinkpad之前就有的一个系列,专供军政机关和中小型企业的商务笔记本。收购thinkpad之后由于产品线重合,昭阳的机型数量被削减的很厉害,个人猜测有可能不久后就退出市场了。

现在市售的主力机型就是e系列和k系列了,两者的区别其实就只有材料的区别了。e系列塑料,k系列金属。这两个系列做工精湛,用料实在,维修方便,也是非常推荐给刚毕业的商务人士购买。作为商务本没啥黑点。游戏党就别买了,没独显,少部分有独显的也大多是低端独显。

老牌商务本。旗下e系列是主力出货机型。出货量大的愿意只有一个:便宜。除了外观保留了thinkpad的特色以外,其他部分都没有thinkpad的那些经典设计了。小红帽还有,防滚架就没了;防水键盘还有,抗震硬盘仓就没了。总之为了成本做了很多的妥协。不过颇有意思的是e系列好多机型独显反而不错,喜欢打游戏的工作党可以考虑一下。顺带一说e系列其实拆机特别轻松,也是大盖板设计。更高端的t系列反而没有这种设计了。

t系列。我家的六七年前的t40到现在还在服役,真的是良心机型。皮实耐操就是t系列的特色,thinkpad引以为傲的设计统统都有,真的是血统纯正。尤其是键盘的手感,如丝般顺滑。虽然现在也不学好的换成了巧克力键盘,手感没有原先好了,但是依然是笔记本中的翘楚。强烈推荐程序员和网文写手购买。价格的话,最低配版貌似在六七千左右。可以考虑二手,因为真的太耐操了,二手的质量都很有保证。

x系列,超轻超薄,同时还能做到接口不缩水,thinkpad的技术实力的确是,行!我有个老师使用这个,掂量了掂量真的超级轻快,充电器也小巧,外出携带无压力。推荐风投狗。

w系列,专业工作站,最低配版也要上万。在工作站领域评价一般,主要是和hp和dell相比的话,同配置价格要高出来不少。不过实用的设计不少,比如双屏幕,自带压感屏幕等等,挺适合需要绘图的行业。

(thinkpad w700,双屏怪兽,掌托右边是手写板,已停产)

其他的系列不太了解,就不多介绍了。

二.神舟(Hasee)

一直以来都是争议性非常强的品牌。特色有三个:

七大姑八大姨都说这么便宜肯定不是好货,懂电脑的对这种想法又非常嗤之以鼻。在我看来这都很正常。

先简单介绍一下神舟的产品线。

曾经神舟产品线非常混乱,什么天运啊,小本啊,精盾啊啥的。现在非常简洁,就两条:优雅系列和战神系列。优雅系列主打低价,战神系列主打性能。

在战神系列出现之前,神舟全系笔记本都是广达代工或者使用广达的模具。广达虽然贵为全球三大准系统生产商,但是设计的笔记本真心问题不少。丑也就算了,各种故障超多真的不能忍。

大约是12年的时候吧,神舟老吴和蓝天合作,推出了战神系列。蓝天是哪根葱?别的不说,外星人原先就是找蓝天代工的。蓝天旗下的准系统高价高质,一直评价都很高。号称是世界第一大准系统生产商。

战神系列一推出,准系统界就疯了:神马,神舟用了蓝天的模具?然后价格竟然比蓝天还便宜?!买买买买买!

一群大v就带着一群跟风狗上船了·····

上船以后,会修电脑的大v表示一切顺利,请祖国人民放心。不会修电脑的跟风小白哭了:妈的为毛散热这么差?为毛系统不是睾贵的windows?为毛我装了个360就蓝屏了?为毛售后要这么久?····

先说一下,为何神舟的笔记本能够做到这么便宜?

一.血汗工厂。神舟的老板吴海军的确是资本家风度尽显啊,压低工人和销售员工资,加班不给加班费啥的,找个神舟的员工问问,都是血泪控诉。

二.直接用现有的模具。像联想,戴尔都是自己设计模具自己研发自己开模,但是神舟直接用代工厂的模具或者购买其他公司的模具。省下了很大的一笔费用。但是缺陷也有····如果有人想山寨神舟实在太简单了,模具都是公开发行的,随便就能弄一套。(老吴哈哈一笑:图样图森破,哪个sb会来山寨我大神舟,没我这种议价能力,保证他亏得内裤都没有了)

三.渠道扁平化。神舟的代理商大多直接从工厂拿货,省去了一层一层的代理加价。

四.内部用料缩水。没错,其实还是有缩水的,不过不严重。曾经有准系统经销商买了个神舟拆开看了看,发现南桥的散热芯片明显比蓝天原厂的短了一大截,导致这款机型散热会出现问题(没错我就是在黑w350ss、w350st的神舟同款)。至于用最便宜的硬盘啊,最便宜的内存条啊之类的都是公开的秘密。

五.统一售后维修。老吴才是最早的有互联网思维的老板。雷军还在卓越苦哈哈的卖书的时候,吴总就大手笔的取消了全国的维修点,改为全部统一送到深圳维修。这尼玛能省多少售后服务费啊!当然苦逼的就是全国的消费者了,笔记本坏了要等一个月才能修好送回来。(不过貌似现在又开始建立维修点了?具体不了解)

以上就是神舟为何如此便宜的原因。便宜,就要付出便宜的代价,一分钱一分货。

对于神舟,我的建议是:使用广达模具的不值一买,做工粗糙,用料唬烂。蓝天的模具可以买,使用蓝天w系列的模具适合没啥钱又想玩游戏的游戏党买,使用p系列模具的用力买买买就对了,值回票价。

(没看错的话应该是k650d,销量相当不错的一款机型)

(13寸的机身里塞进了i7和gtx860,我大蓝天就是吊吊吊)

那么如何判断神舟用的啥模具呢?

第一。转轴处如果是圆柱形的,百分之百是广达模具。

(看到两个转轴之间的圆柱形了么?有这个圆柱必为广达模具)

第二,优雅系列百分之百是广达模具。

第三,由于战神系列最近也挺坑,开始用广达的模具了,所以买之前最好先咨询。经验上讲4000以下的战神都是广达模具。

第四,附赠各种迷幻跑马灯,外形具有城乡结合部风采的多半是蓝天的p系列,值得一买。

(迷幻跑马灯一直是蓝天p系模具的招牌)

第五,看到神舟一万以上的笔记本掏钱包就对了。(此处应有广告费)

不知不觉写了一万字了,心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

休息休息,到一千个赞我在开始写吧。提前做一下预告,下面会讲三大准系统和苹果本。至于新兴的互联网品牌和老牌垃圾国产厂商的本子我会简要的一笔带过

妈蛋,我本来想弄完毕业设计再来填坑的,没想到这么快就过千了。。。。。

好吧,今天姑且再填一点。

三大准系统指的是广达(quenta),蓝天(clevo)和微星(msi)

要说明的是,三大准系统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或者说是有争议的。但是在国内,我们平常能见到的准系统也就这三个品牌了。

百度百科上是这么介绍准系统笔记本的(没错我就是这么懒,直接复制粘贴):准系统笔记本是指使用由工厂(即ODM厂商)采购的标准化笔记本,再通过商家或懂技术的玩家安装相兼容的配件(如,,,,,,屏幕等)组成的完整笔记本产品。和INTEL于2004年提出的CBB计划有一定相似。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部分工厂如蓝天、向零售商出售模具,准系统笔记本在中国逐渐普及开来。

早些年的时候,准系统销量最大的品牌就是广达了。还记得大约08,09年的时候,随便找个卖准系统的商家,店里面必有广达模具。那个时候笔记本还比较贵,广达的模具配上不错的cpu和内存条,硬盘等,加起来也就五千多块,穷学生的心头好。蓝天虽然那时也卖准系统,但是价格高高在上,哪怕最低端的模具也要七八千。至于微星``````那个时候我都不知道它还做准系统。

在那时,准系统的优势有三点:低价,高性价比,可diy。

后来,价格屠夫神舟频繁挥动屠刀,杀的整个笔电市场腥风血雨,各大pc生产商纷纷降低了自己笔记本的价格来应对。大卖场里卖的笔记本竟然已经和准系统一个价了,准系统的销量也就紧跟着降下来了。毕竟,那个时候准系统经销商走的多是低价路线。随着大量品牌廉价笔记本的出现,低端笔记本市场已经是红海一片了。大家都更青睬有着完善售后体系的品牌笔记本,准系统瞬间无人问津了。

准系统因此也沉寂了数年,然而,准系统经销商们很快就找到了另一条路线:那就是做中高端高性价比的机型!

显而易见的,论价格战谁也打不过神舟,那么还不如放弃低利润的低端机,直接做高端市场。毕竟准系统可diy这一点是巨大的优势

之后,低廉的广达模具越来越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蓝天和微星。这里也不得不再次感谢神舟,若不是神舟一而再再而三的发动价格战,我们是享受不到这么低价的笔记本的。

时间快速推进到2012年

这一年,雷军和他的小米火了,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也火了

在这一年,第一家(我个人认为的)互联网笔记本商出现了:麦本本

旗下的笔记本就两个特点:便宜,坑

配置坑爹,模具连广达都没有,不知从哪搜罗来的一堆古董模具,要么就是找一些小厂订做的

然而还是火了起来。那一段时间,淘宝直通车几乎被麦本本包场了。我估计投入的广告费也要上千万了。

大量小白被洗脑式的广告轰炸,乖乖掏出了钱包。然后在评论区哭爹喊娘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麦本本有一款j1900的笔记本(我是真不知道它是从哪搞来j1900这个垃圾货的),售价1999,广告词写的异常诱惑:四核笔记本,仅售1999!畅玩各种3A大作!(配图配了个lol....)

先科普一下吧。j1900是属于英特尔赛扬产品下的最低端移动cpu,售价刚出来的时候不足5美元,估计一年后也就1,2美元的事。主要是用来做htpc和工控机的。英特尔的本意是出个低价低功耗的cpu,让工控节省一点成本,结果以麦本本为首的国产厂商,直接把它塞进笔记本里了。这东西也就跑个centos或者debian之类的linux操作系统(还不能带视图,必须是命令行的那种),win7估计装上都卡。

然而1999的售价的确具有冲击力,短时间内成交量就破万了。

一堆准系统商突然幡然醒悟:我去,小白的钱这么好赚!

于是一大堆互联网品牌应运而生

大家都知道雷总的的那一套玩法:只要刷个脸熟,再配上低价,出货量就会涨涨涨!

管你什么质量,管你什么售后,能出货才是王道!

于是,有去买太平洋,中关村的全套软文服务的雷神,有去天天刷爆淘宝直通车的机械师,火影

这些互联网品牌都有一个特点:特别肯在营销上面花钱,然后售后基本没有

要知道,售后才是笔记本成本中的大头

——————我是淫荡的分割线——————

我已经坑了。以后不会更新了,抄我文章的人太多了,心力憔悴。

新开了个专栏,还没多少文章,欢迎关注!

}

「极客荐」是极客之选(微信号:GeekChoice)最新推出的产品导购类栏目。在这里我们不罗列产品参数,不使用官方产品介绍,但是会和大家分享一些使用这些产品过程中的真实感受——文中出现的所有产品我们都是亲自体验过并且认可的,随着体验过的产品的增加,我们也会在未来及时更新这份榜单。


智能手机正在占据我们越来越多的时间,但当要完成大量的工作、需要真正的「生产力」工具的时候,笔记本电脑依然是不二之选。

一款优秀的笔记本电脑应该拥有优秀的屏幕、出色的做工、优秀的键盘和触摸板、足够用的性能以及可以完成一整天工作的续航。虽然笔记本电脑早就被认为是一个很「成熟」的行业,但要同时平衡好这些方面并且维持一个比较合理的售价,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过在过去的几年中,随着处理器和显卡能耗比的不断提高以及金属工艺成本的下降,制造一款高水准「水桶型」笔记本的门槛已经大幅度下降。与此同时,以 Surface 为代表二合一电脑则试图在传统的笔记本电脑形态之外,探索更多的应用场景,而游戏本这个原本小众的产品门类,正在它所在细分领域越做越大。

大家的产品都在越来越好,但总有一些产品更优秀、更值得购买。在体验过多款笔记本电脑之后,我们认为下面这 7 款产品值得你考虑。

每个人对笔记本电脑的要求都不一样,但如果要找出一台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人要求的产品的话,应该没有比 13 吋 Retina MacBook Pro 更好的选择。

如果要列举一下一款优秀的笔记本电脑应该具备的要素的话,13 吋 Retina MacBook Pro 几乎一个都不少,而且在很多方面是整个笔记本电脑行业中的顶级水准。

以屏幕为例,13 吋 Retina MacBook Pro 配备了一块分辨率为  的 Retina 屏幕,ppi 为 227。无论是色域、色准、亮度、对比度、抗反射效果,这块屏幕的表现几乎都无可挑剔。再加上 macOS 出色的高分屏优化以及比 Windows 更优秀的色彩管理,在笔记本电脑中,几乎找不到比 MacBook 的 Retina

用一句已经有些用烂的话,「 MacBook 的 Retina 屏看过了就再也回不去了」。这也是我们推荐 13 吋 Retina MacBook Pro,不推荐售价更低、但屏幕素质差距很大的 13 吋 MacBook Air 的原因。

TDP 也足够让 CPU 和核显同时「火力全开」。

虽然处理器架构不占优势,不过在我们的日常使用中,13 吋 Retina MacBook Pro 依然可以坚持大约 10 个小时,和苹果的官方数据基本一致——这是一个足以让大多数高端 Windows 笔电「汗颜」的数字。当然,其中不少功劳要算在 macOS 系统上(切换成 Windows 系统,MacBook 的续航会明显下降)。

除了顶级的屏幕和出色的性能,在触摸板、做工、散热等方面,13 吋 Retina MacBook 也都有很出色的表现。

13 吋 MacBook Pro 官方有三个配置版本可选,硬盘容量分别为 128GB、256GB 和 512 GB。为了在日后用的更「舒心」,我们建议大家购买 256GB 硬盘容量的中配版(MF840),低配版的售价虽低,但如果作为主力用机,128GB 的硬盘容量有些捉襟见肘,如果再装个 Windows 双系统,128GB 几乎就没法用了。

这三个版本的官方售价分别为 9288、10788 和 12898 元,电商平台促销时往往会有千元左右的优惠。另外,近期深圳华强北不开票、不考虑返点的提货价约为 7750、9100 和 11000 元,大家可以在购买时作为参考。

今年年底,苹果很有可能会推出全新设计的下一代 MacBook Pro。根据目前的传闻,新 MacBook Pro 会从去年 4 月推出的 12 吋 MacBook 上「汲取」不少灵感,键盘区域上方会增加一排多功能 OLED 屏幕触控条,增加 Touch ID,并将配备至少 4 个 USB Type-C 接口。

我们极客之选(微信号:GeekChoice)会对这款产品保持关注,但在下一代 MacBook Pro 发布前,13 吋 Retina MacBook Pro 依然是我们眼中最优秀的、最值得购买的笔记本电脑。

在微软、Intel 等上游厂商的推动下,近期市面上的二合一电脑越来越多,大多数产品采用的都是类似 Surface Pro 的方案,也就是把除了键盘、触摸板之外的所有核心部件都放在屏幕后面,通过磁力和键盘盖连接。

不过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这种产品形态并不完美。除了使用时会感觉到「头重脚轻」之外,由于磁力的吸附力有限,如果你把这些二合一电脑放在腿上或者其它不规则平面上使用,一不留神就可能导致「机毁人亡」。考虑到这类二合一产品普遍以轻薄为卖点,这种使用场景还是经常会遇到的。

相比之下,同样是二合一电脑中,微软的 Surface Book 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在 Surface Book 中,微软将部分电池、接口、独立显卡(部分版本)等部件转移到键盘部分中,从而让 Surface Book 的平板和键盘部分的重量相当。相比 Surface Pro 等产品,在使用 Surface Book 时,「头重脚轻」的感觉要少了很多(依然有)。此外,Surface Book 的平板和键盘部分通过物理卡扣连接,比「一拽就掉」的磁力连接靠谱很多。

正是由于以上这两点,让 Surface Book 虽然具备二合一电脑的功能,但它的使用感受更接近于传统笔记本电脑。

除了产品形态,Surface Book 还有很多优点,比如不「随大流」的设计、足以媲美 MacBook 的做工、和 Retina MacBook 同样优秀的屏幕、出色的键盘和触摸板、优秀的散热以及用过了就回不去的 Windows Hello「刷脸」登录。另外,经过了数次的系统升级后,Surface Book 刚上市时各种死机蓝屏的 bug 基本也都修复好了。

吋,但看起来却要大了不少。当然,这样的缺点是看视频时上下黑边会更宽。

性能更差的 i5-6300U / i7-6600U 的情况下取得的。如果把屏幕拆下来当平板用的话,Surface Book 大概三小时就没电了。

此外,考虑到它的配置和售价,Surface Book 的重量(1516 克)和厚度(13-22.8 毫米)也都算不上完美。

作为联想目前定位最高的传统轻薄本,相比同级别竞品,X1 Carbon 有三个明显优势:键盘手感、充电速度以及接口数量。对用户来说,这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都可能成为选择 X1 Carbon 的决定性原因。

另外,经典的设计、轻薄但坚固的机身、优良的散热等传统 ThinkPad 的「优良基因」,在 X1 Carbon 上也都得到了保留。再加上好用的小红点和按压式指纹识别,从很多方面上看,X1 Carbon 可以说是目前市面上最优秀的传统 Windows 笔电。

如果 X1 Carbon 的国行定价和美国差不多的话,考虑到 X1 Carbon 众多的优点,上面这些小问题都不是问题,但联想显然不打算在这一代 X1 Carbon 上调整定价策略。

国行版的 X1 Carbon 中,低配版的售价相对比较合理,比如我们推荐的这款叫做 20FBA00XCD 的型号,它的售价为 8999 元,配备了 i5 6200U、8GB 内存、192GB SSD 以及 1080p 分辨率的屏幕,应该能满足大多数轻薄本用户的需求了。如果大家对性能和存储空间有更高的要求,自己海淘或者找个靠谱的代购是更合理的选择(原因见上图……)。

提到 XPS 13,相信很多人会想到它近乎没有边框的屏幕,虽然近期也有联想小新 Air 13 这样同样采用超窄边框的产品上市,但 XPS 13「左右上」三面都几乎无边的设计依旧非常少见,外观上有很高的辨识度。

除了屏幕之外,在做工、散热、键盘、触摸板、性能、续航等方面,XPS 13 亮点不多,但也都没有明显的短板。整体来看,XPS 13 是一款有亮点(超窄边框),无明显短板的「水桶型」产品。

XPS 13 的屏幕分为 1080p 分辨率的非触摸屏和 3K 分辨率()的触摸屏两个版本,前者为雾面屏,屏幕四周有一圈塑料包面,后者为镜面屏,B 面为一整块玻璃。从显示效果上看,触摸屏版本的 XPS 13 明显比非触摸屏的好上一个档次。

但奇怪的是,戴尔目前在中国地区主推的是非触摸屏版,在硬件配置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触屏版 XPS 13 的售价要比非触屏版高出 元(比如均搭载 i5 6200、8GB 内存、256GB SSD 的 R1609 和 2608T)。

考虑到二者巨大的价格差,即使触屏版的显示效果明显更好,非触屏版的 XPS 13 依然是一个更加理性的选择。

参考售价:7900—9288 元(低配)

单纯从重量和厚度上看,12 吋 MacBook 已经不是目前市面上最「极致」的产品。LG gram 已经把 15 吋屏幕做到了夸张的 980 克,惠普则把配备低电压酷睿 i 处理器的 Spectre 的厚度控制在了 10.4 毫米,比 12 吋 MacBook 还要薄。

但为了实现极致的轻薄,12 吋 MacBook 也做出了很多的妥协,比如酷睿 m 的性能「那堪大用」,全身仅有的一个 USB Type-C 接口意味着需要随身必备转换头。更麻烦的是它键程极短的键盘,打字时就像是在敲桌子,很容易疲劳。

受限于性能和接口,我们也不建议购买 12 吋 MacBook 作为主力笔电使用。你已经有了一部性能更强、接口更完善的笔记本电脑或者台式机作为主力机,买一部 12 吋 MacBook 作为出差办公时的备用机就非常合适,这也是最适合 12 吋 MacBook 的使用场景。不过我们还得再强调一次,前提是你能接受它的键盘。

3 个月前,苹果推出了新版的 12 吋 MacBook,处理器换成了新版酷睿 m(Skylake 架构),性能有小幅提升,电池续航也有少许提高,并增加了玫瑰金配色,售价、外观、屏幕、接口、键盘手感等方面都没有变化。

和 13 吋 Retina MacBook Pro 不同,12 吋 MacBook 的低配版直接就配了 256GB 的固态硬盘,考虑它的使用场景,低配版应该完全足够大多数人用了。12 吋 MacBook 低配版的官方定价为 9288 元,作为参考,近期华强北不开票、不考虑返点的低配版 12 吋 MacBook 的提货价约为 7900 元。

除了 12 吋 MacBook,Windows 笔电中也有几款定位类似的产品,比如说我们极客之选(微信号:GeekChoice)前几天体验的惠普 EliteBook Folio G1,它的电池续航和屏幕素质相比起 12 吋 MacBook 有一定的差距,但键盘手感要好得多,并且同样极致轻薄,大家也可以考虑下。

提到 ThinkPad,可能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个一成不变但又自成经典的「黑盒子」,这也导致当 ThinkPad 推出游戏本的时候,不少「小黑粉」是持反对观点的。但当我们看到 ThinkPad 做出的游戏本黑将 S5 的时候,发现它依然很「ThinkPad」。

从外观上看,这款被冠以「游戏本」头衔的黑将 S5 却并没有游戏本中常见的「浮夸」设计,除了可选的魔兽定制版顶盖和红色的键盘灯之外,黑将 S5 的整体设计反而更接近一台传统的 ThinkPad 笔电。

从配置上看,黑将 S5 也没有 Alienware、「败家国度」等传统游戏本来得「极致」。黑将 S5 全线标配的是 NVIDIA GT960M 显卡(2GB 显存)以及 HQ 结尾的标准电压处理器,这个配置虽然也足够大多数游戏用了,但没有更高级的显卡可选始终是个遗憾。

黑将 S5 的最大卖点是它的「气刃」散热系统。根据我们的了解,这套散热系统是基于经典 T 系列和 X 系列上的散热系统改进而来的,不过黑将 S5 上使用了两个散热风扇,分别负责 CPU 和显卡的散热。在我们的体验中,黑将 S5 的散热表现的确不错,并且在高负载的情况下,噪音控制的依旧比较理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黑将 S5 的厚度只有约 25.8 毫米,重量也控制在了 2.29 公斤,这是一个 15.6 吋非超级本的「标准身材」。配合低调的设计和键盘中间标志性的「小红点」,与其说黑将 S5 是一款游戏本,倒不如说它是在传统 ThinkPad 的基础上,通过配置上的提升和散热的优化,来满足一部分人的游戏需求。

作为一款 S 系列的新品,黑将 S5 的定价也比较合理。其中入门版的售价(型号为 20G4A003CD)为 5999 元,但该版本仅配备了 4GB 运存和 1T 的机械硬盘,想要用得「爽快」,得自己升级下。如果你懒得折腾,可以直接购买 8099 元的版本(005CD / 002CD),这个版本配置要均衡很多,包括 8GB 内存以及「128GB + 1T」的混合硬盘。

除了黑将 S5,大家还可以考虑下戴尔的游匣系列,游匣的配置、定位和黑将 S5 很接近,散热表现也不错。当然,如果你需要一部性能更加「极致」的游戏本,黑将 S5、游匣这种 960M 级别的「泛游戏本」可能就不够用了,这时候可以考虑选购 Acer Predator、戴尔 Alienware、华硕 ROG 等血统更加「纯正」的游戏本。

参考价格:2999 元

全金属机身、12 吋全高清屏幕、1.2 公斤、13.4 毫米厚、酷睿 m3 处理器、128GB 固态硬盘、预装正版 Office、联想出品…… 当看到这些时,你很可能很难相信这款联想推出的小新 Air 12 只要 2999 元。

小新 Air 12 采用了 CNC 切割的一体全金属机身,并在 C 面一圈、触摸板四周等位置使用了很多亮面金属倒角,这一点和惠普的 EliteBook Folio G1 有些像。做工上,受限于售价,小新 Air 12 和 MacBook 等产品自然是比不了的,但在这个价格段上,几乎找不到材质和做工比它更好的产品了。

值得一提的是,小新 Air 12 搭载了一个 USB Type-C 和两个实用的全尺寸 USB 接口,38Wh 的电池容量足够连续用上五六个小时。

当然,作为一款 2999 元的产品,我们就不要对它太多不切实际的要求了。小新 Air 12 用的是酷睿 m3 处理器 6Y30,固态硬盘的写入速度实测只有 150-160 MB/s 左右,性能就不多说了。 的屏幕分辨率足够「良心」,但显示品质嘛……对得起售价。

如果你想花上 3000 元买个大品牌的轻薄本,或者是打算买个轻薄的备用机但又觉得 9000 块的 12 吋 MacBook 过于「大材小用」,小新 Air 12 应该是目前最好,也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小新 Air 12 的上市时间也非常有意思,它的产品发布会早在今年的 3 月 17 号就开了,不过产品直到 7 月初才上市,恰好卡在即将发布的小米笔记本前面。就像华为 MateBook 发布时,联想「特意」准备了低价版的 MIIX 4 二合一电脑一样,小新 Air 12 也很像是联想专门为小米笔记本「定制」的产品。

至于这款产品能不能「力拼」小米笔记本,以及预计明天发布的小米笔记本电脑会不会给我们带来惊喜,我们极客之选(微信号:GeekChoice)也会保持关注,为大家在第一时间带来相关的报道。之后,我们会根据对小米笔记本的体验结果,考虑是否将它们加入到这份榜单。


更多科技产品报道,请关注极客之选微信公众号(搜索:GeekChoice),也可以关注微博 @ 了解我们的最新动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脑主板回收价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