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快手和抖音视频都有IP归属地了,为什么有的视频没有?

原创 壹娱观察编辑部 壹娱观察

你在抖音/快手上追过剧吗?剧情跌宕起伏,一口气刷十几集根本停不下来。

当用户连追剧都去了短视频平台,视频网站自然不干,纷纷拿出短视频激励机制。爱奇艺推出“竖屏控剧场”,优酷鼓励微短剧创新,腾讯摆出“火锅计划”……

这边厢,抖音宣布面向大众公开招募短剧,单条时间放宽到15分钟内,快手先划出“小剧场”板块集合短剧集,后上线独立APP追鸭,百度也推出APP蕃乐,都是垂直短剧平台。

一时间,短剧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 有人在行业群收购短剧剧本

它很快又受到出圈作品少,变现情况不明朗的质疑。

1、行业还很新,名称尚未统一。叫“竖屏剧”?但横、竖屏并不是核心问题,除了一两家平台着力强化“竖屏”概念,横屏竖屏都能被各大平台接受,本质上都是短内容;叫“迷你剧”?容易跟海外概念混淆,迷你剧是指集数少,单集时长不少的剧集,比如《权力的游戏》《兄弟连》。所以本文统一用“短剧”代替;

2、短剧的内容形态没有固定,主要分为段子类和剧情类,他们都可以成为短视频IP;

3、从C端用户来看,在抖音/快手和优爱腾等视频网站追剧,都是在消费短内容;

4、但从商业模式出发,短视频平台上的制作方大部分是MCN机构和网红,变现方法是凭内容涨粉后做广告、直播带货等;视频网站上的制作方主要是影视公司,他们希望短剧成为类网大、网剧的一个新品类,变现方法也是类似的平台采购或分账;

5、未来,随着平台方营收需求的增长,在5G时代、用户付费习惯的养成、互动剧探索等大背景下,内容会互相渗透。

谈国内短剧,绕不开《屌丝男士》和《万万没想到》。

前者搜狐自制,走出一个大鹏;后者优酷出品,捧红了叫兽易小星和白客。

它们是2016年之前的短剧时代,在视频网站扶持下走出来的作品。创作者依然活跃在影视圈,“万万没想到”的IP还出过电影和衍生剧。但都是非常零散的个例,大鹏是搜狐员工,《万万没想到》是因兴趣聚拢有一帮粉丝后,才开始跟优酷合作。

同样是出于兴趣制作,杀出重围的还有《陈翔六点半》,这个在云南的草根团队从2014年开始在微视、秒拍、美拍等平台更新,成就了最早的“短视频IP”,后续推出各类衍生剧集和网大。

此外,我们很难再找到2016年之前出圈的短剧。

直到行业爆发,2017年至今短视频是移动互联网最大增量。根据QuestMobile数据,排除即时通讯,短视频占用户移动娱乐总时长从13.3%涨到37.7%,在线视频从31.4%降到21.5%;月活跃用户数上,短视频也在快速逼近长视频。MCN机构数量从2016年的数百家涨到现在超过6500家。

短视频生态的蓬勃发展,把短剧带入一个新阶段。

打开抖音、快手随处可见各类表演,行业上大体将之分为段子类和剧情类。

段子类就是以表演段子为主,几分钟的简单剧情会出现1-2个转折,创作难度更低,数量上占据主流,竞争也更激烈。

今年爆红的《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就是段子剧。《朱一旦》以描绘夸张的富人生活来达到解构、反讽的目的,每集结束必有名台词“有钱人的快乐往往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诞生了朱一旦发配穷人的“送去非洲”梗,半年内就在全网斩获了800万粉丝。

剧情类则是指每集故事呈上启下的连续剧,或者单集故事更复杂的单元剧。

拥有千万粉丝的主播“御儿.(古风)”就是古装连续剧的代表,她的作品以精致的古装扮相和大女主剧情抓人眼球。有《双世丑妃》《压寨夫人》《我的一个道姑朋友》等十几部剧,非常高产,其中《人鱼村庄》推出一周就在抖音上涨粉211万。

无论《朱一旦》还是御儿,依托于短视频平台的制作方大部分都是MCN模式,通过内容涨粉养号,用广告、直播等手段变现。

也因此,MCN和经纪公司乐于做短剧,剧情大部分围绕人打造,人设先行。

根据GQ报道,《朱一旦》背后的公司光曜联晟传媒就是一家MCN,因为《朱一旦》的成功公司才开始盈利。

这些剧集形式都是平台上野蛮生长起来的,但是从去年开始,平台上开始有鼓励动作。

去年4月,快手在APP中推出“快手小剧场”模块,短剧带上标签就有机会被剧场收录,剧场界面有热度榜,还有恋爱、乡村、动漫等分类;8月,快手专为短剧内容上线独立APP“追鸭”。

抖音先是不断放宽内容时长,从15秒、5分钟到开始测试15分钟,并在10月宣布面向大众招募微综艺、短剧、短纪录片等,时长控制在15分钟以内,鼓励竖屏,但不排除横屏。内容经过评级后,有机会获得流量支持、平台参投,甚至招商分账。

11月,百度上线短视频APP“蕃乐”,主打竖版连续剧。独家内容采买上,S级短剧和互动剧的单集保底收益分别为1万元和1.2万元,还提供300万保底流量。

▲ 快手小剧场和百度蕃乐

对短视频平台来说,短剧正在成为一个备受重视的细分品类。

视频网站迅速跟上,合作方式有待探索

但说到底,短剧的剧集形态是视频网站的老本行。

短视频崛起争夺用户后,视频网站开始正视此前被忽视的短内容。

2018年底,爱奇艺力推竖屏剧《生活对我下手了》,由网红辣目洋子主演,明星们客串出境,之后开设“竖屏控剧场”,涵盖20多个项目。

去年3月,爱奇艺发布“剧情短视频付费分账合作说明”,跟项目前期3:7分成,后期5:5分成;4月,优酷鼓励内容方做微短剧创新,对优质短剧将追加投资;6月,腾讯视频宣布上线多部短剧,对独播项目提出流动激励或买断。

多位业内人士向我们表示,平台对短剧的政策还在探索阶段,但无论平台方还是制作方,都是要把短剧当作下一个网大、网剧品类来打造,制作方的盈利模式是平台买断、分账等。

相应的,提供内容的除了MCN、经纪公司,还有大量影视公司,此前具有广告、网大、网剧等制作经验。

这两年因为影视寒冬,影视公司做短剧逐渐成为一个趋势,越来越多公司投入其中。短剧不需要审核,体量轻,所以风险小;内容周期短,反馈快,所以灵活,便于调整方向。平台政策也进一步催化了短剧孵化。

但到一年过去盘点时,人们发现视频网站上的大部分短剧连豆瓣评分都没有,“伪风口”之说显现。

“目前短视频其实也没有合适的商业模式能够让大家真正地、清晰地盈利。”有影视制作方直言。

本质上是行业还在初期,照搬网大、网剧的合作方式并不适合短剧,有平台建议剧方购买超级IP改编,版权费要300万,而一部短剧的制作费不到两百万。因为是新品类,平台政策随时处于变化、调整中。

一位参与爱奇艺分账的剧方说“投一百万回来四万”,他们还在做短剧,靠广告植入养着,“有人愿意出钱,我们就拍”。

全行业都在探索盈利方式的情况下,大部分影视公司做短剧的前提是先保证生存,有投资再行动。

勿幕电影CEO张严西告诉我们,公司有广告、影视策划业务维持收益,此前的一部短剧是有广告商冠名,现在做的一部短剧是平台自制剧,12-15集,每集5-7分钟。

做剧情短剧之前,勿幕电影做过段子剧发在短视频平台,发现同质化内容很多,粉丝粘性不高,变现能力不强,这群学院派出身的年轻人就根据团队内容基因改做剧情类短视频。

兔狲文化选择的路比较少见,他们的主要作品是从2017年起已播出三季的《不思异》系列短剧,主打悬疑惊悚内容。

创始人袁哲和CEO邱其虎介绍,悬疑类作品更加垂直,目前的短剧市场还是以段子喜剧和浪漫爱情为两大类,要走平台分账方式拿到好的评级,没有明星、没有IP,悬疑类难度更大。

《不思异》系列的第一部《辞典》在全网播放;第二部《电台》在西瓜视频首发,然后在微博酷燃视频、腾讯视频等全网分发;第三部《录像》跟B站联合出品。第一部几十万级,第二和第三部每部投入都涨到了一百万以上。

这三部作品是极少有的有豆瓣评分的短剧集,且后两部在今年的国产悬疑作品中得分排在前列,现在不思异IP已经有了一定粉丝基础。

他们的思路是用“小成本、高概念、强类型”撬动IP市场,在不思异TV下面,除了短剧和电影外,还开发有声漫画,用各种内容品类形成不思异宇宙。

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发现,影视公司做在视频网站发行的内容,因为背后制作逻辑和商业模式的不同,在投资额度和制作周期上,跟短视频平台上的内容没有可比性。

虽然对C端用户来说,他们可以在快手上追完剧,又切换到爱奇艺剧场,感受都是在消费短内容。

影视公司开发项目要经历完整的制作周期,做部高端短剧需要三四个月,投资在小几百万。

而《朱一旦》拍段子可以3个月连更100集,就用手机拍摄;横店古装网红丹丹透露,她制作一部五六十分钟的古装剧,投资是五六万。

影视公司都对我们表示,开通的短视频账号目前更多承担品牌营销宣传的功能。

但需要注意的是,也有MCN和艺人经纪公司制作的短剧投放到优爱腾等视频网站,抖音、快手、西瓜等短视频平台也在不断接触影视公司。

上述参与平台分账的剧方,一边向我们强调影视公司的制作逻辑和团队跟做短视频的MCN完全不同,一边也在打听抖音快手和优爱腾是否会有进一步政策。

他向我发来一张截图,一位有千万粉丝的网红把他制作的视频放在快手小店出售,时长26分钟,1元钱付费播放。

系统显示该作品上线半年有49.6万人付费,扣掉快手小店5%的抽成,发布者入账47万。

但众人都清楚,若走养号路线,前期成为网红的竞争过程就足够淘汰掉大部分同行,投下去后,成功概率没有保障。

行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短内容符合移动互联网大势,也是未来撬动互动剧,带货内容等新模式的入口。不少制作方都在观望,等待哪边推出更明朗的政策,等待出现更多成功的案例。

原标题:《抖音快手和优爱腾都在争的短剧市场到底有多大?》

}

8月24日,抖音在上海开了一场创作者大会。总裁张楠说,一开始,大家都把短视频想得太小了。

她大胆猜测了一下,认为到2020年,整个短视频行业的DAU将达到10亿,“它差不多等于今天的日活用户”。目前,抖音日活超过3亿,快手日活2亿多,2019年底目标是3亿DAU。

考虑到抖音快手重合用户超过50%,即便按照最宽容的计算方法,当前短视频所有平台去重后的日活不会超过5亿。这意味着,整个短视频行业需要在2020年至少增加5亿日活,才能接近张楠的目标。

这既代表了抖音的野心,也侧面印证了他们增长的急迫与压力。按照张楠的美好设想,2020年的那10亿DAU,抖音和快手将占去大半,但究竟是抖音更多一些,还是快手更多一些,目前尚不可知。

过去一年,快手的内容在上升,抖音的用户在下沉,他们各自侵入对方的领地。从目前的局面来看,快手的上升实现了突破,一二线城市的日活用户突破了6000万,但抖音的下沉却显得有些急切。抖音急于向外界证明,抖音不止有“精致”,还可以“记录美好生活”。

有一个变化很有意思。在抖音的创作者大会上,高管们开始谈论真实、普惠与社会价值了,而这过去基本是快手的专利,他们已经在普惠的道路上走了8年。

张楠在大会上花了大量时间讨论美好与真实之间的关系,并动情地说道:“一百年后,这里也许会变成了一个历史博物馆的展览教室,空中投射着一个个短视频……也许就是各位创作者们几十年、一百年之前拍摄的短视频……那个时候抖音也许还在,也许已经消失了。但每个用户在抖音上留下的每个视频,都会成为历史的底本。”

宿华曾多次说过类似的话,几百年以后,快手会是一个记录博物馆。张楠用更细腻生动的语言进一步展开描述,像是拿错了剧本。

巨头竞争白热化的阶段,强调中心化、爆款,流量和变现压力巨大的抖音,为何选择向快手靠拢,大谈真实、普惠与社会价值?

可以说,抖音这届大会之所以“很快手”,既是狂飙路上的一种醒悟,又是必由之路上的一次撞脸。正如注定将走向“大屏圆角”的设计,短视频也注定要回归“生活”,即普惠价值观。

当张楠代表抖音喊出信息普惠的时候,快手在接受采访时隔空回应,“很高兴看到,友商开始跟快手一起追求信息普惠的价值,这说明行业发展在走向成熟与理性”。

除了行业发展走向成熟与理性,抖音开始“记录生活”与其觊觎下沉市场的海量用户密切相关。受大众对头条印象的影响,抖音在内容的选择上有些刻意反向操作,这导致抖音的内容过度精致,以致于“关掉美颜、关掉滤镜”成为短视频中的一种类型。

这种过度精致的内容,与下沉市场贴近生活的用户会有明显距离感。内容领域,下沉注定要难于上升。前者需要建立情感认同,需要在价值观层面磨合,而后者只是提供多一种内容上的选择。

举例来说,你向关注养鸡少年尚育康、武行少年孙书旭和富士康“面试官”程斌的人推荐萌娃、奇宠和旅游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人人都爱美好。但是你要让一个天天关注丽江、浪漫土耳其和美娘帅哥的人安利尚育康、孙书旭和程斌等人,并要让他们持续关注下去是很难的。

精致的内容可以提供一个逃离真实生活的空间,所以长期以来,抖音打造爆款的能力都强于快手,善于消耗用户的时间,上滑与下滑之间几个小时随随便便就没有了。但也正因如此,抖音忽略了用户与IP和平台之间的情感建设。在下沉的道路上,曾经的优势反而阻碍了前行。

要下沉,抖音有两个问题要先解决。一个是自我心态的调整,即真正畅开心扉接纳真实的生活,避免停留在口号上。一个是进一步发挥算法的力量并完善平台的流量分配机制,融合精致与真实。这里面最大的风险在于,如何避免占比较大的那一部分追求精致的用户的流失。

在公开场合试图重新定义“真实与美好”的关系,说明抖音在下沉过程中的确遇到了阻碍与挑战。

这种挑战甚至让张楠不顾身份在公开场合Diss对手,既谈论真实与普惠,又强调“不是所有内容值得和应该被每一个人看见”,在这方面有的平台没有做好,而抖音做好了。

内容和生态的下沉,最大风险是最早一批核心用户的流量,这一点可以参考知乎最近几年的争议。精致内容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优越感,抖音与快手之间一直存在着一条鄙视链。要拥抱真实的生活,就要接受一些“不精致”,这会让处在鄙视链上端的核心抖粉不太愉快。

抖音的下沉之路充满着压力,这种压力既有来自内部的,也有来自外部的。内部的压力可以用长期主义来慢慢调和,但是外部的压力则必须要在短时间内解决。「半佛仙人」说“字节跳动的敌人只有时间”,作为字节跳动的头牌,抖音的敌人也是时间,快手正侧让抖音很焦虑。

快手很长时间被认为是一家慢公司,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这家慢公司开始快了起来。成立8年的快手去年的DAU才1亿,和17个月破1亿DAU的抖音简直无法相提并论。或许也正是这样,抖音一直以来不太把快手放在眼里,一心一意要对标facebook,忽略了对快手的观察。

DAU破3亿后,抖音和市场猛回头,发现快手DAU也已经逼近2.1亿了。快手忽然加速,宿华在内部信中表示,年底要冲3亿DAU。没过多久,有人发现微信解封了快手的链接,这意味着快手获得了微信流量的加持。媒体纷纷撰文分析,抖音被这一波操作弄得有点紧张了。

全面发起K3计划的快手不再佛系,很多事甚至走在了抖音前面,比如快手的快接单就比抖音的星图早上线了一年,快手的创作者大会也要早于抖音召开。快手正在全面释放战斗力,内容生态、社区生态正在快速迭代,化上的不断突破让快手成为抖音不容忽视的强敌。

数据显示,快手在在2018年全球Appstore收入榜中排名第五,前十未见抖音踪影。从时间上来看,快手启动全面商业化的时间要比抖音晚了整整一年,在DAU不及对手70%的情况下,快手商业化成果和抖音却呈旗鼓相当之势,前者的变现方式更多元,也更慷慨。

过去一年,快手给创作者带来的收益超过200亿,涵盖直播、电商、广告、知识付费等多种形式,共有超过1600万用户在快手上获得收益。

相比而言,抖音平台和创作者的收入大部分来自广告,平台与创作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目前,抖音也在加强电商、直播、知识付费等领域,但由于平台偏重公域流量,无论转化还是可持续性都不高。

现实是,快手在一二线城市用户规模快速上升,内容创作者也在被快手的私域流量和商业变现能力所吸引,开始大量入驻,这种有效进攻让抖音有点急了。

从数据结果来看,抖音和快手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抖音在流量上稍占优势,这样的局面下,快手的商业化正步步紧逼。

2019年,媒体报道抖音和快手的预期收入分别是500亿和400亿,没有出现绝对差距。快手能够在DAU不及对手的情况下咬住距离,要归功于成熟的内容生态。

抖音虽然召开了首届“创作者大会”,但是平台惯性一时难消,广场化的流量模式如何平衡头部与中尾部是个需要权衡的问题。相比较于抖音,快手从一开始就走的是IP前置路线,这种路线不一定会像抖音那样频出破圈爆款,但是却能够让头部和中尾部都过得很滋润。

为了平衡头部和中尾部的流量分配,抖音也出台了相应的措施,比如强化“关注流量”和“区域流量”,希望让创作者获得更多来自粉丝和同城的流量。但“推荐”前置的结构下,这个措施的效果还有待验证。新开放的15分钟时长是否会拉升创作门槛,利好头部也有待观察。

同样是进入战斗状态,抖音的目标要更激进,以至于出现了一些愿景和策略上的矛盾。在激烈酣战下,抖音和快手越来越像了,快手开始引入众多MCN和达人等机构创作者,正式破圈,从UGC生态进化为UGC+PGC生态。抖音则套用了宿华的理论框架开始下沉。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新闻联播》分别入驻两家,一时间硝烟弥漫。

吹开抖音与快手激起的硝烟,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短视频行业的必由之路,正如张楠在抖音创作者大会上讲的,在一开始,大家都把短视频想得太小了。《新闻联播》同时入驻两家是个标志,这个行业有着更大的想像空间,娱乐和表演不是全部。

在必由之路上,快手有着先天优势,在普惠价值观的路线上已经坚持八年,厚积薄发,以至于抖音不得不将目光从facebook身上收回来,先好好打量一下眼前的对手。

未来,哪家可以胜出尚未可知,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未来的短视频将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

作为一名机构的创始人,我接下来分享的内容,可能是大家鲜有听说的。

先说一下、和,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出身不幸,成为“炮灰”成立时间很早,2013年就成立了,当时的短视频概念,在我国很超前,说明腾讯产品团队有前瞻性的眼光,但是懂商业规律的人都知道,如果一个产品过早投入到市场,大概率会成为“炮灰”,因为市场还处于培育过程,更何况, 2013年的网络基础环境,还不太适合短视频的发展,尽管有腾讯的流量、资金、团队扶持,但还是成了“炮灰”。

?是否有专业人士能分析一下?">

腾讯投资,注定“难产”就这样,一个被腾讯战略性放弃的产品,到了2018年,重新拿了出来,而此时短视频江湖,早已经是腥风血雨,、两家独步江湖,打得也是如火如荼,你整我夺,两家先后拿下春晚的独家冠名,为实现用户增长,更是不惜花30亿重金发红包。

的快速发展,是得益于腾讯的投资,有了流量和钱,才实现了用户增长,要和来一战。

在这种情况下,腾讯肯定不会同时做大两个短视频平台,自然会牺牲掉的推广资源,把资源都压在身上,要不然,和,都不敌。

?是否有专业人士能分析一下?">

从数据来看,已经成为第二梯队,也不是的目前,的DAU日活用户量超过了4亿,海外版日活用户也超过了1亿,成为中国出海最成功的互联网产品。但TICTOK目前也遭遇强大的挑战,印度、美国先后下架TICTOK,要知道tictok在印度市场的日活用户数量超过了1亿,美国市场也有4000万用户,但是,这种不幸,海外版也正在遭遇。

尽管出海路径受阻,但即便是放弃了美国和印度市场,在其他国家的用户量也是非常庞大的,再加上国内的用户数量,堪称全球最成功的短视频平台。

再看,扶持力度下滑之后,直接掉到了第二梯队,跟好看视频、全民小视频等平台是一个级别的。国内的短视频市场已成定局,两超多强!

如果没有TICTOK出海受阻,字节跳动很有可能在未来2年时间内,估值超过腾讯,成为中国互联网第二把交椅,而的国内和国外日活用户,大概率超过10亿,甚至乐观估计到15亿的日活,也就是说,每天全球大概会有四分之一的人,用刷短视频。

但是出海受阻了,字节跳动海外进程会放缓,不过占领全球市场,也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字节跳动是一家新科技驱动的公司,而腾讯是一家传统互联网科技公司,两者存在本质区别!

?是否有专业人士能分析一下?">

腾讯未来干不赢字节跳动,我总结了2个原因第一,没有永远的霸主,只有时代的企业

我们正在经历一次百年大变局-第四次工业革命,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是这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推动力,但在智能算法推荐方面,腾讯显然已经不是字节跳动的。

2018年,腾讯一度月薪6万去北京字节跳动挖算法工程师,但为时已晚,2018年的字节跳动, 已经是一家大公司独角兽企业了,算法工程师不是想挖就挖得走,这些人,都是跟着张一鸣枪林弹雨闯过来的,甚至张一鸣说过,我们辛辛苦苦打拼,不是为了有一天被腾讯收购,成为腾讯的一名员工。

此话的深意是告诉我们,字节跳动有一个更大的梦想,所以,光靠钱肯定不能留住员工,得让员工看到梦想,这一点张一鸣的管理之道和马云有得一拼。

腾讯的“失利”,还有一个原因

腾讯成立已经20多年了, 这里面的管理层,从当初刚毕业的大学生,混到了现在的中年油腻大叔,即便是还有前瞻性的思维,但是对于新鲜事物的接收速度,显然已经比新兴公司慢了一个节拍。

跟我们对接的字节跳动运营小姐姐,他们大部分都是95后,甚至还有00后,他们工作很有干劲,晚上12点,你问小姐姐,都有人在线解答,有紧急问题,他们会形成一个小组,快速开会讨论,技术员会在3个小时内,进行程序优化。所以,和今日头条早期的产品更迭速度几乎是以每天为单位。

而在传统互联网公司,比如腾讯和百度,要解决一个产品上的技术问题,至少需要3天,慢的要3个月。

互联网新科技的竞争,时间意味着什么,无需多言了吧!

?是否有专业人士能分析一下?">

综上所述: 可以说, 字节跳动真的是一家90后、95后驱动的互联网科技公司,而腾讯也好、百度、阿里也罢,或许都已经错过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现实,你们怎么看呢?欢迎参与话题讨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视频不符合社区规范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