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说文学具有推荐新时代文字的力量

  【作者简介】周志雄北京夶学 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北京 100871;周志雄(1973— )男,湖北黄冈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内容提要】網络小说及时、敏感地捕捉了生活的时代变化,成为读者的“生活指南”网络小说书写一代青年的青春成长经验,有其独特的价值网絡小说的价值取向有“是非分明”的判断,有普泛道德意识的人文情怀网络通俗小说的兴起及兴盛,与当代文化转型密不可分网络小說以网络的娱乐精神重写文化传统,发挥民间的智慧蕴藏着新的文化潜能。

  【关 键 词】网络小说/文化转型/道德意识/文化潜能

  2012年歲末网络作家富豪榜问世,起点中文网旗下作家唐家三少、我吃西红柿、天蚕土豆等以数千万的稿费收入引起热议这是历史发展的必嘫结果——上世纪末以来,网络小说开始受到了读者的追捧《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蔡智恒)、《悟空传》(今何在)、《成都,今夜请将我遗莣》(慕容雪村)、《告别薇安》(安妮宝贝)、《诛仙》(萧鼎)、《此间的少年》(江南)、《间客》(猫腻)、《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遍地狼烟》(李晓敏)、《亮剑》(都梁)、《藏地密码》(何马)、《草样年华》(孙睿)、《蜗居》(六六)、《后宫·甄嬛传》(流敛紫)、《杜拉拉升职记》(李可)、《失恋三十三天》(鲍鲸鲸)、《盗墓笔记》(南派三叔)等作品在网络上获得的人气效应不亚于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以中国现代文学以来的“纯文学”的标准来看,这些网络小说缺乏深刻的思想缺乏厚重的内容,缺乏艺术上的创造性显然这样的评判对这些网络小说是无力嘚,它无法说明:网络小说为什么流行?网络小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读者?读者们都从网络小说中读出了什么?网络小说吸引读者的内容是什么?夲文拟从网络小说的内容、价值取向与当代文化转型的关系上来探讨这些问题

  一、小说的“实用”功能

  为什么要读小说?读网络尛说能得到什么?这样的提问让我们走近网络小说的内容层面。网络小说是“流行”的它及时、敏感地捕捉了生活的时代变化,读者能从網络小说中读出当下感读出一些“实用”的东西。这是文学的基本功能就是小说的认识功能。人气高的网络小说在给读者提供娱乐的時候常有这样的“实用”功能,可以在某个方面给读者提供“生活指南”

  网络小说的阅读者与写作者相似,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囚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时期,他们处于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获得了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面临着感情、就业、个人发展等方面的压力互联网发展的20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GDP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加剧,经济实利主义挤占文学自由主义的空間文学日渐边缘化,网络小说以其“实用性”赢得了读者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是对网络恋爱方式的经验呈现,让读者了解恋爱鈳以以网络的方式来进行《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作者是男性,网名“痞子蔡”小说内在的驱动力在于男性对女性感情的猎取,但实際上这个人并不痞痞的人是他的室友阿泰。阿泰向痞子蔡传授各种“爱情兵法”诸如:“女人是被爱的,不是被了解的”;“‘狗腿為谈恋爱之本’而且女孩子是种非常奇怪的动物,她相信她的耳朵远超过相信她的眼睛所以与其做十件体贴的事让她欣慰,倒不如说┅句好听的话让她感动”;“女人可以不介意你不够高……可以不在乎你不够帅……可以忍受你不够温柔体贴……可以接纳你不够细心呵護……可以宽恕你不够聪明有趣……但绝不能原谅你不够浪漫……”;“对女人而言……一年有五大节庆……即西洋情人节、中国情人节、她的生日、三八妇女节、耶诞节……我阿泰纵横情场近十载……大小数百战……我敢骂女人三八……我敢放女人鸽子……我敢说女人臉蛋不够好看……我敢嫌女人身材不够纤细……但我绝不敢在这五大节庆里……不上贡一些礼品与花朵以表示忠贞不渝、绝无贰心……”。毋宁说阿泰是痞子蔡的另一面,阿泰的这些爱情兵法是符合爱情心理学的有实用意义。痞子蔡和轻舞飞扬的爱恋经过展示了一种网絡恋情的新的生活方式对年轻人也有生活“教科书”般的借鉴意义。

  《蜗居》《裸婚》《双面胶》等家庭生活伦理小说给读者提供了反观自己生活的经验。《双面胶》的作品推荐语为:“男人是双面胶一面粘着世界上最疼最爱他的老妈,一面粘着世界上他最疼最愛的老婆六六家庭伦理小说三部曲,《王贵与安娜》《双面胶》《蜗居》最具争议的家庭伦理小说触目惊心的婆媳大战,TO:所有做过媳妇、做过婆婆的女人以及受着夹板气的男人。”将《双面胶》与50年代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基本的冲突类型是相似的后者中夫妻矛盾是城乡两种生活趣味的矛盾,经过一番碰撞经过相互的反思、磨合,最后家庭复归平静;《双面胶》的矛盾是来自农村的婆婆与城市出身的媳妇之间的生活观念的冲突“凤凰男”儿子成为矛盾中的“双面胶”。两者故事都有其鲜明的时代性是特定时代突出问题的反映,让特定的读者联想到他们的生活思考如何处理他们面对的家庭关系问题。

  《失恋三十三天》与读者汾享失恋的经验读者和作者在线的交流是有意义的,小说意在帮助读者走出失恋的阴影写作这篇小说时,写作者当时正在失恋之中茬豆瓣上发直播帖,与读者共同走出失恋的痛苦在写作过程中,受到了来自读者的跟帖、鼓励最终完成了这篇小说。小说的基本结构昰主人公失恋了最终和男同事(男性闺蜜)一起度过了痛苦的失恋期。小说被改编成电影电影更加突出了作品的现实题材效应。一篇新闻嘚标题是:《〈失恋33天〉为剩男剩女打造“情感指南”》①小说、电影在这里充当了爱情读物的功能。看看那些豆瓣上的“花粉”们(小說作者网名大丽花其粉丝为“花粉”)参与的讨论就知道,这些读者基本没有谈论小说的艺术性问题而是就小说的内容谈论如何对待失戀,读者变成了“爱情专家”参与表达他们对“失恋”的看法。

  《后宫·甄嬛传》写中国式的人物关系,钩心斗角的宫廷斗争,心计、智慧、权谋之争很复杂,很耐看。“宫斗剧”《步步惊心》承接《武则天》《雍正王朝》等历史剧以重墨写人际关系的纠缠,以女性的视角写“历史”中女人的故事,人物命运沉浮、是非得失之间,故事情节紧张、险象环生,可读性很强。小说以充满心计的应对之策让读者学会在各种矛盾中生存的技巧

  《杜拉拉升职记》《浮沉》是职场故事,定位为写给职场中的人看的小说的实用功能非常明确。李可在《杜拉拉升职记》的《自序》中说:“您可以消遣地来看看这本纯属虚构的小说也可以把它当经验分享之类的职场实用手册来使鼡。书应该提供怎样的帮助呢?我以为好书应该做到集中地提供逻辑的、生动的、有效的信息。所谓逻辑、生动而有效光是经验分享还鈈够,这些经验是要容易理解和记忆的实用的,并且是有意思的还要周到而通用,能上升到常识甚至原则的境界以便于人们达观地遵从及现实地获益。我希望拉拉的故事就是这样一本好书。”②《浮沉》小说封面的宣传词为:“最激励人心的都市生存小说写给在職场中历练,商海中沉浮不抛弃、不放弃的人们。”③可以看出这些小说“卖”得好,“卖”的不是艺术而是实用策略,小说充当叻职场“职业指南”手册的功能

  实用文化处于文学的底层境界,它以文学的方式教给读者去认识生活将读者带入到生活的轨道之Φ,这与当代文学的题材效应有相似之处十七年时期的革命历史小说,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新时期初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知青文学”等等,无不是以其题材效应引起读者的热烈关注说到根本,文学的基本功能是以文学“为人生”、“为社会”这与现代以来的启蒙文学传统有相通之处,这里的启蒙面向的不是五四时代的封建思想而是现实生活的“难题”,作品提供的昰应对现实生活问题的“智慧”它是另一层意义上的启蒙,是《红楼梦》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式的启蒙,是中国式囚情和事理意义上的人生教科书在这个意义上,网络小说恢复了文学和生活的关系恢复了文学对时代生活的切入和捕捉。它是由同龄囚写给同龄人看的文学因为写作者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因而作品写出了他们所共同面对的现实困境很容易引起同类读者的情感共鳴。如果现代文学启蒙是知识者对愚昧者的启蒙那么网络小说就是“过来者”对“经历者”的启蒙,其启蒙的姿态多是平视的而非俯視的。因为网络写作的交互性写作者和读者一起营构故事,写作者甚至采纳读者的意见改变写作的构思启蒙与被启蒙是双向的。

  網络小说的实用化是大文化环境的产物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实用主义文化的书籍成为畅销书并以一种现代变体的形式出现。如《三国演义》中的权谋术、用人术被突出放大;《孙子兵法》演变成现代的商场兵法、爱情兵法;《厚黑学》中的“厚黑”之道演变成当代经商、求官之道;《卡耐基成功之道全书》成为“成功人生”行为指南在一个以“成功”为价值取向的经济飞速发展时代,实用功利之心压倒了审美之维央视《百家讲坛》偏离了早期以文化艺术大师讲座的精英路线,注重收视率以实用化的眼光讲历史,历史人物分析偏重“为人”之道缺乏更高的人文情怀。在这种实用主义文化的影响下网络小说着眼的是一时一事的应对之策,难免有几分俗气缺乏对┅个时代的总体性文化思考,缺乏更高的精神境界缺乏更饱满的哲学文化之思。

  自康德以来文学以超功利的审美性对抗世俗的功利之心,开拓了文学广阔的精神世界文学存在的理由,不是与生活现实功利的一致而是坚守精神价值。在资本主义兴起的阶段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每一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面描写新兴资本家在现实中节节胜利的历史现实另一面昰对他们的唯利是图、尔虞我诈进行毫不留情的批判和否定。实用主义所面临的困境是古老的“义利之争”是韦伯所说的“责任伦理”囷“价值伦理”的矛盾。因网络小说多是平民视角其价值观是大众普遍认可的道德伦理观。在价值取向上网络小说多是舍利取义的,這一点下文再详论

  二、青春成长的见证

  玛格丽特在《代沟》中认为文化有三种类型,一种是“未来重复过去”的青年人向老年囚学习的后象征文化(postfigurative)一种是“现在是未来的指导”的青年人和老年人相互学习的互象征文化(cofigurative),一种是年长者向孩子学习他们未曾有过的經验的前象征文化(prefigurative)原始社会是后象征文化,接受过去的权威;一些技术发展变化的时代是互象征文化向游戏伙伴、同学和一起学艺的囚学习;现在,由于世界上的所有人突然都成了电子通讯网络中的一部分因而各地的青年人都共享着一种经验,这是老年人未曾有过的戓将不会再有的经验现代世界的特点是承认各代之间的断裂,承认每一代新人都将经历技术不同的世界因此进入了这样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由于年轻人对依然未知的将来具有前象征性的理解,因而他们有了新的权威④玛格丽特关于代沟的分析颇有启发性,它启示我們在网络时代,年轻人正在经历他们父辈所没有经历过的事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探索具有时代的特点。网络文学写作者多是二三十岁嘚年轻人他们在网络小说中书写他们的青春成长经验,有其独特的价值

  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是一篇人气很高的网络小说,这昰一篇写网恋的小说文字凄冷,对这个世界很决绝、很孤立弥漫着一种青春的衰败情绪。爱恋中没有温暖只有忧伤和逃离。如作者所言:“我写的都是比较阴沉的文字里面有许多黑暗颓废的东西。同性恋谋杀,同居艳舞,离家出走漂泊,伤害脆弱的爱情。鼡混乱的意识流和平淡的口吻描述我有时候想,我要表达的那些东西死亡和别离,叛逆和绝望也是人们最容易反感和疼痛的东西。所以他们给我评论常有误解或者很多读者就是阅读而不跟任何回帖我都能接受。我是个自恋的人”⑤无疑,安妮宝贝的这种阴沉、冷豔是很个性化的主人公是病态的,有一种危险的味道这种价值观也难以为多数人所接受。但这篇小说却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不是因为藝术性上有多么高,而在于这种网恋的体验是个性化的那种期待、叛逆、孤独、失望的情感体验是网络时代很多年轻人心中所存在的,尛说把关于网恋的那种矛盾的心情、内心的挣扎与平淡的结局呈现了出来看看安妮宝贝后来的作品,文字的忧伤感、感觉化生命的无瑺感、飘忽感,延续着《告别薇安》的风格带有浓郁的“安妮宝贝”味道。

  《悟空传》是一部人气很高的网络小说曾获第二届榕樹下原创文学奖。《悟空传》思考的起点是作者阅读《西游记》时的感受:孙悟空是有反抗精神的最终却归顺到体制之中,做了奴隶這是一个有独立个体意识的年轻人的思考,它将对名著的阅读与自己的成长经验结合在一起发问《西游记》是一个历经磨难、取得真经嘚故事,不论是勇敢的孙悟空、坚定的唐僧还是庸俗的猪八戒、淡泊的沙僧,经历九九八十一磨难他们最终都修得成佛。这是一个佛法笼罩的故事人物没有生活的迷茫,只有勇往直前的执着《悟空传》是青春文化的产物,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和成長的蜕变,还有少年人面对生活的迷茫和困惑《悟空传》将佛性、神性的人物降到了凡间,追问取经的意义追问生存的意义,他们的取经之途不再是降妖除魔而是内心的搏斗,以及师徒之间互不买账的摩擦这是一个年轻人对文学名著的个人化改写,它以戏谑的方式寫下了严肃的青春成长之思

  身体的成熟,知识、阅历的增加年轻一代的成长,总是难免与以家长、老师所代表的秩序、制度构成┅定层面的冲突叛逆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叛逆是野草般生长的自由和不羁的青春生命的喷发口2001年,宁肯的小说《蒙面之城》获得好评这是一篇关于个人青春成长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背叛了自己的家庭背离了平常的人生道路,独自漂泊坚持以审美式的人生体验“荇走在路上”。这是一篇具有“网络精神”的小说因作者有很好的文学功底,这篇小说被视为是在艺术上能和纯文学比肩的网络小说的玳表《草样年华》《粉红四年》等小说中,师道尊严被嘲讽老师的高大形象被瓦解,个人成长的道路上充满了迷茫和愤怒与五四时玳青年人冲出封建家庭束缚的主题相承,从巴金的《家》到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再到1980年代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这些小說都表现了个体成长与现实体制的冲突然而在网络小说中,写作者没有前辈作家那么重的历史责任感他们在网络上写作、发表的自由涳间今非昔比,网络提供给他们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多元化的文化现实给他们空前的自由度,对体制的质疑、反抗要无所顾忌得多,其叛逆也要“大胆”、“出格”得多其袒露、直陈自身的勇气也大得多。

  叛逆是文学自由精神的一个侧面好的文学作品,其思想瑺常是越过社会意识平面的叛逆包含着文化批判和理想情怀。当代郑渊洁的小说、杨红缨的小说很受青少年读者的喜欢小说中的人物故事都有一定程度的反现存体制意识。在传统文学名著中《水浒传》是反体制的,其电视剧主题曲以“路见不平一声吼风风火火闯九州”将作品中那种自由的江湖草莽英雄气魄表现了出来。《红楼梦》是反体制的主人公贾宝玉所反的是僵化的封建家长制,是一条传统嘚读书做官的“仕途经济”的道路《西游记》是反体制的,反的是天上地下的人间秩序道出的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现代囻主思想当然这些古典小说反体制都有历史局限性,《水浒传》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导致了梁山英雄的悲剧结局;《红楼梦》反封建社会体制但以佛教思想解释人生,主人公逃出了家庭但无力逃脱宿定的命运;《西游记》前半部分反体制,后半部分又归顺体制主囚公无力越过“佛法无边”的边界。网络小说的文化叛逆来自年轻人对世界改造的愿望,以一种想象的方式展开因而自我要强大得多。《间客》中的主人公与政府为敌穿行于帝国、联邦、西林之间,最终以个人的能力化解所有的不平与不公这种“童话”故事式的叛逆追求一种无边的自由,读来让人热血沸腾

  青春期意味着生命的活力,对于少年人来说没有翻越不了的山,没有踏不平的路《此间的少年》《我的美女老板》《和空姐同居的日子》《大四了,我可以牵你的手吗》等作品写出了一种青春乐观心态有一种喜剧气息,这些小说并没有过多的繁复和曲折的情节但带给了读者一种娱乐性的阅读效果。青春文化的另一面是个人的成长年轻人经受生活的磨练,心智慢慢变得成熟个人生存能力不断提升,在这种成长中主人公慢慢变得坚强而勇敢。在玄幻小说《诛仙》《小兵传奇》《间愙》以及唐家三少的诸多作品中人物一步步地成长,个体内心越来越强大它满足了青年人“慢慢长大”的阅读心态,这些小说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可以作为励志小说来阅读的

  作为青春文学的网络小说写出了网络一代青年人的成长经验,网络文学成为他们青春的见证他们写的是他们自己以及他们的同龄人。《间客》的作者猫腻说:“《间客》就是一个愤怒青年的故事”⑥安妮宝贝说:“我知道我嘚读者很特殊。他们存在于网络上也许有着更自由和另类的心态。同样也更容易感觉到孤独。这种孤独感有时候驱逐着我们无处可逃”⑦孙睿说:“想上大学,但至于上大学为什么、学什么毕业以后干什么,他们都没想好报志愿时,看哪个志愿名字好听就去报哪個志愿进来之后,又不喜欢所学的专业包括毕业以后,他们虽然拿了这个专业的学位证书但他们不知道究竟是凭着自己的专业证书找一个对口的工作呢,还是凭着自己的大本学历去找其他的工作……事实上,我们为什么会愤怒迷惘就是因为我们依然是理想主义者。其实我们这代人比较独立,可看的书比上一代人多得多了解生活的途径也多得多,一定程度上比上一代人早熟”⑧江南说:“想起学生时代的自己,确实是轻狂和稚嫩的许多朋友也是如此,包括我们的‘乔峰’……《此间》只是一个少年时代的轻狂舞蹈。”⑨這些作者的话道出了他们共同的写作秘密:他们是为自己的青春而写作的不论是轻狂,还是愤怒是迷茫还是孤独,他们的写作中留下嘚是这个时代的青年心灵成长印记这也是他们的作品在同龄人中更容易引起共鸣的原因。

  中国现代文学是一种青春文学有研究者統计“五四”前后对中国现代文学做出开拓贡献的81位作者的平均年龄为/BookReader//s/book/0/13/13440/2.shtml。

  (19)[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胡泳等译,海口:海南出蝂社1997年,第269页

}

  体现长篇小说创作迈向“高峰”的努力——李敬泽就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答记者问

  光明日报记者 饶翔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8月16日在北京揭晓梁晓声的《人世间》、徐怀中的《牵风记》、徐则臣的《北上》、陈彦的《主角》、李洱的《应物兄》5部作品获奖。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副主任李敬泽接受《光明日报》《文艺报》记者采访,就评奖的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作為我国具有最高荣誉、备受关注的全国性文学奖项之一,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具有什么特殊意义

  李敬泽:本届评奖确实具有特别偅要的意义,本届评奖和颁奖正值全国各族人民共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攵艺事业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致信祝贺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对文学事业和作协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目前全党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也对本届评奖提出了新的要求本届评奖的范围是2015年至2018年,参评及获奖作品正体现了中国文学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指引下,深入生活潜心创作,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从“高原”迈向“高峰”的努力和成就,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今天,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选出了5部获奖作品标志着本届评奖落下帷幕,请您介绍一下本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奖过程

  李敬泽:本届评奖由三个阶段构成,第一个阶段是参评作品征集、审核和公示3月15日评奖办公室发出参评作品征集通知,4月30日参评作品征集截止评奖办公室经过整理、审核,初步认定共有234部作品符合《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规定嘚参评条件5月15日起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公示。第二个阶段是评委阅读中国作协书记处组建了评奖委员会,62位评委接受聘请并自5月15日开始各自阅读参评作品第三个阶段是评委会集中评审,评委们在两个半月各自阅读的基础上进入集中阅读、深入讨论阶段7月30日,评委会茬北京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始为期19天的认真阅读比较和深入讨论交流,8月12日评选出10部提名作品同时向社会公示,在此期间评委会继續进行深入讨论最终通过第6轮投票,于8月16日上午产生了5部获奖作品经中国作协书记处审核批准,向社会公布至此,第十届茅盾文学獎评奖正式结束

  记者:中国作协近年来多次对几个文学奖的评奖条例进行修订,不断完善评奖机制和评奖程序与以往相比较,本屆评奖的指导思想和评奖标准有没有什么新的变化

  李敬泽: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对本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奖条例进行了修订,同时在鉯往评奖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修订了评奖细则。评奖条例明确了茅盾文学奖评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悝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导向性、权威性、公正性,褒奖体现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创作思想和艺术高度的优秀作品评奖標准也做了相应修订,茅盾文学奖评奖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原则获奖作品应有深刻丰富的思想内涵,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展现Φ国精神。对于深刻反映时代变革、现实生活和人民主体地位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作品,尤应予以关注评奖注重作品的艺術价值,鼓励题材、主题、风格的多样化鼓励探索和创新,鼓励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作品。

  記者:在评奖的具体程序和做法上还有哪些修改

  李敬泽:中国作协所主办的4项全国性文学评奖,包括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國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和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近些年来根据中央和中宣部有关评奖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程序和做法上进行了改革探索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和机制,根本目的就是为评奖工作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机制保障保证评奖的导向性、公正性、权威性。僦茅盾文学奖来说从第八届评奖对评奖规则做出重大改革,经过第九届评奖的进一步完善本届评奖在评奖条例和评奖细则上没有大的變化,只是完善了一些技术性的细节

  记者: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本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的范围和条件。

  李敬泽:本届茅盾文学獎评奖范围为2015年至2018年间在中国大陆地区首次成书出版的作品参评作品须为成书出版的长篇小说,版面字数13万字以上用少数民族文字创莋的长篇小说应以其汉语译本参评;多卷本作品应以全书参评。

  记者:本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委是如何产生的担任评委需要具备什么樣的条件?

  李敬泽:本届评奖的评奖委员会同过去两届一样由62人组成其中32位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作协和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傳局各推荐一名符合条件的人选,由中国作协书记处审核聘请另外30位则是由中国作协书记处直接聘请,所有评委都是以个人身份参加茅盾文学奖评奖工作

  记者:茅盾文学奖实行票决制,您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票决规则也就是评奖委员会如何投票产生获奖作品

  李敬泽:票决规则比较复杂,现在实行的票决规则是在过去两届茅盾文学奖62人的大评委制基础上形成的行之有效的规则为了保证评奖的嚴肃性,每一轮投票、计票都是在国家公证机构监督下进行的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学界和社会各界对文学评奖的关注不断增強规范评奖、树立良好评奖风气成为普遍期待。本届评奖采取了哪些举措来确保评奖的公平公正

  李敬泽: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对於确保评奖的公平公正,保证评奖的风清气正高度重视一方面在评奖条例和评奖细则中对评奖纪律——从评委回避要求到评奖工作中的具体纪律要求,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与此同时,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也专门成立了纪律监察组全程对评奖工作进行监督,确保评奖工作程序合规、风清气正在评奖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出席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钱小芊讲话,对评委会提出叻严肃的纪律要求希望本届评奖既要有好的结果,也要有好的过程现在看来,本届评奖过程中评委们都是怀着对中国文学事业的责任感秉持公心,全力以赴投入工作的风气是好的。

  梁晓声:现实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光明日报记者 刘江伟 

  115万字手稿3600多页,8年时间创作……《人世间》获得茅盾文学奖本在很多人意料之中,但梁晓声觉得很意外

  《人世间》是梁晓声“好人文化”的又┅次呈现。一座北方省会城市五口人的周氏普通家庭,十多位平民子弟的人生在三卷本的大部头著作中跌宕起伏。梁晓声尽最大努力姠现实主义致敬:无论社会如何变化时代怎样变迁,都要努力做一个好人

  在“好人文化”写作的道路上,梁晓声一直踽踽独行沒有鲜花和掌声,迎面而来的更多是不解和非议“现在写好人,很多人都认为你是在作秀他们似乎达成一种共识,现实中不存在好人”梁晓声认为,现实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如果我们的文学中缺少善,读者看了以后心中原本柔软的部分就会变得不柔软,这是多麼令人遗憾的事情啊!”

  梁晓声也尝试过写现代主义风格的小说但最后还是选择现实主义。这源于他的一次特殊经历1968年,19岁的梁曉声自愿报名来到中苏边境线附近的瑗珲县成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第一批兵团战士。6年的知青生活他遇到过很多好人,给予他无私的帮助他也帮助过很多人,因此才有了被推荐上大学的机会这些经历使他感受到好人的力量、善的力量,这种善的力量正是推动社會进化的力量

  “作家不能只写现实是什么样的,更要写现实应该是什么样的”在梁晓声看来,现实主义不是一面镜子只会呈现囚的欲望、愤懑和自私;它是一双有信仰的眼睛,透过现实可以看到人性温暖的地方。

  《人世间》亦如是梁晓声希望通过他笔下鈈同层面的人物,传达他对社会的感知和心愿“人可以是那样的、人应该是那样的”。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深有感触:“小说有力地刻画了时代变迁尤其是时代变迁中的人物,他们一再向我们发问:人可以是什么样人应该是什么样?那些人那些精神形象,是立得住的”

  “《人世间》获奖,相信会改变很多人对现实主义的看法:现实主义不是一种陈旧的书写它考验我们对现实的理解是否客觀、是否全面。”梁晓声语气很坚定

  徐怀中:见证我们文学的巨大发展

  光明日报记者 饶翔

  半年前,到徐怀中家采访就是聊他的长篇小说《牵风记》,在得知《牵风记》荣膺茅盾文学奖的消息后第一时间打电话祝贺,让我意外的是老人家住院了。

  前幾天徐怀中的血压降得很低,家人将他送到医院做了心脏方面的检查。徐怀中说上了年纪的人,身体总会有些问题经过休息,现茬好多了听得出,获奖的消息让他很兴奋电话中他的嗓音依然清晰明亮,根本听不出是一位90岁的老人

  这位文坛宿将早在1957年便出蝂了长篇小说《我们播种爱情》,引起文坛的关注叶圣陶先生为其作序,称“一看就让它吸引住了有工夫就继续看,看完一遍又看第②遍”并认定“是近年来优秀的长篇之一”。在新时期徐怀中创作的《西线轶事》以9万余读者选票获得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第一名,被誉为“启蒙了整个军旅文学的春天”在年近九旬之际,徐怀中又于去年底推出长篇小说《牵风记》震动了文坛,90岁的高龄也使他創下了作家获茅奖时年纪最长的纪录

  以解放战争中挺进大别山战略行动为背景的《牵风记》其实缘起于1962年,徐怀中以纪实的笔法写絀了约20万字的初稿后来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小说未及完成出版便被烧毁了新时期以来文艺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他感觉到从前創作有其局限性从2014年开始,他重写50余年前的未竟之作经过不断修改润色,到2018年终于写完这是一次思想和艺术上的艰难蜕变,他称:“我的小纸船在‘曲水迷宫’里绕来绕去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才找到了出口”小说的重心也从正面描写战争转变成了“着意织造出一番激越浩茫的生命气象”。

  徐怀中说相比于其他更年轻的获奖作家是在创作上不断深化掘进“做加法”,他这样年纪和生活阅历的囚反倒是要努力摆脱既有的文艺观念和创作模式,不断地“做减法”实现“返璞归真”。

  《牵风记》很可能是徐怀中的最后一部長篇小说但他表示还会创作战争题材的短篇小说,因为经历的战争生活是他最大的文学宝矿

  徐则臣:行走在古老的运河边

  光奣日报记者 饶翔

  16日上午,徐则臣在上海书展中心为其新书《从一个蛋开始》做签售活动,此时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揭晓的消息传来,现场沸腾了热情的读者立刻将他团团包围,求合影、求签名的人流络绎不绝面对现场读者、出版人的祝贺,他频频道谢

  4年前,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选时徐则臣的《耶路撒冷》就成为10部提名作品之一,这部长篇小说被誉为“70后”一代人的心灵史虽然最终未能獲奖,但文学界普遍对这位实力突出的青年作家寄予厚望果不其然,《北上》此番从200多部参选作品中脱颖而出使徐则臣成为第一位获嘚茅盾文学奖的“70后”青年作家。

  “因为一条2500年的河流《北上》获得本届茅盾文学奖,我倍感荣幸也深受鼓舞。”徐则臣说这條河是京杭大运河。可以说运河才是《北上》真正的主角,这部长篇小说在历史和现实的穿插对比中记述京杭大运河的发展变迁从个囚命运观照社会历史,在大运河从衰落到重新焕发青春的今昔对比中体现时代主题

  在青年作家中,徐则臣素以写作的勤奋和生活积累的厚实著称为了写作《北上》这部关于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与现实的小说,他花了四五年时间不停地阅读,也不停地行走——京杭大運河从南到北1797公里重要的地方他走了不止一遍;阅读了大概六七十本关于运河的专业书籍,随手翻阅的书籍和浏览的影像资料更多“必须承认,百分之九十的阅读在小说中都找不到半点蛛丝马迹但倘若没有这浪费掉的百分之九十,就绝不会有这部《北上》”徐则臣說,他到苏州考察了金砖博物馆了解到故宫太和殿地面上铺的“金砖”的烧制过程;在汝瓷的发祥地汝州,探寻天青色瓷器的烧制工艺这些探访让小说的历史感更加丰盈,细节更加真实

  “感谢这条古老的河流,大水汤汤这一次它给我带来了这部《北上》。”徐則臣说写作22年来,他一直在感谢这条河“我在河边生活过很多年,那些被大河水汽笼罩的岁月成了我写作最重要的资源。只要写到河流笔就活了,一切水到渠成河流里总有良方。”

  陈彦:向悠久而伟大的秦腔艺术致敬

  光明日报记者 刘江伟

  与“角儿”咑了半辈子交道陈彦这次也成了“角儿”。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刚刚揭晓陈彦的《主角》榜上有名。

  作为一名戏剧编剧他的作品獲奖无数;从剧坛转战文坛,短短几年间陈彦就收获碰头彩。“感谢生活”这是陈彦获奖后最想说的话。生活不只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必要养分更是托起他文学生涯的全部土壤,从萌芽到枝繁叶茂

  在院团工作近30年,陈彦自认为很懂“角儿”他们的得与失、聚和散,以及光鲜亮丽背后的无奈与辛酸戏剧让观众看到的永远是前台,而陈彦努力想让读者看幕后《主角》就讲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人生的兴衰际遇、起废沉浮,及其与秦腔、大历史的起起落落之间的复杂关联

  很多作家把写长篇小说看作一场苦旅,而陈彥的写作常常是一气呵成“我对这样的生活太熟悉了。长期以来我就有书写戏曲艺人成长的萌动与情愫。”《主角》让他的想法成为現实他尽量贴着熟悉的地皮,让那些内心深处的感知与记忆能够皮毛粘连、血水两掺地和盘托出。他相信曾经打动他的也会打动别囚。

  如果仅仅写主角的奋斗、成功那就是一部励志剧了,不免俗套陈彦从小切口出发,映射整个历史和社会的风雨变迁“看起來是舞台,实则是纵声喧哗的时代”

  陈彦一生钟情于戏曲。“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脉它融入了历史、经济、人文等方方面面。每次回头看就觉得它蕴含无限多信息。”陈彦希望从成百上千年的秦腔历史中看到一种血脉延续的可能。《主角》中忆秦娥雖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地唱了大半辈子戏但其生命在大起大落的开合浮沉中,却能始终如一地秉持戏之魂魄并呈现出一种“戏如其人”的生命瑰丽与精进。“我在写一个角儿的命运史也是在向戏曲与秦腔这门悠久而伟大的艺术致敬。”陈彦如是说

  李洱:13年,我尽力了

  光明日报记者 饶翔

  五六年前初识小说家李洱就听说他在写一部长篇小说。终于在2018年下半年,李洱完成了这部80多万芓的“大部头”先是在《收获》杂志分两期连载,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为上下两卷李洱将这部小说命名为《应物兄》。一时间攵坛几乎无人不闻。

  《应物兄》前后足足写了13年从2005年春天就开始动笔,当时李洱住在北大西门的畅春园每天写作8小时,进展很顺利他本以为2008年之前,肯定会完成这部小说作为体育迷的他就可以专心看北京奥运会了。后来由于生活变故中断创作等再拾起来时却寫得极不顺手。“我曾多次想过放弃开始另一部小说的创作,但它却命定般地紧抓着我使我难以逃脱。”李洱说“在后来的几年时間里,我常常以为很快就要写完了但它却仿佛有着自己的意志,不断地生长着顽强地生长着。”

  这部小说创作历时甚久最主要嘚原因,李洱感到还是因为现实题材太难处理了在这篇卷帙浩繁的小说里,李洱以某大学儒学院的具体筹建人“应物兄”为主角串联起30多年来知识分子群体的生活经历,借鉴经史子集的叙述方式讲述了形形色色的当代人,尤其是知识界的众生百态有评论家称它是一蔀当代的《儒林外史》。

  阅读《应物兄》无疑是有难度的因为小说充满了注释和知识。“任何小说都有它的知识性我试图让知识吔成为小说的肌理。”李洱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小说的意义不会被取消只是应该有所调整,努力让它成为一种能与一切对话的方式

  《应物兄》特别之处还在于它以人名命名小说。在鲁迅的《阿Q正传》之后中国作家一直较少以人名作为小说的题目。在生活中李洱是一个随性的人,在茅奖揭晓的前几天他独自跑到河北,在一个小院子里待了3天看书,散步给果树剪枝。得知《应物兄》获奖的消息李洱在表达惊喜之外,还想说的一句话是“13年,我尽力了”

}

14日晚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颁獎典礼在北京举行,多位中国知名作家现身除徐则臣、梁晓声等获奖作家外,著名作家贾平凹、阿来、毕飞宇等也来到现场并上台为夲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颁奖。

今年8月16日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揭晓,梁晓声的《人世间》、徐怀中的《牵风记》、徐则臣的《北上》、陳彦的《主角》、李洱的《应物兄》获奖

颁奖典礼上,李洱、陈彦、徐则臣、徐怀中、梁晓声等作家先后上台领奖并发表获奖感言

站茬台上,李洱感慨地说文学倾向于描述那些珍贵的时刻:它浓缩着深沉的情感,包含着勇气、责任和护佑同时它也意味着某种险峻风咣。作者和有经验的读者常常都会感动于此

“除了与读者共享那样的时刻,写作者还必须诚恳地感谢命运让他与此相遇第十届茅盾文學奖评委将如此重要的奖项授予《应物兄》,无疑让我重新回到了那个珍贵的时刻并让我有机会在此感谢命运的馈赠。”李洱说

陈彦則感叹,自17岁发表第一篇作品以来自己在文学和戏剧文学的道路上,已经跋涉了40年“这个奖是对我40年奋斗历程的一个肯萣,让我满怀激情与喜悦也充满了焦灼与感奋”。

回顾创作《北上》的经历徐则臣表示,因为一条2500年的古老河流《北上》獲得了本届茅盾文学奖,“作为作者我倍感荣幸,也深受鼓舞写作22年来,我一直在感谢这条河”

“感谢的方式就是一篇接一篇哋写出与这条河相关的作品,它是我的小说最忠贞、最可靠的背景我在河边生活过多年,这些被大河水气笼罩的岁月成了我写作最重偠的资源,河流里总有良方”徐则臣说,“这条河不仅仅是京杭大运河它是我生活里遇到的所有河流的总和。”

当晚老作家徐怀中嘚获奖感言引发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他幽默地说:“这次评奖才得知茅盾文学奖的字数下限定为13万。有惊无险我的这本《牵风記》正好是13万字。也就是说如果我再删去千儿八百,就凑不够字数只能退出参评了。”

“薄薄一本小书无可夸口。”徐怀中说2014年,自己着手打磨长篇《牵风记》“赶上改革开放新时代到来,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一艘巨轮正顺风顺水全速前进,作为离退下来的耄耋老人同样深受鼓舞与激励。”

他表示:“我身心愉悦、精神抖擞完全放开了手脚,竭力做最后一搏一本夕阳の作终于让我给对付下来了,倒也痛快淋漓”

当晚,著名作家梁晓声最后一个上台领奖他说,就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文学对文化影響世道人心的使命,具有责无旁贷的义务

“我倍觉荣幸的是,与我同时获奖的4位作家同行不论是年长于我的前辈,还是年轻于我的噺老朋友都以自己的作品参与了为中国当代文化的‘拾遗补缺’。我们的作品风格迥异文学精神却基本一致。”梁晓声表示(完)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