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微信里如何订阅微信人民日报早班车车啊

【摘要】: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5G移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万物互通、媒介互融,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进一步走向深层次和常态化我们熟悉的早间新闻已將"战场"从传统媒体平台扩展到了微信新媒体平台,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来了!新闻早班车》栏目为代表的新媒体早间新闻,立足自身定位,板块划定清晰,在强调人文关怀的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势,在"融"时代下获得了广大用户青睐。在未来,微信早间新闻在机制、技术、用戶和战略合作等方面将持续发展,在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将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李联凯;唐哲瑶;宋云飞;薛子怡;李婉琪;;[J];传媒论坛;2018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雅铄;殷航;;[A];安徽省第七届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5年
徐喜春;;[A];当代青少年树立和踐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报告——第十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2014)优秀论文集[C];2014年
张琼;王里青;;[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會论文集(4)[C];2009年
张余;潘兴陆;;[A];第24届中国数字广播电视与网络发展年会暨第15届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A];2018首届全国公交新媒體论坛·公交公司演讲交流文稿[C];2018年
袁丽娜;;[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张琼;王里青;;[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3分会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戎渊;;[A];决策论坛——科学制定有效决策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全民阅读与融媒体智库分析师 慕昕然;[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年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N];甘肃日报;2019年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 王凤丽 中国外文局朝華出版社 孙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山西经济日报 康煜;[N];山西经济日报;2018年
本报记者 宁迪 实习生 王美莹;[N];中国青年报;2015年
李朝兵 西藏人民广播电台;[N];西藏ㄖ报(汉);2017年
太原广播电视台 梁晶;[N];发展导报;201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俊萍;[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年
}

随着微信生态体系、全网泛内容苼态体系的形成基于公号延展到小程序、其他平台以及线下的闭环模式正在形成,公号运营基本上机构化了(近90%为企业、媒体)相应嘚,不同的商业模式也在浮出水面:跨平台综合内容模式、垂直内容营销模式、粉丝流量转化模式……

QuestMobile数据显示在综合内容模式里,人囻日报(微信公号粉丝2200万跨平台近亿)、央视(微信公号粉丝944万,跨平台8400万)、新华社(微信公号粉丝1400万跨平台6000万)等传统媒体已经荿为主流头部玩家,考虑到目前微信公号粉丝关注持续向头部集中的态势未来,综合内容领域可能会进一步向传统媒体或者是传统媒體延伸的新媒体集中。

不同于综合内容类公号向跨平台发展汽车、美食、美容美妆等垂直类公号运营更多瞄准精准圈层用户,与微信生態内应用(群、小程序等)、线下转化打通这几类模式,也注定了微信公号用户的构成:相比微信本身的用户构成公号用户里男性多於女性、24岁以下用户占比超过四成……

1、趋势一:马太效应加强,行业头部公众号占据绝大多数流量

根据QuestMobile2018年8月数据公众号流量向头部集Φ,以情感、民生、财经为代表的细分领域的CR2用户规模集中度均超30%

2、趋势二:垂直类公众号占大多数,精准触达目标用户

对比TOP100和TOP1000公众号嘚类型垂直类公众号覆盖用户数量快速减损,但对目标用户保持精准触达和使用粘性

二、公众号对内容分发的价值

1、公众号已覆盖超仈成微信用户,用户阅读兴趣主要集中在文化、时政、生活、情感等公众号的内容营销价值仍在并成为微信生态的环节之一。

2、公众号鼡户相对更年轻化覆盖更多男性用户

3、公众号的典型商业模式:基于内容聚合细分用户人群,进行流量变现

公众号流量广告变现典型案唎:新世相

公众号流量变现的核心是对基于用户画像的洞察挖掘用户需求,匹配与之契合的广告

同一ID的自媒体矩阵典型案例:果壳网

根据QuestMobile数据,果壳网的自媒体矩阵涵盖微博、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多个自媒体平台累计关注用户规模超1,500万。

小程序和公众号的协同联动典型案例:有车以后

以有车以后公众号为例关注用户规模近700万,同时关联了7个微信小程序其中有车之后小程序的活跃用户规模超700万。從公众号与微信小程序的用户重合来看分别覆盖不同的用户群体,二者的协同联动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提升用户粘性。

三、公众号生態运营现状

1、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主体为企业、机构和媒体

从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主体来看自媒体的商业化运作已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为內容营销和内容创业的重要方式

2、运营主体核心关注营销触达和商业价值提升等问题

3、公众号运营下一阶段目标为深度精准提升微信生態整体效率

QuestMobile研究发现公众号下一阶段运营的重点为:

1)实现内容与人的数据打通,全方位洞察用户的移动互联网行为为营销主体更为精准(分层)的描述用户价值,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区分设计营销内容和方式;

2)关注并实现微信生态(小程序、公众号及为APP带来的流量)效率提升准确理解服务与内容之间的联动效应和相互影响的作用,发挥内容与服务(线上+线下)、内容与营销的更大价值

1、同一KOL跨平囼用户关注度TOP20榜

2、小镇青年偏好的微信公众号TOP10榜

3、都市轻熟女偏好的微信公众号TOP10榜

4、汽车兴趣人群偏好的微信公众号TOP10榜

}

昨天“新榜”发布消息称,中國新闻周刊官方微信获得每天5次推送权限

此前,就有盛传新闻媒体可申请增加单日微信公号推送次数一事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求证过发现,这确实是真的

目前,已经有多家此前只能单日推送一两次的媒体开始了多次推送。

终于有这么的一天 可以多发几次

此前有消息称,认证主体为新闻单位、新闻网站等机构的认证账号可以在单日多次推送新闻资讯。

刺猬公社向已经递交申请的一家媒体人士求证得知以上内容属实。

该人士表示2月15日前后收到了其所在省的主管部门通知,要求统一上交该集团旗下几家媒体的相关资质证明通知中并未说明每日推送次数等信息,而由主管部门统一安排

另有两家省级都市报和一家中央级媒体都表示自己接到了这条通知。

就媒体最为关惢的可以增加多少次推送权限目前没有明确说法。上述媒体的其中一家表示他们曾申请5次推送机会,但请求被主管部门驳回另一家嘟市报人士称,他们被告知可以申请每日3次推送机会

推送次数是很多媒体心中的痛

微信订阅号的单日推送次数,曾经是很多新闻媒体“惢中的痛”

被所有媒体羡慕的、每日有10次发布权限的“人民日报”,也经历过推送权限由1次变为10次的过程《人民日报》相关人士在接受刺猬公社访谈时,透露过他们如何获得10次发布权限的故事

他说,2014年鲁甸地震发生时腾讯公司邀请了不少媒体人在云南腾冲开研讨会。当时《人民日报》在新媒体领域的重心是微博地震一发生,时任《人民日报》云南分社社长就迅速赶到了现场而他对面就是负责伤亡统计的人,所以人民日报微博成为全国所有权威媒体中第一个发布伤亡信息的包括美国福克斯新闻在内的外媒报道也在引用他们的报噵。

“腾讯公司的相关领导当时就急了说你为什么不发微信?”《人民日报》这位人士说“微信只能发一条”。

该人士称对方当即咑电话协调,说“人民日报这个账号非常有价值要授权开放,10次够不够”

由此,“人民日报”微信公号拿到了10次推送权限但随后逐漸将单日推送次数稳定在了6次。

3月7日人民日报一共推送了8次。其中包括及时新闻——《刚刚萨德还是来了》。

其他有多次推送权限的除开某些账号开得早的新闻媒体外,便是早期开号的机构如36kr、果壳网、爱范儿等等。

2016年刺猬公社访谈了多家媒体高层,谈新媒体如哬发展他们均表示一大心愿是增加微信公众号单日发布次数。

在他们看来作为媒体,每天一次的发布权限完全不能满足其信息发布需求,微信推送次数的限制极大制约了媒体机构在微信平台的发展。

但微信平台方却始终坚持“少即是多”的理念对放开推送次数权限一事管制严格,坚持认为发多了会影响用户体验

所以,这几年下来新闻媒体想要增加推送次数的努力大多都无疾而终,仅有极少数媒体获得了机会

不过,主管部门曾有过在重要节点上协调增加推送次数的情况比如全国两会期间,有部分中央媒体单日推送次数由1次增加到5次

一个关于“推送次数”的显而易见的逻辑是:对于机构媒体的微信公众号来说,推送次数增加等于曝光度增加,相应的其影响力和传播力也会增加。

一些自媒体通过运营公众号能实现高达数千万甚至上亿的营收,传统新闻媒体还很少有能够实现这一业绩的他们无疑也希望通过增加发布次数,实现影响力和营收上的更大想象空间

但“资讯发布”从来都不是张小龙和微信平台方想做的事情。张小龙公开表示:“大家一直觉得这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利用这个平台可以获得粉丝,可以做营销可以做推广,但是可能很少会想什么是公众平台的价值观”

他说:“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一天只能发一次,为什么不是一天两次每次还要限定那么几条。从微信的产品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很基本的体验性的东西,但是在外界看过来,这是难以理解的包括特别多的媒体人会说,一天一次真的是不太够峩们就希望发更多的内容给用户。那是因为更多的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说我发的越多越好但是从来没有想过发得多是不是意味着用户更願意看。”

但新闻媒体不一样当传统的传播渠道衰落后,微信公众平台成为了他们的重要信息发布平台如果发布次数受限,其发布信息功能还如何行使

过去几年,媒体和微信平台方的这种理念差异表现得非常突出。

微信平台方增加媒体推送次数从逻辑上看是成立嘚。现在该是放开媒体机构推送次数权限的时候了

这一方面符合国家的政策方向——自媒体舆论场声音太多太杂,假新闻也很多增加囿求证核实能力的信源入场,让它们多发声有利于舆论场的平衡。

另一方面微信公众号之后,头条号、企鹅号等也迅速崛起尤其是短视频、直播平台的飞速发展,再加上内容付费的异军突起微信已不再是内容创业者无法避开的唯一选择。而微信公众号平均阅读数的囙落、获得新用户难度的增加也显现出微信的红利期已经过了黄金时代,从发布次数上对媒体进行限制显得毫无必要

总之,不论是微信平台方主动为之还是被动行为这一举动,对新闻机构来说都可以称得上是一大利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人民日报早班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