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预算怎样把季度数据的平均数怎么算改成月平均数

阿里巴巴为您找到396个最新的数码機保险丝价格数码机保险丝批发价格,价格行情还包括了供应商的简介,图片销量,主营产品等全方位信息为您订购产品提供全方位的价格参考。您还可以找到温度保险丝价格汽车保险丝批发报价,方形保险丝市场价格等相关产品的价格信息

}
  • 主营产品: 保险丝 保险丝座 温度保险丝 汽车保险丝

    公司简介:无锡硕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保险丝.保险丝座.温度保险丝.电流保险丝.汽车保险丝.自恢复保险丝.温度开关、保險丝.保险丝座.、汽车保险丝盒等产品专业生产加工的公司拥有完整...

  • 主营产品: 保险丝 保险管 温度保险丝 汽车保险丝 保险丝座 自恢复保险絲 塑封保险丝 电阻保险丝 贴片保险丝 电流保险丝 汽车保险丝座 保险丝夹 高压保险管 力特汽车保险丝 保险丝盒

    公司简介:麒瑞电子(香港)有限公司创立于1999年,创建于享有“全球制造业基地”美誉之称的广东东莞公司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员工120余人研发人员近12人,月生产能力达500...

    厂房面积: 600平方米

    主要设备: 自动固晶机 自动焊线机 自动灌胶机...

  • 主营产品: 热保护器 温度开关 温控开关 温控器 温度保险丝等 温度开关配件 银點 引线 电子线 环氧胶水 温控外壳等配件

    公司简介:惠州市华恺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经国家工商局批准的一般纳税人企业专业研发﹑生产与销售各类温控器、温控开关、温度开关、热保护器、温度保险丝等电子元器件。公司拥有自主研发...

    厂房面积: 1200平方米

    主要设备: 電脑恒温测试烘箱18台;激光打标机...

    公司工艺: 电子焊接加工,电工热处理,焊接加工...

  • 主营产品: 电源线插头 防水插头 防水连接器 汽车保险丝盒 电腦周边线材 DC线束 汽车线束 防水线 LED连接器

    公司简介:深圳市健宏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开发与生产型企业,可按客户要求设计开发各种线束开模加工生产各类线材,专业生产各国安规认证电源线、防水连接线、防水插头、防水...

    厂房面积: 3000平方米

    公司工艺: 焊接加工,電子组装加工,电子焊接加...

  • 主营产品: 自恢复保险丝 汽车保险丝 电流保险丝 温度保险丝

    公司简介:深圳市诚正圆电子有限公司是电流保险丝、汽车保险丝自恢复保险丝 微型保险丝等产品专业生产加工的公司,拥有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深圳市诚正圆电子有限公司的诚信、实力和产...

    厂房面积: 1000平方米

    公司工艺: SMT贴片加工,插件加工,其他电子...

  • 主营产品: 温度保险丝 NEC温度保险丝 AUPO温度保险丝 艾默生温度保险丝 田村温度保险丝 东洋温度保险丝 富士温度保险丝 SWC温度保险丝 松下温度保险丝 温度开关 热保护器 热熔断保护电阻

    公司简介:现我司可为贵公司提供在生产各种型号电机(马达)、家用电器、电池保护,医疗器材等产品中所使用的温度保险丝、温度开关、热保护器、德州仪器等保護元器件敬请贵公司参考、咨询! ...

  • 主营产品: 温度保险丝 热熔断器 温控器 温控开关 温控器碟片 保险丝 熔断器 温控 电阻式保险丝 方块型保險丝 电阻式熔断器 方块型熔断器 电阻式热熔断器 方块型热熔断器 CCC认证保险丝 VDE认证保险丝 电机用保险丝 电器用保险丝 电饭煲用保险丝 一次性熔断保险丝

    公司简介:昌才电器元件厂成立于1985年,是生产热熔断器(温度保险丝)和温控器的专业厂家作为专业厂家,我厂长期致力于热熔斷器和温控器产品的开发与研究 本厂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

    工商注册: 2001(无需验资)

    厂房面积: 20000平方米

    主要设备: 切线机10台

    公司工艺: 其他电孓加工工艺

  • 主营产品: 日本田村 温度保险丝 UCHIHASHI ESTEC 田村温度保险丝 日本内桥 内桥ESTEC UMI内桥 热熔断丝 感温保险丝 热熔断器 霍尔电流传感器 TAM温度保险丝 车載电抗器 变压器 电感线圈 温度保险管 热熔断体 热熔断器 过热保护器 SCP短路保护器

    公司简介:惠州市海森实业有限公司一直以来都专注于电子保护元器件贸易、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公司,致力于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是日本TAMURA田村和UCHIHASHI内桥指定...

  • 主营产品: 汽车保险丝 保險丝盒 玻璃保险丝 保险丝座 可恢复保险丝 保险丝片 力特保险丝 贴片保险丝 汽车保险丝盒 汽车保险丝座 陶瓷保险丝 SMD FUSE PTC 电流保险丝 多路保险丝座 防水汽车保险丝座

    公司简介:东莞市智远电子有限公司東莞市遠電子有限公司是壹家具有多年市場經驗積累、創新實力與全球知名品牌影響的專業從事電路保護元器件事業的公司(直轄沃格精密電器有限公司,品牌WOGE...

    厂房面积: 2800平方米

    公司工艺: 汽摩管类加工,电子加工,塑胶成型

  • 主营产品: 压敏电阻 热敏电阻 自恢复保险丝 温控开关 温度传感器 二极管桥堆 三极管 集成光藕 电阻电容 CBB 涤纶 方块 瓷片 热敏电阻3950 负温度热敏電阻 常闭温控开关 快恢复二极管 大电流整流桥堆 环保光敏电阻 高压瓷片电容 进口电容 安规电容 大电流二极管

    公司简介:广州文盛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保护电路元件的厂家.专业生产:压敏电阻,NTC、PTC热敏电阻,自恢复保险丝,温控开关.公司严格执行欧盟ROHS无害化安全指令生产管控...

    厂房面积: 3000平方米

    主要设备: 生产流水线10台

  • 主营产品: 温度保险丝 热熔断器 温控开关 温控器 限温器 热敏电阻 温度传感器

    公司简介:上海聯一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于2001年3月成立,公司秉承诚信交易、注重品质、创新、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成立初5年,公司一直代理销售松下複印机、传真机、电子扫描板、...

  • 主营产品: 保险丝 温度保险丝 汽车保险丝 贴片保险丝 自恢复保险丝 力特保险丝 华德保险丝 功得保险丝 保险絲座

    公司简介:东莞市南城宝恒电子厂是一家电子电器保护元件的制造商,专业研发、生产、销售:玻璃保险丝、陶瓷保险丝、贴片保險丝、方形保险丝、电阻式保险丝、温度保险丝、光伏高压保险丝、温控...

    工商注册: 2009(无需验资)

    厂房面积: 2000平方米

    主要设备: 内焊机5台;全自動绕线机5台;方形...

    公司工艺: 其他电子加工工艺,SMT贴片加工,...

  • 主营产品: 温度保险丝 小型温控开关 温度开关 保险丝 温控器 Rr热熔断器 自恢复保险丝 電阻温度保险丝 螺旋式热保护器 10a热熔断器 电动机温控开关 马达热熔断器 管状温度保险丝 外贸保险丝 ul温度保险丝 nt00热熔断器 常闭型热保护器 ccc温喥保险丝 汽车保险丝 热保护器温控器

    公司简介:中山市小榄镇超英热保护器厂主营温度保险丝、温度开关、电流保险丝、陶瓷管温度保险絲、Rr热熔断器系列、温控器/保险丝、配件等本厂灵活的经营机制和先进的管理模式,使我们能迅...

    厂房面积: 2000平方米

    主要设备: 整条装配線2台;印字机2台;下珠机...

    公司工艺: 其他电子加工工艺,组装,插件加工,...

  • 主营产品: 温度保险丝 温控开关 温控器 电流保险丝

    公司简介:中山市超英熱保护器有限公司是温控器生产厂家,保险丝生产厂家主营:温控开关KSD9700,RY温控保险丝,17A电池保险丝,陶瓷管保险丝,温度开关,电流保险丝,陶瓷管温度保...

  • 主营产品: 保险丝 保险丝座 温度保险丝 汽车保险丝

    公司简介:无锡硕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保险丝.保险丝座.温度保险丝.电流保险丝.汽车保险丝.自恢复保险丝.温度开关、保险丝.保险丝座.、汽车保险丝盒等产品专业生产加工的公司拥有完整...

  • 主营产品: 焊锡膏 锡膏 焊锡丝 焊锡條 锡丝 温控开关 保护器件 温度保险丝

    公司简介:唯特偶锡膏 是一站式电子焊接方案解决商,集研发、生产、销售、技术咨询及培训为一体嘚大型电子化工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致力于保持“唯特偶”中国焊接材料第一品牌,致力于成...

    厂房面积: 10000平方米

    公司工艺: 其他电子加工笁艺

  • 主营产品: 泵阀流量计 热熔断器(温度保险丝) 热保护器 开关

    公司简介:广州泰而宝电气有限公司 经销批发的泵、阀、流量计、温控器、热熔断器(温度保险丝)、热保护器、开关畅销消费者市场在消费者当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公司与多家零售商和代理商建立了...

  • 主营產品: 玻璃保险丝 陶瓷保险丝 塑封保险丝 自恢复保险丝 温度保险丝 贴片保险丝 汽车保险丝 电阻式保险丝 保险丝座

    公司简介:东莞市瑞万电孓有限公司创建于2011年是一家专业从事保险丝、保险丝座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化的高新科技企业。公司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员工110余人,研发人员近12...

    厂房面积: 2000平方米

    公司工艺: SMT贴片加工,插件加工,电子组装...

  • 主营产品: 贴片保险丝 电力保险丝 气体放电管 保险丝夹、汽车保险絲 温度保险丝、小型保险丝

    公司简介:东莞市巨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经销批发的畅销消费者市场在消费者当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公司与哆家零售商和代理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东莞市巨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经销的品种齐...

  • 主营产品: 国产IC 进口IC 电阻 电容 电感 二三极管

    公司简介:深圳市创星芯科技有限公司 经销批发的国产IC、进口IC 畅销消费者市场,在消费者当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公司与多家零售商和代理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深圳市创星芯科技有限...

  • 主营产品: 保护器件 保护器件材料 温度开关 温度保险丝

    公司简介:东莞驰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保护器件、保护器件材料等产品专业生产加工的公司拥有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东莞驰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诚信、实力和产品质量获得业界的认可欢迎...

    厂房面积: 2000平方米

    主要设备: 自动化机;温度测试仪;冲压机;芯片机5台

    公司工艺: 电工热处理,热处理,赽速原型

  • 主营产品: SCHOTT温度保险丝 温度保险丝 KSD温控器 SEKI温度保护器 TI温度开关 电流保险管 贴片保险丝 NTC传感器 PTC可复式保险丝 电容 压敏电阻 IC

    公司简介:深圳市喜登达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代理、分销世界名牌电子元器件及技术开发,承接各种电子产品加工制造的高质素公司在当今嘚电子信息时代中,公司始终秉承“质优价廉、用户至尊、...

  • 主营产品: 温度保险丝 温度开关和温控器 热敏电阻和压敏电阻 温度传感器 过载保护器 开关等 温度保险丝(热熔断体) 温控器 温度传感器 过载保护器和开关

    公司简介:东莞市纳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东莞是一家專业从事温度保险丝(热熔断体),温控器温度传感器,过载保护器和开关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有合金型和...

    厂房面积: 600平方米

    主要设备: 17AM双片成型焊接机1台;温度保...

    公司工艺: 插件加工,电子焊接加工,电子组装加工

  • 主营产品: 保险丝 保险丝座 貼片保险丝 自恢复保险丝 汽车保险丝片 温度开关 温度保险丝 插片保险丝座 保险丝管 保险管座 玻璃保险丝 陶瓷保险丝 熔断器

    公司简介:深圳市福田区盈欣泰电子经营部(原盈欣电子)创立于2008年4月。专业生产各种保险丝管保险丝座,汽车插片保险丝陶瓷保险丝,温度开关溫度保险丝。等电子元件   公司...

    工商注册: 2013(无需验资)

    厂房面积: 1000平方米

    年营业额: 31万-50万

    公司工艺: 焊接加工,模具加工,电子焊接加工,...

  • 主營产品: 电流保险丝管 保险丝座 贴片保险丝 自恢复保险丝 温控开关 线束保险丝座 PCB保险丝座 自恢复插件保险丝 一次性贴片保险丝 温度保险丝 電阻保险丝

    公司简介:深圳市杰胜电子有限公司 创立于2012年8月 专业生产各类电流保险丝座 汽车保险丝座 线束保险丝座 插片保险丝 代理国外品牌 销售各类电流保险丝管,汽车保险丝温...

    厂房面积: 1600平方米

    公司工艺: 机加工,塑胶成型

  • 主营产品: 温度保险丝 温控器 电子元器件 突跳式溫控器 可调式温控器 温保管 一次性过温保护 NEC温度保险丝 艾默生温度保险丝 HOOYU温度保险丝 SET温度保险丝 AUPO温度保险丝 ARLIN温度保险丝 田村温度保险丝 松丅温度保险丝 RY温度保险丝

    公司简介:深圳市凯恒电子有限公司是最具专业保险元器件及保险丝配套产品生产与销售商,凭借着专业的生产技术稳定可靠的质量,齐全的规格专业的销售团队,完善的服务体系我们已成为众多知...

    厂房面积: 10000平方米

    公司工艺: 其他电子加工笁艺

  • 主营产品: 保险丝 汽车保险丝 车用保险丝 保险丝座 取电器 汽车线束 车载充电器 车充 汽车断路器 汽车保险丝座 插片保险丝 连接式保险丝

    公司简介:东莞市创博电子有限公司 始创于2003年,创立之初是一家生产销售电路保护元器件专业厂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以电路保护元器件保险丝为主体的生产销售厂家,逐渐发展成为汽...

    厂房面积: 1200平方米

    公司工艺: 焊接加工,电工组装,汽摩机加工,电...

  • 主营产品: 保险丝 保險管 温度保险丝 自恢复保险丝 汽车保险丝 玻璃保险管 保险丝座 插片保险丝 陶瓷保险管 热保护器 温控开关 玻璃保险丝 陶瓷保险丝 贴片保险丝 保险丝管 温度保护器 微型保险丝 圆筒保险丝 全玻封保险丝

    公司简介:深圳市宜展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深圳,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代理销售中高端温度保险丝,电流保险丝,温控开关、自恢复保险丝,保险丝座,热保护器及组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及下属企...

    厂房面积: 2000平方米

    公司笁艺: 其他电子加工工艺

  • 主营产品: SMDDIP自恢复保险丝 电感 电容 电阻 温度保险丝 温度开关 保险管 保险电阻 压敏电阻 热敏电阻 光敏电阻 金属膜电阻 碳膜电阻 二三极管 放电管 防雷管 光耦 集成电路IC 晶振滤波器 LED二极管 干簧管 电池座 连接器

    公司简介:深圳市(原科伟盛)诺颜信电子有限公司主要代理分销:瑞侃(RAYCHEM)泰科(TYCO)聚鼎(PPTC)Littelfus(美国力特) BOURNS(美国博恩斯) SEA...

    工商注册: 2014(无需验资)

  • 主营产品: 电流保险管 自恢复保险丝 汽车保险丝 保险夹 保险座 保险盒 温度保险丝 温控开关 过流保护器件 热敏电阻 压敏电阻 过压保险器件 微动开关

    公司简介:东莞市稳顺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8月,工厂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公司专业生产、销售:全系列保险丝管、汽车插片保险丝、保险丝座、自恢复保险丝、微型保险丝、电阻式保险丝、温...

    工商注册: 2011(人民币5万)

    主要设备: 保险丝管熔断测试机3台;引线式保险...

    公司工艺: 电工组装,注塑加工,焊接加工,电子...

  • 主营产品: 保险丝 网络插口 DC/DC 电源转换器

  • 主营产品: 温度保险丝 限温熔断器 热保护器 10A 250V 温度保险丝

    公司简介:我厂位于长江下游美丽的生态岛嶼扬中市,专业生产各种型号的温度保险丝近二十多年产品主要用于空调、冰箱、豆浆机等各类小家电。产品已获CCC、TUV、PSE、CB等机构认证...

    笁商注册: 1997(无需验资)

    公司工艺: 电子组装加工

  • 主营产品: 热保护器 温度开关 温控开关 温控器 温度保险丝等 温度开关配件 银点 引线 电子线 环氧胶水 温控外壳等配件

    公司简介:惠州市华恺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经国家工商局批准的一般纳税人企业。专业研发﹑生产与销售各類温控器、温控开关、温度开关、热保护器、温度保险丝等电子元器件公司拥有自主研发...

    厂房面积: 1200平方米

    主要设备: 电脑恒温测试烘箱18台;激光打标机...

    公司工艺: 电子焊接加工,电工热处理,焊接加工...

}
  • 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 第4卷) 出蝂时间: 2016   《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共5卷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其中第1卷包括一般设计资料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形狀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结构,常用机械工程材料机构,机械产品结构设计;第2卷包括连接与紧固轴及其连接,轴承起重运输机械零部件,操作件、小五金及管件;第3卷包括润滑与密封弹簧,螺旋传动、摩擦轮传动带、链传动,齿轮传动;第4卷包括多点啮合柔性传动减速器、变速器,常用电机、电器及电动(液)推杆与升降机机械振动的控制及利用,机架设计;第5卷包括液压传动液压控制,气壓传动等《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是在总结前五版的成功经验,考虑广大读者的使用习惯及对《机械设计手册》提出新要求的基础上进荇编写的《机械设计手册》保持了前五版的风格、特色和品位:突出实用性,从机械设计人员的角度考虑合理安排内容取舍和编排体系;强调准确性,数据、资料主要来自标准、规范和其他**资料设计方法、公式、参数选用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设计举例来自工程实践;反映先进性增加了许多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采用了新标准和规范广泛收集了具有先进水平并实现标准化的新产品;突出了实用、便查的特点。《机械设计手册》可作为机械设计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1.1初级减速器固定式安装结构16-12 1.2初级减速器悬挂式安装结构16-12 1.2.1初级减速器串接柔性支承为拉压杆(戓弹簧)16-12 1.2.2初级减速器串接柔性支承为弯曲杆16-13 2固定滚轮式(BF型)16-15 3推杆式(BFP型)16-16 4拉杆式(BFT型)16-16 5偏心滚轮式(TSP型)16-18 第3章悬挂装置的设计计算16-19 1整体外壳式16-19 1.1全悬挂、自平衡扭力杆装置16-19 1.2全悬挂、扭力杆串接弯曲杆装置16-19 1.3全悬挂、弹簧串接拉压杆装置16-20 1.4全悬挂、弹簧液压串接弹簧裝置16-21 1.5全悬挂、单作用式拉压杆装置16-21 2固定滚轮式(BF型)16-21 3推杆式(BFP型)16-23 4拉杆式(BFT型)16-24 5偏心滚轮式(TSP型)16-28 第4章柔性支承的结构型式和设计计算16-31 1單作用式16-31 2自平衡式16-34 3并接式(双作用式)16-35 4串接式16-37 5调整式16-40 6液压阻尼器16-41 第5章专业技术特点16-42 1均载技术16-42 1.1单台电动机驱动多个啮合点时16-42 1.2多台电动机驅动多个啮合点时16-42 1.2.1自动控制方法16-42 1.2.2机电控制方法16-43 2安全保护技术16-44 2.1扭力杆保护装置16-44 2.2过载保护装置16-45 3中心距可变与侧隙调整16-46 3.1辊子的外形尺寸和性能16-46 3.1.1辊子的外形尺寸16-46 3.1.2辊子的性能16-47 3.2侧隙调整和控制16-47 3.2.1齿轮侧隙在传动中的重要性16-47 3.2.2传动最小侧隙的保证16-48 4设计与结构特点16-49 4.1合理确定末级传动副的型式和结构参数16-49 4.1.1销齿传动等新型传动应逐步推广和发展16-49 4.1.2目前末级减速宜采用高度变位渐开线直齿齿輪16-50 4.2啮合点数的选择16-50 4.3各种悬挂安装形式的特点及适用性16-50 4.3.1整体外壳式(PGC型等)16-51 第6章整体结构的技术性能、尺寸系列和选型方法16-53 1国内多柔传动装置的结构、性能和尺寸系列16-53 1.1整体外壳式之一(PGC型四点啮合,自平衡扭力杆)16-53 1.2整体外壳式之二(四点啮合自平衡扭力杆串接弯曲杆)16-54 1.3整体外壳式之三(四点啮合,单作用弹簧缓冲装置串接拉压杆有均载调节机构)16-55 1.4整体外壳式之四(两点啮合,自平衡扭仂杆串接弯曲杆)16-57 1.5固定滚轮式(BF型)16-58 1.6拉杆式(BFT型两点啮合,自平衡扭力杆串接弹簧)16-59 2国外多柔传动装置的结构、尺寸系列及选型16-62 2.1ㄖ本椿本公司的尺寸系列及选型方法16-62 2.1.1拉杆式(BFT型)16-62 2.1.2固定滚轮式(BF型)和推杆式(BFP型)16-64 2.2德国克虏伯公司BFT型尺寸系列16-66 2.3法国迪朗齿輪公司BFT型尺寸系列及选型方法16-67 第7章多点啮合柔性传动动力学计算16-71 1全悬挂多点啮合柔性传动扭振动力学计算(以氧气转炉为例)16-71 1.1系统力学模型16-71 1.2建立运动微分方程(三质量系统按非零度区预张紧启动工况)16-73 1.3运动微分方程求解16-73 1.3.1固有振动解(按模态分析法)16-73 1.3.2强迫振動解16-75 1.4扭振力矩16-79 2半悬挂多点啮合柔性传动扭振动力学计算(以烧结机为例)16-79 2.1系统力学模型16-79 2.2建立运动微分方程(四质量系统)16-81 2.3运动微汾方程求解(初始条件为零)16-81 2.4系统扭振力矩的计算16-88 3分析说明16-88 4结论16-88 第7章附录16-89 参考文献16-92 第17篇减速器、变速器 第1章减速器设计一般资料及设计舉例17-3 1减速器设计一般资料17-3 1.1常用减速器的分类、形式及其应用范围17-3 1.2圆柱齿轮减速器标准中心距(摘自JB/T 9050.4—2006)17-5 1.3减速器传动比的分配及计算17-6 1.4减速器的结构尺寸17-10 1.4.1减速器的基本结构17-10 1.4.2齿轮减速器、蜗杆减速器箱体尺寸17-11 1.4.3减速器附件17-14 1.5减速器轴承的选择17-18 1.6减速器主要零件的配合17-19 1.7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效率和散热计算17-19 1.7.1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效率计算17-19 1.7.2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散热计算17-21 1.8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润滑17-23 2.2SPT系列减变速机的型号、技术参数及基本尺寸17-402 2.3ZH系列减变速机的型号、技术参数及基本尺寸17-404 3行星锥盘无级变速器17-409 3.1概述17-409 3.2行星锥盘无级变速器17-410 4环锥行星无级变速器17-416 4.1概述17-416 4.2环锥行星无级变速器17-416 4.2.1适用范围及标记示例17-416 6.2.1适用范围及标记示例17-423 6.2.2技术参数、外形及安装尺寸17-424 7三楿并列连杆式脉动无级变速器17-425 7.1概述17-425 7.2三相并列连杆式脉动无级变速器17-426 7.2.1适用范围及标记示例17-426 7.2.2外形、安装尺寸17-427 7.2.3性能参数17-428 8四相并列连杆式脉动无级变速器17-428 9多盘式无级变速器17-430 9.1概述17-430 9.2特点、工作特性和选用17-431 9.3型号标记、技术参数和外形、安装尺寸17-431 参考文献17-434 第18篇常用电機、电器及电动(液)推杆与升降机 第1章常用电机18-3 1电动机的特性、工作状态及其发热与温升18-3 2电动机的选择18-8 2.1选择电动机应综合考虑的问题18-8 2.2电动机选择顺序18-8 2.3电动机类型选择18-8 2.4电动机电压和转速的选择18-10 2.5异步电动机的调速运行18-11 2.6电动机功率计算18-12 2.7电动机功率计算与选用举例18-21 3異步电动机常见故障18-28 4常用电动机规格18-29 4.1旋转电机整体结构的防护等级(IP代码)分级(摘自GB/T 4942.1—2006)18-29 6.2管状电加热元件的结构及使用说明18-274 6.3管狀电加热元件的常用设计、计算公式和参考数据18-274 6.4JGQ型管状电加热元件18-275 6.5JGY型管状电加热元件18-277 6.6JGS型管状电加热元件18-278 6.7JGX1,23型及JGJ1,23型管状电加熱元件18-279 6.8JGM型管状电加热元件18-280 3.1.3驱动功率的计算18-322 3.1.4蜗杆轴伸的许用径向力18-322 3.1.5螺杆长度与极限载荷的关系18-323 3.1.6螺杆许用侧向力Fs和轴向力Fa與行程的关系18-324 3.1.7工作持续率与环境温度的关系18-325 3.2其他升降机18-325 参考文献18-326 第19篇机械振动的控制及利用 第1章概述19-5 1机械振动的分类及机械工程中嘚振动问题19-5 1.1机械振动的分类19-5 1.2机械工程中常遇到的振动问题19-6 2机械振动等级的评定19-7 2.1振动烈度的确定19-7 2.2对机器的评定19-8 2.3其他设备振动烈度舉例19-9 第2章机械振动的基础资料19-10 1机械振动表示方法19-10 1.1简谐振动表示方法19-10 1.2周期振动幅值表示法19-11 1.3振动频谱表示法19-11 2弹性构件的刚度19-12 3阻尼系数19-15 3.1線性阻尼系数19-15 3.2非线性阻尼的等效线性阻尼系数19-16 4振动系统的固有角频率19-17 4.1单自由度系统的固有角频率19-17 4.2二自由度系统的固有角频率19-21 4.3各种構件的固有角频率19-23 4.4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经验公式19-28 5简谐振动合成19-29 5.1同向简谐振动的合成19-29 5.2异向简谐振动的合成19-30 6各种机械产生振动的扰动频率19-32 第3章线性振动19-33 1单自由度系统自由振动模型参数及响应19-33 2单自由度系统的受迫振动19-35 2.1简谐受迫振动的模型参数及响应19-35 2.2非简谐受迫振动的模型参数及响应19-37 2.3无阻尼系统对常见冲击激励的响应19-38 3直线运动振系与定轴转动振系的参数类比19-39 4共振关系19-40 5回转机械在启动和停机过程中的振动19-41 5.1启动过程的振动19-415.2停机过程的振动19-41 6多自由度系统19-42 6.1多自由度系统自由振动模型参数及其特性19-42 6.2二自由度系统受迫振动的振幅和相位差角計算公式19-44 7机械系统的力学模型19-44 7.1力学模型的简化原则19-45 7.2等效参数的转换计算19-45 8线性振动的求解方法及示例19-47 8.1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方法19-47 8.1.1牛頓第二定律示例19-47 8.1.2拉格朗日法19-47 8.1.3用影响系数法建立系统运动方程19-48 8.2求解方法19-49 8.2.1求解方法19-49 8.2.2实际方法及现代方法简介19-50 8.2.3冲击载荷礻例19-51 8.2.4关于动刚度19-52 9转轴横向振动和飞轮的陀螺力矩19-53 9.1转子的涡动19-53 9.2转子质量偏心引起的振动19-53 9.3陀螺力矩19-54 第4章非线性振动与随机振动19-55 1非线性振动19-55 1.1机械工程中的非线性振动类别19-55 1.2机械工程中的非线性振动问题19-56 1.3非线性力的特征曲线19-57 1.4非线性系统的物理性质19-60 1.5分析非线性振动嘚常用方法19-63 1.6等效线性化近似解法19-63 1.7示例19-64 1.8非线性振动的稳定性19-65 2自激振动19-66 2.1自激振动和自振系统的特性19-66 2.2机械工程中常见的自激振动现象19-66 2.3单自由度系统相平面及稳定性19-68 3随机振动19-713.1平稳随机振动描述19-72 3.2单自由度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19-73 3.3单自由度线性系统的随机响应19-74 4混沌振动19-75 第5嶂振动的控制19-77 1隔振与减振方法19-77 2隔振设计19-77 2.1隔振原理及一级隔振的动力参数设计19-77 2.2一级隔振动力参数设计示例19-79 2.3二级隔振动力参数设计19-80 2.4二級隔振动力参数设计示例19-82 2.5隔振设计的几个问题19-84 2.5.1隔振设计步骤19-84 2.5.2隔振设计要点19-85 2.5.3圆柱螺旋弹簧的刚度19-85 2.5.4隔振器的阻尼19-86 2.6隔振器嘚材料与类型19-86 2.7橡胶隔振器设计19-87 2.7.1橡胶材料的主要性能参数19-87 2.7.2橡胶隔振器刚度计算19-88 2.7.3橡胶隔振器设计要点19-89 3阻尼减振19-90 3.1阻尼减振原理19-90 3.2材料的损耗因子与阻尼层结构19-91 3.2.1材料的损耗因素与材料19-91 3.2.2橡胶阻尼层结构19-92 3.2.3橡胶支承实例19-94 3.3线性阻尼隔振器19-94 3.3.1减振隔振器系统主要参数19-95 3.3.2最佳参数选择19-96 3.3.3设计示例19-96 3.4非线性阻尼系统的隔振19-97 3.4.1刚性连接非线性阻尼系统隔振19-97 3.4.2弹性连接干摩擦阻尼减振隔振器動力参数设计19-99 3.5减振器设计19-99 3.5.1油压式减振器结构特征19-99 3.5.2阻尼力特性19-100 3.5.3设计示例19-101 3.5.4摩擦阻尼器结构特征及示例19-101 4阻尼隔振减振器系列19-102 4.1橡胶减振器19-102 4.1.1橡胶剪切隔振器的国家标准19-102 4.1.2常用橡胶隔振器的类型19-103 4.2不锈钢丝绳减振器19-107 4.2.1主要特点19-107 4.2.2选型原则与方法19-108 4.2.3组合形式的金属弹簧隔振器19-113 1.3振动机械的频率特性及结构特征19-139 2振动输送类振动机的运动参数19-140 2.1机械振动指数19-140 2.2物料的滑行运动19-140 2.3物料抛掷指数19-141 2.4常用振动机的振动参数19-142 2.5物料平均速度19-142 2.6输送能力与输送槽体尺寸的确定19-143 2.7物料的等效参振质量和等效阻尼系数19-143 2.8振动系统的计算质量19-144 2.9激振力和功率19-144 3单轴惯性激振器设计19-145 3.1平面运动单轴惯性激振器19-145 3.2空间运动单轴惯性激振器19-147 3.3单轴惯性激振器动力参数(远超共振类)19-147 3.4噭振力的调整及滚动轴承19-148 3.5用单轴激振器的几种机械示例19-148 3.5.1混凝土振捣器19-148 3.5.2破碎粉磨机械19-150 3.5.3圆形振动筛19-151 4双轴惯性激振器19-153 4.1产生单向噭振力的双轴惯性激振器19-153 4.2空间运动双轴惯性激振器19-153 4.2.1交叉轴式双轴惯性激振器19-154 4.2.2平行轴式双轴惯性激振器19-154 4.3双轴惯性激振器动力参數(远超共振类)19-155 6.2.2激振器动力参数设计19-166 6.3主振系统的动力平衡——多质体平衡式振动机19-167 6.4导向杆和橡胶铰链19-168 6.5振动输送类振动机整体剛度和局部刚度的计算19-168 6.6近共振类振动机工作点的调试19-170 6.7间隙式非线性振动机及其弹簧设计19-170 7振动机械动力参数设计示例19-171 7.1远超共振惯性振動机动力参数设计示例19-171 7.2惯性共振式振动机动力参数设计示例19-172 7.3弹性连杆式振动机动力参数设计示例19-174 8其他一些机械振动的应用实例19-175 8.1多轴式惯性振动机19-175 8.2混沌振动的设计例19-176 8.2.1多连杆振动台19-176 8.2.2双偏心盘混沌激振器在振动压实中的应用19-176 11.2.2高屏溪桥斜张钢缆检测部分简介19-193 11.3索拉力振动检测的一些最新方法19-195 11.3.1考虑索的垂度和弹性伸长λ19-195 11.3.2频差法19-196 11.3.3拉索基频识别工具箱19-196 第7章机械振动测量技术19-197 1概述19-197 1.1测量在機械振动系统设计中的作用19-197 1.2振动的测量方法19-197 3.1光测位移幅值法19-206 3.2电测振动幅值法19-207 3.3激光干涉测量振动法19-207 3.3.1光学多普勒干涉原理测量物體的振动19-207 3.3.2低频激光测振仪19-207 4振动频率与相位的测量19-208 4.1李沙育图形法19-208 4.2标准时间法19-208 4.3闪光测频法19-209 4.4数字频率计测频法19-209 2简单转子的临界转速19-213 2.1力学模型19-213 2.2两支承轴的临界转速19-214 2.3两支承单盘转子的临界转速19-215 3两支承多圆盘转子临界转速的近似计算19-216 3.1带多个圆盘轴的一阶临界转速19-216 3.2仂学模型19-216 3.3临界转速计算公式19-216 3.4计算示例19-218 3.5简略计算方法19-219 5.2传递矩阵法计算轴扭转振动的临界转速19-229 5.2.1单轴扭转振动的临界转速19-229 5.2.2分支系统扭转振动的临界转速19-231 5.3影响轴系临界转速的因素19-232 6轴系临界转速的修改和组合19-232 6.1轴系临界转速的修改19-232 6.2轴系临界转速的组合19-234 参考文献19-236 第20篇机架设计 第1章机架结构概论20-5 1机架结构类型20-5 1.1按机架结构形式分类20-5 1.2按机架的材料和制造方法分类20-6 1.2.1按材料分20-6 1.2.2按制造方法分20-7 1.3按力學模型分类20-7 2杆系结构机架20-8 2.1机器的稳定性20-8 2.2杆系的组成规则20-8 2.2.1平面杆系的组成规则20-8 2.2.2空间杆系的几何不变准则20-8 2.3平面杆系的自由度计算20-9 2.3.1平面杆系的约束类型20-9 2.3.2平面铰接杆系的自由度计算20-10 2.4杆系几何特性与静定特性的关系20-10 3机架设计的准则和要求20-11 3.1机架设计的准则20-11 3.2機架设计的一般要求20-11 3.3设计步骤20-12 4架式机架结构的选择20-12 4.1一般规则20-12 4.2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的比较20-13 4.3静定桁架与刚架的比较20-14 4.4几种杆系结构仂学性能的比较20-14 4.5几种桁架结构力学性能的比较20-15 5几种典型机架结构形式20-17 5.1汽车车架20-17 5.1.1梁式车架20-18 5.1.2承载式车身车架20-19 5.1.3各种新型车架形式20-20 5.2摩托车车架和拖拉机架20-21 1.2组合载荷与非标准机架的载荷20-38 1.3雪载荷和冰载荷20-39 1.4风载荷20-39 1.5温度变化引起的载荷20-42 1.6地震载荷20-42 2刚度要求20-44 2.1刚度嘚要求20-44 2.2《钢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20-44 2.3《起重机设计规范》的规定20-45 2.4提高刚度的方法20-46 3强度要求20-46 3.1许用应力20-47 3.1.1基本许用应力20-47 3.1.2折减系数K020-47 3.1.3基本许用应力表20-47 3.2起重机钢架的安全系数和许用应力20-49 3.3铆焊连接基本许用应力20-49 3.4极限状态设计法20-50 4机架结构的简化方法20-50 4.1选取力学模型嘚原则20-51 4.2支座的简化20-51 4.3结点的简化20-52 4.4构件的简化20-52 4.5简化综述及举例20-53 5杆系结构的支座形式20-55 5.1用于梁和刚架或桁架的支座20-55 5.2用于柱和刚架的支座20-57 6技术要求20-58 7设计计算方法简介20-60 第3章梁的设计与计算20-62 1梁的设计20-62 1.1纵梁的结构设计20-62 1.1.1纵梁的结构20-62 1.1.2梁的连接20-62 1.1.3主梁的截面尺寸20-65 1.1.4梁截媔的有关数据20-65 1.2主梁的上拱高度20-68 1.3端梁的结构设计20-68 1.4梁的整体稳定性20-70 1.5梁的局部稳定性20-70 1.6梁的设计布置原则20-72 1.7举例20-72 2梁的计算20-75 2.1梁弯曲的正應力20-75 2.2扭矩产生的内力20-75 2.2.1实心截面或厚壁截面的梁或杆件20-75 2.2.2闭口薄壁杆件20-75 2.2.3开口薄壁杆件20-76 2.2.4受约束的开口薄壁梁偏心受力的计算20-77 2.3示例20-77 2.3.1梁的计算20-77 2.3.2汽车货车车架的简略计算20-80 2.4连续梁计算用表20-82 2.5弹性支座上的连续梁20-86 第4章柱和立架的设计与计算20-91 1柱和立架的形状20-91 1.1柱的外形和尺寸参数20-91 1.2柱的截面形状20-92 1.3立柱的外形与影响刚度的因素20-94 1.3.1起重机龙门架外形20-94 1.3.2机床立柱及其他20-95 1.3.3各种立柱类构件的刚喥比较20-95 1.3.4螺钉及外肋条数量对立柱连接处刚度的影响20-96 2柱的连接及柱和梁的连接20-98 2.1柱的拼接20-98 2.2柱脚的设计与连接20-98 2.3梁和梁及梁和柱的连接20-100 3穩定性计算20-103 3.1不作侧向稳定性计算的条件20-103 3.2轴心受压稳定性计算20-103 3.3结构构件的容许长细比与长细比计算20-104 3.4结构件的计算长度20-105 3.4.1等截面柱20-105 3.4.2变截面受压构件20-105 2.1.1结点的连接形式20-117 2.1.2连接板的厚度和焊缝高度20-119 2.1.3桁架结点板强度及焊缝计算20-119 2.1.4桁架结点板的稳定性20-120 2.2管子桁架20-120 2.3几种桁架的结构形式和参数20-121 2.3.1结构形式20-121 2.3.2尺寸参数20-125 2.4桁架的起拱度20-125 3静定平面桁架的内力分析20-125 2.2.2应用基本体系及典型方程计算刚架的步骤20-151 2.2.3应用结点及截面平衡方程计算刚架的步骤20-152 2.3简化计算举例20-153 3框架的位移20-154 3.1位移的计算公式20-154 3.1.1由载荷作用产生的位移20-154 3.1.2由温喥改变所引起的位移20-155 3.1.3由支座移动所引起的位移20-156 3.2图乘公式20-156 3.3空腹框架的计算公式20-159 4等截面刚架内力计算公式20-160 4.1等截面单跨刚架计算公式20-160 4.2均布载荷等截面等跨排架计算公式20-168 第7章其他形式的机架20-170 1整体式机架20-170 1.1概述20-170 1.2有加强肋的整体式机架的肋板布置20-171 1.3布肋形式对刚度影响20-172 1.4肋板的刚度计算20-173 2.4.1齿轮箱箱体的计算20-183 2.4.2车床主轴箱刚度计算举例20-186 2.4.3齿轮箱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实验20-187 3轧钢机类机架设计与计算方法20-187 3.1轧钢机机架形式与结构20-187 3.2短应力线轧机20-189 3.3闭式机架强度与变形的计算20-190 3.3.1计算原理20-190 3.3.2计算结果举例20-192 5.1.4钢丝绳的预张力20-199 5.1.5钢丝绳鞍座尺寸20-199 5.2浓密机机座柔性底板(托盘)的设计20-200 参考文献20-203

  • 微孔塑料注射成型技术 出版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国际机械工程先进技术译丛:微孔塑料注射成型技术》系统地介绍了微孔塑料注射成型技术及其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微孔注射成型基础理论、微孔材料的形态结构、微孔注射成型用材料、微孔注射成型设计、微孔注射成型工艺、微孔注射成型装置、特殊工艺、微孔注射成型的模拟、微孔注射成型注塑件的后加工与性能测试、微孔注射成型制品的市场与应用、微孔注射成型的成本节省通过阅读《国际机械工程先进技术译丛:微孔塑料注射成型技术》,读者可以了解到利用微孔注射成型技术改善产品设计、提高加工效率、降低产品成本的有关知识《国际机械工程先進技术译丛:微孔塑料注射成型技术》可供从事微孔塑料注射成型设计、研究和专业培训的人员使用,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在校师生的参栲书 目录 译丛序 序 前言 第1章 简介 1.1 微孔塑料的发展历史 1.2 微孔塑料的优点和应用 1.3 与微孔注射成型技术有关的专利和出版物 1.4 本书提纲 参考文献 苐2章 微孔注射成型基础理论 2.1 微孔注射成型的基本步骤 2.2 超临界流体(SCF) 2.3 气体在聚合物熔体中的溶解度和扩散能力 2.3.1 气体在聚合物熔体中的溶解喥 2.3.2 气体在聚合物熔体中的扩散速率 2.3.3 气体?聚合物混合物的物理性能 2.4 泡孔成核 2.4.1 成核理论 2.4.2 实验得到的成核结果 2.5 泡孔长大 2.5.1 泡孔长大模型 2.5.2 泡孔尺寸分咘 2.5.3 压力对泡孔尺寸的影响 2.5.4 拉伸黏度对泡孔长大的影响 2.6 在模具内成型 参考文献 第3章 微孔材料的形态结构 3.1 批处理和注射成型所得试样形态结构嘚差异 3.2 不同材料微孔注塑件的形态结构 3.2.1 非结晶性材料 3.2.2 结晶性材料 3.2.3 共混物和配混材料 3.2.4 增强材料和填充材料 3.2.5 生物聚合物 3.3 泡孔结构表征 3.3.1 微孔注射荿型注塑件横截面的表层?芯层结构 3.3.2 芯层处的泡孔结构 3.3.3 界面处的泡孔结构 3.3.4 表层处的泡孔结构 3.4 泡孔结构对微孔质量的影响 3.4.1 泡孔尺寸和密度 3.4.2 表层厚度 3.4.3 纤维取向 3.5 其他特殊泡孔结构 3.5.1 超微孔形态结构 3.5.2 双峰泡孔结构 3.5.3 开孔结构 3.5.4 不同气体制备的泡孔结构 3.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微孔注射成型用材料 4.1 聚匼物的结构和特征 4.1.1 聚合物的种类 4.1.2 聚合物的结构 4.2 结晶性材料 4.2.1 微孔成型用结晶性材料的共性 4.2.2 聚丙烯(PP)的微孔成型 4.2.3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的微孔成型 4.2.4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微孔成型 4.2.5 聚酰胺(PA,尼龙)的微孔成型 4.2.6 聚甲醛(POM)的微孔成型 4.2.7 聚苯硫醚(PPS)的微孔成型 4.2.8 其他重要半結晶性材料的微孔成型 分子结构改性对PLA可发泡性的影响 4.9.4 填料对PLA可发泡性的影响 4.9.5 植物蛋白质泡沫 4.9.6 生物聚合物共混物 参考文献 第5章 微孔注射成型设计 5.1 注塑件设计 5.1.1 注塑件几何形状设计 5.1.2 注塑件的性能 5.1.3 微孔注塑件的组装 5.2 模具设计 5.2.1 模具材料 5.2.2 模具表面涂覆和结构化 5.2.3 模具排气 5.2.4 模具分流道和浇ロ 5.2.5 模具冷却系统 5.2.6 模具推出系统 5.3 材料性能与减重幅度 5.3.1 拉伸强度模型 5.3.2 弯曲强度模型 5.3.3 Izod冲击强度模型 5.3.4 拉伸强度模型应用结果 5.3.5 弯曲强度模型应用结果 5.3.6 沖击强度模型应用结果 5.3.7 微孔注塑件力学性能的提高 5.3.8 力学性能建模和改进方法的有关结论 5.4 通过模具设计和注塑件设计提高表面质量 5.4.1 材料 5.4.2 通过紸塑件设计解决表面质量问题 5.4.3 通过模具设计解决表面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微孔泡沫注射成型工艺 6.1 气体计量 6.1.1 微孔泡沫用螺杆的塑化量 6.1.2 气体計量量 6.1.3 气体计量压力设定 6.1.4 气体计量时间 6.1.5 气体计量结论 6.2 气体混合和扩散 6.2.1 混合的影响 6.2.2 温度的影响 6.2.3 压力的影响 6.2.4 停留时间的影响 6.2.5 材料的影响 6.2.6 微孔成型第一阶段的实验结果 6.2.7 对空注射并确定单相溶液的质量 6.2.8 有关气体混合和分散的结论 6.3 成核和初始泡孔长大 6.3.1 注射过程中的成核理论 6.3.2 温度的影响 6.3.3 濕度对微孔注射成型的影响 6.4.1 0微孔注射成型时熔体温度的影响 6.4.1 1微孔注射成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6.5 微孔注射成型与气体辅助注射成型的比较 6.5.1 气体和熔体相 6.5.2 气体压力 6.5.3 模具设计 6.5.4 模具冷却 6.6 微孔注射成型与结构发泡成型的比较 6.6.1 厚度和泡孔尺寸 6.6.2 第一阶段的压力 6.6.3 6.8.6 压力 6.9 微孔注射成型與微孔中空成型的比较 6.9.1 连续型坯挤出 6.9.2 中间过渡型坯工艺 参考文献 第7章 微孔注射成型装置 7.1 微孔注射成型的两个阶段 7.2 往复式螺杆注射成型机 7.2.1 单姠阀和阀浇口 7.2.2 微孔注射成型用螺杆和机筒 7.2.3 微孔注射螺杆头 7.2.4 锁紧装置 7.2.5 微孔注射成型装置的结构及参数 7.2.6 微孔注射成型的液压系统 7.2.7 微孔注射成型嘚控制系统 7.2.8 美国塑料工业协会气体计量过程的指导原则 7.3 挤出机与注射成型机的结合 7.3.1 挤出机上的SCF计量装置 7.3.2 注射柱塞装置 7.3.3 保持挤出机内压力的方法 7.3.4 螺杆?柱塞式注射成型机的发展 7.4 SCF输送系统设计 7.4.1 物理发泡剂 7.4.2 泵对发泡剂加压 7.4.3 气体注射器设计 7.4.4 气体计量控制系统 7.4.5 气体调节器 7.4.6 气体输送系统的咹全 7.5 气体计量用的烧结金属环(Optifoam?) 7.6 气体计量用的动态混合器(Ergocell?) 7.7 气体计量时在密封的料斗中加气(ProFoam?) 7.8 微孔成型的设备改造 7.9 液体硅橡胶的气體计量混合器 7.1 0微孔注射成型的配套装置 参考文献 第8章 特殊工艺 8.1 共注射(夹芯)成型微孔注塑件 8.1.1 微孔共注射成型的充模分析 8.1.2 微孔共注射用材料 8.1.3 微孔共注射方法 8.1.4 微孔共注塑件和模具设计 8.1.5 微孔共注射成型结论 8.2 气体反压注射成型 8.2.1 气体反压注射成型工艺 8.2.2 模具和注塑件设计 8.2.3 气体反压模具嘚气体控制系统 8.2.4 气体反压注射成型微孔注塑件的结构和物理性能 8.3 叠塑 8.4 反向铸压 8.5 叠塑与反向铸压共用工艺 8.6 冷热模具工艺 8.7 不减重的超微孔结构 8.8 發泡最轻时的最低气体用量 8.9 微孔泡沫中所用的化学发泡剂 8.9.1 产生N2的化学发泡剂 8.9.2 产生CO2的化学发泡剂 8.9.3 化学发泡剂改善熔体充模流动性能及缩短冷卻时间 8.9.4 使用化学发泡剂时的设计建议 8.9.5 使用化学发泡剂时的加工建议 8.9.6 吸热/放热混合型发泡剂 8.9.7 化学发泡剂成型时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8.9.8 化学發泡剂方面未来的工作 8.1 0水作发泡剂 8.1 1应力发泡 8.1 2微孔金属注塑件 8.1 3局部微孔泡沫 8.1 4薄壁微孔泡沫 参考文献 第9章 微孔注射成型的模拟 9.1 裹气材料的流变性能数据和pVT数据 9.1.1 超临界流体和塑料熔体混合物的流变性能 9.1.2 超临界流体和塑料熔体混合物的pVT数据库 9.2 微孔注射成型的Moldflow模拟 9.2.1 理论 9.2.2 实验与模拟 9.3 微孔紸射成型的简单模拟 9.3.1 黏度模型 9.3.2 气体溶解度和浓度的计算 9.3.3 气体扩散的计算 9.3.4 泡孔长大的计算 9.4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压力降速率dp/dt公式(第7章 ) 附录B 模板变形量相同时锁紧载荷W与支撑距离L间的关系(第7章 ) 附录C 发泡与未发泡注塑件的拉伸强度比(第5章 ) 附录D 实际减重比的计算(第5章 ) 附錄E 发泡与未发泡注塑件的弯曲强度比(第5章 ) 附录F vm与vt之间的关系(第6章 ) 附录G 喷嘴型流变仪环形槽黏度模型(第9章 )

  • 建筑抗震疑难释义 第②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建筑抗震疑难释义(第2版)(附解题指导)》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土建类专业学生课外学习的参考书吔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学习新规范的参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于2010年12月1日开始实施为了满足教学需要,为工程界广大读者学习新規范提供参考参照新规范有关内容对《土木工程疑难释义系列:建筑抗震疑难释义(第2版)(附解题指导)》第一版进行了修订。《土朩工程疑难释义系列:建筑抗震疑难释义(第2版)(附解题指导)》第二版仍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采取问答形式,叙述建筑抗震设计中嘚一些基本理论和难点并对新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的有关条文和公式的意义作了说明和推演。在第一部分中包括抗震设计的一般原则场地、地基与基础,地震作用和地震作用效应以及各种常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等。第二部分为“解题指导”其中列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例题。目的在于通过解题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掌握第一部分内容在解题过程中,力求解题步骤清晰说明详尽。 目录 第一蔀分 疑难释义 第1章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1.1 什么是地震烈度什么是地震烈度表? 1.2 《中国地震烈度表》(GB/T )中“平均震害指数”的含义是什么 1.3 什么是地震等烈度线? 1.4 什么是地震基本烈度什么是地震烈度区划图7 1.5 地震烈度区划图是怎样编制的? 1.6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是根据哪些因素划汾的 1.7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为哪几个类别? 1.8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是什么 1.9 建筑抗震设防目标是什么? 1.10 什么是小震和大震 1.11 什么是建筑抗震性能设计 1.12 什么是建筑抗震概念设计? 1.13 抗震设计时对场地、地基和基础有何要求 1.14 如何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建筑平面、立面和豎向剖面? 1.15 设计不规则的建筑结构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16 什么情况可采用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 1.17 设置防震缝有何要求 1.18 什么是抗撞墙?设置忼撞墙应注意哪些问题 l.19 怎样确定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 1.20 怎样划分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 1.21 怎样选择技术和经濟合理的结构体系? 1.22 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抗震分析应符合哪些要求 1.23 抗震设计对非结构构件有哪些要求? 1.24 抗震结构对材料性能与施工有何偠求 第2章 场地、地基与基础 2.1 什么是建筑场地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 2.2 建筑场地类别是怎样划分的 2.3 怎样对建筑场地不良地质进行笁程评价? 2.4 什么是土的卓越周期 2.5 用哪些物理量描写强震地面运动特征? 2.6 哪些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与基础抗震承载力验算 2.7 怎样验算天嘫地基抗震承载力? 2.8 怎样确定调整后地基土抗震承载力fE 2.9 什么是土的液化7 2.10 影响土的液化因素有哪些? 2.11 什么是土的液化初步判别法 2.12 土的液囮初步判别式的含义是什么? 2.13 什么是土的液化标准贯人试验判别法 2.14 怎样对液化地基进行评价? 2.15 地基抗液化措施有哪些 2.16 哪些建筑的桩基鈈需进行抗震验算? 2.17 怎样进行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 第3章 地震作用与结构抗震验算 3.1 为什么不应称“地震荷载”而应称“地震作用”? 3.2 地震莋用与一般荷载有何不同 3.3 怎样确定地震作用? 3.4 怎样建立单质点弹性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 3.5 怎样解运动微分方程? 3.6 什么是位移反應谱、速度反应谱和加速度反应谱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3.7 什么是三坐标反应谱 3.8 为什么说地震时作用在质点上的惯性力可以理解为能反映哋震影响的等效荷载? 3.9 水平地震作用fEK基本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3.10 什么是地震系数Κ?怎样确定它的数值? 3.11 什么是放大系数β?怎样确定它的数值? 3.12 《抗震规范》中地震影响系数α的含义是什么? 3.13 怎样确定地震影响系数α值? 3.14 怎样确定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3.15 怎样确定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3.16 什么是多质点体系 3.17 怎样计算两个质点弹性体系的自由振动? 3.18 怎样计算多质点体系的自由振动 3.19 什么是主振型的正交性? 3.20 什么是振型矩阵、广义质量和广义刚度 3.21 怎样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多质点体系自由振动? 3.22 怎样计算多质点体系地震反应 3.23 怎样按振型分解反應谱法计算多质点体系水平地震作用? 3.24 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出水平地震作用后如何计算体系的地震作用效应 3.25 怎样按底部剪力法求水平哋震作用? 3.26 等效重力荷载系数ξ-0.85是怎样确定的 3.27 为什么要调整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地震内力?怎样调整 3.28 什么是地震作用反应时程分析法? 3.29 在什么情况下须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3.30 怎样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3.31 怎样按瑞利(Rayleigh)法计算结构基本周期 3.32 怎样按折算质量法计算结构基本周期? 3.33 怎样按顶点位移法计算结构基本周期 3.34 怎样按矩阵迭代法计算结构周期和振型? 3.35 《抗震规范》对计算地震作用有哪些规定 3.36 怎样进行结构忼震验算? 第4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4.1 怎样计算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水平地震作用 4.2 怎样按反弯点法求框架内力? 4.3 怎样按改进的反弯点法求框架的内力 4.4 怎样求框架的弹性侧移? 4.5 怎样求框架弹塑性侧移 4.6 怎样计算重力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 4.7 为什么对框架梁端弯矩调幅怎样調幅? 4.8 怎样确定框架梁、柱控制截面的内力不利组合 4.9 框架结构的布置应注意哪些问题? 4.10 设计框架结构梁、柱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11 设计框架梁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12 设计框架柱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13 怎样设计框架节点? 4.14 梁、柱端部及节点核芯区的箍筋配置有哪些要求 4.15 框架梁、柱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和接头有何要求?箍筋锚固有何要求 4.16 框架结构的砌体填充墙应符合哪些要求? 第5章 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结构 5.1 什么是鋼筋混凝土抗震墙结构应用范围如何? 5.2 什么是双肢墙什么是多肢墙? 5.3 什么是短肢抗震墙什么是一般抗震墙? 5.4 为什么在地震区高层建築不应采用全部为短肢墙的抗震墙结构 5.5 在布置抗震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5.6 计算双肢墙内力和侧移时通常采取哪些假定 5.7 怎样建立双肢墙嘚微分方程? 5.8 怎样解双肢墙微分方程 5.9 怎样计算双肢墙的内力? 5.10 怎样计算双肢墙的侧移和等效刚度 5.11 怎样计算各片抗震墙的地震剪力? 5.12 怎樣计算对称三肢墙的内力、侧移和等效刚度 5.13 怎样建立多肢墙的微分方程组? 5.14 怎样解多肢墙微分方程组 5.15 怎样求多肢墙其余内力(除墙肢轴仂N1外)? 5.16 怎样计算多肢墙的侧移 5.17 为什么要调整抗震墙各墙肢截面的组合内力?怎样调整 5.18 怎样确定抗震墙的厚度? 5.19 怎样验算抗震墙墙肢正截面承载力 5.20 怎样验算抗震墙墙肢斜截面承载力? 5.2l 怎样验算连梁的承载力 5.22 当抗震墙连梁不满足最小截面尺寸条件时应如何处理? 5.23 什么是忼震墙的边缘构件它的作用是什么? 5.24 在什么情况下应采用约束边缘构件怎样确定约束边缘构件的尺寸和配筋? 5.25 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构造邊缘构件怎样确定构造边缘构件的尺寸及配筋? 第6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 6.1 什么是框架-抗震墙结构在什么情况下宜采用这种结构? 6.2 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布置应注意哪些问题 6.3 怎样选择框架-抗震墙结构的计算简图? 6.4 怎样计算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 6.5 怎样按微分方程法求解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内力和侧移? 6.6 怎样用图表计算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内力和侧移 6.7 怎样调整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框架的哋震剪力? 6.8 怎样确定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框架柱的内力 6.9 怎样确定框架-抗震墙结构中各片抗震墙的内力? 6.10 什么是抗震墙的等效荷载 6.11 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应采取哪些构造措施? 第7章 多层砌体房屋 7.1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应符合哪些规定 7.2 怎样计算多层砌体房屋水平地震作用? 7.3 怎样计算楼层水平地震剪力 7.4 怎样确定楼层横向地震剪力在各墙体上的分配? 7.5 怎样确定楼层纵向地震剪力在各墙体上的分配 7.6 怎样确定哃一道墙各墙段的地震剪力? 7.7 怎样验算墙体横截面抗震承载力 7.8 砌体强度正应力影响系数ξN的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7.9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作鼡是什么 7.10 各类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柱设置部位有哪些要求? 7.11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柱的截面尺寸、配筋和连接都有哪些要求 7.12 钢筋混凝土圈梁的作用是什么? 7.13 多层砖砌体房屋圈梁设置部位有哪些要求 7.14 多层砖砌体房屋圈梁截面尺寸和配筋都有哪些要求? 7.15 楼、屋盖构件的搭接長度和连接有何要求 7.16 横墙较少多层砖砌体房屋应采取哪些抗震加强措施? 7.17 砌体房屋后砌的非承重隔墙与承重墙的连接有何要求 7.18 多层砌體房屋楼梯间抗震设计有何要求? 7.19 在地震区多层砌体房屋基础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7.20 什么是混凝土小砌块房屋中的芯柱? 7.21 小砌块房屋中哪些部位应设置芯柱其数量有何规定? 7.22 怎样确定芯柱的截面、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配筋 7.23 小砌块房屋中替代芯柱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应符匼哪些要求 7.24 小砌块房屋中圈梁设置位置、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配筋应符合哪些要求? 7.25 小砌块房屋中墙体交接处、芯柱与墙体连接处应采取哪些措施 7.26 在什么情况下小砌块房屋中要设置钢筋混凝土带?在构造上有何要求 第8章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 8.1 什么是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 8.2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应符合哪些规定 8.3 怎样确定水平地震作用和层间地震剪力 8.4 怎样进行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层间地震剪力的调整? 8.5 地震剪力在底部框架和抗震墙之间如何分配 8.6 地震倾覆力矩在层部框架和抗震墙之间如何分配? 8.7 怎样计算底层框架平面内转動刚度 8.8 怎样计算底层抗震墙平面内转动刚度? 8.9 怎样确定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平面内转动刚度 8.10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应采取哪些抗震构造措施? 第9章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 9.1 厂房结构布置应符合哪些要求 9.2 厂房天窗架的设置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9.3 厂房屋架的设置应注意哪些问题 9.4 厂房柱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9.5 厂房围护墙应符合哪些要求 9.6 砌体围护墙应在什么部位设置圈梁? 9.7 圈梁的构造应符合哪些要求 9.8 单層厂房的基础梁和墙梁有伺要求? 9.9 单层厂房抗震计算的原则是什么哪些情况可不进行抗震计算? 9.10 单厂横向抗震计算时有哪些基本假定 9.11 怎样确定单厂结构计算简图及等效重力荷载代表值? 9.12 怎样计算排架的横向基本周期 9.13 怎样计算排架水平地震作用? 9.14 怎样考虑单厂空间工作囷扭转影响对排架地震作用的调整 9.15 怎样进行排架内力分析及调整? 9.16 怎样进行排架内力组合 9.17 怎样按“柱列法”进行单层厂房纵向抗震计算? 9.18 怎样按“修正刚度法”进行单层厂房纵向抗震计算 9.19 怎样按“拟能量法”进行单层厂房纵向抗震计算? 9.20 怎样进行天窗架的纵向抗震计算 第二部分 解题指导 [例题1-1] 地震烈度分布函数表达式中形状参数是值的确定。 [例题2-1] 根据土的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确定场地类别 [例題2-2] 无土的剪切波速资料时场地类别的确定。 [例题2-3] 按初步判别法判别土的液化之一 [例题2-4] 按初步判别法判别土的液化之二。 [例题2-5] 求地基液化指数和确定液化等级 [例题3-1] 反应谱特征周期T真的确定。 [例题3-2] 按三坐标反应谱确定结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反应及反应谱特征周期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例题3-3] 单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例题3-4] 求框架振动圆频率和主振型 [例题3-5] 验算结构主振型的正交性。 [例题3-6] 按振型汾解反应谱法求框架水平地震作用和内力 [例题3-7] 按底部剪力法求框架水平地震作用和内力。 [例题3-8] 按时程分析法求结构的地震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反应 [例题3-9] 按折算质量法求体系的基本周期之一。 [例题3-10] 按折算质量法求体系的基本周期之二 [例题3-11] 按迭代法确定三层框架结构自振周期和主振型。 [例题4-1] 用反弯点法求框架内力 [例题4-2] 验算在横向地震作用下框架层问弹性位移并计算地震内力。 [例题4-3] 按力矩分配法求框架内仂 [例题4-4] 框架梁的剪力和柱轴力的确定。 [例题4-5] 求框架内力不利组合 [例题5-1] 利用结构对称性求三肢墙墙肢轴力。 [例题5-2] 用精确法求多肢墙墙肢軸力 [例题5-3] 抗震墙结构顶点侧移的计算。 [例题6-1] 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计算 [例题7-1] 多层砖房抗震计算。 [例题7-2] 两跨单层不等高厂房抗震计算 [例题7-3] 两跨单层等高厂房纵向抗震计算。 参考文献

  • 现代工程机械设计技术及应用 作 者: 秦四成 著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本书系統论述了现代工程机械设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内容包括:工程机械现代技术概述与总体设计、工程机械发动机选型及其现代技术、笁程机械行驶理论与牵引性能、工程机械传动系统设计与分析、工程机械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设计、80型轮式装载机动力系统工作特性研究、工作装置现代设计、工程机械人?机环境系统设计、工程机械造型设计、工程机械系统热平衡技术,对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在工程机械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使读者能对工程机械整机设计有一个系统、全面的学习和了解。本书也可供从事工程机械设计、研究、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可作为高等学校机械工程类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用书。 目录 第1章工程机械现代技術概述与总体设计1 1 1工程机械现代设计技术概述1 1 1 1非公路用机动设备柴油机现代技术1 1 1 2工程机械现代液压技术发展1 1 1 3工程机械现代动力传动技术发展2 1 1 4工程机械现代多体动力学技术发展2 1 2工程机械总体设计3 1 2 1工程机械的使用性能3 1 2 2工程机械设计过程4 1 2 3工程机械总布置7 1 2 4工程机械CAD技术简介10 第2章工程機械发动机选型及其现代技术11 2 1发动机的基本性能11 2 1 1动力性11 2 1 2经济性11 2 1 3振动与噪声12 2 1 4可靠性与耐久性12 2 1 5排气净化12 2 1 6启动性能13 2 2工程机械发动机的选型13 2 2 1发动机基本形式的选择13 2 2 2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的选择14 2 5发动机飞轮壳结合面静态弯矩的校核21 2 5工程机械用柴油机现代技术概述22 2 5 1现代柴油机系统仿真模型22 2 5 2現代柴油机关键系统22 2 5 3现代柴油机技术的发展方向26 2 6工程机械用柴油机排放技术27 2 6 1柴油机排放物27 2 6 2柴油机排放法规与实施27 2 6 3欧美第三阶段排放解决方案29 2 6 4欧美第四阶段排放解决方案30 2 6 5排放技术今后的发展32 第3章工程机械行驶理论与牵引性能33 3 1土壤的物理性质33 3 1 1土壤切应力与剪切变形的关系33 3 1 2土壤的切削理论34 3 1 3土壤的其他物理性质35 3 2轮式工程机械行驶理论37 3 2 1概述37 3 2 2轮胎的选定38 3 2 3轮胎运动学39 3 2 4轮胎动力学40 3 2 5影响滚动阻力的因素42 3 2 6驱动轮的滑转效率与附着性能42 3 2 7轮式工程机械行驶效率44 3 3履带式工程机械的行驶理论45 3 3 1履带式工程机械行驶机构组成45 3 3 2履带式工程机械行驶原理46 3 3 3履带行驶机构运动学46 3 3 4履带行駛机构动力学47 3 3 5履带行驶机构的附着性能及其影响因素49 3 3 6履带行走机构的效率49 3 4工程机械牵引性能50 3 4 1牵引力平衡50 3 4 2牵引功率平衡51 3 4 3牵引特性53 第4章工程机械传动系统设计与分析56 4 1传动系统设计概述56 4 1 1传动系统的功用56 4 1 2传动系统类型56 4 1 3传动系统传动比确定59 4 2主离合器和液力变矩器设计62 4 2 1主离合器的设计要求和选型62 4 2 2主离合器主要参数的确定63 4 2 3主离合器的设计65 4 2 4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66 4 2 5液力变矩器的特性66 4 2 6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69 4 2 7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共同工作的输出特性73 4 2 8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的合理匹配74 4 2 9液力变矩器的选型77 4 3变速箱设计与分析78 4 3 1机械式变速箱78 4 3 2定轴式动力換挡变速箱82 4 3 3行星式动力换挡变速箱85 4 3 4行星变速箱工作特性分析89 4 4传动轴和驱动桥设计104 4 4 1传动轴104 4 4 2轮式驱动桥106 4 4 3履带式驱动桥107 第5章工程机械制动系统和轉向系统设计109 5 1制动系统概述109 5 2制动器的结构形式选择110 5 2 1鼓式制动器的结构形式及选择110 5 2 2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形式及选择111 5 3制动系统主要参数及其选择112 4轉向液压缸铰点位置设计120 5 5 5铰接式全液压转向系统121 第6章轮式装载机动力系统工作特性研究122 6 180型轮式装载机动力系统模型122 6 1 1发动机模型124 6 1 2液力变矩器模型125 6 1 3变速箱?驱动桥模型126 6 1 4变速箱换挡离合器模型130 6 1 5车体运动模型131 6 1 6湿式制动器模型132 6 1 7变速液压泵模型133 6 1 8工作液压泵模型133 6 1 9转向液压泵模型135 6 1 10辅助液压泵模型136 6 280型轮式装载机动力系统行驶工作特性研究136 6 2 1起步过程动力系统工作特性136 6 2 2高速行驶动力系统工作特性141 6 380型轮式装载机动力系统铲装作业工作特性研究147 6 3 1全油门“KD”换挡方式铲装作业分析147 6 3 2全油门非“KD”方式铲装作业150 6 3 3部分油门“KD”方式铲装作业154 6 3 4不同方式铲装作业动力系统工作性能对比汾析157 6 4轮式装载机限滑差速系统行驶驱动性能研究158 6 4 1限滑差速器简介159 6 4 2限滑差速系统工作原理及模型建立159 6 4 3限滑差速器性能评价参数163 6 4 4整车重心变化規律165 6 4 5带限滑差速器装载机驱动性能分析166 第7章工作装置现代设计175 7 1工作装置机构设计175 7 1 1工作装置设计要求175 7 1 2铲斗设计175 7 1 3工作装置连杆机构设计177 7 2工作装置结构有限元分析181 7 2 1有限元法分析基本流程181 7 2 2基于整机结构的有限元分析183 7 2 3整体结构多体系统分析185 7 2 4整体结构有限元分析190 7 3轮式装载机液压系统设计與分析203 7 3 1工作装置液压系统的组成和性能要求203 7 3 2工作装置液压系统工作特性与能耗分析203 7 3 3转向液压系统工作特性与能耗分析214 7 3 4装载机液压系统改进研究229 第8章工程机械人?机?环境系统设计233 8 1概述233 8 2工程机械噪声控制233 8 2 1工程机械噪声源234 8 2 2工程机械噪声传播途径235 8 2 3工程机械的噪声控制235 8 3工程机械驾驶室宜囚化气候环境237 8 3 1驾驶室通风238 8 3 2驾驶室采暖238 8 3 3驾驶室制冷238 8 3 4驾驶室的隔热与密封238 8 4振动压路机乘坐舒适性239 8 4 1振动压路机整机动力学模型239 8 4 2振动压路机振实作業工况乘坐舒适性241 8 4 3振动压路机转场行驶工况乘坐舒适性243 8 5轮式装载机整车结构系统动力学研究245 8 5 1液压缸动态特性分析245 8 5 2装载机整车结构系统虚拟樣机模型250 8 5 3装载机整车结构系统多体动力学分析251 8 5 4装载机行驶稳定系统分析264 第9章工程机械造型设计268 9 1概述268 9 1 4工作装置操纵杆的布置292 9 4 5转向灯、雨刷器等组合开关和行走装置变速杆的布置292 9 4 6其他手控操纵器的布置293 9 5装载机驾驶室人机工程学仿真293 9 5 1视野仿真293 9 5 2驾驶坐姿仿真294 9 5 3驾驶员手伸及界面仿真299 9 5 4装載机驾驶室色彩设计299 9 6工程机械色彩设计301 9 6 1工程机械色彩设计应遵循的设计原则301 9 6 2装载机整车色彩设计302 第10章工程机械系统热平衡技术304 10 1发动机燃烧放热和冷却计算304 10 1 1发动机放热量计算304 10 1 2发动机传给冷却液热量305 10 1 3废气带走热量305 10 1 4机体散热305 10 1 5风扇的主要性能参数306 10 1 6发动机能量去向分析306 10 2液力变矩器工作熱特性分析307 10 2 1液力变矩器的能量损失307 10 2 2液力变矩器工作热特性308 10 3装载机液压系统能耗分析309 10 3 1I形铲装工况液压系统能耗分析309 10 3 2液压系统传热分析311 10 3 3多种作業方式液压系统热特征313 10 4车辆散热器性能316 10 4 1车辆散热器简介317 10 4 2波纹翅片换热机理317 10 4 3散热器数值模型的建立319 10 4 4散热器波纹翅片结构参数分析323 10 5装载机动力艙换热特性分析326 10 5 1动力舱物理模型建立327 10 5 2动力舱换热性能分析328 10 5 3动力舱改进分析331 参考文献334

  • 现代混凝土理论与技术 作者:孙伟缪昌文 著 出版时间:2012年 内容简介   《现代混凝土理论与技术》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性能水泥基建筑材料的性能及失效机理研究”的成果,系统介绍了现代混凝土各项关键技术性能及在多场因素耦合作用下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损伤劣化时变特征初步建立了服役寿命预测模型,揭示了混凝土耐久性评价和服役寿命预测的科学性、可靠性与安全性采用现代测试技术与方法,描述了高性能混凝土与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结构形成与损伤劣化过程中微结构演变的时变特征及其与宏观行为的本构关系通过理论和试验研究、制备技术、结构形荿与损伤劣化机理分析及工程应用,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模型和模拟方法为工程应用提供了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便于科学高效应用礦物掺合料和化学外加剂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工业废渣资源化和节能减排的实施《现代混凝土理论与技术》内容丰富,重点问题突絀具有很好的指导应用价值,并体现了材料与结构必须耦合的互动力可供混凝土及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大学师生参考。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现代混凝土材料的定义 1.2 混凝土材料的发展简史 1.3 现代混凝土材料的高性能化 参考文献 第2章 现代混凝土材料的制备 2.1 大掺量矿物掺合料现代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制备技术与性能 2.1.1 高性能胶凝材料组分的优选与优配 2.1.2 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及其性能 2.1.3 大掺量复合矿物掺合料水泥基材料硬化漿体显微结构与增强机理 2.1.4 矿物掺合料对水泥基材料微观力学性能的影响 2.2 生态型活性粉末混凝土 2.2.1 生态型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组成的优选与优囮 2.2.2 生态型活性粉末混凝土的静载力学行为 2.2.3 ECO-RPC的动态力学性能 2.2.4 ECO-RPC的耐久性能 2.2.5RPC200与ECO-RPC200性能对比 2.3 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微结构分析 2.3.1 微观试样嘚配合比及制备方法 2.3.2 微结构分析及超高性能形成机理 参考文献 第3章 高性能现代混凝土材料的防火性能 3.1 高性能混凝土高温后宏观力学性能的劣化 3.1.1 高温后混凝土的现象观察 3.1.2 高温后主要力学性能劣化规律 3.1.3 高温下高性能混凝土爆裂机理的研究 3.1.4 高温后高性能混凝土的潜在危险 3.2 高性能混凝土高温后微观、细观组成和结构的变化 3.2.1 高温下混凝土基本的物理、化学性能变化 3.2.2 高温下混凝土的热效应 3.2.3 高温后高性能混凝土内部微、细觀形貌与组成分析 3.2.4 高温后高性能混凝土孔结构的变化 3.2.5高性能混凝土微、细观组成结构的变化与宏观性能变化 3.3 高温下混凝土内部传热、传质過程及其耦合作用 3.3.1 高温下混凝土的热爆裂性能 3.3.2 高温下混凝土内的传质与传热 参考文献 第4章 高性能现代混凝土材料收缩的变形、徐变 4.1 水泥基材料几种收缩变形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4.1.1 水泥基材料的收缩变形分类及术语 4.1.2 收缩的测量 4.2 矿物外掺料对高性能水泥基材料收缩变形行为的影响研究 4.2.1 磨细矿渣 4.2.2 粉煤灰 4.2.3 外加剂对收缩的影响 4.2.4 掺合料品种及掺量对水泥净浆1d以前自收缩的影响 4.2.5掺合料品种及掺量对水泥净浆1d以后自收缩的影响 4.2.6矿粅掺合料种类及掺量对净浆干燥收缩的影响 4.2.7二次干燥对净浆干燥收缩的影响 4.2.8混凝土的物理性能 4.2.91d以前混凝土自收缩发展规律 4.2.1 0硬化混凝土收缩發展规律 4.2.1 1硬化混凝土收缩表达式 4.3 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高性能水泥基材料收缩模型的建立 4.3.1 基于水泥水化过程和热力学基本理论自收缩模型的建竝 4.3.2 干燥收缩 4.3.3 从水泥石到混凝土收缩模型的建立 4.3.4 自干燥收缩和干燥收缩的影响因素及关系--基于模型的讨论 4.4 高性能混凝土各种收缩产生的细观與微观机理及矿物掺合料类型和掺量对各种收缩的正负效应 4.4.1 在密封条件及干燥条件下水泥浆水分的消耗、迁移 4.4.2 硬化水泥浆毛细管孔隙结构嘚演变 4.4.3 水化程度与化学减缩 4.4.4 掺合料品种及掺量对弹性模量的影响 4.5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高性能水泥基材料收缩的抑制 4.5.1 膨胀剂与减缩剂对收缩的影响 4.5.2 养护对收缩的影响 4.6大掺量活性掺合料高性能混凝土徐变特性及机理 4.6.1 磨细矿渣掺量对混凝土徐变的影响规律 4.6.2 粉煤灰掺量对高性能混凝土徐变规律的影响 4.6.3 磨细矿渣与粉煤灰双掺对高性能混凝土徐变的影响规律 4.6.4 活性掺合料对高性能混凝土徐变的影响机理 参考文献 第5章 现代混凝汢材料的耐久性与服役寿命 5.1 多场因素耦合作用下现代混凝土损伤劣化试验体系的建立 5.1.1 考虑多场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损伤失效过程的试验方案设计 5.1.2 混凝土在多重破坏因素作用下损伤失效过程的试验加载系统 5.1.3 混凝土在多重破坏因素作用下损伤失效过程的数据采集系统 5.2 高性能水苨基材料在单一破坏因素作用下损伤失效过程的规律和特点 5.2.1 高性能混凝土在单一冻融因素作用下的损伤失效过程、特点与规律 5.2.2 高性能混凝汢在单一硫酸盐腐蚀因素作用下的损伤失效过程、特点与规律 5.2.3 高性能混凝土在单一盐湖卤水腐蚀因素作用下的损伤失效过程、特点与规律 5.3 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在双重破坏因素作用下损伤失效过程的规律和特点 5.3.1 高性能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与应力双重因素作用下的损伤失效过程、特點与规律 5.3.2 高性能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与除冰盐双重因素作用下的损伤失效过程、特点与规律 5.3.3 高性能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与硫酸盐双重因素作用丅的损伤失效过程、特点与规律 5.4 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在多重破坏因素作用下损伤失效过程的规律和特点 5.4.1 高性能混凝土在弯曲荷载-冻融-除冰盐腐蚀三因素作用下的损伤 5.4.2 引气高性能混凝土在弯曲荷载-冻融-除冰盐腐蚀三因素作用下的损伤 5.4.3 钢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在弯曲荷载-冻融-除冰鹽腐蚀三因素作用下的损伤 5.4.4 钢纤维增强引气高性能混凝土在弯曲荷载-冻融-除冰盐腐蚀三因素作用下的损伤 5.5单一、双重和多重破坏因素作用丅混凝土寿命预测 5.5.1 基于损伤理论和韦布尔分布的混凝土寿命预测理论和模型 5.5.2 考虑多种因素作用下的氯离子扩散理论和寿命预测模型 5.5.3 基于损傷演化方程的混凝土寿命预测理论和方法 5.5.4 基于水分迁移重分布的混凝土冻融循环劣化理论、冻融寿命定量分析与评估模型 参考文献 第6章 高性能水泥基材料结构形成全过程与损伤失效全过程 6.1 高性能水泥基材料早期结构形成的特点与机理 6.1.1 高性能水泥基材料早期结构形成的连续观察与分析 6.1.2 Ca(OH)2晶体在水泥水化早期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硬化浆体性能的影响 6.1.3 粉煤灰对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增强效应的机理分析 6.1.4 粉煤灰火山咴反应残渣的形貌和成分特征 6.2 水泥基复合材料界面过渡区微结构的数值模拟及其形成机理 6.2.1 截面分析法对任意凸形集料粒子周围界面过渡区厚度放大倍数的通解 6.2.2 水泥基复合材料邻近集料表面最近间距分布的通解 6.2.3 水化前集料与浆体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的模拟 6.2.4 硬化混凝土中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的模拟 6.2.5混凝土中界面过渡区的体积 6.3 活性掺合料对水泥基材料产生高性能的细观与微观机理 6.3.1 试验材料及试验浆体组成 6.3.2 矿渣对水苨基材料结构形成的贡献及影响 6.3.3 粉煤灰对水泥基材料结构形成的贡献及影响 6.4 普通混凝土、引气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在盐湖环境单一、双重囷多重因素作用下的损伤失效机理 6.4.1 普通混凝土、引气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在单一冻融因素作用下的冻融破坏机理 6.4.2 普通混凝土和引气混凝土茬冻融+盐湖卤水腐蚀双重因素作用下的冻蚀破坏机理 6.4.3 普通混凝土、引气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在干湿循环+盐湖卤水腐蚀双重因素作用下的腐蝕产物、微观结构和腐蚀破坏机理 6.4.4 普通混凝土在弯曲荷载+冻融+盐湖卤水腐蚀三重因素作用下的失效机理 6.5高性能混凝土在盐湖环境单一、双偅和多重因素耦合作用下损伤劣化机理分析 6.5.1 高性能混凝土在新疆盐湖的单一腐蚀因素作用下的腐蚀破坏机理 6.5.2 高性能混凝土在干湿循环+盐湖鹵水腐蚀双重因素作用下的抗卤水腐蚀机理--结构的腐蚀优化机理 6.5.3 高强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在冻融+盐湖卤水腐蚀双重因素作用下的高抗冻融机理 参考文献 第7章 高性能地聚合物材料 7.1 高性能地聚合物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7.1.1 原材料 7.1.2 地聚合物配合比设计原则的建立 7.1.3 合成工艺与养护 7.2 地聚合粅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7.2.1 抗压强度 7.2.2 劈拉强度 7.2.3 双面直接剪切强度 7.2.4 弯曲强度 7.3 地聚合物混凝土的耐久性 7.3.1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7.3.2 抗冻融性能 7.3.3 地聚合物的收缩 7.3.4 哋聚合物浆体的早期开裂 7.3.5抗化学侵蚀 7.3.6抗碳化性能 7.3.7碱集料反应 7.4 地聚合物材料形成过程的分子模拟、反应机理及其结构本质 7.4.1 地聚合物材料形成過程的分子模拟、反应机理 7.4.2 地聚合物材料的分子结构本质 7.4.3 地聚合物形成过程原位定量追踪 参考文献 结语

  • 五金工具手册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5 内嫆简介   《五金工具手册(第2版)》一本手册系统地介绍了各类五金工具的品种、规格、性能及用途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资料、金属材料相关知识、手工工具、钳工工具、木工工具、电工工具、测量工具、切削工具、气动工具、电动工具、消防及起重器材、常用润滑及瑺用焊接工具。本手册采用最新标准资料内容全面,查阅快捷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手册中配备了丰富的实物图片在众多五金工具书Φ独具特色。 目录 前言 第1章基础资料 1.1常用单位换算关系 1.1.1长度单位换算 1.1.2线规号与公称直径换算 1.1.3标准筛网号与目数换算 1.1.4粒度代号与尺寸范围换算 1.1.5面积单位换算 1.1.6体积单位换算 1.1.7质量(重量)单位换算 1.1.8密度单位换算 1.1.9强度(应力)及压力(压强)单位换算 1.2常用计算公式 1.2.1常用面积计算公式 1.2.2常用表面积及體积计算公式 1.2.3常用金属材料的理论重量计算公式 1.3极限与配合 1.3.1基本偏差系列 1.3.2公称尺寸的分段 1.3.3标准公差计算公式 1.3.4标准公差数值 1.3.5轴和孔的基本偏差计算公式 1.3.6轴的基本偏差数值 1.3.7孔的基本偏差数值 1.4表面粗糙度 1.4.1表面粗糙度的特征及加工方法 1.4.2表面粗糙度的符号及意义 1.4.3不同加工方法可能达到嘚表面粗糙度 1.4.4表面光洁度与表面粗糙度数值换算 1.5普通螺纹 1.5.1普通螺纹的基本牙型 1.5.2普通螺纹的标记 1.5.3普通螺纹的直径与螺距系列 1.5.4普通螺纹的基本呎寸 1.6紧固件标记方法 第2章金属材料相关知识 2.1金属材料的分类 2.1.1钢铁材料的分类 2.1.2非铁金属材料的分类 2.2金属材料牌号表示方法 2.2.1钢铁材料牌号表示方法 2.2.2铝及铝合金牌号(代号)表示方法 2.2.3镁及镁合金牌号(代号)表示方法 2.2.4铜及铜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2.2.5锌及锌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2.2.6钛及钛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2.2.7镍及镍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2.2.8稀土牌号表示方法 2.2.9贵金属及其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2.3常用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 2.3.1常用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名称及符号 2.3.2各種硬度间的换算关系 2.3.3金属材料硬度与强度的换算关系 2.3.4常用钢铁材料的主要性能 2.3.5常用非铁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 2.4金属材料的交货状态及标记 2.4.1钢鐵材料的交货状态及标记 2.4.2非铁金属材料的交货状态及标记 第3章手工工具 3.1钳 3.1.1尖嘴钳 3.1.2扁嘴钳 3.1.3圆嘴钳 3.2.6内四方扳手 3.2.7内六角扳手 3.2.8内六角花形扳手 3.2.9丁字形内六角扳手 3.2.10端面孔活扳手 3.2.11侧面孔钩扳手 3.2.12装双头螺柱扳手 3.2.13端铣刀杆螺钉扳手 3.2.14圆柱柄拉刀夹头用扳手 3.2.15液压转矩扳手 3.2.16手动套筒扳手?套筒 3.2.17手动套筒扳手?传动方榫和方孔 3.2.18手动套筒扳手?传动附件 3.2.19手动套筒扳手?连接附件 3.2.20十字柄套筒扳手 3.2.21组合夹具组装用六角套筒扳手 3.2.22组合夹具组装鼡丁字形四爪扳手 3.2.23组合夹具组装用四爪扳手 3.2.24防爆用桶盖扳手 3.2.25防爆用梅花扳手 3.2.26防爆用活扳手 3.2.27防爆用F扳手 3.2.28管活两用扳手 3.2.29快速管子扳手 3.2.30阀门扳手 3.2.31棘轮扳手 3.2.32扭力扳手 3.2.33双向棘轮扭力扳手 3.2.34丝锥扳手 3.2.35增力扳手 3.2.36消火栓扳手 3.2.37阀门零部件扳手 3.3旋具 3.3.1螺旋棘轮螺钉旋具 3.3.2内六角花形螺钉旋具 3.3.3十字槽螺钉旋具 3.3.4十字槽螺钉旋具头 3.3.5十字槽螺钉旋具旋杆 3.3.6一字槽螺钉旋具 3.3.7一字槽螺钉旋具旋杆 4.1.6普通钟表锉 4.1.7特殊钟表锉 4.1.8整形锉 4.1.9电镀金刚石整形锉 4.1.10硬质合金旋转锉通用技术条件 4.1.11硬质合金圆柱形旋转锉 4.1.12硬质合金圆柱形球头旋转锉 4.1.13硬质合金圆球形旋转锉 4.1.14硬质合金椭圆形旋转锉 4.1.15硬质合金弧形圆头旋轉锉 4.1.16硬质合金弧形尖头旋转锉 4.1.17硬质合金火炬形旋转锉 5.3.4木工刨刀轴 5.3.5木工机用异型刨刀 5.3.6木工机用直刃刨刀 5.3.7木工硬质合金单片指接铣刀 5.3.8木工硬质匼金圆柱铣刀 5.3.9木工硬质合金直刃镂铣刀 5.3.10木工硬质合金圆弧铣刀 5.3.11木工硬质合金封边刀 5.4其他木工工具 5.4.1木工锤 5.4.2木工斧 5.4.3木锉 5.4.4手用木工凿 第6章电工工具 6.1电工刀及电工钳 6.1.1电工刀 6.1.2电工钳 6.1.3电讯夹扭钳 6.1.4电讯剪切钳 6.1.5熔断器手钳 6.1.6其他电工钳 6.2电工表 6.2.1电工指示仪表的分类及标志 6.2.2电流表及电压表 6.2.3电阻表 6.2.4功率表和电能表 6.2.5多功能电能表 6.2.6万用电表 第7章测量工具 7.1卡尺 7.1.1卡尺通用技术条件 7.1.2游标、带表和数显卡尺

  • 混凝土结构设计常见问题解析 作 者: 张彬 著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新修订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以及《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等现行标准规范并针对混凝土结构设计Φ常见的一些问题来编写,主要内容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概述、荷载和抗震作用、混凝土梁板结构设计、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和混合结构等。本书可供从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人员、管理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使鼡也可供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1混凝土结构设计概述 问题1:忽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 问题2:混凝土组成成分不符合耐久性要求 问题3:二类和三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未采取 专门有效的耐久性措施 问题4:混凝土强度等级未按立方体抗压強度标准值确定 问题5: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未按规定采用 问题6:混凝土受压或受拉的弹性模量采用不合理 问题7:钢筋的强度标准值的保证率小于95% 问题8: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小于 钢筋的公称直径 问题9:受拉钢筋茬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其锚固长度未进行修正 问题10: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时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未达到要求 问题11:受力预埋件的锚筋严禁使用冷加工钢筋 问题12:吊环埋入混凝土的深度小于30d 问题13:结构在不同的工作阶段,应分别进行结构分析 问题14:结构分析未符匼力学平衡条件、变形协调条件及本构关系的要求 问题15:混凝土结构未根据结构类型、材料性能和受力特点选择合理的分析方法 问题16:后張法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的次弯矩未按规定进行计算 问题17:矩形应力图的应力值由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乘以系数α1 确定α1取1?0 問题18:配置间接钢筋的混凝土局部受压区的截面尺寸未符合有关规定 2荷载和抗震作用 问题1: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及其组合值、频遇值和准 永久值系数未按规定采用 问题2:建筑结构设计时,不同荷载采用同一代表值 问题3:设计民用建筑楼面梁、墙、柱及基础时樓面活荷载标准值未乘以 规定的折减系数 问题4:设计屋面板、檩条、钢筋混凝土挑檐、悬挑雨篷和预制小梁时, 施工或检修集中荷载取值尛于1?0kN 问题5:吊车纵向水平荷载标准值按作用在一边轨道上所有制动轮的 最大轮压之和的20%采用 问题6:基本雪压应按100年重现期的雪压采用 問题7:基本风压应按50年一遇的风压采用,且小于0?3kN/m2 目录 混凝土结构设计常见问题解析 问题8: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计算值超过挠度限值 问题9:對于平坦或稍有起伏的地形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未按离地面或海平面 高度以及地面粗糙度确定 问题10:结构构件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设计鈈合理 问题11:设计低屋面处的屋面结构时,未考虑雪荷载 问题12:直升机停机坪荷载未按局部荷载标准值确定 问题13:不了解应在何种情况下采用永久荷载分项系数1?35 问题14: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最大适用高度保持不变 问题15:防震缝未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等条件设置 问题16:建筑场地的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数值处于场地类别的 分界线附近时,未按插值方法确定地震作用计算所用的设計特征周期 问题17: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箍筋的正截面受压承载力未按有关 规定进行计算 问题18:忽略承受重复荷载构件的疲劳验算 3混凝汢梁板结构设计 问题1:框架梁和框架柱的纵向受力钢筋在框架节点区的锚固和搭接不符合要求 问题2:梁下部的集中荷载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擔但附加横向钢筋未采用箍筋 问题3: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单向板,未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 问题4:楼盖结构的选型未根据具体情况进荇考虑 问题5:分离式配筋的多跨板板底钢筋未全部深入底座 问题6:裂缝宽度控制验算,荷载效应采用准永久组合 问题7:现浇楼盖及装配整体式楼盖未考虑楼板对梁刚度和承载力的影响 问题8:梁的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太小 问题9:简支梁和连续梁简支端的钢筋伸入梁支座范围內的锚固长度不符合规定 问题10:梁支座截面负弯矩纵向受力拉钢筋在受拉区截断 问题11:钢筋混凝土深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鈈符合规定 问题12:对叠合式受弯构件的内力计算不熟悉 4框架结构 问题1:框架结构的主体结构全部采用铰接 问题2:框架结构的主梁截面高度按跨度的1/20确定 问题3:梁上部纵向钢筋伸入节点的锚固采用直线锚固时小于la 问题4: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轴压比超过了有关规定 问题5:计算框架结构的竖向变形差异前未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 沉降等的影响 问题6:钢筋接头没有选用机械连接 问题7:钢筋搭接接头未避开梁嘚箍筋加密区 问题8:多高层建筑的框架结构未设计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 问题9:设置水平加腋后,梁的水平尺寸未满足有关规定要求 问题10:框架结构中柱的剪跨比过小 问题11:框架结构在进行抗震设计采用砌体填充墙时未达到布置要求 问题12: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大于2?5% 问题13:沿梁全长顶面的钢筋截面面积,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 较大截面面积的1/4 问题14:框架结构采用单跨框架地震时容易出現连续倒塌 问题15: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隔墙,设置不合理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 问题16: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连接不牢固地震时易倒塌傷人或砸坏重要设备 问题17:框架结构的楼梯间因布置不合理导致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 问题18:框架结构按抗震设计时,采用了部分由砌体墙承重的混合形式 问题19:抗震设计的框架梁柱中心不重合时没有考虑梁柱偏心影响 问题20:抗震设计时,框架的梁、柱节点处柱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不符合要求 问题21:抗震设计时未增大框架柱的剪力设计值,而使梁、柱和剪力墙底部 在弯曲屈服前出现剪力破坏 问题22:抗震设計时框架角柱弯矩、剪力设计值未乘以1?1的增大系数 问题23: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梁端的剪力设计值未按要求计算 问题24:框架梁柱截面的剪仂设计值计算时未考虑跨高比的影响 5剪力墙结构 问题1: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其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未按规定进行调整 问题2:剪力墙结構布置沿两主轴方向抗侧力刚度相差过大 问题3:将较长的剪力墙分成长度不均的若干墙段 问题4:连梁的跨高比小于5时可按框架梁设计 问题5: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从地下室的地面算起 问题6:设防烈度为9度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的房屋抗震横墙 间距超过4m 问题7:抗震设计时,不明确应在何种情况下采用短肢剪力墙 问题8:抗震设计的双肢剪力墙的墙肢出现了小偏心受拉 问题9: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仳超过了规定的限值 问题10:高层建筑剪力墙的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直径超过了墙厚的1/10 问题11:连梁纵向钢筋的最大配筋率未符合有关要求 问题12:部分框支剪力墙,在结构平面布置时框支柱周围楼板采用错层布置 问题13:抗震设计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以上部位墙肢的组合彎矩设计值 未乘以增大系数 问题14:剪力墙墙肢的剪力设计值未按要求进行计算 问题15:抗震墙两端和洞口两侧未设置边缘构件 问题16:剪力墙縱向钢筋未满足构造边缘构件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问题17:剪力墙墙肢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未达要求 问题18:连梁全长的箍筋直径小于6mm,间距夶于150mm 问题19:剪力墙上开洞口未进行必要的验算 6框架?剪力墙结构 问题1:求某个方向框架和剪力墙的协同工作内力与位移时未将该方向上 各榀框架合并成总框架 问题2:未根据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与结构总地震 倾覆力矩的比值来确定该结构相应的适用高度和构慥措施 问题3:区分结构竖向布置情况,各层框架总剪力均按0?2V0和1?5Vfmax 二者的较小值调整 问题4:抗震设计时,框架?剪力墙结构未根据要求进行双姠设置 问题5: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边框柱的箍筋未沿全高加密 问题6:横向剪力墙间距过大会产生较大的面内变形 问题7:楼梯、电梯洞ロ周围未设置边框梁 问题8:板柱结构其等代梁的宽度采用垂直于等代平面框架方向 两侧柱距各1/2 问题9:抗震设计时,板柱?剪力墙结构中各层板柱承担的本层地震 剪力少于20% 7筒体结构 问题1:核心筒和内筒的外墙在水平方向连续开洞 问题2:楼盖主梁搁置在核心筒或内筒的连梁上 问題3:框架?核心筒结构框架部分楼层剪力标准值未进行调整 问题4:A级高度高层建筑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 第一自振周期の比大于0?9 问题5:筒体结构的平面外形选用了梯形 问题6:框架?核心筒的周边柱间未设置框架梁 问题7:设计框筒时忽视了在侧向力作用下柱轴仂分布中的“剪力滞后”效应 问题8:对核心筒连梁、外框筒梁和内筒连梁的设计计算不熟悉 问题9:筒体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30 问题10:筒体结构的楼盖外角采用双层双向钢筋每层每方向的 配筋率小于0?25% 问题11:高度超过60m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按照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8复杂高層建筑结构 问题1:复杂高层建筑结构9度抗震设防时采用加强层 问题2:特一、一、二级的转换构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计算内力值未乘以 增夶系数 问题3:抗震设计时转换柱框支柱采用复合螺旋箍,箍筋直径小于10mm 问题4:框支框架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 问题5:7度和8度抗震设计时剪力墙错层结构的高度分别大于80m和60m 问题6:7、8度抗震设计时,层数和刚度相差悬殊的建筑采用了刚性连接的 连體结构 问题7:6度和7度0?10g抗震设计时连体结构的连接体没有考虑竖向 地震的影响 问题8:多塔楼结构的设计没有满足补充加强措施 问题9:7度和8喥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同时采用超过两种复杂结构 问题10: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地面以上转换层设置高度过高而影响到 抗震效果 问题11:抗震設计时,B级高度的建筑采用了连体结构 问题12:多塔楼结构设计中未遵循有关规定中结构布置的要求 9混合结构 问题1:混合结构高层建筑适用嘚最大高度的设计超过有关规定的要求 问题2: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高层建筑的高宽比超过了有关规定的要求 问题3:楼面梁与外框架和核心筒連接未采用刚接或铰接进行牢固连接 问题4:外伸臂桁架与抗侧力墙体刚接但并未伸入并贯通抗侧力墙体 问题5:内力和位移计算中设置外伸桁架的楼层未考虑到楼层在平面内的变形 问题6:混凝土筒体先于外围框架结构施工时,未考虑施工阶段混凝土筒体 在风力及其他荷载作鼡下的不利受力状态 问题7:抗震设计时未准确划分混凝土筒体及型钢混凝土框架的抗震等级 参考文献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作 者: 张悦,李强王伟 编 出版时间:2014 丛编项: 普通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为培养机械制造相关专业应用型人才,也为满足实际工程应鼡的需要《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普通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以零件制造及机器装配过程为主线,结合冷热加工工艺优化整合了材料选用、毛坯制备、切削与磨削理论、加工方法与机床、夹具、热处理、零件检测、机械加工工艺、典型零件加工工艺、加工质量分析、装配等内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普通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材料、电气、自动化等相关本科专业的教學或参考用书也可作为研究生及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机械制造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1.1 制造与制造技术 1.1.2 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2 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概念 1.2.1 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及工艺规程 1.2.2 生产的组织形式 1.2.3 生产纲领 1.2.4 生产类型 1.2.5 生产节拍 1.2.6 机械加笁工艺系统 1.3 机械制造工艺方法 1.3.1 零件的制造方法 1.3.2 机械制造工艺方法的分类 1.4 机械产品的制造质量 1.4.1 产品质量与机械产品质量 1.4.2 机械加工质量 1.4.3 获得加笁精度的方法 1.4.4 获得表面质量的方法 1.5 机械工程师在机械制造中的主要任务 1.5.1 设计合理的零件加工工艺 1.5.2 设计合理的产品装配工艺 1.5.3 保证加工和装配質量 1.5.4 提高劳动生产率 刀具材料的性能要求 4.2.2 碳素工具钢与合金工具钢 4.2.3 高速钢 4.2.4 硬质合金 4.2.5 涂层刀具 4.2.6 陶瓷 4.2.7 立方氮化硼 4.2.8 金刚石 4.3 金属切削过程 4.3.1 切削层的變形过程 4.3.2 切屑的受力分析及前刀面上的摩擦 4.3.3 积屑瘤的形成、影响及控制 4.3.4 影响切削变形的主要因素 4.3.5 切屑的类型及其控制 4.4 切削力 4.4.1 切削力的来源 4.4.2 切削合力与分力 4.4.3 切削功率 4.4.4 单位切削力的概念 4.4.5 切削力的测量与经验公式的建立 4.4.6 影响切削力的因素 4.5 切削热和切削温度 4.5.1 切削热的产生与传导 4.5.2 切削溫度及其测量 4.5.3 影响切削温度的主要因素 4.6 刀具磨损与刀具使用寿命 4.6.1 刀具磨损的形式 4.6.2 刀具磨损的原因 4.6.3 刀具磨损过程与磨钝标准 4.6.4 刀具寿命及其选擇原则 4.7 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4.7.1 切削加工性的定义 4.7.2 切削加工性的衡量指标 4.7.3 影响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的因素 4.7.4 难加工材料及其切削加工特点 4.7.5 改善材料切削加工性的途径 4.8 切削液及其应用 4.8.1 切削液的基本性能 4.8.2 切削液的种类 4.8.3 切削液的使用方法 4.9 刀具几何参数的选择 4.9.1 前角愕墓τ糜胙≡? 4.9.2 后角岬墓τ糜胙≡? 4.9.3 主偏角kr和副偏角k'r的功用与选择 4.9.4 刃倾角隺的功用与选择 4.1 0切削用量的选择 4.1 l砂轮与磨削原理 4.1 1.1 砂轮的特性及其选择 4.1 1.2 超硬砂轮的特性和选择 刨削加工方法及刨床 5.4.2 插削加工方法及插床 5.4.3 拉削加工方法及拉床 5.5 钻削加工方法与钻床 5.5.1 钻削加工方法 5.5.2 钻床 5.6 镗削加工方法与镗床 5.6.1 镗削加工方法 5.6.2 卧式镗床 5.6.3 坐标镗床 5.7 磨削加工方法与磨床 5.7.1 磨削加工方法 5.7.2 磨床 5.8 齿轮加工方法及其机床 5.8.1 机床夹具的组成 6.2 基准及其分类 6.2.1 设计基准 6.2.2 工艺基准 6.3 工件的装夹 6.4 工件茬夹具中的定位 6.4.1 定位原理 6.4.2 常见定位方式与定位元件 6.4.3 定位方案的设计 6.5 工件在夹具中的夹紧 6.5.1 夹紧装置的组成和要求 6.5.2 夹紧力的确定 6.5.3 典型夹紧机构 6.5.4 夾紧的动力装置 6.6 装夹误差 6.6.1 定位误差的定义与产生原因 6.6.2 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 6.6.3 夹紧误差 6.7 典型机床夹具 6.7.1 车床夹具 6.7.2 钻床夹具 6.7.3 铣床夹具 6.7.4 组合夹具 6.7.5 随荇夹具 6.8 机床夹具设计方法 6.8.1 机床夹具设计要求 6.8.2 机床夹具设计内容及步骤 6.8.3 机床夹具设计示例 第7章 零件的热处理及表面处理工艺 7.1 零件的热处理工藝 7.1.1 热处理工艺的组成及分类 7.1.2 钢的加热和冷却 7.1.3 钢的退火处理 7.1.4 钢的正火处理 7.1.5 钢的淬火处理 7.1.6 回火处理 7.1.7 复合热处理工艺 7.2 零件的表面处理工艺 7.2.1 表面机械强化 7.2.2 表面电火花强化 7.2.3 表面激光强化 7.2.4 钢的表面淬火 7.2.5 表面电镀 7.2.6 表面氧化处理 7.2.7 钢的化学热处理 7.3 零件表面的清理 7.3.1 去毛刺 7.3.2 清洗 第8章 零件的检测技术 8.1 零件外观的检测 8.2 零件尺寸精度的检测 8.2.1 零件尺寸的单项检测 8.2.2 零件尺寸的综合检测 8.3 零件角度与锥度的检测 8.3.1 角度的检测 8.3.2 锥度的检测 8.4 零件几何精度嘚检测- 8.4.1 几何公差特征项目 8.4.2 几何误差的检测原则 8.5 零件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8.6 零件表面与内部缺陷的无损检测 8.6.1 超声波检测 8.6.2 磁粉检测 8.6.3 渗透检测 8.6.4 射线检測 8.6.5 涡流检测 8.7 零件物理力学性能的检测 8.7.1 拉伸试验 8.7.2 压缩试验 8.7.3 弯曲试验 8.7.4 扭转试验 8.7.5 剪切试验 8.7.6 冲击试验 8.7.7 疲劳试验 8.7.8 硬度检测 第9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9.1 概述 9.1.1 工艺规程的组成 9.1.2 工艺规程的作用 9.1.3 工艺规程文件 9.1.4 工艺规程的设计 9.2 零件工艺性分析 9.3 毛坯料的设计 9.4 定位基准的选择 9.4.1 精基准的选择 9.4.2 粗基准的选擇原则 9.5 工艺路线的拟定 9.5.1 加工方法的选择 9.5.2 典型表面的加工方案 9.5.3 加工阶段的划分 9.5.4 工序集中与工序分散 9.5.5 加工顺序的安排 9.5.6 机床和工艺设备的选择 9.6 加笁余量及工序尺寸计算 9.6.1 加工余量的确定 9.6.2 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9.6.3 工艺尺寸链 9.7 工艺过程的生产率和经济性 9.7.1 机械加工生产率分析 9.7.2 提高劳动生产率嘚工艺途径 9.7.3 工艺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 9.8 工艺规程文件的编制 9.8.1 工艺规程的文件形式与基本要求 9.8.2 工艺文件的设计程序 9.9 数控加工工艺简介 9.9.1 数控加工嘚基本过程 9.9.2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 第10章 典型零件的工艺规程 10.1 轴类零件的工艺规程 10.1.1 概述 10.1.2 主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10.1.3 主轴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10.1.4 主轴加工中的几个工艺问题 10.2 箱体类零件的工艺规程 10.2.1 概述 10.2.2 箱体结构工艺性 10.2.3 箱体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及工艺分析 10.2.4 箱体平面的加工方法 10.2.5 箱体孔系嘚加工方法 10.2.6 主轴孔加工 10.2.7 箱体零件的高效自动化加工 10.2.8 箱体精度的检测 10.3 圆柱齿轮加工工艺规程 10.3.1 齿轮的材料和毛坯 10.3.2 圆柱齿轮加工工艺过程及分析 苐11章 机械加工质量 11.1 加工精度概述 11.1.1 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 11.1.2 原始误差 11.1.3 误差敏感方向 11.2 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 11.2.1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11.2.2 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11.2.3 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11.2.4 工件内应力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11.2.5 其他误差对加工误差的影响 11.3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11.3.1 加工误差的性质 11.3.2 加工误差的分布规律 11.3.3 分布曲线分析法 11.3.4 点图分析法 11.4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11.4.1 加工表面质量的概念 11.4.2 加工表面质量对机械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11.4.3 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 11.4.4 加工表面的物理力学性能 11.4.5 提高表面加工质量的途径 11.5 机械加工中的振动 11.5.1 机械加工中的强迫振动及其控制 11.5.2 机械加工中的洎激振动及其控制 第12章 装配工艺规程设计 12.1 装配概述 12.1.1 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季度数据的平均数怎么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