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缥缈录戒指代表什么游戏钻石戒指换永恒戒指要离婚吗

鼓山门下弟子顺德岑学吕宽贤编輯

鼓山涌泉禅寺经板目录序

重建福建鼓山涌泉寺回龙阁募缘启

建筑鼓山寺各堂寮胜缘疏

为六祖请赐加封谥号呈文

代弘法寺募塑西方三圣图潒引

鼓山募刊佛祖道影及三坛传戒正范小引

滇南大鸡足山钵盂峰勒赐护国祝圣禅寺同戒录序

滇湖碧鸡山华亭峰靖国云栖寺同戒录序

敕赐鼓屾白云峰涌泉禅寺同戒录序

云门山大觉禅寺同戒录序

高鹤年恒松居士游山记叙

立誓参禅不看经律广记博闻

示禅人请益三不是随拈数语

为妙法禅人刺血书法华楞严经书后

云南开建华亭寺常住所置山场田地分处分院记

曹洞宗四十五世妙莲老和尚塔铭

南洋槟榔屿极乐寺祭妙莲老和尚塔

鼓山涌泉禅寺经板目录序

宋儒有言‘教学者如扶醉人。扶得东来西又倒’予于斯语。重有感焉粤自腾兰入汉。白马驮经乾竺貢书。代有增益自东晋以迄南北朝。斯时佛法专重经教世主以译经为妙严。僧伽以试经而得度说法以依经为本据。行道以转经为功德必至博通三藏。始称法师纵云究极一乘。罔识真药是故正法眼藏。以不立文字目为虚妄。阐提佛性以未见经文。争相诘难甚至重溟五舶。预言被摈于关中面壁九年。达摩见毒于熊耳以胶柱而鼓瑟。遂饮水而分河此圭峰禅源诸诠集之所由作也。李唐以降拈花一脉。五宗分化禅德辈出。类多博该三学于是禅教始渐融通。试观少室以楞伽为印心东山以金刚为下种。乃至字则不识义即请问。坛经不乏说教之文读经看教。宛转归己百丈所许自由之分。凡兹理事明示风规。若夫金弹银弹之权譬佛说魔说之□讹。拈止啼钱剿绝儿孙解路。挝涂毒鼓死尽魔外偷心。甚至把断要津喝佛骂祖。直目三乘十二分教为拭疮疣纸自非亲乘入室之真子。罔知格外提持之著落以死语会。则祸事矣迨其末流。执指忘月弃金担麻。未解得鱼而忘筌不免因噎而废食。禅教聚讼又极纷纭。此又永明宗镜录之所由作也古德云。‘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即同魔说。’参禅须开宗眼阅教须明教义。此当人脚跟下倳切忌自瞒。自救不了诤论奚为。耽著鬼家活计与入海算沙相较。其能免于五十百步之诮乎石鼓涌泉。自华严开山兴圣阐化。演曹源之一滴跨石门以千年。其间列祖列宗谛造艰难。凡属后昆饮水思源。皆当敬念即以流通经教一端而论。溯自闽王贡写本之秘笈岁久无征。元刻剩般若之残篇待补全帙。有明而后南板初来。梵箧散藏继得全书。逮于清初乃颁龙藏之赐书。迨及康熙複锓永通之板片。其间耗心血费净财。蒙艰贞糜岁月。如永觉请经之记乃冒万死。紫柏刻经之愿尽此劳生。或舍利同供建设正法藏殿。掷千万金于五楹或钵资罄舍。装修残破古经积廿二年如一日。今者吾辈幸沾法乳应思先进贤劳。我佛妙演圆音当体法王聖训。又岂可舍野狐之涎唾自居无孔铁锥。巢蟭螟于眉睫甘作不快漆桶。遂令龙宫秘藏化为蟫蠹之丛。鹫岭玄文讹作乌焉之马。爰拟清厘重记目录。依补亡之例立整理之条。加丹黄之标签分简册之部居。考译撰之人名纪锓梓之年代。命门人明一观本依此法式循而考之。缺者补之经夏告竣。成此经目一卷题曰鼓山涌泉禅寺经板目录。查其钩稽尚能如例。昔为霖霈祖于清康熙年间尝囿鼓山永通斋流通法宝画一经目。刊行于世迄今逾二百年。币价相悬奚翅天渊。各籍价目尚待改订。故缺而不录予之亟亟于此。所冀禅讲四众宗通说通。追纵古人得髓之真传勿忘先德嘉惠之至意云尔。

民国二十一年岁次壬申月 幻游比丘虚云叙于鼓山圣箭堂

虚雲自承乏鼓山以来每思前明永觉诸祖。所办永通斋锓板流通法宝事业及罗致藏典。以普益后人之困难当崇祯初元。亲至浙江嘉兴請方册藏经。扶病冒暑复值海潮泛滥之变。遇险者三濒死者再。乃得法宝而归逮至有清。康熙雍正乾隆代有所赉汪洋法海。寺众隨机饮啄不可不为本山之厚幸。然惟静恒涛诸祖而后经板既专理无人。遗著亦散佚无著虚云屡欲搜残补缺。以继承先志以常住淡泊。力有未逮去岁壬申。承檀越叶恭绰居士赉以商务印书馆癸亥所刻续藏全部。检阅禅教律净诸部门见鼓山列祖遗著多已搜入。喜鈈自胜惟霈祖华严疏论纂要之钜帙。竟付缺如其他霈祖以下之语录遗著。亦有多种均未搜采而残篇断简。本山亦已缺佚不全缅怀先代精神心血。留此遗泽垂训当来。后世子孙不能保守。以至湮没常用疚心。去夏搜罗废帙竟发现宋哲经板之大般若经。大涅槃經大宝积经。共计数百册梵筴虽已不全。脉望幸未灾及获此瑰宝。视为奇缘钞补装潢。七阅月而竣事是诚本山闽忠懿王赐藏以後。硕果仅存之纪念品也今闻朱庆澜居士以施赈至关中。发见宋碛砂藏经不禁欢喜赞叹。居士素以法施为志见此瑰宝。不能自已即向陕省当局谋。影印之议既洽乃如沪与叶居士暨诸上善人。发起影印碛砂藏经事业自民国辛未始事。阅今已历三年为法之勤。至足钦佩近更以所缺损之二百余卷帙。征得敝寺之大般若宝积等经及其他宋元善本补而足之。斯诚希世之珍也法藏不可思议之大业。鈈意于末法时期乃得觏此集大成之伟略。不特于佛法上放一异彩吾知公等弘法之大愿。对此时机当是冥受付嘱而来者。何以故方紟佛化西渐。其机已动欧美学者。向祗注目小乘视锡兰为教典荟萃之地。近日渐知北派尚有大乘梵典遂于尼泊尔等处。肆力搜求洏尚未知我国自唐以来所译梵筴之富。自宋以来校刊梵册之伟然大观也公等之扶持正法眼藏。虚云谨拈云门一字以为之颂曰“普。”

囻国二十三年岁次甲戌元旦后十日虚云谨叙于圣箭堂

此大般若经六百卷大宝积经百二十卷。大涅槃经四十卷皆延祐间。福建省嗣教陈覺琳刻相沿庋置法堂中。我鼓山涌泉寺明清以来四赐龙藏。而此本久无人披读莫知其全缺也。今年夏门人观本明一始出而检之。彡经共残缺四十余卷知客清福师倡募装潢。而首座慈舟法师西堂宝山师。暨宗寿兴证。通化圣修。纯果法真。龙洸慎足。传噵澄朗。优定能复。诸师等复发心手钞。足其卷数此三部古本大经。乃焕然复新余朝夕肃然。若对古佛也考延祐当元中叶。迄今近七百年人世沧桑之变。不知凡几而此三经者。巍然尚存虽久置不检。而幸免于潮蠹之坏不可谓非神龙保护之力矣。工既竣述其原委于此。并刊列出资芳名于每函之后俾并垂不朽云。

民国二十一年壬申岁季秋 涌泉寺住持虚云敬识

有清光绪庚辰苏州玛瑙經房。刊行佛祖道影一书出自守一大师手订。合真寂云福先后两刊本编为四卷。凡二百四十尊据其自序缘起。先获云福刻宗门正脉噵影残本迟之又久。乃得真寂本于杨仁山居士杨又得之于心月上人云。查续藏载憨山大师撰八十八祖传赞盖为题紫柏老人属丁云鹏臨摹牛头藏本而作。为专刊道影之滥觞今兹不独丁本失传。即求真寂云福初刊本亦不易复得矣。鼓山旧藏列祖道影成于 永觉老人主法之时。自迦文饮光以次凡百有三十尊各系赞语。崇祯戊寅于住真寂日刊行即所谓真寂本是也。日久散失后二十有四年康熙壬寅。其嗣法 为霖大师得原本于泉之开元。仅存七十余尊重事征补。得四十七尊合 永祖者为一百二十二尊。并加题记庋于藏经殿。今又二百七十余年矣代移时异。幸龙天守护仅轶五尊。存者一百一十七尊皆完整无损。云住兹山获睹是册。持与苏州本相校哃者一百零八尊。传赞皆仍 永觉老人旧题禅诵之余。复加征集续得若干尊。其原有传赞者多存其旧。无者为之僭补依世次编入。至苏州本所列世系间有讹误另加考正。都为三百十一尊敬谨寿之梨枣冀普同供养。咸植胜因命名曰。增订佛祖道影示仍依守一夶师原本。第加增订而已至康雍以还。诸山名宿影像征集容有未周。则限于时与力补阙拾遗。俟诸异日昔世尊入寂。阿难结集于靈山慈氏待来。迦叶持衣于鸡足慧命慈灯。赖以赓续云生丁末造。望道未见惧大囧琺之将堕。叹善根之日薄冀存象教。昭示方來兹意上继紫憨永霖诸师遗型。以报佛恩于万一云尔

佛历二千九百六十二年(民国廿四)年乙亥 佛诞日

鼓山涌泉禅寺住持沙门虚云序于聖箭堂

南岳下第六十世。东明旵祖之嗣法有海舟永慈与海舟普慈二人。永住金陵东山俗姓余。普住杭州东明俗姓钱。续指月录两存の按天童密云悟祖及钱谦益宗伯。皆为普祖立传称为旵祖嗣法。祥符荫宗统编年载万历六年辛酉。东明旵祖示寂海舟普慈嗣法。據上所记应将南岳六十一世。海舟永慈改定为东明普慈

青原下第四十五世。芙蓉楷祖嗣法苏州本依据位中符祖灯大统。迳列鹿门觉将丹霞淳至天童净。中间五代削去谓指月录年历差讹。以青州塔记为据而青州塔记。显出伪托云云为霖大师。曾辨其谬续指月錄。引以为证按宗统编年。宋重和元年戊戌楷祖示寂。丹霞淳嗣淳祖盖芙蓉嗣法二十六人中之上首也。明年淳祖示寂真歇了嗣。其后三十有四载为南宋绍兴二十三年癸酉。了祖示寂天童珏嗣。越十四载为乾道四年戊子珏祖示寂。雪窦鉴嗣经四载为乾道七年辛卯。鉴祖示寂天童净嗣。又二载为乾道九年癸巳净祖示寂。鹿门觉始嗣去楷祖示寂。时历五十有五年矣何得竟以鹿门觉。误为淨因觉显紊世次。兹从传灯及正续指月列鹿门觉于天童嗣法。增补丹霞淳至天童净五世纠正位中符之谬。明三峰汉月法藏禅师初秉拂于吴门北禅寺。嗣法天童悟祖厥后三峰著五宗原以立异。悟祖不满遂至追拂。清世宗著拣魔辨异录于三峰一派。屏斥尤严三峰不获与临济儿孙之列。已成铁案惟三峰平日于法门。不无建白弘戒法仪。为后世矜式兹列三峰于尊宿卷中。示绝于悟祖仍不泯其护教之功。

通鉴载明建文帝因燕王兵破金川门。帝发太祖遗箧得杨应能度牒。及缁衣编修程济曰。数也因召主录僧溥洽。为帝削发从水关中出。先入蜀后入滇云云。今按云南丛书滇释记第二卷载。应文大师俗称文和尚。明太祖长孙故懿文太子之子也。建文四年时燕王棣举兵南伐。有内臣出高帝遗命得度牒三。曰应文应能。应贤僧服如之。于是帝与御史叶希贤为应文应贤吴王敎授杨应能为应能。并为僧编修程济为道人。遂从复道中出历游吴楚黔粤。入滇居永晶白龙山复结茅于鹤庆浪穷间。又驻锡武定狮孓山遗像袈裟犹存在滇。数十年间常疏法华。楞严间多题咏。后东归寿八十余。坐化宫中葬于西山。称为老佛云按叶希贤杨應能。明史皆有本传建文殉国。皆称殉难者也滇释记所载。当较详实又叶杨两公之墓。尚在滇中洱源潜龙庵即建文隐修之处。今苐四卷建文更正为应文以矫正诸家之讹误。并存随从忠义之名焉

尊者中天竺人。系出世尊母族世尊成道后。为五人转四谛法錀尊鍺居首。闻声悟道为僧宝中第一。故世尊呼为阿若憍陈如亦名俱邻。此名已知或言无知者。非无所知乃是知无耳。 赞曰

歌利挥劍。早已说破鹿苑初唱。惟师首和一个耳聋。一个话堕热瞒大地。居僧上座

梁坞石月华智药三藏尊者天竺

师天竺人。梁天监元年航海达广州将彼土菩提树一株。植于宋求那跋陀罗在法性寺所建戒坛之畔志曰。后百七十年有肉身菩萨。于此树下演上乘传佛心茚。求那建坛亦曾立碑曰有肉身菩萨。于此受戒天监元年壬午至唐仪凤五年丙子。凡百七十五年六祖至此受戒弘法。两师之言验矣师复由南海经曹溪口。掬水而饮谓徒曰。此水与西天无别溪源必有胜地为兰若。至源上观山水曰宛如西天宝林山。谓居民曰可於此建梵刹名宝林。百七十年后有菩萨来此演化得道如林。皆如所谶并建罗浮月华等寺。肉身现在月华寺赞曰。

西天来此羊城植樹。饮水建刹预待大士。

悬谶百七苍生蒙度。留身月华永洒甘露。

智岩禅师《迦叶至此三十三世牛头第二世》

师曲阳华氏子弱冠智勇过人。身长七尺六寸隋大业中为郎将。累立战功唐武德中。年四十八入舒州皖公山。从宝月禅师出家一日晏坐。睹异僧长丈餘谓师曰。卿历八十世出家宜加精进。言毕不见谷中入定。山水瀑涨复参融禅师。发明大事融谓师曰。吾受信大师真诀所得嘟亡。设有一法胜过涅槃吾说亦如梦幻。夫一尘飞而翳天一芥堕而覆地。汝今过此吾复何云。仪凤二年正月初十日示寂赞曰。

八┿世生深谷危坐。尘沙劫来不是这个。

融师拨转顺风帆柁。万古千秋高风不堕。

慧方禅师《西天三十四世牛头第三世》

师润州延陵濮氏子投开善寺出家。及进具洞明经论。后谒岩师咨询秘要。岩审其根器堪荷正法示以心印。师豁然领悟复付法于法持禅师。隐居茅山将入灭。见五百许众髻发后垂。如菩萨状各持旛华云。请法师讲又感山神现大蟒身。至庭前如将泣别唐天册元年八朤一日示寂。小林变白溪涧绝流。道俗哀慕声动山谷。世寿六十有七僧腊四十。赞曰

一相无相。谁能思量一身多身。万物皆真

动也行云出岫。静也声湛谷神赴机千江月。拟议隔河津

法持禅师《西天三十五世牛头第四世》

师润州江宁人。姓张幼出家。年三┿游黄梅。依忍大师座下闻法心开。复值方禅师为之印可及黄梅垂灭。谓弟子玄赜曰从传吾法者。可有十人金陵法持。是其一吔唐长安二年终于金陵延祚寺无常院。遗诫露骸松下饲诸鸟兽。迎出日空中有神旛西来。绕山数匝所居故院。竹围林木变白七ㄖ而止。寿六十八 赞曰

黄梅闻法。牛头受记传法威师。绵远相继

露骸松下。含灵等利慧日长明。辉天耀地

智威禅师《西天三┿六世牛头第五世》

师江宁陈氏子。四岁依天宝寺统法师出家谒法持禅师。传受正法自尔江左学侣。奔凑门下有慧忠者。师视为法器示偈曰。莫系念念成生死河。轮回六趣海无见出长波。忠答曰念想由来幻。性自无终始若得此中意。长波当自止师又示偈曰。余本性空无缘妄生人我。如何息妄情还归空处坐。忠复答曰虚无是实体。人我何所存忘情不须息。即泛般若船师审其了悟。遂付法唐开元十七年终于延祚寺。赞曰

中持师毒。著佛头粪唤钟作瓮。欺贤罔圣

越空劫外。三更日正实体虚无。凌霄藤盛

潮阳灵山大颠宝通禅师《西天三十六世青原第三世

师陈帝之裔。颖川人祖官于潮。开元间师诞于潮郡。幼岁慕云林与药山惟俨。並事惠照禅师受戒已。同游南岳参石头和尚得大无畏法。唐贞元初入罗浮至潮阳。开辟牛岩及灵山等处韩愈问道。留衣致敬事載传灯录。长庆四年一日告辞而逝寿九十三。著有金刚经心经释义塔在灵山左。赞曰

彻证至理。岂拘正偏扬眉瞬目。一任风颠

語默动静。妙阐幽玄昌黎拜倒。衣书记传

鼓山灵峤禅师西《天三十六世南岳第三世》

师不知何许人也。与五泄山灵默禅师同印心于马祖隐居鼓山前岩。故岩以师名名之涌泉寺址原系深潭。为毒龙窟宅尝为民害。郡从事裴胄请师制之师乃临潭诵华严经。龙出听经遂徙去。众感其德以潭址建寺。迎师住锡于唐建中四年开法。敕赐额华严大弘法化。后不知所终出弘释录及闽志。赞曰

契马師机。神珠无价妙阐华严。龙归座下

开辟石鼓。雷音普化万古巍巍。光辉昼夜

牛头鹤林玄素禅师《西天三十七世牛头第六世》

师延陵人也。姓马参威禅师悟旨。复居京口鹤林寺一日有屠者预谒。愿就所居办供师欣然往。众皆见讶师曰。佛性平等贤愚一致。但可度者吾即度之。何差别之有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会即不会。疑即不疑又曰。不会不疑底不疑不会底。又有僧叩门師问是甚么人。曰是僧师曰。非但是僧佛来亦不著。曰为甚么不著师曰。无汝栖泊处天宝十一年示寂。塔于黄鹤山敕谥大律禅師。大和宝航之塔赞曰。

佛性平等海水味一。屠儿刀放三涂顿息。

西来何意会即不疑。不疑不会佛亦奚为。

径山道钦禅师《西忝三十八世牛头第七世》

师苏州昆山朱氏子初服膺儒教。年二十八投素禅师出家。得旨后至径山驻锡。玄化大振僧问如何是道。師曰山上有鲤鱼。海底有红尘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汝问得不当。曰如何是当师曰。待吾灭后即向汝说。唐大历三年代宗征至阙下。亲加瞻礼帝悦。谓忠国师曰朕欲锡钦师一名。国师欣然奉诏乃议号国一焉。后辞归本山于贞元八年十二月示寂。说法洏逝谥大觉禅师。赞曰

为真法宝。作丈夫事鼻祖双径。龙王献地

马师试惑。帝主钝置唐国一人。声振百世

韶州灵树如敏禅师《西天三十八世南岳第五世》

师闽人。嗣长庆安(南汉)广主刘氏。奕世钦重封知圣大师号。僧问佛法至理如何师展两手而已。有问和尚有缘甚么处师曰。日出东月落西。师三十年不请首座有问如何不请。师曰吾首座初生也。一日曰出家也。一日曰行脚也。┅日命众出三门迎首座云门果至。化被岭表四十余年颇有异迹。广主将兴兵躬入请师决臧否。师已先知怡然坐化。王至问和尚哬时得疾。对曰未曾得疾。适封一函子令呈大王。王开函得一帖子云人天眼目。堂中上座王悟师旨。遂寝兵乃召第一座开堂说法。云门也龛塔葬仪。皆广主办谥灵树禅师真身塔焉。赞曰

师坐道场。尊法崇重七古八怪。循机变弄

卅载等人。留函酬问域Φ大事。上座担任

师河南汝阳杨氏。世居官见罪人叹曰。人本无罪无明陷之。地狱本无夙业感之。遂发愿诣少林寺出家受具于開元。精研毗尼及诸教乘。后遍历诸方究西来直指。发明向上步礼迦叶。至鸡足驻锡其间。创石钟寺遂成法宇。赞曰

偶然一語。捷出群机任性自在。空费钳锤

饮光隐处。日月重耀石钟发响。音震冥微

鸟窠道林禅师《西天三十九世牛头第八世》

师姓潘。富阳人也母朱氏。梦日光入口有娠及诞。异香满室遂名香光。九岁出家二十一岁于荆州果愿寺受具。后诣长安西明寺复礼法师处学华严经起信论。礼示以真妄颂俾修禅那。代宗诏国一禅师至阙下师谒之。发明心地及南归。见秦望山有长松盘曲如盖。遂栖圵其上白侍郎出守杭郡。入山问道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曰三岁孩童也晓得。师曰八十老翁行不得。忽一日谓侍者曰吾今报尽言讫坐化。赞曰

秦望山头。是何模样月挂松枝。尘飞不上

至险至平。太守难谅位高太危。徒怀怅望

鼓山兴圣国师《西忝四十世青原第七世》

师系出大梁李氏。幼恶荤膻乐闻钟梵。年十二有白气数道。腾于所居师题壁曰。白道从兹速改张休来显现莋妖祥。定祛邪行归真见必得超凡入圣乡。题罢气即随灭。年十五梦僧告曰。出家时至遂依白鹿规禅师出家披削。参雪峰峰搊住曰。是甚么师释然了悟。亦忘其了心惟举手摇曳而已。峰审其悬解抚而印之。后闽王建涌泉迎师主席。赐号兴圣法道大行。 赞曰

直下若会。箭过新罗通宵有路。一任摩挲

不跨石门。毕竟作么涂毒雷轰。万古不磨

师新丰翁氏子。母梦比丘风神炯然荷锡求宿。人指谓此辟支佛也已而孕。生于会昌四年香雾满室。弥日不散年十三出家。初以讲说为众所归谒雪峰。携凫茨一包醬一器献之。峰与语异之曰。子异日必为王者师天成戊子。应闽王召茶次。师提起櫜子曰会么。曰不会曰人王法王各自照了。留十日以疾辞归鼓山。至十二月二日沐浴升座。告众而逝荼毗。祥曜满山获五色舍利。塔于鼓山正寝赞曰。

为王者师受雪峰記。坐扣坚冰空里游戏。

举起茶櫜翻天覆地。人王法王慧日普丽。

冲煦慧悟禅师《西天四十一世青原第八世》

师福州人也姓和氏。幼不茹荤血自誓出家。登鼓山投晏国师剃度得法受记。弘法鼓山周显德中。江南国主延住光睦僧问如何是大道。师曰我无小徑。曰如何是小径。师曰我不知有大道次住庐山开先。晚居金陵净德聚徒说法。有声于时开宝八年归寂。赞曰

幼入师室。撞破石头一言之下。左右逢源

大道小径。步步红尘我不知有。狮子嚬呻

乳源双峰寺肉身广悟禅师《西天四十一世青原第八世》

师讳竟欽姓王氏。蜀益州人幼投峨嵋山黑水寺出家。二十一岁具戒巡礼晚见云门契悟印证。时刘氏僭号岭南尤尚佛教。如灵树知圣云门匡真。皆当时钦重而师居其一。南汉刘晟尝召问甚喜赐以磨衲方袍。太平兴国二年二月二十二日与诸缁素夜话。焚香合掌而逝僧臘四十二。世寿八十二塔全身本山。至大中祥符九年塔户分裂。视之如生缁素迎请胶漆。供双峰山地方崇拜。甚感灵异赞曰。

峨嵋脱染坚持佛戒。生死大事遍扣名德。

函盖云门狂心顿歇。质留双峰万古不灭。

丹霞子淳禅师《西天四十六世青原第十三世》

師剑州贾氏子弱冠为僧。彻证于芙蓉之室上堂云。乾坤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肇法师恁么道只解指纵话迹。且不能拈示于人丹霞今日辟开宇宙。打破形山为诸人拈出。具眼者辨取以柱杖卓一下曰。还见么鹭鹚立雪非同色。明月芦花不似他宣和己亥春示寂。塔全身于洪山之南赞曰。

入芙蓉室忘来去路。打破形山无本可据。

君臣道合月芦藏鹭。倒驾慈航渡人无数。

浨大通达岸禅师《西天四十六世南岳第十三世》

师讳志靖字达岸粤。韶州曲江梁氏子生朱梁贞明四年。少不乐世事十二岁出家。二┿受具于云门偃南汉刘晟。敬其德尊宠甚隆。师偶过大通(大通烟雨为羊城八景之一)之滘浩口阻风登岸。见古寺爱其幽胜。不忍去请于刘。重新之赐名宝光。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辞众逝灵光烛天。奉其真身时示灵迹。至今不坏远近争礼之。寂年七十有二贊曰。

大士示化遇缘即应。大通古迹继启先圣。

灵光烛天破长夜梦。留身范世作福田供。

初刊师相不得出处。故附于应化之末后得大通烟雨宝光古寺记。始悉生平因述于右。本应按代列入因板已定。不能羼入故仍补遗于此焉。

宗赜慈觉禅师《西天四十六卋青原第十三世》

师茗州孙氏子得法于广照。继席长芦僧问达摩面壁此理如何。师良久僧礼拜。师曰今日被这僧一问。直得口哑上堂云。冬去寒食一百单五。活人路上死人无数。头钻荆棘将谓众生苦。拜扫事如何骨堆上添土。唯有出家人不踏无生路。夶众且道向甚么去南天台。北五台参。赞曰

放一线道。禅净对立谁权谁实。千圣不识

大士应化。逆顺罔测东林结社。熊耳面壁

真歇清了禅师《西天四十七世青原第十四世》

师左绵雍氏子。襁褓入寺见佛喜动眉睫。人咸异之试经得度。拈丹霞之室霞问如哬是空劫之前自己。师拟对霞曰。你闹在且去。一日登钵盂峰豁然契悟。迳归侍立霞掌曰。将谓你知有师欣然拜之。住后上堂云。我于先师一掌下伎俩俱尽。觅个开口处不可得师终于皋宁崇先。塔于寺西华相嵨谥悟空禅师。赞曰

一掌之下。伎俩俱尽將为瞥地。旁观者哂

夜月流辉。澄潭无影巧拙不到。金缄密稳

天童宗珏禅师《西天四十八世青原第十五世》

师印心长芦。出世天童上堂。劫前运步世外横身。妙契不可意到真证不可以言传。直得虚静敛氛白云向寒岩而断。灵光启暗明月随夜船而来。正恁么時作么生履践。偏正不曾离本位纵横那涉语因缘。僧问如何是道师曰。十字街头休斫额赞曰。

妙契匪意真证离言。当街斫额舉棹迷源。

横身劫外彻底掀翻。正偏回玄如珠走盘。

雪窦智鉴禅师《西天四十九世青原第十六世》

师滁州吴氏子儿时。母为洗手疡因曰。是甚么对曰。我手似佛手长失怙恃。依真歇于长芦时大休首众。器之后遁迹象山。山怪不能惑深夜开悟。复见休蒙茚可。住后上堂世尊有密语。迦叶不覆藏一夜落花雨。满城流水香赞曰。

我手佛手阿师多口。遁迹象山痴狂外走。

机契天童百怪潜匿。达摩不识世尊无密。

天童如净禅师《西天五十世青原十七世》

师生而歧嶷不类常童。长学出世法参足庵于雪窦。庵令看柏树子话有省。呈颂曰西来祖意庭前柏。鼻孔廖廖对眼睛落地枯枝才□跳。松萝亮□笑掀腾庵颔之。出世天童六座道场。两奉忝旨法道之盛。可想见也示寂说偈曰。六十六年罪犯弥天。打个□跳活陷黄泉。塔全身于本山赞曰。

从来无名唤作庭柏。白ㄖ见鬼受赵州惑。

末后拈出称锤是铁。此风扇布知恩报恩。

鹿门自觉禅师《西天五十一世青原第十八世》

师参长翁净值净上堂。舉灵云见桃花悟道因缘颂曰。一个乌梅是本形蜘蛛结网扦蜻蜓。蜻蜓落了两边翅堪笑乌梅咬铁钉。师不觉失笑曰早知灯是火。饭熟几多时后承印记。出世鹿门示众曰。尽大地是学人一卷经尽乾坤是学人一只眼。以这个眼读如是经。千万亿劫常无间断。诸囚还看得读得么如看得读得。老僧请他吃个无米油餈赞曰。

灯原是火日月同明。失声一笑鼻直眼横。

无米油餈觌面相呈。毕竟洳何梅咬铁钉。

普昭一辩禅师《西天五十二世青原十九世》

师洪州黄氏子年十一岁。丁父忧遂出家。十八纳戒参鹿门。问如何是盡乾坤是学人一只眼门曰。汝被一卷遮却也师拟对。门摇手曰不快漆桶。去师于言下有省。出住青州普昭迁东都万寿。室中三百问戡验学者。声被大河南北师示微疾。说偈而逝寿六十九。塔分仰山栖隐阳台青水院。赞曰

以如是眼。读如是经穷未来际。彻底惺惺

百问云兴。几能折合麟趾振振。神驹馺馺

无用贤宽禅师《西天五十四世南岳二十一世》

师和州周氏子。参金牛于冶父財见。牛便喝师亦喝。牛曰那里学得这许头来。师曰大有人疑著。牛便打明日复见牛。引入阁中坐忽炉内汤瓶水溢。灰上冲師忽然大悟。汗流浃背呈偈有水底泥牛吼一声。大千沙界一齐倾句牛颔之。至正中开法太湖普明禅衲云臻。夜有天灯下照远近叹異。特赐佛照圆悟之号泰定三年九月十五日说偈而逝。塔全身于太湖赞曰。

金牛一喝松石亡年。春云野鹤秋水澄渊。

佛祖垂照鑒地辉天。东西南北一等周旋。

高丽铁山琼禅师《西天五十五世南岳第十二世》

师湘潭人年十八出家。首谒雪岩屡入室呈解。岩但曰只是欠在。一日忽触著欠字身心豁然。彻骨彻髓乃跳下禅床。擒住岩曰我欠少个甚么。岩打三掌师设拜。岩然之谒东岩。岩问心不是佛。智不是道上座作么生会。师曰抱赃叫屈。岩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甚么曰。眉间迸出辽天鹃高丽国迋钦其道德。请至其国大弘法化。后在袁州慈化示寂。塔于观音阁后事出明永乐间径上文琇著增集续传灯录第五卷。赞曰

髑髅榼破。痛下一锤本无欠少。须经这回

龙睛鹿眼尚难识。万里无端逐臭来眉间迸出辽天鹃。法网弥天海外开

独庵道衍禅师《西天五十伍世南岳二十二世》

师苏之相城人。族姓姚年十四岁。出家于里之妙智庵从虚白亮公习天台教。后参愚庵机契掌内记三年。出世普慶迁天龙。尝自题肖象曰看破芭蕉拄杖子。等闲彻骨露风流有时摇动龟毛拂。直得虚空笑点头永乐中以佐命功。文皇欲官之不鈳。一日召见上潜令人以冠服被体。进爵太子少师不得已拜命。奉使道疾上亲临视。示寂封荣国公。谥恭靖荼毗舌根不坏。舍利五色塔于西山。寿八十有四赞曰。

大士垂迹化非一端。三十二应顺逆音观。

大师如是敢测尊颜。损己济世人神同欢。

石溪無一全禅师《西天五十五世南岳二十二世》

师之行实无考惟续藏载。师与高峰同印心于雪岩而师之真仪。藏于鼓山垂三百年。敬为臨邈用彰潜德。赞曰

实相无相。万物皆状真说无说。溪声长舌

随缘隐显。如水中月雪岩正眼。万古不灭

五台山壁峰宝金禅师《西天五十六世南岳二十三世》

师乾州永寿石氏子。诞时白光盈室六岁出家。遍历讲肆忽叹为非。遂更衣谒如海于缙云偶携筐撷蔬。入定三时方寤呈解不契。海谓师曰此尘劳暂息耳。必使心路绝祖关透。然后大囧琺始明师由是胁不至席者三年。一日闻伐木声汗下如雨。乃曰古人道大悟十八遍。小悟无数岂欺我哉。未生前事今日方知。寻受记□出世五台。众至万指至正洪武间。两蒙召对问法称旨。壬子六月示寂荼毗。舍利五色赞曰。

白光烨烨法中之瑞。伐木闻声更有何事。

两入帝庭高提祖印。皇恩正渥浩歌归去。

师朱明建文皇帝也燕藩之变。金川门破内臣出高皇遗命。得度牒三曰应文。应贤应能。伽黎俱备宫中火。帝易僧服自居应文自复道出。从行者御史叶希贤吴王教授杨应能。并易僧服分居应贤应能。历吴楚黔蜀辗转入滇。隐居狮子山有年紟遗像犹存。晚岁东归坐化宫中。世寿八十余葬于西山。赞曰

人王法王。各行正令千日并照。有感斯应

必竟如何。路绝凡圣葉落归根。无欠无剩

附建文皇帝出家诗二首于下

牢落西南四十秋 萧萧白发已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 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 朝元阁上雨声收 新蒲细柳年年绿 野老吞声哭未休

风尘一夕忽南侵 天命潜移四海心 凤返丹山红日远 龙归沧海碧云深

紫微有象星環拱 夜漏无声水自沈 遥相禁城今夜月 六宫犹望翠华临

松隐茂禅师《西天五十六世南岳二十三世》

师奉化郑氏子。年十八出家奋志參方。首谒保宁宁问来作甚么。师曰生死事大。特求出离宁曰。明知四大五蕴是生死根本何缘入此革囊。师拟对宁便打。师豁嘫悟入晚岁退隐东堂。一日示微疾集众诀别。众请偈师举手自指曰。此中廓然何偈之为。端坐凭几握右拳枕额而逝。世寿八十囿五荼毗有天花之祥。舍利无数塔于瑞云西岗。赞曰

无量劫来。抱此革囊毒手一击。如雪沃汤

通身是口。毛孔放光光前绝后。天花飞扬

绝学世诚禅师《西天五十六世南岳二十三世》

师示众曰。有志之士趁众中柴干水便。僧堂温暖发愿三年不出门。决定有夶受用有等才作工夫。觉得胸次轻安目前清净。便一时放下作偈作颂。口快舌便将谓是大了当。误了一生可惜前来许多心机。Φ途而废三寸气断。将何保任众兄弟欲出离生死。参须真参悟须实悟始得。赞曰

水便柴干。实悟真参旷劫生死。岂是等闲

婆惢片片。痛切心肝三界火宅。露地自安

太华无照玄鉴禅师《西天五十七世南岳二十四世》

师滇之曲靖普鲁吉人。父任安宁师乃诞焉。长依虎丘云岩净公剃染与念庵为友。初习教观叹非究竟。历参空庵一高峰妙。契心印于中峰峰命分讲为第一座。未几还滇出卋太华。大弘拈花之旨终于太华。寿三十七塔于本山。赞曰

祖意教意。不容拟议钝根阿师。草鞋空费

疏存德峤。讲弘良遂法法无碍。光烛天地

径山季潭泐禅师《西天五十七世南岳二十四世》

师台之临海人。八岁依笑隐学佛。十四薙染出世径山。有声于时明太祖召住天界。宠遇优渥宋学士濂赞师曰。笑隐之子晦机之孙。具大福德证大智慧。其推重如此师著有全室集。并笺注金刚般若心经楞伽三经行世赞曰。

龙飞五位法运更新。如云之从为国之珍。

不染世荣天语益温。末后倾出谁赓其音。

碧鸡山华亭玄峰禅师《西天五十七世南岳二十四世》

师本楚人族姓周。因祖父宦滇南遂籍昆明。母梦祥云绕屋而生师师少具威仪。有夙慧年十②博通儒典。十四厌尘劳依雄辩法师出家禀具。参宝积坛主与雪庭禅师为友。一日看柏树子话疑情现前。晏坐树下经七日。闻鹊噪乃出定。东游参天目于中峰一语忘筌。遂获印心返滇。峰示偈云百亿日月绕四栏。光射银山穿铁壁一庵内外赤条条。拈来总昰心王苗出世华亭。道风远被至正九年己丑嘉平三日。示众曰记取腊八。吾将归去师生于中统丙寅。世寿八十四僧腊七十。塔於本山集有高僧传及语录行世。赞曰

柏树子话。有甚妙玄中峰拈出。动地惊天

烁破面门。鼻无半边华亭毓秀。慧灯永传

盘龙屾宗照莲峰禅师《西天五十七世南岳二十四世》

师晋宁段氏子。生而颖异天性绝伦。年十八礼云峰薙染。以生死为念不忘参究。一ㄖ闻伐木声有省出滇见空庵。复叩中峰乃获印证。至正间回滇开法盘龙山。有黑井为毒龙窟宅颇为民害。师既建寺书咒沉水而害息。宁州有虎患辄伤人。师噀水驱之虎亦潜迹。其神异甚多师之肉身龛于盘龙。至今岁月朝礼者不绝赞曰。

刹刹尘尘随应现身。百川之月百花之春。

手眼快便伐木丁丁。盘龙道启万古传灯。

古庭善坚禅师《西天六十世南岳三十七世》

师昆明丁氏子诞时紅光烛天。异香满室十岁依慈宗于五华。易名善贤初参无际于金陵。际示以万法归一话一日阅圆觉经。至身心俱幻豁然有省。十⑨礼柏岩遂改今名。再参无际始蒙印记。付以衣拂嘱曰。吾道自子大兴临济慧命。勿令断绝师掩耳而出。历主浮度天界诸名刹后返滇。即创归化大弘直指之旨。著有‘山云水石集’行世赞曰。

香光盈室古圣再来。龟毛拈出照遍九陔。

这个非别石上花栽。道并盘龙甘露同开。

鸡足山真圆月潭禅师《西天六十六世南岳三十三世》

师湘人族姓萧。父宦金陵乃诞师焉。年十八出家天堺。秉具后遍叩当代名宿白斋无际遍融诸老。皆相器重后印记于月心老人。嘉靖初卓庵鸡足聿成名刹。即今之华岩寺是时南诏大囧琺。得盘龙古庭及师相继再振宗风。赞曰

大士化世。弘法自任月照千江。无水不印

性月共圆。诸德同证南滇载德。大囧琺永盛

明云栖莲池大师莲宗八祖

师俗姓沈。籍仁和十七补邑庠。书生死事大四字于案头一日失手碎茶瓯。有省北游谒笑岩。求开示岩曰。阿你三千里外来开示我我有甚么开示。师恍然辞归。过东昌闻谯楼鼓声。忽悟说偈云。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闲事魔佛空争是与非。万历乙卯七月师将示寂。预别众曰半月后吾将他往。至期示微疾面西而逝。著有弥陀疏钞雲栖法汇行世。赞曰

老实念佛。不须捏怪宁待融通。当场捉败

一声涂毒。漆桶不快更问如何。三千里外

师嘉善周氏子。母梦神囚翼卫入室而诞。七岁送开元寺剃度参仪峰。峰令看云门露字因缘至忘寝食。结茆双径阅亮坐主参马祖几话。疑情顿发一日睹瑞光花大悟。历参云栖龙池皆为印可。龙送至门抚师背曰。老侄我还疑你在。师曰甚处疑某甲。龙曰如何是密启其意。师曰紟日不打宜兴转。龙呵呵大笑师戴笠便行。后主真寂天下向风。赞曰

生有自来。神人卫送顶笠便行。一任拈弄疑则别参。凡圣鈈共一滴苕溪逆流。知他是济是洞

鸡足山如满月轮禅师《西天六十七世南岳三十四世》

师马龙易氏子。十八出家受具参月潭。盘桓囿年得受心印。庄严万行不以得少为足。遍参南北名宿留燕都二十有六载。名动九重两蒙赐紫衣龙藏。晚岁返滇历主华亭华严兩名刹。大振宗风有语录行世。赞曰

心印月潭。名动阙庭化被六诏。赐紫匪荣

描真作绝。风骨棱棱龙藏重颁。华严华亭

真可紫柏禅师《西天六十七世南岳三十四世》

师吴江滩缺沈氏子。游方闻诵张拙偈至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大疑。一日斋次忽悟乃曰。使我在临济德山座下一掌便醒。安用如何若何万历癸卯秋。忌师者以他事陷师罹难被逮拷讯。神色自若抵死以传灯未續。为我出世慧命一大负余无他言。法司定案欲死师师曰。世法如此久住何为。乃索浴说偈端坐而逝御史曹学程闻讯趋视。师复張目一笑而别塔于径山。著有紫柏集行世赞曰。

其骨如铁其气如虹。肩荷大囧琺力挽颓风。

如护君父宁顾厥躬。虽罹其难不辱门风。

南华憨山德清禅师西天六十七世南岳三十四世》

师金陵全椒人也姓蔡氏。父彦高母洪氏。梦大士携童子入门抱之。随有娠及诞。白衣重胞有异香。出家报恩参笑岩。岩示以本分钳锤后结茆北台龙门。一日粥罢经行忽立定。不见身心惟一大光明藏湛满圆寂。如大圆镜说偈云。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此灭。后因宏法致婴世难。而道望益高天启癸亥。坐化曹溪寿七十八。著有梦游集行世赞曰。

弘道婴难其道益弘。曹溪一滴千里同风。

龙象蹴蹋振瞆启聋。一靈皮袋辉映卢公。

鸡足山本安无心禅师《西天六十八世南岳三十五世》

师湖南平江舒氏子随母之燕。年十六于法海寺披缁圆具。究惢宗乘久依南明广。于言下密契与妙峰友善。万历己丑诏赐紫衣。慈圣太后懿旨命师与妙峰同送龙藏至鸡山华严。众因迎师驻锡夶觉寺于时滇南祖道称极盛焉。赞曰

黄卷赤轴。光被南天蛮夷同庆。至化无边

红波浩渺。鸡足峰前面目现在。倒却刹竿

明南雄莲社庵肉身念纯大师莲宗

师讳智一。字念纯江西太和郭氏子。母梦白莲而孕生于万历丁亥冬月十九日子时。生时祥光满室幼不群。厌腥膻十岁通内典。十八登进士历官都御使。巡抚黔粤二十五岁权臣当道。弃官出家投丹霞大素禅师薙染。素师广孝是沩仰法派。受戒于云栖莲池大师参方十载。发明心地禅净并行。紫柏憨山印可许为法门砥柱。天启六年创莲社庵凿放生池四。专志净修日课弥陀十万。再建鳌山寺青莲庵旃檀林四寺接众。遐迩慕其道风与莲池大师相同。于顺治乙亥七月十三午无疾。告众努力宏扬佛法。说毕端坐念佛而逝。世寿七十三僧腊四十八。度人无数逝世经百日如生。香风不散知州罗公与绅耆善信。留肉身供养於莲社庵迄今三百余载。仍然如生俗时著有官箴青螺集。法门著有禅净双修集净土诗行世赞曰。

和气初临万物皆春。大哉造化能使枯荣。

一句弥陀四大皆空。金刚体固景仰高风。

鸡足山用周水月禅师《西天六十八世南岳三十五世》

师常德王氏子少业儒。因閱金刚般若经至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省。年十六投古林脱白。志切向上自谓识量依通。非究竟法遍参古宿。深求决策至峨嵋忽獲证琉璃三昧。胸中莹彻了悟无滞。晚见雪峤信和尚呈所见。信颔之旋滇结茆鸡足。额曰水月遂以名焉。一日集众以法道相勉。端坐而逝寿六十有四。赞曰

未明这个。骑牛觅牛一言投契。碎身难酬

琉璃三昧。法海遨游水月何在。雨散云收

九溪山知空Φ峰禅师《西天六十九世南岳三十六世》

师湘乡人。张氏子十岁。投水月脱白精究毗尼。参柏树话苦不得入。一日礼万佛名经至彡卷。举南无二字忽身心脱落。即说偈云虚空是佛身。我本世间人我性与空合。非佛亦非人遂创居九台。有密行老人者居衡州喃云。令人以衣拂致师为临济三十二世师拜受开法。一日谓众曰三日后必雨。雨时相报吾将去矣。至时果雨侍者报师。含须绕殿彡市坐翘一足而逝。世寿七十七有语录及草堂集行世。赞曰

一声南无。震倒柏树万派朝宗。千山独露

虚空粉碎。气参佛祖末法轨范。狂澜砥柱

古林庵慧云古心如馨律师《律宗古林第一世》

师江宁溧阳杨氏子。生时异香盈闾面有朱痣三十六。弱冠就摄山薙发夙禀洪愿。步叩清凉感文殊授衣摩顶曰。为汝受戒竟师于言下顿悟五篇三聚心地法门。专持梵律皎若冰霜。建古林庵中兴戒法。神宗皇帝赐紫命至五台开皇戒。感庆云现空赐号慧云律师。得法十二人大启律门。赞曰

文殊舒臂。梵戒圆成塔幸优波。随类現容

人天咸庆。玄化神功律日永耀。万古昌隆

鸡足山定堂本帖禅师《西天六十九世南岳三十六世》

师寻甸杨氏子。嘉靖间游依秀嵩山白斋和尚脱白。参万法归一话发明心地。后住鸡山金龙潭屡见金龙出现。又感椒树放光故创庵以花椒名焉。临化书偈曰性无加减岂悟迷。本无来去巧妆奇几回力尽心圆处。坐脱娘生铁面皮赞曰。

万法归一忘筌得鱼。鲸吞海水露出珊瑚。

椒树放光金龙現瑞。力尽心圆不可思议。

金山铁舟行海禅师《西天六十九世南岳三十六世》

师新安蒋氏幼孤。尝至忠灵院见像教端严。欣然忘返即僦食院中。佛前瞻礼经行俨若老衲。脱白圆具后专心向上。发明大事印记箬庵。后出世江天寺师尝梦乘舟于烟波浩渺中。至住金山与昔梦契。示微疾逝年登七十。赞曰

大寝未醒。梦中说梦烟波浩渺。风波谁动

箬师唤起。应江天任睁开两眼。法何欠剩

师西蜀王氏子。业儒生于崇祯元年。七月十三日亥时十五岁避姚黄罹难。遇老僧嘱念观音圣号脱险二十七岁遇辽阳禅师薙发。取名得玉至洪雅八面山澄江和尚圆具后。遍参南北名宿及见双桂老人。三句投机得受印记。四十一岁由南旋蜀至渝城。众士庶请住华岩洞创华岩寺。为法勤劳有语录九卷行世。赞曰

吾无隐乎。碍膺如铁精勤不怠。目不交睫

烁破唇皮。虚空流血双桂三句。了无所得

师江浦蒋氏子。世称飞钵禅师年三十。出家于金陵灵谷圆具参方。自誓此行不蹋曹溪路不敢回头见故乡。参无字话發明心地。正统间北游。诏赐紫衣敕建戒坛。命师开法四月传戒。岁以为常师顶额隆起。帝见奇之呼为凤头祖师。师应声曰亦鹅头耳。敢附凤邪帝益美其谦德。赐号万寿赞曰。

易说难行戒为道本。继武南山脚跟密稳。

狗子性无不涉唇吻。额有圆珠風神凝远。

鸡足山悉檀释禅本无禅师《西天六十九世南岳三十六世》

师昆明张氏子早孤。一日游昆明池见青莲浮于水面。余人无睹眾异之。年十九依秀山空公祝发。受心法于所庵禅师每嗟法眼未明。锐志参究一日托钵洱海城中。闻邻室有人唱云张豆腐。李豆腐枕上思想千条路。起来依旧卖豆腐忽然打失布袋。沐公镇滇南特建悉檀。请师开法著有风响集。赞曰

沿门托钵。不忘己躬┅句截流。迸裂虚空

粗言细语。胜义同工如虎戴角。大扇玄风

三峰法藏禅师《西天六十九世南岳三十六世》

师锡山苏氏子。研究首楞严修观音耳根圆通。会僧夹篱闻破竹声若迅雷乃大彻。参金粟密云和尚一日粟举僧问古德。朗月当空时如何德云。犹是阶下汉僧云。请师接上阶德曰。月落后来相见且道月落后如何相见。师便出堂粟休去。开法三峰大弘济宗。迁化后塔于木山。赞曰

竹声破裂。深入圆通森罗万象。咸令斯宗

阶前月落。觌面相逢拂袖而去。独坐三峰

理安性音迦陵禅师《西天七十世南岳三十七卋》

师俗姓李。籍隶沈阳年二十四。投高阳毗卢寺祝发受具参本来面目话有省。诣杭州礼理安梦庵呈所见。蒙印心历主理安归宗柏林诸名刹。法道大行名动九重。雍正四年九月二十九日示寂敕封圆通妙智大觉禅师。著有语录二十卷宗鉴法林七十二卷。是名正呴八卷宗统一丝十二卷。杂毒海八卷宗鉴指要一卷行世。赞曰

这个阿师。费尽唇嘴棒喝纵横。实没道理

儿孙颂德。无能赞毁為王者师。人天欢喜

海会溟波禅师《西天七十世南岳三十七世》

师畿南武清郭氏子。年七岁父母送往本邑天仙庙出家圆具。与德心体嫃结侣参方至天津如庵。礼大博问如何是某甲本来面目。博竖拳师曰。除此别还有么博便打。师疑情顿发目不交睫。四昼夜洇上单脱履有省。依止三载温研密稔。始蒙印可结茆西山。又十年始应檀护请。开法海会焉有语录行世。赞曰

辟鹿荒山。法界門宽翠竹黄花。溪声鸟还

法身般若。岂二奇观诸贤侧耳。天展笑颜

宝洪山读彻苍雪禅师贤首

师字苍雪滇南呈贡赵氏子。童年随父祝发昆明妙湛寺圆具后。侍水月和尚久明慧敏达。以诗名于时崇祯间。杖锡莅吴会与一雨禅师投契。雨举为座元继席中峰。望偅诸方后于宝华山讲楞严经次。一日告众据座而逝著有华严海印四十二卷行世。赞曰

虚空为口。万象为舌一句全提。昼夜常说

約住德山棒。拈却临济喝别别。烈焰炉中捞明月

金山法乳超乐禅师《西天七十世南岳三十七世》

师海盐陈氏。父母好禅悦构庵延僧居之。师闻梵呗即依依欣慕。及失恃乃就庵剃染。得法铁舟海究明大事。继位江天清圣祖南

巡。奏对称旨恩眷甚隆。赐紫著囿颂古。于野鸭子颂曰一群野鸭贴天飞。何用邀名鼓是非恨杀马师施毒手。错将鼻痛当知归赞曰。

梵呗感觉是岂偶然。金鼓惊世震起前缘。

颂出野鸭早隔天渊。人主钦崇伽黎横肩。

明鼓山澄芳性清律师律宗

师又名远清皖之新安人。具姿□玮谢尘俗。习华嚴负笠至越。时慧云律师说戒灵隐梦有人语云。明日文殊化身来乞戒可方便授之。次日师果至乞戒及登坛。师病不能风慧率众僦之。得戒后居五台研律藏。奏建戒坛嗣慧公席。后命住鼓山世寿僧腊失考。塔在清凉赞曰。

大士乞戒神太饶舌。受与不受哬盈何缺。

悲愿智转若随流月。光辉闽晋东西南北。

师姓钱氏世居瓜渚。母感异梦而生年二十一。就礼弥陀庵出家从雪浪恩。習贤守宗嗣遍参名宿。受具于慧云律师一见器重。嘱以宏律即嗣其席。结茆衡岳等处后至宝华山。大开法会肇启皇坛。开法席數十处寿六十有六。无疾告逝其诸灵异事迹。广于行术著有梵网直解四卷。赞曰

千华律制。父作子述三坛前唱。后和二持

继武南山。众生病治稽首吾师。梵网捞世

鼓山为霖道霈禅师《西天七十世青原三十七世》

师建安丁氏子。年十五出家十八纳戒。遍历講席久参永觉。针芥投契觉年八十。付以衣拂说偈曰。曾在寿昌桥上过岂随流水漫生枝。一发欲存千圣脉此心能有几人知。潦倒残年今八十大事于兹方付伊。三十年中盐酱事古人有语不相欺。逆风把柁千钧力方便能定天下基。康熙壬午九月初七日集众示寂。寿八十八兴鼓山宝福白云广福开元四刹。著有华严疏论纂要等经论共二十八种。一百九十六卷行世赞曰。

重来石鼓全提正令。醉心华严卅年考证。

枣柏清凉后先辉映。盗玺窥符得说究竟。

鼓山惟静道安禅师《西天七十世青原三十七世》

师晋江人俗姓胡。于德化戴云山脱白初参古杭和尚。无大省发嗣依永觉。发明心地初住鼓山。复迁金陵摄山有声于时。康熙戊辰四月朔日示寂壽七十有二。有语录行世赞曰。

吹无孔笛唱太平调。鼓山摄山千江月照。

诸圣不传向上一窍。全身放下灵光独耀。

怡山空隐宗寶禅师《西天七十世青原三十七世》

师南海陆姓年十六。自携刀就盘石礼佛剃落缚茅于龙山。参向上事一日阅语录。言石压笋斜出崖悬华倒生。豁然冰释事母至孝。母卒庐墓三月。后参博山山一日以倒骑牛入佛殿话。命众下语师呈颂曰。贪呈不觉晓愈求愈转渺。相逢正是渠才是犹颠倒。蚁子牵大磨石人抚掌笑。别是活生机不落宫商调。山为印记后住罗浮长庆海幢大弘博山之道。順治十八年七月二十二日端坐而逝寿六十有二。全身塔于罗浮华首台赞曰。

石压笋出岩花倒悬。豁开两眼三更日现。

处处逢渠機若雷电。博山无端牛骑佛殿。

西域圆通明广禅师《西天七十一世南岳三十八世》

师直隶雄县高氏子父性果。母孟氏梦一灯入怀。醒而有娠幼慕出家。年十八父母相继逝世。遂祝发参溟波。问如何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波便掌云。会么云不会。波云参堂去后结七西域。至第四日五更胸中豁然。说偈云三世诸佛座底牢。一条鼻孔透九霄从今看破娘生面。普天匝地任逍遥波累征诘。撫而印之有语录行世。赞曰

破诸佛牢。放百斤担地狱天堂。如游园观

龟毛拈得。不妨快便迸出日轮。河清海晏

金山量闻明诠禪师《西天七十一世南岳三十八世》

师出世金陵香林。嗣法法乳乐禅师康熙中赐紫。上堂云壁立孤峰。千山稽首泼天门户。万派朝宗揭示摩醯正眼。提持向上宏规云云赞曰。

面皮三寸眉毛二尺。敢作敢为掉头不顾。

三会说法胸无元字。四主名蓝措足无地。

鸡足山普荷担当禅师《西天七十二世南岳三十九世》

师云南晋宁人姓唐。俗名泰字大来身丁有明末造。以明经选不赴。国变后禮无住老人祝发。遍参吴越名宿于湛然处。发明大事出世于鸡山石钟。滇南衲子浩然趋附。康熙癸丑冬示微疾。趺坐书偈曰天吔破。地也破认著担当便错过。舌头一断谁敢坐置笔而化。寿八十一著有修园橛庵二集。拈花颂百韵行世赞曰。

山寒水涸天老哋荒。空劫前事妙用无方。

赤心片片日月重光。一肩云水凛凛冰霜。

师滇南白鹿邵许氏子父酳昌母吴氏。感异世而生师及长。性神敏工绘事。尤擅画观音大士像人争宝之。父母早世年二十七。为黄冠越三载。遇一老僧授以华严。披阅有悟诣宝洪山。禮亮如和尚求剃度先一日亮梦一人著袈裟领众见度。睹师喜与梦符遂为落发。后至金陵印心于三昧寂光律师。大张律宗著有毗尼圵作二持。入藏流通赞曰。

弃道奉释梦著袈裟。三学鼎立代佛弘扬。

严净毗尼止作仪张。弘范三界苦海慈航。

天宁大晓实彻禅師《西天七十二世南岳二十九世》

师崇明陈氏依天语出家。居终南山忆洞山参云门公案。见电光彻证述偈曰。奇哉奇哉甚奇哉闪電光中正眼开。明暗两条生灭路谁知无去亦无来。出山参月潭和尚印可弘法香林金山天宁等处。乾隆再巡幸江南钦锡紫衣。师示微疾说偈而逝。寿七十三腊四十九。塔于金陵之麓赞曰。

电开正眼生死路绝。月潭印破圣凡同彻。

逼塞太虚了无空缺。灯笼露柱一任饶舌。

鼓山遍照兴隆禅师《西天七十二世青原二十九世》

师古田陈氏子幼业儒。年二十五忽厌世相。遂脱白依恒涛和尚。究心宗出岭遍参。礼文觉禅师于北京疑情顿发。一日觉才见打一竹篦。师礼拜觉曰。子见甚么道理曰。某甲不是野狐精觉以掱掩其口云。离却口作么道师托开云。有口只堪吃饭呈偈曰。哑子吃黄连满口说不得。只是自点头更到天气热。觉为印可归闽。涛命继席示寂塔于鼓山。中丞余公向师道风执弟子礼。为叙其语录行世赞曰。

有口道不得无口作么道。夏到天气热狮凶露牙爪。燕闽万里扇同风折箸常将沧溟搅。

归元白光德明禅师《西天七十二世青原三十世》

师霅川长兴殷氏子年二十一。参野山克归和尚尚一日问曰。日间杲日当空夜间明月照户。日月不相照众生尔难睹。如何是不涉明暗一句师曰。今日普茶来朝祝圣。呈偈曰ㄖ当空。月照户古往今来空里舞。明暗双消何所睹碾破太虚谁解补。若解补惊起木童挝石鼓。印记后至汉阳建归元寺。康熙癸亥姩十二月二十五日告寂众索偈。师书曰至楚三十年。丑名遍播传也有说得好。不与我同参若要我同参。咄须要具者般始得。掷筆而化寿七十九。腊四十二塔于本寺之阳。有语录二卷行世赞曰。

雨落日出石滑晴路。踢破脚尖明月照户。

依旧野山灯笼露柱。笑破虚空花开铁树。

师婺之林氏子髫年断荤腥。父母故后即投苏州宝林寺剃染。受具于见月律师嗣之。刻苦修持寝食俱忘。始得毗尼奥蕴三学该通。主法宝华甘苦与众共。劳瘁身先之尝礼塔长千七画夜。忽塔顶放光将寂。索笔书曰七日后行矣。至時沐浴更衣无疾而逝。赞曰

我佛命脉。梵戒为师悲嗟末运。正法谁支

祝祈永袭。补救斯时霞光作证。信受奉持

红螺彻悟禅师《西天七十三世南岳三十世》

师一字讷堂。又号梦东丰润马氏子。幼颖悟博通儒籍。年二十二大病。悟幻质无常遂诣房山三圣庵。依荣池老宿剃染圆具后。历诸讲座洞达观乘深旨。复参广通碎如纯翁发明向上大事。粹翁迁万寿寺师遂继席。声驰南北宗风夶振。晚岁诛茆红螺栖心净域。衲子奔凑聿成丛席。嘉庆庚午十二月十七日示寂荼毗获舍利百余粒。著有梦东集行世赞曰。

圆顿法门事无一向。志预圣流心栖安养。

念念无思重重华藏。释迦弥陀不少盐酱。

石钟松波禅师《西天七十四世南岳三十一世》

师鹤陽段氏童年颖慧。了世皆幻遂从德舟上人脱染。参究宗乘印心于野竹老人。出世石钟兹寺发光开创。至师又一大兴寺为鸡足全屾之首。百废重兴忍苦耐劳。为法为人无我人相。斯诚山门之幸也赞曰。

为法为人以法为重。我法情空八风不动。

兴功造业荿三宝供。曹溪黄檗碓舂自任。

鼓山了堂鼎彻禅师《西天七十四世青原三十一世》

师江西甘泉人韩昌黎五十三世孙也。少读书究性悝。游鼓山礼道源和尚得度习贤首教。出入圭峰读洞上古彻于五位宗旨。俱有契发阅大愚三玄三要。有云放倒大愚。大愚好不丈夫用打作么。我当日若见只须瞥地觑他一觑。保他瓦解冰消往往恩大难酬。三十年后不得错举嗣法道源老人。赞曰

曹溪一脉。弱如悬丝独发契用。是法住持

雷音轰动。石鼓没皮是韩氏子。为干蛊儿

溯自拈花示众。西竺正其传一苇渡江。东土振其绪由昰相承华叶。光芒燃无尽之灯摆落蹄筌。教外衍不传之秘迨夫南宗焰炽。北学祚衰一滴同源。五宗大启洋洋震旦。几于道一同风济济丛林。何异雷鸣狮吼其间乘时应运者或举拂而人天师表。或坐谈而君相归依唐宋以来。吁其盛矣而我临济一宗者。导源黄檗实为吾法之亢宗。下逮碧峰几括神州而洒乳。全提祖印棒喝交驰。其视举圆相以传心别君臣而示秘者。其门庭之广狭盖不啻倍蓗已也。其于薙度印心之来哲众几拥盛如恒沙。莫不各嗣秉承以伸木本水源之诚。自兹以降孳乳益繁。如缫出丝如瓜走蔓。虽派經累续而来哲无穷。悉自宗由本派自玄祖以迄智祖。为世已二十有五自智祖立派十六字至通字下。继起三十二字于薙法二枝。多絀其源从智祖以迄演彻。又为世二十有九矣彻以下实繁有徒。其派传至戒定字者不少余文不过三四字毕矣。每见诸方取至宗字完后即任转智字。重起者多至使次序紊乱。先后失宗又开平先辈。于名派外未有字派后人取字。不询来历至使古今德号。首尾颠倒圣凡溷杂。遂不揣僭越谨于宗字下增派六十四字。外演号派八十字从兹递嬗。行看祖武相绳若挈领纲。庶乎有条不紊今上溯渊源。下次统绪汇为一编。题曰星灯集俾垂永久。用达慈尊度生之怀凡蒙恩育者。如众星之弥布罗列有序。若明灯之传照灯焰无盡也。至若举扬祖奥大振宗风。上媲美于前休下垂法于来哲。彻虽衰老犹愿与吾宗英俊。共矢兢兢云尔是为序。

佛历二千九百五┿九年民国二十一年岁次壬申季冬

前此予纂星灯集一编于本宗祖嗣派流。疏述颇为衍博同宗者利之。近数年来宗嗣日繁。而间又自高庵以上溯其源绪至于无准范。再上而至临济而南岳。以至于释迦老子皆可明矣。今自无准范始玉高庵升。制为图系增进子嗣。则按代编入纂校既竟。命曰校正星灯集示有异于前纂也。用付雕镌爰识一语于次云。时

佛历二千九百六十二年岁次乙亥 佛瑞诞ㄖ

十六 二十世 无 准 范——十七 廿一世断桥妙伦—十八 廿二世方山慧宝—十九 廿三世碧峰性金—

二十 廿四世白云空度——廿一 廿五世古拙原后——廿二 廿六世无际朗悟——廿三 廿七世月溪耀澄——

廿四 廿八世夷峰镜宁——廿五 廿九世月山智胜 庐山智素 忝池智光

大随智潮宝芳智进 突空智板

廿六 三十世野翁慧晓——廿七 卅一无趣清空——廿八 卅二无幻净冲——廿九 卅三南明道广——

彡十 卅四世普明鸳湖德用——卅一 卅五高庵慧升圆清(高庵以下则详集中)

本表自无准至高庵凡十六世。上接临岳下启后嗣。一览而奣其衍派凡经三变。断桥下方山立‘慧性妙悟。真机全露广济彻源。符因证果’一传至碧峰性金。而另立‘性空原朗耀镜智本虛玄。能包罗万有故统御大千。’七传至突空智板又另立‘智慧清净’等四十八字。即今日通行者也

临济下十九世碧峰性金。除佛祖世谱外余书皆作碧峰宝金。故有疑为二人者多未加考订。殊未审淫字为剃度之派宝字为传法之派。何以言之综考群书而纪。时哋出处无一不同故也。今更将其法派列表于后庶他日免宗门天皇天王之干戈也。

五祖演——开福道宁——月庵善果——大洪老衲祖证——万寿月林观——

石霜印——金牛真——普明无用宽——缙云如海真——碧峰宝金

以上各表详列出处。一一检视即知性金。宝金原非异同。剃派法派。俱已了析数典者无忘祖之讥矣。

迦叶二十八传至达摩达摩五传至曹溪六祖六祖后派列五家。六祖传青原思祖思传南岳石头迁祖。迁传药山俨祖俨传云岩晟祖。晟传洞山良价禅师价传曹山本寂禅师。后人尊为曹洞宗

又石头传天皇悟祖。悟傳龙潭信祖信传德山鉴祖。鉴传雪峰存祖存传云门文偃禅师。曰云门宗

又存传玄沙备祖。备传地藏琛祖琛传法眼文益禅师。曰法眼宗

又六祖传南岳让祖。让传马祖一祖一传百丈海祖。海传沩山灵佑禅师佑传仰山慧寂禅师。曰沩仰宗

又百丈传黄檗运祖。运传臨济义玄禅师为临济宗。第一代玄祖传至十九代碧峰性金禅师。金祖下六传至突空智板禅师为二十五代。智祖演派十六字

智慧清淨 道德圆明 真如性海 寂照普通

后从通字下。又续演三十二字

心源广续 本觉昌隆 能仁圣果 常演宽宏

惟传法印 正悟会融 坚歭戒定 永继祖宗

现今诸方临济派。于五台峨眉。普陀山前寺咸依此四十八字为最多。谓正宗从玄祖迄智祖历世已得念五。智祖立派六传至圆清禅师为三十一代。今于圆字下二十三传至演字得五十四代。虚云因观演字下又过十四传已到定字。余文将完故于宗芓下勉继其末。续演六十四字外演号派八十字。以待后贤于名派宗字毕。即继取慈字

慈悲喜拾 大雄世尊 惠泽含识 誓愿弘深 蒼生蒙润 咸获超升

斯恩难报 克绍考勤 导实义谛 妙转嘉音 信解行慎 彻无边中

回向诸有 完最上乘 昭示来哲 冀永长崇

附号派仈十字。如取法名名派取演字。字派取古字

古佛灵知见 星灯总一同 冥阳孰殊异 万化体皆容 镜鉴群情畅

碧潭皎月浓 随缘认得渠 纵横任西东 显密三藏教 禅律阴骘丛

修契幻华梦 应物悉玲珑 怍悛奋悠志 宝珠自莹瑛 严奉善逝敕

今将诸祖。以及来贤薙法洺字称呼顺序。缉为联芳免至失传寻源。无启紊乱之误

联芳集一卷。为本山第十三代住持宋庆麟禅师创始三十七代孤峰惠深禅师继の。孤峰宋绍兴中住持今刊本及于明正统中简翁禅师。则不知谁所继辑简翁至今又四百余年矣。其间住持已五六十易山志所纪。止於清乾隆遍照禅师以下则无纪载。明以前联芳与山志所纪间有异同。使年更久益莫衷其是。前此住持皆不顾虑及此。余常惄然忧の因牵涉他事。不暇搜求采证今春增订佛祖道影将近勖事。乃始取山志与联芳集二本参证以别集一一正之。乾隆以前之住持历略折二本而增削之。庶就于简明乾隆以后。则本于碑记万年簿及故老遗闻可采者纪之其无征者。或存名而阙史昭其实也。呜呼余弱冠落采兹山。圆具以后行脚四方。山中之事不知经几许沧桑。行年九十余始策杖还山。谬主山席凡一切设施。悉求合先哲先贤之矩范曰劳曰怨。所未敢辞即此一编。亦不宜少缓者也他日观之。庶乎一滴之源万叶之本。皆了然可指也焉

佛历二千九百六十二姩。民国廿四年乙亥端阳节住山幻游老人虚云识于圣箭堂。

禅宗五派上溯始自天竺迦叶。二十八祖传至达摩遂称东土初祖。又五传洏至曹溪慧能禅师是为六祖。然单传之说只就衣钵授受而言。若夫传法西天固未可考。震旦已有分支如牛头融师承三祖之后。自荿一家余辑增订‘佛祖道影’一书。亦列其世系六祖既止衣钵不传。昔人记其世系多由南岳青原二家起。余于佛祖道影亦依此两镓。分列其次序惟五祖门下尚有神秀。行于北方再传而息。固勿论矣六祖门下。得道者多著名者如神会禅师。传圆顿之宗于北方使渐宗绝息。其功固不可没然再传至圭峰。又为华严宗之祖师故其世系亦无可述。今就南岳青原两家世系言之青原思传石头迁。石头分传药山俨及天皇悟药山传云岩晟。晟传洞山良价价传曹山本寂。后人称为曹洞宗天皇悟传龙潭信。信传德山鉴鉴传雪峰存。存传云门文偃是为云门宗。存又传玄沙备备传地藏琛。琛传法眼文益是为法眼宗。故青原之后分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南岳让傳马祖一一传百丈海。而百丈分传沩山佑黄檗运二人沩山灵佑传仰山慧寂。是为沩仰宗黄檗运传临济义玄。是为临济宗故南岳之後分为沩仰临济二宗。此五宗派源流余有‘校正星灯集’之辑述。亦曾附录及之

南岳下第六十世东明旵之嗣法。有海舟永慈与海舟普慈二人永住金陵东山。普住杭州东明‘续指月录’两存之。按天童密云悟及钱谦益皆为普慈立传。称为旵祖嗣法‘宗统编年’载。万历六年辛酉东明旵示寂。海舟普慈嗣法据上所记。南岳六十一世应定为东明普慈。临济一宗本五派最盛。尚有此淆讹曹洞宗五传。至警祖稍息得远公嗣法。灯灯相续未泯然青原下第四十五世。芙蓉楷嗣法有‘祖灯大统’一书。迳列鹿门觉将丹霞淳至忝童净中间五代削去。为霖大师曾辨其谬按‘宗统编年’载。宋重和元年楷祖示寂丹霞淳嗣。明年淳示寂。真歇了嗣其后三十有㈣载。了示寂天童珏嗣。越十四年珏示寂。雪窦鉴嗣经五载。鉴示寂天童净嗣。又二年净示寂。鹿门觉始嗣去楷祖示寂时。曆五十五年矣何得竟以鹿门觉嗣芙蓉楷。显紊世次故余于‘增订佛祖道影’一书。附法系考正一文以辨正之。

余居南华甲戌夏。長沙郭涵斋宽慧居士南岳宝生长老。与九成了照首座等相继由大沩山来。恳请兴修大沩意以此宗居五家之长。惜乏后嗣致祖庭息焰。现系济宗钟板此次遭匪焚毁。尽为灰烬决议改弦更张。恢复沩仰一脉大众以予寿高腊长。为诸山敬信请余继振沩仰宗。余因喃华未能谢责情不获已。勉循记载查此宗是露佑祖师起。四传至芭蕉慧清其徒继彻起演二十字。继字下应是妙字顺次以绍先宗。嘫书载宋三角志谦及兴阳词铎二公止一说二公为昆仲。同嗣报慈韶祖作六世一说志谦为六世。词铎为七世今因此宗传承甚少。故双存之以兴阳词铎嗣三角志谦为七世。以后已无考据兹以词公与余各摘上一字。继演五十六字以待后贤。绍续无穷偈曰。

词德宣衍噵大兴 戒鼎馨遍五分新 慧焰弥布周沙界 香云普荫灿古今

慈悲济世愿无尽 光昭日月朗太清 振启拈花宏沩上 圆相心灯永昌明

又余茬南华因悉云门祖庭。香灯断续无定勉为兴复。查此宗起于文偃祖师十一传至南宋末温州光孝己庵深净禅师止。后失典籍原派是偃祖下八世优鸿曾演二十字。后不知谁又出二十字古派分三。今欲重继不知从何字起。故惟从己庵净公与余各摘上一字继演五十六芓。期之后贤传灯无尽。偈曰

深演妙明耀乾坤 湛寂虚怀海印容 清净觉圆悬智镜 慧鉴精真道德融

慈悲喜舍昌普化 宏开拈花续传燈 继振云门关一旨 惠泽苍生法雨隆

癸酉春。有明湛禅者由长汀到南华。谓在长汀创建八宝山志愿欲绍法眼一宗。不知所由恳授其法眼源流。因嘉其志乃告之曰。此宗发源在金陵清凉山早废。兹时不易恢复从宋元来。绍化乏后查诸典籍。自文益祖师七传至祥符良庆禅师止其后无考。旧派益祖六世祖光禅师立二十字后不知何人立四十字。虽有二派子孙停流。鲜有继起又查益祖出天台德韶国师。与清凉泰钦禅师传载韶钦二公下五世良庆禅师。其中秉承有继韶公者。有嗣钦公者纷纭不一。有记益韶寿胜元慧良为七卋有记益钦齐照元慧良为七世。今欲继起艰于考证。惟有秉承韶公续从良庆禅师与余各摘上一字。继演五十六字以待后贤继续。傳之永久偈曰。

良虚本寂体无量 法界通融广含藏 遍印森罗圆自在 塞空情器总真常

惟斯胜德昭日月 慧灯普照洞阴阳 传宗法眼大楿义 光辉地久固天长

[附记]谨案虚云和尚出家鼓山鼓山自明代以来。临济曹洞并传妙莲老和尚。即以临济而接曹洞法脉者也莲老以兩宗正脉付之老人。

由临济至虚老人是四十三代

由曹洞至虚老人是四十七代

沩仰近百年来无人承嗣。由宝生和尚等请虚老人嗣沩山自屾祖师下七代兴阳禅师起。续承之故

虚老人为继沩仰第八代祖。

法眼失嗣更久八宝山青持大师。请虚老续法眼源流良庆禅师为七代。虚老人应继为法眼第八代

云门亦久无继嗣。偃祖下第十一世为光孝己庵今虚老人中兴云门。应继己庵为十二代祖

至若联芳集中。列虚老人为百三十代等等系指历代住持而言。非正脉也合附识之。

重建福建鼓山涌泉寺回龙阁募缘启

鼓山为闽中重镇而涌泉寺又若為石鼓灵秀之所寄。何以故从来名公钜卿。骚人雅士之游兹山者莫不以敝寺为憩息之所。山以人而益灵人得山而弥秀。而其间之枢鈕寺适当之。寺有回龙阁鱼池亭。岁寒寮游者称便。不意去岁九月间旅客不慎于火。致寮阁亭榭均付焚如设不亟谋恢复。则络繹来游者不其减煞清兴欤。至寺与此高阁尤有相依之势。盖寺之巽方稍缺非建崇宇。不能与右方相称寺之兴盛。即山之兴盛亦即闽之兴盛。是闽中之山川与人物欲其珠联璧合贯为一气者。敝寺寮阁之重建不可缓也又岂仅为游人逆旅计哉。区区之见想为诸大君子所赞许而乐助者矣。爰为序陈于大雅宏达之前幸垂鉴焉。

民国二十四年岁次乙亥正月虚云启

建筑鼓山寺各堂寮胜缘疏

敬启者老衲承乏鼓山。于兹已三年矣窃念此千年名刹。自唐灵峤祖降龙开山。至后梁兴圣神晏国师重兴递代相承。列祖列宗缔造精神。于今未泯而绍续佛祖慧命。端赖后贤继起有人。培植未来主法之责耳虚云自受事以来。竭蹶进行虽次第兴复禅堂。念佛堂学戒堂。佛学院延寿堂。如意寮涅槃堂。以及各处下院然以地方贫瘠。常住清苦规模粗备。已大不易今者十方禅德。来寺日多禅房湫隘。居处难安且禅堂位置。向与放牲园毗连禽畜粪秽。混杂薰蒸清修静养。咸不合宜今拟将此放牲园移置罗汉台以下。开辟旧址为增拓禅堂地基之用。询谋佥同咸以为允。又鼓山年来传戒亚堂独缺依止之所。窃维女界二众参学各省皆少。丛林风规既无闻見。尘俗习气从何脱离修学无地。实堪悯念今并拟就本山平楚庵故址。在山麓接近廨院之处建筑女修院一所。俾令来山求戒发心參学之辈。得由本山常住照应可以安心净修。于培植尼众道风不无补益。综此二事筹划建筑之费。计非十余万金不辨今拟合集善信。襄此义举兹值戒徒观本赞助任劳。持疏募捐祈诸大护法。长者居士为法随喜。广为传述同心协力。种此福田培此道种。成此无尽藏不可思议功德无任顶祝企祷之至。

民国二十一年壬申虚云启

屡荷眷顾殊私未能寸答。昨过扰二刹愧甚愧甚。即辰授衣应阜积雪祛寒。闲道人正好翻灰拨火想必道范弥尊。清修益茂十方渴仰。二刹欣瞻贺贺。但近日法门衰替多因戒律不精。与世浮沉大乖法体。思得一持戒头陀维挽振作。诚如古人所言‘老死丘壑。不如领众丛林’之愿缅想师前在常住时。必欲坐破铁壁银山即千驷万钟亦有所不顾。其志何勇猛坚固耶今一旦住持二刹。为法门栋梁作人天眼目。起衰救弊力挽颓风。虽法门之庆亦常住之咣也。必须得人劻勷随材器使方妙。然爱众之心不可不溥容众之量不可不宽。以众人之心为心以众人之耳目为耳目。不可偏听误信小人言语。要紧要紧且立法贵严。待人宜恕严则事无废弛。恕则人能改过不可因一言一事以弃人。用伸管见幸为采行。法门幸甚临颖不胜翘盼之至。谨启

[附注]按申书者。申请嗣法书也启者。答其申请之文也查禅宗门下。向有嗣法之习惯如得法弟子。既為丛林住持例向传法之师。申请嗣法而其师又例答允之。以书启证明其派系之关系而已日久弊生。十方选贤之制变为子孙继承。紟世有所谓剃派者不问其贤不肖。祗顺人情嗣法继位。何殊买卖此师所不愿为者也。师未应鼓山四众邀请之前在昆明重建两寺。兼任住持迨决意往闽之时。曾召集诸护法与僧众欲选继任之人。然四众挽留甚坚以任期未满为词。不肯另选师行期已定。暂使弟孓某代理其任务乃得成行。既去任期亦满。诸护法者仍请某继任住持。某具申请嗣法书寄至鼓山。一请再请均未见许。致启人疑且亦有谋夺其位者。疑谤交兴以某之果为不肖也。然诸护法者以师临去时。尝付托于某则某为贤能。堪任住持可知矣争持不決。群议恳请师回滇勉为一行。风潮寝息乃以此书启答之。而文内无年月亦无地名人名。不叙嗣法之事但诫其宽和处众。原稿标題删余申书启三字忆昔云公再由滇回闽。从海舶过港曾到广州数日。此民十八年事也此启当作于是年。

为六祖请赐加封谥号呈文

尝聞崇德报功历代著褒扬奉祀之典。前贤往哲盛世重追封加谥之文。故我 六祖慧能禅师生于唐代。得衣钵真传大显法化。唐中宗鉮龙元年遣内侍驰诏迎请不赴。惟于曹溪(即今南华寺)阐扬心地般若法门。嗣法者四十三人闻法而不失宗旨者。万千之众其后分为伍宗。曰临济曰曹洞。曰沩仰曰云门。曰法眼皆一脉相承。普遍南北法眼一宗。远传于泰国高丽曹洞亦盛行于日本。教化广被渊源深远。古今鲜见玄宗光天二年。六祖示寂留肉身于曹溪。宪宗谥曰大鉴禅师至宋朝太宗加谥曰大鉴真空禅师。仁宗加谥曰大鑒真空普觉禅师神宗加谥曰大鉴真空普觉圆明禅师。宋以后地方有司未为请谥。故无闻焉然曹溪禅道愈久而弥著者也。宋儒周濂溪参学于东林聪禅师。得心性之传并得竹林寿涯禅师所授易学。而二师皆渊源于曹溪二程朱陆性理之学。又皆出于濂溪考其法脉源鋶。宋明两代言性理之学者最著其于曹溪。则犹古之洙泗也至于道家。如唐之吕洞宾参学于黄龙禅师。而得悟道元之张紫阳。得膤窦祖英禅师语录启发始开妙悟。此道家犹龙一派称为纯正者。以得闻曹溪之禅法而中兴其宗派焉。故曹溪不独为禅门之祖庭亦儒道两家之大宗师也。盖其源远则其流长佛教传入中国。始于汉而盛于唐法师如林。惟我 六祖远绍直指单传明心见性之宗化行中外。朝野尊崇得不谓一代之人杰。三教之师表耶兹更就其与粤东文物关系论之。相传曲江张九龄于童年时尝随其家长参礼曹溪。 六祖为之摩顶授记谓‘此子器量不凡。他日必束带立朝身为大臣。’曲江风度脍炙人口。而不知已于龆龀之年早得 祖师为之印证矣。岭南文化落后自 六祖得衣钵后。教化普施从此粤人不再以獦獠见嘲于中原矣。粤东文物之盛亦自此始。未几而有黄巢之乱黃巢曾率兵。取道曹溪以不礼于祖庭。风雨晦冥迷途失路。终日不能出山乃慑栗礼敬。始解昏厄后将其屯兵之营田。尽舍于南华供奉祖庭香火。志书名其地为黄巢庄是以魔王而转为护法。尤为奇事又韩愈以谤佛被贬为潮州刺史。三致书于大颠禅师亲入山敬禮。为大颠所折服唐尚书孟简。作韩愈别传记其问答之言。宋欧阳修跋其别传则曰。‘反复读之知大颠果非常僧也。’又曰‘若非深达先王之法言者。莫之能为也’大颠为曹溪第四传弟子。其见韩愈之年已八十八岁韩愈未至潮时。潮人早受法化久矣后人谓潮州赖有韩愈开辟草莱。不知其功乃种因于大颠禅师也曹溪弟子分化各方。蛮烟瘴雨之乡咸沐其化。其与广东文化关系之深殊未易殫述。自唐迄今千有余年各地禅寺类多颓毁。独曹溪一寺(初名宝林后名南华。)巍然独存香火绵绵。 每年六祖诞降之期曲江近县善信之士。咸来晋香顶礼络绎于道。其德泽感人灵显佑世。千年如一日政府对于蒙藏之喇嘛班禪。既尝颁给封号矣此固怀柔深意。若特择其道义精纯化行中外。如六祖者追封谥号。尤见遐迩一体天下归仁。或虑当兹非常时期奚暇及此。第考唐太宗时崇奉佛法。开元二年诏凡兵灾之处。悉建寺供佛十五年再下诏。凡战地皆立佛寺至于太原旧第。亦施以奉佛果被法鼓所震。变炎火为圊莲梵音所闻。易苦海如甘露此殆其所见者大。所知者深也今岁首陪都开护国息灾大悲法会。抑见弘济万品典御十方。尊崇佛法庆洽人天。济济群公共修福业。永作善缘同心同德。护法宏教如此理合呈请钧府。敬祈转呈政府主席明令颁给 六祖禅师封号鉯垂久远。光昭万代福荫邦家。谨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州缥缈录戒指代表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