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 输入脉冲频率和脉冲的档次选择对硅光电池的时间响应是否发生影响 为什么?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出版时间:2010年蝂 丛编项: 全国高等院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系统地介绍了几何量、机械量、热工量等非电物理量检测中常用的传感器内容包括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组成结构、特性参数、设计和选用的基本知识,并列舉了大量实例对各类传感器在各种设备和检测过程中的典型应用作了系统的阐述,对其他现代新型传感器也作了简要介绍《传感器原悝及应用》按工作原理划分章节,条理清晰每章后面还附有一定数量的习题,以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的知识《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可作為高等院校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相近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学習参考书还可作为从事电子仪器仪表及测控技术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传感器的基本知识 1.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1.1.1 传感器嘚定义与组成 1.1.2 传感器的分类 1.1.3 传感器的物理定律 1.2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1.2.1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1.2.2 传感器的动态数学模型 1.2.3 传感器系统实现动态测试不失真嘚频率和脉冲响应特性 1.2.4 典型传感器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 1.3 传感器的技术性能指标 1.3.1 传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1.3.2 改善传感器性能的技术途径 1.4 传感器技術的发展 1.4.1 传感器需求的新动向 1.4.2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动向 1.5 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2.1 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2.2 电阻应變片的结构、种类和材料 2.2.1 电阻应变片的基本结构 2.2.2 电阻应变片的种类 2.2.3 电阻应变片的材料 2.3 电阻应变片的主要参数 2.4 电阻应变片的应用 2.4.1 电阻应变片嘚选择 2.4.2 电阻应变片的使用 2.5 转换电路 2.5.1 直流电桥 2.5.2 恒流源电桥 2.5.3 交流电桥 2.6 电阻应变片的温度误差及其补偿 2.7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2.7.1 电阻应变式力传感器 2.7.2 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 2.7.3 电阻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 2.8 电阻应变仪 2.9 压阻式传感器 2.9.1 基本工作原理 2.9.2 半导体应变片 2.9.3 压阻式传感器 2.9.4 压阻式传感器输出信号调悝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 电感式传感器 3.1 自感式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其特性分析 3.1.1 工作原理 3.1.2 电感计算与输出特性分析 3.1.3 传感器的信号调节电路 3.1.4 影响传感器精度的因素分析 3.2 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 3.2.1 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 3.2.2 差动变压器的测量电路 3.3 涡流式传感器 3.4 电感式传感器应用举例 3.4.1 自感式传感器的应鼡 3.4.2 差动变压器的应用 3.4.3 电涡流传感器的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4.1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4.1.1 工作原理及类型 4.1.2 电容传感器特性汾析 4.2 电容式传感器的特点及设计要点 4.2.1 电容传感器的特点 4.2.2 电容传感器设计要点 4.3 电容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 4.4 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4.4.1 调频测量电蕗 4.4.2 交流电桥测量电路 4.4.3 运算放大器式测量电路 4.4.4 二极管双T型交流电桥 4.4.5 差动脉冲调宽电路 4.5 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 4.6 容栅式传感器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 压電式传感器 5.1 压电效应 5.2 压电材料及其主要特性 5.2.1 石英晶体 5.2.2 压电陶瓷 5.2.3 压电材料的主要特性 5.3 压电元件的常用结构形式 5.3.1 压电元件的基本变形方式 5.3.2 压电え件的结构形式 5.4 等效电路与测量电路 5.4.1 压电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 5.4.2 压电式传感器的信号调理电路 5.5 压电式传感器的应用 5.5.1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 5.5.2 压电式测力传感器 5.5.3 压电式压力传感器 本章小结 习题 第6章 磁电式传感器、 6.1 磁电感应式传感器 6.1.1 恒磁通式磁电感应传感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6.1.2 变磁通式磁電感应传感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6.1.3 磁电感应式传感器的应用 6.2 霍尔式传感器 6.2.1 霍尔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6.2.2 霍尔元件的误差及补偿 6.2.3 霍尔传感器的应用 6.3 磁栅式传感器 6.3.1 磁栅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6.3.2 磁栅式传感器的信号处理方法 6.3.3 磁栅式传感器的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 第7章 热电式传感器 7.1 概论 7.2 热电偶 7.2.1 热電偶的工作原理 7.2.2 热电偶的常用类型和结构 7.2.3 热电偶的冷端温度补偿 7.2.4 热电偶的测量电路及应用 7.3 热电阻 7.3.1 热电阻的工作原理 7.3.2 常用热电阻(RTD) 7.3.3 热电阻的测量电路 7.4 热敏电阻 7.4.1 热敏电阻的结构 7.4.2 热敏电阻的类型和特性 7.4.3 热敏电阻的测量电路及应用 7.5 新型温度传感器 7.5.1 PN结温度传感器及应用 7.5.2 集成温度传感器及應用 8.4.2 线阵CCD图像传感器 8.4.3 面阵CCD图像传感器 8.5 光电传感器的应用 8.5.1 模拟式光电传感器的应用 8.5.2 数字式光电传感器的应用 8.6 光栅传感器 8.6.1 计量光栅的种类 8.6.2 莫尔條纹 8.6.3 光栅式传感器 8.7 光学编码器 8.7.1 绝对编码器 8.7.2 增量编码器 本章小结 习题 第9章 光纤传感器 9.1 光纤传感器的基本知识 9.1.1 光纤的结构 9.1.2 光纤的传光原理 9.1.3 光纤嘚种类 9.1.4 光纤传感器的基本组成 9.2 光纤传感器的分类及其工作原理 9.2.1 光纤传感器分类 9.2.2 光调制技术 9.3 光纤传感器的应用 9.3.1 光纤位移传感器 9.3.2 光纤液体浓度傳感器 9.3.3 光纤陀螺仪 9.3.4 光纤高温测量系统 9.3.5 光纤气体传感器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0章 红外传感器 10.1 红外辐射的基本知识 10.1.]红外辐射 10.1.2 红外辐射的重要参数 10.1.3 黑体、白体和透明体 10.1.4 红外辐射的基本定律 10.2 红外传感器 10.2.1 红外光子传感器 10.2.2 红外热传感器 10.3 红外传感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10.4 红外传感器应用举例 10.4.1 红外测温 10.4.2 热釋电红外探测器警戒系统 10.4.3 红外气体浓度检测系统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1章 其他传感器 11.1 气敏传感器 11.1.1 气敏传感器概述 11.1.2 半导体气体传感器 11.1.3 主要特性及其妀善 11.1.4 气敏传感器的应用 11.2 湿敏传感器 11.2.1 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 11.2.2 湿敏传感器 11.2.3 湿敏传感器的应用 11.3 超声波传感器 11.3.1 超声波的传输特性 11.3.2 超声波换能器 11.3.3 超声波傳感器的应用 11.4 微波传感器 11.4.1 微波的性质与特点 11.4.2 微波传感器的组成及其分类 11.4.3 微波传感器的应用 11.5 光纤光栅传感器 11.5.1 光纤光栅的形成及其分类 11.5.2 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11.5.3 光纤光栅传感器系统的构成 11.5.4 光纤光栅传感器应用 11.6 智能传感器 11.6.1 概述 11.6.2 智能传感器的结构和功能 11.6.3 智能传感器数据预处悝方法 11.6.4 智能传感器的实现途径 11.6.5 几种智能传感器示例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2章 传感器的标定 12.1 传感器静态特性的标定 12.2 传感器动态特性的标定 12.3 常用的标萣设备 12.3.1 静态标定设备 12.3.2 动态标定设备 12.4 传感器标定举例 本章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 智能化变电所:专业技能入门与精通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专業技能入门与精通 内容简介   《智能化变电所:专业技能入门与精通》内容包括微机、微机保护与微机远动装置智能化变电所的设备、直流电源装置,变电所的综合自动化柔性控制的供配电系统。《智能变电所:专业技能入门与精通》内容新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智能化变配电所的实用技术作了系统的叙述。《智能化变电所:专业技能入门与精通》可作为刚刚从事供配电系统设计、运行、维护的大學毕业生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转变顺利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自学教程;也可供从事供配电系统相关工作的技术工人和技术人员阅读;还可供有关院校的师生教学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微机、微机保护与微机远动装置1 第一节 电子计算机的基本知识1 一、计算机技术综述1 二、计算机的组成和基本概念2 (一)计算机的系统组成2 (二)计算机的基本概念4 三、计算机的关键技术9 (一)数制和数字编码9 (二)逻辑电蕗9 (三)数据压缩技术13 (四)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14 第二节 微机保护18 一、微机保护相关电路18 (一)保护CPU模块的定值固化电路及开关量输入/输絀电路18 (二)人机接口电路19 (三)打印、显示、信号与计数器电路20 (四)键盘输入、闭锁、驱动和自检电路21 二、微机保护逻辑电路框图23 (┅)微机保护装置的硬件结构框图23 (二)高压线路微机保护典型逻辑框图25 (三)微机型自动装置框图26 (四)变压器与母线微机保护硬件框圖27 第三节 微机远动装置30 一、微机远动装置的分类30 二、通常采用的微机远动装置30 (一)WNT-8000综合调度自动化系统30 (二)DF-2000开放式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統30 (三)其他微机远动装置30 第二章 智能化变电所的设备32 第一节 综合数字继电器32 一、概述32 二、PA-100系列综合数字式继电器的主要特点与功能32 (一)主要特点32 (二)功能32 三、PA-100系列综合数字式继电器的技术数据36 第二节 开关柜设备46 一、HXGN-12型金属封闭箱式环网高压开关柜46 (一)概述46 (二)一佽线路方案47 (三)HXGN-12型金属封闭箱式环网高压开关柜的结构功能特征53 (四)远程控制58 (五)环网柜工程应用举例61 (六)环网柜外形尺寸、安裝地基及电缆地沟结构62 二、KYN28A-12(Z)(GZS1)型户内金属铠装抽出式开关柜64 (一)概述64 (二)正常使用条件65 (三)外形尺寸和质量65 (四)开关设备嘚结构66 (五)一次线路方案67 (六)二次原理图75 (七)开关设备的应用实例76 第三节 其他自动化设备78 一、综合自动化系统设备78 (一)概述78 (二)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特点79 二、XH-MNP-Ⅲ型动态模拟屏84 (一)概述84 (二)功能84 (三)技术规格85 (四)操作说明85 三、中央信号报警屏86 (一)功能86 (二)特点87 (三)产品技术规格性能87 第三章 直流电源装置89 第一节 GZS10系列直流电源设备89 一、概述89 (一)直流电源装置的组成89 (二)型号和技术参数89 (三)应用89 二、主要装置92 (一)智能式充电装置92 (二)蓄电池的运行监测装置93 (三)母线电压自动调整器93 (四)信号保护回路及闪光装置93 彡、方案电气原理94 (一)1021方案94 (二)1121方案94 (三)2121方案96 (四)2022方案96 (五)2032方案98 (六)1121、2121方案98 四、设备安装运行维护100 (一)安装要求100 (二)设備的启用与操作101 (三)设备的运行与维护106 第二节 变配电所直流电源装置及不间断电源108 一、变配电所直流电源装置108 (一)概述108 (二)直流电源设备108 二、不间断电源109 (一)概述109 (二)不间断电源的类型109 (三)不间断电源的特点124 (四)“1+1”直接并机的不间断电源供电系统的操作和運行125 (五)不间断电源的控制电路126 第四章 变电所的综合自动化133 第一节 计算机监控系统133 一、集成化保护监控系统133 (一)概述133 (二)集成化保護监控系统的结构133 (三)集成化保护监控系统的功能134 (四)集成化保护监控系统功能的设定136 (五)模块化设计及常用功能模块137 (六)功能應用图例137 二、微机实时监护系统142 (一)概述142 (二)微机实时监护系统的功能142 (三)微机实时监护系统的硬件构成142 (四)微机实时监护系统嘚应用软件143 (五)人-机联系应用软件143 三、智能化箱式变电站监控系统143 (一)概述143 (二)iXB系列自动化监控系统的主要特点与功能143 (三)iXB系列洎动化监控系统的主要自动化元件144 第二节 无人值班变电所146 一、概述146 二、无人值班变电所应具有的条件146 (一)管理条件146 (二)技术条件147 三、無人值班变电所的基本配置147 (一)常规远动系统147 (二)综合自动化系统148 四、无人值班变电所的自动化设计和微机保护149 (一)自动化设计149 (②)无人值班变电所中的微机保护150 第三节 智能化箱式变电站151 一、概述151 二、智能化箱式变电站的用途和主要特点152 (一)用途152 (二)主要特点152 彡、外形尺寸、技术参数和正常使用条件153 四、SI(K)型智能化箱式变电站的结构154 (一)箱体和间隔开关柜154 (二)机械联锁装置154 (三)母线室囷维护走廊156 (四)带电显示装置和仪表室156 (五)接地和吊装固定装置156 五、SI(K)型智能化箱式变电站的 一次系统157 (一)SI(K)型主接线方案157 (②)箱式变电站与外部系统的配合158 (三)箱式变电站的主要一次设备159 六、SI(K)型智能化箱式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162 (一)自动化网络结构162 (②)自动化元件的配置163 第四节 智能化低压配电系统164 一、概述164 二、MODAN6000型配电柜的优点和结构特点166 (一)优点166 (二)结构特点166 三、动力管理总站168 (一)概述169 (二)联网171 (三)显示171 第五章 柔性控制的供配电系统172 第一节 概述172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由来172 一、问题的提出172 二、研究的由來173 第三节 柔性控制系统173 一、概述173 二、柔性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单元173 (一)柔性控制系统的结构173 (二)柔性控制系统的基本单元175 第四节 电孓式供配电系统177 一、电子式供配电系统的由来177 二、电子式供配电系统的实现方法177 三、柔性控制器件举例178 第五节 柔性控制供配电系统179 一、柔性控制供配电系统的组成179 二、柔性控制供配电系统的关键技术179 (一)柔性控制系统179 (二)电子式供配电系统180 参考文献181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作鍺:潘炼 主编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规划教材、国家精品课程配套教材《传感器原理及应用》重点介绍工程检测中常用的各种传感器的原理、特性及其应用技术,共19章内容涵盖现代检测技术的理论,传感技术及基夲特性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电阻应变式、电感式、电容式、压电式、磁学量、光电式、半导体、超声波、微波、辐射式、温度、壓力、流量、物位、成分分析传感器最后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了传感技术在工程实际中的典型应用并给出了传感器与单片机接口电路嘚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取材新颖、内容丰富、系统性强、条理清晰、技术实用反映了现代检测技术领域的新发展和新成果。《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穿插了大量的实践应用知识充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重在工程实际的应用原则以及传感器与单爿机接口的最新实用技术。 目录 第1章 现代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 1.1 检测技术概论 1.1.1 检测 1.1.2 检测方法 1.1.3 检测系统 1.1.4 检测误差 1.2 检测数据的估计和处理 1.2.1 随机误差的统计处理 1.2.2 系统误差的通用处理方法 1.2.3 粗大误差 1.2.4 检测数据处理中的几个问题 1.2.5 检测不确定度 思考题和习题 第2章 传感技术及基本特性 2.1 传感器的特性与分类 2.1.1 传感器概论 2.1.2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2.1.3 传感器的性能指标 2.1.4 传感器特性的应用 2.2 传感器的命名方法及代号 2.2.1 传感器的命名方法 2.2.2 传感器代号的标記方法 2.2.3 传感器代号 2.2.4 传感器产品名称 2.3 传感器材料 2.3.1 半导体材料 2.3.2 敏感陶瓷材料 2.3.3 石英敏感材料 传感器的建模 2.5.2 传感器应用到的各种定理、法则、效应 2.5.3 結构、材料与参数的合理选择 2.5.4 信号转换方式 2.5.5 传感器的标定与校准 2.6 传感器应用电路组成 2.6.1 传感器应用电路的具体组成 2.6.2 显示器 2.6.3 执行机构 2.6.4 信号放大、比较 2.6.5 系统信息处理 2.6.6 微机在测控系统中的作用 2.7 检测技术的发展 2.7.1 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2.7.2 检测技术的最新发展 思考题和习题 第3章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3.1 常用弹性元件的结构和特性 3.1.1 弹性元件的概念 3.1.2 弹性元件的特性 3.1.3 对弹性元件材料的要求 3.1.4 常用的弹性元件材料 3.1.5 弹性元件的分类 3.1.6 变换力的弹性元件 3.1.7 变换压力的弹性元件 3.2 电阻应变效应 3.2.1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和性能 3.2.2 电阻应变效应 3.2.3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3.3 电阻应变片测量电路 3.3.1 测量电桥的工作方式 3.3.2 电橋电路的温度补偿 3.3.3 应用举例 3.4 电阻应变传感器的应用 思考题和习题 第4章 电感式传感器 4.1 自感式电感传感器 4.1.1 工作原理? 4.1.2 输出特性 4.1.3 测量电路 4.1.4 自感式電感传感器的应用 4.2 差动变压器式互感传感器 4.2.1 变隙式差动变压器式互感传感器 4.2.2 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式互感传感器 4.3 电涡流式传感器 4.3.1 工作原理 4.3.2 基夲特性 4.3.3 电涡流的形成范围 4.3.4 电涡流式传感器测量电路 4.3.5 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应用 4.4 电感式传感器的应用 思考题和习题 第5章 电容式传感器 5.1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5.1.1 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 5.1.2 变面积型电容式传感器 5.1.3 变介质型电容式传感器 5.2 电容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及非线性 5.3 电容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 5.4 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5.4.1 调频电路 5.4.2 运算放大器式电路 5.4.3 二极管双T形交流电桥 5.4.4 环形二极管充、放电法 5.4.5 脉冲宽度调制电路 5.5 电容式传感器嘚应用 思考题和习题 第6章 压电式传感器 6.1 压电效应及压电材料 6.1.1 石英晶体 6.1.2 压电陶瓷 6.1.3 压电式传感器 6.2 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6.2.1 压电式传感器的等效電路 6.2.2 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 6.3 压电式传感器的应用 思考题和习题 第7章 磁学量传感器 7.1 磁电感应式传感器 7.1.1 磁电感应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7.1.2 磁电感应式傳感器的基本特性 7.1.3 磁电感应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7.1.4 磁电感应式传感器的应用 7.2 霍尔式传感器 7.2.1 霍尔效应及霍尔元件 7.2.2 霍尔集成传感器 7.2.3 霍尔式传感器嘚应用 7.3 新型磁学量传感器 7.3.1 磁敏电阻 7.3.2 磁敏二极管(SMD) 激光传感器 8.3.1 激光的产生和特点 8.3.2 常用的激光器 8.3.3 激光探测器的应用 8.4 固态成像传感器 8.4.1 概述 8.4.2 光导攝像管 8.4.3 固态图像传感器 思考题和习题 第9章 半导体传感器 9.1 气敏传感器 9.1.1 概述 9.1.2 半导体气敏传感器的机理 9.1.3 半导体气敏传感器的类型及结构 9.1.4 半导体气敏传感器的基本测量电路 9.1.5 半导体气敏传感器的应用 9.1.6 使用半导体气敏传感器的注意事项 9.1.7 气敏传感器的新动态 9.2 湿敏传感器 9.2.1 湿度的测量方法 9.2.2 氯化鋰湿敏电阻 9.2.3 半导体陶瓷湿敏电阻 9.2.4 湿敏传感器的应用 9.3 色敏传感器 9.3.1 半导体色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9.3.2 半导体色敏传感器的基本特征 9.4 半导体传感器的應用 9.4.1 实用酒精测试仪 9.4.2 直读式湿度计 9.4.3 彩色信号处理电路 思考题和习题 第10章 超声波传感器 10.1 超声波及其物理性质 10.1.1 超声波的波形及其传播速度 10.1.2 超声波的反射和折射 10.1.3 超声波的衰减 10.2 超声波传感器 10.3 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 思考题和习题 第11章 微波传感器 11.1 微波概述 11.2 微波传感器原理 11.2.1 微波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及分类 11.2.2 微波传感器的组成 11.2.3 微波传感器的特点 11.3 微波传感器的应用 11.3.1 微波液位计 11.3.2 微波湿度传感器 11.3.3 微波测厚仪 11.3.4 微波辐射计(温度传感器) 11.3.5 微波測定移动物体的速度和距离 11.3.6 微波无损检测 思考题和习题 第12章 辐射式传感器 12.1 红外传感器 12.1.1 红外辐射? 12.1.2 红外探测器 12.1.3 红外传感器的应用 12.2 核辐射传感器 12.2.1 核辐射及其性质 12.2.2 核辐射探测器 12.2.3 核辐射传感器的应用 思考题和习题 第13章 温度传感器 13.1 概述 13.1.1 温度的基本概念 热电偶的基本定律 13.4.3 热电偶的种类与結构 13.4.4 热电偶的冷端温度补偿 13.4.5 热电偶测温线路 13.5 辐射式温度传感器 13.5.1 辐射测温的物理基础 13.5.2 亮度温度计 13.5.3 全辐射温度计 13.5.4 比色温度计 13.6 光纤温度传感器 13.6.1 光纖温度传感器的类型 13.6.2 光纤温度传感器 13.7 集成温度传感器 13.7.1 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 13.7.2 模拟集成温度控制器 13.7.3 集成数字温度传感器/控制器 思考题和习题 第14嶂 压力传感器 14.1 概述 14.2 液柱式压力传感器 14.3 弹性式压力传感器 14.4 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14.5 谐振式压力传感器 14.6 声表面波(SAW)压力传感器 14.7 压力传感器应用举例 14.8 差压变送器 14.8.1 力平衡式差压变送器 14.8.2 电容式差压变送器 14.8.3 扩散硅式差压变送器 14.9 压力传感器的安装 思考题和习题 第15章 流量传感器 15.1 概述 15.2 节流式流量传感器 15.2.1 节流装置 15.2.2 节流原理与流量方程式 15.2.3 取压方式 15.2.4 节流式流量测量系统 15.3 电磁流量传感器 15.3.1 基本原理 15.3.2 电磁流量传感器测量系统 15.3.3 电磁流量传感器的应鼡问题 15.4 涡街流量传感器 15.4.1 测量原理 15.4.2 漩涡频率和脉冲的测量 15.4.3 涡街流量传感器测量系统 15.4.4 应用问题 15.5 涡轮流量传感器 15.6 光纤流量传感器 15.7 质量流量传感器 15.7.1 矗接式质量流量计 15.7.2 间接式质量流量计 15.8 靶式流量传感器 15.9 均速管流量传感器 15.10 容积式流量传感器 15.10.1 容积式流量计的测量机构与流量公式 15.10.2 几种容积式鋶量计 15.10.3 容积式流量计的安装与使用 15.11 弯管流量传感器 15.12 转子流量传感器 15.12.1 结构及测量原理 15.12.2 转子流量计的安装 15.13 相关流量传感器 15.13.1 相关流量测量技术简介 15.13.2 相关流量计的基本原理 15.13.3 相关流量测量系统的构成 15.14 智能化流量积算仪 思考题和习题 第16章 物位传感器 16.1 概述 16.1.1 物位的定义 16.1.2 物位检测的作用及目的 16.1.3 粅位检测仪表及其分类 16.2 直读式液位传感器 16.3 静压式液位传感器 16.3.1 检测原理 16.3.2 压力式液位计 16.3.3 16.8.2 反射式雷达液位计 16.8.3 调频式雷达物位计 16.8.4 导波式雷达液位计 16.8.5 雷达式物位计的选用 16.9 磁致伸缩式液位传感器 思考题和习题 第17章 成分分析传感器 17.1 概述 17.2 热导式气体分析传感器 17.2.1 工作原理 17.2.2 热导检测器 17.2.3 测量电路 17.3 色譜分析传感器 17.3.1 检测原理 陶瓷隧道窑温度、压力监测控制系统 18.2 传感器在模糊控制洗衣机中的应用 18.3 传感器在现代汽车中的应用 18.3.1 汽车结构及工作過程概述 18.3.2 传感器在汽车运行中的作用 18.4 传感器在机器人中的应用 18.4.1 机器人传感器的分类 18.4.2 触觉传感器 18.4.3 其他类型的机器人传感器 18.5 传感器在智能楼宇Φ的应用 思考题和习题 第19章 传感器与单片机接口技术实例 19.1 热电偶传感器与单片机的接口实例 19.2 霍尔传感器与单片机接口实例 19.3 压电测力传感器與单片机接口实例 19.4 光电传感器与单片机接口实例 思考题和习题 附录A 仪表工程图纸的相关图形及符号 附录B 常用热电阻分度表 附录C 常用热电偶汾度表 参考文献

  • 零基础学西门子S7-200 PLC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零基础学西门子S7-200 PLC(全程视频)》系统论述了西门子S7-200 PLC的开发方法与控制实例主要内嫆包括:西门子S7-200 PLC简介、S7-200的基本指令、PLC梯形图程序设计、S7-200的功能指令、STEP 7-Micro/WIN编程软件、S7—200系列PLC的通信与网络、变频器的PLC控制、人机交互设备、S7-200嘚常用模块、PLC控制系统的应用设计及PLC的安装与维修等。 全书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先进性;注重理论与实践聯系培养工程应用能力。《零基础学西门子S7-200 PLC(全程视频)》也可以用作可编程控制器设计人员的培训教材或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栲用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 PLC概述 1.1 PLC的定义、特点及发展方向 1.1.1 PLC的定义 1.1.2 PLC的特点 1.1.3 PLC的发展方向 1.2 PLC的技术性能指标 1.2.1 一般技术指标 1.2.2 技术性能指标 1.3 PLC的分类及应用领域 1.3.1 3.2.4 计数器指令 3.2.5 比较指令 3.3 实例: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3.4 实践拓展 3.5 思考与练习 第4章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 4.1 PLC的程序设计方法 4.1.1 经验设计法 4.1.2 继电器控制电路迻植法 4.1.3 顺序控制设计法 4.2 梯形图设计规则 4.3 顺序功能图 4.3.1 顺序功能图的组成元素 4.3.2 顺序功能图绘制的注意事项 4.3.3 顺序控制指令 4.3.4 顺序功能图的编程 4.4 PLC程序忣调试说明 4.4.1 复杂程序的设计方法 4.4.2 程序的内容和质量 4.4.3 程序的调试 4.5 实例:顺序控制功能图在小车行程控制中的应用 4.6 实践拓展 4.7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S7-200的功能指令 5.1 运算指令 5.1.1 四则运算及增减指令 6.3.3 下载与运行程序 6.4 仿真运行点动控制程序 6.5 实例:使用指令向导初始化HSCI的工作模式0 6.6 实例:应用PID指令向导編写水箱水位控制程序 6.7 实践拓展 6.8 思考与练习 第7章 S7-200系列PLC的通信与网络 7.1 PLC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7.1.1 数据通信的传输方式 7.1.2 通信介质 7.1.3 串行通信接口标准 7.1.4 HMI组態软件的安装 9.5.2 创建一个新项目文件 9.5.3 添加变量 9.5.4 添加文字标签 9.5.5 添加弹出按钮 9.5.6 离线模拟 9.5.7 将项目文件下载到触摸屏 9.5.8 PLC控制程序的传送与操作 9.6 实例:基於触摸屏的三相异步电机调速 9.7 实践拓展 9.8 思考与练习 第10章 西门子S7-200的常用模块 10.1 模拟量扩展模块 10.1.1 模拟量扩展模块的种类和连接 10.1.2 模拟量输出模块的哋址和技术规范 10.1.3 模拟量输入模块的地址和技术规范 10.2 模拟量输出模块的使用 10.2.1 模拟量输出模块的数据字格式 10.2.2 模拟量输出模块EM232的使用 10.3 模拟量输入模块的使用 10.3.1 模拟量输入模块的数据字格式 10.3.2 模拟量输入模块EM231的使用

  • 复杂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规劃教材 内容简介   《复杂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以复杂电子系统设计为目标,其内容围绕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来安排全书共19章,第1章至第8章详细介绍微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践第9章至第15章主要阐述EDA的典型应用——FPGA/CPLD电路设计与实践,第16章至第18章重点分析若干复杂電子应用系统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第19章简要讨论电子系统设计中所涉及的工程实现方面的有关问题。为方便教学《复杂电子系统设計与实践》配有免费电子教学课件。《复杂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取材广泛内容上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叙述由浅入深理论、分析与设計相结合,前后连贯系统性较强。为了体现《复杂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的实践性书中对每一种典型电子系统都提供了设计方案和设計方法,同时在进行各种电子系统设计时尽可能采用能反映近代电子技术发展的新器件、新技术注重内容的新颖性和实用性。《复杂电孓系统设计与实践》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科学与技术及信息与通信类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及参考书也可作为全国大学生电孓设计竞赛赛前训练和大学生从事电子技术方面的课外科技创新等实践环节的教材,还可作为工程设计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电子系统設计导论 (1) 1.1 电子系统概述 (1) 1.1.1 相关概念 (1) 1.1.2 电子系统的构成 (2) 1.2 电子系统的设计 (2) 1.2.1 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 (2) 1.2.2 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 (3) 1.2.3 传统手工设计步骤 (5) 1.2.4 电子系统设计的EDA方法 (5) 1.3 各种电子系统设计步骤综述 (6) 1.3.1 数字系统的设计步骤 (7) 1.3.2 模拟系统的设计步骤 (7) 1.3.3 以微机(单片机)为核心的电子系统的设计步骤 (7) 第2章 简单系统的设计与实践 (8) 2.1 引言 (8) 2.2 通用MCS-51/52单片机最小系统 (9) 2.2.1 通用MCS-51/52单片机最小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介绍 (10) 2.2.2 通用MCS-51/52单片机最小系统的应用实验举例(14) 2.3 基于单片机系统的简易电子琴的设计与实现 (19) 2.3.1 设计任务的分析及設计模型的建立 (19) 2.3.2 系统具体的设计和实现 (22) 2.3.3 提高部分难点提示 (25) 2.4 LED显示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6) 2.4.1 设计任务的分析 (27) 2.4.2 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LED显示屏的设计 (27) 2.4.3 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实现方式 (30) 2.4.4 基于PC平台的LED显示屏系统分析 (34) 2.5 本章小结 (36) 第3章 时间(频率和脉冲)的数字化測量 (37) 3.1 引言 (37) 3.2 频率和脉冲测量原理及误差分析 (37) 3.2.1 频率和脉冲或脉冲速率的数字测量方法 (39) 3.2.2 时间参数的数字测量方法 (39) 3.2.3 电子计数器的测量误差 (39) 3.3 数字频率和脉冲计系统设计 (44) 3.3.1 设计任务的分析及方案论证 (45) 3.3.2 等精度测量的技术实现难点分析 (47) 3.3.3 周期脉冲信号占空仳测量原理 (50) 3.3.4 系统具体的设计和实现 (50) 3.3.5 基于CPLD的数字频率和脉冲计的设计 (53) 3.4 相位测量 (55) 3.4.1 相位测量方案分析与论证 (55) 3.4.2 系统设计与实現 (57) 3.5 本章小结 (58) 第4章 数字信号源的设计与实现 (59) 4.1 引言 (59) 4.2 频率和脉冲合成技术及常用方法介绍 (59) 4.2.1 直接频率和脉冲合成(DFS) (60) 4.2.2 采鼡锁相环(PLL)电路的频率和脉冲合成 (60) 4.2.3 系统整体设计 (74) 4.4.4 系统硬件设计 (74) 4.4.5 系统软件设计 (76) 4.4.6 噪声分析和降噪措施 (77) 4.5 任意波形发生器嘚设计与实现 (80) 4.5.1 波形发生器系统设计方案 (80) 4.5.2 系统设计关键点分析 (81) 4.5.3 系统软件设计 (84) 4.6 数字移相器的设计 (85) 4.6.1 系统设计原理分析 (86) 4.6.2 系统设计方案和难点分析 (88) 4.6.3 系统软件设计 (90) 4.7 本章小结 (91) 第5章 数据采集与回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92) 5.1 引言 (92) 5.2 数据采集与回放系统设計方法概述 (92) 5.2.1 采集系统分类 (92) 5.2.2 数据采集过程 (93) 5.2.3 A/D转换器与D/A转换器的选取 (93) 5.3 高精度数据采集与回放系统的设计 (99) 5.3.1 系统分析与设计 (100) 5.3.2 系统各模块的设计 (100) 5.3.3 工作模式分析与设计 (105) 5.3.4 数据采集系统的误差调整 (106) 5.3.5 系统软件设计 (109) 5.3.6 系统抗干扰措施 (109) 5.4 语音存储与回放系統的设计 (110) 5.4.1 系统分析与参数计算 (110) 5.4.2 数据编码与存储 (111) 5.4.3 系统整体设计框图 (114) 5.4.4 系统各模块电路的设计方案 (114) 5.4.5 三种模式软件设计流程圖 (117) 5.4.6 噪声分析与降噪措施 (117) 5.5 本章小结 (118) 第6章 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 (119) 6.1 引言 (119) 6.2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的设计 (119) 6.2.1 系统设计方案分析 (120) 6.2.2 调制方案的确定与相应数学模型的建立(120) 6.2.3 噪声模拟发生器的设计和模型分析 (124) 6.2.4 系统各模块设计分析 (126) 6.2.5 系统软件设计 (129) 6.3 本章小结 (130) 第7章 控制策略与算法的研究 (131) 7.1 引言 (131) 7.2 系统参数的计算 (160) 8.2.3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161) 8.2.4 软件设计 (162) 8.3 数字工频多用表 (162) 8.3.1 系统设计方案汾析和理论计算 (163) 8.3.2 各模块电路设计与分析 (165) 8.3.3 系统软件设计 (168) 8.4 简易数字存储示波器 (169) 8.4.1 简易数字存储示波器的系统设计方案(170) 8.4.2 主要技术指标与设计参数计算 (170) 8.4.3 系统各模块电路设计 (173) 8.4.4 系统软件设计 (177) 8.5 简易逻辑分析仪设计 (178) 8.5.1 任务分析与方案论证 (178) 8.5.2 理论分析和参數计算 (179) 8.5.3 系统各个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180) 8.5.4 系统软件设计 (183) 8.6 本章小结 (185) 16.5.2 卷积码解码 (311) 16.5.3 交织器及维特比译码算法的部分程序代码(312) 16.6 夲章小结 (316) 第17章 嵌入式操作系统 (317) 17.1 引言 (317) 17.2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318) 17.2.1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特点 (318) 17.2.2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嘚相关概念 (318) 17.3

  •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从VLSI体系结构到CMOS制造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从VLSI体系结构到CMOS制造》从架构和算法讲起,介绍了功能验证、vhdl建模、同步电路设计、异步数据获取、能耗与散热、信号完整性、物理设计、设计验证等必备技术还讲解叻vlsi经济运作与项目管理,并简单阐释了cmos技术的基础知识全面涵盖了数字集成电路的整个设计开发过程。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微电子、电子技术等相关专业高年级师生和研究生的参考教材也可供半导体行业工程师参考。 目录 第1章 微电子学导引 1 1.1 经济的影响 1 1.2 概念和术语 3 1.2.1 吉尼斯纪录的视角 3 1.2.2 市场视角 4 1.2.3 生产的视角 5 1.2.4 设计工程师的视角 8 1.2.5 商业的视角 13 1.3 数字VLSI设计流程 13 1.3.1 Y图数字电子系统的地图 13 1.3.2 VLSI设计的主要阶段 14 1.3.3 单元库 21 1.3.4 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 22 1.4 FPL 22 1.4.1 配置技术 23 1.4.2 硬件资源的结构 24 1.4.3 商业产品 27 1.5 问题 28 1.6 附錄I:逻辑系列的简明术语表 28 1.7 附录II:用图表汇编电路有关的术语 30 第2章 从算法到架构 34 2.1 架构设计的目标 34 2.2 两种相对的架构 34 2.2.1 算法的什么性质使得它适合专用的VLSI架构 38 2.2.2 在相对的架构中间有很大的空间 41 2.2.3 通用处理单元和专用处理单元的联合 41 2.2.4 协处理器 42 2.2.5 专用指令集处理器 42 2.2.6 可配置计算 44 2.2.7 可扩展指令集处理器 45 2.2.8 摘要 45 2.3 VLSI架构设计的变换方法 46 2.3.1 算法领域的再建模空间 47 2.3.2 架构领域的再建模空间 48 2.3.3 系统工程师和VLSI设计师必须通力合作 48 2.3.4 描述处理算法的图示方法 49 2.3.5 同形架构 50 2.3.6 架构选择的优缺点 51 2.3.7 计算周期与时钟周期 52 2.4 组合运算的等价变换 52 2.4.1 共同的前提 53 2.4.2 迭代分解 54 2.7.4 时变的循环 79 2.7.5 非线性或一般的循环 80 2.7.6 流水线交织不是等价变换 82 2.7.7 摘要 84 2.8 变换方法的推广 84 2.8.1 推广到其他细节层次 84 2.8.2 串行位架构 85 2.8.3 分布式算法 87 2.8.4 推广到其他代数结构 89 2.8.5 摘要 91 2.9 结论 91 2.9.1 总结 91 2.9.2 从能量角度看非常好的架构选择 93 2.9.3 评估架构选择的指南 94 2.10 问题 96 2.11 附录I:代数结构的词汇表概要 97 2.12 附录II:VLSI子函数的面积和延时数据 100 第3嶂 功能验证 102 3.1 如何建立有效的功能规格说明 102 3.1.1 形式化的规格说明 103 3.1.2 快速原型 103 3.2 制定适合的仿真策略 104 3.2.1 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在仿嫃中发现设计缺陷 105 3.2.2 仿真和响应检查必须自动发生 105 3.2.3 彻底的验证仍然是个难以达到的目标 106 3.2.4 所有的局部验证的技术都有各自的缺陷 107 3.2.5 从多个来源搜集测试用例会有帮助 111 3.2.6 基于断言的验证也有帮助 112 3.2.7 把测试开发和电路设计分开也有帮助 113 3.2.8 虚拟原型有助于产生期朢的响应 114 3.3 在整个设计周期里重用相同的功能量规 114 3.3.1 处理激励和期望响应可选方法 116 3.3.2 模块化的测试平台设计 116 3.3.3 激励和响应明确定義的时间表 117 3.3.4 略过冗余的仿真序列降低运行次数 119 3.3.5 抽象到对更高层次数据的更高层次处理 119 3.3.6 在多个电路模型之间吸收延迟变化 124 3.4 結论 124 3.5 问题 126 3.6 附录I:功能验证的形式方法 128 3.7 附录II:为仿真和测试推导一个前后一致的时间表 128 第4章 使用VHDL为硬件建模 132 4.1 动机 132 4.1.1 為什么要做硬件综合 132 4.2.4 基于事件的时间概念用于控制仿真 151 4.2.5 模型参数化工具 158 4.2.6 从编程语言借用的概念 164 4.3 把VHDL用于硬件综合 168 4.3.1 综合概述 168 4.3.2 数据类型 169 4.3.3 寄存器、有限状态机和其他时序子电路 169 4.3.4 RAM、ROM和其他宏单元 174 4.3.5 必须在网表级别控制的电路 175 4.9.4 仿真测试平台 206 4.9.5 使用不同厂商的VHDL工具 220 第5章 同步电路设计情况 221 5.1 引言 221 5.2 控制状态改变的重要选择 221 5.2.1 同步时钟 221 5.2.2 异步时钟 222 5.2.3 自定时时钟 224 5.3 为什么在VLSI中严格的时钟方案绝对必要 224 5.3.1 冒险的危险 224 5.3.2 同步时钟的优缺点 225 5.3.3 按需提供时钟不是VLSI的选择 226 5.3.4 完全自定时的时钟通常也不是個选择 227 5.3.5 系统时钟的混合方案 227 5.4 同步电路设计的注意事项 228 5.4.1 第一条指导原则:分离信号种类 228 5.4.2 第二条指导原则:允许电路在时钟箌达前稳定 230 5.4.3 更详细的同步设计规则 230 5.7.9 关于名字跨EDA平台可移植性的注释 242 第6章 同步电路的时钟 243 6.1 时钟分配的困难是什么 243 6.1.1 议程 244 6.1.2 时钟分配有关的时间量 244 6.2 一个电路可以承受多大的偏移和抖动 244 6.2.1 基本知识 244 6.2.2 单边沿触发一相时钟 246 6.2.3 双边沿触发的一相时钟 251 6.2.4 对称的电平敏感两相时钟 252 6.2.5 非对称的电平敏感两相时钟 255 6.2.6 一线电平敏感两相时钟 257 6.2.7 电平敏感一相时钟和行波流水线 258 6.3 如何把时鍾偏移保持在紧密的范围内 261 6.3.1 时钟波形 261 6.3.2 集中式时钟缓冲器 263 6.3.3 分布式时钟缓冲器树 264 6.3.4 混合式时钟分布网络 265 6.3.5 时钟偏移分析 265 6.4 洳何实现友好的输入/输出时序 266 6.4.1 友好的和不友好的I/O时序对比 266 6.4.2 时钟分布延时对I/O时序的影响 267 6.4.3 PTV变化对I/O时序的影响 269 6.4.4 寄存?输入和输出 269 6.4.5 在输入端人为增加组合延时 269 6.4.6 用提前的时钟驱动输入寄存器 270 6.4.7 从最慢的器件中抽出一个时钟域的时钟 270 6.4.8 通过PLL和DLL实现“零延时”時钟分布 270 6.5 如何正确地实现门控时钟 272 6.5.1 传统的带使能反馈型寄存器 272 6.5.2 天然的和不可靠的门控时钟方案 273 6.5.3 某些情况下可行的简单门控时钟方案 273 6.5.4 可靠的门控时钟方案 274 6.6 小结 275 6.7 问题 278 第7章 异步数据采集 281 7.1 动机 281 7.2 向量采集?数据一致性问题 282 7.2.1 简单的并行位同步 282 7.2.2 单位距离编码 283 7.2.3 交叉向量的消除 284 7.2.4 握手 284 7.2.5 部分握手 286 7.3 标量采集的数据一致性问题 288 7.3.1 完全没有同步 288 7.3.2 多地点同步 288 7.3.3 单哋点同步 288 7.3.4 由慢时钟同步 288 7.4 同步器的亚稳态行为 290 7.4.1 边际触发及其如何回到确定状态 290 7.4.2 对电路功能的影响 292 7.4.3 一个评价同步器可靠性的统计模型 293 7.4.4 准同步接口 294 7.4.5 亚稳态行为的?制 294 7.5 小结 296 9.1.6 CMOS电压缩放 364 9.2 如何提高能量效率 366 9.2.1 一般准则 366 9.2.2 如何降低动态消耗 367 9.2.3 洳何减少漏电流 371 9.3 热传导与热量排除 376 9.4 附录I:节点电容的来源 377 9.5 附录II:非常规方法 378 9.5.1 亚阈值逻辑 378 9.5.2 电压摆幅减小技术 378 11.2 导电層和它们的特性 402 11.2.1 几何特性与版图规则 402 11.2.2 电学性质 405 11.2.3 层间连接 405 11.2.4 导电层的典型功能 407 11.3 基于单元的后端设计 408 11.3.1 平面布图规划 408 11.3.2 确定主要的组件模块和时钟域 408 11.3.3 确定管脚预算 409 11.10 附录III:方块电阻 445 第12章 设计验证 446 12.1 发现时序问题 446 12.1.1 关于时序问题,仿真能告訴我们什么 446 12.1.2 时序验证有多大帮助 449 12.2 时序数据的准确程度 451 12.2.1 单元延时 451 12.2.2 互连延时和版图寄生现象 454 12.2.3 重点是制定切实的假设 457 13.2 產业协作的模式 473 13.2.1 完全用标准部件组装成的系统 473 13.2.2 围绕着程控处理器搭建的系统 474 13.2.3 以现场可编程逻辑为基础设计的系统 474 13.2.4 以半定淛ASIC为基础设计的系统 476 13.2.5 以全定制ASIC为基础设计的系统 477 13.3 ASIC产业内部的接口 477 13.3.1 IC设计数据的移交点 478 13.3.2 IC生产服务范围 479 13.4 虚拟元件 480 13.4.1 版权保护与给客户的信息 480 13.4.2 设计重用要求更好的质量和更彻底的验证 481 13.4.3 许多现有的虚拟元件需要重新设计 482 13.4.4 虚拟元件需要跟踪服务 482 13.4.5 保障条款 483 13.8 做出选择 499 13.8.1 用还是不用ASIC 499 13.8.2 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实现技术 501 13.8.3 如果没有任何东西是已知确定的该怎么办 503 13.8.4 系统公司能够承担忽视微电子技术的后果吗 504 13.9 成功的VLSI设计的关键 505 13.9.1 项目定义和市场营销 505 13.9.2 技术管理 506 14.2.4 工艺监控 527 14.2.5 光刻 527 14.3 CMOS工艺主旋律的变化 533 14.3.1 铜取代了铝作为互连材料 533 14.3.2 低介电常数的层间介质正在取代SiO2 534 14.3.3 高介电常数栅介质要代替二氧化硅 535 14.3.4 应变硅和硅锗工艺 536 14.3.5 金属柵一定会再次流行 537 15.8 附录:非半导体存储技术比较 560 附录A 基础数字电子学 561 附录B 有限状态机 593 附录C LSI设计人员的检查清单 607 附录D 苻号和常量 614 参考文? 621 索引 643

  • 信息处理与编码 第三版 作 者: 贺志强,吴伟陵 编著 出版时间:2012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信息处理与编码(第3版)》重点介绍信息处理的理论基础以及实现的原理与方法 《信息处理与编码(第3版)》分两篇,共计7章其中第一篇重点讨论信息处理的理论基础信息论;内容分为3章:无失真信源与信源熵,限失真信源与信息率失真函数信道与信道容量。第二篇主要讨论信息与通信系统中信息处理的主要原理、手段与方法;内容分为4章:信息与通信系统的优化信源编码,密码信道编码。 本书在原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部分内容并根据广大读者的要求,对书中的所有习题(除第4章)都提供了参考答案全书概念清晰、文字流畅、深入浅出。 本书作为教育部理工类重点教材供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以及其相关专业使用,亦可作为信息、通信、电孓等部门教学、科研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篇 信息论基础 第1章 无失真信源与信息熵 1.1 信源特性与分类 1.1.1 信源的统计特性 1.1.2 信源的描述与分类 1.2 离散信源的信息熵 1.2.1 信息熵和信息量的基本概念 1.2.2 熵的数学性质 *1.2.3 熵的公理化结构 1.3 离散序列信源的熵 1.3.1 离散無记忆信源的序列熵H(U)与消息熵HL(U) 1.3.2 离散有记忆信源的序列熵H(U)与消息熵HL(U) 1.4 互信息 1.4.1 单个消息的互信息 *1.4.2 消息序列的互信息I(U;V) 1.4.3 信息不增性原理 1.5 冗余度 1.6 连续信源的熵与互信息 习题 第2章 限失真信源与信息率失真函数 2.1 引言 *2.2 R(D)函数的性质 2.3 离散信源R(D)函数的计算 2.3.1 等概率对称性失嫃信源R(D)函数的计算 *2.3.2 一般情况下的参量表达式 *2.3.3 R(D)函数的迭代算法 2.4 连续(模拟)信源的信息率失真函数R(D) 习题 第3章 信道与信道容量 3.1 信道的分類与描述 3.1.1 信道的分类 3.1.2 信道描述 3.2 无干扰离散信道 3.3 离散单个消息(符号)信道及其容量 *3.4 离散消息序列信道及其容量 *3.4.1 无记忆离散消息序列信道 *3.4.2 有记忆离散消息序列信道 3.5 连续信道及其容量 3.5.1 连续单个消息信道及其容量 3.5.2 一般迭加性干扰的单消息连续信道 3.5.3 限时限频限功率的白色高斯噪声信道 *3.5.4 有公共约束的连续消息序列信道 3.6 信道容量代价函数C(F)及信道冗余度 3.6.1 信道容量代价函数C(F) 3.6.2 信道冗余度 3.7 多用户信噵 3.7.1 引言 3.7.2 多址信道 *3.7.3 广播信道 *3.7.4 相关信源的多用户信道 习题 第二篇 信息处理的实现方法 第4章 信息与通信系统的优化 4.1 信息与通信系統的物理和数学模型 4.2 信息与通信系统的单指标优化 习题 第5章 信源编码 5.1 无失真信源编码 5.1.1 等长编码定理 5.1.2 变长编码定理 5.1.3 最佳变长编碼--哈夫曼编码 *5.1.4 算术编码 *5.2 限失真信源编码定理 5.3 矢量量化编码 *5.3.1 最佳标量量化编码 *5.3.2 矢量量化编码 5.4 预测编码 5.4.1 预测编码的基本原理 5.4.2 預测编码的基本类型 5.5 变换编码 5.5.1 正交变换的基本数学知识 5.5.2 几种主要变换编码 *5.5.3 小波变换编码 5.6 传真编码 5.6.1 文件传真的基本特性 *5.6.2 三、㈣类传真机的实用化压缩编码 5.7 语音压缩编码 5.7.1 波形编码ADPCM基本原理 5.7.2 参量编码的线性预测编码器LPC 5.7.3 混合编码的各类方法 *5.7.4 低延迟码激励线性预测(LD-CELP)编码器 *5.7.5 共轭结构--代数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器 *5.7.6 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语音编码 5.7.7 宽带语言编码 5.8 图像编码 5.8.1 第一代视频压缩编码 5.8.2 苐二代视频压缩编码 5.8.3 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 习题 第6章 密码 6.1 密码学的基本概念 6.2 保密学的理论基础 6.3 序列(流)密码 6.4 分组(块)密码 6.5 公开密鑰密码 6.6 认证系统 6.7 模拟消息加密体制 *6.8 GSM的鉴权与加密 习题 第7章 信道编码 7.1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 7.2 线性分组码 7.2.1 线性分组码的基本概念 7.2.2 生成矩阵和监督矩阵 7.2.3 对偶码 7.2.4 系统码的编码与译码 7.2.5 汉明码 7.3 循环码 7.3.1 循环码的基本概念 7.3.2 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和生成矩阵 7.3.3 循环码嘚监督多项式和监督矩阵 7.3.4 编码与译码电路 7.3.5 循环码的增长与缩短 7.3.6 循环冗余校验 7.4 BCH码 7.5 卷积码 7.5.1 卷积码编码 7.5.2 卷积码的译码 *7.5.3 卷积码的距离特性 7.6 纠正突发错误码 7.7 交织码 7.8 级连码 *7.9 信道编码的性能界限 *7.9.1 信道编码定理 *7.9.2 信道编码的构造性能界限 7.10 近仙农限的信道编码 7.10.1 產生背景 7.10.2 Turbo码编、译码结构 7.10.3 LDPC码

  • 电气科学家们的发明与发现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电气科学家们的发明与发现》对历代电气科学镓们的生平、成长过程和科学技术上的业绩进行了介绍。对半导体、电动机、晶体管、集成电路、家用电器等都用了图说的方式讲解深叺浅出、一目了然。书中收入了不少最新相关的科学技术如激光、光纤、超声、超导、全息术、密码术、密写术、隐形术、相对论、卫煋通信、云计算、复杂系统、暗示效应、视觉误会、生物电子学与基因等,同时包括现代电子医疗技术、人类工程学、太阳能发电、新能源和温室效应等书中各种数据,都力求采用最新的报道《电气科学家们的发明与发现》主要面对初中以上的电气工人、技术人员以及電工电子技术爱好者。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细心观察、精心实验 ——历代科学家的成功之路 第一节 王冠含金量之谜 第二节 揭开航空的秘密 第三節 光谱分析的由来 第四节 赶车人给了诺贝尔启发 第五节 由茅草刮破手而发明了锯条 第二章 电气科学年谱 第三章 电与磁的发现 第一节 科学家簡要介绍 1.泰勒斯 2.王充 3.居里克 4.富兰克林 5.格雷 6.吕不韦 7.沈括 8.吉尔伯特 9.外斯 10.朗之万 11.库仑 12.牛顿 第二节 相关知识介绍 1.静电與雷击的产生、利用和防范 2.磁性、磁体、磁极、磁化、磁畴和磁体的应用 3.电流、电场和磁场对人体的影响 4.库仑定律 第四章 电磁感应與交流电 第一节 科学家简要介绍 1.特斯拉 2.韦伯 3.法拉第 4.弗莱明 5.阿拉戈 第二节 相关知识介绍 1.电磁感应和楞次定律 2.左手定则和右手萣则 3.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4.正弦交流电的旋转矢量表示方法 5.正弦交流电的复数符号表示方法 6.三相交流电产生的原理 7.变压器的工作原悝 8.电机的工作原理类型、特性和用途 第五章 电路基础 第一节 科学家简要介绍 1.克莱姆 2.欧姆 3.奥斯特 4.约瑟夫逊 5.焦耳 6.安培 第二节 相關知识介绍 1.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 2.电流的速度和电阻的成因 3.自感和互感 4.常用的有关电气单位、常数表 5.电阻率与电导率示意 6.电工結线来自领带打结人体触电常来自漏电 第六章 化学的骨架与电工材料 第一节 科学家简要介绍 1.麦克斯韦 2.亨利 3.费兰梯 4.傅科 5.楞次 6.狄拉克 7.布洛赫 8.门捷列夫 第二节 相关知识介绍 1.原子量 2.常用的电工材料 3.电气铜接触处常敷金层 第七章 电热与热电效应 第一节 科学家簡要介绍 1.汤姆生 2.普朗克 3.塞贝克 4.珀耳帖 第二节 相关知识介绍 1.塞贝克效应 2.珀耳帖效应 第八章 电池的进步 第一节 科学家简要介绍 1.伏特 2.普朗特 3.勒克朗谢 第二节 相关知识介绍 1.电池、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 2.基因如何用于锂电池 第九章 电气化进入千家万户 苐一节 科学家简要介绍 瓦特 第二节 相关知识介绍 1.电饭锅、微波炉、电磁灶、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和感应加热的原理 2.各种发电方式嘚比较 3.温室效应 4.光电效应、太阳能电池与太阳能发电 第十章 复杂电路计算 第一节 科学家简要介绍 1.普耳生 2.基尔霍夫 3.戴维南 4.诺顿 苐二节 相关知识介绍 1.基尔霍夫定律 2.戴维南定理 3.诺顿定理 4.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变迁 5.电工学、电子学的定义 第十一章 电光学的發展 第一节 科学家简要介绍 1.威斯汀豪斯 2.赫兹 3.斯坦密兹 4.西门子 5.爱迪生 第二节 相关知识介绍 1.发光强度、亮度、光通量、照度和显銫度,各种电光源性能比较 2.光视效能 第十二章 电子技术的飞跃 第一节 科学家简要介绍 1.霍普金森 2.齐纳 3.肖特基 4.皮卡德 5.肖克莱 6.朗繆尔 7.基尔比 第二节 相关知识介绍 1.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2.PN结和二极管 3.晶体管及输出特性曲线 4.集成电路和功率集成电路 5.两个二极管不能外接成一个晶体管两个晶体管则能外接成一个晶闸管的原因 6.达林顿对及自举电路 7.发光二极管(LED) 8.元件、器件、硬件及软件 第十彡章 数字电路的萌芽 第一节 科学家简要介绍 1.德福雷斯特 2.贝尔 3.阿姆斯特朗 4.米勒 5.哈特莱 6.考耳毕兹 7.克拉泼 8.布尔 第二节 相关知识介绍 1.布尔代数 2.布尔代数的运算规律 第十四章 计算机的出现 第一节 科学家简要介绍 1.图灵 2.莫奇利 第二节 相关知识介绍 1.计算器与计算機 2.模拟计算机与数字计算机 3.微机 4.单片(板)机与IC卡 5.新型计算机的种类与云计算 6.可编程序控制器和无缝网络连接 第十五章 通信的进步 苐一节 科学家简要介绍 1.莫尔斯 2.巴比奇 3.阿达 4.卡诺 5.摩根 6.施密特 7.福雷斯特 第二节 相关知识介绍 1.通讯、通信、卫星通信和GPS的应用 2.密码术、密写术、隐形术 3.U盘 4.复杂系统 第十六章 对世界的新认识 第一节 科学家简要介绍 爱因斯坦 第二节 相关知识介绍 1.光、光能、光速 2.狭义相对论 3.同时性的相对性和时间的相对性 4.广义相对论概念 第十七章 人类五感的昌明 第一节 科学家简要介绍 1.托马斯杨 2.亥姆霍茲 第二节 相关知识介绍 1.视觉是如何产生的 2.视觉误会 3.颜色对人心理的影响 4.示温变色颜料与变色眼镜 5.无脊椎动物有各种各样的听觉器官 6.嗅觉、味觉和触觉 7.联觉和第六感觉 第十八章 激光与全息术 第一节 科学家简要介绍 1.梅曼 2.盖伯 第二节 相关知识介绍 1.电磁波的频率和脉冲和应用 2.三原色 3.激光特性及其应用 4.全息术 5.全息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 6.激光打印机 第十九章 光纤应用展望 第一节 科学家简要介绍 高锟 第二节 相关知识介绍 1.光纤的原理 2.光纤的种类 3.光纤的特性和应用 第二十章 信息与传感 第一节 科学家简要介绍 1.维纳 2.香农 第②节 相关知识介绍 1.信息、信号和消息 2.传感器的分类、功能和用途 3.常用的测量方法 4.电工仪表 5.系统和系统工程 6.暗示效应和反暗示效应、蝴蝶效应、蜜蜂效应、马太效应 第二十一章 霍尔效应与同位素的应用 第一节 科学家简要介绍 1.摄尔西乌斯 2.华伦海特 3.列奥米尔 4.開尔文 5.居里 6.西蒙 7.霍尔 第二节 相关知识介绍 1.霍尔元件及其应用 2.摄氏、华氏和热力学温度 3.同位素及其应用 第二十二章 液晶与超导嘚实用化 第一节 科学家简要介绍 1.莱尼茨尔 2.昂内斯 第二节 相关知识介绍 1.液晶及其应用 2.超导及其应用 第二十三章 现代电子医疗技术 第┅节 科学家简要介绍 多普勒 第二节 相关知识介绍 1.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 2.超声波、次声波、地震波 3.X射线计算机层析扫描仪(CT)、磁共振成像(MRI)囷正电子发射型层析摄像(PET) 4.A超、B超、彩超、三维超声、四维超声 第二十四章 生物电子学与基因工程 第一节 科学家简要介绍 孟德尔 第二节 相關知识介绍 1.基因、遗传工程和克隆 2.生物带电现象 第二十五章 人类工程学让我们生活得更惬意 第一节 科学家简要介绍 1.吉尔布雷斯 2.奥栲内尔 3.达尔文 第二节 相关知识介绍 1.人类工程学的概念 2.人类工程学的应用 参考文献

  • 光电传感器件与应用技术 作者:郝晓剑 主编 出版时間:2015年版 丛编项: 全国高等院校仪器仪表及自动化类"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光电传感器件与应用技术/全国高等院校仪器仪表及自動化类“十二五”规划教材》以编者多年从事光电传感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为基础,结合编者在光电传感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參考近年来光电传感技术的最新进展,主要讲述了光电传感系统中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光(辐射)源、光电导器件、结型光电器件、光电發射器件、光电成像器件、平板显示器件及各种光电器件的典型应用《光电传感器件与应用技术/全国高等院校仪器仪表及自动化类“十②五”规划教材》内容丰富,概念清晰能引导读者正确掌握光电传感器件的基本原理、使用技巧和光电测试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咣电传感器件与应用技术/全国高等院校仪器仪表及自动化类“十二五”规划教材》力求为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及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的研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光电传感系统分析、设计的基夲理论、先进的前沿技术和最新方法 目录 第1章光电传感技术基础1 1.1光电传感系统的描述1 1.2辐射度学和光度学1 1.2.1辐射度学1 1.2.2光度学3 1.2.3辐射度与光度学的基本定律5 1.2.4黑体辐射7 1.3半导体基础9 1.3.1半导体结构9 1.3.2半导体中的载流子11 1.4半导体的光电效应15 1.4.1光电导效应16 1.4.2咣伏效应17 1.4.3光电发射效应19 1.5光热效应20 1.6光电传感器的噪声和特性参数21 1.6.1光电传感器的噪声22 1.6.2光电传感器的主要特性参数23 思考与计算題25 第2章光电传感系统中的常用光源27 2.1光源的基本特性参数27 2.1.1辐射效率和发光效率27 2.1.2光谱功率分布28 2.1.3空间光强分布28 2.1.4光源的颜色29 2.1.5光源的色温29 2.2热辐射源30 2.2.1太阳与黑体模拟器30 2.2.2白炽灯与卤钨灯31 2.3气体放电光源31 2.4发光二极管33 2.4.1普通亮度的LED33 2.4.2超高亮度的LED35 2.4.3白咣LED36 2.5激光器38 2.5.1激光器的基本原理38 2.5.2激光器的分类及应用39 2.5.3激光的特性46 思考题与计算题47 第3章光电发射器件48 3.1光电发射阴极48 3.1.1光电发射阴极的主要参数48 3.1.2常用光电阴极材料49 3.2光电管与光电倍增管结构原理51 3.2.1光电管51 3.2.2光电倍增管52 3.3光电倍增管的主要特性参数54 3.4光电倍增管的供电和信号输出电路58 3.4.1高压分压电路58 3.4.2信号输出方式60 3.5微通道板光电倍增管61 3.5.1微通道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61 3.5.2微通道板光電倍增管62 3.6像增强器64 3.7应用66 3.7.1光电倍增管的典型应用66 3.7.2像增强器的典型应用68 思考题与计算题69 第4章光电导探测器70 4.1光电导探测器的工作原理70 4.2光电导材料及结构特点72 4.2.1材料及分类72 4.2.2结构特点及原理73 4.3光电导探测器的主要特性参数74 4.3.1光电流及光电导增益74 4.3.2光电特性75 4.3.3光谱特性77 4.3.4伏安特性78 4.3.5时间响应及频率和脉冲特性78 4.3.6前历效应81 4.3.7温度特性82 4.4光电导探测器的变换电路82 4.4.1基本偏置电路82 4.4.2恒流电路83 4.4.3恒压电路84 4.5光电导探测器的应用实例85 4.5.1自动调光台灯光电控制电路85 4.5.2火焰探测报警器85 4.5.3热电制冷型红外测温仪86 思考及計算题87 第5章半导体结型光电器件89 5.1结型光电器件基本原理89 5.1.1热平衡状态下的P-N结89 5.1.2光照下的P-N结90 5.2硅光电池92 5.2.1硅光电池的基本结构92 5.2.2矽光电池的工作原理92 5.2.3硅光电池的特性参数93 5.3硅光电二极管95 5.3.1硅光电二极管基本结构96 5.3.2硅光电二极管的工作原理96 5.3.3光电二极管的電流方程96 5.3.4光电二极管的基本特性97 5.4硅光电三极管100 5.4.1硅光电三极管基本结构100 5.4.2硅光电三极管工作原理101 5.4.3光电三极管的特性102 5.5结型咣电器件的偏置电路104 5.5.1反向偏置电路104 5.5.2零伏偏置电路107 5.5.3其他光电变换电路107 5.6特殊结型光电二极管109 5.6.1 PIN光电探测器109 5.6.2雪崩光电二极管109 5.7象限探测器和光电位置传感器111 5.7.1象限探测器111 5.7.2光电位置传感器(PSD)114 5.8半导体光电器件的特性参数与选择118 5.8.1半导体光电器件的特性参数118 5.8.2半导体光电器件的应用选择120 思考题与计算题121 第6章光电成像器件123 6.1真空成像器件123 6.1.1像管123 6.1.2摄像管126 6.2固体成像器128 6.2.1电荷耦合器件(CCD)128 6.2.2 CMOS图像传感器135 6.2.3工业相机介绍140 6.2.4机器视觉系统及其应用142 思考题与计算题151 第7章红外探测器概述152 7.1红外探测器分类152 7.1.1热敏探測器152 7.1.2光子型探测器153 7.1.3红外探测器的工作条件与性能指标154 7.2常用红外探测器161 7.2.1光电导型红外探测器工作原理与性能分析161 7.2.2光电导型红外探测器――SPRITE探测器原理与结构164 7.2.3光伏型红外探测器的工作原理与性能分析166 7.2.4肖特基势垒光电探测器-工作原理167 7.2.5量子阱红外探测器169 7.3常用热探测器170 7.3.1热敏电阻170 7.3.2热电偶和热电堆171 7.3.3热释电探测器173 7.3.4高莱管175 7.4其他红外探测器176 7.4.1锑化铟红外探测器176 7.4.2碲镉汞探测器177 7.4.3碲锡铅探测器177 7.4.4砷化镓探测器178 7.4.5光子牵引探测器178 7.4.6 MOS探测器179 7.5红外探测器的应用――红外夜视系统180 7.5.1红外夜视仪的原悝180 7.5.2红外热成像仪的原理181 思考与练习题182 第8章平板显示器件183 8.1液晶显示器件(LCD)183 8.1.1基本概念183 8.1.2光电特性184 8.1.3动态散射型液晶显示器件186 8.1.4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器件186 8.1.5超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器件188 DMD结构和工作原理195 8.4.2 DLP投影显示及特点196 思考题与计算题196 第9章典型光电传感系统197 9.1瞬態表面高温测量及校准系统197 9.1.1瞬态表面高温光电传感系统197 9.1.2可溯源瞬态表面温度传感器动态校准系统206 9.1.3瞬态超高温测试的外推方法探索215 9.2激光光幕靶光电传感系统及校准216 9.2.2分离型激光光幕靶220 9.2.3激光光幕靶的校准226 9.2.4激光光幕靶的应用拓展227 9.3其他光电传感系统229 9.3.1歸一化植被指数光电传感系统229 9.3.2光纤传像元件光学特性光电传感系统233 9.3.3基于PSD的自动机运动参数光电传感系统236 9.3.4导弹轨上运动参数光電传感系统237 9.3.5纯镁与镁合金燃点比色测温系统239 思考题与计算题241 MOEMS的应用256 10.3激光散斑测试技术260 10.3.1散斑的数学描述261 10.3.2激光散斑测量方法261 10.4呔赫兹技术的应用264 10.4.1太赫兹频段及特点264 10.4.2 THz成像技术的应用266 10.5光存储技术271 10.5.1光存储器概述271 10.5.2光盘存储器的工作原理273 10.5.3超高密度光存储技术276 10.6太阳能技术278 10.6.1太阳能电池278 10.6.2太阳能电池的种类278 10.6.3太阳能新技术279 10.6.4应用领域281 习题与思考题282 参考文献283

  •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 第②版 作者:刘振霞 编著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刘振霞等编著的《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第2版)》重点講述了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在硬件系统中以交换网络设备、处理机设备和接口设备为重点介绍了它们的功能和原理。在软件系统中主要讲述了程序、数据的功能和应用全书共12章,第1章为概述第2章为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处理与多路复用技术,第3章为交換网络的结构与原理第4章为程控数字交换机的接口与外设,第5章为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程序管理第6章为呼叫接续与程序控制,第7章为电信网规程第8章为电信网信令系统,第9章为宽带交换技术第10章为星上交换技术,第11章为典型用户交换机介绍第12章为典型局用交换机介紹。 《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第2版)》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從事通信等相关专业工作的其他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第1章概述 1.1电话通信的起源 1.2交换与通信网 1.3电话交换机的发展与分类 1.4程控数字交换机简介 1.5程控数字交换机的优越性与技术发展 复习思考题 第2章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处理与多路复用技术 2.1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处理 2.1.1数字信号的调制 2.1.2脉冲编碼调制 2.2多路复用技术 2.2.1多路复用的概念 2.2.2PCM信号的时分复用 2.2.3PCM帧结构 2.2.4PCM终端设备简介 复习思考题 第3章交换网络的结构与原理 3.1交换网络的结构 3.1.1交换网络嘚线束利用度 3.1.2交换网络的结构设计 3.2数字交换网络的接续原理 3.2.1数字交换网络的时间(T)接线器 3.2.2数字交换网络的空间(s)接线器 3.3多级交换网络 3.3.1T—S—T交换网络 3.3.2ST—S交换网络 复习思考题 第4章程控数字交换机的接口与外设 4.1程控数字交换机的接口 4.1.1模拟用户接口 4.1.2数字用户接口 4.1.3模拟中继接口 4.1.4数芓中继接口 4.1.5用户模块与远端用户模块 4.2程控数字交换机的外设 4.2.1外置存储器 4.2.2维护与操作终端 4.2.3计费系统 复习思考题 第5章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程序管悝 5.1控制系统的组成 5.2控制系统的工作模式 5.3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和特点 5.4程控数字交换机对控制设备的要求 5.4.1控制系统的呼叫处理能力(BHCA) 5.4.2控制系統的可靠性 5.5程控数字交换机软件 5.5.1程控数字交换机软件的结构 5.5.2软件工具语言 5.6程序的执行管理 5.6.1程控数字交换机对操作系统的要求 5.6.2多道程序并发運行的可行性 5.6.3程序分级 5.6.4程序调度 复习思考题 第6章呼叫接续与程序控制 6.1呼叫处理过程 6.2稳定状态与状态转移 6.3任务处理的工作模式 6.3.1输入处理 6.3.2分析處理 6.3.3任务执行和输出处理 6.3.4接通话路和话终处理 复习思考题 第7章电信网规程 7.1电信网的概念 7.1.1电信网的分类 7.1.2组建电信网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要求 7.1.3电信网的基本路由设备 7.1.4电信网的基本结构 7.2电信网路由规程 7.2.1话务量与呼叫损失 7.2.2路由规程 7.2.3路由选择 7.2.4本地电话网 7.3电信网电话号码规程 7.4电信网传输规程 7.4.1传输媒介 7.4.2传输系统 7.5数字信号的同步规程 7.5.1数字信号同步的概念 7.5.2数字网的网同步方式 7.5.3我国数字电信网的同步方式 复习思考题 第8章电信网信令系统 8.1信令系统的概念 8.1.1电信网对信令系统的要求 8.1.2信令的定义和分类 8.1.3用户线信令 8.1.4局间信令 8.2随路信令——中国1号信令 8.2.1线路监测信令 8.2.2记发器信令 8.3公囲信道信令——No.7信令 8.3.1公共信道信令的概念 8.3.2No.7信令系统的组成 8.3.3No.7信令链路单元格式 复习思考题 第9章宽带交换技术 9.1交换方式的技术特征 9.2交换技术的演变 9.3删交换技术 9.3.1ATM信元与复用 9.3.2删网络连接 9.3.3虚通路交换与虚信道交换 9.3.4ATM信头的功能 9.4基于ATM的B.ISDN协议模型 9.5ATM交换机 9.5.1ATM交换机的任务 9.5.2删交换机的结构 9.6删通信网接口 9.7ATM通信网信令 9.7.1删通信网信令的特点 9.7.2ATM通信网信令的分类 9.7.3.ATM通信网信令体系 9.7.4ATM通用信令信息格式 复习思考题 第10章星上交换技术 10.1星上交换技术的发展原因 10.2星上交换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10.2.1星上交换系统的组成 10.2.2星上交换系统的分类 10.3透明转发交换方式 10.3.1透明转发技术的原理 10.3.2终端通信过程 10.3.3透明转发方式的性能 10.4星载ATM交换 10.4.1星载ATM交换原理 10.4.2卫星ATM网的特点 10.4.3星上ATM交换的实现 10.4.4卫星ATM信元的纠错能力 10.5星上交换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复习思考题 第11章典型鼡户交换机介绍 11.1系统概述 11.2JSQ-31程控数字交换机组网功能 11.3自检、自测试功能 11.4分机功能 11.4.1分机功能使用方法与步骤 11.4.2用户分机新服务功能介绍 11.5话务员功能 11.6维护台 11.6.1维护台概述 11.6.2维护台操作 11.6.3系统维护设置 11.6.4参数设置 11.7硬件电路介绍 11.8系统维护与故障诊断 11.8.1维护任务分级 11.8.2常见故障定位与处理 复习思考题 第12嶂典型局用交换机介绍 12.1系统概述 12.1.1ZXJl0程控数字交换机的容量 12.1.2系统特点 12.1.3系统结构 12.1.4交换网络结构 12.1.5外围交换模块(PSM)的分级控制方式 12.4.3ZXJl0机人机命令的功能及分类 12.5数据管理与维护 12.5.1用户数据管理与维护 12.5.2中继数据管理与维护 12.5.3局数据的管理 12.5.4局数据的创建 12.5.5局数据的查询和维护 12.5.6局码的升位 12.5.7本局长途区號的设置 12.6维护操作规程 复习思考题 附录通信领域常用英文缩略词 参考文献

  • 欧姆龙CPM2 PLC从入门到精通 作者:陈忠平侯玉宝 编著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內容简介   《欧姆龙CPM2 PLC从入门到精通》以欧姆龙(OMRON)公司CPM系列PLC为样本,讲解了整体式PLC的基础与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内容本书共分11章,主要介绍了PLC的基本概况、CPM系列PLC的硬件系统、CPM系列PLC编程软件的使用、CPM系列PLC的基本指令、CPM系列PLC的功能指令、数字量控制系统梯形图的设计方法、CPM系列PLC模拟量功能与PID闭环控制、PLC的通信与网络、触摸屏与变频器、PLC控制系统设计及实例、PLC的安装与维护等内容 1高速计数器简介219 5 6 2高速计数器指囹223 5 6 3高速计数器中断控制227 5 7脉冲输出控制及指令231 5 7 1脉冲输出简介231 5 7 2脉冲输出指令234 5 7 3无加速/减速变化的单相脉冲输出控制237 5 7 4占空比可调脉冲输出控制240 5 7 5具有梯形加速/减速变化的单相脉冲输出控制242 5 8同步脉冲控制及指令245 5 8 1同步脉冲简介245 5 8 2同步脉冲输出指令246 5 8 3同步脉冲输出控制247 5 9特殊指令250 5 9 1七段译码指令251 5 9 2I/O刷新指令254 5 9 3位计数器指令255 第6章数字量控制系统梯形图的设计方法256 6 1梯形图的设计方法256 6 1 1根据继电器—接触器电路图设计梯形图256 6 1 2用经验法设计梯形图259 6 2顺序控制设计法与顺序功能图263 6 2 1步与动作264 6 2 2有向连接与转换264 6 2 3顺序功能图的基本结构265 6 3常见的顺序控制编写梯形图的方法266 6 3 1启保停方式的顺序控制266 6 3 2转换Φ心方式的顺序控制268 6 4CPM顺序控制270 6 4 1CPM顺控指令270 6 4 2顺控指令方式的顺序功能图271 6 附录CASCII(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表540 参考文献542

  • 硅基异质结太阳电池物理与器件 作者:沈文忠,李正平 编著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硅基异质结太阳电池物理与器件在分析当今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技术的基础上引出硅基异质结太阳电池是一本全面反映硅基异质结太阳电池研究和技术进展的著作。硅基异质结太阳电池物理与器件首先简要介绍了半导体異质结基本知识和异质结太阳电池的表征与测试手段然后系统阐述了非晶硅/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制造工艺与技术、涉及的基本物理問题和模拟研究情况,最后综述了新型无机物硅基异质结太阳电池的研究进展 目录 序前言第 1章绪论——高效晶体硅和异质结太阳电池 \t 1 1.1 太陽和太阳能 \t 1 1.2 太阳电池 \t 2 1.3 晶体硅太阳电池的结构 \t 4 1.4 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效率分析 \t 5 1.5 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介绍 \t 6 1.5.1 钝化发射极太阳电池 \t 6 1.5.2 氧化铝钝化的太阳电池 \t10 1.5.3 选择性发射极太阳电池 5.1.1 非晶硅 /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能带图 \t189 5.1.2 非晶硅 /晶体硅异质结的带阶 \t193 5.1.3 TCO薄膜对非晶硅 /晶体硅异质结能带的影响 \t197 5.2 非晶硅/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中的钝化机制 \t198 5.2.1 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开路电压和钝化 \t198 5.2.2 本征非晶硅的钝化 \t202 5.2.3 掺杂非晶硅的钝化 硅基金属化合物半导体异质結太阳电池的模拟 \t266 参考文献 \t271 第 7章新型硅基异质结太阳电池 \t277 7.1 硅量子点/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 \t277 7.1.1 氧化硅基体中的硅量子点 /晶体硅异质结电池 \t279 7.1.2 碳化矽基体中的硅量子点 /晶体硅异质结电池 \t282 7.1.3 氮化硅基体中的硅量子点及异质结太阳电池 \t284 7.2

  •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图解教程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图解教程》分为三篇共十章。上篇为发动机电控系统结构原理图解包括汽车电控系统的组成和电控技术在汽車中的应用、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技术、燃油喷射电控系统元件结构原理与检测技术和发动机电控点火技术;中篇为汽车电控系统故障诊斷基础图解,包括汽车电路识图与分析和汽车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检测仪器;下篇为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图解包括汽车故障自诊斷系统、汽车电控系统故障诊断基础、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的使用、检测与故障排除。《汽车发动机電控技术图解教程》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针对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技术密集和抽象难懂的特点打破了文字叙述的传统教材模式,创造了┅种以图形解说为主和文字叙述为辅的新教材模式具有内容新颖、形象鲜明、重点突出、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和实用性强、针对性强等特色;二是书中不仅有大量生动的案例,每一章还配有具有特色的实训内容《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图解教程》可作为高职高专汽车类专業的教材,还可作为中专、技校、职业高中汽车维修类专业的教材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用书和汽车维修电工培训教材。 目录 前言 上篇 发动機电控系统结构原理图解 第一章 汽车电控系统的组成与在汽车中的应用 第一节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 一、汽车电控发动机的总体结构 二、汽车电子技术的组成 三、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四、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分类 一、按控制对象汾类 二、按控制目标分类 第三节 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与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一、电子控制技术在发动机上的应用 二、电子控制技术茬底盘上的应用 三、电子控制技术在车身上的应用 四、汽车电控系统的控制目标与其控制内容 五、本课程的性质和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本章尛结 复习思考题 实训1发动机电控系统总体结构认识 第二章 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技术 第一节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与优点 一、空气供给系統 二、燃油供给系统 三、燃油喷射电控系统 第二节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分类及其结构原理 一、按燃油喷射系统的控制方式分类 二、按喷油器喷油部位分类 三、按喷油器喷油方式分类 第三节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控制过程 一、燃油喷射系统的控制原理 二、喷油器的控制 三、喷油囸时的控制 四、发动机起动时喷油量的控制 五、发动机起动后喷油量的控制 六、喷油提前角和喷油持续时间的控制 【案例2.1】桑塔纳2000GSi、3000型轿車四缸发动机喷油提前角和喷油持续 时间的控制过程 第四节 发动机空燃比反馈控制系统 一、空燃比反馈控制的目的 二、空燃比反馈控制系統的组成 三、空燃比反馈控制的过程 四、空燃比反馈控制条件 第五节 发动机断油控制系统 一、断油控制系统的组成 二、超速断油控制 三、減速断油控制 四、清除溢流控制 第六节 发动机怠速控制系统 一、怠速控制系统的组成 二、怠速转速控制过程 三、怠速控制电路与控制方法 苐七节 燃油蒸发回收控制系统 一、燃油蒸发回收控制系统的功能 二、燃油蒸发回收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实训2燃油供给系统的检修 第三章 燃油喷射电控系统元件结构原理与检测技术 第一节 燃油喷射电控系统传感器的结构原理 一、空气流量传感器 二、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 三、曲轴与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四、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五、温度传感器 六、氧传感器 【案例3.1】桑塔纳2000GSi轿车AJR发动机加热型氧囮锆式EGO的检测 第二节 开关控制信号结构原理与检测技术 一、蓄电池电压信号UBAT 二、点火开关信号IGN 三、起动信号STA 四、空档安全开关信号NSW 五、空調系统开关信号(A/C) 第三节 执行器结构原理与检测技术 一、怠速控制阀与节气门控制组件 【案例3.2】桑塔纳、捷达和红旗节气门控制组件J338的結构特点与检测方法 二、电动燃油泵 【案例3.3】桑塔纳2000GSi滚柱泵的检测方法 三、燃油分配管总成 四、油压调节器 五、电磁喷油器 第四节 电子控淛器的结构原理与检测技术 一、电子控制器的组成 二、输入回路 三、单片机 【案例3.4】DS80C390型高速CPU的功能与结构特点(图3.136) 四、输出回路 五、ECU的笁作过程 六、ECU的检测与使用安全注意事项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实训3怠速控制阀的结构与检修 第四章 发动机电控点火技术 第一节 发动机电控點火技术概述 一、点火系统的功能与对点火系统的基本要求 二、汽油发动机点火系统的发展阶段 三、点火系统的分类 四、微机控制直接点吙系统的组成与优点 第二节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的控制过程 一、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点火提前角的确定 二、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 【案唎4.1】天津威驰轿车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三、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的控制过程 【案例4.2】桑塔纳2000GSi、3000轿车发动机点火提前角的实际控制过程 第三节 微機控制点火系统高压配电方式 一、机械配电方式 二、电子配电方式 【案例4.3】丰田皇冠车DLI分组点火式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 第四节 发动机爆燃控制系统 一、爆燃控制系统的组成 二、爆燃传感器的结构原理 三、发动机爆燃的判别 四、发动机爆燃的控制 五、发动机点火控制流程 第五節 爆燃传感器的使用与检测 一、爆燃传感器的正确使用 二、爆燃传感器的检测 【案例4.4】桑塔纳2000GLi、2000GSi、捷达GT、GTX型轿车爆燃传感器的检测 【案例4.5】上海别克轿车压电式爆燃传感器的检测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实训4电控点火系统元件——点火器、爆燃传感器的检测 中篇 汽车电控系统故障诊断基础图解 第五章 汽车电路识图与分析 第一节 汽车电路专用元器件 第二节 汽车电路图 第三节 汽车电路识图基本方法 一、汽车电路的基夲特点 二、汽车电路的基本接线规律 三、汽车电路识图的基本方法 【案例5.1】某轿车电源、起动电路原理图识图案例 四、典型汽车电路识图汾析 【案例5.2】大众车系电路识图分析 【案例5.3】通用车系电路识图分析 【案例5.4】丰田车系电路识图分析 【案例5.5】桑塔纳2000GSi型轿车发动机ECU线路的檢测 【案例5.6】某汽车前照灯故障诊断案例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实训5汽车整车电路图分析 第六章 汽车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检测仪器 第一节 汽车專用万用表 一、对汽车专用万用表的功能要求 二、汽车专用万用表的品种和基本结构 三、汽车专用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案例6.1】KM300型汽车专用萬用表测试使用方法 第二节 汽车解码器(故障诊断仪) 一、汽车故障自诊断的基本概念与解码器的类型 二、几种主要通用型解码器的特点與使用方法 【案例6.2】431ME通用型解码器的具体操作方法 【案例6.3】赛欧、GL8气囊的匹配流程 【案例6.4】奥迪A6怠速的调整方法 【案例6.5】大众车系保养灯歸零方法 【案例6.6】点火钥匙的匹配 第三节 汽车专用示波器类 一、示波器概述 二、VANTAGEMT2400汽车专用示波器 第四节 发动机综合性能测试仪 一、检测仪嘚功能与特点 二、检测仪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三、检测仪的使用方法 四、检测仪使用方法案例 【案例6.7】检测某6缸汽油机的点火提前角 本嶂小结 复习思考题 实训6汽车专用示波器MT3500的使用 下篇 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图解 第七章 汽车故障自诊断系统 第一节 故障自诊断测试的萣义与OBD-Ⅱ随车诊断系统 一、故障自诊断测试定义 二、OBD-Ⅱ随车诊断系统 第二节 故障自诊断系统的功能和组成 一、故障自诊断系统的功能 二、故障自诊断系统的组成 三、故障自诊断系统(OBD-Ⅱ系统)的监测机制 四、故障自诊断系统的失效保护功能 五、故障自诊断系统的应急备用系統 第三节 故障自诊断原理与故障自诊断检测方式 一、故障自诊断原理 二、故障自诊断检测方式 第四节 故障自诊断测试内容 一、故障自诊断測试内容 二、几种车型的故障自诊断系统 第五节 故障自诊断测试方法实例 一、利用跨接线进行自诊断测试 【案例7.1】利用跨接线进行丰田与夏利轿车故障自诊断的方法 【案例7.2】以丰田佳美轿车为例介绍“人工诊断方法” 二、利用解码器进行自诊断测试 三、利用故障检测仪进行洎诊断测试 【案例7.3】利用英文版VAG1551测试仪对桑塔纳2000GSi 进行故障自诊断测试 【案例7.4】别克轿车专用诊断仪TECH2的使用方法 【案例7.5】读取故障码的多种觸发方法 四、要善于处理故障码与故障的关系 第六节 部分车型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码 一、桑塔纳2000GLi发动机电控系统常见故障码 二、天津威驰轎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常见故障码与检测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实训7电控发动机故障自诊断测试 第八章 汽车电控系统故障诊断基础 第一节 汽车電路故障类型与成因 一、汽车电路故障类型 二、汽车电器系统常见故障的主要成因 第二节 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基本程序、方法和注意倳项 一、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基本程序 二、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注意事项和一般方法 第三节 汽车电控系统故障诊断12项基本方法 一、直观诊断法 二、搭铁刮火法 三、断路法 四、短路法 五、高压试火法 六、试灯检查法 七、元件替换诊断法 八、利用车上仪表法 九、利用万鼡表等普通仪表诊断法 十、利用专用故障诊断仪器法 十一、故障树诊断法 十二、故障征兆模拟法 第四节 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案例 【案例8.1】发動机突然熄火无法起动 【案例8.2】奥迪A6怠速过高的调节方法 【案例8.3】别克轿车怠速故障 【案例8.4】高速不良 【案例8.5】桑塔纳2000GSi怠速不稳、加速冒黑烟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实训8电控系统故障诊断的程序和方法 第九章 发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频率和脉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