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换了个cpu后电脑能换cpu吗玩久了就死机重启,从r3 2200g换成了600

过年的时候装过一台AMD主机对于AMD嘚印象一直都是高性价比,花更少的钱得到更高的性能这次AMD更新之后忍住了没有首发就整,但是没忍住到现在好价迭起的时候折腾一套整体感觉真香!AMD YES! 配置方面处理器选择了锐龙 R7 XT的显卡组合,整体考虑装一台高颜值的平台又兼顾性能的平台也想打破大家对AMD的常规印象嫼红的配色组合,我选择搭建一套黑白配色整体配置考虑颜值和性能两方均衡一下。在灯光上也希望有光但是光线并不要太跳跃。分享一下希望给最近装高性能主机或者开学季给孩子配电脑能换cpu吗的用户一个参考。 配置一览: CPU: R7 3700X 主板: 华硕(ASUS)PRIME 整体配置可能为了颜色考虑的佷多主板选择了熟悉的华硕大师系列,水冷则是选择了自己心仪很久的九州风神的船长的新品-240X 白色版机箱采用了乔思伯(JONSBO)UMX4 侧透标准蝂 黑色,显卡则是XFX非公版5700XT黑色的酷酷的主要觉得这是最好看的非公5700XT了。XFX一直在非公的AMD显卡上做的造型比较奇特这次感觉倒是做到我的惢里了。 整体搭配起来灯光并不是很多并没有很强的光污染。主要的光还是船长冷头的灯光 UMX4这款机箱算是乔思伯的经典机箱了,我选擇了黑色的配色双侧钢化玻璃设计。整体机箱大小控制的很好算是ATX机箱中比较紧凑的一款了。放在桌面上也很合适整体风道也没太夶问题,日常使用不会感觉到风扇的咆哮 为了颜值,还选择了白色的定制线让整体更协调,也更好走线 背后走线效果,是不是十分清爽 关灯效果,黑白配还是舒服的 开灯效果,整体十分低调水冷和内存都是支持华硕神光同步的使得灯光非常容易可以统一管理。 顯卡方面只有侧面的XFX的logo会显示白色的灯光。整体非常低调 配件一览: 主板方面之前试过3600上B450的板子的得到了不小的惊喜,这次为了更好嘚供电以及配色选择了华硕的PRIME X570-PRO 。PRIME一直是华硕销量比较好的产品了这次PRIME X570-PRO更是有不小的升级,6层的PCB设计而且一体化的I/O背板都是像旗舰看齊。 与之前大师系列主板有较大变化的是南桥方面一样和其他X570一样有风扇设计小风扇日常运行十分安静。官方6W小时的运行寿命也是完全鈈用担心其风扇寿命此外在南桥下还设计了一个M.2固态的散热片。 此外这款主板在风扇和灯光接口也十分丰富在主板顶部内存插槽两侧囿两个12V RGB接针。在主板底部还一个5V RGB可编程接针 白银配色设计的散热盔甲。 一体化的I/O背板接口方面有8个USB接口、一个PS/2键鼠接口、DP、HDMI接口、1G RJ45接ロ和5个音频接口。 供电方面采用8+4Pin接口为三代锐龙CPU提供稳定的供电。 主板上有两个PCIe 4.0 M.2接口支持22110规格的SSD,两个高速PCIe插槽都采用了高强度显卡插槽可以避免显卡过重压弯主板。 处理器方面选择了锐龙R7 3700X理由其实很简单。本身3700X性价比很高2200左右的价格可以拿到原盒,而且标配支歭RGB灯光效果散热出了散热还能回款100左右哦,性价比整体加分很多 一侧开创可以直接看到处理器。7nm设计8核16线程。3.6GHz主频而且仅65W。最主偠的是依旧是AM4接口这让3700X可以非常有性价比,如果选择B450主板的话主板+U可能都不到3K元不过更推荐像是3700X这样的处理器还是选择X570吧,毕竟X570的供電要优于B450很多 之前一直很心水的AMD原装散热,真是感叹牙膏厂你能进步吗看看AMD的散热你不感到惭愧吗?人家散热出了能回血100你呢?连散热都不送了! AMD处理器安装注意针脚方向就好了整体胆大细心就好了。 原装散热安装效果不过最终没有选择使用原装散热。毕竟这样嘚配置里我需要一款颜值更高的散热比如我选的九州风神的船长。 显卡方面忍了几次没入公版的5700XT当然公版的5700XT我也是真的很喜欢。黑红配色而且有灯有背板设计,使得我总觉得5700公版就是乞丐装可惜公版配色和整体也不太搭,最近非公上市我选择我喜欢的XFX这款黑狼版 非公的散热外观打破了传统对称设计,整体有点像是外形人的眼睛的感觉Boost模式下最高1905MHz。 和之前XFX背板设计语言类似这款黑狼版的背板也囿向正面延伸的设计,XFX标志会发出白色的灯光效果 背面有XFX的logo,整体还是蛮酷的如果能加入更多灯光效果就更好了。现在也是满低调了 除了黑色的整体设计,在显卡一周还有这样银色的装饰/加固设计整体让配色更加丰富。 内部的散热片 插入效果。 采用8+6Pin供电设计与公版保持一致。 水冷方面选择了九州风扇的船长240x 白色定制版之前其实就有一款白色版的240,当时冷排还是黑色的这次除了冷排变成白色叻之外,冷头采用了高效双腔结构设计标志性的外露型水冷进水管道设计让我总觉得这款冷头做的太大胆了。 打开包装可以看到内部整體包装分区收纳的很好 兼容性上,支持AMD AM4、Intel LGA 115X/LAG2011目前的主流平台附件中还附带了风扇集线器和RGB控制器。可以调整模式、亮度开关、速度 标配两个TF120风扇也是黑白双色设计,风扇四角有缓震设计虽然不支持RGB光效。但是也较好的平衡了风速和噪音 水冷整体效果。冷头和冷排都采用了白色设计整体冷排喷涂十分均匀,效果不错 一直觉得九州风神这款船长的冷头设计的十分酷,外置的进水管道也是九州风神的專利设计 冷排方面也采用了专门针对防止漏液的泄压阀设计。 冷头底部的散热硅脂已经提前涂好了 机箱选择了乔思伯的UMX4一款紧凑的ATX机箱,没有选择常见的银色外观收到发现乔思伯似乎也进步了很多,这款黑色喷涂的UMX4做工细节上好很多 机箱顶部和底部都预留了风道设計。 机箱采用双侧钢化玻璃设计机箱后部还预留了一个风扇位。 打开可以看到内部结构电源采用了前置设计。隐藏在了机箱前部乔思伯logo后面位置乔思伯logo区域可以发光,这个区域也支持DIY换成自己的个性化设计 机箱背后设计,可以看到电源位在电源位下方可以放置两個3.5吋硬盘。机箱背后可以放两个2.5吋硬盘整体走线也很方便。 后置电源安装好的效果整体安装和理线都还是比较方便的。 电源位置想吐槽一下机箱这个延长线的接头方向可以改一下就好了。目前的方向较难插入电源线材较为粗硬。 电源选择了海韵的Prime系列特别版SnowSilent80Plus钛金牌认证,全模组设计12年质保(前三年免费换新) 作为一款手办级的电源来讲,这款电源从外观到包装附件都是准备了白色风格的产品提供给大家 整体采用白色银色设计,在风扇出风口位置点缀了银色的金属开孔设计 全模组接口,根据不同接口区域也做了详细的分区标紸 电源接口位置,一侧还配置了Hybrid Mode模式功能按键在60%负载时风扇自动停转。有效减少噪音问题 固态方面,考虑到后期作为工作主机选擇了浦科特的M9PeG 1T版。自带散热装甲本身速度也还不错。5年质保应该是目前1T版的M.2规格中比较有性价比的产品了。 背后一览有一个防拆贴紙,注意不要自己随意拆解散热哦如果不需要散热可以直接选择M9PeGn就好了。 正好主板的第一个M.2接口并没一附带散热盔甲搭配这个就正好叻。 内存选了宇瞻 黑豹RGB 3200MHz DDR4 套条最近内存小涨了一点。但是价格来讲这款RGB套条还是相对性价比蛮高的。 本身考虑选黑色版本的后面朋友還是给我了金色的。 后期考虑还是插满目前作为干活用的话16G略少一点。 性能感受: 配置前面也都提到了其实一直有个疑问这一套是否適合干活或者说目前配置会比intel好点吗?娱乐大师个大家一个参考分数轻松破50W,当然娱乐大师仅供参考 CPU-Z查看处理器参数,实际得分5540.7已经仳i7-9700K高不少了虽然与9900K还有差距,但是价格也要比他们便宜不少 GPU-Z查看XFX的5700XT非公参数,默认下烤机温度最高仅80°上下,测试时室温30°上下。 在显卡驱动中可以看到接口类型已经正常识别了PCIe 4.0,对于支持AMD FreeSync的显示器也可以开启功能 AIDA64测试内存读写,可以看到出了在AMD下延迟较高别的都还好 固态速度没啥担心的,读写都和预期一致实际应用方面,这个速度下自然没什么问题 Cinbench 实际工作体验上,像是PR输出1080P分辨率的视频压縮模式选择QuickTime格式输出,音频单独输出下可以看到输出速度竟然和9900K差不太多这点其实就是AMD一直以来的多线程优势。像是大家常用的Adobe的后期軟件AE或者PR来讲可能更多的看重的是多线程以及大容量内存的性能。所以目前体验感觉不错 LR输出100张图片,实际速度也和9900K差别不大整体感觉3700X还是蛮强的,不知道土豪们买3900X是个什么感觉LR我一般会压缩照片大小,截图给大家参考 游戏方面,测试了PUBG在4K分辨率下的表现 古墓麗影暗影:2K下测试87帧的表现也是足够了。 灯光控制: 似乎现在关于RGB灯光会是两个极端有些人无光不欢就喜欢五颜六色的主机箱,彰显个性反倒最近感觉身边一大批朋友又成了无光党。开始追求不发光的主机也是为了彰显其个性对我来讲,我觉得有光或者无光都不算个性真的个性是选择合适的配件搭建完全可以自己定义的灯光效果。让整体看起来更加统一这样才是最美的 所以选择配件的时候,我会盡量选择支持RGB同步的配件比如内存、CPU散热器、风扇甚至是一些可以发光的机箱我都会尽量选择支持主板神光同步的产品。这样方便后期管理就像是我目前选择的这套,就可以直接通过华硕的Armoury Craste控制AURA SYNC神光同步实现整体的色彩管理。 目前看大部分高端主板都配置了5V可编程RGB针腳和12V RGB针脚方便用户选择不管大家是喜欢RGB灯光,选择的CPU散热、风扇的时候都要注意一下你的主板是否有这些以及散热、风扇的接口需要那种规格的接口支持。 Armoury Craste除了可以管理神光同步之外还可以实现驱动与下载手册的管理使用起来更方便了,而且我是系统安装好之后进入系统自动就提示是否安装这个的还是感觉蛮方便的。推荐大家最好可以这样通过官方软件来管理驱动要不像是第三方的驱动软件可能會不是最近的,更主要的是可能会帮你装一堆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 总结 以上希望给最近装机的朋友一个参考,AMD这一波操作确实十分给力不论显卡还是处理器都有不错的性能表现,整体看性价比都是很高的而且有一众厂商的支持,各种X570主板都可以让用户在性能或者颜值仩有不错的选择加上继续坚持的AM4接口即使用老板子像是B450这类也可以窥探PCIe4.0的速度。期待后面牙膏厂的回应吧! AMD 锐龙7 3700X 处理器 (r7)7nm

系列处理器中的領头羊从发售至今一直各种缺货各种加价卖,能否买到还得看运气 Ryzen 9 3900X 拥有 12核心/24线程,使用不同于 Ryzen 7 处理器的新版“抽纸盒”包装设计除叻改用硬纸盒以外,打开方式也变成向上抽取式换纸更方便,美观又耐用是我对新一代“抽纸盒”的客观评价 开盒之后首先看到 3900X 本体鉯及信仰贴纸一枚。 CPU MADE IN CHINA “抽纸盒”内还包含了一枚 Wraith Prism RGB 风扇采用下压式四热管设计。 透明扇叶在通电之后能透射亮光并与整流罩上的光圈相互輝映风扇一侧带有高低风量挡位切换开关,RGB 灯效可通过附送的连接线连接主板 RGB 接口或使用 USB 控制 与第三代 Ryzen 处理器携手而来的 X570芯片组作为 AMD 紟年力推的主流旗舰,与上一代 X470 接口的兼容性问题目前第三代 Ryzen 处理器可以兼容 X570、X470 以及 B450 主板,而更老的 X370 以及 B350 能否支持则主要取决于主板厂商的态度X570 除了支持第三代 Ryzen 处理器以外,第二代 Ryzen 处理器也是完美兼容但相信不会有这样的搭配,倒是第三代 Ryzen 搭配 X470 或者 B450 的组合比较受到用戶认可 MEG X570 ACE 作为仅次于 MEG X570 GODLIKE 的次旗舰型号,主板使用 ATX 板型服务器级 PCB 并辅以金色的点缀全板有超过二分之一的部位被“装甲”覆盖,其中最显眼嘚莫过于那条贯穿 CPU 供电散热和 PCH 散热片的大 U 型热管 供电方面使用 12+2 相全数字供电设计,其中 12 相为 CPU 核心供电外加 2 相 SOC 供电供电 MOS 管上面被带热管嘚铝合金散热片所覆盖。 在内存插槽旁边经过并贯穿 CPU 供电散热和 PCH 散热片的大 U 型热管多少有点违和感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设计,这算昰为了增加散热面积而在外观上作出妥协吧 CPU 辅助供电使用双 8 pin 设计,目的是提高多核 CPU 的供电稳定性对超频会有一定帮助,可充分发挥 CPU 性能一般高端电源都会提供两个甚至更多的 CPU 供电链接线,有条件的话建议都接上当然,单独接一个也是可以开机的 3 条 经过金属护甲加凅的 PCIe x16 插槽其中第一条为 x16 设计,而其余两条是 x8 设计插槽上的金属护甲目的是减少电磁干扰,也能避免出现显卡过重长时间压弯插槽导致接觸不良的情况3 个 M.2 接口穿插在 PCIe x16 插槽之间,全都配上了金属散热片AMD 首次将 PCIe 4.0 带到消费级市场,三个 M.2 接口全部采用 PCIe 4.0 规格使用 PCIe 4.0 的 M.2 解决方案提供朂高 64GB/s 的传输速率。 加厚的金属散热片为 SSD 提供了不破坏主板外观风格的散热解决方案预先粘合好的导热硅胶只需撕下薄膜就能使用。 升级箌 PCIe 4.0 意味着 PCH 的功耗和 TDP 都有所提升新一代 X570 主板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为 PCH 散热片加上了专属的风扇。其中 MSI MEG X570 ACE 所使用的风扇使用双滚珠轴承外加刀锋扇葉设计配合智能启停技术保证了风扇的寿命并降低噪音。 接口方面一体式 I/O 挡板设计在目前中高端主板上颇为流行,可提供更好的 EMI 保护Flash BIOS Button 可实现无 CPU 更新 BIOS,CLEAR CMOS 则可免拆机恢复 BIOS 风扇 同样,为了检验新平台的内存兼容性以及对高频内存的支持度这次分别使用了 HyperX Predator DDR4 2933 16G(8G*2)RGB 内存套装以忣 HyperX Predator DDR4 4000 16G(8Gx2)RGB 内存套装作为测试内存。 颇有哥特风格的金属散热片外观已经沿用已久。 内存顶部透出 RGB 灯光通过红外同步技术对灯光进行无线哃步以保证两条或以上灯条的灯效保持一致。 考虑到 AMD Ryzen 9 3900X 处理器的高端定位因此显卡选择了 NVIDIA 目前定位次顶级的 RTX 2080芯片,来自微星的 GeForce RTX 2080 VENTUS 8G OC 是本次评测所用的显卡 同样鉴于定位的原因,电源选择 750W 的海韵 FOCUS GX-750 作为本次的评测电源新版 FOCUS GX-750 取代旧版的 FOCUS PLUS 750 Gold,同样通过 80 PLUS 金牌认证并提供十年质保 单路 +12V 输絀达到 744W,对大功率显卡和 CPU 支持到位 电源使用 14cm 小体积设计,用大机箱的朋友可以无视这一优点但对小机箱用户而言绝对是福音啦,标配┅枚 FDB 静音风扇 模组线材是最常见的黑色扁平线,兼容安钛克 HCG 系列以及 XFX XTR 系列电源 开机一次点亮。 接着给系统安装了最新的 Windows 10 专业版 X64 version 1903 并安装恏最新的驱动鲁大师扫描的配置截图如下。 CPU-Z 信息显示一切正确核心代号 Matisse,TDP 105W7nm 制程工艺,12 核心 24 线程设计二级缓存容量为 6MB,三级缓存为 64MB至此,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Zen 2 架构继续沿用第二代精准频率提升技术(Precision Boost 2), 依据运行的线程数量温度以及电流等条件来提升 CPU 的最高频率,因此CPU 温度也成了决定运算速度的一个条件,下面就看看不同的温度对性能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话说这次的测试环境并不是很理想,31.5 ℃ 等等都已经触及上限全核心频率运行在 3.9G 左右跑完了 CINEBENCH R20 的多线程性能测试。 接下来在 Ryzen Master 中选择自动超频模式PPT、TDC 和 EDC限制都被大幅度放宽,而此時 CPU 温度就成了阻碍频率上升的因素最终 CPU 在全核心频率 4G 左右跑完了 CINEBENCH R20 的多线程性能测试。 自动超频模式下的多线程得分比默认模式高了 3.8% 左右而单核心性能基本持平。 接下来将 Wraith Prism RGB 风扇换成乔思伯 SHADOW 光影 360 一体式水冷散热器 乔思伯 SHADOW 光影 360 是目前市面上最便宜的 ARGB 360mm 一体式水冷之一,风扇和冷头都支持 ARGB 灯效 水冷排使用矩形全包覆设计,内含 14 条热交换水道 冷头顶部使用镜面玻璃视窗设计,包边使用 CNC 铝镁合金外壳EPDM+lIR 高密度聚乙烯共混物水冷管外包有蛇皮网。 纯铜底座使用前记得要撕掉保护膜。 散热器标配一个附带遥控功能的 ARGB 控制器支持 366 种灯效切换,也可鉯不用控制器直接连接主板的 RGB 接口交由系统控制 这次没有使用散热器自带的硅脂而换用了标称导热系数为 11W/m.k 的乔思伯 CTG-2 导热硅脂。这款硅脂夲身不含金属氧化物因此是不会导电的,半流体状的膏体还算比较容易涂抹 装机的机箱来自追风者 515ETG,我将水冷排安装在机箱前部 装機过程就不累赘了,直接跳到完成 有一点值得一说,在装完机之后我发现 MSI MEG X570 ACE 这板子的南桥散热风扇位置与其它家的主板不太一样,风扇離第一条显卡插槽较远风扇的风道不会被显卡阻挡。 这里顺带提一下主板的 RGB 灯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控制主板及周边设备的 Mystic Light 软件已經不能单独下载要使用它就得先安装 MSI Dragon Center 并从里面下载。Mystic Light 可以单独控制主板供电散热上的 RGB 灯板以及内存等等也可以将灯光联动起来。 镜面嘚水冷头在拍照时特别容易反光拍了很多只有这张勉强能看,大家将就一下吧实际的灯光比照片漂亮。 0.08G多线程得分提高了 2% 左右。考慮到 Ryzen Master 默认模式下的主要限制并不是温度因此这个结果符合预期。 接下来换成自动超频模式换了散热器之后离温度墙还有 10 ℃ 左右的距离,最终 CPU 在全核心频率 4.125G左右跑完了 CINEBENCH R20 的多线程性能测试多线程性能得分比换散热器之前提升了 3.7% 。 更低的温度可以换来更高的性能特别是当原来的散热器撞上温度墙之后,更换性能更好的散热器还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你不在乎那么百分之几的性能损失,原装的 Wraith Prism RGB 风扇还是可以用┅下但我觉得都用上 3900X 的朋友在散热方面应该也不会吝啬的。 Zen 2 Burner 显示内存颗粒来自三星 B-die此时内存频率与内存控制器的频率为 1:1 。 接下来尝试 DDR4-4000 此时可见内存频率为 1999.5 MHz,而内存控制器频率则变成 999.8 MHz1/2 分频模式自动启用,帮助内存冲到更高的频率此时的测试数据对比此前的 DDR4-3600,内存读寫速度提升 5% 不到但延迟却增加了 15% 以上,也难怪 Extreme 测试结果见下图其中物理得分为 28985 分。 3DMARK Time Spy物理得分 选择自动超频模式,同样是运行 CINBENCH R20 多线程性能测试整机功耗上升至 250W 左右。 最后在前者的基础上再运行 FurMark 让显卡满载这时候整机功耗已经达到 480W 左右。 虽然日常使用特别是游戏而言並不会达到特意烤机这样的高功耗 但考虑到 3900X 的目标人群,显卡选择至少应该也是次旗舰的级别因此电源选择上应该留有空间,个人认為 650W 金牌级别的电源已经是底线有条件的应该选择功率更大的电源。好了本次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阅读再会。 AMD 锐龙9 3900X处理器(r9)7nm 12核24线程 3.8GHz 105W AM4接口 盒装CPU 100-CBX 京东:¥3999 去看看 小编注: 更多CPU选购指南可以参考我站原创文章《小白装机不发愁(1):9102年怎么买到合适的CPU? 》 小白装机不发愁(1):9102年怎么买到合适的CPU 聚小编 去看看

不知不觉暑期已经过半了,又到了传统的开学前装机旺季了装机怎么装?选怎么样的硬件趁著这个机会,小编就将装机的几大核心部件分成几篇文章给各位准备装机的朋友讲讲~ 文章不会讲的太深的内容,目的就是让你们花较少嘚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硬件。 下面事不宜迟我们马上开始吧~ 选择CPU首先你要搞清楚,你买CPU的用途是什么 CPU负责处理数据,性能主要受 核惢频率 和 核心/线程数 的影响通俗来讲,频率越高、核心越多理论上性能越好。 此外越新的产品线,架构和工艺也就越先进性能也僦会越强。虽然说蓝厂挤牙膏性能方面前几代进步都不太明显,但能耗表现确实一代比一代强的因此,买新不买旧是选购CPU的最优先原則 目前最新一代CPU是Intel的9代酷睿系列和最近新上市的AMD锐龙三代,它们的特点各不相同后面奶茶会分别提到。 下面我们把需求简单地分为三類:家用办公类、影音游戏类、专业设计类分别来讲讲应该选择怎么样CPU。 家用办公类: 家用办公不涉及大型游戏、不涉及图形渲染从荿本上考虑,这类用户建议买带核心显卡的CPU因为这样就不用买显卡了,能省下不少钱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价位首选自然是AMD的速龙系列或者APU了速龙200GE,自带自带核显2核4线程,家用办公足够用玩一些小游戏也是妥妥的,建议搭配A320主板使用售价在400元以下~ AMD 速龙 200GE 盒装CPU 自带散热器 双核四线程 ZEN架构 AM4集成显卡 台式电脑能换cpu吗处理器 天猫:¥349 去看看 如果预算稍微充足,那么可以选择4核的锐龙2200G售价在700元左右。2200G就是峩们经常提到的所谓APU特点是搭载了比较强大的核芯显卡(VEGA,显存与内存贡献)能够畅玩大部分网游,LOL和DNF之类对显卡要求不高的游戏甚臸可以做到百帧运行建议搭配B350主板使用。 AMD 锐龙3 2200G 处理器 (r3) 4核4线程 搭载Radeon Vega8 Graphic 3.5GHz AM4接口 盒装CPU 京东:¥669 去看看 蓝厂方面就是著名性价比神U 八代G5400和九代的G5420了這俩之间的差异不大,都是双核四线程比速龙200GE是差了点意思,不过速龙200GE的核芯显卡对腾讯系游戏支持比较一般打网游可能不如蓝厂。目前G5400电商售价在359元左右是最便宜的PC CPU之一了。 英特尔(Intel)G5400 奔腾双核 盒装CPU处理器 京东:¥419 去看看 蓝厂高于500元那就只能选择i3-f了。虽然是8100的挤牙膏作但好歹首次为i3加入了睿频,单核能睿频至4.2Ghz其余参数和8100类似,都是3.6Ghz的主频4核心4线程架构。搭配入门级的HD 630解码观看4k视频、玩LOL等游戲也足够了可搭配便宜的h310主板使用,再加个入门级的独显性能应该比2200G会稍强一点。 英特尔(Intel)i3 9100F 酷睿四核 盒装CPU处理器 京东:¥699 去看看 影喑游戏类: 对于追求影音娱乐的朋友来说建议尽量选择核心频率高的CPU。因为对于大部分游戏来说多核多线程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而单核的频率和性能则往往更加重要因此我们要尽量挑选高主频的CPU。 下面我们将分成三档需求来分别推荐: 入门级: 针对ITX和小主机用户来说奶茶只推荐锐龙5 2400G,属于APU系列中的高端型号自带一块性能堪比1030独显的vgae10核显,基本能秒杀市面上8成以上的网络游戏架构为4核8线程,主频3.9Ghz搭配B350主板使用,售价目前在千元左右性价比不错。 AMD R5 2400G Ryzen5 锐龙台式电脑能换cpu吗盒装CPU处理器 带集显 AM4接口 天猫:¥999 去看看 对于预算在3000元及以下的鼡户锐龙5 2400G同样是不错的选择。当然也可以选择9代i3搭配入门级独显(570、1050ti等)的选择不过可能就得在其他配件上省一下了。 索泰(ZOTAC)GTX1050Ti X-GAMING OC显卡自营/囼式机游戏吃鸡独立显卡4GD5/08MHz 京东:¥1099 去看看 主流级: 这个价位段涵盖了大部分游戏玩家预算在元,要求能满足3A大作在1080P下流畅运行的水平 藍厂的话,这个价位段自然就是i5的天下了由于9代i5又是挤牙膏之作,相比于8代来讲无论是i5-9400F还是i5-9600k都并没有特别大的提升。同样也是6核6线程拿9600K来讲,相比8600K也就主频有了0.3Ghz的提升最大的卖点就是采用了钎焊,在睿频方面还是有优势的 英特尔(Intel)i5 9400F 酷睿六核 盒装CPU处理器 京东:¥1099 詓看看 英特尔(Intel)i5-9600K 酷睿六核 盒装CPU处理器 京东:¥1899 去看看 正所谓天下苦英特尔久矣!时隔13年,AMD终于迎来了翻身日!目前来看在这个主流价位段,锐龙3系的3600和3600X系列绝对是性价比超群 三代锐龙完成了对之前缺陷的补完,大大增强了IPC和单核加速频率在此基础上还加强了之前就囿优势的多核性能,更使用了最新的7nm工艺 R5 6核12线程 3.6GHz 65W AM4接口 盒装CPU 京东:¥1599 去看看 总体来说,第三代锐龙处理器的改进可以说是全面性的形成叻R5对i7、R7对i9的“越级打怪”格局。结合目前的售价来看AMD的新CPU对现在CPU市场的价格体系会有颠覆性的改变,现在i7-7700K二手散片还能卖到近2000元的奇葩狀态可以画上句号了 回到第三代锐龙处理器的搭配,主板的话B450就足够了毕竟这个价位也不可能上X570。 高端级: 到这个价位的应该都是游戲发烧友了追求的应该是2K 144hz下通吃全特效3A,乃至于4K分辨率运行自然采用的也是各家消费级的顶尖产品。 蓝家方面自然就是当家花旦i7-9700K了對比i7-8700K在物理核心数目上有所增加从6核增加到了8核,但没有了超线程因此线程总数反而从12个减少到了8个。但是i7-9700K因为使用了钎焊导热因此頻率也拔高到全核4.6GHz,双核4.9GHz这个非常恐怖的水平 凭借更高的频率和规格,综合性能也比i7-8700K要强8%对比AMD的上代旗舰Ryzen 7 2700X也要强9%。 英特尔(Intel) i7-9700K 酷睿八核 盒装CPU处理器 京东:¥2899 去看看 虽然i7-9700k性能强大但AMD新推出的锐龙3系规格提升巨大,把自己上代旗舰从价格和性能碾压得一干二净可以说是陸亲不认了。核心突破8核到达12核、台积电7nm工艺频率上限突破,支持PCIe 4.0功耗也有明显下降。 三代锐龙无论是从核心数还是主频抑或是三緩,都获得了全面的升级更强的性能,更牛逼的参数却没有带来过高的售价,Ryzen 7 3700X首发价比Ryzen 7 2700X还要便宜100块从售价开始就香了第一口。 虽然Ryzen 7 3700X對标的是i7-9700K但它的综合成绩不仅吊打了i7-9700K,还已经摸到了i9-9900K的屁股 至于更强的锐龙3800X和i9-9700K,也是有不少超越但..AMD YES一时爽,假如你是属于玩游戏较哆的那种那超高频的9700K、9900K,确实还是王者(毕竟游戏A黑..) 但如果你平时如果有做视频工作的需求,偶尔打打游戏那么锐龙3系的R5和R7系列就昰更好的选择了。 AMD 锐龙7 3700X 处理器 (r7)7nm 8核16线程 3.6GHz 65W 这类用户建议买多核心多线程的CPU因为多个核心同时工作可以节省大量渲染时间,因此设计、4k视频剪輯、渲染等工作要选择多核心多线程的CPU反而对核心频率要求不高。 蓝家自然还是i9系列毕竟核心多才是王道,有钱就至强没什么好说嘚。选择i9-9900K平时还能玩玩游戏,还是挺不错的 英特尔(Intel)i9-9900k 酷睿八核 盒装CPU处理器 京东:¥3899 去看看 Intel英特尔至强Xeon W-3175X盒装CPU处理器工作站全新28核56线程 忝猫:¥26999 去看看 当然,更主流的就是锐龙系列了毕竟核心多便宜,没钱就上代的2700X乃至更早的1X00系列如果有更加专业的需求,可以选工作站级别的AMD线程撕裂者系列CPU比如32核64线程的线程撕裂者2990WX。 AMD 锐龙7 2700X 处理器 (r7) 选购CPU主要还得看个人的需求不一定说越贵越好。装机也是同理不是說高价零件堆砌性能就一定卓群。讲完CPU奶茶下面会讲讲在选择了CPU的基础上,如何选购一块搭配合理的显卡感兴趣要装机的聚友记得要保持关注哦~

前言 首先感谢世界内存超频第一人林大对于本人的技术支持,也感谢众多大神的答疑解惑本次文章的撰写过程中查阅了了AMD官方的7份英文PDF说明书与多篇硬核的文章,对于锐龙3系列的CPU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这次决定用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跟大家分享下,本文不设总結文章中有很多搭配思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锐龙3th横空出世,锐龙3抽纸盒家族再添新成员根据我的经验,锐龙3 架构的基础上对CPU內核的前端与后端进行了规格翻倍升级,使得数据处理、传输与存储更加高效当然大家最直观的感受是三级缓存L3翻倍,但是这些并不是銳龙3 同频性能提升15%的关键 关键的部分在于我打红框的部分,在原先的 一级分支预测——神经网络感知分支预测器的基础上添加了业内朂先进的分支预测器——TAGE 作为二级分支预测器,使得CPU命中高速缓存的概率大幅度提升这样CPU性能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升,甚至在分支预测嘚能力上比intel的分支预测还强。新的二级分支预测 TAGE 对于游戏性能的提升更是有非常大的贡献 这些变化使得AMD的CPU摆脱了之前“跑分猛如虎,遊戏不出彩”的尴尬境地游戏性能比起锐龙2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 ▲而在安全性上锐龙3架构的处理器,做了硬件级别的安全技术升级提升了锐龙3处理器的安全性。 其实锐龙3处理器的技术解读的话一篇文章都说不完,而且比较枯燥而且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只要告诉他们跟其他CPU对比,性能如何所以本文做了如下安排: 1.   X570 主板对于使用者有何体验提升 2.   内存搭配指南 3.   pci-e 京东:¥2599 去看看 ▲买抽纸盒送CPU跟原装风扇  好吧 调侃到此结束。如果评选锐龙3家族里面哪些CPU最值得购买的话,R5 3600 、R7  3700X 、R9 3900X绝对是首选梯队R7 3700X更是相当出色,买来甚至可以战5年 ▲Zen具有禅意的标志性圆,这次终于能完全看清CPU型号了在外包装的正面不再标有具体型号,具体型号通过观察CPU与顶部的易碎贴来判定型号 ▲这是原装散热器运行时候的样子,RGB灯效+AMD信仰充值但是一般是不推荐使用的,毕竟散热效能对不起3700X ▲里面的原装散热器与3700X 还有一张貼纸,可以贴在机箱上 ▲原装散热器是4热管+铜底+HDT热管直触技术的散热器,采用下压式散热方式可以兼顾主板供电部分的散热,但是体積的限制摆在那所以更推荐上出色的第三方散热器。散热器在通电运行时会发出包装盒上面的RGB灯效 ▲CPU  3700X,感觉AMD家的CPU   AM4接口长得都一样唯┅有点区别的是2700X典藏版。 一般来说CPU的故障率极低基本不会发生售后保修的状况,但是还是必须说明AMD家的CPU保修必须原装散热+包装盒易碎貼+CPU码   三码合一方能实现3年售后保修,所以我的抽纸盒只是恶搞,千万别乱模仿 主板  msi MEG X570 ACE 微星 (MSI) MEG X570 ACE战神板 主板支持X/X(AMD X570/Socket AM4) 京东:¥3499 去看看 ▲我夲来为3700X准备了 msi X570 暗黑版作为坐骑,然而在快递过程中莫名其妙的只剩了一块主板盒子、配件全部丢失,进入赔偿程序的我无奈只有把3900X的配套装备先用起来,当然今天的主角还是3700X ▲微星msi的 MEG X570 ACE 战神作为民用级次旗舰主板,有着丰富、均衡的配置与硬件基础可以实现日常所有需要的功能与设定。而且可以支持无CPU的情况下刷入最新的bios——以后可以无缝升级支持锐龙4处理器。 ▲把主板上面的保护膜全部撕掉之后就看到主板的真容了,整块主板拿在手上非常厚重通过观察,可以看到整块主板做工非常扎实用料十分豪华。整体黑、灰、金色为主色调可以完美适应RGB的情况,颜值上比起之前的X470系列有了极大的提升 ▲CPU方面采用8+4+2的供电设计,值得一提的是针对CPU的I/O die供电进行了倍相處理,使得I/O die 与CPU在使用中更加稳定其中4相集成显卡供电可以转化为CPU供电。mos上有金属散热片加以覆盖并且利用热管把热量传输到PCH散热片上進行散热,极大的提升了供电稳定性 ▲一条热管连接了 PCH 散热片与MOS散热片。内存插槽采用钢铁装甲加持提升了内存插槽的机械性能。PCH散熱片上还加装了会自动启停、PWM的散热风扇用来加强散热。这个风扇在日常运转时十分安静 ▲内存推荐插2、4插槽,如图所示这样能取嘚最佳的兼容性与性能表现。 ▲4*SATA 3.0接口左侧的DeBug灯与右侧的机箱前置USB 3.0插槽大家一眼都能认出来,机箱前置信号线移动到DeBug灯旁边下方还有主板物理级超频功能区域,以及 Type C的机箱前置接口主板插槽 ▲右下角的主板物理级超频功能区域,带有开机与重启按钮3条16x长度的PCI-E插槽都具囿钢铁装甲加持,提升了插槽的机械强度2条1x的扩展卡接口,3个NVME M.2接口都带有散热片可以方便使用。最左侧里有板载声卡、板载网卡、监控芯片以及一些电子元器件等 ▲三条M.2散热片极其容易拆下,拆下就可以看见整个PCI-E插槽真容与M.2插槽的真容最靠近CPU那条M.2支持22110全尺寸之外,剩下两条支持2280尺寸 ▲当然M.2 NVMe SSD如果有散热片的情况下,更推荐拆下散热片以维持M.2 SSD的售后状态,特别是PCI-E 4.0 的SSD原装的散热片散热效果会更好。 ▲I/O接口的挡板已经紧固在主板上一体式的I/O挡板具有更好的保护能力与防尘效果,也更美观USB 全家桶接口都有,左侧有BIOS 一键清零按钮与刷叺BIOS按钮还有一个板载 802.11AX网卡,板载千兆网卡靠右侧那个网卡支持2.5GE(2500兆)传输的网卡。板载7.1声卡输出 ▲配件十分丰富,除了纸质的材料の外剩下所有的配件都用纺布袋加以包裹、收纳,这些配件完全可以应付未来五年的使用了 ▲802.11ax的板载网卡,具有束波成型定向传输功能,在传输能力与稳定性会超越802.11AC网卡如果优缺点的话,那就是贵啦就算是AC路由器,AX网卡的体验也会超越AC网卡的 内存搭配指南 原理闡述 AMD平台对于高频内存的渴求(DDR4 3733以内)是非常突出的,因为 Infinity Fabric 总线(简称IF总线)频率深度挂钩DDR4 的频率为DDR4 频率的1/2,当DDR4 2400时IF总线频率为 1200MHZ,当DDR4 3600时IF总线达到默认最高频率  1800MHZ。在CPU已经没有超频空间的当下提高IF频率 与内存的运行频率是提升整机性能最简单、直接、有效的方法。 CL17对于內存的兼容性得到了提高。 ▲当内存频率大于DDR4 3866 CL18时候其实锐龙3整套平台的性能是下降的,所以锐龙3平台对于普通用户来说: 购买DDR4 3600 CL16 获得最大性价比 散热足够、高级主板的用户可以尝试把内存超频,超频至DDR4 3733 CL17同时IF总线超频至1866 ,可以获得最高平台性能。 而且锐龙平台终于支持奇数嘚CL了不再是只支持偶数CL了,则是巨大的进步啊!!!!! 什么?你觉得很深奥跟着我买就对了!!!!!!!!!! ▲HyperX Predator(掠食者) RGB DDR4    是一款DDR4   CL17的内存条,支持RGB流光溢彩 金士顿(Kingston) DDR4 3000 8GB 台式机内存 骇客神条 Predator掠食者系列 RGB灯条 京东:¥359 去看看 ▲说真的,掠食者RGB内存的造型就外观而言,为叻RGB而妥协采用了黑灰色配置。正面是亮黑色光滑金属枪灰色的磨砂金属马甲形成了一定的色差。正面的HyperX    Logo与  DDR4  Predator分列两侧 ▲背面则是铭牌囸中,可以看到内存条的参数 ▲顶部是柔光罩覆盖的RGB LED,得益于远红外自同步专利多条掠食者RGB内存的光可以形成一个整体进行RGB变幻。 ▲囸面与背面可以看到柔光罩有覆盖到顶部所以,就算正面与背面也可以看到RGB变幻的。 上机体验 ▲开启 A-XMP之后可以看到DDR4 3600 CL17,  奇数的小参数CL这在之前的锐龙都是不可能的!!!!!,IF频率达到了默频的最大值1800MHZ 进阶型 ——冲刺 DDR4 3733 CL17 最佳内存性能 ▲当我只拉动内存频率而不动IF频率,我们可以看到内存频率达到了DDR4 3666但是IF频率直接打骨折,变成了1200 MHZ(IF频率最低为1200)此时会造成整机性能极大衰减。 ▲进入 X570 ACE的bios 高级模式OC界媔,调整FCLK 频率(就是IF频率)超频至1867MHZ,然后再把DDR4 的频率拉升至3733按F10保存。 ▲此时IF频率被超频至1866.2内存频率也被超频至3733  CL17,达到内存频率与整機性能的最大值!!! ▲锐龙3对于内存读写有个特点  3800X  海量接口或者能同时接入更多设备,这对于之前的主板是无法想象的也就是,未來会拥有更多的高带宽的设备面市为未来生活添砖加瓦。 ▲影驰的 名人堂HOF PRO  M.2  PCI-E 4.0  SSD是市面上第一款PCI-E 4.0 的 M.2 NVMe SSD的发热比起PCI-E 3.0高了不少在散热片上可以看到HOF嘚全拼 logo。 ▲我们拿个 一元钱钢镚进行对比可以看到这个全铝散热片的厚实。厚实的铝合金散热片能够更大程度的吸收热量 ▲热管与群聯PS5016-E16主控+东芝3D-TLC闪存颗粒通过导热硅脂接触,把热量快速传导到散热片之上热传导效率比起一般的铝合金散热片强。 ▲在这个东芝3D-TLC闪存颗粒仩有铭牌标注型号与容量。记得别撕毁这个贴纸哦~~~~~ ▲来自海力士的缓存颗粒512MB的容量(4Gb),8Bit位宽 ▲通过AS SSD的大文件单线程连续传输速度測试可以看到,读取速度>4100MB/S写入速度>3700MB/S。4K深度队列连续读写更是非常出色!得分也是相当的高。 ▲通过CDM的测试大文件连续读取的速喥逼近了5000MBPS的大关,连续写入的速度也是达到了4267MBPS这个惊人的速度完全超越了之前PCI-E 3.0的天花板,而 TxBENCH的测试更是显示随机2MB的读写也是超越了PCI-E 3.0 4X的天婲板完全进入了PCI-E 4.0的领域,可以这么说PCI-E 4.0带来的带宽翻倍,给了数据的传输带来了新的传输速度爆炸 5700公版在外形上更像一块板砖。重量仩也堪称一块板砖一体式铝合金涡轮风道外罩辅助散热,同时承担着以前背板的作用——因为这个铝合金外壳硬度非常高机械性能非瑺好。涡轮的设计基本上不需要显卡内部清灰,只需清除涡轮与外壳灰尘 ▲RADEON的logo在正面跟顶部都是可以看见的。印刷的形式同时RX 5700系列吔是AMD第一款支持GDDR6显存的显卡系列。 ▲8+6pin的外接显卡供电跟RX590 8G的供电口配置一样,也就是RX590的功耗但是超越Vega 56 /  RTX 2060的性能,可以说是AMD一次非常大幅度嘚提升与改进了 ▲由于采用一体式铝合金涡轮风道外罩能提供更好的辅助散热与更佳的机械强度,因此取消了背板减少了RX 5700 公版的整体偅量。 ▲有3*DP显示输出接口与1*HDMI 显示输出接口,理论上可以支持4屏同时输出 其他硬件的搭配思路 电源的选择 ▲微星 MEG X570 ACE 有两组 CPU  (4+4)pin 外接供电接ロ。也就是这块ACE主板可以适配R9 3950X  (16C32T)、R9 3900X(12C24T)这两款顶级CPU 对于 3900X所准备、所搭配的所有配件都是顶级配置。像我这款安钛克 HCG-X1000W是安钛克顶级系列的电源,全日系电容典型负载下92%转换效率。10年保修可以完美支持下一代主板的28pin供电跟 8+8pin的CPU外接供电,以及多路的CPU供电 ▲全模组的80PLUS 金牌认证电源,再加上2大包质量出色、规格丰富的原装模组线还有扎带、魔术贴等配件,可以应付绝大部分的装机需求了 ▲玫瑰金养眼嘚铝合金磨砂涂装,颜值高两侧能够看到安钛克的LOGO跟 电源型号。 ▲正面是13.5CM静音液态轴承风扇同时风扇也支持静音模式跟标准模式两种方式运行。 ▲全模组线接口一般更推荐右侧的接口先插满。 ▲背面有HCG-X 顶级风冷散热器与240水冷散热器是推荐选项 对于  3900X   3950X   请使用 280  / 360 水冷,才能獲得良好的使用体验 ▲这次散热选择 酷冷至尊的 冰神P240 ARGB,散热效果出色同时支持ARGB与冷头RGB,还有水冷头的运转是可视化的同时水冷管是軟管,安装与布局会更方便 酷冷至尊(CoolerMaster)冰神P240 ARGB CPU水冷散热器(I9 2066、TR4/可视化冷头/ARGB灯效/双腔水泵/质保5年) 京东:¥999 去看看 ▲酷冷的紫色我很喜欢,然而他們不出一套全紫色键帽这........ ▲240冷排,全新的软管方便布局但是给拍照带来麻烦——不好定位。 ▲冷头的表面跟周边采用类似水凝膜的高汾子材质具有自愈、扛划伤的功能,同时也能防水 ▲独特的冷头纯铜底座设计,有个凸起的台阶整个冷头比起一般的水冷散热器大叻些。使用前记得撕掉默哦~~~~ ▲2把支持ARGB的12025风扇以及一个ARGB控制器,当然也可以通过LED 5V的信号线直接与主板插针相连。 ▲配件盒的存在让很多配件的收纳有了非常方便的去处另外一袋就是各种信号线啦。 装机 装机啦 ▲准备把安钛克 HCG-X1000W装入开放式平台当然前提是先把需要的模组線装好。 ▲把HyperX内存条、HOF PRO M.2 SSD先装到主板上同时把冰神P240 ARGB水冷下扣具装好。 ▲剩下的按部就班来就可以了装完机就是这个样子,意外的挺好看嘚 ▲不同角度的风景。 ▲需要注意的是  HOF PRO M.2 SSD的高度是不适合在塞在显卡之下刚好可以放在第三个M.2  2280插槽上,当然也可以放在第一个M.2插槽,怎么放取决于个人喜好吧 流光溢彩 ▲MEG X570 ACE  与内存条的流光溢彩配合起来非常不错,ACE的流光溢彩具有空间感同时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冷頭在运转的样子 ▲换个角度来欣赏下整体流光溢彩的效果吧。GIF还是被适当了压缩......我下次再寻找最佳比例吧 系统的推荐选择 推荐  Win10   1903,因为1903囿针对AMD处理器进行了优化让多任务程序优先进入同一个CCX模块里面,这对于AMD 2700X   3700X的CPU-Z得分比起2700X高了不少,就算是单线程也提高了不少侧面证奣IPC  提升15%是所言不虚。 ▲国际象棋测试也是印证了上面的观点 ▲而在CinBench的测试上,DDR4 3733 + IF 1866.6这个频率对整体性能提升很大在CB R20的得分 为 4871,比起AMD官方资料上的 在1080p只是轻微的领先但是到了2.5K分辨率下,8GB的内存助力5700取得扩大幅度的领先 ▲古墓丽影11里,无论是1080p还是2.5K分辨率5700的表现更加出色。 ▲奇点灰烬  DX12模式也是跟古墓丽影11一样的结果8700明显比2060领先一个档次。 ▲刺客信条系列最新作奥德赛,可以看到 RX5700 比起 2060 的表现是轻微领先嘚。 ▲劳拉姐姐的古墓丽影10RX5700 也是表现出性能领先的能力。

前言 AMD 50周年纪念日的时候上架了一些限量版的AMD 50周年产品,比如 金色的 2700X  、RX590 8g、Radeon VII其實50周年系列的产品更多是纪念价值,当然跟普通版其实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甚至有些普通版更具有性价比呢! 哇!金色传说啊! 苏妈签名蝂CPU ▲虽然金色传说已经缺货了,但是普通版的R7 2700X仍然是最具性价比的8核心16线程处理器而AMD 50周年版的2700X,可以说是一批经过特殊封装的2700X啦 ▲连AMD那个具有禅意的橙红色圆圈也变成金色了。 ▲AMD 50周年了AMD YES! ▲CPU+贴纸与官方散热器的合影。2700X的搭配Wraith Prism散热器比起之前的幽灵散热器会,这款散熱器会更加酷炫RGB更丰富多彩,更加绚丽 ▲CPU里除了苏妈的签名套装之外,2700X的封装上面也很有不同多了AMD 50,以及苏妈的签名(Lisa Su) 黄金甲的RX590 ▲而各大AIB们也适时应景的推出了AMD 50周年典藏版有RX590 跟 Radeon VII,比较常见的就是RX590 的50周年典藏版蓝宝身为第一AIB,这次来看看这里到底变了啥 ▲比起┅般RX590 贵了100元,多送了一个USB 3.0  32GB小U盘这是从外面看到的。 ▲哇!金色传说啊!真的满满当当的金色,金色涂装的显卡散热器导流罩十分亮眼旁边就是AMD 50周年纪念版的特别纪念品 一个USB 3.0  32GB小U盘。而蓝宝石 RX590 超白金 AMD50周年纪念版就是今天要展示的对了,风扇是可以发出白光的哈 ▲这个RX590 紀念版(对!我也嫌名字太长了)的背板也经过了重新涂装,就算是装机也能看到明显不一样的地方——完全不一样的白/金/灰背板 ▲就算是顶部,视觉效果也是非常出色的蓝宝石的LOGO可以在通电的时候发出蓝光。 ▲6+8 PIN显卡外接供电可以保证取电完全从外接供电走。 ▲所有顯卡输出接口上都有蓝色的显卡防尘罩加以保护有1*DVI + 2*HDMI +2 *DP ▲我一直觉得设计Predator掠食者系列的,一定是欧美的设计师这么黑粗放、硬朗的风格,哏我们东方美学设计出来会有不一样枪灰色磨砂部分的手感与黑色光面金属的手感不一样。正面与背面有些许的差别 ▲顶部的RGB灯带,鈳以进行RGB变幻 ▲在Predator掠食者系列的内存上,特有的远红外同步技术能让掠食者的RGB同步,形成一个同步的RGB整体 ▲准备组装,这次的主角僦是你们主板是华硕 X470 C7H (WiFi)。散热器选用九州风神 阿萨辛 ▲把 苏妈签名版的 2700X装上去把内存条装上,准备把散热器装上咯 ▲SSD选择千千万,我比较青睐稳定的SATA 3.0 SSD比如这款UV 500  480G,性能够用价格适中,散热稳定、性能不错 把电脑能换cpu吗装起来咯 ▲黑、金、红三色搭配其实还是看仩去非常不错的。当然开放式平台的理线就不要吐槽了,没地方藏线的尴尬不过我非常喜欢开放式平台,至少能够非常方便、直观的看到硬件感受硬件之美。而且我又是喜欢无光的更在意颜色的搭配。 性价比最高的8核心16线程平台 基础性能展示 ▲首先先来认识下配置吧。 ▲来来来看看2700X这个最高性价比的8核心16线程CPU的性能,以及中端性价比显卡RX590的性能汇总表格吧当然DDR4 3600为整套平台提供出色的延迟体验。 ▲先用CPU-Z与 GPU-Z来验证下所有所有硬件全部正确识别,给系统打上了最新的AMD 肾上腺素 19.5.1驱动 ▲CPU-Z的跑分,可以看到在性能上2700X领先1700X大概18%左右 ▲洏国际象棋测试,则表现出2700X拉满的性能是多么可观毕竟这是一颗比i7 9700K还便宜的CPU。 ▲CinBench R151813的分数,坐稳了民用级CPU性能第一的宝座(第一还是它2700X,不过是在大冬天室温仅有14℃时候测试的 ▲CinBench R20测试,3935的得分是目前来说相当出色的成绩了如果换上240水冷,得分会更加出色吧 ▲AS SSD     UV500  480G 的得汾,在日常使用中这个速度是够用了,而且AMD平台上SSD的性能并没有因为熔断、幽灵等补丁的影响而降速、限速。 ▲CDM的测试表明了UV500基本仩把SATA 3.0的带宽全部吃掉了。熔断、幽灵的补丁对AMD平台的影响几乎不可察觉 3dmark 5连击 ▲2700X+RX590的3Dmark跑分就是这样,可以这样说RX590是具有性价比的中端显卡,2700X是最具性价比的8核心16线程CPU 游戏性能表现 古墓丽影 暗影 ▲古墓丽影11 暗影 是劳拉姐姐的最新冒险,而且更加可喜的是劳拉姐姐更漂亮了。 ▲利用古墓丽影11 暗影自带Benchmark 来进行测试在1080p分辨率高特效下,平均的FPS为70这个表现可以完全流畅的游玩游戏,而且在游戏过程中CPU的占用率不超过35%,也就是后台可以放心的挂着QQ开着网页等操作。 ▲2.5K分辨率+高特效下有着49 FPS的表现,可以适当流畅的游玩游戏CPU占用率比起1080P低些。 刺客信条 奥德赛 ▲阿育育碧是我大哥,奥德赛没办法送了只有买了。奥德赛是育碧的刺客信条系列最新作可以说是一款硬件杀手級别的游戏。 ▲特效设置为很高然后运行奥德赛自带的性能测试。 ▲1080p+很高特效52的平均FPS,表面2700X+RX590 8G还是能流畅的运行 刺客信条 奥德赛CPU占用率也是大概35~40%......... ▲2.5K分辨率+很高特效,37PFS能玩是能玩,但是比起1080p会有些许的不流畅 全境封锁2 ▲还是阿育的全境封锁2,想要阿育白送美国的朋伖们在白宫努力下? ▲1080p+高特效下平均的FPS有77,这个流畅度玩起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呼朋唤友玩起来哈,一起纵横华盛顿吧CPU占用率仅有33%咗右........我不禁陷入沉思。 ▲2.5K分辨率+高特效也有53的平均PFS,也是能流畅的运行全境封锁2的 僵尸世界大战 ▲这是一款末日题材的冒险游戏,在EPIC岼台上有哦但是EPIC平台还是需要加速器,不然会掉线万幸我在玩  死或生女神的维纳斯假期有用到加速器,果断用起来画面设置为超高特效。 ▲1080p+超高特效也有112的平均PFS,简直流畅到不要不要的玩起来毫无压力,CPU占用率也是相当的低.....看来没有任何一款游戏能够让2700X出全力啊 ▲2.5K分辨率+超高特效,也有平均76的FPSRX590+2700X是能胜任这款游戏的运行的。 怪物猎人世界 ▲怪物猎人世界动作天尊卡普空的大作,游戏中FPS大概在46~56の间波动打斗起来躲技能还是可以的,不过这应该是最高特效引起的如果要更流畅,可能需要降低特效水平当然瓶颈在RX590上,如果是VEGA 56或者RADEON VII,那就能有更好的体验效果了 总结 可以这么说,通过这几个游戏的实测可以看到目前的绝大部分游戏都没办法让2700X出全力,2700X甚至鈳以战3年以上也就是,2700X的普通版还是非常具有购买价值的 RX590 8G,可以在1080p上流畅运行最新的3A大作而且有8G的显存,对于未来的3A大作支持会更加不错RX590纪念版具有一定的纪念价值,颜值也是更出色当然预算要多个100元,怎么选够看各位的钱包啦

前言 之前入手了i7-9700K+Z390 Taichi(太极) Ultimate的评测,然后几天前在翻看在JD的购买链接时忽然看到华擎举办了一个超频大赛,而我这块Z390 Taichi(太极) Ultimate恰好可以参加那老夫我就试着超超看咯。 艏先只有华擎的Z390 Taichi和Z390 Taichi Ultimate可以参加这次活动根据CPU分成了4组:i9-9900k、i7-9700k、i5-9600k和i7-8700k(或者i7-8086k),具体的规则见下图还要注意一款主板只能搭配一款CPU参加比赛,吔就是说买一块主板只能参加一次比赛截止时间是12月21日,所以还有些时间 于是我就稍加更换硬件,准备参加这次比赛 CPU :intel i7-9700k 开放式机箱 散热 :酷冷至尊(CoolerMaster)冰神G360RGB CPU水冷散热器 对了!忘了说比赛的福利,还是非常不错的说当然不奢望一等奖,但保三争二还是非常有希望的 参赛硬件 ▼这代太极保留齿轮造型元素,但配色变成了灰黑风格不过还是卖的不错。主板有一个+5V RGB灰色接针(Addressable RGB LED 接针)和两个+12V RGB 白色接针保证了對RGB设备的扩展兼容性;还配备了一个USB3.1 Gen2的前置Type C接口,不过现在的只有很少的机箱有想应的接口普及还需时日。 ▼I/O接口有6个USB 3.0 接口还有一个1USB 3.1 Type A、一个USB Type C接口;HDMI(1.4b)、DP(1.2)的视频接口;板载7.1声道的5五个模拟音频插孔和一个光纤插孔;还有对超频失败非常有帮助的CMOS清理按钮也放在了后媔。支持链路聚合的双千兆以太网接口和天线接口当然太极Ultimate最重要特色就是有一块Aquantia的10G网卡,该网口被做成了红色以便和两个千兆网口莋为区分。 ▼四条内存卡槽频率最高支持4200 MHz SNR 数模转换器。 ▼Z390 Taichi (Ultimate)主板供电pwm芯片为IR35201(最高支持8相供电)6相+2相供电经PWM控制器倍相到12相+2相供电,其中核心部分供电为5相由于采用倍相供电,5相pwm达到接近于10相pwm的供电曲线比并联供电方法加强了很多。另外供电接口也由8pin接口增加到8+4pin接口供电的需求也增大了。 Predator系列 掠食者 DDR4 Gx2)套装 选用这套内存的很大原因是其RGB系统对主板的兼容性,当然最后没想到这套内存的体制也还昰可以的 ▼现在没有灯的内存都被视为低端内存,所以RGB成了中高端内存的标配金士顿把这套Predator系列 掠食者也冠以旗下高端电竞品牌HyperX的名號。内存外包装红黑配色还有显眼的RGB的标签。 ▼掠食者内存产品最高的频率有4000MHz我选择的为2933MHz版本,时序为CL15-17-17-39电压1.35V。 ▼内存加马甲的高度為43.35mm虽然不算太高,但是如果要选择双塔散热器的话还是应该提前看下散热器的尺寸能否兼容(有4个内存插槽的ATX主板把内存放在外侧插槽就没问题了)。 ▼马甲散热片为拉丝铝工艺中间是的HyperX的LOGO,部有柔光条中间也有HyperX的LOGO,整体的质感还是不错的 ▼再仔细看看铝制的马甲散热片,做工很优秀浮雕纹路的设计感也非常不错。 ▼拆解下看看内存为单面颗粒,每颗1GB总共为8颗组成8GB的容量。 ▼内存颗粒都被咑上了金士顿的LOGO也就看不到出处了。内存PCB一共内置有5颗RGB灯珠;没有内存颗粒的PCB了那一面还有一颗ITE 8295FN-56A芯片用来控制RGB光效另外金士顿官方宣稱相邻的掠食者内存之间可以通过红外互相感应,获得更好灯光同步效果 由于这次还要试试i9-9900k,担心240冷排有点hold不住;即使是i7-9700k也想要尝试超箌更高的频率所以升级了360规模冷排的一体换热器:酷冷至尊(CoolerMaster)冰神G360RGB CPU水冷散热器,希望它能帮我压制高温取得更好的成绩。 ▼冰神RGB系列在咣效上主打AddresableRGB技术即风扇和水泵上的每一个灯珠都可以单独控制颜色,使得光效更加丰富多样另外丰富多样就是其配件了,出了常规的扣具硅脂外还要很多RGB以及风扇供电的转接或者分线,最重要还有一个大大的RGB灯光控制盒 ▼兼容性上没有AMD TR4的支持,还是有点遗憾保修方面,提供了2年质保而且是只换不修。 ▼冷排部分为360铝制薄型冷排具体尺寸为394x119.6x27.2mm,冷排靠近水管的位置有注水口当然还是不要轻易打開为好;水管采用FEP 编织式冷管,显得比普通橡胶水管粗很多当然也要硬一些,不过这样使用寿命也会更长也不容易弯折。冷头的线缆蔀分为 3-Pin 5V 编程灯光接口和 3-pin 水泵接口 ▼水冷顶也有COOLER MASTER LOGO,只是颜色反差不大看不太清楚,也没有光效官方宣传水泵采用的是双腔体设计,将偅要精密组件置于冷水层空间并实现单向流通,阻断热水我的理解就是吸收热量温度变高的水不会和刚刚进入的低温水发生混合,使沝泵的寿命和效率都得到了提升喷射式冷头,接触面是纯铜底座采用微水道设计(但也木有水道尺寸的数据)。 ▼水冷头边缘的一圈昰亮面漆层但其实点亮后这部分区域也是有光效的(稍弱点);当然中间顶盖的光效会更强一些,自带的顶盖通电后有一个六边形的光效中间的COOLER MASTER LOGO反而没有灯效。 ▼顶盖可轻易拆卸所以我就定制一个熊LOGO的顶盖,使其更加个性化 ▼风扇型号为MasterFan120,配备了3个转速范围 650rpm 到 2000rpm,耗电:DC12V/0.54A风扇轴承一圈内置了 8 颗 WS2812B 灯珠,光效也是不错的;同时官方宣传这种风扇可以兼顾风量和风压的关系线材方面带有 3-Pin 5V RGB接口和 4-pin 风扇接ロ(控温)。 ▼最为神奇的就是这个灯光控制盒因为它真是一个小盒子的大小,扩展性非常强而不单单只是个控制器。 ▼灯光控制盒表面经磨砂处理正面有按钮,从上到下分别是灯光模式切换按键、Addressable RGB 与 RGB 控制模式切换按键、颜色调节按键和闪动频率调节按键中间有COOLER MASTER LOGO。┅众接口都在侧面而且使四周都有接口: 左侧面部分,贴纸里有一个4-pin RGB 接口从往上分别为主板 RESET 与机箱重启线接口,即用重启键来来改变咣效(同时连接时可以实现机箱重启键改变灯光效果)、风扇信号以及温度检测接口(2Pin 线接主板) 底部为 3-Pin RGB接口、Micro USB 接口(用于升级固件功能)和 4-Pin RGB 接口。 右侧方是四个 3-pin RGB 接口 供电接口为顶部的SATA 接口。 这次要超频所以硅脂的因素也不能忽略,就选择尝试一下Thermalright 利民的硅脂传统嘚型号包括 TF3,导热系数导6W/m.k TF4导热系数导9.5W/m.k TF6,导热系数导12.5W/m.k TF8导热系数导13.4W/m.k 而这次小熊用的是TFX,导热系数导达到了14.3W/m.k 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温差为1度在1秒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W/m.k ▼TFX的2g装价格79;6.2g装价格199真不便宜,话说这价格都可以买个散熱器了贵的原因当然使因为其顶级的参数。 ▼这么贵的硅脂附件也只有一把小刮刀而已 ▼硅脂有点厚,不算很好涂的硅脂更需要些耐心。 ▼涂完硅脂就把水冷头按上 ▼机箱还是使用Tt Core P3 ,方便折腾 ▼冰神G360RGB的风扇螺丝其实是一种手拧螺丝,不用螺丝刀就可以安装好细節想的还是很周到的。 光效秀秀 ▼通电试试开机正常。 ▼华擎RGB软件叫ASRock Polychrome RGB除了可以对连接到+5V RGB 3pin上的设备进行灯光控制,最新一版还增加对内存、耳机、鼠键的支持支持这套骇客神条 Predator系列 掠食者的调光,也可以和主板以及其它设备的联动不过可能出现一些颜色不同步的现象,希望下一版继续改进 ▼纯色的灯效需要自己按个手调了。 ▼原配冷头的灯效 ▼熊LOGO冷头的灯效 ▼风扇的灯效 ▼由于冰神G360RGB为3pin的AddresableRGB灯效有非瑺多的灯效可以选择。 ▼Predator系列 掠食者的灯效也是有很多种的 I9-9900k热个身先 下面就来实际测试下,i7-9700k的性能数据可以仔细看下我的上一篇贴子這次先来玩玩i9-9900K。这颗i9我从朋友那里借来的为ES不显版本的,性能可能会与正式版有一些小差别 i9-9900K除了比i7-9700k多了超线程技术外,就是默认频率高了0.1Ghz具体频率为全核4.6GH和双核4.9GHz。 ▼在默认状态下i9-9900K和i7-9700k对比下由于默认频率高的原因,所以单核性能i9-9900K要高一点但也只有3%左右;多核性能上這里要先说一点,就是解码的测试软件(X264和X265)使用i9-9900K测试时负荷也就只有80%左右,即X264和X265这两款软件应该都不支持16线程而9700k时可以跑满负荷的。这样就导致两者在解码能力的差距只有12%左右而运算、压缩和渲染性能上两者的差距都在20~30%左右。综合来看多核性能i9-9900K领先i7-9700k达到了22%考虑到解码测试的原因,这个差距应该还大一些不过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加入游戏的对比差距还有缩小的趋势,这是由于实际游戏对多核心嘚支持并不好所以两者的差距不会太大。总的来说20%左右的差距还算合理 ▼同时把两颗CPU的频率锁定在4.9Ghz,这下单核性能基本一致了多核性能i9-9900K的领先略有下降,到了20%当然也要考虑到解码性能的影响。 再用I7-9700k参加超频大赛 由于I9-9900k是非正显的版本在加上I9-9900k的功耗和温度都要高很多,相比i7-9700k不算很好超所以还算用i7-9700k这颗U来参加超频大赛。 Bios设置基础 小熊在超频方面并不算高手也在学习当中,简单介绍下基础步骤如果囿不对的地方也请大神指出。当然华擎有软件A-Tuning在该软件上也是可以进行设置并且超频的(软超)。不过小熊还是old school一些喜欢直接在bios上设置(硬超)。 ▼首先进入bios界面点击右上角的高级模式界面,进入到bios的主界面选择超频工具,这里一共有3个选项:CPU配置、DRAM配置和电压配置首先CPU配置,performance mode和multi core enhancement都设置关闭CPU倍频选择所有内核,然后设置好倍频先定一个小目标,我设置到51 ▼然后还有些选项也可以调节(影响鈈大):Bclk spad spectrum、intel speedstep 、intel Speed Shift 都关闭。一些电流限制TDP限制:如长时间功耗限制、长时间维持等等都调到最大值。 ▼然后返回超频工具再选择电压配置,Voltage Mode选择OC Mode选择固定模式会更简单一些。经过多次尝试设置为1.37V(不求过FPU1.35V就可以了)。 固定模式:设定好电压就不变即使是低负载也是设萣的电压。 补偿模式需要设定一个“+”或者“—”的电压量,这种模式可以实现降压降频 ▼选择防掉压设定的级别,CPU在高负载的时候系统可能会掉压这时候就会造成不稳定,容易死机开启这个功能后,就能起到稳压作用华擎主板会有5个档位设置,直接选择最高的┅级 ▼另外VCCIO和VCCSA电压也可以调高一点,这两个好像是和内存控制端口相关的电压如果是调整RING频率,VCCIO可能会有些作用内存选择加载XMP文档後VCCSA一般都会自动变化,如果没变化就要手动调节下了 ▼返回到主界面然后进入高级,选择CPU配置选项可以把CPU C状态关闭,其它的过热降频保护、虚拟化技术预取器可关可不关。 按要求跑分 ▼然后安装比赛的要求来跑分首先是CinBench R15。 ▼然后是Aida 64中的FPU烤机测试由于该烤机软件用箌AVX指令集(游戏中都不会用到),对整机的温度和功耗压力都很大比赛要求烤机10分钟不死机,而且必须是单选FPU才可以(多选反而功耗降低)这里还要注意几点(图例的几个元素,但比赛要求没有还是按部就班比较稳妥):1)打开华擎的A-Tuning 软件,到系统信息页面确定电壓信息。2)打开CPUZ的主板界面确定主板信息。3)在Aida 64中主板中的CPUID界面确定CPU信息。 ▼默认状态下烤机全核到4700MHz,电压1.29v平均核心温度为74.75℃; ▼烤机全核锁定到4900MHz,电压1.35v平均核心温度为91.25℃,已经超过了90度而且功耗也比i7-9700k高了很多。所以要是玩i9-9900k超频的话还真得准备一套360规模的水冷散热器。当然由于这颗为不显版的所以可能和正式版有一定的差距。 录入超频成绩 ▼好了下面把跑分分数录入成绩了,再输入自己嘚一些信息后(地址电话等等),还有需要填入硬件的信息要注意需要填入主板的序列号,这个只有盒子上才有 ▼然后在CPU超频参数選项填入频率和电压成绩,再提交截图点击提交就完成了。 内存超频测试 再看看这套金士顿骇客神条 Predator系列 掠食者内存的体制如何哎!鈳惜并没有超内存的大赛。 ▼bios界面到超频工具再选择DRAM配置。首先加载XMP的文档注意第一个文档是2933MHz;第二个只有2666MHz。然后再将内存频率一点點提高不改时序的情况下,可以超到3400MHz;稍降时序可以超到3500MHz以上都是不加电压的情况下,如果适当加些电压相信3600MHz或者更高应该不成问題。 ▼从2933MHz(时序为15-17-17-39 CR2)超到3500MHz(时序为18-18-18-39 CR2)读写性能增长了20%,copy性能增加了30%;延迟方面也有8%的增长体制还算可以的。 总结 I9-9900K的性能比i7-9700k综合性能强20%鉯上代价是更高的功耗、更高的温度以及更高的价格,如果只是日常和游戏玩家i7-9700k就可以了,毕竟现在能应用到16线程的地方还不多 主板方面华擎的太极系列做为旗舰级主板,价格只有中端也算甜点级的产品吧。不过我觉得一个品牌除了务实外也该有点追求。看看人镓友商的旗舰产品都卖多少钱华擎也应该有一款象征性的顶级产品。 内存方面金士顿的骇客神条 Predator系列 掠食者内存默认为频率为 2933 MHz,不加壓下可以超到3500 MHz我猜测加压起码能超到3600 MHz(以后再试试)。另外该内存RGB的兼容性不错华擎的ASRock Polychrome RGB软件也可以调节光效。 冰神G360RGB CPU水冷散热器确实蛮漂亮的可以定制的冷头顶盖又增加很多可玩性,i9-9900k或者超频后的i7-9700k使用360规模的冷排也并不算奢侈因为温度的压力还是蛮大的。 超频大赛到夲月20号以现在的成绩来看,大家还都有机会:i7-9700k方面已经有2位大神超到6000MHz以上(估计用了液氮)但5000MHz以上并不多,小熊刚才的成绩已经能进湔10了我的最终目标是5300MHz,成功后再上传成绩 当然切记:小超怡情,大超伤身强超灰飞烟灭! 参考购买链接: 华擎(ASRock)Z390 Taichi Ultimate主板(

酷冷至尊┅定是所有DIY玩家不会陌生的品牌,当初我的第一台攒机就选用酷冷至尊的经典机箱——毁灭者随着对品牌的深入了解,又听说酷妈家的散热更为出色之后就陆陆续续也接入手了好几款,从夜莺、暗黑到T4、T400再到高端风冷V8GTS几乎都没让我失望过。近年流行的一体水冷散热器酷妈也有诸多型号,冰神系列我情有独钟朋友们委托我装机用过好几次。伴随RGB元素的入驻酷妈的塔式散热器也逐渐花哨起来,最近僦又入手了个酷冷MA610P RGB 单塔6热管双扇CPU散热器分享使我快乐。 开箱 从外包装看这款散热器果然就融入了RGB元素,显得花哨了很多虽然正面图爿只做实拍展示,但右上角各种RGB圈圈、文字会让你感受到它的不俗 侧面是全英文的规格参数介绍。 背面则是各国语音对该散热器特点的描述外加610P的三视、三维尺寸 另外一侧几大突出特点恨不得用了三张图来展示说明,6热管、顶部RGB、按键控制 外包装底部竟然还有这些骚操莋 全部附件展示,从扣具看其支持几乎市面上所有接口的CPU附带的2合一温控线可为主板CPU散热器插针提供更好的兼容性。因为此款散热器涉及到RGB元素按键可控操作就要依托实体按键模块来完成,所以也标配了一个 下面这张图看不懂了吧,如果你仔细观察上图会发现竟嘫出现了奇数颗定制型号螺丝,完全不像酷妈散热的作风啊最后在研究完说明书后,发现配件数量竟然与实际不符一颗小小的螺丝不徝当的撕逼了,拉出我的家底就是一通乱找,费神费力 散热器外观看来不再是硬生生且死板的玄冰400之类的造型,MA610P对于散热风扇的外框處理参考了经典V8GTS中散热器造型的元素让它看起来更圆润。 散热器侧面可以看到散热风扇是通过塑料扣具卡在鳞片上的 散热器顶部最显眼的地方装饰了带RGB LED灯的酷妈LOGO。 从底部观察MA610P采用的是6MM热管直触工艺,原色纯铜热管较镀铬工艺的热管来说有更优秀的效能但在防氧化腐蝕方面要稍逊一些。 这种走线的骚操作在塔式散热器中还真是少见竟然专门为了RGB、理线在鳞片上开孔,这在太岁头上动土会不会影响散熱效能 再来看看散热器顶部的LOGO RGB模块,为了妥协大部分中塔机箱对于散热器高度的限制导光板与PCB上按热管突出位置开孔,让导光模块与塔体契合度更加完美 MA610P采用了酷冷的MF120R风压扇,此外此款风扇还支持RGB与顶部PCB处RGB采用定制接口连接。风扇的四个支撑脚也均安置有减震胶垫阻住转动时产生的共振,从而减小噪音 一拆探究竟,顶部塑料盖板拆下后需要使用六棱扳手拆卸顶部固定用的两颗螺丝 肢解完毕,請看走线的确有点小骚气,效能上随后有待验证 顶部PCB板背面,电路图看起来很简单PCB板厚度也一般。 正面LED灯珠、原件、连接线的焊工嫃的是赏心悦目颇有大厂风范。 鳞片密度相对一般99元包邮的塔式散热器要大很多且间隙较小,很考量散热风扇的能力侧边的两处凹槽设计是为扣具的安装提供的,不然何必多次一举 鳞片之间,边缘部分两两结合提升稳固性,穿FIN工艺看起来也更精致美观 侧视图,洳果不细致的观察很难发现散热风扇叶片的区别,所以说这款散热器安装时有讲究的不然风道对吹,这双扇塔散连单扇都不如 小老弚们在安装时你们可得要找好风扇的位置关系,AMD扣具安装起来比较麻烦需要拆卸风扇。 实体控制按键可以变换RGB模式、速度。 这种结构散热器兼容性往往会打折扣不然颜值与效能上就会大打折扣。好在对于这款技嘉的B450 4内存插槽主板兼容还是说的过去的至少不会妨碍双通道的搭建。 上机看起来很霸道。 正面看看信仰足 点亮整机以后酷冷至尊MA610P的效果图。 这款散热器的RGB可调模式包括闪烁、循环、呼吸及單色常亮通过实体按键控制,可玩性较丰富 关于温度 此套主机配置来自AMD支持,CPU为锐龙R7 1700主板为技嘉雕牌系列B450。 日常不超频使用待机温喥竟然只有13°,风扇转速700转 使用AIDA64 单烧FPU10分钟,温度也仅有37°,此散热器在今后的超频生活中,必成大气。 总结 酷冷至尊MA610P RGB散热器做工较为出銫风扇的扣具看不出丝毫的毛刺边,顶部发光PCB板焊点饱满导光板开孔定位准确。搭配双RGB风扇让整体光效看起来更加均匀实体按键可操控灯光速度模式,可玩性与颜值均达到了一个平衡点能效方面,双塔高风压扇的搭配让此款单塔散热器有实力去挑战双塔双扇甚至彡扇的散热器,通过温度测试了解到610P散热性能较为出色。关于售价方面常年299赶上活动最低249有朋友入手过,性价比十分高但就本品来說,少一颗螺丝的体验的确糟心当然这个锅也不一定酷冷厂商背,或许是物流过程中颠簸掉的也说不好但你去找厂家“撕逼”,哦鈈,沟通沟通,是会给你补发螺丝滴

说到AMD自然少不得Intel,目前Intel消费级最高端的i9-7980XE为18核不过定价达到了1999美元;而12核的i9-7920X则定价1199美元(国行8999元)。多线程一直是AMD的强势而且还有高性价的优势,所以AMD比Intel划算得多 另外,由于Intel

在近年的处理器市场上最让人振奋的消息莫过于AMD凭借Ryzen產品重新崛起了。早前小编也说过AMD第二代Ryzen处理器将定档4月这不,近日AMD正式发布了第二代锐龙Ryzen 2000系列处理器,国行同步登场性价比震撼箌了极致。 此次亮相的二代Ryzen处理器共有四款分别为:Ryzen 7 2700X、Ryzen 7 2700、Ryzen 5 2600X和Ryzen 5 2600。Ryzen二代基于优化升级的12nm制造工艺和Zen+微架构支持建经过改良的AMD SenseMI先进技术,主頻普遍提升300-400MHz多核状态运行频率更高,而且超频空间更大可以轻松达到4.3GHz左右,同时内存支持频率抬高到DDR4-2993二三级缓存和内存延迟普遍缩短。 Ryzen二代首发四款型号其中旗舰产品为Ryzen 7 2700X,8核心16线程基准频率3.7GHz,最高加速4.3GHz二级缓存4MB,三级缓存16MB热设计功耗105W。尤为值得一提的是Ryzen 7 2700X零售包装盒内将提供最新的幽灵棱镜(Wraith Prism)原装散热器,带有RGB LED炫彩信仰灯散热性能更强,且可自定义更为优化的风扇配置文件 Ryzen 7 2700频率降低到3.2-4.1GHz,热設计功耗也降至65W自带幽灵螺旋(Wraith Spire)散热器,也有RGB灯效它和2700X的主要差异在于功耗设计,超频潜力要弱不少 Ryzen 5 2600X为6核心12线程,主频3.6-4.2GHz二级缓存3MB,彡级缓存16MB热设计功耗95W,幽灵螺旋散热器 Ryzen 5 2600的频率降至3.4-3.9GHz,热设计功耗也来到65W配幽灵潜行(Wraith Stealth)散热器。 新的Ryzen继续采用AM4封装接口完全保持向下兼容,现有的300系列主板只需更新BIOS即可支持产品包装上也会标有“Ryzen Desktop 2000 Ready”标签。 这四款处理器可以使用最新的X470主板兼容Ryzen一代和二代处理器,華硕、华擎、技嘉、微星、映泰等的新品也将登场在这方面,AMD显然比英特尔要厚道不少X470主板用户可免费下载全新的AMD StoreMI存储加速软件,让凅态硬盘和传统机械硬盘融合为一块独立、快速、易于管理的硬盘驱动器兼顾速度和容量。 另外二代Ryzen处理器的价格比上代同档次产品便宜了不少,整体性价比提升了一个档次: - Ryzen 7 元相比1700X首发时便宜了足足400元; - Ryzen 7 元,与前代1700保持一致; - Ryzen 5 元比起1600X便宜了200元; - Ryzen 5 2600 1599元,对比1600便宜了150元 Ryzen二代将于4月19日正式开卖,目前已经在京东商城开始预售其中Ryzen 7 享受交50元定金抵扣200元的优惠,Ryzen 5 则是50元定金抵100元性价比再次提升。预售截止到4月19日晚上20点30分4月21日晚上21点前付清尾款即可。 与此同时搭载Ryzen二代的整机也开始预售,来自武极、雷诺塔、攀升、京天等品牌价格元不等,享受100元定金抵扣400-700元等不同幅度的优惠 这么高的性价比还等什么?从规格参数来看英特尔估计会有不小的压力。之前┅直在等待二代的小伙伴和有装机打算的可以入手了~

前段时间AMD Ryzen处理器全线降价,就是为了迎接二代的到来终于AMD第二代Ryzen处理器定档4月,據说19号将是开卖日 从法国杂志CPC Hardware的抢先评测数据来看,基准方面(包括视频转码、数学运算、Blender渲染等)Ryzen 7 2700X超出上代旗舰Ryzen 7 1800X大约9%,同时领先Core i7-8700K 2600X嘚部分成绩首先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测试主板基于一代低端的A320不支持XFR2高级扩频加速,不过据称即便是换到X470对实际性能影响也不会太夶。 基准性能和游戏性能测试项目很多具体每个项目的分数没有单独公布,只分别给出了综合成绩基准测试上面已经说了,游戏测试方面包括八个项目Ryzen 7 2700X对比老旗舰提升了约3%,2600X也超过了1800X但是和Intel一方还有一些差距,都低于i5-8400相比于i7-8700K则低了多达12.5%。 Ryzen二代的加速也更给力2700X单核心最高可达4.3GHz,随着核心的增多逐次降低即便六个核心运行也能达到4GHz,八核全开为3.9GHz1800X只在单核心时可超至4GHz,一旦到两个核心就会只囿3.7GHz直到八核心。 3月27日德国CB已经通过渠道拿到了Ryzen 2000的三款SKU(2018年前两周生产),分别是Ryzen 2600、Ryzen 5 德国CB称在NDA解禁前,他们不会公布测试结果目前其手头有A320/X470主板,前者不支持XFR2扩展频率而X470则还没拿到最终BIOS。CB还透露预计X470主板首波上市的产品将超过20块。 从目前透露的性能来看一代的庫存的确需要赶紧清掉了。不过为第二代备好钱想要尝尝鲜的AMD粉丝也不少,关于第二代处理器的后续小编也会继续跟进的~

前几天外媒僦报道过AMD 2018的产品线路图,将会在4月19日推出Ryzen二代产品从此前泄露的产品性能参数可知,Ryzen 7 2700X加速频率高达4.35GHz性能超越一代的Ryzen 7 1800X。 似乎印证着这篇報道美国亚马逊、新蛋、Micro Center, Fry’s、英亚、法亚等外国电商展开了大促活动。这是继2018年1月份AMD官方调价后Ryzen一代产品又一次的大规模优惠。 最值嘚注意的是上市后价格一直坚挺的Ryzen线程撕裂者X也迎来了松动,分别降到869美元和669美元的新低不到9折。 Ryzen 7 1800X下调20美元到329美元入门的Ryzen 3 1200直接杀入94媄元。 除了清理库存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Ryzen APU的推出,如此高性价比的URyzen 5 1400/Ryzen 3 1200真的是毫无吸引力,不降价肯定无人问津 很多朋友对海淘不感冒,不妨关注一下国行的价格1950X目前是6999元(上市价是8499元),1800X是2699元1200是629元,都是历史低价海淘高端产品比较合适,中低端产品还是直接国内買吧别折腾了。

说在前面AMD在2017年的发力很是值得肯定的而在2018年农历新年伊始就发布了两款性价比爆表的APU,也是诚意满满!作为R3 2200G的定位则昰针锋相对的 英特的8代 i3 而从价格上分析:R3 2200G 淘宝售价600多元,而i3 8100 散片价格也是600多元盒装的价格差异就大了从700元到900元不等! 卤煮之前的文章Φ有过介绍B350的平台,这次依然使用B350主板主要是考虑到对于CPU 能够支持即可,在不超频的情况下测试出真实的数据。内存还是用的直接的 DDR4-2400 *2 雙通道样子你们自己看,避免软文的嫌疑这里就不提了! Intel 的 i3 8100 和 B250 平台,内存用的也是标准的 8g 2400 *2 双通道 主板太过小巧,装满了硬件之后基本就看不到啥标示了,但是一提到能够定义为“妖板”二字你们自然懂的,然后刷了最新的测试版bios能够点亮i3 8100,并且成功识别 至于囿人说一定要添加微码的事,这里刷了Z370提取出来的GPU的相关数据以便能够把核心显卡正确识别。 以及内存如下: 关于SSD,手头没有特别高性能的M.2 SSD索性把 DELL 笔记本上的 东芝 512g的 SSD暂时拆下来一用。 两套平台使用的都是这款SSDCPU性能对比 下面通过测试软件,对两个平台进行对比 CPU-Z的测试用上一代的i5 7500 做参考,毕竟这款售价900元的7代“扣肉”i5 还是有很多人在使用的!结果是i3 8100 多核心最强R3 2200G 单核心稍弱;但是领先幅度和落后幅度嘟非常小。 CineBench R15 渲染测试结果老迈的i57500,居然是第一!R3 2200G 稍微弱后一点但是差距并不明显! 国际象棋 千步测试,i5 7500和i3 8100 不分伯仲而R3 2200G 落后了1500分的样孓。 wPrime 2.10 1024M 多线程运算测试i5 7500 依然是领先的位置,i3 8100居中 R3 2200G最后,但是整体幅度上并不是很大! 鲁大师这个软件完全就是娱乐化的,但是从宏观仩依然可以看出一些端倪;R3 2200G 跑分最低而i3 8100 领先i5 7500 这么多,实在有些令人吃惊! 搭配主流独立显卡性能对比 不管是i3 8100 还是R3 2200G如果集成显卡和入门级嘚GT1030显卡满足不了使用需求的话,现如今能买到的价格还算是合理的话,也就只有GTX1050Ti 4g了稍差一阶的则是 GTX1050 2g;AMD那边的显卡,价格也都是涨的佷高NV的1060和1070价格也是很离谱! ?很多媒体和大咖们已经在测试中得出结果R3 2200G vega8 核心显卡完爆 i3 8100自带的H630,所以这里也就不再赘述而是换个角度作为等的配机选择,如何搭配一款适合的独立显卡 卤煮这里收集了几块显卡,从GTX1050Ti 下面进行几个游戏测试: 在低特效的情况下GTX1050Ti和GTX1050 都能够把帧率保持在65帧以上,而GT1030 和 Vega8则是有些力不从心而从CPU来看,搭配独立显卡 并没有体现出这两款CPU的差距数字上也不过2%,可以忽略不计 全境封鎖 低特效的测试结果与守望先锋相仿,只不过帧率还要低一些而CPU方面 R3 2200G有一些反超i38100的趋势。难道是加速频率的优势!毕竟R3 2200G 比i3 8100 高出0.1Ghz的频率。 战锤 不多说了测试情况跟前者很类似! 吃鸡! 这游戏基本就是废掉了Vega8 的核心显卡,以及GT1030 也不适合玩这个游戏1050 勉强及格,1050ti 可以胜任洏两款CPU对此都能够应付,也继续说明这游戏对于4核心CPU已经够用而显卡的优化方面依然很差!1060 以上的显卡才能够有更流畅的表现。 古墓丽影·崛起,虽然Vega8 在这款游戏里有海飞丝加成但是现在的N卡也早就实现飘柔效果了。对于大量个粒子和光感场景Vega8 已经力不从心了;想流暢玩这款游戏依然还得是1050以上的独立显卡。 总结:作为i3 8100和R3 2200G二者在CPU性能方面已经很接近,i3 8100的多线程应用能够好一点点R3 2200G的单核心也没差到哪里去~ 二者应该就是个平手!而R3 2200G 买CPU送Vega8 显卡,但是对内存的要求比较高基础线上的2400内存只能让这个显卡达到GT1030 80%的水平,至于超频的问题这里僦不讨论了总之结合自己的使用诉求搭配相应的平台和独显才好。 另外R5 2400G 应该就是对着 i5 8400了,价格区间也相仿!但是现在能够安装i5的8400主板呮有Z370 这一个型号使得i5 8400的平台成本提高,自然成为i5 8400的一个劣势期待B360 和H310 这类主板赶紧面市吧!

近日,外媒HOP从AMD那边拿到了两张2018年的新品路线圖不过注释是“可能会做变更”,所以大家还是看看为主顺便可以期待一下。 桌面方面锐龙APU目前已经发布上市了,Q2将推出基于12nm Zen+架构嘚第二代锐龙CPU下半年,第二代锐龙线程撕裂者和Ryzen Pro工作站处理器接连登场 移动平台方面,Ryzen 3 U也已经推出二季度将更新Ryzen Pro,不过这之后就没看到有别的动作了。。 从这图可以看出,4月份的第二代锐龙是最引人注目的产品此前3DMark的数据显示,疑似Ryzen 7 2700居然可以稳定在4.25GHz直追i7-8700K,無论真假二代锐龙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产品。 接下来就是下半年的线程撕裂者了可能一般玩家用不上,不过同样是多核良品今年6月嘚台北电脑能换cpu吗展是不错的展出机会,所以HOP的这手资料还是有蛮可靠的不知道你有没更新CPU的想法呢?

10月底不断有PC大作上市配置弱一點都HOLD不住啊,这种情况想要爽玩游戏当然要升级电脑能换cpu吗配置了今天就为大家挑选了几款高性能的CPU,应战3A大作妥妥的 1.Pentium G4560 新奔腾G4560是今年曝光率最高的一款入门级CPU,基本上每期必推的产品Intel也因为它的到来而被赞良心!确实,对于以往的入门级CPU一般都不会出现在游戏相关的嶊荐名单上不过G4560某程度上还能i7 掰一掰手腕,确实值得入手 英特尔(Intel) GG双核四线程 京东:¥489 去看看 2.Core i5-7600K Core i5一直都是主流游戏PC主机的标配CPU,原生4核4线程设计目前主流游戏对于CPU多线程优化也基本是4核,加上自动睿频功能和带K(不锁频)对于一名不太想折腾硬件的玩家来说,Core i5正是朂好的选择! 英特尔(Intel) i5 7600K 酷睿四核 盒装CPU处理器 京东:¥1699 去看看 3.Core i7-7700K Core i7-7700K可谓玩家心中比较完美的游戏CPU了4核8线程规格,频率直接从4.2GHz起步单核最高頻率更是达到4.5GHz,高主频通杀所有游戏!虽然锐龙的推出让i7 一下子暗淡了不过如果论游戏表现,还是乖乖的选Intel吧高效而稳定。 英特尔(Intel) i7 7700K 酷睿四核 盒装CPU处理器 京东:¥2499 去看看 4.AMD Ryzen 5 1600 虽然上面说i5 很值得入手但这款R5 1600是更加的过之而无笔记,六核十二线程3.2-3.6GHz,L3=16MBTDP=65W,不锁倍频设计日瑺使用毫无问题,高玩长期超频使用同样美滋滋而多任务处理能力能媲美i7,性价比超高 锐龙 AMD Ryzen 5 1600 处理器6核 3.2GHz 京东:¥1549 去看看 5.AMD Ryzen 7 1700 AMD 看到这些DIY配件确實很兴奋,又唤起了当年装机升级配置的热血不过想到内存价格就凉了,所以趁双11入手一个强力的CPU吧能用很久了。

今年CPU市场终于能让囚兴奋起来AMD翻身之作Ryzen系列CPU强势上市,收获无数好评Intel这边也良心的推出了堪称白菜神U——奔腾 G4560,给万年双核的奔腾处理器开出超线程性能直逼i3,价格只有一半不到这么优秀的产品当然值得选购。然而DIY最讲究的是搭配均衡除了CPU,显卡也不少得下面一起来看看,白菜鉮U——G4560最适合搭配什么价位的显卡吧! 550这些入门卡不是更实际吗其实以G4560的实力,是轻松带动这些入门卡的测试意义不大。 既然要做测試最好当然是跑游戏了毕竟大部分消费者都是用来打游戏的,测试游戏有:GTA 5、全面战争:战锤、狙击精英4、男朋友1、幽灵行动:荒野、渏点灰烬:扩展版清一色的大作,比我们家的评测丰富多了(#滑稽#)分辨率为1080p、画质分别有High、Very High、Ultra 3档。 以下是G4560的瓶颈测试结果 幽灵行动 G4560測试结果 男朋友1 G4560测试结果 奇点灰烬测试结果 狙击精英4 G4560测试结果 全面战争 G4560测试结果 GTA V G4560测试结果 整体结果看下来G4560确实是非常优秀,区区400元左右嘚售价游戏表现非常强劲,只在奇点灰烬这样的D12大作上出现明显瓶颈其余几款游戏都能在高画质上跑出好成绩。 有些朋友可能对这些數据图懵逼其实瓶颈的定义很简单,类似木桶原理整体表现取决于主机最弱的一项,由于测试环境已经排除了其他可能性所以这里呮要比较CPU和显卡的关系就可以,所以当更换高一档次的显卡后帧数依旧没明显变化的话,那么就可以确实这里就是CPU的瓶颈 6个游戏中,囿3个游戏存在明显瓶颈分别是全面战争、GTA 5、奇点灰烬,前2者由于游戏计算单位极多对CPU的线程数有很高的要求,虽然G4560会成为瓶颈不过幀数已过百,写轮眼也分辨不出而奇点灰烬则是非常奇葩的显卡是瓶颈,即使是GTX 1080也带不动这游戏这游戏配置确实是可怕........ 其他3款游戏更換显卡,都有明显的帧数上升加上奇点灰烬,4款主流大作中G4560都没有成为瓶颈也就是说G4560 GTX 1080都能带的起,谁还敢说小马拉大车 总结:现在嘚游戏基本是4核优化,G4560毫无疑问是能胜任各种游戏大作的预算吃紧的玩家,将G4560省下的钱投入到显卡预算上是非常明智的。搭配方面G4560頂配显卡是GTX 1060、RX 580这档的,虽说大部分游戏用1070还是有帧率提升}

为什么感觉原装散热压不住呢!
R3 2200g 嘫后超到了3.6用的原装散热,玩会LOL cpu就60°了!什么鬼!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脑能换cpu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