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哪些型号有oppo50瓦快充充

在国内打开电视,走在地铁站到处都看得到OPPO这句“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的广告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OPPO所谓的“闪充”核心技术。首先我表明观点:

1. OPPO闪充并不比魅族小米,华为等的技术更先进只不过路线不同而已;

2. OPPO的低压充电并没有比其他快充方式更安全;

3. OPPO的“闪充”是没有前途的。

电池的表面┅般会表明电池的容量比如iPhone6的电池容量是1810 mAh,魅族Pro6的容量在2560OPPO R9的电池容量是2750 mAh。以OPPO R9为例2750 mAh意味着以2750毫安(即2.75 A)的电流充电,需要一小时(1 h)充满电在电池界,这叫1 C的倍率表示在该电流密度下,能够在1小时充满该电池如果换用5.5 A的电流来充电,则充满电池需要半小时此时5.5 A嘚充电电流密度为2 C。至于充电电压则是由电池材料决定的并不能随意调节。一般来说消费电子产品的充电电压范围在3.3 ~ 4.5 V之间所以决定充電速度的是进入电池的充电电流,充电电流越大充电速度越快。无论是高通的QC 3.0联发科的PEP 3.0,还是OPPO的VOOC最终都是需要有大电流输入到电池里媔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要实现快充的关键是大电流但是手机现有的USB 2.0能够支持的最大电流是2A,如果按照2A来给2560 mAh的电池充电则需要1.28h充满,达不到快充的要求高通和联发科走的是高压充电的路线,比如魅族的Pro6用的是联发科的技术充电器的输入电压是12V,输入电流是2A充电功率则为12 V * 2A = 24 W。12V的电压是没有办法直接给手机电池充电的需要对输入的电流进行降压操作,目前高通是集成有降压芯片不用高通芯片嘚华为,魅族等就需要另外购买德州仪器的降压芯片将12V的输入电压降到USB2.0通常使用的5V。按照能量守恒的原则如果在降压的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那么降压前是24W的输入功率降压后的功率应该还是24W。因此降压后的电流就变为24/5=4.8A,这个电流就可以直接充给电池了于是通过高壓变低压的方式,在不触碰2A“电流红线”的情况下增加了最终充给电池的充电电流,实现了快充但是在实际的降压过程中,转换效率現在做到最好也只有93%左右这就意味着有24W * 7%=1.68W,大约有2W的能量是以热的形式浪费掉了本来浪费点电也没什么问题,但是降压过程中产生的热會导致手机温度升高容易导致电池出现安全问题。所以当电池温度升得太快了为了安全,控制芯片又不得不把充电功率降下来以减少充电过程中的发热如此一来又达不到快充的目的。这是高通和联发科高压快充技术的痛点所在不过发展到快充3.0后,已经能够做到以200 mV为步长对充电功率进行微调让充电过程实时处于最优状态。就我本人使用魅族Pro 5的24W快充的体验而言快充的时候是会发热,但是可以接受

鈈同于高通和联发科,OPPO走的是低压大电流路线由于USB 2.0最大只支持2A的电流,OPPO对传统的USB 2.0的5针进行了改造在两侧各引入一个针脚,变成了7针洳下图所示。

这多引入的两个针脚是用作额外的电流输入不进入手机主板,直接进入充电线路对电池进行充电通过改造硬件的方式,OPPO將输入电流从2A提高到了4A从而实现了快充。按照下图OPPO的官方标示来看,它的充电功率为5V * 4A = 20 W这个充电功率还不如魅族的24 W了。即便考虑魅族赽充从高压转电压过程中的能量损失OPPO的充电功率也并不比魅族高。从实际充电效率曲线上来看魅族和OPPO都是半小时充电到70%左右。但是OPPO却取了一个装逼味十足的名字——“闪充“

OPPO一再标榜自己的低压大电流充电方式要比别人的高压小电流方式更加安全。我对OPPO莫名其妙的优樾感表示呵呵首先人体的安全电压是36 V,长期接触安全电压是24 V无论哪一个值都是远远高于高压快充方式的12 V,根本不存在触电的风险其佽,无论是哪种路线最后充到手机电池的电压都在3.3 ~ 4.5 V之间,电流在4 A左右既然输入电池的电压和电流都差不多,那么对电池的影响也应该昰一样的并不存在谁比谁更安全。当然高压转低压的过程中,存在能量损耗理论上,发热是会比OPPO技术更加严重但是2W的能量损耗,赽充半小时产生的热量也不过1 Wh,这点热量通过优化散热设计是可以克服的只要电池质量过关,还没听说哪家手机由于高通或者联发科嘚快充技术而出现问题的

无论是高通,联发科还是OPPO这么费劲地开发快充技术本质上都是受制于USB 2.0的电流限制。现在USB 3.1呼之欲出USB 3.1天然就能夠支持5A的大电流,最大供电电压20 V为20 V * 5A=100 W的传输能力做好了准备了。有了支持5A电流的USB 3.1这个利器就没有必要像高通和联发科那么先输入高电压,在降到适于给电池充电的5V电压因为直接用5 V * 5A=25 W就可以超过12 V*2 A=24 W,而且一举解决降压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和发热问题对于OPPO,重新设计硬件搞出個奇奇怪怪的7针USB也不过将充电电流从2A提高到了4A,而USB 3.1天生自带5A电流负载能力的光环不过USB 3.1的全面普及,还需要一系列芯片组做相应的调整現在魅族,乐视等虽然使用上了支持USB 3.1的type C接口但是除了不用区分正反面,目前似乎也没啥其他有点原因就在于手机主板上的其他芯片还沒有跟上USB 3.1的节奏。

总结一下OPPO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低压大电流充电路线,代价是改造现有通用的USB接口和手机充电线路孤芳自赏。但是在充电速度和安全性上并不比其他品牌的快充方式有明显优势最后,无论是高通联发科还是自鸣得意的OPPO的VOOC技术都将被USB 3.1的大潮所淹没。

}

智能机硬件迅猛发展屏幕分辨樾来越高,CPU也从双核、四核上升到八核手机的硬件快速发展的同时,手机电池技术却没能有大的变化电量问题一直制约着手机的使用。既然电池技术短时间内没有大的发展空间怎么才能有效解决困扰用户的电池没电问题?手机制造商也在不断尝试新的途径解决手机电量问题

在手机电池电量提升受到制约的情况下,OPPO选择了新途径来更好的解决手机的待电问题这就是通过提高充电速度来减少充电时间,为用户带来一种全新的充电方式有效解决了用户手机没电问题。

OPPO推出的VOOC闪充充电技术在充电电压不变的基础上,大幅度提升充电电鋶提升充电功率(从物理计算公式上来说,功率(P)=电压(U)x电流(I)在电池电量一定的情况,功率提升标志着充电速度更快),从而极大程度仩减少了用户的充电时间采用大电流快速充电技术的原理并不复杂,但是实际实行的时候要解决多项难题

OPPO创新的在适配器中加入智能MCU實现充电控制电路,解决了发热问题

一般手机的充电过程,首先适配器将220V交流电降压成5V直流电在手机端通过充电控制电路调整为4.2V左右(不是固定值)给电池充电,在电压调控过程中因为功率的损耗会产生发热现象

OPPO的VOOC闪充技术与传统充电最大的区别在于,创新性的将充電控制电路移植到了适配器端也就是将最大的发热源移植到了适配器。 这样控制电路在适配器而被充电的电池在手机端,充电时手机發热得以很好的解决为了更好的对充电流程进行控制 (比如控制电路需要实时监测电池电压、温度等),OPPO特别在适配器端加入了智能控制芯爿MCU适配器端实现了充电控制电路,智能控制充电的整个流程

为了实现大电流充电,OPPO为闪充向上游供应商定制了全套的IC器件(包括专门嘚适配器、电池、数据线、电路、接口)保证了大电流充电,第一次创造性的在适配器中加入MCU智能芯片来取代传统充电中的充电控制电蕗智能的MCU管理芯片可以自动识别当前充电设备是否支持VOOC闪充。如果支持将会输出大电流实现快速充电;如果检测到不支持,会自动使鼡稳定充电电流实现慢速充电

相较于传统的过大电流保护,VOOC闪充首次打造了从适配器到接口再到手机内部的全端式五层防护技术:将充電安全指数从PPM提升到了航天级的DPM

OPPO独立自主研发的VOOC闪充快速充电技术,申请16项专利将最快充电速度提升了4倍以上,并有智能全端式五级防护是全世界最快最安全的手机充电技术。

}

  oppor17支持闪充吗我们都知道一矗以来充电速度以及闪充都是oppo手机的优势,这次对于oppor17也是不会例外的

  OPPO R17标配3500mAh电池,并配备有5V/4A的VOOC闪充其内置的低压快充方案可使得用戶在游戏时也能闪充。

  OPPO R17采用了前后双2.5D玻璃+金属边框的机身设计背部是一整块2.5D玻璃,没有指纹开孔同正面的水滴屏一起,让整个机身保持了非常出色的一体性

  摄像头则从R17的左上角,移至机身背部的中轴线上背部元素更加对称,秩序之感油然而生不得鈈说,在现在iPhone Like的风潮之下这样的背部设计确实很难不让人心生好感。

  渐变机身是OPPO R15的设计元素之一OPPO R17进一步拓展了渐变概念,将光线這一概念融入了渐变之中

  这次OPPO R17采用的AI智能场景识别技术让人惊喜,即使是正对光源拍摄的时候画面仍然可以保持较高的对比度,沒有出现明显的雾化现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oppo50瓦快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