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大家一个关于铜板自制手机wifi蹭网天线天线设计的问题

准备做天线,看中三铜片和小双天线。想问一下这两个天线的效果具体有哪些区别?搜帖子貌似小双的增益更高些。三铜片有什么优点呢?角度会不会更大些?... 准备做天线,看中三铜片和小双天线。想问一下这两个天线的效果具体有哪些区别?搜帖子貌似小双的增益更高些。三铜片有什么优点呢?角度会不会更大些?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两者差距不是很大。。只是天线形势 不一样罢了。。先说迷你小双吧。。增益大致在12db左右。这种天线最开始是为了出差便利,激情版主优化仿真得出的改良版本,都是按最迷你的尺寸制作。各项优化好我次,达到最佳平衡。。而三铜板,为铜板天线入门级的天线之一。。接收面积大。增益也是优秀的。。以个人迷你的角度 来看吧,不分伯仲。但以制作工艺来讲吧,我个人推荐你制作三铜板,三铜板增益为10db,,角度是比小双大的。优势 在于。制作简单。材料易得。允许的粗精度很大,最容易制作的一款天线。三铜驻波比太好了。整个WIFI频段,都在1.1--1.2之间。。这块好,接收品质一定好。这是链的关系。其次。优化时,曾经我记得对6信道这种公共频道 增益是非常好的。所以。非常建议您制作这种激情大哥的经典中已经不能再经典 的铜板天线

本回答由科学教育分类达人 甄好斌推荐

两者差距不是很大。。只是天线形势 不一样罢了。。先说迷你小双吧。。增益大致在12db左右。这种天线最开始是为了出差便利,激情版主优化仿真得出的改良版本,都是按最迷你的尺寸制作。各项优化好我次,达到最佳平衡。。而三铜板,为铜板天线入门级的天线之一。。接收面积大。增益也是优秀的。。以个人迷你的角度 来看吧,不分伯仲。但以制作工艺来讲吧,我个人推荐你制作三铜板,三铜板增益为10db,,角度是比小双大的。优势 在于。制作简单。材料易得。允许的粗精度很大,最容易制作的一款天线。三铜驻波比太好了。整个WIFI频段,都在1.1--1.2之间。。这块好,接收品质一定好。这是链的关系。其次。优化时,曾经我记得对6信道这种公共频道 增益是非常好的。所以。非常建议您制作这种激情大哥的经典中已经不能再经典 的铜板天线。。

谢谢管理耐心细致的回复。开始就想做个三铜片的,可一直没找到铜板。只找到块铝板。小双的铜丝倒是好找一些。听您的回复我衡量了一下还是用铝板做个三铜片吧。等有机会了再做小双。再次感谢!

}

听过摩尔定律的人都能感受到信息技术行业的进步之快,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的升级正是通信行业技术进步的标志。了解5G之前,我们简单看看之前的历史。

同时,5G不再只是从2G.txt3G.jpG再到4G.avi的网络速率的提升,而是将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扩展到万物连接,打造全移动和全连接的数字化社会。5G应用不再只是手机,它将面向未来VR/AR、智慧城市、智慧农业、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无人驾驶、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无人机、应急安全等等。

主要思路是大致理清各产业链及分支,了解相关产业的竞争格局。

光通信在应用过程中所涉及的产品主要包括光纤光缆、光器件(含芯片)和光通信设备三部分。下游对应数通和电信两个市场,5G属于电信市场,数据中心属于数通市场。

现阶段,光纤光缆和系统设备两个领域已进入寡头竞争阶段,而光通信器件领域还处在充分竞争时代。

光器件位于光通信产业链的上游,为中下游系统设备商提供器件、模块等产品,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光纤通信系统最终的质量。光器件分类繁杂,我国无源器件竞争力较强。

光模块是实现光通信系统中光信号和电信号转换的重要器件,是制造光器件的基础元件,在数据中心、传输网、移动宽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其生产的完整过程是将光芯片和其他组件先制造成为光器件,然后再将光器件封装为一个光模块,如光源、光检测器、放大器等,主要原材料包括光芯片及组件、集成电路芯片及结构件等。光模块主要包括发射和接收两部分,发送端通过TOSA(光发射次模块)把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通过光纤传后,接收端通过ROSA(光接收次模块)再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5G前传光纤为主设备为辅,预计光模块总需求约250亿元。

光芯片是光模块的关键。成本上看,光芯片及组件成本占光模块成本比重超过50%,且光模块速率越高,光芯片成本会随之升高,高端器件中占比可高达70%。光芯片长期位于光器件价值链上游。光芯片自主制造能力体现着国家光通信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国产光芯片以低端产品为主,高端领域海外垄断。

海外光器件厂商特别是美国和日本光器件厂商主导市场,我国在自主技术研发和投入实力方面相对较弱,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的研发、制造上,核心基础光通信器件能力薄弱,与国外竞争对手有着较大的差距。

我国光模块供应商市场占全球份额从2010 年的19%增长到2017 年的36%,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高。同时,受益于较低的人工成本、完整的代工产业线和齐全的供应链配套,国外厂商FisinsarAvaGo等纷纷将工厂转移至中国;10G/40G/100G光模块领域,我国自有厂家光迅科技、中际旭创、新易盛等已实现自主覆盖,业务线相对齐全,电信和数据中心领域产品均有涉及。我们预测未来光模块制造市场将进一步向中国转移。

2、天线:大规模天线矩阵MassiveMIMO 技术重构天线价值链

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天线是电路信号与空间辐射电磁波的转换器,向空间辐射或者接受电磁波,是移动通信系统末梢的关键组成部分,对无线网络的整体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4G 时代,一个标准的宏基站主要由基带处理单元BBUBase Band Unit)、射频处理单元RRURemote Radio Unit)和天线系统三个部分组成。4G 后期,天线已经演进出4T4R8T8R MIMO 天线。5G 时代,基站天线将面临两大演变趋势:1. 5G 技术对天线的形态和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对于4G 技术,5G 的频谱效率将提高5-10 倍,天线技术的提升是其关键技术之一。2. 从无源天线到有源天线系统,天线的功能趋向于小型化、密集化、定制化。

Multiple-Output),多根天线发送,多根天线接收。在LTE时代,我们就已经有MIMO了,但是天线数量并不算多,只能说是初级版的MIMO。到了5G时代,继续把MIMO技术发扬光大,现在变成了加强版的MassiveMIMOMassive:大规模的,大量的)。

为了平衡高频覆盖范围小以及建站数量之间的关系,需要引入阵列天线的波束赋形,用以提高天线增益。除此之外,多振子还可支持多通道,用以增加单天线可支持的数据带宽。5G的天线将迎来天线振子数的增加,大规模阵列天线将成为主流。在4G 时代,天线的单体价值量约为2000 元。到了5G 时代,由于Massive MIMO(大规模天线技术)和波束成形技术的应用,需要单面天线里集成64 个、128 个甚至更多的天线振子,而5G 所用的高频率信号又需要更高性能的射频器件,因此,承载天线振子的高频PCB 及高频覆铜板材料成为5G 天线价值链上最受益的环节。在5G PCB 上游的高频CCL 领域,美日厂商罗杰斯、Park/NelcoIsola 和中兴化成等占据主要份额,市占率分别达到55%22%9%5%,其中罗杰斯PTFE 材料市占率在90%以上。生益科技是CCL 龙头厂商,根据Prismark 的统计,2016 年生益科技全球市占率达到11%

天线市场纵观华为历程,从预研到占据行业主导地位花费十余年,意味着基站天线产品具备相当高的研发及制造壁垒。同时天线行业市场对于设备商来说空间有限。

5G的关键能力中,体验速率要求相比4G提升了10-100倍,流量密度和连接数密度相比较4G分别有10倍和100倍以上的提升。如此大的带宽和流量提升,必须要依靠新增频谱以及增加通道数来实现。若将频谱比作马路,调制方式就是车道划分,MIMO就是增加马路的数量。

频谱的变化对无线通信,尤其射频子系统将带来显著影响,其中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覆盖范围,器件尺寸,高频材料选择。由于电磁波在空间中的损耗与频率和传播距离成正比,意味着越高频的信号能够传播的范围越小。除基站数量变化之外,5G将对射频器件产生更多的影响。基站射频部分主要分为四大块:天线、滤波器、功放和模数转换。

?天线振子尺寸变小,同时要满足通信容量而导致天线通道增多,振子同时增加;

?滤波器跟随通道数增多,但每通道功率减小,同时对重量要求更加苛刻;

?功放随着通道数增多,每通道功率随之变小,高频性能或将影响原材料选择;

?模数转换部分随着通道数变多

滤波器:滤波器用量随着通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由于随着频率超过2GHzRRU一般倾向于上塔,因此滤波器的重量和体积也成为关键考量因素。4G时代,通信基站用的滤波器还以金属腔体滤波器为主,为了降低体积,5G时代很有可能会采用高介电常数的介质滤波器,以减小尺寸。因此滤波器的变化有两个方面:1)数量增加,2)介质滤波器成为主流。

功率放大器同样直接随着通道数量增加,同时由于频率的提升,GaN在更高频率上对LDMOS将体现出更大的优势。在3.5GHz及以上的频段,GaN在转换效率,能量密度上的优势将带动功率放大器逐渐从LDMOS过渡到GaN5G将带来GaN市场的大幅增长。目前该部分市场主要由国外公司垄断。

4、小基站:5G 时代基站形态演进的大趋势

小基站是一种从产品形态、发射功率、覆盖范围等方面,都相比传统宏基站小得多(一般质量在2-10kG 之类)的基站设备,同时也可以看作是低功率的无线接入点,既可使用许可频率,也可融合WIFI 使用非许可频率接入技术。小基站的功率一般在50mw-5w,覆盖范围在10-200 米。相比之下,宏基站的覆盖范围可以达到数公里。但小基站的投资比较靠后,暂时不做深度研究。

电信主设备商在技术更新换代时,跑马圈地、抢占阵地的争夺往往最为激烈。在5G 时代,基于先天的市场优势配合技术标准上的超前布局,我国主设备商在5G 的网络架构和空口技术、大规模多入多出技术(Massive MIMO)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定的领先优势。

Router),可提供50GE基站接入能力,同时无缝兼容100GE。基于其创新的Flexible Ethernet 技术,来实现端口通道化物理隔离,为不同业务提供差异化的SLA 保障。华为运营商业务持续领先全行业,业绩增长喜人。

预商用部署的多样化的场景和需求,工作带宽大,单站数据吞吐量可达10Gbps;同时与英特尔公司合作,发布了面向5G 的下一代IT 基带产品(ITBBU)。IT BBU 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软件定义架构和网络功能虚拟化(SDN/NFV)的5G 无线接入(RAN)解决方案。

爱立信:宣布推出全新5G 平台,包括5G 核心网、无线和传输产品组合,以及数字支撑系统、转型服务和安全系统,帮助运营商现有网络平滑演进到下一代网络。并且,爱立信与德国电信和SK 电讯(SKT)完成了其所谓的全球首个洲际“5G”网络测试,有望为尚未标准化的5G 技术的增强全球漫游扫清路障。爱立信受外部市场变化、业务结构单一和内部人事更迭的影响,营业收入持续下滑。

Massive MIMO 相当;将于2017 年底推出其4.9G 技术,其4.9G 技术将提供显著的容量提升,可实现每秒几个GiGabits 的速度,从而为向5G 演进铺平道路。诺基亚收购阿尔卡特朗讯,1+1<2

总体来看,电信运营商方面,全球运营商市场不断集中,Vodafone 全球市场覆盖范围最广,中国移动用户数和基站数最多;主设备商方面,华为、爱立信和新诺基亚四足鼎立,中国厂商的增长势头超过欧洲厂商;基站天线行业参与者众多,国内厂商的国际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射频器件行业技术壁垒高,有源天线的推广应用带来新的机遇;光器件行业整体集中度保持平稳,国内厂商不断崛起。根据Ovum 的数据,2015 年四季度-2016 年三季度,光器件行业排名前三的国外厂商市场份额均有下降。光纤光缆产业链呈现金字塔式的行业格局,越来越多的厂商谋求一体化的光棒、光纤和光缆生产能力,我国光纤光缆市场整体集中度较高,行业巨头之间竞争较激烈。

15G投资市场空间测算:

通信网络设备(SDN/NFV解决方案)

基站设备投资规模是4G投资的1.5~2

基站天线投资规模是4G投资的2-3倍(基站用量和复杂度提升)

光模块投资规模是4G投资的3-4倍(由6G光模块到25G光模块,单价提高)

光纤光缆每年增速20%~30%5G架构增加了光层)

小基站投资从过去的0到现在的400-500亿(补充室内盲区,偏后期)

根据下图,光纤光缆、光通信传输、光模块传输,将是17-19年建设的主要需求来源,为有线领域投资。无线领域投资将于2019年开始,涉及射频器件、天线等,小基站的建设要到5G建设的下半程,受益于应用场景的增加。

3、全产业链标(国金的,去网上找大图)

以上这些基础的梳理只是5G投资的冰山一角,并没有构成太多的投资逻辑,那真正投资还要考虑哪些因素,我个人先提出一些供大家参考。

首先是国家政策,国家对5G建设的进度安排至关重要,同时近期传闻频谱的发放即将开始,对运营商的格局和后期投资有巨大影响。

第二,运营商和主设备商的投资安排,前期部分券商认为根据运营商和主设备商的投资计划判断5G投资可能会很慢,并没有超预期,这部分需要跟踪,可能会因政策的改变而改变。

第三,国际间标准的制定,这部分虽然看到很多表述,但小编确实还不太了解,涉及的技术是否已经确定,后期还有哪些变数。

第四,贸易战的影响,这个不用细说,中兴的教训深刻,据说这间接利好了国内另一家企业,这个后续需要研究个股。

以上是我个人整理的5G的行业研究,不足之处望见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制手机wifi蹭网天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