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她跌落神坛了小说》全集百度云,哪个好心人分享一下吧!!

上次读到:
最新章节:由于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无法正常使用本网站功能,
其它关键字从微博上搬来个长微博,个人觉得很有道理。据知友说是戴小楼写的,原出处不知只有剪客的连接&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vjianke.com/Z1ICG.cli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两千年传承的古武术的秘密 剪客&/a&&br&&br&&p&序 &br&在火器时代之前,中国是天下第一步战强国。动则数十万人的战争中,能活下来的人所凭借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br&我研究在世上活命之道二十年,不敢在擂台上说能打赢泰森,小光头,格雷西,但是自有自己独到之处。如今就完全免费地和各位分享一下。 &br&&br&本文会分析中国几大传统拳种的源流。看看它们的来历和用途。将分为如下几个章节。 &br&&br&1.战场之拳 &br&2.义士之拳 &br&3.暗杀之拳 &br&4.飞贼之拳 &br&5.擂台之拳 &br&&br&第一卷:战场之拳 &br&中国古代战争的特点就是人多,多到什么地步呢?我打个比喻,一个足球场大概可以容纳5万人在那里密密麻麻地站着。一场较大规模的战争,大概就是好几个足球场的人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这么多人挤在一起,面临的最大危险是什么? &br&&br&答案是个废话,就是被踩死。五万人中只要有1000人突然发了神经乱走路。至少一瞬间就能踩死2000人。踩残废的则不计其数。什么泰森小光头遇到这 1000个发神经乱走路的人,可能可以一阵摆拳***四五个,但最后也只有死路一条。死得最快的是什么人?是格雷西家族的人,这个家族的人有个坏习惯,就是一打架就往地上趴。只见一阵大脚丫过后,顿时退货。 &br&如果这发了神经乱走路的1000人,不是一般人,是骑着马拿着长矛的,死的人就更多了。什么?发了神经的不止1000人,是另外50000个骑马拿长矛的人?!?! &br&&br&所以各位喜欢看穿越小说的兄弟们,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练了点什么无限制啊,k1啊,跑到古代就能吃香。真过去的话吃的估计都是烧的香。 &br&在战场之中,对武功的第一要求是 &br&1.重心低+平衡感(马步稳),否则一滑倒则万事休矣 &br&2.保护要害。挨一刀一枪则省下娶老婆生孩子的费用了。 &br&&br&这里说的保护要害,可千万不要以为是像拳击手一样两手护着太阳穴和下巴。在战场上你摆这个姿势就是找死。 &br&首先分析你是个什么兵种,你是长枪兵(排在最前面送死的就是你这个兵种)就摆个形意拳的三体式。前手防咽喉和胸,后手防腹+下阴,两手抓一支长枪,用趟泥步前进。形意拳号称是岳飞传下来的武功。岳飞用的肯定不是什么泰拳黑市拳。动脑想想就明白了。 &br&&br&你是刀盾兵(好不到哪里,也是个送死的兵种啊!)就一手在前持盾,一手在后持刀。摆个太极拳的白鹤亮翅的姿势。谁要是摆泰拳姿势死了不要怪我没指点啊! &br&&br&你是弓箭兵……安心射箭吧,别想这么多了。士兵在该死的时候不死是一种耻辱。&br&&br&如果你祖先积德,分配了个骑兵,也别太得意。你照样要练马步。那些喜欢蝴蝶步的兄弟还是在家和美女扑蝶嬉戏吧。 &br&&br&看到这里,也许有些聪明的朋友已经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功夫实用不实用,关键看你在哪里用” &br&&br&当年巴西有个小男生,学了日本的柔术。据他自己说“删除了一些不实用的技法,创编了无敌的格雷西柔术” &br&格雷西柔术现在已经到处挨打了。说明这世界上那有什么无敌的东西?那都是广告!我们分析一下日本柔术和格雷西柔术的异同,就不难发现格雷西删除的是什么技术。 &br&&br&日本柔术的针对对象,是双手持武士刀的铠甲武士(一般开始从小练刀,反应不会比你差)。面对这样的对手,你用什么鞭腿,什么下潜抱腿摔都是假的,你若用鞭腿,只见对方潇洒地大刀一挥,只见一条腿如鞭一样飞上半空去了。 &br&吾观察街斗多年,未见有人敢对手持西瓜刀的对手使用高鞭腿,便是这个道理。 &br&但如果对手是个空手的人,那便不可怕了,拼着挨几拳,也要把对方推倒凌辱一番。但这依然有危险,你永远不知道他身上是不是藏着把小刀,或者摸出把钥匙朝你脸上猛刺。 &br&我观察了一下泰森的身板,在要害未被刺中的前提下,他大约能在挨5刀的情况下支持10分钟不死亡。超出10分钟则情形不乐观。 &br&如果要害被刺中,没啥说的,当场毙命。 &br&在街斗中,吾未见面对匕首者双手护头跳跃作泰森状的。反对的人请上视频证明。&br&&br&&br&日本柔术和中国同类拳法(太极拳)的最大异同在哪里?两者都有快速进身反关节夺刀的技术,都有快速进身用“内劲”打透铠甲的技术,都有借力跌人的技术。这几项都是战场上最实用的东西。&/p&&p&但日本柔术多出一个“寝技”,其原因无他,因为日本战争人少,几百人对打就是大会战了。打着打着就稀疏起来,可以放心用擒抱技术来抓俘虏,除此以外,还因为日本从来没发明过盾牌兵之类的兵种,只要躲开了对方双手持的刀、枪,近了身抱住对方的手臂就安全了。要是到了中国,一盾牌(铁山靠)把你撞开,顺手补一刀,看你还来寝技? &br&但到了格雷西的时代,就离战场越来越远,在单对单徒手对抗中,只剩下插眼踢裆等技术还能让对方忌惮一下,格雷西柔术大刀一挥,把插眼踢裆去掉了,在不用武器的前提下,寝技顿时失去了天敌,迅速繁殖起来。我常常见一些热心的传统武术家在思考怎么对付格雷西柔术,我每次都对他们说,别想怎么对付了,干脆就别对付。干吗去找郁闷呢? &br&&br&战场之拳的第二要求是 &br&1.有去无回 &br&有去无回不是指一种精神状态,而是指你后面的人时刻在挤着你向前走。你一停步或者回头看一看就被50000人踩死。沉迷于侧踹,鞭腿啊的兄弟抚心自问。你背后有人始终用全力推着你的时候你的鞭腿还剩下几成功力?踢完人之后能不能站稳?&br&&br&2.贴身发力 &br&我前面说的内劲打透铠甲,估计已经有兄弟怀疑了。这也不怪你们,谁叫你们没练过内劲呢?我没练过也不相信有人深蹲900公斤。要真有人深蹲900公斤,别说打透铠甲,打透航母都可以啊! &br&在这里就公布一个不传之秘,那就是日本人潜心研究中国拳法多年,研究出来的内劲速成太监版。放到空手道馆,至少要骗你几万块学费,混到个什么师范才教你。&br&一般人出拳,是先蹬地,然后扭腰,然后送肩,然后出拳,然后击中对手。 &br&用内劲的人是先出拳,然后迅速上前一步(很重要),扭腰,送肩,同时击中对手,就这么简单。只要用这个诀窍,就算后面有一千人在拼命推你,你也能连续不断打出重拳。能不能透甲,就看你每天花几个小时练了。兄弟们,拿出点练黑市拳流深蹲的精神出来! &br&&br&总结一下,在中国古战场上,最实用的招数就是“站稳,保护要害,在对方武器以外的范围痛打对方。” &br&我国古代贪污成风,士兵的武器基本都是偷工减料的。能拿到一套正常的武器/铠甲,该士兵要含泪跪谢祖宗。这不是开玩笑的话,是血腥的事实。而即使是正常的武器,砍了几个盔甲人以后也会损坏。作为一个老兵,你不得不考虑后备武器,那就是你的肉体,这就是战场之拳的雏形。至于战场之拳的真正成型,是在元代的禁武令之后。 &br&蒙元禁武器,汉人藏武器者全家死。菜刀必须几户公用。申请备案。该菜刀出了血案伤了元人的话,共用菜刀的这几户一起咔嚓咔嚓了。 &br&宋军虽然积弱,但毕竟曾用步兵对抗游牧民族几百年,怎么可能没几分实力?于是藏在民间两眼发红,一边拜岳爷爷一边时刻准备还我河山的军人比比皆是。然而蒙元的禁武令下,你要是带着一批村民每天拿着武器练捅人砍人,估计没几天你就挂在旗杆上示众了。 &br&所以蒙元的汉人武士们发明了一种看上去很像健身操的东西。“左手撑着,向前一步,右手向前伸一下,回手摸一下自己后脑勺,再摸一下前面……”“一手在喉咙位置,一手在下阴位置,用趟泥步往前走……” &br&&br&太极拳里面有一招看起来很华而不实的招数“切地龙”(用日本人的说法就是“XX流秘奥义——地龙死闪),其真正用法就是近身后先举着盾牌顶着对方,同时挡住对方视线,然后保持盾牌举着,身体下潜一刀子猛捅对方下阴。还有什么海底针(水龙死闪)大致上也是如此。揽雀尾则是用左手来抱着对方的长矛,右手猛斩。 &br&张三丰被蒙元皇帝召见,路上杀山贼若干,他说他是夜梦神人授拳,鬼(蒙元鬼子)才相信。实际上答案很简单,他就是传承战场之拳的人之一。但这要是明着和蒙元皇帝说,蒙元皇帝绝不会表扬张三丰热爱科学实事求是,而会命令御林军猛冲过来考验科学。 &br&&br&外篇:戚家军剿匪法 &br&有朋友提到,在战场上最实用的是武器而不是拳法,并且举出了戚继光为例子。 &br&但事物并非一成不变的,实际上在古战场上,双方隔开距离对刺对砍,实在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状况。实际的状况是什么呢?是两军第一回合的对刺对砍之后,你还没来得及刺第二枪,砍第二刀,就已经被后面的人挤得和敌人脸贴脸,心连心了。这个时候如果你还没死,那么最可靠的不再是手中的大刀长矛,而是拳法,肘法。只要能一拳把对手打晕2秒,你就可能多活了两秒。 &br&戚家军的鸳鸯阵是一种剿匪阵法,适合对抗不能形成践踏性杀伤的小股的步兵倭寇势力。但是却不适合大规模军阵,戚继光的战友余大猷中后期被调去守北边,对付北方骑兵,他就没再使用鸳鸯阵,而是使用了其他更适合环境的阵法。 &br&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啊。 &br&&br&战场之拳中还有些叫“劈拳”的招数,是单手从上到下砸对方的脸。这种拳法在手持刀柄的情况下威力特别强大。还有些叫大劈的招数,则是一手高一手低地同时往下砸,这一招的密码只需要手持长枪即可明白,这是用枪尾凿击近身对手的技术啊。 &br&&br&以传承战场技术为目的的战场之拳在清代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相当一部发展为更适合用来单兵/小规模作战的“义士之拳”这点会在后文再述。&/p&&p&某些人一辈子就练一种拳法,美其名曰“贵精不贵多”,他们是否能做到“精”,那是很可疑的,至于“多”是肯定做不到的。所以只要有人说“贵精不贵多”,他们就油然而生知己之感。 &br&而养生刚好相反,所学的拳法能不能做到精这个很难说,但至少种类多是无可疑的。而且读书不少,所以绝不是他们的知己。 &br&&br&养生认为太极拳为刀盾兵所创,证据嘛……比太极拳是张三丰夜梦神人所授,或者陈王庭在乡下种田时拍脑袋想出来的还是要充足一点的。 &br&陈王庭创太极拳说,来源于陈氏族谱。而养生的说法,来源于春秋时期齐桓公的……错了,那个应该是神虎术。那么就来源于李景林将军的秘传日记本好了,李景林将军深明打仗之道。他日记里的记载应该比在座各位都有说服力吧?看谁还敢质疑? &br&&br&调侃就到这里好了,前几天有兄弟其实已经答对了。义士之拳是利用杂物,以少对多,克制古代**的一种拳法。 &br&&br&顺便回空格兄的话,依靠鲸鱼和鲨鱼样子长得像,是不能判断他们属于同族的,但是却能够判断出这两种东西都是在海里生活的。因为他们的样子都符合海洋生物原则,而不符合陆地生物原则。 &br&&br&我们先看看义士之拳必须符合什么原则 &br&&br&1.身体平衡,不容易在移动中摔倒。一旦倒地,就会被一堆捕快扑上去施展巴柔紧紧擒住。而被擒住的话,则比死还惨,自己受尽酷刑不说,还要连累亲戚好友一起死。 &br&2.反擒拿,不能被人轻易用关节技抓住,理由同上。 &br&3.在一群围着自己的对手中找到可逃生的空位,并且冲出去。 &br&4.为活命不择手段。(没错,就是24如获至宝地发现的无限制格斗术) &br&5.简单速成。 &br&6.所用武器便携。&/p&&p&义士拳五宝之一,四平大马 &br&大部分义士之拳里都有四平大马,就算不是四平,也是马步桩。李连杰演的精武门里批评马步桩,说那样不适合起腿踢人,所以是死马。那部片的动作指导估计是个李小龙迷+散打控,哪里知道马步桩的妙处? &br&&br&马步桩之妙,第一在速成。 &br&义士们平时要工作养家,还要打扮成良民大大的样子,自然不能像职业拳手那样买了各种器材,公然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给官府看,这样一来,大多数时候也只有晚上睡觉前能关了灯练一阵子。在这种前提下,四平大马就是最快的增加平衡力和腿力,协调性的方法。 &br&&br&站四平大马也没啥标准和诀窍,就是按标准站到四平状态,站到四平就啥都懂了。诸如“两膝对称撑拔,气沉丹田,腰马合一。”等,一句话概括起来都是四平状态,说多了反而让人糊涂。 &br&练拳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明理后练拳,一种是练拳后明理。前者精细,后者强壮。各有各的好处。各有各的好处,嘿嘿。 &br&&br&有人也许会说“四平大马这东西对膝盖有害啊,是不科学的练法。”,义士们对此则回答说,眼前还活着最重要,让科学见鬼去吧。 &br&四平大马之妙,还在于这是一种在移动时能时刻保持身体平衡的步法。拳击的步法在打中目标时固然威力强大,但是在开始移动到攻击到目标之前,身体都处于被他人一撞就会失重的状态。这种步法是不适合群战的。 &br&当然,义士之拳中也有高位步法,所谓的高位步法也没什么特别,就和田径运动员的短跑/跳远前的助跑差不多。但只要有人近身,就会马上切换为马步。 &br&形意拳和拳击结合,它们的产物可以叫形意拳击或者风云道,但是不能叫形意,也不能叫拳击。形意拳和拳击各有其对应环境,吸取了一些精华的同时,必然导致其他一些精华的失传。以传承为目标的,则是形意,以发扬形意拳其中某些技术或训练方法为目标的,则是风云道。 &br&&br&AMAN所练的,则是散打,散打就是散打,不是别的东西,他说他练过形意拳,但只要他用的教的研究的练的不是形意拳,那就等于没学过。把两者扯到一起,也只是骗骗外国人吧。 &br&题外说一句,85年左右我还是儿童的时候,曾看过AMAN对张建国的散打比赛。因为某些缘故,有深刻印象。一转眼二十多年,物是人非,真是让人感伤。 &br&&br&题外话说完了,继续说义士之拳 &br&义士之拳的第二宝,是王八拳。&/p&&br&&p&对于一般没受过职业训练的街战者来说,为什么本能的用王八拳?因为王八拳是一种杀伤范围大的拳法,只要在手臂范围内,都在扇形攻击覆盖下,只有整体下潜躲闪才能躲得过。而会使用下潜躲闪的人一般都是受过职业训练的人(会使用腰腿力),常人无非就是硬抗或者后仰躲闪。 &br&王八拳能保证在自身训练时间较短,而又面对大批平庸对手时,有相对较高的命中率。而杀伤力问题则用武器来弥补。 &br&《杀破狼》里吴京手持一把短刀来使用长拳。动作设计者是个明白人。但最适合长拳的武器不是短刀,而是峨嵋刺,T字短拐等。一个王八拳摆过去,对方低头闪过了后,还能回手再摆一下或者顺势举起往下扎砸。一个回合能攻击好几次。如果配合马步移动还能造成一次出拳横扫几个目标。回步又横扫或者突捶其他目标等。 &br&也许你这种横扫几个目标的拳法杀伤力不够大,但却能起到“荡开阵脚”的地步。在横扫的过程中,对手谁是最弱的,马上就能分辨出来。 &br&&br&用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局面来比喻一下,三英战吕布描述的不是军阵,而是小群殴,吕布单对单未必能绝对搞定关羽张飞,但是依靠赤兔马的移动和力量,却能和他们两个打得不落下风。等到刘备上阵,形成合围,吕布移动就有了困难,但刘备三人组中最弱的刘备还是成了吕布逃跑的突围点。 &br&这个突围法,是义士之拳的第三宝 &br&冲撞 &br&义士之拳中有很多冲捶类的拳法,冲捶之后还有靠撞的小动作。 &br&冲捶的原理和训练方法很简单,就是上半身硬梆梆的,把手和身体化为刚体,利用下身的快速移动把这个刚体向对手捅去。这东西没什么技术含量,就是简单速成,无需悟性。 &br&琉球人的空手道也是义士之拳的传承,他们最喜欢召集一大堆学生把这样硬梆梆的一个正拳练上N久,只有入室弟子花钱买了黑带才教身追手的破甲打。 &br&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功夫有时不需要精深,只需要够用就好。一名义士如果能用这样没有技术含量的技巧在人群中冲撞出一个缺口跑掉。就是捡回了自己的命,捡回了组织的命。捡回了红花会千千万万弟兄的命。 &br&&br&这类不精深但是好用的拳还有很多精髓,例如“唯快不破”。&/p&&p&人的反应神经最快的时间一般在0.2秒左右。很多拳击手出拳都比0.2秒快,那么对手怎么办呢?还是可以破,因为可以观察对手的身体变化,尤其是肩部或者脚步,可以判断出提前量。 &br&而大部分普通人出一拳至少要1秒,那些没时间进行职业训练的义士估计不会比普通人好到哪里。但是他们却能做到超越对手的神经反应能力,避开对手对自己的身体预估来对对手进行打击。 &br&待续,看看有没有兄弟猜到义士之拳中的“唯快不破”是如何解释和应用的。 &br&&br&&br&唯快不破 &br&在说这个技巧之前,我先埋下伏笔。说一下别的东西。 &br&&br&1。李小龙的截拳道创立时期,李小龙主要的交手对象为中国南方的武师而非外国拳法,而李小龙的拳法架势非常特别。在这里估计没人不了解截拳道的架势,就不重复了。 &br&&br&2.清末,埋藏数百年的战场之拳太极形意等纷纷重出江湖。和八卦掌一起横扫北方武林。 &br&&br&3.王芗斋认为形意拳有不适合环境的地方,于是对形意拳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其独特架势为前手远远撑抱的矛盾桩。 &br&&br&上述拳法在当时虽不能说中国无敌,但是却都是一方豪强。至少都是公开接受挑战的。而且挑战者众。证明其是有实战作用的。 &br&但这几种拳法到今天则再也不能横扫一方,为什么呢? &br&&br&继续扯 &br&&br&义士之拳故老相传中常说“某招可破某招,某招可克制某招”。这些话,练现代搏击的人自然都不屑一顾,但是在一两百年前,这些话是谁都不怀疑的真理。 &br&原因就在唯快不破,唯硬不破这八个字上。 &br&&br&上文说到人体反应一般最快就是0.2秒,义士们在社会稳定的情况下,纷纷退出江湖,成为“技击家”,作为技击家,一般对手就是单体攻击为主,虽然还有群战套路传下来,但是较技时一般不用群战套路,而是用门内秘传的“独门绝招” &br&需的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绝招,只有对方破不了的攻击。要对方破不了,只有更快。 &br&&br&在肌肉能力有其极限的情况下,最快频率攻击对方的守则如下 &br&1.动作尽可能小,避免对手预读后躲避,小动作也有两条出路,一条出路是纯靠手法袭击对方面部脆弱器官,身体不参与出力。另一条是手先动,身体到最后一刻才参与作功。 &br&&br&2.发力距离尽可能短,距离2米出手,就算再快也要0.7秒才打的到对手,距离10厘米出手就算不快也只要0.1秒。 &br&&br&3.减少自己出拳时花费的思考和计划时间。 &br&&br&&br&&br&南方之拳术家相角,则一二手,多亦不过五六手,势均力敌者,不互中要害,即相揪相扭,同时力竭罢角,或重整旗鼓,相与复角,曾未有角至若干手,尚不分胜负者,此其分别之点,在北拳尚气劲,南拳则不然,纯以技巧胜,功夫不到者无论已,有工夫者,其气劲不必惊人,然出手必能创敌,角时多不施展门户,临时落马,意到手随,每有胜负之分,非特旁观者,不知所以致胜之道,即被创之人,亦多不明敌手来去之路。&/p&&p&巴西有这样的技术,中国也有。而且种类更多。 &br&形意拳是以枪化拳,太极拳则是刀盾兵留下来的拳法,一刀一盾,就是那阴阳鱼(当然,还有别的比喻) &br&所谓的借力打力,在徒手打斗中没那么管用,或者说,使用难度太高,但是配上了盾牌+刀,就是最恐怖的技术。 &br&当一个盾牌兵顶着四米长的长矛,冲到敌人跟前,他的任务就是把敌人的长矛阵破开,让自己的兄弟们能冲上来。 &br&在敌人的枪阵还没冲破的时候,太极拳奥义“切地龙”“海底针”“跌叉”等技术的方法都是持盾矮身潜进,避开上身的矛头,用刀猛捅对方下身。而当近身以后,则使用揽雀尾等技巧抱住对方的多枝长矛,用刀猛砍。 &br&揽雀尾的雀尾,指的是孔雀的尾巴,用来比喻许多长矛。当一个刀盾兵奋不顾身地抱住了对手好几根长矛的时候,他的战友们就可以乘虚猛冲进去乱砍。 &br&这也是揽雀尾被称为太极拳母拳的原因之一。当然,揽雀尾也可以用来接腿摔,用来反关节。但效果便打有折扣。 &br&而当兄弟们都冲到身后,把你挤得和敌人已经脸贴脸,心连心的时候,你已经没有距离举刀,这种情况下,你有几个选择 &br&&br&1.用发力距离极短,可以借背后力的发劲透甲打来打对方,把对手打晕或者打退,有了挥刀距离后补上一刀。 &br&2.用盾牌猛击对手。(太极拳凡是用小臂发劲的技术大致都出于此) &br&3.用刀柄自上而下猛砸对方的脸。 &br&4.丢了武器抱住对方脖子拧(看着练太极拳的兄弟在那里玩太极石球,不要奇怪,等你的脑袋像石球一样在对方手里的时候就明白了) &br&5.用盾牌挤对手,趁对手用力对抗的时候盾牌上玩点虚实,让对方失势跌倒(牵动四两拨千斤),成功的话,是让对手一大堆人一起跌倒(踩死) &br&6.用BT的柔韧性,突然矮身用盾牌和肩膀撞击对方小腿(七寸靠),让出上盘的空间给自己兄弟在背后砍/捅对方。 &br&7.用长劲将对方撞退,然后突进砍杀。 &br&除了刀拳合一的拳击术外,太极拳有种种匪夷所思的小臂劲法,例如堋、履、挤、按,这些都是用盾牌打击或者挤压对手的训练法。还有采、挒这两种针对长矛或者对方手臂的控制技,肘、靠两种近身打击技。 &br&&br&上述都是实用至极的标准军人技术。但军人和军人之间总有区别,其中一些军人将自己的军体拳和道家的“返先天”奥义结合,潜心体己,发现了一些进阶的锻炼技巧。 &br&注意,是锻炼技巧。不是实战技,我知道肯定有些回帖不看帖的人会在那里大喊:“这些东西战场上有用吗?”我现在就提前回答:“这些就像长跑跳绳一样,不是实战用的,都是锻炼用的,锻炼锻炼锻炼锻炼……” &br&&br&和真正练太极拳的人搭手,会有奇怪的发现,就是无法从对方的手上感觉到对方的重心,但对方却能抵抗住你的力量不后退。这个情况在某些练日本剑道的人身上也能找到。 &br&答案其实在李仲轩前辈的门下另一条走狗徐浩峰的书中已经披露,那就是无名指锻炼法。(全身及其他手指放松,只有无名指紧张),无名指在日常生活中是废指,很难动用到相关的力量,但是它紧张的时候却能让力量传到手上。而且你感觉不到自己无名指的相关力量,对方也感觉不到从你无名指上传出来的暗劲。 &br&正确用刀挥砍的时候,主要就是无名指带动刀的运行,其他手指只是在砍中目标的时候紧张以保持刀的平稳,所以很多练剑道的人无意中能练出这个效果,专练柔道的兄弟反而练不出来。&br&&br&而太极拳最重要的攻击力量虽然来源于无名指,但是其核心却在大拇指上,在持刀挥刀的时候,身体因刀而失重,全靠大拇指来维系刀的重量和平衡。内家拳的“人刀合一”秘法,也在大拇指上。 &br&&br&我们平时坐公共汽车,汽车一颠簸,我们就要找个地方扶一下来维持平衡,实际上扶一下那个力相对是很轻的,为何就能让我们一百多两百斤的体重保持平衡了呢?因为我们只是要找一下平衡感。找到了来源于两个大拇指的平衡感,就进入了“不动之动”的境界。,真正的“四两”拨千斤,用的是四两重的大拇指,拨自己的体重千斤。 &br&养生自己发明了一个方法,平时把大拇指握在其他四个手指里。行走时假装失重,有时拇指从其他四个手指里寻找借力来平衡,有时其他四个手指也从拇指上找借力来寻找平衡。&/p&&p&我年轻的时候,遇到个练八卦掌的朋友,这位朋友练了好几年的八卦掌,但是还是打不过拳击手,他十分苦恼。&br&认为是他内力未到的原因,实际上按他那种练法,就&br&算练十年,也打不过练了十年的拳击手,因为八卦掌这东西最早出现在商业社会的时候,虽然是在一次职业擂台赛上,但是八卦掌最早的诞生用途却绝非打擂台,而&br&是反清复明。&br&&br&八卦掌的手法和身法让人眼花缭乱,打击力却不尽如人意。有很多八卦掌的朋友因此苦恼,都兼练铁砂掌之类的重手法,但是铁砂掌配合到这样灵活的身手上却又没了威力。所以当世很多八卦掌名家都遇到两难的境地。&br&&br&实际上八卦掌的可怕之处还是在兵器上,空手的掌法也是掩人耳目罢了,甚至连八卦掌这个名字也是掩人耳目。八卦掌的精华在其独门武器子午鸳鸯钺,这东西可以锁勾,可以划,可以抠,可以割。但这东西也只是和平年代用来表演的。子午鸳鸯钺的真正平民身份是——镰刀。&br&&br&在夕阳下的小树林里,一个双手持镰刀的农民,突然用极其诡异的身法,向着你的颈动脉,股动脉,脚筋,腕动&br&脉等地方连续不断地袭击,你出一刀的时间他已经对&br&你攻了五六刀。而当你反击的时候,他又躲到了树后,用匪夷所思的角度不断袭击你。八卦掌的“九宫步”,说穿了就是在人群中,树林里逃走或者躲闪反击的技&br&术。在树林/无辜群众里的话,什么形意拳,什么太极拳,都不是八卦掌的对手。&/p&&p&八卦掌其实是介乎暗杀拳和义士拳之间,真正招牌的义士之拳就是“洪拳”(前身为太祖长拳,后来者为国标武术长拳套路)。太祖长拳,即托名宋太祖的黑社会拳法,在蒙元就有出现。&br&&br&其特征如下&br&&br&1.注重王八拳(最符合人体本能的拳法,但此王八拳非彼王八拳,下面会详述)&br&&br&2.注重桥手(小臂运用技巧)&br&&br&3.注重移动,上一招向东打,下一招可能就向南跑了&br&&br&思维模式的差异,最终使东西方拳法开始走向不同的领域。如果按西方的思维看唯快不破,那么就是猛练速度,比对手更快到达目的地。按东方的思维就是减少距离,比对方更快到达目的地。&br&&br&因为义士之拳普遍使用小兵器作战,所以在这个情况下,你只要手上拿一支小铁笔,用鼓掌的速度对对方眼睛,咽喉连续**,一般没练过的对手就铁定得死。&br&&br&而如果手上没有小铁笔怎么办呢?也有办法,就是将自己的手练得坚硬如铁。这也是现代内家拳的人往往不齿的&br&“局部力、局部硬度。”以一对坚硬如铁的手,用练&br&成了本能的鹤啄,虎爪,手刀,拍掌等手法,每秒7~12下地对对手脸部发动多角度攻击,如果配合马步突进,实际攻击速度还能翻倍。而人体反应速度的上限是&br&每秒反应5次(做到这点的也是神人了)。外加眼睛受到威胁时的本能躲闪反应时间,理论上几乎是1秒内必分胜负。&br&&br&当双方都完全依靠“拳招”来形成鼓掌式攻击本能时,谁的招数(攻击角度次序)最能克制对方的攻击角度次序,谁就能先击中对手,一旦击中,则绵绵不绝。(如果手持武器,则一击必杀),在这种情况下,传说中的“拳招时代”就到来了。&br&&br&当然,每秒7~12下只是理论速度。实际上影响攻击有效性的因素很多。为了对抗这种“闪电手”,我国拳法家也发明了很多训练方法,例如“听劲”“粘手”“擒拿”“拔根”“控距”“地堂”等。&br&&br&而除此以外,还有擅长距离控制的流派。例如大成拳和截拳道。&br&&br&大成拳王芗斋公然声称“一切局部硬度的手法打法,全不足取”,他在当时也未尝一败,主要原因还是他的对手&br&主要是古拳法,他所发明的矛盾桩也是一种专门破解&br&唯快不破拳法的架势,重心后倾,前手远撑不让对方近身,后手和脚等待机会给与打击。这样的架势适合对抗古拳法,却不适合对抗现代拳法。&br&&br&李小龙的截拳架势则是侧身对敌,用低端截踢控制距离。等待机会给与重击。这样的架势适合对抗古拳法,但也不适合对抗现代拳法。&br&&br&所谓的“拳本无法,有法也空”“以无法为有法”其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就是“用最适合环境的打法去在这个环境里打”,在散打擂台上,最实用的拳法就是散打,在泰拳擂台上,最实用的拳法就是泰拳。&br&&br&在这个和平年代,最实用的拳法就是养生。如果以泡妞为目的,最实用的拳法就是跆拳道(不带I),如果想要保命,则最实用的是消除自己的一切心理盲点,让自己迅速进入环境,进入角色。(题外话,RUN叔说他能在0.3秒内前扑5米并在敌人身上连击5拳,什么程度自行想象)。&/p&&p&这是大明朝万历年间,这时候戚继光编写了《纪效新书》《武备新书》夸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少林寺的和尚们在征战倭寇的过程中终于找回了实战棍法,[内家拳]这个词还没有在任何纸面上出现过,内家拳开祖王征南的老爹因为被主角的老爹从战场上背下来而心甘情愿在主角家做家奴,也就是说,内家拳的祖师爷是主角的家生子。&br&  而日本的上泉伊势守信纲被室町幕府十三代将军封为剑圣,宫本武藏的老爹新免无二西虽然参加过正亲町天皇的天皇预览,可实际上天皇自己都要靠卖字画维持皇室开销,新免老爹日后虽然跟儿子吹嘘过自己拜见天皇的辉煌,但当时却是整日混迹鲸屋,职业是用心棒。&br&  欧洲,剑术大师们用诗歌书写剑术秘籍,你看见[粘剑][听劲]这类名词千万别奇怪,翻译过来就这个意思,如果看见[夺剑],好罢,这个技巧明朝叫[空手入白刃],日本叫[无刀取]&br&  是的,这是一个有传承有招式的时代,东西方都如此。&br&  冷兵器打仗,首先讲什么?&br&  不是名将,不是阵法,不是兵书,什么都不是,最重要得下盘稳固,看见武术里面趟泥步像鸭子走路是不是很挫?看见日本剑道试合半跪着挥剑是不是很傻?&br&  冷兵器时代步兵阵型人靠人,你下盘站不稳,脚一滑扑街当场,不用敌人捅刀子,首先无数双大脚巴丫就把你活活踩死。散兵线?那得十九世纪以后,所以,一旦倒下来,对不起,你已经死了。&br&  在中国,几千年仗打下来,动辄几十万大军上百万大军,只有这种背景条件,才会衍生出[马步][站桩]这类基本功,你别管它科学不科学,是不是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妨碍,活着,才有资格讲一切。所以,冷兵器时代,下盘稳固最重要,不管是布鲁斯.李还是迈克.泰森,在冷兵器战场上蹦蹦跳跳唯一的下场就是被踩死。&br&  战场对阵,双方数万人排成整整齐齐面对面,长枪都是两人高以上,书上所谓[枪阵如林]形容的就是这种情况。双方在鼓点声中迈步前进,当要接触的那一刹那,由于双方端枪平刺,中间会产生一段长约三米的隔离区,如果你蹲在这里,会发现头上全是长枪,而且,由于长枪的长度,长枪手们根本没法把枪头矮下来捅蹲在地上的你。这时候,如果你学过[地趟刀法][地堂拳法],恭喜你,你有用武之地了,实际上,这两种武功也是这么来的。&br&  招式首先就是用来杀敌的,任何关于养生健体之类都是后人附会的,或者,换个客气点的说法,起码,是在杀敌基础上改编的。&br&  比如说,你练太极拳的,上战场怎么打?好罢!首先,深呼吸,别紧张,双方接阵的刹那,用你的左手抱住刺过来的一根或者许多根长矛,然后,突然矮身,用手上的刀剑往前挥,不是让你砍对方长枪兵的双脚,说实话你够不着那么远,往前挥是因为对方也会在枪林下蹲身杀敌的,你挥动手上的刀剑杀的是和你差不多的角色。&br&  练过太极拳的朋友知道我说的是哪一招了罢?没错,就是[雀地龙]&br&  至于对方的长枪兵,交给你身后练形意拳用大枪的队友去捅罢!这也是太极雀地龙为什么要突然蹲下来的缘故。&br&  这种野战双方接阵的技巧,太极拳中还有很多,但是,没有有真传承的老师教你,你练一辈子太极拳,顶多能拿来和同样练太极拳的领导套近乎,云深雾罩的扯几句[倗]啦[挤]啦[领导听劲练得高,我推手不是领导的对手]这样的废话,当然,拍好领导的马屁也是可以升官的。&br&  我再偷偷透露一点发劲的技巧,别看无数古拳谱里面铅啊汞啊一堆道家术语,就以为练武术能破碎虚空武道成仙,要知道我们中国很多朝代民间禁武,比如说我要是穿越到元朝,把刚才太极拳那番战场杀敌用处一说,没几天,我的脑袋就会被蒙古人砍了挂在城门口警示汉人。&br&  好罢!那么我就必须用点隐语,朝廷不准练武,可没不准烧丹炼汞吧!你不许教拳,我烧香拜拜丘真人总可以罢!&br&  为什么古人练武要练马步、站桩,这东西好啊!不占地方,床前都可以练,每天睡觉前站两个时辰就行。你想如今天的搏击爱好者一样,一堆人聚集在一起,买一堆杠铃哑铃拳靶脚靶回来练,然后高谈阔论说练武心得?&/p&&br&&p&你们一堆人聚在一起想干什么?聚众造反么?&br&  在古代,私藏兵刃十件以上者,这是谋逆大罪。聚众结社,洒血为盟,这个要判绞监候(死刑缓期执行),聚众二十人,绞立决(死刑立即执行)。&br&  还是马步站桩最经济实惠啊!用鬼子的说法,那就是[打枪滴不要,悄悄滴进村],低调才是王道。&br&  所以,别看古拳谱一堆道家术语,实际上,很多东西说出来很简单,什么明劲、暗劲、化劲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的老师汪侠芳传授我怎么发劲的时候就说:[你一拳打出去,眼前一黑,劲就到了]&br&  眼前一黑,劲就到了,别看只有八个字,要是放在《笑傲江湖》背景下,这八个字大略等于五岳剑派真传弟子才能传授的东西,江湖上那些豪客比如金刀王元霸之流绝不会有这等真传。&br&  等你明白发劲的诀窍,回头再看那些大师诸如李存义、张占奎、孙福全、尚云祥之流,读一读描写他们的语句:一发力,首尾俱颤……&br&  真传就藏在不显眼处啊!一发力,浑身颤抖,连脑浆都在晃,要是不明白眼前一黑劲就到了,如何看出[一发力首尾俱颤]这句话里面隐藏的武学真谛?&br&  事实上,那些大师也很清楚的对弟子们说过:不可长练发劲,伤身。&br&  等到了现代,武侠电影里面常常有类似的表演手法,电影《新少林五祖》里面小屁孩洪文定欺负马超兴、胡德帝、蔡德忠、方大洪等年幼五祖,摆个揽雀尾,身上灰尘震起一层,这就是[一发力首尾俱颤]的电影表现手法,其实,那灰尘是扑在身上的爽身粉。&br&  这个,就是[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当然,轻易得来不知贵。如我这般,十三四岁,夜里四点起床骑自行车穿城而过去和老师练拳,练完了请老师去茶社,两笼蒸饺一盘烫干丝一壶茶,再来两碗干拌面……晚上再跟老师从八点练到夜里十二点,如是几年,老师觉得差不多了,才把诀窍告诉你。二十年后恍惚,再回头看去,如果老师一开始就把诀窍告诉我,恐怕我也不大信:就这么简单?不可能罢!&br&  每一种武功,都有她特定的用武之地,就像我前面说的地趟刀法、地堂拳法,两队长枪兵互相乱捅的时候,就是他们的用武之地。&br&  当近代《大刀进行曲》雄浑唱响时,日本军队迷信[皇军白刃战天下无双],喊着[退子弹,上刺刀]的时候,马凤图、马英图兄弟俩创编的[破锋八法]就是用武之地。&br&  当你身陷囹圄,双手被铐但是又需要对付敌人的时候,[武松脱铐拳]或者巴西的[卡波依拉格斗技]就有了用武之地。&br&  当你是康熙皇帝,需要擒拿鳌拜的时候,玩摔跤的善扑营就有了用武之处。&br&  当你是**,需要抓小偷的时候,好罢!据说**大学已经开始教授合气道,柔道也是不错的选择,实际上,柔道的前身应该叫擒捕术,没听说过日本哪个剑豪或者名将学这玩意儿出身的,江户时代,柔道才真正崛起。&br&  当你要在人群中暗杀某一个人的时候,日本的忍术,中国的八卦掌是不错的选择。忍术不去说她,这玩意儿本来就是阴人用的。八卦掌,是的,我没写错你也没看错,练八卦的朋友再也不需要懊恼自己为啥打不过练拳击的了,用网络游戏的说法来解释,八卦掌就是一种群战技巧,跑动中杀敌。&br&  玩网游的时候是不是看见战士追杀法师一边追一边喊[有种别跑]觉得可笑?实际上,法师不跑位,原地不动跟战士拼不是扯淡么!&br&  别以为董海川用八卦掌跟人单挑一时无敌就认为八卦掌可以上擂台,董海川还是太监呢!你是么?&br&  实际上,我很怀疑老金的[欲练神功,必先自宫]的原型就是董公海川,拳谚所谓[形意劲,太极腰,八卦步],八卦掌灵活多变的步法才是重中之重,是不是和鬼神莫测的东方不败很相似?&br&  很多人认为八卦掌的掌法没威力,打人不疼,其实,我也没见到过东方不败用掌法打人,用针去戳人倒是在电影上看到过。&br&  有时候,历史的真相往往就淹没在[八卦]这两个字当中。&/p&&p&史说,董海川喜欢用两种兵器,一种是细竹子里面灌水银,看着就好像街头孩子玩耍用的,实际上,由于挥动的时候水银在竹子体内流淌,轻重变化,一下抽在人身上皮开肉绽筋骨断裂,十分之歹毒。&br&  另外一种武器,叫子午鸳鸯钺,八卦门的独门兵器,当然,董海川喜欢叫它日月乾坤剑,看清楚,日月,明白了罢!&br&  董海川干的是反清复明的勾当,所以,很多野史说董海川是捻军派到清廷的卧底。&br&  日月乾坤剑的形状就是两个半月形月牙反着拼在一起,这东西十分小巧,往袖子里面一拢谁也看不出来。&br&  当年美男子汪精卫去刺杀大清摄政王载沣,用什么手枪炸弹啊!自宫变成汪不败,大清朝摄政王载沣早完蛋了。&br&  我们试想一下:残阳如血,东方不败……哦不,汪不败在人群中漫步,接近暗杀对象后,一翻手,日月乾坤剑在手,一跃而起,往摄政王载沣脖子上一抹,一道血箭飚射喷洒在残阳中。随即,汪姐姐身如鬼魅,在人群中左闪、右闪……顿时不见,空气中只有汪姐姐男女莫测的笑声和“天下风云出我辈……”的诗句,一大群保镖在人群中挤得一身臭汗,最后也没发现汪姐姐的踪迹。&br&  想一想就激动,多么唯美的画面啊!真要这样,后来也就没东方不败什么事了,林青霞肯定饰演汪精卫汪姐姐,顿成影视圈一颗奇葩。&br&  别看我写的八卦,可八卦掌她先天就不合适去擂台上玩。&br&  你能想象东方不败裸着上身穿条短裤站在擂台上跟一个男人厮打在一起么?&br&  所以,练八卦掌的朋友们,不要很傻很天真的去和人竞技了,你们学的东西是反清复明滴干活,要怪就怪你们生不逢时罢!&br&  说了这么多,聪明的朋友肯定明白了,没有最强的拳法,也没有最强的人,谁最适应环境,谁生存。&br&  老虎跑水里面和鳄鱼玩,下场肯定没好,鳄鱼离开水长途跋涉去虎穴杀虎,也没好下场。&br&  懂了这个,你就再也不会因为国家散打队胜了泰拳而热泪盈眶了,朝廷台也肯定不会报道,国家散打队远征泰国,在泰王杯上被泰拳手用泰拳规则打得七零八落灰头土脸。&br&  同样,当日本籍韩裔摔跤手力道山花钱买通花旗国摔跤手,日本民众在电视上看见本国选手狂殴花旗佬,最后举起金腰带的时候不禁热泪盈眶狂喊[大日本满塞]顿时忘记了被花旗国占领的阵痛。&br&  再说一个适应环境因此生存发展的例子,二战后,联合国认为武士道有宣扬推动军国主义的嫌疑,所以,勒令所有武道不许公开练习。随即,日本文部省下达武道禁止令。&br&  但,日本人钻了一个空子,由于空手道自身没有独立的财团法人,它是挂在柔道下面的,所以,日本人声称,空手道正式名称叫空手,不是武道。&br&  于是,空手道放弃了一部分冷兵器的技巧,以现代体育竞技的名义立刻蓬**来。&br&  持心而论,空手道对于在全世界宣传东方武术系统是做了极大贡献的,但,空手道的崛起,在当时,标志着武术招式时代的死亡。&br&  用佛家的话来说,武术从那一瞬进入末法时代。至于欧洲,武术招式的时代逝去的更早。&br&  等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新派武侠小说家金庸提出[无剑胜有剑][无招胜有招]的观点以后,武术招式更成了臭狗屎,谁都可以踩上几脚。&br&  无招胜有招发展了几十年以后,终于变成了被某些人奉为圭臬的东西——无限制格斗术。&br&  何谓无限制格斗术?一句话,不择手段弄死你:手上有烟灰缸就别空手,有碎啤酒瓶就别拿烟灰缸,有西瓜刀就别拿碎啤酒瓶,有折凳就别拿西瓜刀,有大黑星就别拿折凳,有AK-47就别拿大黑星,有米尼岗六管机炮就别拿AK-47,有核武器……恭喜你,你已经天下无敌,能和你平起平坐的唯有奥大叔、**等寥寥数人而已。&br&  这就是无限制格斗术,最现代的无招胜有招。&br&  而我要描写的时代,是一个武学招式的时代,那个时代的人相信某一个绝学招式可以破解另外一个绝学招式,那个时代万人敌指的是军事家,百人敌指武术家。&/p&&p&自90年代以来,流行过的传说之拳大概包括——太极拳,大成拳,截拳道,散打,泰拳,无限制,最近几年流行的是巴柔。&br&这几门拳法都真实存在,但又并非真实。&br&太极拳隐去不谈,大成拳号称40年代未曾一败,散打号称全世界最实用,泰拳号称五百年不败,无限制省去若干字,巴柔号称60年不败……柳龙拳号称……&br&&br&真正把以上拳法练到一定程度的人,自己心中都明白,这些拳法中其实有着极大缺陷和隐患。他们都只适合特定环境和特定对手。而且在这个资讯年代,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太极,大成,泰拳,巴柔这些拳法在荧屏上被人打得满地找牙。什么五百年不败,100年不败,都只是广告词。&br&以此为生的专业运动员往往很少发言,经常在网上为了“谁更厉害”而吵得不可开交的,多半都是些半桶水的业余爱好者。&br&&br&这些业余爱好者在网上争论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研讨技术的应用,而是要告诉别人“我练的拳比你们厉害,我选择这种拳,所以我比你们聪明,我有智力上的优势”。这些业余爱好者会自动过滤自己门派选手的败绩,将对方门派选手的败绩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常见的是将太极拳N个流派其中某小门派的掌门人次子和另外一名白鹤馆馆主的比赛情况到处转帖,而将早期格蕾丝柔术比赛视频中的选手水平低劣视若无睹)&br&&br&我在前面几章,阐述了一些拳法的产生目的和其局限性。这些拳法很多弟子都会勃然大怒,因为他们觉得我打破了他们心中的幻想,在他们心中的“无敌拳,全能拳”的光环被污染了。(例如如果有人说插眼可破巴柔的某些动作,其弟子就会大怒“谁要是敢**眼,我也一定插他的眼睛”,全然不顾这最终结果就是变成插眼比赛而非巴柔比赛)&br&&br&这个世界上几亿年演化中从来没出现过无敌的动物。老虎到了水下,鲨鱼到了陆地,都会自毙。甲鳞角牙,各有所长,各有所短。&br&人类的出现,扭转了这个局面,人类依靠智慧和工具,适应了任何环境。但却总有一些人,将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都寄托在一门“全能,无敌”的拳法上。为了“我练的拳有没有用”而愤恨数年。甚至浪费了大半生光阴。&br&&br&在古籍中,很少会看到关于拳师不败,无敌的记载,这类记载的起源是自清末起,因为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积弱,在国际地位也低落,所以自清末开始,开始流行一种风气,就是以拳为荣。&br&&br&在中国教拳,要承受的压力比跆拳道等拳法重的多,你的徒弟会对你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他们期望你未尝一败,期望你全能,无敌。如果他们发现你败过,他们会将自身的不得志归结于自己的智慧问题,归结于选择了你这个师傅、他们会觉得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因为这个师傅,他们在和别的门派口水战的时候,处于屈辱地位。&br&&br&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师傅选择保守,以“不授你真传”作为学生能力不足的借口,一些师傅开始编造“XX年不败”的神话,以满足弟子的需求。&br&&br&泰拳在国外,从未有“五百年不败”之说,是香港某拳协会长为推广泰拳而编造,如今举国皆信以为真。&br&巴柔在国外,从未有“六十年不败”之说,为90年代中期国内UFC推广者所编造,如今举国皆信以为真。&br&要想这类“XX年不败”的神话在中国消失,先要国人消除自卑,从学生的心态做起,最后扭转老师的心态,拳法才能真正从传说中走出来,成为真实的拳法,从“全能无敌”中走出来,走到其真正的适用环境。&/p&
从微博上搬来个长微博,个人觉得很有道理。据知友说是戴小楼写的,原出处不知只有剪客的连接
序 在火器时代之前,中国是天下第一步战强国。动则数十万人的战争中,能活下来的人所凭借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我研究在世上活命之…
谢 &a data-hash=&189f243cdd04a3f718e7f6eda051806f& href=&//www.zhihu.com/people/189f243cdd04a3f718e7f6eda051806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黄鹤& data-hovercard=&p$b$189f243cdd04a3f718e7f6eda051806f&&@黄鹤&/a&喵,我觉得在国外学习和生活带给我影响比较大的是一种&b&“避险”&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Hedge_%28linguistics%2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edge (linguistics)&/a&&/b&的说话方式,以至影响了我中文的说话习惯。从事学术研究的知友可能很熟悉这一说法「&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什么是「坏」语言? - 拾荒少女的回答」&/a&,不过避险不仅适用于academia,也广泛用于日常交流。接下来,我们用先归纳后分析的方法来跟大家讲一讲这一种语用现象:&b&Hedging&/b&.&br&&br&「模拟拾荒少女的一天」&br&#1. 家里&br&拾荒:早啊。这是毕业典礼的guest ticket,谢谢你肯去帮我拍照。&br&室友:没事,我也想去凑凑热闹。中午吃过饭去来得及吗?&br&拾荒:哦,&u&我不知道&/u&你说的中午具体是几点,&u&不过以你平时吃饭的点儿来看&/u&,&u&我觉得会&/u&有点赶。&br&室友:这样,我平时12点睡醒了就去吃饭(室友是码农)。你觉得最迟几点来得及?&br&拾荒:&u&哎呀又要打搅你昼伏夜出的生活了&/u&。典礼下午一点开始,但提前四十五分钟就开始进场,典礼前十五分钟已经不允许进场了。&u&我们能不能&/u&十一点半出发?&br&室友:也好,&u&或许&/u&我们可以一起吃个早午饭什么的?&br&拾荒:没问题!再次谢谢啦。&br&&br&#2. Dinner&br&侍应生:Hi, What can I get you?&br&拾荒: Hi, &u&Can I have&/u& the house salad and Thai Chili Soup?&br&侍应生:Take away or...&br&拾荒:Take away, thanks. Oh, &u&I'm sorry to ask, but&/u& can you give me 5 ?1 coins for the change?&br&侍应生:Yeah, sure. You can wait at the table, I'll bring it to you.&br&拾荒:Thanks.&br&&br&#3. Hallway&br&Daniel:You are early, didn't expect to see you on graduation day.&br&拾荒:Hi, Daniel. I'm here to see Antonella. But she isn't in here office, so...&br&Daneil:&u&I guess&/u& you didn't make an appointment?&br&拾荒:Oh well, &u&I assume&/u& she would be here, it's Wednesday.&br&Daniel:&u&I'm not sure if it helps, but I was told&/u& the developmental lab are attending the seminar today.&br&拾荒:The amnesia one? Yeah I also got that email. When does it end, &u&maybe around&/u& half ten?&br&Daniel:That's right. How's the proposal thing going?&br&拾荒:Not bad &u&I think&/u&, I'm here to discuss the draft with Antonella.&br&Daniel:Good luck then, gotta run.&br&拾荒:Fingers crossed! I'll see you around.&br&&br&#4. Administration Office&br&拾荒:Hi Katie, &u&I'm wondering&/u& when and where the Amnesia Seminar is taking place?&br&Katie:Let me check (typing...) &u&if you mean&/u& the one held by our Developmental Lab, it began half hour ago at the ground floor conference room in 7 George Square, and it will end at 11:30.&br&拾荒:Thanks a lot!&br&Katie:Anytime.&br&&br&#5. Library Help Desk&br&拾荒:Hi, &u&I'm wondering&/u& when my library card expires, &u&can you&/u& check it for me?&br&Staff:Sure, just one sec (typing...) Em, from what I see here, it will expire on &u&someday&/u& in November, &u&I cannot tell the exact day&/u&.&br&拾荒:I see, but it's already 26th, &u&I'm curious&/u& by what time I will no longer have access to the office building, and the lab.&br&Staff:&u&From previous experience&/u&, &u&I suppose it might be&/u& after the graduation ceremony, &u&but I can't be sure&/u&. &br&拾荒:Many thanks, that's very helpful.&br&Staff:Sure.&br&&br&#6. Professor's office&br&Antonella:Hi, how are you?&br&拾荒:Very well, thanks! Your automatic reply indicates you were still in the states yesterday, being at the uni so early, it must be exhausted.&br&Antonella:(haha) Well, exhausted but happy. So, I just finished reading your draft, and &u&I think compared to the first draft&/u&, you've made a great improvement. It's very clear what you want to do for your PhD. There are some &u&insignificant&/u& problems in the writing, you can see in the comments.&br&拾荒:That's great! Thank you professor. &u&But I'm not sure if&/u& I should include detailed experiment methodologies in the research proposal.&br&Antonella:&u&We don't expect&/u& to see detailed methodologies at this stage, because you haven't started yet. Also, the first year is intended for developing and improving the formal proposal, and based on that you will build your PhD dissertation project. This is just a rough idea. &br&拾荒:&u&I was told&/u& during the first year I still need to take some courses in experimental design, data analysis, &u&something like that&/u&. (rising tone)&br&Antonella:Yes, and also some introduction courses in psychology, since your project also involves working memory, sounds good?&br&拾荒:Sounds perfect. About that, &u&since we brought it up&/u&, is it my responsibility to contact with secondary supervisor, maybe someone in the psychology department, who works on working memory?&br&Antonella:&u&Working memory is not my strong suit&/u&, so I agree you need someone to help you in this area. But let me worry about that. &br&&br&#7. 电话&br&拾荒:大王我的导师通过我的research proposal了!!!&br&大王:恭喜恭喜!太好了,是不是导师通过博士申请就没问题了?&br&拾荒:&u&按理说是这样&/u&。因为博士申请不走学校,直接从院系到指导老师。院系的committee也只起到一个基本条件把关的作用,过了这一关以后最终决定权就在导师啦。我的基本条件合格,所以&u&我想不出有什么理由让我不通过&/u&。&br&大王:&u&想不出有什么理由不通过&/u&……你看你这话说得。&br&拾荒:怎么啦,双重否定表委婉语气嘛,最后结果没出来谁也说不好的。就比如说,与其说“通过的可能性很大”,不如说“&u&不通过的可能性很小&/u&”。意思一样,但意思又完全不一样了。不跟你说了我要买酒去!&br&大王:你快尝试一下我上次推荐的粉象!&br&拾荒:啤酒不算酒!&br&大王:……&br&拾荒:等我回国&u&你能不能&/u&请我喝酒呀!&br&大王:那还用说!干嘛问能不能……又是习惯吗haha&br&&br&从以上的例子来看,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避险用法的适用范围和功效:&b&当说话者想使表达变得委婉、缓和的时候&/b&。那么经过「避险」处理的语句是更加模糊还是更加清晰了呢?这个有意思的问题我们且放一放,先来归纳一下「模糊限制语」的种类。&br&&br&和#1中「不过以你平时吃饭的点儿来看」的表达相似的有:&br&&ul&&li&#4「if you mean」如果你指的是&br&&/li&&li&#5「From what I see here」从我这里看到的是&/li&&li&#5「From previous experience」从过去的经验来看&/li&&li&#6「compared to the first draft」跟你的第一篇草稿作对比&/li&&li&#7「按理说是这样」&/li&&/ul&&b&它们均限定了接下来语句成立/理解的范围。&/b&&br&&ul&&li&#1 「吃完饭走有点晚」这个结论成立的前提是你和平时吃饭的时间一样;&/li&&li&#4「it began half hour ago at the ground floor conference room in 7 George Square, and it will end at 11:30」(它半个小时前在7 George Square一层的会议室召开,将会在11:30结束)这条信息正确的前提是,我们讨论的它是「the one held by our Developmental Lab」(发展语言学实验室组织召开的研讨会);&/li&&li&#6「you've made a great improvement」这个评价成立的前提是把这篇稿子和第一篇草稿作比较;&/li&&li&#7「导师通过博士申请就没问题了」这个结论成立的前提是这件事情的发展和通常情况下一样。也就是不能保证在出现非常情况时结论依然成立。&/li&&/ul&在这番解释后,我们再回到之前提出的那个问题:&b&经过「避险」处理的语句是更加模糊还是更加清晰了呢?&/b&我相信答案是显而易见的。&b&在语义层面上,好像这些语句在表达上比不作避险处理的句子要模糊和不确定一些。但是从语用层面上,从和说话人说话意图的匹配性上来讲,作了避险处理的句子表达得更加精准和严谨。&/b&&br&&br&这些表达,和#3「around」(约莫)#5「someday」(某一天)#6「something like that」(类似的东西)这样的模糊词语都属于&b&「范围变动语」,指的是表达范围变动的词和短语,其作用就是限定语句理解和成立的范围。&/b&从这个定义来讲,我们生活中绝大多数表达都应该有使用「范围变动语」的需求,因为除了自然法则这样具有universal属性的事物,其他的表达对象都应该是在一定时空条件限制下才能够成立的。&br&&br&说完「范围变动语」,我们接下来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的另一个分类&b&「程度变动语」&/b&。「程度变动语」顾名思义就是表达程度变动的词和短语。&br&&blockquote&程度变动语是指那些能揭示话语真实程度差别的词语。具体有这样一些常用的词和短语:sort of , a little bit, almost, entirely, kind of, more or less, quite, really, some, somewhat, to some extent,等等。使用这些词语可以把一些接近正确,但又不敢肯定完全正确的话说得更得体一些,更接近真实。(来自&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view/2900528.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模糊限制语_百度百科&/a&)&/blockquote&这种类型的模糊限制语很常见,所以例句中我们就给出了一个:#6「There are some &u&insignificant&/u& problems in the writing」(在行文中有一些小问题)。insignificant是小的、不重要的意思,用在这里不仅使得表达更为精确,也使得消极意思的表达更为和缓。接下来我们来介绍第二个大类的模糊限制语,它们的主要功效就是使得语句的表达更为和缓,我们称之为&b&「缓和性模糊限制语」&/b&。&br&&br&和#1中「我不知道...不过...」的表达相似的有:&ul&&li&#1「我觉得」&br&&/li&&li&#1「又要打扰你昼伏夜出的生活了」意同英语中的「I'm sorry to bother you, but」&/li&&li&#1「我们能不能」&/li&&li&#1「或许」*&/li&&li&#2「Can I have」我能不能要&/li&&li&#2「I'm sorry to ask, but」很抱歉麻烦你,不过&/li&&li&#3「I guess」我想&/li&&li&#3「I assume」我以为&/li&&li&#3「I'm not sure if it helps, but」我不确定这个信息有没有用,不过&/li&&li&#3「I think」我想&/li&&li&#4「I'm wondering」*我想知道&/li&&li&#5「I cannot tell the exact day」我不确定具体是哪一天&/li&&li&#5「but I can't be sure」但我仍不确定&/li&&li&#5「I'm curious」*我想知道/我很好奇&/li&&li&#6「We don't expect」我们不要求&/li&&li&#6「Working memory is not my strong suit」工作记忆不是我的强项&/li&&li&#7「想不出有什么理由不通过」&/li&&li&#7「不通过的可能性很小」&/li&&li&#7「你能不能」&/li&&/ul&&b&它们均表达了说话者在某一方面的不确定/猜测/怀疑。&/b&&br&&ul&&li&「我觉得」、「我想」、「我以为」、「我不知道」、「我不确定」、「something is not my strong suit」、「I'm not an expert in something」,均表达出一个「以下/以上表达是我的主观意思,不一定正确,可以参考但不要把它当做定论来看」,不仅使得表达和缓,更有一种「免责声明」的意味在其中,也就是说,如果错了,也不怪我,因为事先我已经打好招呼了。这种保全面子的话语行为有没有什么内在动因呢?这个问题很有趣,涉及到&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Cooperative_principl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operative principle&/a& 和&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Politeness_theor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oliteness theory&/a& 的内容,我们放在最后讲;&/li&&li&「我能不能」、「Can I have」、「你能不能」这一类的特殊之处在于,表面上是在表达征求意见,其实是在表达诉求。其在中文中的对应表达则是「我想」「我要」,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商店、餐厅中国客人的表达方式为人诟病,「我想,我要」,相较于「我可不可以,我能不能」这样的表达,语气不如后者和缓,带有命令的口吻,所以听起来不是那么礼貌。通过疑问句式的内在属性,说话者无形中把决定权交到了听话者手中,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和礼貌。&/li&&li&「想不出有什么理由不通过」、「不通过的可能性很小」,和上两例通过疑问句式来表达和缓语气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是通过双重否定表肯定来缓和单一肯定句的语气。大家可以试着说一说:「不通过的可能性很小」「通过的可能性很大」,看哪一个表达显得更加保守、谨慎。话说回来,这还是一个涉及到礼貌法则&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Politeness_theor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oliteness theory&/a& 的问题:&b&如何使我们少丢面儿?&/b&相似的表达还有「We don't expect」,并不直接说你不需要在proposal里面加入详细的试验方法,而是从另一面说,我们并不要求你写出详细的试验方法;传达出“你写了我们也不拒绝”的言外之意。&/li&&li&打星号的三个例句有一个共同点是,它们均在陈述句式中表达出了疑问语气。通过「或许」加上升语调,「I'm wondering」,「I'm curious」比较委婉和隐晦地表达出询问的意思,我们称这样的问句叫做&b&vagueness implicature,也就是说它们的猜测/怀疑/不确定是暗含的(implied)而不是直陈的,需要听话者揣测说话人的意思,而不是直接对字面意思做出反应。&/b&&/li&&/ul&&b&以上表达是直接表达说话人对说话内容的不确定/猜测/怀疑,我们称之为「直接缓和语」&/b&,与其相对应的是&b&「间接缓和语」&/b&。&br&&blockquote&间接缓和语也是为了表达说话人对话语的不肯定,但它是通过引用第三者的看法来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具体有:according to one's estimates, as is well known, presumably, someone says that, it is said that, the possibility, would be…, the probability is …, it is assumed that …,等等。间接缓和语与直接缓和语的区别在与:直接缓和语直接表达说话人本人的怀疑态度,而间接缓和语则通过引用他人的观点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就使话语显得更客观,也巧妙地避免因说话不准确时应承担的责任。(来自&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view/2900528.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模糊限制语_百度百科&/a&)&/blockquote&间接缓和语文中仅有#3和#6中的两例「I was told...」。因为是别人告诉我的,我只是在转述别人的话,所以信息的真实性我无法负责,如果错了也不是我的责任。&br&&br&&b&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b&&br&&br&很多关注语用的朋友们可能已经很熟悉了,&b&合作原则是由美国语言哲学家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Paul_Gric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aul Grice&/a&提出的描述社会中人与人进行交际时所遵循的语言学法则&/b&。这种遵循在很多时候不是有意识的,但并不说明这种原则不存在。它在“冥冥之中”控制、管束着人际交流以&b&有效&/b&的方式运行。合作原则也叫做Grice's Maxims.&br&&blockquote&Maxim of Quality(质量准则)&p&&b&Supermaxim:&/b&&/p&&ul&&li&Try to make your contribution one that is true&/li&&li&说真话&/li&&/ul&&p&&b&Submaxims:&/b&&/p&&ol&&li&Do not say what you believe to be false. 不要说你认为不对的话&/li&&li&Do not say that for which you lack adequate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Evidenc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vidence&/a&. 不要说缺乏充分证据的话&/li&&/ol&Maxim of Quantity(数量准则)&ol&&li&Make your contribution as informative as is required (for the current purposes of the exchange). 说的话应该满足当前交际所需的量&/li&&li&Do not make your contribution more informative than is required. 说的话不应超出当前交际所需的量&/li&&/ol&Maxim of Relation(关系准则)&ul&&li&Be Relevant 说相关的话&/li&&/ul&&p&e.g. #6 「since we brought it up」既然谈到了,那就说一说……&/p&&p&这个表达意在表明,下一个话题虽然与当前的话题不同,但十分相关。&/p&&br&Maxim of Manner&p&&b&Supermaxim:&/b&&/p&&ul&&li&Be perspicuous 说话要清楚、明了&/li&&/ul&&p&&b&Submaxims:&/b&&/p&&ol&&li&Avoid obscurity of expression. 避免模糊&/li&&li&Avoid ambiguity. 避免歧义&/li&&li&Be brief (avoid unnecessary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Verbosit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rolixity&/a&). 保持简练&/li&&li&Be orderly. 保持有序&/li&&/ol&&/blockquote&我们假设一种极端情况,那就是人与人之间都不讲真话。具体事例可以举我和我父亲平时的交流:&br&拾荒:爸爸起床了!(窗帘猛地一拉)&br&拾荒爸:几点了就叫我……(翻身又睡)&br&拾荒:现在已经九点半了!&br&拾荒爸:你骗我吧……(蒙被子继续睡)&br&拾荒:(黑线)我骗你作甚!你以为我想喊你,要不是我妈妈……&%……&¥%……&br&拾荒爸:(眯着眼看钟)啊真的九点半了啊!你怎么不早点叫我噻*&*……*&¥#¥#%(*&……&br&拾荒:(扶额)&br&&br&拾荒爸:起床了起床了(猛地一拉窗帘)&br&拾荒:现在几点了……&br&拾荒爸:都九点了还睡!&br&拾荒:啊都九点了(光脚跳下床找手机)&br&(时钟显示:八点十分…………………………………………………………&br&&b&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就是这样破坏的!(炸毛。&/b&&br&&br&因为拾荒爸跟别人不说真话,每次都马马虎虎(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真实性原则,数量原则,甚至还违反了方式原则-- 故意说得模糊),所以反过来,他认为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跟他讲话。这就造成了拾荒和拾荒爸之间的交流低效而充满火药味。&br&&br&我们再回到之前谈论的避险,它到底是和合作原则相配合还是相冲突呢?答案是,避险不仅和合作原则相得益彰,在很多时候避险的使用彰显了合作原则在日常交流中无处不在的隐性约束。&br&&ul&&li&程度变动语:「能揭示话语真实程度差别的词语」。是有一点,就不说very much;不太可能,就不说possibly;完全,就不说almost;一定程度上,就不说always。它表现出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原则(不说证据不充分的话),数量原则(说的话应该满足当前交际所需的量,说的话不应超出当前交际所需的量)和方式原则(避免模糊)。&/li&&li&范围变动语:限制话语理解/成立的前提条件。它表现出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原则(不说自己认为错的话)和方式原则(避免歧义)。&/li&&li&直接缓和语:是指表达说话人对话题的猜测或怀疑态度的词和短语。它表现出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原则(不说自己认为错的话,不说证据不充分的话)。&/li&&li&间接缓和语:也是为了表达说话人对话语的不肯定,但它是通过引用第三者的看法来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它表现出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原则(不说自己认为错的话,不说证据不充分的话)。&/li&&/ul&&b&合作原则,就是人们在说话时有意无意发表免责声明的内在动因之一:如果我们都不说真话,那么谈话将无法进行下去。为了避免成为谈话中断的罪魁祸首,在涉及不确定的问题时,我们要把丑话说到前面。&/b&&br&&br&&b&礼貌原则 Politeness Theory&/b&&br&&br&家猫和我一致同意,Politeness Theory是语用学的完美演绎。&b&它是由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ndex.php%3Ftitle%3DPenelope_Brown%26action%3Dedit%26redlink%3D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enelope Brown&/a& 和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Stephen_C._Levins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tephen Levinson&/a&在1978年提出的,用以描述人们在社会交际中为了避免威胁到「&/b&&b&face」&/b&&b&(可译作面子)而刻意规避某些「&/b&&b&face- threatening acts」&/b&&b&(威胁面子的行为)的语用现象。&/b&&br&&br&Face(面子)有两种,Positive face(正面面子,以下简称正脸)和Negative Face(负面面子,以下简称反脸)。正脸的内涵是,维持积极、正面的个人形象的需求。反脸的内涵是,个人自由行动不被干涉的需求。这样看来,正脸和中文语境中较多出现的“面子”几乎是重合的。而所谓的「个人自由行动不被干涉的需求」更多的是一种西方自由意志的体现,似乎和东方文化中热情好客的传统不兼容。这也就是为什么若干中文学者试图通过中文语境中反脸被威胁的现象的稀缺来表明Brown and Levinson的礼貌原则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扯远了,下面我们通过几种威胁面子的行为(以下简称丢面儿行为)的介绍来进一步理解正脸和反脸。&br&&br&&blockquote&&b&Negative Face Threatening Acts 威胁反面面子的行为&/b&&br&&p&Negative face is threatened when an individual does not avoid or intend to avoid the obstruction of their interlocutor's freedom of action[4]. It can cause damage to either the speaker or the hearer, and makes one of the interlocutors submit their will to the other. Freedom of choice and action are impeded when negative face is threatened.&br&&/p&&p&当说话者的语言行为威胁到/破坏了说话对象的自由行为时,我们称这样的语言行为为“威胁反面面子的行为”。这种行为既可以对说话者造成危害,也可以对听话者造成危害,并最终导致说话的一方向另一方直白地表达自己的诉求。&br&&/p&&br&&b&Damage to the Hearer 对听话者的危害&/b&&br&&ul&&li&An act that affirms or denies a future act of the hearer creates pressure on the hearer to either perform or not perform the act.[4] 当说话者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对听话者的行为造成压力,使得对方不得不做或者不做某件事时,听话者的反面面子就受到了危害。&/li&&/ul&&i&Examples: orders, requests, suggestions, advice, remindings, threats, or warnings.&/i&&i&例如:命令,要求,建议,提醒,威胁或警告。&/i&&br&&ul&&li&An act that expresses the speaker’s sentiments of the hearer or the hearer’s belongings.[4] 当说话者对听话者或者听话者的所有物表达情绪时,听话者的反面面子就受到了危害。&/li&&/ul&&i&Examples: compliments, expressions of envy or admiration, or expressions of strong negative emotion toward the hearer (e.g. hatred, anger, lust).&/i&&i&例如:赞美,羡慕嫉妒恨,或者其他强烈的负面情绪(如仇恨,愤怒,饥渴)&/i&&ul&&li&An act that expresses some positive future act of the speaker toward the hearer. In doing so, pressure has been put on the hearer to accept or reject the act and possibly incur a debt.[4] 当说话者对听话者做出正面的许诺时,说话者有意无意地造成了一种听话者亏欠于说话者的处境。&/li&&/ul&&i&Examples: offers, and promises.&/i&&br&&i&例如:提议和许诺&/i&&br&&br&&b&Damage to the Speaker 对说话者的危害&/b&&br&An act that shows that the speaker is succumbing to the power of the hearer [4].一种表明说话者屈服于听话者权力的行为 。&br&&ul&&li&Expressing thanks 表达感谢&br&&/li&&li&Accepting a thank you or apology 接受感谢或道歉&br&&/li&&li&Excuses 借口&br&&/li&&li&Acceptance of offers 接受提议&br&&/li&&li&A response to the hearer’s violation of social etiquette 对听话者违背社会礼仪的回应&br&&/li&&li&The speaker commits himself to something he or she does not want to do 说话者承诺去做一件她/他并不想做的事情&/li&&/ul&&br&&b&Positive Face Threatening Acts 威胁正面面子的行为&/b&&br&&p&Positive face is threatened when the speaker or hearer does not care about their interactor’s feelings, wants, or does not want what the other wants [4]. Positive face threatening acts can also cause damage to the speaker or the hearer. When an individual is forced to be separated from others so that their well being is treated less importantly, positive face is threatened. 当说话者或听话者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要求,或无法与他人共情时,正面面子就受到了威胁。正面面子的威胁行为既可以对说话者造成危害,也可以对听话者造成危害。当个体被迫和群体分离,且他们的感受和处境不受重视时,正面面子就受到了危害。&/p&&br&&b&Damage to the Hearer 对听话者的危害&/b&&br&&ul&&li&An act that expresses the speaker’s negative assessment of the hearer’s positive face or an element of his/her positive face. The speaker can display this disapproval in two ways. The first approach is for the speaker to directly or indirectly indicate that he dislikes some aspect of the hearer’s possessions, desires, or personal attributes. The second approach is for the speaker to express disapproval by stating or implying that the hearer is wrong, irrational, or misguided [4]. 当说话者对听话者做出负面评价,否定她/他的正面面子时,听话者的正面面子就受到了危害。这种否定可以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第一种是直接表现出不喜欢;第二种是暗示听话者是错误的一方。&/li&&/ul&&i&Examples: expressions of disapproval (e.g. insults, accusations, complaints), contradictions, disagreements, or challenges.&/i&&br&&i&例如;以污蔑、指控、抱怨的形式表达不满;反对;挑战权威&br&&/i&&ul&&li&An act that expresses the speaker’s indifference toward the addressee’s positive face [4]. The addressee might be embarrassed for or fear the speaker. 当说话者对听话者的正面面子表现出不感兴趣时,听话者会感到十分窘迫,甚至害怕。&/li&&/ul&&i&Examples: excessively emotional expressions.&/i&&br&&i&例如:过度的情感表达&br&&/i&&ul&&li&The speaker indicates that he doesn’t have the same values or fears as the hearer. 当说话者表明和听话者三观不同时,听话者的正面面子会受到损害。&/li&&/ul&&i&Examples: disrespect, mention of topics which are inappropriate in general or in the context.&/i&&br&&i&例如:不尊重,表达异见&br&&/i&&ul&&li&The speaker indicates that he is willing to disregard the emotional well being of the hearer. 当说话者对听话者的处境表示漠视、不尊重和不关心时,听话者的正面面子会受损。&/li&&/ul&&i&Examples: belittling or boasting.&/i&&br&&i&例如:贬低对方或自我夸大&br&&/i&&ul&&li&The speaker increases the possibility that a face-threatening act will occur. This situation is created when a topic is brought up by the speaker that is a sensitive societal subject. 当说话者提起敏感话题时,听话者的正面面子受损的几率会增大&/li&&/ul&&i&Examples: topics that relate to politics, race, religion.&/i&&br&&i&例如:有关政治、种族和宗教的话题&br&&/i&&ul&&li&The speaker indicates that he is indifferent to the positive face wants of the hearer. This is most often expressed in obvious non-cooperative behavior. 当说话者表明他对听话者的需求毫不在意时,听话者的正面面子会受损。表现形式就是明显的不合作。&/li&&/ul&&i&Examples: interrupting, non-sequiturs.&/i&&br&&i&例如:打断对方说话,不予置评&br&&/i&&ul&&li&The speaker misidentifies the hearer in an offensive or embarrassing way. This may occur either accidentally or intentionally. Generally, this refers to the misuse of address terms in relation to status, gender, or age. 当说话者以一种冒犯的或使人尴尬的方式错误地识别/判断听话者的地位、性别或年龄时,听话者的正面面子会受损。&/li&&/ul&&i&Example: Addressing a young woman as &ma’am& instead of &miss.&&/i&&br&&i&例如:将一位年轻的女性称呼为“夫人”而不是“小姐”&/i&&br&&br&&b&Damage to the speaker 对说话者的危害&/b&&br&An act that shows that the speaker is in some sense wrong, and unable to control himself [4].&br&Apologies: In this act, speaker is damaging his own face by admitting that he regrets one of his previous acts. 当说话者表达错误,或者是不能够自持时,说话者在致歉和表明悔意时就损害了自己的正面面子。&br&&ul&&li&Acceptance of a compliment 接受恭维&br&&/li&&li&Inability to control one’s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Physical_bod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hysical&/a& self 生理上不能自持或&br&&/li&&li&Inability to control one’s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Emotiona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motional&/a& self 情绪上不能自持&br&&/li&&li&Self-humiliation 自黑&br&&/li&&li&Confessions 坦白&/li&&/ul&&/blockquote&在做完严肃科普后,我们再回到前面的例子:&br&&ul&&li&在提出要求时,之所以要一再委婉,是因为提要求的过程本身,是一个丢面儿的行为。它既损害了听话者的反面面子(negative face threatening act)使得说话者不得不去做或者不做某事时;也损害了说话者的反面面子,使得说话者处于一种亏欠于听话者的处境。通过疑问句,Can I/Could we/能不能/可以不可以,表面上把决定权交到听话者手中,在表达尊重对方自由意志的同时,试图规避有可能伤害面子的行为;&/li&&li&在提建议的时候同理。&/li&&li&在传递消极信息的时候,说话者通过使用一些程度变动语、直接缓和语尽可能地缓和语气,降低负面信息带来的冲击,例如:there are some insignificant problems in you writing/ From what I see here, it's not looking good/ Judging from past experience, I don't think it's a very good idea,试图规避或者尽可能减少对听话者正面面子的损害。&/li&&li&当说话者对自己说的内容不确定的时候,通过使用一些直接缓和语、间接缓和语充当免责声明,试图规避说错话带来的追责和对正面面子的损害。例如: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我不太确定/我听别人说的。&/li&&/ul&&b&&br&&br&References&/b&&br&&ol&&li&Grice, Paul (1975). &Logic and conversation&. In Cole, P.; Morgan, J. &i&Syntax and semantics&/i&. 3: Speech act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pp. 41–58.&/li&&li&Lakoff, G. (1972). ‘‘Hedges: 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 Papers from the
Eighth Regional Meeting of the 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 183–228. Reprinted in 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Logic, , 458–508, and in D. Hockney et al. (eds.). Contemporary research in
philosophical logic and linguistic semantics. Dodrecht: Fortis, 221–271.&br&&/li&&li&Brown, Penelope and Stephen C. Levinson. 1987. &i&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i&.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irst published 1978 as part of Ester N. Goody (ed.): Questions and Politeness.]&/li&&li&Brown, Penelope and Stephen C. Levinson. 1987.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Special%3ABookSources/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SBN 978-0-521-31355-1&/a&&/li&&/ol&
谢 喵,我觉得在国外学习和生活带给我影响比较大的是一种“避险”的说话方式,以至影响了我中文的说话习惯。从事学术研究的知友可能很熟悉这一说法「,不过避险不仅适用于academia,也广泛用…
说一下《寂静岭2》对我个人的影响吧&br&&ul&&li&唯独第二代通了好多遍,并且 promise, theme of Laura 和 love psalm 真是百听不厌;YouTube 上可以找到钢琴版的 promise 和交响乐版的 theme of Laura,大爱!&/li&&li&三哥真是帅到死又怕到死;本来对 P.T. 那张鬼脸很是恐惧,但一想到我心里也住着一个三哥,他绝对能砍暴那个女鬼,于是就不怕了&/li&&li&非常喜欢玛丽亚这个角色,&Anyway ?! What do you mean anyway!& 仍然记忆犹新&br&&/li&&li&最终 Boss,无论是玛丽还是玛丽亚,奄奄一息,需要玩家补刀这个设定,真是虐死人;每次玩我都要犹豫好久&/li&&li&Angela 责问 James,“你能抚平我所有的伤痛吗?”而 James 无言以对,Angela 失望地说,“哼,我就知道。”然后走向火海。玩到这里时,我不理解为什么 James 不去拯救 Angela,而看着她去送死;后来,我反思自己,如果换成是我,我能说出“跟我来吧,Angela,我来拯救你!”这种只有在电视剧里才会出现的帅气话么?我想我做不到&/li&&li&觉得自己和《寂静岭2》很有缘分,因为我大学寝室也是 312&/li&&li&在我的葬礼上,一定要请人弹奏一夜的 Promise 做为镇魂曲&/li&&/ul&&br&以上
说一下《寂静岭2》对我个人的影响吧 唯独第二代通了好多遍,并且 promise, theme of Laura 和 love psalm 真是百听不厌;YouTube 上可以找到钢琴版的 promise 和交响乐版的 theme of Laura,大爱!三哥真是帅到死又怕到死;本来对 P.T. 那张鬼脸很是恐惧,…
&p&&b&被认证小黄标盖住的一句话简介&/b&:武大心理学学士,宾大教育学硕士/留美的心理咨询师,提供远程咨询服务/了解详情和预约可私信或公众号(ID: yuhuixinli2017)&/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7e72a9df4739dedff86872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5& data-rawheight=&9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65&&&/figure&&p&题主你好,看了你的情况,发现你的问题主要是:在某些社交场合,你会有优异的表现;但当遇到陌生的情境或者不熟的朋友时,会特别拘谨。这样不平衡的状态让你感到痛苦,你将原因归结为把社交当作一种证明自己的能力的方式。当在陌生的场景中这种能力达不到自己预期时,你会为这样的无能为力感到深深的苦恼。现在的你,希望能够拥有一种正常的社交心态,接受真正的自己,不为自己不平衡的社交表现感到痛苦,对吗?&/p&&p&&br&&/p&&p&其实你的分析很有道理。心理学中有&b&掌握目标和表现目标&/b&之分。拥有掌握目标的人,在乎的是自己的能力是不是能够提高,他们更专注于自己所学习的内容,因此也不会为自己在陌生领域的表现而难过。他们能够一直坚持,在挫折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而拥有表现目标的个体,会将自己的能力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上。他们在乎的是别人是否认可自己的能力,自己是否能超过别人。如果自己在陌生的领域表现得不够如意,他们会陷入惊恐,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自己变得没有价值。&/p&&p&&br&&/p&&p&在以综合能力为目标,强调对个体关心,尊重的学习氛围里,个体基本上会发展出掌握目标(比如英国的一些教育模式)。但是在中国这样高压力的学习环境下,个体讲究的是如何超过别人,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候一骑绝尘,把别人甩在身后。在这种情景下,个体更多地表现出表现目标。而刚刚经过高考的你,这样的思维模式也很明显。前边的表述也一直是”别人不行,但我可以”的心态。当出现”我不能”的场合,自我评价就会降低,灰心丧气。&/p&&p&&br&&/p&&p&给你一些小建议吧:(1)&b&把表现和自己的能力分割开来&/b&。叙事治疗中,很重要的一个技巧就是&b&外化&/b&。&b&外化就是把人和问题分割开来,留给人一段空间来审视问题和自己的关系,从而创造新的可能性。&/b&举例来说,当你描述问题的时候,可以换一个表达,不再说“在某些社交场合,我感到没有自信,很痛苦”,而是说“在某些社交场合中,我对自己拘谨的表现不大满意,比较苦恼”;或者给社交场合的恐惧取个名字,如“社交小恶魔”,并把它&b&拟人化&/b&,用“小恶魔这个家伙”来描述问题。这样一来,&b&你会慢慢地学会把问题和人分割开来,当你出现问题时,也不会感到整个人都被否定掉,产生恐慌情绪&/b&。&/p&&p&&br&&/p&&p&(2)&b&调整自我概念,尊重自己的感受&/b&。人的价值判断一般有两部分,一个是外在的社会规范,一个是内心最本真的想法。在很多时候,我们常常只有遵循了社会规范(考好成绩,听老师的话),才能得到认可和尊重(得到老师的喜爱,同学的羡慕)。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常常会为了得到关注和奖励,努力达到他人的期望(成为社交大神,在各个场合如鱼得水),以别人的期望建构自我概念(我是社交大神),忽略并压抑自己最真实的体验(我也是人,也会怯场,也会没有自信)。因此,当你感受到和自我概念不一致的经验(在陌生的场合怯场)时,就产生了很强的焦虑感。在这样的情景下,你需要更多地接纳和尊重自己的感受,以自己的体验为主”我在一些社交场合很有天分,但是也会在陌生的场合也会有些怯场“,而不是以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我是社交大神,在任何场合都如鱼得水“。&b&在你慢慢从自我概念中剔除掉别人不真实的赞美和期待,尊重并喜爱真实的自己,那焦虑感也会不断降低,因为你在任何场合都是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跌落神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