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站慈盘电视空间不足怎么办为什么

位居2018福布斯慈善榜第59位,看南大校友郑钢从贫困生到亿元慈善家的逆风翻盘位居2018福布斯慈善榜第59位,看南大校友郑钢从贫困生到亿元慈善家的逆风翻盘南京大学百家号2018年福布斯慈善榜刚刚出炉,南京大学校友郑钢居中国第59位。慈善榜截图郑钢校友于200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现担任江苏省慈善总会副会长,江苏南播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他是80后励志创业人物、2018中国十大慈善家之一,在他29岁身家近3000万时,向母校南京大学捐了1000万,如今他已向社会捐款近亿元。郑钢校友郑钢校友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相反饱受考验,实现今天的成就可以说是历尽艰辛,从贫困生到慈善家,他用行动传递正能量,诠释了80后的精神特质。贫困生的人生抉择2004年,郑钢被保送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这是南大公认的最强院系,班上同学全都是成绩优异的保送生。在这群强者中,郑钢也是佼佼者。无奈于现实,他放弃了最初的科研理想。成长在窘迫的单亲家庭,仅靠母亲每月千余元的打工收入养活,甚至高中时他曾以捡塑料瓶卖钱维生。大学时,免学费、靠着奖助学金,他顺利完成了学业。当时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坦途,一是保研进国内一流大学;二是拿全额奖学金出国,进世界知名院校深造。但郑钢明白,比保研、出国更迫切的是就业赚钱,扛起家庭责任。眼看着同学继续科研道路,他却义无反顾地当起了上班族。2008年,郑钢开始了第一份工作。人生低谷的反弹郑钢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知名房地产公司,从数据研究到咨询顾问,再转岗做一线销售。3年时间,他做到了华东地区销售冠军。但他这时又在思考一个问题,“既然我放弃做科研这个选项,我就不能活得比做科研的差。”3年时间足够让他了解透彻房地产这个行业,也让他预想到了一眼望到头的人生。在他想来,房地产行业年入500万几乎已经顶头,而他显然并不满足这样的人生。经过权衡,他毅然从房地产公司辞了职,失去了稳定的工作。正好,此时有了创业的机会。朋友有意和他创业开公司,于是合开了金融公司。但是,两个新人老板,涉世未深不了解行业,注定了这场创业以失败告终。一年半时间,公司即破产,连带着前几年的积蓄都一并赔了进去。人生低谷就这样来了!这段时间,郑钢回了老家待业。堂堂的南大高材生沦落到破产无业,碍于母亲的催促压力,郑钢在老家常州某证券公司谋职,拿着一千块的工资。“证券公司的工作经历对我帮助很大”。从这时开始,他真正钻研金融投资,在这个“满是聪明人的圈子里”,他只能靠着刻苦学习的劲头去融入。和人聊股票、聊投资,钻研到夜里凌晨才睡觉,学习和奋斗已经成了他的习惯。这是他的第二次创业——自学金融投资。三年后,他厚积薄发,在金融投资上赚到了第一桶金。2014年,郑钢身家已高达千万,第一笔善款190万也在此时捐出。“死肥宅”的花钱之道虽身家不菲,但提及财富,郑钢自嘲“我就是个死肥宅,小时候的人生幻想就是赚了钱打游戏”。而现在,他纠结的是“如何乱花钱”。在他眼里,他只是暂时保管这笔财富,哪里有需要,钱就搬到哪里去。身家1000万时捐出190万,身家不足3000万时捐出了1000万,如今他的社会捐款总额已近亿元。“不买房不买车不买奢侈品”,对他而言,花钱比挣钱更有难度。他觉得,外在的奢侈品消费,都是浮云,真正重要的是人的内在修炼。郑钢校友参加捐助贫困生活动很难想象,郑钢如今在南京仍然是租房住,也没有投资买房。在全民几乎都在买房投资的时代,他却是投资界的一股清流。一个人的幸福感不是靠财富来支撑,而是理想的生活状态。成功后的郑钢不忘反哺母校和社会,设立郑钢基金、郑钢学者奖励计划、郑钢奖助学金、新媒体发展基金、郑钢证券训练营、南播玩等,捐赠成立江苏省慈善总会郑钢基金、江苏省青基会郑钢公益基金等,再加上对社会上的一些其他资助,郑钢的慈善事业涉及教育、文化、助困、扶贫等各个领域所以,他现在的重心几乎全部在慈善事业,专注研究花钱,把钱花在最需要最有用的地方。近些年,郑钢逐渐与南大及其他高校携手,以多样化的各类奖学金和子项目助推青年力量,汇聚传递青春正能量。 商界赢家,愿望却是“桃李满天下”从人生低谷到绝境反弹,郑钢坦言,创业失败率很高,尤其是大学生创业。但是对他而言,虽然创业艰辛、有失败,但是精神状态很满足。在他创业阶段,人生还有多个选择,大不了回去再当个上班族。相比刚毕业时的迷茫,这时的郑钢更有底气,创业失败还有退路。这些底气让他无后顾之忧。也正如郑钢所说,创业难免失败,而谈及自己的成功经验,他说“我心态好”,在每一次跌倒中都能有所成长。采访中,聊到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大学生跨专业、甚至是大学生创业卖煎饼。郑钢坦言,这并不是坏事,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只要觉得对得起家庭、人生、社会,自力更生当然是好事。对于创业后来者,郑钢寄语,“创业应该有创业的姿态,要珍惜投资人的钱,回应投资人的信任”。郑钢现在所做的事,其中就有大学生创业培训。郑钢证券研究邀请赛刚刚结业的首届郑钢证券训练营,从800多名大学生报名,到最终200人顺利结业拿到证书,郑钢付出的不只是金钱,还有心血。现在的郑钢,挣钱已经不是第一要务,为学校、为社会培养人才才是重任。谈及人生梦想,郑钢说,“当个老师,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而他也的确在践行着这一方向。从穷小子到捐款亿元的慈善家,郑钢用奋斗的青春诠释了励志人生、社会担当,他用自身的经历告诉大家“人生从来不设限”,只要你愿意为之奋斗不怕摔倒,未来一定可期!来源:南播玩、侯印国老湿公众号美编:赖燕红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南京大学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在南大!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混元圣记 在线阅读
时间: 00:37&&来源:道藏 &&作者:信达 &&点击:次
经名:混元圣纪。九卷。宋谢才澜撰。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谱录类。参校本:《重刊道藏辑要》本。
混元圣纪序
怀英尝为举子,知推尊孔氏矣。已而脱儒冠去为道士,以推尊孔氏者尊老子。於是为书若干卷,自开辟以来,凡老子名迩变化及其遗事微言散见於百家者,摭拾诠次无遗,为《圣纪》。呜呼,何其专且博也,则诚有功於道家者。儒者嗜仕,即不得专志於书,往往不暇暗岖及世次年月也。或有暇及此,又不敢不务差择,则拘於六经而不得骋。故吾夫子之道与天地相为无穷,夫人推尊之,故未有如怀英此书者。向使怀英幸卒旧业,不去为道士,则此书将为孔氏作,其有功何如哉。虽然,昔太史公尝作,《孔子世家》,盖有志於此矣。说者反曰:夫子之道与天地相为无穷,岂必与战国若汉封君较久长者,则《世家》似不宜作。而孔氏之子孙辑所逮闻,作《家语》、《孔丛子》二三书,儒者亦弗甚称道,至坟羊干杂钥浯笫ト耍只蛞云溆锷窆植蝗≌摺H辉蚴够秤⒉蝗ノ朗浚樽鹂资希蛞嘁浴读范习偈希夭荒艹移洳┤绱恕S嘁允翘鞠㈧痘秤洳恍叶坏米酝徐犊鬃右玻蚱湟嘈叶米酝徐独献右病7蛞蛞晕蛟啤;秤⑿招皇希剡兰稳耍嗤嵘病I芪跛哪臧嗽氯粘赂盗夹颉
臣守撷言:太清显迹,悉资信史之洽闻。浩劫遗编,必俟熙朝而大备。时哉难得,道不虚行。臣守撷诚惶诚恐稽首顿首,切以九霄之上素号帝乡,六合之外具存圣典,三坟不存则羲农之迩熄,六籍既出而周孔之业兴。粤在汉唐之盛时,咸尚黄老之至教,圣贤闲作,元化诞敷,世道交兴,斯文弗坠。惟混元之上圣,宝妙道之大原,生天生地而莫睹其端倪,神鬼神帝而孰穷其吵域。先延康赤明之劫,既历代为师。泊有商苍姬之时,复分身应化。有教无类,则西胡成道。至道不测,则束鲁见龙。惟其知之者希,无怪言之弗究。旧传第测管而窥豹,后学益多岐而亡羊,蔑闻藏室之全书,兹实教门之阙典。臣材非入室,学愧颛门,诅能驰骋乎翰墨之场,不过涉猎乎艺文之囿,研精而发半鹤,染翰而手屡龟。搜罗三教书,编叔而为《圣纪》。稽考百家说,
2-混元圣纪卷之一
混元圣纪卷之一
宋观复大师高士谢守濒编
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万教之.宗元,出乎太无之先,起乎无极之源,经历天地不可称载,终乎无终穷乎无穷者也。其随方设教,历劫为师,隐显有无,罔得而测。然垂世立教,应现之边昭昭然若日月,其可无记述乎。夫何纪传,率多疏#1略,如司马迁《史记》、班固《古今人表》、刘向之载列仙,嵇康、皇甫镒之叔高士,与夫葛稚川之《神仙传》暨《集仙》、《总仙》等传,例皆蔑裂,百不具一。尹文操编《圣记》八百二十章,贾善翔传《犹龙》,析为百篇,虽记述颇详,而枝蔓旁引,首尾失次,其问取舍,未免乖违,二三其说,览者滋惑。每一披卷,为之感慨,诚教门之阙典也。今不揆愚陋,编考三教经典传记,究其源流,仍序历代崇奉之事,编为《圣纪》,冠以年谱。若夫五太之初,九皇之始,真文未兆,载籍叵详,今始纂书史所载老君应世之岁月,述其年谱於左。
皇甫谧《三五历》云: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十二头,木德王,岁起摄提,兄弟十二人立,各一万八千岁。徐整《三五历纪》云:元熙肇始,有神人号天皇,时老君降世,号通玄天师,一号玄中大法师。唐翰林学士承旨乐朋毫撰《青羊官记》云:太上玄元老君,应运降迹,与天皇为师。上清下浊之初开,相离未远。六合八弦之乍坼,相去未遥。正方圆上下之形,定洪荒朴略之状,川新融而水仍晦,土始结而石未坚,配四海於四神,付五行於五帝。
老君下降为师,号有古大先生。唐纪云:是时乾象犹低,坤形仍薄,立极定位,敷化建功,我太上老君屑迹下降,与地皇为师,分配柔,制定寒暑,地增博厚,天益高明,圣力无穷,神功靡测,万木甲坼,万草勾萌,羽族毛群区分於兑离之位,介虫鳞类支分於坎震之官。
人皇《春秋纬》作九头纪
老君下降为师,号盘古先生。《三五历纪》云: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天地开辟,盘古在其中,后乃有三皇。此三才之始也。唐纪云:已瑜青海之年,又离青海之岁。二圣既理,四表生光。我太上老君博施济众,与人皇为师,三百六十之川初分血脉,一万五千之策乍配偶奇,三壬三乙之神离胎於水木,六丙六辛之将出孕於火风,一百五十六代,四万五千余年,始称通玄天师,再号金阙帝君,三名盘古先生。
五龙纪五姓,玉皇通一历勾龙纪。
连通纪六姓,或作连遥纪。《春秋纬》及《河图》、《五皇历》皆作连通纪。
合雄纪三姓《春秋纬》作含雄纪。《初置天地经》作合雄纪。
五姓纪《河图》云:通纪五姓,是谓五姓纪,《春秋纬》有摄提纪,而《五姓纪》又序次《羌一纪》。
叔命纪四姓,《置天地经》作厚纪。《玉皇历》作玄命纪。
修飞纪九姓,《河图》作居方氏。
因提纪《河图》作提挺纪。
禅通纪七十二姓,《河图》作通姓纪。
流讫纪《史记索隐三皇纪云:流讫纪当黄帝时,制九纪之问。
按《河图代姓纪》:太古者,生民之始也。男女垢精,以女生为姓。始三头谓之合雄纪生,号三世。合雄氏没,子孙相传,记其寿命,是谓叔命纪。通纪四姓,生子二世,男女众多,群居连通,是谓连通纪。生子一世,通纪五姓,是谓五姓纪。天下群居,以类相亲,男女众多,分为九头,各有居方,故号居方氏。生子三十二世,强弱相凌,欲生吞害,中有神人,提挺而治,故号提挺氏。生子三十五世,通纪七十二姓,故号通姓氏。通姓氏之后,有有巢氏,天下九头咸归而尊事之。有巢氏生燧人氏,燧人氏生伏牺。《河图》及《三五历》云:自人皇已后,有五龙氏、燧人氏、大庭氏、柏黄氏、中央氏、卷须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浑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元怀氏,而不知其姓氏世次。三坟载天皇、伏牺氏,《策辞》云:皇曰:命子襄居我飞龙之位,生我图文,代我咨告於四方上下,无或差戒。
后昊英氏进历於君曰:历起甲寅。皇曰:甲日寅辰,木王於卯,二月乃集众於传教台告民,示始甲寅。后女娲氏、元怀氏辅君之右,上相共工,下相皇亘。飞龙朱襄氏、潜龙昊英氏居君左右,栗陆氏居北,赫胥氏居南,昆连氏居西,葛天氏居束,阴康氏居下,九州之牧各统其人,群居於外。皇日:栗陆子居我飞龙之位,主养草木,开道泉源,毋或失时。日:大庭子主我屋室,视民之未居者,喻之借力,同创其居,无或寒玲。曰:阴康子主我水土,俾民居处无或漂流,勤於道陆。日:混沌子居我降龙之位,惟主於民。日:昆连子主我刀斧,无俾野兽牺虎之类伤残生民。皇曰:四方之君咸顺我辞则世无忧,惟爱於民则位不危。又曰.、子无怀安,惟安於民。民安子安,民危子危,其子念哉。以三坟之书考之,则伏牺氏为后天皇氏,女娲、元怀其后也,朱襄、.昊英其子也,共工、皇亘其相也,栗陆、赫胥、昆连、葛天、大庭、阴康、混沌,皆其神也。居内则其六卿分职以治其国,在外则为四方君长以牧其民,所谓九头者是也。然皆一时人,初无世代之异,而历代典籍所载,多列为先后,何也。意者伏牺氏没,其后嗣及其九`头之臣皆享遐龄,且迭为君主耶。不然,则其臣之子孙咸祚有国,因祖命氏耳。《韩诗外传》以为自古封泰山、禅梁甫者万有余家,仲尼观之,不能尽识。管子亦曰:古封泰山七十二家,夷吾所识十有二焉。其首有无怀氏,则知其伏牺之前帝王世代先后不可得而识者,盖亦多矣。《春秋华称自开辟至於获鳞凡三百二十七万六千岁,分为十纪。一日九头纪,二曰五龙纪,三日摄提纪,四日合雄纪,五日连通纪,六日叔命纪,七曰修飞纪,八日因提纪,九曰禅通纪,十日流讫纪。盖流讫纪当黄帝时,制九纪之问。今自周敬王之三十九年,《春秋》鲁哀公之十二年庚申西狩获麟,逆数至黄帝元年丁亥,才三千九百三十岁。.自黄帝推而上之,至於开辟,当有三百二十七万二千余岁,其问帝王年代莫
得而考,虽间见於诸子、图纬之书,然疑相传,无所折衷,今姑存而不论。
太昊,姓风,木德。初造历,元年起甲寅。女娲继之,子孙相承四万五千六百年。
《河图代姓纪》云:伏牺氏,燧人子也,因风而生,故风姓。龙马负图,始画八卦,命飞龙氏造六书,命潜龙氏作甲历。伏牺制牛冶金成器,教民炮食,易九头为九牧,因龙出而纪官,因凤来而作乐,天下之民号日天皇太昊。伏牺时,老君降世,居荒野,号郁华子。唐纪云.□.庖牺氏之王天下也,我太上以道弘济,降迹为师,教之以画八卦,指之以分三才,助之以造书契之文,制.之以代结绳之政。
炎帝,姓姜,火德,起丙辰,始教民陶冶,故号炎帝。
按《礼记谧号记》,先祝融,后神农。余注则先神农,后祝融。切谓祝融为炎帝之祖,以火德王,铃不后於神农,今当以《礼记》为正。其高阳氏之子黎为火正,故亦号祝融,至今为南方司火之神。《月令》日: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则祝融为火德之祖明矣。时老君降济阴,号广寿字。
连山氏,祝融之后,始教民耕种百谷,故号神农。子孙相承五百三十年。
《河图代姓纪》号为人皇。时老君降于济阴,号大成子,唐纪云:连山氏之王天下也,我太上救时屈己,下为帝师,付之於五运,分之於四时,助之以正万机,明之以辨百谷,变饮血茹毛之化,移块拌土鼓之音,毁穴焚巢,上栋下宇,范金合土,翻黍擘豚,制未耜以济兆民,作陶冶以利万物,天雨粟以呈瑞,地芒稼而彰稔。
有熊氏,姓公孙,土德,起丁亥。子孙相承共一千五百二十年。《河图代姓纪》号为地皇。时老君降世,居于崆峒山,号广成子。唐纪云:有熊氏之王天下也,我太上隐身於崆峒之中,放心於杳冥之外。帝乃亲降笔辖,礼展师资,既枢衣以趋隅,遂屈膝而问道,当是时也,检冈凌虐,蚩尤作乱,化鱼鳖为兵士以助王师,变云霞为神只潜扶军阵,能弥兵於涿鹿,偃戈於阪泉。束游青丘之乡,北到洪堤之境,受丹经於玉室,登苍冥於鼎湖。屈轶既生,莫荚复出,若非大道,孰可致斯。按《玉纬经》有三种,三皇有前中后之异,.故称九皇。《洞神大有经》云:三皇治各三千六百年。又《小有经》云:三皇治各万八百岁。详此二说,《大有经》止论一代三皇,每一皇治三千六百年。《小有经》乃统论三代三皇,每一皇治万八百岁也。若通论三代九皇,则共经三万二千四百年矣。或言万八千者,盖百字误为千耳。今据《老子内传》所明,正与《大有》、《小有》相符。又前三皇、中三皇各经九千九百亿万岁者,乃计一劫之大数,非止言三皇之身也。所言后主皇者,传记所载亦多不同,如《洞神经》与项峻止以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而三坟书以伏牺为天皇,神农为人皇,黄帝为地皇。而皇甫谧注《春秋运斗枢》,郑玄、高诱注《吕览》,以庖牺、女娲、神农为三皇。《礼记镒号记》以伏牺、祝融、神农为三皇。孔安国、韦昭、陶隐居以伏牺、神农、黄帝为三皇。《尚书大传》应邵、谯周以燧人、庖牺、神农为三皇。聊氏以有巢、燧人、伊析为三皇。《帝系谱、《中经》、《出塞记》、《濑乡记》以伏牺、神农、祝融为三皇。所见不同,难遽加雌黄也。而梁武帝以伏牺、神农、燧人为三皇,以黄帝、少昊、帝誉、帝挚、帝尧为五帝,谓舜非三五,亦非五帝,与三王为四代,其说尤所不通。历世纷纷,莫有定论也。
金天氏,黄帝之后,金德,起辛未。子孙相承共四百年。
老君复降于崆峒,号随应六一号太极先生。唐纪云:金天氏之王天下也,我太上乘九龙之笔,降以为师,号太极先生,说庄敬之典,教之顺时迎气,昭配神明,羽族呈休,命之乌官,理分九鸟,以统百师,景合璧以表灵,凤衔图而示肌。悉由至道,彰此帝模。
高阳氏,姓姬,水德,在位七十八年,元年辛卯
老君降于衡山,号赤精子。唐纪云:高阳氏之王天下也,我太上教之解纷塞兑,治国安民,涤荡九黎,陆明八凯。有龙野紫髯之凶丑,有蛇身赤发之渠魁,力技不周,首触山碎,天低西北,致日月之西行,地亚束南,使江海而束注。追呼六甲,役御百灵,训之以微言之经,教之以大顺之道。乘苍此之迅驾,或适幽陵。御素璃以遐游,或臻蟠木。
高辛氏,黄帝之后,木德,在位七十年,元年己酉。
老君降世,居于江滨,号录图子。唐纪云:高辛氏之王天下也,我太上敷道布化,济代为师,谈黄庭之妙言,隐日遁月,称录图之嘉号,返邑移城,制九州之命,作六英之乐,封勾芒以佐苍帝,敕萍收以翼白方,封岱岳而印金泥,照寰区而开玉镜,饮太活之井,游不夜之乡。
陶唐氏,姓伊祈,火德,在位七十年,元年戊戌。
老君降世,居姑射山,号务成子。唐纪云:陶唐氏之王天下也,我太上暂垂至理,下降为师,讲玄德之经道以匡於玄化,应丹陵之瑞名冀列於丹丘,披庇裘以食砺撰,端拱於土阶,挂鹤氅而饮流霞,凝思於瑶圃。
有虞氏,姓姚,土德,摄位三十年,在位五十年,元年戊申。
老君降世,居河阳,号尹寿子。唐纪云:有虞氏之王天下也,我太上谈无为之理,讲离合之经,三苗克恢,四罪咸服,百揆时序,五典馑微,怀明神之珠,赐照华之玉。按《孔子家语》季康子问日:旧闻五帝之名而不知其实,请问何谓五帝。孔子日:昔丘也闻诸老聘日:天有五行水火木金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古之王者易代而改号,取法五行。五行更王,终始相生,亦象其义。故其为明王者,.死配五行。是以太嗥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嗥配金,颛帝配水也。康子日:太嗥之始以木,如何。孔子日:五行用事,先起於木。木,东方也,万物之.初出焉。是故王者则之,而首以木德王天下,其次则以所生之行转相承也。康子日:吾闻勾芒为木正,祝融为火正,专收为金正,玄冥为水正,后土为土正,此五行之主而不得称日帝者,何也。孔子日:凡五正者,五行之官名。五行佐成上帝□而称五帝,太嗥之属配焉,故亦云帝,从其号也。少嗥氏之子日重,为勾芒。曰该,为专收。曰修及熙,为玄冥。颛顼氏之子日黎,为祝融。共工氏之子日勾龙,为后土。此五者,各以其所能业为官职,生为上公,死为贵神,则称五祀,不得同帝也。康子日:陶唐、有虞、夏后、商、周独不得配五帝,意者德不及上古耶,将有限乎。孔子日:古之平治水土及播植百谷者众矣,维勾龙氏兼食於社,而弃为稷神,历代奉之无敢易者,明不可与等也。故自太嗥以降,逮为颛顼,应五行而王数非从五而配五帝,是其德不可以多也。宋朝刘道源《通镒外纪》於舜纪叔曰:《六经》皆不称三皇五帝三王,《易下系辞》日:庖牺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继世更王而无三五之数。或以庖牺至舜为五帝,孔子未尝道者,不可附会臆说也。《管子》称明一者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j谋得兵胜者霸。孔颖达谓《管子》书或是后人所录,非本书也。或谓《庄子》《列子》皆寓言诞妄,秦汉学者宗其文辞论议,故竞称三皇五帝,而不知古无其人。其论辫虽若可取,然考之实故,亦未为通论。又其所载帝王世数岁月,考之历代纪传及长历,皆抵捂不合,推之甲子又参差,抑传写者之误与,其固欲求异於人与,抑第究其大体而不暇计其细与,特未可知也。且如宰我问孔子以上世之传,孔子犹日略闻其说而已,况去古逾远而才不逮圣人者乎。至於季康子五帝之问,则对以昔闻之老聘云,未尝敢谓古无其人也。此亦见圣人信而好古之意。唯司马迁《帝纪表》日: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缙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崆峒,北过涿鹿,东渐于
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彰矣,愿第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问矣,其轶乃时时见於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与浅见寡闻者道也。夫太史公博极群书,历访古透,其为良史宜矣。
姒姓,金德,元年戊戌,建寅正月。子孙相承共四百三十二年。
老君降世,居商山,号真行子。唐纪云:夏后氏之王天下也,我太上克匡王道,爰作帝师,谈德行之经,行为国之法。
子姓,水德,元年庚戌,建丑正月,在位一十三年。子孙相承共六百一十三年。
老君降世,居于潜山,号锡则子。唐纪云:成汤之王夭下也,我太上权离左极,下为王师,说长生之经,体自然之道。
以上事逃,互见于《帝系谱》、《帝王世纪》、《洞神大有经》、《玉历经》、《出塞记》、《地理志》、谯周《古史考》、《神仙传》、《郡国图经》云。老君虽分身下降,随世立教,事竟则隐,故在世未有诞生之透。
外丙元年癸亥,在位二年。
仲壬元年乙丑,在位四年。
太甲元年己巳;在位三十三年,号太宗,亦号祖甲。
沃丁元年壬寅,在位二十九年。
太庚元年辛未,在位三+五年。
小甲元年丙午,在位一十七年。
雍己元年癸亥,在位一十二年。
太戊元年乙亥,号中宗,在位七十五年。
仲丁元年庚寅,在位一十一年。
外壬元年辛丑,在位五年。
河直甲元年丙午,在位九年。
祖己元年乙卯,在位二十一年。
祖辛元年乙亥,在位一十六年。
沃甲元年辛卯,在位二十二年。
祖丁元年癸丑,在位二+二年。
南庚元年乙亥,在位二+九年。
阳甲元年甲辰,在位一十八年。
十七年庚申,老君自太清境分神化熙,托孕於玄妙玉女。
盘庚元年壬戌,在位二十九年。
小辛元年辛卯,在位二十一年。
小乙元年壬子,在位二+年。
武丁元年壬申,在位五十九年,号高宗。九年庚辰二月建寅十五日,商之二月望,今之上元节也。《通鉴外纪》云:自夏之前,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汤革、夏命,乃以建丑为正月也。老君降生。自阳甲十七年托孕,至此八十一年。刘向《列仙传》云老子生於商时。嵇康、皇甫谧云生商末。唐朝以生日为真元节。乐朋龟记云:商高宗御极.之世,周文王演易之初,神光流入於琼胎,瑞彩结成於金骨,不拆不副,诞弥於八十余龄,降世降生,过期者二万余昼。四十三年甲寅,老君降,乘白鹿,登庭桧之杪而飞升。今有升天鹿迸在亳州太清官。
祖庚元年辛未,在位一十七年。
祖甲元年戊子,在位一十七年。
直辛元年乙巳,在位六年。
庚丁元年辛亥,在位二十一年。
武乙元年壬申,在位四年。侮慢上天,暴雷击死。
太丁元年丙子,在位四年。
帝乙元年庚辰,在位二十七年。
辛纣元年丁未,在位二十七年,终癸酉。
二十一年丁卯,老君降于岐山之阳,号燮邑子。周文王为西伯,召为守藏史。世本云:老子在商为柱下史。郑玄注《论语》云:老彭,商之贤大夫也。孔颖达疏:言老是老聘。
姬姓,木德,建子为正月,起癸酉,灭商,即位九十六年。子孙继立者八百六十五年。
迁老君为柱下史。《史记》及刘钦《七略》皆云为周守藏史。葛洪及《内传》云:文王时为守藏史,武王时为柱下史。唯刘向《列仙传》云:生於商时,为周柱下史,转为守藏史。既生於商,其为两史,故当在文王之世。然或先或后,特未定尔。按扬雄《方言》云:尝闻伐辑轩之史,秦籍之书&皆藏於周、秦之室。又《庄子》云:孔子将西藏书於周室,子路谋日:由闻周征藏史有老聘者,藏室云者,皆考证於老子,故日征藏。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之。盖仲尼将藏书,以老子尝为史官,请知藏室,前言往行,故先访之也。按《周礼》王、太史、内史、外史、御史,几五史,诸侯亦有国史,故《礼记》君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左史书之。左史视礼,内史、太史为诸史之长,掌四方之志。三皇五帝之书藏之於室,故谓之守藏史。周幽王时有伯阳父,唐固注云:周柱下史老子也。烈王有太史借,修亦老子也。太史为周下大夫,谓五史之任总之太史,记言记事,尝在君前柱下,即史官所立之处,因为曹局之名。而韦昭云:伯阳为大夫者,谓职为太史官,即下大夫也。史记称张苍好书历,秦时为御史大夫,主柱下方书。据《周礼》,御史掌赞书及赞教,几其方书及内史所掌,此秦官不与周同也。世本云在商为守藏史,在周为柱下史,盖文王以侯服事商,未得称一周耳,则先为守藏,后居柱下无疑矣。刘向之言,谓先聘为太史,以其静退,却为他史,当老子时,复更免归。烈王之时,又为太史,一居周世,时历数王。故亦遍参诸史,是以守藏、柱,下先后不同。班固云:老聘者,周之老史,游於柱下,以究高年。据固之言,则为累代史官,故称老史。隋内史薛道衡撰《祠庭颂》,其序云:爰自伏牺至於周氏,绵纪历代,见质变名。在文王、武王之时,居藏史、柱史之职,市朝累易,容貌不改。
元年戊寅,在位四十七年。
老君仍为柱下史,号经成子。授道周公,乃游西极大秦、竺乾等国,号古先生。按《老子内传》云:
伏牺时号郁华子,神农时号传豫子,祝融时号广寿子,轩辕时号广成子,颛帝时号赤精子,帝誉时号录图子,
唐尧时号务成子,虞舜时号尹寿子,夏禹时号宁真子,
作真行子商汤时号锡则子,又文王、武王,几为十二帝师。梁黄门侍郎萧子云撰《清虚馆》碑亦云:太虚辽廓,迸绝言象,应感攸通,缘物致称。伯阳降娠,垂发皓素。尧曰务成,舜曰尹寿,赤精当生於颛帝,录图出自於神农。得一含元,王资始。又日:遨神九天之上,道百精魏阙之下,巍巍荡荡,莫得而名云。旧记并以老君在神农时为大成子,帝誉时为录图子,此碑独谓录图出自神农,而《内传》又谓神农时为传豫子,谅未能无少误,要当以经传为正。抱朴子葛洪作《神仙传》,疑历代为帝师,谓皆见碎书,不出仙传正经。又谓不应背澄清而入臭浊,弃天官而受人爵。且日:有天地则有道衍,道卫之士世世有之,何叉常是一老子耶。皆由晚学之徒好奇尚异,欲推尊老子,故有此说耳。唐昊天观主尹文操尝着论驶之日:抱朴撰传,意在显迷。老君起自修成,将以训诱后人,令其勉力,故云若谓老子是得道之人,则人又勉力竞慕,若谓是神灵,则非可学也。斯其臆见耳,殊不知开辟之始,因学而得道者叉有自然圣降而为师,随机传受焉。《定志经》云:昔天尊造大慈之初,行应自然,暗与理合,自然玄悟,本无文字,撰集成经,以教将来尔。由是观之,则老君自然学道,而世世为师,亦何疑焉。既为大慈之父,亦何辞拾尊就卑,和光臭浊乎。老子谓关尹子日:上世以来,所更如沙尘,动则有载却,自惟甚苦勤。《太玄经》亦云:老子积学轮转,位登上圣,应接无方,不可称迷。近世出化,生乎殷末。虞宣《出塞记》云:老子凝神太玄之卿,分灵散景,世世下教。鹤山崔元《濑乡记》云:老子应见,代代有之。葛仙公云:开辟以前,下为国师,世世不休。文始、鬼谷、张辅汉并云:老君生乎太无之先,经历天地,不可称载。此岂谓碎书与晚学浅见道欤。稚川特未之思耳。
元年乙丑,在位二十六年。
老君复归于周,号郭叔子,复为柱下史。
元年辛卯,在位五十年。老君去官归亳。
二十三年癸丑五月壬午,老君西过函谷关,度关令尹喜。或谓老君出关虽在周癸丑岁五月壬午,恐非昭王时。有言幽王时者,今检幽王庚申年立,十一年为犬戎所灭,其时无癸丑岁也。或谓宣王四十年癸丑五月十八日壬午者,推其岁月四十三年丙辰,老君在渭川,告宣王以周将衰。幽王二年三川震,老子日:周将亡。幽王即宣王之子。若宣王四十年出关,则四十三年不得尚在渭川,幽王时亦不得见三川震也。平王四十三年,岁亦在癸丑,而五月又无壬午,姚长谦《年帝记》谓景王十年丙寅为孔子师,敬王三十二年癸丑度关。夫孔子生於灵王之庚戌,至景王丙寅年方十七,未应往师老子也。况穆王西游,已闻尹真人遇老子,得道飞升。由是钦慕遗风,遂修楼观,置道士,以奉祠事。则知老子度关,次不在穆王之后也。惟《内传》之文与仙公之言符合,自余纷纭之论,终於理义乖违,固不可摭以为实。
二十四年甲寅,老子传道尹喜,授以《道德》五千言,即於喜宅南小山上升天。是时有五色光贯紫微,井水皆溢。自商高宗九年至此,凡二百七十四岁也。
二十五年乙卯,老君复分身降生於蜀国李太官家。前汉刘向《列仙传》云:老子生於商时,为周柱下史,转为守藏史,时称为隐君子。仲尼见之,知其圣人,乃师之。乘青牛车去入大秦,关令尹待而迎之。嵇康、皇甫谧皆云老子生於商末,葛孝先乃谓周时托神李母者,正谓降生於李太官家之时也。或为商祚将尽,周。祚已兴,所以商末时生,亦何言周时托化此胎,未铃然也。
二十七年丁巳,老君会尹喜於青羊肆,将去化胡。故唐纪云:青羊肆者,太上天皇大帝第二降生之所也。自商道否闭,周德陵夷,历藏史以同尘,弃柱史以隐述,束离魏阙,西度函关。又云:重为千日之期,再结一时之会,将离蜀土,欲化胡风,远适流沙,长移犷俗及身毒、属西胡雾布纤毛为之宾之国,教烦陀、阿柱之王。又魏明帝制《老君赞》云:深悯后世,托下於陈,为周柱史,经九百年无极之际。言归昆仑,化被胡域,次受属宾,后及天竺,於是遂迁。又《魏略西戎传》、《北史西域传》并云:于阗国西五百里有毗摩寺,云是老子化胡之所也。出见《唐通典》。二十八年戊午,老君同尹喜真人降于天水启灵山,今秦州有西升台、圣容殿俱存。
元年辛巳,在位五十五年,寿一百有五岁。
老君化胡已,即升天。
四年甲申,老君复降於中国,束游扶朵,会大帝,校集群仙。遂游西海,至苏邻国,号为大光明使,寻即复升天。穆王闻尹喜真人得道上升,乃为修楼观,立道士七人以奉祠事。见《穆王内传》及《楼观先生传》。
元年丙子,在位一十二年。
元年戊子,在位二十五年。
元年癸丑,在位一十五年。
元年戊辰,在位一十六年。
老君与玄古三师降于蜀绵竹之三学山,授李真多以飞升之道,今号真多治。
元年甲申,在位三十六年。
二十一年甲辰,老君降于楼观,授道士宋伦以中景之道、通真之经并灵飞六甲素奏丹符。
起庚申,时厉一流于免,太子幼,相和协共理国事十四年。厉王崩,乃立太子,是为宣王。
元年甲戌,在位四十七年。
四十三年丙辰,老君降于渭川,告宣王以岁星北迁,言周将衰。后二年而幽王立。今渭侧有伯阳川,是其处。见《地理志》。时有探薪行歌者,人莫能识,以问老君。老君日:此活国人,修习无上正真之道也。唐《历代应见图》。
元年庚申,在位一十一年。
第二年辛酉地动,泾、渭、洛皆震,老君言周将亡矣,不及十年,数之纪也。后果为犬戎所灭。出《史记》。
元年辛未,在位五十一年,东迁洛邑。
三十三年癸卯十二月,老君复出关,开化诸国。遂至西海流、麟等洲,考校群仙。事讫复还中国。出《西升经》。
元年壬戌,在位三十三年。
元年乙酉,在位一十五年。
九年癸巳四月建卯初七日夜,释迦佛生。释氏《瑞应经》云:四月八日夜半生。此用周正也。又《过去见在经》云:二月八日生。此用夏正也。老君时年六百一十四岁。释迦生於周庄王九年,乃《春秋》鲁庄公之七年,当夏四月,常星不见,夜明是也。至魏武定八年,凡一千二百三十七年云。出《魏书释老志》及《隋书经籍志》。《头陀寺碑》云:周、鲁二庄,亲昭夜景之鉴。见梁昭明太子《文选》齐王巾作。梁邵陵王上表云:常星不见,周镒娠征,满月圆姿,汉感宵梦。见唐僧《法苑珠林》。
元年庚子,在位五年。
元年乙巳,在位二十五年。
元年庚午,在位三十三年。
元年癸卯,在位六年。
元年己酉,在位六年。
四年壬子,佛入涅盘。释氏《金光明经》云:寿命短促,方八十岁是也。
元年乙卯,在位二十一年。
王问老君以在世神仙,老君对以中岳有古先生,即予是也。出望祠宫张僧鉴、《浔阳记》。
元年丙子,在位一十四年。
元年庚寅,在位二十七年。二十一年庚戌十月二十一日,孔子生。
景王元年丁巳,在位二十五年。
悼王立五月。
敬王元年壬午,在位四十三年。
十七年戊戌,孔子谓南官敬叔日:吾闻老聘博古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明年遂与敬叔俱至周,见老子。按《庄子》云:孔子行年五十,乃南之沛,见老子。计是此年也。其问礼及藏书等事,虽见《礼记》、《孔子家语》及《史记》而皆不系年月,故莫知其先后也。然《家语》所载子夏问於孔子日:商闻易之生人及.万物,各有奇偶,气分不同,惟达德者能原其本也。天一地二人三,三三为九,九九八十一,一主日,月数十,故人十月而生。八九七十二,偶以从奇。奇主辰,辰为月,月主马,故马十二月而生。其余各从其类也。鸟鱼生阴而属阳,故皆卯生。鱼进於水,乌游於云。故立冬燕雀入海化为蛤介,鳞夏食而冬势,此吞者八窍而卯生,龃x者九窍而胎生,四足者无羽翼,戴角者无上齿,昼生类父,夜生类母,敢问其然乎。孔子日:然吾昔闻之老耻,亦如所言。由此观之,则孔子谓老耻博古该今,故无所不就学焉,何止问礼及五行五帝而已乎。
四十一年建壬戌,孔子卒。见《孔子家语》及《左氏传》。老子时年八百二十四岁。
元年乙丑,在位八年。
元年癸酉,在位二十八年。
元年辛丑,在位一十五年。
元年丙辰,在位二十四年。
元年庚辰,在位二十六年。
十八年丁酉,秦献公立。
元年丙午,在位七年。
二年丁未,老君还秦。秦献公授馆政礼,问於历数,老君遂出散关。出《史记》。
元年癸丑,在位四十八年。
八年庚申,秦孝公立。老君束还,游赤城、蒙山,重过扶朵,较集群仙。已而隐于景山、太室、少室。出王子年《拾遗记》。
元年癸丑,在位六年。
迁都西周,元年丁未,五十九年乙巳,尽献其邑於秦,西周遂亡。
九年乙卯,秦昭王立。老君与尹喜诸仙西游女几、鹞头、天柱,复出散关,遂升昆仑,还紫微上官。昭王闻之,乃於老君所经游处为置城邑,以表圣迹,故立老君停驿、尹喜城。馑按《老君本记》并诸史传记并云:老子以商武丁庚辰生於亳,寻乘白鹿而升天。后一百八年帝辛丁卯,降于岐周。今以长历推之,武丁元年壬申九年即庚辰也。传记云:老君以周文王时为守藏史,武王时迁柱下史。推武王以癸酉□受□□商自武丁庚辰至此癸酉,几一百七十四年也。传记云:老子以周昭王癸丑五月壬午将去周,七月十二日到函谷关,度尹喜。推昭王元年辛卯,二十三年癸酉,自癸酉至癸丑,几一百有一年,通前几二百七十四年,乃西度也。传记云:老子甲寅年四月,於楼观升入太微。次年乙卯,分身生於蜀。后二年丁巳,与尹喜会於青羊之肆,遂同往西域。至穆王元年,复还中夏,束过扶桑大帝之所,较集群仙。自昭王二十三年癸丑,至穆王元年辛巳,几二十八年,则老君化胡讫,复还中夏之时也。《史记》云:周幽王二年辛酉,三川震,老子言周铃亡。自穆王辛巳至此辛酉,几二百二十年,通前几五百二十二年也。平王二十三年癸卯,老君复出关,游西海,较集诸仙。《魏书释老志》云:释迦生时当周庄王九年,《春秋》鲁庄公七年四月辛卯,常星不见是也。按庄王元年乙酉,即九年癸巳也。自幽王辛酉至此癸巳,九十二年,通前几六百一十四年,而后佛生,至匡王四年壬子入灭。周灵王二十一年庚戌冬十月二十一日庚子,孔子生。自庄王癸巳至此庚戌,几一百三十七年,通前几七百五十一年也。景王十五年辛未,南官敬叔生,时孔子年三十五岁。敬王十一年壬辰,鲁定公即位,始命敬叔为大夫,辞以先人.遗命使事孔子。至定公七年戊戌,孔子年五十,乃南之沛,见老子。即老君应化诸方讫,复还中夏之时也。自灵王庚戌至此戊戌,几四十九年,通前几七百九十九年也。传记云:秦昭王闻老子过,为散关修城邑。据昭王立五十一年乃灭周,推周赧王元年丁未、九年乙卯,乃秦昭王即位之岁,是时老君将升於昆仑还紫微之时也。自敬王戊戌至此乙卯,几一百九十七年,通前计九百九十六年也。老君应感无方,变化莫测,或升或降,莫能究悉。今考传记并长历,推计自商武丁庚辰至周赧王乙卯,几出入隐显绵历九百九十六年,在商一百七十四年,在周八百二十二年,正与史传及诸经典相符。魏明帝赞云:为周柱史,经九百年。唐大学博士吴杨昊亦云:老君变通,灵应难测,既生商日,又仕周时,计其始终,乃立千载。此皆举其成数也。《史记》称或百六十岁,或云二百岁者,是据孔子时人斟酌老子之岁数云尔,不能知其实,是以每事言盖言或也。又《列仙传》云:去入大秦。又云:与尹喜俱游流沙,莫知所终。皇甫谧云:西之流沙,作《浮屠经》以化戎俗。《文始内传》云:老子出关,周游八十一国,后至属宾化胡。刘向赞日:德合元熙,寿同两仪。据诸传记说虽不同,莫不赞其长寿,盖儒者以长生升天之说为怪诞,故但云莫知所终,说其未尝死也。唐尹文操论云:老君乃积劫得道之大圣人也,故能寄惠人间,和光幽显,千变万化,今古常存。惟庄子假设秦失参号之说,将以逆荡几浅执生者耳。而梁武帝遂以老君为尸解之仙,谬矣。遍寻老子始终,竟无解蜕之进,而庄周独云尔者,亦犹云将、鸿蒙之类,并傲史之寓言。若以为实,则孔子见盗坏亦可为实事耶。按王子年《拾遗记》云:老子至周之末,居于景室之山,尝云我常在人问,不去须央。或为凡,或为圣,但流俗之人不知之。人行善恶,各有罪福,如影之随形,响之应声,若能思真念善,自可与我相遇。以此详之,尤明其不死审矣。又按《龙踏经》云:老子於大罗天明霞观中告九天丈人日:吾今应相,境界通身,上显诸天,下应万象,历劫演化,开度兆人,有道上贤,降为师授,或生下界,与物混冥,托质通凡,浮况莫辫,与道通化,应接有缘,潜行救度,不恃有恩。既其神通自在,世世随机降应,何生死之能累乎。儿曹以管窥天,果不足怪。或云老子受学於容城,或问道於常枞,此盖至人好贤乐善,以多问寡,亦将造端於师资以垂世立教耳,岂真有所授受耶。旧传记其子孙显仕继世不绝者,此又至人不欲索隐行怪以惊世骇俗,故示幻进以和光同尘耳。今虑后世贵纵之夫,认幻为真而托道为奸者,将授以藉口,故皆删之。至十六变之说,事述隐晦,亦无迷焉。
元年乙卯,在位三十六年,庚辰初并天下为皇帝。
二十八年壬午,封禅泰山,乃建老君祠於楼观之南,躬行飨祀。老君降于祠,授帝以《鬼林经》策使鬼神之符。出《楼观传》。
元年壬戌。
老君先降于陕河之滨,号河上公,亦曰河上丈人,帝亲访之,老君授以《道德经》也。今陕州府北有河上庙并文帝望仙台存焉。出《史记》及抱朴子《神仙传》。或作景帝,误矣。
河平元年癸巳。
河平二年甲午,老君降于琅琊郡曲阳渊,授干吉《太平经》。出《后汉书》。
佛法初入中国。
元和元年甲申。
元和二年乙酉,老君再降,授干吉真人一百八十戒。
永初元年丁未。
永初三年己酉,老君降于泰山,召江夏史刘图较定天下簿籍,因示罪福报应之事。见唐《记圣赋》及《应现图》。
永建元年丙寅,后六年改元阳嘉,又四年丙子改永和,又六年壬午改汉安,又二年甲申改建康。
汉安元年壬午,老君降于蜀之鹤呜山,授天师张道陵《正一盟威秘录》。五月再降,赐《秦清中经》九百三十卷、符文七十卷。建康元年甲申,老君再降于阂州云台山,授天师三洞众经及超度九祖斋直之法。见《天师传》及《蜀图经》
建和元年丁亥,后三年庚寅改和平,又一年辛卯改元嘉,又二年癸巳改永兴,又二年乙未改永寿,又三年戊戌改延熹,又九年丁未改永康。
水寿元年乙未,老君降于成都,授天师北斗削死注生之法。今成都府玉局化即其地。又降于鹿堂山,授以制六天斩邪文。见《天师传》及《蜀图经》。延熹八年,帝遣使诣陈祀老君,命边韶撰碑文,九年,帝亲祀老君於濯龙官,用郊天乐。并见《后汉记》。
建宁元年戊申,后四年壬子改嘉平,又六年戊午改光和,又六年甲子改中平。
光和二年己未,老君降于天白山,授仙人葛玄《上清》、《灵宝》、《大洞》等经及三录七品斋法、《劝戒法轮》、《转神入定》等经。见《天台山记》及《太极仙舫传》。
魏陈图王#3
咸熙元年甲申#4,老君降于陇右临洮郡,谓王始日:天下不久当太平。见《晋书》。
隆安元年丁酉,后五年壬寅改元兴,又三年乙巳改义熙。
元兴元年壬寅,姚秦洪始五年也。老君下降,按行山岳,至华山,敕仙人成公兴,令移居嵩山,仍赐以仙药。见《后魏书》。
后魏明皇帝
永兴元年即位,十五年改元神瑞,又二年改元泰常。
瑞二年乙卯,晋安帝义熙+一年也。老君降于嵩山,授道士寇谦之《云中音诵新科之戒》。泰常二年丁巳,老君再降,赐寇谦之符录七十卷。见《后魏道释志》。
太平元年,老君降于嵩山,命寇谦之授帝以太平真君之号,遂改元太平真君。出《魏书》。
太业元年乙丑。
太业十三年丁丑,老君降于终南.山,语山人李淳风以唐公受命之符。出《金锁流珠记》。
武德元年戊寅。
武德二年己卯,老君降于羊角山,语吉善行,令奏闻云:我帝祖也,今唐得圣治,社稷延长。出《唐记》。瓦年壬午,老君再降于庙所,告以破贼之期。出《唐记》。
永徽元年庚戌,后七年丙辰改元显庆,又五年辛酉改元龙朔,又三年甲子改元麟德,又二年丙寅改元乾封,又二年戊辰改元总章,又二年庚午改元咸亨,又四年甲戌改元上元,又二年丙子改元仪凤,又三年己卯改元调露,又一年庚辰改元永隆,又一年辛巳改元开耀,又一年壬午改元永淳。
龙朔二年壬戌,帝幸洛阳官,建清庙於北邓治,以祠老君,设醮庆赞。老君降于殿上,二真人夹侍,光耀阶坛,众咸瞻仰。官闱令权大力等列状奏闻,照依所见图写为瑞像。见《洛阳录事》杨护师奏状。
乾封元年丙寅,帝封岱岳,驾至亳,朝谒老君,御制册文,上尊号日玄元皇帝,圣母为先天太后。出《唐书》。
仪凤三年戊寅,帝敕建斋於阳清庙。时老君降于坛上,祥光照映,乘白马,履坛石,皆有迹,众所瞻仰,登时奏闻。贺表云:金相玉毫,彩夺夜明之景。白驹丹鬣,迹留天驷之诞。见朝散大夫孙瑞奏状。
嗣圣元年甲申,二月改元文明,九月又改光宅。摄位二十二年,乙巳改元神龙,元一十八年。
文明元年甲申。,老君降于号州皇天原,命z元宗,令传言武后,不可草命。出《唐书》。景龙四年庚戌,为平内难疑央,老君为白衣老父,卖卦於春明门外。象日:宜取天下,吉。利在三日内。后於其处立庙。出《洛中记异》。
开元元年癸丑。
后二十九年壬午改元天宝,又三年甲申改年为载。开元十七年,老君降于蜀州新兴寺,隐景於佛殿柱中,宛如刻画,削洗愈现。本路文武官及道、僧、俗、尼同状奏闻,有云:现於殿柱,杳疑作史之年。服彼佛祠,缅若化胡之日。见於益州长史张敬中奏状表。开元二十九年,老君降于丹凤门外,语田同秀日:我昔日入流沙,藏一金灵符在尹喜旧宅,可奏帝取之。帝遣使求得之於函谷关故墟。出《唐书》。
天宝二年癸未正月,上老君尊号日大圣祖玄元皇帝。十二月,帝幸华清官,老君降现于朝元阁上,遂改朝元阁为降圣阁。见《唐史》。
天宝七载戊子,上老君尊号日圣祖大道玄元皇帝。
九载庚寅,老君降于太白山,语山人王玄翼以宝仙洞有妙宝真符。上命刑部尚书王唾等往求,果得之。出《唐书》。十三载甲午二月癸酉,帝朝献太清官,加上老君尊号日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天元皇大帝。出《唐书》。
十五载丙申,.帝幸蜀,老君降于汉中郡黑水之侧。帝命刻石像於所见之处。又乘白鹿降于利州昌岭上,以示收山之兆。诏於所现之处立自然观。并出《唐书》。
天宝十五年丙申改元至德,又三年戊戌改乾元,又二年庚子改上元。
至德二年丁酉,老君降于通化郡云龙岩,自地接天,仪相炳然。诏图其本。明皇御赞日:昼现珠相,空浮瑞色,道释人天,作礼瞻奉。申命藻绘,示诸郡国。见唐《太上皇瑞赞序》。
宝历元年乙巳。
宝历二年丙午,老君降于太清官前御路,指示长安县郑剪陷井之处。见柳公权书韦处厚所撰碑。
咸通元年庚辰。
咸通十年己丑,庞勋领三千余人欲劫夺太清官,时士庶数百余家在官避难,咸见老君乘空而行,须臾黑雾昏噎,贼迷路,自相蹂践,庞勋亦溺水死。见汴州节度李尉奏状。
宋真宗皇帝
祥符元年戊申。
大中祥符七年甲寅,驾幸亳州,谒太清官,亲奉册宝,上尊号日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出《宋朝事实》。
政和元年辛卯。
政和二年壬辰,老君乘白马驾祥云,降于茅山玉晨观,授梁光映加句《天童经》。其余降现事迸,纪传不系时代者不迷。与夫放光、见瑞、示梦、传言、灵验等事,非化身下降者,亦复载于谱也。
混元圣纪卷之一竟
#1『疏』字原作『练J,据《重刊道藏辑要》尾集六《太上混元圣纪》(下简称《辑要》本)改。
#2『人』字原作『入J,据《辑要》本改。
#3『王』字原作『主J,据《辑要》本改。
#4『甲申』原作『申甲J,据《辑要》本改。
3-混元圣纪卷之二
混元圣纪卷之二
宋观复大师高士谢守
太上老君乃大道之宗祖,三才之本根也。太极之先,寥廓何有,道源肇启,黑母混成,顺洞瞑滓,兆朕胚晖,中有真精,自然而生,是为神明,强名虚&皇。潜司玄化,道运御世,一黑分三,为玄元始。三黑混合,氤氲渐着,为万象之端。莫知其先,强目曰元,莫知其初,强目日始,故日元始天尊。三黑相生,九黑混合,化生诸天,成就世界。莫知其大,强目曰太,莫知其高,强目曰上,首出无极,仰之曰老,宰而无我,主之日君,故曰元上三天玄元始三黑太上老君焉。初自一黑而分三黑,是为三天。三黑合生九黑,是为九天。
自大罗天生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三清境也。自三天下生郁单天、禅善天、须延天、兜衍天、不骄乐天、洞元天、梵辅天、清明天、无想天,此九大梵天也。九天又各下生三天,合三十六天。其外诸小梵天,悉系属於此大梵天也。九黑乃融黑、炎黑、演黑、昊黑、景黑、道黑、混黑、洞黑、浩黑也。
次四种民天,
太极平育天、龙变梵度天、玉隆腾胜天、太虚常融天,为种民天,亦日种人,谓开劫之初降为人种也,释氏呼为四禅天。此天上取太清境三千三百万亿熙,下生八梵天五千五百五十五万熙,几一熙三千里。此天出三界之上,超阴阳之数,故无年寿之限,水火风灾所不能坏也。
次分三界,
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也。
次八梵天,
始青天、青元天、始丹天、太丹天、始素天、太素天、始玄天、太玄天也。
次人问世.。
北方清静世界,束北长安世界,东方纳善世界,束南用贤世界,南方弃贤世界,西南仁静世界,西方净行世界,西北延贤世界。
下置九地,结为山岳,融为海渍。
第一垒润色泽地,第二垒刚泽色地,第三垒脂色泽地,第四垒润泽地,第五垒金粟泽地,第六垒金刚铁泽地,第七垒水制地,第八垒大风泽地,第九垒洞泉无色纲维地。每垒一重土,一重水,一重风,自上而下也。
阳精为日,阴精为月,分日月五行之精为星辰。二黑交会,则动植万汇更相产化。
按《开化置品经》日:吾於无形无名蒙顽淇津之中,开道玄黄,分灵散黑,从大罗下生三境,次生九天,立九帝为三宝之玄律,二十七天为境界之修品,三十六部为三境之玄根,下为三十六天之域宅。次三十二天,三十二帝,潜运开化,下分三界,傍贯漩玑二十八宿,五星缠度以明五方,清黑上腾,重浊下凝。下生九地,中生九人。天地人物,无不备焉。故阳和正熙化生上圣高真,柔和冲静之黑化生元君圣后、仙妃玉女,刚烈英勇之黑化生天丁力士、神一兵将史,阴阳五行之熙化生男女,杂谬之黑化生飞禽走兽。咸承一无,万种不同,随其化生也。
大劫之末,九地之上至无色界,三灾大作,万象消化。种民天之上,灾所不及。元黑复合,再为混沌。历劫重开,复命天人降为人种,为君为臣,洪道建法,随时布化,o已经无量浩浩之劫,悉皆如是。
按《上清经》云:天圆十二纲,地方十二纪,天纲运关三百六十度为阳孛,地纪推机三千六百度为阴蚀,天纲三百三十日运关一周,地纪三千三百日推机一度。九千九百度为天地熙交,名大阳九、大百六,亦名大劫大运也。以数乘之,大几三百三十年一度阳孛,此为小阳九之灾。一百八万九千年即天纲运关,三万三千周地纪推机,三千三百度大运之交也。夫天动地静,阳躁阴迟,故有孛、蚀之异耳。此时天气穷於太阴,地气极於太阳,阳极则孛,阴极则否,阳极则其精化为水,阴极则其精化为火。先焚为大火,次漂以大水,上至九天之下,下至九地之内,金玉消化,毫末无遗,然后元气复合,谓之混沌。混沌再分,则三天上.圣,四天种民,下世教化,亦如此劫之初,三皇五帝相承而治矣。如此变革,总名为元熙离合。老君历此离合之数,经无量劫,故《西升经》云:动则有载劫,自惟甚苦勤。此之谓也。《风俗通》曰:十千日万,十万日亿,十亿日兆,十兆日经,十经日垓,十垓日载。载者谓地不能载也。又按《九天生神章》日:大运将期,数终甲申,三官鼓笔,料别种人,考算功过,善恶当分。自赤明以来,至上皇元年,依元阳玉匮受度者,应二十四.万人。开皇以后,数至甲申,诸天选叔,仙曹空废,官僚不充。依《元阳玉历》,当依三代,更料有心,积善建功,为三界所举,五帝所保,名在上天者,取十万人以充其任。又当别举一十二万人,以充储官。三官相应,皆逆注种名。谓合生四天为后劫种人也。又九幽之府,被束华青官九龙符命,使拔九幽男女死魂,宿名有善,功德满足,应受开度者,取三十二万人,以充甲申驱除之后,开大有之民。劫历皆然,悉察命於老君也。
天地之状,象类鸡卵,元黑绕之,如日之晕。如是天地有五亿五万五千五百五十五亿重,各於其中立天文地理,运阴阳五行,列神o,产万汇,秉生成之柄,镇造化之原。故在天为众圣之尊,在世为万教之主,谓之老子者,道之形也。应既不一,号亦无量。或三十六号,或七十二名,或号九天上皇,或号洞真帝一君,或号高上玉帝,或号长生大帝,或号太平正真太乙妙黑皇君,或号九玄帝君,或号太千法王,或号九灵老子,或号太上左玄真人,或号上清金阙三洞妙经大法师,或号高上大法王,或号玄一真定光,或号金阙后圣君,或号九老仙都君,或号九黑丈人,或号太上丈人,或号千二百官君,或号太平上景君,或号无为父,或号万物母。其降生之时,十方天神空霏戴智、无上尊、帝王师、大丈夫、大仙尊、天人父、无为上人、大慈仁者、真元教主。天人称赞,亦有十号,曰无为之君、无上玄老、太上老君、高上老子、天皇大帝、玄中大法师、有古大先生、金阙帝君、太上高皇、虚无大真人。复有至真无极大道、自然元始太上天尊、道君、无上天真、天老、天师、黄老、玄宗、世师、神人、真人、仙人.、至人、大人、道人、圣人之号也。以上自天真以下号各二字。
老君洞真极圣,本无常形,消则为黑,息则为人。或於太虚之中凝为真容,体大无边,相好备足,上无所攀,下无所蹑。或在云华之上,身如金色,万真侍卫,百灵宗奉。或坐莲花之内,建七曜玲珑之冠,披九色离罗之被,项负圆光,照曜天地。或处宝堂金殿,珠玉帷帐,万帝朝礼,神兵卫轩。或金容玉姿,黄裳绣被。或素服玄冠,乘朱鬃白马。或下治十天,封掌兆民,居太微、勾陈、紫房中,为天皇大帝。或春化为上景君,长九千丈,建七精宝华之冠,衣玄黄二黑之服,青锦飞裙,手执虎符,坐七色之云。或夏化为老前,戴九龙之冠,衣黄纹之衣,服黄羽之裙,手执金板,立紫云之上。或秋化为童子,衣五色之衣,或乘狮子,或坐青云。或冬化为苍玄青三色之光,光明混沌更相缠绕,此则返金阙之黑,更受炼飞玄通晨之精也。或化身为玄天大帝,经云八十二变为真武。故佑圣真君启请有云:仰启玄天大圣者,北方壬癸至灵神,金阙真尊应化身,无上将军号真武也。
其神通自在,随感则现,能白能黑,能方能圆,能屈能伸,能修能短,能老能少,能一能万,纵横反覆,厥体靡常。或为千二百老子,应现诸天。或为百八十道君,接引凡世,分灵散景,倏忽周褊,而真一之身湛然常寂,常在太清太极宫也。老君尝以上和元年岁在庚寅九月三日甲子,化生於郁单北玄玉国天呈灵镜山李谷之问,上玄灵母九玄之房。初,母之始孕,梦玄云日月缠其形,六气之电动其神,遂有妊。既诞之辰,有三日并出,乃以谷为氏族,用曜景为名。一名弘,字子光,一名玄水,字山渊。
上和乃天上之纪年也,如赤明、朱灵、清汉、天汉、开皇、上皇之类也。而世俗之士~知甲子造於大挠,年号始於汉武,便以上和等号皆谓之妄,殊不知上天自亿劫以前,纪年不废,世人无从而知耳。自鬼谷子、北郭子、张天师、葛仙公等方引诸天之号以配人间时代也,不然则诸仙博古该今,穷幽究微,岂不知秦汉之前未有年号耶。至如开辟之初,建立法度,及世代因革,悉由上天数定,时遣天真降教以传人世耳,非世人能先天而肇造也,学者详之。
於是敛魂研魄,守胎宝神,录精镇血,固液凝筋,吞光饮霞,咀嚼飞根,内德圆充,外累远判,形分百万,变化无穷。紫微上真天帝玉清君遣八景琼舆来迎,以登上清宫,授蕊刚丹玉凤玺,金真玉光,给神虎之符及飞行之羽,朱锦龙裙,青帔虎带,戴圆容神冠,受书为金阙后圣帝君。
老君於龙汉元年分身於中央大福堂国,出真文赤书以化其民,民皆长生。又於南极赤明之国出火炼真文,故号洞阳之庭,有流火之池,人炼其形,皆成金色。上置南昌之宫,下立朱陵之馆,以主生成。
老君以龙汉、赤明、上皇、延康、开皇五劫皆运始青、丹光、中灵、素华、玄阳之牛肿窭⒘阂岳矗烀煲诮伲煦缰辛壤薰猓丶峡肌3嗝骺迹缓缶涫伎傻枚埔病U嫖恼撸宸秸胖岢晌模私谴姑蛭谱危虺煞勺咧矗唇裰模煺嬷牌跻病R陨喜⒒ゼ度凑婢病
又於东极碧落之天,浮黎之国,书真文於空青之林,成紫字之文。其林风声成音,鸟食其叶,身生文章。人得其羽,即能飞行。其民长生,安乐无为。又於西极卫罗世界西那玉国,出真文於浮罗之岳,以度国人。玉池自生,金精流映,人挹其水,身生金光,与天相毕。又於北方郁单之国,书真文於洞灵之观,以度兆民。其下寒池灵津,自然流澳,人得饮之,无有终极。此五土之内,皆禀老君灵宝之教,以得长生。因命五老上帝,以镇五方。行道垂教,和宁群品也。
《隋书经籍志》云:元始天尊生於太无之先,禀自然之牛逍槟叮浼斓芈倩担偈站。熳鹬宄4娌幻稹C恐撂斓爻蹩蛟谟窬┲希蛟谇钌V埃谝悦氐溃街俣热恕H黄淇俜且欢纫樱视醒涌怠⒊嗝鳌⒘骸⒖剩瞧淠旰拧K抵噘髟恢牛匀欢校撬煳嘤胩熳鸪T诓幻稹L斓夭换翟蛟潭僭巳艨湮淖约D嗣煺婊嗜烁淖煲舳嫖鲋蕴煺嬉韵轮领吨钕桑棺诩叮源蜗嗍凇V钕傻弥际谑廊恕M破浯笾迹且喙殪度拾寰唬尴埃ブ脸ど匀簧窕虬兹盏窍桑氲篮咸濉K握派逃兜赖戮吩疲航僭擞瓶酰俑袢拔跏г⒆湃荷R蚱渚徘希⑸槭丁G榱魇侗危鹱叩埂R蛄髌鸢伟T靼还ィ胺笃穑髑髅粒廖酢R踅嵛模胗奈怼I裾诵危烊ぃ⑹沉瓯圆坏镁玻坏醚樱谖醪姻玻煞赶黾H寤鳎厶炀坠墼谙拢荒钚吮匀幻钗酰缫锍晌模榉绻淖啵猿梢羯V链榷榷颍寥屎蒙琳菪埃撩髌期ぁI狭胁芄伲律柙蓝矗谡媸苤埃邢煞滞场U婊嚷褡帜顺觯鹆抖囱簦首趴涨唷S窦旖鸢妫季拙鳎淌谙芍冢颇海抖然昶牵壅偻蛄椤L系廊险娴榔撸姓娴懒抡娴浪模鹂谒担λ冢ν玻匦钐焯ǎ怕淙宋剩忠慌疲拚嬷浚础N尬奚险妫斩凑妗S纳钗⒚睿斩葱A槠嬉裕欢瓷瘛7钦嬷妫盼尬摹7窃钐骞麓妗7巧裰瘢蘸鑫捋蟆4嗣魅凑嫖闹既ひ病
老君又化身号静老天尊,行教五方,遂於束华山九合玄台说法,以授束极始老国王。其王妃、王子、大臣五千余人,同修其道,俱得地仙。乃建习仙官,习灵、七正二馆,令学仙者居之。二百年中,国内白日升天者三千余人,其王升为妙梵天主。
按《青童内文》云:始老国在束海之外也,一名清和国妙梵天主,后以逸乐过度,谪下人问,为局宾国王,老子化之为佛者是也。
老君在天皇时,号玄中大法师,亦曰通玄天师,出《洞真经》一十二部,以无极大道下教人问。在地皇时号,有古大先生,出《洞玄经》一十二部,化人以无上正真之道。在人皇时,号盘古先生,出《洞神经》一十二部,化人以太平无为之道。
在伏牺时,降于田野,号郁华子,授《天皇内文》,又降河图八卦之文,教人以顺性之道。在祝融时,降于恒山,号广寿子,授《人皇内文》,教人以安神之道,俾陶铸为器,以变生玲。在神农时,降于济阴,号大成子,授《地皇内文》,教人以好生之道,俾播植谷果,以代烹杀,和合方药,救疾养性。略见唐纪。在黄帝时,降于崆峒山,号广成子。帝即位二十九年,忧天下之不治,乃往见广成子而问日:闻子达於至道,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又欲观阴阳以遂其群生,为之奈何。广成子曰:而所问者物之质也,所欲官者物之残也,自汝治天下,蕾买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亦以荒矣。而佞人之剪剪者,又奚足以语至道。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问曰:闻吾子达於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广成子蹙然而起,日:善哉问乎,来,余将语汝。夫至道之精,杳杳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清必静,毋劳汝形,毋摇汝精,少思寡欲,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神将守形,形乃长生。谨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於大明之上矣,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於窈冥之门矣,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谨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修身千二百岁,吾形未尝衰也。黄帝再拜稽首日:吾子之谓天矣。广成子又谓黄帝日:来,余语汝。彼其物无穷,而民皆以为终。彼其物不测,而人皆以为极。得吾道者,上为皇,下为王。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今夫百昌皆生於土而返於土,故余将去汝,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乃授帝《阴符经》。
老君於三皇时说经,世谓之三坟之书,久失其传。兼累世所说经,多藏琼室瑶台,或秘龙官海藏,神真保护,世莫得闻。今所传者,太山一毫芒尔。
久之,又命西王母授帝元始天尊玉像,帝置於高观,以敬奉之,常有彩云覆其上,故号为道观。道观之号,自此始也。
按《太平广记》所引道经云:在昔道黑凝寂,湛体无为,将欲启迪玄功,化生万物,先以束华至真之熙化而生木公,木公生於碧海之上,苍灵之墟,以主阳和之熙,理於束方,号日束王公焉。又以西华至妙之黑化而生金母,以主元毓,神玄奥於眇莽之中,分大道醇精之熙,结熙成形,与束王木公共理二黑,而毓养天地,陶钧万物,体柔顺之本,为极阴之元,位配西方,母养群品,号日西王母焉。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咸所隶焉。木公冠三维之冠,服九色云霞之服,亦号玉皇君,居於云房之问,以紫云为盖,青云为城,仙童侍立,玉女散香,真僚仙官巨亿万计,各有所职,故男子得道者,名籍所隶焉。时往谒九灵金母,一岁再游其官,共较定男女真仙,皆品功行以升降之。天地劫历,阴阳代谢,时运兴废,阳九百六,举善黜恶,靡不由之。总其录籍而上奏元始,中关玉晨以禀命於老君,故老君授道於黄帝,乃命金母示以元始之像焉。
老君又命帝陆王屋山,开石函,发玉岌,得九鼎神丹飞雪炉火之道。帝遂铸鼎荆山,炼丹成,服之有云龙来迎,帝乘龙上升。时群臣、侍女同得升天者七十有二人,其余小臣不及上,争持龙髯,攀堕黄帝弓与鼎,皆抱之号泣,世谓之乌号之弓。臣民无所追慕,遂取其遗物於巴山,造坟以藏之,号。巴陵。又於桥山葬其衣冠,号黄帝陵。鼎所堕处,谓鼎湖焉。
今处州缙云县仙都山,其巅有鼎湖,无路可绿,上生金莲,其叶尝飘堕於双溪,故名金华县。古以帝氏缙云,故以名其邑,信不虚也。
初,老君垂世立教,故示有修证之诀,师资传授之格,乃以上皇元年甲子七月二日出游西河,时见元始天尊乘八景玉舆,驾九色玄龙,三素飞云,导从群仙,浮空而来,同会西河之上。天尊吐洞玄内观玉符,以授老君。老君稽首,承教服符,三部八景神身中并见,金书玉字二十四图,空中□自明,洞彻无穷,罗缕自然。即命主图上仙依而画之,金书紫字,丹简玉章,於此成立。自南极上元九光太真王夫人、束西二华、南北真公、五岳神仙、清虚真人所授真文,并出於老君焉。其图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一、《神仙沐浴束井图》,二、《五岳真形图》,三、《通灵诀精八史图》,四、《六甲通灵图》,五、《九宫紫房图》,六、《元始太清图》,七、《真道混成图》,八、《西升保录图》。中品..一、《神仙通微灵化图》,二、《蹑虚九灵图》,三、《九变天图》,四、《常存图》,五、《守一养身图》,六、《守神含景图》,七、《寂嘿养真守志图》,八、《芝英玉女图》。下品..一、《神仙六阴玉女图》,二、《九九道仙图》,三、《导引图》,四、《洞中洪保图》,五、《变化隐测图》,六、《采芝开山图》,七、《明镜图》,八、《无极太一图》。凡二十四图,皆修身长生之术,并洞玄元始之黑化成也。老君又典领《玉晨神虎符图》、《智慧素经》,凡《上清大洞真经》召灵威魔神符玉章,莫不掌录焉。此经皆结飞玄自然之黑以成,其道高妙,众经之尊,总统万灵,匡御群仙,秘於九天之上,大有之宫,铸金为简以撰灵文,刻玉丹书以明其篇。或藏太微灵都琼宫玉房之内,咸卫以巨兽,抒以毒龙神虎七千,备于玉阙,金晨玉童、素灵玉女各三千人,侍卫灵文。众真宴礼,万圣朝轩。玉晨大道君常谓老君曰:大劫之周,择授上贤,自无其人,累劫不传。后学求仙,不知道原,徒劳思存,损疲形神。夫欲寻本,当归其根,失根求生,万不得全。上皇玉文,子择人而传,其法宝秘,深不可言,当依明科承而奉焉。中皇元年壬戌三月一日,老君於玉天琼房推较本元,撰集灵篇,以为宝经三百卷、符图七千章、玉诀九千篇,以授束海方诸宫青童大君,使传后学玉名合真之人。大君既受宝经,位登上相。金华玉女、紫晨玉童各三千人,俱侍卫焉。秉灵符之节麾,命魔灵婶,逍遥紫虚之馆,徘徊青华之房,灭六天於末运,剪万精於群山,采后学於金简,校青录於方诸,延万帝於曲宇,赞宝诀於妙章,撰独立於齐真,严四极以检运,普统九天九地,五岳名山,亿兆万真,莫不咸隶,生死图籍,细无不关。末学之子欲受经及修行,皆宜先奏金简於青宫,投玉札於上清,典录玉司,常阴察人精赢,其有勤苦,乃得玄授焉。
老君又传太虚真人南岳赤君,使授学道宿有金名玉字高阁刻名当为真人者。又传天真皇人、太真王夫人等。或封於西玄王屋山中,或刻於蓬莱府北室金柱玉璧上。又以五色玉为简,各封五岳石笋中,须壬辰告会,后圣君来下,当出以付四辅,使教上真之才。
按《后圣李君列记》云:后圣李君四辅上相方诸官青童大君,上保太丹官南极元君,上傅白山官太素真君,上宰西城官总真王君。
凡欲求仙,当寻其文,得其本原,道无不成。苟不知道所出与宝诀所生,谓之投暗,而学无有祖宗,真不为降,道亦不行也。
老君日:夫三洞宝经皆三清上道也,吾昔授之於元始天尊,于今七亿万劫,天地成坏,万品生灭,惟吾道独存,.今犹修之於景云之上,常以玉清玄简出付真公,於无量寿天又付方诸青童大君。依九天品格,万劫一出,自开皇以来,传付后学应为真者,九千年听传三人,或四十九年中遇有其人,听顿传人。欲受吾经,当依《四极明科》宝信诣师,受以佩身,闭心修行,慎勿轻传。
考之经科受经之格,年限不同。盖上古淳和,万劫一出。末代浇薄,拯救尤切,四十九年得人即传。皆以斋戒为先,阴功为务,以拔九祖之罪,以度群品之厄,后及己身,立功布德,上遵天宪,以期超升。故有二十七品斋科,三十六品醮法,上即以清虚简寂为用,次即以吐纳服御为阶,末即以洗心悔过为宗,普即以后己先人为要,功行三千,白日登天,斯言有证者也。
又曰:欲修行上法,宜先修高上洞真三元斋直,三元合真,上应九祖。凡欲修行《大洞真经三十九章》、《雌一玉检五老宝经》、玄母八十二上愿、佩神虎金虎符、豁落七元流金火铃销魔隐祝威制万灵,飞步五星,存注七元,思真行道,上求天仙,合服神丹,飞腾灵丸,当修上元之法九日九夜,清斋念神。未至一日五香沐浴宿结斋心,上至九人,下至三人,主客丹祷,每事精勤。欲修中元斋直六日六夜,以赎己身积滞之愆,解过於天真,谢罪於三元。宿愆既散,高上降真,书名玄图,克成上仙。学而无法,徒劳损功,无感於自然。欲修下元之法三日三夜,解拔九祖,令飞魂更生,出离三涂,上升南宫,释结解滞,断灭恶根。七祖既惧,身自成仙。其法高妙,非真勿传。斋直毕,然后行上道,常当沐浴清斋,盛洁法服,并漱荡口腹,令内外清虚,口无余味,腹无余熏,眼无余秽,体无尘染,淡泊静嘿,惟道是身,然后修行法事焉。
夫学上道不奉三百大戒而诵经行铡⑴宸忌瘛⒑系し⒁ι搅郑笊芍伲治纯上R病H裟芙淙赌冢凸忪锻猓耸胳读楸曛乱印7切薜滥眩罱淠讯W幽苋浼笆剑辖6窍梢病=淙斜⑴宕蠓惺拢舾床幌桑蛱煜挛抻胁凰乐酪印N抑狼笃淙四训枚7蛴芯藿洌躺婧6拗坶逃锌诙奚啵温潭日咨硪7虻酪谛泻馅た疲颇谧悖缓笫忌娲蟮乐辰纭8ツ芏撸晕嚼挽斗绯荆抟骒渡薅桃病
老君复授青童大君灵书紫文修行二十四事,其略日:采服飞根吞日气之法,先服开明符,常思见日初出时,叩齿,阴杖栈曛⑷罩形宓壑帧4婕罩形迳飨祭唇右簧恚昭嗜绶ā5本跆迳裨螅嬗辛鞴狻4尾煞趸淘戮ǎ确跎K技鲁醭鍪保党荩赵缕侵⒃轮形宸蛉酥帧4婕轮形迳骶Ю唇右簧恚昭嗜绶ā5本跆迳窆猓坑蟹删4尉腥辏匀昶碛五郏疟臼遥蛭炅糁疲蛭任锸章迹本卸糁刮抻我荨F浞ǔ4嫘闹杏谐嗪谧笠愿采恚涠穑凑漳谕猓党莺杖绶ǎ蛉昃辛粢印4沃破咂牵云咂橇髀洌巫呋嘧牵蚪煌ㄑ常垂眵龋蚬菜朗喙兀蜓匀酥铮酥埽云侵惨病F浞ㄉ匏贰⑾彝案耆眨姹嵌擞邪缀诮ゴ螅怨谏砭胖兀直渥魉牧橹蓿讶埔簧恚杖绶ǎ蚱咂侵屏兑印S秩松碇杏腥显ぬ锬嗤韫渖癯嘧幼衷龋幻巯纭V性ぬ镧渖裾嫒俗肿拥ぃ幻饧帷O略ぬ锩殴渖裼ざ衷簦幻取4巳恢瘢弦环弦拢幸怀嘁拢乱换埔拢匀缬ざ矗兄苹昶牵毕纫鹾羝涿⒋娣蔚诜置鳌S置殴杏写缶铱担趾涎樱轮煲拢谲饺毓冢晔滩唷D何裕4娲缶J厝绶ㄒ皇四辏缶茏蠹と铮矣冢粞袅住⒄僖趿±词倘艘病S中杏粢墙岘U奔晨之道,服灵飞六甲阴阳符,佩神虎金虎销魔豁落流金之章,诵大洞真经,存三部八景二十四神,服琅牙华丹,抱黄水月华,徊水玉精环刚之果,即头生七色之黑,分形变化,千乘万骑,白日升天。皆学道修行要文,乃太微天帝、紫微上真天帝玉清君口传之诀,以紫玉为简,青金为文,龟母执笔,金童拂筵,天妃侍香,玉童结篇,名日《灵书紫篇》,以付上相青童大君,使下授玄宫玉名为真人者。於是青童大君清斋千日,稽伏膝行,捧首北面,依科盟授,以还方诸霄宫。其后传西城王君,使下授骨相之子焉。
按经云:始自大罗天开张万范,摄生十方,先立九圣,各分九等。从几迁仙有八十一等,本为三界迷暗参差,故立三乘以为修品,上中下殊,普令开悟。昔於龙汉初时,以圣道传九天丈人、九天真皇。次於赤明劫时,以其道传虚皇玉帝。次於上皇劫时,以仙道传万始先生、太真玉皇。此上圣传其道也。太易时,以德授太帝君。太始时授天帝君,太初时授太微帝君,太极时授太微天帝,太素时授金阙帝君、上相青童君,此中真传其德也。下代传教者,应化法门十二等事..一者三洞本文,二者神符告信,三者玉诀秘讳,四者灵图图写,五者历代授道,六者戒律防非,七者威仪庠序,八者方法修行,九者衍数隐景,十者记传传示,十一者赞咏歌颂,十二者章表奏请。三洞通达,应感符证,此下代传其教也。
老君在少嗥时,复降于崆峒山,号随应子,说《庄敬经》,教以顺时行令。在颛顼时,降于衡山,号赤精子,说《微言经》,教以忠顺之道。在帝誉。时,降于江滨,号录图子,说《黄庭经》,教以清和之道。又命九天真王、三天真皇、执九光之节、景云之符,下牧德台,授帝誉以九天真灵三天宝符,上以奉天,使二仪无遗,下以营人,使年命无坠。帝乃祭天於北河之坛,藏符锺山之峰,后升天为玄宫真人。老君是时传道与赤松子、被衣子、王倪、啮诀。略见唐纪。
按《魏书释老志》云:道家之原出於老子,先天地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千变万化,有德不德,随感应物,厥逵无常。授轩辕於峨媚,教帝誉於牧德。大禹问长生之诀,尹喜授道德之旨。丹书紫字升玄飞步之经,玉石金光妙有洞灵之说,如此之文,不可胜记。魏证《隋书经籍志》云:自古黄帝、帝誉、夏禹之俦,并遇神人,咸受道录。年代既远,经史无闻焉。又日:方外之教,圣人之远致也。俗士为之,不通其旨,多杂以迂怪,斯所以为弊也。故中庸之教,是所罕言,然亦不可诬也。
在帝尧时,降于姑射山,号务成子,说《玄德经》,教以谦逊之道。在帝舜时,降于河阳,号尹寿子,说《道德经》,教以无为之道。又传道与彭祖。唐纪。
按《太平广记》载《集仙录》云:女道士王妙想居苍梧九疑山,辟谷服气,时念黄庭,朝谒精诚。忽有灵香郁烈,祥云满庭,天乐震空,光烛坛殿,千乘万骑,浮空而来,旌幢鹤盖,导九龙之笔,下降坛前。见一仙官羽衣宝冠,佩剑,曳履,升殿而坐,身有五色光。妙想即往瞻谒。仙官谓妙想曰:吾乃往昔有虞氏之君帝舜也,劳厌万国,养道此山,每欲诱掖后人,使之知道,而世无可教授者。夫道在於内,不在於外,道在尔身,不在他人。玄经日所谓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也。顷者地司奏汝居此山三十余岁,初终如一,守道不邪,存念精诚,遵禀玄戒,若无所成证,此乃道之弃人也。玄经云:常善救物,而无弃物。道之布惠周普,物物皆欲成人,人人皆欲度之,但世人福德卑微,道气肤浅,不能精专勤久,道气未应,而已中怠,是人自弃道,非道弃人也。以精诚一至,期以百生千生,望於所证,不怠不退,深可愍也。吾昔遇太上老君,示以《道德真经》理国理身,度人行教,可以亘天地,塞乾坤,通九天,贯万物,为行化之要,修证之本,非言可喻。但世俗浮诈,嗤谦光为懦怯,轻退身为迂劣,笑绝圣弃智为荒唐,鄙绝仁弃义为径庭,盖末世之迷妄也。玄圣之意将欲还淳复朴,宗道黜邪,斜径既除,至道自显,淳朴已立,浇竞自松,则裁制之义无所施,兼爱之慈无所措,昭灼之圣无所用,机谲之智无所行,天下混然归乎大顺,此玄圣之大旨也。吾以历数既往,归理兹山,常以久视无为之道,分命仙官下教於人。盖上圣高真愍劫历不常,代运流转,阴阳倚伏,生死推迁,俄尔之问又及阳九百六之会,孜孜下教,以救於人,尤切於世人之求道也。世人求道,若存若亡,系念存心,万中无一。天真悯俗,常在人问,隐景化形,随方开悟。此山九降皆有官室,真官主之。其下有宝玉五金灵芝神草,三天所镇之药,太上所藏之经,或在石室洞台、云崖嵌谷,皆有灵司主掌,无毒螫惊攫之物,可,以度世,可以养生,可以修道,可以登真也。汝居山以来,未尝游览四表,俯娣岑峦,固不得而知也。勉之修之,伫俟驾景策空,然后倒景而研其本末也。於是命侍臣以《道德》二经及《驻景灵图》授之而去。自是一年或三五降於黄庭观。后数年,妙想白日升天,所居观改为营道观。兹山以舜修道之所,故日道州。老君尝以《道德》授舜,於此可验。故河上公云:吾者此书,已一千七百岁也。
在夏禹时,降于商山,号真行子,教以勤俭之道,授九畴书。又命宛委山之神玄夷使者,授以玉书《灵宝五符》治水真文,及歪步劾召鬼神之法。初,禹治水随山浚川,老君遣云华夫人往,阴相之。时禹驻巫山之下,大风卒至,崖谷振损,力不可制,忽遇云华夫人,禹拜而求助,夫人即救侍女授禹策召鬼神之书,因命其神狂章、虞余、黄麾、大翳、庚辰、童律、巨灵神等,助其斩石疏波,庾塞导阪。禹尝谒云华於崇嗽之巅,顾盼之际,化而为石,或倏然飞腾,散为轻云,油然而止,聚为夕雨。或为游龙,或为翔鹤,千态万状,不可亲也。禹疑其狡脍怪诞非真仙也,问诸童律曰:天地之本者道也,运道之用者圣也。圣之品次,真人、仙人也。其有禀黑成真,不修而得道者,木公、金母是也,盖二黑之祖宗,阴阳之原本,仙真之主宰,造化之元先。蕾买华夫人者,金母之女也,受书为云华上官夫人,主领教童真之士,理在玉映之台,隐见变化,盖其常也。亦日凝黑成真,与道合体,非寓胎禀化之形,乃西华少阴之黑也。且黑能弥纶天地,经营动植,大包造化,细入毫发,在人为人,在物为物,岂止於龙鹤飞鸿腾凤哉。禹然之,往诣焉。忽见云楼玉台,琼阙森然,灵官侍卫,不可名识。狮子抱关,天马启途,毒龙电兽,八威备轩。夫人宴坐於瑶台之上,禹稽首问道。召禹坐而谓日:夫圣匠肇与剖大混之一朴,判为亿万之体,发大蕴之苞,散为无穷之物,故步三光而立乎晷景,对九域而制乎邦国,刻漏以分昼夜,寒暑以成岁纪,兑离以正方面,山川以分阴阳,一城郭以聚民,器械以卫众,舆服以表贵贱,禾黍以备凶歉,凡此之制,上禀乎星辰而取法乎神真,下以养於有形之物也。是故日月有幽明,生煞有寒暑,雷电有出入之期,风雨有动静之常,类黑浮乎上,而众精散于下,废兴之数,治乱之运,贤愚之质,善恶之性,刚柔之气,寿夭之命,贵贱之位,尊卑之序,吉凶之感,穷达之期,此皆禀之於道,悬之於天,而圣人为纪也。性发乎天而命成乎人,立之者天,行之者道。道存则有,道去则无,非道则物不可存也,非修则道不可致也。太上有言: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将自复。谓归於道而常存也。道之用也,变化万端而不足其一,是故天参玄玄,地参混黄,人参道德。去此之外,非道也哉。长久之要者,天保其玄,地守其物,人养其气,所以全也。则我命在我,非天地煞之,鬼神害之,失道而自逝也。志乎哉,勤乎哉,子之功及於物矣,勤逮於民矣,善格乎天矣,而未闻至道也。吾昔於紫清之关受书,宝於勤之,我师三元道君曰:上真内经,天真所宝,封之金台,佩之太微,则云输上往,神虎抱关,振衣瑶房,遨宴希林,长招仙公,右栖白山而下盼太空,泛乎天津则乘
云骋龙,游此名山则天人诣房,万神奉卫,千精伺迎,动有八景玉输,静则宴处金台,亦谓之太上玉佩金当之妙文也。汝将欲越巨海而无台轮,渡飞砂而无云轩,陆呃涂而无所舆,涉泥波而无所乘,陆则困於远绝,水则惧於漂沦,将欲以导百谷而浚万川也,危乎悠哉。太上愍汝之至,将授汝以灵宝真文,陆策虎豹,水制蛟龙,斩诚千邪,检驭群凶,以成汝之功也。其在乎阳明於天矣。吾所授宝书,亦可以出入水火,啸叱幽冥,收束虎豹,呼召六丁,隐沦八地,颠倒五星,久视存身,与天相倾也。因命侍女陵容华出丹玉之岌,开上清宝文以授禹。仍命狂章、巨灵等神助禹诛为民害人力不能制者,戮防风氏於会稽,铄淮涡之神无支柢於龟山,皆其力也。禹后入阳明洞天,为紫庭真人,藏真文於包山之墟。
按玉筒山太秀法乐洞天,乃太上授禹灵宝真文之所,遗进存焉。今太湖中洞庭山林屋洞天,即禹藏真文之所,一名包山。昊王阖闲十二年正月,登包山之上,命隐者龙威丈人,入包山之洞,究其深远。见金城玉屋,题日天后别官太阴之堂,於玉室几上得素书一卷,几百七十四字而还。阖闲不识其书,使使问仲尼云:赤乌衔书以授於王。仲尼日:吾昔游於西海之上,闻童谣日:吴王出游观震湖,龙威丈人名隐居,北上包山入灵墟,乃造洞庭窃禹书。天帝大文不可舒,此文长传六百初,今强取出丧国庐。丘按谣言,乃龙威丈人洞中得之,赤乌所街,非丘所知也。吴王惧,复归其书也。
在商汤时,降于潜山,号锡则子,说《长生经》,教以恭爱之道。今潜山天祚宫前龙堂之址,即其所也。
老君虽历代应见,而未有诞生之迹,将欲和光同尘以立世教,乃先命玄妙玉女降为天水尹氏之女,名益寿,适仙人李灵飞。玄妙玉女即无上元君也。灵飞本皋陶之后,至商时父子相承,得修生之道。父庆宾,年百岁余,常有少容,周游五岳诸山,一日一云龙下迎,白日升天。灵飞感父升天之事,精修大道,亦百余岁,当老君未诞而升天。至商十有八世,王阳甲践祚之十七年庚申岁,老君自太清仙境分神化黑,乘日精,驾九龙,化为五色流珠下降。时尹氏昼寝,梦天开数丈,众仙捧日出。良久见日渐小,从天而坠为五色珠,大如弹丸。因捧而吞之,觉而有娠。今亳州天静宫有流星坛,即其处。
由是容颜益少,神黑安闲,所居之室六气和平,冬无凝寒,夏无祁暑,祥光照室,众恶不侵,八十一年不觉其久。至商二十二王武丁之九年庚辰岁二月建寅十五日卯时,圣母因攀李枝,忽从左腋降生。
仙传所载,皆云在胎八十一年,唯《内传》云:上帝之师元君感日精入口因娠,经七十二年,剖左腋而生。二说虽或不同,然亦有由虞宣《出塞记》云:老子复命胞中七十二年,举候九年。则亦八十一年也。
是时阳景重辉,祥云荫庭,万鹤翔空,九天称庆。玉女跪捧,九龙荐水以浴圣姿。龙出之池,因成九井。
按汉伏滔《北征记》云:老君庙中有九井,水皆相通,故每汲一井,九井皆动。降生之初,即行九步,步生莲花。因指李树日:此五p姓也。
老君尝於多劫之前,降生於北玄玉国李谷之问,因以姓李。今又降生李氏之家,李木之下,生而知其姓,故指以示人,非今方以李为姓也。谧日聪,
老君耳高於项,厚而且坚,下有垂珠,中有三门,天神之表,与几迥异,故以为镒。或作修者,汉字通用也。故《史记》亦作太史修,如今修州日憎,耳也。或作耽者,音讹也。或谓其吐舌辞然而谓之辞,此又传闻之谬也。
名耳字伯阳。或日伯.阳父者,尊老之称也。一名雅字伯宗,一名志字伯光,一名石字孟公,一名重字子文,一名定字元阳,一名元字伯始,一名显字元生,一名德字伯文。
按《九官经》、《三五经》、《元辰经》云:人各有厄会,若易名字以随元熙之音,可以延年度厄。今世有道者亦多如此。又《列记》云:李君二千五百年辄易名字。老君在世最久,故名字稍多。尝告尹喜日:吾姓字渺渺,从劫至劫,非可悉纪也。
老君降生九日,身有九变,皆天冠天衣自然被体,仍有七十二相,八十一好。七十二相者,头圆如天,面光象日,伏犀蟠起,玉碗穹隆。皓发如鹤,长七尺余。眉如北斗,其色翠绿。虎髭龙髯,素结如丝。耳有垂珠,中有三门,高平於顶,厚而且坚。河目日月,方瞳绿筋。鼻有双柱,准骨隆隆。口方如海,唇赤如丹。黑有紫色,其香如兰。齿如编贝,其坚如银,数有六八,上下均平。舌长且广,形如锦纹,其音如玉,其响如金。顿高而起,颐方若矩。日角月渊,金容玉姿,龙颜肃肃,凤视闲闲。额有光象,三午上达。天庭平坦,金匮充盈。颊有白志,颐有玉丸。项有三约,鹤素昂昂。垂臂过膝,手握十纹,其指纤长,各有策文。爪有
玉甲,身有绿毛,胸有偃骨,背有河魁。脐深余寸,腹软如绵。心有锦纹,腹有玄志,眼有轮文,足蹈二田,指有乾坤,身长丈二,褊体芳香。面方而泽,上下三停。体如金刚,貌若琉璃,行如虎步,动若龙趋。此其相也。左扶青龙,右据白虎,前导朱雀,后从玄武。头荫紫云,足履莲花,项负双景,五明耀日。身有圆象,动照九天,兼全仙相,光色奇妍。总八十一谓之好也。寄胎八十一年,极太阳九九之数,生而皓首,故号为老。古人称师为子,又子者男子之通称,故号老子。
一说老者长年之称,子者幼稚之号,故谓之老,又是初生,故谓之子。又乃白首,故兼二仪而称之日老子也。唐尹文操论日:老子者,即道之身也。进有内外不同,由能应之,身或异也。其内号者,即至一、真一、玄一、皇一、元一、帝一、太一、天一、正一等是也。至一者妙而无质也,真一者淳粹湛然也,玄一者通灵不滞也,皇一者光明无上也,元一者万道之长也,帝一者百神之圣尊也,太一者长生之大主也,天一者司阴之真宰也,正一者明威之法王也。谓兹九义,同出异名,既契玄机,故咸言一矣。其外号者,则郁华、大成、广寿、广成、随应、赤精、录图、务成、尹寿、真行、锡则、燮邑、育成、经成、郭叔等子是也。郁华者道化光盛也,大成者玄德普资也,广寿者怡神卫赡也,广成者摄生功博也,随应者感通无碍也,赤精者矜灵丹着也,录图者符命冥合也,务成者庶绩充遂也,尹寿者公正身康也,真行者精诚淳粹也,锡则者仁惠有方也,燮邑者风教变俗也,育成者牧养克谐也,经成者正训常全也,郭叔者廓清累代也。此并随教得名,既降为国师,故同称子也。
居于束国苦县濑乡曲仁里涡水之阴。
按《史记》云楚苦县濑乡曲仁里人,刘向《列女传》云陈人,皇甫谧《高士传》云楚之相人,家于涡水之阴。或日谯人,濑或作厉。其说不同者,盖其地乃太悍伏牺氏之墟,宛丘之侧,颛帝亦都焉。《禹贡》属颖州之分,商汤复都之,谓之亳商。周武王克商,封舜后伪褥锻鹎穑俏匠鹿P芤锸挤猓亓冻拢B承荒辏鸪拢晔迨壁赡烁戳⒅U压四瓿置鸪拢煜刂V潦瓿捶獬拢料骞吣曜湮穑滤焓舫3晗逋跷厮ィПほ汲隆G孛鸪率粲贝ぁV梁何囱艄映拢炀畔兀缈唷⑾唷②邸⒗鞯龋允粞伞:蠛赫碌凼备奈驴ぃ裎裰菀病?嘞兀旃阍疲航妊簦胧」妊簦甯粗醚伞?嘞囟妊艄食牵垂胖飨绯且病O厥庇泄畔喑牵闯嘞匾病U焦┎⑾辔啵魄庠旮奈嬖兀裎勒嫦亍1苯兴氖镉泄炮鄢牵春褐巯匾病9世献踊虺瞥氯恕⒊恕⑾嗳恕②廴艘病@飨缯撸翠缫病!蹲笫洗吩疲撼赏醴バ欤厥Ψダ饕跃戎6旁ぴ疲豪鳎牍病!兜乩碇尽吩疲菏艋囱簦趺Ц娜绽盗辍E崴芍侗闭骷恰贰③瞥ぁ端贰⒗帷妒菀巡⑼季方宰骼担涞亟兴姿熳伞
圣母既诞育道身,将返天阙,复元君之位,欲示世人以师资传授之道,乃告老君曰:夫人受生於天地中,有清有浊,黑之清者聪明慈仁,气之浊者愚痴凶虐,明者因修以成性,昧者恣欲以伤命。性者身之原也,命者生之根也,是故修学之人炼身於九丹,解结於五神,引黑於本生,灭根於三关,九炼十变,百节开明,胞结断灭,乃知本真而成上仙也。若不修学,则邪魔鬼入身,百病竞生,死不尽命,痛乎难言。夫仙由心学,心诚则仙成,道贵内求,内密则道来,能致静以学真,积虚以通神,则仙日近矣。苟心竞神劳,体烦不专,动静丧精,耳目旷明,徒积稔索道,道愈远也。寄寓天地问,少许时耳,若能摄黑营神,辛苦注真,久将得道,则与天地共寄寓於太无中也。能洞虚体无,则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乃与道合真矣。老子日:今泾迹尘寰,欲常存不死,随世度人,可乎。元君日:吾有秘宝,非圣不传,有能修之,可以长存。老君日:愿闻其致。元君日:至道渊奥,深不可识,匪有匪无,匪声匪色,视之不见,搏之不得,囊括天地,至人无极,近在诸身,莫知能测,能知其则,是谓玄德。老君日:其道亦有卫以致之乎。元君日:道者虚通之至真,术者变化.之玄技,道因术以济人,人因修而会道,则变化无穷矣。夫道之要者,无为而自然,术之秘者,符与黑药而已。符者三光之灵文,天之其信也。药者五行之华英,地之精液也。黑者阴阳之和粹,万物之灵爽也。人虽得一事未毕,要资符药道乃讫。此吾之秘宝,尔能兼之,可以长存,度人无量矣。老君日:身者得道之器也,黑者致命之根也,根拔则命终,器败则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盘空间不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