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系列2018年新安全生产法还有那些在生产

vivo,X系列和Y系列有什么区别_百度知道
vivo,X系列和Y系列有什么区别
我有更好的答案
1.X系列是有音乐芯片的,音质十分出色。&2.X系列有三个分类,xshot是性能+音乐+拍照,xplay是音乐+性能,而X(如X5)就是音乐+超保&3.至于Y系列只是vivo的低端系列,虽说是低端,但又都卖出天价。
采纳率:99%
Y系列主打年轻时尚,外观漂亮,性价比略高于X系列,价位略低于X系列,适合学生等年轻一族。X系列主打超薄音乐,X系列每款都内置有顶级Hi-Fi独立音乐芯片,且主打超薄,美观大方,适合对音乐有特殊要求的音乐爱好者,也适合追求超薄和极致体验的人,性价比略低于Y系列,价格略高于Y系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2018年智能手机显示技术解析: 除了全面屏 还有什么?-中电网
中电网移动|移动中电网|频道导航区
2018年智能手机显示技术解析: 除了全面屏 还有什么?
关键词:&&&
寒冬来了,春天还远么?
时光如梭,面对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日趋饱和,产品同质化严重、换机周期延长的背景下,2017年中国大陆市场更是经历了一场寒冬。根据群智咨询 (Sigmaintell)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发货量约4.68亿部,同比下降6.2%,尤其是进入下半年,整体出货降幅超两位数。根据模型测算,随着2018年二季度各品牌新机都陆续发布,市场将出现触底反弹迹象。
冬天越冷,越渴求“温暖”
“全面屏”成为关键词,整整贯穿了2017年一整年。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全球全面屏智能手机发货量约1.3亿部,其中中国大陆智能手机的发货量约2200万部,第四季度其渗透率达到16%,全面屏的普及已经成为产业链不可逆的趋势。
图1:2017年大陆智能手机全面屏渗透率%
如2016年撰文的《2017年智能手机显示技术解析》一文中所提到,智能手机面板的技术发展趋势主要围绕“画质、外观、功能集成”三个方面展开。如今,随着传统显示技术的逐步成熟,无论LCD或是OLED面板的显示效果都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全面屏”的话题就让它留在2017年。展望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显示技术提升仍将主要围绕“外观”和“功能集成”两个方面展开。群智咨询(Sigmaintell)结合显示产业发展,对智能手机的技术趋势进行如下梳理:
图2:年手机显示技术发展路线图
外观篇:从“刘海屏(Notch)”到“挖孔屏(Hole)”,不断挑战可视面积
“刘海屏”
手机显示屏突破传统16:9长宽比例,向18:9、19:9、20:9甚至更细长方向发展,增加了手机屏的可视面积。以5.5英寸16:9产品为例,如果换用18:9全面屏,则显示屏在保持整体宽度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可将尺寸增加到6英寸,可视面积提升10%;如果换用18.7:9全面异型屏,则显示屏尺寸可以增加到6.2英寸,可视面积提升16%。
图3:可视面积提升对比图
2017年苹果发布iPhoneX的“刘海屏”高端智能手机,这种创新设计在曝光之初引发了不小的争论。但无论如何,它提升了智能手机的可视面积,同时也增加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辨识度。国内手机品牌在2018年将会有多款异形屏手机面世。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数据,截止2017年12月,已经在规划和研发中的异形屏智能手机有超过20款之多。
与普通全面屏相比,异性屏幕的大范围普及将遇到以下五大挑战:
第一,面板开槽部位的设计难度较高,跟全面屏显示区域四角类似,开槽部位的边角通常是R角形状,因此该部位显示线路的布局都需要进行重新设计。
图4:开槽部位放大图
第二,由于不同品牌厂开槽部分的尺寸都存在差异,因此对驱动IC的算法匹配提出了差异化的要求。如果显示屏还同时使用了TDDI驱动方式,那么对驱动IC的调校要求就更高。
第三,LCD异形屏对背光改动要大得多,背光整体结构以及内部的各种膜材都需要为对应开槽进行匹配。
第四,屏幕本身切割也需增加相应切割设备,这部分增加的资金投入较多(虽然主流面板厂已经增加了相应的投资)。
第五,异形屏的采用也对手机硬件(包括摄像头、听筒等)、软件(操作系统等)的适配性提出更高要求,无形也增加了其它零部件的成本。
总之,异性屏的采用无疑会增加硬件及软件的不小成本,最终品牌厂又不得不转嫁该部分成本到终端消费者。在全球大宗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的今天,异形屏的成本压力将是终端品牌不得不面对的挑战。群智咨询 (Sigmaintell)对全面屏的快速上量仍然保持较保守态度,预计2018年全球异性屏智能手机的发货量约2.8亿片,渗透率从2%上升到19%,其中更多是苹果公司贡献。
图5:年全球异性屏智能手机出货量及渗透率走势(百万,%)
“挖孔屏”
三星Galaxy前不久公布其“挖孔”屏幕的专利申请(相信不少朋友已经认真查阅过专利细节),那么对于“挖孔屏”是否能引领全面屏的发展趋势,仍需观望。相较“刘海屏”,“挖孔屏”无疑提升了手机显示屏的可视面积,无比接近“全面屏”的概念。同时也提升了手机整体外观的时尚性及科技性,更能吸引消费者。毋庸置疑,其对产业链的挑战性也相当高,除了期待下半年三星Galaxy Note9或者明年S10的新品外,国内整机厂商也纷纷开始考虑和加大对“挖孔屏”的研发力度,主力面板厂商同时也在加大这方面的开发力度。
图6:三星全面屏“挖孔“专利
功能集成:Y-OCTA / 屏下指纹、Face ID
Y-OCTA逐渐成熟
在LCD领域,借助LTPS(低温多晶硅)LCD的普及,In-cell touch技术被普遍使用,但在OLED领域则仍是以On-cell touch技术为主。因为对刚性OLED显示屏而言,为了解决阴极对In-cell touch电路的屏蔽作用,需要在封装层内测形成图案化阴极以避免屏蔽,这样就增加了mask蒸镀步骤进而降低了良率。但在On-cell touch方式中,在封装玻璃上部形成ITO的工艺无需使用蒸镀工艺,而且也可以将光刻工作外包出去进行,因此On-cell touch技术一直是刚性OLED的触控方案选择。
但是柔性OLED产品实现后情况则出现了变化。由于柔性OLED需要使用薄膜封装技术(TFE: Thin Film Encapsulation),而此步骤中的封装层需要在OLED产线内形成,无法进行外包,这样就需要使用面板内部的光刻产能实现触控功能。因此,为了将OLED产线产能留给利润更为丰厚的屏幕生产,现阶段柔性OLED显示屏的触控方案多为 touch film的形式,即通过在偏光片上部或下部贴附触控ITO薄膜的方式实现触摸功能。这种方案技术成熟,但也存在透光性较差及厚度较大的问题。
做为全球OLED领先制造商,三星在2017年的Galaxy S8手机中使用了针对柔性OLED开发的Y-OCTA显示屏(Youm On-Cell Touch AMOLED),首先在薄膜封装层上涂布材料提高平整度,然后通过光刻工艺在封装层上直接生成touch电路。使用这种技术的柔性显示屏在功能集成度,屏幕厚度和透光率等方面表现都更为优异。2018年三星将在Galaxy S9和Note9系列高端手机中全面使用Y-OCTA显示屏,这也意味着柔性On-cell触控技术将愈加成熟。
图7:刚性OLED、柔性OLED 触控技术趋势
屏下指纹(Under Display)
近期一则新闻——《瑞典生物识别厂商FPC裁员45%,2017年Q4营收同比减少62%》,轰动业界,对于领先的全球生物识别供应商,万万没料到几件事:
首先,“全面屏”趋势来得如此迅猛,品牌终端厂新项目取消前置指纹。
其次,2016年年底其高企的芯片备料库存,在2017年手机产业遭遇“寒冬”。
再有,国内指纹识别方案商的迅速崛起,芯片价格一路下滑。
造成这种情况也不足为奇,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初步统计,2017年全球指纹芯片的发货量约9.8亿颗,同比增幅超30%,其中FPC/汇顶的出货量均超过2亿颗。指纹识别已经成为手机的标配部件,虽然出货量增幅明显,但是产品结构却出现大逆转,盖板式等中高端需求下降明显,增长主要来自低端Coating镀膜式需求。
图8:2017年全球指纹芯片出货量及份额(百万,%)
众所周知,屏下指纹技术主要分为光学式及超声波两种,且均需要搭载OLED屏幕实现。以新思、汇顶等为代表的光学式屏下指纹方案已经逐步成熟。在2018年的全球CES展上,vivo率先发布了搭配Synaptics Clear ID FS9500光学指纹传感器的vivo X20PlusUD屏下指纹手机,虽然目前仍然在试水阶段,但是国内主流品牌厂已经进入了小批量项目的试产阶段,预计2018年下半年会有更多搭载屏光学屏下指纹方案的智能手机上市。目前的光学指纹方案更多是基于硅片,采用玻璃基板的光学指纹识别方案,仍然需要待面板厂研发技术不断提升。
另一种方案是超声波方案,主要以高通、FPC为主。目前仍然在预研阶段,由于超声波方案必须搭载柔性OLED屏幕,整机产品的上市会晚于光学指纹产品。预计2018年下半年超声波式的整机会逐步上市。相较光学式屏下方案,由于超声波式方案在量产成本、强穿透性方面颇具优势。随着中长期柔性OLED上量,从技术路线来看,超声波方案的屏下指纹或许能迎来更好的发展。
2018年将会是屏下指纹的发展元年,光学式及超声波式指纹均会有量产机型上市,技术的大范围普及仍然要期待供应链的进一步成熟,或许2019年将引来市场的高速成长。<A
Face ID(3D结构光)
苹果公司在iPhoneX上直接取消了指纹识别方案而采用Face ID(3D结构光)面部识别方案的做法,对产业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3D结构光的技术攻克难点不在硬件,硬件供应链已经相对成熟。正真的难点仍然在算法,包括高通公司在内的,拥有AP平台的公司目前已经在加大研发力度,希望可以在算法方面尽早突破,Face ID 的发展仍然受制于供应链的成熟。预计今年下半年会有品牌厂(非苹果)率先搭载 Face ID(3D结构光)产品小批量试产。
图9:3D结构光主要供应链厂商
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和面部识别技术将在2018年展开对未来中高端手机识别技术主导权的争夺,预计未来两种生物识别技术也将同时并存,至于谁会更胜一筹,还要待整机产品的量产上市。
综上所述,2018年智能手机显示技术在外观方面将围绕“挖槽”展开并逐步衍生到“挖孔”方案。功能集成方面将围绕“屏下指纹”和“Face ID”展开,柔性OLED的“Y-OCTA”触控方式也将愈加成熟。“快”,是智能手机产业链发展的一大特点,供应链、新技术、业态模式等变化均比较快,多因素决定了终端品牌的兴起及衰退。
“不求一时枭雄,但求长久基业,且行且珍惜。” 
中电网移动|移动中电网|频道导航区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
京公网安备46号
eccn.com(粤ICP号-2 ) &2018年智能手机显示技术解析: 除了全面屏 还有什么?
| 寒冬来了,春天还远么?
时光如梭,面对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日趋饱和,产品同质化严重、换机周期延长的背景下,2017年中国大陆市场更是经历了一场寒冬。根据群智咨询 (Sigmaintell)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发货量约4.68亿部,同比下降6.2%,尤其是进入下半年,整体出货降幅超两位数。根据模型测算,随着2018年二季度各品牌新机都陆续发布,市场将出现触底反弹迹象。
| 冬天越冷,越渴求“温暖”
“全面屏”成为关键词,整整贯穿了2017年一整年。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全球全面屏智能手机发货量约1.3亿部,其中中国大陆智能手机的发货量约2200万部,第四季度其渗透率达到16%,全面屏的普及已经成为产业链不可逆的趋势。
图1:2017年大陆智能手机全面屏渗透率%
如2016年撰文的《2017年智能手机显示技术解析》一文中所提到,智能手机面板的技术发展趋势主要围绕“画质、外观、功能集成”三个方面展开。如今,随着传统显示技术的逐步成熟,无论LCD或是OLED面板的显示效果都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全面屏”的话题就让它留在2017年。展望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显示技术提升仍将主要围绕“外观”和“功能集成”两个方面展开。群智咨询(Sigmaintell)结合显示产业发展,对智能手机的技术趋势进行如下梳理:
图2:年手机显示技术发展路线图
| 从“刘海屏(Notch)”到“挖孔屏(Hole)”,不断挑战可视面积
“刘海屏”
手机显示屏突破传统16:9长宽比例,向18:9、19:9、20:9甚至更细长方向发展,增加了手机屏的可视面积。以5.5英寸16:9产品为例,如果换用18:9全面屏,则显示屏在保持整体宽度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可将尺寸增加到6英寸,可视面积提升10%;如果换用18.7:9全面异型屏,则显示屏尺寸可以增加到6.2英寸,可视面积提升16%。
图3:可视面积提升对比图
2017年苹果发布iPhoneX的“刘海屏”高端智能手机,这种创新设计在曝光之初引发了不小的争论。但无论如何,它提升了智能手机的可视面积,同时也增加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辨识度。国内手机品牌在2018年将会有多款异形屏手机面世。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数据,截止2017年12月,已经在规划和研发中的异形屏智能手机有超过20款之多。
与普通全面屏相比,异性屏幕的大范围普及将遇到以下五大挑战:
第一、面板开槽部位的设计难度较高,跟全面屏显示区域四角类似,开槽部位的边角通常是R角形状,因此该部位显示线路的布局都需要进行重新设计。
图4:开槽部位放大图
第二、由于不同品牌厂开槽部分的尺寸都存在差异,因此对驱动IC的算法匹配提出了差异化的要求。如果显示屏还同时使用了TDDI驱动方式,那么对驱动IC的调校要求就更高。
第三、LCD异形屏对背光改动要大得多,背光整体结构以及内部的各种膜材都需要为对应开槽进行匹配。
第四、屏幕本身切割也需增加相应切割设备,这部分增加的资金投入较多(虽然主流面板厂已经增加了相应的投资)。
第五、异形屏的采用也对手机硬件(包括摄像头、听筒等)、软件(操作系统等)的适配性提出更高要求,无形也增加了其它零部件的成本。
总之,异性屏的采用无疑会增加硬件及软件的不小成本,最终品牌厂又不得不转嫁该部分成本到终端消费者。在全球大宗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的今天,异形屏的成本压力将是终端品牌不得不面对的挑战。群智咨询 (Sigmaintell)对全面屏的快速上量仍然保持较保守态度,预计2018年全球异性屏智能手机的发货量约2.8亿片,渗透率从2%上升到19%,其中更多是苹果公司贡献。
图5:年全球异性屏智能手机出货量及渗透率走势(百万,%)
“挖孔屏”
三星Galaxy前不久公布其“挖孔”屏幕的专利申请(相信不少朋友已经认真查阅过专利细节),那么对于“挖孔屏”是否能引领全面屏的发展趋势,仍需观望。相较“刘海屏”,“挖孔屏”无疑提升了手机显示屏的可视面积,无比接近“全面屏”的概念。同时也提升了手机整体外观的时尚性及科技性,更能吸引消费者。毋庸置疑,其对产业链的挑战性也相当高,除了期待下半年三星Galaxy Note9或者明年S10的新品外,国内整机厂商也纷纷开始考虑和加大对“挖孔屏”的研发力度,主力面板厂商同时也在加大这方面的开发力度。
图6:三星全面屏“挖孔“专利
功能集成:
| Y-OCTA / 屏下指纹、Face ID
Y-OCTA逐渐成熟
在LCD领域,借助LTPS(低温多晶硅)LCD的普及,In-cell touch技术被普遍使用,但在OLED领域则仍是以On-cell touch技术为主。因为对刚性OLED显示屏而言,为了解决阴极对In-cell touch电路的屏蔽作用,需要在封装层内测形成图案化阴极以避免屏蔽,这样就增加了mask蒸镀步骤进而降低了良率。但在On-cell touch方式中,在封装玻璃上部形成ITO的工艺无需使用蒸镀工艺,而且也可以将光刻工作外包出去进行,因此On-cell touch技术一直是刚性OLED的触控方案选择。
但是柔性OLED产品实现后情况则出现了变化。由于柔性OLED需要使用薄膜封装技术(TFE: Thin Film Encapsulation),而此步骤中的封装层需要在OLED产线内形成,无法进行外包,这样就需要使用面板内部的光刻产能实现触控功能。因此,为了将OLED产线产能留给利润更为丰厚的屏幕生产,现阶段柔性OLED显示屏的触控方案多为 touch film的形式,即通过在偏光片上部或下部贴附触控ITO薄膜的方式实现触摸功能。这种方案技术成熟,但也存在透光性较差及厚度较大的问题。
做为全球OLED领先制造商,三星在2017年的Galaxy S8手机中使用了针对柔性OLED开发的Y-OCTA显示屏(Youm On-Cell Touch AMOLED),首先在薄膜封装层上涂布材料提高平整度,然后通过光刻工艺在封装层上直接生成touch电路。使用这种技术的柔性显示屏在功能集成度,屏幕厚度和透光率等方面表现都更为优异。2018年三星将在Galaxy S9和Note9系列高端手机中全面使用Y-OCTA显示屏,这也意味着柔性On-cell触控技术将愈加成熟。
图7:刚性OLED、柔性OLED 触控技术趋势
屏下指纹(Under Display)
近期一则新闻——《瑞典生物识别厂商FPC裁员45%,2017年Q4营收同比减少62%》,轰动业界,对于领先的全球生物识别供应商,万万没料到几件事:
首先,“全面屏”趋势来得如此迅猛,品牌终端厂新项目取消前置指纹。
其次,2016年年底其高企的芯片备料库存,在2017年手机产业遭遇“寒冬”。
再有,国内指纹识别方案商的迅速崛起,芯片价格一路下滑。
造成这种情况也不足为奇,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初步统计,2017年全球指纹芯片的发货量约9.8亿颗,同比增幅超30%,其中FPC/汇顶的出货量均超过2亿颗。指纹识别已经成为手机的标配部件,虽然出货量增幅明显,但是产品结构却出现大逆转,盖板式等中高端需求下降明显,增长主要来自低端Coating镀膜式需求。
图8:2017年全球指纹芯片出货量及份额(百万,%)
众所周知,屏下指纹技术主要分为光学式及超声波两种,且均需要搭载OLED屏幕实现。以新思、汇顶等为代表的光学式屏下指纹方案已经逐步成熟。在2018年的全球CES展上,vivo率先发布了搭配Synaptics Clear ID FS9500光学指纹传感器的vivo X20PlusUD屏下指纹手机,虽然目前仍然在试水阶段,但是国内主流品牌厂已经进入了小批量项目的试产阶段,预计2018年下半年会有更多搭载屏光学屏下指纹方案的智能手机上市。目前的光学指纹方案更多是基于硅片,采用玻璃基板的光学指纹识别方案,仍然需要待面板厂研发技术不断提升。
另一种方案是超声波方案,主要以高通、FPC为主。目前仍然在预研阶段,由于超声波方案必须搭载柔性OLED屏幕,整机产品的上市会晚于光学指纹产品。预计2018年下半年超声波式的整机会逐步上市。相较光学式屏下方案,由于超声波式方案在量产成本、强穿透性方面颇具优势。随着中长期柔性OLED上量,从技术路线来看,超声波方案的屏下指纹或许能迎来更好的发展。
2018年将会是屏下指纹的发展元年,光学式及超声波式指纹均会有量产机型上市,技术的大范围普及仍然要期待供应链的进一步成熟,或许2019年将引来市场的高速成长。
Face ID(3D结构光)
苹果公司在iPhoneX上直接取消了指纹识别方案而采用Face ID(3D结构光)面部识别方案的做法,对产业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3D结构光的技术攻克难点不在硬件,硬件供应链已经相对成熟。正真的难点仍然在算法,包括高通公司在内的,拥有AP平台的公司目前已经在加大研发力度,希望可以在算法方面尽早突破,Face ID 的发展仍然受制于供应链的成熟。预计今年下半年会有品牌厂(非苹果)率先搭载 Face ID(3D结构光)产品小批量试产。
图9:3D结构光主要供应链厂商
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和面部识别技术将在2018年展开对未来中高端手机识别技术主导权的争夺,预计未来两种生物识别技术也将同时并存,至于谁会更胜一筹,还要待整机产品的量产上市。
综上所述,2018年智能手机显示技术在外观方面将围绕“挖槽”展开并逐步衍生到“挖孔”方案。功能集成方面将围绕“屏下指纹”和“Face ID”展开,柔性OLED的“Y-OCTA”触控方式也将愈加成熟。“快”,是智能手机产业链发展的一大特点,供应链、新技术、业态模式等变化均比较快,多因素决定了终端品牌的兴起及衰退。
“不求一时枭雄,但求长久基业,且行且珍惜。”(群智咨询)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发送验证码
未注册的用户手机验证后自动登录
30天内免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
绑定手机号
发送验证码
2018年初性价比超划算的5款游戏本
梦想熊猫说
说明:目前笔记本行业的市场细分已经非常成熟了,游戏本也成为了很多学生、游戏爱好者在购买电脑时的选择,性价比很高的主流游戏本就成为了大家的首选。这篇文章属于小白选购笔记本指南,比较粗浅,专家请打右转向灯!!游戏类代表对性能有一定需求的用户,此类用户一般用于游戏设计转码等需要大量计算性能的要求的程序,所以游戏本方面我们更注重性能和散热,cpu一般为移动i5、i7不带u为主,显卡必须选择gtx起始的游戏级显卡,屏幕以15寸为宜。(以下排名没有先后)联想拯救者R720(血色战旗版)主要评估:联想拯救者R720血色战旗版,该款游戏本配置上采用了Intel Core i7 7700HQ处理器和GTX 1050Ti 4G独显,内置8G DDR4内存和128G M.2 SSD+1T HDD。其显示器采用了现在主流的15.6寸IPS屏,分辨率为1080p,清晰度有保证。屏幕下方的转轴两边巧妙地置入了扬声器,配合哈曼卡顿音响和杜比音效,整体听赶仿佛置身电影院。背面的超大散热口设计显得该游戏本非常霸气,内部的散热系统为双内旋涡扇式风扇+全黑化双导热管设计,降温力度应该非常有效。细节展示:我不知道看这篇文章的有没有DOTA2的玩家,联想拯救者是Dota2官方为助力2017《完美大师赛》推荐的一款游戏本。血色战旗,荣誉勋章,拯救者R720降临战旗扬时,难掩心中热血。荣誉辉时,难忍眼中热泪。想必是众多Dota2玩家对国际赛事的最真实的内心写照。基于此,全新推出的拯救者血色战旗和荣誉勋章,将象征着热血的红融入拯救者血液当中,镌刻荣耀的黑金赋予拯救者的生命当中。为无论在嗜血风暴中厮杀的你,还是静谧中等待狩猎的你,给予全新的炫酷外观和更强大的buff加成。联想拯救者R720的整机外观采用了一种类似“利刃”元素的“战争外观”,十分和该笔记本的游戏定位相符,整机采用了联想经典的红黑配色,整体风格上承袭了拯救者家族的经典色系元素。外壳采用仿碳纤维纹理机身,相比工程塑料,更加坚固耐磨不留指纹。前端采用了斧刃式前冲设计,顶壳表面拥有三条立体战痕,使拯救者R720机身外观更佳锋利,无论红色还是黑金都更具有战斗激情,寒光切边而溢。联想拯救者R720的屏幕效果还算令人满意的,由于采用了全高清IPS屏,所以可视角度以及屏幕对比度相对不错,同时加入了防反光的雾面技术,使得我经常在窗户边用电脑并不会感到特别严重的反光。和众多笔记本厂商喜欢大玩功能键盘不同,联想拯救者R720的C面看起来十分清爽和简洁,尤其是右侧靠上位置的电源按钮,既不容易误触。整个C面其实分两个部分,和转轴以及电源按钮结合的是拉丝金属材质,其余部分包括腕托位置则是亲肤材质,适合长时间游戏,而且不会因为沾染汗渍而打滑。血色战旗键盘上采用了纯红配色,白色背光的光效,更显得高档奢华。1.7mm键程的大键程,超大面积触控板,更为极致使用体验锦上添花。
期待您的热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年安全生产月主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