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IEEE802.11 k v r5.4标准,当无线信号k=9时,其中心频率Fe为多少

无线传感器复习题_图文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无线传感器复习题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7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ieee802.15.4的数字高频调制使用了什么技术_百度知道
ieee802.15.4的数字高频调制使用了什么技术
我有更好的答案
  遥控器是一种无线发射装置,通过现代的数字编码技术,将按键信息进行编码,通过红外线二极管发射光波,光波经接收机的红外线接收器将收到的红外信号转变成电信号,进处理器进行解码,解调出相应的指令来达到控制机顶盒等设备完成所需的操作要求。 很多电器都采用红外线遥控,那么红外线遥控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红外线。  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按波长从长到短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其中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0.76μm;紫光的波长范围为0.38~0.46μm。比紫光波长还短的光叫紫外线,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  红外线遥控就是利用波长为0.76~1.5μm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常用的红外线遥控系统一般分发射和接收两个部分。  发射部分的主要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实际上是一只特殊的发光二极管,由于其内部材料不同于普通发光二极管,因而在其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时,它便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  大量使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940nm左右,外形与普通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  红外发光二极管一般有黑色、深蓝、透明三种颜色。  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好坏的办法与判断普通二极管一样:用万用表电阻挡量一下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即可。  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要用专门的仪器才能精确测定,而业余条件下只能用拉距法来粗略判定。接收部分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  在实际应用中要给红外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亦即红外接收二极管在电路中应用时是反向运用,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灵敏度。  红外接收二极管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两种。  由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一般都较小(15mW左右),所以红外接收二极管接收到的信号比较微弱,因此就要增加高增益放大电路。  前些年常用μPC1373H、CX20106A等红外接收专用放大电路。最近几年不论是业余制作还是正式产品,大多都采用成品红外接收头。  成品红外接收头的封装大致有两种:一种采用铁皮屏蔽;一种是塑料封装。均有三只引脚,即电源正(VDD)、电源负(GND)和数据输出(VO或OUT)。红外接收头的引脚排列因型号不同而不尽相同,可参考厂家的使用说明。成品红外接收头的优点是不需要复杂的调试和外壳屏蔽,使用起来如同一只三极管,非常方便。但在使用时注意成品红外接收头的载波频率。  红外遥控常用的载波频率为38kHz,这是由发射端所使用的455kHz陶振来决定的。  在发射端要对晶振进行整数分频,分频系数一般取12,所以455kHz÷12≈37.9 kHz≈38kHz。也有一些遥控系统采用36kHz、40kHz、56kHz等,一般由发射端晶振的振荡频率来决定。  红外遥控的特点是不影响周边环境、不干扰其它电器设备。由于其无法穿透墙壁,故不同房间的家用电器可使用通用的遥控器而不会产生相互干扰;电路调试简单,只要按给定电路连接无误,一般不需任何调试即可投入工作;编解码容易,可进行多路遥控。  由于各生产厂家生产了大量红外遥控专用集成电路,需要时按图索骥即可。因此,红外遥控在家用电器、室内近距离(小于10米)遥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多路控制的红外遥控系统 多路控制的红外发射部分一般有许多按键,代表不同的控制功能。当发射端按下某一按键时,相应地在接收端有不同的输出状态。  接收端的输出状态大致可分为脉冲、电平、自锁、互锁、数据五种形式。“脉冲”输出是当按发射端按键时,接收端对应输出端输出一个“有效脉冲”,宽度一般在100ms左右。“电平”输出是指发射端按下键时,接收端对应输出端输出“有效电平”,发射端松开键时,接收端“有效电平”消失。此处的“有效脉冲”和“有效电平”,可能是高、也可能是低,取决于相应输出脚的静态状况,如静态时为低,则“高”为有效;如静态时为高,则“低”为有效。大多数情况下“高”为有效。“自锁”输出是指发射端每按一次某一个键,接收端对应输出端改变一次状态,即原来为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原来为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此种输出适合用作电源开关、静音控制等。有时亦称这种输出形式为“反相”。“互锁”输出是指多个输出互相清除,在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输出有效。电视机的选台就属此种情况,其它如调光、调速、音响的输入选择等。  “数据”输出是指把一些发射键编上号码,利用接收端的几个输出形成一个二进制数,来代表不同的按键输入。  一般情况下,接收端除了几位数据输出外,还应有一位“数据有效”输出端,以便后级适时地来取数据。这种输出形式一般用于与单片机或微机接口。除以上输出形式外,还有“锁存”和“暂存”两种形式。所谓“锁存”输出是指对发射端每次发的信号,接收端对应输出予以“储存”,直至收到新的信号为止;“暂存”输出与上述介绍的“电平”输出类似。  市场上已经有许多比如汽车。电动装置等地方使用的遥控器,与红外遥控器比较:工业遥控器制作简单,遥控距离远,由于采用ASK 调制方式发送,无方向性,穿透能力强!误码率低,安全可靠,受到广大电子爱好者的喜爱!  1、遥控芯片介绍  PT2262/PT2272 是台湾普城公司生产的一种CMOS工艺制造的低功耗低价位通用编解码电路,PT2262/PT2272 最多可有12位(A0-A11)三态地址端管脚(悬空,接高电平,接低电平),任意组合可提供531441 地址码,PT2262最多可有6位(D0-D5)数据端管脚,设定的地址码和数据码从17脚串行输出,可用于无线遥控发射电路。  编码芯片PT2262 发出的编码信号由:地址码、数据码、同步码组成一个完整的码字,解码芯片PT2272接收到信号后,其地址码经过两次比较核对后,VT 脚才输出高电平,与此同时相应的数据脚也输出高电平,如果发送端一直按住按键,编码芯片也会连续发射。当发射机没有按键按下时,PT2262不接通电源,其17脚为低电平,所以315MHz的高频发射电路不工作,当有按键按下时,PT2262得电工作,其第17脚输出经调制的串行数据信号,当17 脚为高电平期间315MHz 的高频发射电路起振并发射等幅高频信号,当17脚为低平期间315MHz的高频发射电路停止振荡,所以高频发射电路完全收控于PT2262的17脚输出的数字信号,从而对高频电路完成幅度键控(ASK 调制)相当于调制度为100%的调幅。  PT2262/PT2272 特点  l CMOS 工艺制造,低功耗  l 外部元器件少  l RC 振荡电阻  l 工作电压范围宽:2.6-15v  l 数据最多可达 6 位  l 地址码最多可达 531441 种  PT2262/PT2272 应用范围  l 车辆防盗系统  l 家庭防盗系统  l 遥 控 玩 具  l 其他电器遥控  PT2262 管脚说明:  PT2272 解码芯片有不同的后缀,表示不同的功能,有 L4/M4/L6/M6 之分,其中L表示锁存输出,数据只要成功接收就能一直保持对应的电平状态,直到下次遥控数据发生变化时改变。M表示非锁存输出,数据脚输出的电平是瞬时的而且和发射端是否发射相对应,可以用于类似点动的控制。后缀的6和4表示有几路并行的控制通道,当采用4路并行数据时(PT2272-M4),对应的地址编码应该是8位,如果采用6路的并行数据时(PT2272-M6),对应的地址编码应该是6位。PT 芯片的地址编码设定和修改:  2、编码介绍  在通常使用中,我们一般采用8位地址码和4位数据码,这时编码电路 PT2262和解码PT2272的第1~8脚为地址设定脚,有三种状态可供选择:悬空、接正电源、接地三种状态,3的8次方为6561,所以地址编码不重复度为 6561组,只有发射端PT2262和接收端PT2272的地址编码完全相同,才能配对使用,遥控模块的生产厂家为了便于生产管理,出厂时遥控模块的 PT2262 和PT2272的八位地址编码端全部悬空,这样用户可以很方便选择各种编码状态,用户如果想改变地址编码,只要将PT2262 和 PT2272的 1~8脚设置相同即可,例如将发射机的 PT2262的第1 脚接地第5脚接正电源,其它引脚悬空,那么接收机的PT2272只要也第1脚接地第5脚接正电源,其它引脚悬空就能实现配对接收。当两者地址编码完全一致时,接收机对应的D1~D4端输出约 4V互锁高电平控制信号,同时 VT 端也输出解码有效高电平信号。用户可将这些信号加一级放大,便可驱动继电器、功率三极管等进行负载遥控开关操纵。  我们网站提供的遥控类产品上一般都预留地址编码区,采用焊锡搭焊的方式来选择:悬空、接正电源、接地三种状态,出厂是一般都悬空,便于客户自己修改地址码。这里我们以常用的超再生插针式接收板的跳线区为例: 网友可以看到,跳线区是由三排焊盘组成,中间的8个焊盘是PT2272解码芯片的第1~8脚,最左边有1字样的是芯片的第一脚,最上面的一排焊盘上标有L字样,表示和电源地连同。  如果用万用表测量会发现和 PT2272的第9脚连同;最下面的一排焊盘上标有H字样,表示和正电源连同,如果用万用表测量会发现和PT2272的第18脚连同。所谓的设置地址码就是用焊锡将上下相邻的焊盘用焊锡桥搭短路起来,例如将第一脚和上面的焊盘 L 用焊锡短路后就相当于将PT2272芯片的第一脚设置为接地,同理将第一脚和下面的焊盘 H 用焊锡短路后就相当于将 PT2272 芯片的第一脚设置为接正电源,如果什么都不接就是表示悬空。  O O O O O O O O L  - - - - - - - - - - -  1.1 1 1 1 1 1 1 H  设置地址码的原则是:同一个系统地址码必须一致;不同的系统可以依靠不同的地址码加以区分。至于设置什么样的地址码完全随客户喜欢。 在遥控发射电路中,有两种电路,即编码器和38kHz 载波信号发生器。在不需要多路控制的应用电路中,可以使用常规集成电路组成路数不多的红外遥控发射和接收电路,该电路无需使用较复杂的专用编译码器,因此制作容易。  1.频分制编码的遥控发射器  在红外发射端利用专用(彩电、VCD、DVD等)的红外编码通讯协议作编码器,对一般电子技术人员或业余爱好者来说,是难于实现的,但对路数不多的遥控发射电路,可以采用频分制的方法制作编码器,而对一路的遥控电路,还可以不用编码器,直接发射38kHz红外信号,即可达到控制的目的。  图1是一种一路的红外遥控发射电路,在该电路中,使用了一片IC1高速CMOS型4-2输入的“与非”门74HC00集成电路,组成低频振荡器作编码信号(f1),用IC2555电路作载波振荡器,振荡频率为:f0(38kHz)f1对:f0进行调制,所以IC2的③脚的波形是断续的载波,该载波经红外发光二极管发送到空间。电路中的关键点A、B、B’波形如图2所示,其中B’是未调制的波形。  在图1中,选用了555电路作载波振荡器,其目的是说明电路的调制工作原理,即利用大家熟悉的555产生38kHz方波信号,再利用555的复位端④脚作调制端,即当④脚为高电平时,555是常规的方波振荡器;当④脚为低电平时,555的③脚处于低电平。④脚的调制信号是由IC1的与非门的低频振荡器而获得。  在实际应用中,遥控发射器是3V电池供电,为此只需把555电路IC1剩余的两个与非门组成的38kHz取而代之,如图2所示。  注意:这里未引用CMOS4-2输入的“与非”门CD4011作图1电路中的编码器和载波发生 器,是因为CD4011作振荡产生方波信号时,属于模拟信号的应用。为了保证电路可靠起振,其工作电压需4.5V以上,而74HC00的CMOS集成电路的最低工作电压为2V,所以使用3V电源, 完全可以可靠的工作。  2.遥控接收解调电路  图3为红外接收解调控制电路,图4中IC2是LM567。LM567是一种锁相环集成电路,采 用8脚双列直插塑封装,工作电压为+4.75?+9V,工作频率从直流到500kHz,静态电流约8mA。⑧脚为输出端,静态时为高电平,是由内部的集电极开路的三极管构成,允许最大灌电流为100mA。鉴于LM567的内部电路较复杂,这里仅介绍该电路的基本功能。  LM567的⑤、⑥脚外接的电阻(R3+RP)和电容C4,决定了内部压控振荡器的中心频率:f01,f01=1/1.1RC,①、②脚接的电容C3、 C4到地,形成滤波网络,其中②脚的电容C2,决定锁相环路的捕捉带宽,电容值越大,环路带宽越窄。①脚接的电容C3为②脚的2倍以上为好。  弄清了LM567的基本组成后,再来分析图4电路的工作过程。IC1是红外接收头,它接收图 1发出的红外线信号,接收的调制载波频率仍为38kHz,接收信号经IC1解调后,在其输出端OUT输出频率为f1(见图2)的方波信号,只要将 LM567的中心频率:f01调到(用RP)与发射端f1(见图2)相同,即f01=f1,则当发射端发射时,LM567开始工作,⑧脚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该低电平使三极管8550导通,在A点输出开关信号驱动D触发锁存器,再由它驱动各种开关电 路工作。这样,只要按一下图1电路的微动开关K,即发射红外线,接收电路图4即可输出开关 信号开通控制电路,再按一下开关K,控制开关信号关闭,这就完成了完整的控制功能。  3.频分制多路控制器  利用图1和图4的电路,可以实现多路遥控器,即在发射端,将IC1组成的低频振荡器,其电路模式不变,只改变电阻R2,即可构成若干种R组成的多个频— 率不同的低频振荡器(即编码),利用微动开关转接,38kHz的载波电路共用;在接收电路中,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共用,再设置与接收端编码器相同个数的 LM567锁相器和后级锁相驱动控制电路,各锁相环的振荡频率与 各编码器的低频编码信号的频率对应相等。这样发射端(图1)按压不同的按钮,载波信号接入不同频率编码的调制信号时,在接收端(图4),各对应的 LM567的⑧脚的电平会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多路控制信号。上述所述的工作方式,称为频分制的编码方式。这种频分制工作方式,其 优点是可实现多路控制,但缺点是电路复杂,对于路数不多的控制电路,因电路工作原理简单,对一般电子技术人员仍然是有用的。
采纳率:61%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及终端产品检测规范_拼音_什么是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及终端产品检测规范_医学百科
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及终端产品检测规范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目录1 拼音jū mín jiàn kāng kǎ yòng hù kǎ jí zhōng duān chǎn pǐn jiǎn cè guī fàn《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及终端产品检测规范》由卫生部于日卫办综发〔2012〕26号印发,自日起实施。
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及终端产品检测规范V1.02 1 &适用范围本规范主要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及终端产品检测规范,包括居民健康卡用户卡芯片、COS、卡封装及读写终端设备技术指标的。
本规范适用于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及终端应用相关的设计、、管理、发行以及应用的研制、开发、集成和检测等单位和部门。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943&&&&&&&&&&&&&&&&&&& 设备的安全
GB 9254 &&&&&&&&&&&&&&&&&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
GB/T 14916 &&&&&&&&&&&& 识别卡 物理特性
GB/T &&&& (IC)卡读写机通用规范
GB/T 17554.1&&&&&&&&&&& 识别卡测试第1部分:一般特性测试
GB/T 2423.1&&&&&&&&&&&&& 电工试验第2部分试法试验A低温
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 2423.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方法
GB/T 2423.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 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Fc:(正弦)
GB/T 4857.2&&&&&&&&&&&&& 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2部分温湿度调节处理
GB/T 4857.5&&&&&&&&&&&&& 包装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方法
GB/T& 6 &&& 电磁兼容试验和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辐射抗扰度试
GB/T& 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群抗扰度
GB/T& 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冲击(浪涌)抗扰度试验。
GB/T& 8 &&&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感应的抗
GB/T& 6 &&&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抗扰度试验
GB/T& 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
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GB/T& 8 &&& 低压电气及电子设备发出的谐波电流限值(设备每
相输入电容≤16A)
ISO/IEC14443-1&&&&&& 识别卡无集成电路卡第一部分物理特性
ISO/IEC14443-2&&&&&& 识别卡无触点集成电路卡第二部分耦合区域的和位置
ISO/IEC14443-3&&&&&& 识别卡 无触点集成电路卡 第分电信号和复位规程
ISO/IEC DIS 14443-4&&&& 识别卡 无触点集成电路卡第四部分 传输协议
卫生部《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及修订说明
卫生部《》
卫生部《》
卫生部《》
NIST SPECIAL PUBLICATION 800-22
4 3 &术语4.1 3.1 &居民健康卡(Residents HealthCard)居民健康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拥有的,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用于身份识别,满足健康存储,实现跨地区和跨机构就医、数据交换和费用结算的基础,是计算机可识别的CPU卡。
居民健康卡居民分为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和居民健康卡安全存取模块(SAM)卡两种类型。本规范中,除非特殊说明,居民健康卡为居民健康卡用户卡。4.2 3.2 &芯片(Chip)内含微集成电路的硅片,能够装载卡片并能存储相应信息。4.3 3.3 &卡片操作系统(COS,& Card Operating System)CPU卡芯片中存储和运行的,以保护应用数据和的机密性和完整性,CPU卡芯片与外界信息交换为目的的式。4.4 3.4 &终端设备(Terminal)为处理居民健康卡业务而在服务网点安装的IC卡操作设备。5 4 &检测环境除非另有规定,物理、电学、逻辑特性测试应该在温度为23°C±3°C和相对湿度40%~60%的环境下进行。
除非另有规定,测试前应将待测在测试环境中放置24小时。6 5 &检测内容6.1 5.1 &单项检测居民健康卡用户卡是由芯片、COS和卡片封装而成,因此对每个单项均有针对性的检测要求:。表1分别描述了相关检测内容及要求。
表1 单项检测项目列表
检测依据及要求
(非接触式)
ISO/IEC& 14443-1,GB/T 17554.1
ISO/IEC& 14443-1,GB/T 17554.1
ISO/IEC& 14443-1,GB/T 17554.1
交变磁场检测
ISO/IEC& 14443-1,ISO/IEC 10373-6
初始化和防冲突检测
ISO/IEC& 14443-3,ISO/IEC 10373-6
卡加电次数
应支持10万次
应支持10万次
数随机特性
应符合NIST& SPECIALPUBLICATION 800-22
射频功率和信号接口
ISO/IEC& 14443-2,ISO/IEC 10373-6
GB/T 16649.1,GB/T 2423.2
GB/T 16649.1,GB/T 2423.2
《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命令集》、
《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
《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修订说明》,GB/T17554.1
特定温、湿度条件下卡尺寸的性和翘曲
GB/T& 14916,GB/T17554.1
GB/T& 14916,GB/T17554.1
动态弯曲应力
ISO/IEC 14443-1,GB/T17554.1
动态扭曲应力
ISO/IEC 14443-1,GB/T17554.1
GB/T 14916,GB/T17554.1
卡的粘连或并块检测
GB/T 14916,GB/T17554.1
检测依据及要求
表面印刷符合性测试
印刷图案与文字位置
印刷图案及文字的位置应符合《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修订说明》中要求;其中条码和磁条应能被正确识读。
测卡与标准样卡的色差ΔE≤5.00
经200圈试验后,对卡的图象、颜色、字符进行目测,应无明显变化。
备注除非本规范另有规定,所列项目均需符合相关国家、国际或行业标准。
6.2 5.2 &综合检测5.2.1 &居民健康卡用户卡
居民健康卡用户卡检测项目及要求如表2所示
表 2 居民健康卡用户卡检测项目列表
检测依据及要求
《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修订说明》,GB/T17554.1
特定温、湿度条件下卡尺寸的稳定性和翘曲
GB/T 14916,& GB/T17554.1
GB/T 14916,& GB/T17554.1
动态弯曲应力
ISO/IEC 14443-1,GB/T17554.1
动态扭曲应力
ISO/IEC 14443-1,GB/T17554.1
ISO/IEC& 14443-1,GB/T 17554.1
ISO/IEC& 14443-1,GB/T 17554.1
ISO/IEC& 14443-1,GB/T 17554.1
GB/T 14916,GB/T17554.1
卡的粘连或并块检测
GB/T 14916,GB/T17554.1
交变磁场检测
ISO/IEC& 14443-1,ISO/IEC 10373-6
初始化和防冲突检测
ISO/IEC& 14443-3,ISO/IEC 10373-6
GB/T 16649.1,GB/T 2423.2
GB/T 16649.1,GB/T 2423.2
卡加电次数
应支持10万次
存储器读写次数
应支持10万次
随机数随机特性
应符合NIST& SPECIAL
PUBLICATION& 800-22:2001
射频功率和信号接口
ISO/IEC& 14443-2,
ISO/IEC 10373-6
居民健康卡COS
《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
《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命令集》
《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
表面印刷符合性测试
印刷图案与文字位置
印刷图案及文字的位置应符合《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修订说明》中要求,其中条码和磁条应能被正确识读。
测试样卡与标准样卡的色差ΔE≤5.00
经200圈磨损试验后,对卡的图象、颜色、字符进行目测,应无明显变化。
备注除非本规范另有规定,所列检验项目均需符合相关国家、国际或行业标准。
5.2.2 &居民健康卡读写设备
居民健康读写设备检测项目及要求如表3所示。
表3&居民健康卡读写设备检测项目列表
检测依据及要求
外观与检测
《居民健康卡终端技术规范》
基本物理配置
《居民健康卡终端技术规范》
《居民健康卡终端技术规范》
《居民健康卡终端技术规范》
射频功率和信号接口
ISO/IEC& 14443-2,
ISO/IEC& 10373-6
ISO/IEC& 14443-2,
ISO/IEC& 10373-6
ISO/IEC& 14443-2,
ISO/IEC& 10373-6
ISO/IEC& 14443-2,
ISO/IEC& 10373-6
机具对卡的传输功率
ISO/IEC& 14443-2,
ISO/IEC& 10373-6
与SAM卡通信协议检测
GB/T 16649.3,
GB/T 17554.3
工作温度下限试验
贮运温度下限试验
工作温度上限试验
贮运温度上限试验
工作条件下恒定湿热试验
贮运条件下恒定湿热试验
机械环境适应性试验
静电放电抗扰度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浪涌(冲击)抗扰度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工频磁场抗扰度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谐波电流值
GB/T17625.1
接流和保护导体电流
接地导体及其连接的电阻措施
可靠性(MTBF)
《居民健康卡终端技术规范》
备注除非本规范另有规定,所列检验项目均需符合相关国家、国际或行业标准。
7 6 &检测方法:7.1 6.1 &工作温度上、下限6.1.1 &检测目的:
IC卡的工作温度符合标准要求。
6.1.2 &检测要求:
在0℃~50℃条件下,卡应正常工作不,外观无明显变化。
6.1.3 &检测方法:
(一)工作温度上限测试应按照GB/T 2423.2中的“试验Bd”或“试验Bb”进行,试验时间2小时;
(二)工作温度下限测试应按照GB/T2423.1中的“试验Ad”或“试验Ab”进行,试验时间2小时;7.2 6.2 &表面印刷符合性测试6.2.1 &检测目的:
验证IC卡的印刷图案与文字位置、印刷色差、印刷牢度符合要求。
6.2.2 &检测要求:
(一)印刷图案及文字的位置应符合《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修订说明》要求;
(二)条码和磁条应能被正确识读;
(三)测试样卡与标准样卡的色差ΔE≤5.00;
(四)耐磨测试200个后,对卡的图象、颜色、字符进行目测,应无明显变化。
6.2.3 &检测方法:
使用相关测试仪器进行测试。7.3 6.3 &随机数随机特性6.3.1 &检测目的:
验证居民健康卡SAM卡及居民健康卡随机数器生成的随机数的随机性符合相关安全要求。
6.3.2 &检测要求:
随机数的随机性应符合NIST SPECIAL PUBLICATION 800-22 的频率测试、块内频率测试、游程测试、块内最长游程测试、二进制矩阵测试、离散付利叶变换测试、非重叠模板匹配测试、重叠模板匹配测试、MAURER'S 普通统计测试、复杂性测试、连续测试、近似熵测试、累积和测试、随机漂移测试、随机漂移测试等15项要求。
6.3.3 &检测方法:
对IC卡产生的随机数进行。7.4 6.4 &居民健康卡用户卡COS检测为保障居民健康卡功能的正确性及其使用的安全性,居民健康卡COS功能应符合《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命令集》及《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的要求,其载体应为已通过卫生部备案的芯片。
居民健康卡文件结构见《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
6.4.1 &应用功能测试
6.4.1.1 &读卡识别数据区信息
检测目的:
验证居民健康卡能够完成卡片基本数据区(MF\DDF1\EF05、MF\DDF1\EF06和MF\DDF1\EF07)的信息读取。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中6.1.1中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中6.1.1中的流程描述,进行卡片基本数据区(MF\DDF1\EF05、MF\DDF1\EF06和MF\DDF1\EF07)的数据读取。
6.4.1.2 &写卡识别数据区信息
检测目的:
验证居民健康卡能够完成卡片基本数据区(MF\DDF1\EF05、MF\DDF1\EF06和MF\DDF1\EF07)的信息更新。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中6.1.2中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中6.1.2中的流程描述,进行卡片基本数据区(MF\DDF1\EF05、MF\DDF1\EF06和MF\DDF1\EF07)的数据更新。
6.4.1.3 &读卡身份识别数据区信息(读 DF01应用数据)
检测目的:
验证居民健康卡能够完成身份识别数据区(MF\DDF1\DF01\EF05、MF\DDF1\DF01\EF06、MF\DDF1\DF01\EF07和MF\DDF1\DF01\EF08)的信息读取。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中6.2.1中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中6.2.1中的流程描述,进行身份识别数据区(MF\DDF1\DF01\EF05、MF\DDF1\DF01\EF06、MF\DDF1\DF01\EF07和MF\DDF1\DF01\EF08)的数据读取。
6.4.1.4 &写卡身份识别数据区信息(写 DF01应用数据)
检测目的:
验证居民健康卡能够完成身份识别数据区(MF\DDF1\DF01\EF05、MF\DDF1\DF01\EF06、MF\DDF1\DF01\EF07和MF\DDF1\DF01\EF08)的信息更新。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中6.2.2中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中6.2.2中的流程描述,进行身份识别数据区(MF\DDF1\DF01\EF05、MF\DDF1\DF01\EF06、MF\DDF1\DF01\EF07和MF\DDF1\DF01\EF08)的数据更新。
6.4.1.5 &读卡基础健康信息数据区信息(读DF02应用数据)
检测目的:
验证居民健康卡能够完成基础健康信息数据区(MF\DDF1\DF02\EF05、MF\DDF1\DF02\EF06、MF\DDF1\DF02\EF07和MF\DDF1\DF02\EF08)的信息读取。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中6.3.1中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中6.3.1中的流程描述,进行基础健康信息数据区(MF\DDF1\DF02\EF05、MF\DDF1\DF02\EF06、MF\DDF1\DF02\EF07和MF\DDF1\DF02\EF08)的数据读取。
6.4.1.6 &写卡基础健康信息数据区信息(写DF02应用数据)
检测目的:
验证居民健康卡能够完成基础健康信息数据区(MF\DDF1\DF02\EF05、MF\DDF1\DF02\EF06、MF\DDF1\DF02\EF07和MF\DDF1\DF02\EF08)的信息更新。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中6.3.2中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中6.3.2中的流程描述,进行基础健康信息数据区(MF\DDF1\DF02\EF05、MF\DDF1\DF02\EF06、MF\DDF1\DF02\EF07和MF\DDF1\DF02\EF08)的数据更新。
6.4.1.7 &写卡住院信息(读、写DF03应用数据)
检测目的:
验证居民健康卡能够完成住院信息的写入,即管理数据区(MF\DDF1\DF03\EF05和MF\DDF1\DF03\EE01~EE05)的信息更新。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中6.4.1中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中6.4.1中的流程描述,进行管理数据区(MF\DDF1\DF03\EF05和MF\DDF1\DF03\EE01~EE05)的数据更新。
6.4.1.8 &写卡门诊信息(读、写DF03应用数据)
检测目的:
验证居民健康卡能够完成门诊信息的写入,即管理数据区(MF\DDF1\DF03\EF06和MF\DDF1\DF03\ED01~ED05)的信息更新。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中6.4.2中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中6.4.2中的流程描述,进行管理数据区(MF\DDF1\DF03\EF06和MF\DDF1\DF03\ED01~ED05)的数据更新。
6.4.1.9 &住院费用提取及报销(读、写DF03应用数据)
检测目的:
验证居民健康卡能够完成住院报销,即管理数据区(MF\DDF1\DF03\EF05和MF\DDF1\DF03\EE01~EE05)的信息读取和更新。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中6.4.3中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中6.4.3中的流程描述,进行管理数据区(MF\DDF1\DF03\EF05和MF\DDF1\DF03\EE01~EE05)的数据读取和更新。
6.4.1.10 &门诊费用提取及报销(读、写DF03应用数据)
检测目的:
验证居民健康卡能够完成门诊费用报销流程,即管理数据区(MF\DDF1\DF03\EF06和MF\DDF1\DF03\ED01~ED05)的信息更新。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中6.4.4中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中6.4.4中的流程描述,进行管理数据区(MF\DDF1\DF03\EF06和MF\DDF1\DF03\ED01~ED05)的数据更新。
6.4.2 &命令功能测试
6.4.2.1 &APPLICATION BLOCK命令
检测目的:
验证APPLICATION BLOCK命令功能正确。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命令集》5.3.1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一)未进行外部认证,进行应用锁定操作,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2’;
(二)未取随机数,进行应用锁定操作,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4’;
(三)无,进行应用锁定操作,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700’或‘6987’;
(四)MAC数据错误,进行应用锁定操作,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8’;
(五)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正确进行应用临时锁定操作,应用应被锁定;
(六)选择临时锁定的应用,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283’(选择文件无效),同时返回FCI;
(七)对临时锁定的应用,进行应用临时锁定操作,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5’;
(八)选择被锁定的应用,应禁止对应用下的文件进行访问。
(九)选择被锁定的应用,除取随机数、内部认证、外部认证、应用永久锁定、卡片锁定、应用解锁外,其他命令都不能执行。
(十)对临时锁定的应用,进行应用永久锁定操作,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9000’。
(十一)应用被永久锁定后,除卡片锁定命令外,对应用进行的任何操作,应返回错误状态码‘9303’。
6.4.2.2 &APPLICATION UNBLOCK命令
检测目的:
验证APPLICATION UNBLOCK命令功能正确。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命令集》5.3.2中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一)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对临时锁定的应用进行应用解锁操作,应用应被解锁;
(二)选择被解锁后的应用,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9000’(选择文件有效),同时返回FCI;
(三)在应用被解锁后,对应用下的数据进行读写操作应成功;
(四)对永久锁定的应用进行应用解锁操作,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9303’;
(五)对未锁定的应用,进行应用解锁操作,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5’;
(六)未进行外部认证,进行应用解锁操作,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2’;
(七)未取随机数,进行应用解锁操作,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4’;
(八)无MAC,进行应用解锁操作,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700’或‘6987’;
(九)MAC数据错误,进行应用解锁操作,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8’。
6.4.2.3 &CARD BLOCK命令
检测目的:
验证CARD BLOCK命令功能正确。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命令集》5.3.3中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一)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对卡片进行锁定操作,卡片应被锁定;
(二)卡片锁定后,卡片内所用失效,所有命令都不能执行,卡片返回状态码 ‘6A81’;
(三)未进行外部认证,进行卡片锁定操作,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2’;
(四)未取随机数,进行卡片锁定操作,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4’;
(五)无MAC,进行卡片锁定操作,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700’或‘6987’;
(六)MAC数据错误,进行卡片锁定操作,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8’。
6.4.2.4 &EXTERNAL AUTHENTICATION命令
检测目的:
验证EXTERNAL AUTHENTICATION命令功能正确。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命令集》5.3.4中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一) 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描述,进行外部认证操作,应成功;
(二)未取随机数,进行外部认证操作,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4’;
(三)Lc不为‘11’,进行外部认证操作,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700’;
(四)使用错误密钥标识,进行外部认证操作,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A88’;
(五)鉴别数据错误,进行外部认证操作,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3Cx’;
(六)16次外部认证失败,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3’;
(七)应支持密钥版本数据。
6.4.2.5 &GET CHALLENGE命令
检测目的:
验证GET CHALLENGE命令功能正确。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命令集》5.3.5中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一)卡片应支持8字节随机数获取;
(二)Le为‘00’,发送取随机数命令,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700’;
(三)Le为‘04’,发送取随机数命令,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700’;
6.4.2.6 &INTERNAL AUTHENTICATION命令
检测目的:
验证INTERNAL AUTHENTICATION命令功能正确。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命令集》5.3.6中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一) 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描述,进行内部认证操作,应成功;
(二)Lc不为为‘11’,进行外部认证操作,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700’;
(三)应支持密钥版本数据。
6.4.2.7 &READ BINARY命令
检测目的:
验证READ BINARY命令功能正确。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命令集》5.3.7中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一)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对MF\DDF1\DF03\EE01~EE05和MF\DDF1\DF03\ED01~ED05进行逐字节读取,应成功;
(二)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对MF\DDF1\DF03\EE01~EE05和MF\DDF1\DF03\ED01~ED05进行最大返回字节读取,应成功;
(三)未进行外部认证,对文件进行读取,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2’;
(四)未选择文件,发送此命令,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6’;
(五)读取超出地址的数据,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B00’;
(六)Le =‘00’,读出自要读的首字节起的256个字节;如果在读出256个字节前已到达文件最后一个字节,则自要读的首字节起的全部字节将被读出。
(七)Le不正确时,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Cxx’, ‘xx’为实际长度;
(八)读取记录文件,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1’。
6.4.2.8 &READ RECORD命令
检测目的:
验证READ RECORD命令功能正确。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命令集》5.3.7中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一)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对所有记录文件使用记录号进行读取,应成功;
(二)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对变长记录文件使用记录标识符进行读取,应成功;
(三)对定长记录文件使用记录标识符进行读取,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5’;
(四)未进行外部认证,对文件进行读取,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2’;
(五)未选择文件,对文件进行读取,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6’;
(六)Le不等于记录长度、也不等于‘00’时,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700’;
(七)Le等于记录长度或等于‘00’时,卡片应返还全部数据及状态码;
(八)读取二进制文件,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1’。
6.4.2.9 &SELECT命令
检测目的:
验证SELECT命令功能正确。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命令集》5.3.9中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一)通过文件标识符选择卡中所有文件,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9000’;
(二)通过文件名或AID选择卡中居民健康卡应用环境(DDF1)和其下DF文件,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9000’;
(三)选择DDF或DF文件,卡片应返还FCI信息,且格式正确;
(四)数据域为空时,卡片应选择MF文件;
(五)卡片应支持部分文件名选择;
(六)Lc与P1、P 2不一致时,卡片应返还状态码‘6700’;
(七)当所选文件标识符或文件名或AID不存在时,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A82’。
6.4.2.10 &UPDATE BINARY命令
检测目的:
验证UPDATE BINARY命令功能正确。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命令集》5.3.10中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一)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对MF\DDF1\DF03\EE01~EE05和MF\DDF1\DF03\ED01~ED05进行逐字节更新,应成功;
(二)未进行外部认证,对文件进行更新,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2’;
(三)未选择文件,发送此命令,,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6’;
(四)偏移地址超出了EF,,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B00’;
(五)Lc为空时,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700’;
(六)更新记录文件,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1’;
(七)MAC错误,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8’;
(八)MAC错误5次,卡片应临时锁定当前应用。
(九)应用临时锁定后,该应用下所有文件无效。
6.4.2.11 &UPDATE RECORD命令
检测目的:
验证UPDATE RECORD命令功能正确。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命令集》5.3.11中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一)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对定长记录或变长记录文件使用记录号进行更新,应成功;
(二)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对记录文件使用“上一个记录”进行更新,应成功;
(三)对循环记录文件使用指定记录号方式进行更新,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5’;
(四)对定长记录或变长记录文件使用“上一个记录”更新,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5’;
(五)更新定长记录或变长记录文件时,记录号错误,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A83’或‘6A84’;
(六)更新变长记录文件时,记录标识符不正确,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A85’;
(七)更新变长记录文件时,记录内容不正确时,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A85’;
(八)未进行外部认证,对文件进行更新,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2’;
(九)未选择文件,对文件进行更新,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6’;
(十)Lc为空时,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700’;
(十一)更新二进制文件,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1’;
(十二)MAC错误,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8’;
(十三)MAC错误5次,卡片应临时锁定该应用;
(十四)应用临时锁定后,该应用下所有文件无效。
6.4.2.12 &WRITE RECORD命令
检测目的:
验证WRITE RECORD命令功能正确。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命令集》5.5.2中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一)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对管理数据区(MF\DDF1\DF03\EF05和MF\DDF1\DF03\EF06)使用记录号进行写“00”,应成功;
(二)对其他定长记录文件、循环记录文件使用指定记录号方式进行更新,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5’;
(三)WRITE RECORD命令操作时,记录号错误,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A83’;
(四)未进行外部认证,对文件进行写记录操作,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2’;
(五)未选择文件,对文件进行写记录操作,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6’;
(六)Lc等于‘00’或不正确时,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700’;
(七)写二进制文件,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1’;
(八)MAC错误,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8’;
(九)MAC错误5次,卡片应临时锁定该应用;
(十)应用临时锁定后,该应用下所有文件无效。
6.4.2.13 &ERASE RECORD命令
检测目的:
验证ERASE& RECORD命令功能正确。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命令集》4.5.2中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一)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对管理数据区(MF\DDF1\DF03\EF05和MF\DDF1\DF03\EF05)使用记录号进行擦除“FF”,应成功;
(二)对其他定长记录文件、循环记录文件使用指定记录号方式进行擦除操作,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5’;
(三)ERASE& RECORD命令操作时,记录号错误,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A83’;
(四)未进行外部认证,对文件进行擦除记录操作,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2’;
(五)未选择文件,对文件进行擦除记录操作,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6’;
(六)Lc等于‘00’或不正确时,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700’;
(七)写二进制文件,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1’;
(八)MAC错误,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988’;
(九)MAC错误超限,卡片应临时锁定该应用;
(十)应用临时锁定后,该应用下所有文件无效。
6.4.3 &安全机制及状态机
6.4.3.1 &内部认证
检测目的:
验证内部认证执行的条件及对卡片安全状态的影响。
检测要求:
(一)应符合《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命令集》5.3.6中相关要求;
(二)应符合《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一) 内部认证操作,应可以在任何路径下操作;
(二) 不管内部认证操作成功与否,不改变卡片所处的路径;
(三) 不管内部认证操作成功与否,不应影响卡片所处的安全状态;
6.4.3.2 &外部认证
检测目的:
验证外部认证所实现的安全状态。
检测要求:
(一)应符合《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命令集》5.3.4中相关要求;
(二)应符合《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一)外部认证成功,卡片安全状态改变;
(二)外部认证不成功,卡片安全状态不应该改变;
(三)引用全局参考参数进行的外部认证,应能在任何目录下进行;
(四)引用专有参考参数进行的外部认证,仅能在专有参数所在的DF下进行;
(五)未进行选择其他DF或卡片复位操作,外部认证获得的安全状态应一直;
(六)如果进行了选择其他DF或卡片复位操作,外部认证获得的安全状态应失去;
(七)用于某一特定功能的密钥不能用作其他用途;
6.4.3.3 &文件保护权限
检测目的:
验证外部认证所实现的文件保护状态。
检测要求:
(一)应符合《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命令集》5.3.4中相关要求;
(二)应符合《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一)外部认证成功,受其保护的文件应该能够读取或更新;
(二)外部认证成功,仅有受其保护的文件应该能够读取或更新,其他文件不能无权限读取或更新;
6.4.3.4 &应用维护安全
检测目的:
验证应用维护操作的状态。
检测要求:
(一)应符合《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命令集》中相关要求;
(二)应符合《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一) 应用锁定操作不应影响其他应用;
(二) 应用解锁操作不应影响其他应用。
6.4.4 &命令参数测试
6.4.4.1 &APPLICATION BLOCK命令
检测目的:
验证APPLICATION BLOCK命令、P1、P2、Lc错误时SW返回。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命令集》5.3.1中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一)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应用锁定操作,CLA为‘00’~ ‘83’、 ‘85’~ ‘FE’,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E00’;
(二)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应用锁定操作,P1不等于‘00’,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A86’;
(三)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应用锁定操作,P2不等于‘00’和‘01’,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A86’;
(四)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应用锁定操作,lc不等于‘04’,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700’。
6.4.4.2 &APPLICATION UNBLOCK命令
检测目的:
验证APPLICATION UNBLOCK命令CLA、P1、P2、Lc错误时SW返回。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命令集》5.3.2中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一)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应用解锁操作,CLA为‘00’~ ‘83’、 ‘85’~ ‘FE’,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E00’;
(二)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应用解锁操作,P1不等于‘00’,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A86’;
(三)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应用解锁操作,P2不等于‘00’,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A86’;
(四)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应用解锁操作,lc不等于‘04’,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700’。
6.4.4.3 &CARD BLOCK命令
检测目的:
验证CARD BLOCK命令CLA、P1、P2、Lc错误时SW返回。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命令集》5.3.3中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一)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卡片锁定操作,CLA为‘00’~ ‘83’、 ‘85’~ ‘FE’,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E00’;
(二)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卡片锁定操作,P1不等于‘00’,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A86’;
(三)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卡片锁定操作,P2不等于‘00’,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A86’;
(四)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卡片锁定操作,lc不等于‘04’,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700’。
6.4.4.4 &EXTERNAL AUTHENTICATION命令
检测目的:
验证EXTERNAL AUTHENTICATION命令CLA、P1、P2、Lc错误时SW返回。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命令集》5.3.4中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一)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外部认证操作,CLA为‘01’~‘FE’,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E00’;
(二)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外部认证操作,P1不等于‘00’,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A86’;
(三)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外部认证操作,P2的bit7、bit6、bit5任何一个等于1 时,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A86’;
(四)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外部认证操作,lc不等于‘11’,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700’。
6.4.4.5 &GET CHALLENGE命令
检测目的:
验证GET CHALLENGE命令CLA、P1、P2、Le错误时SW返回。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命令集》5.3.5中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一)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取随机数操作,CLA为‘01’~ ‘FE’,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E00’;
(二)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取随机数操作,P1不等于‘00’,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A86’;
(三)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取随机数操作,P2不等于‘00’,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A86’;
(四)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取随机数操作,le不等于‘08’,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700’。
6.4.4.6 &INTERNAL AUTHENTICATION命令
检测目的:
验证INTERNAL AUTHENTICATION命令CLA、P1、P2、Lc错误时SW返回。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命令集》5.3.6中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一)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内部认证操作,CLA为‘01’~‘FE’,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E00’;
(二)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内部认证操作,P1不等于‘00’,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A86’;
(三)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内部认证操作,P2不等于‘00’,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A86’;
(四)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内部认证操作,lc不等于‘11’,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700’。
6.4.4.7 &READ BINARY命令
检测目的:
验证READ BINARY命令CLA、P1错误时SW返回。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命令集》5.3.7中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一)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读二进制操作,CLA为‘01’~ ‘FE’,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E00’;
(二)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读二进制操作,P1的bit8等于‘1’,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A86’。
6.4.4.8 &READ RECORD命令
检测目的:
验证READ RECORD命令CLA、P1、P2错误时SW返回。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命令集》5.3.8中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一)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读记录操作,CLA为‘01’~ ‘FE’,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E00’;
(二)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读记录操作,P1等于‘00’或‘FF’,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A86’;
(三)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读记录操作,P2不等于‘00’或‘04’,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A86’。
6.4.4.9 &SELECT命令
检测目的:
验证SELECT命令CLA、P1、P2、Lc错误时SW返回。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命令集》5.3.9中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一)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选择文件操作,CLA为‘01’~‘FE’,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E00’;
(二)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选择文件操作,P1不等于‘00’、‘02’ 、‘04’,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A86’;
(三)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选择文件操作,P2不等于‘00’ 、‘02’ ,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A86’;
(四)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选择文件操作,当P1=‘00’ 或‘02’时, lc不等于‘00’或‘02’,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700’;当P1= ‘04’时, lc小于‘05’或大于‘10’,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700’。
6.4.4.10 &UPDATE BINARY命令
检测目的:
验证UPDATE BINARY命令CLA、P1错误时SW返回。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命令集》5.3.10中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一)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更新二进制操作,CLA为‘01’~ ‘03’或‘05’~‘FE’,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E00’;
(二)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更新二进制操作,P1的bit8等于1,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A86’。
6.4.4.11 &UPDATE RECORD命令
检测目的:
验证UPDATE RECORD命令CLA、P2错误时SW返回。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命令集》5.3.11中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一)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更新记录操作,CLA为‘01’~ ‘03’或‘05’~‘FE’,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E00’;
(二)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更新记录操作,当P2等于‘03’,P1不等于‘00’,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A86’;当P2等于‘04’,P1等于‘00’,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A86’;
(三)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更新记录操作,P2不等于‘03’ 、‘04’ ,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A86’。
6.4.4.12 &WRITE RECORD命令
检测目的:
验证WRITE RECORD命令CLA、P1、错误时SW返回。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命令集》5.5.2中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一)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写记录操作,CLA为‘01’~ ‘83’或‘85’~‘FE’,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E00’;
(二)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写记录操作,当P1等于‘00’,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A86’;
(三)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写记录操作,当P2不等于‘04’,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A86’;
(四)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写记录操作,LC不等于 ‘04’ ,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700’。
6.4.4.13 &ERASE RECORD命令
检测目的:
验证ERASE RECORD命令CLA、P1、LC错误时SW返回。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命令集》5.5.1中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一)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擦除记录操作,CLA为‘01’~ ‘83’或‘85’~‘FE’,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E00’;
(二)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擦除记录操作,当P1等于‘00’,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A86’;
(三)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擦除记录操作,当P2不等于‘04’,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A86’;
(四)按照《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相关应用描述,进行擦除记录操作,LC不等于 ‘04’ ,卡片应返还状态码 ‘6700’。
6.4.5 &断电保护测试
6.4.5.1 &APPLICATION BLOCK命令
检测目的:
确保在执行APPLICATION BLOCK命令时断电,卡片非性存储器内应用锁定状态不会发生错误。
检测要求:
APPLICATION BLOCK命令具有断电保护功能,应用状态不应发生混乱。
检测方法:
APPLICATION BLOCK命令执行过程中断电,应用锁定的状态。
6.4.5.2 &APPLICATION UNBLOCK命令
检测目的:
确保在执行APPLICATION UNBLOCK命令时断电,卡片非挥发性存储器内应用锁定状态不会发生错误。
检测要求:
APPLICATION UNBLOCK命令具有断电保护功能,应用状态不应发生混乱。
检测方法:
APPLICATION UNBLOCK命令执行过程中断电,检查应用锁定的状态。
6.4.5.3 &UPDATE BINARY命令
检测目的:
确保在执行UPDATE BINARY命令时断电,卡片非挥发性存储器内数据不会发生错误。
检测要求:
UPDATEBINARY命令具有断电保护功能,数据不应发生混乱。
检测方法:
UPDATE BINARY命令执行过程中断电,检查被写文件数据。
6.4.5.4 &UPDATE RECORD命令
检测目的:
确保在执行UPDATE RECORD命令时断电,卡片非挥发性存储器内数据不会发生错误。
检测要求:
UPDATE RECORD命令具有断电保护功能,数据不应发生混乱。
检测方法:
UPDATE RECORD命令执行过程中断电,检查被写文件数据内容。
6.4.5.5 &WRITE RECORD命令
检测目的:
确保在执行WRITE RECORD命令时断电,卡片非挥发性存储器内数据不会发生错误。
检测要求:
WRITE&RECORD命令具有断电保护功能,数据不应发生混乱。
检测方法:
WRITE&RECORD命令执行过程中断电,检查被写文件数据内容。
6.4.5.6 &ERASE RECORD命令
检测目的:
确保在执行ERASE RECORD命令时断电,卡片非挥发性存储器内数据不会发生错误。
检测要求:
ERASE RECORD命令具有断电保护功能,数据不应发生混乱。
检测方法:
ERASE RECORD命令执行过程中断电,检查被写文件数据内容。
7.5 6.5 &设备检测6.5.1 &读写设备外观与结构检测
检测目的:
验证居民健康卡通用读写设备外观与结构符合标准要求。
检测要求:
(一)结构应完整、整洁,表面涂覆层应均匀,不应起泡、龟裂、脱落和不应有明显的破损、划痕、变形和等,零部件连接应紧固无松动;
(二)电路板的布线要合理,不能有临时接线;
(三)操作键和开关应定位准确,操作灵活可靠;
(四)开关、按键、指示灯、插座等应有明确标志;
(五)产品应有铭牌、标牌和商标。
检测方法:
由检验人员目测或检测仪器检测。
6.5.2 &基本物理配置检测
检测目的:
验证居民健康卡通用读写设备基本物理配置符合标准要求。
检测要求:
(一)至少支持1个符合ISO 14443标准的非接触CPU卡读头;
(二)具备至少1个外形尺寸满足GB/T14916标准要求的ID-000SAM卡卡座;
(三)通讯接口为USB或RS232;
(四)提供指示灯提示。
检测方法:
由检验人员目测。
6.5.3 &功能检测
检测目的:
验证居民健康卡通用读写设备读取功能和通讯功能符合标准要求。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终端技术规范》中相关要求。
检测方法:
根据《居民健康卡终端规范》中要求,根据厂家提供的使用手册或操作说明检验样品读取功能和通讯功能正常。
6.5.4 &可靠性
检测目的:
验证居民健康卡通用读写设备读取功能和通讯功能符合标准要求。
检测要求:
应符合《居民健康卡终端技术规范》中相关要求,平均无工作时间应不低于5000小时。
检测方法:
依据 GB/T 18239进行。相关文献
参与评价: ()
欢迎您对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及终端产品检测规范进行讨论。您发表的观点可以包括咨询、探讨、质疑、材料补充等学术性的内容。我们不欢迎的内容包括政治话题、广告、垃圾链接等。请您参与讨论时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抱歉,功能升级中,暂停讨论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本页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一 17:43:43 (GMT+08:00)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80210 125k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