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清远市石角镇交电费的微信怎么交电费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上可以缴水电费吗?_百度知道
微信公众号上可以缴水电费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一直在缴费通上交水电费和话费,交完还可以抽现金券,下次缴费可以减钱,比微信和支付宝上缴费划算些,微信搜“缴费通”就行。
采纳率:55%
19.时间像生命,
微信公众号,不知道,支付宝可以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1.298元/1年/1个账号2.主从账号方便管理3.集中开发票,方便报销风险评测中我们将持续追踪该企业,并及时自动完成信息更新浏览:18电话:暂无信息邮箱:暂无信息网址:暂无信息地址: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兴仁大街25号简介:暂无信息更新时间 :下载报告关注监控产品/资质/团队编辑信息企业暂无信息编辑该模块信息浏览企业的用户会大幅提升编辑信息张进他有1家公司,分布如下广东共1家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君辉建材经营部等注册资本注册资本:注册资本,又称额面资本,是指公司成立时注册登记的资本总额。注册资本一语,在各国公司法中并不...* 名词解释由天眼查合作伙伴北大法宝提供注册时间注册时间:一般指公司注册日期,即公司是向工商局申请营业执照登记的时间。依法设立的营利法人,由登记机关...* 名词解释由天眼查合作伙伴北大法宝提供公司状态登录查看自身风险该公司 曾因************而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1)详情其他(0)详情周边风险暂无周边风险信息预警提醒暂无预警提醒信息登录查看
全屏查看登录后查看更多信息暂无相关信息,看看该公司的其他信息暂无相关信息,看看该公司的其他信息暂无相关信息,看看该公司的其他信息暂无相关信息,看看该公司的其他信息我想联系这家企业,因为我要合作我要投资我要投诉这家企业是我的,我要查看合作意向1个投资意向0个投诉意见0个认证该家企业后,可查看所有的信息-->收到的赞共个赞点赞
收到的评论
同地区同行业公司置顶反馈APP微信天眼查公众账号下载天眼查APP电&&&&&&&话 : 400-871-6266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 9:00-18:30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 官方论坛 :&官方微信 : 官方QQ群 : 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版权局固定电话:400-871-6266版权所有:北京金堤科技有限公司(C)2015 JINDIDATA 京ICP备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71-6266举报邮箱:微信可以交水电费吗 微信为什么不能交水电费了_百度知道
微信可以交水电费吗 微信为什么不能交水电费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可以。方法:1.打开微信,点击右下方“我”按钮。2.进入我的个人界面后,点击钱包。3.进入钱包界面,选择生活缴费项目。4.进入生活缴费界面后,在下方分类项目中点击水。如果要缴纳电费,选择电项目即可。微信,是腾讯公司于日推出的一款通讯产品,可以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单人、多人参与。同时,也支持使用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日起,微信支付对转账功能停止收取手续费。同日起,对提现功能开始收取手续费;同年8月,微信获香港首批支付牌照。调查显示,微信在中国大陆的市场渗透率达93%,截至2017年5月,微信于全球拥有超过约9.38亿活跃用户。
采纳率:97%
1,打开微信,点击右下方“我”按钮。2,进入个人界面后,点击钱包,3,进入钱包界面,选择生活缴费项目。4,进入生活缴费界面后,在下方分类项目中点击水。如果要缴纳电费,选择电项目即可。5,这里以水费为例,进入水费界面,选择所在地区,输入水费户号,点击查询。6,下面界面将显示应缴水费金额,点击下方的立即缴费。7,进入缴费界面,选择支付方式或支付银行,输入微信支付密码。8,如果资料无误,会自动跳转到以下界面,显示支付成功,点击完成即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粤R
人口:约6.4万人
邮政编码:511500
隶属政区:清远市
办事处地址:石角镇
石角镇介绍
  清远市清城区辖镇。1959年建石角公社,1984年设区,1986年建镇。位于市境南缘,北江东岸。距市区28公里,南距广州50公里。面积181平方公里,人口6.4万。为市重点侨乡。辖石角、塘头、南村、黄布、新基、塘基、民安、马头、灵洲、小河、虎山、沙坑、沙步、界牌、石岐、七星、兴仁、田心、回岐、岐山、舟山21个管理区(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工业以水泥、电子、制衣为主导行业,七星水泥厂年产水泥17.6万吨。农业主产水稻、花生、蔬菜。为清远麻黄鸡主产区之一,市“家禽”、淡水鱼重点生产基地。花兜旅游度假村正在开发。.还有以下地名与石角镇同名:广东湛江市廉江市石角镇广东清远市佛冈县石角镇重庆綦江县石角镇
清远市邮编网站内导航
热门城市查询
邮编网 www.youbian.com字体大小:
清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时间:
清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清远市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清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发展改革局反映。
清远市人民政府
清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名词解释41
2.清远市“十三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表53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也是清远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市、全面从严治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更是全面实施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率先突破的攻坚时期。本纲要根据《中共清远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未来五年全市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第一节&过去五年发展成就
过去五年,是清远深入实施南融北拓桥头堡、水秀山青后花园发展战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三期叠加”〔1〕的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加快四化进程、建设幸福清远”奋斗目标,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控风险等各项工作,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十三五”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经济实现平稳增长。(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85亿元,比2010年增长44.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万元,比2010年增长3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15亿元,比2010年增长39.9%。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站上百亿大关,实现108.4亿元,比2010年增长48.9%。(2)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增长能力增强。“十二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投入2670亿元,年均增长8.2%。“十二五”期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0.5亿元,年均增长10.9%;外贸出口总额27.1亿美元,年均增长7%。(3)信贷环境加快改善。“十二五”期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699.8亿元,年均增长11.5%,比2010年增长72.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061.2亿元,年均增长15.8%,比2010年增长108.0%。
2.转型升级进展明显。(1)三产结构持续优化。“十二五”期间,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三次产业结构由:45.6:40.7优化为14.8:38.9:46.3。(2)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生产工艺不断优化,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加快发展。“十二五”期间,完成技改投资83.4亿元,年均增长17.9%。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由2010年的17.0%和3.1%提高到“十二五”期末的17.6%和4.1%。(3)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金融、物流、信息以及其他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3.创新能力显著提高。(1)科技投入稳步增加。全市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由2011年的1.8亿元增加至2014年的2.4亿元;R&D经费由2011年的4.7亿元增加至2014年的5.8亿元,占GDP比重达到0.5%,比“十一五”期末提高了0.3个百分点。(2)培育创新主体成效明显。“十二五”期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由33家增加至76家。(3)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突破。“十二五”期间,国家级工程中心实现零的突破,建成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中心由4家增加到20家,市级工程中心由6家增加到41家。(4)专利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2015年,全市专利申请受理量达到1569件,比2010年增长237.4%。“十二五”期间,全市共获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广东专利金奖2项,广东专利优秀奖4项。(5)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清远高新区创建成为全省第十一个、粤东西北第二个国家级高新区。“广州北”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高新区创客中心、创新企业沙龙启动建设,设立首支创业投资基金和首个孵化器种子基金。(6)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不断推进技术标准创新。“十二五”期间,全市企业参与或主导制定国家标准15项、行业标准35项、省地方标准15项。
4.产业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1)广清产业园清城片区加快建设。已签约入园项目58个,计划总投资327亿元,其中35个项目已动工建设。(2)打造完善省级园区。佛山顺德(英德)产业转移工业园,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成功创建为省级园区。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园和民族工业园配套设施加快完善,产业集聚发展初具规模。
5.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改革成效显著。(1)试点改革有效推进。成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中央农办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及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提前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2〕改革,出台“一址多照〔3〕”和“一照多址”〔4〕、“住改商”〔5〕登记等商事制度改革配套措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高效推进,2015年全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专项资金投入同比增长17.7%。(2)自主探索性改革加快推进。建设“四个集装箱”并联审批和“一站式”服务,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审批时限总体压缩54.6%,成为全国八个之一,全省唯一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改革市。(3)自上而下落实的改革有序推进。权责清单〔6〕编制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全省第二个出台投资负面清单地级市。网上办事体系实现市、县、镇、村四级全覆盖,向基层延伸进度居粤东西北山区市首位。
6.城市功能加快提升。(1)城市空间不断优化。路网密度增加,“一环两轴三中心五组团”〔7〕格局加快形成。清新成功撤县设区。(2)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商业、社会福利、公交场站、肉菜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扩建青山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新建3个垃圾中转站,江南水厂等动工建设。(3)城市风貌明显改观。推进飞来湖公园、北江两岸公园及一系列社区公园等建设,完成40km的绿道建设,推进笔架河等河道景观整治改造,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4)城市环境明显改善。规范广告招牌、防盗网飘蓬,改造大部分公厕,垃圾上门收运率达100%,试行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市区组团式垃圾综合基地建设。
7.开放合作实现新突破。(1)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十二五”期间,新设外资企业180家,投资总额超36.6亿美金,增资项目126个,投资总额16亿美元。华润集团、达能集团、江森自控、法国液化空气等世界500强项目占比大幅上升。(2)对外交流合作取得新成就。与韩国群山市、泗川市,新西兰达尼丁市,美国红木市、蒙特利公园市,法国沙隆市等6个城市建立友城或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与50多个国家的侨社建立了联系,完成7185户侨危房改造,成功承办第七届粤港澳合作论坛。
8.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深入。(1)成立环境保护委员会,全省第3个正式设立“环保警察”,划定生态红线。(2)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建成污水处理厂20座,关闭龙塘、石角园区外拆解散户2358家,启动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3)提升环境监测水平。建成北江流域水质监测体系,有序建设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体系,实时发布PM2.5监测数据,市、县两级数据系统实现联网。(4)加快环境生态修复。实施人工造林、补植套种、封山育林等生态修复工程,营造碳汇林25万亩。推进北江水源涵养林和防护林建设,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9.基础设施加快改善。(1)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六纵四横、一江四轨”〔8〕交通网络初具规模。新建成和改造高速公路274公里,提前实现“县县通高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省第二。完成国省道改造升级997公里,等级公路总里程居全省第一。广清高速清远段扩建、乐广高速、二广高速建成通车,广清城轨、汕昆高速、汕湛高速、佛清从高速公路北段建设依序推进,北江航道扩能升级全线动工。市区北江四桥、五桥和广清—清连高速连接线跨江大桥开工建设。(2)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实施水利工程474宗,累计完成总投资78.2亿元。完成清远水利枢纽和大燕河整治工程,全市重要地区防洪安全基本得到保障。解决农村22.9万人饮水安全。新增城市供水能力24万t/d,城市供水保障率达到97%以上。(3)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全市光纤覆盖能力累计达121.8万户,光纤接入用户达35.9户,累计建成3G/4G基站9800座,实现3G、4G移动网络市县镇中心区域良好覆盖,光纤网络全市行政村覆盖率达100%。(4)完善能源基础设施。神华国华清远电厂(2×1000MW)机组开工建设,清远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实现投产发电。4个风电项目建成投产,建成水电站12宗,增效扩容技改电站39宗。
10.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1)提升民生保障能力。民生财政投入持续增长,“十二五”年均增长23.3%,是“十一五”时期的1.7倍。(2)提升教育水平。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省教育强县、强镇覆盖率100%,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实现全覆盖,教育发展综合水平跃居粤东西北地区前列。(3)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4)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在全省率先出台鼓励创业政策文件,在100家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补贴试点。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2.4%以内的低水平。(5)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9%以上;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社保待遇不断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达到全省中上水平。
11.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1)安全事故防范取得新成效。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形成,安全生产执法监察能力不断加强。2015年,亿元GDP死亡率比“十一五”期末下降36.64%。(2)消防工作成效明显。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实现火灾“零死亡”。全市85个乡镇(街道)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全部达标。
专栏1:《清远市“十二五”市规划纲要》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十二五”年
比2010年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GDP)
#第一产业增加值
#第二产业增加值
#第三产业增加值
年平均常住人口
人均生产总值
规上工业增加值
固定资产投资
商品房销售面积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外贸出口总额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来源于清远财政总收入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注:1.所有价值量指标的数值均为当年价,但生产总值及其其中数、人均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的速度以可比价计算,其他指标的速度以当年价计算。2.外贸出口总额2014年前以美元计算,2015年以人民币计算。2015年医疗床位数14572张,每千人口床位数3.8张;2015年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8102人,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2.1人。
第二节&新常态新特征
1.发展新常态中清远发展总体特征。“十三五”期间,清远将面临更加不确定的国际环境,面临我国进入“三期叠加”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广东发展总体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近年来,清远经济增速已由高速向中高速换挡,产业结构进入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发展阶段,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方向的转型升级在加快发展,以创新为牵引的新型增长动力体系正加快生成,以南融北拓为导向的空间格局正加快形成,以新兴产业为主体的支柱产业体系正加快培育。&
2.新阶段清远经济社会发展具体特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在“十三五”期间将呈现九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一是经济形态开始走向高端,提质增效与融合发展成主流。我市较早步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经济发展更加注重结构和效益,城市经济形态开始向高端化、集约化、服务化方向转型,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开始形成。二是城市功能加速跃升,资源要素集聚能力稳步提高。随着交通环境改善,高端载体平台建设,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物流功能、金融服务功能、旅游服务功能、生态环保功能将稳步提升,城市更新将加速推进。三是投资空间仍然广阔,投资结构将向供给侧〔9〕调整和优化。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将深入推进,存量投资空间将加快释放,有利于增量投资引致更大的投资需求。四是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创新的推动。科技与经济进入紧密对接期,经济发展基础将广泛建立在知识和创新资源生产、分配和使用上。五是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改革将加快落地见效。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市、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等一系列改革平台将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发挥改革攻坚的作用。六是区域开放合作步入更高层次。广清一体化、南融珠三角、融入“一带一路”等战略实施将更加深入,开放的范围更大、领域更广、水平更高。七是社会治理转型将更加迫切。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面临深度调整,多元共治、网格管理将成为社会治理的主题。八是协调发展进入快速通道。城乡一体化、南北协同、文明协调成为增长和发展的主题。九是绿色崛起将成为必由之路。绿色发展将更趋科学、集约、高效,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将更趋完备。
第三节&新机遇新挑战
机遇方面:一是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催生出全新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国际分工格局加快调整,TTP、TTIP等贸易协定的签订促进全球投资和贸易格局酝酿新变化,为我市推进产业创新发展、引资引智引技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二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国家自贸区建设、以及“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为我市形成经济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激发市场活力,保持经济增长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创造了条件。三是泛珠三角地区合作、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深入推进,粤湘桂合作深入发展,广清一体化、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为我市拓展发展新空间提供了有利条件。四是我省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统筹珠三角地区优化发展和加快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加大对粤东西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支持力度,强化珠三角地区对粤东西北地区的对口帮扶,为我市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五是我市大力实施南部地区加快融入珠三角和北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行动计划,加快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战略抓手。
挑战方面:一是世界经济在曲折分化中缓慢复苏,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利用低成本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国内进入“三期叠加”阶段,珠三角等地区加速产业和产能双转移,对我市充分发挥低成本比较优势构成了多重挤压。二是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优势逐步减弱,结构性矛盾突出,潜在风险不断累积,我市既面临加快发展赶超,又面临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双重压力。三是对照十八大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的五大理念,我市支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尚未形成,投资、消费、出口均衡拉动经济增长能力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协调等方面有待解决,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适应程度不高,开放合作的范围和深度不够,公共服务的质量和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必须在“十三五”时期采取针对性举措落实解决。
第四节&新任务新突破
“十三五”时期,我市要准确把握新常态下欠发达地区发展规律,对标先进地区,按照中央和省对新阶段发展的新要求,瞄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着力在以下方面实现新突破。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必须在补齐短板上实现快速突破。
作为人口达400多万、农村人口超过50%的欠发达地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公共服务水平低、社会保障水平低,我市要实现南部地区率先实现小康、北部地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的任务非常艰巨。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经济发展滞后和文化建设落后是全市最突出的短板。“十三五”时期,必须要着力推动南部地区融入珠三角,加快南部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全市快速突破经济发展不足短板。必须要着力提升北部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筑牢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基础,带动全市快速突破文化建设落后短板。
2.振兴发展的冲刺阶段,必须在“三大抓手”建设上取得全面突破。
当前,我省全力推动粤东西北振兴发展,以交通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和中心城区扩容为三大抓手,力促粤东西北突破发展瓶颈。“十二五”时期我市“三大抓手”全面推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但大交通体系还不完善、交通网络亟待健全,产业集聚集群集约程度不高,城市功能有待提升,空间布局有待优化。“十三五”时期是振兴粤东西北发展冲刺阶段,我市必须要进一步完善高快路网构建大交通体系,加快燕湖新区建设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加快广清合作园、清远高新区等发展平台建设,形成重大增长极,引领全市经济转型发展。
3.转型升级的爬坡越坎阶段,必须在培育壮大新的主导产业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产业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根基。当前,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现代制造业投资占比偏低,传统产业占比仍然过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新业态、新增长点形成不多,支撑经济增长的新支柱产业亟待培育,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十三五“时期,要在进一步优化存量、做大增量基础上,立足推动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建设若干适合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生产力骨干项目,形成和培育壮大新的主导产业,尤其要加快形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等若干产业集群,支撑和引领全市经济发展。
4.广清一体化建设的加速阶段,必须在关键领域一体化率先突破。
加强区域合作是拓展发展新空间的战略举措。当前,广清一体化是引领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是我市振兴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和着眼点。广清一体化已由发酵阶段向发力阶段加速转变,但也面临比较突出的体制、人才、资源、基础设施、合作理念、产业布局等方面的障碍。“十三五”时期,需要进一步强化一体化意识,着力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积极发挥好市场主体作用,完善合作机制,加快建设广清重大产业合作平台,推动城市功能融合互补、市场融合对接、交通无缝对接,推进生态环境一体化治理,在引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作出示范效应。
5.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必须在构建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上取得更大突破。
制度创新和深化改革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我市与国际商事规则接轨不够、投资贸易便利化的政务环境和法治化水平有待提高,市场机制决定性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有待健全。“十三五”时期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政府自身改革带动重要领域改革攻坚为发力点,着力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社会治理创新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打造最优的投资和营商环境。
6.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破题阶段,必须在产业创新上实现重点突破。
“十三五”时期,国家全力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创新将在经济增长的动力体系发挥主导作用。当前,我市科技创新短板突出,在创新活力、产学研相结合、创新服务体系等方面发展滞后,高端人才和创新型企业不足,研发投入规模亟待提升。“十三五”时期,要抓住建设国家级高新区的机遇,全力争取国家、省在我市布局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吸引和培育一大批高端人才和创新企业,着力推进一批孵化器、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加快形成新的动力源和创新策源地。
第二章&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10〕,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按照“南融北拓桥头堡、水秀山青后花园”战略定位,深入实施广清一体化发展战略和南部地区加快融入珠三角、北部地区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两个行动计划,加快形成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人民主体,促进成果共享。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十三五”时期,全市发展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关键是要创造条件满足全市人民享受与清远人文地理历史相容、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称、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基本相当的生活和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提质增效。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十三五”时期,全市坚持科学发展,关键是要坚持加快发展与转型发展并重,存量调整与增量扩容并举,即期增长与长远增长并融,努力实现在转型升级中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增效升级。
——坚持深化改革,促进制度完善。必须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健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十三五”时期,全市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关键是要加快破除不利于我市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市场环境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有利于促进广清一体化和南融珠三角以及北部地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体制机制和治理体系。
——坚持依法治市,促进公平正义。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十三五”时期,全市坚持依法治市,关键是要把振兴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发挥好地方立法权,切实增强加快发展和转型发展的法制保障,推动依法治市和振兴发展相互激励。
——坚持扩大开放,促进双向发展。坚持既立足国内,充分运用我国资源、市场、制度等优势,又重视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十三五”时期,全市发展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关键是要深化南北双向开放布局,更积极全面融入国家开放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坚持党的领导,增强政治保证。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十三五”时期,全市发展坚持党的领导,关键是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第三节&发展目标
全市振兴发展率先突破、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改革开放取得突破,主体功能区更加成型,全市呈现有质量、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新局面,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力争2018年和全省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长10%左右,到2020年GDP约2300亿元,人均GDP约5.7万元,力争提前实现GDP比2010年翻一番。创新驱动水平明显提升,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达1%,新兴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持续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新的商业模式加快涌现,产业新体系初步建成。工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更加平衡,工业投资、社会投资比重持续提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15%。消费市场更加繁荣,进出口活力显著增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达10%。
2.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中心城区率先融入珠三角城市群发展,燕湖新区起步区建设全面完成,清城清新一体化成效明显。英德、连州副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佛冈、连山、连南、阳山县城对产业和人口的集聚效应显现,中心镇特色化发展取得明显进步。实现镇村规划全覆盖,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更趋完善。市民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3.广清一体化取得突破性进展。规划、交通、产业、城市功能、市场要素和公共服务“六个一体化”稳步推进,广清产业园清城片区和佛冈片区、空港经济区、广清旅游集聚区四大产业对接平台基本形成,交通路网与广州路网全面实现无缝对接,中心城区和南部县城全面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
4.群众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力争到2020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扎实推进,就业岗位持续增长,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重大突破,省定贫困线下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脱贫、致富、奔康“三步走”目标基本实现,到2020年全市脱贫人口达14.3万人。
5.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有效。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市建设成效明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水耗、二氧化碳排放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达到省定目标要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水平明显提升。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5%。
6.全面深化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中央、省部署的改革任务全面落实,改革先行试点任务和我市主动开展的改革探索积极稳妥推进,率先在农村综合改革、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基层治理体系改革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增创振兴发展体制机制新优势。
7.法治清远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地方立法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水平稳步提升,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进一步增强,法治社会建设成效明显,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坚决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专栏2:清远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GDP)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
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
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速
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数量
电子商务交易额
进出口总额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光纤入户率
城镇登记失业率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各类保障性住房新增供应套(间)
15000(含棚户改造)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
享受社会化养老服务人数
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
(1)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
(2)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
专栏2:清远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续)
农村相对贫困人口脱贫
常住人口总量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完成省定任务
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城市细粒颗物(PM2.5)浓度下降
完成省定任务
主要污染物减排率(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氢化合物等)
完成省定任务
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城市污水处理率
森林覆盖率
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天数占全年比例
第四节&发展理念
“十三五”时期,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创新发展,厚植新优势。创新驱动是发展的核心动力,必须把创新发展摆在全市振兴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把体制机制创新摆在创新的首要位置,把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摆在创新的中心地位,把培育形成新增长点摆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点,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完善创新生态环境,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在创新发展中培育和厚植发展新优势。&
——协调发展,增强平衡性和整体性。协调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等重大关系,正确处理转型发展和振兴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关系,推进区域均衡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步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形成协调发展新局面。
——开放发展,强化广清一体化引领。开放合作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将推进广清一体化发展作为全市深度融入珠三角和世界经济的纽带,以规划、交通、产业、城市功能、市场要素、公共服务的一体化为牵引,实施好南部地区加快融入珠三角行动计划,推动南部地区率先融入珠三角城市群发展,带动全市更好地对接国家开放发展战略,完善双向开放新格局,开创对外合作新局面。
——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清远。绿色发展是人民对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发展的美好追求体现。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主体功能区建设为总抓手,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进一步拓展绿色发展空间,推进美丽清远建设,着力推进循环低碳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共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共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施好北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行动方案,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促进共同富裕,促进发展成果更加广泛均衡地惠及人民群众,使全体市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促进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章&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形成发展新动力
第一节&转变政府职能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1)优化政府职能配置。强化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能,加强政府发展、规划、政策、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职能。(2)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建立健全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的协调配合机制,规范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3)优化政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政策分析评估和统筹协调机制,完善调控决策程序及制度。完善财政政策与产业、价格、土地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机制。(4)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加强环境资源、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方面发展成果的考核评价,统筹整合各类考核专项,综合运用多方面发展成果考核评价结果。(5)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行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争取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管理和去行政化,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行政级别。(6)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探索推行县、镇两级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2.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1)规范审批事项。完善行政审批目录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行政审批标准化系统,分期分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完成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到2020年行政审批事项与2015年相比大幅度减少。(2)优化审批流程。压减前置审批环节,严格控制新设审批事项,建立行政许可事项“办事工作日”和“告知承诺”机制。不断完善“四个集装箱”并联审批机制。(3)推进集中审批。以“互联网+政务”思维,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提升网上全流程办理率、网上办结率。(4)加强清单管理。全面落实市县镇三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定权责清单管理办法,实行权责事项动态管理。(5)加强批后监管。推进审批后监管制度化建设,建立行政审批绩效评估制度,完善行政审批电子检查模式,实现对审批实时在线监管。
3.强化公共服务职能。(1)完善网上服务大厅建设。巩固市、县、镇、村四级综合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全市所有服务事项开通网上在线申办功能,实现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公共决策网上互动、投资项目网上审批、社会事务网上办理、公共资源网上交易、信用信息网上查询、政府效能网上监察。(2)改进政府购买服务。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加强政府购买服务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行业协会商会脱钩、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以及其他相关改革的衔接,推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医疗卫生、养老、教育、文化、社区服务等领域服务。全面公开政府采购项目信息,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标准和操作规范建设,严格执行经费预算和资产配置标准,强化依法采购,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体系。(3)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服务供给。
第二节&完善市场环境
1.完善价格形成机制。(1)完善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全面深化价格改革,到2017年,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基本放开,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到2020年,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基本完善,科学、规划、透明的价格监管制度和反垄断执法体系基本建立,价格调控机制基本健全。(2)完善重要行业价格政策。完善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价格政策,健全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2.完善市场监管体系。(1)放宽市场准入。深化市场准入制度改革,深化落实“先照后证”〔11〕改革,禁止变相审批,统一市场准入规则,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完善市场退出机制。(2)加强监管执法。规范执法行为,解决多头执法或重复执法,公开市场监管执法信息,强化执法考核和行政问责。完善监管执法协作配合机制,做好市场监管执法与司法的衔接,健全法律责任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3)改善道德监管。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强化标准监管,实施科技和大数据运用监管。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自律作用,发挥市场专业化服务组织、公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
第三节&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1.建设覆盖全市的信用信息系统。(1)升级“两建”信用信息系统〔12〕。完善各类主体信用信息目录及数据库建设应用技术规范,建立行业部门之间以及市、县之间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到2018年,基本建成覆盖全部社会法人的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2)促进“两建”信用信息系统对接。升级改造“信用清远”网,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有效对接,到2020年我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实现与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无缝对接,与人民银行等国家垂直管理部门信用信息交换与共享。
2.推进信用标准化制度化建设。(1)建设以居民身份证号、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信用主体识别标识系统,推动实现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和系统互联互通。(2)制定和严格执行公共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中信用信息物理安全、安全防护、安全管理、安全检测等标准。(3)推动信用服务合同格式规范、信用机构服务质量规范、信用服务产品使用规范、征信服务争议处理程序等标准的制定。
3.培育和规范信用服务市场。(1)推动信用服务产品广泛运用。推进政府部门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公务人员录用等履职活动和联合惩戒中加强信用产品和服务的应用,引导企业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使用信用产品。(2)培育和壮大信用服务产业。吸引国内知名信用服务机构落户清远,培育本市征信、评级机构,推动信用服务业务发展。(3)加强信用服务市场监管。针对信用服务机构,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完善法人治理和规范管理,建立从业人员基本行为准则和业务规范。建立信用服务行业协会,加强行业管理。
4.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1)建立公示制度。根据商事主体信用状况实行分类分级、动态监管,建立数据库,依法公示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2)建立部门信用监管联动机制。按照“一处违法、处处受限”信用监管要求,推进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决策中运用信用信息。(3)强化守信自我激励。加大对守信行为的表彰和宣传,加大政府对守信行为的激励。(4)强化失信全面惩戒。加强行政监管性惩戒、司法性惩戒、行业性惩戒、市场性惩戒和社会性惩戒。
专栏3: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1.覆盖全市的信用信息系统。依托各部门现有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推进全市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之间执法、司法信息共享,完善网上移送、网上受理、网上监督机制,形成“两法”衔接社会信用大数据,联通市“两建”信息系统,推动执法、司法部门与市社会信用数据中心之间信用信息交换共享。
2.商改后续监管协同平台。依托“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及“信用清远网”,以工商登记信息为基础,汇集各市场监管部门许可审批信息、监管处罚信息及其他信用相关信息,实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异常经营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等信息公示披露。
3.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程。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信用档案,建立符合中小微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到2020年全面应用于全市中小微企业,搭建多渠道、多形式的政银企融资推荐对接平台。
4.住建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工程。建立健全相关主体信用档案以及不良行为记录公示制度和信用评价制度,建立健全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联动机制,将企业信用评定结果作为资格预审、评标的重要依据。
5.保障房信用体系建设工程。搭建房管、民政、工商、税务、社保、公积金、车辆和户籍管理等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将骗取保障房作为失信记录纳入个人信用档案,将在土地开发、税收缴纳、项目建设、物业管理等方面违反保障房管理规定不良行为记入企业信用档案。
6.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程。开展农村经济主体信用评价工作,逐步将信用评价结果应用到金融服务、补贴补助、社会保障、治安管理等领域,推动建立农村信用保险、信用担保机构。到2020年,我市农村信用体系框架基本建成,农户贷款难等突出问题得到明显缓解,农村信用水平明显提高。
7.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程。推动各行业协会(商会)建立会员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档案,推动协会(商会)企业加强自身信用建设,完善内部信用管理机制,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
第四节&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1.创新政府投资管理和服务。(1)深化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清远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监督管理等制度,完善企业投资项目准入负面清单〔13〕、行政审批清单、政府监管清单“三单”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2)推进政府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完善投资决策机制,强化规划调控,加强财政预算与投资计划衔接,加强项目管理与监督,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2.创新投融资平台和方式。(1)推进公共资源开发利用竞争性配置。对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河砂资源和交通、能源、城市建设、社会事业等领域的项目推动实施竞争性配置。(2)积极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14〕。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公用事业等重点领域,以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分担长期合作关系。健全风险防范、监督、退出机制,规范合作关系。
第五节&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1.健全财政预算管理体系。(1)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将政府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健全预算标准体系,进一步细化预算公开内容。(2)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3)加强财政收入管理,完善非税收入征缴制度和监督体系,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4)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强结转结余资金和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管理。(5)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规范国库资金管理,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2.完善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机制。(1)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和分类管理,一般债务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专项债务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2)严格限定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建立债务风险预警及化解机制,实施债务,优化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3)将政府性债务作为硬指标纳入政绩考核,明确各县(市、区)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责任。
第六节&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1.深入推进“三个重心下移”、“三个整合”。推进农村党组织建设、村民自治和农村公共服务重心下移,完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提高农村组织化水平;推进农村土地资源、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和涉农服务平台整合,优化农村资源要素配置,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2.加强和创新农村基层治理。(1)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农村基层的有效覆盖。(2)开展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单位的村民自治试点。(3)完善村民理事会运行机制,实现村民理事会工作规范化、常态化。(4)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在村务决策、村务公开、“三资管理”〔15〕、惠农政策措施落实等方面的监督作用。(5)完善政府行政事务入村准入机制。实行行政事务准入制度,政府部门下沉到村的工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6)加快培育农村社区服务组织。到2020年,每个农村社区至少有5个以上社区社会组织。
3.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1)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整合基层各类农业生产服务主体,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2)培育扶持家庭农场。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支持种养专业大户规范发展成为家庭农场,至2020年力争达到1000家以上。(3)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加快发展多种类型农民合作社,至2020年总数达到8000家以上。支持农民合作社参与农村“三产融合”〔16〕,推进省、市、县三级联创示范社行动。(4)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培育15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和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大型骨干龙头企业,重点扶持3-5家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建设一批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5)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鼓励龙头企业开展以农林牧渔剩余物为原料的综合利用,支持畜牧养殖龙头企业加快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6)加快发展复合型现代农业。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的新途径,促进农业电商、生鲜物流、民宿经济等业态发展,打造“中国农业电商第一市”。
4.推进农村金融改革。(1)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英德市和阳山县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连州市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清城区、佛冈县推进农村宅基地和房屋抵押融资试点,连山县、连南县、阳山县推进(高寒山区)移民搬迁房抵押融资试点,连州市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清城区、清新区、英德市推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试点。(2)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全面推广“政银保”合作,支持鼓励发展农民资金互助会、资金互助合作社。(3)设立农业风险补偿基金,健全“三农”金融服务体系及风险防控体系,建立农业基层保险服务体系。(4)引进中小型银行、村镇银行、特色小额贷款公司,推动清新区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
5.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规范农村集经济组织,探索资源有效利用、提供服务、物业管理、混合经营等多种集体经济实现形式。推进全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
6.推进林农转型发展。(1)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将国有林场社会事务移交属地政府管理,支持农队参与农村综合改革。(2)开展林农转型发展试点。推动连南金坑片区先行先试,探索生态发展、绿色发展新路径。
7.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健全县镇村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流转交易市场,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规范农村产权流转管理。
第四章&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振兴发展
第一节&建设创新服务平台
1.建设创新公共服务平台。(1)打造公共检测服务平台。积极培育省级质检中心,在产业园区等产业集聚地,设立专业实验室和检测站。(2)打造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依托华南863科技创新园等载体,建设集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股权交易、投融资、人才与培育、信息、法律等服务为一体的创新公共服务平台。(3)提高平台建设管理水平。制定平台建设规划,加强经费保障,扩大服务网络,为企业提供创业、孵化、融资、研发等全方位服务。&
2.加快孵化器建设。(1)支持天安智谷孵化器、华炬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发展壮大,鼓励科技型企业自建科技企业孵化器。(2)支持孵化器引进高素质管理团队,完善投融资功能,提升孵化培育水平。(3)申报国家孵化器培育单位和国家级孵化器。制定支持孵化器发展的政策措施。到2020年争取建立国家级孵化器2家,国家级孵化器培育单位2家以上。
专栏4: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策源地建设计划
1.创新公共服务中心。(1)广东省质量监督再生有色金属检验站(清远):为企业产品研制、技术开发提供优质高效检验技术服务,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争取2016年获得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立项,2018年完成检验站建设。(2)广东省质量监督陶瓷产品检验站(清远):建成集检验检测、标准制修订、检验检测技术开发、项目课题研究、行业动态信息发布、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权威检验检测机构。争取2017年完成建设。(3)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依托天安智谷、华南863科技创新园等载体建设集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股权交易、投融资、人才与培育、信息、法律等服务为一体公共服务平台。
2.孵化器。(1)建设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华炬科技企业孵化器、天安智谷创客中心。(2)国家级孵化器培育单位3家:清远高新区新材料产业中试加速基地、清远市留学生创新创业园、聚石化学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
3.工程中心。(1)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广东先导、豪美铝业、聚石化学。(2)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个:豪美铝业、聚石化学、佳的美、广东先导、容大、美乐仕、嘉博、北江开关厂、贝克洛、富盈电子、齐力皮革、新安天玉、雅克化工、泰强化工、英尼圣鸿、华能制药、鑫辉化工、金禄、灵捷制造、嘉禾稀有金属。
4.创新联盟:高新区与进田控股、中山大学等共同创建广东新特材料协同创新研究院。
第二节&培育创新主体
1.发展高新技术企业。(1)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重点在汽车及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和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领域,着力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至2020年争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2)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落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落实经费资助和所得税减免政策,对省以上科技部门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一次性资助。(3)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上下游企业的支持力度,培植一批以核心技术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品和知名品牌。(4)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项资金,支持申报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复审等工作。
2.完善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1)加大财税支持。实施市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到2017年市财政安排1.5亿元,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落实小型微利企业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全面实施纳税服务、税收征管规范化管理,探索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实施“互联网+税务”,全面实施涉税事项全市通办。(2)加大金融支持。组建中小微企业融资政策性担保机构,用好清远市特色农业担保基金、电子商务发展担保基金、小微企业“税融通”〔17〕信贷等金融产品,引导社会资金设立科技创新基金。(3)加大创新产业化支持。创建省中小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申报国家、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建设省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鼓励骨干企业建设工业设计中心。
3.支持企业参与或主导制定国际、国家标准和省地方标准。(1)引导企业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对通过国家标准认证或地方标准认证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资助。(2)鼓励企业参与或主导制定国际、国家、行业和省地方标准,在稀散金属新材料、气凝胶纳米新材料、高端铝型材、节能环保陶瓷、特种电线电缆等优势产业深入推进标准化战略。(3)对发明专利转化为企业标准并上升为地方标准、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资助。
第三节&完善创新环境
1.发展科技金融服务。(1)创新科技金融模式,面向产业园区等产业集聚地,设立清远市北江银行等民营银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科技支持机构,支持互联网企业在我市设立小额贷款、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新型金融企业。成立广东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清远分中心,支持金融机构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2)完善科技创新融资担保体系。组建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投入财政资金2000万元开展清远市联合科技信贷试点工作。(3)拓展科技创新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私募债、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等债务融资工具,鼓励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企业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区域性股权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并购交易。
2.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加快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对企业用自主、合作或购买的专利等知识产权进行成果转化后产生显著经济效益的,给予一次性补助。(2)赋予清职院等市属院校及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自主处置权,落实省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激励机制和转换个人奖励约定政策。
3.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推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完善市、县(区)专利信息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水平。到2020年,全市登记注册的专利代理机构(含分支机构)4家以上,其中法人专利代理机构1家以上。
4.开展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建设,打造一站式全流程服务电子政务平台。继续实施清远市科技创新券工作,开展清远市市级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工作。
专栏5:实施创新重大工程
1.实施产业科技创新工程。(1)气凝胶材料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工程及应用技术工程。依托广东埃力生高新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国内极具影响力的气凝胶新材料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典型示范,打造埃力生气凝胶绝热材料在全国甚至是全球范围内气凝胶材料供应的品牌形象。建设气凝胶信息产业大型科技创新工程,扩大清远地区供应气凝胶材料的产能规模和品牌形象,成为广东省新兴科技创新材料的典型示范。(2)稀散高纯金属及其化合物材料产业科技创新工程。依托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以全球稀散金属市场和科技发展为导向,自主开发各种新方法、新工艺,建立完备的生产工艺体系,组建完整的高纯金属及其化合物材料5大事业群产业链,继续保持在世界稀有材料行业中的领导地位,成为全球高端材料和材料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和领导者。
2.实施新型研发机构培育计划。制定新型研发机构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及科研院所整合有效资源,引进及培育新型研发机构4家以上。(1)省部产学研合作研发机构:与广东独联体联盟合作的新材料国际合作研究院。(2)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研发机构:与中大化工学院组建广东新特材料协同创新研究院、与华中理工大学共建高分子材料研究院。(3)创新联盟研发机构:与广东科学院合作共建广东省科学院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3.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围绕以新材料、生物医药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加强对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和培育,到2020年,新增创新型企业5家以上。
第四节&建设“两创”高地
1.建设“两创”基地。(1)加强创新创业空间载体建设,引导社会资本并购整合旧厂房及闲置用地,规划建设若干孵化器、众创空间、电商集聚区、创业基地。(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创业创新空间环境和服务载体环境。
2.促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建设。(1)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和网络众创平台,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吸引更多创客参与创新创造。(2)鼓励用众包等模式促进生产方式变革,聚合社会智慧和创意,开展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运营维护,形成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聚合力。(3)通过政府和公益机构支持、企业帮扶援助、个人互助互扶等多种方式,共助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成长。(4)规范发展实物、股权众筹和网络借贷,拓宽金融体系服务创新创业的新渠道新功能。
3.完善“两创”支持政策。(1)实施《清远市联合科技信贷试点方案》,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效应,推动科技、金融、产业融合。(2)完善财政资金支持创新后补助方式,加大创新普惠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落实《清远市科技创新券实施细则(修订)》。(3)加强和规范对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资金的管理,引导企业普遍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持续增加研发投入。(4)降低融资成本,缩短融资周期,简化审批手续,加强政府担保。(5)加快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落地,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和天使投资。(6)合理减免税收,增加科技无形资产低息信贷通道,增强对新产品新入市新应用科技企业补助,加大对新产品研发及先行应用者扶持,创新后补助扶持方式。完善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政策。
专栏6:两创建设重点内容
1.众创:对闲置厂房和旧办公楼采取回购或租用、引入投资者收购、与原开发商合作共建等方式,构建若干孵化器、众创空间、电商集聚区、创业基地等一批孵化平台。2016年率先选择1-2个旧厂区进行改造升级,引进第三方机构运营管理,建设“清远高新区创客中心”。借助清远籍的海归人才资源筹建留学生创业园。到2020年,建成经省有关部门认定的众创空间2家。
2.众包: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生产的发包活动,将适合于众包的技术标准化产品向区域内广大生产厂商发包,聚集区域标准化产能,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支持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积极应用制造运维众包模式整合成熟技术或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发展服务型制造、柔性制造等新模式。&
3.众扶:支持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科技服务机构等建设各类互助平台,特别是基于互联网形成的各类自发互助平台发展,利用线上线下资源进行互助众扶服务。&
4.众筹:支持广东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清远分中心开展科技金融服务,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和股权众筹高峰论坛等活动。充分利用金融媒介的杠杆作用,吸引民间资本参与,为各类创业创新项目提供“互联网+”综合金融服务。
第五节&引进培养“两创”人才
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1)重点推动产业高端人才集聚。以产业园区、重大项目、骨干企业为依托主动引进复合型高端人才。(2)深化柔性引才。设置“专家特聘岗”,引进省内外专家到企事业单位或企业挂任专业技术指导岗位。(3)强化事业引才。以科技创新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等平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专家),吸引科研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引导和支持博士后人员、科技人员、应届大学生到清远创新创业。
2.实施“两创”人才培育计划。(1)加大“两创”人才激励。探索制定“两创”人才资助、人才津贴等政策,在清远市科技计划实施中增加科技创新人才培育专题。(2)建设创新创业基地。依托工业园区等联合共建创新创业人才基地。(3)创新人才培训培养。依托省职教基地,探索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培训培养模式,推动共建专业、共建师资、共建校区、委托培养,开展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等多层次科技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化试点。
3.改善留才用才环境。(1)完善高端人才扶持政策。对重点企业奖励引才指标,完善产业发展和创新人才奖励等人才激励机制。(2)实施高端人才安居计划。建设人才公寓,采取货币补贴或实物出租等方式解决高端人才周转住房问题。(3)推行人才精细服务。组建“新型人才工作站”,开展高层次人才“一对一”服务,拓展“人才之家”品牌,解决高层次人才家属就业、子女入学、档案管理、社会保险、科技交流等问题。
第五章&推进供给侧改革,构建产业新体系
第一节&培育发展新兴支柱产业
1.新材料。(1)金属材料。重点研发高性能钢铁材料,特别是车辆用第三代汽车钢和超高强钢铁材料;发展高纯铝、镁、钛等轻金属及合金材料;重点发展纤维增强铝基、钛基、镁基复合材料和金属层状复合材料,高性能铜合金复合材料;重点发展超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积极开发高比容量、低自放电、长寿命的新型储氢材料,积极发展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巨磁阻材料、磁致冷材料、光致冷材料、磁光存储材料等其它稀土功能材料。(2)无机非金属材料。发展陶瓷基复合材料,提高特种陶瓷基体和碳化硅、氮化硅、氧化铝等增强纤维,以及新型颗粒、晶须增强材料及陶瓷先驱体制备技术水平,加快在削切工具、耐磨器件等领域的应用。发展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高性能纤维/聚合物复合材料、高性能热塑性聚合物复合材料,加速新型绿色建材等节能环保材料产业化步伐。(3)高分子材料。以现有的精细化工产业为基础,打造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发展、产业聚集与规模优势明显、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的塑料、涂料和化妆品新材料产业基地。
2.装备制造。(1)打造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基地。充分发挥临近广佛汽车制造业基地独特区位优势,加快推进汽车精密模具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项目建设,重点建设高新区汽车产业园,围绕专用汽车、乘用车、特种车整车配套,打造以重点整车生产企业为核心、以先进零部件企业群为支撑的现代汽车工业集聚区,“十三五”时期努力将汽车产业园打造成粤北地区最大的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2)以我市全面推进港口建设和交通道路建设为机遇,完善扶持政策,争取更多大型机械制造、轨道交通制造企业落户,拓展产业链条,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港口机械装备制造业。“十三五”期间推动我市轨道交通产业加快起步,并形成一定规模。(3)打造电梯制造业基地。加快华侨工业园电梯集群生产基地建设,围绕广州通用集团项目努力推动广日股份有限公司、日立电梯有限公司等电梯行业龙头企业加快落户。“十三五”时期基本完成电梯制造基地的规划、投资、建设和投产工作。
3.生物医药。(1)打造生物医药孵化基地和华南生物医药产业园。在广清产业园规划清远生物医药产业园,力争纳入省市共建项目,建设粤港(清远)生物医药孵化及中试基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化发展,培育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到2020年,力争医药工业总产值超5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50%以上,上市3至5个创新药物、改造5至10个大品种药物和原料药。(2)加快发展现代中药产业。组织实施一批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质量可控的中药创新药物研发,注重传统优势品种二次开发。建立符合中药特色和国际标准的质量检测方法和控制体系,进一步提高中药产品及中药材的质量水平。推进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加快铁皮石斛、金银花、穿心莲等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发展药材深加工。
专栏7:新兴支柱产业发展重点及载体
1.新材料。(1)轻量化汽车材料:依托豪美铝业、江西铜业等龙头企业,发展高强度轻金属新材料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为轻量化汽车做好产业配套。(2)稀土功能材料:加强与中铝和广晟有色等知名企业的合作,重点开发稀土永磁材料、稀土贮氢材料、稀土发光材料。(3)先进能源及光电子材料:主要依托先进材料研究院为技术载体,发展太阳能光伏材料、太阳能光热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建成国家级光电子新材料产业基地。(4)环保节能新材料:大力扶持广东埃力生高新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努力将该公司气凝胶复合隔热材料和真空绝热材料产品打造成隔热材料的知名品牌。
2.装备制造。(1)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基地。发挥爱机汽配、全盛汽配、富诚汽配等企业的带动作用,以商引商,重点引进汽车及关键零配件制造企业。(2)机器人装备制造基地。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平台,积极引进韩国、日本等机器人技术,打造机器人产业链,大力发展高端机械装备。(3)轨道交通装备业制造基地。以清远造船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快船舶配套项目的引进,提高关键配套设备的供应和技术水平,重点发展适合北江水运的标准船型,支持科研院所与造船企业打造科技型企业;支持船舶企业建立技术中心,积极培育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内河船舶制造业。(4)电梯制造业基地。依托华侨产业园通用电梯生产基地,积极引进奥的斯电梯公司、蒂森克虏伯电梯集团及通力电梯有限公司、广日股份有限公司、日立电梯有限公司等落户,集聚发展全球最大电梯集群生产基地。
3.生物医药。(1)规划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在广清产业园规划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大力引进生物制药项目、加强医药电子商务等领域发展。(2)创新医药产品。创新特色原料药,支持微生物大规模发酵及分离纯化技术,开展手性合成和拆分技术应用,注重特色原料药的二次开发和晶型研究,引导企业有针对性地研究开发原料药新品,争取更多的特色原料药获得国际市场的注册和认证,鼓励发展控释、缓释、靶向定位、透皮吸收等新型制剂。(3)积极引导本市制药企业良性发展。鼓励清远嘉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扩大再生产,引导清远华能制药有限公司发展规模效益。支持新北江制药、广东蓝宝制药的搬迁以及扩产项目。重点推进丽珠集团发酵原料药事业部(公司)在我市的整合,依托广东省发酵制药工程研发中心,加快医药新产品的引进与开发。支持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的做大做强麻醉及辅助用药系列门产品。
第二节&促进发展产业集群
1.围绕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集聚集群集成发展。“十三五”时期,围绕新材料、装备制造,打造约克空调制造产业聚群、通用电梯制造业集群、汽配制造业集群、欧派家居制造集群、先导稀散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埃力生气凝胶纳米新材料产业集群、豪美高端铝型材制造集群等7大制造业集群。
2.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环境。(1)抓好集群品牌服务。引导产业集聚区和产业集群组建产业联盟,推进集群品牌发展,支持优势企业争创“广东省名牌产品”,支持产业集聚区积极争创“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优先向集群企业提供先进计量测试技术和量值溯源〔18〕手段。(2)抓好集群配套服务。规范税收秩序,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安全核准制度,全面淘汰落后产能,建立重点企业跟踪服务制度、外贸联席会议制度,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境内外展会,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做好清远海关、清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口岸单位的协调,完善进出口通关环境。
专栏8:“十三五”时期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及载体
1.约克空调制造产业聚群。(1)建设目标: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空调制造基地。力争2020年公司产值将达到40亿,带动上游配套企业创造产值7亿。(2)发展重点:①推动技术创新。依托约克(广州)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实施翅片式换热器制造能力提升、组装制造能力提升、制造技术升级为主的创新建设工程,提升产品整体竞争力和效益,扩大有效产能,推动制造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引进和培养一批具备自主开发能力的制造技术专家和技能型人才,建立与智能柔性制造系统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推动先进制造技术在制冷设备制造业中应用,带动江森约克科技工业园企业加快转型升级。②解决发展瓶颈。加快引进大型仓储物流企业,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加快成立约克科技工业园区管委会,完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支持引进制造技术专家和技能型人才。
2.通用电梯制造业集群。(1)建设目标:建成全球最大的电梯集群生产基地。(2)发展重点:积极推进华侨工业园“通用集团电梯集群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同步规划建设配套设施和产业,加快吸引奥的斯电梯公司、蒂森克虏伯电梯集团及通力电梯有限公司、广日股份有限公司、日立电梯有限公司等知名电梯企业落户园区,
3.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业集群。(1)建设目标:在清远高新区打造省级汽车零配件产业专业园区,力争引进一家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大力发展整车及零配件轻量化。(2)发展重点:承接东风日产、广汽丰田、广汽本田、广汽乘用车等整车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转移,充分发挥清远爱机汽车配件、全盛汽配、富诚车饰、华展汽车五金、万里丰活塞环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鼓励企业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重点发展汽车零配件共性技术、汽车关键部件及其模具、先进汽车零部件材料及工艺、先进技术在产品设计等。
4.欧派家居制造集群。(1)建设目标:依托欧派集团“南方生产基地”建设,建成将面向华中、华南,同时辐射海内外的世界家居航母基地。建成国内家具制造业最先进的非标产品规划化生产基地,以及大型的仓储物流和研发基地。形成年产橱柜45万套,衣柜30万套,卫浴15万套,木门60万套的生产规模,年产值100亿元,年纳税8亿元,新增就业人员10000人。(2)发展重点:分两期建设总建筑面积超一百万平方,总投资28亿元,拟新建11幢家居产品生产性厂房、综合仓储楼、办公楼及东、西两个生活区。进与之配套的上下游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引进国外全套设备和生产线,全面应用德国数控技术和自主研发的信息化管理技术。
5.先导稀散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1)建设目标: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家稀散金属新材料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基地,全国重点硒、碲、镉、铋、镓、铟、硅等稀有金属深加工区、出口区,太阳能材料、LED材料及红外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基地及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区。(2)发展重点: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光电子材料产品,包括高纯及超高纯金属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红外材料、大功率LED的生产原材料及外延衬底材料、激光材料、TFT-LCD面板关键材料ITO靶材,各类高纯电子气体等;积极开展新兴领域研究和开发布局,包括高性能电子材料、新型光电照明材料和纳米(低维)半导体材料与量子器件等。引进新型光电照明和太阳能光伏生产企业,延伸下游产业链。重点打造清远光电子材料产业园,积极发展半导体照明工程和太阳能薄膜电池材料产业、配套。
6.埃力生气凝胶纳米新材料产业集群。(1)建设目标:依托广东埃力生高新科技有限公司气凝胶纳米新材料制造,将埃力生气凝胶纳米新材料打造成为国内外高科技隔热材料的知名品牌,将广东埃力生高新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绿色、节能、环保、低碳龙头标杆企业。(2)发展重点:在规划设计、标准制定、招商引资等部门广泛宣传和普及应用气凝胶新材料。推动将气凝胶新材料纳入政府采购名单。推动气凝胶新材料在电力、石化、化工、金属加工、玻璃、窑炉、新能源、家用电器、催化和药物载体化学、建筑与大型场所工程等领域的加快应用。
7.豪美高端铝型材制造集群。(1)建设目标:依托广东豪美铝业企业技术中心的研究平台,聚集高端铝型材制造企业,建成国家级豪美高端铝型材制造基地,打造国际先进水平铝合金型材生产基地,企业“十三五”时期实现铝合金型材制造产值200亿元,上下游铝合金材料精深加工实现产值200亿元,高端铝合金材料制造集群整体实现400亿元的产值。(2)发展重点:建成年产10000吨的智能化挤压生产线企业,建成φ1100mm的模具数字化加工扩能技术,实现工业4.0的自动化示范工厂,打造经营实力雄厚、产品规格配套齐全、研发设施完善及产品创新能力显著的大型高端铝型材制造龙头企业,提高同类型企业信息化水平、生产质量、健全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
第三节&发展网络经济孕育发展新业态
1.实施“互联网+”。发展“互联网+制造业”,建设广清产业园“两化”深度融合〔19〕示范区,推进骨干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实施一批重大示范项目,打造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打造若干条柔性化生产线,形成一批网络协同制造示范行业,培育一批重点服务型制造企业。推进“互联网+普惠金融”,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规范发展网络借贷和互联网消费信贷业务。推进政务信息公开目录系统应用,利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方式,推进政务公开。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食药品监管领域实施“互联网+”专项行动。构建交通运行状态查询、出行路线规划、网上购票、智能停车等服务平台,推进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专车”、网络预约等出行信息服务对接和一站式服务。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推动养老服务机构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便携式体检、紧急呼叫、监控等设备,充分利用智能手环等各类可穿戴设备,大力发展居家养老远程监控服务。
专栏9:“互联网+”产业发展重点领域
1.互联网+公共服务:(1)完善市县镇村四级网上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统一的电子证照应用服务系统,实行“一门式”政务服务模式。(2)完善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推行电子病历全市“一本通”;建设统一的社会保障云服务平台;构建交通运行查询、出行路线规划、网上购票等服务平台。(3)建立覆盖城乡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全市统一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覆盖全市城乡的社会治安智能监控“天眼”工程。
2.互联网+制造业:(1)打造广清产业园“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到2020年培育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100家。(2)推动实现“清远智造”,以高新区、广清产业园、盐湖新区为载体,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到2020年,培育10家左右规模化个性定制示范企业,网络化制造示范企业和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培育10家左右服务型制造企业。
3.互联网+服务业:(1)依托全市农村电商示范物流园区,实施智能物流设施升级工程。到2020年,打造10家左右智慧物流园,培育20家智能物流骨干企业,建成遍布全市城乡的各类快递终端投送网点一批。(2)探索互联网金融云服务平台建设,到2020年,培育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网络金融产品销售以及互联网金融服务等机构或平台10家。(3)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养老机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等项目建设。培育2—3家有行业影响力的智慧健康服务企业,建成一批智慧养老服务机构和智慧养老试点社区。
2.发展大数据产业。建设政务服务云,搭建“1+8+N”分布式多中心云计算架构〔20〕,建设市、县两级电子政务云公共平台,建设政务大数据中心,到2020年,将80%的政务数据整合到统一的大数据中心。实施数据开放行动,形成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数据资源清单,先行开放交通出行、医疗健康、教育文化、食品安全、空间位置、资格资质、产品质量等数据资源。完善大数据产业体系,发展壮大本地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引进一批知名互联网企业在我市设立区域性总部、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开展大数据服务试点工程和应用示范。依托本地通信运营商、腾讯、阿里、京东、苏宁及本地互联网企业,加快物联网技术集成应用,实施车船、食品、药品等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与下一代互联网及电信网的网络互通和业务渗透,推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手机电视、数字电视宽带上网等业务应用,培育三网融合新型业态。
专栏10:实施大数据示范引领工程重点建设内容
1.建设政务服务云。推进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与应用试点示范工作,重点建设市电子政务云平台,集中承载各级各部门的政务应用系统,实现各应用系统在信息基础设施层面的共建共享、信息资源层面的统一交换、应用集成层面的协同整合、安全与运维层面的集中保障。到2020年,全市电子政务总体整合度达到90%以上。
2.促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1)建设自然人、法人、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政务大数据中心。(2)建设全市统一的公共数据资源网,开放公共数据,鼓励社会开发利用,实现公共信息资源价值增值。
3.建设大数据产业体系。(1)制定政策措施,实施本地互联网企业培育工程,培育若干有特色的互联网产品及服务,培育壮大一批互联网服务企业。(2)推进实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示范应用工程,采取购买服务的模式,推进云计算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等重点产业发展。(3)加大招商力度,引进一批知名大数据企业落户我市。(4)基于现有清远地理信息空间框架,建成全市统一的公共服务地理信息图,为政府和社会提供便捷的空间信息资源服务,促进地理信息大数据应用产业发展。
第四节&精准发展现代服务业
1.现代物流。(1)建设源潭物流园区。重点发展临空物流,承接广州货运北站物流功能,加快发展城市配送、仓储等城市物流,打造成为集商业贸易、城市配送、物流仓储、综合服务、生活配套等多功能集成的华南地区枢纽型综合物流园区。(2)建设华南铁路物流产业集聚区。构建“一区、五带、三园”物流布局〔21〕,形成商贸、制造业和农产品三大物流资源集聚地,打造成为服务珠三角,辐射粤北及华南地区的现代综合物流枢纽。(3)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物流。支持符合条件的区县(市)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鼓励物流企业建设配送中心。
2.现代旅游。依托长隆旅游项目,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建设四大旅游集聚区,形成“单点成面,多点成线,面线成区”的旅游总体布局。
专栏11:以长隆旅游项目为龙头整合发展四大旅游集聚区
1.主题公园旅游集聚区:整合清城区“快乐乡村”主题园区、“宗教文化”飞霞风景名胜区、“浓情美食”主题园区、“汽车文化”主题园区,清新区“足球运动”恒大足球学校、清新秦皇山森林自驾游营地等旅游主题区域,形成跨区域主题公园旅游集聚区。
2.民族风情旅游集聚区:整合连山县瑶乡瀑布小镇、连南县瑶族风情体验带、连州市福地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区,形成清远市大民族风情体验区。
3.休闲养生旅游集聚区:整合英西峰林生态旅游小镇、佛冈龙南乡村欢乐谷两大集聚区资源,形成休闲养生为特色的旅游集聚区。
4.徒步休闲旅游集聚区:以阳山秤架乡和广东第一峰、天南峡景区为核心,整合周边旅游资源,打造广东乃至华南地区的徒步旅行胜地。
3.现代金融。(1)改善银政企关系,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平台,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股权基金和创业基金,积极推广BOT〔22〕、TOT〔23〕、PPP等项目融资模式。(2)各县(市、区)设立企业上市服务机构,对拟上市企业实行“一帮一”服务。(3)储备优质后备企业,建立上市后备企业数据库。“十三五”时期,培育50家以上上市后备企业,力争3家以上企业上市融资,8家企业到“新三板”挂牌融资。(4)推广应用“清远市民卡”和“缴费一户通”,鼓励商业银行面向民生改善、薄弱环节开发信贷产品。推广银团贷款、中小企业联保贷款等融资方式。(5)鼓励商业银行开展企业应收账款、股权、仓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建立和完善绿色信贷机制。&
4.总部经济。(1)引进培育企业总部。立足总部经济发展基础和优势,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新的企业总部。(2)改善总部经济发展环境。打造适宜总部经济发展的营商商务、居住和人文环境,推动全市总部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增强总部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5.跨境电商。(1)引进培育跨境电商营运主体。引导市内传统中小企业、内贸网店利用知名跨境电商平台拓展海外市场,培育本土跨境电子商务。指导条件成熟企业,设立海外仓、体验店、展览展示中心,创立自有品牌。(2)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区。支持大型电子商务企业设立跨境电子商务总部,开通海关通关、检验检疫、保税等跨境电商业务功能,完善配套服务,建设跨境电子商务仓储物流中心,建设跨境电商清关中心,积极申报B型保税仓,建设空港保税延伸区。
6.健康产业。(1)发展高端休闲养生产业。将山地运动休闲、文化养生、康疗休闲、生态度假、水疗养生、食疗养生、环境养生与农业科普教育、宗教民俗文化旅游融合一体,发展以高端康体养生、会议度假为主的健康产业。(2)发展康复休闲疗养长链产业。整合温泉旅游资源,建设一批温泉休闲度假区、温泉小镇、温泉城和温泉城市,开发温泉休闲复合产品,加快与康复疗养产业链发展融合,推动温泉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迈进。
7.传统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1)家庭服务业。建设家庭服务中心,推动社会服务专业化和品牌化。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发展个体化、规范化、高质量、一站式高端医疗技术服务。(2)养老服务业。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按照人均用地0.1~0.3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统筹规划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建设,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举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实施农村养老服务“幸福计划”,建立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制度。(3)社区服务业。建立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其他社区服务平台为补充的社区服务体系。鼓励购物、餐饮、家政服务等企业进入社区,逐步形成方便快捷的社区生活服务圈。(4)房地产业。加快去库存,用好用足住房公积金贷款,进一步激活广清公积金互贷政策,实施购房补贴,有效刺激购房需求。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推进棚户区改造,扩大货币化安置比例,推动住房保障由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促进存量房转为公租房和安置房。推进房地产供给侧改革,合理控制土地出让和房屋开发速度,鼓励地产企业向旅游地产、工业地产、养老地产、教育地产、智能楼宇、绿色住宅、“互联网+”等方向转型升级、跨界合作。(5)餐饮业。提升餐饮品牌,宏扬清远鸡,乌鬃鹅、北江河鲜等地方特色美食文化,挖掘菜心、腊味、山水豆腐、竹笋、淮山、粉葛等地理标志农产品特色菜品。建设特色餐饮集聚区,在清城区、清新区各设若干特色旅游饮食文化街,推广本土特色食品。强化餐饮安全,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实施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严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
专栏12:传统服务业新业态建设重点领域
1.家庭服务业。(1)建设家庭服务中心:至2017年底,家庭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费微信公众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