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了国外的SCI,编辑来信说论文已被录用能撤稿吗了,但是两个月过去了编辑部一直没有来信,该怎么发邮件询问呢

拒稿之后的SCI,又该如何?
收到拒稿信的时候,曾经觉得就像输了全世界一样,感到失落和迷茫,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如果将发表SCI当作是一场赌博,那么十赌九输之中,不就是输了一次,还有许多被拒的可能,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被拒的SCI论文呢?
首先,通读编辑来信,找出文章被拒的原因有哪些?
通常文章被拒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外因及内因。外因,即不是文章本身质量的问题,或是由于文章内容与期刊刊发内容不符,亦或者是因为所选期刊影响因子过高。
而内因,则是由于文章本身质量问题而导致的拒稿。这类拒稿的原因是我们可以避免的,故而在写作中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其次,既然知道稿件被拒的原因是哪些,那么我们就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修改。究竟应该如何修改被拒的SCI文章呢?
第一步是关于文章的结构,我们要调整文章的结构,结构的条理要清楚,但是要尊重文章的原有结构,否则可能越改越乱。
第二步是关于文章的数据,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对那些表述模糊的数据和案例要进行适当的删减,如果数据不充分的话,需要寻找相关的数据进行补充。
第三步是对论文的材料进行再次的整合与修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引用的材料进行整合,使其能够简练准确地支持论文的观点。对不能支持文章的观点要大刀阔斧的进行删除,否则就会造成论文的冗长。对于证据不足的文章,要重新去寻找充分的证明材料。对于引用的数据和名言之类的一定要保证其真实性。
  第四步是关于语病的问题。由于一般论文的学术性很强,在语言的表达上面需要表达准确,同时要保证语句没有语病。如果论文投的是外文期刊的话,需要对翻译的句子进行修正,最起码要符合外语的表达习惯,不要出现语法的错误和单词拼写的错误。审稿人一般会对我们的论文提出意见,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不能改变论文原本的中心论点。在整体的表达上面,表达的脉络要清晰,语句上要表达通顺,论点清晰,论据充足。
最后,对于修改好的SCI文章,我们自然需要重新投递期刊。那么对于期刊的选择,我们需要注意哪些内容呢?
首先,在本领域内的、预期影响因子范围内的期刊中,从期刊名初步筛选可能合适自己文章内容的期刊。然后找到期刊的介绍,阅读其“目标和范围”(aim
and scope),以确定稿件是否符合。接下来再看看期刊近几年内影响因子的走势,以其保持上升或稳定为佳。
另外一个可以参考的指标是该期刊是否曾在过去发表过相当数量的中国作者的文章。学术期刊终归是商业杂志,出版商以赢利为最终目的。世界各地的期刊,可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有自己的偏好。
并不是说没有发表过中国作者文章的期刊就一定不能投稿,但是相较而言,在其它各方面差不多的情况下,曾经发表过大量中国作者文章的期刊一般会对中国作者更友好,期刊编辑也更熟悉和中国作者的交流方式。
&&&&最后,还有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期刊的审稿周期(turnaround
time),指的是从期刊收到投稿到编辑发出第一封关于决定的回复的时间(接受,需修改,或者拒稿)。很多期刊会在网页介绍中列出审稿周期,这是给作者的一个参考,也是一种承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硕博论文网欢迎您
写作联系方式
发表联系方式
您当前的位置: >
> 论文代投中心:如何投高级别论文?sci论文代投发表sci论文的一些小技巧
论文代投中心:如何投高级别论文?sci论文代投发表sci论文的一些小技巧-前段时间投了一篇6.0的杂志,已经发表,现就此谈谈心得,一来想凭本文加分(到现在还是0分,帮助他人查找多
论文代投中心:如何投高级别论文?
前段时间投了一篇6.0的杂志,已经发表,现就此谈谈心得,一来想凭本文加分(到现在还是0分,帮助他人查找多篇文献,一分没加!),二来希望有更多的同志发好文章,权做抛砖引玉。
我的文章从写作到修回都是我一人包办,前后3轮共近10个月时间:投稿2个月修回,根据reviewer意见修改再投又2个月,通知接受后2个月网上发表,再过4个月print。
其他共性的问题我这里就不提了,浪费篇幅,大家也都知道,单就投稿过程中的我认为重要的一些问题做些提醒,希望对大家有用:
1. 文章初稿要精心组织。编辑部一天网上投稿没有千儿也有八百,切记匆忙投稿(我老婆的老板就是要求快投稿,从高往下投,希望reviewer来帮你写文章,结果不是太理想)。editor 和reviewer一天审大量的稿件,如果一眼看下去漏洞百出,缺乏逻辑,就会非常快地告诉你(通常1周吧):We apologize to inform you。 因此,文章从大的方面说要深入浅出, 其次要没有语法和表达上的错误(这点没有办法突然提高,主要是平时多看文章获得语感,否则就会被reviewer说成是英文不native and cause some confusion, 这个评语大家从师兄师姐那听到的应该很多了),另外,拼写错误要避免!reviewer认为字母都会拉掉的人,其研究质量也好不到那里去。本人的文章没有这方面的意见,两个Reviewer, 一个主要是argue实验结果, 另一个reviewer就直接建议收了: Reviewer #2(Comments to the Author):This is an important paper which I recommend for publication in 杂志名. The authors have shown in this article that 略去. These findings are important for subsequent clinical trials in future.因此,写文章又叫make a good story。Reviewer工作一天回来很累了,拿起一篇文章是为了享受的,如果你的文章破坏了他的心情或是让他反胃,你就没指望了。一般文章初稿写成以后都要拿给别人看,请别人提意见,大多情况下是你老板吧,最好再多1-2个人(可惜我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如果你的文章专业和非专业的都能理解,初稿就可以定稿了。
2.投稿后要调整心态。初投稿的人都希望一投稿就马上有回复,或者没到时间就写信去催,这是很不礼貌的。一般来说,正规杂志不用催,到了承诺的时间就会给你回信。因此,不要一投稿就希望马上有回复,除非你是大牛,但我想我们当中没有(包括你老板), 杂志邀请的Reviewer才是。我的文章也正好是两个月给的回信(五一节期间告诉我接受的,不错的节日礼物)。送一句话给正在投稿的同志,可能会有助于调整心态:文章审的越久,说明Reviewer越难找到你的漏洞;文章在他手上越长,说明他越喜欢你。这样想你大概会开心一些的。
3.怎样修回。如果你的文章修回了,说明编辑给了你一个机会,记住仅仅是机会,而不是接受的承诺(通常信里会说This letter is not a promise&),因此精心准备修回是非常关键的。这时切记匆匆修回!修会一旦发出是没办法收回的(我老婆就是急急忙忙的)。2-3个月都等了,再花上1-2周修回还是不过分的。修回信也叫Rebuttal letter or refution,可以当成你博士毕业时的oral defense了。除了个人根据本专业回答问题以外,我这里要提醒大家的主要是语气。我建议采用不亢不卑+自信的语气。编辑不希望你这个人太弱,当然也不希望遇到一个没礼貌的家伙。我见过一个家伙先花了半页纸恭维了大半天+自扁了大半天,效果也不怎么样。编辑的工作说来都是公式化的东西,其时间有限,一眼看下去还没有看到想看的解释,心情肯定不爽。所以建议一两句必要的客套话后,直接进入主题,采用Q:A:式的方法,条理清晰。下面给出我当时的格式:
Dear Editor,
We are pleased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of the reviewers& and the manuscript (Manuscript number&) has also been extensively revised according to the comments (resubmitted online).
Question #1:
Question #2:
Best wishes,
Sincerely yours,
在修回时,最头痛的是如何满足个别reviewer的&不可实现&的要求。我建议主要是引用理论和文献加以解释,作到精练有逻辑有说服力。毕竟,写比做还是要简单些。效果吗,就要看个人的写作能力和编辑的心情了。当然,你能补数据和你有时间补数据的例外。
4.如何看待外面收费代修文章。有的同学对此寄予厚望,认为是国外的帮助修改的一定成。我不知到大家实验室外送修回的稿件投出去接受的几率是否明显增高?但是,我的意见是不要过多依靠,我老婆的文章一开始是送出去修的,结果一样被拒。后来我抽上班的时间帮她改,前后两篇文章,内容都不一样。靠,跨专业跨的太远,痛苦死了。也就是老婆要毕业,否则我一个月1万多,让我改我都不改。好在一篇已经发了毕业没问题,另一篇正在投。改的时候老婆在旁边先搞清楚她想说什么再用专业英语把它写出来。我得出的体会是,改文章要和作者相互沟通,要尽心尽力!否则就是英国人帮你,你的文章还是逻辑性不强。至于尽心尽力,我想外面的商业机构是很难作到的。
哦,忘了说初稿修改的量化指标,我想4-5遍吧(当然投2.0以下的改3遍也可以)。拖太长老板会没耐心的,我的文章初稿自己改了4遍。
最后,祝大家成功。
&&&&&&&&&&&&
sci论文代投-发表sci论文的一些小技巧
一.SCI论文,并没有想像中的难写
1.要熟悉你的专业,实验方法;要尊重结果,实事求是面对结果,下笔之前多看看文献,尤其是国外近期文献。相信只要是正确试验得来的结果都是可以解释的,是可以发表的。
2.对于初写者,&抄写&不可避免,妙在&抄写&技巧。同类性质的研究文章,撰写格式大同小异,所以,格式可以&照抄&。常用句型可灵活&抄&用。有些描述性、结论性的句子在读懂的情况下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总结。但千万不可照抄未读懂的原句,否则,小者笑话百出,大者断送文章前程。
3.尽量使用你熟悉的词汇。不要故意使用华丽、少用或罕见词汇。
4.要舍得投入精力和时间。
5.文章写成后,一定要请导师、老板、共同作者或者同事审阅,有必要的话也可以请信誉度高的专业服务公司(比如达晋医学编译)把关,提高成功率。
二. 如何投稿
论文投向哪份杂志其实还是有学问的。一般视课题的新颖及创造性、实验结果的完整及可靠性和质量而定。
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1年以上)等,最好先投比你的目标杂志更高的杂志,哪怕是Lancet, NEJM,JAMA等都不妨一试。这些杂志要么直接拒稿,要么送审后退稿(及少数直接收稿)。前者一般不到一周完成,后者1-2个月。所以即使拒稿,你不会有任何损失,反而有可能收到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要知道,给这则杂志审稿的全非等闲之辈。他们在一针见血提出里文章的&软肋&的同时,往往会提出许多改进论文的良好建议。
如果你没有时间等,想让论文一次中的,又不愿&下嫁&你的大作,那么就要费心选择了。首先要正确判断你文章的内容及水平,在从资料库ISI Web of Knowledge 查找相关专业的杂志。再根据杂志刊名,杂志内容,IF及年发表量等选择。进入杂志网站并参考其目录和发表的文章均有助于会杂志的选择。
三. 如何选择审稿人
许多杂志编辑希望你推荐3-4名审稿人,并很可能向你推荐的审稿人发审稿邀请。所以推荐审稿人还是有学问的。
如果你推荐的审稿人太忙或者太&牛&,他们根本不会理睬一般杂志的邀请,你的文章就可能不能及时找到审稿人。其实杂志对审稿人的身份要求不是太高的,但审稿人必须是某专业的专家。因此,许多在某专业发过论文的(我指的是英文SCI)的作者都会收到审稿邀请信。因此,你在推荐审稿人时,不必太&挑剔&。
1. 推荐国外发过与你结果、结论相似文章的作者;
2. 推荐你论文中曾引用论文的作者;
3. 推荐你或你老板认识的同专业的教授、副教授。在国际有些影响的国内的学者也可以,这些学者在国内不一定是&牛&人,但深受国外学术界尊重。
四.关于撤稿
有作者投稿后因种种原因需要撤稿,但又担心编辑不高兴,甚至会被打入黑名单。
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但需要说明的是,你为什么要撤稿?材料方法不可靠,结果不能重复,还是设计本身有问题?这都是撤稿的理由。
但目前因体制原因国内有许多作者一稿多投,当文章被其中一份杂志接受后,作者就开始要求其他杂志撤稿。此种一稿多投的行为为国外学者所不齿。因为这样会浪费编辑和审稿人的大量时间。
五. 如何请国外SCI杂志减免版面费用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是有点小窍门的,比如可以减少使用的图片,将彩色变为黑白等等&&
这里所说的几个问题,可能只是沧海一粟。希望对大家有一点作用。
六 论文投出后的命运
网上投稿完成后,作者会即时收到稿件通知。如果论文题材(Content)不适合所投刊物,编辑会比较快地回信退稿。如果格式(Format)有问题,编辑部也会即时要求重投(Re-submission)。否则,作者就进入等待期。收到稿件后,编辑会挑选2-3名审稿人(很可能是由您自己推荐的)对论文进行评审。论文评审大多是对作者采用匿名形式。国外审稿人不是专职人员,也无评审费。但他们是已经在本领域建立了地位的&牛人&或者对本领域有相当研究但还不太知名的学者。前者比较忙碌,后者因考虑评审也可给自己带来声誉,所以会小心谨慎地进行评审。因此两者完成评审可能都需要花较长时间。等待2-3个月是很普遍的。投稿者应对此予以理解,并耐心等待。除按收稿通知建议时间与编辑联系外,一般应给评审3个月时间。若仍无消息,可以与编辑联系催促一下。千万不要投稿一周就开始催促或过于频繁地催促,这样不仅不礼貌还会给编辑留下很不好的印象。(记住,也有比你更无耐心的编辑)。好的杂志一般都是按照杂志本身的时间规律去办事的。
审稿结束,作者会收到稿件评审意见和编辑的仲裁结果 -编辑在审稿过程中是仲裁和最后决策者。一般本质上有四种结果:拒绝(Rejection),修改后再投(Re-submission), 修改(大修(Major revision)或小修(Minor revision),及接受(直接接受(Acceptance)或有条件接受(Conditional acceptance upon satisfactory revision))。
七 如何对待编辑来信
1. 拒绝(Rejection)
国外刊物的拒稿率高低不等,5分以上的杂志拒稿率可高达80%,一般杂志拒稿率在30%以上。所以,如果收到这样的答复,应根据评审意见修改文稿,然后根据修改质量再投其它杂志。通常是投到影响因子更低的杂志。但是,如果审稿人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而你又感觉已充分合理地回答了这些意见和建议,你完全可以投向更好的杂志。
2. 修改后再投(Re-submission)
十几年前似乎没有修改后再投的情况。现在也不是所有杂志有这个类别。
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往往表明论文竞争力不够,甚至有缺陷。通常需要补试验或资料。多个审稿人之间意见也不一致,褒贬参半,编辑无法定夺。所以会退回作者修改。这时,作者应该认真阅读编辑和每个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至少补充审稿人建议的一个试验(能全部补充当然更好),然后有理有据的回答审稿人的每一个问题。修改后再投的论文被当作新投稿件,会重新编号,往往会给原审稿人重新评审,甚至送另一批审稿人评审。但只要认真回应了编辑和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论文大多是会被接受的。
3. 修改(大修(Major revision)或小修(Minor revision)
修改与修改后再投不同的是,修改后的文章不会重新编号,只在原编号后加R1。
其实,许多杂志的&大修&其修改程度不亚于上述的&修改后再投&。不易轻视。同样,修改后的文章很可能会送原审稿人评审。一般被接收的机会很大。&小修&的文章一般原则上已被接受,但有少量地方需作者确认修改,故与有些杂志的&有条件接受&差不多(见下)。
4. 接收(Accepted with or without minor revision)
除少数杂志外,绝大多数杂志,尤其高质量的杂志,不会&直接接受(Accept as it is)&第一次投稿的论文。最好的情况是&有条件接受(Accepted with or without minor revision)&,也就是只要作者同意做某方面的修稿或补充,论文即被接受。
但大多收论文经过第一次修后接收。有时需要第二次修改。一般修改两次还不能让审稿人满意,编辑往往会拒稿。
八,如何回答审稿人
如何回答审稿人(或写回复信Reply Letter)是一门艺术,我们将会另辟专贴,详细举例介绍。
国外审稿人是义务的,可以根据文章质量和自己的看法自由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国外审稿人绝大多数治学严谨,很注重reputation,可以说拿信誉当生命。当他们接到审稿要求时,如果很忙或不懂你的专业或领域,他们会decline。但只要答应审稿,一般都是尽职尽责的完成审稿任务。因此,当你接到审稿人的意见时,首先要摆正心态,保持冷静。不要用&偏见&的心态去断定审稿人有&偏见&、&歧视&。做研究的确很辛苦,发表文章也确实很不容易。但审稿人同样也很辛苦,也很不容易。他们认认真真地阅读你的文章,给你提出中肯的意见,甚至很好的建议。如果还被你措辞强硬的怪罪一阵,换着谁也会生气。要知道,找理由拒绝一篇文章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此,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好好的静下心来,好好分析理解审稿人的意见,找出问题的所在。
1.所有问题必须逐条回答;2.尽量满足意见中需要补充的实验;3.满足不了的也不要回避,说明不能做的合理理由;4。对于你不认同的意见,也要委婉有技巧地回答,做到有理有据有节;5. 审稿人推荐的文献一定要引用,并加以讨论。
九,论文被接受后的事项
论文被接受后,就会收到印刷编辑寄回的校样。校样不容许大幅改动,除非有原则错误。校稿时主要查看基金号是否写错,作者名字是否写错(大部分杂志是不允许投稿后增减作者的),图表中的数据是否有误。有的杂志清样校正后的稿子是不允许再改动的。再改动要收费,并且延误出版。校样一般需要尽快寄还给印刷编辑。寄校样时,出版商会要求填写版权转让书(Transfer of Copy Right),并告知支付版面费的办法和订购单行本的方法。以往绝大多数杂志不收版面费,现在,随着Open access流行,收版面费的杂志多了,但至少半数以上的杂志仍然不收版面费。
是否需要单行本,需要多少单行本?以往网络不发达,许多同行会写信或明信片索要论文,邮寄单行本是很通行的办法。但目前向作者索要论文的已经不多,而且作者很容易从网上得到自己论文的pdf文本,电邮给索要者即可。
一般用个人信用卡(Credit Card)或单位的(Purchase Order)支付版面费。很多杂志容许你选择论文发表后寄Invoice给你。让你在论文发表后再付费。信用卡在国内外已很普遍,非常方便、可靠。所以,不必担心资料&被盗&的情况。
十,论文被发表后的事项
论文一旦发表,不宜撤稿。在许多人眼里,&撤稿&几乎等同&学术不端行为&。所以,一稿多投或一稿多发亦涉及诚信问题,应在发表论文之前慎重考虑。
另外,论文发表后,你有可能收到来自不发达国家或国内学者的论文索要信。这表明,你的论文有人感兴趣,其次,有人可能会阅读并引用你的论文,从而增加你的知名度。许多大学按论文所在杂志的影响因子和被引用次数来评价论文水平。对此,你应抱积极态度,尽量用电子邮件发给他们你在网上下载的pdf文本。&
原文地址:,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
您可能在寻找论文写作方面的范文,您可以移步到论文写作频道()查找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C) 2011 – 2012 SBLUNWEN. ALL RIGHTS RESERVED.
硕博论文网免费提供专科论文,大学本科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范文,为毕业生解决写论文烦恼。当前位置:
&文章投了SCI 编辑回信说改,又投了其他杂志 中了 怎么办
文章投了SCI 编辑回信说改,又投了其他杂志 中了 怎么办
作者 xuchen111
文章投了 一SCI杂志, 编辑给回信 说内容有点简单,建议怎么怎么改,然后我还没改出来。 由于有点着急要文章,所以看到邮箱给发来的广告 是外国非SCI 交钱 差不多能发的杂志。所以我就又投了。回信说接受了 请10天内交钱。 现在 我应该算一稿多投了。 我既想要SCI的文章(如果我能按编辑改好的话) 当然也想发出来有篇应急。两者比较 可能更希望SCI。 我这种情况是不是 一稿多投了&&以后会进黑名单吗&&怎么样撤稿啊,撤稿会不会也进黑名单啊&&当时看到广告好奇 就投了 现在郁闷了
要交钱的杂志你不交钱肯定不给你发,实在不行就说文章数据有问题,要重写
要交钱1的别交钱,这种事少做,损人品的
请大家 继续回复&&帮助我一下 我知道错了
别交钱,这种事少做,损人品的
除了 不交钱 是不是应该撤稿啊 撤稿怎么说啊&&委婉的? 还是 道歉的,
继续& &请大家帮忙
直接撤搞呗,这个SCI的编辑让修改证明就有机会啊
24小时热帖
下载小木虫APP
与700万科研达人随时交流当前位置:
&SCI论文投稿如何对待编辑来信
SCI论文投稿如何对待编辑来信
作者 yixue006
1. 拒绝(Rejection)& & 国外刊物的拒稿率高低不等,5分以上的杂志拒稿率可高达80%,一般杂志拒稿率在30%以上。所以,如果收到这样的答复,应根据评审意见修改文稿,然后根 据修改质量再投其它杂志。通常是投到影响因子更低的杂志。但是,如果审稿人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而你又感觉已充分合理地回答了这些意见和建 议,你完全可以投向更好的杂志。
2. 修改后再投(Re-submission)& & 十几年前似乎没有修改后再投的情况。现在也不是所有杂志有这个类别。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往往表明论文竞争力不够,甚至有缺陷。通常需要补试验或资料。多个审稿人之间意见也不一致,褒贬参半,编辑无法定夺。所以会退回作者修 改。这时,作者应该认真阅读编辑和每个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至少补充审稿人建议的一个试验(能全部补充当然更好),然后有理有据的回答审稿人的每一个问 题。修改后再投的论文被当作新投稿件,会重新编号,往往会给原审稿人重新评审,甚至送另一批审稿人评审。但只要认真回应了编辑和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论文 大多是会被接受的。
3. 修改(大修(Major revision)或小修(Minor revision)& & 修改与修改后再投不同的是,修改后的文章不会重新编号,只在原编号后加R1。其实,许多杂志的“大修”其修改程度不亚于上述的“修改后再投”。不易轻视。同样,修改后的文章很可能会送原审稿人评审。一般被接收的机会很大。“小修”的文章一般原则上已被接受,但有少量地方需作者确认修改,故与有些杂志的“有条件接受”差不多(见下)。
4. 接收(Accepted with or without minor revision)& & 除少数杂志外,绝大多数杂志,尤其高质量的杂志,不会“直接接受(Accept as it is)”第一次投稿的论文。最好的情况是“有条件接受 (Accepted with or without minor revision)”,也就是只要作者同意做某方面的修稿或补充,论文即被接受。但大多收论文经过第一次修后接收。有时需要第二次修改。一般修改两次还不能让审稿人满意,编辑往往会拒稿。
[ Last edited by yixue006 on
at 10:30 ]
这个信息很好,最近遇到拒稿的情况,但是鼓励修改重投,很纳闷,不知道编辑什么意见,看后,豁然开朗,
总结的不错。
刚收到一篇审稿意见,re-submit,不过给了期限
24小时热帖
下载小木虫APP
与700万科研达人随时交流生物秀人才网[Job.bbioo.com]
打造生物医药领域人才求职与企业招聘的专业平台
欢迎加入最专业的生命科学交流社区,结交业内好友,体验更多功能。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文章共被拒9次,接受sci文章5篇,会议ei&&1篇。
我是03级硕士,刚进实验室的时候,老板刚刚建组,我的任务是首先完成测试设备的搭建,包括硬件的组合和软件程序的编制。这也就意味着上面没有师兄带,组里发文章的氛围不浓。我本科是化工背景,后来来编程搭设备,有一定难度,再加上硕士第一年上课,所以很快就到了05年上半年,也就是研二下学期,还不知道文章是怎么一会回事儿。但是同学已不断有文章涌现,逐渐感到压力。后来硕博连读了,依然感觉不到文章的影子,系里要求3SCI才能毕业,加上来自周围同学的压力,心里很慌。
在上述背景下,着重把设备软硬件写了一下,再做点简单的实验,堆砌起来,写了中文的。投到一篇国内一个电子类SCI文章,交了审稿费。很快被拒,原因内容不适合。紧接着换了一个光电类EI文章,交了审稿费,一个月左右被拒。又换到学校学报,EI检索,交了审稿费,一个月左右没消息,催稿,被拒。拒了这3次之后,心理没底了。不敢再投了,可能文章确实太差了。最后那次的审稿费都没敢想老板报销。心里依然很感激老板的支持,让一投再投这篇小破文章。文章放了2个月,大概到了05年10月份了,我也是博一上学期了,看到一个相关的会议,会议说了EI page one检索,投了过去。同意接受,老板报销了昂贵的审稿费,至此,第一篇文章得以了结,了结一桩心事。拒了3次。
文章二 [未发出]:
同样的背景,着急,是在上篇投稿过程中做的实验,文章写完了,投到Chem. Phys. Lett., 这个杂志确实不错,1个月,返回意见,2个审稿人都是拒稿。老板comfort。后来和老板详细讨论这篇工作,老板问了几个问题,我都不能回答,憋得满脸通红,多年过去了,依然清晰记得当年的情景。实验结论是这种方法在这个实验方面不可行,只是出现了一种很常见的现象。老板讲文章确实没什么意义,基本上一无是处。说实话,那时候觉得心里不平衡,抱怨很多,为什么没有师兄带,为什么让我搭实验设备,做这样没名没利的事情。感觉很彻底被打击了。觉得发文章怎么这么难。
后来这篇文章没有再投,同学建议改投更低的期刊或者译成中文的再投,也没有去做。于是不了了之,扔到垃圾桶里了。
后来想,其实老板问的很对。只是那个时候心理着急的有点扭曲,看到别人发文章,就想投。没有考虑文章的质量,没有静下来思考。
后来,主动跟老师要求去参加了一个我们方向的大型国内会议。
听了一些有启发的报告,觉得发文章并非那么难。会议中也得到了一些老师和前辈师兄的开导和建议。
会议结束后,大致05年12月份,很快地做了一系列在会议中联系的合作实验,数据返回给合作者。合作者很快写了文章并投到J. Phys. Chem. B, 寒假过后回到实验室,文章修改并接受,我是第二作者。
于是觉得离文章其实并不遥远。06年3-4月份,做自己的实验,并写成了文章。经过老师的多次修改,文章在6月份投到J. Phys. Chem. B。投这个杂志,主要是周围同学也都有中的,再加上前面中的那篇JPCB也不觉得有多好。一个月后,审稿意见回来,编辑说只收到一个审稿人的意见,因为也到了一个月,所以先发回来,拒稿,很坚决地拒稿。
后来改投到ChemPhysChem, 35天后,两个审稿意见,一个大改,一个拒稿,编辑拒稿。这个时候,有位老外教授访问组里,是老板以前的老板,领域内大牛,那时候他退休了。帮着看文章,给了建议和要补的实验。做完了实验,老教授觉得结果不错,并且帮着将结果与讨论部分完全进行了重写,重新投到了ChenPhysChem,一个月审稿意见回来,一个小改,一个拒稿,编辑拒稿。老外教授回了欧洲,email发给他审稿结果,老外帮着写了一个rebuttle,投稿编辑部,再投到ChenPhysChem,审稿意见回来,一个不用改直接接受,一个说小改后接受
,编辑仍然拒稿(也换了一个编辑),并措辞激烈。重新联系老教授,老教授看了,也安慰我。说他们不喜欢我们的文章,就算了。改投吧。
这个时候已经是07年3月份了,寒假结束,回到实验室。将目前这稿重新投到JPCB, 2天后拒稿,和上次同一个编辑。
没辙了,07年4月份左右,投到一个2点几的杂志,一个月后,大改。也是觉得对这篇很疲倦,其中有些问题也很难回答,过了半个多月才提交修改稿,记得是一天下午5点多投的修改稿,投完请师弟吃的晚饭。吃完饭回来,一看状态接受了。师弟邀功说,多亏请他吃饭。
这篇文章共收到5次拒信,自信心严重受摧残,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加上之前被拒的4次,被同学和师弟们称为“拒无霸”。从心里感谢很nice的老教授的建议,鼓励和重写文章。实在感激。
这篇文章和文章三现象很相似,不过方法不一样,是在文章三之前接受的(大概07年1月),也是为了保险起见,因为之前没有SCI文章,毕业依然遥遥无期。将文章写好后,投到一个国内的英文SCI文章,文章半个月就小修改接受了。这是最容易的一篇文章了。
这个工作,是在06年7-8月做的,很快写了文章,9月将文章投到一个1点几的文章,也是求稳,老板说应该很快就会中。结果一晃就是8个月,中间催了2次编辑,一次回应再审,一次没回复。选的区域编辑是韩国的,后来07年5月初老板带我去做一个与韩国的联合项目,去了韩国之后,再次催了编辑,说我在首尔,第二天收到接受信,不用修改,并祝在首尔呆的愉快。这是最爽的一次。后来和同学讲起,同学说估计编辑怕你提刀过去。
所以到07年6月,已经是有3篇SCI了。心里有点底了,毕业不用愁了。后来在老板和各方面的帮助之下,有机会到欧洲去做工作一年。
这篇工作是在欧洲做的,老板给的题好,工作新颖,再加上前面工作的基础,和对工作的认识,再加上这里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虽然中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在这里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建议之下,文章在08年5月顺利发表在APL上,投稿到审稿4周。
这篇工作是前面工作的延续,投稿到APL上,到接受20天。
到这里,我想我的经历和很大一部人很象。都经历了那个心里慌得很,着急到睡不着的时候。前两天,师弟也跟我讲到这样的情况。版上也有人在说这样的情况。希望大家也坚持住,不要怕被拒,我总共是收到了9次拒信。可能后来我也是比较幸运的,只要坚持,幸运总是会光顾的。
我很感谢我的导师,虽然在实验工作上给的建议不多,但一直以来给我支持和鼓励,也是一直坚持往下走的很大的动力之一。感谢在我困难的时候老教授的鼓励和帮我修改文章。也及其感谢在欧洲工作时候老板和同事慷慨的建议和帮助。其实在外面做工作也是不大容易的,语言和环境,相处都是做工作的前提。
总之,现在想想,确实觉得幸运。当初的不断被拒,还好坚持了下来。
也请各位仍在困境中的朋友坚持住,云开雾散就在前面。
祝各位好运。
2008我的四篇SCI的经历
2006年10月份进入了实验室,开始从什么也不懂慢慢摸索,无论是文献储备还是实验,完全是个门外汉。于是开始边看文献,边熟悉实验过程。因为做纳米,所以实验过程的熟悉倒是很快,主要是文献的积累花大量的时间。
&&刚开始做实验,从模仿做起。慢慢的摸到了点门道,就开始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实验。第一篇文章,2007年5月份成稿的,一开始投了几个高的杂志,都是审了后拒的,历经约4个月,日投到JPCC,10月24号返回一个审稿人的意见,大修,运气挺好,修改意见都是比较好改的,都是加个XRD,红外之类的。11月1号投出修改稿,11月11号编辑来信接收了。甚是兴奋!第一篇文章就这样发表在JPCC。
&&第二篇文章,也是发表在JPCC,这篇文章的工作,是接着第一篇文章的工作往下做的。做纳米的人也许都有这种感觉,一个工作发表了,就可能不想接着做下去了,其实这点是要斟酌的。一来接着前面的工作做,思路会更顺畅一些,整个工作也能系统一些。也许就是这个原因,我第二篇工作实验花的时间并不多,因为是接着第一篇文章的工作往下做,所以实验的成功率也很高。2007年12月底成稿。当然那时心里的确是觉得这篇文章的分量没有上一篇那么搞,成稿时也就直接投了JPCC,投稿时间是号。2月4号,返回一个审稿意见,小修:加3篇文献,都是同一个作者的,估计是审稿人;解释一下一个反应物的作用。当时已经回家了,所以老板帮忙改了下,2月5号投出修改稿。2月12号编辑回信说把copyright发过去就可以接收了,于是等到2月14号发去copyright,2月15号来信接收。经过这次以后,再投文章的时候都是一并发了copyright。这里顺便说一下,前两篇一直感觉运气不错,审稿人只有一个,而且修改意见比较好改。
& & 第三篇文章,还是发表在JPCC。我一直认为,这篇文章的工作要比两篇的工作做的出色的多,也是自己期望最大的一篇。从文献信息的收集,实验的设计,到文章的写作,自己都是很系统很深入的。整个工作做了半年。2008年1月成的稿,最开始投到adv. fun. mater.,一个月后返回审稿意见,第一个修改,第二个直接拒,编辑于是给拒了。第二个审稿人说我的文章看下来根本不知道我在做什么,说的一无是处。当时看了很气愤,本想申诉,但老板说申诉一般不成功。于是作古。再投CM,返回三个审稿意见,两修一拒,编辑给拒了。于是下了决心,将文章全盘翻新重写。号投到JPCC,6月4号返回审稿意见,三个审稿人,一个直接接收,另外两个小修。于是马不停蹄做了修改,6月5号投出修改稿,6月11号编辑回信接收。做这篇文章工作的感觉是,工作要系统,文献调研要全面,机理讨论要深入。
&&第四篇文章,发表在 New journal of chemistry 上。这篇文章的工作,在做第一篇JPCC工作的同时就起了个头,后来陆陆续续做了点,觉得没什么前途,就放下了。有一次随意的翻了翻以前的实验记录,突然间又找到了突破口,于是就接着做了,不过说句时候,即使当时找到了突破口,对实验结果还是没有预期的,后来测试出来的结果也与之前想象的相差不少。在这种情况下,就盯着一个突破口去写了文章,一开始投到J. SOLID STATE CHEM.,未审被拒。号投到New journal of chemistry,等了一个月,终于看到文章状态从编辑手里到了审稿人手里。又等了一个月,返回审稿意见,一个小修,一个大修,大约5天后,按审稿人的意见快修改的差不多了,又返回第三个审稿人的意见,这下麻烦大了,第三个审稿人的意见和第二个审稿人的意见几乎相反。在经过仔细推敲以后,觉得第三个审稿人的意见很有道理,于是就用第三个审稿人的意见去解释第二个审稿人的意见,再按照第三个审稿人的意见重新做了修改。又过了大约一周,投出修改稿。过了一个月,返回审稿意见,这次第三个审稿人没意见了,直接接收,第二个审稿人也只有两个小问题,第一个审稿人意见多了起来。于是,根据第一个审稿人的意见补做了一些实验,继续修改。过了一周,投出第二次修改稿、又过了约15天的时间,编辑回信接收。这篇文章的感觉是,实验不要轻易放弃,一个角度不行,可以试着从另一个角度去做;实验结果出来以后,即使与预期的不同,也要多进行文献调研,力图找到自己实验结果的亮点,并以此为依据写文章;修改文章时,要根据审稿人的意见仔细认真的补做实验,引用文献,实在无法做出明确结论的,也要说一些笼统的话(这个可以只放在给审稿人的回复里,而不出现在文章里)
& & 最后,希望自己的经历能给大家一个参考。同时希望虫友们成果多多,也希望自己更上一层楼。
作者:sign123456
该用户从未签到
生物秀人才网[Job.bbioo.com]
打造生物医药领域人才求职与企业招聘的专业平台
哎,文章啊文章,学生的生命啊,我依然在为生命的延续努力着!!谢谢楼主~~~
该用户从未签到
生物秀人才网[Job.bbioo.com]
打造生物医药领域人才求职与企业招聘的专业平台
谢谢楼主鼓励,实验仍在原地打转,文章非常遥远……
该用户从未签到
生物秀举人
哎,文章遥遥无期啊!
实时荧光定量PCR出现很多乱峰,求大神们帮电泳单引物跑出来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电泳单引晒动图——活体细胞4D成像新手段,细胞筛选美开发细菌制造生物燃料技术你还在搬砖吗
12345678910
wx_非凡人_lDsv9大叔级摄影爱好者,喜欢分享murongxiaoxiao积极有责任心,热心公益事业绝对零度红米达人,爱拍照的北京女孩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文被录用 又被退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