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强安卓生产力工具具SurfaceBook2VsMacBookPro

老罗看了会流泪,这才是昨晚应该刷屏的生产力工具
在罗永浩发布了「改变人类计算平台历史」的TNT 工作站后不久,微软也发布了一款针对办公场景的生产力工具 Surface Hub 2,一块巨型的「全面屏」数字白板。
Surface Hub 2 是微软第二代巨型会议室显示器,第一代 Surface Hub 在2015 年就已经发布, 不过相比 Surface Book、Surface Laptop 和 Surface Pro 等微软 Surface 系列的产品,大多消费者对 Surface Hub 相对比较陌生。
(Surface Laptop )
根据微软官网的信息,Surface Hub 2 将采用 50.5 英寸多点触控超窄边框屏幕,具有 4K+ 分辨率, 宽高比为 3:2,不过微软并没有公布 Surface Hub 2 的详细配置。
Surface Hub 2 主打的是提高办公会议场景中的团队协作效率,因此这款机器所有新功能和优化都是围绕这点来打造。
与 Surface Hub 一样, Surface Hub 2 上搭载的操作系统依然是 Windows 10,内置 Office 365 、内置 Office 365 、Teams/视频会议、Power BI、Whiteboard 等微软系统内常见的生产力工具。
不同的是微软为这款新产品开发了一动态协作方案,允许多人通过指纹识别同时登陆,以及多人同时访问同一文档,体验过腾讯文档等协作工具的用户相信并不陌生。
Surface Hub 2 主要的应用场景是办公会议,在视频会议里,用户可以通过 50.5 英寸在呈现出几乎等身的影像,同时配备的远场麦克风和 4 摄像头可以让远程的视讯会议更加身临其境,Surface Hub 2 同时也支持 Surface Pen。
Surface Hub 2 默认为纵向,这和传统的办公室白板一样,不过其使用了一种特殊的铰链,可以让屏幕根据需求而转动,转动幅度在 0 到 90 度之间。
同时 Surface Hub 2 还有还有一种巧妙的旋转机制,可以让屏幕上部分内容不随着屏幕旋转而旋转,比如视频聊天的显示框就可以不像手机一样在横屏时跟着旋转。
相比起 Surface Hub ,Surface Hub 2 的尺寸更小重量更低,因此可以更加灵活地在办公室里移动。
而这款产品最令人惊喜的一点是,用户可以使用支架可以将 4 台Surface Hub 2 拼在一面墙上成为一个超大显示器,既可以显示同一画面,也可以分别显示不同内容, 由于采用了超窄的边框,效果接近无缝对接,看起来十分震撼。
这款 Surface Hub 2 将在 2019 年正式发售,但微软尚未公布具体的价格,很有可能不会低于第一代 Surface Hub 的价格(8999 美元)。
2015 年 1 月 21 日,微软在发布 Windows 10 的同时,也发布了 Surface Hub,配备 16:9 的 84 英寸(4 K)/ 55 英寸(1080 P)显示屏,起售价 8999 美元(约合RMB 57340 )。
(Surface Hub,图自:Microsoft)
尽管价格感人,不过迄今为止微软已经向 25 国家的 5000 多家企业出售了 Surface Hub,其中包括了一半的全球财富 100 强企业,毕竟对不差钱的企业来说在提高办公效率上的投入永远不会吝啬。
微软凭借 Surface Hub 在会议显示器这块高端市场站稳了脚跟,去年 Google 也推出类似的数字白板 Jamboard,价格为 4000 美元(约合 RMB 25487),不到 Surface Hub 一半,思科的同类产品 Spark Board 售价也不高,为 4990 美元(约合 RMB 31795)。
( Jamboard,图自:engadget)
不过这些同类产品并没有以更低廉的价格打开市场,反而因为在性能和体验上与 Surface Hub 的差距,没有从微软手中抢占太多份额,这也与微软多年专注于企业级市场不无关系。
无论普通消费者,还是企业,对于生产力工具的需求都只会是越来越高。对于这些用户而言,一套高效的软硬件方案永远都是刚需,作为生产力工具,成熟稳定的功能甚至要比个性化的创新更加重要。
就算苹果这样的大品牌也不能例外,其在新 MacBook 上采用的蝶式键盘就备受诟病,苹果还因为这个设计缺陷遭到用户的集体诉讼。
可见这不是一个只靠几个标新立异且尚未成熟的功能就能让用户买单的市场,这也许是罗永浩的 Smartisan TNT 工作站引发大片吐槽的重要原因。
希望乔布斯的「重新定义」不要再被重新定义了。
题图及部分配图来自:微软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在罗永浩发布了「改变人类计算平台历史」的TNT 工作站后不久,微软也发布了一款针对办公场景的生产力工具 Surface Hub 2,一块巨型的「全面屏」数字白板。
Surface Hub 2 是微软第二代巨型会议室显示器,第一代 Surface Hub 在2015 年就已经发布, 不过相比 Surface Book、Surface Laptop和 Surface Pro 等微软 Surface 系列的产品,大多消费者对 Surface Hub 相对比较陌生。
(Surface Laptop)根据微软官网的信息,Surface Hub 2将采用 50.5 英寸多点触控超窄边框屏幕,具有 4K+ 分辨率, 宽高比为 3:2,不过微软并没有公布 Surface Hub 2 的详细配置。
Surface Hub 2 主打的是提高办公会议场景中的团队协作效率,因此这款机器所有新功能和优化都是围绕这点来打造。与 Surface Hub 一样, Surface Hub 2上搭载的操作系统依然是 Windows 10,内置 Office 365 、内置 Office 365 、Teams/视频会议、Power BI、Whiteboard 等微软系统内常见的生产力工具。
不同的是微软为这款新产品开发了一动态协作方案,允许多人通过指纹识别同时登陆,以及多人同时访问同一文档,体验过腾讯文档等协作工具的用户相信并不陌生。
Surface Hub 2 主要的应用场景是办公会议,在视频会议里,用户可以通过 50.5 英寸在呈现出几乎等身的影像,同时配备的远场麦克风和 4 摄像头可以让远程的视讯会议更加身临其境,Surface Hub 2同时也支持 SurfacePen。
Surface Hub 2默认为纵向,这和传统的办公室白板一样,不过其使用了一种特殊的铰链,可以让屏幕根据需求而转动,转动幅度在 0 到 90 度之间。
同时Surface Hub 2 还有还有一种巧妙的旋转机制,可以让屏幕上部分内容不随着屏幕旋转而旋转,比如视频聊天的显示框就可以不像手机一样在横屏时跟着旋转。
相比起 Surface Hub,Surface Hub 2 的尺寸更小重量更低,因此可以更加灵活地在办公室里移动。
而这款产品最令人惊喜的一点是,用户可以使用支架可以将 4 台Surface Hub 2 拼在一面墙上成为一个超大显示器,既可以显示同一画面,也可以分别显示不同内容, 由于采用了超窄的边框,效果接近无缝对接,看起来十分震撼。
这款 Surface Hub 2 将在 2019 年正式发售,但微软尚未公布具体的价格,很有可能不会低于第一代 Surface Hub 的价格(8999 美元)。2015 年 1 月 21 日,微软在发布 Windows 10 的同时,也发布了 Surface Hub,配备 16:9 的 84 英寸(4 K)/ 55 英寸(1080 P)显示屏,起售价 8999 美元(约合RMB 57340 )。
(Surface Hub,图自:Microsoft)尽管价格感人,不过迄今为止微软已经向 25 国家的 5000 多家企业出售了 Surface Hub,其中包括了一半的全球财富 100 强企业,毕竟对不差钱的企业来说在提高办公效率上的投入永远不会吝啬。微软凭借 Surface Hub 在会议显示器这块高端市场站稳了脚跟,去年 Google 也推出类似的数字白板Jamboard,价格为 4000 美元(约合 RMB 25487),不到Surface Hub一半,思科的同类产品 Spark Board 售价也不高,为 4990美元(约合 RMB 31795)。
(Jamboard,图自:engadget)不过这些同类产品并没有以更低廉的价格打开市场,反而因为在性能和体验上与 Surface Hub 的差距,没有从微软手中抢占太多份额,这也与微软多年专注于企业级市场不无关系。无论普通消费者,还是企业,对于生产力工具的需求都只会是越来越高。对于这些用户而言,一套高效的软硬件方案永远都是刚需,作为生产力工具,成熟稳定的功能甚至要比个性化的创新更加重要。就算苹果这样的大品牌也不能例外,其在新 MacBook上采用的蝶式键盘就备受诟病,苹果还因为这个设计缺陷遭到用户的集体诉讼。
可见这不是一个只靠几个标新立异且尚未成熟的功能就能让用户买单的市场,这也许是罗永浩的 Smartisan TNT 工作站引发大片吐槽的重要原因。希望乔布斯的「重新定义」不要再被重新定义了。题图及部分配图来自:微软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dingyue.nosdn.127.net/AmIbbnR2vOhrpl0E=qz0yeY3cK5QTjZyyonhNGam42QPI5compressflag.jpg生产力工具Surface Pro 3是如何温柔地杀死MacBook Air的?_网易数码
生产力工具Surface Pro 3是如何温柔地杀死MacBook Air的?(全文)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微软进入移动时代的主流,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平板,相比竞争对手都晚了足有2-3年的时间,在平板这条道路上,微软一直期望借由桌面市场的统治地位牵引Windows平板的前行,至少从现在看来这条道路走得并不顺畅,君不见Surface的一代和二代设备在销量上都不够尽人意。
于是今年微软索性出了个屏幕12寸的Surface Pro 3,外界普遍将这款产品视作MacBook Air的直接竞争对手,后者明明就是一台笔记本,微软实际也在宣传中将之直接称作&笔记本&,看来相比前两代产品在定位上已经有了不同。那么它的全新定位究竟带来了什么变化,克制MacBook Air的关键又在哪里?
和一代二代根本不同 这是台彻头彻尾的笔记本
Surface Pro 3的屏幕尺寸增大带来的变化不小,屏幕虽变大,重量相较Pro 2却降到了800g上下,厚度也比13寸的MacBook Air更薄,大概是小编用过带出门最轻松的笔记本了。而且Surface终于第一次能够平稳放在膝盖上,Surface Pro 3的后背支架在展开角度的调节上是没有具体档位的,想调成什么角度都可以,不像一代和二代那样仅有一档或两档可选。不要小看这个特性,在许多临时需要办公的场合,比如地铁或公园长椅,这台设备能轻松地摆在膝盖上,而且屏幕是以最舒适的角度朝向人脸的。&
(放在膝盖上或床上用都没有任何问题)
在屏幕变大之后,Surface Pro 3官方所配的键盘也就跟着变大了。键盘展开后,整台设备在膝盖上占用的位置刚刚好。这一点也让小编睡前靠在床头把玩Surface的时候也显得很自在。因为键盘更大,所以打字时手指可以甩得很开,虽然这个键盘本身较薄,键程却很合理。除了有亮度可调的背光,键盘在与Surface Pro 3本体的连接上加入了靠近金属触点位置上方的一个磁力条&&磁力条能够吸附在前面板上,令键盘在平放时呈现坡度,也算是让打字体验更舒适的一个做法。 键盘下方触控板&玻璃微珠&的材质触摸和点按的质感很优秀,尺寸相比前代有增大,虽然仍稍显局促,但在这个尺寸和薄度上做得确实还是不错的。
从Surface Pro 3的使用方式和Windows系统本身的诸多特点来看,它就是台彻头彻尾的笔记本电脑,这大概是它与前两代产品的最大差异,这种差异也决定了Surface Pro 3的用途相比前两代设备有了扩展&&就在一手键盘一手鼠标的操作习惯下,Surface Pro 3更多地在办公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性能够充沛 标准的生产力工具
如果只是看重量、厚度和便携性,Surface Pro 3能杀死13寸Mabook Air,其他亦有一些项目值得比对,比如从做工来看,Surface Pro 3的银灰色金属外壳也绝对不输给MacBook Air,再比如屏幕显示效果,Surface Pro 3单看参数已经是胜利者,的分辨率比前代和MacBook Air都细腻很多。要说屏幕本身的素质,Surface Pro 3的发色相较MacBook Air稍偏冷,这比较符合国人的视觉特点,而且Surface Pro 3屏幕的色彩呈现也更鲜艳,仅图片色彩的观感相比MacBook Air会更出色;另外在可视角度方面,在垂直角度上,MacBook Air足以被Surface Pro 3鄙视,后者虽然侧看亦有泛白,但内容仍可全部识别,前者则在垂直的可视角度上呈现出悲惨的画面。
不过这些并不是Surface Pro 3在屏幕方面看重的关键,Surface Pro 3的2k分辨率屏幕实际仍是在着力一屏显示更多内容,在办公过程中,这对许多制图和类似Excel这样的制表工具是有意义的,加上和主流笔记本屏幕不同的3:2屏幕宽高比&&竖向可显示更多表格或文字内容,显然这台设备最看重的并不是影音娱乐,就是办公。连屏幕都为办公而设,生产力工具的定位就更明晰了。
于是Surface Pro 3在进入办公室以后,小编就试着抛弃桌面PC,改用这台移动设备办公。微软似乎早就将这台设备定位成可深入工作中的生产力工具,所以Surface Pro 3有自己的扩展坞,还有以太网适配器之类的扩展配件。Surface Pro 3本身所带的扩展接口较少,但机身右侧的Mini DisplayPort视频输出接口实际已经是不错的扩展资源,虽然接入办公桌上的23寸显示屏有些浪费3:2的宽高比,但最基本的办公环境亦由此建成,Surface Pro 3能够自动适应第二屏幕的分辨率,将画面调整至,额外做DPI缩放调整就可以像平常一样在大屏幕上办公了。
小编平常的办公习惯是各种大型应用并开,包括Lightroom、Photoshop、Office Word、Outlook,以及查看RSS新闻的FeedDemon、用于即时翻译的有道词典,以及Chrome浏览器。不少入门级桌面PC在并行处理这些任务时很容易陷入卡顿,作为一台笔记本能否承接这样的任务就尤其值得期待了。
这台中配版Surface Pro 3规格具体为酷睿i5-4300处理器,8GB RAM内存,256GB SSD硬盘:一天全程应付这些软件未发生明显的切换卡顿,在不同材料素材间切换都表现得比较流畅,8GB的内存在此就显得很有价值。另外为了考验Surface Pro 3作为PC的性能,尝试安装不少PC工作者可能用到的大型工具必不可少,比如CorelDraw、AutoCAD、3ds max等,这些工具常规启动速度较快,也没有拖慢设备之嫌。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从事设计类的工作,低配的64GB和128GB容量实在显得偏小,仅Office、Adobe那些工具下去,大量空间就被占据,或许作为长久生产力工具,存储空间的扩展还是相当有必要。
办公向来是Windows和Office的长项,不只是各种功能需求的满足,还包括办公内容的云端同步,这一点是MacBook Air难以望其项背的。长时间处在这样的办公状态,Surface Pro 3的电池大约能推6小时左右,比起前代产品、主流(
)以及11寸版的MacBook Air都有很大优势,至于13寸的MacBook Air,原本Mac OS系统也没有这么完整的生产力工具型生态,即便像Office之类的软件单开可续航更久也有点胜之不武的意思。
完成工作回到家,除了能用Rayfile下片,玩《英雄联盟》一类的游戏没有压力&&这是一款配置要求入门级的大众型3D游戏,只是低压版的HD5000核显应付《最终幻想14》这类需求较多硬件资源的游戏还是稍显吃力,《最终幻想14》算是高低配置通吃的网络3D游戏,虽基础要求不高,但要马力全开就得上i7处理器和最起码的独显了。
在玩这些游戏时,Surface Pro 3的USB接口外接无线鼠标,就能背靠床头在床上操控了,此刻Surface Pro 3仍是一台可用于游戏的普通PC。论及发热,后背靠右中央位置在这类3D游戏运转5分钟左右摸上去就会烫手&&用鼠标和键盘玩游戏时因为不接触设备本身,所以不大会在意发热问题,但如果玩Metro模式下如《狂野飙车》这样的游戏,虽说50 的温度对笔记本而言不算高温,拿着Surface Pro 3把玩贴在手上还是会明显感觉到不适。重在与OneNote协同 连触控笔都为工作设计
要说微软为整天坐在电脑前工作的人掏空心思也真不为过,这代Surface Pro 3在偏向生产力工具的转变上也延续到了触控笔上。这支名为Surface Pen的触控笔是来自N-trig的有源数字笔,虽然压感级数相比过去低,但定位精度和识别速度是有提升的&&所谓的有源可简单理解为笔本身带电池,是个可主动与Surface Pro 3沟通的配件。
这支笔在设计上就很有意思,基本功能是笔一侧的两个按键,上方那枚用于选中或类似于鼠标右键操作,下方那枚则类似于鼠标左键以及制图工具中的橡皮擦&&这两枚按键依靠笔内可简单更换的AAAA电池供电;这支笔最妙的地方在顶部的笔帽,笔帽本身是可以按下的按钮,它另外依赖2颗纽扣电池供电。笔帽按键的功能多样,比如最基本的按一下启动Surface Pro 3的OneNote应用。另外这支笔仅笔帽按键需要通过蓝牙与Surface Pro 3互通,笔尖和侧边的两个按键是不需要的。
Surface Pen虽然也可用于涂画,甚至在安装微软提供的驱动后,可在Photoshop、CorelDraw一类制图工具里实现按键有效操作和压感识别,但它的最大用处还在于办公记录,以及与OneNote协同工作。在Surface Pro 3的息屏状态下,按一次笔帽按键,系统就会即刻启动OneNote,在无需解锁系统时就进行笔记记录。
(随时双击笔帽截屏,笔尖选取后粘贴到OneNote中)
另外在小编浏览网页或某个应用中看到有价值以及有趣的内容,期望将这些内容记录到OneNote中时,双击Surface Pen的笔帽按键实现屏幕截图后,用笔尖选择想要截取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就会被粘贴到OneNote的新笔记里。在此OneNote成为了办公的神经中枢,除了能够处理会议记录一类的问题,记录平常各类琐碎事务似乎是微软准备灌输给人类的新理念。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在用触控笔截取屏幕上的某张图片中包含文字时,OneNote提供了将之转为文本的功能,虽然中文的转换识别率有些不尽人意。于是小编想到,Surface Pro 3还有500万摄像头可用&&原本这在定位上就是用来开视频会议的,但如果能用来拍拍板书、合同书的文字,还能在OneNote里转成文本,办公大概就更高效了,可惜这样分辨率的摄像头基本也就跟需要锐度和解析力的文字拍摄说再见了。
(写字时手肘可以放在屏幕上,写下的字则可以通过上面的按键圈起来选中任意移动)
在操作上,Surface Pro 3的系统本身能够非常高效地识别究竟是笔的输入还是手指的触控输入,比如在OneNote里,触控笔主要负责写和选中,而手指则负责滑动和菜单呼出等操作,在某个点长按笔和长按手指,其操作结果就不一样;至于在系统操作上,笔和手指对磁贴的操作方式也是有差别的,可见这支笔的输入有其独特性,和手指是有明确区分的。
要说Surface Pen的实际书写使用体验,金属笔身触手生凉的质感挺好,而且在Surface Pro 3平躺在桌面上写字的时候,手肘也可以放在屏幕上,系统会忽略这种大面积的触控,所以在体验上更靠近在纸上写字,有着力点写出来的字不会显得太难看;另外精确度和力道的识别也都颇到位;唯一的问题在于Surface Pro 3本身没有可以固定这支笔的地方,设备一侧有磁力可将笔吸住,但吸力很小,暂时放置还可以,固定就不成了,平常这支笔就得单独收纳起来,否则特别容易丢&&看来选配官方提供的笔贴是个必要选择。
(Surface Pen的使用体验,看不到视频点这里)
全部细节都指向工作效率 而且不贵
这代Surface Pro 3已经不在&能否取代笔记本&的问题上了,因为这显然就是台笔记本,而在这段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小编每天上下班都带着它,甚至已经很大程度将之作为写稿作图办公的移动工具,不必谈写笔记都逐步靠Surface Pro 3完成,便携性、生产力工具外带随时记录的触控笔的组合是MacBook以及其他(
)难以兼顾的。&
最低配5700的价格在超级本领域,尤其是为工作服务的超级本,是相对比较实惠的,OEM合作伙伴所出注重生产力的笔记本在价格上可都是毫不含糊的。这不同于市面上仅用于上网、娱乐的平板或笔记本,于是Surface Pro 3在提升工作效率这样的切入点上真正做得足够出色。
本文来源:爱活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ad 生产力工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