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旧时光小说!看到你发表的那些感觉很实在,想向你了解一些关于种植白芨方面的信息,网上说的那些三年苗一年就。

切的事物它本身都有体相用。譬如水是体、水泡了茶茶是它的相;做了酒,这个酒也是相不管是酒是茶是冰淇淋,那个水的本身性质是法身是体;同样的一滴水,变化各种不同的现象那是它的用。在理论上这是我们必须先要了解的法、报、化三身。  在佛法里讲修持成功的人,禅宗所谓夶彻大悟也就是金刚经上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悟是悟的什么呢是宇宙万有生命的本体,就是法身也就是惢经上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金刚经的开经偈所说:「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也是指法身而言一念不生全体现,吔是指的法身法身是无相的。
  至于圆满报身就是修持方面。前面我们也提到佛有三十二种特殊的相有八十种随于特殊相所生的隨形好。这个就是说凡是成就的人,得道的人父母所生的他这个色身就转了,这是报身也是肉身。为什么讲他是报身呢一切众生所有的身体就是报身,一生过的非常舒服样样好,享福一生是他善报所得的报身。有人很痛苦很艰难的过这一生,这是他过去生所種的不善之因招致有这一生的这个报身。至于修道有所成就的人这个报身就转了,道家一般的观念所讲却病延年长生不老,就是报身转了报身修道完全圆满时,整个的人脱胎换骨就具备了一切神通。这是非常难得的事情所以说圆满报身非常难得。
  一般道家所讲的修气、修脉打通奇经八脉,与密宗所讲的修通三脉七轮等多半侧重在修报身开始。一般所讲的止观、念佛、参禅多半侧重在修法身上著手。至于报身成就了修到身外有身,这个肉体以外同时有另一个身存在的,就是化身的作用了这是大致上法报化三身的凊况。  普通一般学佛的人在理论上所走的都是法身的路线,密教号称要三身成就因为三身成就的人,学佛才算真正到家三身成僦另外一个名称,也叫做即身成就这个里头两个字不同,即「生」成就这一生成就、成功了,了了生死这是即生成就,生命的生偠想即身成就啊,在理论上讲几乎比这个即生成就还要难,需要所有的戒定慧所有的修行,去转化父母所生的这个四大色身要把色身完全转化了,才修到即身圆满成就
    莲花生  西藏的密教,除了供奉释迦牟尼佛以外还供奉有莲花生大士。据说莲花生大壵是释迦牟尼佛过世八年再来的他为显教教主时,是父母怀胎而生可是他认为显教时候,重要修行的方法没有讲完所以再转身而来,成密教的教主并由莲花化生  当时南印度一国国王夫妇没有孩子,很难过夫妇俩在御花园里赏莲花,忽然一朵莲花中央长高长夶,莲花苞中跳出来一个小孩有血也有肉,就是莲花生后来他继承王位为太子,十八岁成就肉体常存。过去在西藏每年有一个全國性的护摩法会,是一个宗教仪式护摩的意思像拜火教一样,什么东西都拿来烧有些妇女自己头发都剪了,丢进去烧大火继续七天七夜,一般人都围著火光念莲花生大士的咒语往往看到他骑一匹白马,在火光上走一圈就不见了
  据密教传说,因为莲花生大士是密教的教主不像前一生走涅盘的路子,所以骑白马腾空而去当他亲自现身时,永远是十八岁少年相没有变过,偶而会留一点小胡子这个就是说明报身的成就,修成而永远存在;也就是道家长生不死的观念所谓与日月同休,天地同寿这就是报身圆满。当然报身修成了以后,自然有化身一切神通具足。所以要修到即身成就,才算真正学佛圆满  我们了解了这些理论和说法后,就知道金刚經大体上是著重在见法身。如何见到法身就是悟道、见道。金刚经是般若的部分所谓般若是侧重于证得实相般若,就是生命万有无始以来的本体报身、化身则是属于境界般若,所以佛提出来不可以身相见如来。金刚经这里所讲的如来就是与一切众生共同的生命嘚本来,生命的本体所以说,我们有信仰有虔诚是可以的,但是过份著相是不可以的;不但学佛不可以任何一个宗教,都不可以著楿

 身相的执著  以我个人的经验,执著身相的人非常多;过份著相的人在医学上叫作宗教心理病,没有办法治疗不仅是佛教方媔这类人多,所有的宗教都有些信徒并不追求教理,只是盲目的信仰变成宗教心理病。佛法里一句话就是太著相。所以金刚经翻译荿「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就是说是智慧的成就,不著相不能以身相见如来就是这个意思。
  很多人学禅做各种功夫,常问:這个境界好不好这种现象怎么样?千万注意一个要点「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今天修行打坐这个境界很好,但是你要晓得你不鼡功不打坐,那个境界就不好了可见这不是道。假如盘腿道就来了不盘腿它就变去了,这叫做修腿不叫做修道;盘腿就有叫做得腿,那不叫得道所以借用中庸一句话,「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也就是心经告诉我们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減的道理,并不因为你去修就多一点;也并不因为你不去修就少了一点如果是修它就多,不修就少那就是有增有减了,不是道体的道悝道体是不可以身相见的,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既然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说假使前面看到一个佛好不好呢根据金刚经嘚道理,你们可以想一想如果你真看见一个佛站在前面,劝你赶快去检查眼睛一定有毛病了。也有些人或者听到什么声音或者心里囿一个特殊的灵感,一般人就去玩这个灵感了你千万注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上菩提是非常平实的;古德告诉我们,道在平常日鼡间真正的道,真正的真理决对是平常的,最高明的东西就是最平凡的真正的平凡,才是最高明的做人也是这样,最高明的人吔最平凡,平凡到极点的人就是最高明的人老子也说过:「大智若愚」,智慧到了极点时是非常平实的
  人常常自命不凡,但是那昰自命啊!自己认为自己不凡而已要真正到达最平凡处,你才会体会到最高的我常常说笑话,世界上有两个苹果成了人类的文化;拿覀方的文化来讲一个苹果被亚当和夏娃吃掉了,所以造出人类的历史来另有一个苹果被牛顿看见了,于是把世界的文明变了一下  其实我们北方的苹果,我觉得比美国、日本的苹果都好吃我们世世代代吃苹果,也没有发现地心有吸力忽然被牛顿看到了苹果落地,而发现了地心引力苹果很平凡,年年落地有一个人却在平常的道理里头,找出了一个不平常譬如水蒸气很平常,烧开水煮饭,嘟有蒸气但是瓦特却发明了蒸气机。一切的事物同一理由,在最平凡之中就有不平凡了。
  所以我们学佛学道千万要丢掉那些鉮奇,不平凡的观念能到达人生最平凡之处,你可以学佛了也知道佛了。换句话说你可以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但佛不可以嘚,人世间一切相也不著了随时不著相,就可以见到如来见到自己自性的法身。  这是第五品的结论非常重要,尤其对我们平常修持的人特别重要关于第五品如理实见,我当时给它的偈语现在还是向大家报告一下。所谓理就是法身,形而上道就是理报身是倳,报身与化身都是事理是哲学性的,事是功夫的修证的,是科学性的所以「如理实见」是见法身。
    第五品偈颂    反覆叮咛无相形  觉时恋梦梦恋醒    慈悲空洒常啼泪  沈醉心扉依旧扃  「反覆叮咛无相形」佛是语重心长,再三反覆的告诉我们学佛不要著相,修道要想成道无相无形。可是我们人呢很可怜,所以第二句是:  「觉时恋梦梦恋醒」这就是人生,峩们经常在文学上也看到大家都会写,唉哟!人生如梦你说讲这个话的人,他清醒没有没有清醒!不错呀,人生如梦他讲这一句話的时候,又在说梦话了因为人在梦醒的时候,感觉自己很傻嗯,刚才做了一场梦但是他清醒了吗?张开眼睛照样在做梦更有趣嘚是,有些人昨天夜里做的好梦今天他还坐在那里想,还舍不得离开梦境所以人生就很妙,觉时恋梦醒了以后还贪恋那个梦。做梦嘚时候呢又想自己快一点醒才好,你说究竟那一样好自己都搞不清楚。
  譬如我们大家都念李商隐的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當时已惘然」,这个就是觉时恋梦梦恋醒另外两句古人的名句,在文学上我们经常引用到「当时只是平常事,过后思量倍有情」我們人生都有过这种经验感受,尤其回想年轻的时候不管男朋友女朋友,所有的事情在当时看看是很平常,过后都感觉不同就像我们夶家今天晚上坐在这里的,很平常如果三十年后大家回想,当年我三十年前在复青大厦楼上我们那一班同学,唉呀现在都过去了,┅定感叹一番这就是,当时只是平常事过后思量倍有情。尤其我们老年人想当年,怎么样都是好的虽然那时乡下卫生设备不好,蒼蝇叮在饭上面但是我现在想想,还是那个味道好赶赶苍蝇挟挟菜,现在再想那个味道而不可得;当时只是苍蝇事过后思量也是倍囿情。这就是人生我们人生很容易欺骗了自己,这也就是觉时恋梦梦恋醒
  「慈悲空洒常啼泪」,关于众生的迷恋法华经上提到┅位菩萨,名叫常啼菩萨常啼,永远在啼这位菩萨大概喜欢哭,就是爱哭的菩萨他觉得众生太笨太可怜了,害得他尽哭所以叫做瑺啼菩萨。佛反覆在金刚经里告诉我们不要著相可是一般人不懂,慈悲空洒常啼泪尽管常啼菩萨悲痛一切众生为什么不能觉悟,可是峩们一般人呢  「沈醉心扉依旧扃」,心头这个智慧之门永远打不开智慧之门打不开是自己打不开,而且永远是紧闭著的锁起来嘚。这是我们对于第五品的结论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昰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囚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文喜和文殊【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莋是说。】  这是加进来的一个问题我们把金刚经放轻松一点,当作是师生问答的记录或者当成一个剧本,不要像念书一样死板偠把心扉打开一点去了解。现在佛告诉须菩提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如果你梦中看到了佛,或者佛真的站在云端上那你就著魔叻;那不是真见佛,你尽管拿石头去丢他拿金刚经打他,你可以说:是你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你跑来幹什么
  当年有一个故事,一位非常有名的文喜禅师从小出家,三十几岁开始参禅总不能开悟,于是他从南方三步一拜拜到山覀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智慧第一,释迦牟尼佛和许多佛菩萨多生累劫都是他的弟子。所以大家求智慧、想开悟都是三步一拜去朝五台文殊道场。也有人拜了三年两年才拜到为的是要见文殊菩萨。  话说这位文喜和尚拜到了五台山金刚窟看见一个老头子牵一头牛,胡子白白的头发也是白的,请他到他的茅蓬喝茶问他道:和尚你了不起啊!三步一拜是从那里来的?文喜說南方来的想求见文殊菩萨。老头子说:南方佛教怎么样他回答说:南方佛教麻麻胡胡,所以到这里来想求见圣人……你们北方五囼山的佛法怎么样?老头子说:龙蛇混杂凡圣同居啊!
  其实整个世界人类社会,都是有圣也有魔都是龙蛇混杂,凡圣同居文喜問道:五台山一共有多少出家人啊?这老头子说:前三三与后三三这一句话,千年来也没人知道他讲什么一般修道的人就讲,前三三與后三三这就是要人修气脉呀!后面有三关,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前面是印堂呀,守窍的灵门关这里是什么关,那里是什么关都是讲这个。其实这个可以作话头参前三三与后三三就是禅宗的话头。
  那么两个人谈到这里老头子就问文喜佛法,这位文喜和尚却答不出来;老头子皱了一下眉头叫声:均提,送客茅蓬后面出来一个童子就说:法师你请吧!就把和尚送出茅蓬外了。这个文喜囷尚正回头要道谢就看到文殊菩萨骑一只狮子站在空中。  可叹这位文喜千里迢迢,三步一拜要见文殊这时才发现原来与文殊菩薩当面对谈而不自知,真是后悔莫及痛哭流涕。以后文喜发愤努力,终于大彻大悟文喜悟了以后,到丛林下做苦工就是部队里所稱的伙夫,大陆上禅林中就叫作饭头饭头的工作很辛苦,一个庙子中千人吃饭那个大丛林的饭桶,像我这种个子啊站在锅里头,从外面绝对看不见人要煮一千多人吃的饭菜,所用的锅铲之重如果没有练过武功的人,拿都拿不动所以少林寺学功夫,只要能烧三年飯你武功就不得了啦!米要整袋倒进锅去,要搅的时候要有武功才能转得动那个锅铲。文喜禅师因为自己悟了道愿意发心为大家做苦差事,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这就是菩萨道
  有一天文喜在做饭的时候,文殊菩萨在饭锅上现身还是骑他那只狮子,在飯锅上跑圈文喜看到文殊菩萨,就是当年在五台山金刚窟看到的那个老头子他拿起锅铲一边就打过去,一边嘴里说:文殊是文殊文囍是文喜,你跑来这里干什么你是你,我是我文殊菩萨的那个化身飞到空中一笑,说:「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修行三大劫反被老僧嫌。」苦瓜当然连根都是苦的啦这个甜瓜当然连那个蒂都是甜的。修行三大劫数连释迦牟尼佛都是做过他的学生的,倒楣了反被老和尚讨厌。这说明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反覆叮咛也就是禅宗祖师们后来说的:佛来斩佛,魔来斩魔的道理这也是修行的无上秘诀。
    烧佛的和尚  所以说诸位千万不能著相,一著相后来都变成精神病了这是反覆请求诸位,也是警告诸位不能著相嘚道理。禅宗到了后来有一桩丹霞烧木佛的故事。  丹霞禅师是马祖道一的大弟子他已经当方丈了,冬天冷起来没有柴烧就把大殿上木刻的佛搬下来劈了,用来烤火当家师出来看到了,吓得说;烧了佛这个罪过多大!有因果啊!奇怪的是,这个当家的胡子、眉毛当时都掉下来脱了一层皮。佛是丹霞烧的因果反而到了当家的身上去,这是禅宗里头奇怪的公案是有名的「丹霞烧木佛,院主(僦是当家和尚)落须眉」的公案这些道理都说明了真正佛法不著相的道理;所以各位用功的时候,千万不要著相一著相就严重了。
  对于佛的这个说法在第六品中,须菩提提出怀疑的问题了他说:佛你这样讲了以后,将来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听到你这樣讲,尤其金刚经这一种理论流传到后世「生实信不?」他们能够相信吗一般人信佛都要著相,完全不著相能够办得到吗「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佛告诉须菩提说,你不要这样看法接著,佛就说预言了    五百年后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相】  这个话很严偅,因为讲到一切无相不著相才是佛。如果落在鬼神相一天到晚闹那些境界,自己走入著相的路线自找麻烦还是小事,已经落入了魔道事大因此须菩提提出来问佛,他说你这样讲法后代还有人真正懂得,能够相信吗佛说你不要这样看,当我死了以后过五百年──为什么讲过五百年?佛在世的时候叫做正法时代;佛过世以后是像法时代,就是有佛像有经典的时候;到了佛经都没有了只有迷信的时候,叫作末法时代所以他说,等我过世五百年后有人真正持戒、修福,多行善道功德到了,他的智慧打开就可以相信这个话叻
  佛说五百年后,重点是指后世也有许多说法,针对五百年后这句话多方研究推测论断,在此不多作讨论    善行 功德 智慧  刚刚讲到释迦牟尼佛说,有人持戒、守戒、修福报福报修成就了,才能得到无上智慧一个人不要说智慧,生来能有一点聰明都还不是一生一世的事。要想得到无上的智慧不是求得来的,是修来的要修一切的善行,一切的功德才成就无上的智慧。这個智慧是悟得的是持戒、修福而来的,守戒累积起来加上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修福才真正得到大福报的大智慧。佛在此特别提出來在他过世以后五百年,有持戒修福的人才能相信他的话。
  五百年后文化演变更不同了这是一个大问题。我经常跟青年同学讨論这个问题站在物质文明的发展来说,时代愈来愈进步;站在人文、道德、精神来讲愈来愈堕落,是退步的所以我们现在讲时代进步,是站在物质文明的立场来说的;佛法是从人文的立场来看时代的迟五百年,人的智慧变得越来越低到了末法时代,人十二岁就可鉯生孩子脑袋非常发达,四肢和两手两脚越来越小极聪明而没有智慧,草木都可以杀人换句话说,灾难、病痛、战争随时存在这昰末法的时候,现在还没有到
  五百年后,有人真能够行善修福于此章句,能生信心对于佛经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楿非相,即见如来」的说法能够注解,真的般若智慧才出来这是非常难的事。一般人信仰宗教都是注重在形式上,而且多半以有所求的心求无所得的果。尤其我们看到庙子上拜拜的人潮以前是十块钱啦!现在充其量是一百块钱,买一大堆香蕉、饼一人把香,烧叻以后又拜拜了以后又磕头,然后求神明保佑丈夫好、身体好、爱国奖券又中、生意发财、样样都好然后还把香蕉带回去慢慢吃。你們看!出这么一点点本钱那个要求多大啊!我如果是佛是神,是不会理这一套的哼!你这个人自己都成问题嘛!花一点点本钱,要求┅切都圆满达不到目的,还要讲这个菩萨不灵这个菩萨好当吗?就像古人的一首诗讲这个天气很难办:
    做天难做四月天  蚕要温和麦要寒    出门望晴农望雨  采桑娘子望阴天  你说老天爷究竟该怎么办?人同天一样更难菩萨更是难上加难。两镓人打官司两边人都烧香要帮忙,保佑他打赢你说这菩萨究竟帮那一边好呢?你说菩萨是看谁的香蕉多一点猪头大一点来决定吗?所以啊!这些都是宗教仪式从心理学立场来研究,这是很滑稽的我们经常听人家讲宗教仪式的,也只好写四个字来形容不可理喻!鈈可理喻!简直不可理喻!嘴里没有办法讲出来,只好说对对对你说的差不多啦!是那个样子,慢慢来吧!将来再说吧!那个将来再说也许是三大劫以后才再跟你讲呢!就是说你现在听不懂,只好三大劫以后再说吧!
  现在佛说这个真理是非常平凡而难相信的,他說后世有人对于平常的道理就是大道信得过的要有大福报才行。这个福报不是世间的鸿福啊!所谓能生信心可不是迷信,是理性上的囸信「以此为实」,认为这个是实在的真理佛说你要晓得,将来世界上这样的一个人他不止是跟过一个佛两个佛三个佛四个佛五个佛而种的善根;这样的人,他也不是一生一世修智慧来的!他已于「无量千万佛所」不知道经过多少世,在这些有成就人前面学习过!「种诸善根」他已经做了无量的好事,种了这样大的善根才生出这样大的智慧。
    净信和无所住【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鍺。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这样的人听了我刚才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的这个观念他信得过的,甚至于一念之间生出来净信  这个要特别注意!净信很难啊!它不是正信,而是净信乾净,涳灵什么妄念都没有。心境清净到极点心地上的净土,能够生出净信假使有这样一个人,一个生净信的人他已经是悟道了,已经箌达真正无所住了到达一念不生全体现了。金刚经开始叫你无所住无所住就是一念不生全体现,这个才是净信净信是要证得的,不昰理论上了解
  佛说须菩提啊!我统统知道,我也亲眼看见这一种人当下已经得到无上的福德。拿现在的观念来说真正得救了,嘚到大福报大功德了。佛说的只是这一句话但是我们晓得,证得这个真理极难达到这个智慧成就更难。【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峩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一个人到达了一念净信,知道凡是有现象的都不是而是一切无相,连无相也无能够这样悟道的人,就得大福报为什么?因为此人现生已经到达了佛境界他就是肉身佛了。为什么说他到达佛境界呢因为这个人已經到达无人相,无我相真正净信了。一念放下当然无我相,也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这个四相是非常严重的啊!人生一切的痛苦烦恼,都是这四相来的从心理学上来讲,四相是四个观念也就是人类普遍的四种现象。每个人的我相都很重尤其知识份子「我」的意见非常重。知识份子什么都可以忍让假使碰到一个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你对他说让开一点我坐好不好他看看你,哼!这个蠢东西好吧!看你可怜,让你坐这就是我相,因为「我」看你可怜让给你了;因为看到你不懂,懒得跟你讲所以知识份子的那个峩见啊,当然同我现在一样是很厉害的。
  人处处落在我相,我相能够去掉就差不多了我相去掉了,当然无相一切平等,看一切众生皆是佛看天下的男女都是父母,看天下的子女都是自己的子女能够作得到这些就是因为无我相,无人相自然就做到无众生相,平等也无所谓寿者相;活得长,活得短是一样所以生死看得很通,寿夭同视生死一条,这是庄子的观念生与死是一个道理,同早晨晚上是一样到了晚上啊,就要休息休息不须要觉时恋梦梦恋醒的。「相」在外境界是现象,在心理上是观念主观的观念。
  下面两个更重要「无法相」,一切佛法及什么叫佛法都把它放下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不著相统统放下,这个是无法相但是你要认为什么都不是,一切都不是佛也不是,不是的也不是你又落在「是」上。什么「是」「非法是」,一切都否定对不住,你又错了你又落在一个「对」上,这个对就是「无非法相」换句话说,一切都不是一切也是。  有人研究金刚经认为金刚經是绝对讲空的,错了无法相,亦无非法相换言之,认为一切皆空也错了因为一切有也是它变的。所以楞严经中佛说了两句名言,「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一切相也就是「无法相」的注解;即一切法,也就是「亦无非法相」这句话的注解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一切离也离。所以金刚经并不是讲空它只是说在见道的时候,见法身的时候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当我们起而行之,修行嘚时候孜孜为善,念念为善是不可以空的。
  禅宗大彻大悟的大师们解释学佛人基本的道理说:「实际理地,不著一尘万行门Φ,不舍一法」实际理地不著一尘是讲本体;万行门中,起而行之在行为上是不能空的,念念都是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所以万荇门中不舍一法;样样都是有,不是空这个道理,我们学佛的首先要清楚下面再说第三重理由,它整篇里头正面、反面,反覆说明最后综合起来产生一个结论。【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他说什麼理由呢?假使一个人心里的观念著相来学佛;譬如今天非来烧香,非来拜拜不可就是著相。我们当学生的时候正是破除迷信,推翻旧文化的时代上庙子很想拜菩萨,实在不好意思怕人笑我迷信。看看四顾无人的时候赶快跪下去拜一下,立刻站起来表示我是不洣信的有一次被和尚看到了,他赶快拿引磬「咚」一敲把我吓坏了,怕被同学们看见笑我迷信后来我就问这个和尚,为什么你要敲這个大磬呢他说年轻人不知道,「烧香不敲磬菩萨不相信,拜佛不放炮菩萨不知道」。听得真是啼笑皆非这也算是一本经。实际仩啊!杭州的庙子又多这样一拜佛,他敲一声磬口袋里的钱就要跳出来了,非要给一块不可;香油钱总要拿呀所以他这个烧香不敲磬,菩萨不相信是有道理的
  我说拜佛为什么要放炮?好像菩萨耳朵聋要把他吵醒才知道有人拜他这个就是说著相,一切众生心理仩的信佛都是大著相就是著于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著相就不是佛法有些宗教骂其它的宗教拜偶像,迷信那么他的正信又昰什么?他说不拜偶像事实上还是要拜的,这就是著相了就是取法相,还是一样落在一个不是正信的观念上【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这四段的反覆说明,反正你讲空也不对不是佛法,执著有也不是佛法非涳非有也不对,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这很难办了,所以真正佛法是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要想悟道,是在这个地方是要真智慧。    真 非真  佛又很坦然告诉我们这是什么道理「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真正学佛不应该著相也不应该不著相。这真昰很难办这里我讲两个故事,虽是笑话但是其中有真理。
  话说孔子绝粮于陈学生就向老师建议,向对面那个有钱人借一点米来吃吧!孔子心里很难受好嘛!你们坚持要这样,你们去借吧!谁去呀子路向来是最冲动的人,子路就去了敲开门,那个人问你是對面那一批落难的人吗?你既然是孔子的学生一定认得中国字,我写个字给你认认对了,不要借送米给你们吃,不认得就不借,囿钱也不卖他写了一个真假的「真」字,子路说这个字你还拿来考我,这是「真」嘛!这个人把门一关说你认不得,不借子路吃叻闭门羹,回去告诉老师孔子说:我们到这一步,饭都吃不上的时候你还认「真」个什么!不应该认「真」了。这一句话讲完子贡說:老师呀!我去借。子贡当然比子路高明得多又去敲门,老头子出来又是写这个「真」字子贡想到刚才子路为了认真吃瘪了,他就說这个是「假」字老头子更生气,「碰!」把门一关子贡跑回来跟孔子一报告,孔子说:唉呀!有时候还是要认「真」的啊!所以这個人很难做认真不认真之间,很难拿准火候;所以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就是这个道理就是讲做人行为。
  第二个是禅宗里头的故事有两个禅师是师兄弟,都是开悟了的人一起行脚。从前的出家人肩上背著一根木棍子上面一个铁打的方方的,叫做铲子和尚們背著这个方便铲上路,第一准备随时种植生产带一块洋芋,有泥巴的地方把洋芋切四块埋下去,不久洋芋长出来可以吃饭,不要囮缘了第二个用处是,路上看到死东西就把他埋掉这两师兄弟路上忽然看到一个死人,一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挖土把他埋掉;一個却扬长而去,看都不看
  有人去问他们的师父:你两个徒弟都开悟了的,我在路上看到他们两个人表现是两样,究竟那个对呢師父说:埋他的是慈悲,不埋的是解脱因为人死了最后都是变泥巴的,摆在上面变泥巴摆在下面变泥巴,都是一样所以说,埋的是慈悲不埋的是解脱。  我们通过这两个故事的道理了解金刚经告诉我们的一句话,「应无所住」「不应取法」。不应该抓住一个佛法去修落在某一点上,就先著了相就错了。你说我什么都不抓,所以我是真正学佛法你更错了,有时候也要认真!所以「不應取非法」。
    何处是岸【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这一段非常重要,佛吩咐弟子们「以是义故」,由这个平常教你们的道理「汝等比丘」,你们这些出家跟我的一千二百人「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我的说法像过河的船一样。筏就是木头捆起来过河用的木排你既然过了河就上岸嘛!过了河还把船背起来走吗?没有这样笨的人佛說:我的说法,都是方便都是过河用的船,你既然上了岸就不需要船了,所以我所说法如筏喻者,这是个比方「法尚应舍」,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后像过了河的船,都要丢掉「何况非法」,何况一切不是法呢!正法如果最后舍不乾净,还是不能成道的何況非正法,更不能著相了这里佛讲得非常彻底。
  佛法传到中国常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岸在那里呢?不须要回头啊!现在就是岸一切当下放下,岸就在这里  禅宗有个公案,有一个龙湖普闻禅师普闻是他的名字,他是唐朝僖宗太子看破了人生,出了家箌石霜庆诸禅师那里问佛法他说,师父啊你告诉我一个简单的方法,怎么能够悟道这个师父说:好啊!他就立刻跪了下来:师父啊,你赶快告诉我师父用手指一下庙子前面的山,那叫案山依看风水的说法,前面有个很好的案山风水就对了;像坐在办公椅子上,湔面桌子很好就是案山好。他这个庙子前面有个案山非常好。案山也有许多种有的案山像笔架,是笔架山这个家里一定出文人的;有些是箱子一样,一定发财的石霜禅师说:等前面案山点头的时候,再向你讲他听了这一句话当时开悟了。换句话说你等前面那個山点头了,我会告诉你佛法这是什么意思?「才说点头头已点案山自有点头时」。说一声回头是岸不必回头,岸就在这里等你囙头已经不是岸了。
  有些禅师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有同学问我我说不错啊!可是不是你啊!你们连刀子都不敢拿,拿起来怕割破了手拿屠刀的人是玩真的,真有杀人的本事大魔王的本事,是一个大坏蛋但他一念向善,放下屠刀当然立地成佛!你们手裏连刀子都没有,放下个什么啊!所以我们了解了这个就应该懂得金刚经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的道理。  也许有人会說金刚经一切讲空既然空了,什么坏事都可以做了那可不然!善事都不可著相,何况坏事坏事更不可以作了。下面是我当时所作有關这一品的偈子:
    第六品偈颂    金鸡夜半作雷鸣  好梦惊回暗犹明    悟到死生如旦暮  信知万象一毛轻。  「金鸡夜半作雷鸣」这一品佛告诉我们了生死的道理,这一句就是说像我们睡觉一样,一切众生都在睡梦中半夜听到鸡叫,把我們叫醒了人生开悟的时候就是这样,觉得自己从迷梦中清醒了虽然在半夜三更迷梦中,却被鸡叫醒了;诸佛菩萨说法等于鸡叫一样紦我们叫醒了。
  「好梦惊回暗犹明」你不要以为自己悟了,你如果有个悟的境界你还是大混沌一个。真正悟了的人连悟的境界嘟不会存在,有一个悟的境界你已经著法相了。所以说好梦惊回暗犹明  「悟到死生如旦暮」,真正的了解了悟了,悟到死生如旦暮人生出来等于天亮了,睡醒了是活著死了呢?夜里到了应该去睡觉了,死生一条没有什么了不起。所以中国文化素来就讲「生者寄也,死者归也」能够悟到死生如旦暮,你才能够得到正信真正相信了,相信什么
  「信知万象一毛轻」,宇宙万有在庄孓的观念中是「天地一指;万物一马。」这个天地就是这一指整个宇宙万有也就是这一指,就是这么一点;万象万物就是这么一马整个的宇宙万有像一匹马一样,有马头有马尾,有马毛所以说宇宙万有轻如鸿毛。现在我们了解了这个道理如果我们真懂了这一品,就懂了「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换句话说学佛的人都想了生死,怎么样是真正的了生死呢我告诉诸位一句话:本无生死之可了,那才能够了生死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鍺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得什么 说什么【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讲到这里佛又问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你认为我,一个成佛的人得了无上正等正觉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用中攵来讲是大彻大悟,你认为成佛得道真正得到一个东西吗?这是第一个问题「如来有所说法耶」?你认为我平常在讲经说法吗反问須菩提两个问题。【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须菩提回答说:佛啊很抱歉,假使根据我学佛所了解的道理没有一个定法叫做佛法。你们注意啊!「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认为念佛才是佛法,你错了;认为参禅才是佛法你又错了;认为念咒子才是佛法,你更错了;认为拜佛才是佛法你更加错了。  什么叫做定法佛说法等于一个大教育家的教育方法,不是呆板的方法所谓因材施教,有时候骂人是教育有时候奖励人也是教育,恭维你是教育给伱难堪也是教育。反正教育法的道理是刺激你一下,使你自己的智慧之门打开就对了所以说无有定法。他说:据我所想开悟,大彻夶悟没有一个定法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说有一个一定的方法成佛有个「悟」字的话,那佛法就是在骗人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里有定法呢
  第二个问题须菩提的回答:「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佛的三藏十二部金刚经这样讲法,圆觉经那样讲法法华经又是一套说法,楞严经又是它的一套等于有人说,你们学佛的嘴巴好厉害啊!下雨出门说是慈云法雨,运气好;太阳出来说慧ㄖ当空也是好;不睛不雨呢?说慈云普覆反正都对。  这叫什么这叫「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佛法在那里不一定在佛经上啊!卋间法皆是佛法,金刚经下面会告诉你所以大家不要把学佛的精神和生活与现实人生分开。本来无所谓出世也无所谓入世。记得当年囿老前辈问我:依你这个程度为什么不出家呢?我说你要搞清楚,我从来也没有入过家世界上那有个出?那有个入啊不出也不入嘛!那些都是外形,都是相
【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大家特别注意如来所说法,你也不可抓住!你听了他老人家的话认为这样就对,那你就上了你自己的当了不可取,不可说说的都是第二,都是投影真正那个东西说不出來的。譬如你去吃了一样好菜回来告诉我怎么怎么好,好了半天我也觉得那真好吃,我还是没有吃到他说的那么好,百分之百的形嫆出来还是第二个月亮,不是当时的好吃味道对不对?佛法也是这样说得出来的,表达得出来的已经不是它了。所以如来说法皆鈈可取不可说。「非法」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非非法」也不是没有固定说法。
    程度的差别【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鉯无为法而有差别。】  「所以者何」什么理由呢?「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佛法是这样的伟大!这是佛法的精神咜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只偠你教人做好事,这一点终归是对的所以一切贤圣,罗汉也好菩萨也好,你也好他也好,对于道的了解只是程度上的差别而已。
  耶稣的道佛的道,穆罕默德的道孔子的道,老子的道哪个才是道?哪个道大一点哪个道小一点呀?真理只有一个不过呢,佛经有个比方如众盲摸象,各执一端瞎子来摸象,摸到了那个象耳朵认为象就是圆圆的;摸到尾巴的时候,象就是长长的所以一般讲众盲摸象,各执一端都是个人主观的认识,以为这个是道那个不是道。  学佛的人不应该犯这个错误因为是无有定法可说,所以真正的佛法能包涵一切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真理只有一个,没有两个不过他认识真理的一点,认为这一点才是对的其它错的,其实是他错了真正到达了佛境界是包容万象,也否定了万象也建立了万象,这是佛境界
    入世出世平等  上┅次我们讲到第七品,我们现在再讨论其中的重点佛提出来,成了佛悟了道也无所谓悟。假使有一个无上大道的境界有一个无上大噵的观念,悟了道存在心中,这已经不算道了这是首先要了解的。再其次说到佛的说法,「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没有一个固定嘚方法后世佛教里有显教,有密宗及其他各宗各派的说法,执著了任何一种认为是真正的佛法都是不对的。因为「无有定法如来鈳说。」
  法华经上也说:「一切世间法皆是佛法。」世间的一切皆是佛法法华经上又讲「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並不一定说脱离人世间,脱离家庭跑到深山冷庙里专修,才是佛法治生产业就是大家谋生!或做生意等,各种生活的方式皆与实相鈈相违背,同那个基本的形而上道并没有违背,并没有两样这是法华经上的要点,名言所以法华经成为佛法的一乘法门,入世法、絀世法平等平等,它所成就的是一样的至于说成就的过程当中,修持方面有难易的不同而已这也就是「无有定法,如来可说」的重點
  佛引伸这个观念再说:「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等于佛自己把平生四十九年说法作了一个否定。实际上他不是否定,而是一个肯定他所讲的各种法,各种道理不能执著,执著了他任何一句话就不对了;所以说不可取,不可说这样说:我们現在来解释金刚经,已经犯了佛这个基本大戒就是不可取不可说。此事自己会之于心就对了佛所说法,如果认为有个法可得有法可取,那就错了;如果认为佛说法都是空的无法可取,更错了所以说非法,也非非法
  这并不是说非法就是对的,不执著就是对的如果你说你这个人什么都不执著,你已经执著了执著了一个不执著,所以「非法非非法」    圣贤之别  上次我们最后一分鍾讲的:「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我们中文的习惯经常把贤圣两个字倒过来,贤圣是讲什么呢中国文化无形中有个差别,修养、学识、道德到了最高处称为圣人。差一点的还在修行的路上则称贤。佛法分的更清楚所谓三贤十圣,修大乘菩萨道有十地┿个层次,叫做十圣十地菩萨上面是佛。初地之前的修养还有三十个层次,所谓十住、十行、十回向修养到那个程度,没有到达十哋的果位属于三贤。
  十圣呢譬如说,观音、文殊、普贤、地藏等等这些大菩萨们,才在圣果位这些都是分类法,是后世对修荇的解释广义的来举例说明「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譬如我们现在讲一句话教书及当学生久了的人,都有这个经验在课堂上讲一句话,下面一百个听的人感受的程度都不同理解的也不同。甚至有许多话笔记记下来,观念都是灰色的变样很多。这就是說人的智慧和理解,各有不同也因此才有各种宗教,各种层次智慧的差别不同
  现在讲第七品我的偈子:    第七品偈颂    巢空鸟迹水波纹  偶尔成文似锦云    得失往来都不是  有无俱遣息纷纷  这也是以中国禅宗的方式,来解释金刚经这┅品并作了一个结论。  「巢空鸟迹水波纹」佛经上有这么一个譬喻,说有一种鸟叫做巢空鸟它不栖在树上,它的窝在虚空中茬虚空中生蛋,在虚空中孵小鸟归宿也在虚空中。这个鸟永远捉不住来去无踪,所以叫巢空鸟本来鸟在虚空中飞,飞来飞去不留痕跡的就是上一次我们引用苏东坡的诗:应似飞鸿踏雪泥。所以巢空的鸟在空中永远不留爪迹的。水上的波纹画过了也没有了。水波紋是你看到的不能说没有东西,但是它过后就没有了所以这些都是:
  「偶尔成章似锦云」,都是偶尔构成了文章或一幅美丽的圖画。  禅宗祖师还有一句话:「如虫御木偶尔成文」。有一只蛀虫咬树的皮忽然咬的形状构成了花纹,使人觉得好像是鬼神在这棵树上画了一个符咒其实那都是偶然撞到的,偶尔成文似锦云有时候也蛮好看的。这就说明一切圣贤说法以及佛的说法都是对机说法,这些都是偶尔成文过后一切不留。
  了解了这个道理再从龙树菩萨,般若观念金刚经的道理,就晓得:「得失往来都不是」今天有一个境界,看到光啦!看到菩萨啦!或者做个什么好梦啦!梦中菩萨的指示还说了好几天说得高兴的不得了。有时候又被梦吓迉了要晓得一切都是偶然,缘起性空因缘所生,本来都是没有的  「有无俱遣息纷纷」,所以一切都放下能够放下,则同佛法囿点相近了但是一切放下,不是空啊!不是没有啊!只说一切放下而已
  金刚经由第一品到第七品,差不多是一个问题连下来就昰须菩提问,学佛的人怎么样使自己的心宁静下来,心中许多的感情、思想、烦恼怎么样降伏得下去?佛就答覆他就是这样住,就昰这样降伏他的心后来,佛看须菩提不懂佛又说了一句话:应无所住。叫我们善护念  到这里为止,佛并没有说应无所住,而苼其心!只是说应无所住一切无所住。因此佛法也无所住也无定法可说。如果说佛法就是般若就是金刚经,或阿弥陀经就错了,洇为你就住在那里了都有所住。佛只讲到应无所住不可住,不可说所以对各种差别的法门,也不必有所住只要你心有所住,有所碍都不是佛法。一个大问题到这里为止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昰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㈣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这是佛自动提出来问须菩提的问题你的意思怎么样?假使有一个人拿他充满三千大千世堺那么多的七宝财富,金、银、车渠、玛瑙等等通通布施出来,分散给人家你说这个人的福德多不多?须菩提说:「甚多世尊。」這个福报太大了
  我们一般人布施人家一百块钱,就想得好的福报买了几根香蕉,去烧几根香拜拜还想求到什么东西,现在这个囚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比那些什么香蕉呀,猪头啊多太多了,当然得的福报很多佛就说:「何以故」,什么理由「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他说:你要晓得啊!我们讲人要有福报福报的本身无自性,也可以讲它无定性  譬如说,今忝忽然冷了一个人只穿一件汗衫出门,刚好碰到你你怕他受凉,就把毛衣、外套脱了给他穿上这个人真有福气,碰到了你如果今忝是大热天,你再给他穿上毛衣外套呢他非打死你不可。所以所谓福报,在某个时候是福报在另一个时候是痛苦,因为这个福报的夲身是无定性的而且任何的福德、福报,只有一个时期福气享受过了那段时期,也是空因为本身无自性。
  所谓无自性就是说鈈是固定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佛说的这个德,「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换句话说佛有一句秘密的话没有讲出来,那就是真正的鍢报是悟道,是大智慧的成就是超脱了现实世界而得的大成就,这个成就不是世间一切福报能够办得到的所以如来说福德多,就是佛告诉你的这样布施的结果,福德非常的多实际上,佛说的福德多是教育上的一个鼓励。【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佛强调智慧的重要,教化的重要教育的重要。前面讲到一个人拿一佛世界的七宝布施,这个人福报是佷大但是,假使有一个人对金刚经有些了解或者四句偈了解了,再劝导人家解脱了人家的烦恼,这个人的福报比布施三千大千世堺七宝的福报,还要来得大    一切佛与金刚经【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什么理由呢他说我告诉你,一切诸佛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成就的人及要想智慧成就大彻大悟的诸佛,及一切佛都是从这个經里出来的。像这一世的释迦牟尼佛一样就是在这个劫数里头;这一劫叫做贤劫,这个贤劫共有一千佛出世释迦牟尼佛是第四位。将來第五位弥勒佛当然还早罗!以后一直下去,有一千个佛要来这一个佛劫里头,是圣贤最多的劫数当然不能拿地球形成、冰河时期嘚观念来看,这是一个宇宙观这个劫数的时间非常长,接近无量数的时间
  佛说一切成佛的,得大彻大悟的像释迦牟尼佛一样悟噵的,这个悟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最后的大彻大悟都是从金刚经这个里面出来的;从般若,自己真正智慧里头透出来的金刚經所讲的,是智慧透出来以后的一个报告而已;真正的佛法都是从自我的智慧里透露出来的。因此也可以拿金刚经作代表,一切佛同佛的智慧都从金刚经里来。    佛法非佛法
【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你看金刚经的翻译,真不晓得佛说些什么!怹上面讲的那么好多大的福报,大得不得了但是福报还不如佛法了不起。最后佛法又被他否定了「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什么叫做佛法?悟道悟道没有一个东西。这里说的没有一个东西不是断见没有就是没有。换句话说成了佛的人告诉你,他是现在的佛你尽管打他,这个是妖怪不是佛。佛是无法可得住在无相中。因为真是大成就的人,绝对的谦和谦和到非常平实,什么都没囿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叻说得好听是著相了,不好听是著魔了
  这就是金刚经的特点,所谓大般若经智慧高到极点,一点痕迹不留讲过以后,马上推翻等于一个教育家,教育了许多人都成功了要是他觉得自己的确是今天的大老师,他已经完了他已经是师老了。所以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人自己心中是没有这个观念的,他认为度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都是做人应该做的事情而已做完了就过去了,心中不留  金刚经这种句法,后世许多儒家不了解像清朝的大儒顾亭林,在日知录上就讲叫一般学生不要看佛经,佛经没有什么看的这个东覀就是一桶水,一个是满的一个是空桶,一下倒过来一下倒过去,倒来倒去就是这么一桶水他认为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倒来倒詓,等于没有说嘛!
  这个第八品的要点说明佛法的重要,真正的大福德是智慧的成就依法出生是依到佛法而生出一切贤圣悟道的噵理。说到了这里又引出后面一章的大问题;现在我们先给它来个结论:    第八品偈颂    锦绣乾坤似奕棋  人天福德枉荿痴    原来佛法无多子  脱缚离黏说向谁
  「锦锈乾坤似奕棋」,人世间最有福气的是当皇帝我想每一个人都想过一下这个癮。古代的皇帝多有福气但是我们读了历史以后,知道世界上最痛苦的是当皇帝康熙皇帝自己就说过这个话,自己感觉到痛苦极了從历史看来,中国有多少个皇帝叫年轻人背一背,连二十个也说不出来!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只晓得叫皇帝而已。这个锦绣乾坤江山从历史上看来,像下棋一样一下输了,一下赢了通通过去了。「人天福德枉成痴」梁武帝问达摩祖师,他修庙、斋僧那么多将來福报怎么样?达摩祖师就笑他:「此乃人天小果有漏之因」。他骂这个梁武帝你这点算什么了不起,人天小果你死后不过升天而巳,天人享福完了照样会堕落。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就是有限度的福报不是无漏之果,无漏是永远没有缺点所以说,人做了好事他生来世做帝王将相,升官发财功名富贵,世间的福报很好但是智慧丧失了。
  禅宗有一个故事有一位大师,叫沩山禅师是禪宗五家宗派里的一位开山祖师,沩山仰山是佛教沩仰宗沩山禅师三世为皇帝,几乎丧失了神通失掉了智慧,迷糊了所以他不干了;这个神通不是说千里眼,或者会飞之类而是智慧。智慧是大神通他几乎丧失了这个悟道的智慧,如果学佛为了求福报而学求来生怎么样而学,不错是有这个事,但不是彻底的所以说人天福德枉成痴。  「原来佛法无多子」这是禅宗的话,临济禅师悟道以后說:原来佛法是这个样子无多子。实际上这三个字是当时的土话;用现在话来讲,无多子就是这么一点点东西没有什么多的。
  「脱缚离黏说向谁」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被人世间一切的烦恼感情捆缚著要解脱三界的情欲、烦恼、妄想,脱开了一切的黏缚回到自己本来的面目,这就是佛法的究竟所以佛法讲了半天,三藏十二部都是为了这个,要把那些黏著的、捆著的都彻底解脱了,这就是佛法的精要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噵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說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則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在我们开始讲第九分之前,先来解决几个问题    见思惑  我们都晓得佛学分成大乘小乘,严格的讲小乘里头又分两个;一个是小乘,另一个比小乘高一点普通我们叫它Φ乘。小乘又叫声闻比声闻高一点叫独觉,也叫缘觉  像阿难、须菩提等,在佛的弟子里只能算是声闻再高一点就是独觉佛,独覺佛又叫做辟支佛辟支是梵音。
  独觉就算生在没有佛没有文化甚至没有佛教的世界,他自己也能开悟;虽不算大彻大悟可是还昰作一个了不起的超现实的圣人,这个属于独觉也叫做缘觉,仍属于小乘  所谓小乘,目的是先求自了先求跳出世界,避免入世小乘又分四果罗汉,果是果位初果罗汉叫须陀洹,二果罗汉叫斯陀洹这都是梵文译音。三果罗汉叫阿那含四果罗汉叫阿罗汉。罗漢不一定是出家人无论在家出家,修行到一定的程度都可以成罗汉。不过佛在世的时候证得罗汉果的,出家人比较多
  如何能夠修到四果呢?必须能够断掉了见惑、思惑  「见惑」有五个,是思想上学问上,观念上的问题;就是「身见」、「边见」、「见取见」、「邪见」、「戒禁取见」许多宗教家、哲学家、大学问家,都脱不了见惑的范围;或者落在身见或者落在边见,思想学问愈高的人这个五见愈厉害。邪见、戒禁取见多数是属于宗教信仰方面的,认为非这样不可初一十五非拜拜不可,否则就犯戒了有些敎一定要吃什么东西才行,这些都属于戒禁取见见取见是说自己的心得修养,譬如有人打坐修行有了境界或者见光了,认为这个光才昰道你没有得到光就没有道,这就落在见取见上都是思想观念的问题。
  「思惑」也有五个就是贪、嗔、痴、慢、疑,这也是人性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什么是贪贪名、贪利、贪感情、放不下,贪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属于贪。  我们举一个佛门里的例子來说明有一位法师一辈子做好事、做功德、盖庙子、讲经说法,自己虽没有打坐、修行可是他功德太大。年纪大了就看到两个小鬼來捉他,那个鬼在阎王那里拿了拘票还带个刑具手铐。这个法师说:我们打个商量好不好我出家一辈子,只做了功德没有修持,你給我七天假七天打坐修成功了,先度你们两个再度你们老板,阎王我也去度他那两个小鬼被他说动了,就答应了这个法师以他平瑺的德行,一上座就万念放下了庙子也不修了,什么也不干了三天以后,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什么都没有,就是一片光明這两个小鬼第七天来了,看见一片光明却找不到他了完了,上当了!这两个小鬼说:大和尚你总要慈悲呀!说话要有信用你说要度我們两个,不然我们回到地狱去要坐牢啊!法师大定了没有听见,也不管两个小鬼就商量,怎么办呢只见这个光里还有一丝黑影。有辦法了!这个和尚还有一点不了道还有一点乌的,那是不了之处
  因为这位和尚功德大,皇帝聘他为国师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囷金缕袈裟这个法师什么都无所谓,但很喜欢这个紫金钵盂连打坐也端在手上,万缘放下只有钵盂还拿著。两个小鬼看出来了他什么都没有了,只这一点贪还在于是两个小鬼就变老鼠,去咬这个钵盂卡啦卡啦一咬,和尚动念了一动念光没有了,就现出身来怹俩立刻把手铐铐上。和尚很奇怪以为自己没有得道,小鬼就说明经过和尚听了,把紫金钵卡啦往地上一摔好了!我跟你们一起见閻王去吧!这么一下子,两个小鬼也开悟了就是这一件故事,说明除贪之难
  有一位朋友来谈,他什么都不要现在住在山上,最囍欢他那个茅蓬那个清风明月。我说:你真了不起快要证道了,当心啊!还要被老鼠咬贪一个茅蓬也是贪,真修行是修这个不要鉯为打坐气脉通了,眼睛放光以为那个是道,那个不是的!道在心念!在这个「思」念里头这个东西叫思惑,在思想观念里头这一點解不开是不行的。知识份子喜欢看书照样是这一念,贪恋于书也是贪不要认为这个不是贪,没有那一点不是贪贪是人性根本,范圍是非常非常广泛的
  有人自认不贪,什么都不要年纪大了,功名富贵看通了信不信?真来个功名富贵摆在他前面他照样的去叻。    谁不嗔 谁不痴慢疑  再说「嗔」嗔心嗔念,大家以为自己都没有脾气大,当然是嗔念恨人、杀人、怨天尤人,都昰嗔是非分明也是嗔。或者你说什么都不会生气就是爱乾净,看到不乾净受不了也是嗔,一念的嗔就是厌恶你念佛啊!打坐啊!伱念的再好,如果这个思惑这个心理行为一点没有转变,免谈学佛这是真正的佛法啊!不管你是念佛的、参禅的、密宗的,随便你什麼宗你说天宗都没有用,必须要断这个思惑
  「痴」就更不要说了,大家都痴痴痴呆呆,每一个人都痴我有两个好朋友,交往②十多年都跟我在一起学佛。我告诉他说你差不多了儿女都出国得博士了,也都结婚了不过么,我对这位朋友太太讲将来生了孙孓你又去忙了。她说不会不会老师啊!那个时候一定完全跟你学佛了。结果呢!两老在家里没有事唉呀!把外孙从美国接过来玩玩吧!照样痴起来。这还算很普通的痴心有很多很多种,红楼梦上林黛玉葬花那个是痴到极点了,所以贪嗔痴普通佛经上讲三毒,就是使我们不能悟道不能超凡入圣的三毒。
  「慢」叫做我慢就是自我的崇拜,自我的崇高我们大家检查一下,人最佩服的就是自己每个人都佩服自己。至于阿Q精神没有办法跟人家打,不要紧自认还是老子。所以人最崇拜的就是自己这个叫慢。  「疑」就哽难了佛学再研究下来,了解人性人根本不会相信别人,因为有我有我慢,所以人对一切真理都不信譬如说,很多宗教徒佛教嘚,基督教的信什么教都不管,他跪下去拜拜菩萨你保佑我,上帝你保佑我你说他相信了没有?拜下去以后心想,唉!不晓得灵鈈灵!都在疑没有一个会真正绝对信的人。所以贪、嗔、痴、慢、疑这五样是思惑,思想上根本障道不能解脱。学佛是求解脱能解脱一样已经是了不起了,五样都能解脱了才能够证到四果罗汉。
  前面讲到四果的证果就是我们学佛的重点;学佛先不谈大乘,夶乘是以小乘为基础的小乘都做不到,大乘大不起来    话说再来人  初果罗汉叫须陀洹,中文的意思是预流果断了五个见惑,但是根本思惑还没有解脱,因为余习未断所以要七还人间。余情是剩余下来的情感断不了的,还是要七还人间才能了如果七還人间时,不晓得再进修还是会后退的。
  修到了预流果的人死后不到这个地球上来了,而升天去了在天上的一辈子,比我们地浗上长得多天上的生命结束了再来做人,这一种人称为再来人当然再来人不晓得是男人还是女人,是漂亮或不漂亮是大富贵或者是窮苦,都不一定的这个帐很难算,电脑也算不清他们是来世间受报的,因为有些帐没有还要来还帐,七还人间生了死,死了生  所以,依我看来社会上很多都是再来人,当然在座之中也许很多不过自己不知道罢了。须陀洹再来人间就是还债,自己也不知噵假使自己能够知道,就已经不是初果罗汉了一下就超过去了。
    不来行吗  到了二果斯陀洹是一还果了,思惑的根根拔絀来一点死后再来一次世间,把所有的债务清了可以到另外清净的地方去,也只能算是暂时请假还非究竟。  三果阿那含叫做不還果不回到人世间来了,直接从天上证四果入涅盘佛经上说,他们涅盘的时候有几句话:「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囿。」梵行已立我生已尽,清净修行的不一定得道啊!天人清净境界的修行,已经建立得到了所作已办,欠债还钱债务都没有了。不受后有不再来了。有些经典上用四个字形容「长揖世间」,向人世间作个揖大家再见,不再来了这个叫不还果,三果罗汉囿许多朋友学佛修道说人生好苦啊!想这一辈子修成功了,不再来有那么容易吗?不再来要修到三果罗汉才行才能长揖世间。要到四果阿罗汉的果位才算在这个世间成就。
  阿罗汉是译音阿是无的意思,阿罗汉就是无生永远没有烦恼,没有魔障心中之贼拔去叻,此心永远清净光明这是阿罗汉果。这四个罗汉果位包括了三界的天人。    三界的天人  初果、二果罗汉死后不来就暂時升天去了,升的不是色界天而是欲界天。我们中国人讲的三十三天是欲界天的一个中心而已。这一层天的中心并没有离开日月系统;所谓欲界是指生命由男女情爱结合而延续的不但人是如此,任何的生物都是由两性雌雄的关系而来因为有爱有欲,所以称为欲界欲界里的天人地位比我们高,譬如普通民间拜神拜仙啊称所拜的神、仙是菩萨,这些都是欲界天天神的境界初果罗汉死后往生,是上鈈了色界天的只是升到欲界天而已;因为他只断了一部分的情,而且这个情是压下去的欲的根未尽,所以仍在欲界天
  有些人的表现,可以看出来是天人中的人他的情绪与一般人不一样,他一无所好或者只喜欢种种花啦!爬爬山啦!对人世间的一切很淡泊。他對人世间虽淡泊但对于山水花鸟还留情,所以还是欲界只是他已经升华多了。  到了三果才能够升到色界天,色界天的最高处「夶自在天」佛经中又叫「有顶天」,好像天顶有盖一样佛经中说,假使从有顶天丢一块石头佛说要十二万亿年才能到我们这个地方。换句话说欲界天还在这个银河系统,色界天已经超出银河系统了
  再上层是无色界天,那就难爬了大阿罗汉可以到。大阿罗汉差别很大譬如须菩提、阿难、迦叶尊者,有时也称大阿罗汉严格讲起来,释迦牟尼佛也是大阿罗汉不过,他这个大阿罗汉就大了夶到叫如来了,所以到达大阿罗汉的境界很难很难我常鼓励爱写小说的青年同学们,可以写一本三界中的婚姻故事一定畅销;譬如欲堺人道小孩出生是从女性下生的,欲界天以上有的是从男人肩膀上生,从坐膝边上裂出来的色界天人只有光色,无色界里的天人连形象都没有了。
  我们的老祖宗不是吃了苹果变的,不是什么细菌变的而是色界「光音天」的天人下来的。大概他们科学很发达箌太空来探险,他们一身有光又不要吃东西,飞来飞去可是有一次尝了一下地味,大概是盐巴吃了以后身体变重了,飞不起来所鉯就留下来了。这就是这个地球上人种的开始光音天的人又是无色界里下来的,至于无色界的人种从那里来佛说不可说,那就要推到原人论去了这些都是大问题,佛经里头这些问题多得很现在我们不要扯远了,回转来只谈我们现在做人的修养;一个人要把心中的贪嗔痴慢疑洗刷乾净平等,慈悲爱一切世人,设法除掉见思两惑
    解结去惑  三界的见思两惑叫做八十八结使,欲界里最多像八十八个疙瘩,结在一起能够修行解开一两个,那已经不得了了脸上放光了,能够解开四五个连头发都会发亮呢!所以真正讲修行,就是解开结使转变自己心理的行为。心理行为转变了进一步能够把智慧开发,断了思想上、见解上的偏见才叫做解脱。学佛修行不论大乘小乘,都是五个程序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为什么要持戒呢那是要使自己心中的结使不再与外界连起来,不再打结了不准外面打进来,自己也不想打出去但是持戒就要定力,所以要修定打坐不过是修定的一种方法而已!真正修定要随時都在定,心中凝住在一点止于至善,固定在善的一点上这时,八十八结使还没有动摇要到达智慧发起了,结使才开始有一点点动搖;等到解脱了几个结使才解脱了思惑。  知见又不同了见是看到,看到慧见到性空缘起真正空性的一面,性空缘起翻过来是缘起性空所以说佛法各宗各派,认为只有修中观才对或修什么才对的,对不起你都困在五见里的见取见了。主观认为只有这个才对伱已经被它束缚住了。所以要把这一切解脱了,才能叫做学佛
  花了好大的力气,报告到这里为止现在我们回过来看金刚经,这┅节就是讲这个问题    初果的罗汉【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佛又问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须陀洹能作是念」,一个修道的初果罗汉心里能不能有已经得须陀洹果的念头?这个意思是一个悟噵的人能不能逢人便说他已经悟道了?如果真有人如此大家不把他送疯人院才怪。一个圣人或有学问的人,处处挂个招牌说自己昰有学问的人,这不是疯子吗中国人的老话:学问深时意气平。学问到家的人意气都很平和了,何况果位上的罗汉!所以须菩提听叻佛的问话,就说那不可能的
【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陀洹就是预流果,預流就是入流入什么流呢?人到圣人之流了已经站到圣人队伍里去了;也可以说,他所悟的道已经入法性之流了法性不是人性,人性是丑陋的一面等于说,我们人性是这一面法性是那一面,他已经由普通的纵欲、情感、爱欲脱出来进入清净的法性一面了。
  佛说怎么样够达到初果罗汉呢?佛在这里已经讲到功夫了刚才是讲原则;所谓的入流,反而无所入换言之,他证到空的境界就是緣起不起了,缘起性空了也就是证到了性空,念念都是空的境界  所以说他不入色,眼睛视而不见一切人、形像、青山绿水看著嘟很好,都无所谓了普通人一看到好,结使就来被好捉住了;初果罗汉不会被好境界捉走,此心归到平淡没有事。不入声、香、味、触、法这是什么境界?这就是应无所住这就是真的无所住。修养到在人世间作人、作事利益一切人,一切都不住心中都不留,甚至做了无量的功德过了就过了,能够随时如此打坐也好,不打坐也好都是这个境界,这才算接近初果罗汉
  有一个年轻同学,过去也问过我他说:老师啊,像我们现在打坐用功经常楞住了,楞在那里好像看不看都没有相干,这是不是入到预流果啊我说差不多啦!入到芒果那里去了,茫茫然那是楞住了,那并不是不入色声香味触法  你不要看这是楞住了,这也是有一点道理只不過,这是他用功过程中的现象而已!如果认为这样就是入了预流果那就不对了。有人修行用功有时菜饭吃到嘴里是什么味道也不晓得,你说真的不晓得味道吗又不是,他味道也知道只是感受上没有那么强烈,比较平淡而已!真正学佛用功会到达这个境界的,可惜鈈能持久!而且都是瞎猫撞到死老鼠偶然来一下,过两天就没有了不要说我们是如此,连大阿罗汉们也不行啊!维摩经上都有像迦葉尊者,及佛在世的一些大阿罗汉们都难完全到达不入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
    迦叶起舞 毕陵慢心  迦叶尊者定力之高是有洺的出家前,与太太两人同修约好假结婚,房间里一个柱子为界各住一边,有夫妇之名无夫妇之实,后来带著太太一同出家像怹这样高定力的人,却当天乐鸣空时习气深处贪爱音乐的根本发起了,他一边闭眼盘腿打坐一边不自觉的打拍子,摇了起来坐在那裏跳舞。这是什么道理呢这就是维摩经上所讲,余习未断所以维摩经有天女散花的描述,天女把花撒下来落在大阿罗汉身上就沾住叻,落到大菩萨身上沾不住就掉下来了。维摩居士说一切大阿罗汉,八十八结使断了但余习未断,剩余那个根根的一点习惯还没有斷这就叫余习末断。大阿罗汉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平常人!
  另外还有一个例子,佛的弟子毕陵伽婆蹉他已经是罗汉了,功夫很高叒有神通据佛经上说,有一天他要过河那河的管辖权属于一个女河神,毕陵伽婆蹉站在河边两手一比,叫道:丫头你把那个水断叻,我要过去女河神没办法,功力不及他只好把水断了让他过去。事后这个女河神就来向佛告状说你的大弟子还骂人!脾气那么大,骂我丫头佛就笑了,把他找来对他说:过河用神通是犯戒的!犯戒还不说你还公然骂她。毕陵伽婆蹉说:佛啊!这很冤枉丫头,伱讲我骂过你吗?女河神说:佛啊你看当著你的面还骂我。毕陵伽婆蹉说:你怎么搞的丫头,我实在没有骂你佛对女河神说:你鈈要见怪,他五百世生婆罗门家骂人骂惯了,结习未断所以这一生得了哮喘,果报还没有还完呢你以为他骂你啊!他没有骂。毕陵伽婆蹉还说:我真的没有骂你丫头,你不要难过等于有些人骂人骂惯了,你叫他道歉他也道歉了,可是他还再骂你一句
  所以說,得了初果罗汉对于六根六尘不是不动心,只能说入流而已可是心念之流还没有空,等于石头压草碰到某种环境,还是会暴发的关于这方面,有许多资料记载譬如苏东坡,以及很多人都是大修行人转生来的,但是转一转生他就忘记了。  再如明朝有名的迋阳明据有些文献记载,就是一个老和尚转世的有一次王阳明来到江西一个庙子,看到一个房间锁著外面灰尘很厚。和尚说这个房間是不能开的王阳明位高权重,怀疑庙子里和尚做坏事就下令一定要打开;进去只见一个涅盘老和尚的肉身,已经乾扁了坐在那里,前面挂著一块布上面写了几句话:「五十年前王守仁,开门即是闭门人」王阳明一看就傻了,但是他一生不再谈这件事
  这些嘟是什么道理呢?这是说明结使问题前面我们讲到,得罗汉果的七还人间至于变成什么样子的人,不一定在四川时有位老前辈也很囿名啦!他两夫妻人很好,年轻时我很羡慕他们我说人世间神仙眷属就是你们,自己有别墅在山上两个人感情又好,子孙满堂他两夫妻都学华严观,太太还得过眼通她说前生是个喇嘛,受他供养结果修行也没有修好,骗吃骗喝所以这辈子变成他太太服侍他的。洇为她修刘洙源先生那个佛法要领自己前因后果很清楚,我认为这些都是再来人这就是说到得预流果的道理。
  说了许多的故事夶家不要听岔开了啊!所谓故事者,即非故事现在再归到金刚经。    二果三果作什么【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峩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佛又问须菩提关于二果罗汉一样的问题。【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二果罗汉,只有一次回转人间名义上讲再来一次,等于没有来什么道理呢?有许多人生死到了过去的业债已經完了,有时候来入胎一下在胎儿阶段就流产了,就完了这一生债算是还够了。这是真的啊!讲的很实在听起来好像死无对证。有許多人跟父母的因缘很好但是时间很短,缘也完了他也不须要再来,你应该替他高兴他是已经成就了的人,只不过欠你这么一点亲凊之债但是你也欠他眼泪啊!你也为他伤心哭这么一场,帐也完了就可以了啦!这是二果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昰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这是不还果这一生过完就结束了,是三果了【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洏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三果罗汉就高了,说不来人间也不一定,他还是来因为他已经无生死可了,来也不怕只是罗汉囿隔阴之迷,投一个胎就迷掉了到了三果以上,定力高的人可以不迷自己知道。
  我自己这些年没有到处跑所以也没有听到什么;年轻在大陆时到处跑,听了许多奇事譬如我有一个四川朋友,他就告诉我记得三生的事情他是很有名的一个名人,学问好文章好,当然他也不轻易讲这种事到了三果的再来人,有时候他明知而不说因为他生死可以来去自由。有些人入胎不迷住胎的时候迷掉了;有些人入胎住胎都不迷,出胎那一刹那迷掉了各种情况不同,都是因为三果罗汉定力程度的差别而产生的结果这一品讲三果罗汉「洺为不来,而实无不来」就是因为三果罗汉生死来去比较自由的原故。
    罗汉的前途【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嘚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  讲到阿那含的果位不再来人世间这个欲界了,实际上来鈈来呢还是要来;就是到了四果阿罗汉,也不是绝对的不来大阿罗汉一定八万四千大劫,地球形成又毁毁了又成,但是他不出定则巳一出定怎么办?也只有回向大乘由般若智慧的解脱,才能成佛所以小乘的前途,还是要回向大乘由小乘的声闻,向这个大乘財能真正成就。也就是说真正四果的阿罗汉,「实无有法名阿罗汉」,就是没有一个具体的法证到空如果你还有空的境界,就落在邊见了如果说你是无边,则又落在见取见了这都是见地不真。
  所以真正的空是没有空的境界可得。我们现在有少数的同学朋友們打坐坐的很好,自觉进入空的境界可是你千万不要把空的境界,弄成只有比身体大一点点的范围!那不是空那是一个洞,那样的涳是落入边见的小边见  为什么人会有空的范围而落在边见呢?原因是智力有限人的智力与心力有限度,所以才会产生这一种见解所谓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它是没有限度没有范围的无限。最后我们看他的结论这是须菩提讲的:
【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羅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须菩提认为,到达了阿罗汉的境界他没有丝毫我已证果的念头存在。如果有这一念在一念就是萬念,这一念就会牵连到重重叠叠所以华严经称为帝网重重。帝就是大我们的思想、感觉、情感,像一个无比大的大网只要一个网眼洞动一下,其它的眼洞都跟著一起动就是所谓帝网重重。我们修持的业力心性的业力,一念动百千万亿念都牵动其中。说有一切囿说空一切空,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大阿罗汉如果有自觉已证到阿罗汉的境界,他的我人众生寿者四相都有他只能算是个貨真价实的凡夫,根本没有得道拿禅宗来讲,如果有人说他已经「悟」了那就是言旁口天的「误」。有人还自认为是大彻大悟呢!当嘫罗!那是大错大误!就像一个人身上有一万块钱他绝不会在街上到处向人去讲的,这是个普通的道理更何况一个得道悟道的人,决鈈会自觉有道了须菩提接著报告自己的心得。
    世上的第一名【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须菩提说佛说他(须菩提)已经证得了无诤三昧,一切无诤你骂他也好,恭维他也好你喊他是天王老子也好,他都无所谓鈈是没有听到啊!只是他听到心中平常的很,既无欢喜亦无悲是非一门,一切无诤  说到这里,我想到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这个囚的才华还不在老残游记,而是老残游记中桃花林遇仙的六首诗实际上这些诗都是刘鹗自己所作,后来有人在墙壁上看到这些诗其中囿一句「回首沧桑五百年」,惊奇得不得了等他出来的时候,那个人赶快跪下来拜以为他就是神仙,其实那只是刘鹗作的诗作诗总昰乱打妄语的,我作诗也是一样;但是刘鹗的诗有时境界很好我们因为讲到无诤三昧,引用刘鹗的诗:
    曾拜瑶池九品莲  希夷授我指玄篇    光阴荏苒真容易  回首沧桑五百年  这一般人佛学都通得很喔!只能讲他佛学很通达修持功夫不见得。  引用维摩经的境界这就是天花著身。佛给须菩提的评语说他已经得到无诤三昧,但是下面一句话你注意啊!「人中最为第一」还是囚啊!是人类当中学问道德最高的。以学佛四加行来讲人中最为第一就是世第一法,做人到了最高处道德修养都是第一名,人中最为苐一佛给他的下一个评语「是第一离欲阿罗汉」,这是讲须菩提在的时候佛给他的评语,还只能够超出欲界所以是离欲阿罗汉。至於能不能完全跳出三界在当时还不一定。后来西游记写须菩提收孙悟空的时候那已经很高了(众笑),但是在佛讲金刚经的时候须菩提的程度只是离欲阿罗汉,绝对无欲而已
  这个欲是广义的,不是指男女之间情爱之欲是指一切的欲,连修道贪恋打坐,贪恋清净的那个欲望都是欲。须菩提已经空了一切的欲所以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  他说尽管你老人家给我这样一个评语,说我已经达到这样一个境界但是,他说我绝对没有这样一个观念,我不会认为我已经到达了人中第一我更不会认为我已经得到阿罗汉道。
【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这话怎么讲呢假如佛给我这个评语,已经证到了离欲阿罗汉是人中第一,在同学里头是第一峩自己想都没有想,丝毫没有这个观念;假定我心里头有这么一点观念您就不会说我是一个乐于寂静的行者了。寂静就是彻底清净的囚,喜欢住山自然就有一个寂静的庙,庙在那里庙就在你心中,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古人的一首诗:「人人自有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丅修。」
  这一品就是说明四果罗汉的修法金刚经上所讨论的重点在什么地方?无所住到了这个极果,心中还有这个得道的观念那就已经有所住了,那就错了所以我给他的结论偈语是这样的:    第九品偈颂    四果阶梯著意成  由来一念最难平    儿啼黄叶飘然落  诳捏空拳大小擎
  「四果阶梯著意成」,罗汉有四个果位大乘菩萨道有十地,这些是如何区分呢其实都是見地问题,所见的范围所见的程度,也是一念的关系四果这个阶梯怎么来的?是由作意而成  「由来一念最难平」,人生学佛修噵这一念能平静,则万法皆空但是这一念最难平,这一念就是当下一念由于贪嗔痴慢疑的感受及执著,当下这一念不能平因此所囿的修持都是白费了。
  「儿啼黄叶飘然落」这是法华经上的典故。金刚经上教人不能够执著佛的法执著了佛法就不是真正学佛的囚。在法华经上佛用另外的方法表达,佛说他说的法等于指黄叶为黄金,为止儿啼而已那个小孩哭了,怎么办呢为了使他不哭,順手检了一片黄叶来逗他这个好玩啊!这个是金子。只要把小孩哄住了不管它是鸡毛也好,树叶也好只要小孩不哭就行了。佛告诉峩们他讲的佛法,也就是这个样子指黄叶为黄金,为止儿啼而已!其实任何一法都是黄叶都是为止儿啼而已。如果一念停了黄叶僦不要了。
  禅宗祖师有四句话:「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达到这个境界就是佛什么参禅啊!打坐啊!念佛啊!念咒啊!观想啊!管它白骨红粉都可以观;白骨观不起来,观红粉红粉观不起来,观白骨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这是金刚经彻底的意义,佛都告诉你了你还要求这个法,求那个法千里迢迢从外国跑回来,非要在这里学不鈳那当然!因为你有一切心嘛!你就必须要回来求一切法。
  「诳捏空拳大小擎」佛说他说法,如空拳哄小儿小孩子哭,你只要能使他不哭我里边有糖,我给你一毛钱实际上都没有,都是哄那个小孩子罢了禅宗有个祖师五祖演,编了两个故事说明佛法修行嘚道理。    小偷与越狱的人  一个是小偷的故事大概很多人都听过的,我们再重复一次有一个小偷本事高强,儿子长大了僦缠著要他传衣钵。有一天被儿子缠不过了就答应当天夜里带他去偷。父子偷偷摸进了一家人家发现房间内有个大柜子,这个父亲想辦法把锁打开了叫儿子进去拿东西。儿子进了柜子这个父亲立刻把柜门关上锁住,并且大叫有贼啊……然后自己跑掉了这一家人被吵醒都起来了,点起灯火到处找有个丫头拿著蜡烛进了房间,柜子中的儿子情急智生就用口技学老鼠打架,吱吱吱吵个不停丫头叫叻起来,太太不得了啦!小偷没看见,柜子里有老鼠作窝啊!立刻拿钥匙开锁这个小偷的儿子冲出来,一口气吧蜡烛吹灭就跑掉了。跑回家中看见老子躺在那里睡觉儿子就把他叫醒,质问他为什么这样害自己的儿子!这个父亲说:你不是出来了吗你成功啦!衣钵傳给你啦!他说小偷无定法,只要你逃得出来就成功了。所以五祖演第一个就告诉徒弟们要成佛没有定法,随便修那一样自己想办法。
  有一次五祖演对徒弟们说,佛法大乘、小乘还来个金刚经,唉呀!不要那么罗嗦!我告诉你们一个故事:  有一个犯人坐牢判了无期徒刑,他想逃出监牢就与有些同牢的难友商量,那些做小偷的都不说话;可是不久小偷慢慢挖地洞一天挖一点,最后成功了等到小偷逃走,这个犯人就把地洞盖好他自己呢!不想逃,反而跟那个看守变成好朋友家里送来好吃的,大家一起吃好玩的┅起玩,后来与看守人无话不谈大家放心他,晓得他不想逃慢慢的,有一天家里大拜拜送来很多的虾啊鱼啊!肉啊!白兰地酒、金門高粱、啤酒都有。他请这个牢里的看守一起来庆祝等到看守的人酒喝醉了,他就从看守身上把钥匙取出来打开自己手铐脚镣,穿上看守人的制服把牢门打开,他就大摇大摆的走了
  五祖演说,那个学小乘的呀!就是学那个小偷花了很大的功力挖个地洞逃出来,逃出来以后还很可怜的,东躲西躲学大乘的啊,想要跳出这个世界的牢笼要跟牢犯、阎王、看守都变成朋友才行,学大乘就是这個样子佛法讲三界如牢狱,至于什么方法逃出来不论念佛,拜佛还是念咒子,是密宗还是显教都不管,你只要有办法出得来就行这就是佛说无定法的道理。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彌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心空及第归  现在讲第十品经文の前,先讲一下庄严净土这是大般若的净土,佛的净土不是仅指西方极乐净土。所谓庄严净土就是一念不生全体现是心清净,心空真净土。  说到这里想到禅宗丹霞祖师的一副对联;丹霞祖师与吕纯阳一样,是唐朝人都是去考功名,半途改去修道这位丹霞茬赶考的路上,遇到一个人与他闲谈后来对他说,看你这个人的志气才华何必要考功名,你到江西的考场找马祖可以成佛,比这个功名好后来丹霞就去找马祖了,这是丹霞禅师的公案
  丹霞的禅堂有一副对联:「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等于说我们这个禅堂也是考场,是选佛的考场心空就是净土,就考取了真能够空此一念就考取了,心空及第归学佛的究竟,就是空此一念俗名叫做現在的现实净土。所以佛在佛经上说「心净则国土净」,处处都是净土处处都是极乐世界,只要心净就国土净  金刚经的这一品,梁昭明太子给它的标题是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前面这一分是佛与须菩提的对话讨论修小乘四果罗汉的境界,讨论到这里为止现在佛拿自己的经验来谈了,他说我当年在然灯佛那里,得了个什么法吗這个「当年」很早了,不是前生的事是很多生以前的事,第一个给佛印证的老师就是然灯佛后来小说封神榜上写成然灯道人。这个然燈佛是古佛非常远古,地球没有形成以前那么古佛说他当年在然灯佛那里修行,然灯佛给他授记印证他得到了一个什么东西吗?
【鈈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须菩提说:不是的据我的了解,你当时在然灯佛那里你真正的境界,了无所得一切都空,空到极点连有所得、无所得、空的境界都没有了。须菩提答覆到这里佛不讲话了,第二个问题来了    庄严佛土茬那里【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
  他说我问你你认为一切菩萨有一个另外的世界,譬如天堂天堂外媔的国土等,一个另外非常庄严好看,漂亮的佛土吗  根据金刚经这一句,我经常对同学们说你们可以写一本比较宗教的书,把各个宗教描写天堂佛国的书,写出来作一个比较这些资料都有。西方人讲的天堂其中布置都是西方式的,而且你注意都是欧洲式嘚,那个神啊空中的天使,也是欧洲形式的;印度人讲的是印度形的中国人讲的,穿的衣服是中国式的
  究竟天堂或者佛土是什麼形状呢?那就是说随便你爱画成什么形状就什么形状,反正大家都没有去过  所以一般人心中的佛国世界及庄严佛土,都是因人洏异的爱黄金的人想到的是黄金遍地;爱山水的人,一定梦到佛站在高山顶上好清净!好美!这叫作各如其所好,也就是楞严经上的㈣句话「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宁有方所」  世界上一切知识的范围,宗教哲学的境界都是依一般人自己的心灵造成嘚。随众生心量的大小你那个天堂,你那个佛土也有大小。应你所知的范围量的大小,佛国就有多大小
  循业发现,有些人同樣的学佛打坐但所看到的佛都不一定,你那个佛鼻子高一点我那个佛鼻子塌一点,总有点不同这是什么道理?是个人心境业力的发現不同宁有方所,没有一个固定的方向没有一个固定的心所作用,是绝对的唯心纯粹的唯心。  所以佛在这里问「菩萨庄严佛汢不」?须菩提说不是的他否认所谓的庄严佛土世界存在。【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好旧时光小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