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白盒测试白盒测试

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的优劣势分析
& & 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常用黑盒功能测试法和白盒结构测试法进行测试,那黑盒功能测试法和白盒结构测试法到底是什么样的测试方法?它们有哪些优劣势呢?黑盒功能测试法& & 所谓黑盒功能测试法,就是把要测试的软件看成一个&黑盒子&, 不管其内部结构如何以及用什么算法实现需求提供的功能,而是按照需求的功能化要求,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包括测试的输入数据与条件设置和所预期的软件运行输出结果),通过软件运行后所给出的输出(包括字符形式的输出与图象输出)与所预期的结果进行人工或者自动化比较,来验证被测试软件是否能给出正确的结果, 从而判断该软件是否满足需求。&优点:(1)& 能最直观、最直接地反映出所设计的软件是否满足需求;(2)& 即使没有任何测试工具支援,也能靠人工测试的方法完成;&缺点:(1)& 难以找出某些特殊类型的错误。例如: 当对应于某组输入该被测软件并不提供任何输出信息时,可能只是改变了某种工作状态,如果其中的源代码处理部分有错误,就比较难找出来;(2)& 无法确定哪些测试用例有效或者无效 (所谓无效, 并不是说单独使用某个测试用例时不能收到任何测试效果,而是在于它和前面已经使用过的测试用例一起使用时,毫无贡献, 只是重复了前面的测试用例已经完成的测试);(3)& 具有无可避免的盲目性。当软件被修改后, 由于不知道哪些测试用例能测试到被直接修改过的模块或者受修改过的模块影响的模块, 于是只好将所有测试用例再从头运行一遍,而且是动态运行,非常费时费力。&白盒结构测试法& & 与黑盒子功能测试方法相反,白盒结构测试法不管所被测试的软件是否满足需求,是否实现了所设计的功能,而只注重该软件内部的结构, 以便设计足够多的测试用例,使得百分百或者尽可能多的程序组成要素能被测试到最少一次, 从而尽可能地将其中的软件错误暴露出来。&优点:(1)& 能够找出许多用功能测试方法找不出来的软件错误;(B)& 可以在整个软件系统还未完成之前就分别对各个单元进行测试;(C)& 可以通过测试用例的有效性分析而实现测试用例的最小化,以便大大地缩短软件修改后的回复测试时间和费用;(D)& 可以同时进行内存泄漏分析;(E)&& 可以同时进行分支执行频度分析;(F)&& 可以同时进行软件复杂度分析;(G)& 可以同时进行数据和变量分析;(H)& 可以同时进行性能分析;(I)&&& 可以同时进行动态运行错误定位与执行路径追溯等。&缺点:(1)必须通过专门的测试工具来进行,需要在用户的软件的拷贝上进行插桩(插入纪录点)记录各分支/条件是否被执行过或者执行过多少次的信息;(2)会使被测试的软件的运行速度减慢;(3)需要增加被测试软件运行时的资源开销等。&&&&&&以上就是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的一些优缺点,当然软件测试中常用的技术远不止这两种,还有自动化测试、等等,其他的测试我们将在后面的文章中继续与大家分享。&推荐学习:《》&
后参与讨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43课程286天学习时长
5107人正在学习
Copyright (C)
麦子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 蜀ICP备号-4
服务热线:400-862-8862
还没有账号?
其他方式登录
滑动完成验证
重发验证码
手机短信验证码已发送,请查收!
有一位老师想跟您聊聊
客服热线 400-862-8862软件白盒测试的方法与实践--《计算机工程》2000年12期
软件白盒测试的方法与实践
【摘要】:主要介绍了进行软件白盒测试,包括静态测试分析、覆盖测试分析、运行时错误检测的方法、工具及实践。
【作者单位】:
【基金】:
【分类号】:TP311.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涵生;[J];计算机工程;2000年12期
陈琳;陈玮;;[J];现代电子技术;2006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曾刚;[D];重庆大学;2007年
赵宇峰;[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游红俊;[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周高嵚;[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心科,刘宗田,何允如;[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2年05期
单锦辉,姜瑛,孙萍;[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李秋英,陆民燕,阮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李虎,金茂忠,高仲仪,刘超;[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年10期
王智立,叶萱,孟洛明;[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3年S2期
李振洪;[J];测绘信息与工程;1999年04期
赵立江;郑成增;;[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郭树端;[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03年02期
单锦辉,王戟,齐治昌;[J];电子学报;2004年01期
卢英;[J];福建电脑;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鲍刚;;[A];“军事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张琨;;[A];第七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东;[D];上海大学;2007年
王珉;[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毛澄映;[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单锦辉;[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姚砺;[D];浙江大学;2002年
钟崴;[D];浙江大学;2002年
李留英;[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0年
刘玲;[D];上海大学;2004年
曹星平;[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侯红;[D];西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路芳;[D];山西大学;2007年
王鹏;[D];大连交通大学;2007年
沈永清;[D];同济大学;2007年
吴高峡;[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杜鹃;[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糜英;[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王纪立;[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宋苑;[D];暨南大学;2001年
何群;[D];燕山大学;2001年
陈爱国;[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崔红军,曹淑青,邵培南;[J];计算机工程;2000年12期
李秋英,刘斌,阮镰;[J];航空学报;2002年05期
杨卫东,施伯乐;[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2年08期
宋佳兴,周悦芝,刘卫东;[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年03期
伦立军,丁雪梅,李英梅;[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04期
卢孟余,楚春波,张世永;[J];计算机工程;1999年12期
葛亮,叶恩,施伯乐;[J];计算机工程;2003年14期
张宏森,朱征宇;[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2年09期
荚伟,奚红宇,高仲仪;[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刘群,洪帆;[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11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葛丽娜,苏德富,钟诚;[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轶群;[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乔志丽;[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刘旭;[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吕智林;[D];广西大学;2001年
王晓峻;[D];河海大学;2002年
张海峰;[D];沈阳工业大学;2003年
付丽娜;[D];西北大学;2004年
李晓龙;[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张宝征;[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姚磊;[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李思鉴;[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朔鹰,陈英,彭一苇;[J];计算机系统应用;1994年06期
郑人杰;[J];质量与可靠性;1994年04期
马朝红;[J];计算机与网络;1999年Z1期
张钢,葛卫民,王永铭,陈立新,彭华慧,储林生;[J];计算机工程;2000年09期
封亮,严少清;[J];计算机工程;2000年12期
陈浩,郭朝华,杨根庆;[J];电子技术;2000年07期
李远,杨振凤;[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1年11期
邓世伟;[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1年04期
朱连军,田有贵;[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蔡军红;[J];软件世界;200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舒秀利;王精业;汤再江;王浩;;[A];第五届全国仿真器学术会论文集[C];2004年
杨艳芳;徐拾义;;[A];第三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王晖;杨柳青;高振平;张幼春;朱学东;;[A];第三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王运霞;朱建军;;[A];铁道科学技术新进展——铁道科学研究院五十五周年论文集[C];2005年
孙玫肖;贾成强;;[A];扩大铁路对外开放、确保重点物资运输——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暨中国铁道学会学术年会和粤海通道运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张炯;金惠华;;[A];第四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张海丽;;[A];第十一届全国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朱睿;吴洁明;;[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王磊;马建红;樊世燕;周华;辛政华;;[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其人;[N];人民政协报;2000年
任连仲;[N];计算机世界;2001年
尹霞;[N];计算机世界;2001年
;[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武刚;[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中国电子系统设备工程公司研究所 韩柯;[N];计算机世界;2004年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神舟航天软件技术公司
高级测试经理
潘艳;[N];科技日报;2004年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程中平(作者单位:巢湖市城乡建筑设计院);[N];安徽经济报;2006年
杨志永 通讯员
雍开生;[N];中国审计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浩;[D];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0年
康顺哲;[D];吉林大学;2005年
唐科;[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张明;[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苏庆;[D];广东工业大学;2006年
蔡善奇;[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李文捷;[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刘明万;[D];贵州大学;2006年
谢瑞东;[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王学东;[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白盒测试:又称结构测试、透明盒测试、逻辑驱动测试或基于代码的测试。白盒测试是一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盒子指的是被测试的软件, 白盒指的是盒子是可视的,你清楚盒子内部的东西以及里面是如何运作的。"白盒"法全面了解程序内部逻辑结构、对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白盒"法是穷举路 径测试。在使用这一方案时,测试者必须检查程序的内部结构,从检查程序的逻辑着手,得出测试数据。贯穿程序的独立路径数是天文数字。
采用什么方法对软件进行测试呢?常用的软件测试方法有两大类:静态测试方法和动态测试方 法。其中软件的静态测试不要求在计算机上实际执行所测程序,主要以一些人工的模拟技术对软件进行分析和测试;而软件的动态测试是通过输入一组预先按照一定 的测试准则构造的实例数据来动态运行程序,而达到发现程序错误的过程。在动态分析技术中,最重要的技术是路径和分支测试。下面要介绍的六种覆盖测试方法属 于动态分析方法。
测试方法:&&
&&&&&& 白盒测试的测试方法有代码检查法、静态结构分析法、静态质量度量法、逻辑覆盖法、基本路径测试法、域测试、符号测试、路径覆盖和程序变异。
白盒测试法的覆盖标准有逻辑覆盖、循环覆盖和基本路径测试。其中逻辑覆盖包括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和路径覆盖。六种覆盖标准发现错误的能力呈由弱到强的变化:
1.语句覆盖每条语句至少执行一次。
2.判定覆盖每个判定的每个分支至少执行一次。
3.条件覆盖每个判定的每个条件应取到各种可能的值。
4.判定/条件覆盖同时满足判定覆盖条件覆盖。
5.条件组合覆盖每个判定中各条件的每一种组合至少出现一次。
6.路径覆盖使程序中每一条可能的路径至少执行一次。
1.保证一个模块中的所有独立路径至少被使用一次。
2.对所有逻辑值均需测试 true 和 false。
3.在上下边界及可操作范围内运行所有循环。
4.检查内部数据结构以确保其有效性。
&&&&&& 通过检查软件内部的逻辑结构,对软件中的逻辑路径进行覆盖测试;在程序不同地方设立检查点,检查程序的状态,以确定实际运行状态与预期状态是否一致。
&&&&& 依据软件设计说明书进行测试、对程序内部细节的严密检验、针对特定条件设计测试用例、对软件的逻辑路径进行覆盖测试。
实施步骤:
1.测试计划阶段:根据需求说明书,制定测试进度。
2.测试设计阶段:依据程序设计说明书,按照一定规范化的方法进行软件结构划分和设计测试用例。
3.测试执行阶段:输入测试用例,得到测试结果。
4.测试总结阶段:对比测试的结果和代码的预期结果,分析错误原因,找到并解决错误。
1.迫使测试人员去仔细思考软件的实现
2.可以检测代码中的每条分支和路径
3.揭示隐藏在代码中的错误
4.对代码的测试比较彻底
2.无法检测代码中遗漏的路径和数据敏感性错误
3.不验证规格的正确性
来源:百度百科
阅读(...) 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软件测试白盒测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