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还会再像给前男友发微信还会回一样火起来吗?

微信光芒万丈, 拥有8亿月活跃用户的QQ到底在想什么? - A5创业网
扫一扫,联系编辑获得审核机会
符合以下要求,获得报道机会
1. 新公司求报道
2. 好项目求报道
3. 服务商求报道
4. 投资融资爆料
客服热线:400-995-7855
当前位置:&&&
微信光芒万丈, 拥有8亿月活跃用户的QQ到底在想什么?
14:56&&来源:《财经天下》周刊&
  i黑马注:现在微信国内用户已经达到6亿,包括国内5亿,海外1亿。 微信如此光芒万丈, 拥有8亿月活跃用户的QQ到底怎么看?本文为《财经天下》周刊对腾讯及时通信负责人殷宇的专访,听他讲述QQ和微信内部竞争到底属于什么状态,QQ未来的设计方向在何方?  
  《财经天下》周刊=EW
  殷宇=Mel
  EW:手机QQ诞生的背景是什么?
  Mel:手机QQ诞生于2003年,现在已经有11年了,可以说是个非常有积淀的产品。它诞生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00年,当时腾讯公司与运营商推出基于短信功能的&移动QQ&服务,满足用户手机端和PC端的交流。随着用户在移动端交流的需求越来越大,在2003年腾讯推出了基于GPRS网络功能手机的手机QQ。2009年过渡到智能手机,推出了第一个iPhone版手机QQ。目前,QQ用户中超过70%都是通过iPhone和Android智能手机来发消息。
  EW: 为什么之前发展速度比较慢?
  Mel:这是个错觉。其实手机QQ的发展速度不仅不慢,而是很快。在2003年推出后的功能机时代,手机QQ的用户增长很快,2006年的手机QQ就可以发照片、语音,甚至是视频了。但功能机仍然受制于手机操作系统和移动网络环境,大家没看到像今天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下的商业化。
  EW: 有一种说法认为,在产品上,手机QQ借鉴了微信?
  Mel:我不评价这种说法。我们一直走在QQ自己的节奏上,手机QQ后期开发的很多功能,实际上是将PC版QQ许多功能的移动化,比如群、讨论组、语音、视频、空间,这是QQ在PC时代由来已久的创新。在手机QQ上实现这些功能,实际是QQ走向移动化的必然历程。
  EW: 去年5月,手机QQ 4.0版发布后,因为取消了离线QQ用户头像传统的灰显功能,一天内引发了5万差评, 这算是一次失败的尝试?
  Mel:我不觉得手机QQ 4.0是一个失败的尝试,恰恰相反,从今年一季度月活用户增长52%接近5亿的数字来看,它的结果是成功的。当然,成功的背后,是我们对用户使用习惯的揣摩。当时在线好友的位置我们从原来的第二栏移到了第三栏,对第二栏做了调整,但事实上,QQ十几年养成的使用习惯,一下子很难改变。最后我们把离线QQ用户头像改为彩色蒙白,但这个动作告诉用户一个信息,手机QQ用户可以24小时在线,不用再问&在吗?&
  EW: 但用户当时就是认为你们丢了QQ的传统,反而像微信一样。
  Mel:在线、离线是PC时代的概念。而永远在线其实不是微信的特色,应该说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这个版本是手机QQ回归后的第一个版本,为什么优先进行这个功能的调整?就是因为这是QQ移动化必须要走的一步。
  EW: 为什么后来又妥协了?
  Mel:QQ是一个10多岁的产品,8亿月活跃用户,势能很大,用户习惯的&惯性&很强。尽管我们认为方向没问题,但步子确实迈得大了点。新方案是把所有在线离线从彩色黑白变换方式,改成了彩色和彩色蒙白的变换方式。用户对黑白头像的沟通欲望是非常弱的。我们用浅灰色文字去描述在线、离线等状态,同时在右边还有辅助图标来显示对方是手机登陆还是PC登录的。现在我们最新发布的版本,进一步优化在线状态,会显示2G在线、3G在线、4G在线、WI-FI在线,更多的让用户能感觉到对方用的是什么样的网络,是否能够到达,以及可以选择什么样的消息方式到达。
  EW:这件事对你最大的触动是什么?
  Mel:当时我说过一句话,我们走得太快了,用户没跟上。回过头来看,也许确实不应该走那么快,但这个方向是必须往前的,现在来看这个变化对QQ也是有好处的。作为产品经理来说,要不要变?怎么变?一次性变完还是慢慢过渡?iOS的设计从拟物化变到扁平化,当时很多人吐槽,从今天来看,不管是产业还是用户,都适应了。所以,我的观点是,害怕改变会成为创新的绊脚石。
  EW:从产品的角度有什么值得总结的经验?
  Mel:宁愿在一个版本里面把产品基本的问题全部解决掉,这样第二个版本、第三个版本的口碑就能快速提升上来,因为用户会感受新版本不再改变使用习惯,同时又获得了新功能。很多时候用户接受不了改变,是因为他只感受到改变带来不适应,而没有看到新功能带来的价值。所以在改变的同时推出新功能,用户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在新功能上,会缓解用户使用习惯变化带来的不适。
  EW:现在PC端QQ上的功能还有哪些没有移植到手机端?
  Mel:大多数主要功能全都移过来了,只有一些小的东西没有移过来。相反,现在很多新功能的话我们选择先在手机上做,然后延展到PC上。现在手机是我们主要的战场,大多数用户都已经转移过来了。
  EW:在腾讯内部,类似文学、游戏等业务选择手机QQ还是微信渠道时,有没有一个优先度的考量?
  Mel:腾讯内部是一个非常自由的市场,每个产品都可以根据用户匹配度选择在哪个平台接入。比如网络文学,他们通过市场调研和研究,发现QQ用户可能更适合在线阅读,所以会选择在手机QQ上优先接入。
  EW:手机QQ的用户是什么样的,微信的用户是什么样的,两者之间重合点又在哪里?
  Mel:在国内,QQ用户和微信用户有很大的重叠性, 在国内90%的用户是双栖登录。相比之下,QQ用户也有几个特点:其一,他们更年轻化,愿意尝试新事物,有长年的在线消费和付费习惯;其二,10年来他们陪伴左右,可靠可信赖,忠诚度非常高;其三,用户渠道下沉很深,从一二线可以直到三四线城市;其四,QQ在Android手机用户中渗透有很大优势,伴随Android的崛起,手机QQ有红利。
  对腾讯来说,同时拥有微信和QQ两个互补的产品,其实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EW:从我个人的观察来说,这两年QQ也承接了一部分MSN的用户,因为毕竟白领在公司里还是要用PC。
  Mel:没错,在MSN退出中国的过程中,QQ也渐渐成了很多白领的办公工具。虽然QQ在很早前,就已经有办公的功能,比如视频会议、传文件、PPT共享等,但它们一直没有得到凸显。在当时的环境,大家觉得用MSN就很好了,没必要花时间去体验QQ和发现这些功能。但当MSN不能用之后,用户惊讶地发现QQ原来有很多挺好的办公功能。这种惊喜延续到了现在的手机QQ,社交软件基本都在做各种生活场景的事情,办公场景的激活是手机QQ正在做的事情之一。
  EW:什么因素是QQ在中国打败MSN的关键?
  Mel:MSN的失败最大的原因就是它不会跟着用户走,它是按照自己的战略决策来做的,这不是一个互联网模式,互联网模式其实是满足用户需要然后去做事情。此外,MSN在中国是跟着全球战略走的,没有为中国做定制化的功能,像群组,像传文件,像照片优化,这些功能MSN一直没有认真去做,当年在MSN的时候,我们都会要求去做这些事情,但微软没有把它看作一个很重要的产品。其实MSN原来有Space,也做得很好,但是它把自己的优势一个一个全部放弃掉了,而腾讯它生来就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它就这么一个产品,它只能不断去演进和发展。
  EW:从现在来看,QQ的用户增长已经遭遇天花板,那未来企业用户是不是说会成为QQ的下一个增长点?
  Mel:QQ总月活跃用户量8亿,接近整个中国互联网的用户数。中国互联网市场已经没有了当年的人口红利,所以说QQ用户的整体数也基本稳定。现在,我们可以看到QQ在办公场景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所以企业用户的场景和增值业务必定是QQ的新的增长点。但企业用户并不会增加QQ的用户数,因为他们一直就在8亿的这个大盘里。
  EW:跟微信用户比,手机QQ用户在增值业务的消费上有什么特点?
  Mel:从付费用户数来看,两者没有很大的区别,QQ更多一些。但一个明显的差异点是:QQ用户跟微信用户支付习惯的不一样。微信用户单次的支付额度更大,但频次可能较低,而QQ用户偏向小额多频支付。比如100块钱买一百个钻,微信用户可能直接就买了, 而QQ用户更容易接受一次10块,一次10块,这样的方式,虽然最后他可能不止花100元。
  EW:跟支付手段有关系吗?
  Mel:最核心的差异还是在用户习惯。我们做过调研,QQ的用户就是喜欢小额支付,这其中有收入、年龄、心理等各方面原因。和支付手段也有一定关系,最近手机QQ做了一系列&一分钱&试驾、&一分钱&去美国等QQ钱包绑定信用卡的活动,效果不错。
  EW:最近比较热的就是京东接入微信,那么京东在手机QQ上的策略跟微信有什么不同?
  Mel:两个平台的用户属性和结构还是有差异化,京东在这块也有差异化的策略。京东会针对QQ用户的特点进行商品备货和运营,同时还会给予QQ会员额外的特别优惠。而且手机QQ更加个性化与娱乐化,将会有更多的SNS功能及手机QQ个性化服务相结合,增强消费者购物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此外,手机QQ不仅在一、二线城市,在三线及以下城市也有很强的影响力,将帮助京东完成渠道下沉。
  EW:大家都很好奇,微信和QQ内部竞争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
  Mel:我觉得是一个非常良性的竞争。两个产品能够探索不同的路。如果腾讯只有一款IM产品的话,大家只能走一条路,很难覆盖所有的用户。和微信团队也有很多交流,但是我们都是很开放的讨论用户体验和用户需求,具体到产品上,大家走的路并不一样,各自用各自的想法去实现。
  EW:我刚看最新的一季度财报,发现增值服务的付费用户在减少,去年的财报也提到这个人数环比在下降,这是什么原因?
  Mel: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整个QQ在往移动端转,因为超过70%的用户在手机上用QQ,然后他发现跟PC端相比,手机QQ的增值服务做得还不够,我们首先要解决手机QQ产品本身的基础功能问题。今年上半年我们已经慢慢把增值服务在手机端做上来,所以你会在下面的一两个季度里看到我们增值服务用户量的恢复和上升。我们在手机端的增值服务运营会比PC更好,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EW:我们做过一个稿子,讲QQ群主的变现,得出的结论是QQ群才是最好的O2O渠道,未来对QQ群还有什么规划?
  Mel:在QQ群上,一方面我们会加强群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则会做垂直领域的分类优化和探索。目前我们在手机QQ上线了兴趣部落,这是将具有相同兴趣、地理位置用户聚集到一起的社交平台。比如有同城活动、美食、摄影部落等,方便大家找到兴趣相同的人并加入这些群,让群和群之间形成更多的互动。另外,我们也在优化建群的方式,按照用户不同的需求进行划分,例如分成同事朋友群、兴趣爱好群、行业交流群、游戏群等,让群能在各个垂直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EW:QQ一直以来都善于对年轻人的把握,你认为最新一代90后的互联网消费习惯,跟上一代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会有什么不同?
  Mel:过去年轻人的消费集中度比较高,比如2005年、2006年的时候,年轻人的消费更多集中在游戏尤其是重度游戏。随着互联网多元化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年轻人的消费更加多元,轻型的休闲游戏也越来越受欢迎。这些年轻人能接受互联网上的支付方式,也习惯虚拟增值产品的消费。
  EW:从产品设计上,QQ怎么进一步讨好这些年轻人?
  Mel:我们希望QQ成为一个带有娱乐特质的生活平台,因此我们做个性化皮肤和气泡,让用户从沟通中体会到乐趣。我们在新的版本里,会有更大的界面上的改变,会更加灵动和丰富多彩。年轻人最不喜欢的就是一成不变。
  EW:在商业变现上,你能用简单的话描述手机QQ未来的方向吗?
  Mel:从整个移动互联网来看,商业模式还在探索之中。社交软件本质经营的是生活场景,通讯、社交、O2O、游戏、电子商务等等。其实像QQ会员这样的增值服务已经是非常成功的商业样本。目前QQ会员系列包月用户有5000万,一年贡献数十亿的收入,并且还在稳健增长。QQ商业价值的核心在于它拥有一个最庞大、最活跃、有最长付费历史和习惯的群体,随着手机和PC终端的联动,会爆发更大的能量。
  EW:你每天都要花很长时间在社交媒体上吗?
  Mel:是,主流的社交媒体我都有在用。我的QQ群很多都是99+信息提示,要快速处理这些信息,有选择地去看。
  EW:你常用的App有哪些?
  Mel:QQ、微信、京东购物、大众点评、印象笔记,还有腾讯公司出品的一些App,比如腾讯地图。
  EW:推荐一个过去一年,你觉得做得比较好的App。
  Mel:航旅纵横算一个,不能说做得最好,但是可能是实用性最好的,因为它有独家的数据,我只要输入手机号码所有的订票信息都会显示出来,然后每一个航班都会有提醒。还有一个是腾讯出的自选股,我建议大家可以用一下,也是一个比较好的产品。还有一个可能是大家最近玩得比较多的&&秘密,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个社交应用。
  EW:对于创业者来说,除了陌陌、微信,在移动社交上你觉得还会有机会吗?
  Mel:肯定还有机会。拥抱移动互联网,不是简单地把PC的东西搬来,而是在手机上做创意。市场还有很多未知的机会,等待我们去发现。
  EW:4G会给移动社交带来哪些新机会?
  Mel:4G我觉得是会带来新的内容方式。譬如说QQ你现在可以看到我们在多人语音,然后多人视频,在这个尝试上我们做了很多的投入。其实这个跟PC时代发展有一些类似,PC是先用窄带再用宽带,窄带的时候你就发这个文字,然后到了宽带的时候你就开始发图片,那宽带更多的时候你开始有视频的体验。但是PC时代有一个问题就是说PC本来不自备摄像头和麦克风,但手机上这些自然就有了。在这个上面其实是可以创造出新的一些体验。还是刚才说的,做一些手机能做PC上不能做的东西,而不是简单移植PC时代IM功能。
  EW:有没有你比较欣赏的商界领袖?
  Mel:马化腾,是我非常钦佩的一位优秀且务实的商界领袖。华为的任正非,我也非常欣赏。中国能做到像华为这样在国际上有这么大影响力的公司,屈指可数。如果离IT更远一些,褚时健,也是非常值得尊重的一位商人。他虽然已经80多的高龄,却还可以执着地专注于一件事情,并把它做好做成功,我觉得这是企业家或者创业者身上非常难得的一种精神。
  EW:你喜欢什么样的产品经理?
  Mel:我觉得产品经理的第一个特质就是观察力,他能够很仔细去观察和看待每一个事物,然后理解这个事物的价值,理解这个事物核心的点在哪里;第二点就是系统思维,不是简单地看到听到用户在表达自己的需求,而是不断关注用户反馈,从中发掘出真正的用户需求是什么;第三点我觉得产品经理要有一个冷静的大脑,独立的思考。很多时候你会被各种压力压倒,或者被不同的信息所迷惑,譬如市场上说这个东西很火,你就冲过去做这个事情,明天说市场上那个事情很火,你就冲过去做那个事情,你把握不住自己的方向,跟随市场上的信息或者媒体上的信息走,这样肯定无法做好产品。简单来说,产品经理需要做好三件事情:自己清楚地看到用户在哪里,他的需求是什么,我怎么样去满足用户的需求。
  EW:腾讯怎么培养产品经理?
  Mel:腾讯有比较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也有不同的培训课程,但我觉得这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在工作中的实践。腾讯内部有一个经常会用的关键词,就是&PK&。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人,大家在群里讨论,或者在开会的时候,都可以PK讨论一个问题。产品经理,并不是在老板说要往东的时候就点头跟着走,而是需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不怕跟老板意见相左,能通过PK说服老板。
  EW:你是从微软出来的,你觉得微软跟腾讯在公司文化上有什么差别?
  Mel:每个公司的文化都包含了自己的产品基因,微软是一个很重视写邮件的公司,我记得当初微软中国请了摩托罗拉的陈永正过来做CEO,摩托罗拉做事情一般都通过电话,微软的邮件文化让陈很不习惯。在腾讯,相比邮件更习惯于通过IM(即时通讯工具)沟通,需要讨论问题的时候就在QQ群里快速反应,迅速决策。一个是写邮件的公司,一个是IM的公司,这就是大家做事情节奏和速度的不同。
责任编辑:佩佩
延伸阅读:关键词:
创业好项目
微企点:海量精美模板 H5自助建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A5创业网了解最新创业资讯服务
&徐州八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投诉邮箱:
扫一扫关注最新创业资讯当前位置:
有了微信,QQ为什么还这么火?
有组数字也许你还不知道,QQ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8.43亿,9月份微信的日登录用户则为5.7亿。
  《花千骨》热播时,汤道生也追着看了好几集。这位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主管QQ所在社交网络事业群的群主,不管多忙都安排一定的时间看这部电视剧,后来甚至主动追剧。他笑着告诉我们,并没有看着很难受,还建议看不下去的同事可以打开弹幕,“年轻人对某个情节的吐槽会让你觉得更有意思。”
  这位普通话说得有点拗口的70后,不会错过任何一次了解年轻人的机会。因为马化腾交给他的使命就是,要确保QQ在任何时候都不被这个群体所抛弃。一定程度上,它已经做到了。这个互联网生命力最顽强的产品已经有16年的历史,依然是广大90后、00后社交的首选。
  它还非常赚钱,是腾讯商业化最成熟的一个板块。尤其今年以来,做了大量的电影宣发,与多个QQ系产品联动起来,着实让在线下跑断腿的传统宣发人员大开眼界。9月24日《鬼吹灯:九层妖塔》QQ空间独家首映礼,在线同时观看人数超过400万,电影同名有声周播剧在企鹅FM上播放量超过550万。最重要的是,用户并不觉得在被强制接受。
  看上去,QQ还是那么成功,以至于人们几乎要忘记它曾经经历过怎样的麻烦。三年前,移动浪潮来袭,手Q却停滞不前,平均日登录用户只有1亿。更惨烈的是,根本没有声音关注到QQ,移动端比它更简单却更好用的抢走了风头。但是同样也没有人想到,在光芒四射的微信阴影下,QQ后来居然只花了一年多时间就成功逆袭。
  有组数字也许你还不知道,QQ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8.43亿,9月份微信的日登录用户则为5.7亿。另外,腾讯帝国的这两大社交产品联合起来,每天要平均消耗掉一个人29%的时间。所以必然有许多人既是微信用户,也在使用QQ。
  此后,很多人开始想知道这个骨灰级产品从低潮反弹的历史,QQ高层也从不避讳在腾讯经历过的组织解构和秩序重建。在他们看来,那不仅是QQ的浴火重生,放眼互联网恐怕也没几人有此亲历经验。此次《中国企业家》独家接触到了所有QQ的核心高层,像不断解密封印的文件,我们试图不断接近真相。
  但是他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总结成功经验。太多创业公司正在试图挖掘腾讯社交产品的空白,抓住部分用户的垂直需求。比如满足陌生人兴趣交友的陌陌、同性社交产品Blued、图片社交nice,以及专门主打学生市场的碰碰等等。除了陌陌,大部分产品跟QQ、微信的用户数比起来不值一提,但是谁能保证有一天他们不会撼动腾讯?
  评论家们则发起讨论,为什么国外的年轻人都用Snapchat,国内的年轻人都用QQ,是不是大家没得选了,才用QQ?也有创业者认为,颠覆微信并不是无路可寻。
  腾讯每天都在关心用户的新需求,因为如果不是微信或QQ抢先满足,势必意味着第三股势力正在崛起,甚至很多社交产品的火爆就是通过QQ和微信传播起来的。
  年轻化
  26岁的Dily大学毕业后就在深圳工作,每次跟武汉的家人视频,屏幕那头的妈妈都很心疼,“视频为什么不可以像照片一样有美颜效果?”
  这话提醒了身为腾讯产品经理的Dily,为什么不能开发一个视频美颜功能?第二天她跟同事提出这个需求,QQ音视频团队讨论后认为可以尝试。三周后开发人员搞定技术,很快一个Demo就推到腾讯即通产品部副总经理冼业成的跟前。他觉得效果不错,建议团队尝试产品化。腾讯公司副总裁殷宇看到完整的视频美颜效果时,感到很意外。
  腾讯内部的重要产品有什么新的动向,每月都会在总办会上跟高层做信息同步。其中一个月,汤道生重点讲的就是视频美颜产品。据说,原本看手机的马化腾听完很兴奋,抬头重复三遍,“这是个很好的功能。”
  这个产品之所以能打动马化腾,是因为16岁的QQ,现在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用户。也就是说,16岁到25岁之间的这个群体是QQ的核心用户。这是一个普通人从初中到大学的黄金十年。马化腾最关心,QQ是否每天都在读懂并且很好地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如果没有记错,过去QQ最值得炫耀的一点是,没有哪款产品像它一样能做到老少通吃。尤其在PC时代,QQ很多次主打的形象广告就是年迈的父母使用自己的账号,与外地的儿女通过QQ视频对话,那温情的画面不知道击中多少人的内心。但是移动环境下,QQ的核心用户群被锁定在90后甚至00后,为什么不是随着QQ长大的70后、80后?
  殷宇承认,这是一个矛盾的选择,对此腾讯内部也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争论,但是最终他们决定还是坚持年轻用户。理由并不新鲜,但是无法反驳,“不管他们现在多么年轻,他们是未来,也必定会成为主流,我们不可能逆势而做。”
  汤道生却提出一个有意思的观点:QQ团队一直在尝试新东西,而年轻人本来就天然地对新鲜事物好奇,所以“QQ锁定年轻人没错,但也可以说是他们自然地选择了QQ”。
  脸萌创始人郭列从深圳回到湖北宜昌老家,发现家人和朋友虽然使用微信,但并没有抛弃QQ,还频繁使用着QQ空间。他女朋友的弟弟正在读初中,几乎全班同学都在用QQ。被问及原因,郭列得到的答案是,“微信上没有什么人,也没什么功能,但是QQ有很多好玩的东西。有马甲,能变身,有聊天气泡,头像有挂件。”
  2014年初,脸萌即将被投放到市场前,郭列对微信和QQ的判断是,两个对等的品牌。他预感,朋友圈和QQ空间应该会是用户分享最多的渠道。
  事实却完全相反。从他们收集的早期用户行为来看,脸萌最早是通过QQ点对点分享产生病毒传播的,继而是微信,其次才是朋友圈。1989年出生的郭列已经创业两年多,事后他如此分析脸萌爆红的路径,“年轻群体有强烈的尝鲜欲望,所以善于发现新的应用。白领反而工作太忙了,大部分时候是从众的,看到一个东西被刷屏了,才会去了解。”他基本得出一个结论,QQ是大部分年轻用户的首选。
  一个年轻人最常用的QQ功能是发消息,现在QQ日均消息量达到180亿,日均音视频通话5.6亿分钟。但是他们的表达形式不一定局限在文字,而是更喜欢一个接一个地扔表情,把修改过的动态GIF图分享到群里,甚至是喜欢的歌名。总之,他们互相发消息也要有很多种玩法。
  很多人还注意到一个数据,QQ有8亿用户,其中6亿在使用QQ空间。这个骨灰级产品已经有10年历史,被称作是国内最大的SNS社区。实际上,最早它是放大版的QQ秀,承担着增值服务的收入任务。在竞跑51.com、开心网、人人网等竞争对手的过程中,QQ空间自我进化成当前的产品形态,有说说、相册,还承载了腾讯开放平台的内容。
  尤其它在QQ的入口变成好友动态之后,年轻人更倾向在这里分享他们的生活。腾讯公司副总裁彭迦信告诉我们,原因是QQ能让他们自由选择哪些内容可以给父母看,又不会让父母不爽。“比如,我去看了电影《小时代》,父母可能在下面评论不喜欢,而好友看到父母的批评会让我难堪,所以我可以设定他们互相不能看到对方的评论。QQ提供的这种权限管理很便捷。”
  相比微信的朋友圈,QQ空间更多是情绪、情感类的内容。彭迦信很直接地说,这就是年轻人的需求。他们社交不是为了谈商务、互相介绍工作,情感是很重要的诉求。热恋中的年轻人可以在QQ经营情侣空间。
  负责QQ空间的腾讯公司社交平台部总经理梁柱则认为,跟朋友分享生活状态和情感是每个人朴素的愿望,普通人一辈子都可能跟好友分享不了几本书。“我们更关注朴素的诉求,这是社交网络里大家最关心的。”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讲,QQ年轻的用户属性也决定了很难产生又长又硬的影评和书评。用户每天在QQ空间发表七八千万的信息,以碎片化内容居多。
  这也给QQ的团队在捕捉年轻用户需求时提供了可循的路径。首先要满足他们社交的基本需求,进入QQ动态一栏,分别是好友动态、附近和兴趣部落的二级入口,其实相对应的就是熟人、陌生人和兴趣社交三个维度的泛社交需求。增加用户在线发现好友和群的场景,帮助他们发展和沉淀关系链,这是所有社交产品的天职,也是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腾讯最在意的地方。
  在呈现形式上,年轻用户强烈地渴求个性化。聊天气泡、更换皮肤、头像挂件等是他们的标配,QQ空间的黄钻会员卖得很好,说到底也是在变相满足年轻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但是这些功能在微信是找不到一丝痕迹的。过去一年QQ共发布了十多个版本,其中最重要的是个性化延伸,个性化字体、铃声、音视频来电界面、QQ表情等。殷宇说,要让用户把QQ装扮成家一样。
  但是在移动时代,所有应用都在抢夺年轻人的时间,比QQ更想讨好年轻人的产品每天都在涌现。马化腾那句著名的危机论反复被提及,“就算你什么没做错,你不再年轻就是个错误。”他此前也在一些场合强调,腾讯现在聚焦于三个战略,基于QQ和微信的通讯社交平台,音乐、视频、游戏和动漫等内容和把半条命交出去的开放。其中的内容,就是为了笼络90后、00后能在QQ消耗更多的时间。
  所以,近期手Q的重点动作之一是引进更多的内容,尤其是娱乐内容。汤道生说,“年轻人更喜欢动漫、音乐,更狂热地追星。这也是跟微信内容形成的差异化。”
  在微信之后重建QQ
  PC时代的QQ差不多等于腾讯,是其唯一的核心产品。智能机普及后,纯移动应用微信一夜爆红,现在更是为公司贡献了将近一半的市值。QQ在腾讯从“唯一”变成“之一”,移动江湖地位也岌岌可危。如果你有留意,马化腾每次公开露面,被问及最多的也是微信。
  QQ在移动端绝对不是反应迟钝。早在移动梦网时代,手机QQ就能进行信息沟通,它与贪吃蛇是功能机时代的应用象征。2009年之后,开始看不到QQ的加速度。
  腾讯创新的反应速度很快。据说,产品负责人向上级说明问题经常却被制止,“你们不要说了,是谁开发的让他过来”。团队日常沟通以QQ为主,殷宇刚来腾讯时非常不习惯,因为你打字稍微慢点或开个小差,就会赶不上别人的对话。为此,“很可能你今天的工作就被安排了,你关心的项目已经被砍掉了,这都有可能发生。”
  为何QQ没有搭上智能机崛起的最早班车?殷宇指出,QQ失去的是时间。“当时QQ的发展速度确实比较慢,并没有太多创新,更多是基本的功能完整化,在做一个基本的IM应该做的。差异化和创新是2013年做大版本更新时候的事了。”
  导致QQ失去时间的重要一个原因在于组织架构的分布。当时并没有事业群的概念,QQ空间与QQ相互独立,梁柱的主要精力在QQ空间PC端,移动版既不由他负责,也不是QQ部门的事,而是由无线业务系统在操盘。
  这导致每个人的KPI和目标考核不一致,做事的出发点也有所不同。PC端开发的时候压根不会考虑移动的使用场景,比如PC端和移动端接口对接不顺畅,移动端无法同步PC的很多功能和创新。但是移动版的后台和数据因为都在PC端,前者对后者过分倚重却又互相隔离,导致手Q错失很多机会。
  即使是PC端的QQ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每当一个新的产品形态出来,比如以Facebook为代表的SNS兴起,微博的出现,腾讯内部都要花大量的时间讨论,哪个部门来做比较合适?现在用户对从QQ进入空间已经习以为常,过去两个产品的关系链是互相隔离的。梁柱最头疼的是,“关系链没有打通。”腾讯当然也很快体会到这种隔离带来的撕裂感。
  日,腾讯决定“拆墙”,然后整合,成立几大事业群。QQ、QQ空间、QQ音乐等产品的PC、移动版都被划入SNG社交网络事业群,同时成立企业发展事业群、互动娱乐事业群、移动互联网事业群、网络媒体事业群等。
  汤道生对SNG的解读是,“更明确在QQ生态体系中,社交和通讯是需要非常紧密的整合,打破隔离墙,让资源开始流动,原来分散的团队也围绕QQ和空间大的生态进行重新组合。”也是在这次整合中,汤道生成为SNG的掌门人。
  SNG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补课,找回在移动端失去的时间。梁柱从只对PC版QQ空间负责,变成这个产品在不同终端的负责人,但是一开始他并不习惯。“原来待得挺舒服,数据不错,团队没有一个做手机开发的,还是有些不适,转型最大的挑战就是重组团队。”面对巨大的移动端市场,他开始迅速补齐团队。目前,QQ空间的研发人员90%集中在移动端,而5年前这两个比例还是反转的。
  单纯的组织架构调整并没有彻底把QQ带上快速跑道,因为这款历史悠久的产品还有自身无法卸掉的包袱。2013年4月,QQ向移动端转型的第一个新版上线,在第一份成绩单上,其中一个改动是用户不管在线还是离线,头像都是彩色的。他们认为,这是QQ移动化必须要走的第一步,因为移动时代用户可以24小时在线,没有在线、离线之分。就是从暗到亮的一个动作,引来用户铺天盖地的骂声。
  这件事让殷宇知道,用户无法改变的东西,那就不要去改了。压力之下,他们把离线用户的头像改成彩色蒙白,并文字提示“离线请留言”,这意味着此人七天之内登录过。后来他们还做了按手机通讯录对名字排序,默默淡化在线离线的概念。这就是殷宇所指的QQ其中一个历史包袱,他强调,“弱化在线概念还是会持续做的,这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只是可能一下子调整得太快,大家不太适应。”
  其实这件事情是殷宇始料未及的。因为在改版之前,他和团队一直纠结的问题并不在此,而是一个人在两个终端交叉登录,一条消息进来应该是手机还是PC提醒?这个问题不解决,整个产品没法用。
  “这是个很讨厌的问题。早期一个QQ账号只允许登录一个终端,我怎么知道用户在PC还是手机前?假如他拿着手机上厕所去了,这边一句,那边一句,回到电脑前上下文怎么连起来?还有声音提醒,开还是不开?是震动还是响声?”殷宇说,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涉及到用户体验。如果做的是一款新产品,也许就不必有这么多顾虑。
  现在对于QQ已经不成问题,早期大部分用户在PC端登录也好说,两个终端的用户分布比例趋于对等的时候最难办。最后他们做了明确的分析,如果一开始是PC接收的信息,随后转到手机,信息就只推送到移动端,然后再做两端的信息同步。现在则是多态登录,可以同时接收信息。
  相比之下,微信反攻电脑桌面动作很干脆,没有拖泥带水。登录依然需要手机扫描二维码才能获得许可,功能比早期的QQ还要单一,只有聊天和通讯录。不能沉淀任何信息,但是可以与手机进行文件传输,这必然是在照顾办公场景。微信的团队想得很清楚,社交产品在PC端已经没有太多可发挥的余地。
  但是赶潮的QQ没有这么轻松。在那个对决定手Q生死时速的版本中,殷宇和团队改动了上百处功能,而且Android和iOS版本是一并发出来的。用殷宇的话说,能调的基本都调了。他庆幸的一点是,用户只抓住了头像颜色一个点吐槽,剩下的上百处变动无人提及。按照以前的经验,稍微有所改动用户就会吐槽,“我们当时的想法就是,与其每个版本改一点都让你骂,不如一次性改完。他们的心理调整之后,后面的每一项都是加分的。”
  而且他们在抢一个时间点。两个终端的团队合并初期,手Q的日活跃用户不足1亿。当时改,他们也就听到1亿用户的骂声,对于此后的新增用户来说第一次看到就是这个样子,不会有对比反差。在国内智能机出货量猛增的两年内,QQ智能机的月活跃用户数也达到6.27亿。目前为止,在移动端还没有哪个APP的体量能与之比肩,包括微信。
  腾讯的顾虑
  在郭列长期关注的国内前五名社交产品QQ、微信、微博、陌陌和QQ空间里,QQ位列首位因为它是满足了年轻人社交需求最多的一款产品。但是郭列也指出,很多年轻人之所以不愿意用微信,就是因为父母在用。坐拥8亿多用户的QQ却还在做一定的平衡,兼顾其他年龄层的群体。这可能是年轻人非常在意的一点。
  “Bilibili可以做得很好,因为它的确做得有点极端,它做了一个很好的壁垒去保护你,就是这一批人有一个特定的文化,爸爸妈妈是不能接受的。所以至少大家会觉得这里面都是一类人。但是QQ无论从附近的人去找,还是去加一些群,都会加到一些很杂的人。爸爸妈妈也可能会通过一些方式来关心你。”郭列说。
  脸萌转型做社交的过程中,郭列也在研究国内的年轻用户,他把这些人分成两拨。一种是以二次元群体为代表的日韩系,他们性格内向、闷骚,在现实生活与网络世界中几乎判若两人。还有一种是偏成熟的欧美系,看美剧比较多,对品牌有要求,敢于秀自拍。他的观点是,就目前中国的现状来看,性格内向的日韩系年轻人更多,朴实、内向,直到大学才会开始接受通过照片、视频表达自己。
  但是他拿捏不准,随着互联网不断深入教育和生活,未来年轻人会如何发展?他们性格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社交行为的走向。这跟QQ接下来探索产品形态直接相关。
  有意思的是,90后、00后觉得自己是前所未有的“新物种”,但在70后眼里却不然。梁柱不太认同郭列对年轻用户的理解和区分,在他看来是以偏概全。“日韩系只是一小撮人群,大部分小孩还是普通性格,要花很多时间学习,诉求跟正常人没有太大差别。那些特立独行的人可能代表了一种潮流,引起普通人的向往,但是未必所有人真的会成为那样。”
  梁柱也觉得并不需要额外为这些人开发一个特殊的产品,因为具体的产品形态和历史数据并没有反映出太大变化。“除非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事实是没有。”他知道一些小孩至今喜欢的明星还是十多年前出道的Super Junior,他们发现信息的渠道并没有太多变化。相反,腾讯会做更大程度的个性化表现。
  此前采访陌陌创始人唐岩时,我们曾问过他怎么了解90后。答案符合他的性格,但也令人意外,“我也年轻过,无非有些时代特征,本质有什么区别呢?80后是看《流星花园》长大的,他们现在30多岁了,也没看到脑残啊。跟《小时代》有什么区别?”他知道A站、B站,但是表示并不感兴趣。
  尽管理解有不同,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想抓住这个年轻的群体。过去十多年里,数不尽的社交产品前仆后继地倒下,汤道生最庆幸的地方是QQ一直没有被用户尤其是年轻人所抛弃。
  但这不代表他们没有过失败的尝试。汤道生很看好本地化交友的趋势,QQ默认群的设置都是本地群,目的就是加强同城交友,但是数据反馈没有他想象中的活跃。“本地化有很多地方可以挖掘,这块市场未来有潜力发展到千万级别甚至更大的空间,也许产品没有抓到合适的点。”
  这位SNG的群主是70后生人,但是经常满脸笑容,他有自己的渠道去关注并了解年轻人的需求,让自己保持年轻心态。QQ同样有深刻的危机感。汤道生收起笑容,很严肃地说,“互联网市场变化太快,别说十多年,超过五年的产品都非常难。我也好难说是什么原因用户一直没有抛弃QQ,但其实我很担心有一天它被抛在一旁。”
  他很清楚,年轻人的特征就是喜欢尝试新东西,虽然他们都在用QQ,但同时也在尝试其它产品。这是QQ必须面对的现实。所以能否抓住用户的核心需求,让他们在使用其它社交产品的同时还一直留在QQ上,这是终极命题。
  汤道生告诉团队,不管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如何变化,对内容的需求是不会变的。可能前一阵火的是《花千骨》,最近是《琅琊榜》。他们也永远都在追星,只是喜欢的对象从Super Junior变成EXO。因此,QQ做好平台,提供年轻人真正喜欢的内容,才是王道。兴趣部落集合了BBS、贴吧和群功能,开通仅一年已经累积了超过10亿社群关注关系。与华谊联合推出的星影联盟累积了1.3亿粉丝用户,日活跃用户突破了400万。
  所以,假如一小撮用户的需求旺盛时,大一统的QQ将如何反应?对于拥有8亿用户的超级APP来说,想要照顾几千万人的需求不是件容易的事。“几千万人用的东西你都不做,最后对他们的需求满足得就不够。但是如果把每几千万人的功能都放在一起,怎么能让剩下的几亿人看不到或者说不骚扰他们?”殷宇说,这很难。
  去年匿名社交和阅后即焚的产品出现时,腾讯内部讨论很久,虽然最后QQ空间也做出类似形态的产品,但是效果一般。包括图片社区,到底要不要切入、怎么呈现,至今还在讨论中。梁柱摊开双手,“你总不能把所有入口都放在QQ上面?”
  所以,这涉及到一个产品哲学问题。如果不节制,QQ可能成为一个臃肿的庞然大物;也可以选择做一款大道至简、没有垂直化功能的产品,但是相应地要牺牲社区调性。
  目前他们的解决方案是,年轻用户共性的东西必须强化,办公用户需求的内容不能忽视,其它垂直细分的功能模块化。只有用户选择了,才会出现在界面。殷宇解释,就是通过一些工具让这些功能曝光,然后推荐到用户跟前,但每个人不是必须要看到。
  现阶段,他们也不会看到某个需求就直接冲上去。腾讯的原则是不轻易推独立的APP,尽量通过现有的平台去承载垂直市场。除非用户的需求非常普世,比如美颜功能的、全民K歌等,单个APP的用户数现在都已过亿。
  QQ与微信这对亲兄弟也需明算账
  在前不久的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开放大会的QQ专场,殷宇突然被主持人问起,平常更多用微信还是QQ?场下一片哄笑。因为问题本身的信息量就很大,QQ和微信是如何对抗的,太多人期待听到和看到。
  他笑着说,这是个好问题,然后强调其实涉及到不同场景的选择。“微信上更多是商业合作认识的关系,谁加我都欢迎;但我中学、大学同学以及很多老朋友都在QQ上,包括我认识的很多00后用户。”
  虽然微信的用户基数不及QQ,但它是移动社交的代表,引领了包括音频、公众号等一干潮流。几乎所有移动端的应用都存活在微信的阴影下,包括巨无霸QQ。严格意义上讲,有资格与微信在体量上相提并论的只有QQ,放眼互联网他们能找到的对手也只有彼此。
  但是因为同属于腾讯集团,在外界看来他们的关系似乎有点微妙。QQ低潮期,关于它被微信压迫、山寨微信的声音不绝于耳。QQ在移动端重生后尽管各种数据都很好看,腾讯高层也一直对外宣称两个产品是良好的竞合关系,可外界似乎更希望听到微信和QQ之间的战争,他们是如何拼资源、抢用户的。
  比如,微信支付现在使用的一套技术和团队几乎就是原来的财付通,但是在资源有限不足以支持两个产品的情况下,腾讯决定优先推动微信。包括QQ一直以来都在向微信输血,用户关系导入,QQ玩家购买虚拟产品可以跳转到微信支付等。这些是否会引起QQ团队的情绪反弹?
  殷宇承认,一个独生子女长到16岁的时候,突然间有了一个兄弟跟他分享一切,他会有点不适应。但是如果两个孩子相差只有两岁,就不会有这种心理波动。实际上PC时代的腾讯就在搞双品牌运营,针对办公用户曾努力推动QQTM,“只是我们发现,当时的环境下一个TM并不能做出太大的差异化。”
  微信的出现给了腾讯机会。两个品牌,面向不同的核心用户,形成清晰的定位差异。当两个品牌形成合力,腾讯将有机会通吃整个社交市场。汤道生说,“对公司来说,微信是一个非常好的Gift。”
  汤道生相信,因为两个产品有大量的重叠用户,所以微信和QQ是会并存的,双方的差异在于用户的使用场景选择。就在我们采访间隙,他的QQ信息提示音不断响起,平常除去工作,跟广州的亲戚会用QQ联系。前段时间,他还在打《全民突击》,这是一款QQ的明星游戏。
  美图公司最近发布了一份《00后手机里的秘密》报告。00后最常用的APP中,排在首位的是QQ,其次是微信、微博和QQ音乐。Bilibili、美拍也是他们会使用的产品。然后他们很狡猾地设计了一个问题,00后是怎么看微信的?结果32.9%的人认为微信是大人用的;29.6%的人觉得朋友圈的阿姨妈妈刷屏很烦。
  QQ的用户年轻化已经是事实。美图公司拿到的数据是,44.8%的人在小学一二年级就开始用QQ,26.3%的人上了初一才开始玩微信,28.9%的00后不用微信。虽然最新的微信生活白皮书显示,60%的用户是15至29岁的年轻人,但微信赢得了更多以前QQ没有覆盖到的高端用户,比如商务人群。微信和QQ的用户结构在逐渐分化。
  用户属性也决定了微信和QQ的产品哲学。张小龙追求极简的用户体验,然后用标准化的接口把所有的企业、物品都连接到微信里。微信不会给你更换皮肤、装饰挂件的个性化权限,交互界面更偏工具化风格,你从微信获取的信息也会偏时政、新闻。
  QQ则不然,它追求的是丰富度最大化。QQ空间本身就是一个SNS社区,独立APP也有2亿的用户,开放平台上的合作伙伴为它产生海量的内容。再加上兴趣部落、群组、游戏、QQ音乐、阅读等功能,QQ几乎可以无缝迎合00后“很强的个性化,没有大人的隐私空间,群聊的需求很大”这三大社交心理诉求,所以他们觉得QQ可玩的地方更多。
  当被人问起两个产品的品牌差异,腾讯公司社交网络事业群市场部总经理李丹通常只说一句话,“微信让沟通更有效率,QQ让沟通更有乐趣。”
  至于为什么不是QQ获得微信现在的地位,汤道生认为有太多历史原因和当时的客观环境,除了之前提到的组织架构问题,还有腾讯的战略使然。移动环境下,既然不能保证一定有底气把握市场,同时有另外的团队探索纯移动的产品,“站在公司的角度,再回到当时那个时间点,我相信决策还是一样的。”
  汤道生进一步说明,“也许早点加大对手Q的投入,或者PC跟手机的团队早一点整合,可能会有一些不一样的状态。但只是说手Q的情况会不一样,不代表会影响微信的发展。同样,这么多年来即使不是微信也会有其它的产品不断挑战QQ的市场地位。”
  “微信和QQ是亲兄弟。”汤的态度很明确,QQ对微信的发展做了很多支持,在金融方面底层架构和技术是共享的,但双方也有良性克制的竞争。微信构想连接一切,QQ也在试图连接各种物理设备,做公众号和企业服务号。微信支付有的功能,QQ钱包也在逐步完善。双引擎会是腾讯在社交和通讯方面长期的一个运作方式。
  作为腾讯集团总裁办的一名成员,汤道生思考的是公司全局。但是站在QQ产品负责人的角度,他需要不断重新定义QQ,为它找到新的坐标。近两年,外界关于“微信向左,QQ向右”的评论声音日渐强烈。
  两个产品都在寻求差异是事实。就QQ而言,殷宇正在寻求突破QQ一直没有解决的传统问题,就是让不同层次和文化的用户群体融合在一起,既能满足共性需求,又深耕垂直应用场景。此外00后总归要长大,QQ会延展更多的办公功能,以便他们进入职场时仍然留在QQ。
  纯粹基于移动端,QQ也做了很多基础功能的创新。比如在音视频通讯方面做了很多尝试,长语音录制的变声功能、群视频能力、视频美颜等。在绑定手机通讯录但不需要加好友的情况下,可以直接用QQ发信息或打电话。殷宇解释,“这是与微信完全不一样的,目的是增加用户在移动关系链的通讯能力,同时又不需要暴露QQ的更多信息。”
  但就此很难立刻得出结论,相比微信向左QQ就向右,甚至连马化腾也从来没有对张小龙和汤道生提出明确的路径要求。汤道生说,“两个产品都在找自己的位置,现在这个状态是两个团队寻找差异化的一个阶段性结果。最终是左、右、前、后,还不到给出结论的时候。”
腾讯QQ.2.23490
最新评论(共条评论)
评论空缺中,快来抢沙发!
今日最热资讯本周最热资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头像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