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还有一栏:请验证确实不是电脑最下面一栏没有了在操作*

释疑:用Authenticator App做亚马逊两步验证到底会不会造成店铺关联?
话说上周花熊妹听到有人前几天因为用Authenticator App做亚马逊两步验证造成了帐号关联,然后还特意第一时间提醒大家慎用Authenticator……
然后引来些IT粉丝的吐槽,更有热情铁粉直接打电话来跟我解释Authenticator的实现原理,作为计算机专业科班出身的花熊妹此次从各方面了解并经过自己亲测(文中有客户端截图)已证实:上周说的用Authenticator App做亚马逊两步验证造成关联的说法确实不成立!特此说明,为之前造成的误解先给大家道个歉,听说已有人Copy到其他网络论坛了,请互相转告更新下信息,以此为准,谢谢!
在说Authenticator原理之前,我们先科普下亚马逊的关联原则:除了账户信息资料(证件、信用卡、收款帐号、电话号码、地址等)和产品信息内容等关联因素之外,登录帐号的设备的IP地址、MAC地址、Cookie等也会被亚马逊识别。另外关联又分为强关联和弱关联,单纯的因为IP或其他某一个点相同一般不会即刻把你的店铺关闭,很多时候帐号被冻结都是日积月累的问题造成的。所以,当你的账户被告知关联的时候可能是你之前的一些操作或信息造成的,只是因为现在的某些异常情况或操作引发了这个问题。
通俗地讲,Authenticator的实现原理就跟我们熟悉的网银、网络游戏的实体动态口令牌(如将军令等)的原理差不多。简单来说,Authenticator的实现原理是基于服务器端(Amazon)随机生成的密钥,客户端(Authentictor)使用服务器端的密钥和时间戳通过算法生成动态验证码。该验证码的生成只跟密钥和时间戳有关,客户端在飞行模式下都是可以运行的,跟网络等无关,所以就不用担心这个关联问题了。关于更多Authenticator的实现原理详情解释可查看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
说明: 苹果手机可以直接到APP Store下载安装Authenticator App登录后可以通过扫描如下页面中的二维码来获取并保存密钥,从而获得动态验证码。
【Authentictor App验证页面】
Android等其他手机也可以下载安装Google Authenticator等验证器(点击【Authentictor App验证页面】中的[Need an app?]即可查看相关说明界面:
Android手机扫码获取密钥的功能可能不如苹果手机好用,我们可以选择进入手动输入密钥界面:
点击【Authentictor App验证页面】中的[Can’t scan the barcode]即可查看密钥key的字符序列号的文本界面:
下图即用Android手机版的Google Authentictor亲测后的结果,第一个是第一次打开Amazon验证页面时的密钥保存后的验证码,第二个和第三个是重新打开Amazon验证页面后的密钥重复添加两次(只是手动输入的帐号名称不同)之后生成的验证码是相同的。
所以大家要注意不要让密钥(包括二维码)泄漏,因为Authentictor保存了密钥之后,之后登录帐号的验证码就是基于此密钥随着时间动态生成的,因此,泄漏密钥就跟泄漏密码了差不多。
如果泄漏了可以重新开启Amazon的Authentictor验证页面,Amazon服务端会重新随机生成一个密钥,之前的密钥就会失效了。
附加:用电话号码两步验证的操作步骤
1. 点击右上角的 [ Settings ] > [ Login Settings ]
2. 进入Login Settings页面找到 [ Advanced Security Settings]点击[ Edit]
3. 进入[ Advanced Security Settings]的Edit页面,点击 [ Get Started ]
4. 进入验证页面,输入手机号码(可接收短信的),点击[ Send code]后,手机就会收到一组验证码。在下方输入验证码后,点击 [Verify code and continue] 。
5. 绑定第二个备用电话(不限于手机号码,座机也可以),因为这个电话除了选择接收短信(Text message)验证码,还可以选择语音(Voice call)的方式接听验证码。同步骤4一样在下方输入验证码后,点击 [Verify code and continue] 后即完成两步验证操作。
在完成验证后,如果目前操作的装置(电脑、IP等)是常用的,可以勾选[ Don’t require codes on this device] ,以后用此设备登录帐号就可以跳过输入验证的步骤了。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12306验证码被拍砖:你其实不了解他们有多拼|验证码|黄牛|软件_新浪科技_新浪网
12306验证码被拍砖:你其实不了解他们有多拼
 为了对付黄牛,12306官网可谓煞费苦心,单单是验证码一个环节就不断升级。
  文章来源:科通社
  问:春运火车票买到了吗?
  答:哎,没有!
  问:“僧多粥少”,买不到正常
  答:不,今年是因为12306的验证码太…
  文/吕方锐 编辑/陈永杰
  为了对付黄牛,12306官网可谓煞费苦心,单单是验证码一个环节就不断升级:数字、字母、加减法、闪烁变形字母、干扰线变形字母、图片……目前,12306的图形码数量已经多达581种,可以细分为十二个品类。按照要输入两个关键词的登录规则,用户将有机会尝试336980道不同验证码题目的机会,而一次性输入正确的仅为8%。
  1。验证码,验证的到底是啥
  首先,咱们先来感受一组12306的验证码:
  (上图为网友创作)
  验证码究竟是用来干什么的?据著名黑客、中国互联网界“老司机”周帅介绍,验证码最早是出现在各种论坛上,主要为了防止恶意注册、灌水、谩骂等特殊情况。早期的验证码是随机数字或字母模式,中期出现了图片文字验证码,现在则普遍流行逻辑验证码,即必须依靠人脑的一些判断才能通过验证。验证码主要是为了确定进行注册、发帖等活动的是个真正的用户,而不是一个自动程序或软件。
  具体到12306上,难以辨认的图片验证码为的是防机器自动刷票,对付抢票软件。猎豹浏览器移动工程师李铁军告诉记者,目前有一些不计后果的刷票软件,每秒钟数次提交刷新页面或购票等请求,会给12306网站带来沉重的流量压力,尤其是在购票高峰时段。而难以被软件程序轻易识别的验证码,就能有效防止其反复高频的抢票。
  2。“奇葩”验证码真能防住黄牛?
  “黄牛不可能人工去买票,必然是使用抢票软件,”李铁军解释道,“相对普通购票者,黄牛使用的很可能是专业的定制软件,功能更强大,更不守规则。但是目前的抢票软件,对12306图片验证码的识别率都不高,大部分需要肉眼识别。”
  据周帅介绍,早期的随机数字或字母验证码,确实可以通过编写对应软件解决;中期的图片文字验证码,带OCR(光学字符识别)的软件也可以绕过;而目前的这种图片结合逻辑判断的验证码,从技术上对抗机器人软件确实效果不错,除非网站代码自身有漏洞,否则很难绕过。所以12306的图片验证码,对黄牛软件确实可以实现有效的封堵。但目前来看,逻辑验证码的缺陷是逻辑问题的设定上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技巧,最好能实现简单清晰。注:OCR是指电子设备(例如扫描仪或数码相机)检查纸上打印的字符,通过检测暗、亮的模式确定其形状,然后用字符识别方法将形状翻译成计算机文字的过程。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技术研究院教授马严也表达了相同观点,虽然有些验证码难度较大,但对于抢票软件还是比较有效的。
  “在肉眼识别验证码上,黄牛和正常人相比,优势不明显。相反,如果没有验证码或验证码很简单被破解,被黄牛抢走的概率会远比现在高,普通人买票只会更难。“李铁军补充道。
  3。你跟黄牛之间,差了多远
  据李铁军介绍,目前市面上专业抢票软件,对验证码进行破解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第三方“打码”平台,另一种是对图片进行标注匹配。
  这里“打码”指的是人工识别验证码。即有专业的识别验证码的人工团队,配合软件进行刷票工作——软件负责常规的操作步骤,人工团队负责识别验证码,人工团队为外挂机器人服务。这种方式最早源于游戏产业,游戏为了拦截游戏外挂登陆,设了验证码,这时就有一拨人建立了平台,每天的工作就是识别各种验证码后,将结果反馈给平台。这种平台就被称为打码平台。
  对图片标注匹配可以适用于图片数量一定、图片库不常更新的验证码。假设12306的验证码都来源于一个图片库,里面有1000张图片,通过随机抽取其中8张图片构成验证码。那么就存在一种方法,即人工识别1000张图片后标注关键词,将被标注的图片存入识别软件,当随机出现验证码时,识别软件通过匹配已保存的图片找出关键词,回答出验证码问题。
  由于12306的图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源源不断的更新图片有效封堵了第二种软件。而对于第一种的“打码”平台,黄牛相比普通旅客,对验证码的识别并没有更快速准确,也就失去了意义。
  即使在人工验证上,黄牛和普通旅客打了平手,但黄牛还有软件帮忙呢,咱们能抢得过黄牛吗?
   4。防黄牛仅靠验证码还远远不够
  其实除了咱们能看到的图片验证码,12306还做了很多其他努力。
  据猎豹浏览器移动工程师李铁军介绍,验证码拦截只是表面,12306还用了很多其他措施防黄牛。普通旅客是注意不到的,只会吐槽验证码带来的不方便,却不明白正是这套机制才给了普通人成功买到票的机会。
  这些措施包括:
  禁止帐号多处登录。以往一个帐号可以在多个浏览器,多台电脑或手机上同时登录抢票,这是当时黄牛惯用的手段,现在已经无法实现了。
  刷票过于频繁的账户,直接封锁其IP地址。黄牛高频操作远多于多正常人,软件频繁刷票抢票会导致黄牛的IP地址被网站封锁。
  强化实名制。通过前一阵帐号和手机号的双向绑定,使盗取他人身份信息注册的帐号被废。
  限制帐号添加联系人。一个帐号目前最多只能加15个联系人,且半年不能删除。也就是说,一个黄牛帐号最多只能买15张票。
  一个身份证最多只能被5个帐户加为联系人。
  这些措施可以防止黄牛冒用他人身份注册、买票,结合让人头疼的图片验证码,也基本封堵了黄牛的抢票活动。
  另外,12月10日,铁道部宣布将剔除12306部分难辨识验证图,小伙伴们敲起鼓来打起锣!
  5。道理我都懂,为啥票还是买不到
  最后我们不得不承认,抢票难是因为铁路运力有限,票少人多。
  其实12306官方推出了刷票程序。打开12306“车票预订”界面后,在“更多选项”中设定好购票条件,勾选“自动提交”,在有符合设定条件的车票时网页就会自动提交订单。
  另外今年买票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兴许会成为你的救命稻草。据中国经营网中经观察报道,由于涉及到列车运行图调整,目前北京发往全国各地的多趟列车还未放票,备注一栏也写着“列车运行图调整,暂停发售”的提示,仍有抢到票的可能。这是因为自明年1月10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增开旅客列车285.5对,其中增开动车组列车281.5对。这些受到调图影响的车次也将提供很大一部分运力,只是现在具体开售时间还未确定。
  此外,临近春节时,铁路部门还将加开大量旅客列车,这些列车都是提前40天售票,从12月16日起售。因此,建议旅客随时关注12306网站相关车次、车票信息,方便第一时间买到心仪车票。
  同时,除去在发售第一时间抢票,旅客也不要放过“捡漏”机会。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的购票攻略,“捡漏”关键节点有以下几个,第一个是起售45分钟后,再一个是开车前15天,第三个机会是开车前48小时,第四个机会是开车前24小时。
  (本文由北京科技报《科技生活》周刊采编制作。新媒体编辑/陈永杰、房永珍。转载需授权,合作联系微信:科通社)
现在这些都还是远景和愿景,复星并未构建起上述行业的真正壁垒。...
各位网友对乐视的未来是什么样的看法?乐视的所谓生态,是否真的...
企业服务领域的创业者必须志存高远,瞄准更大的机会,准备成为超...
近日让用户颇为不爽的12306奇葩验证码是哪家公司开发的呢?为啥要这么设计?
文化障碍下美国投资者始终难被打动,而巨大的国内市场吸引创业者们纷纷选择回国。PC HardwarePC HardwarePC不死,DIY万岁关注专栏最新文章{&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pay.zhihu.com\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title&:&停止扯淡!!漫谈显示器色彩管理(二)&,&author&:&nfsking2&,&content&:&第一篇文章主要对于跟色彩管理、显示器校准以及显示器类型、原理等基础知识做了解释。\u003Cp\u003E这第二篇文章主要讲色彩管理的目的、原理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由于CRT显示器已经几乎被完全淘汰,因此下面的所有内容若未经特别说明,都是针对TFT-LCD而非CRT或OLED屏的。\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一. 为什么要做色彩管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色彩管理的主要目的有两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 让各种不同的颜色输入输出设备的色彩表现都趋于一致,也就是不同设备间的色彩一致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 让色彩输出设备所表达的颜色更\u003Cb\u003E正确\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一个目的应该是最基础,却最容易被所有人忽略的地方。由于大部分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都只有一种显示输出设备,也就是单一显示器,因此色彩一致性的问题也很不容易被绝大多数人察觉到。而经常打印照片,或从事印刷行业的人则对这方面有近乎苛刻的要求。下面就是多显示器不做色彩管理的后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e63fa8c503a372947cecade87d9e350c\& data-rawwidth=\&1447\& data-rawheight=\&1083\&\u003E当年新入手的Philips 240PW9EB由于没来得及做色彩管理就用上了,颜色比左边的DELL 2407WFP差距十分明显,使用起来痛苦不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二个目的是所有人都追求的目标。但往往会被误认为,要得到更准确的色彩,只需要买一台足够好的显示器就可以了。还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只要显示器颜色看起来鲜艳,就说明显示器质量好。但这两种观念都是不健全的。\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二. 色彩管理的限制\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由于受到色彩源、显示设备的自身特性、现实客观条件等影响,虽然色彩管理的初衷之一是让使用者在显示器、投影仪等设备上能够观看到与现实物体同样的色彩,但实际上这个目标是无法完全实现的。因此色彩管理得到的结果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这也将引出另一个概念:Absolute Colorimetric、Relative Colorimetric和Perceptual三种色域映射方式,后面再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也是上一篇文章中提到过的,虽然大部分RGB色彩模式下的色彩空间,白点都是D65,但即使白点被设置为5500K或7000K,显示器仍然可以显示正确色彩的原因。 \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三. 色彩管理的过程及方式\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要实现完整的色彩管理,共需要三个步骤:\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1. Calibration:设备校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2. Profile\u002FCharacterization:特性化\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3. Mapping\u002FConversion:色彩映射\u002F转换\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三个步骤缺一不可。其中,Calibration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的方式来实现,而Profile\u002FCharacterization由于需要对色彩输出进行量化,因此只能借助专用设备(色度计或光度计)完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既然说到这里,就先提前回答在上一篇文章评论中有朋友的提问:显示器评测文章中,经常出现的三角爪状设备是什么东东?\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答案是DataColor出品的Spyder色度计,也就是普遍群众口中的校色仪:\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eef3c8ae756dec4d25003\& data-rawwidth=\&852\& data-rawheight=\&467\&\u003E目前最新的民用旗舰型号是Spyder 4 Elite,\u003Cb\u003E也就是传说中的红蜘蛛(包装盒是红色)\u003C\u002Fb\u003E。除了Spyder 4 Elite之外,DataColor根据软件授权的不同,产品还有Spyder 4 Pro、Spyder 4 Lite等,也就是蓝蜘蛛、绿蜘蛛的通俗叫法。\u003Cb\u003EDataColor这几种产品,硬件是毫无区别的,区别仅在于软件功能的完整性上。\u003C\u002Fb\u003E关于校色仪的相关话题,将在后面的校色步骤中详细讨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继续回到正题。Mapping\u002FConversion与之前提到的LUT有关:结合前两个步骤的工作以及生成的Profile(.icc文件),利用色彩管理软件(通常是操作系统自带或校色软件提供)将输入的色彩根据显示器的色彩特性进行进行重映射后,显示在屏幕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整个流程可简单描述如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源色彩空间---&对应的工作色彩空间---&根据特性化后所得Profile进行映射---&输出到已经过校正的设备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具体的分步骤详解,由于各部分的篇幅都较长,我决定还是留到后面慢慢讲,这里就暂时先不罗嗦了。\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四. 做色彩管理的必要性\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做色彩管理是否是必须的?这个问题真不好下定论。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即使不刻意去做色彩管理,似乎也不会影响到日常的办公和娱乐应用场景。\u003Cp\u003E但事实是,即便用户并没有主动去做色彩管理,从底层的显卡等硬件,到操作系统,再到显示器,都已经有一套的初级色彩管理体系了,而这套色彩管理体系就是基于运用最广泛、也是行业内最被认可的sRGB色彩空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继续解释这个主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把使用环境分为两种:\u003Cb\u003E常规色域环境下\u003C\u002Fb\u003E,以及\u003Cb\u003E广色域环境下\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1. 常规色域时的实际情况\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前一篇文章已经提到过了,色域跟液晶面板所使用的材质和技术没有必然联系。因此无论是VA面板、TN面板,还是IPS面板,市面上99%(预估的,没做过精确统计,但应该八九不离十)的显示器都是非广色域显示器,也就是常规的sRGB色彩空间显示器。之所以各厂家都会不同程度将设备模式或原生色彩空间向sRGB靠拢,是因为整个世界的绝大部分日常使用环境,都是基于sRGB这个色彩空间,因此以sRGB作为标准参考,是决不会对用户的日常使用造成困扰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太多的废话就不说了,直接看看sRGB是怎样在所有人的日常生活中一直存在、默默工作却又被大家忽略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 几乎所有的相机、扫描仪等色彩输入设备,默认色彩空间都是sRGB。无论是手机、低端卡片机、中端单电及准专业备机、高端单反、专业数码机背等等,默认色彩空间一定都是sRGB。这些设备也许会提供选项让你将其色彩空间调整为ARGB,但出厂设置一定是sRGB。\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 Windows和Mac OS的默认色彩空间都是sRGB,Gamma都是2.2。也就是说,无论是Windows还是Mac OSX(老版本Mac OS的Gamma是1.8,色彩空间是Apple RGB,这里就不讨论了),都默认将色彩输入及输出设备的色彩空间定义为sRGB。这也是广色域显示器在Windows和Mac OSX下都会呈现过饱和的原因,具体情况后面单独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 几乎所有在售民用显示器和投影仪都是以sRGB标准色彩空间进行设计和制造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之所以要强调在售民用显示器,是因为这里排除了广色域显示器。普通色域显示器即使再不济,色差再大,其能覆盖的色域范围也不会比sRGB低太多。就以大部分笔记本的垃圾TN屏作为例子,通常情况下这类笔记本的显示器色彩空间也至少是在75% sRGB以上。只不过sRGB这个色彩空间确实不怎么宽广,用于广色域的比较时不太方便,因此行业内一般以NTSC作为对比色彩空间:sRGB≈72% NTSC,ARGB≈94% NTSC。\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以iPad Air、Kindle Fire HDX为例,其出厂调校的色域均接近sRGB:\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7dcf2f22ee54d1dab4fc3\&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502\&\u003E(注:色域能完全覆盖sRGB,不等同于色彩就能正常,屏幕色域只说明此设备有能力显示出整个sRGB空间内的颜色多少,至于能不能显示正确,还要结合色温、LUT映射等环节的情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时,在互联网Web环境、几乎所有游戏引擎、几乎所有编译环境中,sRGB都是其默认的工作色彩空间。也就是说网页、游戏、程序等等都是基于sRGB建立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既然整个色彩管理流程中的每个步骤,都是以sRGB为标准进行执行的,因此对于普通用户而言,相当于默认由设备制造商、操作系统开发商、软件开发商共同完成了\u003Cb\u003E最基础\u003C\u002Fb\u003E的色彩管理流程。因此,用户没有主动进行色彩管理操作,绝不等于没有任何色彩管理措施介入。只因为sRGB是大家不成文的约定,才造成sRGB色彩空间虽然应用极广,却不为人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2. 广色域显示器下的另一个世界\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广色域显示器当然有它的优势。由于可覆盖的色彩空间更大,因此广色域显示器能显示出比非广色域显示器更大范围的色彩。\u003Cb\u003E这句话读起来有点拗口,但必须特别强调的是:广色域显示器不会比非广色域显示器显示更多色彩。也就是说,一台\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sRGB\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专业非广色域显示器和ARGB一台专业广色域显示器,其能够通过DP接口输出的色彩数量都是16.7M。因为任何一个色彩空间都可以表现出\u003Cu\u003E无限种\u003C\u002Fu\u003E色彩,只是在色彩显示范围上有区别。\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问题接踵而至:既然常规色域的显示器在默认情况下能够得到近似或类似正常的色彩呈现效果,那么广色域的显示器怎么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答案就是:悲剧的、不可避免的Over-Saturated或Sub-Saturated,即过饱和或者欠饱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先来实际看看什么是过饱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c65a5d44eac1\& data-rawwidth=\&585\& data-rawheight=\&823\&\u003E只要不是色弱,都能明显看出左边的网页截图比右边的截图色彩更鲜艳,也就是更饱和。而由于人眼对红色光的敏感度最高,因此\u003Cb\u003E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色彩偏红。(Sony的Bravia广告词躺枪了吧?实际上是因为电视信号的色域是NTSC,而大部分电视机都会超出NTSC色域)。\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此广色域显示器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色彩过饱和。但过饱和是怎样产生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里又会牵扯出图片是Tagged还是Untagged,也就是带有明确定义其色彩空间的Profile或不带Profile。实际上大部分网络上的图片和现实生活中拍摄的照片,都是Untagged类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定义锤子科技的Logo中,红色部分在sRGB中的CIE xy坐标是255,0,0,也就是sRGB色彩空间中所能表现出的最极限的红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我的显示器是广色域显示器,并通过色彩管理软件将其校正到了ARGB色彩空间内,因此显示器能显示出的最极限红色是超出sRGB的255,0,0的。\u003Cb\u003E此时,由于左边的Chrome浏览器不具备完善的色彩管理机制(除Firefox外,所有浏览器都不具备完整的色彩管理机制),因此浏览器虽然知道这张图片是sRGB色彩空间,但却不知道我显示器是ARGB色彩空间,或任何高于sRGB色彩空间,因此还是固执地按默认的sRGB色彩空间显示器来对待。\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实际的情况就是:\u003C\u002Fb\u003E浏览器告诉显卡,请将锤子科技这张Logo中的红色按照255,0,0这个坐标来显示,使出全力让它红起来吧!!显卡将原话传达给显示器,显示器可听话了,马上就把它自己ARGB色彩空间中的极限红色(ARGB也用CIE xy坐标体系表示,所以ARGB的极限红色也是255,0,0)显示在了用户眼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用户傻眼了,我特么期待的是你给我看sRGB的极限红色,你却给我看ARGB或显示器硬件上能呈现的最大红色,这不是坑爹么?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蓝色和绿色上,这大红大绿的网页,看起来眼睛都快瞎了好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别急,悲剧尚未止步。还有欠饱和没遇上呢。欠饱和在Windows上遇到的几率比在Mac OSX上遇到的几率要大得多。原因下文讲,先继续看欠饱和情况的实际现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07dcba1ef0ead69460bdf55\& data-rawwidth=\&1804\& data-rawheight=\&769\&\u003E上图中,照片是用sRGB色彩空间拍摄的。由于显示器已经被校准在ARGB色彩空间上,因此显示器能显示的最大红色就是ARGB的255,0,0。由于Windows自带的图片查看器也不具备完整的色彩管理机制,因此它会听Windows的,按设备配置文件,即ARGB进行图像处理。但这张图特么是sRGB的好么?你用ARGB来显示,跟显示器倒是对上了,跟色彩源又脱轨了,这不是继续坑爹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实际情况是:由于没有利用设备Profile对图片的sRGB空间进行转换,导致色彩覆盖范围较小的sRGB直接显示在ARGB设备上,会出现色彩丢失。也就是说,本来sRGB的200,0,0应该对应ARGB的240,0,0才能在显示器上正确表现荷花的颜色(只是随便举个例子,这个映射不是精确地),但现在却出现了图片查看器认为图片就是ARGB拍摄的,所以将200,0,0当做了ARGB中的坐标告诉显卡,显卡又原封不动把这个指令告诉显示器。显示器依然很听话,准确地将ARGB的200,0,0红色呈现在了用户的眼前。用户又傻眼了:我要看的是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你给我看的图就跟被水洗过的毛爷爷大钞似的,让人怎么活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过饱和以及欠饱和只是广色域显示设备在日常使用时遇到的各种问题中的两个典型例子,甚至不算太致命。对于广色域显示设备而言,最严重的应该算色差以及\u003Cb\u003E灰阶丢失\u003C\u002Fb\u003E的问题了。\u003Cb\u003E而灰阶丢失这个问题,在某种特定设备上(并且是大家经常接触到的设备) 体现得淋漓尽致。\u003C\u002Fb\u003E到底是什么东西会如此悲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现在是有奖竞猜时间。猜对的TX,奖励口头表扬一次。答案在下一篇文章中公布。\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所以,对于广色域显示器用户而言,色彩管理是100%有必要的,否则你的工作环境、互联网世界以及几乎一切呈现在这台显示器上的事物的色彩都是错误的。\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看到绝大部分用户抱着台DELL的广色域显示器就上网发帖嘚瑟表示显示效果牛逼惨了,还有抱着台HKC之流就自称顶级苹果屏专业显示器天下无敌,先是觉得可笑,再是觉得可悲。\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越是输出质量优秀的显示器,越是需要做校色和色彩管理,广色域显示器尤其如此(专业显示器也有非广色域的)。一切不做色彩管理就开用,并号称狂拽炫酷吊炸天的显示器用户,都是耍流氓!!!!\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这里单独解释一下Windows和Mac OSX在色彩管理上的差异,并且澄清一些被一直曲解的事实:\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 Windows和Mac OSX在色彩管理能力上没有强弱之分。也就是说,很多人所谓的”用Mac OSX处理图片和视频,比Windows那真是强了不知多少倍“这种言论是极其无知和可笑的,甚至是十分脑残和别有用心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 Windows下,除Firefox之外,所有浏览器,包括Windows版Safari在内,都不具备完整的色彩管理机制。有些人又鼓吹一定要用Safari才能在Windows下体验到正确色彩的互联网,这又是扯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 Mac OSX给人的主观感受是色彩更艳丽。很多人就认为这是因为Mac能比Windows体现出更多色彩。这句话最多只能算1\u002F4正确,前提条件是使用了iMac、Apple Cinema Display、或其他广色域显示器,换句话说,由于iMac以及Cinema Display不是广色域显示器,因此Apple不需要刻意针对多种色域的显示器进行区别对待,默认状态下就呈现相对正确的色彩,再加上镜面屏的设计,给人的感觉就是颜色艳丽。但你在Windows下也能有完全相同的感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 Windows和Mac OSX都无法对桌面环境进行正确的色彩管理。也就是说无论你使用什么样的显示器,无论你怎样做色彩管理和校色,除非将显示器的色域硬性限制在sRGB色彩空间上,或使用非广色域显示器,否则你看到的桌面背景图片、图标等等都是过饱和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5. Mac OSX有一点做得比Windows好,那就是其色彩管理系统,也就是ColorSync,能够自动对系统中运行的软件进行色彩管理。这点确实很奇葩,因为它连OSX本身都没管好,却把几乎所有软件管得服服帖帖。就好像一对父母没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却在学校里把自己的学生个个培养成了栋梁之才.........除了奇葩还能用其他词语形容么?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Mac OSX下,几乎所有浏览器都能在浏览网页时,将其原生的sRGB色彩空间转换成Apple显示器或广色域显示器的色彩空间(注意,这里默认并不是ARGB,因为无论是Cinema Display、iMac还是其他显示器,其出厂的默认色彩空间都不是刚好等于ARGB,而是被称为Native Gamut,也就是硬件原生色彩空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6. Windows下浏览网页,如果对色彩准确度有要求,或要避免眼睛疲劳,请使用Firefox作为主力浏览器。其次,有人说Chrome也能实现色彩管理,IE是最烂的。这句话在IE10问世之前算半对,IE10问世之后是大错特错:在IE10之前,IE的色彩管理确实很烂,跟Opera是同档次的。但IE10之后,IE至少能识别网页上图片到底是Tagged还是Untagged,并且能够将Tagged的图片内嵌的Profile进行转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4cff29ee5ec342f9c28e7e\& data-rawwidth=\&2002\& data-rawheight=\&701\&\u003E上图是一个测试网页,用于测试浏览器对ICC Profile各版本的兼容性。可以看到,IE11能正确识别ICC v2和ICC v4,而Chrome却只能识别ICC v2。\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更多关于浏览器色彩管理机制的话题,将在下一篇文章中,结合更深层次的因素继续讨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下集预告:下篇文章将对显示器校准、显示器Profile\u002FCharacterization以及Windows、各图片处理软件的配置等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并给出这样做的理论和实际依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篇文章到此暂时告一段落。\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6:28:32.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56,&likeCount&:342,&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00:28:32+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cdd42b196cff41da8154a03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56,&likesCount&:342},&&:{&title&:&停止扯淡!!漫谈显示器色彩管理(三)&,&author&:&nfsking2&,&content&:&\u003Cp\u003E通过前两篇文章,大家应该对色彩管理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也对色彩管理及显示器色彩校正的原理、目的和必要性有了直观的感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三篇文章将着重对整个色彩管理的流程,也就是从显示器校准到最终的Profile输出过程做详细说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进入正题之前,先公布上一期中的那个悬念:\u003Cb\u003E什么设备会出现严重的色阶丢失?\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896\& data-rawwidth=\&1024\& src=\&fc19cfcd215bb\&\u003E\u003Cb\u003E答案是配备了AMOLED以及Super AMOLED屏幕、以及其他广色域屏幕的Android设备。这里要恭喜\u003C\u002Fb\u003E\u003Ca data-title=\&@HUGO LEE\&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http:\u002F\u002Fwww.zhihu.com\u002Fpeople\u002F32ab56f73a\& data-hash=\&32ab56f73a\& data-tip=\&p$b$32ab56f73a\&\u003E@HUGO LEE\u003C\u002Fa\u003E 同学在上一篇文章的评论中答对此问题。看来群众对这个问题的意见还是很大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于Android系统在4.0之前,色彩管理能力几乎为0甚至小于等于0,因此在配备了广色域屏幕的手机、平板等设备上,会出现十分明显的色阶丢失现象,直观感受就如上图,出现明显色阶断层(Color Gradient\u002FBanding)。\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面这张图是Nexus One与Samsung Galaxy S II的显示效果对比(点击图片放大观看,现象更明显)。可以明显看出,在色彩过渡明显的场景下,搭配非广色域屏幕的Nexus One色彩过渡平滑,而SGSII由于搭配了色域过于广泛的Super AMOLED屏幕,因此在显示sRGB色彩空间的图片或程序时,由于无法正确将sRGB色彩空间映射到屏幕的Native Gamut上,因此出现了色彩丢失和灰阶丢失。此情况在Android 4.1(Jelly Bean)之前尤为突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别认为IPS屏幕的设备能好到哪儿去,搭载广色域IPS屏幕的Nexus 7的实际情况如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1280\& data-rawwidth=\&800\& src=\&ee301dfc3c32c1ef1f5b0b\&\u003E相比Super AMOLED稍好,但仍然有明显色阶\u002F灰阶丢失的现象发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即使是在目前的Android 4.4(KitKat)有所改善的情况下,相较于iOS和Windows Phone而言,广色域屏幕Android设备的色彩表现也十分糟糕,而Super AMOLED依然是重灾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下面这张图是我自己实拍的Nexus 5升级至最新的4.4.2官方系统之后,在CSR Racing游戏中的色彩表现:\u003Cbr\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1477\& data-rawwidth=\&2563\& src=\&58c071ab2cb8bdeaf10c5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虽然又稍微有了点好转,但放大到100%后仍然有明显的色阶能被观察到。由此可见Google真是没救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样的问题也会出现在PC环境下的广色域显示器上。因此,对广色域显示器做色彩校正和色彩管理,能够保证显示器正确显示出图像应有的色彩和色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接下来就进入本篇的正题:显示器色彩校正以及系统色彩管理。\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一. 回顾\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在开讲之前,先回顾一下前面一篇文章的一些概念:\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要实现完整的色彩管理,共需要三个步骤:\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1. Calibration:设备校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2. Profile\u002FCharacterization:特性化\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3. Mapping\u002FConversion:色彩映射\u002F转换\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三个步骤缺一不可。其中,Calibration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的方式来实现,而Profile\u002FCharacterization由于需要对色彩输出进行量化,因此只能借助专用设备(色度计或光度计)完成。\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 其\n中Calibration可以由软件层面或硬件层面完成,Profile由于需要对屏幕色温、灰阶和色彩的表现做评估,因此需要专用设备完成。\nMapping\u002FConversion是依靠色彩管理系统,也就是Windows色彩管理或Mac \nOS的ColorSync,以及支持色彩管理的软件半自动完成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下面的流程图是EIZO校色软件使用手册中的校色流程及详细过程释义,对于详细了解校色过程中的每个步骤的目的和原理十分有帮助(EIZO在这方面确实做得十分出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1141\& data-rawwidth=\&719\& src=\&66b7bbdcb1b16d6aa4d692fc731f3509\&\u003E(注:由于EIZO大部分显示器都配备了硬件LUT,因此几乎所有EIZO显示器都可以通过软件完成任何硬件层面的自动调整。因此对于普通民用显示器来说,在开始校色前,还需手动调整部分显示器参数。)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里还需要啰嗦两句解释一下图中的一些细节:选择目标步骤,会有印刷用、相片用和Web制作三种选项。对于NEC和DELL显示器用户而言,软件没有直接提供这三种选项,因此这三种选项的实际操作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 印刷用:ARGB色域,D65(6500K)色温,亮度120cd\u002Fm?。\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 相片用:ARGB色域,D50(5500K)色温,亮度120cd\u002Fm?。\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 Web制作:sRGB色域,D65(6500K)色温,亮度120cd\u002Fm?。\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直接选择这三种目标的用户,一般是对工作基本状态有严格要求的用户,选择后,请不要再改变任何默认参数(例如亮度、色温、Gamma、增益等)。而除这类用户之外,其他用户可以在后续阶段按照自己的实际使用环境调整亮度、黑阶、色温。 \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接下来就按流程中的先后顺序来讨论每个步骤的详细方法。\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二. Monitor Calibration\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第\n一篇文章中就提到过,目前绝大部分的显示器,唯一的硬件控制项目就是亮度。一些中端消费级显示器可能会在OSD中提供对RGB三原色的调整项,但这些调整\n项依然是基于显卡LUT完成的,并不会改变显示器自身的特性。通俗点说,如果我把一台DELL \nU2410的RGB三原色在我自己的电脑上调整平衡了,再把这台显示器接上朋友的电脑,用校色器分析的结果可能又会变得不平衡。这种情况甚至会发生在同一\n台机器上,重新开机后色彩可能就变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此,在Monitor Calibration阶段,如果你的显示器没有搭载硬件LUT,而你又希望调整显示器参数,建议只调节硬件选项,即亮度这一项参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注:显示器在进行任何色彩调整之前,都应该进行充分的开机预热,对于CCFL背光的显示器尤为如此。视显示器档次和校色准确度要求而定,预热时间一般需要10~60分钟。\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1. 亮度的调节\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目\n前普遍认可的,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的显示器亮度值是120cd\u002Fm?。设置为120cd\u002Fm?亮度的优势有两个:一是在环境亮度较高的情况下,用户依然能\n看到清晰可辨的图像。二是120cd\u002Fm?亮度下,色温更容易被控制在K范围内。但这并不代表亮度值就一定要被设定在120cd\n\u002Fm?才正确。以我自己的使用环境而言,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环境光都不是十分明亮,仅有不太刺眼的背景灯光。\u003Cb\u003E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调节显示器亮度,都应该以使用者自己觉得舒适、长时间使用也不易产生疲劳为先决条件。\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有一个例外,就是印刷行业。由于印刷行业,特别是杂志等彩色印刷对色彩精度要求十分苛刻,因此无论在何种条件下,都应该以120cd\u002F\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m?以及6500K色温(色温的调节后面讲)作为基础工作标准。如果感觉屏幕过亮刺眼,就只能忍一忍,毕竟修图出图的时间是少数。如果环境太亮看不清屏幕,请选购原厂或副厂的显示器遮光罩。\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n上是不搭载硬件LUT的显示器的调整情况。而对于内置了硬件LUT的专业显示器或商用\u002F行业用显示器而言(例如上面提到的EIZO以及NEC、DELL等\n真正的专业级显示器),这项工作要轻松许多。你只需要安装显示器附带的校色软件,输入目标亮度值和色彩空间,接上显示器到机箱的USB线,并挂上校色仪,\n剩下的工作就是点击“下一步”按钮了,其余测量及调整功能由软件和校色仪协同完成:\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718\& data-rawwidth=\&996\& src=\&37a462cc0d2f2b1b93100\&\u003E(图为DELL UltraSharp Uxx14系列显示器随机附带的校色软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n里插句话。有部分准专业显示器,例如HP \nZR2740w以及ZR30w,由于是面向高端商用用户,并且两款显示器虽然使用广色域面板,但通过驱动电路将显示器限制在近乎标准的sRGB色彩空间\n内,因此严格遵循了只提供硬件调整选项,其余一律不让用户调整的教科书式理念:显示器没有任何OSD菜单,仅在显示器上以及随机附带的软件中提供对亮度的\n控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这样的做法我个人是十分赞同的,因为一是降低用户对色彩管理的困惑简便流程,二是降低成本,将成本花在更有意义的方面。\u003Cb\u003E但这样做的前提是:显示器厂家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让显示器的默认出厂状态就十分优异:\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617\& data-rawwidth=\&631\& src=\&ce55b6d14cb3efd7e4f80c1f4b540c27\&\u003E对\n于这一点,HP做到了,ZR2740w在全默认的开箱状态下,色彩空间几乎与sRGB完全重叠(色彩空间比sRGB略微大一点,造成了右边的Delta \nE分析结果是三原色的色差都偏高,但后续校色有足够空间可以修正),对比度也维持在1000:1左右,Gamma值偏离仅为3%,只是色温距离6500K\n差距有5%但无伤大雅。在这点上,HP甚至做得比EIZO和NEC都要出色得多,因此不得不单独提出来赞叹一下。\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2. 对出厂状态差,或天赋本就不好的显示器的补救措施\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有那么一大堆显示器,尤其是笔记本显示器,由于色域本来就十分有限,外加色差、色温偏差很夸张,因此已经不具备做严格校色的意义了。但色彩管理仍然是必要的,因此有了下面的补救建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n于这部分显示器而言,花上千元买一个校色仪,或上百元请人上门做一次校色显然是不划算的。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些简单且免费的手段来做一下适当的补救。网\n上能找到很多种方法,例如Adobe出品的Gamma调节工具、各种色阶图和灰阶图以及调整方法等,但最方便、最有效的方式却被大部分人忽略\n了:Windows自带了显示器简单校色工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在继续介绍之前要说明的是,这个工具仅限于对普通色域的显示器进行校正(大部分需要用到这个工具的显示器也只有普通色域) \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87d7dcf3bb3\& data-rawwidth=\&366\& data-rawheight=\&179\&\u003E\u003Cp\u003E要使用Windows自带的显示器颜色校准,只需要在Windows7及以上版本的系统桌面空白处点击右键,选择”个性化“,并点击左下角的”显示“链接,之后在左上角会出现”校准颜色“的项目,点击即可。\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c1b4bddf8dc35aab46ebf9\&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u003E\u003Cp\u003E这是一个Step by Step的工具,根据界面上每个步骤的提示和说明,即可完成对\u003Cb\u003E系统色彩\u003C\u002Fb\u003E的基本校准。如果觉得界面上的提示和说明还不够详细,可以点击”如何校准我的显示器“,打开Windows帮助文档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accf16995cfc86ff8a801d\& data-rawwidth=\&1128\& data-rawheight=\&775\&\u003E\u003Cp\u003E过多的步骤这里就不做说明了,这不是本篇文章的重点。总之,利用这个小工具,能让显示质量不怎么好的显示器也获得尽量正确的显示结果,同时这个工具还会生成显示器Profile(特性化文件),虽然不精确,但也还是凑合用吧。(\u003Cb\u003E一切通过软件手段实现的色彩、色温及Gamma调节,都是利用显卡驱动的软件LUT实现的\u003C\u002Fb\u003E,因此对于这部分用户而言,后续的色彩管理步骤显得更加重要,切记!!)\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3. 翠花,上校色仪 \u003Cbr\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对于刚刚提到的死马当活马医的用户而言,这部分你们可以略过,或权当普及知识看着玩。对于中高端显示器用户,并且有意购买或能够使用校色仪的用户而言,请多加注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目前出品主流校色仪的厂家是DataColor和X-Rite。从知名度上讲,由于DataColor产品的价格略低,定位也略低,因此被更多国内用户所知,也就是所谓的蜘蛛校色仪。而X-Rite由于拥有\u003Cb\u003EPantone\u003C\u002Fb\u003E这个行业标准制定者以及研究色彩的权威机构(全资子公司),因此面向的用户是更加高端和专业的。当然,其校色仪的价格也就比DataColor的Spyder贵不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关\n于校色仪的选择,对于普通用户而言,特别是民用非广色域显示器用户,选择一个二手Spyder3已经绰绰有余了。对于广色域显示器用户、准专业及专业单一\n显示器用户而言,超值的选择是Spyder 4 Express,图方便的可以选Spyder 4 \nElite(附带的软件有差别,硬件无区别,主要是对多显示器色彩一致性、色彩验证上的功能的多寡之分,这个问题不难解决)。而对于色彩准确度、可玩性要\n求更高,以及要适配带硬件LUT以及内置光度计(EIZO)的用户而言,建议选择X-Rite的i1 Display Pro、i1 Pro \n2、Color Munki等产品。更高端的用户,你们不需要看我的文章,因为你们已经有自己的土豪选择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需要说明的是,Spyder和i1 Display Pro都是色度计,i1 Pro 2和Color Munki是光度计,因此这两个光度计的价格会比色度计高不少。建议选择光度计的用户就用Color Munki,并跟第三方开源校色软件搭配使用效果更佳。\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4. 校色软件选择问题上的纠结\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由于对校色目标、校色准确度等等的要求不同,可以选择的校色软件也是玲琅满目。校色仪自带的软件是最方便最傻瓜式的选择,普通用户只需要装上软件,输入序列号,按界面上的提示按部就班就可完成校色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n对于更高阶的用户而言,校色仪自带的软件未免功能太单一,适用性太窄了,也不符合Geek和DIYer的”生命在于折腾“的口号。因此,dispcalGUI和basICColor Display这两个开源软件(开源≠免费)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basICColor \nDisplay是开源的商业软件,需要支付钞票来购买授权。但在付钱之前,你能申请15天的试用期(仍然坑爹,试用也需要申请序列号)。\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a2f62cae1a3f4c455b6b9a5\& data-rawwidth=\&813\& data-rawheight=\&717\&\u003E\u003Cp\u003E鉴于校色需要定期进行,并且也不主张使用盗版软件,因此dispcalGUI成为更多人的选择。dispcalGUI能完成Monitor \nCalibration、Monitor Profile、Profile\u002FMonitor Verify以及Profile \nLoading等一系列步骤,涵盖了几乎整个色彩管理流程。当然,在Profile \nLoading之后,接下来的工作仍然要交给Windows的颜色管理和相关软件的颜色配置来完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一点又要说明.....使用软件进行Calibrate和Profile,能够得到比硬件LUT层面的Calibrate更准确的结果,有点奇葩是不是?因为硬件LUT虽然能改变显\n示器的面板色彩特性,却无法做到根据环境光和用户对色彩感知的差异进行个性化调整。因此拥有这类显示器的用户,选择权在于自己。是要更方便呢,还是要更准\n确呢?反正我选了更方便的那条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由于dispcalGUI拥有更强大的功能、更个性化的选项以及更广的适用范围,因此本文将以dispcalGUI为准进行校色和特性化步骤的说明。其他软件虽然未能提供过多选项,但原理、主要步骤及最终校色结果都与之相差无几。\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5. 终于进入正题中的正题:显示器校准及特性化\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对不住各位,由于我认为需要解释的地方实在太多,才在前面花了2又1\u002F2篇文章的口舌来讲这么多东西。但在了解上面那么多基础之后,大家才能对后续步骤的原理和目的有更清晰的理解。\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556a4d21f12fb3f9cb024\& data-rawwidth=\&861\& data-rawheight=\&782\&\u003E\u003Cp\u003EdispcalGUI\n只是一个GUI,其后端是一个名为Argyll \nCMS的开源软件,也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免费软件。因此在使用DispcalGUI之前,我们需要先下载Argyll CMS(分Windows \nx86\u002Fx64、Mac OSX以及Linux版本),这里提供Windows版本的下载链接:\u003Ca class=\&\& data-title=\&Download Argyll CMS Win32 Executables\& data-editable=\&true\& href=\&http:\u002F\u002Fwww.argyllcms.com\u002Fdownloadwin.html\&\u003EDownload Argyll CMS Win32 Executables\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下载并解压后,请将Argyll CMS的文件夹放在合适位置(例如C:\\Program Files,或适合自己的路径) \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之后,就是下载和安装dispcalGUI:\u003Ca data-title=\&Download dispcalGUI from SourceForge.net\& data-editable=\&true\& class=\&\& href=\&http:\u002F\u002Fdispcalgui.hoech.net\u002Fdownload\u002FdispcalGUI-Setup.exe\&\u003EDownload dispcalGUI from SourceForge.net\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注意,链接是跳转到SourceForge的,所以别把上面的链接直接扔到迅雷里面。 \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安装完毕,打开DispcalGUI主程序后,还需要先手动指定前一步下载并存放好的Argyll CMS的执行文件:\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db6ad07bbd9bc79eacad6\& data-rawwidth=\&328\& data-rawheight=\&235\&\u003E\u003Cp\u003E点击左上角File按钮,选择Locate Argyll CMSexecutables,然后找到Argyll CMS文件夹,定位到bin子目录,点击确定:\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da6bbbc2ead11dca0e2b0d7\& data-rawwidth=\&324\& data-rawheight=\&318\&\u003E\u003Cp\u003E由于Argyll CMS是开源软件,而各厂家的校色仪及驱动程序为闭源软件,因此要使用dispcalGUI校色,还需要手动安装Argyll CMS提供的开源驱动程序。驱动程序存放在Argyll CMS目录下的usb子目录当中,文件名是ArgyllCMS.inf:\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5c4c93a254beb\& data-rawwidth=\&571\& data-rawheight=\&436\&\u003E\u003Cp\u003E上图是以X-Rite i1 Display Pro为例(因为本人的DELL U3014只有搭配这货才能实现硬件校准),Spyder和Color Munki的驱动安装步骤与此相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64位系统的用户可能还会遇到驱动没有数字签名而无法被安装的问题,需要开机过程中按F8,选择禁止驱动程序签名验证,或按以下步骤执行(此操作不会对系统或硬件带来损坏或风险):\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1、在win7 运行窗口里或者cmd下\u003Cbr\u003E\u003Cbr\u003Ebcdedit\u002Fset testsigning on\u003Cbr\u003E\u003Cbr\u003E2、
运行gpedit.msc\u003Cbr\u003E\u003Cbr\u003E用户配置-&管理模板-&系统-&驱动程序安装\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最后一个选项配置禁用驱动签名验证\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安装完成后,设备管理器中即可看到这样的设备描述:\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3d2295bcebea0bbd331ad2b\& data-rawwidth=\&438\& data-rawheight=\&494\&\u003E\u003Cp\u003E忍耐一下,最后一步准备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了方便起见,还需要点击dispcalGUI的Options菜单,将\u003Cb\u003EAutomatically detect instruments\u003C\u002Fb\u003E以及\u003Cb\u003EShow advanced calibration options选中\u003C\u002Fb\u003E,以方便后面步骤中使用:\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f6af6e79c80ce708f3fcdf\& data-rawwidth=\&531\& data-rawheight=\&484\&\u003E\u003Cp\u003E以上就是使用DispcalGUI的准备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接下来就要进入显示器校准和特性化的环节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于大部分中高端显示器用户的校色目的都是为了在看图、游戏、视频等方面获得更好的体验,因此在Calibration Settings这一栏当中,Whitepoint(白点)、White Level(亮度)、Tone Curve这些选项上,请按下图进行设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8dda5cf54fd2d65b93df3afea3058ccc\& data-rawwidth=\&845\& data-rawheight=\&548\&\u003E解释:将白点设置为As measured(强烈建议),或选择Color Temperature并将色温设置在6500K(如果你只用这台显示器处理图片,不用来上网看电影什么的,也可以选5500K这个色温),环境设置为Daylight(这个根据自身环境情况,也可选择Blackbody);亮度设置为Custom,并手动指定成适合自己的亮度值(我一般设置为85~90cd\u002Fm?,也可以选择As \nmeasured,然后将显示器亮度调整到合适水平);Black Level与White Level在LCD上是互相矛盾的,亮度越高,黑场表现越差,因此只需要选择As \nmeasured即可;Tone \ncurve是选择校色曲线,对于sRGB色域的显示器用户而言,可以选择sRGB,对于处理视频(比如非编)以及只用来观看视频的用户(比如投影仪校色),可以选择Rec. \n709(绝大多数高清电影都是用这个色彩空间拍摄的)。而对于几乎所有用户而言,选择Gamma,并手动指定Gamma值为2.2,选择\nRelative(相对色域)是最可靠的方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环境光多变,比如灯光变化较大或自然光变化较大,需要选中Ambient light \nlevel adjustment,软件会根据当前环境光情况自动进行一些调整。Black point \ncorrection一般是用在环境光很强烈的地方,在需要很高亮度的时候,选择这个选项有助于提升校色后的对比度,但通常情况下不需要选中(sRGB以及Rec. 707等色彩空间是必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对于确实需要调整显示器OSD中RGB色彩的用户来说(比如大部分非专业级广色域显示器都严重偏色),选中Interactive display \nadjustment,可以在下一步操作中通过软件来衡量RGB三原色是否被调整到绝对平衡的状态(当然这个步骤因人而异,个人建议如果显示器质量较好,\n这一步可以省略,后续可通过Profile过程被校正,而HKC之流的还是选上吧,这种显示器别太对校色结果的精确度较真)。\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Profiling\n settings这一栏下面,Profile type需要选择XYZ LUT + matrix。注意,这已经是Profile步骤的选项了,跟上面Calibration是分开的,因此选择XYZ \nLUT而不是Gamma,不会影响校色精确度,而无论Windows还是Mac OSX或Linux,其LUT都是以CIE \nxy坐标体系为基准的,所以要选择XYZ LUT,除非你很清楚你选择其他选项的目的和后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Profile type右边的Advanced选项中也需要调整:\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79bbdd4fbee036\& data-rawwidth=\&540\& data-rawheight=\&238\&\u003E\u003Cp\u003ESource\n Profile是你的常用标准工作色彩空间。比如你的显示器的Native Gamut是104% \nNTSC,那么最适合你的标准色彩空间就是ARGB。如果你的显示器Native Gamut是75% \nNTSC,那么这里就需要选择sRGB的icc文件。dispcalGUI已经提供了若干icc文件备选,我们只需要按需选择对应的标准色域描述文件即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这里会牵扯出前篇中的一个问题:Absolute \ncolorimetric\u002Fappearance、Relative \ncolorimetric\u002Fappearance以及Perceptual等色彩空间映射\u002F转换方式,也就是绝对色域、相对色域、可感知等。这个环节又需\n要花较多篇幅来说明,因为它很重要。\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Perceptual和Relative是两种在日常使用情况下最最常用的映射方式,包括处理\n图像、网页浏览和设计等等。简单来说,Relative \ncolorimetric是将色彩一对一的映射到另一个色彩空间,即便是源色彩空间比目标色彩空间更大,它也会不顾一切去做映射,不关心目标是否有对应坐标。Perceptual与之不同,是将源色彩空间与目标色彩空间进行比对,并按照标准的算法将源色彩空间的所有色彩全部映射到目标色彩空间的坐标体系\n中。\u003Cb\u003E由于前面讲到过,色域的大小不能代表色彩数量的多少,\u003C\u002Fb\u003E因此即使用Perceptual将广色域的色彩空间映射到非广色域的色彩空间(比如将ARGB映射到\nsRGB),在视觉上也不会感到色彩丢失的问题。但这两者都有劣势之处:Relative能保证映射的绝对精确,但只能一对一进行映射,超出目标空间的色彩将被压缩到最近似的目标上。\nPerceptual虽然不会出现色彩丢失,但由于算法问题,无法保证完全的精确。下面这张图将形象地表示两种映射方式的差异:\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dccc525ea9c5abfee2e75\& data-rawwidth=\&595\& data-rawheight=\&353\&\u003E\u003Cp\u003E由于原图的色彩空间超过了目标色彩空间,因此使用任何一种映射方法得到的目标图像都是失真的。但从上图也可以看出,虽然Perceptual是将超过目标色\n域的色彩压缩到目标色域当中,但对于没有超过目标色域的色彩来说,Perceptual依然可以比较精确的进行映射。因此Perceptual的算法,也就是色域压缩的算法,取决于用户使用哪种色域转换引擎。目前常见的色域转换引擎有三种:Windows默认的Microsoft \nICM、Adobe的ACE以及Apple的Colorsynch。不过谢天谢地,这三家公司在这个方面都做得不错,最终得到的映射效果可以被认为是没有\n任何差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于Perceptual映射方式不会造成任何色彩信息的丢失,而Relative则不同,因此Perceptual从主观上\n看,转换过程是可逆的(因为信息都还在),但要特别强调的是,所谓可逆,不是指广色域转非广色域,再重新转广色域后,还能得到与源文件毫无差别的东西,因\n为此时的色彩坐标已经被重新映射过两次了,即使看起来差不多,实际上其中大部分颜色的精确坐标也已经发生了改变。只能说相对于Relative直接压缩超出范围的色彩而言,Perceptual在感官上能给使用者带来更能被接收的结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另一种映射方式:Absolute \ncolorimetric,情况又有不同。Absolute \ncolorimetric与Relative colorimetric都不会改变能够直接映射到目标空间中的色彩值。不同之处在于Absolute colorimetric会丢弃超出目标空间的色彩(Clipping),并且其对于Whitepoint(白点)的处理方式上也有所不同。\nRelative将源色域映射到目标色域时,如果源色域与目标色域白点的\u003Cb\u003E相对坐标\u003C\u002Fb\u003E不一致(比如将ARGB映射到sRGB上,\u003Cb\u003E白点坐标都是0,0,0,但两个坐标在同一个CIE xy体系中的相对位置是不同的\u003C\u002Fb\u003E),则会将ARGB色域先进行”\u003Cb\u003E扭曲“\u003C\u002Fb\u003E,\n使源和目标的白点坐标完全对应(确实符合Relative的风格,只要能找到准确对应的位置就奔着去了)。而Absolute的作风不一样,它不是通过扭\n曲,而是将整个源色域进行偏移,使目标色域的白点与源色域的白点重合(注意此处说法,Relative是对应,Absolute是重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我们将色域看做是一个3D的立体模型的话,将源色域和目标色域的白点和黑点连起来,能形成一条贯穿整个3D模型的直线。\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033de7ebff2cd73cefacc87e03d0183f\& data-rawwidth=\&611\& data-rawheight=\&290\&\u003E\u003Cp\u003ERelative\n在映射后,会将目标色域这条直线拉斜或弯曲,但整个目标色域中的色彩都还能被保留在精确的位置。而Absolute在映射后,由于是将整个目标色域进行了\n偏移,因此目标色域中的一部分空间将会被移动到它自己都不知道的位置,只关注白点是否准确。如果上面的概念太抽象,下面这幅图将能形象表达两者的区别:\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170b938d940c26a6bfe8aaca0c6d3668\& data-rawwidth=\&609\& data-rawheight=\&189\&\u003E\u003Cp\u003E上图的含义是,将Color Space #1通过Absolute和Relative两种方式分别转换到Color Space #2之后,其白点位置以及色彩空间整体的变化对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以看到,Absolute做转换后,白点的位置依然\u003Cb\u003E与源色彩空间\u003C\u002Fb\u003E重合,即在正中心,而Relative转换后,是将目标色域进行了扭曲,使白点位置与\u003Cb\u003E目标空间\u003C\u002Fb\u003E标准的白点位置对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两者的不同,将造成通过Absolute \ncolorimetric方式进行转换后图像,色彩可能会发生严重偏移,红色不再是纯正红色,一个橘子可能会被显示成葡萄的颜色。这对于绝大部分用户而言\n都是不可接受的。但另一方面,在某些应用场景下,对白点的绝对位置的要求是最重要的,因此Absolute \ncolorimetric仅在特定的行业及情况下才需要被使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另一个需要被提及的转换方式是Saturation。Saturation\n也是一个在特定场合才需要被用到的转换方式。其目的与上面三种都不同,是严格保留色彩的饱和度。还记得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的使用广色域显示器,不做色\n彩管理将会遇到欠饱和的情况么?Saturation就只是用来解决较小的色彩空间的色彩要映射到更大范围色彩空间时,可能出现的欠饱和问题的。听起来很\n诱人,但Saturation只适配CMYK色彩空间,也就是说它被印刷行业,特别是不注重色彩还原度的印刷行业所使用(比如报纸)。因为\nSaturation无法保证所有色彩的饱和度都能被还原,仅能针对纯色的饱和度做还原。我们用CMYK中cyan,blue,magenta和red四\n种纯色作为例子(CMYK是青色、洋红、黄色和黑色的简写,之所以这里不用黑色,是因为黑色的饱和度最不容易丢失,即使丢失后也不容易被人眼察觉)。由于\nCMYK的色彩空间比sRGB还小,本身能显示的色彩范围就不怎么样,再通过Saturation做转换后,我们看到的实际图片往往就变成了这样:\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22e663d8bbf374ba605a4cbe\& data-rawwidth=\&635\& data-rawheight=\&302\&\u003E\u003Cp\u003E是的,没有色彩过渡一说,只有每个纯色的饱和度被完整保留了。因此,Saturation只适合用于印刷等场景时,对色彩真实性要求较低,只强调物体能被清楚辨别的情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更加详细的资料在这里提供给希望深入了解每一种色彩转换方式的Geek:\u003Ca data-title=\&Color Management: Color Space Conversion\& data-editable=\&true\& href=\&http:\u002F\u002Fwww.cambridgeincolour.com\u002Ftutorials\u002Fcolor-space-conversion.htm\& class=\&\&\u003EColor Management: Color Space Conversion\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总之,绝大部分用户只需要使用Perceptual来做色彩映射\u002F转换就可保证转换结果在视觉上的正确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恭喜各位,讲起来以及理解起来最费神的部分已经结束了,下面就继续是行云流水的校色和色彩管理过程。\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完成Advanced菜单中的配置后,还需要选择校色样本类型。这里为了保证校色准确度,我们一般会选择Massive testchart for LUT profiles, optimized for Gamma 2.2 with \u003Cb\u003Exxx\u003C\u002Fb\u003E primaries(D65),其中xxx是你的目标校准色彩空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sRGB\n有些特殊。由于是非广色域,也就是我们做校色的最小色彩空间(CMYK太小了,随便找台显示器也能满足,不用做校准,只需要做Profile),因此在面\n向sRGB为目标的Calibrate和Profile时,Gamma是恒定不发生变化的,也就是Profiling过程不会对Calibrate后的\nGamma值做任何修正。\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现在,我们可以开始进行正式的Calibration和Profiling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dispcalGUI此时提供了三个选择:Calibrate only、Calibrate & profile以及Profile only。\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n Calibrate \nonly的作用是仅对显示器亮度、色彩做校准。目的是方便曾经做过校准和特性化的显示器,在后续定期维护时,不需要再做Profile了,只需要调整发生\n轻微变化的亮度、偏色等情况(一般只调亮度,除非显示器有硬件LUT,可通过除了OSD之外的其他途径调整RGB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 Calibrate & Profile是所有第一次做校色的用户的唯一选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n Profile \nonly仅在你确认你的显示器不会出现严重偏色和偏离目标亮度的情况下才使用。对于显示器自带了硬件LUT的用户而言,可以先用附带的硬件校准软件做一次\nCalibrate(往往Profile也必须一同做完不能中断),保证显示器自身处于较为完美的状态,再用Profile only做精确的特性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点击Calibrate & profile,将会出现下面的窗口:\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4197f30affb05f30f8f451ec52899d7c\& data-rawwidth=\&739\& data-rawheight=\&739\&\u003E\u003Cp\u003E此时我们需要把校色仪放置在窗口中央。窗口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大小和位置的调整。如果你只有一台显示器,请不要勾选Black background,否则亮瞎狗眼。对\n于光度计用户来说,你们还需要保证校色仪与屏幕间没有任何缝隙,或没有任何环境光的影响,因为相较于色度计,光度计对光线的变化极为敏感,任何一丝外界光\n线进入校色仪视野范围,都会影响校色精确度。因此EIZO官方给出的建议是:你需要用窗帘、桌布等较厚的东西搭在显示器和校色仪上\n面...........不过一般来说,我们只要保证房间的环境光在校色过程中不发生明显变化即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后点击Start measurement开始正式校色。\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f5b697faae01f\& data-rawwidth=\&519\& data-rawheight=\&477\&\u003E\u003Cp\u003E如果前面选择了Interactive display \nadjustment的话,首先就会看到上图界面。这个界面能让你直观调节显示器RGB色彩平衡度以及亮度。如果你的显示器偏色本来就很严重,那么即使不\n带硬件LUT,你也只能用显示器OSD甚至显卡驱动中的色彩调节选项,来使显示器各项参数尽量达到界面上小箭头的位置(我的Surface \nPro就是用显卡驱动面板中的色彩调节来做的调整,因为不这样做就没办法让色彩尽量正常)。\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调节完毕后,点击右下角Continue on to calibration,然后就等着吧。\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826\& data-rawwidth=\&783\& src=\&9e9f81aac12c84c06ddcbe\&\u003E\u003Cp\u003E 由于我们为了保证Calibrate和Profile的准确度,因此选择了Massive testchart,这意味着校色仪将分次从屏幕上读取2527个不同色块.........WTF!!!\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更\n要命的是,如果使用的是X-Rite校色仪还好,等待一两个小时就能搞定,而Spyder用户们,由于Spyder会先在校色仪内对色彩做一次自身比对验\n证,因此需要的时间是翻倍的,也就是说Spyder用户完成一次Massive \ntestchart的校色,需要至少4个小时时间。因此我建议这部分用户,睡觉之前再进行这项工作应该是最佳选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经过漫长的等待,dispcalGUI终于完成了Calibrate和Profile的步骤,并且将自动在C:\\Windows\\system32\\spool\\driver\\color目录下生成与主界面下方Profile name对应的icc文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软件此时会弹出对话框以供选择:\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42ca0af5eea37ee6a03c88cf20e2632e\& data-rawwidth=\&432\& data-rawheight=\&304\&\u003E\u003Cp\u003E 首先是校色的简报,包括平均ΔE和最大ΔE的值,以确定本次校色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此处选择Load Calibration on login,并选中Let the operating system handle calibration loading即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接下来是关于覆盖色域的的情况。上面一排是校色后的色域覆盖情况,也是目前显示器的实际状态。这里即使覆盖率没有达到100%也不用沮丧,因为我们前面不是\n选择了Perceptual嘛,因此肯定会有部分色彩被压缩,因此无法达到100%也十分正常,只要不差太远就行。下面一行是显示器初始状态,未校色时的\n测量情况,如果你没在任何步骤上限制显示器的色彩空间(比如通过显示器OSD强制广色域显示器模拟sRGB空间,限制硬件最大色彩范围),那么这个结果就\n是Native Gamut的参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通过我的截图作为例子可以看出,在Native \nGamut时,如果直接显示sRGB色彩空间的图像,将会不可避免出现过饱和,因为原始色彩空间已经到了156.7% \nsRGB和107.9% ARGB了。而经过校准后,变成了97.5% ARGB,也就是有2%的色彩可能会出现丢失。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一般广色域\n显示器都是8bit、8bit+Dither或10bit显示面板(6bit面板就不用纠结有多少色彩丢失了),也就是至少能显示1670万种颜色,而\n10bit显示面板更是能显示10.7亿种色彩(当然要搭配支持10bit输出的软件和输出接口以及显示器驱动电路)。因此即使是1670万种色彩中丢失2%,也比什么都不丢失,但色温和色彩偏差过大要更容易接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通过上面的窗口还可点击Show profile information,查看icc文件对显示器的校正情况:\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0a7c7bf349f31295c66d\& data-rawwidth=\&448\& data-rawheight=\&562\&\u003E\u003Cp\u003E可以看出Profile过程对RGB三种基色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正。这也是我一直强调的,如果显示器底子够好,千万不要通过OSD做Interactive adjustment的原因,交给Profile就可以了。 \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4aaae132143deea6b5f248\& data-rawwidth=\&448\& data-rawheight=\&562\&\u003E\u003Cp\u003E这是色域对比图,虚线部分是目标色域,可以在Comparison profile选项中进行更改,彩色区域是Profile的校色结果。需要注意,Rendering intent需要对应我们之前在Advanced菜单中的选项,这里当然是选Perceptual。\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面的报告还不足以验证Calibrate和Profile后,显示器是否已经被正常校准和特性化,因此我们还需要通过Verify Calibration和Verify Profile来验证前面的步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Verify calibration不是必须的,除非你用Interactive adjustment调整了RGB。Verify Profile将是一份详细报告,文件类型是一个html网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由于报告篇幅较长,这里就分段截图说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51babcaa43461d9ece5d4fa57b93daab\& data-rawwidth=\&1067\& data-rawheight=\&624\&\u003E首先是总览,包括设备名称,校色时间以及目标参数,实际测量参数等。由于前面自定义亮度为90cd\u002Fm?,并且选择了Perceptual映射方式,因此可以看到色温和白点被偏移到了6702K,而校准后的实际测量值是6689K,应该是基本准确了。对比度925.2:1也说明黑场够黑,白点够白,接近1000:1的标准对比度(很多非专业广色域屏幕校色后,对比度无法完全达到1000:1,而sRGB色域校色后,几乎能与1000:1持平,因为这类显示器不需要大范围做色彩空间的扭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09a155ebcbb5f97f6c6b9b\& data-rawwidth=\&1062\& data-rawheight=\&999\&\u003E这部分是对灰阶的验证,看在校色后是否丢失了灰阶。截图中红色部分是我一直纠结的问题。从实际感官上看,白点的偏离不可察觉,但软件的检测结果告诉我白点的ΔE高达13.99!!!!苦苦寻找后有了答案:由于DELL U3014使用了新的GB-LED背光,背光的波长及色彩曲线特性与以往的W-LED和CCFL都不同。而搭配的i1 Display Pro校色仪是色度计,无法对光度进行准确评判,造成了其在检测白点时会出现很大误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无视上面的设备误差后,看看Average ΔE和Maximum ΔE,平均色差为0.26,最大色差为1.23。等等,刚刚校色结束的简报不是说平均0.34,最大2.21么?这里的平均0.26是说显示器跟Profile搭配后的校色结果,上面是单指Profile结果,两者不相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接下来就是冗长的几百个色块分别的色差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e9dac5a297eb4d\&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591\&\u003E图中的色块其实是分左右两部分的。如果校色结果足够成功,则肉眼无法分辨其区别,如果你能用眼睛看出区别,说明校色不成功,也就是校色后显示器仍然存在较大色差。造成校色不成功的原因一般是三种可能:要么是软件的配置选择错误,或是在校色过程中环境光影响了校色仪,另一种常见可能是:显示器确实烂到无药可救了。\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从Calibrate和Profile的结果来看,本次针对DELL U3014的校色及特性化是成功的,icc文件可被用于色彩管理。至此,显示器的校正与特性化步骤也就告一段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篇文章为了让大家尽可能理解每个步骤的意义和原因,因此较长,理解起来也会有小小的难度。大家感兴趣的话还需要仔细揣摩,如果只希望以结果为导向,则不必纠结太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下一集,将对Windows色彩管理系统以及Photoshop等软件的色彩管理配置进行说明,并将做好色彩管理的结果,与不做色彩管理的情况进行直观对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接下来是每期一次的竞猜环节:\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前段时间在网上搜资料的时候发现,某些”高人“表示,根据砖家的说法,经过校色的显示器,色彩丢失最高能达到恐怖的40%!!\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经过我们上面的校色和验证发现,一般来说校色后色彩丢失不会超过5%。那么40%是怎样得来的? \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6:50:27.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13,&likeCount&:367,&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00:50:27+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29b7abc4ba1ff542a0745c0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13,&likesCount&:367},&&:{&title&:&正餐后的甜点时间&,&author&:&nfsking2&,&content&:&\u003Ch2\u003E看完前面的长篇大论,接下来就写点喜闻乐见的打脸+答疑类的东西吧。\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Q:软件校色+特性化这么麻烦,还需要事后手动配置色彩管理选项,是不是选择一个带硬件校准的显示器就万事大吉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A\u003C\u002Fb\u003E:很多“大神”都在不同场合表示过,只要显示器做了硬件Calibration,一切软件层面的色彩管理和校正都是不明智的。我觉得这些大神确实神得可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前文多次说到过,一般人所谓的校色,是分为Calibration和Profiling两个步骤的,即便再高端的显示器也如此。无论是EIZO还是NEC或是DELL的专业级显示器,即便是搭配自带的硬件校准软件,对显示器做硬件校准后,最终仍然会做Profiling,生成特性化文件也就是.icc,并自动应用到系统设置中(不明白的TX请回过头看EIZO用户手册截出来的那张流程图)。否则系统和应用软件怎么知道你显示器到底准不准?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第三篇文章中对视频图像的色彩管理了。按照这类人的说法,本人的显示器经过了硬件校准,应该看到饱和度、灰阶、色差都正确的图像,而事实上呢?硬件Calibration是改变显示器内置的硬件LUT,Profiling是做不同色彩空间映射的,两者从机制上没有任何关联,更不可能用Calibration取代Profiling。\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Q:我用的是广色域显示器,但平时就是上网聊Q看电影,那我直接把显示器校准到sRGB就可以了,何必那么麻烦?\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A\u003C\u002Fb\u003E:如果你的显示器带有硬件LUT,在显示器OSD中又提供了模拟sRGB色彩空间的选项,那么这样做确实能让你省不少事。但这并不代表你就不需要做色彩管理和显示器Profiling了。而对于显示器不带有硬件LUT的用户来说,通过民用显卡的8bit LUT去模拟任何不同于显示器Native Gamut的色彩空间,都将导致极大的色彩失真。这也是在校色过程中,一再强调尽量不要通过显示器OSD或显卡驱动面板调整RGB、对比度等选项的原因。同时,若非必须,也尽量不要在不带硬件LUT的显示器上强制让显示器模拟任何一种色彩空间。(\u003Cb\u003E很多对色彩管理一知半解的人都认为,所谓校色就是把显示器的颜色完全校正到某一个标准色彩空间,例如将广色域显示器校准到ARGB,这是大错特错的。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准确的色彩空间映射。\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Q:我是土豪我用EIZO显示器。显示器自带了校色仪,我不用另外买校色仪就可以做校色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A: \u003C\u002Fb\u003E土豪你好!EIZO自带三种类型的硬件校准设备:内置自动修正器、内置色度计、外置色度计。其中内置色度计只有CG系列才有,其余系列的EIZO要么没有附带任何校色设备,要么是自动修正器。自动修正器需要搭配外部校色硬件才能使用,是用来维护已被校色的显示器的后续调整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另外,壕,友呼? \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Q:ACDSee(或其他一大堆看图软件)是老牌的NB软件,支持色彩管理,图像的显示效果明显比Windows7自带的图片查看器好得多。\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A: \u003C\u002Fb\u003E根据前面的对比图来看,虽然这类软件确实支持色彩管理,但色彩空间映射方法以及Profile使用策略都存在严重问题,并且无法灵活调整。因此就一句话:破除迷信,崇尚科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Q:在显示器\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u003Cb\u003E连接\u003C\u002Fb\u003E方式上,论实际显示效果肯定是DP&HDMI&DVI&VGA。\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A:\u003C\u002Fb\u003E从传输距离这方面看,这个排位没错。但从显示效果上说,这几种连接方式在现阶段并没有太大区别。更何况VGA还能支持HDMI和DVI都无法支持的10bit色彩输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Q:AMD显卡色彩比nVidia显卡好得多,所以做图剪视频都要用A卡才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旅行青蛙名字下面一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