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会解微信微信忘记支付密码破解吗,

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用相同密码 女子被盗刷万余元
来源:现代金报
原标题:微信、支付宝、银行卡密码都一样女子一月内被多次盗刷万余元
  网络有句笑话:“人生一大傻,生日当密码”。北仑一女子更夸张,因为QQ、支付宝、微信等各种软件用相同的密码,导致一个月之内被盗走1万余元。通讯员 赵璐 黄宇 记者 叶萌茗
  【连续中招】
  手机莫名被锁屏 银行卡被盗刷
  日晚上9点半,家住北仑大\的陈女士在家中用iPhone6手机上网,突然手机被锁住了,屏幕上显示一行字“支付宝打6000,我全部解除,支付宝nlpca&@sohu.com”。陈女士大吃一惊,立马拿出另外一部iPhone6plus手机一看,也被锁屏了。
  陈女士立刻意识到自己的手机ID被人盗了,并且以此锁住了两部手机,两部苹果手机用的是同一个ID账号。第二天一早,陈女士就把两部手机都拿到手机店去解锁了,并且更换了密码,本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不想当天晚上,6plus手机上的微信被盗了,支付宝捆绑的银行卡被人转走4000余元。
  5月15日晚上,陈女士的iPhone6plus手机上的微信突然在异地登录,重新登录后发现,微信钱包里出现了4400元。同时手机里的支付宝捆绑的建设银行卡被人分32次转走4400元。
  5月16日一早,陈女士打电话给微信客服,申诉微信账号被盗,并要求微信客服冻结了微信钱包的钱。第二天,陈女士拿到新密码重新登录后发现,微信钱包里的4400元已经被人用掉170元,陈女士就将剩余的钱追回并提现了。
  有人用自己信息注册微信、贷款
  一周后,陈女士发现自己的支付宝捆绑的银行卡又被人分7次转走1000元,通过银行账单查询发现钱是转到了深圳财付通科技里。
  陈女士致电微信客服,发现这7笔钱通过财付通科技又转到了一个微信账号,而这个微信账号居然是用陈女士自己的资料注册的。而陈女士根本没有注册过这个微信账号,也不知道账号和密码,为此对于这1000元无法冻结。
  当陈女士还在为不能冻结处理的1000元发愁时,她的银行卡里突然打进来910元。三分钟后,这个银行卡账户上又划走了900元。
  通过银行账单查询,发现有人冒用陈女士的身份资料到APP公司申请了贷款,贷款成功后将钱先转到了银行卡里,之后又通过之前相同的方法把这笔钱转到了深圳财付通科技里,再转入微信小号里,当然,这900元依然不能冻结。
  陈女士对于这个贷款公司一无所知,贷了多少金额也不清楚,因为资金不是很多,陈女士也没有报警。
  6月10日陈女士的银行卡再次被盗刷,盗刷的3000元转入了另一个微信小号里,这个小号依然是用自己的身份资料注册的,3000元也不能冻结追回。陈女士最终选择了报警。
  【真相大白】
  为办小额贷款 主动透露身份信息
  一个月内,陈女士经历了手机被锁屏,微信被盗号,支付宝被盗刷&&这些都是怎么发生的?陈女士百思不得其解。
  日,90后的李某在安徽老家被北仑公安抓获。原来,李某与陈女士在一个QQ群内认识,有一次,陈女士拜托李某帮忙办理小额贷款,之后她还把自己的身份证照片、结婚证照片、银行卡号通过QQ发给了李某。
  为办理贷款方便,陈女士还将自己在网上注册的平安易险小额贷款账号、密码告诉了李某。可是,李某办理小额贷款一直没有成功,于是两人也就不再继续联系了,然而,陈女士并没有将贷款账号密码更改,李某也没有将陈女士的身份信息资料删除。
  5月14日晚上,犯罪嫌疑人李某在电脑上登录了“查找苹果”的一个网站,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输入了陈女士的QQ邮箱,之后又输入了陈女士告知的小额贷款账号的密码,结果居然成功登录了。
  惊喜的李某立刻在网站上点击丢失模式,并在备注栏内写下了一行字:“支付宝打6000,我全部解除,支付宝nlpca&@sohu.com”。
  所有账号密码相同 因此屡屡得手
  第二天,李某又尝试用陈女士告知的小额贷款密码登录陈女士的QQ、微信、支付宝、银行卡,发现所有的账号用的都是同一个密码。
  于是,李某顺利登录陈女士的微信,通过小额提现方式,每次提现200元,分多次将4400元提现至陈女士的微信钱包中。之后李某用这笔钱充值了30元Q币,接着给自己的手机号码充值了100元话费,剩余的钱还没想好怎么花就被冻结了。
  得知陈女士已经将这笔钱申诉回去,自己也无法登录这个微信号后,李某又想到了另一种不会被冻结的盗刷手段。
  李某用陈女士之前办理小额贷款时交给自己的身份证照片、结婚证照片等资料注册了一个微信小号,同时又绑定了陈女士的建行卡。之后分多次将银行卡里的1000元钱充值到微信小号钱包。
  此外,李某用陈女士给自己的平安易贷账号密码,成功登录了手机贷软件,点击借款,以陈女士的名义成功贷款了1000元,扣除手续费后还剩余910元,通过之前一样的方法将钱转到了自己的微信小号里面。
  盗刷了这么多次后,发现陈女士并没有报警,李某的胆子越来越大,6月初,李某用同样的手法,再次将陈女士支付宝绑定的银行卡中3000元转账到微信小号中。不想几天后就在家中被公安抓获。
  近日,北仑检察院以犯罪嫌疑人李某涉嫌盗窃罪、敲诈勒索罪向北仑法院提起公诉。
  ●检察官提醒
  随着邮箱、QQ、微博、网游、网购等各类网络服务的普及,一些网友图省事,把许多类型的网络服务账号和密码都设置成一样,这样做是极其不安全的,建议网友对密码设置切莫“简单化”,特别是像支付宝、网银等常用支付工具的密码要特别对待,不仅要单独设置,尽量使用高安全级别密码,避免用生日、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易被破解的数字,还要定期修改密码,避免网站数据库泄露影响到自身账号安全,遇到银行卡资金异常要及时修改自己的其他有关联支付账号密码,并拨打110报警。
(责任编辑:钟庆辉 UN660)
&&&&&&</div
中国人哪来这么多钱?[]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紧急通知!微信支付宝这两个功能得当心,否则很危险!|支付宝|小额|密码_新浪新闻
今天,无论外出购物或是用餐,拿出手机“扫一扫”的付款方式大家已不再陌生。然而,网络支付全面普及后,支付风险成手机用户最大安全隐患。尤其是一些支付功能,用户可能并不知情。不用密码,嘀的一声,钱就划走!天津一快餐厅,市民张先生把手机对着收款机,只听“嘀”的一声,就结束了整个付款流程。然而,让张先生略感疑惑的是,在付款时不需要输入支付密码。孙女士反映,自己在使用一张中国银行的借记卡消费时,收款人犹如刷地铁公交卡一样就完成了该笔消费,也不用其输入密码。有媒体测试,无论是使用微信“收付款”或是支付宝的支付功能,还是具有“闪付”功能的银行卡,在消费不超过某一额度时均不需输入支付密码,都没有对于支付价格的确认环节。这是因为你的“小额免密”、“闪付”功能打开了。“小额免密”、“闪付”功能是什么?业内人士表示,“小额免密”“闪付”这类支付是指消费金额低于限定值时,用户无须输入密码即可完成消费。现在不少人在支付时都已经开通并使用过“小额免密”这个功能,虽然支付过程简单便捷,但也易使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盗刷。在网上搜索关键字不难发现,这种“隐患”并非个案。杭州某景区一家酒店上班的小徐手机被盗,因设置了微信小额支付免密功能,导致微信余额和绑定银行卡里的钱被全部盗走。不少人表示,“以前丢手机觉得通讯录没了最麻烦,现在还要担心手机里连着的钱可能也没了。”功能默认开启,经济损失个人承担据银联方面信息,发卡行往往将“小额免密免签”功能与“闪付”一并设置为默认开通,持卡用户在进行一定金额(境内300元人民币,境外以当地限额为准)及以下金额交易时,只需将银行卡靠近“闪付”感应区即可完成支付。在此过程中,持卡人不会被要求输入密码,也无须签名。△资料图据中国银行客服人员介绍,这种卡面有“闪付quickpass”标识的“小额免密”业务是系统默认开通的,支付时不需要密码,每笔不能超过300元,每卡每天2000元封顶。如果觉得存在安全隐患,客户需携本人身份证到银行网点取消该项业务。手机支付方面,支付宝的“付款码”功能处于默认开启状态,其使用说明中写明,每笔小于等于1000元的订单无须验证支付密码。微信付款用户服务协议中也写明,使用付款码支付不足1000元(特定商户3000元)的消费时,无需密码等交易指令验证,且由丢失等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个人承担。专家提醒:安全是支付便利的前提此种支付功能开启时用户往往并不知情,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专家表示,相关机构在开启此类功能时,应对用户进行有效告知,在追求便捷的同时莫忘安全红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程华表示,目前支付机构在基本知识普及和相关信息告知上做得仍不充分,许多消费者并未清楚了解到某项功能的利弊就主动或被动开通了此项服务。“小额免密”的监管环节一定要加强,对于密集发生免密支付的账号,支付机构应当设置预警甚至跟踪机制,或者对于转款进行延时处理,避免用户财产受到损失。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曹兴权认为,诸如“小额免密”支付等功能服务,在开通时需要设定提示与延时阅读机制,相关机构或银行应该在开通时向用户征求意见,主动积极履行说明义务,不能单纯以“默认”形式为用户开通某项功能。密码作为支付的最后一道“安全线”不能轻易取消。新闻多看点NEWS MORE小额免密怎么关闭?支付宝登陆支付宝客户端,登陆账号,进入界面以后,点击右下角“我的”。点击自己的头像,就会进入到个人设置的界面中去,选择“设置”。在上面会看到“支付设置”的选项,点击打开。看到“免密支付”,然后就可以选择打开或关闭小额免密支付,以及看到有哪些第三方软件使用了这个服务。微信打开微信—我—钱包右上角更多—支付管理—自动扣费,把所有的免密支付项目给解约并删除。“转发提醒更多人知道!来源:中国经济网、人民日报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女子手机丢了 微信支付密码被轻松破解丨手把手教你保护银行卡安全
我的图书馆
女子手机丢了 微信支付密码被轻松破解丨手把手教你保护银行卡安全
浙江一小伙近日捡到一手机,通过机主留在手机的个人信息,轻松破解其微信支付密码,机主绑定银行卡上的50多万元差点被转走!手机支付越来越普及,那么,手机丢失后,如何保障银行卡资金安全?
浙江永康一小伙捡到一部苹果手机,通过机主留在手机上的个人信息,轻松地破解了微信钱包支付密码。在用对方微信钱包充话费时,他还意外发现,机主微信绑定的银行卡里竟然有50多万元。
所幸,机主设置了当日取款限额,当警方找到小伙子时,他只来得及取走9800元。
手机里有银行卡和身份证照片
小伙借此打开了微信钱包
永康人朱某今年25岁,做淘宝生意。5月2日,朱某的阿姨去城区逛街时,在路边捡到了一部苹果5S手机。晚上,她去朱某家吃饭,就把手机交给了朱某。
朱某自己有一部苹果4手机,一直没有更新换代。恰好,这部5S也没有设置锁屏密码。晚上9点左右,朱某闲着无聊,打开手机把玩。他点开手机里的各个APP,还打开相册把机主的照片看了一遍。
之后,朱某打开对方的微信,进入微信红包,想给自己发个红包。朱某发现,机主手机里的微信钱包和一张银行卡绑定。但是,要给自己发微信红包必须需要知道银行卡的密码,可朱某不知道支付密码。
操作进行不下去了,朱某返回微信钱包页面,点了忘记密码。这时,跳出一个页面,让他填写身份证号以及需要绑定的银行卡信息,用于更换新密码。巧的是,这部手机相册里刚好有一张银行卡照片,还有一名女士的身份证照片。
朱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输入了照片上的身份信息,竟然成功地将密码重置。于是,他用对方的微信钱包,先给自己充了500元话费。充值成功后,手机收到一条银行发来的短信提示,显示微信绑定的这张银行卡里竟然还有50多万元余额。
朱某用机主的微信钱包给自己充了500元话费。然后收到银行短信,显示微信绑定的银行卡竟然还有50多万元余额。
多亏机主设置了银行卡转账限额
小伙转走9800元后,被警方抓获
看到卡里有这么多钱,朱某的贪念被激发了。随即,他分3次将4300元转到了自己的银行卡账户内。由于机主的银行卡转账设了限额,每天不超过5000元。到了次日凌晨,朱某又从账户里转走了5000元。一夜之间,他合计盗走账户里9800元。当朱某从卡里转钱时,失主胡女士毫不知情。
5月2日,手机丢失后,胡女士还以为手机被人偷了,并没有意识到银行卡里资金的危险。直到5月4日,胡女士重新买了部手机,补办了手机号码。她登录微信后,才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人转走了9800元。她忙报了警。当天晚上,根据转账时留下的信息,民警将朱某抓获。
那么,胡女士为什么将身份证和银行卡号信息拍照存在手机里呢?原来,胡女士经营着一家商铺,经常和客户有款项往来。每次客人打款,她都要把自己的卡号和身份信息发给对方。为了方便,她特意拍下了自己身份证和银行卡号的照片,存在手机里,客人有需要时,直接发图片过去。
办案民警高警官说,朱某的行为已涉嫌盗窃。但他被抓后,认罪态度很好,并且归还了手机和现金,最终警方将他取保候审。
手机丢失后,如何保障银行卡资金安全?
转给身边开通了微信支付的亲朋好友,为了绑定的银行卡安全,快去设置手势密码吧!设置后,就算别人进入你的手机,拿到你的身份证和银行卡号信息,也无法进入钱包操作!另外,不要将身份信息保留在手机里了!
综合整理自钱江晚报、公安部刑侦局官方微博
编辑:Jade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您当前的位置 :
[推荐]微信支付宝这两个功能要当心,嘀一声钱就划走了,还不用输密码
关注东北网
  东北网财经频道消息 在支付方式日益多样化的今天,无论外出购物或是用餐,“扫一扫”的付款方式大家已不再陌生,然而有些支付功能开启了用户还不知情,安全隐患可不小!
  支付风险成手机用户最大安全隐患。
  先来看看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在天津一家快餐厅的点餐处,市民张先生把手机对着收款机只听“嘀”的一声,就结束了整个付款流程,然而,让张先生略感疑惑的是,在付款时他并未被要求输入支付密码;
  在一家国企工作的孙女士反映,自己在使用一张中国银行的借记卡消费时,收款人犹如刷地铁公交卡一样就完成了该笔消费,也不用其输入密码。
  有媒体测试,无论是使用微信“收付款”或是支付宝的支付功能,还是具有“闪付”功能的银行卡,在消费不超过某一额度时均不需输入支付密码,也没有对于支付价格的确认环节。
  这是因为你的“小额免密”、“闪付”功能打开了。
  “小额免密”、“闪付”功能是什么?
  业内人士表示,“小额免密”“闪付”这类支付是指消费金额低于限定值时,用户无须输入密码即可完成消费。现在不少人在支付时都已经开通并使用过“小额免密”这个功能,虽然支付过程简单便捷,但也易使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盗刷。
  在网上搜索关键字不难发现,这种“隐患”并非个案。之前就有媒体报道过利用支付宝小额2000元免密支付而被盗刷的案件。杭州某景区一家酒店上班的小徐手机被盗,因设置了微信小额支付免密功能,导致微信余额和绑定银行卡里的钱被全部盗走。
  “以前丢手机觉得通讯录没了最麻烦,现在还要担心手机里连着的钱可能也没了。”
  功能默认开启用户“蒙在鼓里”
  发卡行往往将“小额免密免签”功能与“闪付”一并设置为默认开通,持卡用户在进行一定金额(境内300元人民币,境外以当地限额为准)及以下金额交易时,只需将银行卡靠近“闪付”感应区即可完成支付。在此过程中,持卡人不会被要求输入密码,也无须签名。
  经济损失个人承担
  据中国银行客服人员介绍,这种卡面有“闪付quickpass”标识的“小额免密”业务是系统默认开通的,支付时不需要密码,每笔不能超过300元,每卡每天2000元封顶。如果觉得存在安全隐患,客户需携本人身份证到银行网点取消该项业务。
  手机支付方面,支付宝的“付款码”功能处于默认开启状态,其使用说明中写明,每笔小于等于1000元的订单无须验证支付密码。
  微信付款用户服务协议中也写明,使用付款码支付不足1000元(特定商户3000元)的消费时,无需密码等交易指令验证,且由丢失等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个人承担。
  专家提醒:安全是支付便利的前提
  此种支付功能开启时用户往往并不知情,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专家表示,相关机构在开启此类功能时,应对用户进行有效告知,在追求便捷的同时莫忘安全红线。
  目前支付机构在基本知识普及和相关信息告知上做得仍不充分,许多消费者并未清楚了解到某项功能的利弊就主动或被动开通了此项服务。“小额免密”的监管环节一定要加强,对于密集发生免密支付的账号,支付机构应当设置预警甚至跟踪机制,或者对于转款进行延时处理,避免用户财产受到损失。
  诸如“小额免密”支付等功能服务,在开通时需要设定提示与延时阅读机制,相关机构或银行应该在开通时向用户征求意见,主动积极履行说明义务,不能单纯以“默认”形式为用户开通某项功能。密码作为支付的最后一道“安全线”不能轻易取消。
  记者采访发现,其实很多人都在有意无意地使用着“小额免密”支付功能,但被询问是否记得何时开通此类服务时,得到的回答都是“不太清楚”,或者不是自己主动开通的。
  “最初开始用的时候好像就不用输入密码,具体什么时候办过相关手续,确实没什么印象了。”天津财经大学一名大三学生对记者说,“以前没太想过被盗刷,不过如果考虑到安全问题,我并不介意再输入一次密码,其实省去这个环节也并没有快多少。”
  小额免密怎么关闭?
  支付宝
  登陆支付宝客户端,登陆账号,进入界面以后,点击右下角“我的”。
  点击自己的头像,就会进入到个人设置的界面中去,选择“设置”。
  在上面会看到“支付设置”的选项,点击打开。
  看到“免密支付”,然后就可以选择打开或关闭小额免密支付,以及看到有哪些第三方软件使用了这个服务。
  打开微信—我—钱包
  右上角更多—支付管理—自动扣费,把所有的免密支付项目给解约并删除。
  资料来源:工人日报、中国经济网、人民日报等
责任编辑:强锐
24小时新闻排行
 |  |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严禁在互联网发布涉密信息。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版权所有 Copyright
WWW.DB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强力破解微信支付密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