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澳洲卫浴市场.net的市场要比Java大很多

别再相信婚恋交友的公众号、APP了,除了约,就是算计!
别再相信婚恋交友的公众号、APP了,除了约,就是算计!
什么值得看
腹中自有诗华气,人丑就该多读书我走过最多的路就是你们的套路!!!!套路可复制!今早发现了个微信公众号一进去哇塞,一下子十几封表白信哟,就连我这样的老司机都有点心动了哟。当时我的心情是这样的然后我就点了进去,想要跟妹子聊聊人生寂寞如雪。本男神的风骚,这个世界不懂你想回复吗?可以啊,要求你充值,充红豆,类似游戏里的金币!注意:就是这个红豆,20个红豆可以跟妹子一直聊天哦。做任务就可以领取哦。然后我做完任务,只给了我10个红豆。黑人懵逼脸.jpg当时我心里就呵呵了可放着这么多妹子跟你打招呼,你心里难道不是心痒难耐吗?这可是证明你胸围,哦不,雄伟的时候!!!然后我做了一个很愚蠢的决定!充值!!!!(此处需大写加粗证明我的智障)ps 精虫上脑!然后,有趣的一幕出现了,跟你聊得好嗨好嗨的妹纸,突然就都不回复你了。这个时候我觉得有点不对劲,我好像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套路呵呵呵呵呵呵呵,愚蠢的男人!!!!!这东西是具有可复制性的,自己搞个公众号,再搞套系统,然后什么粉丝通广告主往里砸,CharlesWang&在知乎回答中说了:月流水过百万。突然,很心疼男人包括我自己.......你们.....自己.....分享.....吧....套路...都是套路....心好累....唉....看哥只能感慨下!你们也要吸取看哥血的教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什么值得看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没那么多套路,老司机带你一起飞!
作者最新文章&img src=&/v2-da652c31af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da652c31af_r.jpg&&&p&  这些年在网上有一些非常奇怪的而且很矛盾的论调,比如很多男生会说,&b&不要对女孩子太好,否则她会不懂珍惜。&/b&但是有更多女孩子会说,&b&我什么都不图他的,只要他对我好就行。&/b&或者,&b&女孩子是没有爱情的,谁对她好她就跟谁跑了。&/b&&/p&&p&&b&  WTF?&/b&&/p&&p&  为什么女生明明要的是男生对她好,但是很多男生却又说不要对女孩子太好呢?这里究竟出了什么问题。&/p&&img src=&/v2-da652c31af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da652c31af_r.jpg&&&p&&b&  人不求人一般高&/b&&/p&&p&  除了在感情上,我们可以看到在生活中有一类人确实是这样,他们在与人交往中确实很”好“,别人找他借钱,他从来都会借;别人叫他带饭,他也总是会带;别人开他玩笑,他也总是不生气;总之,他就是任劳任怨地对待着身边的人,觉得自己就是感动天感动地为什么就是感动不了你。&/p&&p&  但其实,换作旁观者,你会发现他们所谓的对人”好”其实是他有求于人。用比较准确的话说,是在某一方面对他人有一定的依赖心理在作祟。比如,被人欺负了有怒不敢言,为了保护自己而做出的一些妥协性的委曲求全行为,其实是依赖于别人能够放过他,所以竭力讨好对方;这只是弱者为了求生存的一种自保手段。&/p&&p&  再比如,当别人找他借钱,他其实是不想借的,但出于害怕得罪别人的心理,他借了,其实他就是怕当别人找他借钱的时候他不借,这时候自己就少一个朋友,怕如果以后自己落难了会孤立无援,身边没有人帮他。&/p&&p&  还有被绿茶婊豢养的备胎,都是当面对人嬉皮笑脸,内心却不知道骂了她多少次骚婊子贱货了,他们之所以可以做到对女神的无条件付出,更多的就是害怕他不付出,女神就再也不理他了,他们害怕得不到,所以当女神对他提出要求的时候他不敢拒绝,甚至稍微有点生气的时候,他就上赶着去哄她,给她发红包买礼物……&/p&&p&&b&  你所谓的“好”,其实就是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别人那里&/b&&/p&&p&  当一个人有自己的目的,却需要依赖于别人才能实现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看别人眼色行事了,这样的情况最常见的就是男追女。&/p&&p&  很多人在与自己喜欢的女性交往时,常常都是竭尽讨好献媚之能事,各种恭维话、假关心、尬聊、礼物等等一拥而上,为的就是能够让对方给予自己爱的回应,就把“求爱”这件事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女孩子身上,让她来决定自己的命运。而不是在与女生交往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语言来提供价值“攻”对方的心,让对方无力抵抗,不由自主逐渐地从不喜欢到喜欢和欣赏自己。&/p&&p&  两者看起来好像感觉好像没什么不一样,但完全就是天差地别。&/p&&p&  这相当于两个人都是在同一家公司工作想要升职加薪提高待遇,A是靠给领导拍马屁送礼,想要领导给他升职,而B则是懂得给领导分忧,除了能够在工作上做出成绩,还能在生活上协助领导。A的所作所为对于领导来说没有任何价值,只会让领导觉得棘手和难办,想要对A应付了事;而B的所作所为则会让领导觉得他不可或缺,为了把他留在身边一直帮助自己,一定会想尽办法提高他的待遇。&/p&&p&  所以别人是不是喜欢你,真的跟别人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怎么做,而很多人对别人所谓的好,其实就是心里对他人有所求,也就是说自己的事能不能成完全看别人脸色,这就相当被动了,你自然就不敢随便拒绝和得罪别人,别人就算对你吹胡子瞪眼,你也只能赔笑脸,连一句怨言也不敢有,会生怕自己。&/p&&img src=&/v2-334e01cdaed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334e01cdaed_r.jpg&&&p&&b&  而被人讨好和献媚的一方,往往会有如下几种反应:&/b&&/p&&p&  1、&b&排斥和反感&/b&&/p&&p&这种反应往往出现的就是在男追女时,女对于男的反应,经常就是男找女聊天,男的聊天表现出没话找话说的尬聊状态,女的就会尽可能地不回或者冷漠处之,希望对方知难而退。还有男送女礼物,女孩也会尽可能地回礼或者转钱给男的,因为害怕对方会纠缠自己。&/p&&p&  这种排斥和反感,就是因为感觉到”不妙,这货不会赖上我吧“的这种感觉,因为很明确地感觉到对方有明显的&b&”索取倾向“&/b&,或者打一些其他的主意,就自然会产生一些抵触情绪,不想与对方发生过多的纠葛。&/p&&p&  2、&b&利用&/b&&/p&&p&  常见于绿茶婊豢养备胎,就算她发现别人对她有动机有目的,她虽然心里反感,但这反而给了她无条件接受别人礼物和好处的理由,因为她在心里会认为既然你没安好心,那我也就不跟你客气了,谁叫你自己贱,这不怪我。&/p&&p&  所以这种人会恰当地给对方一些回馈,以获取对方更多的投入,但是只要对方给得不够或者要求太多,她就会通过假装生气这样的方式来吓唬对方,让对方再次乖乖向她进贡,直到她满意才行。&/p&&p&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就是绿茶婊往往会挑那些看起来性格比较弱比较好欺负的男的下手,因为她们知道这样的男的即便你搞了他的钱,他也不能拿她怎么地,所以我们看到绿茶婊的受害者,往往就是那些性格比较懦弱,处理事情缺乏自信和主见,而且手段不够强硬的”屌丝“。&/p&&p&&b&3、嫌弃和不齿&/b&&/p&&p&  有的人去讨好和献媚别人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别人对自己虚伪的赞美露出不齿和嫌弃的神色,就看不惯你那一副奴颜婢膝的贱样,觉得你这人做人没什么骨气和志气,发自内心地瞧不起。&/p&&p&  这常见于有一些内心比较骄傲的女孩对于追求者的反应,她们觉得这些人整天不务正业还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自己没什么资本不求上进,总寄希望于说两句恭维话就能泡到女神,这无异于白日做梦。&/p&&p&4、&b&恨铁不成钢&/b&&/p&&p&  这往往是身边比较亲近的人对这类人的反应,就会觉得这样的人不知道自己好好争气,活出自己的精神头来,反而要去作贱自己,不能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为了得到一些东西连脸都不要,任人在自己头上拉屎撒尿,自己折磨自己,这又是何必呢?&/p&&p&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当这种依赖性比较强,不重视自己尊严的人,生活当中他们真的出了什么事情,身边的朋友往往都不愿意帮他,因为觉得帮他等于是害他,即便帮了一次也不会每一次都帮,或者帮的次数多了之后明显就会出现不耐烦的情绪。&/p&&p&  比如说有的人就是那种不管什么事都喜欢去问别人,别人可能一次两次还愿意给他出出注意,但是次数多了就很不耐烦了,就会觉得你丫自己没脑子么?明明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为啥每次都要来烦我?&/p&&img src=&/v2-16dfbbd5f2cceb6b996a494_b.jpg& data-rawwidth=&658& data-rawheight=&6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8& data-original=&/v2-16dfbbd5f2cceb6b996a494_r.jpg&&&br&&p&&b&  为什么这些人明明对人无害,却会落得如此下场?&/b&&/p&&p&  主要是因为自尊发展水平低下,觉得自己是弱者,所以在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总是希望别人可以替自己搞定,而不愿意自己独立去面对和克服困难。&/p&&p&  所以这样的人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缺乏主见和清晰的目标,比如像那些被绿茶婊吊住的备胎的手段主要就是靠生气吓唬他,比如有的女的就说你根本就不爱我,连我喜欢的包包都不肯买给我,以后不要联系我了。这就吓得很多屌丝赶紧去ATM取钱或者找朋友借,但是这样的后果就是让下一次她变本加厉地向自己索取,直到把自己榨干为止。&/p&&p&  但如果比较有清晰的目标的人,就会很清楚如果现在满足了对方,以后就一定会每一次都向自己伸手要,能不能把对方弄到手不说,可能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早就被榨干了。所以很明显对于别人的无理要求当然要拒绝。&/p&&p&  而拒绝不一定是要直接拒绝,可以是其他的方式,比如可以承诺对方说明天去取钱,让对方先陪自己去商场看看,选好颜色和款式,钱一取到就带她去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给对方制造各种困难和障碍,比如去找人给自己打钱,然后那人没打,或者说自己去找银行贷款,然后别人又不给自己贷,贷好款但是卡又掉了……等等,总之就是打太极,不停地拖对方,就算对方生气,也拿你没办法。&/p&&p&  而且如果对方催,反而还可以反过来质问对方是不是怕自己不给,意思就是让别人觉得自己真的是要给她买,你如果想要,就自己多点耐心,当她有求于你的时候,她就不敢不听话,这就拿死了别人的命门,比起那些别人一生气就上赶着去送的屌丝,不知道要强多少倍。&/p&&p&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人际关系中要获得成功,就不能对于别人有太强的依赖性,因为你对别人的依赖每多一分,自己的主动权就少一分,别人对你的认可度和接纳度就少一分。你的尊严就会遭遇他人的践踏和蹂躏。&/p&&p&  所以,一个在别人面前没有尊严的人,你所谓的好,其实是在纵容他人的恶。他们把在生活中的不如意和内心的一些阴暗自私全部都撒在了你的头上,墙倒众人推,于是你就成为被众人排挤、嘲讽、利用和轻蔑的对象,一个人往你身上吐痰,你笑脸相迎,结果就会变成每个人都往你脸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吐痰,而你,却在尊严遭受到挑战的时候选择了逃避和自保,结果让别人变本加厉地欺侮和利用你,因为他们不用担心这样做的后果,所以就肆无忌惮地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你的痛苦之上,或者从你身上不劳而获,让你为了满足他们的私欲而自己遭受损失。&/p&&p&  所以,这些看起来对别人的好,本质其实就是&b&逃避困难,不愿意动脑付出行动,条理清晰有条不紊地去解决问题,而是希望通过别人来帮他搞定,直接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b&&/p&&p&  但是这些人往往忽略了其中的一环,那就是如果自己有事需要依靠别人,中间有一个环节,那就是&b&首先需要获得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和接纳。&/b&&/p&&img src=&/v2-8a46ace9c3db25a606c1f5d715b6df62_b.jpg& data-rawwidth=&658& data-rawheight=&6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8& data-original=&/v2-8a46ace9c3db25a606c1f5d715b6df62_r.jpg&&&p&  而一个人在与别人发生交互的过程中事事都依赖于别人的态度,这本身就是让别人极其反感的,比如说,很多人经常会问,&b&我要去向女孩子表白,怎样才能让她接受我?&/b&&/p&&p&  这个问题显然就是忽略了中间获取别人认可和接纳的一环,正确的问题应该是,我要去向女孩子表白,怎样做才能让她觉得开心、高兴和温暖?意思就是其实你首先要让别人开心和高兴了,她才会愿意接受你。&/p&&p&  很多人往往就是忽略这个步骤,企图直接收获”让她接受“这个结果,所以往往就是惨遭拒绝,或者闹得彼此都非常不愉快,这就是依赖心理比较强的人的通病——&b&做事只想要结果,而不想经历曲折的过程。&/b&&/p&&p&  所以我们看到备胎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只要我默默付出,总有一天会感动她,她就会接受我,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话根本毫无逻辑,其实就是他不愿意动脑子和花心思去想着如何让女孩子喜欢他,而只是通过一些用钱、礼物砸、假关心的方式,期待让对方点头而已,而不懂得用自己主动性的方式,让对方感觉到开心、快乐、安全和温暖,以及因为这种良好的体验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你。&/p&&img src=&/v2-a89bd1ce9653dceacf64711cee9129f2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a89bd1ce9653dceacf64711cee9129f2_r.jpg&&&p&&b&  该如何改变?&/b&&/p&&p&  要学会对事不对人的处理方式,把交往和相处中每一件事都做好。&/p&&p&  比如说,追女孩这种事情,看起来好像是搞定人,但其实是搞定事情。比如说很多人与女孩出去约会,都是想着这一次能不能有什么机会,如何牵她的手,如何搂她的腰,而不是去提前定好餐厅,规划好路线,如何让两个人玩得开心,擦出火花,让女孩子觉得出来跟你约会是一次非常好玩有趣的体验,感受到你的用心、风趣、体贴和仔细等等优点,而这些优点的展示,往往就包含在你与她交往中的每一件事当中。&/p&&p&  而如果你所做的每一件事,女孩子都对你非常认可和喜欢,这样你再对她提出任何要求,别人也才能接受,这就好像女孩子如果认识你第一天就冲上来跟你要红包,你一定是会非常反感的。&/p&&p&  但是如果跟你聊天你很开心,跟你出去玩也让你感觉很好,这时候她再跟你伸手要个红包,我相信很少有人会拒绝。&/p&&p&  当然,要做到我所说的这个状态,就需要把你的关注力不要放在自己的欲望上,而要关注别人的需求和需要,只有你先满足了别人的需求和需要,让别人在情绪情感上接纳了你,才有可能愿意来满足你的需要和需求。&/p&&p&  很多人这个时候就要问了,那究竟什么是满足别人的需要和需求呢?比如说,你去大街上跟女孩子搭讪,哆哆嗦嗦地跟人要电话,这就是一种让人反感的行为,但是如果带着一朵玫瑰花,直接跟人说,我觉得你很漂亮,送给你,这就是满足别人的需要和需求,因为一个女孩长得漂亮,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真诚的赞美。再或者说,她跟你聊天,希望你能够让她开心和快乐,而不是问长问短,让她感觉你在算计着自己能得到什么。&/p&&p&  只有掌握了别人的心理需求,真正花心思去让别人感到高兴和满意,才能在与人交往中处于”上风“,你对人的好,才是别人真正想要的那种好,而那种完全只想从别人身上索取,企图通过一些付出来获取回报的那种好,不叫对人好,那个叫投资、贿赂或者跪舔!&/p&&p&  我将会在QQ群讲一期关于这个话题的公开课,欢迎来现场向我提问。&/p&&p&  点击链接加入群【凡事都有解直播群F】:&a href=&/?target=https%3A///%3F_wv%3DD49T0TC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二维码页面&i class=&icon-external&&&/i&&/a&&/p&&img src=&/v2-e68b1b02cca050fdce68fbef_b.jpg& data-rawwidth=&460& data-rawheight=&6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0& data-original=&/v2-e68b1b02cca050fdce68fbef_r.jpg&&&p&  如果有更多问题,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b&凡事都有解(gz-evolution),&/b&你可以把你关注的问题对公众号留言,有时间我就会回复,如果没来得及回复,也会根据大家的留言撰写更多相关文章,来解答你的困惑。&/p&
这些年在网上有一些非常奇怪的而且很矛盾的论调,比如很多男生会说,不要对女孩子太好,否则她会不懂珍惜。但是有更多女孩子会说,我什么都不图他的,只要他对我好就行。或者,女孩子是没有爱情的,谁对她好她就跟谁跑了。 WTF? 为什么女生明明要的是男生对…
&p&今天没啥心思开文档干活,就浪费点时间回答问题吧。&/p&&p&-------------------------------------------------------------------------------------------------------------&/p&&p&怎么会只有吃饭看电影呢?脑子呢?吃饭看电影是一般实在没兴趣做功课或者是临时大家有空了才约没办法做功课的时候的无奈之举啊。而且就算是吃饭看电影也能玩出花来的好么?&/p&&p&各种项目简直多到炸,其实还是看希望通过约会达成什么目标。下面举例慢慢说明:&/p&&p&(base on上海。从花费比较小的开始 )&/p&&p&&b&1. 看展&/b&&/p&&p&功能:鉴别审美是否一致,知识体系匹配度&/p&&p&优点:便宜&/p&&p&缺点:知识储备不够的不要自取其辱&/p&&p&通常的看展指看博物馆的常设展。从约姑娘的角度来看,除了少部分展会和博物馆狂人,很少有人能把上海的博物馆跑遍的。当然,很多博物馆没啥意思或者不见得有去的价值,或者需要事先踩个点?&/p&&p&上海这边的话,上博、自然、科技馆等等都挺好玩的。如果宽泛一点,水族馆也可以算展吧,毕竟你也只能去看不能去吃。国博的常设展,感觉厚重度更高一点,但基本一耗就是一天。&/p&&br&&img src=&/v2-4cbe2ef8f496a30b795b2ee_b.png& data-rawwidth=&676& data-rawheight=&11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6& data-original=&/v2-4cbe2ef8f496a30b795b2ee_r.png&&&br&&p&常设展因为深度厚度较高,要装逼需要做够功课。如果需要藏拙,可以去各种特展,反正就展示一段时间,那些玩意双方都没见过,表示好奇心就行。有品质的博物馆,特展非常多,随便就能找到选项了。&/p&&p&比如上博今年下半年就有《大英博物馆100件藏品中的全球史》,《明代吴门书画家手札展》《山西古代壁画展》《茜茜公主与匈牙利:17-19世纪匈牙利贵族生活》《俄罗斯巡回画派展》《贵霜王朝的信仰和艺术》……妈的都好想去。&/p&&p&有些题材还是比较浅层的,纯粹看个新鲜。或者就是和双方的审美啊、阅读和观片积累啊紧密相关的东西。&/p&&p&插画展、伊藤润二展、安藤忠雄、草间弥生、pixar、装置艺术、奥黛丽赫本、八音盒……等等。打击过去感叹下这个很好看那个也很好看之类的就行了。&/p&&p&如果关系本来就特别瓷实,加上审美也经过初步鉴定比较一致,那就可以尝试跨越城市看特展了。比如去看故宫、苏博、国博的特展。这类特展一般都有一段不太短的时间,可以从容安排。而且,这就是次特别的不太俗套的小旅行了,一般当天回不来或者可以借故回不来?&/p&&p&苏州博物馆: 明代江西藩王墓出土文物展 、吴文化系列学术研究展——吴越楚青铜器特展、韩国国立全州博物馆纸文化展、梅景传家——清代苏州吴氏的收藏、裴金宝古琴作品展&/p&&p&看展是一个双方鉴别审美的过程,也是鉴别双方装逼度和功课深度的过程,但一般就算不非常愉快,分手概率也不很高。但是,真的,如果不爱文化,那就别装爱,这个装不来的。漫展、车展啥的也算展,凑合下得了。有时候会有惊喜哟,比如一个朋友和他的妹纸一起逛重型装备展,看卡车吊车推土机看得很开心,大大增进了关系这种事情。。。。&/p&&p&&b&2. 烘焙教室/自助厨房&/b&&/p&&p&功能:为将来的家庭生活做试验?&/p&&p&优点:不贵,耗时长&/p&&p&缺点:手残自重&/p&&p&这个自己去搜索下吧,各种烘焙课程啊、自助厨房啊,的确是大城市才能有的以玩为主以吃为辅的玩意。其实,是不是吃得上或者做完了是不是敢吃真的是个问题啊。&/p&&p&烘焙教室偏向于女性,有一步步的指导,至少是能保证烤熟,品貌就不敢说了,看大家发挥吧。材料也不用准备,基本现场都有。两个人加起来两三百够玩一下午了。而且烘焙有个好处,就是嘴不闲着,大部分时间是聊天来着,蹲在烤箱外面看里面变化似乎也很好玩。&/p&&p&自助厨房就比较麻烦,自己搜流程吧。但不用洗碗,这个是大优势。基本都可以自带食材,常规食材让对方准备就是了。这个是需要做事先功课的,麻烦是麻烦了点。更麻烦的是,要是两个人都手残,觉得还是顺便下单来个外卖吧。或者两个人几小时后互诉衷肠说拉肚子有多惨也未尝不是一种情趣?但如果两个人都至少会那么点,那的确很有对将来家庭生活的期望前景的感觉啊。&/p&&p&&b&3. 手工&/b&&/p&&p&功能:持续生产纪念品&/p&&p&优点:单位时间花费不多,互动丰富有趣&/p&&p&缺点:手残自重&/p&&p&陶艺吧啊、泥塑啊、软陶啊、皮具吧啊、十字绣吧啊、串手串的啊等等等等,需要动点手制作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自己搜。现在,上海这种手工艺活动的地方很多,有点是小店有的是商场里的活动区之类,不一而足。基本开销是材料费和服务费之类,有些地方甚至连饮料都木有,有些就比较齐全。&/p&&p&当然了,别在玩陶艺玩泥巴的时候脑子里就想着《人鬼情未了》里的镜头,双方的互动,互相帮助和互相坑会很多很好玩,大部分制作中都有需要力气的地方,男性就算完全不会手工,仔细甄别卖力气的时机就可以了。如果力气不如女生,嗯……这个情况就尴尬了。&/p&&p&做各种手工的时候,有多少本事就怎么发挥,反正都不是专业的,没指望真的做出啥了不得东西来,就是个纪念品,将来(假如有将来的话)看着会很感动啊,一个个里程碑。但做手工的时候千万是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别装什么都会,工具太多啊都有杀伤力。玩皮具的时候一刀下去切了对方手指或者乱甩泥巴污了人家的包啊衣服啊啥的,那就不是好玩了,是在找分手。&/p&&p&&b&4. 看演出&/b&&/p&&p&功能:审美和修养鉴定&/p&&p&优点:不用没话找话,事先和事后的交流的共同话题密集&/p&&p&缺点:贵!&/p&&p&关系再好也容易没话可说的,大家的日常交流是那么密集,哪里来那么多的题材可以聊啊?重复的时候装作没听过?这个很难啊。看演出就没这事了,大家要有公德~!&/p&&p&看演出,各种演出又有品味又有趣,也容易鉴别双方的审美体系是否一致。从比较便宜和性价比高的小剧场、学院剧场一直到特别高大上的音乐会、交响乐、芭蕾舞等等,总有一款适合你(们)。&/p&&p&学院剧场,比如上戏,经常有不错的剧,当然需要消息灵通了,或者有内应,这个花费不大。但一些特别的音乐会、演唱会、音乐剧、话剧、戏曲等等,开销就不小了。买最便宜的票那就没那个意思了,也看不到最精华的点。(也感受不到诚意)很多演出,要是大家都很有兴趣,一开始又手残没买到票,那就尴尬了。只能西十区或者黄牛了,这个开销就不好控制了。&/p&&p&大部分演出的时间也很微妙啊,比如经常是晚上7点前后开始。其实这个时间,来不及吃一顿完整晚饭吧?看完演出会饿吧?一边夜宵一边喝酒一边聊着演出时候对剧情、表演、音乐等等的体验,是非常有内容的交流。&/p&&p&诸如现在时兴的沉浸式演出 Sleep No More这类,更加是很好的约会和体验方式。全程在里面走,一开始演出方面就憋着劲把一对对的拆开分散活动。之后大家找个地方歇歇腿,交流下不同的剧情线多好?要是在里面遇上了那是惊喜,互相能第一时间认出来也是默契。然后手牵着手一起走同一条剧情线,也很考验大家的体力和判断力的默契度的。&/p&&p&看各种演出,由于时间的问题,很容易看完了出来就没地铁回家啦~人很多也打不到车啊~~于是临时就近落脚什么的?咳咳。另外,一些演出啊演唱会啊之类的,也得跨城市出行。&/p&&p&&b&5. 喝茶&/b&&/p&&p&功能:充分交流&/p&&p&优点:节奏缓慢,交流充分,是休息也是沟通&/p&&p&缺点:聊天费梗,不懂的自重&/p&&p&当然不是奶茶之类,当然去奶茶店打手游也是某奶茶店的卖点。。。&/p&&p&去一个好茶馆,点一壶好茶,有些地方甚至有茶艺师在边上做全套流程表演,既是活动,也受到教育和熏陶。而且,真的是有大量时间聊天。这种活动忌讳舌头不灵光和脑子不灵光。如果双方默契和交流本来就足够,并且平时也一直为工作所累,约了一起喝茶然后捧着电子书打瞌睡其实也很美好。&/p&&p&&b&6. 逛书店&/b&&/p&&p&功能:三观鉴定&/p&&p&优点:有文化有逼格、餐饮开销低(买书那就不知道了)&/p&&p&缺点:三观不一致分手概率高,一旦买书,后续很难安排太多活动&/p&&p&书店这种经典约会场所都不记得了么?现在的书店,品味和逼格都不一样了。&/p&&br&&img src=&/v2-bac58d04a92a5a3f9962c4b_b.png& data-rawwidth=&595& data-rawheight=&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5& data-original=&/v2-bac58d04a92a5a3f9962c4b_r.png&&&p&成都·方所&/p&&br&&img src=&/v2-46af48641eb88effd001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46af48641eb88effd001_r.png&&&p&渡口书店&/p&&br&&img src=&/v2-bfba02edc34f761f5f2ddbaff060b1bf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bfba02edc34f761f5f2ddbaff060b1bf_r.png&&&p&汉源书店&/p&&br&&img src=&/v2-fd7affcd9d50d521d012c5c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fd7affcd9d50d521d012c5c_r.png&&&p&1984&/p&&br&&img src=&/v2-6bb7be886e3cf7dbbae436c67ab133e5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6bb7be886e3cf7dbbae436c67ab133e5_r.png&&&p&猫的天空之城&/p&&br&&img src=&/v2-b0b706f991cf6ee78ea9998eaff32eaa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5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b0b706f991cf6ee78ea9998eaff32eaa_r.png&&&p&钟书阁&/p&&br&&img src=&/v2-aa700d89fe43c3b0c9d9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aa700d89fe43c3b0c9d9_r.png&&&p&Mephisto&/p&&br&&img src=&/v2-1fb9fe0b3aed984c_b.pn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15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v2-1fb9fe0b3aed984c_r.png&&&p&苏州·诚品书店&/p&&br&&img src=&/v2-83a0be4ce66e6cf0ebd3b4bf_b.pn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83a0be4ce66e6cf0ebd3b4bf_r.png&&&p&言又几书店&/p&&p&基本现在的书店都得兼顾饮料和休闲空间,环境雅致,人也说不上多,至少不比星巴克多。而且,书店里捞本书,坐着等人也不辛苦,互相等是难免的,真的。。。不迟到是美德?是的,但真的做不到的。&/p&&p&最大的风险在于,当你买的是勒卡雷、陈寅恪、张大春、格非、路内,在收银台和对方手里捧着的《你的寂寞虽败犹荣》《小时代》《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狭路相逢,那种一下子涌出来的格格不入和尴尬,基本上就是走向分手的节奏了。&/p&&p&好像还有很多唉,没力气写了。&/p&&p&就算是看电影吃饭,有无数变化的好不好?“传统美食寻访之旅”“日料从人均30吃到人均3000之旅”“精酿自制啤酒之旅”“在上海吃遍欧洲”“给每个咖啡馆一个shot的机会”“牛肉吃法中西对抗战”“小龙虾横向测评之旅”等等等等,将探索、尝试、美食、好奇心等等结合在一起,花钱不见得多,但互动很有趣啊,而且一起走很多地方,一起分享各种心得啊,多好玩。不差钱的,在外滩半岛住上一周,把外滩的好餐厅扫一遍,这又是怎么样的享受和经历啊?&/p&&p&看电影的话,“挑战魔戒马拉松”“哈利波特马拉松”“超级英雄主题”“漫威之旅”“DC吐槽大会”等等,除了大电影院,现在还有很多有趣的私人影院啊。再加上电影节扫片单之类的活动,可以是惊喜和遗憾交织,都是很丰富的体验呢。&/p&&p&就看有没有脑子和愿不愿意用脑子了。你不想了解对方,只想走个约会流程啥的,谁也救不了你。&/p&
今天没啥心思开文档干活,就浪费点时间回答问题吧。-------------------------------------------------------------------------------------------------------------怎么会只有吃饭看电影呢?脑子呢?吃饭看电影是一般实在没兴趣做功课或者是临时大家有…
Update:先谢谢大家的赞。我和男友已经走到了第八个年头。在异地恋七年之后,我们终于在巴黎郊区的某个廉租房里团聚了,顺理成章地过上了同居生活。他每天忙着上课实习,我已沦为一只代购狗,小日子也算是生龙活虎地过起来了。&br&&br&&br&不知道有没有人曾像我们一样,经历多年的异地恋且没有分手,(前方高能预警(? o?_o?)?)现在,我真的会觉得不太适应两个人共同生活的方式。比如下午经常会在下班前给他发条微信说今晚我和朋友出去吃/不饿不想吃了/懒得做饭了etc.,你自生自灭吧。因为对于一个长期独自生活的人来说,这就是生活的常态,甚至以前我都不用找人报备,潇洒地想去哪去哪,现在都不行了。他从来不会不让我去,但我会感受到一种无形的约束。&br&&br&长期异地的情侣,一旦你们决定开始共同生活,也许其中的某一些人真的会遇到我现在遇到的状况,愿你们都可以顺利调整到二人世界模式,愿你们不轻言分手,也愿你们都能忠于自己的内心。&br&----------------------------------------------------&br&&br&最近刚好身边挺多人问我这个问题。我和男友异地恋六年了,现已订婚,感情非常好。&br&&br&没话说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看:&br&&br&一,俩人不能全天24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和有人看着的时候都在聊天好吗!!!你们这么个聊法相当于只输出不输入啊!!!相爱前二三十年积攒了再多人生经验再多话题很快就会耗光的啊!!!&br&&br&二,聊天的话题也不难找,前提是你们每天都有输入新的东西,而且对彼此的不同爱好都感兴趣。有的人会说自己每天的生活都是一样的啊,没有新鲜事啊,可是你空闲时间可以刷刷知乎啊,上个豆瓣啊,看看新闻啊,看到有趣的或者有意义的可以讲给对方听啊。也不用说工作忙什么的,时间就像乳沟,只要愿意挤,还是会有的。No offense,但是关注的点稍微有点深度,在对方感兴趣的前提下大家都会比较有话说。比如,我男友上周给我讲比特币(其实我对此一无所知好吗),他边讲我们边讨论,这个比特币保持币值靠的是什么啊,挖矿的算法是谁决定的啊,怎么保证它不会被复制啊,我是小白,但是他愿意讲,我也愿意听,好像就这个话题聊了一个多小时。再比如,我有个哥们(学理工科的),有一天我下课回来跟他说今天累死爹了,老师讲了个非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次奥这尼玛是啥啊!!!然后我哥们说,啊,这个是不是说blablabla,然后如果blabla怎么办?我说,那就blabla呗,他说不对吧,我觉得应该blabla,然后我俩从网上找了个习题算了一遍,对了?搞定!好像这么个话题聊了也有一个小时。设想一下,我男友对我说,你知道吗,幂幂出了首新歌叫XXXXX,简直太极品了。然后我跑去听一下,跟他说:对。Over。&br&&br&&b&我十分赞成两个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更多地创造共同经历,当回到异地状态后,这种共同的体验往往可以唤起两个人共同的情感,会觉得距离拉近了等等。但我个人会更加喜欢只属于我一个人的经历,比如一个人旅行,去学跟他的专业不相关的专业,去看他完全不了解的书,去交他不认识的朋友等等。在我看来,这些经历才是在我们两人融为一个类似家庭的组织之后真正把我与他区分开来的东西,也是我们对彼此吸引力的来源。&/b&&br&&br&&br&另外,我和男友非常喜欢两个人约定时间一起看一本书,看完一起讨论,这样看书看的也有动力,讨论得也非常欢。这也是话题啊。&br&&br&异地恋都会经历一个天天发短信打电话又言之无物只是闲扯的阶段,但是这个阶段如果不能过渡到双方在交谈中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阶段,那……是吧?&br&&br&--------------------------------------------------------------&br&最后Update一下:问代购的童鞋实在太多了,大家信得过我的直接加微信吧:&a href=&///?target=tel%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 class=&icon-external&&&/i&&/a&,备注知乎就好啦么么哒
(?o?? o??)不要再发私信了………(?_?)
Update:先谢谢大家的赞。我和男友已经走到了第八个年头。在异地恋七年之后,我们终于在巴黎郊区的某个廉租房里团聚了,顺理成章地过上了同居生活。他每天忙着上课实习,我已沦为一只代购狗,小日子也算是生龙活虎地过起来了。 不知道有没有人曾像我们一样…
&p&已更新完全文,共计13.3k字。&/p&&p&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从学生时代一直使用的一些学习方法和一个有效的工具,如果觉得有帮助的话,记得先给喵点个赞再收藏~&/p&&br&&p&内容有点多,3~4天更新完。大家可以根据文章结构索引直接拖到自己想看的部分进行阅读。&/p&&br&&br&&p&————我是一个文章结构————&/p&&p&1. 一个实用的学习工具——康奈尔笔记法&/p&&p&1)准备笔记本&/p&&p&2)记笔记&/p&&p&3)学习与拓展&/p&&p&4)学以致用&/p&&p&2. 答主个人使用的学习方法&/p&&p&1)如何学好语文&/p&&p&(1)作文——从模仿到创作;厚积薄发(3.23已更新)&/p&&p&(2)文言文——用符号代替在行间记笔记(3.24已更新)&/p&&p&2)专业课学习(以电气工程为例)(3.25已更新)&/p&&p&(1)预习&/p&&p&(2)记笔记(用康纳尔笔记法)&/p&&p&(3)构建知识图(树)&/p&&p&(4)考前复习的高分要诀——抓住考前答疑的机会;把握重点和历年试题&/p&&p&3. 真o学霸的学习方法——以理综290+的真o学霸为例讲一个关于学习的故事&/p&&br&&br&&br&&p&————我才是正文————&/p&&p&&b&1. 一个实用的学习工具——康奈尔笔记法&/b&&/p&&p&强烈推荐康纳尔笔记法!目前用过的最好用的学习工具,没有之一。先把使用说明放在这里,后面讲个人学习方法案例的时候会用到。以下内容来源于&a href=&///?target=http%3A///Take-Cornell-Notes&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Take-Cornel&/span&&span class=&invisible&&l-Notes&/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翻译来源于网络。&/p&&br&&p&&b&1) 准备笔记本&/b&&/p&&img src=&/v2-0b1d7bec171a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6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v2-0b1d7bec171a_r.jpg&&&p&(1)准备一个专门用来做康奈尔笔记的笔记本&/p&&p&不管你用的是笔记本还是活页本,首先你总得有一个空白的本子。康奈尔笔记法的重点在于把笔记本的每一页都分成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特定的用途。&/p&&img src=&/v2-c513f886fb6a24e57cff6b5306eaf961_b.jpg& data-rawwidth=&728& data-rawheight=&5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8& data-original=&/v2-c513f886fb6a24e57cff6b5306eaf961_r.jpg&&&p&(2) 画一条横贯整个页面的水平线&/p&&p&大概画在这一页下方约四分之一高度的地方。这条线的下方是用来作总结的。&/p&&br&&img src=&/v2-18fbc08631efec632670fda18ee7e17a_b.jpg& data-rawwidth=&728& data-rawheight=&5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8& data-original=&/v2-18fbc08631efec632670fda18ee7e17a_r.jpg&&&br&&p&(3)在左边划一条竖线&/p&&p&大概距离这页纸左边缘2.5英寸。这一块区域是用来复习笔记的。&/p&&img src=&/v2-f235a9cfb9bb03d0b659fc50525ec83c_b.jpg& data-rawwidth=&728& data-rawheight=&5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8& data-original=&/v2-f235a9cfb9bb03d0b659fc50525ec83c_r.jpg&&&p&(4)剩下的那一块最大的区域,就是真正用来做笔记的。&/p&&p&不论你是听讲座、上课还是写读书笔记,这块地方足够用了。&/p&&img src=&/v2-ae324a05e2b109abdd12_b.jpg& data-rawwidth=&728& data-rawheight=&5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8& data-original=&/v2-ae324a05e2b109abdd12_r.jpg&&&p&(5)如果你怕麻烦,你可以在网上直接搜索康奈尔笔记的模板&/p&&p&如果你记笔记特别多,一页一页画起来很麻烦,那么你可以把网上的那些模板打印出来。&/p&&br&&p&&b&2) 记笔记&/b&&/p&&img src=&/v2-eb4068cc3_b.jpg& data-rawwidth=&728& data-rawheight=&5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8& data-original=&/v2-eb4068cc3_r.jpg&&&p&(1)在页面的最顶部写上课程名、日期、课程主题/书名等&/p&&p&一定要坚持这样做,这样才能让你的笔记更加系统化。而且当你想复习笔记的时候,你就能通过题目很快的检索到笔记内容。&/p&&img src=&/v2-eebfe2ffa3c0e92a6fc625_b.jpg& data-rawwidth=&728& data-rawheight=&5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8& data-original=&/v2-eebfe2ffa3c0e92a6fc625_r.jpg&&&p&(2)在最大的那块区域上边记笔记&/p&&p&上课\看书\听讲座的时候,只用那块最大的区域记笔记。笔记内容应该包括:老师在黑板上写的东西、幻灯片里的东西等。&/p&&img src=&/v2-ba850951eae_b.jpg& data-rawwidth=&728& data-rawheight=&5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8& data-original=&/v2-ba850951eae_r.jpg&&&p&(3)利用笔记内容主动听讲和阅读&/p&&p&不论何时,只要你遇到重点,就果断把它先记下来再说。&/p&&p&当讲师要讲重点的时候,他一般会这么说:&XX的三个最重要的含义是…&或者&XX现象的产生,主要由这两个原因导致的。&只要你听到类似的话,就说明讲师要讲重点了,这个时候就果断记下来吧。&/p&&p&如果你在听讲座,演讲的人反复重复和强调的话肯定是重点,也果断记下来吧。&/p&&p&读书笔记同样适用:书中加粗的部分通常也是重点,书中的图表信息一般也很重要。&/p&&img src=&/v2-02b94f5f028b37c6963072_b.jpg& data-rawwidth=&728& data-rawheight=&5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8& data-original=&/v2-02b94f5f028b37c6963072_r.jpg&&&p&(4)笔记一定要简洁+整洁&/p&&p&记笔记一定要整洁。原则是:你的笔记可以直接拿来当作讲课大纲或者教案。记笔记的时候要快,优先记关键词和关键语句,这样你才能跟得上讲课人的速度。别想着一字不落的都记下来,多用着重号、符号、代号、缩写、或者你自己&发明&的各种奇怪符号。记笔记的时候,跟上讲课人的思路最重要,记录内容是次要的。&/p&&img src=&/v2-5917dfbea76491cec5bd19_b.jpg& data-rawwidth=&728& data-rawheight=&5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8& data-original=&/v2-5917dfbea76491cec5bd19_r.jpg&&&p&(5)只记录中心思想,不记录例证和说明性、解释性文字&/p&&p&例证只是为了证明中心思想而存在的。只记录中心思想,不仅节省时间,而且还能逼着你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讲师的论点——这样更便于你理解和记忆课堂内容。&/p&&img src=&/v2-323a7ac611f4d06ba990d_b.jpg& data-rawwidth=&728& data-rawheight=&5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8& data-original=&/v2-323a7ac611f4d06ba990d_r.jpg&&&p&(6)轮到下一堂课/下一章节/下一话题的时候,用一条线把上边的内容分隔开,或者干脆另起一页&/p&&p&这样做能让你的笔记更系统化,也便于你查找和检索。&/p&&img src=&/v2-2b8dd6a458fe434ca470c497f039158f_b.jpg& data-rawwidth=&728& data-rawheight=&5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8& data-original=&/v2-2b8dd6a458fe434ca470c497f039158f_r.jpg&&&p&(7)听课的时候,如果你产生了疑问,或者没听懂,这时请果断记下来。这将帮助你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p&&p&举个例子:&/p&&p&假如你在上历史课,课程内容是圣彼得堡的历史。你也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啥彼得大帝不雇用俄国工匠?这时请果断记下这个问题,不管以后查资料还是问老师,这个问题都有助于你理解这部分知识。&/p&&img src=&/v2-90a3f848a7c27e571aeafbae_b.jpg& data-rawwidth=&728& data-rawheight=&5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8& data-original=&/v2-90a3f848a7c27e571aeafbae_r.jpg&&&p&(8)及时修订笔记&/p&&p&如果你记录了一些读不懂、看不清、不正确的内容,那么果断擦掉或者改正吧,越早越好。一定要尽早修订笔记,这样才能防止这些错误的知识在你脑海里留下印象。&/p&&br&&p&&b&3) 复习与拓展&/b&&/p&&img src=&/v2-49926decd84f723b997f8ee2f691b43d_b.jpg& data-rawwidth=&728& data-rawheight=&5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8& data-original=&/v2-49926decd84f723b997f8ee2f691b43d_r.jpg&&&p&(1) 总结关键词和要点&/p&&p&当你听完一场讲座或者读完一本书,尽早从笔记本右边区域提炼出关键词或者要点。把这些浓缩后的精华部分记在左边的区域。花上一天的时间来复习这些内容,这将加强记忆效果。&/p&&p&如果你是视觉党,你可以用荧光笔等工具把重点标出来。&/p&&p&学会做减法,把不重要的信息都勾掉。这一步很重要,因为这能帮助你区分什么是关键信息什么是冗余信息。&/p&&img src=&/v2-fd22e46ae42e3597d25ce_b.jpg& data-rawwidth=&728& data-rawheight=&5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8& data-original=&/v2-fd22e46ae42e3597d25ce_r.jpg&&&p&(2)把联想到的问题写在左侧区域&/p&&p&思考右边区域中的笔记,猜测可能出现的考点,然后写在左边。这些问题都是很好的学习线索。&/p&&p&举个例子:&/p&&p&假如你在右边写了&1703-彼得大帝兴建了圣彼得堡城,还建立了彼得保罗要塞。&那么在左边,你可能会写上:&为啥彼得保罗要塞是彼得大帝在圣彼得堡建立的第一个建筑?&&/p&&p&你也可以在左边区域写上一些进阶的、在笔记中找不到答案的深层次问题。比如&彼得大帝迁都圣彼得堡,这对俄罗斯帝国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将使你的学习更深入。&/p&&img src=&/v2-71372fea0a47ebe3d7553e4_b.jpg& data-rawwidth=&728& data-rawheight=&5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8& data-original=&/v2-71372fea0a47ebe3d7553e4_r.jpg&&&br&&p&(3)把总结写在页面最底部的那一栏&/p&&p&写总结会让你的思路更清晰。一般来说,写几句话就行了,别写太多。如果有必要,可以写上公式、方程、图标等等。尽量用自己的话总结所学知识,这是检验你对知识理解程度的重要参考标准。如果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总结所学知识了,就说明你理解了。&/p&&p&然后,你可以再进一步思考:&如果我要向没学过这些知识的人解释这些东西,我会怎么说?&&/p&&p&当然,如果你总结的时候发现有不明白的地方,那就果断看看右边区域的笔记有没有答案,或者直接请教老师。&/p&&br&&br&&p&&b&4) 学以致用&/b&&/p&&img src=&/v2-be6d653ec1_b.jpg& data-rawwidth=&728& data-rawheight=&5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8& data-original=&/v2-be6d653ec1_r.jpg&&&br&&p&(1)阅读笔记&/p&&p&主要看左边区域的笔记,因为写在这里的都是要点和关键词。&/p&&img src=&/v2-e350b5aaf2f320b7ecfe3_b.jpg& data-rawwidth=&728& data-rawheight=&5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8& data-original=&/v2-e350b5aaf2f320b7ecfe3_r.jpg&&&p&(2)用笔记来检验你对知识的理解程度&/p&&p&用手或者白纸盖住笔记,然后尝试回答你当时在左边栏写下的问题。然后拿开手或白纸,看看你回答的对不对。&/p&&img src=&/v2-8ac179db32edefde455dbfd_b.jpg& data-rawwidth=&728& data-rawheight=&5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8& data-original=&/v2-8ac179db32edefde455dbfd_r.jpg&&&p&(3)尽可能频繁地复习笔记&/p&&p&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复习笔记的好习惯,而非考前抱佛脚。这将极大地提高你的记忆与理解。&/p&&br&&br&&p&&b&2. 答主个人使用的学习方法&/b&&/p&&br&&p&这一部分和大家分享的是我过去十余年来自己使用的学习方法。利益相关:高中时语文成绩一般在140附近浮动(满分150);2016年3月至今,科学出版社南京分社文案编辑(兼职)一年从业经验,稿件加工总字数1200万余字。本科就读于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现为国家电网某省支撑单位专责。这里只挑我比较擅长的科目来讲。我自己学的不好的科目如数学就不误人子弟了,哪位知友有学数学的好方法请在评论区告知我(这个问题从高一开始已经困扰我7年了……)&/p&&br&&p&&b&1)如何学好语文&/b&&/p&&p&具体内容只写两个部分——作文和文言文(会提到一些诗词的学习方法)。语文成绩的提高不是立竿见影的,也许你按照这些方法做,实践了3~6个月才见成效,——或者更久。但是如果有提高,绝不会只提高这两部分的分数。&/p&&br&&p&&b&(1)作文——从模仿到创作;厚积薄发&/b&&/p&&p&我从小到大被问人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学好语文”。这个问题从小学三年级第一次写作文开始,到高三,再到现在参加了工作,先是被同龄人问、被学弟学妹们问,后来又被同事姐姐们问——她们的孩子也到了面对作文愁眉不展的年龄。每次我回答“多读书”的时候,往往都会得到一句无奈的抱怨“我(我家孩子)读的书很多呀,可是语文还是学不好。”&/p&&br&&p&在妈妈的引导下,我识字很早,自然也比同龄的孩子早接触到阅读。小时候性格比较孤僻,比起在户外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追逐奔跑的游戏,我更乐意在屋子里捧着一本书安静地呆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小学六年读完了我家旁边新华书店(店面不是很大)书架上几乎所有的外国名著,不是“初中生必读丛书”的青少年缩印版,而是厚度像牛津中阶英汉词典那样完整译本。当时心智发展有限,大部分名著我还是当故事来看的,其中很多内容无法完全理解,成年以后再读感慨颇深,但是当时在小朋友的世界里“思考”还是比大多数同龄人要深刻得多的。初中三年因受到刺激(和初恋男友的一个很长的故事……我才不会给你们讲呢,哼)读了许多国学经典……大概摞在一起有一米多高吧,而且绝不是走马观花地读,大部分内容当时都是可以断续背诵的。初二时背下了整本《红楼梦》,那段时间很是多愁善感,看着看着就自己蒙在被子里哭。上高中以后开始陷入被数学狂虐的死循环,每天唯一回家写的就是数学作业,语文课基本用来写除了数学以外其他科目的作业了,偶尔会听一听,家里订的杂志周末会翻一翻,这个时期语文水平再无提高,仍滞留在初中程度……&/p&&br&&p&讲了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你大概发现了,这种“好”的确是“读书”读出来的,但高中阶段其实是很难复制的(我总不能告诉你天天写数学作业作文就满分了语文就考140了吧)。所以问题的关键是,究竟读什么书、怎样读书才对“学好语文(尤其是作文)”有用呢?&/p&&br&&p&第一个问题,读什么书,其实我在讲自己的成长经历的时候已经回答过了。绝不是你背上十几篇作文书上的范文就觉得自己游刃有余,也能写出满分作文了。某些网文小说作者功底雄厚,确实会对写作有帮助,但绝不是你读了数十本玛丽苏傻白甜就能写好作文了(不否认我自己也看过)。也不是你一个月订了好几本少女杂志和鸡汤杂志就能写好作文了。所以明白了吗——先把你所在年级的作文书、没营养的网文小说(不是说所有的小说都没营养,只是如果你恰好看的是没营养的这种)、还有什么《意林》之类的鸡汤杂志从手边移开。&/p&&br&&p&对于作文书,我的态度稍微温和一些。不是完全不能看,只是你最好别看同龄人写的。意思就是如果你上小学,请购买《中考满分作文》;如果你上初中,请购买《高考满分作文》。后者中确实出现过一些非常精彩的、家喻户晓的文章,如2001年的《赤兔之死》、2006年的《珍珑》等。可以学习满分作文的篇章结构与遣词造句,精彩的段落甚至可以背下来,但如果你只看成果,而不经历这些作者历练的过程,你永远只能望尘莫及。老师在讲作文课的时候通常会给你一些“结构图”,告诉你一篇优秀的作文该有哪些段落组成,这些段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告诉你要“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可是你都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内容,方法又有何用呢?&/p&&br&&p&所以还是要多读书、读好书。外国名著因为读的时候年龄太小了,到现在只有极少的几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个人更偏爱国学经典。开始读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晦涩难懂,可以选择一些明清时期和近代的著作入门。最经典也是最容易理解的首推四大名著。不要笑,严肃!我认识的好多同学上了大学都没看完这四本,有的说起来还笑嘻嘻地表示自己看电视剧“看”完了四部书。有个别词不是很理解的话,其实也没什么关系,不影响理解大意。初二时受到《红楼梦》的指引又去读了《西厢记》和《牡丹亭》,“辞藻警人,余香满口”的感觉真的是回味了许久。因为其中有很多诗词,仅靠课本学习到的诗词知识是很难理解其中的意味的。这里推荐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和《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无利益相关,答主自己觉得好而已),学习的时候可以当作工具书查阅,没事干的时候可以当散文看打发时间。和市面上大多数骗中学生钱的诗词书不一样,其中每篇鉴赏都是诗词品鉴方面的学者撰写的,而不是列出来几个词写一下注释,然后再用大!白!话!翻译一下诗词。WTF都写成白话了这诗还能看吗?这两本书里的内容大概是写一下创作背景(背后的故事),然后一句一句地分析诗词的意象,有些时候还会告诉你这句话作者借鉴了前朝的谁谁谁的哪句诗,但是又改了一下,意境就完全不一样了。&/p&&p&看多了你会发现,有一些意象这些诗人特别喜欢用,你一看见就知道他们又想表达啥意思了,而且还知道BCDEF五个诗人都喜欢借鉴古人A的某一首诗,所以A的这首诗简直就是父类,派生了好多子类……(咦?为什么会突然说到编程)。&/p&&br&&p&&b&这个技能是无论你看多少诗词翻译都无法掌握的。&/b&但是如果你读的是鉴赏,你知道了前5个人是怎样“改写”这句诗的,你也学会了如何“改写”。&/p&&br&&p&(之前被很多人推荐,初三时候读了《人间词话》,个人不是非常喜欢王国维的风格)&/p&&br&&p&还是说国学经典,进阶的可以选择读二十四史,高考文言文部分也就是这个难度了。从半白话入门刚看过来的时候也是很不习惯,觉得一半内容都看不懂。这个时候强行继续看可能会失去阅读的信心,于是捡起翻译吧。可以先看一遍白话,了解一下内容,再返回前面看原文。这个时候再对照注释就容易很多了。我个人觉得自己读文言文不需要像上语文课要求的那样严谨,大概能看懂就行了。自己阅读的重点在于“见识”与“乐趣”,而非某一句话语义理解的正确与否。&/p&&br&&p&难度再高一些的大约是《庄子》《韩非子》一类的了……更难是《楚辞》。老实说要是你读上一个层级都比较困难的话,考虑考高分投入产出的性价比,语文书上选的那几篇就够了。&/p&&br&&p&现代文不知道该读什么的,翻翻高年级的语文书——我一直提倡要超前学习与阅读,而不是追随着老师授课的进度——看看里面选的课文都出自哪些文集,把那些书拿来读一读。&/p&&br&&p&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可以先从模仿别人开始。选择名师大家的作品(不知道模仿哪篇请看语文书),而不是作文书上的范文。想一下,如果你想表达这个意思,你会怎么写。但是大家之所以为大家,是因为他用了XXX的表达方式。既可以模仿表达方式也可以模仿叙述方式。还有前面说过的“改写”诗句的技能——其实它有一个文艺的说法,叫做“化用”。比如你在写某一处春景的时候可以说“在落花中独立,看微雨飞燕”,就是化用晏几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写法。&/p&&br&&p&读了这些书(已经很精简了),大概也有些思路了,可以拿出来语文老师教你的作文模式,也可以去看满文作文的写作思路了(不要不读书直接去看满分作文)。&/p&&br&&p&剩下的就是一些小技巧了,比起读书省时省力许多,但是要先读书才能用。比如关注一下社会热点啊,最近发生了什么大事啊,写议论文举例子的时候可以用用。拿古人举例子可以写熟人生事(这个人是名人大家都听说过,但是这件事知道的人很少),切忌用被用滥的例子(不是说高考语文作文阅卷老师一天要见600多次屈原么,估计他都快崩溃了吧)。或者干脆就是冷门的,比如某个修为极高的禅师说过的一句令人深思的话……关键还是你在读书过程中积累的运用。&/p&&br&&p&提笔之前先想想,文章的角度如何选取。第一个想到的立意,请避开它——因为这可能是大多数人都能想到的。换一个角度,静静地看大部队向着一个命题人设好的坑鱼贯而入——用新奇的构思去赢得阅卷人的眼球吧!&/p&&br&&br&&br&&p&&b&(2)文言文——用符号代替在行间记笔记&/b&&/p&&br&&p&&b&上期回顾:&/b&昨天晚上我们讲到了怎样写作文能得高分,顺便也提到了诗词与文言文的学习。推荐了不多的几本书,以及怎样主动获取有助于提高语文成绩的好书。学好语文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过阅读打好基础,再适当地学习方法论,针对不同题型进行练习。如果想跳过阅读这最关键的一步,无论学多少方法都是收效甚微的。&/p&&br&&p&今天刚好有人私信问我需不需要做读书笔记,这里一并说一下吧。我个人不是很喜欢做笔记,尤其是时间比较紧张、还需要同时学其他科目的时候,书上有的内容再抄一次真的挺浪费时间的。但是你可以写一张便笺标注一下页码夹在扉页,用一两句话记一下你为什么做了这个标注,确保下次看到的时候能想起来。我自幼对书有洁癖——除了教科书,不能容忍书上有任何笔迹脏污,而且看书之前必须洗手。以至于我家书架里我读过3遍的书看起来像刚买回来的新书一样,学完一学期的教材,没有笔记的那些页看起来也像是新的,而且从侧面看纸页没有变黑。这个就是个人习惯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自己觉得怎么样顺手怎么来就好。&/p&&br&&p&这一节我针对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学习列举一个小技巧,以供参考。&/p&&br&&p&我上高中的时候用的是语文版的教材,平装全彩,文字周围大约有3cm宽度的空白边框。我个人不是很喜欢用笔记本记对应很明确的那种知识点。比如说,某一句话中的某一个词需要做标注,我要是用笔记本的话还得把整句话抄下来,这样会使得记笔记的效率很低。我见到很多同学在老师讲文言文的时候做笔记,讲到某个地方的意思就迅速把它记在两行中间的空白处。这样做的缺点是,一方面,当笔记很多的时候,看起来会非常杂乱,影响阅读体验;另一方面,由于注释就在知识点的正上方,你看到知识点的时候会同时看到自己的注释,你会形成对注释的依赖,不利于记忆知识点。&/p&&br&&p&我的习惯是,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符号来进行标注,再把注释写在纸张周围空白边框离该知识点最近的位置。比如说通假字可以用倒三角把这个字框起来,定语后置可以把整句话用波浪线画下来,状语后置可以用双下划线等,再把批注写在段落右边的空白处。还有方框、正三角、菱形什么的,选一种符号你自己能看懂就行了。遇到某一些文言文中出现频率很高、只要出现基本就是固定意思的词,可以统一用圆圈圈一下,段落右边再写解释。刚开始使用的时候可能会有些不习惯,常常忘记了符号的含义,可以把图例画在课文标题的旁边,用的时候看一下。学3篇课文差不多你就熟悉这些符号了。&/p&&br&&p&这样做的优点,一是简洁美观。因为大体上没有破坏行间距,不会乍一看上去密密麻麻的都是字,除了书上的铅字还有你歪歪扭扭的手写体……这样的内容谁看了都没有学习的兴趣好嘛!强迫症患者表示这就是我直到上了大学都不喜欢用别人用过的旧书的原因。二是你无法在看到知识点的第一眼看到批注,但是通过符号你大概会明白是哪种类型的变化,你会主动去回忆这个知识点。如果想不起来的话,再看一眼旁边的批注,加深印象。&/p&&br&&p&(好想给你们拍一页我高中时候用的语文书啊,这样看起来会直观一点……周末回家翻翻地下室看还能不能找得到,找到的话补个图。)&/p&&br&&p&今天上班事情很多,回家比较累,就没有写太多内容,明天和大家分享我学习专业课的方法。我数学学得很不好,但神奇的是以数学和物理为基础的电学专业课考分都还比较高。而且其实我是在并不喜欢这些课程的情况下考到比较理想的分数的。有一个执行力的因素(写完这篇文以后会单独写这个因素),还有就是一些“加把劲就会有成果”的方法,不会让你兜兜转转又回到原点。&/p&&br&&br&&p&————3.24第二更,一个花絮————&/p&&p&周末回家啦~开森~拍了两张之前提到的《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的图~&/p&&p&这本书拿来打发时间还不错……&/p&&img src=&/v2-d2eec938a1dac4aad44adff7d1fbda7c_b.jpg& data-rawwidth=&1538&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8& data-original=&/v2-d2eec938a1dac4aad44adff7d1fbda7c_r.jpg&&&img src=&/v2-0ca2b7d7aab1d_b.jpg& data-rawwidth=&1538&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8& data-original=&/v2-0ca2b7d7aab1d_r.jpg&&&br&&p&可以感受一下和诗词翻译书的差距……&/p&&br&&p&睡前读物《牡丹亭》(捂脸)我的小黄文启蒙书……&/p&&img src=&/v2-3a0b9a2c8fa1e633f9d39f891b4aa7ee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v2-3a0b9a2c8fa1e633f9d39f891b4aa7ee_r.jpg&&&br&&p&猫找不到语文书了对不起你们喵呜呜呜~~&/p&&br&&p&看看我在出版社的工作好了~&/p&&p&其中一本稿件的厚度……&/p&&img src=&/v2-a4f8ebcb116c_b.jp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4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a4f8ebcb116c_r.jpg&&&br&&p&下面是小猫一个月的工作量(骄傲脸)~&/p&&img src=&/v2-ac0ceaef738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ac0ceaef738_r.jpg&&&br&&p&一个月看293万字~是不是很棒棒~&/p&&img src=&/v2-29ef8abe2ec41bcff64a2be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v2-29ef8abe2ec41bcff64a2be_r.jpg&&&img src=&/v2-319cc31d4c32c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v2-319cc31d4c32c_r.jpg&&&br&&br&&br&&p&————让我们回到正文————&/p&&p&&b&2)专业课学习(以电气工程专业课为例)&/b&&/p&&br&&p&作为一个伪(zhen)学(xue)霸(zha),下面要写的内容完全是一个不爱学工科的智障少女,心累地活在藏龙卧虎大神云集的工科学校里,为了保持作为一个渣最后的自尊,不被碾压成学粉,奋发图强争取不掉队不给组织抹黑的励志故事。&/p&&br&&p&仅以此内容献给像我一样,没有天赋,想要当学霸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学渣。&/p&&br&&p&前文说过,我从上高中开始就觉得学数学很吃力,如果不是140的语文,不知道自己会去哪个学校读本科……学了工科以后,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自身的局限性——所有的专业课,都是以我学得很差劲的数学和不怎么好的物理为基础的,比起那些很容易就取得好成绩的同学,我得更用心学才能不那么差。大三的时候我的GPA大约在保研面试范围的边界,不算很好,因为有学分高权重但是考分很糟糕的数学(65+,四年间所有课程最低分)拖了后腿。比我优秀的同学有很多。专业课成绩大部分是85~95。还有我真的一点也不热爱电气工程这个学科,我所学一是为了考试分数带来的激励,二是比较享受那种自己搭建知识模型的掌控感。没有那么崇高,不是为了科学为了研究为了理想。所以学霸就不要往后看了,免得看完又来嘲讽我。&/p&&br&&p&当然我也见过每天都泡自习室,期末考试的时候依然勉强及格的同学。&b&不要把责任都推卸到手机上,这锅手机不背。&/b&不专注是有原因的,如果你面对的是一堆庞杂的、分散的、晦涩难懂的数字与符号,而不是一个容易理解记忆的知识体系,是很容易犯困的——为了减轻在上自习的时候睡觉的罪恶感,只好玩手机来保持高刺激状态,假装自己在学习咯~&/p&&br&&p&所以我下面要说的,大概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吧~至少会让你的努力有所得。&/p&&br&&p&&b&(1)预习&/b&&/p&&br&&p&&b&预习≠自学!预习≠自学!预习≠自学!&/b&&/p&&br&&p&有些同学抵触预习的原因之一就是,“我都自己学会了还听什么课呢?”或者在预习阶段就企图把所有的知识点完整掌握,然后花费了大量时间然而还是没有完全掌握……于是一怒之下就把书丢在一边了。&/p&&br&&p&其实预习一门专业课真的不需要花非常多的时间。如果是一节课讲80页的内容,那80页肯定不是考试重点,所以从应试的角度来说,了解一下就行了,没有学到通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是重中之重的内容,肯定会花好几节课来讲的。比如说电力系统稳态分析那门课里面的潮流计算,印象中大概是讲了3个星期吧……每个老师都会在新学期伊始时提交给教务处一份本学期的课程安排,内容是每节课大概讲哪些内容(一个标题),我们学校有的老师会在第一节课拷给同学们,没有单独给的也能在课程中心网站上下载到。&/p&&br&&p&&b&上课前一天,花费10~20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第二天所学的内容。&/b&大概知道有哪几部分内容就行了。大概思考一下原理是不是在自己的理解范围内。如果预习的时候有知识点不理解,一定要引起注意,第二天老师讲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千万不能打盹。大学里一般连着上两节课,保持100分钟注意力集中真的挺难做到的。但是预习会让你对于自己觉得简单的内容保持放松,而在听到课堂上出现相关知识点的关键词时能立即警觉并投入专注。对于某些讲了跟没讲一样的老师……(扶额,真不想吐槽自动控制原理课)……当我没说好了,这种内容当作自学处理,不把它放在预习这个板块了。&/p&&br&&p&&b&(2)记笔记(用康纳尔笔记法)&/b&&/p&&br&&p&在本篇文章的第一部分,先给大家介绍了康奈尔笔记法。在不多的几条评论里,出现了褒贬不一的声音。其实反对的内容没有详细说,我也大概猜到了原因——浪费时间。其实并非如此,康奈尔笔记法,恰恰节省了时间。而时间是在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p&&br&&p&为什么这样说呢?康纳尔笔记法1)中(3)提到,“要记录重点”。当你不知道何为重点,只好把全部内容都记录下来的时候,的确很浪费时间。2)的(5)中提到要记录中心思想,但实践中可能是你以为的中心思想其实并不是,或者是因为内容太过简洁以至于时过境迁之后你完全不记得自己当初为什么写下了这些话,完全无法根据这些只言片语回忆起授课内容。&/p&&br&&p&&b&所以,康奈尔笔记法使用的前提是:①知道何为重点;②听课时精力高度集中,且不会滞后于讲师的进度;③记笔记的目的是为了日后提醒你想起这堂课的内容,而不是把笔记本当做另一本教科书。&/b&&/p&&br&&p&&b&如果你不是基于这些前提,只是盲目地记笔记,自然会觉得康奈尔笔记法不好用。&/b&&/p&&br&&p&还有一些人认为,整理笔记和复习巩固的过程是浪费时间。&/p&&br&&p&整理恰好是强化知识点记忆的过程,复习也是如此。只对重点加深记忆当然节省时间。但如果你每天复习一堆杂乱无章的内容,自然是浪费时间了。还有觉得“花时间记忆”这件事本身是浪费时间的……我觉得如果你不是过目不忘的学神的话,有这种想法还是安心当一个学渣吧。&/p&&br&&p&记笔记真正的浪费时间是,书上本来有一部分的内容,只需要你进行补充。但是如果你记在笔记本上的话,需要把书上那一部分内容先抄一遍。&/p&&br&&p&&b&请记住,笔记本是我们的工具,我们才是学习的主人。&/b&&/p&&p&&b&这种情况完全可以直接记在书上啊,亲!干嘛非要抓着笔记本不放呢……&/b&&/p&&br&&p&书上有图的,完全没有必要在笔记本上再画一遍啊……&/p&&br&&p&我的习惯是课堂笔记一部分记在书上,一部分记在笔记本上。后来懒癌犯了,还是用康奈尔笔记的方法,但是省去了笔记本和两条线(估计懒癌已经到晚期了吧),直接改用A4复印纸记笔记,周围留足够大的空间,记完以后对折夹在书里,这样也不用担心笔记本会忘带。复习总结的时候,就直接在空白处写了~一般会用和第一次记的时候不同颜色的笔,原则上还是侧边的空白写复习验算,下面写总结。有时候比较随性~想写哪里就写哪里~我就是这么随意的一个人~啦啦啦~(姑且就称它为“形散神聚”的康奈尔笔记法吧,估计发明这个方法的人看到自己的孩子已经被我改造成了这种样子,会被气哭吧……)&/p&&br&&br&&br&&p&————3.25第二次更新————&/p&&p&昨天晚上睡前和大家分享了我记笔记的方法,准确来说是方法论。核心是既能快速地记录又能方便自己使用,不要因为我推荐了康奈尔笔记法,就把自己局限在这个笔记本上。所有的笔记都是帮助你学习与记忆的工具,重要的不是笔记的形式,而是如何能最快地掌握知识点。&/p&&p&大四毕业的时候因为家离学校比较远,不方便拿回去,很多书和笔记本都丢掉了(对于一个嗜书如命的人来说真的很难受,尤其是我看书前都要洗手,小心翼翼地怕弄脏它们。难受了好几天都没缓过来)。下面我以电气工程的专业课《电机学》与《电力电子基础》为例,对昨晚讲到的方法论做一个实践的补充。&/p&&p&康奈尔笔记法讲的比较详细了,大多数内容都是适用的,这里不再展示。下面我来给大家看一下,懒癌晚期少女是如何在夹缝中生存、把一部分笔记记在书上的。从中也能看出哪些类型的笔记适合记在书上。&/p&&p&需要在图旁做批注的,如果记在笔记本上的话需要把图再画一遍,很浪费时间。尤其是形如图6-9这种的……你画一个试试?画完都下课了吧……&/p&&img src=&/v2-4c7c3de2cc1e4f5c125034_b.jpg& data-rawwidth=&3120& data-rawheight=&41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0& data-original=&/v2-4c7c3de2cc1e4f5c125034_r.jpg&&&p&有的不但要在图旁边做批注,甚至要在图片上圈点。这个时候还用黑色水笔的话会把原图覆盖,影响阅读体验。这里我用的是粉色的慕娜美做标注的,不会覆盖在原图上。还有一些老师上课讲的、对原理图的补充说明。比如说图6-5(b)的线圈链接顺序,上面已经标明了极的编号,但是教科书上提供的是三相绕组每一相的展开图。我需要补充同一相绕组的连接方式。这种情况下记在笔记本上就非常不方便了,因为展开图与连接图本来就是互补的关系。还有第一对极的电动势求法,和单相展开图对应着看很容易理解。&/p&&img src=&/v2-f637ce9adcdcc2da91c7c_b.jpg& data-rawwidth=&4160& data-rawheight=&31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160& data-original=&/v2-f637ce9adcdcc2da91c7c_r.jpg&&&p&还有这个对电机励磁磁动势波形系数的补充说明。其实记本上也可以,但是旁边空白刚好比较大而我又懒得再抄一遍公式(对连公式都懒得抄……)&/p&&img src=&/v2-c5daa57278decbd02f0a77c_b.jpg& data-rawwidth=&3122& data-rawheight=&41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2& data-original=&/v2-c5daa57278decbd02f0a77c_r.jpg&&&p&这一页最上面记的是隐极同步发电机的等效电路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到的,上一页教科书里给了结论的那张图,但是推导过程会方便理解,我就直接记在页眉上了。下面图12-25的相量图是超级重点的内容,这个图我下课以后又在笔记本上又画了一遍。上课的时候时间比较紧张,而且这个内容第一次听还挺难理解的,需要专注没有时间做笔记,就只在图旁边批注了各相量间夹角的物理意义。&/p&&img src=&/v2-1b71a5cd823af3cadd7ac_b.jpg& data-rawwidth=&3122& data-rawheight=&41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2& data-original=&/v2-1b71a5cd823af3cadd7ac_r.jpg&&&p&图12-40要表现变化过程,也直接记书上了。&/p&&img src=&/v2-5fb0ae32feea3e1f3ddff9_b.jpg& data-rawwidth=&3122& data-rawheight=&41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2& data-original=&/v2-5fb0ae32feea3e1f3ddff9_r.jpg&&&p&图12-31同图12-25。&/p&&img src=&/v2-688f4fe5b15f2d2e85ad0dea9ea9e6cf_b.jpg& data-rawwidth=&4160& data-rawheight=&31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160& data-original=&/v2-688f4fe5b15f2d2e85ad0dea9ea9e6cf_r.jpg&&&p&图16-16只是为了方便理解其他内容,没必要记在笔记本上。其实它不太重要,不记也可以的。&/p&&img src=&/v2-a0c7df6df5c82ceb1eb3_b.jpg& data-rawwidth=&3120& data-rawheight=&41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0& data-original=&/v2-a0c7df6df5c82ceb1eb3_r.jpg&&&p&电力电子中的三相可控整流电路。为了防止自己忘记公式中积分的上下限都是怎么来的,批注在旁边方便理解。&/p&&img src=&/v2-23754b5fcfe2fba8c368f2be_b.jpg& data-rawwidth=&4160& data-rawheight=&31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160& data-original=&/v2-23754b5fcfe2fba8c368f2be_r.jpg&&&p&有源逆变电路中开关管的作用。属于老师上课讲的补充知识点。给的是只分析一条支路的例子,这种方法可以用到图3-24中分析整个逆变电路的工作情况。&/p&&img src=&/v2-df01dd43cd0f0cebe97e72_b.jpg& data-rawwidth=&3122& data-rawheight=&41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2& data-original=&/v2-df01dd43cd0f0cebe97e72_r.jpg&&&br&&p&&b&好了,我的结论就是——不需要画图的或只画简单图的,与教科书上原理图关联不大的,需要写很多字的,用康奈尔笔记法。图很复杂的,或与书上某张图紧密相关的,请记书上。&/b&&/p&&br&&br&&p&————3.25第三次更新————&/p&&p&&b&(3)构建知识图&/b&&/p&&p&在介绍这部分内容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几个概念:&/p&&blockquote&图论:组合数学的一个分支。运用直观图形、数学方法来研究图及网络的组合关系。它的研究对象,是图以及网络的结构,即具有“点”与“线”之间二元关系之系统的数学模型。系统的元素,看作为“点”,元素间的某种结合关系,看作为“联线”。(《简明数学词典》)&br&&br&图的定义:图G=(V,E)是一个二元组(V,E)。集合V中的元素称为图G的定点(或节点、点),而集合E的元素称为边(或线)。&br&&br&树的定义:联通无回路的无向树,简称树。树是n(n&0)个结点的有限集T,其中有且仅有一个特定的结点,称为树的根。当n&1时,其余结点可分为m(m&0)个互不相交的有限集T1,T2,……Tm,其中每一个集合本身又是一棵树,称为根的子树。&/blockquote&&br&&p&作为一只数学渣得一塌糊涂的猫,却要用离散数学中的理论来讲自己是怎么学好专业课的,真是一个伪命题。&/p&&p&喵在以前的一个回答&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在国家电网工作的日子是怎样的? - 知乎&/a&中写过自己是如何在入职以后掌握业务知识并且对这个体系进行了简单优化的。把每一个知识点看作独立的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看作线。由一个知识点联系到另一个知识点,并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这个过程就是搭建知识图。类似地,如果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两两之间有联系,没有形成一个闭环网络,由一个知识点发散为多个知识点,这个过程就是搭建知识树。&/p&&p&用小学语文老师教过的8个字来代替上面那段话,叫做“&b&融会贯通,举一反三&/b&”。&/p&&p&不得不再次感慨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8个字就阐释了离散数学的一个重要理论。&/p&&p&中学时候我们去买教辅书,很多教辅都会提供一个“知识体系”,用各种大小的花括号把教科书上一个一个标题括在一起。看上去很拉风,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其实这是我们最早接触到的图论了,只是那个时候没有接触计算机科学与离散数学,不知道它有这么高大上的名字罢了。&/p&&p&&b&为什么教辅书上的“知识体系”没有用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只有你自己参与到搭建知识图的过程中,才能清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b&,这个图才是真实地存在于你的脑海中的。如果是别人总结好的内容直接拿来用,对你来说和整整一本教科书里的文字符号并没有什么区别。&/p&&br&&p&并不是图论不好用,只是你没有亲自动手建这个图罢了。&/p&&p&同前文所述,并不是康纳尔笔记法不好用,只是你不会用罢了。&b&规则约束了你的行为,同时也禁锢了你的思考。我们要了解工具,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是工具的主人,工具是为我们服务的,我们并不应该被它牵着鼻子走。&/b&&/p&&br&&p&下面还是以我所学的专业课为例,说明怎样构建知识图和知识树。&/p&&p&教材是我校单渊达老师主编的《电能系统基础》2013年7月第1版。下面给出的这张图是电力系统中电压调整方式,书中的顺序是在第7章出现的。在构建知识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教材中是怎么写这部分内容的:&/p&&img src=&/v2-773ee54d0e0afab24f1df1_b.jpg& data-rawwidth=&3120& data-rawheight=&41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0& data-original=&/v2-773ee54d0e0afab24f1df1_r.jpg&&&br&&p&一大段话对吗?看起来很累。&/p&&p&但是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过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会简化等效模型、学过架空线路等效模型的电压降落方程。我们来看一下这些知识点可以怎样构成一个图。&/p&&img src=&/v2-c4f3b1c43316dab2ac5246_b.jpg& data-rawwidth=&3120& data-rawheight=&41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0& data-original=&/v2-c4f3b1c43316dab2ac5246_r.jpg&&&p&K为变压器变比,VL是负载端电压(即为所求),VG是发电机端电压,P是有功功率,Q是无功功率,R是电阻,X是电抗,U是研究线路范围的末端电压。根据电压降落公式,潮流计算归算到高压侧,可以推出图中负载端电压的公式。由这个推导公式我们可以看出改变不同参数对负载端电压的影响,在图中都用箭头标注出来了。甚至能得到比教材中还要全面的方法。&/p&&p&类似地,这张图展示的是电网中节能降损的措施。看起来是一道死记硬背的简答题,其实也是由公式推出来的。理论基础是第三章学到的电路损耗公式。&/p&&img src=&/v2-ceec710ba1e8_b.jpg& data-rawwidth=&3122& data-rawheight=&41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2& data-original=&/v2-ceec710ba1e8_r.jpg&&&br&&p&还有高压空载长线路线路首末端电压高低的经典问题,可以拆解为三个条件构建模型进行分析。&/p&&img src=&/v2-f7acbd5d5bd31da4ea624673fdf44c72_b.jpg& data-rawwidth=&4160& data-rawheight=&31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160& data-original=&/v2-f7acbd5d5bd31da4ea624673fdf44c72_r.jpg&&&br&&p&一个方便理解与记忆的小技巧是,对于书中直接给出的公式,可以自己在旁边简单地写几步推导过程。其实电学里几乎所有公式的基础都是在之前的课程里或者是这门课一开始的时候出现过的。&/p&&img src=&/v2-8a65c81d2b9d410f072b_b.jpg& data-rawwidth=&4160& data-rawheight=&31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160& data-original=&/v2-8a65c81d2b9d410f072b_r.jpg&&&br&&p&还是说电力系统调压方式中的调整变压器分接头调压,书中给出的公式是U1max=U’maxoU2N/U2max,直接看这个公式很容易被绕进去,虽然它只有4个变量,然而这4个量简直都是同一个亲妈生的……我们不妨依然转化为等效模型,根据变压器变比相同这一条件给出一个比例等式。我在图中用粉色慕娜美标注了哪一个量分别是怎么得到的,哪一个量是待求的。&/p&&img src=&/v2-bd51c193da261b6707b27_b.jpg& data-rawwidth=&4160& data-rawheight=&31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160& data-original=&/v2-bd51c193da261b6707b27_r.jpg&&&br&&p&其他学科同理,比如说学电力电子的时候,第一章先讲的是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其关联学科是一年前学过的《模拟电子电路基础》,这些元件的特性与普通半导体器件既有类似又有不同。如果模电学的比较好这个部分就很容易理解。讲整流电路的时候,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都是以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为基础的。其电路结构、触发导通波形图、加续流管以后的特性,都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如果单独记忆的话,很快这些内容就在脑海中成了一团浆糊。这时候可以以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作为知识树的根,其他三种整流方式作为知识树的叶,利用学习编程时继承与派生的思路去理解、记忆。这是同一章节内不同知识点的小树。把它放大到整本书,整流、斩波、逆变、调压各有什么特点,之间有什么联系,可以构成电力电子这门课程的知识图。&/p&&p&类似地,继电保护中电流保护、距离保护、输电线路纵联保护、电力变压器保护、发电机保护、母线保护也可以列出相应的图和树。&/p&&p&电机学中的同步电机与异步电机,凸极机与隐极极……&/p&&p&相信你已经看懂要怎么做了,动手去实践一下吧~&/p&&br&&br&&br&&br&&p&&b&(4)考前复习的高分要诀——抓住考前答疑的机会;把握重点和历年试题&/b&&/p&&br&&p&一般课程都会设置考前答疑,如果你去直接问老师,“老师重点是什么呀?”老师一定会告诉你,“整本书都是重点”。&/p&&p&其实如果上课专心听讲的话,不会不知道什么是重点。&/p&&p&然而机智如我,还是能问出来什么会是考点。&/p&&p&(不介意你们一脸崇拜地看着我……)&/p&&p&反正一两句话也讲不清楚,我就不讲了吧(摆手)……大二的时候看了这本书,如醍醐灌顶,瞬间领悟了考前答疑的要诀(奸笑)。李文正图书馆有存书,大家可以借来看看。&/p&&img src=&/v2-79a9b8f929d74e041f7fcf_b.jp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79a9b8f929d74e041f7fcf_r.jpg&&&br&&p&如果有往年试卷的话可以刷刷,知识点重合率还是挺高的。&/p&&br&&br&&br&&br&&br&&p&&b&3. 真o学霸的学习方法——以理综290+的真o学霸为例讲一个关于学习的故事&/b&&/p&&p&终于到了最后一部分,写到这里我的两行热泪留下来……给自己挖了个大坑,4天才填完,猫要找主人抱抱,喵呜呜呜……&/p&&p&如果是我的老读者,应该知道这一节的理综290+,数学145+学霸是谁了。毕竟我90%的知乎答案都在写他不是么。&/p&&p&好了直接上图吧……他语文学的不好,表达能力有限,还请大家谅解。&/p&&img src=&/v2-2e6deadc78fc30f915f95a21_b.pn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2e6deadc78fc30f915f95a21_r.png&&&img src=&/v2-495ee5b782b0c39dc8d96613ba0bab5b_b.pn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495ee5b782b0c39dc8d96613ba0bab5b_r.png&&&img src=&/v2-f88c88b82e3e739fad4b8_b.pn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f88c88b82e3e739fad4b8_r.png&&&img src=&/v2-47e69fa4aedf73434ee43_b.pn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47e69fa4aedf73434ee43_r.png&&&img src=&/v2-ad7244de0fbb197e151896a_b.pn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ad7244de0fbb197e151896a_r.png&&&img src=&/v2-e6b71d94ebabe5c193866_b.pn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e6b71d94ebabe5c193866_r.png&&&img src=&/v2-3a32db36babc_b.pn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3a32db36babc_r.png&&&br&&br&&br&&br&&br&&p&你以为到这里就结束了?Too Young,不撒狗粮我对得起个人说明么……毕竟我是“每撒10把狗粮,才写1篇干货的玩电的小猫”啊。其实学不好数学也没关系,反正会有人手把手教啊~&/p&&img src=&/v2-b2a72fe8d45f096db530_b.pn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b2a72fe8d45f096db530_r.png&&&br&&br&&br&&p&感谢你的阅读,观众朋友们我们下期再见~我都写了13300+字了,不给我留给赞就走,你的良心不痛吗?&img src=&/v2-9bce5ffc7de3b22a18dccbafcf1adc0a_b.png& data-rawwidth=&312& data-rawheight=&4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2&&&/p&&br&&br&&br&&br&&p&可以顺便看看我的另一个干货回答,无论你是学生还是刚步入职场,相信都会有帮助,&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工作中能力很强的人平时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 知乎&/a&&/p&&p&&b&关注我,每吃10碗狗粮,就能收获一个干货答案,还等什么~快来关注啊!&/b&&/p&
已更新完全文,共计13.3k字。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从学生时代一直使用的一些学习方法和一个有效的工具,如果觉得有帮助的话,记得先给喵点个赞再收藏~ 内容有点多,3~4天更新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澳洲鱼市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