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信息真假难辨:网友认为网络求助需监督监管机制情况

求助信息真假难辨 “微求助”隐忧不少_新浪公益_新浪网
求助信息真假难辨 “微求助”隐忧不少
  近日,一条“孩子被抱走”的信息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传播:“今天上午,一个三岁多小女孩在喀什东路附近被人拐走了,小女孩能准确说出她爸爸的手机号码……”
  记者拨打了信息中的联系电话,号码是空号。在浏览相关网页后,记者又发现“中年男子抱走孩子”的信息最早出现在去年9月,虽然该信息早已被官方证实为谣言,但时过一年仍在传播。
  孩子被拐,爱心募捐,苹果滞销……微博等社交网络上出现越来越多的求助信息,其中真假掺杂,对于这些“微求助”,我们到底该不该帮?
  ???求助信息真假难辨
  乌市市民范江经常用微博等转发求助信息,并参与相关的慈善活动。他告诉记者,想要分辨“微求助”信息的真实性,对于普通人来说有一定难度。
  范江说,要分辨“微求助”的真假,必须将有图片、文字说明、联系方式的信息过滤出来,发生在自己附近的,可以亲自去看看。无法去实地的,先用电话联系,然后看看其他网友去实地了解的情况,或者请能去当地的朋友帮忙了解。
  但即使如范江这样的“老手”,也有“中招”的时候,今年5月,他看到一条“病困患者无钱做手术”的求助信息,配有照片。因为是熟人转发,范江加了求助者为好友后,便向对方打了100元。
  “钱刚打过去,我就被‘拉黑’了”范江说,当时他就知道上当了,经核实,转发信息的朋友也是转载别人的,并没有求证过消息真伪。“钱虽然不多,但还是觉得寒心。”
  在范江看来,好友转发信息也不能轻信,因为“信息不知道已经转载过多少次,最初是谁发布的,和最初版本的差别又有多少。”
  家住乌市西山的王慧是一位私企老板,平时也参与过不少慈善活动,她认为“微求助”毕竟是一种新型的捐赠模式,可操作性有一定局限。
  采访中,多数市民都希望能明确求助信息的真实性。“确定不了信息的真实性,肯定是不会捐的。”
  “微求助”选择“官博”更可靠
  今年8月,新疆喀什地区公安局宣传科科长崔岱的实名认证微博@喀什警sir发布了一条“微求助”信息:喀什地区公安局民警司马义?库完欲卖房救白血病女儿。微博一经发出引起全国网友关注,短短两天募集善款50万元,目前孩子已找到合适配型骨髓,“微求助”的爱心接力创造了奇迹。
  “微求助”难分真假,市民李强说,自己从不乱转发求助信息,生怕一不小心成了“传谣者”。不论是捐款还是捐物,自己只会选择政府性质的慈善机构。“至少通过账务明细的公布,我们捐赠者能知道自己的钱用在了哪里。”
  新疆红十字蓝天救援队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新疆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有自己的“官博”,在发布相关求助之前,一定会先核实,无法核实的坚决不发。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0年11月,新浪微博就专门开通了名为“微博辟谣”的官方账号。主要针对虚假信息(尤其是灾难、求助等方面)、不准确信息和商家欺诈类信息等进行监测。并由资深新闻编辑从事监控、查证和辟谣工作。
  面对微博求助信息,新浪微博工作人员提醒,如果网友愿意提供帮助,首先要对信息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一些认证后的账号发起的捐赠信服力会更大。
  律师:“微求助”引起侵权可起诉
  “虚假‘微求助’引起的纠纷并不少见。”新疆赛天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开贵说,但此类纠纷,在搜集证据、起诉等方面有一定困难。
  今年10月9日,最高法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司法解释明确,原告起诉后,法院可以根据案件情况和原告的请求责令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涉嫌侵权的网络用户的个人信息,以方便原告起诉。
  王开贵说, 如果因虚假“微求助”受到侵害,应该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依据以上法规,运营商应该提供包括能够确定涉嫌侵权的网络用户的姓名(名称)、联系方式、网络地址等。
  法制网记者 潘从武 法制网通讯员 李羚蔚
不支持Flash加入微博,记录点滴,分享感动,握手明星
网友求助称在三亚旅游被盗 一家人流浪街头
王红 发帖讲述“不幸”遭遇 记者 冉文
摄“我们一家身无分文,流浪在三亚 街头,还携带一个9个月大的小孩,无法回家,请全国的网友帮帮我们,让我们得到一个公正的解决。同时提醒广大网友,千万不要再入住这家黑店。如说谎,全家死无葬身之地……”昨日,家住涪陵区 的王红(化名)在本报“第一眼”网站发帖,希望全国网友帮她讨回公道。
网上求助旅游被盗流浪街头昨日,一篇名为“如此‘国际旅游岛’让我们流落街头”的网帖在本报第一眼网站引起众多网友关注。发帖人名叫“别让我”,自称本名叫王红(化名),家住涪陵区。2月23日,一家八口乘飞机从重庆到三亚旅游,入住当地观海小屋兰海花园二期逐浪阁2D。次日凌晨5时20分,王红起床喂小孩奶粉,发现三部手机、两部数码相机、一台笔记本电脑及七千元现金遗失。王红在帖中称,事发后,当地警方至今无音讯,酒店也称没有责任。王红请求网友帮她把网帖转发到各大论坛,引起各方关注,为自己讨回公道,并在网帖中发誓:“如说谎,全家死无葬身之地。”短短3个小时,该网帖点击率达1000多人次。“出门旅游竟变流浪,太倒霉了。”网友纷纷回帖表示同情,有的还希望提供帮助。记者调查为引起关注夸大事实王红这几天究竟经历了什么?昨天,本报记者联系上手机号为136×××××634的王红。“我现在在旅馆的房间。”电话中,王红语气焦急地称,已预订了返程机票,但盗窃的事还没解决,不能离开三亚。“不知道机票能不能退?”网帖中不是说一家身无分文,流浪街头吗?怎么滞留在旅店,还预订了机票?记者追问王红了解到,她家住涪陵区,从事挖机生意,此次到三亚旅游有八个大人、两名小孩,她和丈夫及亲戚3人住在观海小屋兰海花园二期,大姐及另外4位亲戚住在兰海花园一期。24日凌晨,王红所住旅舍失窃,但亲戚身上还有现金及银行卡。王红告诉记者,一家人其实并没流浪街头,也不会无法回重庆,因为旅游前她就缴纳了房费,订购了往返机票。这几天,一家人都在正常旅游。王红帖中提到的观海小屋旅馆经理付林 向记者证实,王红入住前,已缴纳房费。被盗后这几天,王红一 家在正常旅游。目前,因警方还没破案,他们没有赔偿义务,如案件侦破,将照规定赔偿。王红的求助帖也惊动了当地媒体,海南特区报昨日派记者关注此事。昨日,采访此事的海南特区报记者刘操向本报记者表示,他在观海小屋当面采访了王红,她和丈夫看上去很整洁,穿的都是品牌服装,气色看上去也挺好。他们的财物确实被盗,但这几天都在正常旅游,并没流浪街头,三亚市友谊派出所正在全力侦破此案。王红为何要称自己流浪三亚街头?她辩解,一开始,旅店同意妥善解决,26日,店方改口称,目前不同意赔偿。为引起网友关注,给相关部门施加压力,她故意夸大事实:“事件不轰动,不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各方说法求助掺水损害诚信对夸大事实的行为,网友看法各异。网友“魑魅魍魉”认为,网友力量强大,能促进问题的解决。网络信息海量,如没有抓眼球的点,无法引起网友关注。因此,王红的做法可以理解。网友“带玫瑰的刺猬”表示,此前,有网友网上求助,得到妥善解决。但如频频出现编造事实的求助帖,网友将不再信任,社会诚信也受到考验。市社科院社会学家认为,通过网络求助,运作成本低,人人都可发帖,所以真假难辨。其实,若真正遇到困难,采用传统救助方式较妥当,如向亲朋打电话,向警方求助等,都能及时得到帮助。重庆冠忠王江曲律师认为,王红夸张的说法如造成轰动影响,有可能解决问题,但也易惹麻烦。王红网帖中所说“观海小屋”是黑店,如不属实,“观海小屋”可就其恶意诽谤向法院提起诉讼。因此,网上发帖应实话实说,故意捏造事实,很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记者 陈静 实习生 刘强日,四川徐先生带领一家五口自驾去三亚旅游,在天涯海角景点与当地小贩发生口角,被群殴。徐先生报警后,被带至天涯海角边防派出所,被扣押7个多小时,被要求向当地小贩道歉后,才得以安全离开。事发后,徐先生在某论坛发帖,引起广大网友关注,三亚市市领导立即组织调查。确认事件属实后,三亚市副市长公开向徐先生道歉,并宣布相关工作人员被免职,天涯海角景点加强整顿。[责任编辑:wyjessie]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视觉焦点网络热图
精彩推荐评论过往今日
行业信息 区县新闻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或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如希望直接展示,可邮件联系我们(bang@aiweibang.com)您的当前位置:&>&
朋友圈求助信息真假难辨 多数人献爱心先求证真伪
来源: 楚天都市报
  “请大家关注并转发这条求助信息,这是一个熟人发起的,信息绝对真实可靠。对你们来说可能是一包烟一顿饭的钱,但举手之劳却可能救一个人……”不知从何时起,类似的求助信息不断出现在微信朋友圈里。
  面对这样真假难辨的信息,究竟该不该献爱心呢?很多人很困惑:不相信吧,怕人家说冷漠、缺少爱心;相信吧,弄不好会鱼龙混杂,又怕捐款上当。近日,“看楚天”APP开展调查发现,经常捐款的人占受调查人数的11.1%,36.5%的人偶尔会捐,其中大多数人捐献爱心前,都靠个人核实求助信息的真伪。
  朋友圈众多求助真假难辨
  昨日,武昌的章先生刚打开微信,朋友圈里就蹦出一条求助信息。求助人是广西山区一名27岁女患者的哥哥,患者得了“急性黄疸型重症肝炎”,需要众筹20万元救命钱,并附有医院诊断证明和当事人身份证等图片资料。
  这条求助信息是大学同学转发的,章先生通过微信求证。对方称患者是同事老家的堂妹,“内容绝对真实,很多朋友都捐了。”章先生于是通过微信红包捐了50元。
  自从玩微信以来,章先生的朋友圈,时不时就出现一些这样的求助信息。章先生坦言,无法确定真伪的求助,他是不会捐款的,主要担心上当受骗。至今,他总共捐款10多次,每次最少20元,最多200元。“钱不多,但对求助人来说,可以积少成多,解决实际问题。”
  面对真假难辨的求助信息,怎么办?“看楚天”APP近日专题调查显示,对于熟人转发的求助信息,很多人还是会予以关注并捐款。只不过对熟悉的求助对象,捐得多一些,不太确定的则只“意思一下”。
  记者转发信息引发爱心潮
  像章先生一样,记者也曾给多个求助对象捐款表示心意,并应熟人委托,在微信朋友圈转发过部分求助信息。
  4月8日,记者曾报道过的一名患者柳先生,因为病情恶化,在一家网络众筹平台发出求助,希望募款10万元“救命钱”。柳先生的家人联系上记者,恳请帮忙转发,因为他认为“记者的影响力大一些”。
  对柳先生的病情进行确认后,记者将求助信息在朋友圈进行了转发,并标注“这是我采访过的对象”。很快就有一些微信朋友留言关注,并纷纷通过众筹平台捐款。记者略微统计了一下,半小时内,记者的朋友圈至少有30人捐款,最少的捐了6元,最多的捐了150元,总额超过1200元。
  记者问一些朋友为何毫不犹豫地给陌生人捐款,很多人回答:“记者转发的信息,肯定不会有假,可以放心捐。”
  去年年底,记者曾帮荆州一名白血病患儿转发过筹款救命信息,也在微信朋友圈引来如潮爱心。如今,这名患儿病情有所好转,仍处于后续治疗中。
  不少人通过网上众筹圆梦
  朋友圈转发的求助信息中,大多来自一个叫“轻松筹”的网络众筹平台,该平台拥有者为北京轻松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关注“轻松筹”公众号后,记者根据提示进行模拟操作,发现发起众筹申请手续相对简单,只需按要求填写求助目的、目标金额、资金用途、募捐事由等内容,并将病历、诊断结果等证明资料上传,然后提交等待审核。“轻松筹”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求助人发出申请后,平台会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审核通过后即可在朋友圈筹款。一个求助项目最短3天,最长30天,求助目标金额达到后,即自动停止筹款。项目筹集的款项由平台代收,求助人提现时,平台将收取2%的手续费。
  记者咨询了其它类似的网络众筹平台,发现申报手续大同小异,只要通过审核,都有机会获取一定的爱心救助金。
  查询得知,通过“轻松筹”等平台筹到救命钱的例子,不在少数。巴东一名白血病患儿的妈妈张女士,去年通过QQ群和微信筹到40万元善款,今年又通过“轻松筹”为孩子筹集后续治疗费15万元,目前众筹正在进行中。
  4月6日,在武汉求医的湖南妇女罗小华向楚天都市报记者求助,称其三个孩子被大火烧伤,需要大量的医疗救助费。记者建议其通过网络众筹解燃眉之急,她于是向“轻松筹”发起申请,短短一周时间筹集爱心款20万元。
  昨日,罗小华向记者证实,除扣掉的4000元平台手续费,她已收到19.6万元爱心款,这笔钱正用于孩子们植皮。
  让爱心有一个放心的平台
  一直以来,对于“轻松筹”等众筹平台,不少网友总抱有不放心的态度,有的认为仅凭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和材料,根本无法确认其求助信息的真实性。今年以来出现的好几起涉嫌诈捐骗捐的案例,让网友心里很不是滋味。
  也有网友担心,众筹的爱心款,究竟是不是用在了求助人身上,是否存在被挪用、被侵吞等现象。
  还有不少人质疑:通过“轻松筹”类似的商业平台募集善款合法吗?对此,“轻松筹”工作人员称,该平台只是基于社交圈帮求助人筹款,并非公益,也并非募捐。该平台在每个项目首页也专门有提示:“您的支持行为属于对受助人的主动赠予,该行为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
  对此,湖北朋来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源波表示,即将于今年9月1日起实施的《慈善法》,将对网络众筹平台这样的民间筹募行为,进行规范和完善。其中规定,个人不能发起公开募捐,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才能发布募捐信息进行募捐。也就是说,现行网络众筹募捐模式,不符合慈善法的相关规定。
  省慈善总会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些网络众筹平台将某些个人求助行为,利用互联网优势筹款,确实帮助了很多人。但这是一种钻空子的打擦边球行为,实际上任何单位和个人开展公开募集,都需要具备相关资质,还需要申报登记。《慈善法》正式实施后,凡是个人公开募集的行为,都涉嫌违法。
  如何让爱心有一个放心的平台?刘源波建议,相关众筹平台如今后继续开展慈善众筹,可与有相关资质的主体合作。应该通过统一严格的甄别审核程序,确保求助信息的真实性。此外,爱心款应统一进入慈善组织设定的账户,然后按程序进行拨付和监督使用。(记者 束继泉)
责编:李莉莉
扫二维码上移动长江网
长江互动传媒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鄂ICP证:020001
联系电话:0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