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6苹果指纹识别坏了功能坏了保修吗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喇叭共振频率偏高对喇叭有没有影响
Saber__280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喇叭的共振(也称谐振)频率是扬声器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当然对喇叭的特性有很大影响了.扬声器的共振频率决定扬声器的频率响应的低频下沿.换句话说,扬声器频率响应的好坏,在低频端主要由共振频率来决定.或者更通俗点讲,我们通时在讲什么低音喇叭、中音喇叭、高音喇叭等,都是相对喇叭的有效频率响应范围来讲的.有效频率范围有一个起点(低频点),有一个终点(高频点),起点一般就是共振频率.对于低音喇叭,在满足失真要求的前提下,我们是希望共振频率越低越好,因为共振频率越低,低频下潜就越好,扬声器就能更好地重放低音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常见的音响喇叭烧坏的原因总结
喇叭的烧坏是音响维护人员非常头痛的问题,无论是在KTV场所,还是酒吧和现场。为了让广大的同行朋友们以后尽量避免喇叭烧坏,小编简单梳理一下喇叭烧坏的原因
1.音箱与功率放大器配置不合理
很多玩音响的会认为,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太大,是造成高音单元的损坏原因。其实不是,在专业场合下,扬声器一般可以承受2倍于额定功率的大信号冲击,瞬时可承受4倍于额定功率的峰值冲击而不会有问题的。
2.分频使用不当
外置分频时输入端分频点使用不当,或扬声器工作频率范围不合理也是导致高音单元损坏的一个原因。在使用分频器时,应严格按厂家提供的扬声器工作频率范围来合理的选择分频点。高音扬声器的分频点如果选择偏低,承受功率负担过重,就很容易烧毁高音单元。
3.均衡器调试不当
均衡器的调整也是至关重要的。频率均衡器是为了补偿室内声场的各种缺陷和扬声器的各频率不均匀而设置的,应该用实际频谱分析仪或用其它的仪器进行调试。
4.音量的调节
不少使用者把后级功放的衰减器置在-6dB、-10dB,即音量旋钮的70%—80%,甚至一般的位置上,加大前级输入来达到合适的音量,以为功率放大器留有余量,音箱就安全了,实际上这也是错误的。功率放大器的衰减旋钮衰减的是输入信号,若将功率放大器的输入衰减6dB,也就意味着,要保持同等的音量,前级必须多输出6dB,电压要高1倍,输入的上动态余量,就要被砍掉一半。
5.低切选择不当造成低音单元损坏
很多调音师都不太注重低切问题,其实,这个低切是引起低音单元损坏最大的隐患,很多低音喇叭幷不能很好还原一些超低频率,比如说40赫兹以下的频率,但是,不能还原为声能的频率成分依然存在,他转换为热能,而我们的喇叭是由很多部件用胶水粘合起来的,当长时间大功率的给喇叭输入不能转化的超低频率成分信号时,由于箱体容积空间有限,散热不及时,大量热量聚集,一但胶水不能承受就会融化,引起弹波脱落,音圈散圈,喇叭损坏。
6.不同功放同时使用时输入灵敏度的差异
工程中,往往有这样一种情况,就是不同品牌,型号的功放混用,这里面就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就是功放输入灵敏度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往往被忽略,就是同等功率,不同型号的功放可能存在灵敏度电压不统一的问题
7.大信号瞬间断开导致低音单元卡死
在KTV,很多时候包厢客人或者DJ会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在大声压的状态下切歌或者静音。尤其是播放迪曲的时候,很容易导致低音单元的音圈卡圈或者烧毁。
8.前级,功放的元器件自激
前级输出部分的电路被击穿后导致有正弦波纯音频率输出,类似于某些频率啸叫,而且输出的功率很大,可以直接导致低音单元因为功率过载而线圈烧毁。功放由于电流击穿变成直流输出,使音箱高低音单元都损坏。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阅读7467次
第一。动态范畴
什么是动态范畴呢?它是指在规矩的不失真指标的状况下,喇叭发出的最强音和最弱音的声压级差,其计量单位为dB。动态范畴越宽越好,因为假如你的音箱的动态范畴比别人的音箱宽,那么在别人音箱上收听不到的音乐细节就可在你的音箱上过细的表示出来。当音响水平都差不多时,谁的喇叭的动态范畴宽,谁的音响效果就好,这已是不争的定律。
第二。阻抗
喇叭的标称阻抗是指喇叭在某一特定工作频率时,在其音圈两端浮现的阻抗值,喇叭在这个阻抗值上运行时就能获得最大的功率。音箱的阻抗值常见的主要有4,5,6,8,16欧等几种,在选购时要注意音箱的阻抗值不要小于声卡或功放的阻抗值,两者应相同或大于声卡。如对声卡的输出阻抗值不了解,也可选用阻抗为8欧的音箱就可以了,它的适应面最广。
第三。纯音
纯音也是判定喇叭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纯音就是指在额外功率和额外频率范畴内,给喇叭加上某一频率的正泫信号,喇叭应无机械杂声,碰圈声和垃圾声。特别是对于那些做工粗糙的小厂或小作坊生产的喇叭而言,产生音色不纯更是其广泛现象,大家在选购时需注意了,采取这种质量的喇叭其放音质量肯定不好。产生纯音不良的原因就是喇叭的做工不好,如纸盆压边,定心支片粘接不牢;盆架导磁板连贯不牢;音圈,防尘罩粘接不牢;音圈变形,搁置不正;磁隙内有铁屑或灰尘等等。
第四。失真
指的是非线性失真。它又分为谐波失真、互调失真和瞬态互调失真三类。其中谐波失真是指声音回放中增长了原信号没有的高次谐波成分而导致的失真,所以谐波失真主要产生在低频,尤其在共振频率处最为明显。而互调失真影响到的主要是声音的声调方面。
瞬态互调失真是指在低频放大或功放级中引入的填补电容器在放大器输入脉冲信号时,因该电容使负反应发生延迟,从而使输入级霎时过载而产生瞬态互调失真,它将严重影响声音复原重放质量。所以说它在音箱与扬声器体系中则是更为重要,它的指标与音箱的品质密切相关。常以百分数示意,数值越小示意失真度越小。普通音箱的失真度一般应小于0。5个百分点,而高音炮之类的音箱要小于5个百分点。
第五。标称功率
即额外功率,它是喇叭的正常工作功率,喇叭只要在该条件下长期工作才不致于被毁坏。而这其中便触及到一个最大输入峰值功率【最大许可输入功率】问题,它就是指喇叭所能承受的最大功率。因为各国及各大音响厂家对功率的定义和规范不同,这些值便有很大的差别,大家在选购时需注意,按我国的规矩喇叭的最大功率不能超过其标称功率的1-2倍。但是一些进口的音箱却不肯定是这样。还有就是一些厂家喜爱将峰值功率当做额外功率标注在音箱,大家千万不要就信认为真,其&号称&的300W,500W的额外功率值,假如能达到10W就算很了不起了。还有就是所选的音箱其标称功率值最好不要严重小于声卡或功放的输出功率。
第六。频响
当喇叭的输入端被加上一个恒定电压时,喇叭的轴向某点的声压级就会随频率变化的关系就称之为频率响应。它是音箱的一个重要指标,假如按喇叭来分,通常低频喇叭的频率范畴在20Hz-3000Hz之间;中频喇叭的频率范畴在500Hz-5000Hz之间,而高频喇叭的频率范畴则在3000Hz-20000Hz之间。但并不是说喇叭能达到这样的频响,音箱就会有这样的频响指标,这和喇叭的质量,音箱的做工和用料都有很大的光系。现今的一款优良的音箱其频响范畴一般可达60Hz-20000Hz之间。至于一些低档的音箱就很难达到以上标称值,大家在选购时不要轻信。
电话:+86-传真:+86-手机:手机:&&
COPYRIGHT & 2017,,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广东省深圳市永裕鹏达电子有限公司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POWER BY : |旗下品牌
|关键词:蓝牙音箱厂家 喇叭厂家&查看: 4722|回复: 7
转贴:音箱喇叭频率的分段
本帖最后由 szgdchina 于
16:55 编辑
一直不太清楚喇叭的分布频率是怎么回事,找到了这篇文章,觉得比较清楚的论述了喇叭分频的概念,供大家讨论参考:
高、中、低各频段量感的分布与控制力 这个项目很容易了解,但也很容易产生文字传达上的误解。 怎么说呢? 大家都会说:这对喇叭的高音太强、低音太少。 这就是高、中、低频段的量感分布。 问题出于如果把从20Hz到20KHz的频宽只以三段来分的话,那必然会产生「不够精确」的混淆。 到底您的低音是指那里呢? 多低呢? 为了让形容的文字更精确,有必要把20Hz-20kHz的频宽加以细分。
照美国TAS与Stereophile的分法很简单,他们把高、中、低每段再细分三小段,也就是变成「较低的中频、中频、较高的中频」分法。 这种分法就像十二平均律一般,相当规律化。 不过用在中国人身上就产生了一些翻译上的小问题,如「较低的中频」我们称作「中低频」还是「低中频」? 那么较高的低频呢? 「高低频」吗? 对于中国人而言,老外这种分法恐怕行不通。 因此很早以前我便参考乐器的频宽,以及管弦乐团对声音的称呼,将20Hz-20KHz的频率分为极低频、低频、中低频、中频、中高频、高频、极高频等七段。 这七段的名词符合一般中国人的习惯称呼,而且易记,不会混淆。
1.极低频 从20Hz-40Hz这个八度我称为极低频。 这个频段内的乐器很少,大概只有低音提琴、低音巴松管、土巴号、管风琴、钢琴等乐器能够达到那么低的音域。 由于这段极低频并不是乐器的最美音域,因此作曲家们也很少将音符写得那么低。 除非是流行音乐以电子合成器刻意安排,否则极低频对于音响迷而言实在用处不大。 有些人误认一件事情,说虽然乐器的基音没有那么低,但是泛音可以低至基音以下。 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乐器的基音就是该音最低的音,音只会以二倍、三倍、四倍、五倍…等的往上爬高,而不会有往下的音。 这就像您将一根弦绷紧,弦的全长振动频率就是基音,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等弦长的振动就是泛音。 基音与泛音的相加就是乐器的音色。 换句话说,小提琴与长笛即使基音(音高)相同,音色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2.低频 从40Hz-80Hz这段频率称为低频。 这个频段有什么乐器呢? 大鼓、低音提琴、大提琴、低音巴松管、巴松管、低音伸缩号、低音单簧管、土巴号、法国号等。 这个频段就是构成浑厚低频基础的大功臣。 通常,一般人会将这个频段误以为是极低频,因为它听起来实在已经很低了。 如果这个频段的量感太少,丰润澎湃的感觉一定没有;而且会导致中高频、高频的突出,使得声音失去平衡感,不耐久听。
3.中低频 从80Hz-160Hz之间,我称为中低频。 这个频段是台湾音响迷最头痛的一段,因为它是造成耳朵轰轰然的元凶。 为什么这个频段特别容易有峰值呢? 这与小房间的长、宽、高尺寸有关。 大部份的人为了去除这段恼人的峰值,费尽心力吸收这个频段,使耳朵不致于轰轰然。 可惜,当您耳朵听起来不致轰轰然时,下边的低频与上边的中频恐怕都已随着中低频的吸收而呈凹陷状态,而使得声音变瘦,缺乏丰润感。 更不幸的是大部份的人只因峰值消失而认为这种情形是对的。 这就是许多人家里声音不够丰润的原因之一。 这个频段中的乐器包括了刚才低频段中所提及的乐器。 对了,定音鼓与男低音也要加上去。
4.中频 从160Hz-1280Hz横跨三个八度(320Hz、640Hz、1280Hz)之间的频率我称为中频。 这个频段几乎把所有乐器、人声都包含进去了,所以是最重要的频段。 读者们对乐器音域的最大误解也发生在此处。 例如小提琴的大半音域都在这个频段,但一般人却误以为它很高;不要以为女高音音域很高,一般而言,她的最高音域也才在中频的上限而已。 从上面的描述中,您一定也了解这段中频在音响上是多么重要了。 只要这段频率凹陷,声音的表现马上变瘦了。 有时,这种瘦很容易被解释为「假的凝聚」。 我相信有非常多的音响迷都处于中频凹陷的情况而不自知。 这个频段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从二音路喇叭的分频点来分析。 一般二音路喇叭的分频点大多在2500Hz或3000Hz左右,也就是说,2500Hz以上由高音单体负责,2500Hz以下由中低音单体负责。 这2500Hz约莫是1280Hz的二倍,也就是说,为了怕中低音单体在中频极限处生太大的分频点失真,设计师们统统把分频点提高到中频上限的二倍处,如此一来,最完美的中频就可以由中低音单体发出。 如果这种说法无误,高音单体做什么用呢? 如果您曾经将耳朵贴近高音单体,您就听到一片「嘶嘶」的声,那就是大部份泛音所在。 如果没有高音单体发出嘶嘶的音,单用一个中低音单体来唱音乐,那必然是晦暗不堪的。 当然,如果是三音路设计的喇叭,这段中频绝大部份会被包含在中音单体中。
5.中高频 从1280Hz-2560Hz称为中高频。 这个频段有什么乐器呢? 小提琴约有四分之一的较高音域在此,中提琴的上限、长笛、单簧管、双簧管的高音域、短笛的一半较低音域、钹、三角铁等。 请注意,小喇叭并不在此频段域中。 其实中高频很容易辨认,只要弦乐群的高音域及木管的高音域都是中高频。 这个频段很多人都会误以为是高频,因此请您特别留意。
6.高频 从2560Hz-5120Hz这段频域,我称之为高频。 这段频域对于乐器演奏而言,已经是很少有机会涉入了。 因为除了小提琴的音域上限、钢琴、短笛高音域以外,其余乐器大多不会出现在这个频段中。 从喇叭的分频点中,我们可以发现到这段频域全部都出现在高音单体中。 如我前面所言,当您将耳朵靠近高音单体时,您所听到的不是乐器的声音,而是一片嘶嘶声。 从高音单体的表现中,可以再度证明高音单体几乎很少发出乐器或人声的基音,它只是发出基音的高倍泛音而已。
7.极高频 从5120Hz-20000Hz这么宽的频段,我称之为极高频。 各位可以从高频就已经很少有乐器出现的事实中,了解到极高频所容纳的尽是乐器与人声的泛音。 一般乐器的泛音大多是愈高处能量愈小,换句话说,高音单体要制造得很敏锐,能够清楚的再生非常细微的音。 从这里,发生了一件困扰喇叭单体制造的事情,那就是要如何两全其美? 什么是「两全」? 您有没有想过,假若一个高音单体为了清楚再生所有细微的泛音,不顾一切的设计成很小的电流就能推动振膜,那么同样由这个高音单体所负责的大能量高频与中频极可能就会时常处于失真的状态,因为这二个频段的能量要比极高频大太多了。 这也是目前市面上许多喇叭极高频很清楚,却容易流于刺耳的原因之一。
您还记不记得以前的Spentdor SP-1喇叭? 它是三音路设计,那三音路呢? 中低音单体、高音单体、超高音单体三路。 那个超高音单体负责13000Hz以上的频率。 我记得当时有许多人都「不解」,为什么SP-1有超高音单体,而声音却是那么的柔呢? 应该要很锐利才对呀! 现在我想您该了解了吧! SP-1设计着眼点在于使高音单体不会失真,而又能再生极高频。 这就是SP-1听起来很舒服,具有音乐性的原因之一。
了解了高、中、低频段的分段法之后,我们接着要讨论量感之外的「控制力」。 量感当然是指量的多寡,即是我们说的:高音比较多、低音比较少等。 而控制力通常多指「对低频段与高频段」的控制力。 有些器材低频松散,有些则具有弹性。 我们会说后者有低频的控制力。 有些器材能够抓得住高频,让它不会飙得耳朵难受,我们说它高频控制力佳。 请注意,各频段量感的多寡并不代表器材真正的好坏,器材之间量感多寡的相互搭配才是重要的。 而控制力的好坏就可以说是器材本身的优、劣。
好文章,值得收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好文章感谢科普
好 文!有 依 据,无 玄 虚。
好文章!值得一看。。。。。。。。。。。。。。。
这个没有那么硬性的标准
毕竟所谓的高频、低频、超高频、超低频、中频是相对的概念
人好像老了听觉半聋的时候上限都5k左右,那么对于听力不太好的老人来说,1k以上就是高频、5k就是超高。
对于无线电领域,所有的音频都叫做低频啊……
辛苦了 学习了 好东西
微信:caoyin513 QQ: E-mail:
Powered by喇叭的最低共振l率c! - 维库电子市场网
喇叭的最低共振l率c!
作者:1314lys 栏目:
喇叭的最低共振l率c!教大b:喇叭的最低共振l率c,是什N拥担觞N定意的!
作者: chunyang 于
18:38:00 发布:
不同喇叭差别很大&&&&这个参数是指扬声器振荡元件如纸盆的固有谐振频率,高档的低音扬声器的共振点可以做到20Hz以下,当然,这样的扬声器是极昂贵的。
作者: 1314lys 于
8:58:00 发布:
疑!chunyang大哥:  那如果此喇叭的最低l率共振c是100HZ,音l信100HZ(可用低l信l生器a生再放大)喇叭和信就a生共振,是有害是有益呢?
作者: chunyang 于
11:40:00 发布:
当然有害此时声音首先严重失真,如果输入信号的功率又较大,时间又较长,容易使纸盆及音圈的固定部分永久受损。
作者: sahh 于
12:28:00 发布:
肯定有害吗真的严重失真吗?低音喇叭就不讲了, 它的共振频率可能低过耳朵的感受频率。那中音喇叭来讲,如果失真严重,那么高保真音箱怎么做得出来?耳朵怎么听不出来?
作者: chunyang 于
13:06:00 发布:
分频音箱的分频点很重要谐振点是必须避开的。
作者: zhangwr 于
14:42:00 发布:
喇叭谐振是有害的喇叭--音箱的响应应该是平坦的(但是一般做不到),需要与功放联合调整,以便真实的还原或重放。更准确地说不是共振和谐振,而是响应点(振幅较大一些而已)。调谐回路的谐振振幅会有几十倍或更高此番议论让同行见笑
作者: chunyang 于
16:13:00 发布:
说到谐振,音箱本身都有谐振点高保真音箱的谐振点都是设计在带外的。
作者: maychang 于
16:57:00 发布:
更准确地说不是共振和谐振那是什么?抽象地说,一个阻尼振子在谐振频率上振幅多大,取决于阻尼。喇叭是强阻尼系统,装上音箱或阻隔板后,一般阻尼更大,振幅并不很大,所以不会损坏。但此时(谐振频率上)喇叭的效率较高,所以频率响应曲线上是个峰,就是说频率响应曲线不平直,这是应该避免的。避免的方法各有不同。有些设计将该峰移到20Hz以下,有些设计加大阻尼将该峰抑平。
作者: sahh 于
12:11:00 发布:
还不是很明白音箱的分频通常都是LC分频,这种结构我感觉对带外的滤波不是很大(感觉而已,如果有错请指正)。如果音箱有个低音、中音和高音三个喇叭,打个比方,分频点是600Hz和8KHz。那么低音喇叭管50Hz~600Hz,中音喇叭管600Hz~8KHz,高音喇叭管8KHz以上,也许低音和高音喇叭的谐振频率可以做到音频以外,但是,想当然,中音喇叭的谐振频率应该在600Hz~8KHz之间,就算不是,也应该在可听频率范围内。(如果有错,请指正)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在某个可听频率的上,中音喇叭和信号会共振,所以喇叭会失真很严重,对不对?
作者: ZHANGWR 于
12:37:00 发布:
是响应不是共振共振用在这里,太不准确。如果共振,将在这个频率上产生啸叫(如果不是纸盆边粘的不牢,是不会出现的)。在响应范围,有振幅较大或者说响度较强的的现象。
作者: maychang 于
14:59:00 发布:
回 sahh音箱的分频通常都是LC分频,这种结构我感觉对带外的滤波不是很大----------------------------一级LC,对带外信号衰减为40db/十倍频,大还是不大,看你的感觉了。也许低音和高音喇叭的谐振频率可以做到音频以外----------------------------喇叭的谐振频率做到带外,并非音频范围之外,而是工作频率范围之外。以你的例子,高音喇叭的谐振频率低于8kHz就是chunyang所说的带外。中音喇叭的谐振频率低于600Hz就是带外。回 ZHANGWR共振用在这里,太不准确----------------------------完全准确,就是共振。如果共振,将在这个频率上产生啸叫(如果不是纸盆边粘的不牢,是不会出现的)。----------------------------这种现象,恰恰不是共振。
作者: chunyang 于
19:42:00 发布:
啸叫需正反馈才会出现任何机械结构件都会有共振点,这是基本物理规律。如果输入单一且足够强的共振点信号,同时时间够长,扬声器甚至音箱都会出现机械结构变化,其结果可以是不可逆的,自然可以认为是“损坏”。至于谐振点处发生共振时的噪音,其强度虽大,但不是啸叫,啸叫的频谱和产生原因与机械结构无关。
作者: sahh 于
0:29:00 发布:
maychang我不是很赞同你小时候喜欢音响,但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现在有十几年没碰它了。 --老婆说嫌吵。按我的理解,有点像你说的,“但此时(谐振频率上)喇叭的效率较高,所以频率响应曲线上是个峰,就是说频率响应曲线不平直”。按我理解,喇叭的使用频率范围应该是在这个峰的两端, 比如说一个喇叭,它的频率响应曲线上的峰是3KHz,也就是说,它的谐振点是3KHz。那么它的实际可以使用的范围可能是1KHz~9KHz,(按上下各响应三倍频程来算),如果分析有错误请指正。如果按Maychang的说法,刻意把这个峰放在使用范围外,那么这个喇叭的使用范围只有在6KHz~12KHz。这样子有好处吗?我觉得没有,一方面频率响应曲线也好不到哪去,6K是3K的2倍频程,12K是3K的4倍频程,整个响应曲线是单调下降的。另外一方面,以LC电路的40db/10倍频程算,3K跟6K就是2倍频程,衰减12db,也就是1/4,应该不算大吧,所以如果有一个3K频率的声音过来,还是会谐振(或者应该叫共振?)所以,楼主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也就是说,喇叭和信就a生共振,是有害是有益呢?
作者: maychang 于
9:20:00 发布:
回 sahh 关于扬声器的共振现象这确实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先说共振。共振是力学词汇,在电工和电子学中称谐振。力学中最简单的可以产生共振的系统由一个弹性和一个质量组成,喇叭恰是这种情况。喇叭的纸盆包括音圈等有质量,纸盆边和支架有弹性,这就组成了一个振子。喇叭的固有频率由弹性和质量共同决定,质量越大,弹性越小,固有频率越低。在交变外力作用下,振子会振动,有一定振幅,振幅大小与外力大小有关,还与交变外力的频率与固有频率之比有关。在一定大小但频率变化的外力作用下,外力频率与固有频率相同时振幅最大,一般将这种现象称为共振。这个“振幅最大”用曲线表示,是一个峰。至于峰的高低,与阻尼有关,阻尼大时峰比较低,这与电工学中谐振回路的Q值是一个意思。发生共振,喇叭不一定损坏。喇叭损坏是由于振幅过大,使纸盆开胶等等。发生共振,非线性失真不一定大,喇叭的非线性失真与振幅有关,振幅过大非线性失真就比较大。但共振会产生频率失真,即各频率上喇叭的响应不一样。显然,这个曲线上的“峰”决定了频率失真大小。绝对平直是不可能的,如果这个“峰”不太大,就是说频率失真不太大,也可以接受。为了减少频率失真,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将喇叭的固有频率移到工作频率范围之外。低音喇叭常用橡皮边喇叭,就是这个目的。橡皮的弹性比纸盆小得多,橡皮边喇叭一般采用长音圈(音圈长度约为磁隙宽度3倍),其质量也比较大,所以橡皮边喇叭的固有频率比较低,可以低到20Hz。第二种方法是让固有频率在工作频率范围内但压低峰的高度。过去常用“倒相式”音箱,就是这个目的。“倒相式”音箱内的空气有弹性,倒相管内空气有质量,箱内壁贴有吸音材料形成阻尼,也构成一个振子。喇叭这个振子和倒相式音箱两个振子耦合,其共振峰会降低,其原理类似于两个LC回路耦合形成的双谐振回路,此处不能多说。以上是低音喇叭的工作情况。对中音和高音喇叭,其固有频率必在工作频率范围外,准确地说是低于工作频率范围,所以不存在频率失真问题。有些喇叭特意将弹性做得很大,使固有频率提高,故意让喇叭在固有频率下工作。但这种喇叭频率失真很大,一般只有报警器之类才这样做,因为这种工作状态喇叭的效率比较高。& * - 本贴最后修改时间: 17:16:08 修改者:chunyang
作者: sahh 于
9:32:00 发布:
还是不太懂maychang你说的看起来是有道理,但是你没有直接讨论我的分析过程。如果我的分析过程有问题,希望你能直接说出来。技术就是很单纯的东西,正确的答案是唯一的,错了就是错了。但是如果说我错了,我想知道错在什么地方。看来你是行中人,有技术资料可以推荐参考吗?
作者: computer00 于
10:27:00 发布:
主要的原因是阻尼较大,所以谐振也振不了太厉害。&
作者: chunyang 于
16:00:00 发布:
maychang解释精辟建议maychang修改一下,换个题目,以方便加酷。sahh的理解不对,“喇叭的使用频率范围应该是在这个峰的两端”,显然这是想当然的理解,扬声器不能用带通滤波器的概念来理解,maychang其实已经很好的解释了。
作者: chunyang 于
17:17:00 发布:
只好帮maychang改一下题目了见谅
作者: maychang 于
23:54:00 发布:
chunyang版主谬奖,谬奖!(各位别把这话当真,心里偷着乐呢)回 sahh :又看了两遍你的跟帖,还是没看大明白,或许是像 chunyang 说的,你把喇叭当成带通滤波器理解了。本帖讨论喇叭,喇叭是整个音频系统的一部分。所谓音频系统,我指的是声音--&各种中间环节如话筒放大器磁带光盘等--&声音我们总是希望不失真地照原样放出声音,当然这是办不到的,只能尽量减少失真。这里失真是广义的,不仅仅指非线性失真。各环节中,最难以解决失真问题的,就是喇叭这个电能转换成声能的环节,其它环节都比较容易解决。通常用的动圈式扬声器(喇叭),只有在共振频率的2-20倍这个频率范围内可以说其输出(声)与输入(电)是频率响应平直的。(实际的扬声器可能还到不了20倍共振频率)。在共振频率附近,扬声器的响应是个峰,就是说,扬声器的电声转换效率在共振频率左右比较高,这对高保真是有害的。所以一般不能让扬声器的共振频率落到工作频率范围内。如果无法避免,则必须加强阻尼,让这个峰尽量不要太高。这可以用信号发生器作个实验:普通喇叭不加音箱,纸盆朝上,信号发生器输出直接接喇叭。保持电压不变,调整信号发生器频率,将找到一个频率,在此频率上纸盆的振幅最大,可以用肉眼看出来。这个频率就是喇叭的共振频率,显然,在这个频率上喇叭输出的声音能量比其它频率大得多。中音喇叭的工作频率范围如果按你说的是600Hz到8kHz,那么中音喇叭的共振频率应该在300Hz上下,高音喇叭的共振频率应该在4kHz上下,但中音喇叭的共振频率决不能落到600Hz到8kHz这个范围内,高音喇叭的共振频率也不能在8kHz以上。资料我没有,因为不是行中人,没有保留。原来我也许算是个发烧友,也是锯了床板做音箱的。后来读了冯秉铨教授(早已作古,真正的行中人)一篇文章,才认识到以前之非。再后来看各种高保真之类的文章,多能看出其胡说八道之处。从此再也不发烧了。可是,冯教授的文章我没保留下来,别的有关知识全是零零星星散落的只言片语,所以说,没有资料。 * - 本贴最后修改时间: 1:59:40 修改者:maychang
作者: computer00 于
23:58:00 发布:
前几年真是烧得厉害,现在好象退烧了一些~~~~&
讨论内容:
Copyright &
浙ICP证030469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苹果6p指纹识别坏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