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支持sim卡不支持sim的区别

当前位置:
> win7录音机内录及win7混音设置解决方法
win7录音机内录及win7混音设置解决方法
作者:高巧
&&& 【IT168 应用】一般的录音方式,就是录电脑上播放出的歌曲、游戏音效、动漫对话、电影台词等等,实质上是电脑的外放将声音讯号播放出后,经过空气传播传入后录制所得,音质比起我们直接听到的差了不少。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Win7系统打开混音的方法,可以来了解一下。&&& 右键点击系统右下角的&小喇叭&图标,在弹出的菜单里选择&录音设备系统的小喇叭是这样滴,右键单击后出现下面的菜单。选择录音设备。在此选项卡的任意空白处点击右键,选择&显示禁用的设备&。找到&立体声混音&选项卡,系统默认是禁用的,所以我们需要手动打开。右键点击&立体声混音&,在弹出的菜单里选择&启用&,然后再次右键点击选择&设置为默认设备&立体声混音当&立体声混音&被正确启用,我们会看到该项图标的下面有一个绿色的勾。选&&& 做到这里,我们通过启用&立体声混音&设备已经实现了在win7、Vista系统下播放音乐文件,但是如果麦克风的输入音量很小,对方无法听见,那就接着往下看吧。&&& 为了实现边播放音乐边发言(卡拉OK),我们还需要做以下设置。双击&我的电脑&从&控制面板&里启动&音频管理器&。手动将系统的默认设备更改为&立体声混音&。立体声混音&&& 麦克风选项卡里主要是调节麦克风音量的,麦克风增强按钮是控制对方听见你的声音大小的关键,系统默认增强值为零,所以对方几乎听不见你说话,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大吧。需要注意&录制音量&和&播放音量&不能设置为&静音模式&,不然对方也是无法听见自己说话的。调整&&& 立体声混音选项卡里需要注意的地方。&录制音量&不宜过高,如果感觉有爆音,可以尝试拖小一点。默认格式如果不是&16位,44100Hz(CD音质)&的请手动更改至此。&&& 经过以上设置,就可以在win7、Vista完美解决立体声混音的问题了。
【内容导航】
购买微软 Windows 7(旗舰版)
IT168推荐您如下实体经营店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IT168: []
点击查看泡泡网报价:
操作系统描述:Windows 7旗舰版使电脑使用变简单, 支持新技术, 集各版本功能之大全
语言版本:多语言
版本类型:旗舰版> 详细内容
关于录音与混音(附软件+效果器+教程)
关于录音与混音(附软件+效果器+教程)
摘要:其实想写这篇文章很久了,常常有人问我关于录音设备选择和录音后期处理的一些问题,总是一个个地回答难免有些不胜其烦,本身我也只是个学生级别的音乐爱好者,对很多专业知识也是一知半解,从一开始做音乐就陷入音质的泥潭里不可自拔,甚至是停了两年不录歌....
& 其实想写这篇文章很久了,常常有人问我关于录音设备选择和录音后期处理的一些问题,总是一个个地回答难免有些不胜其烦,本身我也只是个学生级别的音乐爱好者,对很多专业知识也是一知半解,从一开始做音乐就陷入音质的泥潭里不可自拔,甚至是停了两年不录歌,专研这个乏味却无穷无尽的问题。很多人跟我一样,属于孤军奋战型的,不像那些大牌一样有那种录完歌拍拍屁股走人把后面的烂摊子留给录音室、母带室的人去收拾的待遇。
& & & 作为一个屌丝级别的音乐人,我深深滴了解到录音的重要性,就如同吃饭的重要性一般,熟知录音的正确操作,就是掌握饭菜下盐分量的环节。
相信诸位都曾与我一样,对那些唱片公司发行的神音质羡慕不已,不论是歌手还是正打算入门的音乐人,大多都在苦恼为何自己的作品达不到那么高的质量。作为歌手,就要学会了解,有时候不是自己唱的不如别人好,而是整体的制作效果太粗糙的影响;作为幕后制作,就必须明白,这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没有不可能达到的境界。
& &下面就浅谈一下关于录音方面的问题,希望能给想入门的朋友一些帮助,少走歪路,同时也请大神通过此篇文章对我多多引导,不对的地方大方批评指正。
&录音,从广义来说,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录音、混音。
&音频数字化的今天,所谓的录音已经不再只是单单的音频录制,往往我们最后听到的录音成品都是经过后期或现场混音的。就如电视台现场直播的录音,细心的人在拿到电视节目视频之后把音频分离出来,就会发现,名为现场的录音,其实也是经过处理的,分离出来的现场音频甚至不比后期制作的差,乐器的立体声相摆位,人声的空间效果都处理得淋漓尽致,这就要归功于强大的内录设备和专业的现场混音师了。
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了解录音,从早期的留声机、复读机到之后的MP3、手机等都能录音。录音是用来记录声音最便捷的方式,而站在音乐的角度上,录音将是最为高端的,音乐是用来欣赏,用来修身养性的,不好的录音达到的不是欣赏的效果,而是对听觉器官的一种折磨。
我想诸君大多和我一样,不是灰常专业的人士,有的甚至还是搞翻唱的,那么作为业余音乐爱好者,如何搞好录音这项庞大的工程呢?
录音其实说难也不难,就四个字便可概括:软硬兼施。
软,即软件。熟练掌握一款录音软件,是录音最基本的条件。这里推荐两款入门软件:Adobe Audition(最好使用6.0以上版本)、Cubase,两款软件都支持VST效果器,没有软件的童鞋也可以到下面我提供的地址去下载,至于软件的操作,就要自己上网翻翻教程,慢慢摸索了。
硬,便是硬件。在专业的录音室里,硬件是比较繁杂的,诸如话放、EQ参数调音台等等各种硬控设施及硬件效果器数不胜数,当然,我们不可能做到那么专业,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去繁从简,准备一些较为关键的硬件设备。
首先,一台配置过得去的电脑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便是麦克风。麦克风是录音最为关键的设备之一,麦克风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了录音的整体效果。麦克风有很多种,动圈麦克、电容麦克、电子管麦克等等。对于我们来说,真正有可用性的当属电容麦。电容麦的质量也有好坏之分,从几十块的手持电容麦克到价格数万的纽曼麦克,各种麦克都有他不一样的效果,如何入手一把适合自己使用的麦克也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
挑麦克就像挑男女朋友一样,要适合自己才行。有些麦克中低频拾音不错,高频比较薄弱;也有些麦克高频很到位,低频却很虚。普遍情况下,录音棚都有两三把麦克提供给不同音域的歌手使用。所以购买麦克,要按照自己的声音来,属于什么类型的声音,就购买什么麦克。例如你最主要是唱高音的,去购买一把低音拾音很完美高音却很悲剧的麦克,这不是瞎扯淡么?当然好的麦克,基本上高低音的拾音都能基本满足不同歌手各种音域的录音。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有玩过YY或者其他K歌社交软件的童鞋都会惊奇地发现一件事情,很多人用ISK的麦克,特别是型号为BM800的。这几年,ISK就像病毒一样,迅速地蔓延了整个网络歌唱界的低端市场,做为一个很久很久以前的受害者,我是十分鄙视这个品牌的。ISK千元内的麦克,外形看着挺顺眼的,音质却十分粗糙,就拿BM800来说,低频很虚,高频很翘,这样的麦克可以拿到YY唱唱歌加载现场效果渲染掉不足,拿来录干声做混音绝对是一件灰常不正业的事情。
当然ISK也有高端的产品,但是花大钱去买他的高端产品得到的却是其他牌子低价位的音质这事儿没多少人会做。所以,要做好音乐,在麦克方面,请远离ISK!
有了麦克,并不是说硬件方面的事情就解决了,还需要声卡。我们电脑上的集成声卡因为主板板载的关系,通常带着很大的电流,这个现象在声音输出的时候基本上没什么察觉,而声音输入(录音)的时候,就呈现得非常明显。为了达到好的录音效果,独立声卡是必不可少的。
声卡分为两种:内置声卡和外置声卡,内置声卡又称PCI声卡,适合台式电脑使用,直接插在主板上安装相关驱动便可;外置声卡与其相反,是接到机箱外,外置声卡又分为USB声卡和火线声卡,区别在于接口上,前者是USB接口,后者是火线接口,USB声卡相对于火线声卡较为不稳定,容易出现信号延迟、断开等等问题,火线声卡是较为专业的声卡,被大多数录音棚采用,价格一般比较贵,USB声卡则价格上具有优势,移动使用也较为便捷,当然最近新出的一些高端USB3.0声卡的传输速度跟稳定性已经不输火线了。
那么究竟该买内置声卡还是外置声卡呢?这个要看个人使用的习惯以及硬件配置。比如你是笔记本电脑,那么毫无选择就必须用外置声卡。另一方面却也不是说台式电脑就一定要用内置声卡。
有一点不得不补充一下,就是关于电容麦电源的问题,如果是使用内置声卡,那么电容麦不可以插上去直接使用,必须搭配一个48V幻像电源或者话放供电才可,名字都叫电容麦了,没电能行吗?如果使用外置声卡,则可以省去这个环节,外置声卡本身带电源,电容麦可以直接使用,当然也有些早期的奇葩外置声卡不带供电的。有些人也是喜欢外置声卡上带着话放不用像内置声卡再去买一个话放才选择外置声卡,当然内置声卡有了电源又不计较效果也可以不要话放、外置声卡要好一点的效果也可以独立再搭配话放。
然而外置USB声卡存在的问题是比较多的,通常500元以下的外置声卡都不推荐买,信号延迟、声音失真问题都比较严重,而较好一点比如1000元左右的USB声卡录出来的音质却也只有搭配话放后的几百元的内置声卡的级别。因此,该如何挑选声卡,就需要自己去拿捏了。
两三年前接触过一张奇怪的声卡,给我一种极为坑爹的感觉,它就是深受YY大神喜欢的创新声卡,尤其是创新的PCI声卡,这类声卡挺牛逼的,可以搭配KX驱动加载VST效果现场渲染,调出自己想要的效果进行K歌,实现混响、电音等。不过此类声卡也就适合K歌,拿来录干声就跟母猪养在马场一样,虽说在KX驱动上把所有效果都关了也能实现干声输入,但经过KX的干声还是干声吗?输入的声音已经变得很糙、很散。细心的屌丝拿掉KX驱动换成官方驱动,就会发现万恶的电流又回来了,同是这种类型的声卡还有玛雅的maya44,其实这些卡都停产好几年又一年了,现在外面能买到的基本都是假货。
电容麦有了,声卡有了,最后该是监听设备。
前段时间做了个后期,做得很不情愿的,就差没把耳机摔了,其他头疼的先抛开不说,那某某歌手录的干声真是太牛逼了,竟然还带着鼓点的。
录歌的时候关掉外放音箱这个是必须的,音箱输出的声音会从麦克风又输入进去。所以准备一副监听耳机也是必须的,如果用来录歌,那耳机就一定要选择封闭式的,不然伴奏泄出来误录进去就会产生上面那位某某歌手的效果了,如果只是纯粹的录歌、欣赏音乐,那对耳机不用有太多的要求,只要封闭式监听耳机即可;倘若要做后期混缩,那么关于耳机的选择上还有一大篇幅需要了解的,留到下面长篇大论吧。
应有的硬件设备都有得差不多了,就搭配着软件尽情滴录吧。
需要注意的是,在录歌的时候要选择输入单声道录音,不要把声音拉得太大让波形过载,小白总是会去在乎人声比伴奏小,听起来不和谐,其实好的录音没做处理、没挂效果直接放人声都是被伴奏淹没的,不需要去纠结输入音量小的问题,放大是后期该做的事情。自己不做后期的话,录完干声别把旁边空白的环境噪音剪掉,那是要留给后期进行噪音采样的,还有我发现一些不入流的录音师跟不细心的人在录音补录或重录剪辑的时候经常将两句之间换气的位置剪断、重叠,导致一个换气的地方出现两个换气的声音或换气声中断,这个问题值得重视。
关于录音的许多细节因为时间问题,没办法一一列出来,不过通过上面的分析,我相信众屌丝对录音应该有更深入滴了解,对录音设备的选择应该会少走一些歪路。
当然,在录音这个深奥的问题上需要探讨的不单单只是录音,还包括混音。
混音?这对没接触过录音的人来讲是一个让人摸不着脑门的词汇。通常我们都以为歌手进录音棚录音只要唱好录下来,那就是一首歌的成品了,其实不然。
所谓的混音,它的名字本身就已经解释出来了。混,指的是混合,混音的意思就是将多个音轨的音频混合成一段音频。音轨是混音软件上一个菜单名称,就像铁路上的轨道一样,一条轨道在同一时间同一区域只能有一辆火车在上面,同理一条音轨上同一时间也只能录出一段音频。那么把混音延伸到铁路上,就好比是人在高空上看着下面多条轨道,各条轨道上都有形形色色的火车停在上面,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下面各个轨道上的火车分别涂上好看的颜色,让所有的轨道混合起来勾勒成一幅好看的图画。
& & & &想要更形象地了解它,其实我们可以做个试验,你可以去一次小型演奏会现场,最好是乐器弹奏直接发出声音不经过音响渲染的那种演奏会,然后用自己的手机甚至是其他更高端的录音设备,通过外围直接录下一段音频,跟其他节目官方发放出来的音频进行对比。
& & & &你会发现节目官方的音频音量均衡化是很到位的,各种乐器该小声的小声该大声的大声,该尖锐的尖锐该厚实的厚实,而你自己录的音频所有乐器几乎音量一样,听起来乱作一团毫无规律。如果戴上耳机,就会更清楚地听出来官方的是立体声,而你录的是单声道。两者有什么区别呢?先听下你录的单声道音频,所有乐器全部合在一团,有种打架的感觉;而立体声的音频,会清楚听出各个乐器所在的位置,例如鼓、贝斯在中间,钢琴偏左,吉他却总在耳机的右边徘徊等等,如果没条件去节目现场做这个试验,可以下首最近流行的歌曲跟周璇那个时代的歌对比一下。那么我们之前讲过,一条音轨上同一时间只能录出一段音频,而单个音轨录音即把所有声音合在一起录进去,显然是单声道的,可节目官方的音频为什么会是各种乐器声相到位的立体声呢?
& & & &这便是一种混音技术了,牛逼的现场混音。立体声录音在单个音轨上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分别将每个乐器内录采集到各个轨道然后混合出来,所以外围录音也是无法完成的。一般在演唱会上,每个乐器包括人声都是分轨内录输入到总控音台或电脑上的,然后针对性地在每个轨道上做音量调整,EQ调整、混响等各种效果处理,甚至是给人声预设好了自动修音效果,最后混缩成一轨发放出来。其实没到最后也无须混缩成一轨这种效果就已经体现出来了,通常歌手监听到的伴奏和现场观众通过音响听到的就已经是现场混音返送的。
& & & &到现在你终于知道你后期处理得那么卖力还不如人家现场演唱的效果好的原因了吧,这不仅仅唱功问题,不仅仅是设备问题,更是技术问题。
& & & &当然,上面说的基本上是废话,对于现场混音这玩意儿,我们还是先不去理会它,学飞之前还是先学走吧,把后期混音做好再研究不迟。
& & & &经过一系列的废话之后,混音这个概念我们差不多理清了,混音就是将多轨(多段)音频进行美化处理后混合成一轨(一段)的过程。简单一点说,就是将伴奏、人声主唱以及和声调整好混合在一起。
& & & &说到伴奏,其实是包含在混音这个步骤里的,伴奏的混音,即编曲的混音是要跟人声一起进行效果才好的,每个人的声线不同,音域不同,需要的效果也不同。倘若伴奏没有给人声留下适当的位置,那么做起来的效果则是差强人意。在专业的歌曲制作流程中,一首歌的录音、修音、后期、母带处理各个环节都是分别由不同专业人员操刀的,我们没有这么庞大的制作团队,但做的时候,也要尽量将编曲分轨与人声分轨放一起处理。
& & & &可是现在网络上,会做混音的人不多,会做编曲混音的更是少,通常一个创作型歌手自己编曲的话都会与自己的人声录音分轨做后期或是按照感觉先留下一个适当的人声位置将伴奏混缩出来再与人声混音。而依赖别人编曲或帮别人做后期的就比较被动。通常一个好的编曲人做编曲后期时是懂得给人声留下适当的位置的,但网络这玩意,大家懂的,刚学几天编曲混音都没学就跑出来接单的人一大片。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觉得翻唱一首港台或其他专业歌曲时混音很顺畅,怎么听怎么爽,而做自己的原创,老是感觉进不去的原因。专业歌曲的伴奏是经过专业制作人后期处理出来的,给人声留下了足够的位置,融合度极高;原创的伴奏处理不到位,与人声不融合这是情理之中。
& & & &所以做混音,最先影响到整体质量的就是伴奏的好坏,其次便是干声的质量。
& & & 干声是指没经过任何处理的人声。干声的质量包括录音质量和歌手演唱质量。录音就按照上文的软硬兼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到最好;而演唱更是最重要的关键所在,做得好不如唱得好,唱功好可以为后期省很多事情,至少在音量控制上也有很好的体现,一会儿唱得波形过载一会儿连声音都听不到,做后期最郁闷的就是这种。
& & 做后期混音和录音一样,需要掌握一款软件,混音软件有很多,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一个原理,软件只是一个宿主,最主要取决于你用什么效果器。就像电脑浏览器一样,不管你用360浏览器还是QQ浏览器,这些都不是大事,大事是看你是想上360网站骂腾讯还是上腾讯网抹黑360。
& & & &现在我们常用的一般是VST效果器,大多数音频软件都兼容VST插件,新手使用推荐Adobe Audition、Cubase,这两款软件上手快,稳定性也比较好;VST插件方面推荐Waves系列,有需要的可以到我下面提供的地址去下载,里面包含Waves9全套插件和80集视频混音教程。
& & & &混音的第一步通常是降噪,就是消除干声中的环境噪音,这个噪音一般是环境或者电脑电流产生的。好的设备和好的录音环境,一般是不需要这个步骤的。降噪有EQ降噪和采样降噪两种,EQ指的是参数均衡效果器,它形象地将音频高低频段分列出来,EQ降噪的方法就是将噪音所在的频率段音量拉小或直接切除掉达到消除噪音滴目的,这种方法是比较极端的,消除噪音的同时也消除了噪音所在频率段的人声;采样降噪则是比较保守滴方法,通过人声前面或后面静态的环境噪音采样对音轨进行相对性降噪处理,更保守的办法是第一次采样先降10%,再采样降20%,依次往上加,直到噪音被消除,这种繁琐的方法消除噪音相对比较可取,对干声质量损害小。
& & & &第二步即是对轨,对轨就是对拍子,在录音完后,主唱、和声等各轨的人声都要与伴奏对齐,走拍、脱拍需要做一下调整。一般歌手录得好、录音设备信号没延迟的话也是不需要这个步骤的。
& & & &第三步则是修音,修音也是一门比较专业的课程,往往很多人会忽视,但不得不承认,再好的歌手录的歌多多少少都是有修音的,就像我们上面说的,现场演唱的都有的把自动修音效果预设好了的。好的后期修音是听不出修音痕迹的,当你发现一首听起来不太顺畅,有些句子有点电音的感觉,那么说明不是这个歌手演唱不好就是这个后期修音做得不好。当然一些舞曲做特效故意要做电音也是有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是演唱不能达到这个效果或者走音、走调、音高不到位了才需要这样做,最典型的歌曲就是陈小春的《独家记忆》,这歌修音痕迹也是比较明显的,有时间可以去听听研究下,当然还有一首更典型的,叫《爱的供养》来着,我相信如果不是制作的大神实在没办法了,也不会做成电音了。我更崇拜那些三天两头冒泡的网络歌曲,整首电音的那种,明明是抒情的,还电来电去的,这么矫情,他们家里人知道吗?
& & & &前面的三步都是在音频上进行的直接处理,最主要讲究一步到位,做好了就不好更改了,所以尽量一次性搞定,以免保存工程后无法撤消、修改。
& & & &接下来第四步将是整个混音过程最有技术含量的步骤,挂效果器,这个步骤可以无止尽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 & & &一般我们最先用的效果器是压缩,压缩的目的是提升音量过小的地方同时降低音量过大的地方,让音量均衡化后调整至适当音量让人声伴奏更融洽。需要注意的是压值适当即可,不宜过大,压太多,人声就会失去灵动性,没什么动态,听起来平平的。
& & & &第二个效果器是EQ,即参数均衡器,在后期处理上,EQ是一个最为关键的效果处理之一。在处理人声的时候,要看伴奏的情况来做EQ,通常我们听一首歌,感觉人声很闷、很厚甚至和伴奏的鼓、贝司产生了打架的效果,那就是这首歌人声EQ处理时低频段太多了;当听起来觉得很尖锐、刺耳时,则是高频太多了。所以做人声EQ处理,一般是需要高切和低切的,适当地切除一些频率段和调整一些频率段的音量,让它与伴奏更融合。我们经常听到,有些歌曲中人声是电话音的效果,很多人找不到这种效果器,其实用EQ就能做出电话音的,所谓的电话音、手机外放效果,其实大多没什么低音,高音也很不给力,我们只要按照原理把大部分的中低频切除掉并适当地切除些高频,就能做出想要的电话音效果,不止是电话音,留声机、喇叭等一些奇葩的音效都能通过EQ实现的。
& & & &通常,我们做EQ后如果感觉不到位,会再多加一些同类型的效果器,例如高音激进之类的。
& & & &调整完后,一般再往下用的效果器是混响效果器,混响效果器有很多种,我个人一般用两种,一种做空间感,一种做高低频的湿度。
& & & &所谓的做空间感,就是模拟演唱环境,细心的人就会听出80、90年代香港的流行音乐跟现在流行的音乐后期效果存在的区别。在80、90年代时,以前的编曲配乐大都是真实乐器实录的,在一个录音型演奏室录下来然后再录人声,因为伴奏空间感比较好,所以人声空间感也比较重,也就是混响比较大,让人听起来就感觉像是在一个大房间演唱的一样;2000年以后,电子音乐兴起,大多数歌曲配乐都在电脑上完成的,只有部分主要乐器实录,这样搭配起来,效果势必生硬些,人声也不再像以前混响那么大,反而更细致,换气声齿音也更明显,就感觉是贴着麦克风或者就在你耳旁唱的一样。但也不是说现在的音乐就不需要空间感了,现在的歌人声处理上混响还是有的,只是搭配着伴奏听起来不那么明显,空间感大小的调节取决于歌曲和伴奏本身,舞曲类的就小一点,抒情歌就相对大一些,这个就要自己按感觉去调整了。
& & & &混响上高低频湿度的调节,也是很重要的,我们有时会听到一些歌人声干巴巴,就像便秘一样,其实这不过是高频湿度不够而已,但高频湿度也不能太过,不然会听起来感觉声音很浑浊;而低频湿度太大的话,声线就会显得很笨拙、很厚重,这个也是要按感觉去调的。
& & & &混响的调节是要配合着EQ调整的,就如同我们的衣服跟身材,息息相关。
& & & &做完混响之后,基本上算是做得差不多了,当然有特殊需要的话还会加上一些其他效果处理,比如麦克不好的话,要做做去齿音、去口水音之类的,这些效果也不一定是放到混响之后做,只是有了混响效果后,一些之前没露出来的瑕疵如今露出来了,处理也更方便些。
& & & &最后一步很多人都不做的,但是我个人喜欢在每轨的最后面挂上一个音量限制器,限制住最高音量,不让它爆频。不止是每一轨,就连总输出也会做,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听过我早期的歌的朋友就能感觉出来,我早期做的后期就算再差劲,也没有爆频,没出现过坏点,这就是挂限制器的好处。当然,每轨都只能做一个小限制,如果限制值太高,就无形中形成一种破坏性的压缩了。
& & & &做后期的过程中,要一边听一边调整,每一轨的立体声相,每一轨的音量都要仔细调整好。
& & & &补充一下关于和声的处理,我发现5sing上有很多接混音的人才,这些人才平时做的效果都挺好的,听一下他们主页的那些翻唱后期就能听出来。但如果你要丢一首原创带和声的给他,我相信你最后会跟他们吵起来的。前面我们讲过翻唱和原创伴奏与人声的融合度问题了,这还只是其次,众所周知,翻唱的伴奏一般都是有和声的,我们翻唱时只要录一两轨主唱就能搞定了,而原创的不同,原创是要做和声的。这些做惯了翻唱还自以为后期很牛的人对和声的处理是最让人纠结的,他们他们通常用做主唱的效果去做和声,然后给个左摆位,就想蒙混过去。
& & & &我曾经找了个大神处理一首带和声的后期,我跟他说和声的效果做得不好,他回了我句和声是靠唱的不是靠做的,我那时心里无数只草泥马飞过,难道不做直接干声能用吗?
& & & &那是我第一次尝试在网上找人做后期,从那以后,我再也不让别人做了(从那以后我也停止发歌了,都在研究,你懂的)。
& & & &其实和声跟主唱的处理方法是有很大区别的。和声的作用是提升整体的立体感和主唱的力度,让人听起来更自然,一般做原创,拿到编曲后就会写和声,也有些是指定段落用低八度、高八度来进行和声。不论是什么样的和声,在处理上首先立体声相跟主唱相反是必定的,放在同一个位置重叠在一起,那只会让主唱变得更笨重。一般主唱都是不做立体声相调整的,单轨和声声相都靠左,多轨和声声相则分别靠左右两边;其次频率段跟主唱是不相冲的,就是EQ调整,不让和声跟主唱的高低频率段打架,一般和声都做得比主唱要轻盈些;再者混响度要比主唱小,将干声做立体声相调整后,混响的变化是很大的,调整的幅度越大,干声的空间感和湿度也越大,所以和声的混响不宜做得太大。
& & & &最后,做好后期,混缩保存出来要选对格式。这里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大概是三年前,那时候我认识一个刚开始学混音的小盆友,叫莫某林。这家伙挺有头脑的,没学上几天就开始做起业务了,一首歌后期处理几十块收费来着。那会儿我正好在做林泰燊老弟的KTV,做到一首歌音频有问题,就跟他说了下,没想到这歌竟然是莫某林做的后期,一听林老弟反应,莫某林急的双脚直跺地,那天跑来跟我吵了一架,指责我破坏他跟客户的关系。
& & & &又过了一年,我又做到了另一首歌的KTV,藤大小姐的歌,不对,现在人家都当妈了,叫藤阿姨吧。这首歌音频依然有问题,当时不知道谁做的后期,就是要求发高音质的给我,藤阿姨去找做后期的人才要了半天没要到,那人才听说是我要的又跑来找我理论了,他不是谁,还是莫某林。我说你妹的,这做混音做了一年了,怎么连mp3的码率都搞不清楚,收费做别人的后期发给人128kbps的码率这像话吗?那天是莫某林来找我吵的有生以来最大的一架。
& & & &从那以后,这货见了我就掐(其实他见了谁都那鸟样),以致于到现在,我QQ音乐上还有他三不五时乱传上去的不是我唱的乱七八糟的垃圾歌曲。
& & & &其实最后后期混缩出来,保存的最理智的格式是wav,wav是微软系统上一个数字音频无损编码格式,保存出来的效果就跟在工程中监听的一样,是比CD更高质量的格式。其次就是FLAC和APE格式,这两个格式是一种压缩型无损格式,保存的体积比wav会稍小些,音质也比wav逊色些,但比mp3音质要好,这两个格式一般人不常用。这些格式不论在什么系统上,大多数播放器都是支持的。接下来就是常用的mp3格式,mp3格式是有损格式,比较讲究码率的,320kbps的mp3最接近无损格式,现在QQ音乐绿砖会员选择高音质播放的、百度音乐会员选择高音质播放的就是320kbps的mp3;接着就是192kbps的mp3,这个码率是mp3的默认型码率,大多数网上下载的歌曲就是这个码率,据说5sing网页默认播放的也是这个码率;最后是128kbps的mp3,这个码率音质比较差,大多数网页及博客播放器用的就是这个码率,值得一提的是酷狗默认播放的就是这个音质,这也是我为什么不用这个播放器的原因,QQ音乐、百度在收歌的时候通常都要求提供无损的音质,只有奇葩的酷狗只要192kbps的mp3。
& & & &保存对的格式,就算以后工程丢了,那也不碍什么事了,要是辛辛苦苦录了半天、做了半天,保存一个发布出去QQ音乐、百度音乐不收的格式,那你就只能放在本地自己听了。
& & & &有的人很可爱,说格式是可以转的,我只能说干净的瓶装矿泉水可以变成污水,而污水你就算装到矿泉水瓶里它也还是污水。
& & & &混音处理挑着重要的讲三天三夜也讲不完,要注重细节的话更是要活到老学到老,很多技术性的东西看文字、看教程也是看不出名堂的,要实际去操作才会明了,要更上一层楼更需要用日积月累的经验一次次在困惑中找突到破口才行。
& & & &在混音上,其实还有些额外话需要讲。后期混音这东西很感性的,你觉得好别人也会觉得不好,好与坏不是用眼睛去分辨的,需要靠耳朵听。同样一段音频,听两次你不一定会觉得一样,但在同一个耳机同一张声卡上听你就不会感觉不一样了。
& & & &其实我是十分排斥用外放音响做后期的,首先音量太大,轰隆隆的很多小细节没能体现出来;其次环境也是有影响的,你关上房间门和打开房间门完全是两个效果;再者一般专业的监听外放都是比较贵的,一套都上万左右,这样的成本不是富二代和暴发户一般承受不住,而便宜的都误人子弟,怎么当标准做后期?包括现在外面录音棚很多外放也都是不合格的,放着撑场面而已。当然,也不是说做后期混音时外放监听是完全不用的,即使不上档次,但在做后期时,偶尔放着听下音量比例的控制,还是好的。
& & & &但总的来说,监听耳机是十分重要的,而选好监听耳机是百分重要的。前面关于耳机是否封闭式的问题已经讲过了,做后期与一般歌迷听歌不同,我们需要找的是一副能做为所有耳机标准的耳机。一般正常的耳机都是经过渲染的,音质特别好,也不叫特别好,叫特别更合适,有的偏重低音,有的空间感很重。这种类型的耳机拿来听歌倒是挺享受的,但如果你要用它做混音那绝对不是享受,而是自作自受。因为播放时音质被耳机渲染,所以做后期的时候就算是做得不好,你听着也感觉很好,当你做到很满意时不小心用其它耳机或者外放播放时,必然哭笑不得。所以做混音的耳机,是要充当所有耳机和播放设备的标准的,绝对不能马虎,要选择低频、中频、高频三频均匀没有音染的耳机。当然这不是重点,了解自己的耳机才是重点,不论你用来做后期的这副耳机是好是坏,既然你要以他为标准了,就必须长期用它多听一些专业的歌曲,以这些歌曲为标准来做后期,这样一来就算你耳机有哪方面不足,听上去所有的歌曲也一样跟着不足,这样反而用不好的监听做出了好的后期。如果你三天两头一会儿手机耳机,一会儿电视外放,一会电脑音箱的,那你以哪个为标准做后期?能做好吗?
& & & &做为一个经常做后期混音的人,如果你有用手机听歌的习惯,那建议你买条音效跟你做后期的耳机一样没经过任何渲染的耳机听,这样才不会让你的听力产生误差。
& & & &一不小心写了万字了,废话不多说,有需要软件和效果器插件的可以到下面的地址下载,特别传上最近录的破干声按照后期的每个步骤划分出来,给大家作为参考。
系统教程推荐
系统教程排行
操作系统推荐
软件下载推荐
版权所有 粤ICP备号-3}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