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白百何陈羽凡居然把陈羽凡给绿了!俺们村就俺家网速快,我得到消息第一时间就来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三无”窃听器“效果”不错 买卖随便使用随意
  天津北方网讯:无论你身在何处,所说的话都有可能在几百米外被人窃听,而窃听器就是别人送给你的打火机、香水座、钥匙扣或者烟缸……听到这些你是否有毛骨悚然之感。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在塘沽区新洋市场内,各种“窃听器”在公然销售。
  -读者质疑
  随意监听隐私何在
  “少则一二百块钱,就能买到各种窃听器,有的甚至可以监听到数百米外的地方,我们的隐私还怎么能保证。”日前,到塘沽区新洋市场去购物的市民刘先生向“小崔在现场工作室”反映说。刘先生和家人到新洋市场购物时,看到多家销售窃听器的摊位。一家女摊主甚至宣称自己销售的“侦听仪”可以听到480米以外的声音。
  -记者调查
  市场售监听器造型不少“效果”不错价格不高
  按照刘先生提供的信息,记者来到了新洋市场内右侧的一个摊位前。柜台上,一个小盒前写有“侦听仪、480米”的小纸牌格外引人注意。打开盒盖,只见里面除了一副耳机和一把手枪式握柄外,还有一个类似接受天线的圆形装置。女店主说道:“这是德国原装的侦听仪,480米的距离里,任何声音都能听见。”“隔着墙壁,能听见吗?”记者问道。“隔着山都能听清,不信你试试。”记者体验后发现“效果”确实不赖。摊主说这样的“侦听器”只要800元,还能再商量。
  记者在该市场内看到,多家摊位上都立有“窃听器”字样小牌子。在一家摆着六七种窃听器的小摊前,男摊主指着一个外观酷似“钥匙扣”的东西说道:“这是现在最流行的。你要是想听老婆平时都和谁联系,就买一个送给她。”说完,他又拿起一个香水座,拆开外壳,指着隐蔽处一个插手机卡的地方,说:“这种是专门送给有车人的,只要车内有声音,就会自行接通里面的手机卡。”攀谈中,记者得知这里销售的窃听器还有打火机、烟缸、电源插座等样式。价格多则300多元,少则100多元。
  塘沽警方得知消息后,立即进行了突击检查。检查中发现,这些窃听器大都是“三无产品”。截至发稿时,发现的窃听器已经被全部封存扣押。
  -公安部门
  窃听装置销售使用都属违法
  “不仅生产、销售这种窃听、监听设备是违法行为,就连使用者也会涉嫌违反了《国家公共安全法》的相关条例。”公安部门介绍说。《国家安全法》中明确规定,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
  《刑法》还规定,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在此也提醒广大市民不要出于好奇等原因去购买此类窃听产品,以免受到法律的追究。
我来说两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后发表评论。
只有北方网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热点新闻排行榜
天津民生资讯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 |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好奇实验室:每一部手机,都是一个窃听器(图)
  【相关连接】
      
  【红网专题】    
  红网长沙9月1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夏盛 实习生 康安 摄影记者 殷建军 实习生 辜鹏博)从《窃听风云1》 “每个人的手机都是一部窃听器,不管你开不开机,都能被窃听”,到目前热映的《窃听风云2》“窃听器,军用,高性能”,除了垂涎几位男主角的美色,电影里的经典台词和近乎完美的窃听手段,更是让大家不寒而栗。
  事实上,现代人的隐私危机丝毫不比电影里面演的逊色。上至英国默多克窃听门事件,下到“你想要了解他(她)的隐私吗”的手机短信,形形色色关于窃听的“传说”开始四处传播。
  那么,高科技的窃听手段究竟有多么高明?昨日,本报《好奇实验室》做了几个实验,结果发现,窃听真的无所不在。
  [原理分析]
  一位通信方面的行业人士称,该设备相当于一个手机终端,但只具备自动应答和送话功能,其原理是通过无线电传播,与对讲机形式差不多。相对其他窃听器这算是小儿科,有的窃听器体积更小,外观也更为隐蔽,有的像U盘,有的还伪装成各种各样的形状。
  实验一 嘘,你说的话,我听到了
  实验时间:8月31日上午
  实验地点:办公室、汽车内等
  实验者:夏先生
  实验准备:寻市问价,购买器材。
  “你不要以为这是个插线板,其实这是个窃听器。”昨日一早,夏先生来到长沙火车站附近一家电脑城,经人介绍,他来到一家售卖窃听器材的公司,老板从柜台货物底部翻出一个“插线板”,说是将手机卡插入内置的卡槽,就可以窃听了。
  虽然可以伪装成插线板,但体积着实有点大。老板接着又推荐了一款较为高级的窃听器,400多一个,黑色,麻将子大小,配有一个充电器,打开后盖,内置一个手机卡卡槽,设备一端还有一个USB接口。老板说,该窃听器可以待机10多个小时,如果没电了,可将充电器接在USB接口充电。
  老板说,这个隐蔽性好,效果也好,10米内的声音都可以收集到。老板说,虽然这种器材国家是禁止买卖的,不公开出售,但他们还是承诺:半年保质。
  另外,该店还售有一款特殊的手机,能窃听通话,不过需要将该手机送给其想窃听的人。
  实验步骤:
  1.按照说明书,打开后盖,将手机卡放入卡槽,指示灯亮了3秒后熄灭,盖上后盖(如图①)。
  2.将其放入一辆小车驾驶座旁的置物栏内(如图②)。
  3.夏先生距离汽车至少500米,用手机拨打手机卡号码,响铃后不挂断,电话里传出车内人员的对话声:“我们到哪里去?”呃呃呃,真能听到车内的对话,话质还非常清晰。
  4.随后,夏先生将窃听器分别放入一间大办公室的纸杯和盆栽中(如图③④),再次拨通手机卡号码,同样能听到办公室内的说话声,话质虽然不如车厢内的清晰,但依旧能辨别对方的谈话内容是在讨论一个活动策划。挂断电话后,改用座机拨打手机卡号码,同样能够窃听到说话内容。
  5.该窃听器的说明书上说该设备具有定位功能,不过并未尝试成功。
  实验二
  嘘,你的手机通话,我也听到了
  实验时间:8月31日
  实验机型:诺基亚N97
  实验者:机主王小姐 实验缘由:“你想了解你爱人的个人秘密吗?我们能截取对方短信,让手机没有隐私……”最近,王小姐接到多条这样的短信。真的有能窃听手机通话的软件吗?王小姐心存疑虑,遂向本报《好奇实验室》证实。
  实验过程:
  1.在记者的帮助下,王小姐点击进入一家网站,网站首页醒目位置写着“让您知道他(她)的秘密”字样,另注有“试用”字样。
  “如果你诚心买,我们可以让你试用。”客服人员介绍,他们软件一共有三种,基本版、高级版和旗舰版,价格分别是、3580元。基本版功能只有窃取短信内容、通话记录,而旗舰版则有8种功能,其中有通话内容录音,名副其实的窃听手机通话。
  2.为了保证效果,王小姐决定尝试旗舰版。因为手机型号不一样,软件版本也不一样。经过与客服人员的交涉,王小姐收到了一份WORD文档,上面详细讲解如何使用这种软件的试用版。
  3.根据文档要求,先卸载了N97上的杀毒软件,然后手机上网下载了指定软件,点击安装(如图⑤)。该软件为隐形软件,安装完成后,手机上不会显示相关图标。
  4.软件激活后,再将记者的手机设定为N97的主控手机,即N97上有任何通信或通话记录,主控手机就会收到通知短信,同时,主控手机还绑定了一个邮箱,N97的每次通话内容都将以音频形式,在半小时内发送至该邮箱。
  5.17点29分,记者的手机收到一条短信:sms:in/1378717****你吃饭了吗?台风来了/。原来,手机号码1378717****的机主给王小姐的N97发了一条这样的短信(如图⑥)。几乎是同时,主控手机就监控到了目标手机的动向。
  6.一会儿,N97有电话打进。很快,记者的手机又收到一条短信,显示:call.in/186****:59,之前绑定的邮箱中也随即收到一封邮件,里面是一段音频,内容如下:Number:186****6190;Duration:00:02:59;Time: 17:31:29。打开一听,就是王小姐刚刚的通话内容,对话内容听得一清二楚(如图⑦)。
  [原理分析]
  金山安全实验室反病毒专家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曾指出,所谓的“手机防盗监控软件”是手机后门程序的一种。这类手机后门程序有两类,一类是后门程序开启了手机的多方通话功能,用户说话时,别人可以同时监听。另一类,每次通话完毕,软件程序会将录音和GPS定位信息发送到远程服务器。手机短信当然也会被监视。这类手机后门程序,必须在用户手机上安装才能实现这些功能。越狱的Iphone安装恶意软件有可能“中招”,而针对S60系统和 Android系统的窃听软件早就出来了。
  [律师说法]
  软件窃听,侵犯个人隐私
  针对此事,秦希燕联合律师事务所律师表示,根据刑法第283条规定,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该网站出售的安装在手机上的窃听软件是否属于间谍专用器材?应当由国家安全部门负责确认。如果明知属于间谍专用器材而销售,则其行为涉嫌非法生产、销售间谍专用器材罪。
  值班律师还介绍,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司法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购买、使用窃听器材的个人和组织造成严重后果的,涉嫌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
  [专家支招]
  手机防窃听,这几招看一看
  1、看好手机不离身。窃听软件目前的情况是只有接触手机才能安装,所以,手机用户要看好自己的手机。
  2、常查清单看是否有不明电话。手机用户可以不定时地查看手机通话清单,及时发现问题。
  3、有人送手机要重装系统。  “卧底”软件是跟手机绑定。如果有人送手机,最好重装系统。
  4、商务谈判中重要数据“纸上谈”。谈判的关键时刻,一些重要数据可写在纸上然后进行交流。
  5、陌生人发来的彩信不要轻易点击查看,尤其是带有链接的彩信,尽量不要点击进入该链接。
  6、手机上网时浏览正规网站,尽量选择手动输入网址,避免被一些带有窥私软件木马的网站攻击。
  7、手机上的传输端口,如蓝牙、红外、USB等,不用时尽量关闭。
  8、一些平时不用的功能最好关掉,并且最好设置成只有机主本人才能使用。
——————————————————————————————————
  【红网论坛】      
  看﹥﹥百姓隐私“悄悄”丢
        
  思﹥﹥谁动了我的隐私
          行﹥﹥保护隐私小贴士      
( 8:33:28) ( 9:54:02) ( 8:19:12) ( 15:35:41) ( 14:18:21) ( 9:17:42)小心!你可能正被窃听!广州市场窃听器泛滥_正义网
小心!你可能正被窃听!广州市场窃听器泛滥
时间: 09:25  作者:马小六
张莹琦  新闻来源:南方都市报
  广州市场窃听器泛滥,几百元即可买到,个人信息安全亟待保护
  你可能被窃听了。这是现实,而不是电影情节。记者在广州数家电器城暗访发现,各种“手机窃听器”暗中销售活跃。商业机密以及个人信息的安全面临严重的危机。资料图片
  你明明刚刚才和合资者说起这次能出的买卖底价,为什么对手马上就知道?你只是在座位上伸个懒腰,自言自语庆祝手上的工作总算完成了,为什么老板总能第一时间加派新的任务?你只是在马路上偶遇了初恋对象,为什么老公连你们之间的谈话都一清二楚?
  很明显,你被监听了。
  如果你还记得电影《窃听风云》里的那段台词―――“每个人的手机都是一部窃听器,不管你开不开机,都能被窃听”―――你就会发现,原来每个人都处在“危险”之中。
  电影中的种种窃听手段中,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手机窃听,演员们不时提醒自己的同伴,谈话时要把手机电池拿掉,以免被窃听。
  窃听器,这个看上去离我们很遥远的东西,却真实地存在着我们身边。记者在广州数家电器城暗访发现,市场上所卖的“窃听器”跟火柴盒大小差不多,配有一个充电器和一根导线。窃听的原理很简单,只要买一张5元包月的手机卡,插在窃听器里,把它放在有手机信号的地方,拨打黑盒子里面的号码,窃听器就会在不响铃的情况下自动接通,进入接听状态,周围的声音都可以监听。窃听器的待机时间最长可达一个月左右。更有一些窃听器就装在电源插板里面,随时充电随时窃听,不存在断电无法窃听的情况。
  多数商家自称,一般的窃听器多来自深圳,而高档的窃听器则来自台湾,做这一行的多是台湾人。
  暗访过程中,多数商家表示,手机窃听器购买者大部分利用在商业以及情感等方面。有些妇女为调查丈夫是否有不忠的行为,还有一些家长购买监听设备用来监视孩子是否迷恋上网等,至于是否有人利用这些监听设备进行违法活动,有商家表示,“窃取商业情报易如反掌。”
  窃听器在市场和网络如此泛滥,以至我们不得不问: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商业机密或者个人信息的安全?
  镜头1 窃听器偷着卖
  地点:天河数码城
  为了弄清窃听器在广州市场的情况,记者开始了数日的暗访。在天河电脑城四楼一个名叫莱康的档口,一年轻男子听说记者要窃听器,热情地询问要哪一种,有一种只能窃听10多米的,还有一种插电话卡的,价格要300多元。
  他强烈推荐插手机卡的,“只要把卡插进去,打电话过来,就可以窃听对方说话内容。就像两部手机通话一样,只要接通,放在这个环境内,就可以监听。它的形状像电池一样,嘟嘟响三下就接通了,就相当于一部可以自己接通的手机,花费只是正常的通话费,不管对方说什么都可以监听。”
  为了验证窃听器的效果,店员张小姐开始给记者演示:她先把自己的手机卡插进窃听器,然后用座机拨打手机号码,记者和另一店员拿着窃听器到店外,而记者留在座机旁的同事果然清晰地听到了我们的谈话内容。
  张小姐说,窃听器可以24小时开机,随时进行监听。可以监听自己的老婆,也可以监听领导。“使用很简单,待机一个月,搞个短号,5块钱一个月。放在车上可以听到车里的声音,范围是半径10多米之内。充满电可以用30天,电池用完了可以再充电。”
  张小姐说,这个东西已经卖好几年了,几年前卖五六百元。给记者演示完毕后,她又把窃听器放回抽屉,称这个东西不能放在柜台上卖,只能私下卖。随后她从抽屉里拿出一个黄色的盒子,上面写着“M 200”字样,要价380元,如果买两个,可以优惠到250元一个。
  对于什么人来买,张小姐也毫不掩饰,“买这些东西的男人也有,女人也有,但男人买的多一些。还有一些私家侦探。”
  “M200”盒子内侧写着“本机放在车上可以对被盗汽车进行监听和定位,放在家里随时可以监控小孩、老人、病人。与电脑连接可以群发短信。与各种探头连接可以防盗报警,煤气报警等。本机用大容量聚合物电池,待机30天。手机、M P3、M P4充电器可以直接充本机。”
  镜头2 200米外声音一清二楚
  地点:大沙头信和电器城
  在大沙头信和电器城,一个名叫“顺安安防影视商行”的档口,女店员称自己店里有卖,如果需要可以马上拿过来。男店员在一旁补充说,待机30多天是假的,也就两三天,如果连续用也就几个小时,不常用就可以待机很久。
  两分钟后,两个型号不同的窃听器拿到记者面前。“一个175元,一个235元,可以监听开会,优点是老板出去了,可以放在门店里监听员工。”
  记者对照一下,一个大一个小,男店员说体积小的质量会好一点。他还开玩笑地提醒记者说,出去找小姐就要注意安全啊。他还称,这些东西是在深圳华强北生产的,是一个销售市场,不是生产基地。
  “230元一个,不开发票。”经过讨价还价,记者以200元的价格买了一个窃听器,但他只开具了一个收据,并称保修三个月。
  为了验证窃听器的效果,记者提出试机子,男店员爽快答应。他掏出手机开始演示,插入自己的手机卡后,走出店面约200米远后,记者开始用店里的座机拨打他手机,嘟嘟三声响之后,姚先生所在位置的声响就一清二楚地从座机里传出来。过了好一会,他才从远处走来,笑着称“走了很远还有用,就像一部手机,到北京都可以!”
  镜头3 输入对方号码即可窃听
  地点:海印电器城
  在海印电器城的一些档口,有档主表示,只要记者需要,两分钟就可以拿过来。但多数档主表示,“我们这些档口都不敢摆着卖。”
  在一个监控器店,记者问有无窃听器卖,一个女子称,海印电器城里面有很多店子在卖,但不是熟人不敢卖给你,因为这是违法的。她还现身说法,“有一次,我自己穿着便服去买窃听器,但没有买到,后来又穿着卖场的工作服,拿着名片和工作证,对方知道我不是警察和记者,才敢将窃听器卖给我。”
  记者在海印电器城暗访了至少30家档口发现,这些档口大多不在店里摆卖窃听器,如果有顾客需要,他们就会找到卖家很快拿回来。对于拿货的渠道,他们多闭口不谈。
  但更让人感到可怕的是,电影《窃听风云》里,只要输入对方手机号码就可以窃听的软件在海印也有销售,价格在3000元左右。一位在海印电器城工作了4年多的女店员透露,有了这套软件,只要输入对方手机号码,对方手机接打电话或者有短信进出,都会有提示,然后可以进行监听或者监视。在她在海印这4年多的生意中,要求买这个软件的人,大多是生意人。“他们窃听到一个商业的信息,抢夺回来一笔生意都不止3000元了。”
  不过,她也坦承,她只是听说别人卖过,卖过此软件的人也不会乱说。而她自己从未卖过,但是确实有不少顾客询问这套手机窃听软件。
  镜头4 先进窃听器能自动回拨
  地点:信和电器市场
  在越秀区大沙头四马路信和电器市场105铺,一家名叫广州讯诺安防器材有限公司的店内,几款不同的窃听器竟在该店玻璃柜内公开摆卖,位置极其显眼。对于这样的摆卖行为,一名男档主称这就是“窃听专柜”,每天可以卖两三台。
  对于摆卖的合法性问题,档主笑称,“就像卖菜刀一样,有的买去切菜,有的买去杀人,这个管不了。自己只负责卖,不管是谁来买,都会卖。”
  档主热情地介绍说,除了一般窃听器外,还有更先进的,采用德国军事技术,具有回拨功能。“也就是大声喂一声,只要声音超过65分贝,就可以自动回拨。这款来自台湾,价格要500元。”
  他称,这个具有回拨功能的窃听器,也是采用插入手机卡的办法,是目前最先进的窃听器。如果想窃听,只要用手机给这个卡发送短信大写字母“G D M +手机号码”,这个手机号码就是要回拨的号码。手机卡收到短信后,周围声音只要超过65分贝,窃听器就可以自动回拨,进入窃听状态。
  为了向记者展示这款窃听器的先进,男档主又是拍手,又是咳嗽,又是大声喂喂。男子多次试验之后,还真的能自动回拨。为了让记者买下,男子不停劝说,称监听到一个有价值的信息都不止500元。比如律师使用,两个人在谈,律师就可以听到双方谈话的内容。“可以连续使用8小时,待机6天,30平方米的范围内都可以监听到。”
  但这款窃听器的说明书上,只是写着“高新科技研究室”,并没有生产厂家和生产地址,更没有相关合格证书。而且,产品说明书上,错字连篇。回拨写成了“回拔”,重新插卡开机写成了“从新”等。最终,记者还是以400元价格买下了这款先进的窃听器。
  男子还指着自己的专柜说,这些都是用来监控偷拍和监录的东西,比如笔、表、针孔、车钥匙等等。
  ■揭秘
  并非无孔不入 小心提防即可
  行家教你反窃听
  相关行业的一位技术人员表示,目前的通信网络是很安全的,不用担心被窃听。而记者采访过的多位档主也表示,窃听器窃听的范围是有限的,可能也就是一个10-20平米的房间,或者声源离窃听器比较近的位置,真正实现无孔不入,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实现。因为,把这样一个火柴盒式的东西放在自己想窃听的位置,还是需要费一些心思。一个档主告诉记者,这个东西也不是没有办法对付,比如手机信号屏蔽器就可以把窃听器给对付了。没有了信号,窃听器就成为了一个聋子。
  网上还在推出一种反窃听、反偷窥的设备,但价格比较昂贵。还有一种窃听器探测仪,也可以有效地检查是否有窃听设备存在一些场所。
  警方一位内部人员介绍,在深圳的华强北也有很多这样的器材在销售,虽然有部门在打击,但地下活动比较猖獗。这也提醒大家,不管是谈生意,还是住酒店,自己都要多一个心眼,以免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
  ■链接?窃听器分类
  目前市面上卖的窃听器主要有下面几种:
  一种是插入手机卡,只能通过拨打卡里的手机号,实现窃听的目的。
  第二种也采取插入手机卡,但比第一种先进,除了按照第一种方法监听之外,还有自动回拨功能,更加方便窃听。
  三是电影《窃听风云》里显现的,一种手机窃听软件,只要输入对方的手机号码,就可以达到窃听。
  ■“被窃听”表情
  笑 老婆窃听我?那是爱我
  阿杰是一家环保协会的工作人员,对于窃听器,他知道很多人在用,经常用于商业上谋取利益。对于妻子会不会购买窃听器用在他身上,他笑称,首先会想到老婆买窃听器是爱他的表现,会自己寻找原因,一定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老婆才会这么做。
  怒 窃听美女? 很下三滥
  张小姐是广州一家保险公司的职员,她认为窃听器不论是用于商业还是私生活都是没有道德的。两个人在一起,用窃听器就意味着没有信任感。如果没有了信任感,就没有什么可谈的。用窃听器的手段是很下三滥的。
  忧 商业窃听?老板很担心
  万先生是深圳一家消毒公司的老板,他认为窃听器作为一种手段,来对付商业上的对手,达到一定的目的还是很有用。万先生说,最近两年来,他很纳闷,自己最隐蔽的客户都被别人找到,而且跟得很紧,怀疑是不是被人窃听了。
  ■律师说法
  窃听器材买卖都违法
  广东国晖律师事务所李军律师表示,监听器材属于国家专控产品,有可能损害国家安全,生产销售都是有限制性的,不能在市场上随便出售,制造和贩卖窃听器材都属于违法行为。根据《国家安全法》规定: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
  非法使用要判坐监
  李军指出,我国《刑法》也规定,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非法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对于非法使用窃听器材盗窃其他单位或个人商业秘密的,依照《民法通则》、《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规定,须赔偿受害人经济损失;非法使用窃听器材侵害他人隐私、名誉权的,依照《民法通则》及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须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定罪看关联性后果
  “主要还是看关联性的后果。”李军说,如果有地下厂商大量生产销售,就有可能会触及刑法的非法经营罪;如果使用此设备侵犯了国家安全,就也可能触及泄露国家机密罪;如果侵犯了别人的商业秘密,就触犯了刑法商业秘密罪;如果侵犯了公民个人隐私,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受害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或者司法救济,要求赔偿或者道歉,如造成严重后果,就有可能会追究刑事责任。
  侦查部门也受约束
  “侦查机关作为侦查手段使用并不违法,但不能滥用,应该受到约束。”李军说,对于这种窃听器材在市场上的泛滥,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应采取联合执法的方式进行查处。
  同时,提醒广大市民千万不要出于好奇等原因而听信此类产品宣传,以防上当或无意违法。
  专家呼吁
  立法保护个人隐私
  为什么有人要买窃听器?广东国晖律师事务所李军律师分析,归根结底是信任危机惹的祸。“这其实是对道德底线的突破。”李军说,社会和经济在发展的同时,应该增加人们之间信任和道德危机的修补,对这些缺失进行弥补,可通过文化交流、媒体报道等达到教育的目的。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称,这个东西一旦泛滥,会造成人际关系恶化,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为此,夏学銮呼吁相关部门,一定要对这种买卖窃听器的行为进行打击,立法保护每个公民个人隐私的权利。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葛新斌称,如果是夫妻之间的窃听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即使把窃听到的证据拿到法庭上,法庭也不会对这种非法取得的证据予以支持。他呼吁立法机关应该尽快立法,实现公民个人隐私权得到真正的保护。
责任编辑:郝传玺
正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检察日报”或“稿件来源:正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检察日报正义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正义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它报纸或网站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正义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迷你窃听器网上热卖郑州有售 销售购买均涉嫌违法
&&来源:&&&&分享到:
  央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据东方今报报道:在最近热映的电影《窃听风云3》中,窃听技术被利用得淋漓尽致。窃听器,这个看上去离我们很遥远的东西,却真实地存在我们的生活中。记者调查发现,在郑州市场上仅需几百元便能轻松买到迷你窃听器。这样的窃听器,到底卖给了谁?商家销售窃听设备是否违法?
  【暗访】
  郑州市面上能买到微型窃听器
  据媒体报道,台湾一男子在网上贩卖号称“抓小三神器”的迷你监听器,这种监听器不但体积小,而且装上SIM卡后还可通过手机远程监听。该男子也因为贩卖监听设备被警方调查。这则消息受到了不少网友的关注。那么,这样的监听器是否真的存在呢?
  昨日,记者在河南科技市场暗访发现,创新大厦和赛博数码港多家卖录音笔等设备的柜台,都在暗中销售窃听器,产品价格大多在300元左右。
  在创新大厦内的一家销售录音笔的柜台前,记者试着询问商家是否有窃听器时,柜台里面的一名年轻男子先是告诉记者现在不让卖了,犹豫了片刻后,又从柜台下面拿出了一个小盒子,告诉记者里面装的便是窃听器。
  打开盒子后,记者看到盒子里装的是一个火柴盒大小的黑色盒子,内附一张中英文说明书。说明书称该产品采用“德国军用技术”,根据描述,只要将一张普通SIM手机卡插入这个小盒子里,并拨打该手机号码,便能实现对周围环境的窃听。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多个商家,发现均有类似产品。
  【调查】披着GPS定位器外衣的监听设备在网上热卖
  相比于科技市场里的商家偷偷摸摸销售,在网上,穿着GPS定位器外衣的监听设备则在“明目张胆”地销售,而且销量十分火爆。
  昨天下午,记者登录淘宝网,在搜索栏中记者输入“窃听”这个关键词时搜到的都是“反窃听”商品,但当记者将关键词改成GPS定位器或追踪器时,搜索到的数万件商品中不少都是记者在河南科技市场走访时所见到的“窃听器”。据介绍,追踪定位也是该窃听器的另一项功能。
  记者留意到,这些产品在网上被商家称为“微型GPS定位器”,据称其待机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
  和科技市场的售价相比,这些窃听器在网店的售价要低一些,价格多在100元左右。这些窃听器的销售情况也十分火爆,网店的成交记录显示,30天内售出上千件窃听器的卖家很多,不少顾客还在产品评价中称“监听效果不错”。
  在和卖家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购买窃听设备的多为一些年轻网友。一家网店的客服告诉记者,有些客户表示,购买窃听器是为了了解孩子在学校上课时的情况。“也听说有客户买这个是为了监听妻子或老公,但具体的情况我们不知道。”这位客服表示。
  【试验】窃听器内插入SIM卡便能轻松窃听
  这种火柴盒大小的窃听器真的能进行远程窃听吗,效果又如何呢?昨天,记者从科技市场购买了一个迷你监听设备,并进行了试验,发现确实如商家所言,只要在窃听器内插入一张普通的SIM卡,便能轻松实现远程窃听和定位等。
  记者发现所购买的这款产品包装非常简单,打开盒子仅有一个窃听器和一个充电设备,简单的中英文说明书上只有窃听器的使用说明,没有任何关于生产厂家、厂址和合格证的标志或信息。说明书显示,窃听器的一侧设置有一个卡槽,将SIM卡装入卡槽,窃听器便能自动启动。
  随后,记者将一张SIM卡插入窃听器卡槽,将电视打开后,将窃听器放在电视旁,随后走出家门,用手机拨打插在窃听器卡槽里的SIM卡手机号码。记者刚拨完号码,电话里便立即响起了电视里的声音,并且声音非常清晰。
  那从更远的距离拨打这个号码能进行远程监听吗?随后,记者请一位在广东工作的朋友拨打该号码。一分钟之后,记者的朋友打电话过来,告诉记者说听得很清楚,并复述了电视里刚刚播放的一条新闻。
  【声音】
  销售或购买使用监听设备均涉嫌违法
  昨天,记者随机对几位市民进行了采访,当听说这样的窃听器在市面上销售时,受访市民都表现出了担心:如果被监听了,那么一些商业机密和个人信息安全将面临严重的危机。
  记者了解到,除了窃听器,市面上销售的偷拍设备也有不少。那么,销售、购买及使用这样的窃听、偷拍设备是否违法?
  据了解,今年5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公安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一项规定,明确指出“禁止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生产、销售、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和‘伪基站’设备”。
  “这样的设备是不允许随便进行销售、购买和使用的。”河南豫和律师事务所的田海康律师表示,除了司法机关和执法机关在经过法律授权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窃听偷拍设备进行秘密形式的调查外,其他任何人都不得使用该类设备对他人进行监听、偷拍,否则就是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属于违法行为。
  田海康表示,若购买该设备用于其他侵权活动,比如用于窃听商业秘密可能涉嫌刑法中规定的侵犯商业秘密罪。
  同时,记者了解到,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三条规定,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的,将被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东方今报记者米方杰/文 邱琦/图
编辑:任伟作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百何陈羽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