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平米的房间,用无源低音炮接到主音箱,主音箱还需要落地的吗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谈谈家庭影院中的扬声器设置与低音管理_使用评测_什么值得买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谈谈家庭影院中的扬声器设置与低音管理
照旧放上我们家喵星人镇楼&。废话第一段:看到张大妈上出现了更多资讯类文章,并设立了百科频道,感觉如此一来不仅能让值友们更好地买买买,同时也能对商品的特性有更好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价值,甚至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马屁一痛乱拍也不知为了什么&)。而借助这个平台,值友们热心地互相分享着各自的经验和见解,也让张大妈成为了一个高活跃度的商品百科网站。良好的氛围让我这个懒癌患者在有所发现的时候,也忍不住上来码字分享下。废话第二段:之所以要写这篇文章,是因为组建的人很多,但对于功放中的扬声器设置与低音管理问题,很少有人强调其重要性,仿佛只要买了功放买了音箱就能出效果,调试并不起太大作用。而网上也并没有具有详细指导性的文章&。之前音箱刚买来的时候在设置上就遇到了问题,然后论坛上各路网友的见解,然而我最终还是没能搞明白究竟哪种设置更适合我的情况,感觉怎么设置仿佛都没有达到理想效果,以为是音箱买差了。可是后来更新了音箱发现效果还是欠缺&,所以最近认真地研读了说明书各个设置项的说明,再结合网路上的指导,对扬声器设置和低音管理做了认真的解读梳理,并把各种设置组合的情况一一实验确认其中差别,发现其中大有门道(之前一直以为设置影响不会太大,效果主要看音箱素质),而事实上更改设置后整个系统焕然一新。这才知道,原来不是音箱错了,而是我错了。我错了不要紧,不能让更多的人重蹈覆辙,所以特来码字与值友们分享心得,让值友们手头的设备发挥出应有的效力&。& & 由于涉及一些概念以及具体的功放设置,这篇文章相对是比较枯燥的,因为晒图不多,而且为了讲述清楚各个设置项的关联性,确保逻辑正确,同时让想了解其中原理的值友能推断并检验我的理论,我会把说明书上的原话搬上来一部分,然后据此推论各个设置所产生的输出结果,最后再实验验证。所以如果不想深究其中原理的话只需要拉到最后看指导性结论就好&。扬声器摆位:关于摆位问题不是本文重点,有很多参考资料,详见,此处放两张图以免有同志不了解前置高度扬声器以及全景声顶部扬声器位置&。7.1声道在5.1的基本布局之上增加后置环绕(沙发后面两个)9.1声道增加前置高度环绕,又称前置纵向环绕(主扬声器上方两个)(5.1.2声道,5.1.4声道,7.1.2声道,7.1.4声道,其中第三位数是顶部扬声器)废话第三段:几年前装修的时候被设计师坑了&,说当时已经流行把环绕扬声器装在天花板上(客厅),这样不占用地面空间也比较美观,我信了,结果一是由于客厅天花板高度较高,环绕效果一塌糊涂,二是会造成天花板共振(吊顶扬声器其实是有缓冲的弹簧防止共振的,所以感觉是施工的工人也坑爹,一开始洞挖大了导致固定有问题)效果又差还要听天花板共振,简直难以忍受&,最终我决定放弃使用这两个海淘来的吊顶扬声器,重新又购入了一对落地箱放沙发两边当环绕。所以结论是,装修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功课,别相信那些二流设计师,毕竟他们对于家庭影院其实也不专业。还有提前布的线一定要自己去买,当时项目经理说配的线材都是很好的,结果我后来才发现那音频线里面的铜芯真是细得可怜&。只怪当时图样图森破,被设计师和项目经理坑出了翔,说多了都是泪。不过反正天花板布的线已经放弃(除非再换功放支持全景声系统做顶部扬声器,但也是太高了,而且再更新功放成本太大,效果也不一定能好到哪里去,估计不会折腾了),地面环绕音箱的线之前被设计师坑了没布,现在我就只能绕墙走地面了&。(下图是吊顶扬声器和投影)废话第四段:或许你要问我为什么要把家庭影院装在客厅,额,其实我只是想省客厅一个而已&。另外南方地下室总有潮湿的感觉,平时也不太爱去。考虑到如果地下室做家庭影院、餐厅放电视机的话感觉客厅电视机利用率很低,而且客厅放的电视小的话不好看,让我去买个大液晶摆着看鄙人做不到啊。当然,你会说地下室低音效果好而且可以做吸音处理,然而鄙人要求没那么高,宁愿多花点钱在音箱上&。这个选择主要还是看个人需求吧,专业一点的话还是搞在地下室合适,毕竟可以不用考虑美观和空间,并设置n个扬声器搞全景声,前提是排水、抽湿做好,吸音做好,空调做好,最重要一点,当然是有钱!然后任性地买个大电视机放客厅也不开,只为装逼&。不过地下室单独做影音室还有个好处是光线更好控制,做在客厅的话,想看还得拉上窗帘,而且可能四处漏光影响观影效果。实际体验下来双层窗帘都拉上效果还是很好的,有的时候不想太暗还会拉开点窗帘,因为投影仪的流明足够,而且我对这些细微的影响也不是太敏感。(文中很多图片还开了灯,一是为了拍清楚环境,二是为了增加装逼效果,其实平时晚上看电影是不可能开灯的,最多开个吊顶的蓝色背景灯带)另一种摆位:Audyssey DSX摆位&(7.2+前置高度扬声器+前置增宽扬声器)& &上面说了这么多废话,还没说到鄙人的音箱摆位。由于我一开始购入了一套5.1的音箱(还有一对海淘来最终决定放弃使用的吊顶扬声器),后面又购置了一对落地箱加一个中置环绕加一个低音炮。导致我组一个7.2还多一个扬声器(4个落地箱,2个低音炮,2个中置,2个环绕音箱)。而7.2声道的话我可以选择5.2+后置环绕或者前置高度扬声器或者前置增宽扬声器(实际没有考虑因为没有空间),而由于我的沙发是比较靠墙的,试验下来前置高度音箱的效果明显要好于后置环绕。顾最终采用以下摆位。在网上查过相关帖子,也有很多网友认为,基于人耳的拾音特性(对前方的声音比较敏感),增加前置高度扬声器效果会好于后置环绕,尤其是对于沙发比较靠墙的朋友,无法拉开后置扬声器的距离的情况下更应该选择前置高度扬声器。(前置高度扬声器见屏幕两边的黑块&)下面进入正题,在扬声器都接线完毕后,打开功放,接入功放配送的根据设置助手开始自动调试模式(这个过程建议使用,并移动位置耐心多次测试以得到较好的效果,毕竟这个时候偷懒会一直影响以后的效果,反正我是测了七八次&具体调试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Audyssey会根据麦克风测得的数据调整好大部分参数。但是自动设置的扬声器配置和低音炮模式不一定是最佳模式,也就是下面要讨论的问题。(从三脚架上的灰来推断,这位摄影玩家已经基本退烧了&)================================================================关于扬声器配置和低音炮模式:扬声器配置:大:使用低频播放能力充足的大型扬声器小:使用低频播放能力不足的小扬声器以上是说明书上的注解,但事实上AV功放中扬声器大小的设置配合下面低音炮模式的设置会影响各个声道的低音分配播放情况,因此在功放中的设置并非真的必须根据箱子发生单元的大小以及低音播放能力来选择。而这也是本文要讨论重点。在网络上也有很多文章指导说都应该设置为小,然而也并没有具体指出扬声器大小设置配合低音炮模式调整所产生的各种配置的低音分配模式,没有深究这种设置的原理和其他各种设置的具体区别。低音炮模式:(以下是说明书的注解)LFE:将扬声器设置为小的声道的低频信号添加至从低音炮输出的LFE(低频音效)信号中LFE+Main:将所有声道的低频信号添加至从低音炮输出的LFE(低频音效)信号中若希望低音信号始终通过低音炮重现,请选择LFE+Main模式&=====================以下为功放说明书上原话摘录以供参考============================1、当低音炮模式设定为LFE+Main或者扬声器为小时才可以使用交叉频率设置(选择了LFE时,可以对小扬声器设定交叉频率。如果扬声器为大则将显示全频段无法进行设定。如果设定为LFE+Main,则不论扬声器大小均可设定交叉频率)2、始终将交叉频率设置为80Hz。但是使用小扬声器时建议将交叉频率设为更高频率。(对于小扬声器,声音输出中低于交叉频率的声音将被截去,被截除的低音从低音炮或者前置扬声器输出)3、如果扬声器的前置和中置被设为大,且低音炮模式被设为LFE,则视输入信号或所选的声音模式而定,声音可能不会从低音炮输出。(在音乐模式且无LFE信号时不会播放)&===================以上为马兰士7007功放说明书上原话===========================根据以上三条内容,以及低音炮两种模式LFE和LFE+Main模式的定义,可以推得在多种扬声器配置模式下,配合不同低音炮模式时,各个声道的低音分配情况。设置一:都设为小扬声器LFE模式和LFE+Main一样,分频点之下的低频都会分配给低音炮。这种情况听音乐也会自动使用低音炮。(因为低音炮始终要播放两个主要声道的低频)设置二:都设为大扬声器2.1设置LFE模式,低音炮只负责LFE信号(.1声道),大扬声器负责自己的全频段。这种情况下,由于低音炮只播放LFE信号,无论音乐模式或者电影模式,播放音乐或者没有.1声道的片源时都不会调用低音炮!(也就是播放只有立体声的普通视频时低音炮都处于out状态!所以看电影强烈不建议使用这个模式,即使所有扬声器都是落地箱)&2.2设置FE+Main模式,把交叉频率分频点之下的低频同时让低音炮重现(所有大扬声器全频段)。而同时所有大扬声器在播放自己声道的全频段时加入LFE低音信号。音乐模式和电影模式都调用低音炮。&&设置三:前置扬声器为大,环绕扬声器为小3.1设置LFE模式,则小扬声器分频点之下的低音会截取给低音炮重现(大扬声器全频段)。而这时前置扬声器是大,音乐模式不会调用低音炮。在电影模式时低音炮只播放LFE信道以及环绕声道的低音。3.2设置LFE+Main,模式则把所有声道交叉频率以下的低音让低音炮重现的同时,大扬声器也会播放LFE信道并重现小扬声器的低音。这时由于前置双声道的低音也在低音炮中重现,所以音乐模式也会调用低音炮。以上,简而言之,LFE和LFE+Main模式最大的差别就是设置为大的音箱是否播放LFE信道。(别看这边相对较短且只有五张图,实际梳理出其中的逻辑的关系很费劲,光在功放上调试根本无法理清其中关系,最后是落到纸上分情况讨论,再将结论与说明书上的定义说明对比验证才得出的以上结果。其中包含扬声器大小和低音分配以及交叉频率分频点间的逻辑关系。另外图中LFE通道分频点&=小扬声器交叉频率分频点&=大扬声器交叉频率分频点,一般设置也应如此。LFE通道分频点一般建议设置为120Hz,交叉频率分频点网络上推荐是设置在80Hz)&=================================================================为了更好地理解以上低音分配模式,这里摘出来LFE和Subwoofer(超低音,即是以上图中的低音炮声道)注解下,以便更好地理解上面关于扬声器配置和低音炮模式搭配下各声道低音分配的结论&:LFE是信号声道,频带宽度20-120Hz(DTS是20-80Hz),它独立存在于5.1声轨中。它也是5.1音轨中最不重要的声道。它的出现是断断续续的,不是每时每刻都有。一部动作电影,其LFE声轨的总时间可能会达到20分钟。而一部文艺片,可能也就5分钟。少了LFE,顶多是低频不够力度,但不影响观众观看影片。Subwoofer(超低音)是还音声道,在Subwoofer播放的低频信号包括所有声道的低频部分(比如80Hz以下的部分),还有LFE声道。所以,大部分的情况,超低音负责了整个家庭影院系统的低频播放。&==================================================================================看了以上推断,那到底该选择哪种配置呢,这里插入一段网上一篇热帖的原话&:【如果我家的系统使用了落地音箱,那我还需要将音箱设置为Small吗?是的!如果你一定要将喇叭设置为Large,那么音箱的低音单元至少15寸以上,或者双12寸,而且承受功率必须超大。但是,即使你有这么大的音箱,还是应该把它设置为small!&&& 为什么呢?因为小房间的低频驻波严重影响低频的音质,如果你把低频在左右主箱中播放,那么很有可能左右主箱的位置会激发房间中某个驻波频点,从而劣化低频音质。*而且由于低频在多个不同的地方同时播放,低频在观众位置处的融合度非常难调试,要获得好的低频效果,除了后期调试外还需要点运气。因此,高水准的家庭影院都不推荐使用这种模式。如果把系统中所有的低频都交给超低音扬声器来统一管理和还原,那么移动超低音的位置(左右主箱的位置移动范围很小吧?就算能移动,也可能还会引起其他的一些问题,比如房间边界反射等),或者使用多只超低音,都能起到抑制低频驻波的功效。】&*部分为同篇文章后面一段的原话,提前放在这段中整合了以给值友们一个简约全面的了解。& & 对于驻波什么的鄙人不是很懂&,不过上面这段话大概意思就是由于主音箱位置不能移动而低音炮可以调整位置来抑制低音驻波,所以选择低音都由低音炮来播放。另外文中又说低频在多个位置播放难以调试,效果看运气,但又说可以使用多个超低音抑制驻波,貌似自相矛盾&。不过作者的意思大概是使用多个低音炮也会难以调试,但仍旧是可以通过调整低音炮位置来获得较好效果。但事实上一般人没有专业的仪器,也不会通过调整低音炮位置来对比音效差别(请问房间有那么多位置,而且都不确定每个位置所产生的驻波效果,还有多个炮位置可调,让专业人士来也会感觉头痛吧)。而且按照这种理论,如果主音箱也播放低频,而且正好运气好音箱位置对产生驻波较少的话也可以很好地增强低音效果。所以虽然可以看到下面我的推荐设置也是全部音箱都设置为小,但出于对上面这段话有自相矛盾的考虑,我还是将多重低音模式纳入考虑的。【不过原文其他地方都说得很到位,尤其是关于Subwoofer和LFE的区别(其中一段已摘录在上方),建议研读下原文(请百度“关于家庭影院的音频标准第五章 Subwoofer和LFE”)】 。鄙人做出的指导性结论:1. 一般情况下推荐所有扬声器都设为小,此时选择LFE模式和LFE+Main模式都一样,低音都交由低音炮负责,降低其他音箱负载。如果主音箱低音播放能力较强的话,可以考虑适当降低音箱交叉频率分频点(不过建议保留Audyssey自动调试测得的参数)。2. 如果空间较大且低音炮素质一般,看电影希望大扬声器也播放LFE信道(相当于双重低音)增加低音的整体气势的话,可以考虑根据扬声器实际情况选择2.2或者3.2设置。此时由于前置扬声器低音加重负载较高,整体音效会偏浑厚,再考虑到驻波的运气问题,具体效果是否讨喜还请自行决定,毕竟每个人的听音环境和音箱素质以及低音偏好都有差别。&另外,在专门用来听立体声音乐的模式下,很多人喜欢只用两个主音箱。&&这个时候就需要把主音箱都设置为大,低音模式使用LFE模式。(一般听音乐和看电影都使用不同输入源,因此设定好之后不用来回更改,不同输入源对应不同设置。)主音箱设置为大音箱,使用LFE+Main模式的话,主音箱播放立体声全频段的同时,交叉频率分频点以下的低频会使用低音炮重现(相当于双重低音),主音箱设置小扬声器(此时使用LFE和LFE+Main模式没有区别)的话交叉频率分频点以下低频都会交给低音炮(主扬声器播放交叉频率分频点以上频段)。Tips:当然,音乐模式下也可以使用DIRECT输出不加修饰的声音,这个时候也是只使用两个主音箱输出立体声。& & 很多人(包括我)纠结的地方在于看电影时究竟需不需要双重低音(尤其是我们这种脑残把家庭影院搞在客厅导致低频声压不足),个人感觉可以先用音乐模式调试,播放立体声音乐对比第一种配置和配置2.2的差别,这样的话需要调整的选项少,效果也比较明显。如果主箱和低音炮素质都很好,建议还是不要双重低音的好,毕竟有难以预料的驻波的影响。对于我个人而言,根据功放、音箱、环境,当然最主要还是在多次折腾对比实际效果之后,我最终还是做出了舍弃双重低音这样的选择。但是我不能确认在空间较大低音炮素质一般时,使用双重低音是否会获得较好的效果,这是需要网友用自己的耳朵来判断最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的。主要是考虑到双重低音会增加功放和主箱的负载,而即使功放和主箱都足够强悍,你还需要考虑到运气问题,那就是驻波的影响。也就是说,在功放功率足够,主箱低音播放能力较强,运气较好各播放低音的扬声器位置恰当导致驻波影响较小的情况下,双重低音的效果是可能比仅使用低音炮播放低频的效果要好的。&交叉频率设置:& & 交叉频率设置在上文中已经提到,可以根据Audyssey自动设置,也可以在扬声器素质较好、功放功率较高的情况下将大扬声器的截止频率适当降低。小扬声器的交叉频率以下频段会交给低音炮(小扬声器不播放此频段),大扬声器在LFE+Main模式下可以设置交叉频率,此时交叉频率以下频段会在低音炮中重现(大扬声器也播放该频段)此处小的环绕扬声器一般设置为80或者以上(我的环绕扬声器用的是落地箱),前置如果用的是大音箱(不管设置为大扬声器还是小扬声器)一般设置为80或60,具体看音箱低音播放能力和功放素质。各扬声器交叉频率调高会增加低音炮负载,调低则增加扬声器和功放负载。(在LFE+Main模式调高交叉频率会增加低音炮负载但也基本不会降低扬声器和功放负载,这时相当于调整整个系统的双重低音的频率范围,调高交叉频率即调大了双重低音频率范围,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功耗)此处插入本文最最重点的一句话:对于本文难以理解或者不想理解的同胞,在使用设置助手配合麦克风调试好所有参数后,把所有扬声器设置为小并调整以下其他设置即可。如果没有看到这句话,那就怪不了我了&其他设置:MultEQ:Audyssey这个音效总开关一定要开,用Audyssey自动调试了半天不开就白折腾了。开不开效果相差极大。(据说自动调整的除了扬声器电平、距离、交叉频率、均衡器等之外,还包括很多包含无数均衡点、细致的低频管理等无法手动设置的参数。Dynamic EQ:开。注解:Audyssey Dynamic EQ 是动态EQ均衡器,他在基础EQ的基础上,在相对小音量的时候调整你的高低音表现,就像一些旧音响上都有的等响度开关,但Audyssey Dynamic EQ更智能,它能根据音量DB值进行动态调整,当你慢慢加大音量时它的作用会越来越小,直到到达基准值(也就是你设置的值)时完全失效。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应该打开这个功能,如果你对你的整体音响系统很有信心也可以关掉(建议还是打开,它可以改善小音量时的表现)。Dynamic Volume(音频动态压缩):这是调整整体音频动态范围的,如果开大了会压缩动态范围,使得整体音量动态趋于平缓,但更多细节会凸显出来。看电影的时候建议Light(轻微)或者关闭。追求各个声道还原度的选择关,希望有更多细节的选择Light.听音乐时一定要关闭。Audyssey DSX:根据是否使用高度扬声器及前置增宽扬声器选择,没有的话也开不了。LFE通道分频点:建议120Hz。注解:LFE是信号声道,频带宽度20-120Hz(DTS是20-80hz),所以低音分频点设为120Hz比较合适。音频M-DAX:恢复压缩的音频信号,建议关,尤其是听音乐的时候,不然会感觉失真,尤其是高频会有些怪,就是传说中的数码味。喜欢数码味的另说&,考虑开个Light。注解:Marantz自行开发的第二代数位音讯扩展技术优化音质,重新计算MP3、Windows Media Audio或AAC等声音讯号的输出频率范围,然后将其扩张为更宽广的频率范围,改善高频延伸与低频量感值得注意的地方:1,如果音箱是高低分频的扬声器(4个接线柱),上下连接的铜片一定要保持接触良好。否则如果接线是接在上面的高频扬声器接线柱但铜片接触不良时,低频扬声器将不被调用。2,在自动选择调整过扬声器大小后,Adussey动态音效调整(Dynamic EQ)可能被关闭。一定要记得重新打开,效果相差很大。3,可调节的参数取决于输入的信号和当前设定模式。且很多设置需要在播放过程中进行,与播放的音否则选项为灰色。最后再借用中的一段话:& &“将主音箱设置为全频段势必对前方左右声道与AV功放本身的放大电路造成更大的负担。即使您使用了高效率的左右声道与大功率输出的AV功放,但低频表现应该都不比内建AV功放,采用个别单体的主动式超低音还要来得好上多少。再来,专属专用的主动式超低音喇叭可以独立的调整音量、分频点与相位,个别的箱体更可依照空间与喇叭摆位而自由选择摆设地点,对于整个多声道系统的中低音域调校部份,也比采用5.0声道更具有灵活的调整空间。”& & 我选择所有音箱都设置为小,一是为了降低功放和音箱的负载,二是为了避免低音浑浊声场混乱。既然分频点以下的低频交给低音炮表现更好(而且这种设置下所有音箱的交叉频率分频点都可以调整),为何不让主箱轻微减负,从而各司其职,获得一个整体清秀,低音优质的听音效果呢。此处再插入一句很重要的话:如果没有低音炮(就没有这么多事了,小扬声器的低音会在大扬声器中播放),请百度低音炮的重要性认真研读后购买低音炮,或者不百度直接购买之后再看以上文章。& & 个人水准有限,有不对的地方请指出,希望大家多交流。不知不觉夜已深&,最后放上萌宝结尾,谢谢观赏。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什么值得买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值客原创欢迎您的投稿。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15)
赞21评论30
【年终回馈】众测跨年福袋(随机抽取)
OPPO UDP-203 4K UHD蓝光播放器
AJAZZ黑爵 The one7.1 USB声卡游戏耳机
【轻众测】体感版:飞智 WEE拉伸手柄
MI 小米 米家空气净化器MAX
【达人专享】搭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的全互联二合一笔记本电脑
赞81评论125
赞54评论41
赞47评论58
赞1136评论499
赞624评论447
赞743评论503
赞455评论215
赞439评论465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落地音箱要如何摆放?
落地音箱要如何摆放?
被浏览3681次
我来帮他解答
第一法:三一七比例法
方法:将房间长度均分为三等分(三),音箱摆在三分之一长度处(一),两音箱之间的间隔为房间三分之二长度的0.7倍(七)。音箱最好要有略微的向内投射角度,不过没有向内投射也可,聆听位置不可贴靠后墙。效果:此法用于尺寸较大、比例均匀(例如约1:1.25:1.6或约l:1.6:2.5)的空间,可得到平衡的声音与宽深的音场。这是音响论坛经常推荐读者尝试的摆法。
第二法:三三一比例法
方法:将房间长度均分为三等分(三),宽度也均分为三等分(三),音箱摆在长度与宽度的第一等分交点上(一)。音箱可以有略微的向内投射角度,甚至不需要向内投射也可,聆听位置不可贴靠后墙。
效果:此法适用于尺寸较大、比例均匀的空间。它与“三一七比例法”的精神是一致的,唯一与“三一七比例法”不同的是二音箱之间的间隔较窄。此法也可得到平衡的声音与宽深的音场。美国TAS杂志总编喜用此法。
第三法:螺孔摆法
方法将音箱摆在房间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长度之间,然后将两音箱尽量靠两翻墙(如房间很宽则不需要紧靠侧墙),两音箱的向内投射角度要大于45°。聆听位置要在投射交叉线交点之后0.5—1米之间。
效果:此法专治高音太尖锐、中音太瘦、低音不够的缺点。而且,面对许多恶劣的环境时可以取得最佳的效果。这是“音响论坛”针对普遍不良空间所提供的有效摆法。
第四法:正三角形法
方法:第一个条件是音箱要离开后墙(至少要有1米以上)与侧墙(至少要有0.5米以上)。第二个条件是将两个音箱与聆听位置,画成一个正三角形。第三个条件是两音箱的向内投射角度也要45°或更多。第四个条件是这个正三角形可大可小。房间小,后级功率不大时正方形小些;房间大,后级功率大时正三角形就大些。
效果:这就是俗称的近音场听法。它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四面墙反射音对音箱直接音的过度干扰,因此而得到很好的定位感以及宽深的音场。这是能够听到最多、最直接、最清楚细节的摆法。许多评论员在评音响时喜用此法。这也是Venture音箱老板杨和光喜喜欢的摆法。
第五法:长边撂法
方法将音箱反其道摆,以房间的长边为音箱后墙,其余按照正三角形摆法:聆听位置不可贴墙,至少要留—尺距离。
效果:中频与低频量感会增强,音场深度会较差。如果第一到第四法都无效时,可以尝试使用。
第六法:菱形摆法
方法:此法只限正方形空间使用。将正方形空间视为菱形二边靠墙处。音箱后面的菱形尖角与聆听位置后面的菱形角要做圆柱声波扩散处理,二音箱不宜靠侧墙太近。
效果:此法专治正方形空间低音轰隆驻波太强的问题。如果正方形空间不想这么摆,就要塞人很多家具以“干息”驻波。
第七法:贴墙撂法
方法:这是最古老的摆法:将音箱贴近后墙摆,距离后墙50cm或30cm、20cm都没关系,自己去调配即可。通常音箱不需要向内投射角度。 效果:高频尖锐、中频、低频薄弱时使用,可以让中频与低频饱满起来,整个高、中、低频可以得到平衡。不过,它也会让音场的深度变浅,宽度变窄。但是,可与刺耳难听的声音两相权衡,牺牲音场的表现而求取好听的声音是正确的作法。
第八法:耳机摆法方法第一、聆听位置高低以普通单人坐上沙发上、身体靠在椅背上的高度最好;第二、二音箱与聆听者的距离以聆听者靠背坐着,两手前伸、中指刚好接触二音箱内缘的距离最适合;第三、两音箱不必向内投射,音箱摆放的正确位置以能够从“头顶上”听到声音为准;第四、音箱的高度,如果是书架型,加上脚架之后在100—1l0cm之间为佳。假若是落地式那就无法讲究了,—切随缘;第五、聆听位置背后离墙多远多近都设关系,但最好(或许说—定)要有软质吸音材料处理;第六、空间不需要另外多做声音处理布置。这种音箱摆法,因为所听到的效果类似戴耳机听音乐,而且左右二音箱也几乎贴近二耳,所以我称之为“耳机摆法”。
效果像戴耳机听音乐一般,几乎不受空间条件影响。本来位于音场中央的声音变成在头部之上,本来在左右的声音仍然在左右。除此之外,整体声音细节与各种表现变得更清楚更敏锐,而且低频的震撼力与颗粒的清晰度更是无与伦比,与一般摆 法相比,低频声域方面好像侏儒变成巨人。
如果你要告诉我你的音箱是挂在显示器两侧的,那你别在这儿耽误时间,快往下看吧!我只能失望、昏倒……现在的电脑玩家们早已不再认为买音箱只要能响就行,而对几百元的木制音箱来说,如果你认为它是可以随便放的,那么你就错了,音箱位置的摆放是有学问的,这一点音响发烧友们更能理解.音箱码放的位置不同,将直接影响到两只音箱声音的平衡性、营造出声场的深度、重低音的效果与中音的音质.正确的摆放方法是先以人为中心(或以主机为中心)两音箱左右对称地大幅度调整位置,然后再小幅度移动推敲,直至所得到的声音音色平滑、柔和、自然为止.
人是听的主体,码放音箱的位置自然与聆听者的位置密切相关.一般来说,人应该处在两个音箱连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且人到音箱的距离应比音箱的间距大一些.至于两音箱应相距多远,以一到一米五为下限,因房间与人而定.若你就将它们放在电脑两侧,间距显然过小,这样营造的声场过窄,当然此时双耳离音箱也过近,听到的以直接声为主,墙壁的反射声为辅.由于普通的木制音箱都是一个电容分频,高低音喇叭有1/4的相位差,两个喇叭发出的声音在理论上是不同步的,这样人到音箱的距离越近效果就越明显,不过一般人很难察觉.此外相距太近,能清晰的听到高低音发自两个不同的喇叭,得到的音色不自然、不和谐;人与音箱相距若有一定距离,直接听到的声音与反射声能有效地融合,能切实的感受到声场的宽度与广度,听到的声音也能更柔和、自然.在此建议大家将音箱放于电脑的侧后方,与聆听者最少要有2米的距离,或者延长音箱的输入线,放音箱于人的侧后方(总之两只音箱不要放在人的一侧),然后前后移动找到最佳的听音位置.家中要有组合音响,干脆就将声卡的Line Out直接连在音响的Liccn上去享受吧!对于那些有SRS、APX、BBE等三维音效与音效增强技术的音箱来说,人与音箱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就更为重要,因为这些音效场在两只音箱前必须要经过一定的纵深距离后才能形成,距离太近,音效必将大打折扣.位置知道了,那它应放多高呢,这一点各位可能更没有注意过.绝大多数音箱的音色都是会随位置的高低而有所变化的,不信你可以试试:先把它放在地上听,然后再抱到桌上来,两次所听到的音色是不会相同的.书架式音箱以放在桌上为宜,立式音箱放在地下并将其架起为宜,这是要将低音喇叭的高度尽可能的提高,最好与聆听者的双耳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落地式音箱要把低音喇叭设计在上方的原因.
在找到了位置与高度后,还有一点要谈的,这就是音箱的偏中摆放问题.喇叭的指向性因摆放不同对声音的中高音部分、声场的结像力以及聆听者感受的声音空间宽阔性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音箱的偏中摆放也影响到人所听到的直接声与反射声之比.当音箱方向偏中的摆放时,使一些音箱有了更好的表现力,这时声音的能量是直接射向聆听者的,声场虽然变窄,但这可以增加声音的结像力,使声音更加清晰、层次鲜明,无拖延滞后之感,高音同时也得到了增强;相反,减少偏中的角度,人会听到更多的来自墙壁的反射声,感觉出更大的声场范围,声场的空间纵深感也得到了增强.当音箱平摆,没有向中偏向时,高音虽平滑了,但结像力又可能有些含糊不清、声场虽也扩大了,但又会缺乏精细之处.总之,取向中的偏向角是一种折中的方案,要随音箱性能、房间的大小与聆听者的个人喜好来定.对于一些音箱来说,人与音箱成等腰三角形的位置时,所听到的高音成份最多,所以偏中角度过大的摆放必将加重高音的效果,这是没有必要的,一切都应依实际而定.把握好偏中角度后,还要注意使两个音箱的偏中角保持一致,否则声音得最佳点会有明显的偏向.
下面来谈谈声音与环境建筑的关系.房间的墙壁对音色的整体效果自然也有不小的影响:音箱靠近墙壁,低音声波经过了墙壁的反射后被人耳听到,同时它所发出声波的低频部分会更有效地带动周围的墙壁与喇叭一起振动,这样声音的低音部分就会得到加强,使声音更加浑厚凝重而富有感染力,所以音箱越贴近墙角放置,人所听到的低音效果越强.一些音箱则必须要借助墙壁的帮助才会有较好的低音效果,位置放的离墙远了,低音便变得单薄、空洞了.普通的低档木制音箱也不妨借助墙壁的忙,来提升低音效果的不足.低音炮也是如此,它的摆放位置其实是很随便的,因为低音的方向性不佳,即与高音相比更难分辨它的方向来源,所以不妨把它放在墙角,不必一定要正对着听者.导相孔朝前的音箱是无所谓的,摆放导相孔朝后的音箱时切忌后面紧靠着墙,因为那样,导相孔中的声波不能完全放出,得到振动的只是墙的局部,而不是墙的整体,声场效果自然不佳.由于声音的反射,音箱离后墙越远,则营造出的声场越深邃,这在大房间里更容易被感觉到.一些音箱也必须离开后墙与侧墙摆放,其实过多的侧墙反射声对听音是不利的,这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音箱的特殊摆放位置能形成驻波,不同驻波的形成也有利于贴近不同听者的喜好.驻波是音箱与听者处在房间的特殊位置时,在听者的位置会有某段频率的声波峰峰或谷谷相叠加的现象发生,因而使这段频率的声音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它的发生取决于房间的长度、发音点和听者的位置.最佳的低频响应点应是音箱到后墙的距离为房间总长度的1/3或1/5,听者的位置是大约在房间的2/3处附近.我知道要把你的电脑搬到房间的2/3处去可不容易,这点诸公只好了解一下了,不过你在看碟或是听音乐时不妨去找找发生驻波的位置.在驻波点初中音更自然清晰、低音更凝重浑厚.音箱箱体的谐振也是一大问题,普通的木制音箱若放在电脑桌上,开大音量,必能感觉到桌子在振动,你若放个低音炮在桌上,你的桌子一定会随着炮一起振、振、振,怎办?已说过了,将炮端下放在墙角(最好能与听者等高).普通音箱箱体下垫点东西,如海棉等,防止音箱带着桌子一起振,注意也别太厚,厚则易倒,只要桌子不振了就行了.
将音箱位置进行合理的摆放,不需花费一分钱,就可以改善声音效果,这对中高档音箱尤为突出.已经讲过了调整音箱距后墙的距离可控制低音部分的音色,改变喇叭与听者的位置可降低房间谐振的影响,聆听高度、音箱高度与偏中角的适当选取能改善音色的平衡度,以及声音结像力、空间感与声场深度的调整方法,所以在你要升级音箱之前,还时先挖挖它的潜力吧.
对于一套多声道音响来说至关重要的就是低频能否完美的表达出来。而在多媒体多声道音响中负责低频重现的就是那个硕大的低音炮。但是现在大多数人对低音炮的摆位却有一个错误的观点,即低频没有指向性,所以低音炮可以随意放置,这一点甚至得到了大多数文章的认同。在我们探讨低音炮的摆位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声学中的一个名词-驻波。熟悉传统音响的人都会了解这个名词。我们所居住的房屋绝大多数为前后、左右、天地之间完全平行的设计,在这种房间中存在着一个与房间长边尺寸相对应的房间最低共振频率。如果高于这个频率则会产生一连串驻波共振。驻波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听到。以雨果发烧碟(一)为例,从63HZ到100HZ如果稍有下降,都应能清楚的辨别。但是如果你的音箱摆位恰好存在驻波干扰,则该段与下段之间的间隔将变的模糊不清,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驻波会严重影响低频效果。所以,低音炮的摆放并能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随便。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驻波的测量呢?科学的手段是在软件的配合下,将低音炮放置墙角(这里的墙角我们所指为房间中三面互相垂直的墙面交界点),然后用麦克风先后在低音炮振膜前,房间中点,对面墙上中点测量频率响应,并计算出波腹(最大声压点)和波谷(零声压点)。由于这种方法过于繁琐复杂,我们就不再赘述,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室内声学书籍自行测量。一般而言,为了避开驻波影响,我们会将低音炮放置在墙角处,因为一般认为这样会激发起房间中所有的共振,但应与墙角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按照音箱摆放的一般规律,音箱靠近墙壁会加强低音。但是如果完全接触墙壁的话,虽然就驻波方面来说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却是往往会使音箱的低频与中高频失衡。按照低音炮和墙角的距离不等,低频辐射也会增强3-18db不等,这是因为低频能量会撞向墙壁后再反射回来得缘故。而中间留出的空隙则正好可以用来调整低频与中高频之间的平衡。
在处理好低频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环绕音箱的摆位。为了保证环绕音效的完美再现,杜比实验室推荐了一套环绕音箱的摆放方法,由于我们不可能严格按照声学摆位法来摆位,因此我们只好取一个折中的办法。前置音箱一般采用近场聆听法摆放,即音箱、听者之间保持等腰三角形。但是音箱最好偏中摆放并与聆听者保持一定距离(最好两米左右或以上)。而后置音箱一般放置在180厘米高的墙上,以聆听者回头30度角的地方,并根据需要调整喇叭向下及左右的高度。中置环绕音箱与两个前置音箱平行,高度最好是等高。
除了低音炮,对于摆放要求最高的恐怕就数2.0音箱了,而这也是让发烧友们最为头疼却又最为津津乐道的摆位了。由于多媒体书架箱属于近场监听系统,故一般不再考虑让人头疼的波腹波谷问题,但是音箱摆放的一般规律我们还是要遵守的。墙壁,还是墙壁。音箱与墙壁的关系处理得当可令频率自然延伸。一般来说,只要音箱离后墙越远,音箱所营造出来的声场就越深,而越接近则愈浅。同样,当一对书架箱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时则会使声场开阔。人是听音的主体,所有音箱的摆位都是围绕着人来进行的。一般为了满足立体声,效果音箱和聆听者之间的位置要满足于近似等边三角形,而这也就是俗称的近音场听法。使用这个方法进行听音时,音箱一般距后墙一公尺以上,距侧墙半公尺以上,这样就保证了音场的开阔和深度。音箱同时偏中摆放45度或更多以增加声音的结像力,由于高音的指向力强,我们应该让高音单元尽可能的和双耳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为了避免与桌面的谐振,我们最好为音箱底部增加垫脚。如果音箱在增加垫脚的情况下仍不能避免与桌面谐振,那就要考虑使用脚架了。这种摆位方法的优点就是可大可小,灵活的适应了空间环境。而另外有一类音箱从设计上就要求使用者靠墙摆放。这是由于这类音箱需要利用墙壁的反射来增加低频量感,在使用这类音箱的时候我们侧应该将其与后墙做适当的靠近。
在做完了上面一系列理想的摆位设计之后,我们还是要回到现实中来。站在你房间的中间拍下手,怎么样,是不是有回声。回声也会和驻波一样扰乱各个频段之间的衔接,所以如果你不想让您之前所作的努力付诸东流的话就应该充分利用家具、天花板等材料来合理的消除回声。但是一定要记住,适当的混响对于一款Hi-Fi音箱系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声音是肉,混响是汁,只有充分润泽才能有滋有味。最后就打扫一下你的电脑桌吧,过多的杂物会增大反射,也会影响你聆听的心情,因为听音乐要的就是心旷神怡。
将房间长度均分为三等分(三),音箱摆在三分之一长度处(一),两音箱之间的间隔为房间三分之二长度的0.7倍(七)。音箱最好要有略微的向内投射角度,不过没有向内投射也可,聆听位置不可贴靠后墙。效果:此法用于尺寸较大、比例均匀(例如约1:1.25:1.6或约l:1.6:2.5)的空间,可得到平衡的声音与宽深的音场。
wangsanbao123&回答:电脑音箱最好的十大品牌十大音箱品牌榜/十大电脑音箱排名1
惠威Hivi (美国品牌,世界顶级的扬声器及音箱制造跨国公司)2 漫步者Edifier (1996年北京,中国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多媒体音箱品牌)3 JBL音箱 (于1946年美国,世界著名老牌扬声器品牌)4 麦博Microlab (于1998年深圳,国内多媒体音箱一线品牌)5
创新Creative (世界多媒体及数码娱乐领领导品牌/新加坡品牌)6三诺3NOD (于1996年深圳,广东省名牌,广东省著名商标)7现代HY (韩国现代集团旗下,深圳市创见现代电器有限公司)8轻骑兵Hussar (国内知名的音箱品牌,北京轻骑兵科技有限公司)9奋达FENDA (于1993年,深圳市奋达企业集团,广东名牌)10
山水SANSUI (于1944年日本,世界著名的扬声器品牌)请求采纳。
卫生巾紫了&回答:雅马哈落地式音箱 PortableWi-Fi 音乐系统
雅马哈落地式音箱音乐系统
雅马哈落地式音箱 无线音乐系统-白色 ¥3600
以上价格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具体价格以购买时为准
随意夜风&回答:12寸落地音箱价格如下:
1.丹麦尊宝(Jamo) C607 12寸主音箱/落地箱/HIFI音箱/音响 (暗苹果色) ¥9490.00
2.美国杰士(Klipsch)RF-82 II 12寸主音箱/落地箱/HIFI音箱/音响 (黑色)¥5690.00
以上价格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具体价格以购买时为准。
请叫我雷锋&回答:1.Qisheng/奇声HQ30家庭影院无源落地hifi音箱前置主音箱发烧音响木
2.Qisheng/奇声 HQ30 家用木质落地HIFI 家庭影院 音箱 木质主音箱
3.Qisheng/奇声 美瑞 传统木质主音箱 奇声音箱 家用音箱 落地音箱
价格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以具体实地为主
大智若愚_6913&回答:诚然书架音箱和落地音箱在声音表现上各有千秋。书架箱的低音喇叭口径较小,因此低频不可能潜得太深,多在65Hz左右。由于低音的能量少,所以书架箱的中低音衔接反而更加流畅,高频解析力也比较高,加之箱体共震小,从而具有更出色的速度感。
设计本将严格保护您的隐私,请放心填写
手机设计本
随时提问题,随意赏美图
设计本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可与本本亲密互动,还有更多美图等你来看!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C)2012 设计本-定制化装修设计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低音炮音箱制作图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