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爆自己游戏名字认,爆自己照片,看有多少人认

&哈哈哈哈!在上海起这些名字最容易撞名!快来看有没有你认识的人?
哈哈哈哈!在上海起这些名字最容易撞名!快来看有没有你认识的人?
日04时52分来源:
爸爸妈妈们,给宝宝取名可是大事!
不但可能会暴露自己的年龄~
还可能给孩子带来一万点伤害...
近日,中国第一份姓名大数据报告《2016大数据“看”中国父母最爱给宝宝起什么名》出炉!
先来看看这个报告是怎么整出来的↓
该报告耗时3个月完成
整理分析了2015年全年540万新生儿姓名数
2010后2000万姓名数据
并综合覆盖了11亿人口的历史数据
是国内首份关于名字的全景式报告
那么中国父母最爱给男宝女宝起什么名呢?
据统计,2010年后,女娃多以涵、梓、怡、子、萱、欣、可、嘉、梦、琪命名↓
男娃多以轩、浩、子、宇、然、博、文、涵、皓、昊命名↓
看到这两张表格,
还真发现身边不少人家小孩的名字上榜了!
但为什么会有种一秒穿越到玛丽苏剧的画风?
这真的不是在拍偶像剧吗?
更有网友调侃道↓
一想到五六十年过去后
小区居委会大妈叫梓萱
跳广场舞的阿姨叫雨萱
看门大爷叫浩然或者俊豪
这画风真的很酸爽...
各位爸爸妈妈们
你们有想过当老师在点名的时候喊“子轩”
底下五个孩子都站起来吗?
“紫萱”、“子轩”、“梓萱”、“梓轩”、“子萱”
当然,此次报告还首次披露了
中国前100个重名率最高的名字~
快来看看有没有你认识的人↓
看完排行榜,有没有人和我一样
发现自己竟认识TOP30里的一!半!人!
据说每一个人在上学的时候
班里总会遇到一个叫做“张伟”的同学
大家想过张伟的感受吗?
张伟同学看到这里内心肯定是崩溃的...
对这份大数据报告,看看网友们都怎么说↓
:目前,在我22年的人生中遇到了4个张伟,3个孙悦,3个刘畅,3个王凯
:第一名和第二名梓萱和梓涵,正好是我一个亲戚家俩女娃的名字
:一个不可能重名的名字,首先姓氏很重要。
化基医细医化组胚生化: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当初看言情小说的一批人长大生孩子了
:小明时代终于过去了。
:很多年以后这些名字简直就像以前的刘大柱李大牛...
其实从年代看,随着大众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升,重名情况已经有所好转。“80后”的爆款名覆盖率高达17%,而到了“00后”,这一比例下降到了8%。
但名字的选择范围却很狭窄↓
不过报告同时指出了各个省份的重名严重度也有明显差异,
比如北京和上海↓
快来看上海的爸爸妈妈们最喜欢给宝宝们起什么名字呢?
很显然上海人和北京人看的不是同一部偶像剧啊~
除了第一个依依用沪语来读还算正常外,其他几个真的特别拗口,不信你读读看~
其实,勒了上海,起一个好名字是一门艺术。名字起得好,喊起来就好听,起得勿好就别扭,弄了勿好就是一个绰号。
如果勿了解地方话个谐音可能就会让人误会。就要闹笑话了!
姓“梅”,单名一个“斌”
相信上海宁都晓得
姓“杨”,名wei
读法yang wei
姓“陈”,名“金萍”
上海闲话读起来像“神经病”...
姓“吴”,名“卓佩”
上海闲话读起来像“下作胚”
姓“谭”,名“宇冠”
上海闲话读起来像“痰盂罐”
除此以外,还有洪韶玉,柴武、柴思思,马彤、聂思萍、杨姗虞、柏林、顾立成、龙迪栋、苏博仁、蓝悦金、卞云涛、毛思康 、梅昭兴……(不信大家都用上海闲话读读看啊~)
看完真的是笑喷了!
阿拉上海闲话哪能噶好白相,
这些名字记得一定不能用哦,
不然真的是要出洋相了!
【胖丁综合编辑】
图片素材综合自:人民日报,上海头条,微博各路网友,网络,如有冒犯,敬请联系。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谢绝转载。点击主页面底部菜单,可阅读完整版权声明。
想和萌小侬勾搭吗?
想认识更多有趣的上海朋友吗?
向小侬爆料上海滩吃喝玩乐界最新情报!
萌小侬个人微信号:monmonbean404 Not Found404 Not FoundThe requested UR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您要找的内容已被删除一个纸质笔记本的大概多少钱?
淘宝上的爆款一般是1块多钱。但是,意大利的笔记本品牌Moleskine,竟然把最Low的笔记本变成高逼格产品,卖到了全球,光卖本子能年销1亿多欧元,7亿多人民币。
它很贵,比iPhone6大不了多少的口袋型笔记本也要145块钱。
奇葩的是,笔记本这么一个没有存在感的产品,很多名人大咖对它钟爱有加。
在纽约时装周上,包括“贝嫂”维多利亚·贝克汉姆在内的一众时尚界人士竟然人手一本。
得过格莱美大奖和普利策戏剧奖的美国艺术家Lin-Manuel Miranda,无论干什么,去哪儿,都手不离Moleskine笔记本,记录感悟,填词写曲,包括致获奖感言。
布拉德·皮特爱用。
号称好莱坞最会投资的演员阿斯顿·库彻在用。
维珍航空集团老大理查德布兰森用的是它。
一个笔记本竟然刷爆很多美剧、
好莱坞大片,都出现过。《实习医生格蕾》有。
《犯罪现场》有。
《超能英雄》有。
《大侦探福尔摩斯》都在用。
传说,Airbnb的创意就是在Moleskine上诞生的,还没和大家见面的《星球大战8》的本子也是在Moleskine上创作出来的。
为什么?一款最low的笔记本是如何打造高逼格,成为爆品?
这个梵高用过的笔记本品牌曾经死过一次
真佩服欧美人对故事营销的热衷!
最初,这种笔记本产于19世纪后半叶法国的一个小作坊,某位艺术家看它的封面做得特别,就将这种笔记本称为Moleskine,后来人们就把同类型的笔记本称为Moleskine,但非品牌。
更是有传说,梵高、海明威、毕加索等大师都用过这种笔记本,说梵高用了好几本Moleskine笔记本记录手稿,海明威也用它写过小说。
英国传奇旅行作家布鲁斯?查特文(Bruce Chatwin),1986年他在巴黎一家小文具店里买了一本黑色Moleskine笔记本,当时店家告诉查特文,Moleskine笔记本已经停产,最后一家作坊也不干了。
1997年,意大利米兰的赢家文具公司Modo&Modo发现,市场需求足以让Moleskine复活。Modo&Modo注册了商标,2006年公司更名为Moleskine。
2007年时,Moleskine在美国的品牌知名度还只有7%,到2012年就飙升至56%,2014年卖了1700万本,如今年销售额均在1亿欧元左右。
只是一款笔记本,它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找到一个高逼格人群的痛点
Moleskine非常清楚,在文具需求日益萎缩的当下,老老实实做平价文具是没有出路的,活不长。所以,它要把自己塑造成高逼格、有故事、能打动人的产品。
故事营销。要把自己的品牌形象强化,需要一个足够打动人的故事,碰巧欧美人都擅长于给品牌讲故事。Moleskine就讲得很好。它一直在不断地讲着传说中那与梵高、海明威、毕加索等大师的故事,他们才是Moleskine最有力的品牌代言人。
虽然大师们当时用的笔记本并非现在的Moleskine品牌笔记本,但是Moleskine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讲出了一个让人不愿意去纠结其真伪的故事。
价格高端。讲完故事,就可以给本子定个价格了。其实,从原材料来说,其成本不会高到哪里去,毕竟只是人造革的外壳,又不是全纯皮,用的纸也只是业内普遍在用的无酸纸,但是可以用那段历史故事为依托,打造高端产品,定个合适的高价格,就是第一步。
美国钢笔品牌派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没有条件打造其他产品,他们就在产品价格上下足了功夫,钢笔越卖越贵,越来越有名气。
颜值高端。一般的文具品牌都在宣传“办公”、“时尚”、“实惠”这类传统概念,而Moleskines却把宣传点放在“创意”上,虽然只是一个本质上很普通的笔记本,但其设计感无人能敌。
磨砂的封皮,带有复古感的淡黄色纸张,丝线装订的书脊很结实,每个笔记本都有认证码可以追踪其生产流程,多样化的内页设计,随写本、周记本、绘图册等多样的分类,没有各种“旁白”,也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插图。在封底还有内袋,可以用来装名片和便签。
选址高端。Moleskine将奢侈品牌的运作思路熟稔于心,专卖店都设在最能体现其艺术血统的地方,比如米兰Brera Design District 艺术区的中心地带,还有最好的购物中心和最高端的书店,比如上海大悦城、北京三里屯、苏州诚品书店。
这样可以体现身份和品位的物品,比那些奢侈品装饰便宜太多,即便不是很有钱,买上一两本也不是什么问题,为何不买呢?
最狠一招:用传统方法培养粉丝
既然不是做平价文具,培养用户群尤其重要,这也是Moleskine持续保持增长的大招,培养粉丝,从不间断的培养粉丝!
品牌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吸引粉丝的关键点。Moleskine的历史故事赋予了它浓厚的文学和艺术气息。
在这个到处都有各种各样可以用于记笔记、写备忘录等的电子产品和移动应用的时代,还是有很多人热衷于拿着笔在本子上写字。有Moleskine的铁粉就专门写成了如何将Moleskine笔记本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的教程。
1、有情怀的广告
文具品牌打广告,很少专门针对一款产品去打广告的,更何况是笔记本这种无论从功能还是使用方法都不值一提的产品。
但是Moleskine却是在笔记本的广告上下足了功夫。Moleskine的广告很有意思,常用类似逐格动画的手法,结合剪纸艺术进行制作,内容多以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点点滴滴为素材,还分别制作各种特辑,比如猫咪篇、旅行篇、酒水篇等等,看头十足,让人看着看着就想自己也实际操作一下,很有代入感。
它的广告标语也很能引起共鸣,“Journals for the loves of your life”,品位和生活跃入眼帘。(视频地址:/x/page/u0127kvk7ll.html)
2、联名设计
Moleskine经常与一些大品牌或者知名设计师进行联名设计,其合作伙伴都是大名鼎鼎,比如路易威登、奥迪、星巴克、奥斯卡电影节等。
随着《权力的游戏》爆火,Moleskine联手HBO推出《权力的游戏》限量版,分别用三大家族族徽制作了封面。
印象笔记最火的时候,Moleskine与其推出过联名款。
与Line有过合作。
今年春节还和星巴克联手在中国推出新春款。
去年可口可乐100年,也和Moleskine联名了。
《星球大战》限量款。
还有很多的联名款,数不清了。这种推出联名款的频率和大范围跨界,着实令人惊讶。
Moleskine还不断邀请当代设计师、艺术家们在它的笔记本上创作,在全球举办创意展览;还为用户建了互动社区,鼓励人们在笔记本的使用上加入更多创意。
限量,主题,用户原创内容,Moleskine打造出来的这种“定制感”很容易让文艺小青年儿心甘情愿的为自己热爱的元素和品味花钱。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Moleskine不停地扩大着粉丝群,持续增长。
不仅民间产生了无数的粉丝团体,在国外,还有人专门出诸如《MOLESKINE 传奇笔记本的活用術》之类的书籍,来教导大家如何充分使用好这个传奇笔记本。
Moleskine也有其它品类的产品,包、笔以及能连接手机app使用的智能笔记本,还要开咖啡馆,绕来绕去,Moleskine实际上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用情怀单点击穿笔记本这款产品,打造出爆品品牌,进而朝向生活方式品牌这个目标进发,咖啡厅就是一大步。
而Moleskine的打法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很符合互联网时代的品牌营销策略,直接跨过了互联网转型的壁垒和阵痛,并且相较于一般互联网创业企业容易死掉的情况,Moleskine更能持久。
Moleskine现任副总裁Maria Sebregondi曾说:“我们不只卖笔记本,我们同时在贩卖好故事。”
相对于互联网粉丝经济的“快”,
Moleskine则是用“慢”来经营粉丝。
刀哥经常说爆品,但快就是慢。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金错刀 @ 09:54
文/金错刀(微信公众号:金错刀)
我专门到知乎上看了看魏则西的那篇绝命书《你认为人性最大的「恶」是什么?》。
“我现在住院,找到了真正靠谱的技术,家里却快山穷水尽了”。
新浪实地探访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生物诊疗中心的一个半小时中,有四五位患者及患者家属,描述着与魏则西惊人相似的治疗过程,从网上检索,排在前面的医院总是武警二院,电话咨询问诊,被说服赴京就诊。
5月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言人姜军发表谈话指出,近日“魏则西事件”受到网民广泛关注。国家网信办会同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百度公司,对此事件及互联网企业依法经营事项进行调查并依法处理。
消息人士向财新记者透露,昨日下午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已被国家网信办约谈。
以前,我见李彦宏时,他说自己的坚定不移的价值观就是5个字:简单,可依赖。但是,百度这个产品,却越来越缺乏“可依赖”感。
特别是搜索跟医疗有关的词组,你要炼成火眼金睛,一不小心就会坠入天罗地网。
我看有人专门制作了一个另类搜索指南:
如何通过医院官网判断是不是好医院?
让人无言以对。
这两天,关于莆田系也被骂的狗血喷头。要知道,莆田系医疗商占据中国民营医院的80%份额,2014年给百度贡献的收入超过100亿元。
莆田系也有好医院,也有作恶的医院。
据传,有人在朋友圈说,说一个莆田办医院的,为了做流产的生意,跟政府合作投放一元钱的避孕套投币箱,但里面的避孕套都是漏的。
太恶了,不知是真是假。
“魏则西事件”曝光的,不只是人性之恶,而是产品之恶,特别是百亿级的产品之恶。
这是3大百亿级的产品之恶,希望移动互联网能推平它:
1、作恶的竞价排名
在互联网的流量黑暗森林里,
作恶是一个成本很低的事情,
所以,谷歌很牛,
公司一开始就确定了一个价值观:
当然,百度也有一个价值观:简单,可依赖。
竞价排名本身是一个工具,它不会作恶,但有一种竞价排名是作恶的。那就是通过竞价排名来影响搜索结果的公正性,或者说误导公正性。
谷歌也是竞价排名,为什么谷歌没有出现这样的恶名。那是因为,两种竞价排名是不太一样的。
比如搜索“减肥药”,百度和谷歌的搜索结果是不一样的。
百度的竞价排名:
谷歌的竞价排名:
背后的差别,也是产品之差:
A、谷歌在第一行注明【与“减肥药”相关的广告】。很直接告诉你这是广告。而且,用有色的背景和搜索结果加以区分,以避免用户误点。
百度中并没有明确的标识,当然底部有一个灰色的“推广”。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是广告,特别是小白用户。很多时候,百度搜索第一屏,竟然全是“推广”链接。
B、谷歌的广告,对搜索结果的排名是没有影响。
C、谷歌为什么没有百度式烦恼。在于美国国家药房委员会协会(NABP)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帮他拦住了绝大多数的虚假医疗信息。
除了搜索,百度出售病种类贴吧,简直是为了变现丧心病狂。这对一个BAT级的公司而言,简直有点匪夷所思,百度甚至被称为BAT中唯一忽略平台治理的巨头。
但是,不用百度还不行,它建立了一系列的知道、贴吧、新闻等高频有粘性的护城河产品。所以,用百度,一定要练就火眼金睛。
2、莆田医院以武警医院的名头作恶
莆田系医院是一个巨大的群体。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营医院1.13万家。其中,莆田籍民营医院占据了八成,总投资高达3400亿元,年产值约2500亿元,年采购总额超过1000亿元,涉及妇产、心胸、肿瘤、神经、眼科等专业。
此外,莆田市常年在外从事医疗投资行业的人员超过了6万人,带动从业人员150万人。这个绝大多数潮汕人的祖籍地,似乎再一次证明了其天然的商业基因。以詹国团、陈金秀、林志忠、黄德峰为代表的詹、陈、林、黄四大医疗豪门家族的庞大资产也相继被大众所知。
莆田系医院能这么强悍,早期是靠胆大,后来是靠敏感,现在也在拼产品。
莆田系医院有好医院好产品,甚至是在国外开火了之后,再进入国内的。我们爆品营学员中有莆田系二代的,也想用互联网改造传统医院。
但是,莆田系医院中,有一种势力最作恶,最不可容忍,就是打着部队、武警医院的名号,实际上是承包的科室。
此前,互联网医疗圈的文章《为什么中国的部队、武警医院绝对不能去》透露:大部分军队医院治疗妇科病,男科,皮肤病,不孕不育,痔疮,肝病,牙科,眼科,整形美容,性病,增高,这些相关的科室都已经被承包出去了。包括卷入这次事件的武警二院。
这种产品之恶最值得警惕!
3、百度莆田系利益联盟为何如此顽固?
莆田系为何如此依赖百度,就是因为他们完全是营销驱动,没有比百度更高效了。
而百度为何也如此依赖莆田系呢?
表面上看是变现之伤,百度需要收入变现,看几个关键节点:
2014年开始,百度贴吧开始尝试更多变现路径:售卖贴吧运营权模式出现。商业化过程中,百度贴吧也曾一度想绕过莆田系,寻求与多领域企业的合作,相继和华为、OPPO、魅族、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建立“官方贴吧”。官方合作路径之外,百度贴吧开始出售珠宝类、企业类、行业类、兴趣类、专业类贴吧,但转换速度并不快。财大气粗的莆田系一下子成为产品引爆点。
2015年4月,百度与莆田系曾因搜索引擎竞价排名价格谈不拢而“翻脸”,百度以业务调整为由,称将拒绝再与莆田系合作,杜绝虚假医疗广告。莆田系则以联盟形式宣称停止对百度的全部广告投放,宣称百度搜索的单次搜索点击成本已经高达900元人民币,希望压低百度搜索竞价排名价格。
财新的报道称,莆田系对百度的广告贡献巨大。2013年,莆田市委书记梁建勇称:“百度2013年广告总量260亿元,莆田民营医院就做了120亿元。
来自摩根大通的分析报告估计,医疗相关广告主在百度2014年的总营收中约占15%-25%。莆田系在其中约占三分之一到一半,也就是百度总营收的5%-12%。
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百度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模式之伤。
互联网上所有平台的坠落,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信噪比。就是关键信息和噪音信息的比例。噪音信息的泛滥会毁掉一个平台,前车之鉴就是微博,噪音信息太大。
我认为,颠覆百度的不是另一个谷歌,而是微信。因为微信的信噪比很高,或者说,噪音信息很低。
百度的收入模式严重依赖竞价排名,但是这种模式在手机上就会遇到很大的挑战,在PC上,第一高频的应用是搜索。在手机上,第一高频的应用是通讯。
百度越依赖莆田系,越会损害用户体验,越在产品上作恶,越会增加用户逃离的速度。
这会变成一个恶性循环,百度是要自己干掉自己吗?
习大大都说了:一要三不能。开网店的,要防范假冒伪劣;办网站的,不能一味追求点击率;做社交平台的,不能成为谣言扩散器;做搜索的,不能仅以给钱的多少作为排位的标准。
其中一个不能,感觉是专门说给李彦宏听的。
一直有人问我,什么是一个好产品的关键特征。我认为是:正直。
好产品不仅是不作恶,而且要正直,特别在信息10倍级放大的移动互联网。不正直的产品,起的越快,死的越快。金错刀频道的爆品案例,一定会拷问一个指标:正直。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金错刀 @ 09:20
文/金错刀(微信公众号:金错刀)
编辑/金错刀频道 Max
德国的职业工人是一个超级碉堡的群体,
前段时间外媒BuzzFeed报道了德国工人布线,
文中对比德国和其他国家的电缆对比,
顿时刷屏。
这些电缆看起来如艺术品般美妙,
是处女座级别的德国人最好的体现。
毫无疑问,德国是世界一流的爆品制造者,2015年德国人口8089万,但德国的世界名牌多达2300个。“德国制造”已经成为结实、耐用和高质量的代名词。
而孕育德国人“工匠精神”离不开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在训练工人方面的方法,德国堪称世界一流。
优良的学徒传统
德国有着非常良好的学徒传统,一些大牌公司如戴姆勒、西门子、博世都有自己的学徒计划。
德国的孩子10岁时就面临多种选择,上高中或者进职业学校或是两者之间,但事实证明,学院有很多的机会可以转换职业轨迹。他们可以回到学校,或在公司的学徒制中。德国有60%的人接受过学徒培养,这些学徒遍布高级制造业、IT、金融和酒店业。
在中国,人们将职业教育看做是没有能力上大学的学生谋出路的选择,但是德国公司不会轻视学徒的年轻人,不会觉得他们是差等生或者失足青年。德国人毫不掩饰对“蓝领”工作者的尊敬。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14岁时做过售货员学徒;博世公司的创始人罗伯特·博世创没有大学学历,创业之前做的就是学徒;“汽车之父”戈特利布·戴姆勒中学毕业后曾在军械厂做学徒。
纵观世界上工艺发达的国家,无不是重视学徒的传统,比如日本。
“双元制”教育体系
而学徒制的核心在于德国采取的“双元制”教育体系。
作为制造业强国,德国向来注重制造业人才的培养,其“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为制造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高质量的人才。
“双轨制培养”是学徒制的核心。在这一培养体系下,学员时间分为两部分,在职业学校上课,在公司里接受在职教育。工作实践可以巩固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此外还能培养他们的工作习惯和责任,学习公司的文化。学员们上课、实践都可以赚钱。这样的过程将持续两至四年,雇主和雇员普遍希望双轨制培养能带来稳定的工作,对用人单位来说,学徒是人才储备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德国培养一个学徒大致需要花费25000美元到80000美元。而这对别的国家的企业来说可能比较昂贵,企业将不得不从头开始设立项目,支付学费,在德国,这些是由国家出钱的。一般来说,学徒制学生第一年就可以拿到工资,之后每年递增。据统计,每年德国各企业用于职业教育的经费将近300亿马克。
德国公司很少讲投资回报率,更关注公司和社会的长期收益。德国每一个工厂都有内部培训中心,最先进的设施,配有机器人和最新的数控模具,可谓完美,很难想象那些注重短期财务收益的公司能做到这一点。
职业教育理念的输出
德国公司凡是在别的国家进行拓展,第一步就是对该国的工人进行专业的德式职业教育培训。虽然表面上看是为了自己企业更精细化的运作。其实更是一种职业教育理念以及强大价值观的输出,在与世界各国的碰撞中德国人能够不断吸收先进理念,更加强化了本国的技术水准。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曾经介绍过德国爆品超市阿尔迪,阿尔迪超市去年就雇用了31,080个学徒,在其他国家的拓展之后,阿尔迪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培养德国式的职业人才。
类似的公司还有宝马,早在十年前宝马和全球的国家开展职业教育的输出,其中就包括中国。
宝马的BEST项目(BMW Education of Service Technology宝马售后英才教育项目)是德国“双元制”在中国落地的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2006年宝马公司首次和南京的一所职业技术学校采取合作,其中叫做的项目将德国“双元制”的方式介绍到了中国。坚持“课堂理论学习+经销商店内实践”的双元制教学方法。该项目包含机电、钣金、喷漆、和零件类等培训内容,遵循学徒制的传统,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车辆和技术,使用的世界一流的水平机器设备,这个项目时中国职业教育的理念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这个项目其实是德国先进职业教育的缩影,区别于普通职业技术学校简单的技术传授的方式,培养全面了解品牌文化、汽车专业知识以及在宝马经销商工作技能的学员,在教师的选择上也非常严格,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
宝马公司从中获益颇丰,宝马按照德国培养技术人才的理念对中国技术人员进行训练,如今该项目合作的院校已达15家,累计培养学员超过6000名。
但十年时间里,这样的项目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的职业教育和对职业人才的重视程度。
如今中国大力倡导新国货,其实在我看来,除了破除旧有的观念,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重拾我们本来具有的工匠精神,而爆品制造者德国,也许是我们最应该学习的对象。
本期编辑:金错刀频道 Max
原创版权,转载请加:daoxiaomiao02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金错刀 @ 10:02
文/金错刀 (微信公众号:金错刀)
大数据到底有多狠?
这两天,看到今日头条跟Uber的一个活动,被刷了朋友圈。
这个活动很奇葩。4月25日,Uber和今日头条共同推出的“10秒遇见未来知己”活动。4月25日内,只要你在这12座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天津、长沙、苏州、武汉、南京、重庆、成都)选择Uber拼车,和同行的Ta一起完成10秒的兴趣匹配小测试,就有可能获得拼车优惠。兴趣匹配小测试结束后,兴趣匹配程度越高,将得到越高的Uber拼车优惠券。
表面上看,这是个看起来很特别的营销活动。
但是,背后想展现的是头条大数据的兴趣判断能力。这更是两个大数据公司的一场阳谋,一场傲娇。
这两个公司就是想重新定义一下“志同道合”这个成语。Uber拼车达成“道合”,今日头条基于4.7亿用户阅读大数据完成“志同”。
这更像一次大数据行为艺术秀。
会有什么颠覆?
玩坏新闻后,又要玩坏广告
我第一次见张一鸣是3年前,在一个内部分享会上,张一鸣说自己的新闻APP,没有一个编辑,全是工程师,想干掉网易新闻客户端。
当时,网易新闻客户端算是新闻类里最大的,更重要的是,网易新闻客户端的口号被认为是做新闻的极致:有态度的新闻。当时的会上,网易新闻APP的总编也在,我们都觉得:不可能。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今日头条以掠夺者的姿态,成为新闻APP里的头把交易,秒杀了传统门户,像网易新闻、搜狐新闻、新浪新闻等。
这是大数据对有态度的一次秒杀。这也是工程师对编辑记者的一次降维攻击。
张一鸣当时在会上讲的几句话,至今记忆犹新: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将颠覆一切。
张一鸣算是今日头条的“总编辑”,工作习惯是这样的:早上看后台数据,然后抽查用户,在网上看各种反馈。每晚12点前会发出一份头一天所有用户的反馈情况。
传统广告一直是痛点颇多,有“量”无“质”,无法精确将人群分类并送达信息。看不到传播效果、暗箱操作等等。传统广告有句名言:“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的,但你不知道是哪一半。”传统广告做法是投石问路,先投放广告,再判断。大数据营销能把这个时间点卡在投放前面了,在100毫秒以内,电脑跟服务器对接,先看用户画像,再决定放不放广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颠覆。
今日头条已经熟练的根据兴趣做资讯分发。现在广告收入直线上升,据说今年要做到60亿。看来根据兴趣分发广告也已经完全不是问题。
今日头条实现了通过大数据算法方式实了广告的场景化,充分发挥移动端特性,根据用户的兴趣以及定位等信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推送广告,广告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人面前,进一步提高精准。
“如果广告信息得到精准分发,比如当我想买电动汽车的时候,就得到电动汽车的优惠广告,这个广告不但不招我烦,还能让我心情愉悦。”此前今日头条商业产品副总裁刘思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作为一个读者我觉得这一点太可怕了!
一个重武器:兴趣引擎
这是一个幕后武器:兴趣引擎。就是基于用户的兴趣,进行大数据的适配,连接一切。
今日头条跟Uber的合作,是在兴趣基础上又更深了一步,依靠兴趣,杀入社交。在打车的场景下连接人。
我觉得这样的工具在中国会非常颠覆,中国人和欧美国家的人不同,对于内敛的中国人来说,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话题和契机,很多人和陌生人之间的社交是很难进行的,即使双方处在移动互联网的两端,即使各自对对方一无所知,开始一段陌生的社交依然存在很大的障碍,而共同的兴趣是打破尴尬进行交流最有效的保护伞。
说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所有创始人要注意到一个趋势,传播的革命,正从大众到分众,再到精准。精准的本质,就是对每台电脑进行精准的用户画像,从而进行精准匹配。
而兴趣是是连接用户的一个爆点,基于大数据的兴趣引擎更值钱。
此前今日头条还联合亚马逊在世界读书日上做了个精准推送,基于兴趣赠送书,不同的人会收到不同的类型的书。覆参与此次赠书活动的人数约320万人,据统计,这次活动的曝光量总计高达1亿,受到覆盖用户的一致认可。今日头条还邀请了余文乐、韩寒等20名各领域的知名人士,向读者推荐他们心中的好书。
现在,又基于兴趣来让陌生人交朋友,直接连接人与人。基于兴趣营销形势的探索,未来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也能创造无限的可能。比如,我最大的兴趣是人物传记,很多创始人也爱看人物传记,我很想尝试一下,基于人物传记的兴趣能做出什么样的连接。
人工智能系统,它不仅像一个助理,还像一个上帝。你信吗?
原创版权,转载请加:daoxiaomiao02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金错刀 @ 08:48
文/金错刀频道Max(微信公众号:金错刀)
去医院看病是一件忧伤的事情:
挂号排队、门诊排队、检查化验排队,
付费排队,取药也要排队,
本来几分钟就能搞定的事情往往耗费大半天功夫。
这是上海某医院儿科排队挂号的场景,堪比春运。
21世纪初美国的医疗卫生产业和现在的中国有的一拼,当时美国患者就医非常不方便,服务非常糟糕,定价也不透明,保险机构结算效率也非常低下。
这种情况竟然被一个普通患者扭转了!
1999年的一天,一个名叫Steve Pontius带着孩子到诊所看病,当时他的孩子耳部感染,在紧急保健诊所等候了三个小时,但是医生的诊断只花了3分钟时间。
当医生告诉他,他的医疗保险没有覆盖这样特殊的诊所,所以几百美元的诊疗费用Pontius不得不自掏腰包的时候,Pontius被惹毛了。
Pontius被惹毛了,既然你们效率这么低,老子就自己开诊所。而这次糟糕的看病经历也让Pontius嗅到了这个到处是痛点的行业中的商业气息。
能不能像快餐一样一分钟就搞定?
中年奶爸开了像快餐店一样的诊所
2000年,Pontius与2个合伙人Rick Krieger、Douglas Smith在当地的一家食品店内创立了第一家快医疗QuickMedx保健中心,两年后改名为“一分钟诊所”(MinuteClinic)。
“一分钟诊所”全天24小时,每周7天营业。
他们的尝试也被视为基于零售的便捷保健诊所(CCC)的开端。这个模式一出现,就实现了爆炸式的增长。
2005年,“一分钟诊所”被CVS收购,CVS在美国和巴西拥有7800多家零售药店,近1000家药店内诊所,这些药店靠近居民小区,据称75%的美国人距离CVS零售药店不足3英里,这对于看病通常需要预约的美国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现在CVS的“一分钟诊所”遍布34个州,有1000多家,预计在2017年达到1500家。
那么“一分钟诊所”是如何运作的?
到底有哪些值得学习的成功之处?
“一分钟诊所”当然不是什么病都可以看,只针对普通疾病、轻微外伤以及皮肤病。包括感冒、喉咙痛、红眼病等常见病,一共40多种。也可以提供高血压评估及监测、高血脂监测;接种疫苗及注射,健康咨询如学校体检、夏令营体检等。
一分钟诊所只需要几十平米的一个空间,包括等候时间在内,平均每位患者在诊所的逗留时间是15分钟。每天只要有30名患者光顾,诊所就实现盈亏平衡。
要颠覆传统诊所,一分钟诊所有什么狠招?
狠招1:将标准化做到极致
标准流程:“一分钟诊所”采用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病人到诊所后,诊所采取病人随到随诊、随治随走的做法,不必提前预约,所有治疗均不超过15分钟,医护人员也会及时告知患者需要等候的时间。
o 收费:一分钟诊所会清楚列明每项服务的价格,既透明又低价,病人就诊的花费大大低于去医院的开销,也没有医院那么繁冗的手续。价格在30美元~110美元不等(平均69美元)。
比如:小病:包括过敏、咳嗽、外耳炎、结膜炎或睑腺炎、鼻窦炎或鼻塞、咽喉炎等;轻伤:如虫咬、轻度烫伤、轻度刺伤、扭伤、拔刺、拆线等,收费为79~99美元/每种。
o 诊断:虽然只要聘请注册护士和实习医生,不过他们与普通护士不同,都具有硕士学位并在相关专业轮转后才可获得执照。获得执照后在很多州是可以看诊常见病的,但是在有些州则需要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诊疗。
o 转诊:病人到诊所后,护士只需要根据既定的自动诊疗方案,听取病人陈述的病史和病情,就可以自行快速处理易于诊断的病症。复杂的病症则会马上转交给专业医护人员诊治。
虽然整个过程没有实现1分钟那么夸张,但是整个过程一般会严格控制在15分钟之内,效率极高。
随着公司的发展,一分钟诊所意识到与医疗保险企业合作的重要性;由于民众认可度高,保险公司、雇主等第三方支付机构,都愿意将一分钟诊所纳入给付范围,一些雇主很高兴地发现:那些到“一分钟诊所”看病的员工,不仅为公司节省了医疗支出,耽误的工作时间也少了。
狠招2:一体化方便快捷
经过护士或是医生助理的初步判定是“一分钟诊所”能够治的病,就会立刻进行检查、化验。确诊后就会开药给你,这个时候就可以去CVS的药店去拿药了。
“一分钟诊所”被CVS收购之后,在“一分钟诊所”不仅可以看病买药,也可以购买生活用品,看完病买买买吃吃吃完全没有问题。
这样一站式的体验,极大地提高了用户对一分钟诊所的粘性。
一分钟诊所的医生助理或执业护士的平均年薪超过90000美元,比全国医生助理平均公司高12%,比美国员工的平均薪水高39%。
虽然工资高,但是医生护士要干的活也多,例如执业护士需要做记账、拖地、清理房间;看病流程非常程式化,医生容易厌倦;排班多,经常周日也得上班,这导致了员工满意度较低。
对于病人,诊所内的设施相对简陋,用户的体验也很难做到尽善尽美。
即便如此,一分钟诊所还是为美国人民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哈佛商学院克里斯坦森教授将一分钟诊所称为“破坏性创新”,一分钟诊所始终跟随不断变化的消费趋势,这个快餐式民族,已经逐渐让看病变成像了吃麦当劳一样方便的事情。
小调查:面对万恶的医院排队,这样的一分钟诊所开到中国,够痛点吗?
本期编辑:金错刀频道 Max
原创版权,转载请加:daoxiaomiao02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金错刀 @ 10:08
文/金错刀(微信公众号:金错刀)
上周末,一个企业家在机场排队等候出租车的照片刷屏朋友圈,被一片怒赞。
这是华为总裁任正非,没有一个助手提箱子,也没有专车司机,甚至专车预约接机都没叫!深夜,他一手托着箱子,一手打着电话,衣着朴素,夹杂站在上海某机场等出租车的队伍里。
好多人惊呼:没有保镖!没有保镖!
任正非都已经身价62亿了,一手创办的华为也是国产品牌的标杆,去年销售额近4000亿,净利润369亿元人民币!
华为手机负责人余承东在一个群里也说明了一下:
“过去二十年,任总一个人打出租车常事了。昨天早晨我在酒店等他就是打出租车来的。他把自己的股票分给员工了之后,又没有上市,不是大富翁,就无需保镖了呵。”
“昨天中午酒店会议工作餐吃饭,本来会务组买单的,他又是自己买单。公司给22级以上的主管都给商务舱(覆盖人群很大,基本上总监级干部都可以覆盖),没有头等舱报销,而他做头等舱都是自己买单。这么多年了都是这样。因此,华为人,如果架子大的,一般都不是大领导。”
这种低调精神的确值得所有创始人学习!
华为一直以狼性执行力著称,而狼王任正非在平常一点都不强悍,这种人性光芒是大家点赞的关键。
上周末,还有一个企业家被刷爆朋友圈。
就是史玉柱,他的“狼兔说”引发争议,我看骂的人挺多。
史玉柱在2016年首次员工大会上,宣布将在巨人施行狼文化,赶走对公司实质危害更大的“老白兔”,把高薪、股票分给“新狼”。
史玉柱透露,他曾与马云讨论“兔子”与“坏人”谁对公司危险最大,讨论结果,是兔子。“兔子人缘好,讨大家喜欢,但它不出业绩;兔子最爱繁殖,比谁都爱繁殖,不停地繁殖,找同类,生出大量小白兔,形成兔子窝。如果一个公司大量核心岗位被兔子霸占,形成了‘兔子窝’文化,就失去战斗力,失去市场机会。”
“兔子窝文化肯定要失败。尤其搞互联网,竞争这么激烈,如果不是狼文化,肯定是死路一条。赶走老白兔,把这部分股票再发到别的狼身上。把兔窝变狼群,核心是把每头狼的利益与公司密切相关。”
这句话在创始人界引发共鸣,傅盛在朋友圈说:“赶走兔子,我有一法:宁可错赶,不可漏赶。结果是唯一的尺度。”
史玉柱“狼兔说”也引发狂热吐槽,比如:史玉柱赶走了兔子,得到的可能只是一群哈士奇。
史玉柱的“狼兔说”,是受马云启发,马云很早就说过一句话:“杀死野狗,干掉小白兔。”
话说的更狠,怎么没见吐槽,这次史玉柱深思熟虑的一个内部变革,竟然引发很强的争议。我感觉很奇怪。
对创始人而言,这句话是千军万马厮杀出来的血泪教训:“如果不是狼文化,肯定是死路一条”。
那么,什么是狼性文化的本质?
任正非狼性文化的3个关键词
1、让一线直接呼唤炮火
我们后方配备的先进设备、优质资源,应该在前线一发现目标和机会时就能及时发挥作用,提供有效的支持,而不是拥有资源的人来指挥战争、拥兵自重。谁来呼唤炮火,应该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
努力做厚客户界面,以客户经理、解决方案专家、交付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形成面向客户的“铁三角”作战单元。
基层作战单元在授权范围内,有权力直接呼唤炮火……一线的作战,要从客户经理的单兵作战转变为小团队作战,而且客户经理要加强营销四要素(客户关系、解决方案、融资和回款条件、以及交付)的综合能力。
我们机构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作战,作战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利润。平台的客户就是前方作战部队,作战部队不需要的,就是多余的。
2、坚持以奋斗者为本
华为公司到底是肯定英勇作战的奋斗者,还是肯定股东?外界有一种说法,华为股票之所以值钱,是因为华为员工的奋斗,如果大家都不努力工作,华为股票就会是废纸。是你们在拯救公司,确保财务投资者的利益呢?作为财务投资者应该获得合理回报,但要让“诺曼底登陆”的人和挖“巴拿马运河”的人拿更多回报,让奋斗者和劳动者有更多利益,这才是合理的。
华为确保奋斗者利益,若你奋斗不动了,想申请退休,也要确保退休者有利益。不能说过去的奋斗者就没有利益了,否则以后谁上战场呢?但是若让退休者分 得多一点,奋斗者分得少一点,傻冒才会去奋斗呢?因为将来我也是要退休的,如果确保退休者更多利益,那我应该支持这项政策,让你们多干活,我多分钱,但你们也不是傻冒。因此价值观不会发生很大变化,传这种话的人都是落后分子。华为将来也会规定,拥有一定股票额的人员退休后不能再二次就业。
3、如何用奖金、期权奖励奋斗者
我对人力资源对象的政策理解分成三类:
第一类,为普通劳动者,暂时定义为12级及以下为普通劳动者。这些人应该按法律相关的报酬条款,保护他们的利益,并根据公司经营情况,给他们稍微好一点的报酬。这是对普通劳动者的关怀。
第二类,一般的奋斗者,我们要允许一部分人不是积极的奋斗者,他们想小家庭多温暖啊,想每天按时回家点上蜡烛吃饭呀,对这种人可以给以理解,也是人的正常需要。
第三类,就是有成效的奋斗者,他们要分享公司的剩余价值,我们需要这些人。分享剩余价值的方式,就是奖金与股票。这些人是我们事业的中坚,我们渴望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这个队伍。
我坚决反对年终奖的制度,年终奖制度是最落后的制度,要强调过程奖,及时奖。比如应有50%幅度的过程奖在年终前发完,没有发完的,到年终就不发了,不给你了。这样逼各部门及时奖。我们强调项目奖,过程奖、及时奖。
史玉柱真刀实枪搞“狼文化”的3个关键词
1、坚决实行狼文化
狼文化,在中国企业中最早是华为提出来的。1989年我在珠海创业阶段,就关注华为。我觉得华为走到今天这么牛,它有两个核心:一是华为创始人的决策牛,这点我跟任正非有很大的个人差距;二是华为的狼文化,这么多年一直坚持下来。
成功的企业,嘴里不一定说,但骨子里多数都是狼文化,比如三星、阿里、腾讯,都是狼文化。他们把对客户的研究、了解,结合自身长处,发挥到极致。如果是一帮兔子做产品,才不会去想这些呢。百度近年也开始呼吁狼文化。所以只要伟大的公司,没有不是狼文化的。兔子窝文化肯定要失败的,尤其搞互联网,竞争这么激烈,如果不是狼文化,肯定是死路一条。
2、“狼文化”必须具备的四大特点
有危机意识。狼都怕饿死,狼运动量大,消耗高,它们总担心自己饿死,危机意识特别强。高速发展的公司一定有危机感。比尔盖茨说过,“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三星也有类似的危机企业文化。但兔子没有危机意识,每天都乐呵呵,兔子生活在草丛里,很可爱、很欢乐。能活得久的企业都有危机意识,没有危机意识的企业活不久;安全感要不得,只有活在危机意识之中才能真正拥有安全感。
鼻子尖,嗅觉灵敏。狼善于寻找、发现市场机会。狼鼻子迎着风抽动,时刻利用它的尖鼻子在寻找机会。如果放在我们游戏研发工作中,对比看我们做游戏,是否找到好的游戏类型?是否找到核心玩法?是否找到玩法中的亮点?我们的日常工作,不是简单靠上级分配、安排工作,是自己找到工作亮点与突破机会。兔子鼻子不灵敏,不会找机会,它很可爱,在草丛里跳来跳去。它的眼睛也不行,整天红红的。
自发性进攻,不屈不挠。一旦发起进攻,不用头狼教育,进攻是它们的本能。不怕困难,不达成目标不罢休。兔子不一样,没有进攻性,活一天算一天,容易满足,每天吃吃草,更不存在不屈不挠的精神。
团队合作。狼靠群体,团队,配合默契。狼群追一头牛,跑得快的负责前边堵截,靠左边的从左边包抄,靠右边的从右边包抄。这都不是头狼下令的,狼的本能里就有合作意识。我们工作中要发挥这种精神,主动配合,不相互推托。搞一款产品涉及到很多部门的配合,只有都像狼一样合作才能做成。
3、末位淘汰强制实行,把股票分给“新狼”
思想改造。我们不当老白兔,要当头狼。转不过来的老白兔,请你去其他公司的兔子窝。我们要多吸收年轻、有创造力的优秀人才,把门开大,招揽狼性人才。去年员工大会我提到过芬兰移动游戏公司Supercell,才168人,一年12亿美元利润,他们这168人都是狼。我也要大量找狼,有多少要多少;兔子有多少赶走多少。如果我们能找到168头狼,所产生的贡献一定大于1680只兔子。
人才的良性流动。一个公司、一个团队,人不在多在精,人越少越好。上次我们去Supercell,给我们演示游戏的小伙不到30岁,当时演示的游戏是2个人用2个半月做出来的,现在这游戏全球排第一。手游研发要轻,如果团队超过7人,很难做成。7个人以上的团队效率也低,喜欢相互推。我记得《征途》刚成功的时候,人不多;成功之后,各部门都喜欢堆人。老白兔喜欢繁殖小白兔,喜欢养人。
把利益与成绩挂钩。团队人少了,就给涨薪留出大量空间。把腾出来的工资,加给留下来和新进来的有狼性的人。我也不希望靠节省人力成本来提高公司利润。我要把兔子都赶走,把利益分给“新狼”们。“新狼”包括公司从兔子变成狼的老人,和从外界吸收的新人。兔子别想在我这混3年,拿不到股票。做不出贡献的,给你一股都是浪费,这是我的基本思想。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是,赶走老白兔,把这部分股票再发到别的狼身上。把兔窝变狼群,核心是把每头狼的利益与公司密切相关,这样才能激发狼性。
末位淘汰制度开始强制执行。每个季度搞一次,直到我们团队闻到狼味为止。我不怕媒体误读为裁员。感觉现在闻去,都是兔子味。我希望提高团队中狼的比例,狼的人数没有限制。我的标准是,要狼不要兔子。但在狼还不够多的时候,兔子太多不行。所以要加强流动性,把门打开,把有活力的狼引进来,让大量优秀年轻人进来,优胜劣汰,“引狼入室”。注意,我们是要淘汰兔子,不是淘汰狼。兔子人缘好,容易被留下来。我会对每个项目进行评测,确保执行效果。
金错刀的话:我一直认为,对创始人而言,任何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评论都是耍流氓,任何真刀实枪的行动变革都值得尊敬。公司的本质是一个战斗单元,狼文化的背后是一个内部良性PK极致,优秀的PK掉不优秀的。有人说,面对90后,狼文化不适应了,扯!奋斗是人性的本质,不管是70后,还是80后,还是90后!
原创版权,转载请加:daoxiaomiao02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金错刀 @ 10:43
文/金错刀(微信公众号:金错刀)
武侠小说里的什么轻功水上漂、踏空而来,
在这家法国公司看来都是小意思,
因为这家公司开发的产品都是跟飞有关的。
最近,这家公司发布了一段新产品测试的视频,太震撼了!
它能:御空狂飙
如上,就是这个只能踩上两只脚那么大又有点像无人机的东西。从它掠过水面掀起的水雾,可以想象得出,它喷出的气流产生了巨大的推力。
这个飞行器名叫Franky Zapata,是Zapata Racing公司正在测试的新产品。
公司的创始人,Franky Zapata,是前世界摩托艇大赛冠军。
利用自己多年从事摩托艇运动的经验和机械方面的知识,他成功地打造了第一款站立式摩托艇拖拽运动设备,并进行了商业化改造,创办了Zapata Racing公司。
由于产品性能远高于竞争对手,Zapata Racing公司顺利成为了同类市场的领先者。
他们家的产品,有Flyboard Air的前身Flyboard
有冲浪利器HoverBoard
有喷水背包,像海豚一样在水中穿梭
Flyboard Air跟该公司以往的产品不同的是,
这件产品不需要借助外接设备,
不需要借助喷水产生的推力,
靠的是喷气产生的推力。
这个Flyboard Air是如何发动的?动力来源是什么?引擎如果坏掉会怎样?飞行途中熄火咋办?
这些问题,目前都没有答案。
因为Zapata Racing公司只发布了Flyboard Air的视频,关于技术细节,尚未公布。Franky Zapata向媒体说,这视频确实是真的,里边那个试飞的人就是他自己。
性能方面,Flyboard Air单次可以飞行10分钟,理论上高度可上升至10000英尺(3048米),时速最快可以达到150公里。
这高度和速度,得跟航空管理部门申请准飞许可了吧?
有一次接受采访时,Franky Zapata说:“我从小就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飞上天空,这个梦想凝聚了我所有的激情。”
关于产品开发与生产的资金来源,比如Flyboard Air的前身Flyboard,开发并打造一件功能性产品的成本大约不到两千欧元。
但新奇玩意儿
总能在社交网络上首先引发关注
他们在Facebook上发布了产品演示视频,很多投资人和经销商深深地被吸引了,为Flyboard的研发提供了部分资金。其余部分,Franky Zapata和同伴们拿出了自己的财产做抵押,去银行贷款。
在YouTube上,Zapata Racing也发布了Franky Zapata等产品的视频,单Flyboard的视频就有超过600万的观看次数,算上Zapata Racing其他产品的视频,一年的观看次数已超过2500万次。
虽然Flyboard Air的具体技术细节没有公开,但是,我们可以看看它的前身Flyboard是怎么在水上大展身手的。
相较之下,Flyboard Air不再需要拖着一根长管子和机器了。
其实并非只有Zapata Racing在做这样的东西。
比如,加拿大发明家Catalin Alexandre Duru 做了一款悬浮滑板(螺旋桨动力的),飞越了整个湖泊,创造了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ArcaSpace公司做了一款风扇动力的悬浮滑板。
?Arx Pax,一家做磁悬浮动力的公司(技术还被美国国家航空宇航局和SpaceX公司采用),也做了一款磁悬浮滑板。
?现在Zapata Racing公司的产品确实很有名气,但Franky Zapata说自己在取得成功之前,犯过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在某个产品领域想要挑战雅马哈这样的超级大工厂,这令他花光所有利润用于研发。
?他说自己得到了教训,但并不后悔。
这次的尝试让他接触到了更大的圈子,跟投资人的距离也更近了。按照他自己的话说:
“不疯狂一次,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也许和他之前的职业生涯有关,也许和他儿时的梦想有关,Franky Zapata每天花大把时间用来搞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花三四个小时进行水上测试。
他说自己从来都不敢懈怠,要与世界同步,所以他一直都在学习如何成为一名国际级产品经理。?同时,Franky Zapata从未间断过身体训练,保持着健壮的体魄,在测试中让自己的产品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武侠纯属扯淡,科技改变生活!
为未来满大街的“钢铁侠”点赞!
本期编辑:金错刀频道 Leonard
原创版权,转载请加:daoxiaomiao02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金错刀 @ 11:09
文/金错刀(微信公众号:金错刀)
最近外卖O2O领域波澜不断,先是饿了么注资黄太吉,最近有京东到家收购58到家的传闻,昨天,京东发内部邮件,宣布京东到家与达达合并。
京东到家是京东集团内部孵化的O2O创业项目,提供3公里范围内生鲜、超市产品、鲜花的配送及外卖送餐等各类生活服务项目,并基于移动端定位实现2小时内快速送达。达达则是中国众包物流市场的一匹黑马,专注用移动和众包的方式解决O2O最大的痛点之一:最后三公里物流。二者合并会对国内的O2O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我认为,京东到家与达达合并不同于美团和大众点评、滴滴和快的、去哪儿和携程等完全类似业务O2O企业的合并,对于O2O行业,这次合并可能是真正具有决定意义的动作。这次合并不是一场战斗,更可能是一个战役性变化,会带来巨大的战略变量。为什么?
达达很生猛
在餐饮O2O,达达起步是比较晚的,而且背后没有特别强悍的靠山。为何能和京东走到一起?最近我和外卖O2O某位大佬进行过一次深度的对话,聊天中我们谈到最近的一匹黑马就是达达。
达达是一个2014年成立的创业公司,只用两年时间迅速地成为了一家覆盖全国37个城市,拥有130万注册众包配送员,日均配送百万单的独角兽型企业。
所有大平台收购创业公司的合并案,组织架构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比如,阿里收购,一般喜欢以阿里系为主导,京东收购达达,在新公司的管理架构中,原达达CEO蒯佳祺将出任新公司的CEO,原京东到家总裁王志军将出任新公司的总裁,目前来看是达达+京东到家联席,而且偏达达主导,这说明刘强东收的不只是品牌,更是一个团队。
京东收购达达之后,依靠达达对物流和共享经济的深刻理解和优质基因,可以有效解决京东到家配送不稳定的问题;京东可以在品牌、用户、流量、供应链等方面为新公司提供支持,这些资源将帮助新公司构建差异化竞争。这次合并是京东“电商平台”和达达“物流平台”的深度结合。
餐饮外卖大风口之后,生鲜O2O会成为下一个血海
外卖O2O这两年竞争太惨烈了。餐饮是O2O最高频的选择,有入口意义,而且是交易性入口,美团日订单量超过100万,餐饮已经成为O2O厮杀最为惨烈的战场。
表面上是外卖平台的竞争。实际上已经是生态链的竞争,“饿了么”背后是阿里,美团背后是腾讯,百度外卖的背后是李彦宏,目前的外卖O2O市场显然已经变成BAT三足鼎立。
刘强东这时候杀入O2O,如果选择餐饮,机会不是很大,但刘强东很聪明,充分发挥其强大的零售优势,布局生鲜超市O2O服务,抢占品类制高点。而在生鲜O2O领域,大部分还是创业型玩家。
生鲜O2O也是早期投资火热,现在投资人比较谨慎的领域,但是从消费的角度来看,生鲜是仅次于餐饮O2O的另一个高频品类,用户每天都会有外卖餐饮需求,也会每两三天购买生鲜类产品,而且生鲜和京东的百货品类又有天然的优势互补的效应。
因此,我认为,随着京东收购达达这一事件的尘埃落定,生鲜O2O领域,将会成为各路玩家下一个重点厮杀的领域,甚至会成为血海一片。
悬念:刘强东如何在生鲜O2O掀起撕逼大战?
其实在生鲜领域,几家大咖已经开始布局。刘强东是一个PK高手。以前通过非常强悍的自建物流杀出重围,主打快,京东现在当日送达,甚至可以一日三送。
刘强东擅长的秘籍四个字:多快好省。这次收购达达主攻生鲜O2O,看来刘强东还要将最擅长的“快”上面做文章。虽然目前生鲜的O2O还处在早期阶段,但核心痛点仍是“快”。
生鲜O2O,目前虽然玩家众多,但是采取的核心打法也是五花八门,比如爱鲜蜂主打快、Dmall主打多、还有主打省钱的拼好货,但是京东靠什么撬动生鲜O2O?我认为还是快。这也是京东到家和达达合并之后,可以在这方面进行深耕细作。
在过去的一年,O2O已经成为投资人最恐惧的行业,但是不可否认,它已经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最大的改变是流量的改变。
刘强东已经把电商、金融、O2O当做三驾马车,如何在生鲜O2O领域撕开一个缺口,跟BAT大佬正面厮杀,未来一年值得关注。
本期编辑:金错刀频道 文华
原创版权,转载请加:daoxiaomiao02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金错刀 @ 10:55
文/金错刀(微信公众号:金错刀)
今天讲一个特别奇葩的创始人Jan Koum,
他是牛逼公司WhatsApp联合创始人和CEO,
简单的讲,WhatsApp就是微信的阉割版,
可以语音、可以短信、可以打电话,
没有游戏、没有广告、不能发红包,
(有没有一种双胞胎的感觉。。。。)
WhatsApp全球用户9亿,团队成员58人,
微信用户接近7亿,团队成员应该千人规模了。
这位就是WhatsApp的掌门人Jan Koum。
就这个一脸凶相的男子,
如今身价92亿美元,600亿人民币,
福布斯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中排名第10,
赤裸裸的屌丝逆袭!
一个靠救济金度日的美国屌丝,如何逆袭
Koum出生在乌克兰基辅一个小村庄,16岁时,受糟糕的政治环境所迫,Koum和母亲一起移民到美国,住在加州政府提供的小公寓里。
当时母子的生活非常拮据。母亲靠给人看小孩来养活家里,Koum给杂货店擦地板来贴补家用。后来妈妈得了癌症,母子俩只能靠着政府的救济金度日。
当时他们的生活能惨到什么程度:在美国上学的时候,母亲为了省下文具钱,在他的书包里塞满钢笔和成打的苏联时期笔记本。
Koum喜欢电脑知识,只能从二手书店里买电脑教材自学,Koum以很快的速度看完教材后他又把书退回给书店,即便这样,到18岁时已经熟练掌握了电脑网络方面的技术。
和很多励志故事一样。虽然家境贫困,但是Koum才气侧漏,自学搞开发,当黑客,虽然对上学没什么兴趣,还是被圣何塞州立大学录取了。
大学的时候,Koum白天上课然后晚上当安全测试员挣生活费。
1997年的一天,Koum来到雅虎,见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男子——Brian Acton
两个人都是典型的IT屌丝男,处事风格直来直去,却能互相欣赏。六个月后,Koum到雅虎面试,并得到一份实习工程师的工作。
被雅虎录用后,他本来还打算继续在大学念书。但是两个星期后,公司的一台服务器坏了。
雅虎联合创始人David Filo给他打来求援电话。电话里Koum一开口就说:“我在上课”。“你还上哪门子课?” Filo说道,“赶紧给我滚回办公室。”
Koum正好也讨厌上学。于是他就干脆退学加入了雅虎。
Koum在雅虎一干就是九年,见证了雅虎的起起伏伏。
2000年,Koum的母亲因癌症病逝,这时候是Brian给予了Koum很大的关怀和鼓励,“他邀请我到他家住。”这两个好基友从此以后都常在一起活动,一起滑雪、踢足球、一起旅行。。。
Brian当时在雅虎负责广告平台的开发,虽然为雅虎2006年推出的广告平台Project Panama立下汗马功劳,但是作为有理想的青年,Brian 认为:
“广告即便做得再好,也没法改善大家的生活。”
求职竟被Facebook残忍拒绝,后来花了190亿美元
2007年9月,苦干9年后,二人一起离开了雅虎。
他俩到南非玩了一圈,当时扎克伯格的Facebook正风生水起,两个人都感觉自身条件还不错,就将简历投向Facebook,但是二人竟被残忍的拒绝了。。。
购价谁也不曾想到:5年之后Facebook为此开出了190亿美元的高额收。
被Facebook拒绝后,Koum成了无业游民,靠在雅虎工作时存下的积蓄生活。
2009年1月他买了一部iPhone手机,当时苹果应用商店上线刚七个月,但是明锐地意识到的会催生一个全新的行业——手机应用。
当时Koum常去的健身房出了一个禁令,禁止健身期间打电话。Koum因此经常漏接电话,他对此非常苦恼,作为一名软件工程师,他决定开发一个应用来解决这个问题。
Koum和Brian一拍即合,很快便敲定了WhatsApp这个名字,因为它听上去像一句问候语“what’s up”(最近怎么样)。
然后在他生日的一周后,
在一间简易的库房里Koum和Brian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就这样,2009年WhatsApp诞生了!
苦干2年之后,WhatsApp跻身到了应用商店第一的位置。
又过了两年,扎克伯格为WhatsApp开出190亿美元的收购价。
Koum一夜之间变身亿万富翁。
屌丝逆袭的故事就到这里,接下来说说这个牛叉的公司。
58人干到190亿美元,靠一张废纸
周三Facebook的F8大会中,whatsApp软件工程师Rick Reed透漏了这样一个数字:
如今WhatsApp全球坐拥9亿用户,日均消息发送量超过420亿条,相当于每两秒发送约100万条消息。
但是WhatsApp团队成员只有57人,甚至还没有一个初创公司的规模大,战斗力之强劲,令人咋舌。WhatsApp认为小规模团队能让公司组织上保持敏捷和专注度。
顺便说一下,2014年facebook收购WhatsApp时,员工人数为55人,两年后这个数字是58。收购之后这50多个员工一夜变身百万富翁。
WhatsApp目前仍专注于开发最简单、最可靠的聊天应用,没有花里胡哨修饰物,专注于打造一个简单便捷的APP。
WhatsApp是一家高度专注的公司。早年创办WhatsApp时Brian曾在一张废纸上写下六个单词:
如今,这张废纸上的六个单词已经成为这个公司安身立命最重要的哲学。
回过头来看看你手机里那个臃肿不堪的微信,那么多的功能,你真正用得上的能有多少?
微信光语音识别功能开发的技术员就有30几人,但是说实话,我认为语音转文字的功能是微信最鸡肋的功能之一。而WhatsApp整个开发团队也不过30几人。
也许当年微信和WhatsApp的初衷类似,都是让熟人的社交更加便捷,但是微信并没能坚持单纯,而是想一步步地占领人们生活的全部,因为野心在蔓延。
除了坚持小规模团队,WhatsApp还用这些方法保持专注:
WhatsApp团队坚持 “无会议文化”,员工宁可使用“各种聊天程序”在小项目小组内不断的相互进行沟通,也不愿参加各种会议。“不用参加会议,能够专注于当前正在做的事情。
另一个保持专注的关键是WhatsApp不会在营销、媒体或是开发者大会演讲中投入大量的时间。无论是在被Facebook收购之前还是之后,WhatsApp都“一直在尽可能避免引起外界太多的关注。
虽然WhatsApp的盈利模式还存在着很大的挑战,但是可探索的空间也很大,况且它还有Facebook这样一个好爸爸。
Anyway,专注的人,最值得尊敬了。
金错刀的话:58个人,9亿用户,190亿美元的价值,Whatsapp绝对是创业界中最逆天的存在,创始人Jan Koum管理公司就靠一张纸:没有广告、没有游戏、没有噱头,背后则是变态级的专注,变态级的减法。这是产品型创始人的一堂必修课,我想到了奥卡姆剃刀,你的产品够奥卡姆剃刀吗?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本期编辑:金错刀频道 Max
原创版权,转载请加:daoxiaomiao02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金错刀 @ 10:55
文/金错刀(微信公众号:金错刀)
什么是屌丝逆袭的关键?从屌丝程序员到年收入10亿,施侃花了5年时间。
施侃,AnG、无双科技创始人。2010年从硅谷回国创业,真真正正的屌丝创业,一穷二白,在北京五环外的一个孵化器的毛坯房,连张凳子都没有,第一天是把旅行箱当办公桌。住在北京的著名的蚁族居住区,唐家岭外围。
但是,在硅谷时,施侃其实在一个很牛的科技公司VMware,曾经是2007年最大的一个IPO,市值最高20亿美元,曾被称为仅次于Google的IPO。他住在硅谷的palo alto,是一个高端社区,乔布斯曾是邻居。不过,施侃在2008年投资美股,爱冒险的他用8倍杠杆买港指期货,全仓进入。结果随后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0%,施侃顿时爆仓,账户全部抹平。
这5年,施侃屌丝逆袭的秘诀就三个字:反着来。
刚创业时,电商是一个热潮,施侃却选择了广告行业,他的想法是,所有人都在挖金矿,我来卖水。
施侃杀入广告行业后,行事风格很屌丝,一次拜访一个大的代理商,对方晚上把施侃拉去了“传说中的KTV”,施侃坐立难安,让场面很冷。后来,双方见面,基本上是开一天的会,中午用盒饭解决。
但是,一个程序员却干了一件反行业的事,不搞关系,用技术搞广告!施侃的武器叫DSP,就是大数据精准营销。换句话说,只有1000块钱,也能投优酷上最火电视剧的前贴片广告。
5年时间,从创业的30万到一年营收10亿,每年掌控数千家公司的上百亿广告费,两个公司加起来估值14亿。
施侃的目标是:谋杀4A广告公司。
有一个悖论:我知道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却不知道浪费的是那一半。施侃说,用大数据的方式,就是能找到浪费的那一半。
屌丝创始人亲身揭秘,创业大坑和创业大亨的一步之遥。
区。结果回来创业第一天就被拉去北五环进一个毛坯房工作,我当时一个人站在里面适应了几分钟才缓过来。
你可以说这是我最艰难的时期,但我一点都不痛苦。我认为创业的本质就是不断发现问题,然后去找解决方案。如果你的心思花在这个寻找解决方案上面,你没有太多时间去感受痛苦这个问题。
以下是ANG创始人施侃的口述,未经本人审阅:
真正的从0到1,没时间去感到痛苦!
很多人说,创业最早期是整个过程中最痛苦、最艰难的时期。对也不对!
我是斯坦福毕业的,回国在美国百货巨头NordStorm做高管,生活在硅谷的高档小
你是不是合格的创业者,能不能感到痛苦就知道了。
反着来,不死就能活得滋润
我创业,杀入的一个就是特别讲人情世故的行业,垄断严重,单子基本靠关系。我用技术做广告根本就是大潮流的逆势而行,为什么能成功,就三点。
1、逆风的速度可能最快
现在创业有个口号叫做抢风口,因为被风吹着跑的快。这当然没错,但只有这样吗?玩过无动力帆船的人估计不同意,因为帆船只有在逆风的时候,才能开的最快。
我回国的时候,创业风口是电商,一股脑蜂拥而上的创业者全部搞电商。互联网广告?no!不够sexy!
那我为什么做这个呢?河对面有金矿,总要有渡船,那么多人做电商,肯定需要有人给他们经营流量,绝对是一个大生意!所以大家一股脑做电商的时候,我做线上广告。结果电商死了一批,而我活得好好的!
帆船的动力来自反作用力,如果在逆风时选择了风向切面最合适的角度,同样也能达到最快速度。
2、反着来跟站得住是两码事
当然,不能随波逐流,但也不能“为了反着来而反着来。”
我为什么做技术广告投放?因为当时整个行当的操作手法还都是代理批发,凭关系吃饭的方式。我没有国内广告行业的经验和人脉,靠关系跟他们碰死定了。
而且我知道在电商时代关系会被技术弱化,技术一定能脱颖而出。在2010年整个中国行业的线上广告还是传统媒介的操作方法的时候,我却早在硅谷却就了解这些广告投放技术了。我的颠覆,不是刻意的追求反着来,而是着重在模式和大潮流不一样,用以打破广告公关业的现状。
很多人反着来,结果就死掉了,就是根本没看清楚反着来陷阱的边界。你要看到自己的独特点和自己的方向在哪里,坚持本质下面的价值,这样的“反着来”才有杀伤性。
3、反直觉才能不自我陶醉
很多创始人都会在办公室挂乔布斯的名言“Think different”,然后陷入创业最大的坑——自我陶醉的辛苦的偷懒。很绕口,勉强有句类似的话叫“不用战术的勤奋来掩盖战术的懒惰。”
人实际上是善于自我陶醉的,自我强化自己的,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很多人觉得自己different,模式什么都不一样,就不再行动了。然而其实还有很多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是挑战自己!不要觉得自己已经不一样了,自己就是对的。反直觉,能否定自己,才算难跨过的创业最难的坑。
颠覆4A公司的最狠三招
当然上面的都是思考,具体到公司层面怎么操作,我当时主要是用下面三个方法去颠覆传统的4A公司的。
1、挖4A看不起的客户
原来4A公司服务的只是中国企业中金字塔的最顶端的那一群,剩下的企业是没有地方投广告的。但是他们有需求,我只要抓住他们的需求,和中小型企业捆绑发展,让中小企业有机会逆袭。这也是我们颠覆传统广告的时刻。
2、让钱更值钱
传统广告有句名言:“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的,但你不知道是哪一半。”传统广告做法是投石问路,先投放广告,再判断。大数据营销终能把这个时间点卡在投放前面了,在100毫秒以内,电脑跟服务器对接,我先看到你是谁,再决定放不放广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颠覆。交易的本身变得更有效率,钱更值钱了,达成媒体和广告主的双赢。
3、一百块钱也可以打广告
大数据营销营造了一个没有壁垒的资源环境,因为一个平台已经能和所有主流媒体的后台全部对接了。对于投放者而言,没有门槛限制,费用不是壁垒,资源不是壁垒,终于有多少钱就能办多少事了。而当我们聚集了几万这样有需求的人,终于具备了颠覆的能力。
干货!绝对不要这样投广告!
到去年为止,我公司负责投放的广告覆盖了几乎所有的互联网的营销渠道和广泛投放平台,一年管理的预算可能在20亿以上。而我今天要讲讲,做数字营销,三个绝对不要投!
1、绝对不要投给自己看
在过去五年里,我碰到最常见的一个广告需求,就是广告投出去一定要让老板看到。甚至有总监因为老板习惯坐东航,而特定在东航头等舱的某个位置投放广告的事。而这样的错误很多老板也犯,经常有老板会因为自己看一些有自己的特定喜好的公众号,网站,甚至APP,于是觉得这些公众号等是一定要投放的,并从自己的喜好和自己的阅读习惯,来定营销方案。
事实上,这种广告基本上是无效的。因为老板看的地方,不一定是用户看的地方,这纯粹只是一种自我心理满足。
投广告需要思考的是:我们的产品,最终的目标市场,目标受众是哪些人?他们关心什么?从这些纬度出发,推导出的营销的策略,才是最适合你企业产品成长的营销策略。
2、绝对不要让数字欺骗了你
互联网广告的优势是量化,然而过度强调数字的多少,很可能会掉大坑。
假设有三个广告投放渠道,因为可以算出每一个渠道的ROI(投资回报率),所以我们很容易把ROI低的渠道砍掉,只保留高的渠道。然而事实上互联网的营销渠道分很多个类别,如搜索引擎常常作为一个收口渠道,吸收了其他渠道的量。例如很多用户是被其他渠道展示所吸引,才会去搜索这个关键词。结果别的渠道间接产生的价值,ROI却显示在搜索渠道。
所以广告投放,一定需要一颗持续投入,不停试错的一个心态,从更整盘和更长远的一个眼光来考虑。
3、绝对不要用传统方式做互联网营销
传统的广告方式是做一个很长时间的计划,再慢慢执行,事实上这是最被忌讳的方式。互联网营销市场本身却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营销时间最多按天来计,按长时间的计划执行,根本跟不上市场趋势。
最好的方法是:每天多做一些动态的调整,比如昨天定向上海做投放,发现效果不好,今天马上调整为定向苏州做投放。这些都是现在分分钟可以实现的。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一定要深度思考!
很多人是不深度思考的,只会浮在表面。在表面上做很多东西,用行为上的忙碌去掩盖思考上的懒惰。但真的聪明人,一定是不断自己跟自己思辨,不断去分析自己对还是不对,然后才能明白事物更深度更本质的一面的。
我推荐大家都看本书,《好人总是自以为是》,是个心理学家写的分析人的大脑是怎么运转的书,可以很好的帮助大家了解这一切。
能够反着来的都是这种坏小子,或者说叫坏人改变世界。互联网公司中,最反着来的创始人就是UBER创始人卡兰尼克。
最近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总统候选人特朗普,虽然槽点很多,但是很反着来,在总统候选人中,完全没有按美国政治的潜规则来出牌,显然脱颖而出。
创业就是要反着来!
本期编辑:金错刀频道 雯悦
原创版权,转载请加:daoxiaomiao02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金错刀 @ 12:1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难认的名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