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学历只是孙鑫老师个人网站站上自己所写,非高考网站

高考志愿如何填报? - 知乎3315被浏览446719分享邀请回答/question/19651181/answer/1.3K7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html/g/gxmd/211.shtml另外,基本所有的985工程高校都是211工程高校啦!此外,国家在211高校中遴选出部分高校进入【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有说法称是小985):来,请看百度百科的解释: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自2006年开始启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高等教育系统实施的国家工程之一,项目以国家或行业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学科前沿,重点建设一批平台基地。项目建设高校面向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从列入211工程建设的中央部属高校中遴选。全国共有33所顶尖行业特色型大学(不含师范类)列入项目建设序列。具体名单可参见百度百科哈。--------------------------------------------------华丽丽分割线君------------------------------------------------------------———感觉高校区位大概可以归为这么几大块:?———以下只是挑个人了解比较多的说,很多学校并没包括,都是基于个人了解的陈述【!仅供参考!】{华北区}以【帝都】为代表,高校众多,就不一一列舉了。那种名字是中国打头的学校,隨便一个都能去;再不行,那些北京打头的,找个去…(额,真的真的没有抖机灵…)帝都的各种资源方面都是没得说,要不帝都呢,恩!你懂得…(°_°)【天津】[南开]就不用说了,老牌名校,经济管理、数学、化学、历史都好的没得说。[天津大学],工科见长,985,全国十几位的样子,但在南方也许名声还不够。[天津师范大學]:这个学校饭特别好吃,恩,真的!然后,男女比1:7, 基数大,颜值高的自然也多。男生可以考虑呼啦啦~(=?ω?)?它对面,[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可长啦,最好的专业是纺织,貌似全国第二。另外,学医的话,[天津医科大学]也不错。#####特别说明,[河北工业大学],211,它在天津,不在河北…是的!它在天津!#####{东北区}985高校包括哈工大(在哈尔滨),吉林大学(在长春),大连理工。东北大学这几所吧,然后东北开头的一系列,什么师范农业林业财经啥子的。:=:特别安利一下:[东北财经大学],在大连,非211,但经管类很不错。所以分也并不低。{华东区}这里学校炒鸡多啊有没有,伴随着江南气息的小桥流水有木有…【魔都】学校大概分为几个梯队,复旦交大同济不用说。还有一所985[华东师范],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院校之一,师范院校全国第二吧,不过现在师范类学校也都是综合类学校了了。还有一个211[华东理工大学],学术科研能力很不错的样子。化工生工厉害!还有几所211上海财经、上海大学、东华大学、上外。【江苏】学校多,好学校也多,[南京大学]是高中时姐姐的梦啊,基本所有书和本上都写它校训,現在我都记得: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啊啊啊啊【泪目(T ^ T)】另一所985,東南大學,工科强校。然后还有一堆211和普通学校,神马南航南理工南工业南师南邮南财…你们自己去度。。【浙江】浙大,虽然各种排名版本,但前五没问题吧。【山东】教育大省啊,学校也很多。威海青岛的学校因为海滨城市环境好也挺热门。【安徽】有不少人不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合肥肥也就算了,啥,你不知道这学校!【科大说:怪我咯】诶,十大名校,国际名校。学校收人也少,所以很精致,理科的门面担当吧,据说那的理工大神智商都高得惊人——(=)——就是牛逼哄哄的!最重要的是,我女神在那啊哈哈【捂脸跑开…】{华中区}【河南】嗯,人那么多,就是没有985,任性啊。211呢,what are u弄啥嘞?哦,有一个,也是最好的了:[郑州大学]:貌似法学化学高护都不错。[河南大學]老牌学校,但由于各种原因吧,好像没有辉煌起来哟 不过据了解,外地人不少都不太愿意去河南上学,为啥嘞?穷啊 …哦?=_=【湖北】鸭脖热干面哈哈哈~武汉学校也是多。[武大]和[华科]一文一理,二足鼎立吧。然后华中打头的系列:[华中师范华中农业中南财经]嗯还有[武汉理工],都不错。【湖南】门面担当: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了,都是985。【江西】[江西财经大学],也是一所不错的非211财经类。{華南区}【广东】内啥,私以为和广东的资源禀赋发达程度对照来看,广东高等教育确实并没有那么牛逼哄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文理担当。不过额呵呵…——(华南理工在哪?二本么?)华工在北方的名声好像远远不够,谁让华工这么低调呢~~优势学科轻工材料建筑等,但电信电力计算机机械都很好找工作的说,那是这是在广东啊! 今年新建了医学院,第一届收本科生(有志学医的可以关注下,不过只有影像学一个专业。。。)冲排名啊哦呦呦~~~[中大]岭南学院的经管那就不用说了,国际三大认证都通过的商学院。还有啥,医学、历史、法律啥的,都是门面担当啊。广东也有[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两所211。另外,[深圳大學]据说是中国最美校园之一。[广州大学]:广州市很支持,学校也請了不少大牛过来,现在发展不错。【福建】厦门,文艺的厦门。[厦大],然後呢,[福州大學]211,還不錯咯~{西北区}主要是西安了,[西安交通大学],传统名校了。[西北工業大學]恩,它是985,它在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嗯,别问它是不是二本了!……它是985,在西安不过貌似就是离市里面小远吧,不过同学说校区非常漂亮,农林么,环境好。西安还有不少好学校,这里不再一一列举。还有[兰州大学],在甘肃省兰州市,也是老牌985了,不过据兰州同学说,由于位置问题,老师走了不少,可能并没有达到它该有的辉煌吧…{西南區}就是四川和重庆,云南喽~知名度比较高的就是:[四川大学、西南财经、电子科技大学(985)、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云南大学]吧…————————=_=————————恩!能上985,不上211。能上211就别上非211。【一些985學校保研都会有本科211及以上的要求+_+】【再比如,一些公司招聘招实习生都会有国内重点大学毕业的学历要求】非211的学校,城市要选个不错的。【当然首先你要有个不错的分数?(-_-)】 选广东的学校一定要宿舍有空调的。选广东的学校一定要宿舍有空调的。选广东的学校一定要宿舍有空调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要问我为什么 给你个眼神,自己体会-_-#…?_?—————分割线—————\\\———----------------------------------------------------------------【专业】:说这个压力好大…表拍我啊啊…+_+专家说现在是【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时代】。一个华东某知名高校朋友跟我说:【—代码改变世界—】然后呢。-理科男生-可以可以去学什么{计算机啊,软件啊,电信啊},反正就【代码】周边吧。当然最好有兴趣哦~传统工科常青专业【机械类自动化】神马的都不错啊。听说材料生物工程这些目前来讲不是很好就业,可能出国镀金会比较好,当然有志学术的话读博进个科研机构都是可以的。【嗯。听说…】但学理科的话比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这些应该就是会更重理论咯。从就业角度将,工科应该会更实用吧 至于女生,一直觉得,学理工科的女人都是大神啊【膜拜ing嘤嘤嘤】。学学经济啊管理啊会计啊金融啊也不错咯(-_^)……有个专业叫精算,听起来很叼哦,貌似这个人才现在很需要,当然数学要求不低哦…【文科的话个人就不太了解咯…(??_?`)】当然觉得那些学新闻学音乐学表演学美设的过的都是和我等屌丝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喔喔喔(?Д?)ノ这里抛上一个教育部学科排名的链接,不知道是不是最新的。————————分割线—————————=------------------------------------------------------------【关于怎么报的技术操作问题】*这里提供一个方法供你参考~~*------首先,你要有个分,比如590。确定自己高批次线(一/二/三本线)多少分,比如高一本线40分。现在应该很多省份都是一分一段的?有了自己的分,就有了自己在所有考生的排名,比如全省18600名。-------然后对照近3-5年的各学校投档线。找出那些投档线与批次线的差值平均在30-50分的學校(你高批次线40分,上下浮动10分)并列出对应学校投档线分数的位次,比如X大学,2014年录576,对应位次18700名,高一本39分…类似的,列出这几年的。同时你可以筛选出往年录取考生位次在的学校做一总结。【注:因为现在基本都是一分一段,可将排名作为主要参考。】这样你便把可选择的学校范围迅速缩小了,对不捏~(这里你可以选择做excel表格或者手画表格整理出来比较好)--------接下来,你去【查学校】喽,学校的硬件对比什么国家重点学科啊博士硕士点啊两院院士啊杰青啊长江学者啊各种人才啊计划啊发paper啊拿国家自科社科项目教育部项目啊啊啥啥啥的,然后软实力啊比如这个学校宿舍住的如何啊有木有独卫啊空调啊食堂好不好吃啊妹子多不多啊【跑偏了+_+】233333~~~【然后地理位置啊气候啊《交通是否方便啊》你考虑考虑喽m(__)m---------然后你就根据自己偏好选一些出来咯,现在一般都是平行志愿,你就自己按喜好排好顺序,在前面的肯定优先录咯~(°_°)!!!【一般讲。均衡一下,比如六个志愿,前两个呢,冲一冲;中间两个呢,稳一稳;最后两个呢,来保底。【当然如果你有复读打算,报着玩,那随你咯~】诶呀呀~码字码了两个小时啊居然=_=我本来是在图书馆干正事搞学术的好嘛…=_=哦呦呦~希望我说的对你有用,希望你们都能如愿!这就最好啦~(*_*)【以下有鸡汤,准备好调料】 高考只是一个分水岭,考成啥样,去个啥学校也只是接下来的四年你在哪和哪些人做些什么的说=_=你到哪,都不会有人拦着你努力,也不會有人拦着你进步。你去啥学校,你都可以再努力,你都可以成为更好的你。你都可以发光呢~当然,你也没有解放,你还有好多事情要做,不管你愿不愿意;嗯,大胆向前走。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还有,诗和远方。啊啊啊~点赞的泥萌最美啦 ~只收藏不给赞的,一点都不酷啦~ 1.3K8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的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考试难度较大,毕业证书含金量较高。
两种考试形式所获毕业证均是国家承认学历的,但是由于学历文凭考试较容易,所以毕业证的含金量也比自学考试要稍低。自学考试的毕业证含金量较高,而且在国际上被很多国家承认。
其他答案(共25个回答)
怎么说呢~~首先要看,高自考与专接本的区别~最直观来看,1。专接本拿到的文凭是全日制,而高自考完全是自学成材~~2。高自考的专业方向灵活性强,而专接本却要受专科专业的影响。3.高自考需要坚持不懈的学习,呵呵而专接本需要基础知识过关,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报考院校。
你问的哪个更好就业,其实无法提供标准答案,这与专业有关,与就业地区有关,也与用人单位有关~~与我国国情有关,当然也与你自己有关!
在国外我会毫不犹豫告诉你,高自考要优于专接本,因为它体现了一个人的意志力与恒心!而在我国有些地方,却清清楚楚的要求全日制某某毕业~~。
全面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毕竟高自考的学习时间比较随意,可以边工作边学习,而专接本可以提供给你另一个学习环境,可以踏踏实实在学校里呆两年~~就我而言,在校期间就选择了高自考,原因是不想再浪费几年青春!毕竟,我们要的仅仅是文凭这个敲门砖而已啊~~
呵呵,把重点放在这上边,不如花功夫选个好专业吧~~这个对我们比较实际,你说呢?祝你,也祝我自己在就业大潮下,乘风破浪!
我自己是一名本科自考生,在我的学校有专接本也有自考生,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两者的区别。说实话我们自考生百分之一百是比专接本的学生用功的多,而且学的也是扎实的很!这是我们的优势,但是也有不利的一面是在招聘的时候很看单位来,有些就对自考生比较欢迎,有些还是有些疑虑认为自考生是“杂牌军”。你如果是想有真才实干可以更多的考虑自考,但是我也不否认专接本有优秀的学生!但是我建议你有一个更加省时间的办法,读大专辛苦点同时把自考的本科读完,拿双文凭毕业,直接参加研究生全国统考!
专生本是专科毕业后升本,一般是3+2,专接本是本科院校内的专科生上到一年或两年时转入本科学习,实行的是1+3、2+2形式,专升本有专本两个毕业证,专接本只发一个...
如果条件允许,当然是专升本更舒服一些,但如果你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宽裕,我建议你最好先工作(专科和本科工资差距并不是很大,可用职称、岗位及工龄来弥补),有了固定收...
升本分专接本和专升本,专接本只有15%的名额,而且只能升到本科,跟本科生一起上,但是毕业后的毕业证书还标有“接本”的字样,而且这个不是一般人能考上的。专升本比较...
我拿我的性命担保,承认,因为我也是自考的呀。
我觉得自考有时候比国家学校出来的人还要有价值,
因为自考完全是凭真本事,硬工夫撒,而国立大学
还允许有两门不及格,...
答: 面试技巧和注意事项?做了全职妈妈几年了,现在重新要投入工作,好紧张。
因为孩子一落地首先见到的是爸爸妈妈,首先学会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或妈妈),而且自小孩开始上学直到他踏上社会 其实在家中的时间是最长的,所以对学生影响最大的...
因为孩子一落地首先见到的是爸爸妈妈,首先学会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或妈妈),而且自小孩开始上学直到他踏上社会 其实在家中的时间是最长的,所以对学生影响最大的...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关于文凭问题,本人高中毕业想考学历,成考还是自考? - 知乎10被浏览1887分享邀请回答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0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个人简历中教育情况描述怎么写 ?
答案长度必须超过10个字,请勿发布无效或违法言论。
(共有11个回答)
会上,通报了会前征求意见和建议情况、2008年院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整改落实情况。领导班子成员围绕“科学发展建昱城、崛起路上争先锋”和“维护稳定促和谐、保障公平护正义、服大局求发展、屯溪崛起当先锋”的主题,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查找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辉春根据会前收集征求的群众意见,带头作个人剖析发言,带头开诚布公、实事求是地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家畅所欲言,气氛融洽,营造了民主、团结、务实、进取、和谐的党内生活氛围。
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武充分肯定了区检察院领导班子突出抓好自身建设和队伍建设,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迎难而上,服务大局,为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中心城区做出的积极贡献,并要求区检察院领导班子进一步强化 “五种意识”: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准确把握检察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党领导的理念,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进一步要强化学习意识。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社会矛盾凸显,人民群众对维护公平正义的要求日益强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法律监督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进一步要强化大局意识。检察机关发展离不开经济社会大局发展
宪法规范不仅有制裁要素,而且制裁要素就在宪法规范之中,那种认为宪法规范只具有原则性而没有制裁要素或者认为宪法规范虽具有制裁要素,但制裁要素包含在普通法律规范之中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宪法规范的基本特点是最高性、根本性、广泛性、原则性、适应性和稳定性;受宪法规范的基本属性即法律性所决定,纲领性不是宪法规范的基本特点,否则,将会弱化宪法规范的法律性,影响宪法规范的现实社会作用;根本性是宪法规范的内在本质属性,它决定着宪法规范的性质和地位以及宪法规范的诸多特性。
一、关于宪法规范的最高性
宪法规范的最高性即宪法规范的地位和效力高于其他法律规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这是宪法规范与其他法律规范相比较,最显明的特点。与最高性相联系,有以下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1.宪法规范最高性的根据。通说认为,宪法规范具有最高性的特点是由宪法所规定的内容决定的。宪法既然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性的问题,其他法律只规定一般性的问题,这就决定宪法必然在国家全部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我认为,通说的理解从本质上说无疑是正确的。但全面地考察宪法规范之所以具有最高性,除内容上的根本性要件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形式要件。其形式要件即与其他法律规范相比较,具有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缺少这一形式要件,虽具有根本性内容的法律,也不能成为最高规范。形式上的严格程序之所以能够有此种作用,在于它能够使这类法律获得比其他法律更广泛的民意基础。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从形式上赋予宪法规范的最高性;二是保障宪法规范的稳定。英国宪法即是最典型的实例。从内容上看,英国有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基本原则的法律,因而可以说英国有宪法;而从形式上看,这类法律未经过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的制定修改程序,在效力上并不高于其他法律,因而又可以说英国没有宪法。因此,宪法规范的最高性既渊源于内容上的根本性,又渊源于形式上的严格程序。
2.宪法规范的最高性与政党纲领的关系。在实行政党政治的现代社会,政党纲领(主要指执政党)在宪法规范的制定、解释和具体运用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从宪法规范科学化的角度看,政党纲领的权威性必须从属于宪法规范的最高性,只有在宪法规范的组织活动中才能寻找政党活动的合法的依据。现行宪法中体现的“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一原则,实际上表明了宪法规范与党的活动之间效力等级问题。
二、关于宪法规范的根本性
通说认为,宪法规范的根本性是宪法规范的核心特点。这种认识无疑是正确的。根本性是宪法规范的内在本质属性,它决定着宪法规范的性质和地位,宪法规范的诸多特性,如最高性、原则性等,都是由它决定或派生的。
通说认为,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制度,规定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因此,有的国家就把宪法称为根本法或基本法。我国宪法所规定的主要内容有:(1)国家的根本制度;(2)社会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3)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国策;(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5)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及其体系。 这些都是国家生活中带根本性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宪法规范的根本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除通说外,从法律形式上说,宪法是法律之法律,是母法。
关于宪法规范的根本性,我认为:
第一,根本性是宪法规范的内在本质属性,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为宪法规范的最高性,即宪法规范的最高法律效力。因此,通说更为合理一些。
第二,宪法规范的根本性在于它规定的是国家生活各方面的根本制度、根本原则,是国家各种具体生活和制度的最终根据及渊源,具有根本的创制性。现行宪法序言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该宪法规定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除规定了这一根本制度外,还根据这一根本制度,规定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基本制度。从国家各种具体生活的运行和各项具体制度的建立看,除根本制度外,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制度也是最终根据和渊源,实际上也具有根本性。因此,宪法序言的规定有失全面。
三、关于宪法规范的广泛性
通说认为,宪法既然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国家的总章程,因此宪法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必然是非常广泛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宪法规定的内容广泛;二是宪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主体广泛。也有学者认为,宪法规范的首要特点是在于根本性,不在内容的广泛性,有人认为比普通法广泛,这是不能同意的。从范围上看,宪法规范不是比普通法广泛,如民法、刑法、诉讼法等的具体规定,就不包括在宪法之内,宪法只是构成这些法律部门的根本、核心。
关于宪法规范的广泛性,我认为:
第一,它是宪法规范的特点之一。宪法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这在资本主义国家宪法变化发展中,表现得较为明显,它是国家权力特别是行政权力作用范围逐渐扩大的结果。受社会主义国家职能所决定,其国家权力特别是行政权力自建立以来一直处于较大的状态,因而其宪法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象资本主义国家有一个从小变大的过程。宪法规范与某一部门法所表现的法律规范相比较,广泛性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宪法规范广泛性与根本性的关系。有学者认为,宪法内容的广泛性,这只是宪法规范的特点之一,而宪法内容另一方面的特点则是带有根本性,宪法内容带有这两个方面的特点,这是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本身所决定的。我认为,宪法规范的根本性与广泛性是有层次的,它们既不是并列的特点,亦不是都由宪法作为根本大法所决定的。
四、关于宪法规范的原则性
关于宪法规范原则性的具体表现,学者有两种概括。
1.一种表现说。持此说者认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因此,从内容上说,它规定国家的根本问题;从范围上说,它涉及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这样广泛、复杂的问题,宪法只能作非常原则性的规定,其文字表述也必须非常简明概括。否则,宪法就成了一部法律大全,就失去了它的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就失去了治国安邦总章程的性质。这是宪法学界的通说。
2.两种表现说。持此说者认为,宪法规范的原则性除上述表现外,还表现在,宪法规范的构成要素(亦称逻辑因素),通常都不能规定法律后果部分。就是说,宪法规范往往只规定允许、禁止或者要求人们的行为的那一部分,而不规定违反该规范的要求所招致的法律后果的那一部分,具体的制裁办法由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关于宪法规范的原则性,我认为,
第一,这是宪法规范的特点之一。宪法规范的原则性与其他法律规范的具体化形成鲜明的对照。宪法规范面对它所应调整的广泛的社会关系,只能作出原则性的规定,即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作出具体而详尽的规定。也由此可见,这一特点是由宪法规范根本性的特点所决定的。
第二,宪法规范不仅具有完整的构成要素,而且其制裁要素明确、具体。宪法作为根本法,与其他法律规范的作用方式、作用领域、作用对象是不同的,其制裁措施也与其他法律有所不同。应当改变那种只有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才算是制裁的看法。认为宪法规范的构成要素通常都不能规定法律后果部分是宪法规范的原则性表现之一,是值得商榷的。
五、关于宪法规范的纲领性
通说认为,虽然宪法和纲领是两个东西,不能混淆,但也不应把两者对立起来。从世界各国和中国的制宪经验看,宪法和纲领的内容是可以互相渗透的,宪法和纲领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宪法之所以要规定纲领性的内容,这是因为:(1 )宪法和法律都必须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必须反映正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着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趋向的目标;(2)宪法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国家的总任务,以便做到有章可循; (3)制宪和其他立法工作一样,都应有科学预测。制宪工作的科学预见性越强,宪法的各项规定就越能反映客观规律,也就越能保持宪法的稳定性。宪法具有纲领性的意义还包括一种宪法对本国人民来说是本国过去革命经验的总结,对还未实现这种革命的国家人民来说就有纲领性质。
我认为,纲领性不应当是宪法规范的特点。理由是:
第一,法律规范的基本功能是要成为人们的行为规则,因而法律规范必须明确、具体。宪法规范是法律规范的一种,而且是居于最高地位的法律规范,作为人们的最高行为规则,也应当是明确、具体的,能够起到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而纲领则是现在还不存在,需要进一步努力奋斗,将来才能实现的目标、完成的任务及其行动步骤。纲领带有号召性,属宣言性质。正如斯大林所说:“纲领和宪法有重大的差别,纲领上说的是还没有的东西,是要在将来获得和争取到的东西,相反,宪法上应当说的是已经有的东西,是现在已经获得和已经争取到的东西。纲领主要是说将来,宪法却是说现在。”可见,纲领性与宪法的规范性是有矛盾的,纲领性的内容和规定无法规范人们的行为,也就无法起到最高规范的作用。
第二,在现代法治社会,宪法的法律性应得到充分肯定。宪法的功能不在于或至少不主要在于政治宣传,而在于建立法治的权威,并维护这种权威。这就要求在正当性基础上的宪法必须具有适用性,通过某种途径发挥自己的特殊功能。在许多国家建立了司法审查制度或者宪法诉讼制度,用以保证宪法的适用性,发挥宪法作为最高规范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建立了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宪法实施的制度。不具有适用性的宪法,仅仅是纸面上的宪法或政治宣传品。而宪法适用性的基础在于宪法的正当性和规范性。纲领性规定必然损害宪法的规范性和严肃性,降低宪法的适用性。
第三,社会主义国家对宪法作用的认识,偏重于政治性,而忽视其法律性。因而宪法中具有较多的纲领性规定。就我国而言,1954年宪法反映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点,是一部过渡时期的宪法,因而宪法中既要规定过渡时期的制度和政策,又要规定过渡的方向和目标。正如刘少奇当时所说:“宪法不去描写将来在社会主义社会完全建成以后的状况,但是为了反映现在的真实状况,就必须反映正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着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趋向的目标。如果不指明这个目标,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就不可能理解。我们的宪法所以有一部分条文带有纲领性,就是由于这个原因。”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及结束后不久制定的,带有明显的极左思想的痕迹,许多规定超越社会实际,纲领性大于规范性,使其不具有完全实施的基础。同时,从当时社会所处的政治背景看,显然偏重于宪法的政治性。
第四,政治纲领的内容是可以被宪法所吸收形成宪法规范的。例如,美国《独立宣言》中的许多重要原则和主张曾被1787年宪法及其后的修正案所吸收;《人权宣言》后来被确认为法国1791年宪法序言;《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被作为1918年苏俄宪法的序言;我国共同纲领中的许多内容被1954年宪法所确认。但是,通常是在纲领中的内容成为现实之后,才有可能形成宪法规范。换言之,原属于纲领中的内容在形成宪法规范之后,即失去了纲领性。
六、关于宪法规范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通说认为,宪法规范的根本性与原则性,决定了它比一般法律规范有更大的适应性。只要客观形势的变化没有引起国家根本制度的质的改变,尚未达到完成国家根本任务的程度,宪法所作的原则性的、概括性的规定,仍然能够适用。宪法规范的适应性的表现方式在各国呈现着不同的情况。美国宪法颁布至今已二百余年,没有作根本修改,只是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增加了一些修正案。我国从1954年宪法制定以后,虽然经过多次修改,但宪法中的许多基本规范如关于国家制度方面的许多规范、关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方面的许多规范、关于国家机构方面的许多规范、关于国家标志方面的许多规范并无根本改变。这也是宪法适应性的表现。
关于宪法规范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我认为:
第一,一个国家的宪法颁布并实施以后,通常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承受因客观形势给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带来的变化,适应这种变化,发挥着实际作用,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与其他法律规范相比较,宪法规范的这一特点也是较为明显的。少数种类的法律规范存在的时间可能较长,但从总体上看,宪法规范的修改频率较其他法律要曼,其修改的范围也要小一些。
第二,宪法规范具有适应性特点的主要原因在于宪法规范的原则性,即宪法规范的根本性决定了原则性,而原则性又决定了它的适应性。从理论上说,宪法规范的原则性越强,其适应能力也就越强,反之,其适应能力也就越差。但是,从实际可能上说,宪法规范的原则性太强,宪法作为最高规范的调控能力就会减弱。因此,制宪者从政治统治的需要出发,即要判断宪法规范总体的原则性程度,又要判断规范具体制度的原则性程度的差异。例如,关于政治制度的宪法规范,各国宪法都作了较为适度的原则性规定。相比较而言,关于经济制度的宪法规范,其原则性一般较强,这是因为,政治制度一旦确定之后,其变化的幅度一般较小,而经济制度特别是经济政策确定之后,其变化幅度就较大。因此,关于政治制度的宪法规定就可以较具体一些,而关于经济制度的宪法规范就应当更原则一些。我国宪法关于经济制度的规定就是典型的实例。制宪者从社会主义原理出发,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职能在于组织经济文化建设,因而宪法中关于经济制度的规定非常具体,相应地其适应性就较差,1988年和1993年两次对宪法所作的修改,主要在于经济制度部分。我认为,这是制宪及修宪时的一个失误。
第三,宪法规范的适应性是指宪法规范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宪法规范与其他法律规范一样,都必须与社会实际相适应,也只有与社会实际相适应,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否则,就会变成形式意义上的规范,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失去规范的价值。在这一点上,宪法规范与其他法律规范是相同的,只不过宪法规范能在更大的幅度内适应社会实际的变化。
第四,一部宪法实施以后,通常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不作变动或不作较大的变动,宪法规范的这种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1)宪法规范的原则性和适应性。宪法规范适度的原则性, 既能保证宪法规范的调控能力,又能使宪法规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宪法规范的适应能力越强,就越能保持宪法规范的稳定性。如前所述,宪法规范的适应性取决于它的原则性,而原则性一定意义上又受制于宪法规范应具有的调控能力。因此,宪法规范比其他法律规范虽更具有稳定性,但这种稳定性不可能是绝对的。
(2)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的修改程序。 各国宪法通常都用专门条款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以保持宪法规范的稳定性。从理论上说,宪法的修改程序越严格,宪法规范的稳定性就越强,但从实际作用上看,严格的修改程序在两类国家起着实质性作用:一类是多党制和两党制国家。在这类国家,通常一个政党在议会中难以取得修改宪法所需的绝对多数席位。在多党制国家尤其如此。一类是联邦制国家。在这类国家,修改宪法通常要征得联邦成员国的同意,而宪法规范又往往是各种利益妥协的产物,因此要取得多数联邦成员国的同意并非易事。在既是实行多党制或两党制又是实行联邦制国家,要修改宪法,其难度更显而易见。而严格的修改程序在两类国家只起着形式意义上的作用:一类是军事国家。在这类国家,军人操纵着政权或政权虽由文人掌握但军人随时可以干政,军人可以随时废止宪法或中止宪法的效力,实行军事管制,严格的修改程序起不到丝毫的限制作用。一类是一党制国家。这类国家的政权由一党所控制,宪法也主要体现着一党的意志,严格的修改程序也起不到丝毫的限制作用。这类国家宪法的稳定性并不在于严格的修改程序,而在于该政党对宪法作用与权威的依赖性。从理论上说,一党制国家宪法的稳定性要强于两党制或多党制国家,因为宪法所反映的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变化不大。但实际上这类国家宪法的稳定性较差,因为政局变动或最高领袖个人意志的任意性,容易造成政策缺乏连续性,也较难形成适应社会实际的宪法规范。
(3)宪法规范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以及制宪权主权的合法性地位。正确反映社会实际的宪法规范,客观上其适应能力必然较强;同时,具有合法性的制宪权主权所制定的宪法,代表着国家的权威,从思想意识上和政治心理上易为人们所接受。我认为,这是宪法规范稳定性的基本前提。
我国宪法自1954年制定起至今,已作过3 次整体修改(1975 年、1978年及1982年)、4次局部修改(1979年、1980年、1988年及1993 年),其稳定性不能算强。究其原因,主要是:(1 )宪法规范没有客观地反映社会实际,适应性差。1954年宪法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处于过渡时期的实际情况,但1956年完成过渡全面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宪法并没有及时修改,使一部分宪法规范形同虚设;1975年和1978年宪法中的较大部分规范没有客观反映社会实际,不得不进行较大的修改;现行宪法较客观地反映社会实际,但关于社会经济制度部分的规范落后于社会实际,也不得不进行修改。(2)对宪法依赖性不强, 政策连续性差,导致宪法修改。1954年宪法所确定的基本政策甚至基本制度,到1957年以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发生了较大变化,整部宪法形同虚设;现行宪法与1975年及1978年宪法所确定的基本政策亦有较大差异。随着对宪法依赖性的加强,宪法现实适应能力的提高,中国宪法的稳定性将会有所改善。宪法规范不仅有制裁要素,而且制裁要素就在宪法规范之中,那种认为宪法规范只具有原则性而没有制裁要素或者认为宪法规范虽具有制裁要素,但制裁要素包含在普通法律规范之中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宪法规范的基本特点是最高性、根本性、广泛性、原则性、适应性和稳定性;受宪法规范的基本属性即法律性所决定,纲领性不是宪法规范的基本特点,否则,将会弱化宪法规范的法律性,影响宪法规范的现实社会作用;根本性是宪法规范的内在本质属性,它决定着宪法规范的性质和地位以及宪法规范的诸多特性。
一、关于宪法规范的最高性
宪法规范的最高性即宪法规范的地位和效力高于其他法律规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这是宪法规范与其他法律规范相比较,最显明的特点。与最高性相联系,有以下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1.宪法规范最高性的根据。通说认为,宪法规范具有最高性的特点是由宪法所规定的内容决定的。宪法既然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性的问题,其他法律只规定一般性的问题,这就决定宪法必然在国家全部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我认为,通说的理解从本质上说无疑是正确的。但全面地考察宪法规范之所以具有最高性,除内容上的根本性要件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形式要件。其形式要件即与其他法律规范相比较,具有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缺少这一形式要件,虽具有根本性内容的法律,也不能成为最高规范。形式上的严格程序之所以能够有此种作用,在于它能够使这类法律获得比其他法律更广泛的民意基础。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从形式上赋予宪法规范的最高性;二是保障宪法规范的稳定。英国宪法即是最典型的实例。从内容上看,英国有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基本原则的法律,因而可以说英国有宪法;而从形式上看,这类法律未经过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的制定修改程序,在效力上并不高于其他法律,因而又可以说英国没有宪法。因此,宪法规范的最高性既渊源于内容上的根本性,又渊源于形式上的严格程序。
2.宪法规范的最高性与政党纲领的关系。在实行政党政治的现代社会,政党纲领(主要指执政党)在宪法规范的制定、解释和具体运用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从宪法规范科学化的角度看,政党纲领的权威性必须从属于宪法规范的最高性,只有在宪法规范的组织活动中才能寻找政党活动的合法的依据。现行宪法中体现的“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一原则,实际上表明了宪法规范与党的活动之间效力等级问题。
二、关于宪法规范的根本性
通说认为,宪法规范的根本性是宪法规范的核心特点。这种认识无疑是正确的。根本性是宪法规范的内在本质属性,它决定着宪法规范的性质和地位,宪法规范的诸多特性,如最高性、原则性等,都是由它决定或派生的。
通说认为,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制度,规定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因此,有的国家就把宪法称为根本法或基本法。我国宪法所规定的主要内容有:(1)国家的根本制度;(2)社会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3)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国策;(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5)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及其体系。 这些都是国家生活中带根本性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宪法规范的根本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除通说外,从法律形式上说,宪法是法律之法律,是母法。
关于宪法规范的根本性,我认为:
第一,根本性是宪法规范的内在本质属性,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为宪法规范的最高性,即宪法规范的最高法律效力。因此,通说更为合理一些。
第二,宪法规范的根本性在于它规定的是国家生活各方面的根本制度、根本原则,是国家各种具体生活和制度的最终根据及渊源,具有根本的创制性。现行宪法序言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该宪法规定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除规定了这一根本制度外,还根据这一根本制度,规定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基本制度。从国家各种具体生活的运行和各项具体制度的建立看,除根本制度外,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制度也是最终根据和渊源,实际上也具有根本性。因此,宪法序言的规定有失全面。
三、关于宪法规范的广泛性
通说认为,宪法既然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国家的总章程,因此宪法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必然是非常广泛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宪法规定的内容广泛;二是宪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主体广泛。也有学者认为,宪法规范的首要特点是在于根本性,不在内容的广泛性,有人认为比普通法广泛,这是不能同意的。从范围上看,宪法规范不是比普通法广泛,如民法、刑法、诉讼法等的具体规定,就不包括在宪法之内,宪法只是构成这些法律部门的根本、核心。
关于宪法规范的广泛性,我认为:
第一,它是宪法规范的特点之一。宪法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这在资本主义国家宪法变化发展中,表现得较为明显,它是国家权力特别是行政权力作用范围逐渐扩大的结果。受社会主义国家职能所决定,其国家权力特别是行政权力自建立以来一直处于较大的状态,因而其宪法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象资本主义国家有一个从小变大的过程。宪法规范与某一部门法所表现的法律规范相比较,广泛性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宪法规范广泛性与根本性的关系。有学者认为,宪法内容的广泛性,这只是宪法规范的特点之一,而宪法内容另一方面的特点则是带有根本性,宪法内容带有这两个方面的特点,这是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本身所决定的。我认为,宪法规范的根本性与广泛性是有层次的,它们既不是并列的特点,亦不是都由宪法作为根本大法所决定的。
四、关于宪法规范的原则性
关于宪法规范原则性的具体表现,学者有两种概括。
1.一种表现说。持此说者认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因此,从内容上说,它规定国家的根本问题;从范围上说,它涉及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这样广泛、复杂的问题,宪法只能作非常原则性的规定,其文字表述也必须非常简明概括。否则,宪法就成了一部法律大全,就失去了它的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就失去了治国安邦总章程的性质。这是宪法学界的通说。
2.两种表现说。持此说者认为,宪法规范的原则性除上述表现外,还表现在,宪法规范的构成要素(亦称逻辑因素),通常都不能规定法律后果部分。就是说,宪法规范往往只规定允许、禁止或者要求人们的行为的那一部分,而不规定违反该规范的要求所招致的法律后果的那一部分,具体的制裁办法由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关于宪法规范的原则性,我认为,
第一,这是宪法规范的特点之一。宪法规范的原则性与其他法律规范的具体化形成鲜明的对照。宪法规范面对它所应调整的广泛的社会关系,只能作出原则性的规定,即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作出具体而详尽的规定。也由此可见,这一特点是由宪法规范根本性的特点所决定的。
第二,宪法规范不仅具有完整的构成要素,而且其制裁要素明确、具体。宪法作为根本法,与其他法律规范的作用方式、作用领域、作用对象是不同的,其制裁措施也与其他法律有所不同。应当改变那种只有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才算是制裁的看法。认为宪法规范的构成要素通常都不能规定法律后果部分是宪法规范的原则性表现之一,是值得商榷的。
五、关于宪法规范的纲领性
通说认为,虽然宪法和纲领是两个东西,不能混淆,但也不应把两者对立起来。从世界各国和中国的制宪经验看,宪法和纲领的内容是可以互相渗透的,宪法和纲领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宪法之所以要规定纲领性的内容,这是因为:(1 )宪法和法律都必须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必须反映正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着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趋向的目标;(2)宪法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国家的总任务,以便做到有章可循; (3)制宪和其他立法工作一样,都应有科学预测。制宪工作的科学预见性越强,宪法的各项规定就越能反映客观规律,也就越能保持宪法的稳定性。宪法具有纲领性的意义还包括一种宪法对本国人民来说是本国过去革命经验的总结,对还未实现这种革命的国家人民来说就有纲领性质。
我认为,纲领性不应当是宪法规范的特点。理由是:
第一,法律规范的基本功能是要成为人们的行为规则,因而法律规范必须明确、具体。宪法规范是法律规范的一种,而且是居于最高地位的法律规范,作为人们的最高行为规则,也应当是明确、具体的,能够起到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而纲领则是现在还不存在,需要进一步努力奋斗,将来才能实现的目标、完成的任务及其行动步骤。纲领带有号召性,属宣言性质。正如斯大林所说:“纲领和宪法有重大的差别,纲领上说的是还没有的东西,是要在将来获得和争取到的东西,相反,宪法上应当说的是已经有的东西,是现在已经获得和已经争取到的东西。纲领主要是说将来,宪法却是说现在。”可见,纲领性与宪法的规范性是有矛盾的,纲领性的内容和规定无法规范人们的行为,也就无法起到最高规范的作用。
第二,在现代法治社会,宪法的法律性应得到充分肯定。宪法的功能不在于或至少不主要在于政治宣传,而在于建立法治的权威,并维护这种权威。这就要求在正当性基础上的宪法必须具有适用性,通过某种途径发挥自己的特殊功能。在许多国家建立了司法审查制度或者宪法诉讼制度,用以保证宪法的适用性,发挥宪法作为最高规范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建立了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宪法实施的制度。不具有适用性的宪法,仅仅是纸面上的宪法或政治宣传品。而宪法适用性的基础在于宪法的正当性和规范性。纲领性规定必然损害宪法的规范性和严肃性,降低宪法的适用性。
第三,社会主义国家对宪法作用的认识,偏重于政治性,而忽视其法律性。因而宪法中具有较多的纲领性规定。就我国而言,1954年宪法反映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点,是一部过渡时期的宪法,因而宪法中既要规定过渡时期的制度和政策,又要规定过渡的方向和目标。正如刘少奇当时所说:“宪法不去描写将来在社会主义社会完全建成以后的状况,但是为了反映现在的真实状况,就必须反映正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着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趋向的目标。如果不指明这个目标,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就不可能理解。我们的宪法所以有一部分条文带有纲领性,就是由于这个原因。”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及结束后不久制定的,带有明显的极左思想的痕迹,许多规定超越社会实际,纲领性大于规范性,使其不具有完全实施的基础。同时,从当时社会所处的政治背景看,显然偏重于宪法的政治性。
第四,政治纲领的内容是可以被宪法所吸收形成宪法规范的。例如,美国《独立宣言》中的许多重要原则和主张曾被1787年宪法及其后的修正案所吸收;《人权宣言》后来被确认为法国1791年宪法序言;《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被作为1918年苏俄宪法的序言;我国共同纲领中的许多内容被1954年宪法所确认。但是,通常是在纲领中的内容成为现实之后,才有可能形成宪法规范。换言之,原属于纲领中的内容在形成宪法规范之后,即失去了纲领性。
六、关于宪法规范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通说认为,宪法规范的根本性与原则性,决定了它比一般法律规范有更大的适应性。只要客观形势的变化没有引起国家根本制度的质的改变,尚未达到完成国家根本任务的程度,宪法所作的原则性的、概括性的规定,仍然能够适用。宪法规范的适应性的表现方式在各国呈现着不同的情况。美国宪法颁布至今已二百余年,没有作根本修改,只是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增加了一些修正案。我国从1954年宪法制定以后,虽然经过多次修改,但宪法中的许多基本规范如关于国家制度方面的许多规范、关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方面的许多规范、关于国家机构方面的许多规范、关于国家标志方面的许多规范并无根本改变。这也是宪法适应性的表现。
关于宪法规范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我认为:
第一,一个国家的宪法颁布并实施以后,通常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承受因客观形势给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带来的变化,适应这种变化,发挥着实际作用,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与其他法律规范相比较,宪法规范的这一特点也是较为明显的。少数种类的法律规范存在的时间可能较长,但从总体上看,宪法规范的修改频率较其他法律要曼,其修改的范围也要小一些。
第二,宪法规范具有适应性特点的主要原因在于宪法规范的原则性,即宪法规范的根本性决定了原则性,而原则性又决定了它的适应性。从理论上说,宪法规范的原则性越强,其适应能力也就越强,反之,其适应能力也就越差。但是,从实际可能上说,宪法规范的原则性太强,宪法作为最高规范的调控能力就会减弱。因此,制宪者从政治统治的需要出发,即要判断宪法规范总体的原则性程度,又要判断规范具体制度的原则性程度的差异。例如,关于政治制度的宪法规范,各国宪法都作了较为适度的原则性规定。相比较而言,关于经济制度的宪法规范,其原则性一般较强,这是因为,政治制度一旦确定之后,其变化的幅度一般较小,而经济制度特别是经济政策确定之后,其变化幅度就较大。因此,关于政治制度的宪法规定就可以较具体一些,而关于经济制度的宪法规范就应当更原则一些。我国宪法关于经济制度的规定就是典型的实例。制宪者从社会主义原理出发,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职能在于组织经济文化建设,因而宪法中关于经济制度的规定非常具体,相应地其适应性就较差,1988年和1993年两次对宪法所作的修改,主要在于经济制度部分。我认为,这是制宪及修宪时的一个失误。
第三,宪法规范的适应性是指宪法规范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宪法规范与其他法律规范一样,都必须与社会实际相适应,也只有与社会实际相适应,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否则,就会变成形式意义上的规范,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失去规范的价值。在这一点上,宪法规范与其他法律规范是相同的,只不过宪法规范能在更大的幅度内适应社会实际的变化。
第四,一部宪法实施以后,通常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不作变动或不作较大的变动,宪法规范的这种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1)宪法规范的原则性和适应性。宪法规范适度的原则性, 既能保证宪法规范的调控能力,又能使宪法规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宪法规范的适应能力越强,就越能保持宪法规范的稳定性。如前所述,宪法规范的适应性取决于它的原则性,而原则性一定意义上又受制于宪法规范应具有的调控能力。因此,宪法规范比其他法律规范虽更具有稳定性,但这种稳定性不可能是绝对的。
(2)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的修改程序。 各国宪法通常都用专门条款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以保持宪法规范的稳定性。从理论上说,宪法的修改程序越严格,宪法规范的稳定性就越强,但从实际作用上看,严格的修改程序在两类国家起着实质性作用:一类是多党制和两党制国家。在这类国家,通常一个政党在议会中难以取得修改宪法所需的绝对多数席位。在多党制国家尤其如此。一类是联邦制国家。在这类国家,修改宪法通常要征得联邦成员国的同意,而宪法规范又往往是各种利益妥协的产物,因此要取得多数联邦成员国的同意并非易事。在既是实行多党制或两党制又是实行联邦制国家,要修改宪法,其难度更显而易见。而严格的修改程序在两类国家只起着形式意义上的作用:一类是军事国家。在这类国家,军人操纵着政权或政权虽由文人掌握但军人随时可以干政,军人可以随时废止宪法或中止宪法的效力,实行军事管制,严格的修改程序起不到丝毫的限制作用。一类是一党制国家。这类国家的政权由一党所控制,宪法也主要体现着一党的意志,严格的修改程序也起不到丝毫的限制作用。这类国家宪法的稳定性并不在于严格的修改程序,而在于该政党对宪法作用与权威的依赖性。从理论上说,一党制国家宪法的稳定性要强于两党制或多党制国家,因为宪法所反映的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变化不大。但实际上这类国家宪法的稳定性较差,因为政局变动或最高领袖个人意志的任意性,容易造成政策缺乏连续性,也较难形成适应社会实际的宪法规范。
(3)宪法规范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以及制宪权主权的合法性地位。正确反映社会实际的宪法规范,客观上其适应能力必然较强;同时,具有合法性的制宪权主权所制定的宪法,代表着国家的权威,从思想意识上和政治心理上易为人们所接受。我认为,这是宪法规范稳定性的基本前提。
我国宪法自1954年制定起至今,已作过3 次整体修改(1975 年、1978年及1982年)、4次局部修改(1979年、1980年、1988年及1993 年),其稳定性不能算强。究其原因,主要是:(1 )宪法规范没有客观地反映社会实际,适应性差。1954年宪法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处于过渡时期的实际情况,但1956年完成过渡全面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宪法并没有及时修改,使一部分宪法规范形同虚设;1975年和1978年宪法中的较大部分规范没有客观反映社会实际,不得不进行较大的修改;现行宪法较客观地反映社会实际,但关于社会经济制度部分的规范落后于社会实际,也不得不进行修改。(2)对宪法依赖性不强, 政策连续性差,导致宪法修改。1954年宪法所确定的基本政策甚至基本制度,到1957年以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发生了较大变化,整部宪法形同虚设;现行宪法与1975年及1978年宪法所确定的基本政策亦有较大差异。随着对宪法依赖性的加强,宪法现实适应能力的提高,中国宪法的稳定性将会有所改善。 正方一辩:主席 ,评委,同学们,大家好!下面由我来表达我方观点。首先作为学生,我们的天职是学习,我们的第一要务是学习,所以应该学习知识;其次 ,从知识的重要方面来说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宏观:知识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蒸汽机的发明,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计算机的发明,人类又逐渐进入了电子信息时代。这是知识的功劳。微观:知识为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工具。一个人的自我价值表现在他为社会做了多大贡献,创造了多大价值。怎样为社会创造价值——当然是通过知识来创造。所以积累知识更重要。发言完毕,谢谢!
反方一辩:主席 ,评委,同学们,大家好!我方观点是完善人格比积累知识更重要。人格可分为三方面讲。第一,它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第二,它是个人的道德品质;第三,它是人的能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总之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区别于他人的,一贯的行为倾向和反应模式,也就是一个人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所以首先积累知识只是完善人格的一种手段,更多是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培养.陶冶和锻炼;其次知识水平高.高等学历的人如果人格不够完善,只会伤害别人,伤害社会;最后即使知识积累得不够,文化稍缺欠,只要不断完善人格,就一样造福社会。我国著名精神卫生专家陈学诗教授说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格的可塑性会越来越小。”青年后期人格的特征大体形成,因而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应客观分析人格特点,发现缺点和不足,及时地采取适当而有效的措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培养和锻炼,所以说大学生完善人格比积累知识更重要。
正反方互问:
正问:是第一生产力,完善人格能够取代知识积累促进社会发展?
反答:如果人格得不到完善,那你能保证将所积累的知识用到促进社会的发展中吗?知识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会对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完善人格就起到了将知识的积累引入正轨的作用。
反问:如果人格不够完善,你知识积累再多又有和用?清华大学高材生刘海洋用火碱和硫酸伤害黑熊是因为知识积累不够吗?
正答;那只是个别的现象嘛!
方反驳:有关的资料显示:研究生、博士生等高知识水平人才的犯罪率明显高于普通学历的人,难道这还是个别的现象吗?相反如果知识学的不够,那就不能对社会做出贡献,促进社会的发展吗?
如果你因知识积累不够而无法被录用你这样面对?
答:由于知识积累不够而应聘失败,只不过是人生一个很小的挫折,但如果人格不健全,就极有可能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抵不住诱惑,犯错误甚至犯罪。权衡一下,请问孰重孰轻?
正方总结;
下面由我总结我方陈词:著名的思想家左拉说过:“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的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不断的增加更多的知识,”众所周知,一个人在刚出生时是最纯洁的,没有任何的思想与认识,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对周围的逐步认识而积累起来一定的知识,人格对于婴儿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他要拥有人格首先必须认识人格,理解人格的意义。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那从和说完善人格?积累知识是完善人格的前提。
 我们并不否认完善人格的重要性,但知识是人的精神食粮,只有不断的积累知识我们的思想才不会陈腐,我们的人格才会得到更好的完善。所以说积累知识比完善人格更重要。我的陈词完毕,谢谢大家。
反方总结:
 下面由我总结我方的陈词,现行的教育中,学生的身心和人格不够和谐,有很复杂的原因,但就教育本身来讲,在很大的程度上源于未能有效、科学地协调好学生身心、学业和人格之间的矛盾,小学和中学的教育中,有意或无意地次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来为代价,以单纯提高学生课业水平为发展目标,或片面地把学生学业上成败理解为学生发展的唯一内容和最高的标准的错误倾向,并非个别的现象。研究生、博士生等高学历的人才的犯罪率比普通的学历的人要高,就是因为过分重视学历和知识而忽视了人格方面的塑造和完善,健全的人格为我们指明正确的人生目标,有了正确的目标才会让我们把积累的知识用在社会上产生价值,如果人格是残缺或无的话,读书少显得淳朴,读书多显得更加迟钝,所以只有完善了人格,才可能使用好积累的知识,所以完善人格比积累知识更重要。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竞争日益加剧,我们的生活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紧张、高速的节奏让人难得有休闲和放松的时光。人们在追求事业中深感身心的疲惫。常常感叹生活方式复杂,人生很累。其实我们的生活方式不复杂。在这看似纷繁的社会里,
我们要懂得每天尽可能的放松自己,调整生活节奏,将生活简单化,追求充实快乐的人生。其实简单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经历复杂之后的更上一层楼的彻悟。简单是一种美,是一种智者所具有的高品位的境界。简单不是简陋、原始,而是一种大彻大悟
之后的升华。简单,是经历复杂极至之后而升华成的又一境界。学会将生活简单化,放下沉重的负累,敞开明丽的心扉,去过好你的每一天。
2007年高考是我省实施高中新课程后的首次高考,2007年高考命题又是我省首次自行命制除英语听力及小语种之
外的全部试题。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省招考院高度重视今年的高考命题工作。高考一结束,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就召集了部分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对试题进行评价,同时征求专家意见,本报记者对这些专家进行了专访。专家认为,我省今年的高考试题实现了平稳过渡,并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充分肯定。
作文:提供开放的写作空间
作文题历来在全面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能力上占据重要位置。2007年的高考作文题作为新高考的重要窗口,应当最能体现新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没有为考生提供任何材料,直接要求考生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进行写作,这样就避免了以往高考作文情境设置繁琐复杂、考生审题难度太大的弊端,大大降低了对考生思维的限制,为考生提供了更为自由、更为开放的写作空间,从而更有利于展示考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提高试题的区分度,充分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
对考生而言,“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这个话题并不难把握,只要能够扣住话题所规定的“时间”和“记忆”的关系布局谋篇,就不会出现偏离题意的现象。“记忆”是每个人的正常思维活动,考生决不会因为涉世未深、阅历尚浅而无话可说,所以这个话题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符合高考命题的基本要求。但要写出好文章,立意就显得非常重要,而文章立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对“记忆”内涵的理解。这里的“记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记忆,而是那些在自己的人生阅历中,心灵受到撞击后留下的深深烙印。这些“记忆”,留给我们的内心感觉或宏大,或涓细;有的喜悦,有的痛苦;有时是一种强烈的震撼,有时是美的陶冶,有时则是深深的启迪。对任何人来说,这种在内心深处引发的丰富情感和震撼,不但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反而会历久弥新,永不磨灭。在选材和立意方面,这么多的角度,这样大的空间,满足了不同层次、多种类型考生的写作需要,对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写作水平非常有利。它不仅可以考查考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多方面的材料积累,能够较充分地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的目标要求,而且还涉及到审美、智慧、情操、人格、价值体系建构等诸多方面,对考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有较高的要求。这既是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充分体现,也必将对学生健康向上的价值体系和道德情操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
语文:从“语文素养”入手
试题从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入手,全方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突出语文的实践性、时代性、综合性和人文性。
今年的语文试题更加切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符合我省考生的实际,体现了语文新课程理念。试题从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入手,全方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突出语文的实践性、时代性、综合性和人文性,在继续体现对汉语的应用性考查、突出语言的规范性要求的同时,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精神和突出山东地方特色,而且能够进行大胆探索和调整,突出了能力考查,注重分析探究。具体说来有以下特点:
严格遵循《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考虑到今年是我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后的第一次高考,语文试卷一方面按照《考试说明》要求,进行适度探索,适当调整考试内容和题型结构;另一方面,难度设计总体控制在去年的水平上,比去年略有降低。较好地呈现出易、较易、较难、难等若干梯度层次,比较适应不同层次考生水平的发挥。
试题设计科学、严谨,试卷各项指标均符合教育部规定的标准
语文试卷题目的设计严肃规范,科学性检测准确严密,技术性处理细致规范。试卷的阅读量适中。题目的表达方式合理明确,没有含混不清之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也做得比较周详,没有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之处。
选材注重人文性、审美性,适当彰显地方特色
语文试卷在保持去年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人文性和审美性,突出语文学科特点。在材料的选择上,注重材料本身的人文性,凸显中华文化精神与当代现实生活的结合,尽量拓展材料包含的知识领域,适当关注材料的地方特色。
突出对考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考查,主观题的设置适度创新,给考生以充分自主发挥的空间
在语言知识与表达运用部分,增大了对考生实际运用汉语能力的考查,并引导考生关注当前社会生活及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状况。
今年的语文试卷在主观题的设置上,继续体现开放性和探究性。
英语:选材新颖更开放
从语法和词汇知识、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到阅读表达和写作,各部分的选材都与考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时代感强。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山东卷试题和参考答案科学、规范、严谨,题意表达清楚,语言准确、简洁,符合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一指导思想。
试卷难度适中,符合新课改要求
2007年是实行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新课标试行以来,教材难度有所增加,词汇量、阅读量有较大提高,更加强调语言运用能力。2007年试卷难度适中,符合新课改要求。
强调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仍然是2007年高考英语试卷所考查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中各小题均考查考生在理解题干内容基础上对词汇或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完形填空打破了以往夹叙夹议的文体模式,选用了一篇议论文,更加强调考查在语篇理解的基础上对词汇知识的掌握情况;阅读理解部分则从不同的角度考查考生对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写作部分则直接考查考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新增加的阅读表达题重视语言的综合性与语境化因素,把语言知识放在实际的语境中考查,注重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和应用性,使学生能够展示个性发展和思维的多样性与开放性。该题型既考查考生的语言输入能力,也考查语言的输出能力,更是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考查,符合交际教学的特点,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试卷内容贴近生活,时代感强
从语法和词汇知识、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到阅读表达和写作,各部分的选材都与考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时代感强。尤其是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阅读表达的选材,题材多样,主要有生活感悟、人物报道、教育动向和科技发明等。如果考生知识面较广,对这些内容的背景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就会在阅读中受益。这样的选材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反拨作用。
阅读部分继续保持较大的阅读量
保持较大的阅读量对于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提取和处理信息能力都是有益的,符合英语课程改革的要求。
数学:体现宽角度、多视点、层次性
两份试卷科学地考查了考生继续学习所应具备的数学素养和潜能,着重考查了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宽角度、多视点、有层次地考查数学理性思维;试卷结构稳定,知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稳中有新,稳中有变。
数学试卷包含文、理科试卷各1份。两份试卷科学地考查了考生继续学习所应具备的数学素养和潜能,着重考查了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宽角度、多视点、有层次地考查数学理性思维,特别是通过解题过程对思维能力进行了深入的考查;试卷结构稳定,知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稳中有新,稳中有变。
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发挥高考试题的导向作用
2007年我省高考数学试题在“相对稳定、适度创新”的原则下,体现了数学新课程的理念,关注了不同版本的教材,关注了必修和选修的比例和文理试卷的差异。
全面、综合地考查基础知识
2007年的山东高考数学卷全面考查了2007年山东省考试说明中各部分的内容,可以说教材中各章的内容都有所涉及。重点考查了高中数学知识的主干内容。
试题难度适中,层次分明
试卷在三种题型中体现出明显的层次性,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层层递进。试卷的入口题和每种题型入口题较好把握了难度。
突出理性思维和思想方法的考查,有效区分不同思维层次的考生
2007年的山东试题很好地注意研究题目信息的配置,考虑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思想方法,创设多条解题路径,使不同思维层次的考生都有表现的机会,从而有效地区分出考生不同的数学能力。
对能力的考查突出重点,避免繁琐的计算
试题较为科学地处理了考查数学能力与难度稳定的关系,重视了对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核心数学能力的考查,倡导理性思维,将创新意识的考查融于数学的基本问题之中,建立在核心能力考查的基础之上,控制了创新题的数量。
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
2007年的山东省高考数学解答题的设计可谓取材考究,立意独到,交叉渗透,融合自然,设问简明,充分体现了“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以及“以能力立意命题”的高考命题的原则。
贴紧中学实际,平衡文理试卷难度
在2007年山东省的试卷中,进一步降低文科试卷的难度,突出共性,反映个性,文理两卷分合明显,体现层次差别,这样的处理方法比较切合中学教学的实际。
“1”:死记硬背行不通
整个试卷努力做到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基于单个学习领域而超越单个学习领域,体现知识、能力、素养、情感与价值观等要素的综合性运用,重点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表达与应用能力、艺术鉴赏能力等人文科技综合素质。
在普通高考中增设“基本能力测试”(即“1”),是我省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而采取的重要举措。高考中进行基本能力测试,在全国也是第一次。
专家普遍认为,试卷充分体现了考试说明所提出的测试目标和考查要求,在试题的整体设计上,科学地、成功地综合了对不同学科基本知识与能力的考核,突出了基础性和整合性;在试题设计思路与题目内容上,鲜明体现了基本能力测试与学科课程标准及山东省新课程实施进程相协调、相促进的导向性;在考题设计与不同考点的有机组合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有效实现了重点考查考生多元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本定位,凸显了内容的时代性和答案的开放性;在命题的难度设计、分值分配等方面,较好地切合了考试说明及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本省考生的实际;试题选材思路开阔,在试卷整体设计、命题立意等方面力求创新。
基本能力测试以高中新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人文与社会、科学六个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做到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基于单个学习领域而超越单个学习领域,体现知识、能力、素养、情感与价值观等要素的综合性运用,重点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表达与应用能力、艺术鉴赏能力等人文科技综合素质,使试题的导向有利于全面推进我省的素质教育。具体特点如下:
体现了增设“基本能力测试”科目,大力推进新课改,强力促进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对中学教育教学乃至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都有重要的积极的导向作用。
专家们认为,“基本能力”试题的这种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引导中学按照高中课程方案要求开齐开好课程;二是有利于纠正文理偏科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关注与热爱生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与社会实际问题;四是有利于引导学生注重知识、能力、素养、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等。
试卷在总体布局上立意较高,视野开阔,具有比较周密的整体考虑和比较严密的逻辑结构。
第Ⅰ卷分人文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生活中的科学三大板块。第Ⅱ卷的8道大题涉及了科学发展、创新、和谐、多样性、科学与艺术、情感、价值观及研究性学习等方面内容。在每道大题的设计上,均强调题干与主题的关联、小题与大题主题的关联及每道大题之下各小题之间的关联等逻辑关系,确保了试题的良好结构。
试题选材注重时代性、科学性、经典性、多源性、生活性与审美性,并凸显齐鲁文化特色。
试题选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整个试卷都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创新体系等新理念渗透到了试题的设计中,奥运会等重要活动与内容成为试题的背景材料。材料多来自经典性文献和权威性书刊,保证了试题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试题的设计还关注材料的地方特色。
准确定位“基本能力”,突出对人文与科技素养及各种基本能力的考查。
试题注重从知识与能力统一的角度考查考生的人文科技素养与基本能力,尽最大可能避免将学生引导到死记硬背的路子上去,不额外增加学生负担。
文综:兼顾多样性和地方特点
2007年山东省文综试题与以往教育部试题相比,在保持试卷形式和内容的稳定性的同时,又兼顾了多样性和地方特色。试题既能较好地测试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能有效地考查考生获取有效信息、认知理解、分析综合等能力。
政治:把握时代脉搏
贴近学生生活
1.坚持正确价值导向,体现党和国家意志,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2007年我省高考政治试题从各方面很好地坚持了这一特点。
2.坚持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命题的选材上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就是知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引导学生通过关注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
3.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导,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是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2007年的思想政治高考试题,进一步坚持了这一指导思想。
4.坚持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体现开放性原则,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今年的试卷在承袭往年高考试题经验的基础上,追求高考改革意识与新课程改革理念趋向一致。
5.坚持开发地方考试资源,体现山东地方特色。突出齐鲁文化魅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今年山东省高考思想政治试卷的一大特色。
历史:联系社会现实
体现地域特色
1.密切联系社会现实,努力反映时代热点。整个卷面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2.增加乡土气息,体现地方特色。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的出现与历史研究的发展息息相通,反映出健康向上、开拓创新的时代气息。
3.稳中有变,变中求新。
历史卷以教材主干知识为主导,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同时又注意避免脱离实际。同时,试卷也呈现出了较多创新:构架新、情景新、材料新、立意新、视野新。
4.注重对基本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
5.重视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教材主干知识是高考命题的首要对象。这一点在试卷中得到了突出体现。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无论是必做题还是选做题,都立足于教材主干,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掌握。
地理:关注社会热点
避免死记硬背
1.注重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凸现综合性特点。地理试题不偏不怪,不回避重点,着意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突出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尽量避免死记硬背式的试题。
3.贴近社会现实,关注热点问题,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运用与创设。以反映现实和热点的“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素养。
4.彰显地方特色,兼顾试题的公平性。试题关注乡土地理,体现地方特色,注意培养考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观念和热情。为了避免出现地域不公平,试题借助外商投资这一新的问题情境,从区域整体发展切入,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理综:突出基础性、选择性、时代性
突出实验 引导探究
1.立足基础,回归课本。今年的物理试题特别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例如选择题第19题,区域内电场的分布,就是两个正电荷形成的电场空间的一部分,是课本图示中所涉及的电场分布的运用和延伸,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本质。
2.注重实际,体现创新。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在今年的高考试题中得到了较好体现。
3.突出实验,注重方法。对于实验思想、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的考查是高考的重要内容。全卷紧紧把握实验这个主题情境,很好地考查了考生对于实验这一研究方法的价值判断和把握能力。
4.着眼能力,引导探究。为了全面体现新课改的探究理念,整卷以能力考查为着眼点,关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努力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
联系实际 引领课改
1.试题平和新颖,难度适中。试题形式与样题一致,在内容选择上,积极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选材新颖而又贴近学生实际。试卷在三类试题中体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必做试题中的选择题新颖,知识覆盖面大,侧重于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相对比较容易;必做试题中的填空解答题侧重于化学学科能力的考查,难度相对较大,有利于区分不同层次的学生,突出了试题的选拔功能。
2.强调主干知识,兼顾覆盖面。试题十分注重考查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化学必做题仅10题,但涉及了物质的量、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等12个方面的内容,基本涵盖了高中化学的主干知识。
3.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试题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特点,重视化学与STS的联系,内容涉及环保、材料、医药、能源等,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易使学生形成认同化学、喜爱化学的真切感受。
4.稳中求新,引领课改。
试卷形式与样题一致,给人以熟悉的感觉,保证了教学秩序的稳定性;试题背景都是新素材,回避不同版本教材问题情景,消除了使用不同版本教材地区教师的疑虑;试题不超纲,无偏题、难题、怪题,特别是对于原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而新的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中没有出现的知识一律没有涉及,试卷顺应了课改对高中化学教学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突出能力 注重创新
1.推陈出新,平稳过渡。首先,纵览整个试卷结构基本与样卷相同,这使得学生们看着熟悉做起来不慌;其次,生物的题型与样卷及平时训练的题目差别不大,无偏题怪题和超纲题;再次,试题内容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突破,生物各题内容学生见到后似曾相识而又有所不同,但只要仔细斟酌便可完成。
2.考查双基,突出能力。全卷以高中新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为重点,体现新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的要求,注重试题的前瞻性和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培养。
3.层层递进,化解难度。以往高考理综题涉及生物实验内容的设问往往过于集中,学生只要一步出错,就会导致步步出错,使得一个题做完之后得分却微乎其微。而今年的高考理综试题第Ⅱ卷一改过去的做法,独具匠心,每一个大题入口题较易,层层设问,有效控制了试题的区分度。
4.关注社会,体现创新。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 正方一辩:主席 ,评委,同学们,大家好!下面由我来表达我方观点。首先作为学生,我们的天职是学习,我们的第一要务是学习,所以应该学习知识;其次 ,从知识的重要方面来说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宏观:知识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蒸汽机的发明,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计算机的发明,人类又逐渐进入了电子信息时代。这是知识的功劳。微观:知识为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工具。一个人的自我价值表现在他为社会做了多大贡献,创造了多大价值。怎样为社会创造价值——当然是通过知识来创造。所以积累知识更重要。发言完毕,谢谢!
 反方一辩:主席 ,评委,同学们,大家好!我方观点是完善人格比积累知识更重要。人格可分为三方面讲。第一,它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第二,它是个人的道德品质;第三,它是人的能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总之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区别于他人的,一贯的行为倾向和反应模式,也就是一个人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所以首先积累知识只是完善人格的一种手段,更多是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培养.陶冶和锻炼;其次知识水平高.高等学历的人如果人格不够完善,只会伤害别人,伤害社会;最后即使知识积累得不够,文化稍缺欠,只要不断完善人格,就一样造福社会。我国著名精神卫生专家陈学诗教授说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格的可塑性会越来越小。”青年后期人格的特征大体形成,因而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应客观分析人格特点,发现缺点和不足,及时地采取适当而有效的措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培养和锻炼,所以说大学生完善人格比积累知识更重要。
正反方互问:
正问:是第一生产力,完善人格能够取代知识积累促进社会发展?
反答:如果人格得不到完善,那你能保证将所积累的知识用到促进社会的发展中吗?知识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会对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完善人格就起到了将知识的积累引入正轨的作用。
反问:如果人格不够完善,你知识积累再多又有和用?清华大学高材生刘海洋用火碱和硫酸伤害黑熊是因为知识积累不够吗?
正答;那只是个别的现象嘛!
方反驳:有关的资料显示:研究生、博士生等高知识水平人才的犯罪率明显高于普通学历的人,难道这还是个别的现象吗?相反如果知识学的不够,那就不能对社会做出贡献,促进社会的发展吗?
如果你因知识积累不够而无法被录用你这样面对?
答:由于知识积累不够而应聘失败,只不过是人生一个很小的挫折,但如果人格不健全,就极有可能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抵不住诱惑,犯错误甚至犯罪。权衡一下,请问孰重孰轻?
正方总结;
 下面由我总结我方陈词:著名的思想家左拉说过:“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的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不断的增加更多的知识,”众所周知,一个人在刚出生时是最纯洁的,没有任何的思想与认识,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对周围的逐步认识而积累起来一定的知识,人格对于婴儿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他要拥有人格首先必须认识人格,理解人格的意义。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那从和说完善人格?积累知识是完善人格的前提。
  我们并不否认完善人格的重要性,但知识是人的精神食粮,只有不断的积累知识我们的思想才不会陈腐,我们的人格才会得到更好的完善。所以说积累知识比完善人格更重要。我的陈词完毕,谢谢大家。
反方总结:
  下面由我总结我方的陈词,现行的教育中,学生的身心和人格不够和谐,有很复杂的原因,但就教育本身来讲,在很大的程度上源于未能有效、科学地协调好学生身心、学业和人格之间的矛盾,小学和中学的教育中,有意或无意地次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来为代价,以单纯提高学生课业水平为发展目标,或片面地把学生学业上成败理解为学生发展的唯一内容和最高的标准的错误倾向,并非个别的现象。研究生、博士生等高学历的人才的犯罪率比普通的学历的人要高,就是因为过分重视学历和知识而忽视了人格方面的塑造和完善,健全的人格为我们指明正确的人生目标,有了正确的目标才会让我们把积累的知识用在社会上产生价值,如果人格是残缺或无的话,读书少显得淳朴,读书多显得更加迟钝,所以只有完善了人格,才可能使用好积累的知识,所以完善人格比积累知识更重要。
如何写个人简历
兵法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作为一名求职者,要研究用人单位看简历的各个细节。在制作简历时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如此一来便可以使得自己更加具有竞争力。 
 1.简历的基本内容标准的求职简历主要由四个基本内容组成: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婚姻状况和联系方式等。教育背景:按时间顺序列出初中至最高学历的学校、专业和主要课程。所参加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工作经历:按时间顺序列出参加工作至今所有的就业记录,包括公司/单位名称、职务、就任及离任时间,应该突出所任每个职位的职责、工作性质等,此为求职简历的精髓部分。其他:个人特长及爱好、其他技能、专业团体、著述和证明人等。
  2.精简简历的长度和厚度一般人事部门的经理往往会收到堆积如山的简历,他们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仔细看一份漫长的简历。如果 寻求一个专业或技术职位,写上一两页的简历是正常的。一位忙碌的人事经理根本无暇顾及 那份超过两页的简历,而简短的简历往往又比冗长的简历难写。所以 可以将写出来的漫漫简历尽量压缩,使之简短有力。
  3.投递简历的方式如今的it公司都喜欢采用e-mail的方式来接收简历,当然在招聘会也会接收一些纸介质简历。所以除了去招聘会上投一些简历外, 还可以多去一些人才(公司)网站看看招聘信息。然后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对方,这样一来对于双方来说都省时省力。 也免去了打印简历的成本。
  4.关注招聘条件对于用人单位来说,简历是第一关,面试才是第二关。在简历中,人事经理往往会侧重于观察简历是否已经达到了招聘条件,如果达到了则会考虑通知当事人来面试。所以,在写简历时一定要关注对方的招聘条件,并在自己所写的简历中努力达到对方所要求的水平。这样他们就会通知 去面试了。
  5.表达能力在写简历时一定要尽情地表现 自己,而不是别人。在 的简历中展现 的技能,并用 自己取得的成果证明它们。如果 写作表达能力差,最好请写作能力比较强的人帮忙, 可以通过自己口述的方式让别人边听边写,用合适的词来描述 自己。另外写简历不必拘泥于格式:简历是 自己的简历,所以不管 写什么,只要看着合情合理就行。简历最好就是实话实说的表现自己,过高的虚夸或者是过于谦虚都不好。   6.关注要点在简历中, 千万不要简单地列举 所干过的职务,强调 都干了些什么。一定要重点强调 能干某项工作的特别技能以及 所取得的成就和证书,就是一份简单的简历也应这样写。别过分谦卑:像面试一样, 的简历不能太谦卑。
个人简历模板(共21个摸板)   个人简历   个人概况:      求职意向; 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 性别: ________   出生年月: ____年 __月__日 健康状况: ___________   毕业院校: __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件: _______________ 传呼: 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 _______________   通信地址: ____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背景:      ____年-- ____年 ___________ 大学 __________专业(请依个人情况酌情增减)   主修课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如需要详细成绩单,请联系 )   论文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请注明是否已发表)   英语水平:      * 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能力   * 标准测试:国家四、六级;gre.....      计算机水平:      编程、操作应用系统、网络、数据库......(请依个人情况酌情增减)   获奖情况: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依个人情况酌情增减)   实践与实习:      ____年__月-- ____年__月 _________公司__________工作   ____年__月-- ____年__月 _________公司__________工作(请依个人情况酌情增减)   工作经历:      ____年__月-- ____年__月 _________公司__________工作(请依个人情况酌情增减)   个性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描述出自己的个性、工作态度、自 评价等)   另:   (如果 还有什么要写上去的,请填写在这里!)   * 附言:(请写出 的希望或总结此简历的一句精炼的话!)   例如:相信您的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老师需要什么学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