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联想电脑 恢复出厂设置置

1.科技传媒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科技传媒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科技传媒网都将保留追究责任权益;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科技传媒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事件起因于ST天涯2月22日在新三板上发布的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在公告中,天涯社区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以非公开定向发行股票的方式发行普通股300万股,每
本文是面向全国各地的500家样本企业发放了调查问卷。经过2个多月的调查、采访,收集到326家企业的意见信息,其中也挑选了20家行业代表企业进行深度电话访谈,以
新商业模式崛起,当整机制造已成红海,对无人机企业而言,哪里才是蓝海?笔者为大家介绍了几个国外相对知名度较高的无人机企业,看看它们都在做些什么?
(),由广东省创新科技传媒服务中心主办,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搜集关于科技最新最全的时事动态。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解读中兴与中国移动NB-IoT
&来自: 通信网
导读:一牛讯 6月3日早间消息 昨日,中兴通讯宣布携手中国移动在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实验室,率先完成严格遵循NB-IoT标准协议的技术验证演示。中兴通讯指出,本次成功的技术验证演示标志着NB-IoT系统正在走向成熟。 NB- ...
一牛讯 6月3日早间消息 昨日,中兴通讯宣布携手中国移动在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实验室,率先完成严格遵循NB-IoT标准协议的技术验证演示。中兴通讯指出,本次成功的技术验证演示标志着NB-IoT系统正在走向成熟。
NB-IoT是电信行业当前的热点,从2015年9月启动工作立项到2016年6月冻结标准,进度之快反反映出需求的迫切。产业界的技术协力加快了NB-IoT的商用进程,中兴通讯则是主要的技术贡献者之一。根据业内预期,NB-IoT将在2017年初正式商用。
NB-IoT成熟路径
NB-IoT即窄带 (Narrow Band - Internet of Things),是物联网技术的一种,具有低成本、低功耗、广覆盖等特点,定位于运营商级、基于授权频谱的低速率物联网市场,例如智能停车、智能抄表、智能井盖等,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市场研究公司Machina预测,NB-IoT未来将覆盖25%的物联网连接。
根据即将冻结的标准,NB-IoT是3GPP R13阶段LTE的一项重要增强技术,射频带宽可以低至0.18MHz。事实上,NB-IoT是NB-CIoT和NB-LTE两种标准的融合,平衡了各方利益,并适用于更广泛的部署场景。其中,华为、沃达丰、等公司支持NB-CIoT;爱立信、中兴、三星、英特尔、等公司支持NB-LTE。NB-CIoT、NB-LTE与标准NB-IoT相比都有较大差异,终端无法平滑升级,一些非标基站甚至面临退网风险。
2015年9月,NB-IoT正式立项进行评估。在NB-IoT WI评估阶段(2015年9月-12月),中兴通讯共计输出提案24篇,通过链路仿真、系统仿真和技术分析,同其他公司一起成功推动基于LTE的NB-IoT作为WI阶段唯一候选方案;在NB-IoT WI标准化阶段(2016年1月-6月),中兴通讯多次担任议题讨论牵头人和邮件讨论组织人,共计输出提案166篇,其中几十篇提案被标准采纳,NB-IoT技术贡献位居第一阵营。
中兴通讯与中国移动在3GPP NB-IoT标准冻结待公开发布前率先完成技术验证演示,正是得益于其在NB-IoT领域的深厚技术储备。NB-IoT本质上是蜂窝技术的应用和延伸,很多技术与LTE/5G相一致,而中兴通讯连续多年将超过10%的营业收入投入技术研发,已经掌握大量通信基础核心专利,并位居物联网领域专利榜第一名。
商用进程加速
一般来说,一项3GPP定义的信息通信技术从标准完成到真正商用,有一到几年的时间窗。NB-IoT标准完成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商用时间可以判断也不到一年,可以说是近年来商用速度最快的信息通信技术之一。
基于标准研究的进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4月中旬召开了NB-IoT工作推进会,提出共同培育NB-IoT产业链,并要求年底建设基于标准NB-IoT的规模外场。几大运营商的动作更显迫不及待,中国联通已经宣布在2017年启动NB-IoT规模商用部署,中国移动据悉也会在同期开启商用化进程。
一牛联系到中兴通讯内部人士透露,中兴通讯正按工信部的要求,正在准备850M、900M和1800MHz等多种频段基站,今年10月份前后,中兴通讯将会有基于标准NB-IoT的外场业务演示,到年底有规模外场,目前正在跟各运营商进行落地接洽。
之前中兴通讯在NB-IoT上比较低调,是因为相关协议还没冻结,本次和中国移动联合率先完成验证演示,加上之前Pre5G Massive MIMO也是领先标准推出,连获大奖,中兴无线底蕴深厚创新频现。2014年中兴通讯提出万物互联M-T的战略,也明确了物联网整体战略发展思路,现在公司内上下一心,之前很少出现的标准进展和研发进展同步的情况以后可能越来越多。该人士表示。
一牛注意到本次演示的一个细节,中兴通讯采用基于NFV功能的虚拟核心网,无线网络利用成熟商用的4G基站设备,终端按照真实商用环境的要求配置,实现NB-IoT基本功能和业务流程及多个关键特性。这意味着本次演示是在成熟的现网商用基站上和虚拟化核心网做的NB-IoT验证,也意味着中兴通讯可以帮助运营商快速完成商用部署。
在5G商用前的窗口期和未来5G商用后的低成本、低速率市场,NB-IOT将有大施拳脚的空间。一些芯片和模组厂家已经计划在今年支持NB-IOT,中兴通讯等网络设备供应商的技术投入和全力支持更加不可或缺。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中兴通讯正准备和产业链企业合作,在商用前夕携手,共同拓展NB-IoT新蓝海。
', 'portal::view');
联系在线客服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大道300号华丰金源商务大厦A座四楼3A15-3A19
客服热线:6 & 业务QQ:
深圳一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专家开讲】5G前夕 除了NB-iot、lte-v我们还该关注些什么
  参会专家:中国移动研究院副所长  主持人:华创证券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束海峰  时间:  结论:关注eSIM(()),天线(()),云通讯(())和小基站(())带来的投资机会  【主持人发言】  今晚我们主要关注5G后产业方向趋势的问题,我们认为下半年通信板块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板块,类似于电子板块在2016年上半年,今年下半年有非常多新的技术会出来。从2G,3G,4G到5G,未来有更多的终端会接入,商业模式也会出现变化。比如几个月前NBIoT,LTE-V,这些都是5G的范畴和产业趋势。通信行业的产业趋势和空间非常大,我们看到5G后面还有很多需要重点关注的变化。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到移动研究院副所长来和大家分享。  【嘉宾发言】  首先对于每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除了出现本身关键技术变化之外,还有一个核心的问题是商业模式和面向的应用。  2G的出现主要围绕语音来做,现在语音逐渐走向免费,这种商业模式逐渐是在走下坡路的。  3G/4G的目标是围绕移动业务来设计的,主要的运营模式是流量,所有的网络设计,包括为客户提供的服务都是为了流量,通过流量运营商来获取一定的收入。这种商业模式已经遇到了瓶颈,在中国暂时还有一些空间,在日韩比较明显,内容行业发展比较快,目前流量对于每个用户基本都达到了顶部,4G-5G这样的一个量级。用户使用手机的时间和屏幕的大小决定了流量商业模式的上限。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还通过流量的方式,对于运营商来说会出现增量不增收的场景。进一步提高带宽和激发流量并不一定能够产生更多的收入。所以在此之后,5G在寻找新的机会跟方向。  目前ITU定义的5G的三大应用场景:eMBB,低时延高可靠,低功耗大连接。  这三大应用场景是面向不同应用和商业模式来探索的方向。  ,探索的是通过原来的手段把过去连接不到的物品连到物联网上,来产生更多的服务和商业价值。物联的需求和人的需求是不太一样的,人的基本需求是非常类似的,如上网的需求,移动性,时延,业务速率的要求。但是物的需求差异是很大的,从根本上来可以切成两类:  一类是低功耗大连接,用于广覆盖低功耗大连接低成本的这种;  另一类是对于时延性可靠性要求是非常高的,不同于传统的通信,属于更高的工业级别的要求。这两类在5G探索中属于两种新的商业模式,为了物联网发展趋势来做的;  还有一大类是eMBB,增强宽带,比如有些发达国家的带宽流量失去弹性了,再提供这么大的带宽从运营的角度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必须要突破目前某些业务或者某些应用速率或者说通信能力不能达到的一种水平来产生更多的新的业务或者服务。比如目前PokemonGo,突破了一定通信的要求的话,可以产生更多新的应用。这个应用价值不是流量的价值,这个方向是增强宽带在做。  但是无论这三类中的哪一类,通信目标的要求,对于4G蜂窝网的技术要求是不太一样的,所以技术上需要一些新的变革和新的突破才行。  比如低功耗大连接,物的连接对覆盖的要求和连接数的要求比人的要求要高。比如物要到的地方人可能不要到,所以比原来人要覆盖的蜂窝网的技术要增强20db。对于连接密度来说,人带来的通讯距离不会太密集,但是物体的密度是非常高的,所以一平方公里需要支持一百万并发。  对于低时延高可靠的场景,这种时延和可靠性是原来通信上面没有作要求的。通信其实相对来说比CT和IT的技术,已经往前走了很大一步了。但是向工业级切入,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时延有空口的时延要求,也就是最终接入那一段的要求。可靠性需要做到五个九,99.999%的水平。  对于增强宽带,通过速率方面的能力突破业务方面的要求,除了本身的峰值速率,比如最大速率达到10G甚至20G,还有很重要的是用户体验的速率。其实在4G方面,大家能够感觉到的是几兆,其实最低能够保障的速率只有2M。前段时间PokemonGo,在最低的时候500KB这样的一个量级,差不多需要求10M左右的速率要求,如果在所有边缘区域要得到这样的速率,对于现在蜂窝网技术还是有一定挑战的。  这些技术和方向其实都是在探索。从广义来讲,这三大类都属于5G整体的范畴。确实不像4G的单点技术,比如什么时间点什么标准定了,什么时间点商用了,5G更多的是一组技术能组成的。所以市场需求的时间和技术成熟的时间不一样,是分级来提供的。  对于物联网的需求,低功耗大连接第一个标准今年6月份已经冻结了,而且确实有广大的连接需求。另一方面,5G三大场景里面,关于低功耗大连接的场景会以窄带互联网技术作为Baseline,这套技术会在5G初期很长一段时间使用,需求非常清晰。  对于第二类,低时延高可靠,用于或者工业互联网的技术。今年9月份可以完成V2V的,明年3月份完成V2X的。市场需求也在广泛地和车企以及工业企业在做进一步明确,明年年初或者明年年底明确的技术方案才会出来,后年才会商用。在2020年之后的5G时代,还没有窄带互联网那么明确,初期先发的市场基于LTE-V进行切入。随着一步步探索和发展,看看到2022年再往后自动驾驶到底使用什么技术。  第三块今天要重点谈的增强宽带,把速率突破出来,不是依靠流量来产生的新业务模式。这块在全球美日韩的大的竞争环境下也在加速。现在最新的进展是18年6月份可以出第一个版本,可以做试验和初期部署的版本,19年基于R16出一个商用版本,到20年或者到21年再进入商用部署的环节。  这三套技术和三个场景,三个时间是一个递进的关系。下面分别做个介绍:  物联网  物联网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不同于人的通信,相对于通信能力的需求是很发散的。有这种大带宽大时延不计成本的连接,也有广覆盖低成本低功耗大连接的场景。目前提到的窄带蜂窝网技术主要面对后面这种场景,这种场景在业界明确的定义是LPWA(LowPowerWideArea)。目前业界技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于IP技术的,比如说WLAN,ZigBee这样的技术,最近比较热的是Sigfox和LoRa,特点就是相对要求比较松,应用门槛比较低,大家可以广泛地低成本地使用。第二类是蜂窝网技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基于已有的2G/3G/4G的技术,第二种是基于4G本身的技术做一些浅度的优化,本身技术架构是基于4G的,LTE-M或者EMTC的技术;第三种是4G关键技术的深度优化,包括广覆盖,低功耗,大连接,低成本。判断哪个技术更好更成功,我们判断四个方面:产业、性能、成本、模式。  产业:产业就不多说了,IT和CT大家都有判断。  性能:所有的技术无论好坏,主要是对业务的耦合程度。哪个技术的目标性更强,针对性更强,在业务的指标上面就会做得更好。  成本:成本有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规模,但在相同规模下,取决于技术。窄带物联网技术,基于一些关键技术,但是在基带、射频、外围器件方面,都是面向低成本来设计的,很多部分都是可以提升的。而且包括外围芯片方面,不像蜂窝网技术,需要很多性能上面的处理,性能上面就是缓存,所以对成本的要求是比较低的。  模式:目前认为低功耗大连接下,可能的三个比较重要的场景和商业模式,第一个是大连接,抄表类的水电燃气,很多人在讨论这个是不是都会用蜂窝网技术来承载,确实可能只有一部分,但是这个量是很大的,蜂窝网能做其他技术不能做的场景会非常大,但是这块不会有很大的ARPU在内。第二类是消费者相关的,、智能物流,等,这块的应用ARPU会比较高。第三类是相关的,这块需要很多新的技术来满足,这类涉及到安全性和要求,这些连接是相对来说高价值的。  除了以上通信相关,还有三块是窄带物联网上面比较重要的:  模组:模组的尺寸大小,原来物联网没有取得市场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是比较分散,针对一种应用或者一种技术来开模或者定义接口成本过高。如果用蜂窝网的技术来承载,全球的标准和产业,需要定义一个统一尺寸来降低开发者的成本;  安全和认证:从运营商的网络来提供物联网的需求,很大的诉求就是更大的安全性。还有认证的成本是要反馈到消费者身上的,不能像传统的智能手机方式来提供服务,这里面就有一个SIM卡方式的问题。现在比较热的软SIM和eSIM。软SIM把SIM和运营商做了解耦合。为终端提供SIM卡和运营商是没有关系的,对于发展普通的互网应用和智能手机的应用,运营商是有抵触的。对于eSIM是完全另外一个思维方式。首先eSIM是在物联网的上面来发展的,物联网终端因为量非常大,很多是行业用户,不太可能让终端用户去营业厅来办卡,需要在生产之前把eSIM做进去,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物联网的即插即用的特点。举个简单的例子,物联网里面的空调和冰箱的模块,可以雇一个工人抬到家里,但是不可能让他来打开模块和设置这也是现在智能家居通信模块长期没有使用的原因。但是如果运营商来提供设备,可以把eSIM预置在里面,可以完全实现即插即用。但是eSIM也有别的问题,就是eSIM到底是某个运营商来发还是第三方平台来做,但是它可以是物联网的主要识别的一种方向。  车联网  车联网公认的是三大环节:基于信息服务的Telematics;第二个是把通信发展成刚性需求的V2X,其实就是辅助驾驶;第三个阶段就是真正的自动驾驶。目前我们处于第二环节。目前是基于蜂窝网的技术还是基于DSRC,现在还是有比较大的争议的。从技术本身来说,两个是有根本的差异的。从低时延和高移动性来说,因为LTE-V基于4G的,本来就是提供移动性和广覆盖的,比DSRC有很大的优势的。具体数值上来说,LTE-V在无线上面比DSRC高10db以上,覆盖范围比DSRC要高一倍。在高速场景下面,如果在120Km/h,DSRC可以做到130m,LTE-V可以做到330m。这直接影响到了通信的车辆数目,DSRC可以提前通知到一辆,LTE-V可以通知到2-3辆。  在接入性方面,不管是覆盖、移动性、可靠性方面,因为LTE-V是电信级别的,比基于IP的局域网设计的是有优势的。  目前业界有一些疑问,一个是LTE-V的运营模式,在连接初始的时候和发现拥塞和密集区域下的时候都依赖于大网基站的调度。公网的频率是没问题的,但是在车联之间的频率在国内没有定,现在比较大的可能性是MHz之间,今年年底可能会发布作为实验频率。  第二个问题,目前的频率可能有50M左右,不能支持三大运营商来运营。未来有三种可能性:第一种方式是交通部来运营,第二种方式是一家运营商来独立运营,第三种方式是三家运营商分开运营,大网用自己现有频率,V2V来分开运营。  第三个问题,技术本身还没有定,今年9月份完成V2V,明年3月份完成V2X。  eMBB  第三个重点谈谈5G最后的一个场景,怎么通过大带宽的能力产生新业务改变现有的流量收费模式。目前比较大的两个方向,一个是AR/VR,第二个是智能()。  AR/VR是很大的一个产业,通信只是一部分。从通信的角度看,AR/VR在速率和时延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先拿VR来举例,8K的屏,24/cache的格式,大概的速率960M左右。时延的话也比较清晰,因为是交互式体验,为了保证不出现眩晕感,所以对时延的要求也比较高。真正和移动通信端发生更大关系的是AR。VR可能可以拿手机终端成为一种方式,而未来可能更多应用,需要跟现实相结合的AR技术,会对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通信有一定的需求。AR最核心的不仅仅是大带宽的要求,更要提供的是用户体验的速率。现在4G的最低速率是2M左右,不能完全满足一些区域用户交互信息的能力。未来需要增强带宽和增加天线数目把AR应用走向现实。  第二个是移动智能,同样的是非常大的产业。包括人工智能、机械控制和通信连接。现在想把机器人应用到家庭,可靠性和成本都需要很大的控制,这样对通信的依赖性很大,因为很多东西要放到云端来做,所以对通信的可靠性要求是很高的。  在无线通信方面,有一些关键技术来满足,现在业界提到很多,大规模天线,高频段,新型多址,新多址,新编码这些接入层的关键技术。网络层关键技术有网络切片、边缘移动计算的技术。  对于接入技术里面的新型多址,新多址,新编码,以及网络技术里面的网络切片,本身不是来服务移动宽带业务的,而是把物联网和车联网等等合在一张网来提供。真正为宽带为高速率服务的是大规模天线和高频段,这两个是比较核心的。真正要保证无线通信能力,一个要么更多的频率资源,要么更多的重点覆盖。  第一个是频率问题,目前频段越低越好,总体上来说,频段应用都是在6GHz以下,带宽资源是有限的,未来如果打开到6GHz以上。现在以6G为分割点,以下是低频段,以上是高频段。6G以下是MB级别的,6G以上是G级别的。  目前全球方面频率划分,美国是走的比较靠前的,包括美国政府都出来为运营商站台。目前互联网公司对通信的冲击是很大的:GoogleFiber,GoogleWifi,Google气球。Fiber主要是家庭用户,Wifi是移动用户,气球-空中基站针对偏远地区的用户。美国运营商着急上高带宽,主要针对的就是GoogleFiber,不是针对移动用户的宽带应用,而是避免家庭用户接受GoogleFiber。现在比较简单的就是拿到大带宽,而不用考虑和现有网络的互操作和移动性的要求。现在已经在27G和37G一共划分了3.85G的带宽。美国在高频段包括基站的积累也是非常多的,所以美国在这方面走的更靠前的。  国内也在推进这部分的商用技术,现在国内在6G以上还是没有那么明确的。在ITU上面真正要讨论包括美国提到的那些频率,都不是能够明确的,这些估计要等到19年之后才能讨论,现在国内近期不会有太大的进展。国内目前比较关注的是6G以下的频率:一个可能是M,这个可能是最早的,很有可能是5GeMBB出来以后试用的频率,可能是未来2020年商用的频段。还有3.3G-3.4G,这个因为和军方有一些干扰,未来可能用于室内应用。另外还有200M的带宽:4.4-4.5G,4.8-4.9G,这个可能需要和银行来共存。频段相当于土地资源一样,需要尽快明确土地资源,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发展。  第二个是多天线,多天线相当于道路的条数更多。对于高频段用多天线有很多好处的:第一个是频段越高,天线面积越小。意味着传统的基站面积下面可以使用更多的天线。比如现在广泛应用的2.6G下面的64振子,如果在30G下面使用256振子,面积也就只有原来的1/30。另一个大规模天线肯定要使用全新的架构,比如模块的架构。另一方面高频段相对于低频段的传播没那么好,也需要多天线技术提高流数,提升存储量以外,也需要多天线来弥补损耗的差异。  eMBB,主要提到这两个技术,这里面涉及到的产业链非常多。美国走这么远,一方面对抗GoogleFiber,还有很重要的因素是美国本土产业,包括器件和技术的大力支持。国内现在产业的积累还是比较薄弱的,即使是6G以下的发力也需要长期的路去走。  【Q&A】  1.按照6G以下的频段,能不能有一个量化的概念,在5G里面天线的数量增加多少,包括基站和终端?  6G以下没有质的差别,现在已经有产品了,3DMIMO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基站方面的天线数量是需要128天线以上,支持流数16以上,传统不是3DMIMO的是8天线2流数。终端方面没有太大的变化,都是2天线。基站主要是为了多用户使用。这些天线已经有应用,但不是广泛应用的,大规模还都是8天线2流数的。主要是一些流量比较密集的,需要垂直广域覆盖的区域。  到了6G以上,比如20GHz,或者30GHz,第一个是相同的面积可以做更多的天线,第二也是需要这么多天线来面对传播损耗的要求。首先终端方面,首先至少是8天线到16天线,要补偿12db的传播损耗。基站上面,目前来说256是一个共识,也只有原来1/30的面积,或256*4这样一个量级。这没有6G以下的天线情况那么明确。  2.在4G里面提到过小基站的需求,未来5G有什么变化?  首先高频段能不能做宏基站和宏覆盖,理论上来讲是可以的。但是从几个方面来说还是需要小基站的,第一个是流量密度,如果AR应用上来,即使有大带宽和大规模天线,流量密度也达不到。第二个是成本,高频段是为了突破带宽限制,但是更大的需求是假设未来流量的商业模式会缩小的话,能不能有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式,小基站在未来的成本上面有很大的优势。目前的小基站在几千块钱左右的量级,如果高频的天线比较小,流量能力更大,这也是很有效的一种部署方式。  3.小基站的公司,国内有哪些比较靠前的?  这个不太好说,目前国内积累都相对比较薄弱。关键技术突破还需要大厂甚至是涉及国家的大项目来突破。高频段的问题不是现在的产业和技术能够做到的。真正到商业阶段来部署的话,大厂也会做,但小厂具有更加灵活的商业模式。但目前一两年还需要技术突破,可能到2-3年以后,小厂才会突飞猛进低应用到网络建设领域。  4.物联网真正到来了,SIM卡的发放方式,运营商怎么考虑的,未来商业模式会发生什么变化?  不管是软SIM还是eSIM,因为量特别大,都不是运营商来发卡。生产物联网终端模组的企业,在生产的阶段并不知道卖给哪位运营商,所以一定会存在一个写卡的过程,写卡技术本身已经非常成熟,但是这个运营模式目前看来是有写问题的。比如让某家运营商来做,这个不太现实。如果让第三方来做,是否能够支持这么大规模,比如百亿量级的用户写卡;另外是运营商竞争下如何让第三方把服务做好,的确是需要进一步探索。  5.未来中国移动的联合实验室的一些能力开放出来服务垂直行业,哪些能力可以开放?  为什么要开放,对于大厂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他们都是移动的合作伙伴。开放都是对于中小企业和创新企业来做。  开放分为两大类:  通信兼容性的开放,未来做通信模组的厂商非常多,中国移动比较强大的集成创新的能力,可以提供通信接口包括空口和第三方平台的接口的环境和测试。小厂不需要去找华为和爱立信,这种测试方面可以进行开放。  通信能力的开放,调用速率和时延接口的开放。物联网应用很多是行业应用,这些应用方案的创新不是运营商和大的互联网厂商来做的,其实都是垂直细分市场的小公司来做的。这个时候他们并不需要知道如何提供这样的速率和保证时延,现在我们提供一个统一套件函数,调用哪个函数就可以用哪个时延。我们把这些函数提供给这些公司。  6.目前是否有哪个第三方企业以我们开放的能力服务于中小企业?  服务倒是谈不上,涉及这种应用的非常多。很多企业已经加入到这个平台上去设计相关应用,包括抄表类的,智能穿戴类,智能家居类,物流类的等等。 
已有--个人赏过
i投资如何?打个分吧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 &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span class="sub-rq-num" id="atNum_关注人气
411文章数量
34215访问量
&&搭建专业的产业链研究社群。
24小时热文排行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内容或者商务合作请联系)
写下您的看法和建议...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热门搜索:
??????????
室内外亮化工程报价
??????????????
室内外亮化工程企业
交易通会员
室内外亮化工程资讯
室内外亮化工程帖子
广告经营许可证 | 豫B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in7怎么恢复出厂设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