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些智能物联网平台云平台公司,帮助企业把智能硬件接入云平台做管理,业务现状怎么样?我有意愿做这块的销售

14225人阅读
物联网(16)
导语:风起云涌的物联网,随着国内外大公司的入局,形式也逐渐明朗起来。物联网不仅仅是硬件接入的一个网,还是接入后,大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呈现,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介入,对各类企业的生产、运维、管理带来的改变。本篇文章以微软的 Azure 云、百度的物接入及物解析云平台、阿里的物联网开发套件为切入点,深入介绍相关物联网平台的技术特色,技术路线。希望能给物联网从业者一些参考和启示。
云山雾罩的物联网随着国内外一些大公司的大力推进,面目日渐清晰。今年年初笔者因项目的关系深入了解了当前主流的物联网云平台,又有了不同的感悟。在细说这几个物联网云平台之前,笔者先简单介绍一下如今的物联网。
现在的物联网,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分别是:云、手机和智能硬件。例如,当前现象级应用摩拜单车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智能硬件的作用:一是控制车锁的开启;二是获取当前 GPS 坐标;三是和云端通信,发送位置、车锁状态信息和接收云端指令;
手机就是实现用户管理、扫码和位置呈现等功能;
云的主要作用是数据接入,指令发出。另外一个重要功能也许是大数据分析,比如车共享频次,故障收集分析等等。
以上结构可以称之为是当前一个典型物联网应用,是智能硬件和云结合的一个最佳范例。产品功能简单明确,利于复制数量。有了量,也便于大数据分析。智能家居一些应用,其实也可以按这种类似的模式去经营实现。如小米不到千元的智能家居套件,在我亲身试用的大半年里,整体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
在前几年,智能硬件比较火的时候,第三方云平台,也可以说是智能硬件云平台也是非常热络的,比如 Yeelink、机智云等。不过去年年底咨询 Yeelink 创始人姜兆宁的时候,姜总表示这种模式已经很难持续,目前是专注做 Yeelight。机智云是国内比较有影响的第三方物联网云平台,我也曾和北京的团队有过深入的交流,对于物联网云平台对接第三方硬件,发展的并不是如想象的那么顺利。
从摩拜单车、小米智能家居到 Yeelink、Yeelight 和机智云,似乎隐约告诉我们,智能硬件和云平台紧密结合,做成一个封闭的私有的体系,才更有价值。
那问题来了,微软云、百度云、阿里云做公共物联网云平台,其价值点又在哪里?和以前出现的物联网云平台有什么异同?
都说 2016 年是物联网元年,在这个年头的三月份,微软 Azure 平台的 IoT Hub 开始支持 MQTT,百度差不多也是在这个时候推出了基于 MQTT 的物联网平台,阿里是在下半年推出了基于 MQTT 协议的物联网开发套件(亚马逊、华为、腾讯也各有很好的物联网云平台,在此就不一一展开说明)。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 MQTT(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消息队列遥测传输),是 IBM 公司 1999 年开发出来的通信技术。最大的特点是消息质量可以分三种:最多一次,最少一次和仅有一次(本文中所述的三种物联网平台,第三种消息质量“仅有一次”当前是不支持的)。另外 MQTT 不仅可以构建在 TCP/IP 协议栈之上,目前百度和阿里云的物联网平台也支持基于 Web Socket 之上的构建。
以前的物联网云平台在笔者眼中更像一个大应用平台,而不是一个基础平台,类似工控中的组态软件,把物理上的一个个参数,抽象为一个个 IO 变量,比如布尔型的开关、浮点型的温湿度、整型的灯光亮度、当然还包括一些二进制数据的摄像头数据。这种架构,其实比较适合参变量相对少的智能家居及智能硬件。但是对比较复杂的工控类应用来说,如果每种数据都抽象为一个 IO 点,那么都需要配置,适用性就不那么强了。现如今的三大物联网平台,就是把硬件和云端通信进行了简化,即数据上传和下发。正是因为这种机制,反而通用性更强了。
换而言之,以前的物联网云平台更在意接入环节,重在通道。而现在的物联网云平台,接入仅仅只是其中的一环而已。
微软 Azure 云平台
微软的云平台其实提供了全方位的物联网服务,如图 1 所示:
图 1 微软云平台物联网服务
数据采集环节支持三种方式,Event Hubs、Service Bus 和 IoT Hub。其中 IoT Hub 支持三种通信协议 HTTPS、AMQP 和 MQTT,对 Azure 云来说,三种协议不需要预先在云中设定,自适应。从应用的角度来看,HTTPS、AMQP 和 MQTT 三种协议没有太大的区别,同时微软也是刻意隐藏了三种通信的区别,总体来说就是数据上传和数据下发。不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针对数据下发而言 HTTPS 的代价还是比较高的,需要不断请求服务器,以获取数据下发的内容。
接下来从数据流的角度来看 Azure 云服务,如图 2 所示:
图 2 数据流角度解读 Azure 云服务
从上面的两图可以看出,微软云平台的接入仅仅是其中一个环节。更为重要的是数据的存储、分析,还有展现。特别是数据和分析部分,是大数据的基础,后续所谓的人工智能会基于这些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百度物联网云平台
百度物联网云平台分为物接入 IoT Hub、物解析 IoT Parser 和物管理 IoT Device 等。事实上,百度物联网云平台和微软类似,其重点也并非接入环节,而是其重金下注的人工智能部分。
图 3 百度云平台服务
图 4 百度物联网平台
从上图可以看出数据采集后的存储、处理、分析环节也是百度的一个重点,在这个环节,百度的一些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技术可以融入进来。
百度物联网平台虽然和微软一样,也支持 MQTT,但是与微软的不同之处在于,百度号称支持原生 MQTT。即 MQTT 协议不仅仅是一个通信信道了,而是充分发挥了 MQTT 本身的优势,比如信息的发布/订阅(微软的信息发布和订阅是固定的,单一的)。但是这种灵活性,个人认为有些粗糙了。这对基于该平台开发的用户来说,需要比较强的规划能力,否则很容易造成信息风暴。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微软的云必须是 SSL 加密才能运行云和端通信,但是百度物联网云并不强制用户一定加密。
阿里的物联网开发套件
阿里似乎比较低调,其物联网平台称之为物联网套件 IoT Kit。和微软、百度物联网平台一样,也是支持 MQTT 通信协议。不过相对于微软的封装和百度的完全开放不同,阿里的物联网套件平台做了半封装,比如发布和订阅和微软一样,预先定义了一些关键字,并且除此之外还可以自定义。可以说是介于微软和百度之间的一种模式。并且其通信加密要求是最高的,SSL 的版本必须是 TLSV1.1 或 TLSV1.2 版本。
图 5 阿里物联网套件
和微软及百度相比,阿里的物联网平台稍有一些简单,其重点一是接入,二是数据导出。提供了相对丰富的 API 对外接口,对有些智能硬件厂商来说,是一个好消息,相当于阿里提供了一个云端 API 接口,方便和第三方合作方进行系统级别的开发合作。
三大平台对比
从开发的角度来看,微软的物联网云平台 SDK 最丰富完善,提供了各种示例,有设备端的、有网关、有云端等等。百度相对小气,其 MQTT 的 SDK 就是百度物联网平台的 SDK 了。阿里的物联网平台也是介于二者之间,特别是在设备端提供了一些基于芯片层面的接入源码,另外 API 接口部分也提供不少示例。
通过以上种种的介绍,我们之前提到的另外一个问题的答案就昭然若揭了。
微软云、百度云和阿里云等公司做公共物联网云平台,其价值点在于数据采集后的价值,及基于大数据分析下的各种衍生价值。换句话说未来大数据的“金矿”的价值,在于如何挖掘和利用。基于这一点,微软和百度似乎走在了前列。
谈及此处,笔者个人一直秉持的理念也逐渐清晰起来,做有影响力的云平台,还是要靠大公司,而不是自己再去造轮子。在 PC 时代无论是谷歌、百度还是腾讯等巨头,也是基于 Windows 等操作系统成就了自己。同样在物联网时代,基于这些大公司的物联网平台,站在巨人肩上,去成就另外一个层面的伟大。
所以在物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我的重点放在了设备端。从 2001 就开始从事工控领域的我,绝不会把物联网云平台下的端,仅仅抽象为一个设备,一个网关,其中个人认为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会有更为广阔的操作空间。
物联网时代已经来临,云端有云端的机会,大数据挖掘有大数据挖掘的机会,设备端也有设备端的机会,就看如何去迎接这个新时代的到来了。
作者:刘洪峰,网名,叶帆科技创始人兼 CEO,前微软(中国).NET Micro Framework 开发团队成员,微软全球最有价值专家(MVP),CSDN 十大 MVB。以微软.NET MF 系统为核心,研发了物联网智能网关、YFIOs 和 YFHMI 等物联网中间件软硬件平台。
2017 年 7 月 1 日(星期六),线上物联网全栈开发峰会将在 CSDN 学院召开,将与其他六位专家将一起从整体架构、技术栈、应用开发平台到实战经验与安全方案,希望通过一天的时间,帮助开发者快速掌握物联网全栈开发之道,目前火热报名中,欲购从速。
立即报名:。
&&相关文章推荐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252557次
积分:2508
积分:2508
排名:第15034名
原创:40篇
评论:111条
文章:12篇
阅读:51201
(1)(2)(12)(9)(1)(1)(1)(4)(2)(5)(3)(1)(1)物联网平台,聚合生态链的业务使能者
作者:C114中国通信网
分类 : 比特网
随着市场的蓬勃发展,物联网平台的重要性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几年,各大厂商都在加大物联网平台的投入。在<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sans-serif'; COLOR: #16年花费<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sans-serif'; COLOR: #亿美元收购物联接性管理平台的Jasper。在<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sans-serif'; COLOR: #15年计划投资<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sans-serif'; COLOR: #亿美元成立物联网事业部,加大物联网平台的投入和建设。PTC在<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sans-serif'; COLOR: #13年至<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sans-serif'; COLOR: #15年先后收购Thingworx、Axeda和ColdLight,分别在连接性、应用生成、和机器智能等物联网各方面的话语权有显著提升。收购 Solair,加强Azure物联网和云服务。收购SmartThing,形成其统一云平台。亚马逊收购<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sans-serif'; COLOR: #emetry,至亚马逊服务AWS。
跟随各巨头投入物联网平台的步伐,市场上各种物联网平台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但是,并不是所有自称物联网平台的系统都定义相同,甚至有些平台归属不同领域。但由于国际上对物联网平台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定义,导致目前业内对物联网平台这个称谓,在使用上有一定混乱的情况。在这里,我们并不去物联网平台定义的对错,只是单纯就物联网平台的大致情况进行讨论。
排除将终端设备的硬件平台称为物联网平台这种情况(如Edison)。其它的各种物联网平台类别根据侧重点不同大致分为:
<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sans-serif'; COLOR: #、聚焦连接性管理的物联网平台。主要针对终端()的通讯通道提供连接性管理、诊断以及终端管理方面的功能。比较典型的如的Jasper平台、的DCP、Telit的M2M平台、PTC的Thingworx和Axeda。
<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sans-serif'; COLOR: #、侧重云服务的应用开发平台。主要提供设备与接入,和展现服务,平台提供不关心后台服务系统实现细节和运维的物联网解决。比较典型的如LogMeIn的xively、Yeelink、的OneNet、京东智能云,微信/QQ物联、、IOT、的AnyLink。
<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sans-serif'; COLOR: #、基于智能硬件接入的应用开发平台。和上一个类型的平台较为类似,只是由于为物联网初创公司建立,在云端的研发实力较弱,把重点放在了智能硬件的接入方面。比较典型的如Ayla Networks、国内的AbleCloud、机智云等。
<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sans-serif'; COLOR: #、数据分析平台,聚焦物联网大数据和机器智能。例如IBM的Bluemix和Watson、亚马逊AWS IoT、的Azure。
<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sans-serif'; COLOR: #、制造行业的运营服务化平台,类似企业服务外包,提供应用软件、基础架构、业务流程等服务。比较典型的如,CPaaS。
<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sans-serif'; COLOR: #、专业领域的业务应用平台,专注某一行业的垂直应用业务系统,例如,智能家居领域中,的U+平台,的SmartThing平台。还有一些智慧城市、智慧农业等的平台也自称为物联网平台。
当然,各企业的物联网平台也不是完全独守某一区域,有部分功能重叠或渗透发展的趋势。比如各平台都号称提供大数据分析和机器智能。AWS IoT、Azure等也提供终端接入套件、SDK等智能硬件接入方式。
作为传统通讯领域的领导者,面对纷繁复杂的物联网平台类型,究竟应该如何选择呢,在这里,我们探讨一下电信运营商的物联网平台情况。
电信运营商在物联网领域的挑战
市场上许多成熟的物联网应用,已经由一些公司、专业的厂商提供,这些公司和厂商往往是在此领域耕耘多年,并对业务有丰富和深刻的理解的企业,实现的应用也能够非常贴合客户需求。或者,这些公司依靠资金优势提供低廉价格的产品吸引客户并占领市场,更或者,是两个条件都具备。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行业壁垒以及自身专业能力不足,导致其在物联网领域的话语权很弱。对于物联网企业以及应用来说,电信运营商目前只需提供通讯通道。
中小微的应用需求,客户只能选择成熟的应用或者选择自行开发,由于其开发能力有限,中小微的物联网需求往往被压抑。这种用户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由于需求碎片化,支付能力又比较有限,运营商没有足够资源也没有意愿去满足中小微的物联网应用需求。但是,这部分需求恰好是物联网市场的长尾蓝海区域,具有潜在需求的海量用户群体。
这里还需要特别介绍一下,物联网业务特殊性决定了传统的PaaS和SaaS并不足以完全支撑起物联网业务的端到端开发。因为除了系统软件侧的需求外,物联网业务很重要的另外一部分是终端侧的实现。比如选择合理的硬件,对计算存储资源、耗电量的要求,对嵌入式选择、通讯协议与对应模组的选择、交互协议选择、业务管理协议定义以及业务功能实现等等要求。比如通讯方式就存在xDSL、等有线方式, 、、、LPWA、<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sans-serif'; COLOR: #G等蜂窝长距离通讯方式,、、等短距离通讯方式。交互协议包括AMQP、CoAP、DDS、MQTT、XMPP、JMS、REST等。这些都需要足够的专业知识与经验积累才能支撑整个物联网业务的研发。而对于中小微用户或开发者来讲,任何一个障碍都可能将其阻挡在外,从而潜在的物联网业务使用需求被压抑。电信运营商针对这部分用户群,需要提供一个物联网使能平台,帮助用户解决这些问题。
可以明确的是,物联网中小微开发者遇到的高门槛就是物联网使能平台的短板,只有将短板补齐后,才能吸引大量的开发者加入,形成一定规模的用户群和良好的交流环境。
电信运营商的优势
电信运营商在物联网发展中具备一些天生优势
<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sans-serif'; COLOR: #、通道优势,电信运营商天生具备通讯通道优势,能够提供多种通讯方式,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运营商可以通过有竞争力的通讯资费和增值服务吸引物联网用户。
<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sans-serif'; COLOR: #、运营优势,包括计费、支付、客服等各种运营方面的优势。将这些能力开放提供给物联网企业,降低其运营成本。
<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sans-serif'; COLOR: #、品牌优势,电信运营商通常是有一定号召力和品牌信任度的,在应用和数据托管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
<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sans-serif'; COLOR: #、跨行业优势,运营商除了自身通讯行业外,并不归属其他行业,这本身其实是一个劣势。但反过来,少了各行业背景的约束,能够客观、平等的对待每个行业的厂商和用户,具备开放的心态和环境。在聚合生态时,形成自然领导力。
如何聚合物联网生态链
图<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sans-serif'; COLOR: #,物联网生态链
物联网生态链上除了最终用户,还有芯片/模组厂商、终端设备厂商、运营商、系统供应商、集成商、综合方案提供商、数据分析厂商、服务提供商、大型开发者、中小微开发者等各种角色。
如何才能做到将各种角色聚合在以物联网平台为基础的环境中呢?
首先必须有一定规模的用户群,产生足够的物联网需求,包括对终端硬件平台、业务集成、数据分析、端到端解决方案等各种层面的需求,这样才能吸引物联网生态链各厂家参与其中。电信运营商在这里扮演的角色,是作为物联网使能环境搭建者,提供终端接入管理的平台、物联网业务开发社区、设备/方案/案例交易的物联网商店、数据分析的管控机制等各方面的系统与服务。
如何才能吸引用户群?需要进一步降低蓝海市场的中小微客户进入物联网的门槛,包括:
<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sans-serif'; COLOR: #、终端侧的研发,可以提供公有开发板,如Arduino Uno、Raspberry Pi以及BeagleBone。配套提供在线/离线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交叉编译环境、仿真或真实的调试环境、性能工具等等。同时配备教程、交流社区,便于初级开发人员容易理解平台接入和终端开发的流程。也可以提供不同语言的SDK给已具备终端硬件的开发者,降低开发者终端侧研发门槛。
<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sans-serif'; COLOR: #、终端接入管理、数据存储与展示。提供在线环境供物联网业务流程的定义、编排与界面展示,减少开发者搭建应用和应用创建门槛。
当终端接入平台、数据存储和应用展示等都足够简便后,中小微开发者和使用者的潜在物联网需求将被激发,物联网平台用户群也会随之增加。芯片/终端/集成商等生态链各角色厂商也会随着增长用户的不同需求增加而加入。终端厂商、集成商等大型企业或专业开发者的加入能够进一步降低业务实现难度,吸引更多用户,包括大型企业用户的加入,形成良性循环。
电信运营商物联网平台具备的要素
<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sans-serif'; COLOR: #、连接性管理是基础。运营商提供SIM、NonSIM、、有线、、窄带等多方面的物联网终端连接性管理。这个是运营商物联网平台相对于厂商平台的差异化优势,也是用户使用运营商物联网平台的基础。
<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sans-serif'; COLOR: #、业务使能是手段。通过低门槛的物联网业务生成环境使能各种应用,吸引用户群,进一步聚合物联网。
<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sans-serif'; COLOR: #、大数据分析是目的。各行业的数据模型是不一样的,不要企图通过单一企业提供统一的分析系统适应各行业各应用的大数据分析需求。应该允许各大数据分析厂商加入进来,针对不同的应用提供数据分析服务。电信运营商在其中的角色是搭建数据提供者和数据分析者之间的桥梁,同时保障数据的性。但运营商也不能放弃对整体行业的大数据分析,举个例子,电信运营的物联网平台可能对数据的具体语义无法了解,但是可以知道这些数据来源的行业/应用,数据消费的行业/应用,数据量大小以及周期等趋势,可以掌握行业的宏观趋势走向。而这些分析结果可以作为换取各种应用将数据经由平台/在平台存储的筹码。
这将有助于电信运营商从卖通道,到卖服务,到最终进行数据的路径。
<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sans-serif'; COLOR: #、智能化是未来。实现物联网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效率、创新模式,物联网平台也一样,前期通过人为设定规则引擎,后续通过机器学习、机器智能、人工智能等,减少人的参与程度,实现、智能化,提高社会整体效率和效益,体现物联网平台价值。
AnyLink助力电信运营商转型物联网领域
的物联网平台AnyLink帮助电信运营商聚合物联网生态链,使能物联网业务,平台主要组成如下图所示:
图<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sans-serif'; COLOR: #,中兴通讯物联网平台组成
·连接性管理,提供终端生命周期管理、计费、规则引擎、链路诊断和链路统计等丰富的连接性管理功能。
·接入与标准化,支持CoAP、MQTT、LWM2M等标准协议对终端进行接入和管理,支持SOAP、RESTful等对接业务应用或第三方系统的交互协议。
·互联互通互操作,在OneM2M架构下,支持与不同厂家终端、系统的互联互通以及互操作。
·数据模型与存储,采用灵活的数据模型定义以及分布式的数据存储以满足大数据分析需求。
·操作与联动智能,支持触发规则的自设定和多种触发动作执行,并向机器人工智能演进。
·安全,包括、、系统、数据等多层次的安全机制,保障物联网平台的安全性。
·数据分析,提供大数据分析工具,同时也提供多种数据供应方式开放给外部数据分析系统。
·开发者社区,帮助中小微等开发者端到端实现物联网业务,提供在线/离线开发环境、SDK、调试工具以及应用部署环境,提供开发论坛、教程、样例等给予开发者足够的指导。并即将推出物联网解决方案的交易商店。
·能力开放,将网络、终端、应用等各方面在平台汇聚的能力通过标准的接口开放给外部系统。
·外部接口,与外部系统的包括运营商网络、业务应用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等的接口。
·可视化,支持包括状态展示、数据展示、统计分析、业务开发等各方面的图形可视化。
中兴通讯的物联网平台AnyLink基于聚合生态链的思路而构建,主要提供上述的连接性管理、开发者社区、数据储存与分析、开放性架构支持、操作与联动智能、以及安全等各方面特性,在帮助客户使能业务、聚合物联网生态链的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最后,在如今物联网飞速发展的狂潮中,电信运营商以及供应商都应转换思路,除了探索和关注“杀手级”物联网业务应用的同时,需面向蓝海的中小微物联网应用市场,建立聚合生态的物联网平台,降低业务开发和进入门槛,让更多开发者以及生态圈成员加入进来,形成新思路和新业务的土壤,促进万众创新,做物联网业务的使能者。
[ 责任编辑:段晨濛 ]
比特网 17:22:16
带着朋友和机器人上月亮散步
软件信息化周刊
比特软件信息化周刊提供以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为重点的全面软件信息化产业热点、应用方案推荐、实用技巧分享等。以最新的软件资讯,最新的软件技巧,最新的软件与服务业内动态来为IT用户找到软捷径。
商务办公周刊
比特商务周刊是一个及行业资讯、深度分析、企业导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周刊。其中,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合力打造的比特实验室可以为商业用户提供最权威的采购指南。是企业用户不可缺少的智选周刊!
比特网络周刊向企业网管员以及网络技术和产品使用者提供关于网络产业动态、技术热点、组网、建网、网络管理、网络运维等最新技术和实用技巧,帮助网管答疑解惑,成为网管好帮手。
服务器周刊
比特服务器周刊作为比特网的重点频道之一,主要关注x86服务器,RISC架构服务器以及高性能计算机行业的产品及发展动态。通过最独到的编辑观点和业界动态分析,让您第一时间了解服务器行业的趋势。
比特存储周刊长期以来,为读者提供企业存储领域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及时、全面的资讯、技术、方案以及案例文章,力求成为业界领先的存储媒体。比特存储周刊始终致力于用户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储业务、数据保护与容灾构建以及数据管理部署等方面服务。
比特安全周刊通过专业的信息安全内容建设,为企业级用户打造最具商业价值的信息沟通平台,并为安全厂商提供多层面、多维度的媒体宣传手段。与其他同类网站信息安全内容相比,比特安全周刊运作模式更加独立,对信息安全界的动态新闻更新更快。
新闻中心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以独特视角精选一周内最具影响力的行业重大事件或圈内精彩故事,为企业级用户打造重点突出,可读性强,商业价值高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为互联网、IT业界及通信厂商提供一条精准快捷,渗透力强,覆盖面广的媒体传播途径。
云计算周刊
比特云计算周刊关注云计算产业热点技术应用与趋势发展,全方位报道云计算领域最新动态。为用户与企业架设起沟通交流平台。包括IaaS、PaaS、SaaS各种不同的服务类型以及相关的安全与管理内容介绍。
CIO俱乐部周刊
比特CIO俱乐部周刊以大量高端CIO沙龙或专题研讨会以及对明星CIO的深入采访为依托,汇聚中国500强CIO的集体智慧。旨为中国杰出的CIO提供一个良好的互融互通 、促进交流的平台,并持续提供丰富的资讯和服务,探讨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信息化发展引领CIO未来职业发展。
IT专家新闻邮件长期以来,以定向、分众、整合的商业模式,为企业IT专业人士以及IT系统采购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包括IT新闻、评论、专家答疑、技巧和白皮书。此外,IT专家网还为读者提供包括咨询、社区、论坛、线下会议、读者沙龙等多种服务。
X周刊是一份IT人的技术娱乐周刊,给用户实时传递I最新T资讯、IT段子、技术技巧、畅销书籍,同时用户还能参与我们推荐的互动游戏,给广大的IT技术人士忙碌工作之余带来轻松休闲一刻。智能硬件云端乱象:云,你是充话费送的吗?_物联网新闻_新闻中心_RFID世界网
智能硬件云端乱象:云,你是充话费送的吗?
作者:RFID世界网收录
来源:环亚快讯网
摘要:可是到了今天,眼看着很多做硬件的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云端并对外开放接入,智能硬件云大的小的公的私的满天飞,又岂是一个乱字了得。
关键词:[151篇]&&[142篇]&&
  从一年多前开始,陆续接触到很多对外开放的云端服务平台,其中有些隶属于互联网巨头,有些则是独立的第三方,但并不是所有云平台都针对智能硬件提供专业服务;也许出于职业习惯,对任何一个新听到的智能硬件云端平台都比较关注。可是到了今天,眼看着很多做硬件的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云端并对外开放接入,智能硬件云大的小的公的私的满天飞,又岂是一个乱字了得。
  互联网巨头:醉翁之意不在云,却拥护者众
  为什么各路英雄都热衷于做云?是硬件产品真的多到对云端接入的需求爆棚,还是因为硬件卖不出去所以才转个身打起赚同行的钱的主意?应该说,对于不同的玩家来说,他们参与这番云端乱斗的理由也是不同的。
  拿出身显赫拥护者众的互联网云来说,他们显然没准备老老实实地充当一个云端服务供应商的角色。百度京东阿里要数据,腾讯想实现它连接一切的伟大构想,这些都需要尽可能多的终端设备接入,于是顺理成章的依托业务优势架起了云端,并开放给设备商使用。
  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云服务在其业务线中属于面向未来的战略角色。换言之,如果有一天出于各种原因需要进行业务调整,那么云端可能成为牺牲品;如果发展很好,就互联网巨头“神仙打架,凡人遭殃”的历史案例来看,接入其云端服务的设备商未来也可能面临被迫站队的危险;最后,巨头们的云服务运营,现在看来也是底层有余而服务不足。
  另一方面,行业内其实也已经出现了一些专注硬件互联的独立第三方云服务商,他们在主观上更愿意为硬件企业提供贴心的云端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硬件商在考虑接云的时候大多还是首选京东阿里腾讯这些好战分子?
  产品落地,硬件商心头抹不去的痛
  答案是:为了产品落地。
  云端是大部分智能硬件赖以运行的基础服务,如远程控制、数据分析等。也有专业云商会面向智能硬件开发高级服务,如xlink云智易提供的智能设备远程诊断模块就属此类,目前也正输出给以上一些大云平台使用。
  云端的存在可以让智能硬件更方便的被管理和运行,算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后台服务。但在现在这个用户消费习惯未形成、市场接受度不高的阶段下,硬件企业需要的其实更多的是那些能够直接帮助产品落地、让销售快速起量的服务。对于背后普遍没有雄厚资本支撑的硬件企业来说,传媒推广、市场培育、精准渠道、O2O配套落地等等这些才是“雪中送炭”。
  所以说,硬件企业之所以对JBAT等云平台趋之若鹜,与其说是为了云服务本身,不如说是看中了这些互联网企业的海量用户群体和霸气的渠道资源。为了能够借助这些资源让自身产品落地,什么站队风险、什么数据归属、什么个性化服务都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既然接入互联网云是为了搭上落地资源快车而在产品云端做出的妥协,那么很自然的,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专业的独立第三方智能硬件云和给力的产品落地服务,能否兼得?
  上天&落地:跨界整合催生的云端链条
  很难想象,上面的难题现在一家倡导“服务无处不在”的房产服务商正在解决,那就是易居中国。
  围绕房地产产品端和消费端的需求,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易居中国的业务已经渗透到围绕置业、居住服务的主要环节;旗下除了已成熟并上市的易居中国、克尔瑞、乐居中国外,其新型业务还包括家居产品电商渠道家居就、社区O2O平台实惠APP、家装O2O平台新浪工长、智能硬件云服务商xlink云智易等产品落地力量。其中云智易为全球超过750万台设备提供服务,云端承载能力可达到千万并发,如立达信这样的照明领导企业都是云智易的服务对象。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alt=智能硬件云端乱象:云,你是充话费送的吗? src=".cn/FileUpLoadSavePath/b52a7d55ad60ccb3.png">
  云智易可以使用易居旗下相关匹配资源,包括家居电商渠道家居就、社区平台实惠APP、家装O2O平台新浪工长等,任一资源在所属领域都称得上实力不俗;再加上近日刚刚上线的新浪智能家居频道,云智易已经可以向智能硬件企业提供包括传媒推广、市场教育、O2O落地、电商渠道在内的一站式落地服务。智能冲奶机Milk Nanny、爱易记智能药盒都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产品。5月21-23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云智易会携平台上的一众智能硬件亮相2015中国智慧家庭博览会(展位号4F03),观众将可现场领略这些产品的魅力。
  下面具体看一下云智易可以调动的多股落地力量:
  O2O落地:新浪工长是国内知名的家装O2O平台,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优质装修队伍,据悉其一周的单量即是小米爱空间一年量。新浪工长平台在家装O2O领域的强大实力,使接入云智易平台的智能家居产品可以被妥善的安装和维护,为无力建设自有线下代理的智能家居初创企业去除了最后一块心病。
  电商渠道:实惠APP是易居(中国)耗资1亿美元打造的全国性社区O2O服务和电商的综合平台。云智易负责运营的实惠APP的智慧家庭板块,糅合了智能生活虚拟体验空间和产品电商两大功能。前者可以帮助智能硬件企业快速提升目标群体对自身产品的认知,催生市场需求;后者则用来进一步强化这些需求,并直接转换成企业销售业绩。同样可以提供给硬件企业的电商资源还有易居旗下的电商平台家居就。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alt=智能硬件云端乱象:云,你是充话费送的吗? src=".cn/FileUpLoadSavePath/8bdcee4c40a99344.png">
  市场教育和传媒推广:4月末新浪家居集团刚刚上线的“智能家居”内容板块,也由云智易负责运营。届时该频道将成为云智易主导的宣传和舆论阵地。依托新浪的门户地位,接入云智易平台的智能硬件产品都将得到强有力的推广机会。
  云端互联:尽管自身已经能够为智能硬件提供完整的落地服务,但本着尽力满足客户需求的思想,也是为后期不同设备跨云联动做准备,云智易一直在主动对接其他云平台,目前如马维尔、高通、MTK、Realtek等主流芯片均以调通,对接上的平台有海尔U+、Google Nest、微信、新浪微博、Apple HomeKit等,硬件商可以通过xlink云智易间接接入这些云端,从而借助他们的资源在全球不同市场实现产品落地。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alt=智能硬件云端乱象:云,你是充话费送的吗? src=".cn/FileUpLoadSavePath/1ba9a44c2207ab63.png">
  无论是投资实惠APP还是新浪抢工长O2O平台,以及对云智易物联平台的战略投资,都是易居中国出于其自身在房产的后运营时代、智能家居产业以及O2O领域整体布局考虑。易居中国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在实现自身业务布局的同时促成了智能硬件云端和产品落地服务的跨界整合。相信随着智能硬件云端生态的不断成熟,产品从上天到落地,各个环节都会不断变得专业化,硬件商无须再为产品落地而在云端权益方面做出妥协,其他独立的第三方云平台也可以挺直腰板说:充值云平台,话费免费送啦~
&已有条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新闻:5-115-65-54-294-22
关键字搜索:技术文章:[0篇]&&[1篇]&&成功应用:[0篇]&&[0篇]&&解决方案:[0篇]&&[0篇]&&
图片新闻:
最新发布产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能物联网平台合法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