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望之徒在哪个网站平台上映使徒行者2播出平台

!!!我痛恨现在的教育(六)
我痛恨现在的教育(六)
光绪皇帝在北大重要讲话
1898年戊戌变法,经光绪皇帝下诏,京师大学堂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最初校址在北京市景山东街(原马神庙)和沙滩(故宫东北)红楼(现北京五四大街29号)等处。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在1898年到1912年间所使用的名称。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和陆军学校的一片沉寂不同,京师大学堂的开学仪式隆重之至。光绪不仅亲自为京师大学堂题写了校名,还在开学这天率着军机大臣、各部尚书一同出席,规格礼遇之高,着实罕见。就连《纽约时报》驻远东的记者怀特,也通过美国公使向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提出申请,希望开学仪式这天能参加。光绪当即同意,并且表示凡是愿意参加的西方记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都要大力提供方便。
而开学的前三天,似乎唯恐没有人知道,光绪还特意嘱咐杜怀川刻印了一批传单,满北京城都贴满了。一时之间,整个北京城像炸了锅一样,大小官员和市井百姓都是议论纷纷,这个京师大学堂究竟有何魔力,竟然会引得皇上和朝廷如此重视。
举行完隆重热烈的相关仪式后,光绪并没有立即离去,而是要孙家鼐将所有的学子们都召集到京师大学堂的礼堂里面,光绪要做戊戌变法和有关改革开放的重要形势报告。本博秦全耀认为光绪这位前中国国家领导人,老一辈君主立宪改革家,他在有生之年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和谕令。主要内容有: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财政。政治上,广开言路,开放报禁,允许士民上书言事;裁汰绿营,编练新军。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
礼堂里面黑压压的沾满了将近一千名学子,各部官员和京师大学堂的教习们站在两侧,见皇上进来后,都跪伏在地上,三呼万岁。
站在人群中的怀特也微微弯下腰去,按照西洋的礼节鞠躬行礼,目光却带着些许的激动,望着缓缓走到人群前面的那个年轻的皇上。
这是怀特第一次见到光绪皇帝,也正是从这一刻起,这位《纽约时报》驻远东的记者,掀开了他记者生涯中最为精彩和灿烂的一页。从一个报道远东奇闻异事的普通记者,转变成为打开中国这个神秘而古老国度的西方媒体的第一人。
很多年后,这位后来伴随着光绪皇帝度过了无数惊心动魄的历史关口,和这位皇帝结下了深厚情谊的怀特,在他纽约的家中写道:
那是北京深秋一个明亮的上午,在中国近代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京师大学堂内,我第一次见到了光绪皇帝,这个古老帝国名义上的统治者。那时候,这个国家的实际权力还掌握在颐和园里面那个日渐衰老的太后,和她所信任的一大帮官员手中。而这个年轻的皇帝却选择了在这个深秋的季节,从神秘的紫禁城中走了出来,走进了他一手开创的这所大学里面。
他看起来有些瘦弱和苍白,嘴角带着一丝浅浅的但却是无比自信的笑容走到人群前面,平静的注视着下面的人群。那一刻,我甚至有些怀疑自己的眼睛,我无法相信我所看到的这个年轻人,竟然会是这个古老而庞大的国家的皇帝,也无法理解,他脸上那份自信和从容来源于何处。
而此刻,当我撰写这本回忆录的时候,我的目光似乎又一次穿过了重重的历史迷雾,停留在当年那位年轻皇帝的身上。这一刻,尽管已经过去了很多年,我却忽然发现我其实从来都没有真正了解这位皇帝,就像我第一次见到他的那个瞬间一样,心中充满了茫然、好奇、迷惑和震惊……
站在人群前面,光绪沉默了片刻后,徐徐说道,“今天是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的第一天,所谓学堂,在朕看来就是研习学问的地方。云轩阁我们的古人有一个传统叫作,坐而论道,今天,朕就和你们论一论这世间的道。”
说罢,光绪抬起右手轻轻的往下压了压,“大家都坐下吧,朕也坐下。”
众人迟疑了片刻,都纷纷席地而坐,目光有些疑惑的望着前面的皇上。一旁的太监也端过来一把放有明黄色座垫的椅子,光绪一提衣襟下摆,静静的坐下说道。
“朕从识字开始,朕的老师就在教授朕为君之道,朕亲政后,也在不断学习治国之道。世间的道或许有所不同,但是朕一直在想,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国家,什么才是真正的大道,什么才是让国家振兴之道!”
“这次开办京师大学堂遇到了很多阻力和质疑,大家也都清楚,这其中还死了人。死的这个人叫王长益,朕一直在想,他为什么会死呢?又是谁把他逼死的呢?朕想到了几百年前,也有一个姓王的人,叫王阳明,这个人大家都是知道的,他曾经说过一句话,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所以朕以为,王长益之死,就是死于心中之贼!而这个贼,不仅在他心中,也在我们每个人心中,要论清世间的大道,首先就要破除这心中之贼。”
王长益,因为家贫如洗,在科举上面又是几番落第,颇不得意。这次听说就读京师大学堂每月都有生活津贴,将来毕业后还能谋得一个实缺,左思右想后,虽然心里也并不是十分情愿,但还是到京师大学堂报了名。不曾想,他的这一举动却惹来了同住在旅店里的其他学子们的讥讽和嘲笑。王长益为人忠厚老实,也不善言词,再加上心中多少也有些羞愧,对这些人的谩骂更加不敢还击,只是左躲右闪,尽量回避和那些学子们见面。谁料到有一天晚上,那群学子们在店中饮酒作对,一时兴起,竟然在王长益的床头贴了副对联。上联是:
孝悌忠信礼义谦,下联是一二三四五六七。这副对联的上联缺了一个耻字,意思是骂王长益无耻。下联少了一个八,忘八,意思就是骂王长益是王八。那个时代的读书人名节观念甚重,王长益的面子又比较薄,再加上心胸不够开阔,受了这些天无数的气,心里郁结难遣。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辗转难眠,想到科举失意,就读京师大学堂又招致如此的侮*,一时气愤之下,竟然用床单在房间里面悬梁自尽了。
坐在下面的学子们隐隐的发出一些窃窃私语的声音,光绪淡淡一笑,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
“然而这个心中之贼究竟是什么呢?在朕看来,这第一个贼就是伪善!平常大家学习程朱理学,学到的无非是,存天理,灭人欲。可是翻翻我们的历史,历朝历代,靠圣人之学,仁义道德当真就能够治国平天下了?满口仁义道德是无法挽救一个国家的危亡的,你们想想,你们所学的四书五经、你们苦苦研习的八股文,能够抵抗洋人的坚船利炮吗?能够改变贪腐横行,土地兼并,流民千里,国家积弊丛生的局面吗?重名节而轻实务,这里面隐藏着的其实就是虚伪和虚弱。再说说你们,如果这次朝廷没有下旨,让京师大学堂的学子们毕业后,能够享有科举及第的待遇,你们能弃科举而就新学吗?朕不是责怪你们,朕只是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明白,道德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命运,也根本不了一个国家的命运,空谈道德仁义,就是世间最大的伪善。”
“这第二个贼,就是守旧。说到这一点,朕想把17年前李鸿章写给恭王信里的一段话念给大家: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术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17年前李鸿章的这些话,至今仍然让朕感慨啊。17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的士大夫,乃至我们这个国家依然如故。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今日的世势,乃是三千年未有之危局,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只会让我们这个国家越来越落后,越来越衰弱。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所以朕今日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朕为什么坚持要开办这个京师大学堂,就是希望在座诸君,能够破除我们心中之贼,以国家强盛为己任,不骄狂,不自卑,正视现实,发愤图强。”
整个礼堂内鸦雀无声,连最初的窃窃私语都没有了,只有一片凝重的让人窒息的沉默。
李莲英在太监预科班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
有机会来到太学(太监学校),参加太监预科班开学典礼,我很高兴,也很振奋。首先我代表老佛爷向大家表示亲切地慰问。首长在百忙之中,还挂念你们这些小奴才,这是何等的恩典。让我们齐声欢呼:大清帝国万岁!老佛爷万岁!
经过残酷竞争,能来到这座培养奴才的最高学府,至少证明,大家都具备成为一流奴才的潜质。看着你们朝气蓬勃的样子,尽管我老了,还是很激动。作为一个老奴才,感觉自己也年轻了几分。
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他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这些年轻奴才的。你们就像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肩负着弘扬奴才文化,巩固爱新觉罗江山的历史重任。反华势力总是叫嚣,中国的奴才文化将在历史大潮中衰落,而你们用实际行动,给这帮洋狗一记响亮的耳光。
作为国粹,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不管汉奸美狗如何贩卖自由民主等肮脏玩意,具有中国特色的奴才文化绝不会灭绝,只会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大的光彩。还是那句话,中国的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这些意气风发的奴才身上,我相信你们一定不会辜负历史的重托。
毋庸置疑,跟前辈相比,你们是幸运的,生在大清国,长在黄旗下。前辈们要成为太监,做个好奴才,比如我们的偶像魏公公,都得求人干掉牛牛,还要付给人家五两银子,因此被别有用心的人称作“自干五”。而你们,不但有专业的师傅帮助阉割,还能得到朝廷五两银子的嘉奖。同学们,这是天壤之别啊。没有大清国,没有老佛爷的恩典,这可能吗?
前辈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尚能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奴才,你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能成为奴才中的奴才,国家的栋梁。
当然了,来到太学,千万不要翘尾巴,不要自以为是,而是要戒骄戒躁、居安思危。必须深刻认识到,奴才这一行,竞争是非常惨烈的。这种竞争,不只存在于你们中间,也包括那些有牛牛的大小干部、知识分子,想想他们为做个好奴才整日殚精竭虑,难道你们没有压力吗?
简言之,天下的奴才分两种,有牛牛的和没有牛牛的。大家不要以为,自己没有牛牛,就取得了先发优势。诚然,没有牛牛是我们的优势,但要时刻警惕,那些有牛牛的,在做奴才方面,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后发优势。虽然他们裤裆里有牛牛,但骨子里被阉割得很干净,具备相当的竞争力和爆发力。
我当了一辈子的奴才,成就不敢说,经验或者体会还是有一些的。我以为奴才有三重境界:
三流的奴才:主子放个屁,装着美主子的屁是香的;
二流的奴才:主子放个屁,真觉着它很香并美之;
一流的奴才:主子放个屁,不但觉着香且能论证它为何这么香。
如果主子放个屁,你竟然不觉着香,说明你根本没有做奴才的资格。表面上看,这三条没有什么了不起,但以我一生为奴的经验,做到并不容易。何况因为学业缺陷,在一流奴才竞争中,我们存在很多不足。那些有牛牛的,至少在理论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但我们也不能自惭形愧。所谓一招鲜吃遍天,只要我们在第二条上下足功夫,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就有可能比他们得到更多的恩宠。为何?言多必失嘛,经常论证屁为何这么香,难免会有看走眼说漏嘴的时候。哪怕只有一次,不管他以前舔得多舒服,主子也会让他万劫不复。主子的心就像四月的天气,谁真正猜得透呢?
这只是开场白,抱歉,开得长了点。这次来太学,跟同学们见面,主要是讲一个技术性问题:如何成为一个好奴才?同学们务必记着,尽管天赋很重要,但好奴才绝不是天生的,必须经过后天艰苦的努力。
有人说,做奴才有什么难,不就一个“舔”字吗?诚然,做奴才的精要就是一个“舔”字。舔也是大清王朝当仁不让的第一生产力。人都有舌头,从娘胎里爬出来都会舔,似乎没什么大不了!
非也,舔绝对没那么简单。不是谁都能舔得主子舒服,舔得活色生香,舔出了荣华富贵。恰恰相反,有些人就因为素质不高,舔得灰头土脸,甚至家破人亡。
古人说得好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历史上任何一个靠舔成功的奴才,都付出了锲而不舍的努力,否则想舔通舔透,可能吗?自束发起,我舔了一辈子,还觉着有很大的不足啊,同学们。
我的信条是,活到老,舔到老!很多同事说:李公公您都舔到如此地位,过谦了!我可以坦率地告诉大家,这是肺腑之言,真没有一丝一毫的谦虚。等你们舔到头发白了,就能理解我这句话的深意。
真正要舔通舔透做个好奴才,一方面要继承几千年来,老祖宗留下的优秀的奴才文化、舔文化;同时也要与时俱进,锐意创新,舔出新特色、新高度。继承和创新,是发扬光大舔文化的关键。他们搞所谓国学,逻辑不也如此吗?
时代变了,主子变了,舔的方式方法当然也要变嘛。你完全照搬舔秦始皇的办法舔老佛爷,她老人家能舒服吗?你们年轻人思想活跃、可塑性强,只要肯下功夫,在这方面要比我们这些老奴才更有优势啊。
好了,下面就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奴才,我谈几点具体的意见:
首先,要强化思想理论学习
要做好一个奴才,必须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理论素养。有些同志总不以为然——我使劲舔就行了,学理论干什么?谬也!政治思想理论就是方向,方向错了,你舔得天昏天暗有什么用,弄不好还会走向反面。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奴性,久而久之,就可能出现奴性不足、人性猖狂的可怕后果。
为了塑造坚定的奴性,至为关键者,要深入学习、贯彻老佛爷的一系列讲话精神,真正学通吃透。老佛爷的指示,不但是大小奴才的指路明灯,也是大清国乃至全人类的指路明灯。老佛爷不但是空前绝后的政治家、军事家、艺术家,也是空前绝后的理论家。她老人家的书,我们一定要当圣经来读。
你们每天都唱一些充满正能量的歌曲,有些歌词非常好,比如“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老佛爷”、“世上没有救世主,老佛爷就是救世主”等等。我唱了一辈子,现在老了,唱起来还老泪纵横。
只是这样还很不够,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实际,把老佛爷的思想理论学通吃透,一方面内化为我们的灵魂,一方面外化为我们的行动。简言之,就是要读老佛爷的书,听老佛爷的话,做老佛爷的好奴才!
当然了,抽空学习一下皇帝陛下的书也有必要,但不能逐本取末。作为奴才,时刻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分清楚谁是首舔的对象,谁是次舔的对象。不能逮着一个领导就把舌头伸过去,这是极其危险的,不小心就会犯严重的政治错误、组织错误、路线错误。谁说话算数就集中精力舔谁,这是做奴才的一条基本原则。
第二、要有高度的自信
老佛爷高瞻远瞩,提出了三大自信,即:要有爱新觉罗永远伟大的自信、老佛爷永远正确的自信、大清朝廷永远光荣的自信。尽管现在我大清民生艰困,被洋人合伙欺负,但作为大清子民,特别是又红又专的奴才,这三大自信时刻都不能丢。如此才能确保大清江山永不变色,才能保证大小奴才飞黄腾达,过上天天喝美酒、夜夜做新郎的好日子。
另外特别强调一下,我们必须要有职业荣誉感。所谓干一行、爱一行,兴趣是成功的老师等等。大家要有坚定的信念,做奴才,不管有没有牛牛,都是天底下最光荣的事业。
之所以强调这个,是因为有些以正人君子自居的王八蛋,总是对奴才行冷嘲热讽。这是非常可耻的,可怜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我们一定要抵制这种歪风邪气。
试想,没有奴才,怎会有中国5000年的文明?毫不谦虚地说,中国的灿烂历史,就是奴才们前仆后继,跪出来的、舔出来的。最可歌可泣者,当然是太监,我们不但一生为奴,还为朝廷牺牲了牛牛!没有奴才,大清江山早走上了改旗易帜的邪路。朝廷之所以永远伟大光荣正确,千百万奴才功莫大焉。
有些无耻的人说,自由的国家不是奴才建成的。是的,他们说得对,自由的国家确实不是奴才建成的,但在中国历史上,哪一个王朝不凝聚着奴才们的血汗,哪一个盛世不是奴才们舔出来的?我们可以斩钉截铁地宣告世界,没有奴才,就没有大清王朝,就没有新中国!从事着如此光彩的工作,不骄傲行吗?
同学们,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时,不因没做奴才而悔恨,也不因没有舔通舔透而羞愧;在临死时,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做个好奴才。”
第三、努力提升业务水平
前面我已经讲过,要做一个好奴才,只靠天分是不够的,必须付出辛勤的汗水。先天因素不可谓不重要,但后天的努力是决定性的。
要做一个好奴才,不只是想舔、敢舔,更要会舔。你看那些读书人,就特别会舔,甚至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既舒服又高雅。千万不要以为人生而会舔,谬也,那是舔棒棒糖,要舔得主子舒服,舔出荣华富贵,舔出成就感,非下一番死功夫不可。
俗话说,一个成功的奴才,是百分之一的机遇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为什么有些人舔成功了,不是他天生多聪明,而是舔多了,自然就会找到灵感,找到适合自己的技巧。
我反复叮嘱太学的领导同志,千万不要忽视技术问题。同样是舔,因为在舔的力度、舔的时机、舔的方向诸问题上的差异,有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要让主子舒服,就必须在合适的时间、恰当的时机、选择正确的方向、用最好的力度去舔。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其实复杂得很。
我干掉牛牛后,起先在其他部门工作,后来被调到老佛爷办公室。刚开始,尽管我有强烈地舔的意愿,连做梦都想把老佛爷舔舒服,但因为技术问题,弄巧成拙,好几次险些被处理。怎么办,要么半途而废,要么下定决心,提高舔技。一方面,我虚心向前辈学习,一方面深切琢磨,最终让老佛爷越来越舒服,算是小有成就吧。
为了更生动一些,有个小故事与同学们。
前面我讲过做奴才的三重境界,就是永远觉着主子的屁是香的。起初,跟普通人一样,虽然嘴上这么说,但闻着总不以为然。怎么办,只好用笨办法。我偷偷找了一些御便,装在袋子里,时刻挂在身上,有空就拿出来闻。开始确实很臭,但不断地闻,闻得时间长了,终于从中闻出了麝香的味道,深入下去,甚至闻出了幽兰般淡淡的高雅清香。从此以后,只要主子放屁了,我就能立马发自肺腑的美之,每每得到主子的恩赏。为何,只有真正发自肺腑的才最感动人嘛!
之所以讲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大家,要成为好奴才,没有捷径可走,必须流血流汗。最笨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投机取巧是不行的。没有相当的功夫,动不动就乱舔一通,是很危险的,非但吃不到天鹅肉,甚至会玩掉身家性命。有道是做人难,做奴才更难啊,同学们。
所谓笨办法,就是不停地去舔、不停地去闻,舔得多了,闻习惯了,就会产生量变到质变的化学反应,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跨越。
为此,我跟太学的领导商量了一下,今年争取落实两个项目。一是搞些御便,让同学们天天去闻,就像我当年一样;另外参考老佛爷的御腚,给每人订做一个模型,有空就去舔。老是舔啊舔,就会舔出感觉。
如果没有类似的笨功夫,任你掌握多么高深的理论,结果等于零。只有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不停地舔啊舔,才能达到心舌合一、收放自若的境界。舌头上不起几层茧,就想当个好奴才,简直是痴人说梦!
看看我的舌头,你们就明白了。尽管舔了几十年,也算是小有成就,我还坚持每天在模型上练习两小时。还是那句话,活到老,舔到老。
同时,我们要以开放的胸襟,向其他奴才学习,不能闭门造车、敝帚自珍。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嘛。要向那些有牛牛的优秀奴才学习,特别朝廷中的王公大臣,他们非但勾心斗角的手腕一流、舔技也独步江湖。如果舔技不过关,怎么可能过五关斩六将爬上来。
从战略上,我们要蔑视有牛牛的奴才,但就战术而言,我们要谦逊地向他们学习各种舔技。魏公公、高公公等我们的前辈楷模,之所以能够舔成功,就是把我们的先天优势跟他们的后发优势融会贯通,才百战百胜。就因为自己没有牛牛而洋洋自得,不愿意向别人学习,是非常浅薄的。
我们也要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与大清实际相结合,舔出新境界。二十四史、笔记小说等浩如烟海的文献,记载了很多舔文化的大家和高手,其战法、技巧对培养好奴才,都有很高的借鉴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中国文化史,就是一部奴才文化教科书,就是一部舔史。
尽管我们坚决反对西方的朴世价值,但对于他们的舔文化,还是要抱着拿来主义的积极态度,吸收、消化,为我所用。须知奴才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中国,但奴才文化并不是中国的专利。
很可惜,自近代以来,西方人走了改旗易帜的邪路,抛弃了舔文化。只有中国把舔文化继续发扬光大,成为国粹,这是非常了不起、值得大书特书的事。
第四、做奴才必须忘掉自我
佛家讲无我,认为这是修行的最高境界。但在奴才行,无我是最基本的要求。做个好奴才,必须无我、忘我。简言之,就是彻底地消灭自己,包括尊严、人格等等。如果你在乎尊严、人格,就不要在奴才行浪费时间。
先秦的名家,公孙龙子讲“白马非马”,就逻辑而言,这句话用在奴才身上,再恰当不过了。奴才非人,如此而已。不管面对其他奴才你如何威风,但在自己的主子面前,你一定要深刻认识到,你只是奴才,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
有人问我,奴才不是人,哪又是什么?很简单,作为奴才,在主子面前,就当自己是个屁!屁需要人格吗、屁需要尊严吗?屁需要自我吗?
做奴才,为何非要当自己是个屁呢?很简单,当你有了人格、尊严、自我时,就不可能全身心地、忘我地、发自肺腑地去舔,更不可能从屁里闻出幽兰般淡淡的高雅清香。一旦让主子发现了,那是非常危险的。在主子心中,你就是奴才,而奴才就是个屁。当主子说你屁也不是时,等于剥夺了你做奴才的权力,下场可想而知!
同学们要谨记,奴才的一生,就是在屁和屁也不是间走钢丝,说难听点叫挣扎。做得好就是屁,做不好就屁也不是。像屁一样活着,为屁一样的人生奋斗,这是千百年奴才们不变的信念。
屁无所谓好坏,奴才们也不能有是非,凡事要以主子的意志作为个人意志。有些人卖弄自由意志,是非常可笑的,至少在奴才们看来可笑至极。
主子说什么就是什么,主子的是非标准就是奴才的是非标准。主子说一加一等于二,奴才就必须认为一加一等于二,凡主张等于三的要想法设法弄死。主子说一加一等于三,奴才就必须认为一加一等于三,同理,凡主张一加一等于二的让他万劫不复。
道理就这么简单,这也是太学根本的办学方针。如果有人认为主子的屁不香,或者不是特别香,这样的学员,必须坚决清除,连留校察看都不可以。不是我们不近人情,而是你根本不具备做奴才的潜质,何必要待在这里,浪费朝廷宝贵的教育资源。
我再强调一次,作为奴才,不能有是非、不能有善恶、不能区分香臭、不能有任何独立见解,一切都必须惟主子马首是瞻。
东城区有个叫辛可的小子,在舔文化研究方面颇有造诣,很有成为一流奴才的潜力,可他有个致命缺陷,就是太自我,老讲什么自由意志,连割掉牛牛这种小事,他也不干,说要留着给媳妇用。这还怎么培养,只好让他滚蛋。
什么我的牛牛、你的牛牛,有组织无纪律,简直是无可救药!奴才的一切都是主子的,包括牛牛,让你留着就留着,让你割了去喂狗,就必须割了去喂狗。
第五、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时间原因,就这个问题,我简单讲一下。因为康有为、孙大炮这几个王八蛋瞎闹,老佛爷心情不好,还等着我回去舔呢!人老了,一日不舔就难受,心慌得厉害。
何为主观能动性,简言之,就是要主动地去舔,而不是被动地舔。被动地舔就算你多使劲,效果往往不好。要时刻准备着,让舌头24小时处于临战状态,一旦有机会,不用考虑,直接冲过去,尽展平生所学,直到主子欲罢不能、心花怒放,舒服得要死。
为了讲得更透彻,给大家一个小故事。俄罗斯有个科学家,专门研究狗的,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理论:条件反射。结合奴才工作的实际,我认真研究了这一理论,发现在条件反射方面,狗和奴才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所以有狗奴才的说法嘛。都是把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达到了做奴才的最高境界。
何谓条件反射,就是把舔变成本能,或自然反应。基本逻辑是:生理——心理——生理。这也是辩证法的精要。以屁为例,开始你嘴上说香,但心里未必,这属于生理范畴;接下来,通过反复地闻,你从心理上彻底认同它就是香的;最终的效果是,一旦主子放了屁,你的鼻腔中便充满香气。从而由心理而生理,彻底升华为自然本能。
推而广之,也应如此。一旦看见主子,不是心里想怎么样,或根本不用想,你的生理马上做出反应,脸蛋自然堆满谄媚的笑容,膝盖自然成90度,各种溢美之词从你的口腔中喷涌而出。在大清朝廷、文化界,类似的高手就有不少。
把舔的意愿化为习惯、把习惯化为本能,这是奴才文化、舔文化的精髓。同学们在舔的过程中,一定要理论结合实际,认真体会。
当然了,你们还年轻,不能好高骛远,要循序渐进、脚踏实地,先把基本功练好,须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通过积年累月地努力,我相信在你们中间,一定会出现世界级的好奴才,为中国的舔文化做出划时代的贡献。
同学们,让我们高举爱新觉罗的伟大旗帜,在老佛爷的英明领导下,在皇帝陛下的大力支持下,继承和发扬中国奴才文化、舔文化的优秀传统,以魏公公、高公公等德艺双馨的太监为楷模,勤学苦学巧学,理论联系实际,不停地舔啊舔,最终把自己锻造成才,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待,以优异的表现,回报老佛爷的恩典。
再次代表老佛爷、以及我个人和太太祝贺你们,期待你们学业有成的好消息。等我把老佛爷舔舒服了,再抽空来看望大家,与同学们交流。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我为何让儿子辍学放弃高考
又到一年高考时,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应届高中毕业生中,越来越多的学生没有报名高考,放弃高考的学生多数是农村考生……如此众多的考生放弃高考,部分人士认为是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上完大学找不到好工作,使读书“无用论”思想在农村蔓延,如果孩子成绩平平只能上专科,还不如早些出去打工挣钱……云云。
无独有偶,厚氏早已下决心要让正上初中的儿子辍学放弃高考,甚至于,厚氏时时都在后悔,千不该万不该让儿子接受近十年的目前所谓的正规教育!今天的中国教育根本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完整人格的人,还浪费了孩子的大好青春年华。对家长而言,逆社会潮流而行,让孩子辍学放弃高考,尽管是个痛苦的抉择,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毋庸讳言,读书无用的观点的确是一部分学子放弃高考的原因,但是将学生放弃高考与读书无用完全等同,纯粹是某些部门推卸责任和掩盖教育存在问题的托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工和农村学生,对“知识改变命运”这一改变人生的认识估计比城里人理解的更深。厚氏也是从农村“学”出来的,那些底层的同胞们深深的知道,在目前的社会状况下,自己的孩子们读好书是改变命运相对较为捷径的路子。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没有艰辛的付出,妄想走出那个祖辈谋生的山窝窝,在社会要想获得成功,过上令人向往的城里人生活,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明眼人都清楚,仅以读书无用来掩盖社会问题和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显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还是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和与社会价值观扭曲有关。
第一,从小学到高中,片面追求学习成绩,让孩子们变成了学习机器,却扼杀了个性和才能。
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起就交给了教育,在教育这神圣的殿堂接受培养塑造,教育本来是培养人造就人的伟大事业,校园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孩子们课堂内有获得知识成长的欣喜,课外互相追逐游戏,校园应该是一片快乐的天地,但是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本来天真烂漫的孩子们怎么会都变成“性格内向,脾气暴躁,厌学,上网成瘾,注意力不集中”等老师眼中的“坏孩子”呢?
地球人都知道,中国的孩子从小学到中学有“三多”:书本多,作业多,考试多。我儿子所在的学校学生每学期课本已增加到七十多本,除了教育部规定的课本,阅读教材,还有省市的所谓“乡土教材”,课本之外就是大量的配套资料,基础训练,达标练习,模拟试题之类,五花八门,一把茶壶配几只杯子,称之为“一本多练”,大有非压垮骆驼不罢休之势。如此众多的资料,也让教师如获至宝,一则可以“不劳永逸”,不用花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材,可以用这些资料习题去强化训练学生,他们太相信“熟能生巧”了,在反复练习中把学生训练成答题的机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忙碌中变得更安静,用习题作业“收其放心”,免得学生精力过剩,滋事生非,便于班级管理。
孩子一旦进入了学校,便进入了教育的绞肉机。以前这种现象只是在中学阶段非常严重,现在已祸及幼稚的孩子,小学一年级书包就沉重得不堪想象,除了正式的课本之外,也有各种配套资料,《同步练习》,《同步阅读》,《新课堂》,《新目标》,《海淀考王》,《黄冈密卷》,《黄冈小状元》等等。这些五花八门的练习资料、密卷考题,除了肥了编辑出版的专家名师、出版社和书商之外,只是增加了对孩子的折磨,将极有限极简单的知识千百次地重复,有些习题资料简直就是迷魂阵,故弄玄虚,把简单的知识复杂化,将孩子的头脑搅成浆糊,剥夺了他们游戏、玩乐、放纵天性的权利,对他们的身心发育造成摧残。可怜的小学生放学回来放下沉重的书包就开始写作业,常常要写到深夜十一二点,完不成怕第二天老师罚站急得哭鼻子,家长不忍心就代孩子写作业。有些老师把作业当作惩罚学生的利器,违反纪律犯了错误或者考试不及格,罚抄生字抄课文100遍,或者一道题重做几十遍。超负荷地加重学生作业量已是违反教学规律,而把学习作为惩罚更是违背教育理念的愚昧之举。稍有教育理念的的教师都懂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把作业当惩罚只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烦躁,恐惧,抵触等情绪。千遍百遍的重复作业只会使学生大脑浑沌,思维僵化,反应迟顿,记忆衰退。这是对学生的活生生的摧残。
说到考试,如今压向学生的考试如车轮转,有各学科的单元考,有年级学校的月考,中考,末考,还有县区组织的统考,会考,抽考,摸底考,模拟考,“考考考,老师的法宝”,直到把学生的头脑“烤”成一锅浆糊。
网上不时嘲笑现在的中学生知识贫乏,考试时出洋相,一则网页曾晒出中学生的这样的填充考试答案: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妻妾成群)、糟糠之妻不下堂(结发之夫不上床)、天若有情天亦老(人不风流枉少年)、英雄宝刀未老(老娘丰韵尤存)、两情若是长久时、(又何必还拉拉扯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壶二锅头)……厚氏不知道这是出学生的洋相还是教育的洋相,这里也许有作者杜撰的成分,但一位曾经参加过高考阅卷的我身边朋友告诉我,他却在参加高考阅卷时就亲阅到“沉舟侧畔千帆过(寡妇门前是非多)”的妙答。这些诗词名言警句大多是教材中或习惯常用的,学生答题时除了故意恶搞,太多是临卷茫然,只能瞎编。学生为什么无知?无外乎两点:一是学习的无奈,使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即所谓的“厌学”,“注意力不集中”,因而学无所获。一是学生从这些乱七八糟的所谓“资料,练习”中根本没有学到什么真知识。没有播种就想收获,世上没有这样愚蠢的农夫。在上述教育环境中,除了一些所谓品学兼优的乖孩子,恐怕大多都是在家长或个人前途的驱动下忍受折磨,他们的性格岂能不“内向,暴躁”。在学校既然得不到快乐,只好到网上去寻找快乐家园,于是“上网成瘾”也就不足为奇。
孩子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幼儿时代是开发智力的黄金时代,应该给孩子一个金色的童年,富有幻想的童年,给孩子们什么样的知识营养,这应该是全社会一个庄重神圣的课题。与其让孩子们读这样的知识泡沫,不如教他们读《三字经》,《千字文》,《唐诗宋词》,甚至《道德经》,这是我们老祖宗传统的蒙学教材,这些中华文化经典孩子们虽然不能理解,但琅琅上口,利于开发孩子的记忆力,随着年龄增长就会慢慢理解消化,终生受益,这才是真正有益孩子身心发育的营养精品。现在许多家长和一些幼儿园就是用这些经典做幼儿启蒙教材的,看来对于教育,有时专家不如草民。中学生尤其应该利用青春黄金时代多读点书,但现在他们在教育的容器里被禁锢了,在“资料,作业,考试”中折腾,这些泛滥的习题资料只是徒然消磨学生的时光和精力,消耗他们宝贵的童年和青春,剥夺了他们阅读思考的机会,剥夺了他们观察社会,亲近自然,感悟人生的权利。他们知识贫乏,头脑空白实属必然。
第二,大学教育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学生不能学其所爱,所学内容学而无用,导致毕业即失业。
著名数学大师丘成桐去年说过:以目前的本科教育模式,国内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中国大学生的基础水平,尤其是修养和学风在下降!哈佛毕业生的论文水平比国内有些院士的文章都好,如果不重视学风建设,中国科技至少后退20年!
那么中国大学的修养和学风到底如何呢?许许多多的幸运儿从高考门挤进来,好不容易杀开了一条血路,来到一个人才济济的天堂,于是,他们如出笼的小鸟要自由飞翔。看看网友们总结的当今大学校园之六大风光吧:
1.考试作弊成了盛行风。大学生们的考试不叫考试,而叫抄课本。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是未免太自由化了吧,平时不看书,大学就是天堂,到考试了才攻读一下,这样的做法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2.课堂成了放牧场。大学课堂就像一块宽阔的牧场,不少大学生们在里面来去自由,才不管你是上课还是下课,讲话的、看小说的、打电话的、睡觉的、吃东西的、眉目传情的……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3.宿舍成了垃圾场。学生们一般一个星期打扫一次,很多情况下一个月才打扫一次(当然主要是指男生宿舍),他们主要是玩电脑游戏,关键的时候连饭都懒得吃,要不干脆要外卖,快餐盒象小山一样堆砌起来,伴随着臭袜子味,还掺杂着香辣牛肉方便面中的葱香味,综合调制出一种世上少有的蒙汗药,可谓沁人心脾、醉生梦死、欲罢不能!
4.校园成了恋爱者的后花园。恋爱已是体现身价的荣耀事情,大学生们按照“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时代精神,大大方方恋爱更不再躲躲藏藏,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到处都可以看到搂抱的、KISS的、打情骂骚的,更有……要是你没有男(女)朋友,你会觉得很掉价,走在路上人们指指点点你会觉得非常悲哀!
5.吃饭相当浪费。尽管食堂师傅做的饭菜难吃了点,大学生们年纪轻轻,牙口还好,尚不至于咬不烂嚼不细,但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大学生每天的剩饭完全可以养一头猪,还能保证三个月出栏,并能卖个好价钱。想想老百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部分大学生的良心都已经被狗吃了!
6.通宵达旦玩网络。大学就是天堂,天堂里就有无限的自由,就理应拿回高中时失去的东西。那时远离网吧是为了现在更好的亲近,现在争分夺秒的玩网络已经是家常便饭,有的玩一天,有的玩两天,有的一星期都泡在里面。在网络世界里游戏、恋爱、结婚甚至生子,吃喝拉撒全部在网络里实现,造就了一批新时代的不食人间烟火的活神仙!
当然既然都成了得道的不食人间烟火的活神仙,那么一旦走到社会上、回到现实中,其适应社会的谋生能力就可想而知了。
学生和知识从某种意义而言,也是商品,需求和供应的价值规律同样适用,毕业即失业不足为怪。读书无用是因为学生一直在读无用的书,如果适用的书,不用劝诫,大家都会争着去读。中国的大学教育所存在的弊端,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提升。
几十年来,教育已经钝化为政治服务的工具,而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想启蒙平台。专业设置不合理,课程被绝大多数无用的教材充斥。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读这样的书,无用是正常的,有用倒还不正常了。学生不能学以致用,造成中国社会的创新不足。创新不足,必然就会衍生产业发展缓慢,从而步入就业困难的恶性循环中去。
据近日《中国教育报》消息:今年将有610多万大学生面临就业,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当前我国宏观就业形势趋紧,大学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我们很容易作此联想:大学生今年就业难的罪魁祸首就只应该是金融危机?难道高校和教育部门就不能为就业从自身去找找症结之所在?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抛开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难就没有其他更重要的因由?也应该好好检查一下曾经忽视或者回避的问题。
第三,中国社会对成功标准评价的异化,已经误导了学生和家长的望子成龙方向。
当今社会人们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不是以一个人的学术成就、专业能力或者其它特长,而是唯金钱化的评价标准,扭曲了中国社会的价值观。一个文明社会不是少数几个富翁支撑起来的,而是庞大的中产阶级是这个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核心力量。由于唯金钱化的评价标准,中国社会的中产阶级逐步堕落为金钱富翁,而道德蜕化、精神赤贫。中国社会如果靠一群没有知识的中产阶级来支撑,那这个社会离堕落已经不远了。
中国富豪排行第二的严介和谈到对教育的见解,他认为“读书无用论”还不可怕,怕的是如今读书都会产生负作用,有了学历没能力,有了文凭没水平,有了职称不称职。他教导自己在大学的儿子:“能不读的书不读,能不上的课不上。”但绝大多数的家长都没有这样明智的认识,相反,恰恰是这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在这种异化了的成功标准面前,不得不充当了“残害”孩子们的帮凶。
“能不读的书不读,能不上的课不上。”这就是对当代教育的反叛,或者说逃亡。著名特级教师吴非就说过,只有最拙劣的教师才靠增加作业量来掩盖自己的无能。其次,要从源头堵塞这些泛滥成灾的资料习题,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规范各科资料的出版发行,小学阶段要杜绝发行各种配套资料。中学阶段如有必要,也应该由教育部或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编辑出版,才能真正杜绝胡编滥造。
其实,上面所列种种,说明教育主管部门对中国社会的成功标准的异化富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厚氏再以英语学习为例来以点带面的阐述说明这个问题。
中国的知识分子都知道,英语具有鉴定“人才”的一票否决权,恰恰英语的无上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国社会对成功标准的异化。在英语这把具有“一刀切”功能的鉴定“人才”标准尺的衡量下,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如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不管你是搞中医、中药、古汉语,还是做教师、工程师、技术员、编辑和记者,更不论你是搞企管的、做内贸的、拔牙的还是搞兽医的,一概不管你的专业能力,也不问对提高工作的业绩有多大帮助,只要你晋职、评职称、上大学、考研、攻博和应聘等,如果你不过英语这一关,只有两个字:“没门”。
正是在这种成功标准的“威逼利诱”下,从此,英语和数学、语文一起位列三大主课程。于是,无数的孩子从那时开始起早睡晚顶烈日冒严寒废寝忘食背单词了。每天学习的三分之一的黄金时间都浸泡在英语字母里。从此一路走下来贯穿每个人的学生生涯之始终。后来,在很多的城市里幼儿园、学前班也都设置了英语课程,小学至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更是全面覆盖……在这种可笑的人才培养观的影响下,人世间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波澜壮阔的场景出现了:一个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几乎每个人都在为这门语言疯狂,好象不学好英语就会亡党亡国。于是乎,英语自己做梦也不可能想到,在这个自诩为具有古老文化的国度里,竟然获得如此登峰造极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英语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成为中国人在社会上成功的标志标准之一!
那么,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大力推广英语学习的成果如何呢?厚氏记住了相关媒体上有一组这样的数字:无论城市和农村,全国每年初中毕业生只有三分之二的人升入高中后得以继续学习英语;每年高中毕业生只有二分之一的人升入大学继续学习英语;每年大学毕业生的一百三十分之一从事与英语有密切或较密切关系的工作;每年大学毕业生的约三百九十分之一有幸去了美国、英国等英语系国家留学……绝大多数的人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谋生的工作变迁,英语终于成为陌途,渐渐的对那些英语字母似曾从未认识过。
厚氏我想要说的是,中国的所有学生把他学生生涯中的约三分之一的宝贵时间都用到了英语学习上,但绝大多数人最终因现实生活中不需要都不得不把它“荒废”了,英语最终只成了极少数人谋生的工具,真可谓得不偿失。
目前在学术界已经形成一种共识:3/4的科学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在35岁以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在30岁时还没有发表科学见解,那么他一辈子就难以在科学界有所作为了”。大家不难明白,只有在学生时代学好现有的科学知识,注意个人能力的培养,善于调动个人学习研究的潜能,才有利于人才的发展和脱颖而出。这些脱颖而出的人才再经过几年专门深入的研究,恰好是出科学家的最佳年龄。而中国的学生一直到大学四年黄金时间,始终都在拿出三分之一的宝贵时间学习“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笑掉牙”的哑巴英语。错过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最佳时机,当然诺贝尔奖只能和中国人说拜拜!
厚氏只是拿英语这一门课程来说明问题之所在,那么,其他课程、专业、考试等的设置是否也存在“成功标准”的认知差异呢?奉劝那些教育部门的主导者,那些影响社会成功标准的政策制定者,要学会慎用手中的权力,你这里“差之毫厘”,放到社会老百姓那里就会“失之千里”!出台任何一项政策时,要拍拍脑门想一想:这样选出来的真的是人才吗?如果再不改弦易辙,不仅埋没人才,而且伤民误国。
第四,我要让孩子接受真正的素质教育,让其成为一个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
最近,网上称赞温总理为“文学总理”,他答记者问或做报告,诗词妙语信手拈来。不管是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或者是芸芸众生,经受中华经典文化的陶冶,他的文化素养,道德情操,人文情怀都会出类拔萃,超群脱俗。我想,温总理的博学多才、亲民爱民、廉朴勤政,是与中华文化的濡染熏陶是分不开的。目前,国民教育中严重缺失的恰恰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这部分。
厚氏认为在“厚英薄中”的利益思想驱动下,中国的传统文化虽绵延上下五千年,今天却逐渐式微。反应在社会现象上,人伦颠倒、道义不存、是非不分、物欲横流和利欲熏心的事件时有发生,国人好像都成为穿着华丽衣服没有灵魂的动物,于是到处都矗立起一座座拥有高楼大厦却没有灵魂的城市,中国成了一个只追求GDP增长的虚胖的国家。
其实,国民素质的问题,无需外国人说三道四,我国有识之士的自我批判,几近痛心疾首。(如上图所示)孩子们整体的思想素质的沉沦更是让我们的心在滴血,长此以往其后果也更加可怕!《百家讲坛》等宣扬国学栏目的走红,正是有志之士和民间渴求回归中国文化的具体体现。像四书五经等典籍国外都纷纷如获至宝、花费巨资去汲取营养,而我们却舍近求远,弃之如粪土!以儒学为例,应该说儒家思想学说尽管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文化瑰宝,但国内尊儒和批儒之声至今不绝于耳,有人始终认为儒家思想束缚了国人的创造思维,同时也阻碍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但“墙内开花墙外香”,儒家文化已在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生根、发芽,并结出丰硕的果实,尤其以日本、韩国和新加坡为甚。恰恰这三个均争相自称真正继承了儒家文化的国家,其社会秩序、经济实力和民族精神因提倡实践儒学而比我们真的差之甚远吗?事实胜于雄辩!我们撇开与日本的国家恩怨暂且不论,我们客观的评价日本和新加坡良好的社会秩序,其实就是儒家思想的现代实践。少了它,要说中国是“礼仪之邦”,不过是故国神游的集体怀旧。回避它,所谓“和平崛起”、“和谐社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是空中楼阁而已。退一步讲,即使你全民都学会了满口流利的英语,但却丢失了赖以立身的精神内核,至多也是一群四不像的群居动物罢了。
因此,厚氏要让自己的孩子在初中就放弃高考作为奋斗目标,调整学习方向,加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力度,力争成为一个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
那么,如何才能造就一个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呢?
关于素质教育简略回顾一下:十五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国民素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十七大报告将“推进”二字改为“实施”:“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虽是由国家最高层提出,却是至今收效甚微,而且反对之声不绝于耳。近日,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国务委员刘延东担任副组长,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再一次将素质教育的问题推向热点。
素质教育正式提出十多年来,好像始终处于“务虚”状态。什么是素质教育?包含哪些内容?有没有独立的品格?能不能明确地界定?如果没有,自然难免被有意无意地纳入学科教育、乃至应试教育的轨道。根据我国的传统文化,关于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的内容,应该能够得出明晰的界定和表述。可现在什么也没有,有的是一地鸡毛,乱七八糟。
首先、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完善“人”。我们经常将人才两个字连起来说,但是,“人”和“才”是有区别的。素质教育的目的不在于造就“才”,而在于完善“人”。只有首先是个完善的“人”,才能造就成“才”;只有数以亿计的中国公民都成为完善的“人”,才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关于人才的认识很关键,但绝大多数人不清楚。这是个“本”与“末”的关系,绝对不能颠倒。中国教育的症结,正在于逐“末”轻“本”、甚至“舍本逐末”。令人悲哀的是,许多教育机构是如此,许多教师、学生、家长也是如此。
这是一个系统性的认识问题,如同一棵大树连树根都枯死了,树梢上的一片绿芽或是回光返照,死是唯一的结局。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教育没救。
其次、完善“人”应从身、心、情、智四方面入手。什么是完善的“人”?舒泽池先生的精准概括为四个字来表述:“身”是指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心”是指有健全的心理;“情”是指有丰富的情感;“智”是指有正常的智慧。它们不是并行的,而是递进的,打个比方来说,好像是一个宝塔结构,塔基是“身”,上面是“心”,再上是“情”,塔尖是“智”。关于“智”,不是指“智商”,不是指“智育”,也不是指知识和学问、更不是指学校里的功课和分数,而是普通人的智慧,正常人的智慧,关于怎样求知、怎样做事、怎样共处、怎样做人的一般常识的智慧。
这四个字,就是人的素质的不可或缺的四个方面,也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而且能够具有的人生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在一定的社会条件、社会需求下,才会有各人不同的发展,才会有专门人才的造就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出现。只有在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的基础上,他的知识、能力,以及各种才艺,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而且于人、于己、于世,都有所裨益。这就是孔老二他老人家说的先“修身”才能“治国平天下”。
厚氏就是想把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具备上述四个字的的完善的人,倘如是,他就是一个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
也许他的一生很平淡,但是也很平和,很充实,很安详,默默地为社会、为国家、为家庭做他该做的事;也许他会遇到挫折,甚至遇到灾难,但是不会沮丧,不会逃避,就像在2008汶川地震中的许多人,瞬间焕发出智慧、勇气、责任和道德的光芒;也许他会在人生中遭遇失败、遭遇不公,但是总能从容应对,从不气馁,从不狂躁,重新学习,重新出发,调整自己,适应社会;也许他有机会接受较多的教育,学习更多的知识,或者还能通过硕士、博士的学业,但是不会拿硫酸泼熊,不会因失恋跳楼,更不会用菜刀砍落师妹的头;也许他有机会进入重要岗位,有必要担负更重要的责任,但是不会忘乎所以,不会恣意妄为,不会飞扬跋扈,不会利益熏心。
能不能做到这些,其实,和他的学历、地位、知识、财富、出身、经历,都没有必然的关系,只要他是一个完善的人,一个具有基本素质的人,一个在身、心、情、智四个方面得到均衡发展的人。
也许他是个小学教师,也许他是个省委书记,也许他是个农民工,也许他是个宇航员……他们都称得上鲁迅所赞美的“中国的脊梁”。如果这样的人能够数以亿计,能够代代相传,中国人的光彩,中国人的地位,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又将是怎样!
人的基本素质,不是虚幻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可以表述的,是可以检验的,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提高的,是实实在在的存在,是决定人生的根本。凡成功的人生,“好人”,都可以在身、心、情、智四个方面找到成功的原因;凡失败的人生,“坏人”,也都可以在身、心、情、智四个方面找到失败的原因。
此“人才”非彼“人才”也,关键是我们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标准错矣!而治本之良方,正是“素质教育”,唯有“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应该包容学校教育,但是不能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学校教育应该贯串素质教育,但是不能替代素质教育。
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难也要做,否则,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厚氏在无力改变目前社会教育大环境的前提下,下定决心向作家郑渊洁学习,让自己的孩子放弃高考,通过素质教育,做一个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
但是,无论如何,教育本身还是应该深刻反思的。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教育应该有所作为,我们把强国兴邦的重任寄予教育,家庭把全部希望寄托于教育,孩子把人生的命运前途寄望于教育,教育怎能把“读书无用、放弃高考”等的责任轻轻地推给家庭和社会。我们的教育为国育才,建树甚多,我们不能否定教育的丰功伟绩,更不能抹煞教师的敬业奉献,但我们也决不能回避教育存在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说:“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我们既不能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当作束缚自己思想和手脚的教条,也不能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看成完美无缺的模式。”教育改革能否有成果、有实效,关键就在于能不能领会、能不能实践这段话。
但愿我们的教育能够早日真正让校园成为孩子成长的乐园,让每一个孩子身心愉快,性格开朗,培养他们成为身心健康,品质优秀,有思想,能动手,有创造力,有竞争力的下一代,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我为何要放养我的独生儿子
厚氏是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模范,只有一个即将十六岁的儿子,和众多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把独生子女心肝宝贝般“圈养”起来、期待孩子“学习永远争第一”不一样的是,厚氏顶住来自方方面面的有形的、无形的压力,一直对他采取“健康快乐成长,不求学习成绩”的放养方式,总体感觉很令我欣慰。
为什么要放养?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一是独生子女肩上的担子会越来越重。中国是一个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其中独生子女占有相当的比例。他们虽然生在新时代,长在改革中,是新中国的一代宠儿。但是,他们面临的工作,生活和家庭环境,是难以承担的。他们长大成人后,并不是简单地做事,娶妻育子,养家糊口,繁衍后代。他们要面对的是工作上的激烈竞争,生活上的沉重压力,家庭养老上的情感投入,说白点就要独自背上工作、生活、家庭的沉重十字架。他们面临的三种压力,不可回避,不可放弃,不可推辞。
这些“小皇帝”们确实过得不轻松。过去,农村的孩子长大了,帮助父母种好田地,能混个肚儿圆,盖两间土坯屋,找个媳妇成个家,生儿育女就万事大吉。从城里来讲,孩子长大了,该接班的就接班,不能接班的国家安排就业,上班拿工资,住着福利房,没有什么忧愁。
可是现在不同了,独生子女们从小就要走一条艰辛的人生路,在幻儿园里,他们不仅要学汉字,还要学拼音,更要学英语,儿童时代的乐趣被繁重的这学习、那学习代替了。到了读书的年龄,又进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阵营,正常的上学读书,额外的辅导学习,五花八门的培训班,纷繁复杂的课外读物,早读晚习,把你搞得头晕脑涨,考大学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
更让他们苦闷的是人生艰难,无论是来自农村的独生子女,还是城里的独生孩子,是大学生也好,不是大学生也好,他们面对的是求职谋生存,谋职谈成家,成家再敬老。也就是说要过好三关,即工作关,生活关,家庭关,不然的话,你这个人就没有本事,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
二是大环境不利于男孩子健康成长。为什么从中小学到大学都出现男生落后于女生的倾向?为什么厌学、网瘾、暴力等问题行为总是男孩的比例居高不下?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与儿童心理学博士李文道、赵霞历合著的教育专著《拯救男孩》近日已经面世,他们的调查和研究结论竟然和厚氏长期以来持有的观点不谋而合:男孩身心发育显著迟缓于女孩并且具有容易冲动而控制力较低的特点,由于学校和家庭长期忽视因性施教,已经在某种程度上造成男孩成长危机。
首先,学校教育漠视性别差异,男孩的一些好动、竞争与叛逆的天性往往被看作缺点,“资产”变成了“负债”;而且,应试教育强调动脑而不注重动手能力,天性“想跑想跳”的男孩被按在座位上学习,缺乏应有的运动锻炼;接着,学校和社会都采取单一的评价方式,把“成绩搞上去”当做唯一要求,使男孩深感挫败;此外,现在学校里大部分教师是女性,教育环境中缺乏男性教师,这种教育方式也对男孩的成长不利。
从家庭教育来说,父教缺席、母教溺爱是男孩女性化的两大主因;二是流行文化,主要指商业运作所塑造出“男不男女不女”的榜样形象。“性别形成的主要机制是模仿,男孩从小生活在一个相对女性化的环境中,在家里缺少爸爸这个男性榜样,在幼儿园和小学,缺少男教师的榜样,在社会上是一些男不男女不女的娱乐明星榜样,这对于性别形成过程中的男孩是有危害作用的。”
在另一个方面,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不尊重、不鼓励独立,往往“圈养”孩子,导致男孩的开放、开拓意识得不到发展,男孩的阳刚气质得不到培育。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有男童子军、女童子军,在日本有男孩节、女孩节,但在中国,人们几乎不考虑性别差异的影响,即使是体育课,许多学校也没有考虑到男女不同的体质特点,男女一起上体育课。在“男女平等”的大旗下,我们的学校以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方式、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男孩和女孩,而这恰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是给男孩和女孩选择的自由,并在法律上保障这种自由。例如,根据男孩的生理特点和需求,让男孩有足够的运动,锻炼出强健的体魂,就是尊重性别差异。
《拯救男孩》以众多研究为基础,对当代中国男孩的危机现状作了科学而翔实的描述,总结概括出中国男孩的四大危机:学业危机、体质危机、心理危机和社会危机。以学业危机为例,、连续两个年度,在全国约5万名国家奖学金获奖者中,大学女生人数均为男生的两倍左右。对所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属高校的统计表明:年度,所有省属高校男女大学生获国家奖学金的总体比例为1:2.35,年度为1:2.32。再看心理危机,诸多调查数据指出:男孩比女孩有更高的成瘾行为。男性青少年网民上网成瘾比例为13.29%,女性为6.11%,男性约比女性高出7.18个百分点;在网瘾青少年中,男性比例达68.64%,远远高于女性的31.36%。在吸烟、酗酒等成瘾行为上,男孩的比率也远高于女孩。男孩在绝大多数常见心理疾病上的发病率都高于女孩。多动症,男孩与女孩的比率为4:1~9:1;自闭症,6:1~9:1;学习障碍,2:1~6:1;智力障碍,1.5:1~1.8:1。关于社会危机,研究发现男孩具有更高的犯罪行为和犯罪潜能。
男孩成长的危机绝非仅仅因生理发育迟缓所致。在《拯救男孩》一书中,作者以翔实的调查研究结果为根据,深入揭示了男孩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流行文化走入误区。其中,危害最烈的是教育危机,简言之,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倾向,是男孩成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并因此而加剧了所有危机对于男孩的伤害。因此,需要拯救的也不仅是男孩,更加需要拯救的,是我们的教育。
我的具体放养措施:
1.我让他七岁入学,而不是人们通常主张的六岁上学。研究表明,6岁男孩的大脑语言区发育水平只能达到3岁半女孩的水平。在整个小学阶段,男孩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总体仍落后于女孩。然而,人们往往要求男孩和女孩在相同时间内以同样的方法学习同样的知识。男孩甚至连手指神经都比女孩发育得晚,因此让男孩握住铅笔并写出漂亮的汉字更加困难。这些发育上的差异往往使男孩被视作愚笨或迟钝,这可能使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就讨厌学校。
2.学龄前、上学后从不参加任何额外的补习班,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去玩。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人的大脑一山不容二虎:在学龄前,想象力独占鳌头,脑子被想象力占据。上学后,大多数人的想象力将被知识驱逐出境,成为知识渊博但丧失想象力终身只能重复前人发现的知识的人。在孩子童年时,让其晚接触知识,有利于想象力在孩子的大脑里安营扎寨,男孩子调皮捣蛋的去玩耍,是最能发挥、锻炼想象力的活动,从某种意义而言,玩耍和学习同样重要。有想象力的人才能进行创造性劳动,而想象力和知识是天敌。人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想象力会消失。因为知识符合逻辑,而想象力无章可循。换句话说,知识的本质是科学,想象力的特征是荒诞。可怜的是,在今天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已经很少有人能让知识和想象力在自己的大脑里共存了。
3.从来没有因为成绩而去责备他。知子莫若父,儿子的一行一动厚氏都看在眼里,他真正喜欢的课程,我会鼓励他按照自己的兴趣发挥到极致。他特别不喜欢的课程,比如英语,我会放任他不去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因为我自己也对目前的英语教育持有异议,并为此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改革开放30年英语教育是败笔),每次考试后,我对儿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只要你理解啦,弄懂啦,至于成绩我并不太在意。成绩考得很好,我会顺便鼓励他几句,成绩不好也从不责备他。
4.儿子爱玩电子游戏,厚氏用“疏”代替“堵”。不客气的讲,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男孩子不喜欢打电脑,玩电子游戏,我的儿子也不例外,他的魔兽水平非常之高,曾经加入了一个战队准备去打国际比赛,成为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一度跟我商量想一辈子吃这碗饭,我说可以啊,我支持!于是由他自己拿出来一个他自认为最佳的电脑组装方案,我出钱为他购置了一台速度奇快的台式电脑,配置了打魔兽比赛专用的鼠标和键盘,于是放任他打了个昏天地暗,飞沙走石,终于,物极必反,不到半年的工夫就停手不打了,尽管计算机水平突飞猛进,但兴趣却又转到学习上来了。
5.去异地上学,给他配备了一个大哥哥。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越走越远,作为父母必须正视这个不争的事实。既然孩子早晚要离开我们,与其“圈养”在身边或多或少的溺爱,倒不如及早放手去放养,让他及早锻炼一下飞翔的翅膀。于是,在他十三岁那年,借着儿子升入初中的机会,厚氏把他迁到一个异地城市、教育方式相比较而言比较灵活的学校去上学。同时,聘了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和我同样出身贫困农村的男学生做他的哥哥,哥哥工作之余,吃喝住行玩都会和儿子在一起,既不孤单又有了精神交流对象,两个人相处的非常好,思想沟通一点不成问题,我当初给“哥哥”的工作目标非常明确:不仅仅学习上给予必需的帮助,关键是生活能力、思维方式、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给予男人般的耳濡目染,让儿子最终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敢担当、具有健全人格的男子汉。实践证明,哥哥真正起到了言传身教和“传、帮、带”的良师益友作用。
对儿子未来的期待:
我曾经写过拙文《我为何让儿子辍学放弃高考》,时至今日,我尽管没有让他辍学,但依然顶住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顽固的坚持着另一种教育方式,目的只有一个:让儿子成长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而不是一个高分低能的书呆子。
什么是正常的社会“人”?舒泽池先生的精准概括为四个字来表述:“身”是指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心”是指有健全的心理;“情”是指有丰富的情感;“智”是指有正常的智慧。它们不是并行的,而是递进的,打个比方来说,好像是一个宝塔结构,塔基是“身”,上面是“心”,再上是“情”,塔尖是“智”。关于“智”,不是指“智商”,不是指“智育”,也不是指知识和学问、更不是指学校里的功课和分数,而是普通人的智慧,正常人的智慧,关于怎样求知、怎样做事、怎样共处、怎样做人的一般常识的智慧。
这四个字,就是人的素质的不可或缺的四个方面,也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而且能够具有的人生基础。这和他的学历、地位、知识、财富、出身、经历,都没有必然的关系。有了这个基础,在一定的社会条件、社会需求下,才会有各人不同的发展,才会有专门人才的造就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出现。只有在成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的基础上,他的知识、能力,以及各种才艺,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而且于人、于己、于世,都有所裨益。这就是孔老二他老人家说的先“修身”才能“治国平天下”。厚氏就是想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为一个具备上述四个字的的完善的人,倘如是,他就是一个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
一个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应该表现为:也许他是个小学教师,也许他是个省委书记,也许他是个农民工,也许他是个宇航员,也许他是个环卫工,也许他是个守法的小商贩……也许他的一生很平淡,但是也很平和、很充实、很安详,默默地为社会、为国家、为家庭做他该做的事;也许他会遇到挫折,甚至遇到灾难,但是不会沮丧,不会逃避,就像在2008汶川地震中的许多人,瞬间焕发出智慧、勇气、责任和道德的光芒;也许他会在人生中遭遇失败、遭遇不公,但是总能从容应对,从不气馁,从不狂躁,更不会去悲观厌世、去怨天忧人、去割腕,而是重新学习,重新出发,调整自己,适应社会;也许他有机会接受较多的教育,学习更多的知识,或者还能通过硕士、博士的学业,但是不会拿硫酸泼熊,不会因失恋跳楼,更不会用菜刀砍落师妹的头、用尖刀去捅死老师;也许他有机会进入重要岗位,有必要担负更重要的责任,但是不会忘乎所以,不会恣意妄为,不会飞扬跋扈,不会利益熏心,不会道德败坏养二奶。
教授摇身变叫兽,中国教育不高兴
把大学教授称作“叫兽”、“砖家”是中国网民的杰作,在网络早已流行多时,只不过孙东东教授不遗余力、非常“称职”的再次起了全民普及推广的作用。根据星岛环球民意中心的最新调查,高达80%以上的投票网民表示支持这种叫法。看来专家、教授的声名狼藉如此,可谓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了。
第一、教授是个非常神圣的称谓和职业。
厚氏从百度很容易搜索到如下内容:教授的职业定位共有两种解释,其一:是一种职业,多指在大学或社区学院中执教的资深教师与研究员。教授为大学教师职务的最高级别;其二: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而教授的职责是这样解释的:教授的工作是在大学里针对他们所擅长的领域开课、或授与学生专业训练,如科学和文学等领域。另外教授也必须深耕自己专精的学科,以发表论文的方式来获得商业上的合作机会(包括了政府在科学上的顾问、或是商业发明等),同时训练自己的学生将来有足够的能力与他们交棒。概括而言,今天全世界基本认同的教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搞研究。
而在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作为老师的教授的地位更加神圣。因为中国历来是个尊重知识、尊重教师的国度。中国的第一任教师孔子被奉为圣人,至今香火不绝。中国人过年摆牌位,写“天地君亲师”五字,老师是被祭拜的,位置仅次于祖宗。中国人称教师为师父,体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待师之道。所以,在中国,做老师是崇高的事业。因为崇高,所以,为师者,也必须对自身有一个比较高的道德、素质要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说,作为老师,要能够达道、精业、有能力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
很显然,教授又是老师队伍中最高的专业技术职称,理应是让人们羡慕的头衔,也只有知识与学养很高的人才配得上这个称谓。有教授职称的人,不仅意味着著作等身,而且意味着无论是在高等学府还是在社会上都会受人尊敬。想当年鲁迅先生只因学历不够,在北京,只能当讲师,而不能当教授。当他到了厦门后,在林语堂先生的支持下,终于获得教授的名讳,但这碗饭也不好吃,因为林语堂天天逼着他要著作。好在那时教授极其稀有,中国的学术界还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稍微花点力气,就能弄出一部书出来。鲁迅先生把古代小说类的作品收集编辑一下,大作就出来了,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古小说钩沉》。在中国妇孺皆知的鲁迅先生“晋升”教授都如此之难,可想而知,曾几何时教授的含金量以及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时何等之高。
第二、教授是如何摇身一变成为叫兽的。
首先,受市场经济的冲击,教授们已经不能安于现状。前不久,一家网站上发布了一份“中国教授富豪排行榜”,上面有数十位集教授和董事长、总裁于一身的“教授富豪”。此榜一出,迅速在各论坛上被发布,人声嘈杂、议论声遍野。
网民们认为,传授知识的前提是自己首先要占有知识,而要占有知识,就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学术研究。教授一旦身兼董事长或总裁,就成了商场中人,他们又哪里会有时间去钻研学术呢?没有时间钻研学术,便只好“以己昏昏,使人昭昭”,这难道不是在误人子弟吗?
再说身教。以教授的身份去经营企业,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行为。更要命的是,所有的“教授富豪”都无一例外地会面临这样一个矛盾:身为教授,就应该凭着自己的良知发言,身为企业老总,就应该为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发言。当这两者之间出现矛盾时,“教授富豪”们会怎么办呢?这些年来的经验告诉人们,他们通常会维护公共利益的名义,来为自己一己私利做掩护。学生们从这样的“身教”中,又能够学到什么呢?
当然这只是冰山一角!如今中国教授的数量成千上万,在这众多的教授群体中,想标点新,立点异,还真不容易。所以,现在的教授要成一家之言,不能以教育授业为根本了,必须大叫大嚷,让全天下的人都听到,只有他叫嚷的声音最为响亮,至于他叫嚷的内容是否新颖,则早就退居到不为人注意的地位上了。在这“知识”变“经济”的急功近利时代,部分教授专家们再也坐不住“冷板凳”、“硬板凳”了,开始浮躁起来,四处讲学、八方卖书,忙碌奔波于全国各地。白天慷慨激昂、正气凜然地在台上讲学;晚上有人请去按摩、洗脚、进包间,时而爆出个别教授嫖娼的绯闻。一些教授专家们的“两面人”表现,不仅让知识界、学术界斯文扫地,蒙受耻辱;而且使全社会大失所望,也叫有良知和正义感的教授们感到愤怒和悲哀。终于“教授”跟“叫兽”挂上了钩,“教授”这个名称变味了,以至有点声名狼藉,就像原来富贵人家的女儿被称呼为“小姐”,而现在被专指卖淫女子一样。
近年来先后出现的阿忆的“低工资说”、徐滇庆的“深圳房产降价赌局”、多位教授评说小沈阳以及与郭德纲的骂战等,再加上近期沸沸扬扬的孙东东事件,教授们各显神通搏出位的事件真是数不胜数,信手拈来,这些发生在一些教授身上的事,的确令人感觉不爽,感觉他们的确有辱师风。也感觉他们不配教授的称号。称他们“叫兽”,倒也不觉得过分。
其次,人心就是一杆秤,网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最近,南方一家报纸报道说,19家民间团体和46位专家学者、民间环保人士联合发出呼吁书《建议对西南不稳定地区大坝水库项目安全性重新评估》。他们认为汶川地震凸现出西南地区水坝建设的三个重要问题,在有关部门不能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应该停止西南地区水电开发。这些专家学者包括:清华大学教授郭于华、刘兵,北京大学教授刘东、吕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念群等。
这么多名牌大学教授联合发出呼吁,听上去颇为权威。但网友们惊奇的发现,这些教授所在院系分别是社会学系、人文学院、中文系、生命科学学院、清史研究所,竟没有一位的专业与其呼吁的问题能够沾一点边的。
人们更不会忘记,去年两会期间吵得沸沸扬扬的“曲阜兴建中华文化标志城”事件,也有69位教授们签字支持……
当然,这些教授享有言论自由,他们愿意就什么问题发出呼吁,是其权利。但是,当涉及的问题远离其专业时,他们就只是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发表言论,而不是出具专家意见。以现在中国大学教授含金量之低,教授在其专业领域都未必算得上是专家,更不要说在与其专业毫无关系的领域了。这些教授在签名时,或媒体在报道时,只列出大学名称,而隐瞒其专业,乃是对公众、决策者的误导,误以为他们真的是专家。而这些跨学科的学者教授喜欢对他们并没弄懂的问题指手画脚,却得到媒体的热捧,这种现象不是很奇怪吗?网民们都是瞎了眼吗?
厚氏不论教授和郭德纲之间的骂战谁对谁错,但厚氏认为郭德纲的话不无道理:那您到底是不是应该做学问呢?您到底是不是应该研究您的专业,你是研究哲学啊研究美学,你是不是应该研究那个?你一天到晚的今天点评相声明天点评二人转,您又不是这行业内部的专家,你如果说从观众的角度出发,您骂娘都是对的:我就是普通观众,我今天看了演出,不好玩儿不搞笑我这票钱花的不值!允许!人家骂到天边人有道理,但你站出来“我是清华的教授,我要如何如何”。我认为你这是用另类的方法玷污清华和北大……
不要低估网民的智慧,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北大的孙教授发生“语录事件”后,星岛环球的调查即针对此教授作出,这必定会使得原本狼藉的教授声名雪上添霜,70%以上的网友就认为确实因此对教授专家更为反感了。然而,声名实是事小,近40%的网民认为,此教授是在为某些利益集团背书。
于是有网友说,与其相信这些个位尊权重的有身份的人,还不如相信毫无身份的卑微者。对于农民肉眼观天象30年,自称曾预测汶川大地震这一新闻,新浪网的调查表明,高达80%以上的投票网民表示相信,理由是“中国自古就有天象占卜一说,应该可以预测到地震”。而仅仅只有不到10%的人怀疑,“大批专家学者都无法准确预测,他怎么可能做到”。按下这一层不表,据报道,这位农民积累几十年观天象的经验,四处奔波预测气候,只是表达出“想为社会办一点实事”的心声。卑微者如此朴实,那些专家教授们为何就体会不到?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的人则始终令人景仰,哪怕只有着卑微的身份,比如说雷锋。不然,离了这份景仰之情,就无法理解田亮的饰演所引起的争议。星岛环球网的调查表明,近80%的网民投票认为田亮不适合饰演雷锋,理由是田亮这人绯闻多(23%),与雷锋气质不似(22%),又纪律性差(19%),爱讲排场(16%),等等。总之,田亮这人虽是明星,在娱乐社会里也算是有身份的人罢,但在网民看来德性不怎么样,至少离雷锋差得十万八千里呢,因而才有这么多的人强烈表示反对。看起来,在身份与德性之间,即便是在娱乐社会里,也还是区分得很清楚。厚氏在这里不厌其烦的唠叨,只是说明一点:公道自在人心。
第三、教授摇身变叫兽,中国教育不高兴。
追根求源,让大学教授摇身一变成为“叫兽”,其根本责任应归咎于中国教育的产业化改革,正是这种改革才让象牙塔里的师生变得唯利是图。尽管至今没有哪个大学公开声称与“利益集团”有染,然而近年来教育问题招致天怒人怨却是事实。令人眼花缭乱目瞪口呆的学术腐败、教材腐败、招生腐败,以及动辄与官帽挂钩的高校行政化现象、始终难刹的收费乱象,背后总有利益魅影时隐时现。心有旁骛、不务正业的大学,必然导致学术精神的沦落、学术竞争力与创新能力的衰减。长此以往会有什么恶果呢?
浙江大学高分子物理郑强教授的话颇能说明问题,厚氏节选如下:
“在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你能建10所世界一流大学,那美国有多少所?日本有多少所?现在的实际状况是:世界上前200所大学,中国一所都排不进!在亚洲能排出几所?我到国外去看了以后,感到要将浙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就像共产主义理想!
以前说“无知无畏”,现在却是“无知才无畏”,许多企业把浙江省技术监督局、科委的人请来吃一顿饭,喝一点酒,他就给你签个字,再把我们这些教授胁迫到那里去,给你盖个章,然后就是“填补国内外空白”、“国际先进水平”,写论文则是“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首次科学发现”等等,这都是目前非常严重的问题!作为一个大学教授,我深深地为此担忧!这不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的领导无知,是他们倡导了这个主流。我知道在座的处长或老总日子很难过,因为你们不写这样的报表,就拿不到钱,项目就得不到批准。教授也同样如此,天天写报告,而不是在实验室静下心来好好搞研究,这是很严重的!
我们国家的现实和发展就是这样:凡是依赖不成的,我们自己都能搞得像模像样,比如二弹一星;凡是能够引进的,就都搞不成……现在很多合资企业就这样,卖点东西,而没有去考虑这些深层次的东西。殊不知,这就是社会的恶性循环!
我认为:语言、计算机就是工具。中国的外语教授讲英语还不如美国卖菜的农民!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日本博士、德国教授说不出英语的多得是!我们怎么能说一个人不会说英语就是文盲呢?语言就是一个工具!你没有那个环境,他怎么能讲这个语言呢!……如果我是教育部长,我要改革二件事:第一,取消六级考试,你一个研究生连中文一级都不及格,你英文考六级干什么呢?看看研究生写得论文,自己的民族文化都没有学好,天天考英语──打勾:托福打勾,GRE打勾,英文考出很高的分,可哪个写的英文论文在我面前过得了关呢?过不了关!这样培养出来的人能干什么?自己搞的专业一点都没学好……说不会计算机就是文盲,这又是一个误区,我现在是教授,我顾不上搞计算机!
你看我,从高中开始学英语,大学学,硕士学,博士学,花了我多少精力!你说中国人怎么做得出高科技的研究成果?我这几天就教训我手下的几位女学生,问她们在干什么,看不到人影,一天到晚考这样、考那样的,到美国去干什么?在国内要干的事多着呢!你整天考英语,美国人连报个名都要收你们的钱,日本人也是如此,中国学生到日本去要交手续费,到日本留学是为日本人打工,好不容易挣点钱交了学费,读完博士在日本的公司就职,当劳动力,挣了一笔钱后要回国了就买了家电,把钱全给了日本人。你们都没有注意这件事,这里面都是经济问题,这就是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
中小学的教育就是听话,老师管干部,干部管同学,孩子们都学会了成年化的处世方式,这是害人啊!这样强迫性地做了一些好事后,没有把做好事与做人准则结合起来去培养,而只学会了拍马屁、讨老师喜欢、说成人话。上次电视上就曾经播出,一个小孩得了个奖,主持人问他最愿意说什么,他说:“我最愿意跟江爷爷说:我向你报告!”“江爷爷”是谁?还不是老师教的!孩子们在中小学活得很累,到了大学就没人管了,所以就要玩、就要谈恋爱。
我们有很多同学成绩好,却什么都做不了,在我们大学像我这种程度的人,招博士生是从来不看成绩的,成绩算什么!现在我从事的这个领域在中国有叁个杰出的人才,当初在读研究生时都补考过,而成绩考得好的几个人却都跑到美国去卖中药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作老板的可不能这样啊……人才的梯队一定要合理,而不要认为教授就是万能的、博士就是万能的,中国的教育体系就是让每一个老百姓都充满希望和理想,教育孩子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实际上,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扫地能扫好,也应该受到尊重;打扫厕所能打扫干净,也应该受到尊重,不能动不动就要高学历。我要提醒的是:在国外可不是这样,美国、日本的博士就很难找到工作,为什么?因为老板心疼钱,招了博士要给他高工资,而他能做什么用呢?这是个具体问题。
科技到底该干什么?高科技到底该干什么?如果我是科技部长,该玩的就玩,就像陈景润,他就是玩!陈景润如果是处在今天的中国,他绝对是要去讨饭的,因为他不会去搞产业化,他的英语也不好,他说话都不流利,中文都讲不好,按现在标准,他是个文盲,还谈什么教授!日本人就是喜欢美国人,我跟日本人说:你们这个民族爱谁,谁就要向你们扔原子弹.日本人就是喜欢黑人也不喜欢中国人……我特别对我们的女教授、女同学说:在日本人面前一句日文都不要讲,会也不要讲;日本人一听说你讲英文,特别是看到中国女孩讲英文,腿都要发软,这是真的!
中国人为什么这些年都往外跑,最重要的是要让国民自己爱自己国家……如果我是杭州的市长,我绝对不是狭隘的民族自尊心──如果杭州有什么灾难,我就首先把杭州的老百姓安排在香格里拉,让外国人在外面排队!这样,你才会让你的国民爱自己的国家!一个日本的农民跑到峨嵋山去玩,骨头摔断了,你就用中国空军的直升飞机去救他,而在日本大学一名中国留学生在宿舍里死了7天才被发现;名古屋大学的一对中国博士夫妇和孩子误食有毒磨菇,孩子和母亲死了,父亲则是重症肝炎,在名古屋大学医学院的门诊室等了12个小时,也没有一个日本教授来看望!而你们为什么还要这么友好,以为自己很大度,实际上是被人家耻笑,笑你的无知!你们这个民族!我们不能这样!我们的领导人跑到国外去访问,看到有几个人在欢迎他们,就感到挺有面子;而外国来了个什么人物,都是警车开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让我们中国人感到是自豪还是悲哀?所有这些,对教育工作来讲,都是深层次的问题。
所以我经常讲,我作为一位自然科学工作者,我教育我的学生,首先是学会做人,没有这些,你学了高分子,外语都是花架子……”
字字珠玑,声声震耳!中国的教育其实病的非常严重!
厚氏认为,造成高校这一现状的原因是由于国内缺乏学术规范教育和学术伦理教育、缺乏规范的学位机制和成果发表机制。因此,要让学术回归学术,在大学里恢复纯洁的文化土壤和学术氛围,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学术的风气。要彻底改变高等教育的不良风气,需要政府、社会和高校的齐心协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如,在德国就规定教授不能到校外兼职;教授工作还要接受学生的评分;每年,审计部门对学校经费使用进行审核;政府将经费下放给各个学术组织,民主推荐优秀人才进入院士行列等。
国人应该自上而下,共同努力,让“教授”称谓重新受到全社会的景仰,决不仅仅是因为其知识渊博,而是教授们实至名归,名副其实,真正是承担着教化道义和社会责任的精英阶层,是中华民族走向文明富强的栋梁。
“叫兽”作古,教授归来!厚氏期待着那一天早日到来!
&&拉塞尔&雅各比:梦想一个没有知识分子的世界
保守派知识分子是反智主义者吗?简短的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无论学术水平、还是学识渊博程度和历史素养方面,保守派思想家如埃德蒙德&伯克(Edmund
Burke)、里奥&斯特劳斯(Leo
Strauss)、格特鲁德&海默尔法布(Gertrude
Himmelfarb)、哈维&曼斯菲尔德(Harvey
Mansfield)、威尔弗雷德&麦克雷(Wilfred M.
McClay)等都是一流的。但是,更详细的答案就模糊不清了。在遭遇社会动荡时,保守派知识分子往往指控其他知识分子如社会主义者、自由派、非宗教人士是罪魁祸首。他们认为政治动荡的根源是不明智的思想家提出的错误观念,控告教育体制灌输颠覆思想。在《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中,伯克谴责律师和作家传播了危险的思想,他称为“支持‘人的权利’的教授”(该术语引自《人的权利》托马斯&潘恩1791年写的支持法国大革命的著作---译注)。
耶鲁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戴维&杰勒恩特(David
Gelernter)的新书《美国精简版:帝国学界如何把我们的文化搞得分崩离析(奥巴马支持者引导下出现的)》(Encounter出版)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该提议的机会:当今美国保守派把知识分子和教师当作替罪羊吗?如果是,他们应该是纯正的美国血统。
1951年,小威廉&伯克利(William F.
Jr.)以他的猛烈攻击教授们不信上帝却信社会主义的《上帝与耶鲁人》一书一举成名。过去和现在的美国右翼知识分子通常都瞧不起对政治混乱的经济或社会分析。比如,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不在于社会条件而是因为受到了邪恶教授和叛逆作家的蛊惑。
或者,请考虑一下女权主义。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妇女真如某些保守派所说抛弃了家庭吗?这与男人丢下工作和女人取而代之的战争现实有关吗?或者因为靠一个人挣工资不够养家糊口吗?理查德&维沃(Richard
Weaver)在1948年的书《思想的后果》中写到“应该避免的是依靠经济变化的肤浅解释。”该书已经成为美国保守主义的原始文本之一,他宣称“经济理由是产生理由的理由,最终的理由在于世界图景,因为在这个图景中,女性遭到贬低,把她放在与男性平等的水平上与其说是提升倒不如说是降级,因为她更容易受到经济状况的制约。”
除了怀疑对社会议题进行的经济分析之外,美国保守派还担忧知识分子是精英主义者。出身高贵的伯克利的名言是,他宁可让波士顿公用电话薄上的头两千人掌权,也不愿意让哈佛大学那帮教授管理我们。在伯克利看来,随意挑选的一群波士顿人也比受到良好教育的自由派教授更聪明。这个立场表现出了美国人心态的若干特征:他们推崇平等、正经的宗教、公事公办、实用性、自我帮助,所有这些都被理查德&霍夫斯塔特(Richard
Hofstadter)在《美国的反智主义》(1963)中分析过。在嘲笑知识分子是脱离民众的精英主义者这点上,伯克利并不孤独,他们采取的这种态度能很容易滑入到对知识和教育本身进行整体批判的深渊。除了对基督教的真理造成破坏之外,学校教育还带来了什么呢?
这种心态在1925年的斯科普斯审判案(Scopes
trial又称猴子审判)中达到高潮,田纳西州中学老师斯科普斯因为讲授进化论而受到指控。原告代理人威廉&詹宁斯&布赖恩(William
Bryan)认为该案是宗教和知识分子的对决,他给知识分子起了个绰号“科学苏维埃”。他说,“这个不负责任的自命的知识分子寡头集团”把科学和理性主义强加在拥有坚定宗教信仰的民众身上。“父母有权利对他们花钱请的老师说不,老师不该剥夺孩子对上帝的信仰,不能让孩子们从学校回到家后就变成怀疑论者、不虔诚者、不可知论者和无神论者。”
在霍夫斯塔特看来,猴子审判“极大地加快了反智主义的脉搏。20世纪,知识分子和专家第一次被当成敌人来批判。”霍夫斯塔特写于1960年代初期,他注意到对当今许多人来说,进化论争议“就像荷马时代一样遥远。”
但是,如今不同了。田纳西州刚刚通过了保护想挑战进化论和全球变暖观点的老师的法律。正如法案的支持者之一所说,讲解进化论是“极端片面的”。换句话说,它是被作为真理来讲授的。从前的斗争还没有结束。实际上,情况变得更糟糕了。在保守派看来,传统的道德和宗教正在衰落,性生活似乎不再受到任何约束和限制。男人可以和男人结婚。那下一步呢?人兽结婚吗?如果现代性的种种弊端在加剧,保守派知道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他们很少提到超级消费主义或广告或僵化的阶级结构,这些是先进资本主义的副产品。相反,他们只关注受教育者尤其是教授们的危险观点。
与此相对应,许多保守派政客公然夸耀其超脱世俗名利作为美德的证据。通常,他们的偏狭性并不值得夸耀。当今美国盛行反智主义。保守派欢呼的是,乔治&布什对他在耶鲁大学平均成绩是C的事实感到骄傲。米特&罗姆尼(Mitt
Romney)已经试图擦亮自己的反智主义招牌,指责哈佛出身的奥巴马“在哈佛花费时间太多”,他解释说“仅仅读书”或者“在教授休息室”讨论学不到什么东西。不过,罗姆尼在哈佛花费时间比奥巴马还多,而且已经将三个儿子送到哈佛上学。
里克&桑托罗姆(Rick
Santorum)也攻击奥巴马,这次是作为渴望人人上大学的“势利小人”。这个拥有三个高级学位,父亲是拥有博士学位的执业心理学家的人说,他知道奥巴马为什么想让人人都得到高等教育: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接受自由派教授的思想“灌输”了。
自由派是如何掌控高等教育并把美国引入歧途呢?保守派的标准解释直截了当:从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亡命暴徒什么时候上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