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八斗大数据靠谱么”填报志愿,靠谱吗

您的位置:
大数据志愿炒上万,6月12日消息,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昨日曝光了现在正热的高考志愿填报咨询乱象,大数据填高考志愿有用吗?央视调查发现,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相关服务收费目前从几百、几千,到几万元不等,最贵的超过5万元。这些机构大都打着大数据的旗号,而事实上背后并无大数据支撑。填报高考志愿是个技术活,它需要准确而详实的数据支撑,但是大数据不只是数据多,它的内涵是要通过对数据的各种挖掘、分析和研判,来掌握和满足考生和家长最精准的需求,在一份价值数万元的填报志愿方案里,大数据又是如何体现的呢?在记者采访中,各机构都主打运用大数据进行志愿填报。数据大体分为两组,第一组为考生经过各种测评后得出的数据;另一组为各机构平台储存的数据库。就是考试院,北京教育考试院,然后在那个基础上再结合孩子成绩,和今年招生计划和章程进行分析的。面对复杂的报考规则,如果能够有一个比较权威的大数据库,根据近年来全国招考数据、各校高招政策、各专业前景等做出数据分析,对考生选择大学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但目前能够提供报考咨询的各家机构谁又能拥有这样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呢?某在线教育机构人员郭思祺指出,其实在报志愿这一块,学生和家长信息相对是比较少的,所以如果能有一些信息的指导,我感觉是好的。但是我们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大数据分析的方式,能够百分之百的保证。专家指出,如果大家都相信某个数据,那么这个数据就会发生变化,例如数据推测出某个专业的录取分数很低,从而就会出现很多考生报考这个专业,反而会把分数抬高。“所以这个数据它只能是过去的,不可能是预测到未来。那么当这个考生依据这个数据,仅仅是依据这个数据来做出选择的时候,它就会改变这个数据未来的状况,所以我建议各位家长一定要留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介绍说。在针对考生该如何填报志愿方面,业内专家建议,考生应先根据个人成绩缩小报考大学范围,再综合考虑个人性格和职业的对应关系、个人未来职业倾向等多方面因素报考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863855',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利用大数据填报志愿靠谱吗
 西安日报社
第05版:中国新闻·世界新闻
  社长:夏泽民 总编辑:屈胜文    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02
中国新闻·世界新闻
高考志愿填报催生“天价”咨询费
利用大数据填报志愿靠谱吗
  视频截图
&&&&高考之后,考生和家长即将面临志愿填报“大考”。从去年开始,我国全面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投档以后,许多考生和家长对填报哪所大学、哪个专业更加“拿不准”了。在这种背景下,高考志愿咨询服务应运而生,“大数据帮你填报上好大学”之类的广告比比皆是,部分“一对一”咨询价格更是一路被炒至数万元的“天价”。这类高考志愿咨询服务靠谱吗?“花钱填报”真能帮考生进入理想的大学吗?&&机构报价&&志愿填报咨询费动辄数万元&&记者调查发现,其实早在高考前,一些咨询机构就已经在线上线下开办了高考志愿填报培训班。某考后填报志愿咨询机构工作人员介绍,在高考结束后的线下培训班场次不会太多,“因为专家这个时候一对一服务的学生太多了,精力顾不过来,我们最多安排一到两场就完事了”。&&记者发现,有关高考志愿填报的服务已经发展成为系列的产品,只要网上输入“高考志愿”进行搜索,马上会出现包括高考志愿填报手册、高考志愿填报秘籍攻略、高考志愿卡等等一大批相关产品,其中就有资深老师“一对一”报考咨询服务,价格从数百元到数万元不等。记者根据网站提供的400电话,进行了电话咨询。在电话中,这一考后填报志愿机构的工作人员给出了报价:12800元的,是有3年多工作经验的老师;24800元的,是有4年工作经验的老师;还有29800元的,是有5年工作经验的老师;剩下的就是39800元,有七八年工作经验。&&记者调查&&咨询机构主打“大数据填报志愿”&&与几家机构电话沟通后,对方均表示需要面谈。记者来到了其中一家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专门提供志愿填报服务的机构,该机构在其网站上打出的宣传语是“志愿报得好等于高考多考20分”。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我们的志愿填报通过率是百分之百,如果今年给你报你没过,我们全额退款,这是写在合同里的。”&&记者了解到,目前很多咨询机构还推出了专家级套餐服务,包括潜能测评、生涯规划加志愿填报,套餐种类丰富,费用也居高不下。如资深专家的全程服务费是39800元,培训机构承诺,整个服务过程会一直持续到考生被大学录取。当记者对交费后是否能保证被录取心存疑虑时,几乎每家机构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并且都表示,他们所提供的方案是运用大数据得出来的,可靠程度非常高。利用大数据填报志愿靠谱吗?填报高考志愿的确是个技术活,它需要准确而详实的数据支撑,但是大数据不只是数据多,它的内涵是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分析和研判,来掌握和满足考生和家长最精准的需求。在一份价值数万元的填报志愿方案里,大数据又是如何体现的呢?在采访中,各机构都主打运用大数据进行志愿填报。数据大体分为两组,第一组为考生经过各种测评后得出的数据;另一组为各机构平台储存的数据库。&&面谈时,机构负责人介绍,数据库里的数据只是志愿填报参考依据的一个方面,而机构聘请的资深专家的分析建议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据介绍,这里的资深填报志愿专家都曾经就职于教育单位,人脉资源丰富。简单来说,资深不资深主要还是看是否可以让学生被所规划的学校录取。记者电话咨询了多家机构,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相关服务收费目前从几百、几千,到几万元不等,最贵的超过5万元。越是高价位的越抢手,有些“资深”专家的服务已经满额。&&业内揭秘&&咨询机构并无&&“大数据库”支持&&对于考生来说,在上千所大学、数千个专业中,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报一个适合的志愿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面对复杂的报考规则,如果能够有一个比较权威的大数据库,根据近年来全国招考数据、各校高招政策、各专业前景等做出数据分析,这确实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但目前能够提供报考咨询的各家机构谁又能拥有这样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呢?实际上,某在线教育机构人员透露,并没有很明确的大数据分析方式。同时专家指出,如果数据推测出某个专业的录取分数很低,从而就会出现很多考生报考这个专业,反而会把分数抬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这些数据只能呈现过去,不能预测到未来。当考生依据数据做出选择时,就会改变这个数据未来的状况,所以我建议各位家长一定要留心。”&&专家观点&&选择大学和专业&&适合自己最重要&&考生该如何填报志愿?业内专家建议,考生应先根据个人成绩缩小填报大学范围,再综合考虑个人性格和职业的对应关系、个人未来职业倾向等多方面因素填报。&&中国教育网总编辑陈志文认为,大数据能算出一定填报规律,但是没有办法算出考生的喜好,所以这些产品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依赖。“我特别想提醒家长和考生,我们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和更适合自己的,而不是排名更好的学校和专业”。专家提醒,完全相信大数据和咨询机构填报志愿会带来新的风险。怎么填事关考生的前途,家长和考生应做好功课、心中有底,才能理性地做出判断和选择。&&文/图 据央视、澎湃
| 业务联系 QQ:
版权所有 西安新闻网  合作伙伴: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陕新网审字[号 陕ICP备号“大数据报志愿”靠谱吗_凤凰资讯
“大数据报志愿”靠谱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志愿报得好等于高考多考20分”,在每一分都可能差出成百上千个名次的高考独木桥上,这种宣传语的号召力毋庸置疑。何况,人家还亮出了“大数据”概念,即依据对考生具体测评获得的数据,及机构平台储存的数据,经过综合分析研判,以满足考生和家长最精准的需求。可问题是,这样的“大数据”真的靠谱吗?
原标题:“大数据报志愿”靠谱吗【光明时评】高考之后,考生和家长又面临填报志愿的“大考”。面对去年开始全面实行的平行志愿录取投档,许多考生和家长对应该填报哪所大学、哪个专业更加“拿不准”了。于是高考志愿咨询市场应运而生,“大数据帮你填报上好大学”之类的广告比比皆是,部分“一对一”咨询的价格更是一路被炒至数万元。“志愿报得好等于高考多考20分”,在每一分都可能差出成百上千个名次的高考独木桥上,这种宣传语的号召力毋庸置疑。何况,人家还亮出了“大数据”概念,即依据对考生具体测评获得的数据,及机构平台储存的数据,经过综合分析研判,以满足考生和家长最精准的需求。可问题是,这样的“大数据”真的靠谱吗?客观而言,经由科学的数据分析,当然可以预测某些专业的招录情况、专业走势等。但正如专家已经指出的,大数据对未来的指导意义,依然建立在过往的“经验”之上,预测未必准确。而且,在考生数据尚未开放的情形下,时下的机构平台并没有这样一个庞大的联网数据库。其实,咨询机构在接受采访时已经透露出某些秘密。多家机构总是喜欢炫耀自己拥有多少“资深”专家,还要强调“这些专家人脉资源丰富”。何谓“人脉”?说穿了就是“关系”,是教育机构内部人员在招录中拥有的“自由裁量权”。摸准了这个“人脉”,只要分数过线,再花些“天价”咨询费,当然就能“让你百分之百进”。这样的路数并不新鲜,此前被查的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就是此中高手。2005年至2013年,蔡荣生利用职务便利,接受他人请托,在招录考生、调整专业等事项上为他人提供帮助,非法收受财物折合人民币2330余万元。可见,真正让咨询机构敢于拍胸脯承诺“百分之百进”的,还是在明面规则之外的“人脉”“”。“天价”的大数据志愿填报,折射了家长的焦虑心态与“人脉”文化的根深蒂固。即便在素以公正、客观为首要标准的高考流程里,依然对各种规则、制度信任不足,却相信人脉的“管用”,回到了“找人办事”的老路。不少机构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或明或暗传递出“人脉”“关系”的信号,有一些人则专门钻这个空子,充当各种掮客,招摇过市,甚至还出现内外勾结、合伙诈骗的恶劣情形。所以说,一些机构看似“高大上”的大数据,其葫芦里依然是老套的“内幕消息”与“暗箱操作”。要用制度文化取代“人脉文化”,就是需要让规则、过程更透明,压缩“内部人”的操弄空间。而在填报高考志愿的“市场”上,还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其实,既然有一些“消息”成了谋利甚至诈骗的工具,则不妨向社会开放这些数据,以帮助学生及家长多一些研判的依据。唯有透明与公开,才能破除在灰色地带游走的“人脉文化”。(胡印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810558
播放数:439960
播放数:1386671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学啥好就业?大数据帮你填志愿_新浪城市_新浪网
  高考结束后,考生即将面临志愿填报。26日9点~28日18点将是志愿填报时间,面对众多的学校和专业,考生应该如何选择?昨天,记者梳理了我市近3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考生和家长不妨先参考。
  75%以上本科生留渝就业
  根据市教委统计数据显示,年以来,我市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86%以上,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超过91%。
  从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看,随着重庆经济的高速发展,毕业生留在重庆就业的比例也逐年递增。近3年本科毕业生在重庆就业的人数均超过75%,说明我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从毕业生单位性质流向比例来看,我市本专科毕业生主要在企事业单位就业,其中在非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为64.48%,国有企业为11.26%,事业单位为9.86%;另有8.16%的毕业生选择读研或专升本。
  从单位行业来看,我市毕业生主要在建筑、制造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就业。
  本专科这些专业就业率高
  从毕业生分学科(专业)大类就业情况来看,3年来,我市本科毕业生人数较多的学科为工学、管理学和文学。工学、农学近3年的初次就业率相对较低,3年均在85%以下。3年来,我市专科毕业生人数较多的专业大类为财经、土建、电子信息、制造和医药卫生。
  从近3年平均就业率来看,除医药卫生、公安大类外,其他大类初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2015年专科就业率均在90%以上。
  根据我市年本科部分专业就业情况(不含2015年毕业生人数少于200人的专业)来看,2015年本科专业就业排名前十的专业分别为: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建筑学、工程造价、表演、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业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自动化,就业率均在96%以上。
  我市年专科部分专业就业情况(不含2015年毕业生人数少于200人的专业)显示,2015年专科专业就业排名前十的是:药品经营与管理、电信商务、药学、会计与审计、油气储运技术、工程测量技术、文秘、石油化工生产技术、资产评估与管理、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就业率均在98%以上。
  高考志愿填报催生天价咨询费
  最贵超过5万元
  曝光:不靠谱!
  “分数只是入场券,填报志愿才是总决赛”、 “志愿填得好,等于高考多考20分”…… 每年高考后,考生和家长还要再次面临一个“大考”——填报志愿。
  去年开始,我国全面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投档,许多考生和家长对填报哪所大学、哪个专业更加“拿不准”了。因此,高考志愿咨询服务也应运而生,部分“一对一”咨询价格更是被炒至数万元的“天价”。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最贵的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收费超过5万元。记者与几家机构电话沟通后,对方均表示需要面谈。于是,记者来到一家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专门提供志愿填报服务的机构。如果这时你质疑交费后是否能保证被录取?工作人员会称:“我们的志愿填报服务通过率是100%,如果今年给你报你没过,我们全额退款,这是写在合同里的。”而几乎每家机构都会给出肯定的答复,并且他们都表示,所提供的方案是运用大数据得出来的,可靠程度非常高。
  在一份价值数万元的填报志愿方案里,数据大体分为两组,第一组为考生经过各种测评后得出的数据;另一组为各机构平台储存的数据库。那利用大数据填报志愿就一定靠谱吗?谁又能拥有这样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呢?一在线教育机构人员告诉记者,并没有很明确的大数据分析方式。如果数据推测出某个专业的录取分数很低,从而就会出现很多考生报考这个专业,反而会把分数抬高。
06-12 09:09|分享
06-12 09:00|分享
06-12 08:51|分享
06-12 08:38|分享
06-08 09:39|分享
06-08 09:32|分享
06-08 09:20|分享
06-08 09:13|分享
06-08 09:01|分享
06-08 08:49|分享
新浪地方站利用大数据填报志愿靠谱吗?
高考之后,考生和家长即将面临志愿填报“大考”。不少高考咨询服务运用志愿炒上万的价格来给考生提供“帮助”。从去年开始,我国全面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投档以后,许多考生和家长对填报哪所大学、哪个专业更加“拿不准”了。
在这种背景下,高考志愿咨询服务应运而生,“大数据帮你填报上好大学”之类的广告比比皆是,部分“一对一”咨询价格更是一路被炒至数万元的“天价”。这类高考志愿咨询服务靠谱吗?“花钱填报”真能帮考生进入理想的大学吗?
高考志愿填报催生“天价”咨询费
其实早在高考前,一些咨询机构就已经在线上线下开办了高考志愿填报培训班。
某考后填报志愿咨询机构工作人员介绍,在高考结束后的线下培训班场次不会太多,“因为专家这个时候一对一服务的学生太多了,精力顾不过来,我们最多安排一到两场就完事了”。
有关高考志愿填报的服务已经发展成为系列的产品,只要输入“高考志愿”进行搜索,马上会出现包括高考志愿填报手册、高考志愿填报秘籍攻略、高考志愿卡等等一大批相关产品,其中就有资深老师“一对一”报考咨询服务,价格从数百元到数万元不等。
一考后填报志愿机构的工作人员给出了报价:12800元的,是有3年多工作经验的老师;24800元的,是有4年工作经验的老师;还有29800元的,是有5年工作经验的老师;剩下的就是39800元,有七八年工作经验。
志愿填报需面谈,一份方案动辄万元
与几家机构电话沟通后,对方均表示需要面谈。记者来到了其中一家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专门提供志愿填报服务的机构,该机构在其网站上打出的宣传语是“志愿报得好等于高考多考20分”。
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我们的志愿填报通过率是百分之百,如果今年给你报你没过,我们全额退款,这是写在合同里的。”
目前很多咨询机构还推出了专家级套餐服务,包括潜能测评、生涯规划加志愿填报,套餐种类丰富,费用也居高不下。如资深专家的全程服务费是39800元,培训机构承诺,整个服务过程会一直持续到考生被大学录取。
当记者对交费后是否能保证被录取心存疑虑时,几乎每家机构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并且都表示,他们所提供的方案是运用大数据得出来的,可靠程度非常高。
利用大数据填报志愿靠谱吗?
填报高考志愿的确是个技术活,它需要准确而详实的数据支撑,但是大数据不只是数据多,它的内涵是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分析和研判,来掌握和满足考生和家长最精准的需求。在一份价值数万元的填报志愿方案里,大数据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在采访中,各机构都主打运用大数据进行志愿填报。数据大体分为两组,第一组为考生经过各种测评后得出的数据;另一组为各机构平台储存的数据库。
面谈时,机构负责人介绍,数据库里的数据只是志愿填报参考依据的一个方面,而机构聘请的资深专家的分析建议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据介绍,这里的资深填报志愿专家都曾经就职于教育单位,人脉资源丰富。简单来说,资深不资深主要还是看是否可以让学生被所规划的学校录取。
记者电话咨询了多家机构,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相关服务收费目前从几百、几千,到几万元不等,最贵的超过5万元。越是高价位的越抢手,有些“资深”专家的服务已经满额。
实际上咨询机构并无“报考大数据库”支持
对于考生来说,在上千所大学、数千个专业中,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报一个适合的志愿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面对复杂的报考规则,如果能够有一个比较权威的大数据库,根据近年来全国招考数据、各校高招政策、各专业前景等做出数据分析,这确实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但目前能够提供报考咨询的各家机构谁又能拥有这样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呢?实际上,某在线教育机构人员透露,并没有很明确的方式。
选择大学和专业时,合适自己最重要
考生该如何填报志愿?业内专家建议,考生应先根据个人成绩缩小报考大学范围,再综合考虑个人性格和职业的对应关系、个人未来职业倾向等多方面因素报考。
中国教育网总编辑陈志文认为,大数据能算出一定填报规律,但是没有办法算出考生的喜好,所以这些产品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依赖。“我特别想提醒家长和考生,我们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和更适合自己的,而不是排名更好的学校和专业”。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多大数据培训不靠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