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的发展趋势等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是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多媒体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技术,是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文本、图形、视频、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的一种新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涉及的领域甚为广泛,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步联系到许多的行业,被服务行业,教育教学,医疗等行业所广泛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也成为了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个热点。文章主要针对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以及当下应用的现状进行讨论。
作者单位:
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多媒体仿真物理实验室反映了信息技术的哪些发展趋势_尚书坊>>>多媒体仿真物理实验室反映了信息技术的哪些发展趋势关键词:发表时间: 00:42:54文章来源:从“周幽王烽火戏诸候”到“竹信”,从“漂流瓶”到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百年间,通信技术借助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现在,让我们回过头,看一看这一路上的风景。中外电信史漫谈据考,中国古代的商周时期人们就知道用烽火来远距离传递消息,大家最熟悉的就是“为博美人一笑,周幽王烽火戏诸候”的故事。在国际电信联盟出版的《电话一百年》一书中提到,公元968年,中国人发明了一种叫“竹信”的东西,它被认为是今天电话的雏形。虽然这些故事都反映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但是,要想了解近代电信科技的发展历史,我们还是得从欧洲说起。起源于欧洲1793年,法国查佩兄弟俩在巴黎和里尔之间架设了一条230千米长的接力方式传送信息的托架式线路。这是一种由16个信号塔组成的通信系统。信号机由信号员在下边通过绳子和滑轮,操纵支架的不同角度,表示相关的信息。当时,法国和奥地利正在作战,信号系统只用一个小时就把从奥军手中夺取埃斯河畔孔代的胜利消息传到巴黎。以后,比利时、荷兰、意大利、德国及俄国等也先后建立了这样的通信系统。据说查佩两兄弟之一是第一个使用“电报”这个词的人。欧洲对于远距离传送声音的研究始于17世纪。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罗伯特·胡克首先提出了远距离传送话音的建议。而在1796年,休斯提出了用话筒接力传送语音信息的办法,并且把这种通信方式称为—Telephone,一直延用至今。1832年,美国医生杰克逊在大西洋中航行的一艘邮船上,给旅客们讲电磁铁原理,旅客中41岁的美国画家莫尔斯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当时法国的信号机体系只能凭视力所及传讯数英里,莫尔斯梦想着用电流传输电磁信号,瞬息之间把消息传送到数千英里之外。从此以后,莫尔斯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莫尔斯从在电线中流动的电流在电线突然截止时会迸出火花这一事实得到启发:如果将电流截止片刻发出火花作为一种信号,电流接通而没有火花作为另一种信号,电流接通时间加长又作为一种信号,这三种信号组合起来,就可以代表全部的字母和数字,文字就可以通过电流在电线中传到远处了。1837年,莫尔斯终于设计出了著名的莫尔斯电码,它是利用“点”、“划”和“间隔”的不同组合来表示字母、数字、标点和符号。日,在华盛顿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里,莫尔斯亲手操纵着电报机,随着一连串的“点”、“划”信号的发出,远在64公里外的巴尔的摩城收到由“嘀”、“嗒”声组成的世界上第一份电报。谁发明了电话?目前,大家公认的电话发明人是贝尔,他是在日在美国专利局申请电话专利权的。其实,就在他提出申请两小时之后,一个名叫E·格雷的人也申请了电话专利权。在他们两个之前,欧洲已经有很多人在进行这方面的设想和研究。早在1854年,电话原理就已由法国人鲍萨尔设想出来了,6年之后德国人赖伊斯又重复了这个设想。原理是:将两块薄金属片用电线相连,一方发出声音时,金属片振动,变成电,传给对方。但这仅仅是一种设想,问题是送话器和受话器的构造,怎样才能把声音这种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并进行传送。最初,贝尔用电磁开关来形成一开一闭的脉冲信号,但是这对于声波这样高的频率,这个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最后的成功源于一个偶然的发现,日,在一次试验中,他把金属片连接在电磁开关上,没想到在这种状态下,声音奇妙地变成了电流。分析原理,原来是由于金属片因声音而振动,在其相连的电磁开关线圈中感生了电流。现在看来,这原理就是一个学过初中物理的学生也知道,但是那个时候这对于贝尔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发现。格雷的设计原理与贝尔有所不同,是利用送话器内部液体的电阻变化,而受话器则与贝尔的完全相同。1877年,爱迪生又取得了发明碳粒送话器的专利。同时,还有很多人对电话的工作方式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进。专利之争错综复杂,直到1892年才算告一段落。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原因是,当时美国最大的西部联合电报公司买下了格雷和爱迪生的专利权,与贝尔的电话公司对抗。长时期专利之争的结果是双方达成一项协议,西部联合电报公司完全承认贝尔的专利权,从此不再染指电话业,交换条件是17年之内分享贝尔电话公司收入的20%。技术发展电话发明后的几十年里,围绕着电话的经营、技术等问题,大量的专利被申请,Strowger的“自动拨号系统”减少了人工接线带来的种种问题,干电池的应用缩小了电话的体积,装载线圈的应用减少了长距离传输的信号损失。1906年,Lee De发明了电子试管,它的扩音功能领导了电话服务的方向。后来贝尔电话实验室据此制成了电子三极管,这项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日,第一条跨区电话线在纽约和旧金山之间开通。它使用了2500吨铜丝,13万根电线杆和无数的装载线圈,沿途使用了3部真空管扩音机来加强信号。日,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发明了晶体管。这不仅仅对于电话发展有重大意义,对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其后几十年里,又有大量新技术出现,例如集成电路的生产和光纤的应用,这些都对通信系统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电话在中国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掠夺土地和财富的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近代的邮政和电信。1900年,我国第一部市内电话在南京问世;1904年至1905年,俄国在烟台至牛庄架设了无线电台。中国古老的邮驿制度和民间通信机构被先进的邮政和电信逐步替代。中华民国时期,中国的邮电通信仍然在西方列强的控制中。加上连年战乱,通信设施经常遭到破坏。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出于战争需要和企图长期统治中国的目的,改造和扩建了电信网络体系,他们利用当时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和政治制度的腐败,通过在技术、设备、维修、管理等方面对中国的通信事业进行控制。1949年以前,中国电信系统发展缓慢,到1949年,中国电话的普及率仅为0.05%,电话用户只有26万。1949以后,中央人民政府迅速恢复和发展通信。1958年建起来的北京电报大楼成为新中国通讯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十年“文革”,邮电再次遭受打击,一直亏损,业务发展停滞。到1978年,全国电话普及率仅为0.38%,不及世界水平的1/10,占世界1/5人口的中国拥有的话机总数还不到世界话机总数的1%,每200人中拥有话机还不到一部,比美国落后75年!交换机自动化比重低,大部分县城、农村仍在使用“摇把子”,长途传输主要靠明线和模拟微波,即使北京每天也有20%的长途电话打不通,15%的要在1小时后才能接通。在电报大楼打电话的人还要带着午饭去排队。1978年,全国电话容量359万门,用户214万,普及率0.43%。改革开放后,落后的通信网络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府加快了基础电信设施的建设,到2003年3月,固定电话用户数达22562.6亿,移 动电话用户22149.1亿户。古今中外,多少人曾经为了更快更好地传递信息而努力,在电信发展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人们尝试了各种通信方式:最初的电报采用了类似“数字”的表达方式传送信息;其后以模拟信号传输信息的电话出现了;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字方式以其明显的优越性再次得到重视,数字程控交换机、数字移 动电话、光纤数字传输……历史的车轮还在前进。百年老电话电话发明至今,从工作原理到外形设计都有不小的变化,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们一起去走走这条电话百年发展的道路。这些电话都是世界各地的古董电话收藏爱好者们的藏品。1878年,手持电话这部电话是由Werner Siemens于1878年在德国制造的。它的听筒和话筒是一个,听话和说话时交替使用。1879年,盒式电话这部电话配备了Viaduct制造公司生产的磁力发电机由红木制成,还配有一个柱状听筒。1880年,贝尔电话这是第一种在欧洲使用的电话。它取代了电报,比装有手柄的磁力发动机电话先进。年,磁力发电机壁式电话左面的电话称为美国贝尔型,1881年制造,由位于哥本哈根的国际贝尔电话公司使用。L.M.Ericsson制造。这款电话在上世纪末盛行。1885年,“埃菲尔铁塔”磁力发电机电话这款电话由L. M. Ericsson于1885年制造。在当时这是第一款放在桌面上的电话。麦克风设在旋转臂上,曲柄用来接通交换机。年,磁力发电机壁式电话由Ferdinand E. Stensen于1885年在哥本哈根制造,是最早的一部由丹麦人制造的电话。这款是在霍森的Emil Mdlers电话公司制造的。1885年,木支架桌式电话生产厂商及产地不详。 1892年,电动折叠橱式桌面电话这种电话多数用于家庭、宾馆和电话亭。 1892年,带听筒的“埃菲尔铁塔式”电话这是一部真正的经典电话,1892年,由L. M. Ericsson制造。这款电话流传全世界,生产近百万台。 1893年,“咖啡壶式”电话这款电话在丹麦只有几个样品,对收藏者来说它最富吸引力和收藏价值。 1899年,数字机械墙式电话这种数字机械电话有墙式和桌式两种。 1900年,直立桌式电话这种圆肚形桌式电话是青铜镀镍的。在挂杆下面有一块结实的电木。它还有一个可以炫耀的外设听筒。 1900年,直立锥形桌面电话这部电话有个绰号叫“油壶”,都是因为它的外形。 1900年,20线分离电话本款是所谓的20线分离电话。只能用于内部通话,由L. M. Ericsson瑞典制造。 1901年,磁力发电机台式电话本款是1901年由Ferdinand E. Stensens Telefonfabrik在哥本哈根制造的。注意看它的听筒,单独挂在挂钩上。可能是因为当时电话接入质量不高,有时必需用两只耳朵听。 1902年,Kellogg角落台式电话这种角落台式电话多数用于家庭、办公室和电话亭。它是由美国哈得伍得电话公司制造的。是从加利弗尼亚一个小镇的农夫手中买到的。 1902年,公用电池墙式电话这种电话不需转动手柄,拿起话筒直接与接线员通话。它是从旧金山一个古玩店中买来的。 1904年,磁力发电机共线电话本款电话在1904由L.M.Ericssom制造。此款电话可由四个用户共享一根电话线。 日,用电流进行通信的设想首次在一本名为《苏格兰人》的杂志上提出,文章署名为C.M.。日,一种叫“遥望通信”的视觉通信方式首次在法国里尔和巴黎之间使用。1796年,英国人休斯提出了用话筒接力传送语音的办法,并将之命名为Telephone,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1832年,俄国外交家希林制作出用电流计指针偏转来接收信息的电报机。1835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用电磁学原理用于电报传输的电报机。1837年6月,英国人库克获得第一个电报发明专利权,他制作的电报机首先在铁路上获得使用。年,莫尔斯又发明了将电流“通”和“断”来编制代表数字和字母的码—莫尔斯码。1843年,莫尔斯修建成了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的电报线路,全长64.4公里。日,莫尔斯在国会大厦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日,第一条海缆由约翰和雅各布·布雷特兄弟俩在法国的格里斯-奈兹海角和英国的李塞兰海角之间的公海里铺设,但是,只拍发了几份电报就中断了。原来,有个打渔人用拖网钩起了一段电缆,并截下一节高兴地向别人夸耀这种稀少的“海草”标本,惊奇地说那里装满了金子。日,英国苏格兰人贝尔发明电话,“沃森先生,快来帮我”成了人类第一句通过电话传送的语音。当时贝尔将话筒中的酸液溅到了腿上。1879年,天津与大沽北塘炮台之间架设了电报线。日,丹高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外滩设立了电话交换所。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机。日,马可尼进行横跨布里斯托尔海峡的无线电通信取得成功。1900年,上海南京电报局开办市内电话,当时只有16部电话。1901年,马可尼实现了隔着大西洋的无线电通信。1903年,无线电话试验成功。日,法国发明家爱德华·贝兰在法国摄影协会大楼里表演了他的研制成果—相片传真。1919年,帕尔姆和贝兰德发明了“纵横制接线器”。十年后,瑞典松兹瓦尔市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型纵横制电话局。1920年7月,中华邮政开办邮传电报业务。1937年,英国人里夫斯提出用脉冲所有组合来传送语音信息的方法(脉冲编码调制)。1945年10月,英国人A·C·克拉克提出静止卫星通信的设想。1946年,埃克特和莫奇利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提出了蜂窝通信的概念,将移 动电话的服务区划分成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设立一个基站,构成蜂窝移 动通信系统。1950年12月,中国东北长途明线国际干线工程建成,北京到莫斯科有线载波电路开放。1954年7月,美国海军利用月球表面对无线电波的反射进行了地球上两地电话的传输试验。并于1956年在华盛顿和夏威夷之间建立了通信业务。1956年,在英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大西洋海底铺设完成了电话电缆,使远距离的大陆之间电话通信成为现实。日,前苏联于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1号”。1958年8月,首部国产12载波电话设备在上海邮电器材厂研制成功。1960年1月,中国首套1,000门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在上海吴淞电话局开通使用。1960年,美国物理学家梅曼用强大的普通光照到人造宝石上,制造出了比太阳光强1000万倍的激光。1962年,美国研究成功了脉码调制设备,用于电话的多路化通信。1965年,第一部由计算机控制的程控电话交换机在美国问世,标志着一个电话新时代的开始。1966年,英籍华人高锟提出以玻璃纤维进行远距激光通信的设想。1969年,北京长途电信局安装成功中国第一套全自动长途电话设备。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提出了研制ARPA网的计划,1969年建成并投入运行,标志著计算机通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1970年,世界上第一部程控数字交换机在法国巴黎开通,这标志著数字电话的全面实用和数字通信新时代的到来。1972年,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首次提出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概念。1974年,中日海底电缆开始建设,这是中国参与建设的首条国际海底电缆。1975年,中国自行研制设计的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设备通过国家鉴定,开始批量生产。1976年3月,中国自己研制的首条大容量传输系统—1800路中同轴电缆载波系统在北京、上海、杭州建成投产,全长1700公里。1982年,欧洲成立了GSM,任务是制订泛欧移 动通信漫游的标准。1982年,中国第一批投币式公用电话在北京市东、西长安街等繁华街道出现,共22个投币式公用电话亭。1982年12月,从日本引进的首个万门程控市话交换系统在福州市电信局投产使用,建成中国首个引进的程控电话局。1983年,AMPS蜂窝系统在美国芝加哥开通。1904年,“蜘蛛式”民用波段电话L. M. Ericsson's第一部民用波段电话。 1905年,芝加哥的树式桌面电话这部桌面电话被称作“大腹便便”,因其手柄的中部隆起而得名。1905年,门廊对讲机这是一部康涅狄格州电信公司的32门门廊对讲机。1905年,11数字拨号桌式电话它采用了11个数字拨号的方式。1907年,“德国模式”的电台波段电话于1907年在德国由E.Zwuetysch&Co制造,此款电话的出现可以一定程度解决通话等待时间太长的问题。1907年,磁力发电机式电话这部电话1907年由L.M.Ericsson制造。值得注意的是:接听电话时,要将听筒悬挂在分离的挂钩上。这是当时电话生产商的统一标准。1908年,CH-08扩音器电话由KTAS推出。1910年,互联电话这是一部由S.H. Couch公司生产的直立桌面互联电话,用于办公室间的通信。1912年,办公用排列机这部电话通过主机可同时带有17个分机,每个分机都可以打出去,并且分机之间也可互相接通。1912年,CH-08壁式电话此款电话生产于1912年,由丹麦人在哥本哈根制造的,可自动收发电报。相关阅读物理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安全是一切实验室工作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为了确保实验室安全,特制定本管理条例,凡进入实验室工作、学习的人员必须予以遵守。第一条所有在实验室工作、学习的人员,要牢固树立ldquo以NB物理实验高逼格H5教学工具将亮相北京教育装备展,在这H5应用爆发的时代,一直引领教学工具研发技术潮流的NOBOOK技术大牛们也当仁不让。2016年,NOBOOK会相继推出物理、化学、生物、小学科学的H5版,并将在3月304月1日的北京英语作文多准备素材物理重视实验复习,从十堰中考英语近7年考查的35个词或短语来看,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占绝对优势1535,其次是动词及其短语835,数字类(包括星期,时间,电话号码等,要注意序数词和月份目前还没有考过)、与形容词、副词及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浅析
>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浅析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浅析
编辑:张莉
  电子信息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上具有智能化、集约化、网络化、数字化、高效快捷的应用特点,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欢迎阅读查看,希望对你的有帮助。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逐渐步入了电子时代。随着网络电子设备的发展与普及,人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本文介绍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了电子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人们生活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 电子信息技术 应用 发展趋势
  一、电子信息技术的定义
  &信息&即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及形态的描述,是事物状态的体现形式。信息的传递可以通过文字、数据或一些特殊的符号、声音等形式实现。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电子信息逐步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沟通媒介。电子信息技术的具体含义是指使用电子技术获取、传递人们所需要的信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手段达到信息传递、沟通交流的目的。由于通过电子技术获取信息方便快捷,所以电子信息产业通信业、计算机、视频音频产品甚至是餐饮企业等各个生产生活的产业均有涉及。
  二、电子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特点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当前社会已经步入了电子信息时代,电子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代最活跃、影响力最大的科学技术之一,为人们的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运用电子技术表达和传递出来的信息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知识涵盖面广,且使用价值高,使得接受的一方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在生活上为人们提供便捷,如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器应用上的特点。家用电器技术的提高,产品的种类日新月异,各种功能不断出现,使用操作简单,为用户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在家用电器应用上的主要体现形式是一体化特点,即将传感技术、接口技术、系统化、微型模块化等技术相结合。机电的一体化可以提高产品的自动监视能力、报警能力,在遇到突发状况如过载、过压、短路之类的电力故障时,能够自动采取保护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还可以提高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一体化机电在操作过程中可以节省能源的消耗,加快生产速度,使得机械性能得以改善。
  电子信息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上具有智能化、集约化、网络化、数字化、高效快捷的应用特点。(1)智能化,集约化。计算机智能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建立进而研究的,在计算机的发展道路上,智能化是一个重要的方向。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对人的思维活动及感觉行为进行模拟,然后对其展开集约化逻辑分析及综合处理信息。(2)网络化,数字化。网络在计算机应用不断深入的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的高清晰数字处理技术和运行的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的互动交流及共享得到了实现。(3)高效化,快捷化。现代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就其开发应用来说,是以整合和存储各种信息资源为基础,用计算机的电子信息处理技术,使得信息上的各类管理实现高效化及快捷化。
  三、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多媒体化,智能化。
  媒体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媒介,简单地说,就是信息的载体。关于&多媒体&的概念并不统一,一般人们将其解释为&多种媒体的综合&。而多媒体,即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媒体进行组合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使用的媒体包括文字、图片、音乐、特殊音效等,以及程式所能够提供的互动功能。使用起来方便迅捷。智能化是指由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技术汇集,最终形成一种针对某一个方面的应用的智能集合。数字化智能化的高低取决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技术含量及复杂程度越高,智能化效果也就越强。智能化的产品已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智能住宅小区,监管系统等都应用到了智能化技术。
  2.网络化,数字化。
  网络化是指利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各个地点的计算机及各类电子设备相互连接,按照一定的网络程序软件达到相互通信的目的,使得所有用户都能够在同一时间共享各种数据、图片等信息资源。通过网络能更好地传送数据和文本资料。用户可随时随地拨打电话或收看任意国家的电视和电影,网络化使得电子信息的应用更为普遍化。目前,计算机网络已被广泛应用,如交通、金融、企业管理、教育教学、商业交流等各行各业均有涉及。数字化就是将各种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或数据,再将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来,进行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将其引入计算机的内部,再对数据进行统一处理。数字化的优势在于:首先,数字信号与传统的模拟信号相比,前者其信号有加工能力。加工过的信号对有杂波或易产生失真的外部环境来说,稳定性较好。在长距离的传送过程中数字信号传送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数字信号需要使用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而且计算机系统更容易处理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在数字特技和图像处理的方面的处理能力也较传统方式强。其次,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简单。它无需在模拟电路里进行各种调整,因而电路工作时较为稳定、技术人员也能够减轻工作负担,总的来说电子信息数字化可以节约人力物力资源,扩大经济效益。再次,数字信号更加易于压缩。例如,在模拟摄像机里,需要使用100个以上的可变电阻。在有些地方调整这些可变电阻的同时,还需要调整摄像机的摄像特性。各种调整彼此之间又相互有微妙的影响,需要反复进行调整,才能够使摄像机接近于完善的工作状态。在电视广播设备里,摄像机还算是较小的电子设备。如果摄像机100%地数字化,就可以不需要调整了。对厂家来说,降低了摄像机的成本费用。对电视台来说,不需要熟练的工程师,还缩短了节目制作时间。
  四、结语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电子信息技术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电子信息技术被应用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为改善人们的生活和促进经济发展发挥重大的作用。在应用方面上,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受到科技水平的制约,只有科学水平进步了才能促进电子信息技术的改进,可以说它的发展趋势是依赖着人类科技与社会的进步的。因此,要想电子信息技术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就必须提高科技水平。
  [1]陈小玲.信息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社会生活[J].商业研究,2001,(01).
  [2]祖远.互联网,正在颠覆时代[J].办公自动化,2008,(04).
  [3]王林.试论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发展[J].硅谷,2010,(03).
下页更精彩:1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浅析相关推荐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最新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最新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把计算机多媒体资源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入教学,而进行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教学融入图像、文字、影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大大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充分唤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把握适时、适当、适度的原则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激发兴趣&&课堂生活化&&突破重、难点&&创造性思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教师要有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笔和黑板是绝对不行的。要适应二十一世纪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要努力探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
  目前,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会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熟悉并学会多媒体教学设计和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真正掌握多媒体教学技能,从而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发挥就有的作用。
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它能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学习的过程生活化。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为了都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枯燥地讲解,学生就没有兴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利用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教学模式将从教师讲授为主转为从学生动脑、动手自主研究、讨论交流为主。因此,教师如果注意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最佳情景,使学生积极参与,吸引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而多媒体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它以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动听的音乐和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直观形象地再现了客观事物,充分的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长期吸引学生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学习《找规律》一课时,设计“蓝猫超市”开业的情景。超市门口挂满了灯笼、彩旗,还摆放着很多漂亮的鲜花,屋里放着动听的音乐,而且还来了许多客人。让小朋友自己去发现规律,很快孩子就发现灯笼是按一盏红色,一盏黄色,这样一组一组重复排列下去的;彩旗是按一面红色,一面绿色,一面蓝色,一组一组重复排列下去的,然后引出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它就有了规律。再组织学生找出鲜花、音乐以及客人的衣服颜色都是有规律的。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求知欲望非常强。因此可见,信息技术的使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使课堂生活化。生活化是新课标的一个显著特征,从新教材的编排上我们也不难看出非常明显的生活化色彩。如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和数学息息相关,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有助于更好地揭示事物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再现生活情景,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可靠的感性依托,有利于各种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加减法时,可设计购物情景演示,有多少钱,要买哪些东西,可以怎么买,应该付多少钱,要找回多少钱等。这样通过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使他们感到数学源于生活,学习起来很有兴趣,因为通过他们的学习可以解决实际生活当中的问题。而且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实际生活当中遇到的这样的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思考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助于突破学习的重点、难点。如数学学科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对数学中比较抽象的内容,不少学生感到难以理解。而事实上,无论一个老师是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过程再现等操作,便可以轻松解决问题,使教学内容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学生在学习分数时,为了解决黑板、粉笔所不能很好体现形象具体的问题,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交互性理解分数,形象展示分数加减法,让学生动动手,使学生很直观地理解了这一学习难点。&&&&&
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发展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更高效的概念与能力。它能够展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等。学生可以达到传统途径下无法实现的学习效果,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得到更好的训练,而且还能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指导下,把头脑中已有的消息重新加工,产生具有进步的新设想、新方法。例如,实践课时有这样一道题:"把一个西瓜切三刀分八块,该怎么切?"开始,有学生说会切。而经过思考,才知有难度。于是他们就开始思考、讨论。这说明低年级学生空间想象力较差,这时候,如老师凭空讲解,效果不好。但用课件,学生一目了然,积聚在头脑中的疑团解开了。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目的之一,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想像具有特殊的作用。想像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像,就没有创造。这样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给了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传递知识,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提供可视化的直接材料,可发展学生数学能力提供了必要的感性认识。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发现、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器和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互相启迪中磨练自己,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恰当选择和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既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果。达到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倡导学生自主式学习,探索式学习的教学目的。
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也不是万能的,不是应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课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面双刃剑,在教学中它也有一些弊端。只有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运用,才能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才能够充分展示教师的教学构思和创意,才能拓宽活化教材,增大信息量,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粗糙的、或不恰当的媒体,破坏了文字语言的美感,取代了学生对优美语言的感悟,扼杀了学生细腻、丰富的想象力。尤其是语文教学中,一些字如珠玉,文如流水的精美文章,它们意境优美,哲理深邃,意趣横生,能带给我们无穷的遐想,这是一些其它媒体无法比拟和代替的。
抛弃教学目标,刻意追求繁杂媒体的呈现,造成多媒体课件表面花哨热闹,实际是喧宾夺主,没有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一些课件,没有在内涵上仔细斟酌,主次颠倒没有体现教学重难点,而是对表面精雕细琢,一个闪动的小动画、一个复杂效果的艺术字、一个画蛇添足的影音动画,能体现教学内容的用,能起到装饰的小动画也用,看起来一片热闹,学生也很新奇,而实际上这些花哨的媒体会极大的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感官刺激太多,太杂反而抑制了深层次的思维活动,这些是不可取的,没有起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反而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的本质的提高。
主辅颠倒,全程使用多媒体课件,应适度运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作为现代教学手段的一种,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它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但是由于认识上的片面性,教师在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存在一些误区,有很多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时过分追求全程效果,整节课从头到尾都使用课件,教师在课堂上动动鼠标代替了板书,敲敲键盘代替了手势,电脑的播放代替了教师的讲解,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观众,整个课堂体现不出师生互动的环节,体现不出师生亲情,也更难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在听一名生物教师讲授生物八年级下册“鸟的生殖和发育”这一节课时遇到类似的情况,这位教师发现远程教育资源库里有关鸟的生殖和发育的资源非常实用,尤其是有关鸟的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视频比较全面,也很有新意,于是上课时就把这些资源搬到课堂上,结果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像看电影一样,虽然注意力高度集中了,但教学任务连一半也没完成,最为重点知识的对鸟卵的探究活动一点也没进行,课后调查问学生们学到了什么,学生们支支吾吾答不上来,什么也没学会,什么也没学到。这一节课之所以搞成这种结果,是由于教师没搞清楚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应适度运用多媒体课件。如果要摒弃多媒体课件运用中出现的主辅颠倒现象,关键是要重视实效。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的运用体现了先进的教学手段的优越性,但是否有助于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只有适度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走入误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从来不用,或很少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很少钻研、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策略,没有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的应对策略,驾驭难度大,存在的问题较多,缺乏“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教师不能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快速成长起来。另一方面逢课必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更好地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促使教师采用新型教学手段教学,便于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提高课堂质量,因此,很多教师一提讲课,特别是优质课,觉得非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不可,不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好像就讲不出好课。提倡使用现代信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是很正确的,但是,关键是什么样的课堂运用较好,并非每节课都适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也并不是每一节课都必须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教育专家指出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平等对话与交流的过程。那么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与学生的交往和互动,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达到教育目的,圆满完成教学目标,可以确切地说,就是一节好课。至于说是否运用传统教学方法还是运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则是次要的。试想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完成不了教学目标,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方法得当,不一定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同样能讲出优质课的。特别是有些理科的实验课堂教学,我们的教师也纷纷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代替实际实验操作,以媒体的形式把实验结果展示给了学生,好像是运用现代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法,但实质上仍是传统的“填鸭式”讲授教学法,因为这样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结果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实验的结果必然是这样的,忽视了学生对科学探究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有专家认为,任何形式的辅助的教育活动,都比不上学生自己想象探究得来的效果好;任何辅助形式,在让学生学习有进步的同时,都又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恰到好处地选择和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果。达到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倡导学生自主式学习,探索式学习的教学目的。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并不是万能的,在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过程中,要求教师的主导性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应更多地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掌握“适时、适当、适度”的原则,正确选择和恰当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必将以它独特的魅力和作用为教学服务,真正发挥其的特殊功效,以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邓 红&多媒体课件制作及其运用研究&&软件教育技术导刊&2007.1;
2、张家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过程的改善&&教育研究&2001.10;
3、刘娟娟《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与策略》;
4、《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光盘课例。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多媒体发展的趋势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