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魔镜平板平板比记本电脑数剧线哪里有

1.国产面板自给率今年或首次达50%;2.智晶推出圆型OLED面板;3.2015年国内8.5代线产能将位居世界第一;4.中国面板业吸金背后需警惕扩张冲动;5.全球触控面板产业链生存现状及出路分析;6.中国电子新型液晶显示产业营收将突破1000亿;7.品牌商需求强劲 液晶电视面板价扬点击图片上方“集微网”,关注老杳吧微信平台更多消息微信发送”面板”集微网推出网站手机版:/m1.国产面板自给率今年或首次达50%; 国产面板业的迅猛发展正在将电视行业“缺芯少屏”的苦日子远远甩在身后。昨日,羊城晚报记者从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获得的数据显示,国产面板今年产值迅速增长,仅前8月产值已经达到去年全年水平。行业预测,今年国产面板自给率将首次达到50%。  国产面板企业也受益于今年整体面板涨价,赚得盆满钵满。不过,业内专家提醒,面板需求未来大幅度增长可能性不大。相应的国产企业也开始向高端行业挺进。  国产面板自给率提高  面板行业近年来受到各地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扶持和追捧,背后的原因就是国产终端产品(电视、手机、平板等)长期面临“缺芯少屏”之痛。国产面板的产值和自给率也在这些年迅速提升。  根据昨日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在“中国国际显示产业高峰论坛”上公布的数据,2013年,国产面板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人民币,达到1070亿元,同比增加44.6%。今年以来,随着更多的国产面板生产线投产,产值增长更加迅猛。1至8月的产值已经达到去年全年水平。  与此同时,国产面板的自给率也在前8月达到48%,工信部预测,到2014年年底,国产面板自给率将首次突破50%。相关行业专家表示:“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面板产业基地,未来产业中心将加快向中国转移。”  行业面临增长瓶颈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经投产的6代以上的面板线已经超过10条。今年以来,包括32英寸在内的主流尺寸面板价格持续上涨,也让国产面板企业大赚。TCL 集团的半年报显示,旗下面板项目华星光电为其贡献了高达9.81亿元的净利润;而京东方的净利润更是高达10.42亿元。京东方副总裁张宇告诉记者:“京 东方四条产线均处于满产满销状态。”  不过行业专家却提醒,行业增长将持续到今年年末,面板行业未来几年很难有大幅增长。“目前国内电视行业的出货量在下降,智能手机渗透率也已经高达8成,平板电脑增长也面临瓶颈,因此企业的新增投资应当保持理性。”工信部相关人士提醒。   值得注意的是,国产企业的新增投资也更加注重向代表了未来发展方向的高端领域拓展。TCL已投入建设的华星光电的二期也瞄准大尺寸和代表显示行业发展方 向的OLED面板;京东方除了在鄂尔多斯布局了小尺寸的OLED面板线外,还将于明年正式投产8.5代面板线试产大尺寸OLED面板。张宇接受羊城晚报记 者采访时表示:“国产面板近年来已经有意在朝着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上加码,与外资的技术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羊城晚报记者 帅鹏坤2.智晶推出圆型OLED面板;据研究机构IMS Research估计,2016年智慧穿戴装置市场规模将达60亿美元,带动相关零组件商机的兴起,而BI Intelligence甚至预估,至2018年市场规模可超过120亿美元。智 晶光电发表Circular OLED Display面板,其规格尺寸为约1.06”寸、外型直径33.5 mm、160x128像素Graphic COG+FPC,其特性具高解析度、高亮度、高对比、高反应速率、超轻薄,产品温度规格可抗温度变化在-40~85°C间,其产品应用不仅是智慧型手表, 穿戴式装置更包含了运动专用的智慧型健身腕带、穿戴式手环、还有应用数位家庭智慧开关、远端控制安全系统、居家医疗健康…等等,其应用范围已跳脱IT技 术,未来物联网市场多会出现智慧型装置和云端结合科技产品有关的商机。工商时报3.2015年国内8.5代线产能将位居世界第一;
“2014年中国平板显示器的市场占有率可望提升至18.6%,是世界唯一保持不断成长的地区。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 LCD)产能将超过日本,占据世界第二位,其中最适合生产TV屏的8.5代生产线的产能将位居世界第一。”在昨日(10月14日)举办的2014中国平板 显示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表示。  据了解,此次论坛的主旨为“合作、创新与发展”,主题为“新技术、新市场、新应用”。论坛将向世界传递中国显示产业的相关信息,分享来自世界各地显示领域的最新管理和技术信息,以此来加速中国显示产业的市场化、国际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环顾国内高世代面板线,截至目前,中国已经规划12条面板线,包括京东方分布在北京、重庆、合肥三地共5条面板线,华星光电2条8.5代线,苏州三星和LGD广州两条8.5代线,南京熊猫1条6代线,以及南京熊猫和友达昆山2条待定的8.5代线。  而日前,LGD广州8.5代线已经竣工投产,华星光电第二条8.5带线也预计明年5月份投产,这意味着中国液晶面板产能将继续激增。  近年来,面板企业纷纷豪掷数百亿上马高世代面板线皆以过去中国“确芯少屏”的背景有关。中国大陆平板显示企业虽然有积极的扩产计划且出货面积在全球的占比已经从2011年的6%到2013年的13.2%,但与韩、台的显示面板产能相比,中国大陆的差距依然很大。   以2014年上半年的4K电视面板为例,台湾企业的产品已经覆盖了全球所有知名品牌,韩国企业的产品除满足自身品牌需求外,对日本和大陆的品牌积极渗 透。而中国大陆本土的企业其产品仅供给本土品牌且渗透率都不太高。中国大陆6大电视品牌2014年上半年所采购的4K电视面板,其中44%来自台 湾,29%来自京东方和华星光电,27%来自韩国。  上述差距导致中国大陆近年来积极上马高世代面板生产线,然而国内面板产能一方面激增的同时,却也存在隐忧,而隐忧来自于下游市场。  下游电视市场销量下滑的负面影响将直接影响上游电视面板的供需。工信部信息司副司长 刁石京提醒面板企业,如果现在阶段又是一哄而上的去上马新线,未来产业的竞争形势会非常的不乐观。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刁石京表示,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显示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主要表现在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新技术导入和应用提速;本地化配套能力逐渐形成四个方面。  刁石京认为,目前,整个平板显示市场大屏已进入平稳区,需求已稳定;中小尺寸目前仍然增长,但快速增长也已接近尾声,未来整体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竞争将以创新为主。企业的着力点在曲面显示、智能家居的探索、可穿戴设备研究、节能环保等方向。投影时代4.中国面板业吸金背后需警惕扩张冲动;“可能又有不下十条线在考虑上马。”10月14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刁石京在当天举行的“中国·北京2014国际显示产业高峰论坛”上表示,由于现在面板产业的形势相对较好,各地方、企业上马新生产线的积极性非常高,因此产业界需要完善自己的统计、分析、预警。从全球液晶面板产业的发展来看,这是一个大起大落的周期性行业。很显然,在中国面板业产能飙升、面板企业业绩飘红的当下,对于吸金效应背后扩张冲动的警醒,并非多余。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液晶面板产业成为政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产业的规模快速增长,新增产能不断释放。来自工信部的统计显示,2013 年中国显示产业规模达1070亿元,同比增长44.6%,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提升至11%;与此同时,面板带来的贸易逆差不断收窄,2013年,液晶面板 进口495.8亿美元,出口358.6亿美元,贸易逆差137.2亿美元,在2012年已大幅下降20.6%的基础上,同比下降2.4%。根据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的研究,预计到2015年,中国大陆的液晶面板产能将超过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仅次于韩国位列世界第二位。产 能快速扩张的同时,国内主要液晶面板企业的盈利情况亦大幅提升。其中,京东方在201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61亿元,净利润为10.42亿元;TCL集团 旗下华星光电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85.06亿元,净利润9.81亿元;深天马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86亿元,净利润8139.24万元。在工信部召开 的2014第28届中国电子信息百强发布会上,作为平板显示产业的龙头,京东方从15名提升到第12名。与平板显示产业有关的东旭集团、龙腾光电、天马、 超声电子等纷纷入围百强。欧阳钟灿表示,由于中国大陆庞大的需求和增长潜力,其将成为全球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的重要一极和强劲驱动力。比如 说,2014年计算机产量达到30.5亿台,彩电产量达到1.3亿台,集成电路产量达到823亿块,是全球第一的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大国,同时也是全球第一 的信息消费国。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全球平板显示产业的重心在不断向中国大陆转移、集聚,但整体上来看,全球平板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平缓的增长期。刁石京表示,面板市场整体供需平衡,其中大尺寸面板全球的需求大概是11600万平方米,供应大概是11900万平方米。刁石京认为,目前市场上整体供求平衡,可能还略有超过,“如果大家又是一哄而上地去干,未来产业的竞争形势会非常不乐观”。在这种情况下,各方面需要加强规划布局,贯彻好相关产业规划。液晶协会理事长王东升表示,过去十余年来,中国大陆半导体显示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目前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生产基地,而未来十年的主要课题则是,进一步提升技术和应用创新力,实现从大到强的跨越。刁 石京表示,在实现从大到强的过程中,整个产业亦面临一系列挑战,举例来说,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整体产业规模还是偏小,研发投入没法集中,未来发展可能 会受到限制;由于产业起步晚,创新能力相对还是不足,特别是在全产业链的冲击下,还显得不足;在上游设备上,特别是关键核心设备、关键材料上,差距非常 大;此外,在知识产权方面,未来产业如果要走出去,也可能面临更多的知识产权风险。中华液晶网5.全球触控面板产业链生存现状及出路分析;继F- TPK宸鸿去年关闭旗下达鸿竹北2座厂,将生产线集中到台中后里4.5代线后,台湾某媒体接获胜华员工爆料指出,胜华位于台中工业区的中工厂要停线、杨梅 幼狮工业区的3代线也要停1条,整个订单只到9月30号,目前公司现在把人调到台中潭子厂,全部常日班,不调薪也没发中秋奖金,让员工很生气。  触控笔电买气不如预期,渗透率爬升缓慢,加上中国触控面板厂杀价抢市,导致触控面板因供过于求、前途无亮;上半年台湾触控面板厂除F-TPK宸鸿小幅获利外,其他胜华、洋华等均呈亏损,为了度过亏损寒冬,各厂商无不缩衣节食、减少开支,甚至裁员减薪因应。  胜华订单只到9月底   胜华发言人黄忠杰说,目前由于触控市场不佳,公司已连续亏损3年半,上半年亏损30多亿元,今年不发中秋节奖金,副总级以上主管减薪3成,希望员工能共 体时艰;至于中工厂停线的部份,目前尚未确定,主要是公司正就产能调整与缩编部分业务进行研拟,希望在产线调整后,对员工影响最小的方向进行,只是所有的 一切尚未拍板定案,所以无法说明。  除胜华之外,洋华由于三星订单缩减,为了节省成本、提升营运效率,从8月开始针对越南厂进行缩编,2000名员工中预计将裁撤25%,利用集中生产以达到节省成本的效益。   WitsView资深研究经理邱宇彬表示,胜华与洋华主要是产能的规格太小,缺乏弹性与竞争力,TPK宸鸿的5.5代OGS单片式触控面板生产线已都投 产,相较之下,胜华在大尺寸面板的竞争明显吃亏;至于洋华的技术是以薄膜触控为主,与大陆触控厂正面交锋,产品没有差异化,手机与白牌平板都是大陆厂的天 下,因此面临难困的经营处境。  触控NB渗透率3成  事实上,本波价格战是由中国的欧菲光发动,以目前触控面板的价格,不止砍流血,根本就是砍到见骨,就连中国厂商也支持不下去,开始减少触控产品的比重,欧菲光不但减少触控产能的资本支出,最近更加重相机模组占营收比重,从3年前约仅3%,上半年一口气提升至约14%。  NPD DisplaySearch总监谢忠利指出,由于触控笔电买气不佳,导致触控产能严重过剩,上半年每寸笔电触控感应器价格腰斩到约2美元,下半年则是降到每英寸1.6~1.7美元,降约15~20%。  他说,由于目前投入者众,整个触控市场要稳定下来,就等一些小的触控厂倒闭后,进行新一波的洗牌效应,而触控笔电渗透率约3成,其他厂商不再扩产才能去过多的产能,产业秩序才能回复。  触控行业真实生存环境写照   2013年是触控行业转变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液晶面板厂,以IN-CELL或者ON-CELL制程大幅导入触控面板产品,直接带来,笔记本触控面板 2-3成的压价。价格的变化,导致2013年触控面板行业销量和销售额双高的局面扭转,行业利润严重下压。部分小型触控面板企业纷纷转停产。这一年触控面 板厂牧东宣布出售苏州子公司股权,等于是卖掉触控设备和相关业务,成为触控行业“退出”第一单。
但是,2013年还只是触控面板价格战的序曲。台湾自由时报的消息,NB触控需求不如预期,OGS(单片式触控面板解决方案)触控面板价格在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以来腰斩之后,2014年下半年仍将续跌2成,每寸报价跌破2美元。  另据消息称,9月份NB大厂向零组件厂发出RFQ询价单,开始为明年新机采购做准备。大尺寸触控面板平均每寸报价下探到1.5~1.7美元,相比目前每寸1.9~2美元的均价,降价幅度高达15%~20%。   受制于价格战,触控产业企业营收纷纷波动。以传统触控面板全球第一重镇台湾为例,2014年第二季台湾触控面板产值约为597亿元新台币,相较于 2014第一季的488亿,成长了为22%;但2013第二季的668亿产值相比较,则衰退了11%。以半年为基准做分析,2014上半年台湾触控面板产 值为1,085亿,相较2013下半年的1,273亿,衰退了15%;相较2013上半年的1,429亿,衰退了24%。  触控面板行业量增价跌的局面,已经让人们意识到,触控行业已经不是比“谁的产品更好”的竞争,而是比“谁能最有力的控制成本”的竞争。尤其是随着液晶面板业对触控产品整合力度的加强,“成本”竞争将是该行的唯一主角。  新材料应用带来产业新空间  ITO(氧化铟锡)材料作为触控面板产品导电玻璃的主要选择已经有30年历史。但是,目前,ITO的霸主地位已经不保。  驱动触控行业选择新型材料的动力是近两年来“柔性”显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ITO材料相对比较脆弱,用在柔性显示上寿命比较低,不能满足未来柔性显示,尤其是穿戴设备的触控显示需求。同时,新型的替代材料也能降低触控面板的制造成本。   目前广受关注的新兴替代材料包括Silver Nanowires(纳米银线)、Metal Mesh(金属网格)、PEDOT/Conductive Polymers(导电聚合物)、Graphene(石墨烯)、Carbon Nanotubes(纳米碳管)、ITO inks(ITO油墨)等。其中,纳米银线和金属网格已经进入实用化阶段,将是短期内ITO材料的最有利替代者。长期看,行业则看好石墨烯的广泛应用。   华为的Ascend、LG和联想的AIO、GVISION的POS屏幕等已经采用纳米银线材料的触摸产品。虽然这些产品不是柔性显示的,但是却无法掩盖 纳米银线产品极佳的延展性和柔韧度,同时在导电和光学性能上也不输于或者优于传统ITO材料的竞争力。金属网格产品的可挠性也非常好,光学性能好于传统 ITO材料。目前,群创、中华映管、富士康集团的触摸面板厂商英特盛等企业已经开始供货。  使用新材料替代传统ITO产品可以导致“材料性能提升”(上面已经提到),以及材料成本下降和工艺技艺的简化。后两者有助于触控面板产品降低成本。   ITO(氧化铟锡)中铟金属是自然界中存储量最低的稀有金属之一,其产业可持续性存疑,成本也会更高,而且还拥有毒性、废弃物难以回收。同时,ITO材 料使用蒸镀工艺,设备成本高、材料浪费量巨大(高达9成)。这与金属网格或者纳米银线未来的印刷技术路线图比较,可形成至少50%的成本差异。而ITO材 料和涂覆大致占触摸面板的40%成本。   从未来看,石墨烯、碳纳米管等材料也是ITO的有力竞争者,而且原始材料更为普遍、环境污染更小。但是,目前这两者的成本居高不下,阻碍了市场的进一步 拓展。但是,无论如何,业界已经认定替代ITO材料的必要性:这就是柔性显示的需求。预计,到2018年,新材料对ITO材料的替代率至少在50%以上。   寻找ITO替代材料,为柔性显示时代的到来提供了产业基础,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大幅度降低触控面板的成本。尤其是针对大尺寸应用,金属网格、纳米银线、 石墨烯等材料更容易实现导电玻璃经济制造。这种新材料应用,未来甚至会超过触控面板的范围,在包括半导体显示等更广阔的领域,带来产业发展的新空间。  新工艺,让触控行业遭遇新竞争  触控行业的新工艺进步主要指更高世代线的建成、IN-CELL或者ON-CELL工艺、以及印刷技术的使用等三个主要方面。   宸鸿2013年1月宣布投资4亿美元,在福建平潭建设一座5.5代厂,抢攻触控笔电商机。同期,京东方在合肥投资53.6亿元人民币建设基于6代线玻璃 基板的触控面板生产线。这两个项目并非特例,而是近年来触控面板产业投资力量加强、产品线世代升级、目标产品大型化发展,以及产品成本控制力增强等行业发 展特征下的必然结果。
更高的世代线投入,意味着触控面板行业能够提供更大的单一尺寸触控屏幕。例如,6代线可以经济切割两块65寸触控单元。更高世代线的投入也意味着行业产能 的集聚增加。例如,F-TPK(宸鸿)平潭5.5代厂产能规模每月可生产100万片15英寸NB触控面板。同时,高世代切割小尺寸产品,例如10英寸平板 电脑触控面板的成本也会更为低廉。分析认为,未来触控产品行业,5-6代线将成为生产主力,在产品规格上能够满足笔记本、台式机电脑需求、并更经济的提供 大尺寸手机屏幕产品,同时亦少量兼顾超大尺寸显示产品的市场需求。  不过,以产能规模、成本控制力和大尺寸制造能力为标准,触控面板高世代线的建设与IN-CELL或者ON-CELL工艺比较依然是小巫见大巫。   IN-CELL或者ON-CELL工艺是指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一体化制造工艺。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触控线路部分所在的“面板层次”不同。In-cell是 指将触摸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像素中的方法。On-cell是指将触摸面板功能嵌入到彩色滤光片基板和偏光板之间的方法。这会导致两种技术路线图在成本、成 品率,工艺难点上的一些差异。目前,苹果手机和平板电脑主要采用JDI、夏普和LGD的IN-CELL工艺产品;三星OLED手机和平板电脑屏幕则采用 ON-CELL工艺。   IN-CELL或者ON-CELL工艺可以适用于小尺寸液晶面板线的改造。例如京东方北京和成都项目、深天马深圳及新建项目、友达,群创的中小尺寸线都 在过去两年内开始逐步转向ON-CELL工艺。日本JDI则大量使用IN-CELL。但是,这两种工艺的产品并不仅仅局限在中小尺寸世代线上,夏普IN- CELL技术用于8代线等目前产能最集中的世代线上。这样,IN-CELL或者ON-CELL产品理论上可以经济提供最高100英寸的触控面板。   采用IN-CELL或者ON-CELL的好处是什么呢?第一是可以降低物料成本;第二也可以降低制造过程中的运输、转厂等周边成本;第三,触控显示屏会 变得更薄;第四,触控显示屏光效率更高,也更节能;第五,可以利用丰富的液晶面板线提供巨大的潜在产能,尤其是大尺寸面板供应能力。  IN-CELL或者ON-CELL流行带来的主要产业变化是:触控面板企业和液晶面板企业之前的近似于平行的合作关系,变成了同行竞争关系;同时,触控显示产品成本控制力和尺寸丰富性将极大的增强。  触控面板行业的新工艺还包括“用印刷工艺取代传统的黄光光刻工艺”——这将理论上可以节省50%的制造成本。   台湾工研院2013年与国际印刷大厂日本小森机械公司(Komori)合作研发次世代触控面板设备。该技术被称为“One step量产型卷对卷金属网格”。主要特点是:只要一个印刷步骤(one step),就能完成11.6英寸平板电脑使用的触控面板印制,相较于传统黄光制成,减少繁复的制程步骤,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触控面板专用印刷机,可取 代传统触控面板制程的七台设备。针对半导体显示和触控行业的印刷设备,被认为是日本工业印刷产业的下一个金矿。使用印刷工艺的前提是用纳米银线或者金属网 格代替传统导电玻璃的ITO材料。   无论是印刷工艺,还是IN-CELL或者ON-CELL制程、以及触控面板高世代线的建设,都会导致一个共同的结果:产能扩张、成本下降。因此,建立在 以上趋势之上的触控产业,价格下滑不可避免。而价格战,往往是行业整合的序曲。这就如同2006年前后,液晶面板行业吃掉整个彩色滤光片行业一样,现在这 张大嘴正在瞄向触控行业。  开拓市场新增长点是触控面板业当务之急  面对触控面板行业的激烈竞争,新技术、新工艺、更低的成本固然重要,但是开拓新市场却是唯一的“救市”机会。近两年来,新增触控行业产能半数瞄准触控笔记本电脑产品。2014年,上半年笔记本触控产品市场成长不佳,预计全年不会超过14.5%的份额,较2013年的11%,增长有限,更成为2014年年中之后行业普遍压价的导火索。   从长期产品趋势看,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界限会逐渐消除。笔记本电脑产品至少拥有80%配备触摸屏的需求(宏碁观点)。但是这一进程的快慢将取决于笔 记本电脑产品CPU等部件节能性的提升、产品的轻薄化和触控屏价格的下降。在这方面,INTEL的CPU并不是很给力。不过,业内依然视笔记本触控化为触 控面板行业的最大近期金矿。同时,触控笔记本的普及,也将拉动一部分高端台式PC显示器的触控化。据悉,宏碁笔记本电脑年底市场触控产品覆盖率可望达到3 成。   触控产品的另一个巨大的未来市场是商用产品,包括电子教室使用的触摸屏显示器、会议室使用的触摸显示器、数字告示等应用中的触摸显示。其中,仅仅是教育 市场,国内大陆地区未来就至少会有每年200万片70寸以上单元的市场需求。虽然商用市场与手机等传统触摸产品市场比较,绝对规模会很小,但是由于其使用 的都是大尺寸产品,其产能消化作用却会相当强劲。   此外,另一些显示控制产品市场也是触控行业可以期待的应用领域:如工业控制上的应用、汽车显示上的应用、智能家电产品上的应用。这类产品包括,带有触控 屏幕和电脑调温的冰箱、数控机床的操作面板、控制与显示一体化的B超设备……这些市场的最大特点是,对触控产品具有额外的性能要求。比如防尘防水更好、抗 震、特殊的电磁兼容性等。这些市场虽然不是整块大市场,但是总体潜能依然巨大,而且基本处于尚未开发状态。   与预测中的市场需求不同,在触控行业的传统市场,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上,触控厂商也不是没有机会。例如全贴合技术对OGS的替代应用,带来的更超薄和更 好的光学体验;手机大尺寸化导致的市场对触控产品总需求面积的增长等。这些变化,即便是在全球手机和平板电脑销量不增加的情况下,也至少能产生15%以上 的触控面板新需求。   前景广阔,现实尴尬。这是触控行业的最真实写照。预测中的很多潜在市场开拓速度缓慢的原因之一就是触控产品价格高昂。例如,在政府采购为主的教育行业, 触控平板显示设备的成本远高于传统的电子白板和投影机的组合。这就说明,即便不考虑行业竞争的激烈,触控面板行业的发展也难以摆脱“价格下滑”的命运。  因此,价格战即是目前触控行业竞争激烈的产物,也是触控应用市场不断发展的基础;但是,价格战绝不是触控行业的终点。在这轮价格竞争中能生存下来的企业,将随着NB、PC、商用和其他应用市场,触控面板产品需求的增长而在三五年后迎来发展和营收的春天。 CSIA6.中国电子新型液晶显示产业营收将突破1000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电子)是“共和国的长子”,也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国家队”。三年前,为改变制约集团公司科学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 题,进一步提升中国电子对国家经济的贡献力,中国电子党组审时度势,科学谋划,果断做出实施“新型显示、信息安全、信息服务”三大系统工程的战略决策部 署。中国电子聚集团之力,积极开展战略合作,周密组织、大力协同、联合攻关,履行央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体现了中国电子领导班子超前战略谋 划的眼界、组织高度复杂系统工程的能力和中国电子人强国惠民的自觉担当。三年布局,如今已开花结果,三大系统工程建设成果喜人,各项经营指标连创历史新 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明显增强。
在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之际,中国电子报从今天起推出系列报道,全面展示中国电子三大系统工程取得的突出成就,敬请关注。
平板显示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平板显示项目投资巨大,技术复杂,回报周期长,对管理能力要求很高。为改变我国平板显示产业长期以来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贯彻落实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振兴 规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电子联手江苏省和南京市,引进夏普先进技术,合力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并将该项目命名为“一号工程”。经过五年多的不懈 努力,中国电子液晶显示版图日益扩大,已经跻身全球显示行业前列,开始引领行业先进技术发展。中国电子董事长、党组书记芮晓武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 访时表示,“平板显示产业是中国电子的主攻方向,我们依托中电熊猫、冠捷科技、彩虹集团等企业,可以实现从玻璃基板、液晶面板、驱动IC、模组到整机和终 端的产业链核心关键要素的垂直整合,形成综合竞争优势。预计2016年中国电子的新型显示产业能够发挥强大的规模优势,真正实现巨大的经济效益和产业带动 力。”
中国电子的液晶之梦  近年来,饱受“缺芯少屏”之痛的大陆企业着力布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中国大陆将逐步超越我国台湾地区,成为全球第二大平板显示制造基地。   芮晓武坦言,投身新型显示产业是份“苦差事”,产业投资大、利润率低、市场竞争激烈,支撑中国电子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就是打破国外产品技术垄 断,为老百姓谋福利,这是中央企业“共和国长子”的价值所在。日,中国电子、南京市人民政府与日本夏普公司在京联合签署高世代液晶面板 项目合作协议,17个月后建成投产。南京中电熊猫6代线建设创造了国内外同类生产线的多项第一:单体厂房规模第一、建设速度第一、技术水平第一,同时项目 建设完全由中方主导。  中国电子没有停止成就液晶之梦的脚步,随着6代线技术和产能日益成熟,更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布局已胸有成竹。   2013年4月,中国电子、南京市、日本夏普株式会社等共同投资,建设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超高分辨率IGZO (金属氧化物)8.5代TFT—LCD生产线。该项目总投资约291亿元,注册资本175亿元。项目建设规模为月产能6万张玻璃母板 (2200mm×2500mm),产品覆盖TV用大尺寸面板及移动平板显示载体用中小尺寸面板全系列,大大提高产品竞争力。  中国电子将平板显示产业作为核心产业,向上游发展关键材料及元器件的研发设计制造,向下游整合显示终端产品;推动研发能力、制造技术和产业规模提升;形成产业上中下游集群发展,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在“南京液晶谷”打造创新集聚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  芮晓武坦言,中国电子的经营理念是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做强做大。我们瞄准长期目标,要保持战略定力,有坚强的毅力和创新力,不以一时的盈亏论成败,而是以取得阶段性战略目标为标准。预计2016年中国电子平板显示业将能够实现赢利40亿-50亿元。  至今,中国电子的液晶显示器制造已成为全球第一,占据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场份额;教育装备制造量全球第三。中国电子不断创新技术,生产出物美价廉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使老百姓切实享受到了信息社会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布局新技术增强竞争力  近年来,平板显示技术快速发展,面板厂商的竞争重心开始由产能投资逐步向前沿技术投资转移。在韩国向OLED转移、日本逐步淡出的大环境下,中国企业要想真正掌握液晶行业话语权,就要把握新型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标。   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说:“尽管中国大陆产能持续扩大,但是随着全球新市场应用的拓展,高性能显示产品仍将供不应求。从国 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考虑,需要进一步对金属氧化物、柔性显示等新型半导体显示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给予支持,从而推动中国大陆市场应用创新和技术 创新,增强平板显示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正是基于这样的战略考虑,中国电子果断决策建设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超高分辨率IGZO8.5代液晶显 示项目,成为全球第一条建设IGZO面板生产线的企业。在中国电子的规划中,IGZO技术将覆盖TV用大尺寸面板及移动平板显示载体用中小尺寸面板全系列 产品,成为集团公司推动显示产业转型升级的标志性项目。  IGZO是实现高分辨、高迁移率及柔性等特点的新型显示器核心技术之一,近年来在全球 显示行业内备受关注,但是能够实现量产的企业屈指可数。中国电子从6代线开始积累经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更重要的是超越,并形成自主创新能力, 改造设备研发IGZO技术。经过几年的技术攻关,采用IGZO技术的中小尺寸产品应用日趋成熟,已经被业界公认是未来液晶技术的发展方向。根据 DisplaySearch数据预估,以IGZO为代表的采用氧化物TFT技术的液晶面板产能将得到快速增长,2016年将超过LTPS(低温多晶硅), 达到1900万平方米。  芮晓武说:“用IGZO技术做中小尺寸屏幕有几个优势,一是省电,可以大幅降低显示屏功耗;二是高解析度,显示效果更 加精细化;三是有价格优势。”基于以上原因,中国电子正在抓紧布局该技术,预计明年第一季度生产出产品,力争2015年年底实现满产。仅南京1条8.5代 线,预计就会有200亿元的收入,利润将达到20亿元—30亿元有望进入新型显示技术国际领先行列。
发挥协同性整合见成效  与 大多数国内企业近年来投资发展液晶显示产业不同的是,中国电子拥有产业链垂直整合的竞争优势。从产业链布局来看,液晶面板是核心环节,上游拥有器件、集成 电路、芯片、玻璃基板材料等,下游可以实现显示器、电视机以及其他显示终端的产业配套,借助这一优势可以打通产业链,实现产业和技术向具有高附加值的上游 和高端的实质性转变。  然而,在芮晓武看来,尽管中国电子垂直产业链优势明显,但是集团整体却存在“小、散、弱”的问题,市场化载体需要进一步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电子近年来坚定不移地进行专业化重组,加强产业和企业的整合和融合,以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   在产业链上游,玻璃基板国产化是最大的难题。2013年初彩虹集团的整体并入,对中国电子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电子重新明确了彩虹集团的发展战 略,充实健全董事会和经营班子,将彩虹总部迁回咸阳,进行组织架构和资产整合重组,妥善分流安置职工,集中力量进行技术攻关。经过一年半的全力打造,彩虹 在玻璃基板关键技术攻关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良品率大幅提升,并且还在不断提高。目前,中国电子在彩虹现有5代线和6代线基础上,已在积极布局8.5代玻璃 基板项目。此外,在彩色滤光片、驱动IC等方面,中国电子内部形成配套,有比较优势。  在产业链终端,中国电子早在2007年便完成了南京7家 电子企业的整合重组,成立中电熊猫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为“熊猫”这一中国百姓家喻户晓的老品牌注入新活力。2009年并购“冠捷科技”,其显示器、教育装 备对液晶面板的需求很大。在LED背光方面,中国电子也有“开发晶照明公司”支撑发展。  芮晓武表示,从全球来看,产业链整合比较好的是三星和苹果,他们的垂直整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跨界整合,这种模式也适合中国电子。对中国电子而言,整合的力度和模式是独特的,通过重组形成更好的社会化资源配置。今年重点在于“转”,明年整合效应会真正体现出来。   据悉,中国电子明年的目标是新型显示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利润在去年的基础上增长50%。到2016年,实现真正的转型和赢利能力的大幅提 升。中国电子五年布局平板显示产业,累计投入超过500亿元,初步形成了国内最为完整的产业链规模,拥有最为先进的生产制造能力和大量专利技术,培养了一 支懂管理、能攻关、肯吃苦的干部职工队伍;在充分展现企业自身活力的同时,其在行业的影响力、带动力也在与日俱增。中国投影网7.品牌商需求强劲 液晶电视面板价扬自 2014年第二季,来自于液晶电视领导品牌的强劲采购需求及出货计画,致液晶电视(LCD TV)面板供需趋紧;根据 NPD DisplaySearch 大尺寸液晶电板价格月报(Monthly Large-Area LCD Pricing Report),主流尺寸(32、40、42、48/49寸甚至50及55寸等)面板已经持续自第二季到第三季呈现价格上扬。在2014年第三 季,部分领先的电视品牌,如三星电子(Samsung)及LG电子(LGE)调增2014年度 LCD TV 出货计画分别到4,800万台及3,400万台;强劲的面板采购需求造成液晶电视面板,特别是Open Cell半成品,仍旧短缺。此外,中国大陆电视厂商也积极备货以迎接第四季度旺季来临及中国农历新年的需求。根据NPD DisplaySearch最新产业动态分析(MarketWise-LCD Industry Dynamics)报告,全球前15大液晶电视品牌已于今年8月份生产1,550万台液晶电视,达成2014年产量最高的一个月。然而,预估在9月的 LCD TV生产数字将再度突破纪录来到1,870万台,与2013年同期9月的出货量1,720万台相比,年成长率达到9%。由于液晶 电视品牌不断地提高生产量以满足强劲的通路需求及年底旺季(如北美黑色星期五的促销及中国双11光棍节购物狂潮)的到来, DisplaySearch 预期前15大的液晶电视生产量在10月将达2,110万的出货,与2013年同期10月出货量1,840万台相比,年成长率达15%。NPD DisplaySearch表示,2,110万的生产与出货量不仅仅是今年的出货高峰,也会是历史出货的单月最高纪录。预期在接下来的第四季,单月的生产量将会减少,但与第三季相比仍旧处于较高的产量。2014年每月液晶电视品牌生产计划 (单位:百万台)(来源:DisplaySearch;备注:排名前15大电视品牌分别为AOC/ Tpvision,船井电机,海尔,海信,康佳,LG电子,松下,三星,夏普,创维,索尼,TCL,东芝和Vizio。)NPD DisplaySearch 电视研究总监杨静萍 (Deborah Yang)表示:“依照过往历史纪录观察,每年全球电视制造商的生产及整机出货至通路商将于10月达到最高峰。而今年10月出货量亦是历史高峰,显示电视 品牌对于电视出货抱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并且预期今年第四季终端销售需求上扬。”杨静萍接着表示:“事实上,我们观察到许多领导品牌,例如三星、LG、索尼以及中国电视业者等,均开始在最近针对许多主力型号调降液晶电视零售价格;有些降幅甚至达到两位数,这显示了品牌企图刺激销售与流通的旺盛企图心。”在前15大电视品牌中,所有品牌皆增加其10月份的产量,除了中国电视制造商以外,主要是因为中国十一长假工作天数的减少导致出货减少。而全球领导品牌三星、LG则特别大幅增加了其10月份的生产及出货计画,月成长率超过40%。依 据DisplaySearch全球电视出货量及预测季报(Quarterly Global TV Shipment and Forecast Report)显示,2014年第二季三星及LG两家韩国品牌的LCD TV营收全球比例已经高达48%,增强了他们对于面板分配及价格谈判的力道。对 于面板厂商而言,10月份出货需求强劲上扬及第四季生产需求增加,正好解释了在第二季面板出货量需求的强势增加。同时,也将某种程度上消化供应链所担忧的 面板库存;杨静萍表示:“至少到今年年底,电视制造商强劲的生产需求以及旺季效应将化解对于供应链上面板库存的疑虑。”中国十一长假期间液晶电视销售量表现平平根据DisplaySearch供应链调查结果,中国市场继去年国庆、春节,乃至今年五一假日电视消费持续衰退以来,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期间液晶电视仍然较去年同期下降,预估整个黄金周期间液晶电视销售数量为250万台,比去年同期略微下降4%。但 如果将时间跨度拉大到节前的两周,也就是9月中到10月黄金周结束的三周,整体中国市场液晶电视销售预计超过540万台,较去年同期成长幅度仍在5%以 上。NPD DisplaySearch 中国电视市场研究总监张兵表示:“从液晶电视面板和整机的出货来看,最近几个月需求均持续强劲,中国大陆电视市场已经进入能效补贴退出之后的恢复期。”DisplaySearch 指出,由于销售通路的分化、线上(On Line)销售比例的增加,以及消费者休假方式的逐步改变;中国大陆消费者对于包括电视、冰箱和空调等大宗家电的采购,并不总是集中在节假日消费。未来消 费模式去黄金周化将成为趋势,而传统线下(实体)通路将持续面临挑战。除了线上通路对假日消费产生分流影响外,中国国庆液晶电视销售低迷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主要品牌厂受制于成本及上半年财报压力,并没有积极下调液晶电视零售价格。特别是32寸液晶电视曾经是价格战的重灾区,但其Open Cell价格从第二季开始持续上扬到90美元上下,品牌厂甚至考虑上调终端零售价格。除32寸外,其他主流尺寸如40、42、 48/49寸,甚至50及55寸面板价格均持续小幅上扬。主要本土厂商国庆期间对平面电视的促销主要集中在大尺寸、4K和智慧型等中高阶液晶电视上。根据 NPD DisplaySearch观察,4K液晶电视在国庆期间的销售占比超过四分之一。张兵表示:“今年国庆期间液晶电视销售虽然低于预期,但供需趋紧的状况仍未改善。黄金周后,液晶电视的库存从9月末的8~10周下降到了6~7周,主要品牌厂仍有补货需求。并且,我们预估1月初的元旦和农历新年假期需求,仍将持续拉动面板出货的成长。”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人气:35869 更新:
人气:33440 更新:
人气:29597 更新:
人气:24756 更新:
集微网的更多文章
大家在看 ^+^
推荐阅读 ^o^
增食、促长、替脱霉——发酵中药
10 年前,她是 YouTube 上最早的网红,而如今
弹性体峰会现场美图大奖公布啦!快来看看有没有你
7月2日北京798剧场,电子烟潮流High趴震撼来袭!
猜你喜欢 ^_^
24小时热门文章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信平板官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