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拟入一个广角头,不知徕卡 R21 F4 好,还是康泰时 广角的 25F2.8好

认识6枚35mm经典手动镜头&感受德味的毒_柯立KERLEE_新浪博客
认识6枚35mm经典手动镜头&感受德味的毒
上个世纪50~70年代,审美和科技完美交织出来的一个巅峰,那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日本人还在很努力的与德国人的相机竞争,柯达与富士的胶卷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而最为难得的是,那个时代全民的审美水平都非常高,所以50~70年代制造出来的镜头,只要稍微有点名头能流传到现在的,一般都有些把玩的价值。 
这批老镜头实在太多了,作为一个普通玩家,即使全部拥有,也不可能在有生之年对其逐一品位,与其囫囵吞枣,不如拥有其一二。对这些镜头,可以爱得无以复加,但如果去批判,那一定是错了。只有我负镜头,没有镜头负我。 
用任何一台数码相机或者底片,在任何一个场合,拍摄任何一种题材的AB同场对比,都是有失公允的。因为每个镜头都有自己擅长的场合,主客场的差异,本身就不公平了。 
老镜头主要玩的是镜味,所以我认为老镜头的评测可以AB对比,但只能作为辅助参考,而用家的长期使用体会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参考,并且这是一个比较私人的标准,每个人是有差异的。而本文要谈的,是参考诸多玩家评论而得出的一个综合性的口碑。
​1、蔡司CONTAREX(牛眼)35MM
50年代末期,蔡司为了对抗徕卡日益成熟的旁轴系统,不惜工本,使用最好的材料,最精密的设计,制造设计出了contarex相机系统,获得了空前的口碑,唯一的确定就是贵,价格几乎是当时一台普通相机的10倍,contarex帮助蔡司回复了部分元气,不过最终仍然无法逃脱倒闭的命运,成为蔡司结业前最后的辉煌。 
Contarex俗称牛眼,牛眼35F2是系列里面比较特别的一只,因为蔡司单反广角里面,很少出现35F2这样的指标组合,而这恰恰是最重要的一个组合,因为综合使用率、光圈大小和体积来说,35F2是最佳的选择。此镜头产量比较少,仅有3000多只,能存世使用的就更少了,所以价格不菲,万元以下是肯定买不到了,拥有的玩家请自重珍惜,咳…… &决定镜头素质的三大因素:第一是结构,第二是玻璃,第三是镀膜,然而世界上同时做到此三条的民用镜头太少了,牛眼也没有做到,牛眼输在了镀膜上,而其他方面是完胜。
蔡司contarex
35mm F2
&初玩牛眼35F2,就能体会到此头大气舒展,气质完全能区别于其他任何镜头,就好像少林,有着深厚的底蕴和非常正大的路数,不偏不倚,是一种非常男性化的镜头。  牛眼35F2在光线越充足的场合,发挥越出色,是晴天的王者。一般镜头在晴天总会显得色彩苍白,比如莱卡,而牛眼35F2高光延展出色,白色质感的表现仅次于法国爱展能,高调画面饱满油润,色彩蕴含其中,熠熠生辉。牛眼的色彩很特别,是带有复古的感情色彩,一种欧洲人喜欢的黄绿调,影调层次密度极高,画质特别结实,后期到位的话,很容易整出油画一样的感觉。 
牛眼全系列的玻璃特别好,画质局部几乎没有任何色散,也就是可以认为牛眼全系列都是APO级别的东西,没有色散的画质是一种极其纯净的感觉,这种形容难以用文字来表达,但旁边放一张尼康或者佳能甚至是康泰时或者徕卡的照片,就立刻知道什么是纯净了,特别是在表达背景是繁复枝叶的人像,结果一目了然。  此镜头近摄能力强,几乎可以贴到物体上去了,这种设计的自信来自于平缓的空间过渡和超大可变光圈设计——空间过渡良好的镜头,近摄会很自然,而且焦外出色,而可变大光圈说的是此镜头在近摄的时候仍然能保持F2大光圈,并没有损失通光量,实则应该标做35mmT2(其实会发现此头在无穷远的时候,光圈并不能全开的,而近摄则变成了全开,有一个光圈渐变过程)。  牛眼35F2的中远景立体感和反差特别足,但不显生硬,是旅游的最佳选择。也许AB对比一下contaxD35F1.4,拍数张照片,高下难以区分,但数天的旅游结束,一次浏览数百张照片之后,就会长叹一声:contax没搞头啊!最神奇的另外一件事情是,它收小光圈对反差几乎没有影响,即使收到F16,也只是锐度上面有一些变化,但不会生硬,这点徕卡R头要好好反省了。
样片一
样片二
​适用范围:旅游,人文,小品
​缺点:
​&人像拍出来有些酱猪肝,不适合拍亚洲人的特写肖像。
​&逆光差,可以说没有几个镜头的逆光比它更难看,除了无膜镜头。牛眼的逆光起的是蓝雾,并且眩光也是蓝色的,非常寒冷的感觉,与太阳的主体完全不配合。使用一定要用遮光罩,能略有改善。
​&阴天色彩差。但凡某方面特别突出的镜头,它的软肋也一定特别明显,而牛眼在阴天的素质表现并不算杰出,顶多算中流,主要原因是色彩过于暗淡,但这仅限于数码相机上的情况,而使用反转片或者负片,因为牛眼激发出了胶片的最佳层次,而使得色彩的缺点可以忽略(正如黑白片可以不需要色彩的原理一样,因为影调已经可以撑起整个局面)。
​&价格过高,难买。但同系列有35F4的降级版本,3000多元即可买到,素质几乎一样,除了光圈小了两档。
​2、ANGENIEUX(爱展能)35MM
  如果你曾经喜欢过爱展能,而有一天又把它卖掉了,那么你一定是不想再玩135单反了…  遇到爱展能是幸运的,它仿佛能带你回到初恋,重新感受少女的呼吸。除了烂漫之外,同时也散发出一面古典的气质,从而并不显得轻佻,但相比蔡司徕卡,要活泼太多了。  1950年法国人设计出了Retrofocus结构,即反望远结构,爱展能35F2.5顺理成章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只单反大光圈广角镜。
35mm F2.5
&35F2.5的版本很多,但通常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光圈调节在中间的L39黑漆版,旁轴使用,但因为调光圈的时候对焦会跟着动,所以即使改到单反使用也不方便,基本可以不考虑;第二类是粗纹版本,黑白相间的单反头,通常有alpa和EXA和极少量的M42接口,做工宛若工艺品,特别是当黑漆磨损少许之后露出蓝色的四氧化三铁镀层,那是比徕卡机露铜要销魂得多……;第三类是后期的飞轮版(光圈控制是通过镜头上的飞轮按钮),通常为银白色和极少量纯黑色,做工同样精致,镀膜有一些改变,整体锐度和边角有改善,另外色调相比前两者要更加冷一些,但不能说有高下之分。 
爱展能的白色是必须单独一提的,它的白色感觉特别的白(废话),没有一点杂质,就好像是玉一样,不仅温润透明,最可贵的是同时保持了一种牢不可破的质感,使画面显得特别的高贵。 
康泰时25F2.8说“我是色彩之王”,爱展能全系列都笑了……爱展能其余的色彩,也十分的明快,适合众多题材的摄影。一个镜头如果阴天的人像出彩的话,肯定是色彩非常好的镜头,而爱展能正是这样一种镜头,而且它有一个外号叫做“阴天王”。之所以阴天出色,是因为在阴天的画面里,本身暗淡的色彩之外,又加入了一种神秘的蓝调,好像是人为加入的,但又浑然天成的渗透进去了,所以在本身并不出彩的阴天,好似多了一种阴柔的情感。冬季阳光昏黄,此时拍人像的话,基本上所有的镜头都会发出一种挥之不去的土黄色调,唯独爱展能程度最轻,正是因为其灵动的色彩化解了冬天的颓废之气。 
爱展能35mmF2.5因为使用了上好的玻璃,所以层次非常丰富,但反差很低(同样非常适合拍黑白片),所以它不像牛眼35那样结实,而是表达出了富有情感的中调,这对于人性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因为肤色基本都集中在中调(包公除外)。 
这个镜头我常用来拍人像,因为肤色实在讨喜,而且整体影调又带有一种故事感,非常省心。而旅游中这个镜头也是独当一面的,白天不论阴晴,收到F8,可以囊括一切,拍摄建筑的时候形变也非常小,跟contax的distagon并没有高下之分。
&样片
​适用范围:人像,旅游
​缺点: 
&没有近摄,最近0.8米 
&操控不佳,无论那一版本,行程都过长了,不利于对焦。
​&结构设计的问题,黑位稍差,旅游中夜景不佳,会有起雾的现象。
​&抗逆光不好,一定要使用遮光罩,即使加了罩子,还是容易起雾,好在爱展能的雾是白色的,并不难看。
​&大光圈反差不足,边缘象散严重,焦外不佳,这几点综合起来以后,拍人像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很脏的四个边角,非常的不清爽,从而会影响到整体画面,这点远不如其他几颗镜头了。
​&镀膜太软,很容易损伤,要找到镀膜完好的爱展能35F2.5,也不算容易了。
​3、蔡司CONTAX(康泰时)
DISTAGON 35MM F1.4
  Contax的镜头拿在手里有一种安全感。无论什么场合,我拿着本文其余几只镜头,心里总有那么一些不踏实,之所以我使用它们,是因为期待各种惊喜,同时风险代价也会很重,而contax
Distagon35mmF1.4不想单膜老镜头那么挑场合,操控也十分干脆(只有100度行程,对焦十分迅速),而且超大的光圈,使得在任何场合都不会手软。  35mm,加上F1.4,会有怎样的氛围?光想想就能笑出来。那是一种慢慢化开的感觉,就好像水母放在水里(这个比喻好像有点kuso),似有似无,好像要沉下去,又好像要浮出画面,让人恍惚这是梦还是现实,这就是传说中极品的空间过渡。  世人都说T*镀膜最让人舍不得的一是色彩,二是那种空气感,在这点上面禄来膜是输了,这么算来,禄来膜的35F1.4怎么说不能算王道,这次就不讨论了吧。
&蔡司contax
Distagon 35mm F1.4
Contax这只镜头,按照生产时间可以分为AEG/MMG/MMJ三个版本,前两者是德国制造,后者移到日本京瓷公司制造。三版本画质如不AB对比,几乎无法区分,但如果AB同场比较,则有轻微差异。如果浏览100张照片,三者的风格会有所体会——AEG厚实,MMG透明,MMJ艳丽,从玩味的角度上来说,MMJ是输了几分,不过胜在全开边角好很多,算是个补偿,而前两者并无高下之分,只是因为MMG稀有,并且色彩确实活泼了一些,所以广泛受到更好的价格待遇。Contax所有的镜头都有发黄的倾向,这个在取景器便能一目了然,所以在白天拍人像要三思,但拍景的话,正是由于这一缕黄调,高光延展比其余多膜镜头要好(还是没有单膜的好),而且黄调的高光更加容易被人眼所接受,所以拍景比较理想。  此头最佳光圈F5.6,抗逆光良好,几乎可以不用遮光罩,旅游也是十分方便可靠,女孩子可能嫌这个600克的重量有点沉,不过换来宽大的对焦筒,用起来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  Distagon35mmF1.4是浮控结构,近摄能力强,5米内优势很大,2米内近摄人像几乎没有形变,有中幅的范,这点也是其余几种镜头无法企及的。但要体会到个中滋味,必须要用过很长一段时间,然后忽然失去,方能体会,这就好比一个真正的好女人,拥有的时候往往没有存在感,失去了才开始反省。写到这里,本来想写如果一辈子只能拥有一只35mm单反镜头,那么应该就是这只了,不过回头一想牛眼35F2……抽。如果买不到牛眼35F2,那么这只F1.4应该算是值得保留一生的镜头了。
样片
​适用范围:旅游,小品,室内人像——这也许是D35存在的最大意义了,在室内弱光环境下,仍然能够保持清澈透明的肤色,几乎没有几个镜头可以代替(徕卡R35F1.4也可以,但风格不同)。
​缺点:远景立体感较平,在这几个镜头中应该算是最弱的一只,不过蔡司怎么说也是蔡司,这些都是相对的,就不要过于伤心了…  
好像没啥缺点了,真是一个平衡的镜头,这样的镜头,优点相对也不算那么突出,适合不怎么折腾的发烧友。
​4、ENNA(安娜)35MM
F2.5白银版
  正如安娜这个似水柔情的名字一样,它的画质也是柔美的极致,非常适合拍摄女性肖像。 
Enna镜头在不同时期有很多版本,也有给别家代工的,总的来说做工比较粗糙,接近俄罗斯镜头的工艺,光学素质并不算很高。其先后经历了白银、斑马和纯黑三种外观的时代,从味道上面来说,最值得把玩的就是白银时代,其透明度和像水彩般活泼的色彩,都是无法替代的。Enna的赢面就是味道。 
拿到enna35这只镜头第一感觉就是,这破头~能出来什么惊喜,浑身铝的,轻飘飘,镀膜,镀膜呢?原来第一片镀膜就是没有颜色的,汗,这也叫镀膜。对焦行程特别长,大约有300度,好在有0.4米近摄,不然直接进防潮箱。
35mm F2.5白银版
Enna是唯一的高光和暗部同时出彩的镜头,这点仿佛可以让这个镜头处于不败之地,而且十分适合多样化场景的旅游或者人文摄影,但事实上,因为enna的色彩并不算优秀,甚至有些平庸,所以扫街什么的,就不要用enna了,甚至还不如佳能L头来得顺手。 
不过呢,缺点越明显,越残的镜头,优点说不定也会非常明显。答案是肯定的,enna35是拍人像的梦幻逸品,尤其是特写,因为焦外呈现轻微的漩涡状,所以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紧凑。但虽说enna的色彩不是很优秀,但刚好肤色和绿色非常符合亚洲人像的审美,肤色白里透红,而且有一种比爱展能更加透明的光泽,就好像拍到了肌肤里面的血气,而绿色则是翠绿,鲜艳欲滴,但绝不俗气,enna镜头里面的叶子,都好像是刚刚报出的新芽,透着一股早春的生命力。 
Enna拍摄直面阳光的人像,不会有破裂的高光,而阴影处拍摄人像则瞬间透明得跟琥珀一样,我猜想这是微弱高光的描绘,使得肤色上面镀上了层光泽,而阳光过强的时候,光比不够高光溢出了。不过这种情况在胶片上面会得到缓解,因为胶片的高光延展非常好,即使直面阳光也不会难看。
样片
​适用范围:
&对焦行程过长,焦内反差过低导致对焦困难,几乎是可以排行第一的难。
&个体差异很大,我曾经先后比较过4只完全一样版本的enna35F2.5,发现虽然整体画质一致,但全开的分辨率竟然都不相同,当然这不能排除有拆修保养的可能(爱展能拆过为什么就没有任何影响呢,原因是镜组叠放设计不同,设计优良的结构,拆修就不会影响到画质)。
&不算好买,如果买不到可以买F2.8或者3.5的版本,同样优秀,只是光圈有点小而已。
​5、LEICA SUMMICRON-R 35MM
  徕卡,一个无法绕过的品牌,一个所有摄影玩家都知道的名词,那么它到底在诸多品牌中,处于一个怎样的地位呢? 
R系列镜头的价格没有M头这么“高尚”,镜味相对也少了一些,但总的来说无论是做工、用料都是一丝不苟,在诸多镜头中仍然不失王者风范。 
记得我刚玩徕卡R系列的时候,面对着几个黑黝黝的徕卡镜头,心里说了一句话:这次总算到头了吧!然后三年过去了,现在回头看看,R系列应该是一个玩老镜的入门选择。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因为徕卡不够档次,而是因为对于一个入门玩家来说,徕卡非常适合——徕卡的画质相对来说很容易出镜味,从自动头换到徕卡那一瞬间,就能感觉到升级的价值,另外徕卡的操控很好,手动对焦行程设计非常科学,不至于跑焦很多,最后是徕卡存世镜头的品相都还不错,省去了一些不良品的干扰。
Leica
summicron-R 35mm F2
&Summicron-R
35mmF2这只镜头,在R系列并没有很多的拥护者,上面有更高品质的R35F1.4,下面有更加便宜的F2.8,这三者其实味道仍有不同,F1.4讲究虚化,F2.8讲究锐度,F2这只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色调带有一些酱油味(咖啡味是形容M的),全开有明显的暗角,但锐度已经很了得,并且自带遮光罩,体积小巧,对焦行程非常合理,综合以上优点,R35F2乃是人文扫街的利器。 
徕卡做镜头,态度很认真,这点弥补了结构设计的薄弱。大家也许看过很多文章是讲徕卡玻璃的故事,一块完整融化的大玻璃,需要经过3年时间精确温控慢慢冷却,以防止内部产生应力而导致折射率不均匀,这些细微的品质差异,也许看上去没什么实际的感受,但一个镜头的制作工序何止千千万万,综合起来以后就是天渊之别了。R系列的镀膜有几个很特别的地方,一是镀膜硬度很高,据说用衣服可以随便擦,跟B+W的镀膜有一拼,另外在抗菌防霉方面也很厉害,徕卡镜头发霉的案例要比其他镜头少一些。 
R35的弱光表现佳,暗部层次甚至超过了contaxD35F1.4,并且同时色彩也包含在其中,所以弱光画面多了一份湿润。 
逆光是不得不说的一个事情,徕卡R全系列的逆光都十分华丽,是一种橘红色的光圈,并且最神奇的是,逆光的时候,没有冲光的画面部分,色彩和调子保持得很完美,这点contax望尘莫及,在我的记忆里面,R镜头已经等同于逆光之神,暂时还没有可以超越的对象。 
美好的焦外是R系列共有的,而R35F2号称散景王,焦外呈十分微弱的涡流状,不仅化得像奶油一般,而且还带有一些晶莹剔透的感觉,甚至比牛眼35还要好看。
样片
​适用范围:扫街人文
​缺点:晴天拍摄无任何优势,画面较为干燥。人像有酱色倾向,不太适合。
​6、VOIGTLANDER(福伦达)35MM
  福伦达是摄影器材中的元老,早在18世纪的1756年,(也就是我们中国的清朝乾隆年间,汗),福伦达就已经建厂,厂址在奥地利维也纳,而后迁移到了德国。  “天下镜头,皆出于蔡司”,说的是世界上绝大多数镜头的结构设计,基本都是来自于蔡司,它们只是修修改改,并无其余建树,而福伦达的光学设计独树一帜,有着完全不同于蔡司的光学理念,其个性之鲜明,直到现在仍然被人津津乐道。比如本文所讨论的这只珠戒,正是因为体积的袖珍,让人爱不释手。
VOIGTLANDER
35mm F3.4
&35mmF3.4这只镜头,因为体积微小,而被成为“珠戒”,当中一片突起的蓝色前镜片,就好像一颗明珠,镶嵌在戒指里面。珠戒有几个版本类别,早期的小裙边版和后期的大裙边版,我推测可能是因为镜头太小,卡在相机上面不够牢固,所以后期增大了裙边,另外最近对焦距离也有两个版本,一个是0.9米的,一个0.4米,当然后者更加实用,不过前者据说现在也可以通过改镜的方式修改成0.5米版本,这样就能以相对便宜的价格,玩到一样的东西了。  珠戒的画质没有什么特别可说的,秉承了福伦达一贯的风格——略带蓝调,画质算是古典中的现代派,因为定位的关系,这个镜头并没有福伦达的标头这么光彩照人,不过也达到了80%以上的水准了。  当时那个年代的设计,远摄素质权重要高很多,珠戒也不例外,远景立体感和解析力很出色,整体色调略偏冷,逆光的时候会产生一些轻微的蓝雾,但在当时的镜头来说已经非常优秀了。
样片
适用范围:扫街人文,人像
​缺点:光圈太小,体积太小,这两点综合起来以后对焦不太容易。
柯立KERLEE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1,813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近期拟入一个广角头,不知徕卡 R21 F4 好,还是康泰时的 25F2.8好 - 磨镜历史存档区 - 论玉磨镜研毒区 -
茶片坊!() ——泡茶拍片聊摄影
近期拟入一个广角头,不知徕卡 R21 F4 好,还是康泰时的 25F2.8好
积分327&光.影7 流明&毒.药4 毫克&哭.闹5 分贝&热.情288 ℃&
近期拟入一个广角头,不知徕卡 R21 F4 好,还是康泰时的 25F2.8好
近期拟败一个广角头,不知徕卡 R21 F4 好,还是康泰时的 25F2.8好。
本人主要拍摄旅游途中的风景,兼拍摄人物和微距。个人觉得徕卡 R21 F4 如拍摄微距,光圈有点小;康泰时的 25 F2.8 可以胜任,就是不知两个色彩和层次感上哪个好些?
请大家帮忙出出主意。
积分1305&光.影178 流明&毒.药197 毫克&哭.闹90 分贝&热.情767 ℃&
视角有点差别
21 25 差别还是很明显。
色彩上 21沉稳,特别是在胶片上,很古旧的感觉。25明快一些。
层次上21多变,远景风光勾画轮廓,线条硬朗,而拍近景过渡也很柔和,冷暖调子拉的很开,25层次过渡不错,反差适中。
不管选哪一个,回头上片啊
积分2022&光.影807 流明&毒.药580 毫克&哭.闹250 分贝&热.情718 ℃&
二个都可以有
Now and Future
积分5408&光.影556 流明&毒.药478 毫克&哭.闹173 分贝&热.情3294 ℃&
如果风景、人物还考虑人文的话,还是25方便吧。
帖子3039&精华&积分5408&光.影556 流明&毒.药478 毫克&哭.闹173 分贝&热.情3294 ℃&阅读权限40&在线时间2401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积分3831&光.影372 流明&毒.药258 毫克&哭.闹125 分贝&热.情2411 ℃&
25的头子中心分辨率相当高,四周分辨率下降太厉害,要收到F8才改善。但是色彩绝对无可挑剔。21没用过,看其他人片子,锐不可当。
积分14591&光.影3105 流明&毒.药2210 毫克&哭.闹715 分贝&热.情9713 ℃&
用过R21, 第一感觉就是取景器一下子暗了下来。近射还不错,远景也好,但是拍人就算了吧,变形比较严重。
出片很油润,改黑白很古典。
D25没用过,正在中毒中。。。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doudouphoto
帖子5471&精华&积分14591&光.影3105 流明&毒.药2210 毫克&哭.闹715 分贝&热.情9713 ℃&阅读权限50&性别男&来自FRANCE&在线时间3855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Now and Future
积分5408&光.影556 流明&毒.药478 毫克&哭.闹173 分贝&热.情3294 ℃&
引用:原帖由 wuzhouhong 于
15:57 发表
25的头子中心分辨率相当高,四周分辨率下降太厉害,要收到F8才改善。但是色彩绝对无可挑剔。21没用过,看其他人片子,锐不可当。 是呀,大光圈人文,小光圈(8、11)风景。旅游应当比较全面。
帖子3039&精华&积分5408&光.影556 流明&毒.药478 毫克&哭.闹173 分贝&热.情3294 ℃&阅读权限40&在线时间2401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积分14591&光.影3105 流明&毒.药2210 毫克&哭.闹715 分贝&热.情9713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doudouphoto
帖子5471&精华&积分14591&光.影3105 流明&毒.药2210 毫克&哭.闹715 分贝&热.情9713 ℃&阅读权限50&性别男&来自FRANCE&在线时间3855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Now and Future
积分7342&光.影1223 流明&毒.药964 毫克&哭.闹407 分贝&热.情2039 ℃&
为什么不D21 2.8?
积分1503&光.影14 流明&毒.药16 毫克&哭.闹9 分贝&热.情43 ℃&
谁有片子,拿出来比较。
积分4605&光.影651 流明&毒.药447 毫克&哭.闹244 分贝&热.情4431 ℃&
最爱R21了~~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拍人真的是 矮穷搓……………………这头还
积分1367&光.影256 流明&毒.药164 毫克&哭.闹84 分贝&热.情753 ℃&
引用:原帖由 快雪时晴 于
16:12 发表
用过R21, 第一感觉就是取景器一下子暗了下来。近射还不错,远景也好,但是拍人就算了吧,变形比较严重。
出片很油润,改黑白很古典。
D25没用过,正在中毒中。。。 R21拍人变形应该是透视的原因吧?这个头本身的畸变很小
Great photography is about depth of feeling, not depth of field. - Peter Adams
帖子652&精华&积分1367&光.影256 流明&毒.药164 毫克&哭.闹84 分贝&热.情753 ℃&阅读权限50&性别男&来自北京,天津&在线时间503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积分3831&光.影372 流明&毒.药258 毫克&哭.闹125 分贝&热.情2411 ℃&
引用:原帖由 方寸仙 于
16:15 发表
是呀,大光圈人文,小光圈(8、11)风景。旅游应当比较全面。 我拍的D25的片子:
[ 本帖最后由 wuzhouhong 于
21:52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积分1615&光.影179 流明&毒.药110 毫克&哭.闹49 分贝&热.情386 ℃&
广角近拍人像要竖拍,横拍切忌人物靠边.拍后裁剪再构图.
积分327&光.影7 流明&毒.药4 毫克&哭.闹5 分贝&热.情288 ℃&
大家的意见都很好啊,对徕卡R21 拍摄人物还是有点变形,我觉得该选D25了。谢谢大家。玩器材,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人一种以玩机为主,一种以玩镜为主而我绝对属于后者玩镜,日系相对简单,变焦/定焦——小光圈/大光圈——搞定!莱卡就要复杂一些,除了口径以外还牵扯了“代”的问题,进而引出“味道”这种永远扯不清的话题。然而,这点问题和玩蔡司的复杂程度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蔡司的系统实在是太复杂!抛开一些非常见系统上的蔡司不提(如阿尔帕、路来双反/旁轴、诺基亚等)随随便便就能数出上十个使用蔡司镜头的系统——Y/C、G、N、T、645、ZM、ZF、ZA、哈苏、路来....这么多系统,这么多蔡头,怎么玩透?怎么玩精?这里提供一个思路——一个系统选一支,组成蔡司七剑!一、康泰时Y/C系——Planar85F1.2一想到这支头就想起一句俗话——老虎不发威你以为是病猫啊?85/1.4那头其实蛮厚道的,价定得比其他家都低,成像也不错可就是老有人诟病它大光圈软于是蔡司一生气,“拳头”就诞生了这回成像是挑不出毛病了,就剩下一个问题——价格我们来算笔账,85/1.4是5K“拳头”光圈大了半档,加5K这是本儿MTF显著提升,再加5K花得不冤增加了floating element提高近摄质量,加大了装配调试难度,又得5K因此,我觉得蔡司的定价(20K)不能算贵,还白送了一个纪念版呢&至于成像方面,无忌坛子里那几个毒贩已经放得够多了,就不提啦&&&二、康泰时G系——Hologon16F8市面上能买到的镜头,99.9%都是由工程师设计的只有不到0.1%的镜头才是由科学家发明的,而Hologon就是其中之一(“工程师”和“科学家”之间还有“设计”和“发明”之间的区别就不解释了 )Hologon的发明类似于蔡司在1896年发明Planar,在1902年发明Tessar不同的是,后两者已经被几乎所有的镜头设计厂家拷贝过而Hologon至今还没有第二个厂家能够复制所以说“Hologon是蔡司的一面旗帜”绝不为过它是蔡司作为一个镜头“发明”大厂区别于其他镜头“设计”厂家的标志性产品!Hologon的神奇之处在于——理论上只使用了三片镜片就解决了超广角镜头最难解决的畸变问题,而且是完美的解决是天才的光学/数学家的奇思妙想!除了零畸变以外,Hologon16F8的色彩和层次(特别是层次)也是蔡司头中顶级的(和传奇的莱卡口Hologon15比起来,Hologon16把其中的前两片分别分解为两片胶合的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解析力,最重要的是——价格合理得多)&&三、康泰时N系——Tele-APOTessar400F4蔡司在长焦上标注APO是极其吝啬的即使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日系厂家的APO标准也可能不标(比如Y/C那支100-300)而一旦标注了APO就一定具有超凡脱俗的光学素质Y/C的两支APO长焦200/2和300/2.8都是怪兽级的前者被一些香港器材店称作“镇店之宝”,售价5万左右而后者更是高达10万RMB和它们比起来,N系的APO-TeleTessar400F4简直太合算了!MTF与前两者在伯仲之间,而价格才2万多甚至,还带超声波自动对焦!(超长焦多用于生态/运动题材,自动对焦还是很有用的)&四、康泰时645系——APO-MakroPlanar120F4康泰时645在产的时候,评价一直不高,在哈苏面前总是低人一头当时我觉得很奇怪,哈苏蔡头是蔡司嫁出去的姑娘,而康泰时蔡头是跟自己姓的儿子&蔡司实在没有道理厚彼薄此至于价格上的差异,我更愿意相信是产地人工成本、镜间快门和直销/哈苏转销这几方面带来的随着康泰时的停产,645的价值也在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认识到但直至今日仍然达不到哈苏的高度不过,康泰时645系中有一支头绝对可以让哈苏的“铁丝”哑口,这就是APO-MakroPlanar120F4这支微距,是蔡司所有微距头中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支APO其结果是惊人的!颠覆了中幅镜头分辨率比不过135头的传统观念作为Y/C系中MTF王者的MP100,和APO-MakroPlanar120F4比起来都要汗颜考虑到后者的成像面积几乎是前者的四倍,怎能不让人吃惊!吃惊!再吃惊!曾经有康泰时N系的朋友发信给德国蔡司咨询N系MS100那支微距没想到蔡司回信说你用转接环接645那支吧,实在搞笑的很!&&&五、哈苏系——Distagon40F4IF哈苏系选了这支没选Biogon38,可能一些老派“哈丝”要跟我玩命,呵呵确实,在广角段,Biogon结构相对Distagon有先天的优势但最终结果还取决于厂家花费心血的多少这就像龟兔赛跑,底子再好不努力也不成&Biogon38这个头可能一开始就太优秀了,没有多少改进的余地,几十年来一成不变而Distagon40F4是蔡头里很少的不断通过改款提高性能的一支这一点对于以固执著称的蔡司来说绝对难得!(可能风光是哈苏的命根子,而40是风光的黄金焦段,蔡司是被哈苏逼的吧)这种不断的改进,到了IF这一代终于由量变达到了质变,乌龟超过了睡觉的兔子从MTF来看,40已经把38甩下了半个马位,虽然后者已经足够惊人暗角无疑是Distagon的长处,而畸变依然是Biogon的绝活不过对于风光来说,畸变应该不是特别重要而单反带来的精确构图和观察滤镜效果这两大优势却是风光拍摄所看重的目前阶段,真的看不出有选38而不选40IF的道理——除了拍摄建筑&六、莱卡口ZM系——Biogon25F2.8对于莱卡口的ZM镜,莱卡铁杆多少有些不以为然,“不就是我们的廉价低质替代品吗?”说“廉价”,确实是ZM镜的定位但要说“低质”,机械上也许马马虎虎说得,光学上就一定要小心了特别是碰到Biogon25F2.8和Biogon35F2的时候从这两支中选出一支作为ZM的代表,让我死了不少脑细胞&最终敲定25,只是因为这个焦段的Biogon更为正宗一些25是一个蔡司偏爱的焦段,这可能是他在这支头上发力的一个原因不过我觉得更大的可能性是旁轴的取景器使然内置取景器最广用到28,再广就要改用外置式了仅仅广了3毫米,凭什么让别人选择你而承受外置取景的麻烦?在25上面不发力不行啊!(蔡司的市场部在这种问题上一直是非常精明的,Y/C系的镜头群布局可见一斑)从各种机构或个人的评测结果来看,Biogon25不仅是ZM Biogon镜头群中的佼佼者而且打败了莱卡24&&七、尼康口ZF系——APO-Sonnar200(或180)F2.8这支头是我杜撰出来的其实ZF已经推出的镜头有几支我还是相当动心的像25,还有那两支微距不过我还在期待更加令人激动的新镜,包括这支长焦Y/C口的180俗称“奥林匹克松那”,是富有悠久历史的传奇镜头虽然它拥有迷人的散景和独特的柔和味道但严格地从光学上讲,绝不是一支牛镜期待ZF能够在不失去原有味道的基础上将它APO化这个要求会不会太过分?&结束语这选自蔡司七个系统的七支镜头,基本上代表了蔡司在该系统上的殚精之作从焦段上说,基本涵盖了从超广角到超长焦的广阔焦段(从焦段出发,ZM系换成35mm就更理想了)而从镜头结构上说,涵盖了蔡司最主要的六种光学结构——Planar、Sonnar、Tessar、Distagon、Biogon和Hologon全部玩过这蔡司七剑的人,起码可以宣称:蔡司——某某到此一游&&莱卡口ZM系没有写35那支头,依然觉得耿耿于怀!决定再出一个“蔡司七剑——第六剑version 2.0”&个人更喜欢这个版本!六、莱卡口ZM系——Biogon35F2说莱卡口的35mmF2,必然要从莱卡说起这个焦段/规格,是莱卡的根基,是他几十年来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地方!从莱卡前后四代的光学发展历程来看,这个看似简单的规格要想做到完美却也是相当的不易八妹,光学思想来自于双高斯,但使它走上神坛的是那两片萤石如果放在今天,八妹加上最新的镀膜技术,绝对能把ASPH打翻在地,只是成本无法想象当年,也是成本的问题,八妹变成了六妹这是个可怜的孩子,分明是想告诉人们,离开萤石的双高斯在35mm是多么的无助!于是轮到了七妹哎!说什么呢?看看七妹的光学结构吧,硬生生在双高斯上打了一个补丁,打得如此难看!其结果,边角提升了,中心又恶化了,MTF变得古古怪怪最后,ASPH来了,莱卡终于放弃了双高斯,可是竟然选择了单反上迫不得已才使用的反摄远!这就像19世纪要从英格兰去美国西海岸,开始觉得理所当然应该横渡大西洋可后来发现从陆地上横跨美洲实在太难,于是转而好望角——印度——洛杉矶,绕了3/4个地球不知道费尽了千辛万苦的莱卡现在看到蔡司的Biogon35F2心里会是怎样的感受?&Biogon35F2并没有使用非球面或是什么特殊材料的玻璃这也是蔡司的一贯风格,就像武林宗师通常只使用一些最简单的兵器或根本不用兵器一切从结构出发,这是蔡司的座右铭把最拿手的Biogon进行了一番大改后诞生的35F2,MTF明显超越了莱卡ASPH,而畸变更是近乎于零Biogon35F2——蔡司的巴拿马运河!&&PS:在下有幸玩过Planar、Sonnar、Distagon,尤其Distagon 28/2.8给我太深的印象。迄今为止我最满意的图片就是由D28所出,顶级的色彩和素质啊~~~Biogon 35/2将是我的下一支镜头,而Tessar和Hologon还是暂时不能染指的。想起一句话:莱卡烧钱,蔡司要命啊~玩机遇|广州市增城鹿影挕工作室微信号:wjyyylzgzs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玩机遇影音录制工作室(wjyyylzgzs)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wjyyylzgzs广州鹿影挕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增城鹿影挕工作室热门文章最新文章wjyyylzgzs广州鹿影挕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增城鹿影挕工作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康泰时85 1.4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